心理学与表达力影响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06:30:01

点击下载

作者:洪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与表达力影响力

心理学与表达力影响力试读:

前言

我们都知道,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而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诗人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日本的池田大作也说:“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的确,会不会说话真的太重要了。

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其生活及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有时候一句话既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让朋友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让一单生意就此泡汤,更可能让爱人就此离开。可见,说话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话,但是能把话说好的人却不多,因为说话看似简单,但却也很难,难就难在把话说得直指人心。事实上,那些会说话、左右逢源的人总是能把握各种细节,了解他人的微妙心思,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话真正说到对方心里,他们总是能带动交际场合的氛围,总是能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为此,一定要学会“攻心”,以“心”为重。因此,你在训练自己口才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心理,以此来决定什么时机该说什么话,什么时机不该说什么话,或是该说多少话。《心理学与表达力、影响力》就是这样一本贴合人心的读物,本书从说话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因素如观察、倾听、言辞等这些方面来培养我们的心理学意识,内容涉及职场、求人办事、销售、交际等,注重心理技巧的应用和实际可操作性,深入浅出,全面而又准确地教我们在说话过程中如何运用心理学,可谓是一本完备的语言技巧指南。相信本书能让你更有技巧和更有智慧地说话,能助你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进而轻松达成自己的沟通目的。编著者2018年2月  第01章 会说话走遍天下,懂心理让你的话具有影响力

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翅膀,口才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睿智和高雅,也可以暴露出一个人的愚蠢和低俗。好的语言如同好的色彩,易让人感受到你的为人,能有效发挥沟通的作用。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应答,准确的表达,这一切无疑都来源于我们对他人心理的把握,懂点心理学能让你的话更有影响力。打开心理闸门,突破说话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必须肯定自己,才有可能拥有自信。生活中,我们总是羡慕地看着那些自信心爆棚的人,似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风生水起。然而,我们即便极力模仿,也很难变得像他们一样。由此一来,我们总是很郁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积极乐观,自信开朗。尤其是当其他人侃侃而谈时,躲在角落中的我们更是无比自卑,恨不得自己也能在一瞬间变得自信起来。实际上,要想自信,要想变得侃侃而谈,首先要突破自身的心理门槛。常言道,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唯有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很多人在社交群体中总是躲在角落中没有勇气面对所有人,或是因为自卑,或是因为心中的障碍。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又担心自己说出去的话会给他人留下把柄。一旦树立信心,或者拥有好口才,这一切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人们常说江上易改,本性难移,实际上,说话能力的提升并非取决于我们的先天条件,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状态。很多情况下,自信能够更加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取得莫大的进步。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说话,并非是无话可说,因而,只要能够打开他们心中的闸门,他们的话就会如同滔滔江水般倾泻而下。礼貌措辞,展现你的良好素质

许多人善于言谈,却不是那么会说话,给人的感觉总是很别扭,使人远远避之而唯恐不及,究其原因,就在于说话时少了礼貌的措辞。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礼貌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一个人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能够赢得对方尊重的先决条件。有的人说话不礼貌,这样不仅仅会令人厌烦,还会导致沟通失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无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有着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一个说话礼貌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怎么样都得不到别人的喜欢。

章老师是一所高校有名的教授。有一天,一位隔壁学校的同学来找章教授,要章教授做他校外的论文评阅人。因为当时规定,论文答辩时要请一个校外的专家来指导。这位同学一进门,见章老师的屋里坐了好几位老师在商讨什么问题。他也搞不清哪位是章教授,就张口问道:“谁是章炳山呀?”章老师听到这个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脸色微微一变,几位老师也面面相觑。不过,章老师还是很有礼貌地对他说:“我就是,找我有什么事吗?”那位同学大大咧咧地说:“噢,你就是章炳山呀,我可早就听说过你了,我是××教授的学生,我的论文你就给我看一下吧!”章教授到底是有涵养的人,虽然看到这个学生说话没有礼貌,但也没过于在意,随口说道:“那你就放那里吧!”这名学生就把自己的论文往章老师的桌子上一扔,对章老师说:“你可快点看呀!后天我们要论文答辩,你可别耽误我的事!”章老师这么有涵养的人也忍受不了了,火气顿时上来,他对这位同学说:“这位同学请留步。请问一下是谁找谁办事呀?你的论文拿走,我没有时间给你看!”

一向很有涵养的章教授怎么会忍不住生气呢?原因就在于那位同学说话不懂礼貌,章老师是很有名气的教授,至少那位同学也应该礼貌地称呼“章老师”,而不是直呼其名。另外,同学话语中透露出“目中无人、随意指使”的不礼貌行为,更让章教授生气。其实,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普通的交谈,我们都需要以礼貌的措辞来进行,如果那位同学说话能够礼貌一点,那么章教授一定不会在嘴上为难他,定会乐意帮忙的。

语言本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同时,语言交流是一种心灵沟通,要想使彼此之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就应该得体地运用礼貌措辞,这样才会让对方感到温暖,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就融洽起来。

何谓礼貌措辞?其实就是我们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敬语”与“谦词”,这些口语表达可以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诸如“请教、指教”“劳心、费心”等。如果我们能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谦词和敬语,对方肯定乐意与你接触,与你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1.丰富礼貌用语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习惯这样打招呼:“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这样的日常用语显得有点单调、乏味,同时,也缺乏应有的礼貌。这时候,我们应该丰富自己的礼貌用语,比如“早安,你好吗?”“请代问全家好”等。

2.使用礼节性语言

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一些最常见的礼节语言惯用形式,比如,问候语“您好”,告别语“再见”,致谢语“谢谢”,致歉语“对不起”,回敬语“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等。

