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马铃薯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18:38:39

点击下载

作者:杨占国,张玉杰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甘薯、马铃薯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

甘薯、马铃薯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试读:

前言

甘薯、马铃薯不仅是粮食作物,而且是效益很高的经济作物,具有结薯早、膨大快、早熟、高产、品质好等优点,全国各地都有大面积种植,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甘薯、马铃薯还是食品加工业、酒精工业、饲料工业的廉价原料,优质的淀粉原料,正逐步向综合利用及商品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结构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甘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另外,甘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健身和防病功效,所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后对人体某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发展甘薯、马铃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生产潜力,对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上篇由杨占国等编写,下篇由张玉杰等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了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结合,可供农村种植户及相关人员阅读,并可作为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在编写过程中,对参阅的相关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中的缺点和错误请读者及相关人员批评指正。编者上篇 甘薯高产栽培与加工第一章 甘薯概述

甘薯有红薯、地瓜、山芋、红苕等名称,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在我国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

甘薯的薯块中除含有大量淀粉和糖以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的含量比米、面都高。红肉甘薯12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更高。人们常食用的米、面、肉类等属于生理酸性食物,而甘薯是生理碱性食物,适当吃些甘薯调节膳食结构,有益于健康。甘薯茎蔓的嫩尖营养丰富,可作为蔬菜食用。

薯块和茎叶也是很好的饲料,加工后的副产品如粉渣、糖渣、酒糟等都是畜禽的好饲料。因地制宜地发展甘薯生产,对扩大饲料来源,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家肥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重要意义。

甘薯的单位面积淀粉产量比一般谷类作物高,用来制造酒精,出酒率高,成本低,设备简单,可称为廉价的再生能源作物。甘薯还可以制造葡萄糖、果葡糖浆、柠檬酸、乳酸、丁醇、丙酮、丁酸、味精、酶制剂、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和各种淀粉衍生物等产品,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工业部门。

在众多食品中,以甘薯为原料的各类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粉丝、粉皮、薯脯、薯干、罐头、油炸薯片、薯丝等。第一节 我国甘薯的分布和种植制度

甘薯在我国种植的范围很广泛,南起海南省,北到黑龙江,西至四川西部山区和云贵高原,均有分布。根据甘薯种植区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地形和土壤等条件,一般将我国的甘薯栽培划分为5个栽培区域: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

1.北方春薯区

北方春薯区以淀粉加工业为主,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北部等地,该区无霜期短,低温来临早,多栽种春薯。

2.黄淮流域春夏薯区

黄淮流域薯区属季风暖温带气候,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

3.长江流域夏薯区

长江流域夏薯区包括除青海和川西北高原以外的整个长江流域。

4.南方夏秋薯区

北回归线以北,长江流域以南,除种植夏薯外,部分地区还种植秋薯。

5.南方秋冬薯区

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陆地和台湾等岛屿属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日夜温差小,主要种植秋、冬薯。

中国各薯区的种植制度不尽相同。北方春薯区一年一熟,常与玉米、大豆、马铃薯等轮作。春、夏薯区的春薯在冬闲地春栽,夏薯在麦类、豌豆、油菜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栽插,以二年三熟为主。长江流域夏薯区甘薯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夏薯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以一年二熟最为普遍。其他夏秋薯及秋冬薯区,甘薯与水稻的轮作制中,早稻、秋薯一年二熟占一定比重。旱地的二年四熟制中,夏、秋薯各占一熟。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四季皆可种甘薯,秋、冬薯比重大。旱地以大豆、花生与秋薯轮作;水田以冬薯、早稻、晚稻或冬薯、晚秧田、晚稻两种复种方式较为普遍。第二节 甘薯种植的价值

甘薯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首先甘薯是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产量高,产值高,并且能加工多种食品和化工产品,可以多次增值。甘薯茎叶是很好的饲料资源,可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淀粉后,粉渣还可以酿酒,酒糟可以做饲料,产值可提高3~4倍。利用甘薯还可生产柠檬酸、葡萄糖、乳酸、丁酸、丙酮、酒精、饴糖、味精。甘薯可做成薯片、薯条、薯脯、甘薯饮料等,是人们喜欢的休闲食品。特别是利用甘薯可生产清洁酒精燃料,是今后甘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酒精脱水就是乙烯,乙烯是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经过精深加工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可促进农民致富。一、甘薯的营养价值

甘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丰富的钾、铁、铜、硒、钙、钠、碘等十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甘薯光合能力强,淀粉含量高,一般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据化验,每100克鲜薯中含糖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鲜薯含维生素C毫克,维生素B族10.4毫克,300尼克酸5毫克。其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B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12为小麦的9.5倍,纤维素为面粉的10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较高,而大米、面粉为零。甘薯中各种维生素含量之高是其他粮食作物所不及的,同时,甘薯略呈碱性,而米、面、肉类则为酸性食物,适当食用甘薯可以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此外,甘薯所含的维生素可刺激肠壁,加快消化道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预防痔疮和大肠癌等疾病。因此,常吃细粮的人配以甘薯,则可以弥补维生素之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甘薯茎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饲料。据分析,甘薯干茎叶中含粗蛋白0.2%,比干花生秧含量稍高,比干谷草含量高1倍;甘薯秧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比苜蓿草高0.3%,比谷草高0.7%。据报道,甘薯茎顶端15厘米的鲜茎叶,蛋白质含量为2.74%,胡萝卜素每100克为5580国际单位,维生素B每千克含量为3.5毫克,2维生素C每千克为41.07毫克,铁每100克为3.94毫克,钙每100克为74.4毫克,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的含量均比苋菜、莴苣、芥菜叶等高,维生素的含量也比绿苋菜、莴苣丰富。因此,甘薯兼具粮食和蔬菜的功能。

甘薯茎蔓的嫩尖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1素C和铁、铝等,可作蔬菜用,比其他叶菜类营养成分都高。每100克甘薯茎尖含蛋白质2.7%,菠菜、苋菜、甘蓝含蛋白质分别为2.3%、1.8%、1.7%。每100克甘薯茎尖含钙74毫克,每100克甘蓝含钙64毫克。每100克甘薯茎尖含铁4毫克,每100克菠菜仅为2毫克,每100克甘蓝为0.7毫克;维生素B含量为每100克嫩尖含0.35毫克,2均高于菠菜、苋菜及甘蓝。维生素B是我国人民食品中比较缺乏的维2生素,因此,食用甘薯茎蔓的嫩尖,对改善食物中维生素来源更有特殊意义。

红薯的不足之处,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但是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已经不再把红薯作为主食,它缺少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膳食加以补充了。二、甘薯的保健价值

甘薯不但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且也是一种保健食品,经常食用甘薯可以起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和血补中

红薯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能有效地为人体所吸收,防治营养不良症,且能补中益气,对脾胃亏虚、小儿疳积等病症有益。

2.宽肠通便

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纤维,能有效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人们在切红薯时看见的白色渗出液,含有紫茉莉甙,可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3.增强免疫功能

红薯含有大量黏液蛋白,能够防止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胶原病发生。红薯中所含矿物质对于维持和调节人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含的钙和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4.防癌抗癌

红薯中含有一种抗癌物质,能够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倭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西红柿、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此外,红薯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故红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十分明显。

5.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

红薯的抗衰老和预防动脉硬化作用,主要是其所具有的水除活性氧作用产生的,红薯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红薯中的绿原酸,可抑制黑色素的产生,防止雀斑和老人斑的出现。红薯还能抑制肌肤老化,保持肌肤弹性,减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6.甘薯有益于心脏

甘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这5种6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钾有助于人体细胞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血压和心脏功能。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脂质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有助于降低血液中高半6胱氨酸水平,后者可损伤动脉血管,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7.甘薯预防肺气肿

一项动物实验发现,吸烟的大鼠体内维生素A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肺气肿;而进食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吸烟大鼠则肺气肿发病率明显降低。为什么一些长期吸烟者活到90岁以上但没有发生肺气肿,可能与他们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有关。研究人员建议那些吸烟者或被动吸烟者最好每天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甘薯,以预防肺气肿。

8.甘薯有抗糖尿病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肥胖大鼠在进食白皮甘薯4周、6周后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6%、60%;并发现甘薯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肥胖大鼠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水平的升高;进食甘薯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研究提示白皮甘薯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一项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甘薯提取物后,其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于控制血糖。

9.减肥功能

甘薯的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可起到减肥作用。

10.美容养颜

甘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国外许多女性把甘薯当作驻颜美容食品。三、甘薯的工业价值

近年来,由于食品加工业以及发酵工业的发展,利用甘薯作为原料的工业已遍及食品、化工、医疗、造纸等十余个工业门类,利用甘薯制成的产品达400多种。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的酒精可作为石油的代用品;以薯干为原料生产的果脯糖浆,可以在糕点中代替蔗糖,用此果脯糖浆制成的糕点,色、香、味均优于蔗糖,可防止食品干燥、变硬。在饮料中加入甘薯果脯糖浆,还可避免因食用蔗糖而引起的血管硬化、身体发胖等。糖果及饮料中的柠檬酸也是以薯干为原料制成的,当前我国生产的柠檬酸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用甘薯渣制造的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着色,避免了合成色素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在纺织工业中,近年来用甘薯淀粉代替精粉浆纱,1千克淀粉可抵上3千克精粉。生产味精也可用薯干作原料,每吨薯干可生产味精150~200千克,不但节省了大量小麦,还可降低成本。利用发酵法从薯干中提取的5-肌甘醇是高级调味品,可以提高食物的鲜味。利用甘薯淀粉制造的甘氨酸甜味是蔗糖的35倍,可以取代糖精。以薯干为原料可提取赖氨酸,而一般食品中赖氨酸缺乏,如果在面包中加入1%的赖氨酸可提高营养价值30%;动物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可使饲料价值提高,缩短饲养时间,加快生长速度。用薯干制成的色氨酸可进一步转化成乙酸,把此类激素喷洒到果树或蔬菜上,既可当肥料又可刺激植物生长,并能改进果品及蔬菜的品质。用薯干作原料生产的乳酸,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皮革等工业部门。由薯干中提取的衣糖酸是合成纤维的基本原料,还可以改进油漆的性能。用薯干淀粉经合成法可制造磷酸淀粉,它是一种胶黏剂,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具有黏度大、产品纯净、性能稳定、不易脱水收缩等优点。淀粉发酵可制成普鲁士蓝,它是一种白色粉末,经处理可制成透明薄膜,无味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有防止食品变质的功用。由甘薯淀粉制成的阳离子淀粉掺入纸浆中,可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增强纸张的拉力。甘薯淀粉的另一个化工产品为多孔环状糊精,可用来包装农药或化妆品,使药物不易散失或化妆品能长期保存。利用鲜薯作工业锅炉除垢剂已试验成功,这种除垢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深受欢迎。随着发酵技术的不断发展,用薯干或淀粉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将日新月异,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四、甘薯的饲用价值

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良好的饲料,鲜薯块中除含有15%~20%的淀粉外,还含有比较丰富的粗蛋白、糖类及纤维素,薯块、茎叶或工业加工后的副产品,如淀粉、糖渣、酒糟等,通过简单的加工制成各种饲料,不但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延长饲料的供应期。五、新的能源

在全世界能源危机、燃油价格日趋攀升和有利环保的背景下,用酒精代替部分燃油,在我国很多地方已实施,这也是将来的必然趋势。甘薯是造酒精的好原料,我国的酿酒历史在世界最早,技术也是比较先进的。甘薯制酒精的产量仅次于木薯,100千克鲜薯(淀粉型)可造酒精15千克左右,淀粉型甘薯一般亩产4000千克左右,可造酒精600千克。造酒精后的废料酒糟,还是很好的养猪、兔、牛等饲料。第三节 甘薯的植物学特性一、甘薯的形态特征