3.养成使用敬语、谦词、雅语的习惯

敬语也就是敬辞,表示尊敬的礼貌词语。我们常用的敬语有:“请”,第二人称“您”,代词“阁下”“尊夫人”等;谦语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语言,比如称自己为“愚”,称自己父亲为“家父”等;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语言,比如你端茶招待客人,应该说“请用茶”。

4.善于言辞

交谈中,一般都会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一些不该触及的敏感话题,比如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应该尽可能地避开。询问对方这样的信息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把话说到对方心里,令其欣然接受

聪明人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懂得去暗合对方的心理,这样能让他人感到受尊重。当然,在说话时利用语言来暗合对方的心理,需要“合”得巧妙,不能让对方看出破绽。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心理需求。当我们在与他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需要从对方的言语中明白其心理需求,或者通过察言观色来洞悉对方的心理,再通过语言表达来暗合对方的心理,令对方无法反驳。

每个人都比较自我,当对方的言语触碰了心里的禁忌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被攻击的刺猬一样,用尖锐的语言反击对方,为难他人。鉴于这样的心理特点,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同时,还需要通过语言来暗合对方的心理,这样才会说服对方,令对方无法反驳。

那么,在日常交际中,我们该如何来暗合对方心理呢?

1.适时赞美,满足其虚荣心

在日常交际中,赞美的话不可或缺,它就如沁人心脾的淡淡花香,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渗入对方的心灵之中,让他们沉醉不已。比如“经理,您把那事谈成了?怎么谈的?以后您可得教教我,我要拜您为师”“王总,这么大的工程,您一个人就给搞定了,可真了不起,不过您可要注意身体啊”。

2.把话说到心窝里,满足其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适时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比如“小伙子,你提出的建议真不错,我好好考虑,可得好好谢谢你”,对方听了这样的话,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很值得,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反对意见了。以情动人,言语间展现你的真情实意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情是最能触动人心的,正所谓“欲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与他人展开交谈的时候,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双方都不为所动。这时候,要想说服对方,就需要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从一定程度上说,防范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卫心理,也就是当我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而消除对方这种防范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通过那些充满真情的话语使对方感到你是朋友而不是敌人,用真情去瓦解对方筑起来的“防范墙”,继而有效地影响其心理。真情,可以是嘘寒问暖,可以是予以关心,也可以是予以帮助等。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善于用情说话,使对方无法抗拒。

心理学家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道理好比种子。没有情感的沃土,道理的种子再好,也发不了芽。”因此我们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更需要以情动人,否则,即使你说再多的道理,对方还是会不为所动。

那么,如何做到以情动人呢?

1.话语中注满真诚

谚语说:“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要想自己的话语能够打动对方,就需要在话语里注满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如果你仅仅是几句花言巧语或者虚情假意地表达就想赢得信任,反而令对方厌恶。

2.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

人都是有感情的,说话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最完美的沟通。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学会从对方的反应中修正自己的话语,尽可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3.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如果你在说话时总是想着自己,光顾着自己,这样说出来的话是不会有真正的感情的。因此,我们应该处处为他人着想,让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这样说出的话才有感情,才能打动对方。看人说话,三思而后言

俗话说:“求神要看佛,说话要看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这时候,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因人而异,需要迎合对方的性情、心理特点,这样才有可能影响对方心理。一味地强势或一味地退却,只会使我们在交流中处于越来越被动的位置。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需要讲究看准人下“话药”,如此这般,才能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应对自如。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仲有问:“听到了,就可以去干吗?”孔子回答:“不能。”这时,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听到了,就可以去干吗?”孔子回答说:“那当然,去干吧!”公西华听了,对于老师孔子的回答感到很疑惑,就询问孔子:“这两个人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想来请教。”孔子回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意思就是,冉求平时做事喜欢退缩,所以我要给他壮壮胆;仲有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劝阻他,做事你要三思而后行。孔子诲人也不是千篇一律,更何况是说话呢?我们在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需要看准人下“话药”,时而强势,时而退避三舍,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他人的心理。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说:“与智者言依于传,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川,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如果你能够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使自己的话语有“弹性”,那么,你的人际交往也会相应地收放自如。

1.“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需要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这个人,或是了解性格特征,或是了解他的喜好。在交谈进行的过程中,势必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对上司不能强势,只能退避三舍;自己的利益受侵犯,必须强势,维护自己的利益。

2.“对方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谈话环境,你就必须清楚与对方的关系,了解对方的喜好禁忌,了解对方喜欢听什么,讨厌听什么。这时候,洞悉其心理,对方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那些讨嫌的话绝对不能说。

3.“肚子里有货才能倒得出来”

当然,为了能够应对各种人,我们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做到和什么人都有话说,才能够说出对方喜欢听的话。言语真诚,倾注真情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就是真诚。如果没有真诚,人们也许可以表面上看起来关系亲密,但是实际上他们只是面和心不和,根本无法引起感情共鸣。这样一来,交流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只怕一旦我们的虚情假意被对方识破,对方还会对我们严加防范,甚至对我们不以为然!因为话语缺乏真诚,导致失去朋友的真心相对,失去爱人的理解和信任,失去同事的鼎力相助,对于现代人而言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悲哀。

人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把感情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所以一个人即使想对他人晓之以理,也必须首先对他人动之以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对他人产生心理防范实际上是正常行为。这就像是电脑有防火墙一样,我们也必须消除他人的心防,才能成功走进他人的心里,从而与他人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事半功倍。真情,能够引起他人的感情共鸣,也能够成功打动他人的心,使他人对于我们更加信任,也愿意与我们坦诚相见。在社交场合,我们与他人的交流经常会陷入尴尬,其实只要足够真诚,倾注真情,交往的难堪局面就能得以缓解。