甘薯在温带由于冬季茎叶枯死而为一年生,在热带为多年生。

1.根

甘薯根可分为纤维根、柴根和块根三种形态。(1)纤维根:又称细根、吸收根,呈纤维状,细而长,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内,少数深达1米以上。(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是在幼根发育过程中,中途停止膨大而成。根茎约0.3~1厘米,上下大小基本一致。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和土壤条件(如氮肥施得过多,而磷、钾肥施得过少)等影响,使根内组织发生变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柴根徒耗养分,无利用价值。(3)块根:也叫贮藏根,是由幼根经一系列的组织分化,并积蓄养分膨大而成,就是供人们食用、加工的薯块。甘薯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温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的。甘薯块根多生长在5~25厘米深的土层内,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层发生。单株结薯数、薯块大小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块根的形状也会不同。如栽培在沙质土壤,土壤潮湿,施氮过多,则薯形较长;栽培在黏重土壤,土壤干燥,施钾较多,则薯形较圆。大多数品种薯皮平整,有的则具有纵沟。块根的皮色和肉色因品种而异,有白、黄、红、紫等各种颜色,此颜色差别是鉴定品种的重要因素。皮色由周皮中的色素决定,但亦受栽培条件的影响而有浓、淡之分。土壤水气条件好,则皮色浓,反之皮色较淡。黄肉和红肉品种的胡萝卜素含量高,白色的含量较低。

2.茎

甘薯的茎又称薯藤或薯蔓。多数品种伏地生长,少数品种直立生长一定高度后,再伏地生长(半直立型)。茎的长短因品种和生长条件而异。蔓长2.5米以上为长蔓型,1.5米以下为短蔓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蔓型。茎的表皮有茸毛,茎和茎节的颜色有绿、紫、紫褐和绿带紫等。绒毛的多少和茎节色因品种不同而异,茎上有节,节部能发生分枝和不定根。不同部位的茎节、不定根根原基的数目不同,顶端较少,中下部较多。茎粗一般为0.4~0.8厘米,同一品种的薯苗越粗壮,则根原基发育越好,栽播后越易形成块根。茎的皮层有孔管,既能分泌白色乳汁,又起输导养分的作用。茎的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丰富,生命力较强,薯苗质量较好。

3.叶

甘薯属双子叶植物。实生苗最先露出2片子叶,接着在其上发生真叶。茎上每节着生一叶,呈螺旋状排列。叶有叶柄和叶片而无托叶。

叶的两侧都有绒毛,嫩叶上的更密。叶片长度7~15厘米,宽5~15厘米。长、宽都因栽培条件而有很大差异。叶片与叶柄交接处有2个腺体。叶柄长度6~23厘米。叶片形状很多,大致分为心脏形、肾形、三角形和掌状等,叶缘又可分为全缘和深浅不同的缺刻。甘薯叶形变异多,不仅品种间变异显著,而且同一植株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着生部位的叶形也有较大的变异。叶片、顶叶、叶脉(叶片背部叶脉)和叶柄基部颜色可分为绿、绿带紫、紫等数种,为品种的特征之一,是鉴别品种的依据。

4.花

甘薯在植物学上属被子植物门,具有开花本能,然而各甘薯区自然条件差异大,不同品种开花所要求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别,因此,甘薯在各地的开花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在北纬23°以南,我国夏秋薯区的南部以及秋冬薯区,一般品种均能自然开花;而在我国偏北地区长日照条件下,则很少自然开花。甘薯的花单生,或数朵至数十朵丛集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和叶顶。呈淡红色,也有紫红色的。其形状似牵牛花(呈漏斗状),一般较小,花萼5裂,长约1厘米。花冠直径和花筒长2.5~3.5厘米,蕾期卷旋。甘薯花是两性花,雄蕊1个,长短不一,2个较长,都着生在花冠基部。花粉囊2室,呈纵裂状。花粉球形,表面有许多对称排列的小突起。雌蕊1个,柱头多呈2裂,子房上位,2室,由假隔膜分为4室。甘薯花晴天在早晨开放,到下午闭合凋萎。甘薯为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结实率很低。

5.果实与种子

果实为圆形或扁圆形蒴果。幼嫩时呈绿色或紫色,成熟时为褐黄色。1个蒴果有1~4粒种子,多数为1~2粒;甘薯种子较小,千粒重20克左右,直径3毫米左右。种子呈褐色或黑色,形状及大小因蒴果内的种子数目不同而异,1个蒴果只结1粒种子的,种子近似球形;结2粒的呈半球状;结3粒或4粒的呈多角形,种皮角质,坚硬不易透水。用种子播种时,事先要割破或擦伤种皮,或用浓硫酸浸种半小时左右冲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甘薯的子叶张开时,双裂片呈凹字形。幼苗出土20天内可长出3~5片真叶。二、甘薯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大田生长过程中地上部、地下部的关系,大田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发根缓苗、分枝结薯、蔓薯并长、薯块盛长四个时期,但由于品种特性、栽培条件和生长表现的不同,各生长时期的具体时间段不同。

1.发根缓苗阶段

指薯苗栽插后,入土各节发根成活。地上苗开始长出新叶,幼苗能够独立生长,大部分秧苗从叶腋处长出腋芽的阶段。

栽插后2~5天开始发根,一般春薯栽后30天,夏薯栽后20天,吸收根系基本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

这个阶段根系继续发展,腋芽和主蔓延长,叶数明显增多。主蔓生长最快,其延伸生长称“拖秧”,也叫爬蔓、甩蔓,茎叶开始覆盖地面封垄。此时,地下部的不定根已分化形成小薯块,在本阶段后期成薯数已基本稳定,不再增多。本阶段春薯需要30~75天,夏薯需要20~30天。在本阶段初期根系已生长出总根量的70%以上,为促进茎叶生长新生打好了基础。至于薯块的形成,结薯早的品种在发根后10天左右,肉眼虽难看出,实际上已开始形成,到20~30天时已看到少数略具雏形的块根。在茎叶生长中,一些分枝少、蔓薯细长的品种没有圆(团)棵现象就直接伸长主蔓。从植株开始分枝到基本覆盖地面,茎叶的重量可达到甘薯一年中最高茎叶重量的1/3以上。

3.薯蔓并长期

从结薯数基本稳定到茎叶生长高峰,是生长中期,春薯在栽后60~100天,夏薯栽后40~70天。生长中心是生长茎叶,分枝增长很快,叶片数迅速增加,随后黄叶也不断增加,出现新老叶片生死交替状况。这时期薯块也迅速膨大,茎叶生长和块根中养分积累齐头并进。到末期,茎叶生长速度达到高峰时,在生理上氮素代谢占优势,薯重占全期总重量的30%~40%以上。此时开始薯数已基本稳定,这时期要促进茎叶的快速生长,既不影响薯数的变化,还为块根的膨大奠定强大的茎叶基础。但茎叶生长也不能过旺,否则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新老叶片交替频繁或茎叶早衰等,反而不利于块根的膨大。

4.薯块盛长期

从茎叶生长高峰至收获是生育后期,此期生长中心是薯块生长。春薯栽插后约100天之后,夏薯栽插约70天之后。此期间茎叶开始停长,叶色由浓转淡,下部叶片枯黄脱落。地上部同化物质加快向薯块输送,薯块肥大增重速度加快,增重量相当于总薯重的40%~50%,高的可达70%,薯块里干物质的积蓄量明显增多,品质显著提高。因此,这时期应保护茎叶和防止因脱肥、受旱等原因而发生早衰现象,促进块根的迅速膨大。

由于植株的地上部与地下部是处于不同部位的统一体,上部茎叶的生长繁茂程度,决定于根系吸收养料的供应。地下部薯块产量的高低,又依赖于地上部茎叶光合产物的输送和积累程度。总之,各阶段相互交替,很难截然分开。每个阶段时间长短各薯区不尽相同,故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三、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甘薯喜暖怕冷,低温对甘薯生长极为有害,较长时间在10℃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一经霜冻很快死亡。薯块在低于9℃的条件下持续10天以上时,会受冷害发生生理腐烂。在18~32℃范围内,温度越高,甘薯生长速度越快,超过35℃则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其中以22~24℃最适宜。

2.对土壤的要求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碱性好,能够适应土壤pH4.2~8.3的范围,高产优质甘薯的土壤条件以pH5~7最为适宜。提倡水旱轮作,水田可将旱田的病、虫、草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对土壤养分进行重新分配。以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为佳,能结薯多、大薯率高、高产质优、薯皮光滑色鲜,商品率好。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块根增重。通透性好,则供氧充足,能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部形成层活动,促进块根肥大,也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加快养分分解,供根系吸收。

3.对水分的要求

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其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另外,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发根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具体到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中期是茎叶生长盛期,同时也是薯块肥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多,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肥大,薯块水分增多,干物质含量降低。

4.对营养的要求

甘薯根系发达,吸肥力强,且需肥量大。而我国习惯上是把甘薯种在旱地、薄地、丘陵地上,这些地方的肥力普遍低下,养分满足不了甘薯生长的需要,普遍肥力不足,是影响甘薯单位面积产量长期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薯生产中无论施用农家有机肥,还是速效化肥,也无论施用量的多少,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相同的施肥量,施在产量水平低的地块,比施在产量水平高的地块增产作用大。特别是在瘠薄地里,增施氮素肥料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肥料对缺肥甘薯田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产条件下氮素或某种元素施用过多,各元素间的配比不合理,增产的效果不但不显著,而且会降低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说明一方面要重视甘薯大面积生产中营养元素的丰缺,另一方面也应科学施肥,经济用肥。据研究,每生成500千克薯块、茎叶,就要供应氮1.75千克、磷0.75千克、钾2.9千克。(1)肥料对甘薯的作用

①氮:氮是蛋白质和叶绿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施用氮素肥料,能有效地促进茎叶生长,并使叶色鲜绿,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因而使甘薯增产。但施氮过多,叶片中含氮量也随之提高,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等(薯块膨大的干物质)被叶片用于形成大量的蛋白质消耗掉。碳水化合物向薯块转移较少,出现茎叶徒长现象甚至引起“疯长”。在多雨情况下尤为严重,薯块膨大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甘薯缺氮,老叶先发黄,以后幼叶变淡,生长缓慢,节间短,茎蔓细,分枝少,茎及叶柄发紫,叶片边缘及主脉均呈紫色,顶梢毛茸较多,老叶不久脱落,最后全株发黄,最终影响产量。反之,如果施用过量或过晚,容易造成茎叶旺长,“贪青”,结薯不良。

②磷:是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能加快养分的合成与运转,加速细胞分裂,提高薯块品质,当叶片含磷量少于0.1%时,就显示出缺磷症状,幼芽、幼根生长慢,叶片暗绿或少光泽,茎蔓伸长受阻,茎变细,老叶出现大片黄斑,以后变为紫色,不久脱落。

③钾:钾能延长叶的功能期,使叶片保持鲜绿色,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块根输送,提高块根淀粉和糖分的积累速度,加快块根形成层活动的能力,促使块根膨大。钾肥供应充足,能明显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强细胞保水能力,提高抗旱性。一般以助嫩叶片含钾多,老叶含钾少。当叶片含钾占干物质重量的4%以下时,光合强度就要下降。甘薯缺钾,在生长前期节间和叶柄变短,叶片变小,接近生长点的叶片褪色,叶的边缘呈暗绿色,叶面凹凸不平。生长后期的老叶,在叶脉之间严重缺绿,叶片背面有斑点,茎蔓变短,生长缓慢,叶片不久发黄脱落。缺钾时,由于老叶内的钾能转移给新叶再利用,所以,缺钾的症状往往先从老叶表现出来。甘薯施钾时要注意,化肥应以标明的含钾量为准。农家肥中,草木灰、茎秸秆、籽壳等肥料含钾较丰富。钾元素在土壤溶液和甘薯体内是以离子态存在并被吸收利用的,但肥料中计算速效钾含量是以折合氧化钾的形式标明的。

④钙:当叶片中含钙量少于0.2%,就会出现缺钙症,表现为幼芽生长点死亡,叶片小,大叶有褪色的斑点。

⑤硫:当叶片中含硫量少于0.08%时出现缺硫症,表现为叶片是灰绿及灰黄色,幼叶尖端发黄,幼叶主脉及支脉呈绿色窄条纹,节间不太短,叶不太小,生长也不慢,但最后全株发黄死亡。

⑥铁:缺铁叶片中度褪色,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形成,严重时叶片发白。(2)甘薯吸收三要素的数量:甘薯对氮、磷、钾肥料三要素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所需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0.9):(1.5~2.5)。通过大量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田生产中,每生产1千克鲜薯,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氮4克,磷(五氧化二磷)2克,钾(氧化钾)12克。高产地块土壤含磷、钾数量大,每亩产量为3500千克的地块所需三要素的比例为1:1:2,每生产1千克鲜薯约需施纯氮5克、磷(五氧化二磷)4.5~4.9克、钾(氧化钾)9~12克,而每亩产2500千克左右甘薯的地块,每生产1千克鲜薯约需施纯氮4~5克、磷(五氧化二磷)3~4克、钾(氧化钾)7~8克。

生产中可以依据目标产量水平的要求,以及肥料在当地的利用率,肥料的有效含量,土壤的肥料供应能力,计算出合理的肥料用量。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可以按氮肥36%、磷肥40%、钾肥50%~60%,而土壤中肥料当季供给率可以按氮40%、磷50%、钾50%计算。

但是应该强调指出,甘薯的产量并不是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的,即有机肥料报酬的递减现象。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每单位肥料量所得到的甘薯产量会出现减少的情况,因为这里面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限制,比如品种的产量潜力、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的作用等。总的说来,施用肥料必须了解甘薯的需肥规律,施肥时还应考虑到多重因素的影响。(3)甘薯不同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甘薯从扦插成活生长到收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钾比氮多,吸收的氮又比磷多。甘薯吸收二要素均以茎叶生长盛期以前植株矮小时吸收较少,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茎叶生长旺盛,薯块开始膨大,吸收养分的速度加快,吸收量逐渐增加,是甘薯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时期,决定着结薯数量和最终产量。到了中后期至收获前1个月左右,地上茎叶从盛长逐渐转向缓慢,大田叶面积开始下降,黄枯叶率增加,茎叶鲜重逐渐减轻,大量的光合产物源源不断向地下薯块输送,这时除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元素外,特别需要吸收大量的钾元素,也就是说,钾在茎叶生长盛期前吸收较少,茎叶生长盛期及回秧期吸收较多,氮在茎叶生长前期、中期、盛期吸收较快,需求量大,回秧期中、后期吸收较慢,需求量少;对磷的需要前、中期较少,薯块迅速膨大时吸收量较多。(4)三要素肥料的增产效果:甘薯三要素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缺钾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和磷。若以施氮、磷、钾三要素完全肥料区的产量为100%,结果缺氮区的产量为84%,缺磷区的产量为90%,缺钾区的产量为74%,无肥区的产量为60%。甘薯要获得丰产,必须增施钾肥,并要按合理比例配合施用氮、磷肥料。

5.对光照的要求

甘薯喜温喜光,属不耐阴的作物。它所积累贮存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自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叶色变黄,严重时脱落。由于甘薯没有成熟期的界限,光照越足,对提高产量越有利。受光叶片比遮荫叶片的光合强度大6倍多。受光不好的一般减产20%~30%,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现甘薯地间套高秆作物,常因遮光严重使结薯期推迟,产量不高。所以甘薯与高秆作物间作时,为不影响甘薯产量,要加大薯地的受光面积,高秆作物不宜过多过密。

甘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数在8~10小时范围内,能诱导甘薯开花结实。日照时间延长至12~13小时,能促进块根形成和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

6.通风

宜选开阔通风田块。在甘薯生长中后期薯蔓较厚密,薯蔓间的空气含有较高的水蒸气及其他有害气体,不利于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时也影响光合作用。当田块有较好的空气流通条件,可将过多的水汽带走,调节薯蔓间温湿度,使藤蔓生长健壮,不徒长,促进养分向地下部的转移。第四节 甘薯的优良品种

选用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甘薯名优品种,是一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夺取高产稳产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改进品质、抗拒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良好途径。为此,我国先后培育出数以百计的具有不同特性、不同用途的甘薯新品种在各地推广应用,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

从淀粉加工和食用等用途上,甘薯品种可分为7种类型:一是淀粉加工型,主要是高淀粉含量的品种;二是食用型;三是兼用型,既可加工又可食用的品种;四是菜用型品种,主要是食用红薯的茎叶;五是色素加工用的,主要是一些紫薯;六是饮料型品种,这些甘薯含糖量高,主要用于饮料加工;七是饲料加工型,这类甘薯茎蔓生长旺。

一般说来,甘薯的优良品种必须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虫、抗逆、耐储藏、萌芽性好,适应性广泛等优良特性。但是,品种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不可能具有所有的优良性状,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南方的品种不一定适合北方。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生产目的,不同的用途需要选育专用的品种。一个品种只有具备解决当地生产问题的基本性状,并且具有较多的其他优良性状,才成为优良品种。比如鲜食品种食味、薯形肉色、储藏性是基本性状,其他性状如萌芽性、抗逆性、适应性越多越好。甘薯病区抗病性是基本性状,淀粉加工品种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是基本性状,色素加工品种色素含量是基本性状。另外,优良品种的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比如过去强调产量,现在更重视品质和专用性。过去大薯块受欢迎,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把甘薯作为副食,适合快速加工的小薯块受欢迎。总之要以本地区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选用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现选择一些目前我国各薯区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和近年新育成的有推广前途的品种,分类介绍如下。一、淀粉型品种

1.徐薯25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为抗病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生长势强,中长蔓,分枝中等,茎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带紫斑。一般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76%,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薯干洁白品质好,结薯较集中整齐,熟食味好。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感黑斑病。(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薯2531千克,亩产薯干899千克,淀粉率22%。(3)栽培要求:徐薯25萌芽性好,可适当控制排种量,注意高剪苗或高温愈合防治黑斑病。该品种属中长蔓型,密度以3300~3500株/亩为宜。注意排涝防渍,确保丰产丰收。建议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推广种植。其他省市根腐病和茎线虫病区均可种植。

2.徐薯24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1)品种特性:徐薯24萌芽性好,出苗快而多,薯苗健壮,采苗量大。顶叶紫色,茎色绿色,叶呈心脏形,茎蔓较短,地上部长势较强,分枝数6~10个。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结薯较集中,单株结薯3~4块,高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春夏均可种植,夏薯宜在6月中旬栽插,10月下旬收获。(2)产量:经2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试,薯干产量稳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1952千克/亩,薯干平均583千克/亩。熟食味较好,商品性好。(3)栽培要求:徐薯24萌芽性好,排种量每平方米20千克内,这样不仅有利于培育壮苗,同时也节省种薯;茎蔓较短,地上部生长势较强,茎叶后期有衰退现象,适当密植,并注意后期茎叶保护;栽培上注意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结薯较早,中薯率高,注意适当稀植,增加大薯率。徐薯24不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应尽可能选择无线虫病的田块种植,进行高剪苗及种苗药剂处理,在入窖时进行高温愈合,以防黑斑病发生;可采取高温愈合、高剪苗及种苗的药剂处理防治黑斑病。适宜推广地区:适宜在黄淮薯区和北方薯区推广种植,特别适合作加工淀粉用品种推广,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为高产淀粉型品种。

3.徐薯22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高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心齿形,叶色、叶脉色、叶柄色均为绿色。中长蔓,茎绿色,基部分枝6~7个。薯块红皮白肉,结薯整齐集中,上薯率90%,薯块萌芽性好,夏薯块干物率31.0%。中抗根腐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99千克,薯干亩产707千克。(3)栽培要求:每平方米排种薯18千克左右。春薯3500~

4000株/亩;夏、秋薯4000~5000株/亩。适时抗旱。不宜在感茎线虫病区推广。建议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作春、夏薯种植。

4.徐薯18

由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高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脉、叶基、叶柄均为紫色,叶心脏形带齿或裂单缺刻。中蔓型,茎绿带紫色。薯块长纺锤带条沟,皮色紫红,肉色白。切干率29%~32%。食味和薯干质量中等,综合性状好,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生长势强,结薯较早,中期膨大快,后期不早衰,抗旱,耐贮藏,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抗根腐病(烂根病),但不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2)产量:一般春薯每亩产3500千克,夏薯每亩产2500千克,出干率30%~35%,出粉率20%~25%。(3)栽培要求:丘陵、山区、平原春、夏薯均可种植。春薯每亩3000株左右,夏薯每亩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黑斑病。栽插时浇足窝水,地上部留3片叶。茎线虫病地区不宜种植。

5.商薯103

由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三角带齿,顶叶色绿,叶色绿,叶脉色紫,叶柄色绿等。单株结薯5个,薯块长纺锤形,红皮黄肉,结薯集中,上薯率75%。薯块萌芽性特好。夏薯烘干率33.27%,薯干洁白品质好,熟食味面,耐贮藏。中抗黑斑病,感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产量: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1706千克,薯干亩产579.87千克。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1657千克,薯干亩产561.21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适宜作夏薯种植,亩植3500~4000株。易感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河北中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种植。

6.皖薯31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长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中等。单株结薯4个左右,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中等,上薯率82.5%,薯块萌芽性好。烘干率和淀粉率高,夏薯块干物率33.35%,淀粉率22.65%。食味较好。抗旱耐渍性好,耐肥耐瘠。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2)产量: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86千克,薯干亩产557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春薯亩植2800~3200株,夏薯亩植3000~3600株。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可在安徽、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种植。

7.皖薯197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顶尖叶片绿色,叶脉和茎蔓为绿中带紫色,叶片形状为心脏形,茎蔓长度中等。薯块为短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白色或带紫晕。块根萌发性好,出苗多而且整齐,苗细,质量较差,但是栽后缓苗快;茎叶前、中期生长旺盛,后期不早衰。结薯早,每株结薯数3~5块;大、中薯率70%以上。薯块在前期膨大慢,但中、后期膨大较快,丰产性能好。高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不抗茎线虫病。(2)产量:该品种烘干率平均在31%以上,淀粉含量为25.18%。经4年19点次夏薯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薯1957千克,折合薯干609千克,淀粉亩产493千克。(3)栽培要求:该薯萌芽性好,出苗量多,因此排种育苗时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用种约20千克。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发挥薯块中、后期膨大快的优势。春薯亩栽3000~3500株,夏薯密度增加到3500~4000株。有根腐病的地块不能种植。

8.绵粉1号

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紫色,叶浓绿色,叶形心脏带齿,叶片大,叶脉紫色,叶柄绿色,柄长15厘米,茎色绿带紫,茎粗0.8厘米,最长蔓长150厘米,茎端茸毛少,节间长6厘米,基部分枝8~10个。薯皮黄色,薯肉黄白色,薯块下膨纺锤形。薯块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中等,分枝多,株型疏散。长势中等,结薯早而集中,结薯位置浅,上薯率高。诱导开花性好。耐旱性较强,耐湿、耐瘠性差,较抗黑斑病,耐贮藏性中等。熟食味差,味甜。可在四川省绵阳、河南省社旗县等地作淀粉品种开发利用。(2)产量:一般鲜薯亩产1600千克左右,薯干亩产630千克左右,淀粉亩产4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耐瘠性较差,适宜无根腐病区、肥力较好的丘陵区和排水较好的平原区作春夏薯栽种。每亩密度3500~4000株。施足底肥,薯块膨大期增施追肥。