自从下岗之后,马姐就开起了出租车,虽然很辛苦,但是总算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和家人了。有一天,马姐大晚上去车站附近搭载客人,有个看起来有些惊慌的年轻人,拉开车门,上了马姐的车。

然而到了人迹罕至的街道上,年轻人突然拔出一把尖刀,威胁和恐吓马姐:“赶紧把钱掏出来,不然我要你的命。”马姐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马上掏出身上一天所得——三百元钱,她把钱递给年轻人,说:“这是我一天挣的钱,都给你,请你不要伤害我。我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家糊口呢!”年轻人显然没想到马姐这么痛快地给钱,有些愣住了,马姐又说:“这里还有二十块钱,也给你吧,我知道你一定是走投无路,才会这么做的。其实,我也曾经和你一样这么难,我能理解你的苦衷。当时我刚刚下岗,找不到工作,但是一家老小却等着吃喝,我丈夫还卧病在床,我甚至想去卖肾了。”听到马姐的话,年轻人放下了手里的刀子。马姐说:“你想去哪里,我送你到你家附近吧。”在年轻人吞吞吐吐说了个地址之后,马姐启动汽车,朝着年轻人的目的地驶去。马姐说:“年轻人,我看你挺强壮的。不如找点儿事情做做吧,如今经济这么发达,挣钱的路子很多,只要你肯花力气,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而且走正道多好啊,当你付出很多,坚持努力,你甚至还会有所成就,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发生质的改变和飞越。也许,你还会飞黄腾达呢!”

到达目的地后,年轻人把钱还给了马姐,马姐真诚地说:“这个钱,就当是姐姐帮你的。你只要走正路,这点儿钱姐姐愿意支持你。”年轻人感动得落下泪来,拿着钱对马姐说:“姐姐,我会尽快还你钱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马姐没有反抗,而是努力以真诚和真情打动年轻人。这样一来,年轻人居然产生了羞愧和懊悔的心,从而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一点从他说要尽早还马姐的钱,可以看出来。

以真诚打动人心,首先要话语真诚,其次还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才能更加理解他人,把话说到他人的心里去,也能够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最终让对方对我们的话更加认可,也更愿意接纳我们的话。

感情,是人与人沟通和相处的桥梁,要想打动他人的心,我们就必须跨越感情的桥梁,从而走入他人内心。当我们与他人推心置腹时,我们才能以情打动他人,并且得到对方的信任。  第02章 初次见面说有影响力的话,让他人与你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最为关键。有的人相处一辈子却形同路人,而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而初次见面说话的关键是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制造共鸣,令对方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

当一个人对牛弹琴的时候,总不会是弹得兴高采烈的,因为牛从本质上来说不像人这样有感情,也不能够思考,因而除了出乎本能的反应,是不会产生任何共鸣的。即使是高山流水这样的美妙曲子,也丝毫不能让牛感动。因而,弹琴的人总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被欣赏,也觉得自己的交流得不到回应。如果当这个人弹琴时,一个很懂音乐且也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的人坐在他的对面,不时地点头微笑,或者是陶醉其中,甚至发出轻微的慨叹,那么这个弹琴的人一定会兴致盎然,即使弹上整整一天也不觉得累。由此可见,共鸣感对于人们的交流至关重要。有共鸣感的人之间,总是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而缺乏共鸣感的人之间,说起话来未免有对牛弹琴的感觉,甚至觉得索然无味。

一代才女张爱玲曾经说:“我让你知道,总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等着你,无论何时何地,反正你要知道,肯定是有这么个人存在的。”仅仅张爱玲的这份坚定执着,就让我们深受感动,更何况还有这么一个倾心的人呢!人与人的交流,语言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交流,却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高山流水至今传世,得到无数人的赞赏,就是因为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无比默契。伯牙很擅长弹琴,钟子期则是最好的听众。伯牙一边在心里想着高山,一边弹琴。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啊!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巍峨雄壮的高山!”伯牙一边在心里想着流水,一边弹琴。钟子期说:“此曲绝妙!我仿佛来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河旁!”每一次,钟子期都能准确无误地感受到伯牙弹琴时心里所想的,等到钟子期去世之后,伯牙感慨自己再也找不到知音,因而摔碎了最爱的琴,再也不弹琴了。人与人之间默契如此,才是真正的知己。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能如此了解他人的心,对他人的感受如同身受,则一定也能收获如同伯牙和钟子期般的深情厚谊。

周末,牛牛妈妈带着牛牛去小区的广场玩耍。牛牛很快就与一个叫豆豆的小朋友玩到一起去了,妈妈也没闲着,站在那里和豆豆妈妈开始交谈起来。牛牛妈妈问:“你家孩子几岁了?”豆豆妈妈:“5岁了。不爱吃饭,特别瘦。”牛牛妈妈也说:“嗨,我家的也不爱吃饭。为了让他吃饭,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他就是吃什么都不香,从来不会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豆豆妈妈说:“是的呢!人家胖孩子的妈妈为了给孩子减肥发愁,殊不知,孩子不吃饭,瘦得跟猴子似的,也很让人发愁。去年春节回老家,奶奶一见就说:‘哎呀,看把我们给瘦的,一定是妈妈忙着上班,没好好给咱们做饭吧。’天知道,我天天研究菜谱,日日精修厨艺,他不爱吃我有什么办法呢!”牛牛妈妈感同身受地说:“你婆婆和我婆婆太像了。孩子瘦,就把责任都归于我。我也是要上班的啊,又不是全职太太。我天天忙里忙外的,孩子瘦了也怪我,她怎么不怪他儿子呢!”“哎,这些婆婆都是农村妇女,一辈子围着灶台转,哪里知道咱们职业女性的辛苦啊。我好不容易放假回家过年,在老家还得按照老家的风俗下厨房,累啊,还不如上班舒服呢!”牛牛妈妈简直像是找到了知音,说:“我也被要求下厨房呢!怎么这些婆婆都一个样子。我偏不下厨房,老爷们吃饭我也吃,为什么我要吃剩的呢!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就是要和封建陋习作斗争。”牛牛妈妈的话让豆豆妈妈笑了起来,说:“我婆婆厉害着呢!我也不愿意惹她不高兴,我们通常就住两三天就回自己家了。哪里舒服,也不如自己的家舒服啊!”……