9.梅营1号

由河南省正阳县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杂交育成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片心脏形。茎绿色带紫,中蔓。薯块纺锤形,皮色紫红,肉白色。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大薯率高,萌芽性优。熟食味道面甜,耐旱、耐肥。(2)产量:该品种增产性能突出,平均每亩产春薯4000千克以上,夏薯3000千克以上。(3)栽培要求:适合丘陵、山区、平原春夏薯加工区种植。栽种时注意深耕足肥。高产田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1:2;壮苗早栽;埂栽密植;适宜栽种密度每亩春薯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4500株;促控结合,少施氮肥,多施钾肥、磷肥。一般情况下,每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注意控制旺长,防旱排涝。

10.梅营7号

由河南省正阳县新优良种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杂交育成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茎蔓较短,一般春薯蔓长80~120厘米(涝灾年份主茎最长1.5米),夏薯一般蔓长60~100厘米,叶片中小型带缺刻,初期顶叶有绿带紫。叶片、叶脉、叶柄、茎均为绿色。薯块紫红色,肉白色,结薯集中,春薯结薯3~5块,夏薯3~8块,薯块膨大快,光滑,耐贮藏,纺锤形,萌芽性强,特耐肥、口感好,营养丰富,高抗黑斑病。(2)产量:春薯一般亩产5000~7000千克左右,夏薯一般亩产30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适当增加密度,春薯行距90厘米,株距17厘米,每亩4400穴株左右。平衡施肥,增施钾肥,每穴双株交叉栽植。夏薯行距8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4100株左右,每穴2株交叉栽植。

11.豫薯3号

由河南省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及叶绿色,叶心脏形,叶片大,叶脉微紫色。叶柄绿色,长17厘米,茎绿色,粗7毫米。短蔓型,最长蔓长110厘米。茎端茸毛少,节间长6厘米,基部分枝6~9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块萌芽性优,幼苗和茎叶生长势强,结薯早而较集中。耐湿性强,耐早性中等,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耐贮藏,熟食味中等。(2)产量:平均亩产22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春夏种植皆宜,更适于丘陵、山地春薯区和茎线虫病区种植。每亩密度春薯2500~3000株,夏薯3000~3500株,并要注意浅栽。已在河南省漯河、许昌、平顶山及河北省唐山等地区推广。

12.豫薯7号

由河南省泌阳县农科所与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共同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淀粉率高,淀粉增产明显,萌芽快,耐贮性好。顶叶紫色,叶心脏形,蔓长中等(平均1.5米),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淀粉率高、质量好,薯块纺锤形且整齐,大薯率高。较耐肥水,耐瘠薄,抗旱,适应性较广,中抗黑斑病及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淀粉率20%~25%。(2)产量:夏薯试验每亩鲜产1721千克,薯干570千克,淀粉389千克;春薯产量可达3000千克。(3)栽培要求:适宜春夏薯无根腐病区种植。起埂栽插。每亩种植3000~4000株。适合无根腐病地区各种肥力条件的地块种植。

13.豫薯8号

由河南洛阳市农科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浅复缺刻形,中长蔓(平均2米),薯皮紫红,薯肉白色,薯块呈纺锤形,耐贮藏。淀粉率平均22.5%,薯干品质较好。淀粉产量和薯干增产明显,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耐旱耐瘠,而且食味好。(2)产量:夏薯试验每亩鲜产1804千克,薯干529千克,淀粉400千克;春薯产量更高。(3)栽培要求:适宜中低产区种植。栽植密度每亩3000~3500株。选择无茎线虫病区种植。

14.豫薯9号

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所与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浅复缺刻形,中长蔓,茎色绿。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薯肉白色。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耐旱耐瘠薄。(2)产量:平均亩产23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春、夏薯均可种植,以春薯为好。适宜不同地力水平,特别是丘陵早薄地种植。起埂栽植,配方施肥。密度以每亩3500株为宜。

15.豫薯13号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的顶叶深绿色,叶脉绿带紫色,叶脉基部紫色,叶柄绿色,茎绿色。叶片较大,叶形深复缺刻,蔓长1~1.5米,分枝5~8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洁白色,薯块有明显浅条沟,薯块较大。单株结薯2~4个,结薯集中、整齐。薯块熟食味好,萌芽性强。突出优点是高抗多种病害(如抗茎线虫病,高抗根腐病),抗旱,淀粉增产明显,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多,苗壮。薯干品质优良,熟食味较好。(2)产量:每亩产鲜薯2043千克,薯干单产616千克,淀粉单产406千克,淀粉率19.6%。(3)栽培要求:春薯密度每亩3000株,夏薯密度3500株左右。萌芽性好,适当稀排播。适宜河南省各地春夏薯多病混生区种植。

16.济薯15号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淡绿色,叶心脏形,叶脉绿色,脉基紫色,叶片较小,蔓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淡黄色。株型半直立,结薯整齐,耐贮性、萌芽性好,出苗多。高抗根腐病。(2)产量:一般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1620千克和492千克。(3)栽培要求:适当密植,春薯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育苗时排种密度宜稀,出苗后低温长苗、炼苗。选择土质疏松、无病虫害地块作为良种繁殖田。收获时单独存放,精心管理,严防混杂。适宜北方春夏薯区非茎线虫病地种植。

17.苏薯2号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叶均为绿色,叶形心脏形带齿,叶片大,叶脉浓紫,叶柄绿,柄基紫,柄长30厘米,茎色绿带紫,茎端茸毛多,中蔓型,最长蔓长172厘米,茎粗9毫米,节间长4厘米,基部分枝8个。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皮光滑,薯块纺锤形。薯块萌芽性好,出苗早,苗量多,栽插返苗快,茎叶生长势旺盛。株型疏散,中期生长快持续期长,后期下部叶片易黄衰。结薯迟,中后期膨大快,结薯整齐集中,上薯率较高,单株结薯5~7个。春夏薯型,耐肥,耐渍,不耐旱,高抗根腐病,感茎线虫病,耐贮性中等。(2)产量:一般亩产1795~2173千克。(3)栽培要求:稀排种,培育壮苗,排种密度15千克/平方米,每亩密度3000~4000株,注意增施肥料,后期如较干旱应适当灌溉。适于长江流域肥水较好条件的地区种植,目前已在江苏、安徽省北部及河南省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18.苏薯11号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萌芽性好,长蔓,茎绿色,叶心脏形,顶叶绿色,成熟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7~8个,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集中整齐,上薯率较高。食味干面味香,品质较好。抗根腐病。(2)产量: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92千克,薯干亩产643千克,两年淀粉产量为423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好,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300~

3500株,夏薯每亩3500~4000株。应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施用量每亩40千克左右。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区推广,注意防治黑斑病。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种植。

19.鲁薯7号

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淀粉、食用、饲用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叶片均为绿色,茎色绿带紫,叶心脏形。薯块纺锤形,薯皮色紫红,薯肉淡黄色,淀粉率19.74%,抗旱性、萌芽性好。(2)产量:全国北方两年区试结果,鲜薯亩产1499千克,薯干亩产455千克,淀粉亩产294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多抗性突出,抗根腐病、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适宜多病干旱地区种植。

20.烟薯20号

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高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长蔓型,顶叶、成叶、叶脉均为绿色,茎绿带紫,叶形心带齿,基部分枝7个。单株结薯数4~5个,薯块长纺锤,薯皮浅红色,薯肉黄色。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为83.6%。薯块萌芽性好,生育期140天左右。薯干淀粉含量64.08%。抗根腐病、感茎线虫病和黑斑病。(2)产量:2002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区域生产试验,在安徽、河南、烟台三点次鲜薯平均亩产1955千克,薯干亩产678千克。(3)栽培要求:亩施土粪2000~3000千克和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覆盖地膜,可增温保墒。一般每亩宜种植4000株左右。种薯与种苗均要消毒防病后再栽植,重点防治黑斑病。适宜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黄淮非茎线虫病区作春夏薯推广种植。

21.郑薯21

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脉绿带紫色,茎色绿,叶片深复缺刻,叶片较大,蔓长中等,地上部长势强。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耐贮藏,且萌芽性特好。该品种突出优点是抗多种病害(如抗茎线虫病、高抗根腐病),抗旱,淀粉增产明显,萌芽性好。薯干品质优良,熟食味较好。(2)产量:亩产鲜薯2043千克,薯干亩产616千克,淀粉亩产406千克。(3)栽培要求:春薯密度3000株,夏薯密度3500株左右。适宜河南省各地春夏薯多病混生区种植。

22.龙薯10号

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型,茎绿色,叶形为心脏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脉基与柄基淡紫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数3~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结薯集中,薯块大小较均匀、整齐,大中薯率较高。薯块萌芽较好。食味较优。较抗旱,较耐水肥,高感薯瘟病Ⅰ群菌株,中抗Ⅱ群菌株,抗蔓割病。(2)产量: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301千克,薯干亩产685千克。(3)栽培要求:秋薯应掌握在立秋前插完,亩植3500~4000株为宜。易感甘薯瘟病Ⅰ群菌株不宜在病区推广。可在南方薯区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种植。

23.广薯87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株型半直立,短蔓,分枝数较多,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早,耐干旱。一般单株结薯5~9个,大中薯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块光滑,薯块均匀,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熟食味香、口感好。耐贮藏,抗蔓割病。(2)产量: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614千克,平均薯干亩产785千克。(3)栽培要求: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亩植3000~4000株。植后50天中耕松土、培土。可在南方薯区的广东(不含湛江地区)、福建、江西、广西及海南种植。

24.渝苏153

由西南师范大学选育的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型,顶叶尖心带齿、绿色(边缘褐色),成熟叶尖心形带齿、绿色,叶脉紫色,叶脉基部紫色,叶柄绿带紫色,叶柄基部紫色,蔓紫带绿色、茸毛较多。株型匍匐,基部分枝3~4个。单株结薯3~4个,薯块下膨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黄色,结薯集中,大中薯率88.7%。出粉率17.1%。萌芽性好,熟食品质中等,贮藏性较好。抗黑斑病。(2)产量:2002年参加长江流域薯区生产试验,南充、湖北、江苏三个试点试验结果:鲜薯平均亩产2749千克,薯干平均亩产866千克。(3)栽培要求:适宜在中等以上肥水条件的地块作春夏薯种植。采用薄膜、地膜或温床育苗,促使早生快发。种植密度视肥水条件和生长状况而定,每亩栽插3500~4000株。合理用肥。视土壤肥力条件适当配施氮磷钾肥。薯块收获后保持温度11~14℃、相对湿度90%~95%可安全贮藏。适宜在长江流域春夏薯区中等以上肥水条件的地块作淀粉用种植。

25.冀薯98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型品种。(1)品种特性:叶心形带浅齿,叶片大小中等,顶叶和成熟叶浅绿色,叶脉淡紫色。薯形纺锤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浅黄色。长蔓,蔓粗中等,分枝较少,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数5~7个,大中薯率中等。薯块耐储藏,萌芽力好,长势稳健,薯块膨大早。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淀粉含量18.3%,熟食品质中上。(2)产量:2002—2003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070千克,薯干亩产624千克。(3)栽培要求:起垄种植,春、夏薯及早栽种。合理密植,中等肥力以上田地亩密度2500~3000株,旱薄地亩密度3500~4000株。合理施肥,增施基肥和有机肥料,以磷钾肥为主,后期视长势补充追肥。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份作春、夏薯种植。该品种不抗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区种植。二、食用型品种

1.北京553

由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脱毒薯顶叶褐色,叶浅缺刻,茎叶长势强,叶脉与茎均为紫色,薯皮黄褐。薯块长圆筒形,薯肉橘黄色,食味软甜。耐旱、耐肥,抗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2)产量:单产一般2000千克左右,高产可达4500千克。经脱去病毒培养出的北京553脱毒薯种比未脱毒薯种增产40%左右,薯块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多,苗壮,结薯早,薯块整齐而集中,薯皮光滑美观,生食甜脆,烤熟味极佳。(3)栽培要求:每亩栽种3500~4000株。