牛牛与豆豆妈妈聊得不亦乐乎,因为她们找到了共同语言,且引起了共鸣。先是从孩子不爱吃饭太瘦说起,又到了因为孩子瘦被婆婆抱怨,再到了农村的封建习俗不尊重女性,她们几乎在每一个话题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才能一见如故,就像老朋友一样畅所欲言。

要想与他人热烈地交谈,我们就应该激发他人的共鸣,这样他人才会对你的话题感兴趣,也才会更加愿意与你聊下去。曾经有心理学家证实,人们在感情上产生的共鸣,大多数是因为有共同经历和相同体验引起的。因而,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应该尽量说些对方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彼此才能一见如故,聊起来也会意犹未尽。初次见面时,就要记住对方的名字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有些人就是一面之缘,有些人则往往还会产生交集,比之前有更深的交往。无论是哪种情况,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有必要的,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精彩的开头,才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一出戏只有先声夺人,博得开门红,才能继续轰轰烈烈地演下去。前文我们说过首因效应的强大作用,因此,要重视与他人的初次见面。

自古以来,婴儿一出生就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被赋予姓名,这姓名或者是父母琢磨出来的,或者是家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给起的。甚至还有些婴儿,还未出生就承载了父母的期望,父母在生命最初就给他想好了名字,也由此寄予着无限的期望和渴盼。从此之后,这作为符号的几个字就会跟随我们的一生,不管我们是拥有荣誉,还是陷入人生低谷,它都不离不弃地跟着我们。直到死去,我们的名字也依然会被刻在墓碑上供后人凭吊。由此可见,名字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刻的感情。因而,如果你能在初次见面时就记住对方的名字,那么当你仿佛与对方很熟悉一般喊起对方的名字时,一定会给予对方特别的感受。与此恰恰相反,假如你总是记错他人的名字,甚至还不知所以地把错误的名字拿来称呼他人,则你的人缘也就可想而知了。

王晓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员,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如今的王晓销售业绩在公司名列前茅,是不折不扣的销冠,但是谁又能想到王晓最开始从事保险代理人职业时,曾经接连几个月都没有签约,而且还被客户骂哭过呢!

如今,资深的王晓也开始带着新入职的徒弟,并且向他们传授相关的经验。作为师父,王晓传授给徒弟们唯一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在最初见面时就记住对方的名字。为此,王晓还讲了一件伤心的往事给徒弟们听,那时,王晓刚刚大学毕业,因为毕业院校并非名牌,所以找工作很难。后来,他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这家保险公司,从此开始了推销生涯。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这是与人打交道很多也经常需要面对陌生人的行业。几乎每天,勤奋的王晓都会拿着展板去附近的社区开发客户,宣传保险知识。有一天,王晓正在与一个新认识的客户寒暄。王晓:“李大爷,您就相信我吧。像您这样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一定要投资自己的健康啊!”不想,原本与王晓相谈甚欢的李大爷,突然狠狠地瞪了王晓一眼,说:“李大爷?你大爷。我就站在你面前一直跟你说话,你居然把我的名字给叫错了。我看呀,你还是别站在这里丢人现眼了,先去吃点核桃补补脑吧!”这时,王晓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在短短时间内就忘记了这个大爷的姓。他被大爷一通臭骂,又被当时在附近的人围观,不由得委屈地哭起来。当他回到公司,他的师父就告诉他:“王晓,别人喊错你的名字,而且是在你刚刚说完的情况下,你会高兴吗?”他摇摇头,师父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你这个小毛孩都不乐意被人叫错名字,更何况是人家德高望重的老大爷呢!而且,人家与你相谈甚欢,连一分钟都没离开,你就忘记了人家的姓,这肯定让人觉得不被尊重和重视啊!人老了就像小孩,你应该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听了师父的话,王晓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会第一时间记住他人的名字,哪怕耽误了推销产品的时间,他也会用心地默念和牢记。在坚持记住每一位客户的名字之后,王晓的保单越来越多,客户忠诚度也特别高。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当他人在初次见面的短短时间里就记住你的名字,你一定会感到尊重和重视。由此一来,作为回应,你也会尊重和善待他人。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那种感受:一个人刚刚见你第一面,在几分钟时间里就能亲切地喊出你的名字,这无疑让人感到兴奋和亲切。

初次见面就记住他人的名字很重要,这将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重视交谈开始后的五分钟

人与人交往是否能够愉快地进行下去,大多数时候取决于最初交谈的五分钟。就像是演讲时的开场白无比重要一样,交谈的最初五分钟也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交谈的最初五分钟能够奠定交谈的基调,让整个谈话都轻松愉悦,则往往接下来的交流和沟通也会比较顺畅。相反,如果交谈的最初五分钟进行得艰难晦涩,则接下来也很难有所改观。因而,我们必须慎重对待交谈的开场白,只有找准话题,奠定愉快的基调,才能让一切水到渠成。