2.鄂薯4号

由湖北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缘褐色,叶心齿形,叶脉淡紫色。茎绿色,分枝6~7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黄色,结薯集中,以薯重计上薯率87%,薯块萌芽性好。耐贮藏,耐湿抗旱性较强,抗根腐病,熟食味较好。(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78千克,薯干亩产597千克。(3)栽培要求:亩栽插4000株,重施有机肥,配合施用速效肥。建议在湖北、江西、湖南和江苏南部作春、夏薯种植。

3.济薯21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萌芽性中等,长势旺,中长蔓,较细,分枝较多,叶片心形,顶叶绿带褐边,叶绿色,叶脉紫,茎紫色。薯形纺锤形,红皮黄肉,结薯性较好,大中薯率较高,食味较好,高抗根腐病,感茎线虫病和黑斑病。(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65千克,薯干亩产784千克。(3)栽培要求:适时排种,培育无病壮苗。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500株左右。夏薯每亩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线虫病和地下害虫。建议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中北部种植。

4.浙薯2号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尖浅绿,叶片及茎绿色。叶片心脏形,茎短,中等粗度,属半直立型品种。薯块纺锤形或圆桶形,外形美观。薯皮红色,薯肉浅黄色。单株结薯2~3个。种薯萌发性中等,秧苗粗壮,长势旺盛。结薯早而较集中,薯块前期膨大快,后期膨大增重缓慢。茎叶生长前期旺,中期稳定,后期有早衰现象。味道属中上等。大薯率高,鲜薯烘干率26%~30%,淀粉含量18%左右。抗黑斑病及耐旱耐瘠能力都比较差,不抗薯瘟病。(2)产量:一般生长3个月,每亩产量可达15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由于薯块萌发性较差,育苗需要较高温度催芽,以增加出苗率。该品种适宜同其他作物间作套种。适宜种植在较好的土地上,栽插密度以每亩4000株为宜。夏薯耐贮藏力差,宜用秋薯留种。

5.广薯79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萌芽性中等,株型半直立,中蔓,分枝较多,顶叶绿带紫边,叶片心齿形,叶脉、茎为绿色。结薯早,单株结薯4~6个,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集中,大中薯比率较高,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橘黄色,薯肉橘红色,高含胡萝卜素。薯形较美观,单株结薯数较多,耐贮藏。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食味较好。中抗薯瘟病。(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17千克,薯干亩产594千克。(3)栽培要求:亩植3000~4000株,土质以沙壤土较好。建议在南方薯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种植。不宜在蔓割病地块种植。

6.桂薯96-8

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心齿形,叶脉紫红色。茎为绿色,中后期长势旺。薯形下膨或中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黄色,薯形美观,耐贮藏,萌芽性好,结薯性好,一般单株结薯3~6个,大中薯率70%。蒸熟食味粉香,口感好。田间鉴定感薯瘟病,室内鉴定中感Ⅰ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高抗蔓割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73千克,薯干亩产686千克。(3)栽培要求:亩密度3000~3500株。建议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江西非薯瘟病常发区作秋、冬薯种植。

7.冀薯99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短蔓型,茎色绿,叶形三角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锤形,红皮浅黄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中等,夏薯干物率27.6%,食味中上。中抗根腐病和黑斑病,感茎线虫病。(2)产量: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51千克,平均薯干亩产474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中等,宜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技术,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春薯亩植3000~3500株;夏薯亩植4000~5000株。注意综合防治甘薯主要病害。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苏北及北京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

8.普薯24

由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茎较细,呈绿色,叶片浅缺,顶叶紫色,叶脉绿色。薯形长纺锤形,薯皮黄色,薯肉橘红色。结薯数多,迟熟,一般在栽插后30天左右开始结薯,120~160天可收获。中抗薯瘟病,耐寒,适应性广,作春夏秋薯种植均适宜,薯块耐贮藏。品质优,食味甘甜,肉质细。(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2196千克,薯干亩产612千克。(3)栽培要求:插植时要选用老劲壮苗,浅插、适当疏插,高起垄。亩植3000~4000株。前期要控制氮肥,勤提蔓。适宜在福建、广东、江西、海南等地作春、夏、秋薯种植。

9.商薯85

由河南省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叶戟形,顶叶、成熟叶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浅橘红。蔓长2米左右,分枝数6~7个,茎叶生长势较强。单株结薯数5个,大中薯率80%。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商品薯率高,熟食味面甜带香。该品种抗病性不太稳定。(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1157千克,薯干亩产255千克。(3)栽培要求:扶垄单行栽插,施包心肥。亩密度3000~3500株,直插、中耕除草不翻秧。适宜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北方薯区作春、夏薯种植。

10.万薯7号

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薯块萌芽性优,蔓型半直立,茎绿色,叶形心脏,顶叶浅褐色,成熟叶浓绿色,叶脉浅褐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3~5个,单株结薯6~7个,薯块短纺锤形,淡红皮,橘红色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88%以上。抗黑斑病,耐贮性好。(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73千克,薯干亩产653千克,淀粉亩产425千克。(3)栽培要求:3月上中旬采用露地盖膜方式育苗,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栽插。净作种植密度每亩4000~5000株,起垄栽插。栽插后30天内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不打尖,不提藤,不翻藤。收获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由于早收性较好,栽插100天后即可收获。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中南部种植。

11.徐薯23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型,茎绿色,叶尖戟形,顶叶深紫色,成熟叶淡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薯形直筒-中膨,薯皮及薯肉均为橘黄色。单株分枝数10个左右,单株结薯数4~5个,大中薯率75%~80%左右。薯块萌芽性好,出苗多。抗黑斑病,中抗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食味优。(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1738千克,薯干亩产502千克。(3)栽培要求:排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20千克左右,及时剪苗以利培育壮苗。亩密度以3500~3800株为宜。该品种耐湿性较好,适宜平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不宜在根腐病重病地种植。建议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作春、夏薯种植。

12.郑薯20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襄城县红薯良种繁育基地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薯块萌芽性中等,中短蔓型,茎色绿,分枝较多,茎较粗,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色绿带紫边,成叶色绿,叶脉色紫。单株结薯数5个,薯块长纺锤形,黄皮橘黄肉,中早熟,结薯集中性一般,大中薯率高。较耐贮藏,食味中等。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感根腐病。(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487千克,薯干亩产594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一般,蔓短,可适当增加底肥和密度,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000~3500株,夏、秋薯每亩3500~4000株。成熟早,可做双季栽培。注意防治黑斑病。建议在北方薯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北京、陕西、江苏北部和安徽中北部种植。不宜在根腐病地块种植。

13.浙薯132

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平均蔓长250.3厘米,中蔓型,茎色绿,叶形心齿型,顶叶色绿边紫,成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数5个,薯块短纺锤形,红皮橘红肉,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6个,薯块个头较小,大中薯率以块数计为46.06%,以重量计为76.59%,薯块萌芽性中等,生育期110天左右。食味优。(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179千克,薯干亩产684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中等,宜采用秋薯留种,最早4月下旬种植,亩植4000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或丘陵山地栽培,适时收获,全生育期90~120天。不宜在薯瘟区种植。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浙江、江西、湖北、江苏中南部种植。

14.福薯87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轮作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浅绿色,叶片边缘深绿带,叶片形状为点齿深缺刻。叶面积中等大小,叶脉及茎为绿色,茎粗度约4.5毫米,长度最高不过1.5米。分枝数10~12个,属短粗茎半直立型品种。薯块为长纺锤形,薯皮及薯肉均为淡黄色,食味好。块根育苗时萌发性好,出苗快,数目多,长势强壮。单株结薯块数较多,薯块大小均匀。大薯率高,结薯较迟,耐旱,耐渍涝。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2)产量:早薯可产鲜薯3000千克左右,高的达5000千克;晚薯亩产25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要求早栽秧,延长后期的生长,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栽种合理密度,早薯亩栽4000~5000株,晚薯以5000~5500株为宜。

15.冀薯4号

由河北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带褐色,叶形浅缺刻,茎叶绿带紫,茎长中等。薯皮色红,薯肉橘红色,薯块纺锤形。缺点是萌芽性、耐旱性较差,不抗根腐病。该品种突出优点是熟食味好、细甜、纤维极少、薯皮光、外形好,是目前国内食用优质品种之一。可溶性糖3%以上,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较高。(2)产量:鲜薯产量与徐薯18相当,春薯亩产2500千克以上,夏薯亩产平均在15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适合中等地力、无根腐病地区种植。育苗时所需苗床温度稍高。栽时施足底肥,促前期早发棵。密度每亩3500株。夏薯生育期100天左右。

16.苏薯4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叶均为绿色,叶形深复缺刻,短蔓形。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薯块纺锤形,结薯集中。高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不抗根腐病。鲜薯含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较高。(2)产量:鲜薯产量,亩产3350千克。(3)栽培要求:栽插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根腐病地区不宜种植。

17.遗字138

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食用品种。(1)品种特性:顶尖、叶片、叶脉及叶柄基部均为黄绿色,脉基带紫色,叶形为浅复缺刻。茎长度和粗细度及分枝数均为中等,属匍匐型品种。适宜作为春、夏薯栽培,耐肥、耐渍性较好。块数较多,薯块大小较均匀适中。含糖量较高,蒸烤时口感好,人们喜食用,耐贮藏性中等。(2)产量:高产田块亩产可达3500千克。(3)栽培要求:栽插密度春薯每亩3300~3500株,夏薯3500~4000株。施肥以钾肥为主,均衡施用,防止茎叶徒长。适于我国华北、华东等沙性土壤条件下春、夏薯栽培。

18.湘农黄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浓绿,叶脉紫,脉基绿带紫色。叶片心脏形带齿,叶较大。蔓短粗,中下部分绿带紫色,薯块下膨纺锤形,薯皮光滑,皮黄色略带淡红,肉色橘红。(2)产量:高产田块亩产可达4000千克。(3)栽培要求:夏薯密度每亩4000~5000株,秋薯可以增加到5000~6000株。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应增施追肥。

19.岩薯5号

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1)品种特性:株型半直立,茎叶生长势强。顶叶紫色,叶脉绿色,叶形浅复缺刻。短蔓,主蔓长98~100厘米,蔓中粗,平均分枝12条。单株结薯数4~8条,大、中薯比重占90%左右,薯块大小较均匀。薯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肉橘红色。种薯发芽早,长苗快,薯块较耐贮藏。耐旱,较耐水肥,适应性强,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2)产量:1995年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721千克和716千克。(3)栽培要求:培育壮苗,适时早插,一般亩插3500~4000株,减少入土节数或采用直播以利于提高大中薯率。旱瘠地种植,应注意施足基肥,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早追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早发苗、早封垄、早结薯。中后期酌情进行根外追肥,以防后期早衰。适宜南方夏、秋薯区非薯瘟病地种植。

20.一窝红

由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一般叶片浓绿,叶脉和叶柄基部为紫色,叶心脏形带浅齿。茎紫色较粗,茎长度及分枝数为中等。薯块为下膨纺锤形,皮红色,薯肉淡黄有轻微紫晕,品质较好。薯块萌发性好,出苗早,多而整齐。栽秧时发根早,缓苗快,生长势强。结薯早且集中,结薯块数和薯块大小适中。耐肥水、耐涝性强,但抗旱、耐瘠性都较差。较抗根腐病,易感染黑斑病和切茎线虫病。(2)产量:一般亩产15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3000~3500千克。(3)栽培要求:丘陵、平原地都可作春、夏薯种植,夏薯增产显著。栽培密度,春薯每亩3500~4500株,夏栽4000~5000株。在增施肥料的情况下,增产幅度更大。注意防治黑斑病、茎线虫病,最好采用高温育苗、高剪苗和无病留种地等综合措施,培育无病壮苗。

21.豫薯5号

由河南省南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带褐边,茎、叶绿色,叶片心脏形,中等薯块,薯块纺锤形,皮色红。结薯集中,商品薯居多。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不及徐薯18。薯肉橘红色,熟食软甜,高抗根腐病,抗旱性强。但不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2)产量:夏薯试验鲜薯产量平均亩产2250千克。(3)栽培要求:种薯育苗采用高温催芽,提高出苗量。春夏薯均可种植,以夏薯为好。密度春薯每亩3500株,夏薯每亩4000株。收获必须在霜降前后3天内进行,以防受冷害。

22.汝薯黄

由河南省汝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该品种顶叶绿色,叶脉、柄基紫色,叶心脏形,株型半直立,蔓较短,粗度中等。分枝多,薯块不典型纺锤形,薯块整齐而集中,大薯率高,薯皮肉黄色。该品种脱毒后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抗病性,栽后返苗快,分枝早,封垄早,株型半直立,叶片分布合理,光能利用率高,食味中等。(2)产量:经正规试验,每亩产鲜薯2997千克。(3)栽培要求:最好选种在沙性、通气好的土壤,黏土地应多施粗肥,并实行埂栽,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性好。配方施肥在多施粗肥、埂栽的基础上,还应追施磷、钾肥和适量氮肥。早栽、密植、盖膜,4月底栽种,每亩4000株左右,并喷除草剂(每亩用杜尔10克,兑水500克)。科学管理,适时中耕、浇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并在8月中旬喷药防治虫害。

23.郑红11号

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色绿、叶形浅缺刻,叶片较大,茎色绿,蔓长中等,薯皮红黄色。烘烤熟食品质优,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可溶性糖、胡萝卜素、维生素含量较高。薯肉色橘红,薯块均匀好看。(2)产量:夏薯产量与徐薯18相当,春薯产量比较突出,一般地力水平亩产在2000千克以上。(3)栽培要求:适于春薯及麦垄套种,每亩3000株左右。重施基肥,补施磷、钾肥。适宜根腐病、茎线虫病区种植。

24.禺北白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旱粮所选育的食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叶脉、脉基和叶柄基部都为淡紫色,叶形变化很多,以浅缺刻为主,叶片较大。蔓长中等,粗壮,绿中带紫。薯块长纺锤形或圆筒形,白皮白肉。薯块发芽慢,幼苗生长快,分枝性和再生力强,长势旺。属秋薯型。适应性广,不择土质,较耐旱瘠,耐寒、耐盐碱,但不耐水肥,不抗薯瘟病和蚁象。结薯较早,单株薯数少但大薯率高。食味中等。(2)产量:本品种高产稳产,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高产田可达5000千克,曾是我国南方薯区的主要栽培品种。(3)栽培要求:春栽较易徒长,不宜多施氮素肥料。不抗薯瘟病,不宜在疫区种植。

25.宁薯192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烘烤型品种。(1)品种特性:长蔓型,顶叶绿色,叶脉淡紫,叶片心脏形,叶和茎均为绿色,茎粗0.53厘米,单株分枝数6~8个。单株结薯数3个左右,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橘红色。结薯早且整齐,大中薯率高。中抗根腐病。该品种肉色鲜红,质地细,纤维少,味淡,水分比较多,烘烤品质较佳。(2)产量:2002年在长江流域薯区的重庆、湖南和湖北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鲜薯亩产2964千克。(3)栽培要求:作春、夏薯种植均可。栽插适宜密度,亩春薯3300~3500株,夏薯亩3500~3800株。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施用量每亩25千克左右。适宜在长江流域薯区作春、夏薯栽培。

26.金山291

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选育的食用兼淀粉用品种。(1)品种特性:茎绿色,粗细中等。叶片心齿形或浅复缺,叶片大小中等。顶叶浅绿色,成熟叶绿色,叶脉浅紫色,叶柄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单株结薯数2~4个。高抗蔓割病,田间鉴定中抗薯瘟病,室内鉴定高抗Ⅰ型薯瘟病,不抗Ⅱ型薯瘟病。(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2136千克,薯干亩产628千克。(3)栽培要求:作秋薯及时耕地作畦并早插,至少有135天生长期。春薯亩密度3500~4000株,秋薯亩密度4000~4500株。多施夹边肥,后期若长势差可补施裂缝肥。适宜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海南作夏、秋薯种植,不宜在重薯瘟病区种植。

27.苏薯10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叶片均为绿色,叶片心齿形,叶脉紫色。长蔓,茎绿色,基部分枝5~6个。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橘红肉,结薯早且整齐,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好。加工品质较好,抗根腐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63千克,薯干亩产592千克。(3)栽培要求:春薯亩3300~3500株,夏薯亩3500~4000株。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施用量每亩40千克左右。防渍害,防草害。建议在江西、浙江、江苏南部作春、夏薯种植。三、兼用型品种

1.皖薯3号

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茎尖及叶片均为绿色,叶脉紫色,叶片为心脏形或带浅复缺刻,叶片较大。茎绿带紫色,较粗壮,分枝数10~12个,长度中等,属匍匐型品种。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结薯早,较集中紧凑,大、中薯块率80%以上。(2)产量:作夏薯亩产鲜薯1600~2000千克。(3)栽培要求:温床育苗排种宜稀,床温32~35℃为宜。选择不重茬的中等肥力田块种植。栽插密度春薯每亩3000株,夏薯每亩3500株。

2.皖薯4号

由安徽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和叶片均为绿色,叶脉为紫色,茎绿带紫色,薯茎蔓生较长,粗度0.7厘米,每株分株数8个左右。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略带紫晕。结薯早,单株结薯4~5块,结薯较集中,薯块整齐,大薯率80%以上。高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不抗茎线虫病。耐瘠力较差。(2)产量:亩产鲜薯2000千克。(3)栽培要求:早育苗早栽秧,要求春薯生长期150天左右,夏薯不少于120天为宜,春薯每亩3000~3550株,夏薯每亩3500~4000株。比较耐肥,宜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栽培,根据长势,适时追肥。

3.豫薯6号

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片心脏形,茎长1~1.5米,茎色绿。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薯肉淡黄。熟食味中上等。抗黑斑病、茎线虫病,较抗根腐病,且抗旱、耐肥。品质好,含多种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茎叶含蛋白质高,是较好的青饲料。薯蔓短,株型紧凑,适于与玉米、小麦、烟叶等作物间作套种。(2)产量:夏薯平均亩产2500千克,栽后100天亩产鲜薯达2000千克。(3)栽培要求:育苗时排薯宜稀,20千克/平方米左右。生育期100天以上。栽插密度为春薯每亩3500~4000株,夏薯4000~4500株。不宜在重根腐病地区种植。

4.商薯19

由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短蔓型,叶色微紫,心形,成叶心形带齿,叶、叶脉、茎均为绿色,基部分枝8个左右。薯形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2~4个,结薯整齐集中。萌芽性、贮藏性好。熟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耐涝性较好。(2)产量:2002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113千克,薯干亩产621千克。(3)栽培要求:扶垄单行栽插。栽插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均可。适应性强,水浇、旱薄地均可种植。结合扶垄,施包心肥,每亩碳铵15千克,磷肥2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栽插密度每亩3000~3500株。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防治黑斑病。适宜在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全国北方黄淮薯区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黑斑病重病区种植。

5.烟薯21

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长蔓,茎绿色带紫斑,叶形心带齿,顶叶色、成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7个,单株结薯4~5个,薯块薯形纺锤形,红皮橘黄肉。结薯集中性较好,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中等,食味中上。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感根腐病。(2)产量: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02千克,薯干亩产544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萌芽性一般,适宜在沙质土壤栽培,栽插密度一般春薯每亩3500~4000株,夏、秋薯每亩4000~4500株。注意防治黑斑病。建议在北方薯区的山东、河北、河南中部、北京种植。不宜在根腐病地块种植。

6.豫薯12号

由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长蔓型,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色、茎色绿带紫,叶色绿,叶肾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粗中等,基部分枝7个左右,单株结薯2~3个,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85%左右,薯块萌芽性优,生育期120天左右。熟食细腻甜香,少纤维,味较好。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抗旱耐瘠性强,耐湿性强。(2)产量:2001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468千克,薯干亩产787千克。(3)栽培要求:本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最好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技术,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应采用垄作,栽插密度春薯每亩3000株左右,夏薯每亩3500~4000株。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及湖北等地作春、夏薯区种植。

7.渝苏151

由西南师范大学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株型匍匐,顶叶心形带齿、绿色,成熟叶心形带齿、绿色,叶脉紫色,叶脉基部紫色,叶柄绿色,叶柄基部紫色,蔓绿色、茸毛中等,田间生长势中上。薯块形状不规则,薯皮淡黄色,薯肉淡黄色。萌芽性和耐贮性好。抗黑斑病,熟食品质中等。(2)产量:2001年重庆市生产试验,鲜薯亩产1846千克,薯干亩产499千克。(3)栽培要求:采用薄膜、地膜或温床育苗,亩密度5500~6000株。适宜在重庆、四川及相似生态区作春、夏薯种植。

8.苏薯7号

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心脏形、绿色,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蔓偏长,基部分枝5~7个,茎叶生长势强。薯块纺锤至长纺锤形,薯皮土红,薯肉白色,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熟食细腻,味好。高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不抗黑斑病。(2)产量:2000年北方薯区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042千克和521.6千克。(3)栽培要求:适当减少排种量,培育壮苗,育苗最好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保持薯形美观。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春薯亩栽插密度3500株左右,夏薯3500~4000株,留种田应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亩密度不少于4000株。适宜北方春、夏薯区种植。

9.泰薯2号

由山东泰安市农科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叶片为绿色,心形或带锯齿,叶脉紫色。茎粗短,分枝多,长势强,茎叶疏散,属半直立型品种。块根形成较早,呈长纺锤形,结薯集中,大小块整齐。薯皮色淡红,薯肉色橘黄。蒸烤后,薯肉呈金黄色,甜度大,口感细腻,可口性好,且有栗子香味。(2)产量:1988—1991年,在多点生产示范试验中,鲜薯合计产量分别为每亩3000~3500千克。(3)栽培要求:育苗排薯密度为每平方米25千克,温度以27~30℃为宜。垄栽单行一般早薯每亩3000~3500株,晚薯3500~4000株,平原旱地沙土薄地可达5000~6000株。育苗时必须严格采用多菌灵浸种,田间栽培时还应采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10.湘薯12号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会同湖南省娄底地区农科所培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端叶浅绿色,一般叶片为绿色,叶脉和叶柄基部为紫色。叶片形状为浅裂复缺刻,叶面积较大,茎长度约1米,颜色为绿带紫色,分枝数4~5个,单株结薯数2~3个,大薯率高。薯块纺锤形,皮红色,表面光滑,薯肉乳白色有紫晕。熟食味较香甜。熟块根萌发性好,出苗多,块根入土较深,薯块质地较硬,可较好地避免小象甲虫危害,所以它是抗小象甲虫的优良品种。该品种抗旱、耐瘠,也较抗薯瘟病。不耐盐碱,耐贮藏。(2)产量:经3年17个点试验,平均亩产鲜薯2146千克,折薯干690千克。(3)栽培要求:采用温床盖膜或露地盖膜育苗,适时早栽,以5月中下旬栽插产量最高。夏薯每亩栽插密度4000株左右,秋薯5000株左右。

11.湘薯75-55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淡绿色,叶片绿色,叶浅裂单缺刻,叶脉紫色。蔓长1米左右,粗约5毫米。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4个,上薯率85%左右。薯长纺锤形,皮色姜黄,肉白色。薯块萌芽性好,结薯较迟,生长后期膨大快。熟食味较香甜。抗薯瘟病,较抗蔓割病,耐涝渍,较耐盐碱,耐贮藏。(2)产量:在粉沙土壤和盐碱地种植都能获得较高产量,早薯平均亩产鲜薯3000千克左右,晚薯2000~2500千克,在水源充足、土质肥沃的地块,产量更高。(3)栽培要求:用晚薯留种,培育无病壮苗,忌用老蔓做种苗。栽插密度,早薯每亩4000株左右,晚薯4500株左右。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施好包心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早栽,延迟收获,使生长期达到140余天,可获高产。