那么,如何让交谈的最初五分钟比较愉悦呢?首先,要以礼貌作为开场白。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你一张嘴,就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你必须非常有礼貌,才能让对方喜欢你。其次,还要找准话题。众所周知,人们最感兴趣的是自己,如果你从开始说话时就不停地诉说关于自己的事情,则一定会让人索然乏味。再次,如果你能够提前了解对方的喜好,做好迎合对方的兴趣,则交谈一定会更加愉快。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切交往都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彼此尊重,平等地对待对方,才能做到愉快交往。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的贵族摸黑赶路,太过着急,结果迷路了。年轻的贵族走了很久,才终于遇到一个猎人。他赶紧策马扬鞭,冲上前去,问猎人:“喂,还要走多远才能找到投宿的地方?”猎人停下脚步,抬眼看着年轻的贵族,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五里(无礼)!”贵族连声谢谢都没说,就绝尘而去。他一直奔跑了有六七里路,却始终没有看到投宿的地方,不由得暗暗思忖:“我已经走过了五里了啊,为什么还没有看到投宿的地方呢?”他念念有词,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五里,不就是无礼嘛!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只好又往回赶去,想再次找到猎人问路。果不其然,他刚刚返回了三四里路,就看到猎人正怡然自得地走在路上。贵族赶紧翻身下马,毕恭毕敬地走过去问猎人:“您好,兄弟。我是刚刚向您问路的,实在对不起,我太无礼了。但是天已经黑了,我真的急于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然夜深了,野兽就该出来了。能麻烦您给我指路吗?先谢谢您啦!”等到贵族说完这番话,猎人才笑着说:“天黑了,走夜路危险,而且这附近也没有村落。如果你不嫌弃,就跟我一同去我在森林里狩猎时的落脚点休息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有吃有喝,也有干草可以打地铺。”贵族高兴地点点头,赶紧邀请猎人一起上马,他们朝着目的地奔驰而去。

到了目的地,贵族一边与猎人聊天,一边帮忙准备晚饭。夜晚来临,他们吃着香喷喷的烤野兔,居然相谈甚欢。

在这个事例中,因为贵族一开始非常无礼,因而被猎人捉弄。幸好他及时反省到自己的错误,赶回去向猎人道歉,再次问路,才得以被猎人邀请,回到猎人在森林里的临时住所休息,补充食物和水。如果不是贵族能够自我反省,及时改正错误,只怕他不仅会遭到猎人的捉弄,也许还会在森林里遭遇危险呢!

人与人的交往,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不管一个人的身份是低贱还是卑微,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而,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有不卑不亢地与他人相处,才能让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也才能如愿以偿地建立人际关系网。不管是谁,都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我们必须懂得礼貌,也要懂得运用心理学技巧,才能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愿以偿地得到帮助。尤其是在与他人交谈时,必须把握好最初的五分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否则,恶劣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导致此后的交往无比艰难,却很难扭转。尊重为先,让对方倍感亲切

现今人都很重视语言表达在心理和技巧上的训练,多加训练可以让自己放下心理包袱,能够和陌生人愉快的谈话。人们都想使与对方的谈话有意义,有收获,那我们的注意力就应该适时地从自己一方转移到对方身上,努力察觉到对方的优点。就对方最在行的事情提问,可以让对方对你抛出的话题充满兴趣,对你充满好感,其实这便是可以和对方最快熟络的捷径。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开始与他人谈话时,找到一个快捷的方法来探知他的兴趣和情绪,为自己在对方的心里留下好印象,同时这也有利于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第一次和对方会面时,要想尽快的和对方友好的交谈起来,必须抓住对方最在行的事情首先提问,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对方感觉到你能够发现他的专长,和他有共同语言,这可以使对方倍感亲切。

如果你和对方第一次见面,互相之间很陌生,在不了解对方性格和兴趣爱好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够知道对方最在行的事情是什么呢?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可以帮你迅速地抓住对方的专长,与陌生人投入交流。

第一,要懂得判定对方的性格。假设你刚向对方介绍完自己,讲完几句友好的话之后,你停下来给对方介绍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时候对方的反应却是沉默不语,好像并不愿意主动地介绍自己。对方的一言不发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很无趣,很尴尬,对方把讲话的机会原封不动地抛回给你,倘若这时你因尴尬的局面而不继续引导和了解对方,你就会失去和对方交际的机会。这种情形下,切记不要让他的沉默惹恼了你。其实很多表面安静的人都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良好的谈话,但在尚未找到开口的好理由之前,他们宁可不说话,这时你必须寻找对方最在行的事情,让对方对你的话题充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是尽量慢慢地讲话,从对方的态度上观察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多次的问题让对方开口了,则说明你已经找到了对方在最在行的事情上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

第二,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一般朋友,双方都清楚各自的工作能力和生活爱好,你想要和对方的感情增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延长和对方谈话的时间,提高对方和你谈话的热情。假如你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引导话题,那就从同事工作的能力上寻找话题,对方比自己的写作文采好,这便是对方比你在行的事情,你可以夸奖对方的文采也可以和对方探讨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是对方在行的事情,对方谈论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手,自己在你面前也会拥有成就感,所以对方一定会积极配合你的话题的。对于朋友,可以从平时生活娱乐方面寻找话题,比如大家在K歌时,朋友唱的很棒,也可以夸奖朋友的歌声,和朋友谈一些唱歌技巧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上,相信朋友一定不会拒绝和你的交谈的。

世界上有各种性格,各种能力的人,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和各类型的人打交道,谈话是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的前提,如果你在平时生活中细心的察觉对方最在行的事情,把对方在行的事情归于你和他交谈时的话题,让对方松懈下来,同时自己也会倍感轻松,对方的滔滔不绝,你全神贯注地倾听,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让对方对你另眼相看,当对方不间断的和你谈话时,你便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对方已经对你有足够的信任,你就已经在结交新朋友和享受有结果的谈话途中的心理策略上迈出一大步了。开口倾心,说让对方开心的话