12.豫薯5号

由河南省洛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中蔓型,茎叶绿色,顶叶淡绿带褐边褐晕,叶脉叶基带紫色,叶心脏形,茎较粗,节间短,蔓皮紫红色,薯肉橘红色。薯块纺锤形。大中薯率高,结薯早,薯块膨大快。较抗根腐病,不抗揭斑病和茎线虫病。(2)产量:春薯亩产鲜薯2400千克左右,薯干每亩590千克左右;夏薯亩产鲜薯2200千克左右,薯干49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适于作春、夏薯,尤其作夏薯为宜。春薯栽插密度每亩3500株以上,夏薯栽插密度每亩4000株以上。加温育苗,提高出苗率。生育期不翻秧,若生育期中后期多阴雨,可进行提秧。贮藏温度13℃以上。

13.阜薯24

由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心形,叶绿色,叶脉深紫色。中长蔓,基部分枝6~7个。单株结薯3~6个,薯块中下膨纺锤形,红皮白肉,上薯率83.2%。食味中等,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680千克,薯干亩产472千克。(3)栽培要求:采用垄作,注意培育壮苗。春薯每亩栽插密度3000株;夏薯每亩栽插密度3500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栽培。少施氮肥,控制旺长。建议在安徽、河北作春、夏薯种植。

14.南薯99

由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兼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色绿边带褐,成熟叶绿色,均为尖心脏形,大小中等,叶脉、脉基为紫色。株型匍匐,蔓为绿色,蔓长中等,无自然开花习性。基部分枝3~5个,单株结薯3~5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早,整齐集中,易于收获,大、中薯率90%以上。出苗早而整齐,单薯萌芽数12~15个,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中等。熟食香味较浓,味甜,纤维较少。中抗黑斑病,耐旱、耐瘠、耐肥性强,耐贮藏。(2)产量:2002年在长江流域南昌、湖南、重庆三点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693千克,薯干亩产844千克。(3)栽培要求:3月上中旬地膜覆盖育苗,6月上中旬栽插。一般净作或间套种,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适宜在长江流域薯区作春夏薯种植。四、菜用型品种

1.福薯7-6

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选育的菜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叶片心脏形。顶叶、叶色、叶脉色及叶柄均为绿色。短蔓,茎绿色,基部淡紫色,基部分枝10个,株型半直立。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纺锤形,粉红皮橘黄肉,结薯习性好,薯块萌芽性好。茎叶食味优良,抗疮痂病,不抗蔓割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三点平均茎尖亩产1754千克。(3)栽培要求:畦作,株行距20厘米×18厘米,每亩种植1.8万株左右。返苗后打顶“促进分枝”,春、夏季种植要注意及时采摘和浇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盖膜保温。建议在福建、北京、河南、江苏、四川、广东和广西非蔓割病重发区作叶菜用品种种植。

2.泉薯830

由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菜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较直立,顶叶、嫩叶、叶柄、叶脉均为绿色,叶片尖心形带齿,地上部生长旺盛,单株分枝8~12条,基部分枝多,叶片多且肥厚。单株结薯4~6个,薯块长纺锤形,淡黄皮黄红肉,薯块产量较高,茎尖食味较好。抗根腐病,高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和病毒病。(2)产量:200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茎尖亩产1916千克。(3)栽培要求:本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及时移栽。蔬菜专用亩植1.3万~1.7万株,薯菜两用亩植5000~6000株。采摘后及时修剪和补肥,促进分枝。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进行频繁补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盖膜保温。注意防止甘薯蔓割病、薯瘟病和病毒病发生危害。可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苏、四川、河南、北京作叶菜用品种种植。不宜在甘薯蔓割病、薯瘟病地块种植,注意防止病毒病。

3.台农71

由台湾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菜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茎叶嫩绿,叶心形,茸毛少,口感鲜嫩滑爽,既可炒食又可凉拌,营养丰富。菜用品质好过空心菜,短蔓半直立性,基部分枝多达十几个,茎叶再生能力强,薯皮白色,肉淡黄色,块根产量较低,生长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2)产量:鲜薯产量亩2200千克,茎叶产量亩3000千克。(3)栽培要求:一般在3月中上旬便可采用双膜覆盖育苗,待薯苗长20~25厘米,有6~8张完整叶片时,便可剪苗栽种大田。栽插密度为每亩3500株左右。当薯苗长到20厘米长时即可采摘。采苗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使苗株母体植伤能快速修复。一般一周左右采摘一次。采下的蔓尖,及时整理成束,可采用保鲜膜包装等保鲜技术鲜嫩上市。

4.莆薯53

由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选育的菜用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绿色,叶形鸡爪形。株型半直立,茎色绿,茎粗中等,蔓长1米,基部分枝多。薯形纺锤,皮色红,肉色浅黄。萌芽性好,结薯整齐集中,耐旱性较弱,耐肥。茎可熟食味清甜爽口。(2)产量:鲜薯产量亩2000千克,茎叶产量亩2500千克。(3)栽培要求:适合大垄双行密植,每亩栽插密度6000株左右。大水大肥,以氮肥为主,栽后25天即可采摘茎尖,一般7天采摘1次,棚栽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栽2万株。

5.百薯1号

由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培育的高产、优质叶菜型新品种。(1)品种特性:株型半直立,单株分枝25~30个,茎蔓细,主蔓长80~100厘米左右,叶片小、浅裂单缺刻或尖心形,顶叶、叶柄、茎蔓淡紫色,成叶、叶脉绿色,全身无绒毛。茎节处气生根少,耐水肥,结薯早,产量高。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淡黄色。田间自然开花,极少自交结实。(2)产量:一般亩产鲜薯3000千克以上,茎叶产量1200克以上。(3)栽培要求: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多施农家肥作底肥。黄淮地区4月中旬平畦栽插,大田种植每亩3500~4500株,兼顾生产茎尖和薯块;温室种植每亩10000~12000株,专门生产茎尖。移栽时最好选用茎蔓粗壮、老嫩适度、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段苗。5月上旬开始采摘茎尖,以后每隔10天左右采摘1次,可持续采摘至10月中旬。每次采摘后,随浇水追施尿素每亩3千克。田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中耕松土,人工拔除杂草。

6.福薯10号

由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叶菜型新品种。(1)品种特性:短蔓半直立,成叶心形,顶叶浅绿色,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单株结薯2~3个,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色,有香味,无苦味,略甜,有滑腻感。(2)产量:平均茎尖亩产2055千克。(3)栽培要求:与甘薯一般大田栽培相同,密度为4000株左右,适宜非蔓割病地块种植。五、色素加工用品种

1.烟紫薯1号

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紫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淡绿,叶戟形,叶绿色,叶脉深紫。蔓长中等,茎绿带紫,分枝数5~8个。单株结薯数3个,大中薯率80%左右,薯形中膨-筒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色泽均匀,熟食味中等。抗黑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108千克,薯干亩产642千克。(3)栽培要求:一般每亩宜种植4000株左右。种薯与种苗要消毒防病。建议在山东、福建、河南、江苏、湖南、广西、广东作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种植。

2.济薯18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紫肉型品种。(1)品种特性:茎紫色,叶戟形,顶叶、成熟叶绿色。蔓中长,分枝较多,地上部生长势强。薯块中-上膨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萌芽性较好,芽粗壮整齐。薯块膨大早,单株结薯数3~4个,大中薯率75%。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耐旱、耐瘠性好,耐肥、耐湿性稍差,食味中等。(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1896千克,薯干亩产480千克。(3)栽培要求:春薯每亩栽插密度3500株左右,夏薯每亩栽插密度4000株。适宜在河北、安徽、山东、河南漯河、广东、福建、湖南夏薯区种植。该品种耐湿性较差,不宜在潮湿地区种植。

3.渝紫263

由西南师范大学选育的紫肉型品种。(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边褐,叶形浅复缺刻,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茎绿带紫色。短蔓,株型半直立,分枝8~10个。单株结薯5个以上,薯块长纺锤形,紫红皮紫肉,结薯均匀,中薯率高,薯皮光滑,薯型美观。薯块萌芽性好,食用品质好,中抗黑斑病,高感根腐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537千克,薯干亩产457千克。(3)栽培要求:可作春、夏薯种植。栽插密度每亩3500~4000株;注意增施堆渣肥和配合施用氮磷钾。建议在重庆、江西、湖南、江苏南部作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种植。注意防治蔓割病。

4.广紫薯1号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紫肉型品种。(1)品种特性:株型半直立,茎为绿色,叶形为浅复,顶叶缘紫色,叶脉紫色,薯形纺锤,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薯身光滑、美观,薯块大小均匀,耐贮藏,萌芽性好。苗期生长势旺,结薯早,单株结薯数3~5个,大中薯率75%。田间鉴定中抗薯瘟病,室内鉴定高抗Ⅰ群薯瘟病菌株、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2629千克,薯干亩产813千克。(3)栽培要求:每亩栽插密度3000~3500株。夏、秋薯全生育期110~130天,适时收获,安全储藏,霜降以前收获入窖,窖温11~13℃为宜。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河北、湖北、海南薯区种植。

5.宁紫薯1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紫肉型品种。(1)品种特性:绿色带紫边,叶心脏形,叶绿色,叶脉绿色。长蔓,茎绿色,顶叶基部分枝6~8个。单株结薯5个左右,薯块长纺锤形,紫红色皮紫肉,薯块萌芽性好。抗根腐病,不抗黑斑病。(2)产量: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32千克,薯干亩产523千克。(3)栽培要求:春薯每亩栽插密度3300~3500株,夏薯每亩栽插密度3500~3800株。基肥以复合肥为佳,施用量每亩40千克左右。防止渍害,栽前使用除草剂(旱草灵或乙草胺)防草害。建议在江苏、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作紫肉食用型甘薯品种种植。

6.维多丽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1)品种特性:该品种萌芽性一般,中长蔓,分枝数6个,茎中等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成年叶、叶脉和茎色均为绿色。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橙黄色,薯肉深橘红色,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3~8个,大中薯率较高。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感黑斑病。(2)产量:亩平均产1799千克。(3)栽培要求:每亩栽插密度3000~4000株。

7.山川紫

由日本引进。(1)品种特性:中蔓,薯皮紫黑色鲜艳,口感细腻食味佳、营养成分高,抗癌物质硒的含量较一般红薯高。该品种具有抗癌、降压和补钙等多种功效。抗涝性强,结束均匀。(2)产量:一般春薯亩产2000千克,夏薯亩产1500千克。(3)栽培要求:注意早育壮苗,以春栽为宜,深耕垄栽。控制氮肥,增施钾肥。比例以1:1:2为宜。封垄前分别打主蔓与侧蔓顶,促进多分支。并在封垄前后化控2次。

8.波嘎

由美国引进。(1)品种特性:薯块长纺锤形至圆筒形,薯皮光滑,淡玫瑰红色,薯肉深橘红色。薯块大小整齐、集中,单株结薯数多,平均单株重1~1.8千克。大中薯率80%以上,适应性广,栽期弹性大,耐旱、耐瘠性中等,耐肥性能好,薯块含水量少,耐贮性能好,不易失水或腐烂。(2)产量:一般春薯亩产2000~2500千克,夏薯亩产1750~2250千克。(3)栽培要求:注意增施基肥,深松沃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春薯每亩植3000~3500株,夏薯每亩植3500~4000株。六、饮料型品种

1.豫薯10号

由商丘地区农科所选育。(1)品种特性:地上部整个植株均为绿色,叶片浅绿色,特别耐肥水,较耐旱。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蔓短(1米左右),适宜间套作。缺点是不适宜淀粉加工,熟食味淡,品质较差。(2)产量:鲜薯平均产量,夏薯每亩4000千克以上,春薯达6000千克以上,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达1倍左右。特别早熟,栽后80天,平均亩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且每年可栽2季。即第一季为4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二季为7月下旬至10月下旬。第一季鲜薯早上市,第二季留种。(3)栽培要求:适合春、夏、秋薯种植。春薯亩栽3500株,夏薯3500~4000株。双季薯密度头季3000株,二季4000~4500株。不翻秧,遇早灌水。后期脱肥时及时迫肥,生育期90天以上。