在某些沉闷的环境里,很多人不愿意开口跟陌生人说一句话,那是出于一种防备和自尊心理,在这种时候,你应该学会如何去激起说话对象的某种情绪,让他慢慢开始滔滔不绝。而这就需要我们多说些积极的话语,因为通常来说,人们在快乐与不快乐这两种情绪中,会下意识地选择快乐的情绪。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设想你正在乘坐火车,你已坐了很久了,而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你想与他人讲讲话,而如果你对对方说:“真是一条又长又讨厌的旅程,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是的,真讨厌。”对方肯定会这样回答。而接下来,你会发现,无论你说什么,他对你的回应都会是草草应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开场已经给他带来了不快乐的情绪。

语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人格。积极的语言会感染别人,使得他人得到鼓舞和关怀,我们来看看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一次采访经历:

20世纪80年代,法拉奇打算到中国对邓小平同志进行一次专门采访。然而,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此之前中国与西方世界有着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法拉奇非常担心对邓小平的专访能否成功。于是,在采访前,她翻阅了许多有关邓小平的书籍,在看到一本传记时,她注意到邓小平的生日是1904年8月22日。于是,她脑海中有了些想法。

1980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接受了法拉奇的专访。“邓小平先生,首先我谨代表我们意大利人民祝福您,祝您生日快乐!”法拉奇十分谦逊有礼地说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不是明天吗?”邓小平疑惑。或许是工作太繁忙了,邓小平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法拉奇这么一说,邓小平自己也搞糊涂了。“没错的,邓小平先生,今天确实是您的生日。我是从您的传记中知道的。”法拉奇信心十足地说。“噢!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也已经76岁了。76啊,早就是衰退的年龄了!这也值得祝贺?”显然,法拉奇的问候已经让邓小平对她有了好感,所以邓小平不禁和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法拉奇也和邓小平开起了玩笑。邓小平听后,哈哈大笑。“他做的也许对。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不会对你父亲这样说的,对吧?”

采访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接下来便是法拉奇此行的真正目的,她将谈话引入正题,采访在非常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

法拉奇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由于她这一番积极的寒暄:76岁对于一个人来说,的确是一个衰退的年纪,但却巧妙地开玩笑:“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很明显,她这一番话营造出了积极轻松的交谈氛围,也消除了与陌生的邓小平同志之间的陌生感,切入正题就会使事情变得顺利多了,所以她的采访非常成功。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语言呢?积极的语言就是能促进彼此交谈,增深彼此友情的带有积极意义的语言,比如说,说话要真诚等。

1.说话要真诚

由于说话态度不同,语言既可以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刺伤别人的利刃。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怀的心情,即使用再华丽的语言,也会被对方看穿,所以满怀真诚是最重要的。

2.不要说对方不爱听的话

使语言不成为“利刃”的最低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不要说对方不想听的话题。

对此,我们应慎选话题,这样的一些话题不宜提及:不谈对方深以为憾的缺点和弱点;不谈上司、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们的坏话;不谈人家的隐私;不谈不景气、手头紧之类的话;不谈一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事情;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家庭财产等事情;不说个人恩怨和牢骚;不说一些尚未明辨的隐衷是非;避开令人不愉快的疾病详情;忌夸自己的成就和得意之处。这些都是对方敏感的话题,也是禁忌的话题。不说对方敏感的话题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准则。

3.对方的优点或值得夸奖的地方要马上夸奖

夸奖陌生人,要比赞扬熟人难,因为彼此还不熟识。对此,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找出其可赞扬之处。比如,从对方的穿着、打扮、配饰开始:“您今天穿的西服颜色真漂亮!”可是,却不能阿谀奉承或溜须拍马,因为对方明白,初次见面,你就说出这么多的恭维话,必定感觉得到你是在溜须拍马,而对你非常反感。所以,一定要说出真情实感。

4.用有积极意义的语言应对

比如,当你和陌生人说话时,对方对你的态度突然间冷淡下来,这时与其一个人冥思苦想:“难道我说了什么伤感情的话?”不如直接试着问对方:“我是不是说了什么失礼的话?如果有的话请您原谅。”这样一说,即使对方真的有什么不满,心有不悦的话,也会烟消云散,因为你的坦诚已经让他原谅了你。

总之,与陌生人说话,多说积极地话语,令对方感到振奋开心,这对于我们成功操纵对方心理,打开交际局面是大有帮助的,这也是我们必备的一项说话本领!趣味幽默,让你的言语妙趣横生

在交际场合,如果一个人的谈话方式和内容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会失去新鲜的感觉。即使这些语言再动听和美妙,也会因为其僵硬呆板且毫无变化和新意的说话方式让听者失去兴趣,而且也无法达到他所想达到的目的,还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人,从而对他轻视甚至是产生敌意。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屡出新意的好口才也是好的开始的关键步骤。充满新意的言谈,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黄熙成为新科状元之后,有幸陪同乾隆皇帝来到苏州园林之一的狮子林游园。乾隆皇帝看到迷人的建筑风景,兴致勃勃,叫人拿过纸笔,乘着游兴写下了“真有趣”三个大字,之后让手下人拿去装裱,准备把这几个字作为园林的匾额。

黄熙觉得这样的题字太俗气,根本无法拿得出手,便想劝皇帝改一下,但是又怕自负刻薄的乾隆爷龙颜大怒,不仅不听劝,说不定连自己头上吃饭的家伙也保不住,只好暗自咽了口吐沫,准备等待时机再向皇帝进言。乾隆皇帝兴致勃勃,游兴不减,看样子是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的,黄熙心下有了底,便跪向前来对乾隆皇帝说:“适才圣上题的字苍劲浑厚,意蕴高古,让学生十分佩服,恳请圣上将‘有’字赐予学生,让学生可以每日观摩临习。”

乾隆一听便明白了,心里想:“这个家伙明明是在告诉我这三个字用得不好,但又怕伤了我的面子,用这种方法来提意见,也算得上是费尽一番苦心了。”于是,就赞许地点了点头,顺水推舟一番,对身边的太监说:“就将‘有’字剪下来给他吧!”

从此之后,苍劲有力的御笔题名“真趣”二字就挂在了狮子林的大门口,后世的游客们来到这里,都从心里赞叹乾隆皇帝的书法和文思。

在古代,向皇帝进谏是每一个大臣的责任。但是,有些人在进谏的时候在方式上显得太过僵硬。很多人在向皇帝提出意见的时候,总喜欢唱反调,不懂得变通,最终不仅没有让皇帝接受他的意见,还让自己的脑袋搬了家。黄熙是很聪明的,他不像别人那样去“批龙鳞”,而是用一个比较委婉的方式向皇帝提出了意见,不仅让乾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也保住了自己的脑袋,真不愧是说话的高手。  第03章 倾听到位让你知人心,看清人事再表达也不迟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最基本手段。但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是会说,还要会听。掌握良好的听与说的技巧,在倾听中响应,是联络情感、满足需求必不可少的人际桥梁。听和说是不能分开的两个环节,只听不说的人不能成功,只说不听的人也不能成功。因此,我们需要记住,从双方的共同点开始沟通,始终要记住,沟通的关键是倾听。侧耳倾听,能有效避免言多语失

古人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情况下,不知所以就不由分说地大说特说,一定会让我们不小心说错话,轻则无法如愿以偿,重则招来祸患。在封建社会,诸多大臣们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地陪伴在皇帝身边,为了保住性命,是绝对不敢不听、不分辨就直言进谏的。要知道,皇帝动怒可是要掉脑袋的,因此,他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闭口不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先侧耳倾听,判断局势,然后再小心谨慎地发表看法,甚至选择什么也不说来明哲保身。

当然,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崇尚一言堂的皇帝了。在崇尚民主的年代,大多数人都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因而,我们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但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想把话说到他人心里去,我们依然应该谨言慎行,先倾听,才能避免言多必失。很多人都觉得语言是最有力的表达,殊不知,在特定情况下,倾听是更有力的无声语言。古希腊流传着一句谚语,大概的意思是说,聪明人凭借经验说话,充满智慧的人却凭借经验选择不说话。由此可见,不说话比说话,有着更大的智慧。很多人说话是抢着说,就像孩子刚刚开始学步,就迫不及待地要走。实际上,在没有把握起到最好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倾听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倾听,我们可以更加了解他人,也可以判明局势,从而实现更有效地表达。

作为刚刚调到新学校担任校长的张华,他对学校的情况还不太了解。这天中午,教导处主任来问他:“张校长,县里要举行优秀教师去外地学校参观学习的活动,我们学校派谁去呢?”对此,张华毫无经验。因为他既不了解老师,也不知道以往的惯例。然而,张华很聪明,他马上反问教导主任:“有几个名额,您觉得派谁去合适呢?”

教导主任看到新校长如此谦虚,居然主动征求他的意见,因而非常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才说:“王老师虽然是学校的优秀标兵,但是她去年已经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了。我觉得,这种机会应该分散开来,鼓励不同的老师。不过呢,也不能都顾着老教师,毕竟年轻教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所以,就这次的两个名额,我建议让经验丰富的杜老师和作为青年教师尖兵的马老师去。您觉得行吗?”张华觉得教导主任说得很有道理,因而连连点头,说:“你思路清晰,对学校情况也很了解,所以就按你说的办吧。你去通知他们吧!”看到新校长如此尊重和器重自己,教导主任非常高兴。

在这件事情中,张华处理的方式非常巧妙。不但把问题推给教导主任解决,而且还给足了教导主任面子,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让教导主任也很高兴。而张华的办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倾听和采纳。如果不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而是费心劳神地再去了解每位教师的表现,显然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而,张华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他很擅长倾听,也给予了教导主任足够的信任。如此一举数得的事情,实在是非常巧妙的。

在与人交谈时,你凝神倾听给予他人的感受是非常好的。倾听,意味着你非常尊重对方,也很在乎对方的意见、看法和感受,因此对方会更加慎重真诚地对待与你的谈话,这远你比一味地说教更好。倾听的时候,我们应该目视对方,在恰当的时候还应与对方展开目光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与对方互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谈话时,应该以倾听为主,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提问,也不要打断他人的诉说,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也会影响对方的心情。听语气,助你了解他人内心世界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认识到了察人、识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只有具备明眸慧耳,看清你的应酬交际对象,才能做出正确的交际决策,避免很多误区。可是如何掌握它的技巧和切入点,却成为一个难题。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语气就属于一种无声语言。曾有国外的心理学家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7%言语+38%语气+55%表情。对于这个公式所列出的言语、语气、表情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承载量的比例尚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它确实强调了语气在帮助我们了解他人内心世界这一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是承载这句话的基础,它所包含的内容会让这句话所传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当别人笑着很亲切地说:“真是一个混蛋!”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一个玩笑,但是同样是这句话,当人们咬牙切齿地说出来时,你就要认真对待了,否则,很可能最后会酿成一个悲剧。很多时候,一句话并不是光用耳朵听就可以明白的,还需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最终你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有从对方的语气揣摩对方的心理再说话,才能在与人交流中有的放矢。

一次,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到后宫。卫姬一望见国君,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了。”

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公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管仲是如何揣测到齐桓公要取消伐卫计划的?除了面色、表情这两个切入点之外,还有其说话语气的变化。齐桓公刚开始决定伐卫,情绪是激昂的,而后来,他开始变得态度谦让,语气缓和,这表明他放弃了伐卫的计划。的确,一个人在说话时语气变得缓和,那么,他的内心世界也会逐渐变得平静。

任何一个象棋高手都明白,在胜负角逐中,要想“一棋定乾坤”,就必须“前看三步,后看三步”。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看出对手走的每一步棋的用意,从而做到见招拆招,取得胜利。而同样,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一些“读心术”,要有看穿他人心思的本领,看人不能看表面,也不要凭三言两语无端地判定一个人。只有多方观察,从举手投足、眼神、表情等各个方面综合判断,才能真正判断对方的心思、用意。

因此,训练自己从语气中掌握对方心理,可以说是促使自己圆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那么,我们该怎样根据对方谈话的语气作出一些心理对策呢?

1.听出对方的情绪和意图

在各个场合都要“听话听音”。一个人即使不和你说真话,他的语气同样可能暴露出他的性格、愿望、甚至他的生活状况和意图。潜藏在人内心的冲动、欲望等,总是会通过某个方面体现出来,所以要了解对方意图可借语气来读懂他的心思。你只有准确地抓住他的心,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他的心理,也才能看准他人的本质。

生活中,我们能从别人的语气来辨别一个人与你交谈的时候的情绪等,留意了他的语调语速变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内心变化。有些语调变化是故意做出来的,那是他想向你传达某些信息。而某些语调变化是无意识的,你则可以发现他的情绪变化,以便随时调整你的说话内容。

2.看准他人的意图再说话

我们在说话前,都必须要先了解对方谈话的意图,并作出相应的语言回应,才能让交谈有利于我们。比如,如果你是个求职者,在回答问题时,应当适时正视面试者。通常,面试者对急于想要了解的问题,谈话会以较不太关心的话题为重。如果对方对你凝视倾听,你就需要对回答的问题作较为详尽的描述;如对方只是随声附和或眼神出现游离,则应立即简短结束此话题,求职者不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较为了解就夸夸其谈。

大多数观察人的高手,他们通常都能在对方说话的字里行间找到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心理,从而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事物的看法,进而诱导、确认或控制对方的想法。从音色着手,开口前先看清对方性格

人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面对不同性格的人,我们所采取的说话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但对于初次接触的人,因为缺少了解,我们并不能推测出对方的性格。对此,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实际上,“言为心声”,要想看清别人,就可以从他的说话音色着手。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人品等方面一般都会外露在语言上。

的确,生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地会外显在语言上。面对初次见面的人,我们一般也很难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都成为我们判断其性格类型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说话声音的高低来把生活中的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亢型

这类人个性多粗犷豪放、不拘小节,并且为人真诚、坦率,但也有缺乏耐性、易暴躁的缺点。

2.深沉型

这种人低调沉稳、满腔抱负,且具备雄才大略,但因不屑流俗于世,对人际关系冷漠的他们只能“顾影自怜”。

3.弱气型

这种人因为身体虚弱,因此说话的时候会显得底气不足。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谈吐优雅、说话谦逊。他们在为人处世上也是小心谨慎,怕惹祸上身是这类人较为狭隘的一面。

4.和气型

一般来说,这类人多为男性,他们心胸宽广,不计较小事。而这种类型的女性一般也善解人意,温柔贤淑。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常表现得多愁善感,做事显得犹豫不决。

5.尖锐苛刻型

这种人说话尖酸刻薄,为人犀利苛刻,从不体谅对方的感受。交谈过程中,他一旦发现对方言语的漏洞,就会毫不留情地攻击到底,直到对方理屈词穷、无地自容。他们一般都显得不怎么友善。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语调中透露出的各种人的丰富心理变化。一位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不缓不急的人,面对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说明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底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就一定是在强调着某种东西,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语调,人们在兴奋、惊讶或感情激动时说话的语调就高,而在相反的情况下,语调则低。

通过了解一个人说话时的音色,我们能了解交谈对方的性格、品质。深入了解这些,能方便我们作出轻松自如和正确的说话决策,在与人交际的时候便能如鱼得水,让交际为我们所用!倾听不傻听,关键时候给予反馈

我们都知道,沟通有三要素——倾听、反馈、表达。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意思是人说一万句话,哪怕全部是正确的,也不如沉默不说一句。可见,倾听的重要性。但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什么情况下的沟通,都是有一定的沟通目的的,因此,要做到高效的沟通,就必须在倾听中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适时做出反馈。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语言背后的主要意思。

相反,不给予反馈是沟通中常见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沟通就是我听他说或者他听我说,常常忽视沟通中的反馈环节,不反馈往往会直接导致两种结果。(1)信息发送方(表达者)不了解信息接收方(倾听方)是否准确接收到了信息。(2)信息接收方无法证明和确认是否准确地接收了信息。

那么,具体来说,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反馈呢?

第一步,倾听。

不管是自己的朋友、同事、领导、客户,在沟通的时候,倾听对方表达的内容和目的都非常重要。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①对方的问题点。这也是倾听的重要任务,因为有时候,对方的某些问题是不会真正向你坦白的。

②情绪式字眼。当人们感觉到痛苦或兴奋时,通常会通过一些对话中的字眼来体现,比如“太好了”“真棒”“怎么可能”“非常不满意”等。这些字眼都表现了他们的潜意识导向,表明了他们的深层次看法,我们在倾听时要格外注意。

第二步,反馈。

对方表达完后,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应,也就是反馈。要及时、明朗、不含糊地给予认同或肯定。“是的、对、嗯、是啊”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方的观点跟自己的如有冲突或者自己认为有异议,也要先给予肯定,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但是也要有度,恰如其分,这点很重要!

反馈是沟通过程中的一部分,指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向信息的发送者做出回应的行为。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既包括信息发送者的表达和信息接收者的倾听,也包括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送者的反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