2.TN69

TN69从台湾引进。(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叶片绿稍带褐边,叶形心脏带齿。(2)产量:一般春薯亩产3000~4000千克,夏薯亩产3000~3500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耐湿,耐旱性能差,因此须选择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的地块种植。该品种茎粗叶大,生长旺盛,应合理密植,一般春薯亩植3000株,夏薯亩植3500株。一次性施足基肥,注意磷钾肥的配合,后期适当补钾(如喷0.3%的磷酸二氢钾)以增加薯块的光洁度和甜度。加强中期田间管理,促稳长而不徒长,若8~9月份徒长,应及时控旺(喷15%多效唑)。

3.京薯6号

由北京农学院经多年选育出的一个紫黑薯新品种。(1)品种特性:叶片心脏形,叶片、叶脉全绿色,蔓长1.50米左右,生长势强。薯块纺锤形,薯皮紫黑光亮,无条沟。(2)产量:春薯一般亩产4000千克,最高可达5000千克以上,夏薯一般亩产3000千克左右。(3)栽培要求:春薯亩植3000株,夏薯亩植3500~4000株。七、食用兼饲用型品种

1.鲁薯3号

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1)品种特性:顶叶绿色,地上部茎叶均为绿色,叶尖心脏形,叶片较大,叶柄长21厘米,茎端茸毛多,茎粗7毫米。中蔓型,最长蔓长213厘米,基部分枝10个。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薯块纺锤形。薯块萌芽性较优,出苗数量较多,苗粗壮,栽后返苗快,分枝封垄早,田间长势强,蔓叶增重快,薯块后期膨大快。能抗多种病害,即抗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根结线虫病,抗旱耐瘠性强,适应山地生长,但耐涝性差,耐贮藏。(2)产量:亩产鲜薯约2000千克。(3)栽培要求:适合山丘有一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发生的田地栽种,育苗宜采用高温催芽法,以利早萌芽,多出苗。本品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烟台、河南省洛阳市和河北省卢龙等地,适合在各种病害同时为害的地块种植,增产显著。另外,本品种茎叶产量高,较徐薯18高57%,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茎叶增重快,具有饲用价值。

2.金山25

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选育而成。(1)品种特性:顶叶淡绿,成叶绿,叶脉紫,茎色绿,叶形浅复缺,叶片大小中等。株型半直立,蔓较短,蔓粗细及分枝数中等。单株结薯3~5个,薯形纺锤,大小均匀,光滑整齐,无条沟,浅红皮、黄心,大、中薯率较高。中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鲜薯耐贮存,萌芽性好。(2)产量:2000年鲜薯亩产2723千克,薯干亩产660千克。(3)栽培要求:适时早插。金山25结薯早,膨大持续时间长,因此早插可延长膨大时间,提高产量。一般栽插期春薯为5月10日~5月30日,秋薯为7月10日~8月5日。注意适当密植,一般春薯亩插4000株左右,秋薯亩插4000~4500株。合理施肥,高产栽培时应该重施基肥,多施夹边肥,后期适当补施裂缝肥,防止脱肥早衰。注意防治小象虫和食叶害虫。适宜在南方薯区非薯瘟病区作夏、秋薯种植,禁止在薯瘟病重病地种植。

3.龙薯1号

由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1)品种特性:株型半直立,短蔓型,基部分枝数较多。茎绿带紫色,叶形心脏形,顶叶绿带褐,成熟叶浓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带紫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红色,单株结薯数2~4个,结薯较早而集中,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较好,生育期130天左右。高抗蔓割病,高抗Ⅰ群薯瘟病菌株,不抗Ⅱ群薯瘟病菌株。熟食味软甜。(2)产量:2003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组生产试验,鲜薯亩产2835千克,薯干亩产660千克。(3)栽培要求:采用秋薯留种,用薄膜和地膜覆盖育苗。施足基肥,加强管理,勤施肥浇水,促进早长芽,早发根,长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早薯栽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秋薯掌握在立秋前插完,每亩栽插密度3500~4000株为宜。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磷钾复合肥。适宜在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省份作夏、秋薯区种植。

4.苏薯9号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1)品种特性:顶叶、叶脉绿色,叶片心脏形,叶和茎绿色,中长蔓,茎粗0.67厘米左右,分枝5~7个,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数3~4个,结薯整齐,结薯早,商品薯率高。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耐干旱性强。(2)产量:2000年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360千克和617.3千克。(3)栽培要求:春薯每亩栽插密度3300~3500株,夏薯3500~3800株。施足基肥,氮、磷、钾配比以2:1:2为宜。田间开好排水沟,做到三沟配套,降低田间水位,以防渍害,栽前使用除草剂防草害。适时收获,种薯宜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处理,防止贮藏期烂种;及时进窖,防止种薯受冻。适宜北方春、夏薯区种植。

5.南薯88

由四川省南充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1)品种特性:叶绿色,叶脉、脉基及叶柄基部均为紫色,茎绿色,长度170~250厘米,节尖较长,分枝3~5个,属匍匐型品种。薯块下膨纺锤形,皮薄为淡红色,薯肉黄中带有红色,薯块大小较整齐,无条沟,外形美观,大薯率达80%以上,产量高。单块薯出苗数10~15株,秧苗壮实,栽秧后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一般生长期100天左右即有好收成,该品种耐肥、耐湿,也较能抗干旱。耐瘠薄土壤,具有高抗黑斑病,并有耐贮藏特性。(2)产量:该品种在长江流域10年大范围多点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223千克,淀粉亩产359.8千克,薯干亩产683千克。(3)栽培要求:该品种出苗率较少,育苗时排薯不可过稀。出苗早而较整齐。栽秧时应在适期内尽早完成插秧任务。栽插密度每亩3000~4000株。适宜单作或兼作套种。田间管理应注意多施基肥,早追肥浇水。因生长期较短,在长江流域可作秋作。雨季注意防旱排涝。第五节 我国甘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都把发展甘薯种植和甘薯加工作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相继涌现出一些开发利用甘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甘薯产品在开发利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推广不利

甘薯品种的特性决定了甘薯的加工利用,例如加工淀粉的甘薯,应该是淀粉含量尽可能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低的品种。虽然我国在培育新的甘薯品种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培育出了一些适合于不同加工用途的甘薯新品种,但是推广应用不是很普遍。因此,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的缺乏以及优质品种的推广不力,较大程度的限制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2.加工企业规模小、散、乱

目前,我国的甘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散、乱的现象,上规模的龙头产业化企业很少。农产品的加工靠规模效益,甘薯加工业也不例外。

3.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少

我国甘薯加工主要是淀粉、粉条、粉丝和粉皮的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水平较低。我国年产甘薯淀粉200万吨以上,主要是粗制淀粉,而精制淀粉仅有4万吨,再将淀粉深加工成变性淀粉及其他化工、医药产品的比例则更小。

4.产品开发的科研环节薄弱

涉足甘薯产业的企业多为民企,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因此资金投入不足。对甘薯加工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来讲,企业很少,多数由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来承担,但目前仍然很薄弱。

5.甘薯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食品的质量,尤其是食品中的农残、添加剂等不安全因素。甘薯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靠产品标准来规范。譬如,甘薯粉丝中明矾是否允许添加、加量有何限制等,这些质量指标的不确定性也制约着甘薯食品的发展。

6.甘薯加工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有位企业家曾讲,企业靠产品本身赚钱是一分一分地赚,而靠品牌赚钱则是一角一角地赚,这足以表明品牌的重要性,但目前很多甘薯加工企业对此意识不够。

7.加工设备落后,成套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

许多甘薯加工企业的设备制作粗糙、效率低下、稳定性差,不符合食品加工的要求,而且多为单机,配套能力差。在我国的一些甘薯产区,机械化程度相当低,粉丝和粉条的加工过程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了甘薯产业的发展。第六节 我国甘薯产业的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观念也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红薯及其茎、叶的保健功能开始逐渐被国内外人们所关注,甘薯市场出现了新的商机。

1.食用前景

甘薯营养丰富,用途广,按加工利用和食用,可将甘薯分为高淀粉型、烘烤型、蒸煮型、薯脯型、水果型、茎尖菜用型、饲用型和色素型等。各地多把烘烤型、蒸煮型和薯脯型列为食用型,把水果型和菜用型列为果蔬型。对高淀粉型、食用型、果蔬型甘薯的开发都存在着很大的商机。

现代研究表明,优质红心食用甘薯、紫色甘薯除具有一般甘薯的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外,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能消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增加人体抵抗力,是天然的长寿食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多年的研究,评选出13种最佳蔬菜,红薯名列第一。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20种抗癌蔬菜中也将红薯列在榜首。

鲜甘薯容易粉碎加工,方便提取淀粉。特别是甘薯淀粉,品质优良,仅次于绿豆淀粉,直接加工成三粉(粉条、粉丝、粉皮)透明柔韧,口感滑爽,耐煮性好;通过发酵可制造酒精、乳酸、柠檬酸、丙酮、丁醇、丁酸、味精、氨基酸等。

利用优质的红薯淀粉深加工为变性淀粉,是红薯综合开发的又一亮点。这种通过现代化技术深加工出来的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具有透明、黏度高、抗老化、稳定性好的物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和其他工业。目前,国内市场对各种深加工的红薯淀粉需求量为上百万吨,而国产量却不足一半。因此,在利用红薯加工变性淀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甘薯嫩茎尖经过精心烹制,柔软、味浓、爽口,食味超过现有大多数青菜。盐渍的甘薯叶柄,出口到日本后,再经精细加工制成精美小菜,很受欢迎。不经处理的鲜嫩茎尖、叶柄保质期很短,一般只有2~3天,如果采用保色、杀青、速冻或腌制等措施,加上真空包装,就可大大延长其保质期和销售期。也可将叶柄、茎尖制成开袋即食的食品,以满足快餐消费者的需求。甘薯茎尖和叶柄的保健作用,正在被更多的人重视,此类产品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2.净化淀粉

净化甘薯淀粉,主要是指在粗制淀粉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方法,除去纤维、蛋白质、泥沙及色素等杂质后而得到的净化精制淀粉。以净化甘薯淀粉为原料生产优质甘薯粉丝。

在国际市场上,对净化甘薯淀粉和优质甘薯粉条的需求量较大。我国甘薯淀粉、粉丝因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国内市场上,对精制甘薯淀粉、粉条、粉皮、水晶直条粉丝、方便粉丝的需求量也很大,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区,不仅对甘薯淀粉制品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高,因此生产洁白纯净的甘薯淀粉和优质粉丝有着广阔的前景。

3.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通过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原淀粉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具有多种用途的淀粉。变性淀粉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石油等多个行业。

4.营养保健淀粉制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饮食观念正在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食品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投资者可发展营养保健型淀粉制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在普通纯净甘薯淀粉中加入天然色素和蔬菜汁、果汁,可制成五彩营养粉丝、粉皮等;或加入菊花、何首乌、枸杞、三七、葛根、天麻、杜仲、山药等保健中药,可制成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保健粉丝和保健粉皮等。这样,不仅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能使产品增值数倍甚至十几倍。

5.新能源开发

利用甘薯的高产高淀粉特性生产清洁能源——酒精,是今后一个时期甘薯利用的新产业。据调查,每100千克甘薯蒸馏出16升酒精,每2500千克鲜甘薯可产酒精400升。

此外,红薯综合开发项目还有开发全降解无毒无害农用地膜、包装物、开发天然色素、休闲食品、功能性饮料、蛋白饲料及生物多糖、蛋白、黄酮、多粉类物质系列化产品等。红薯综合加工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广大红薯产区的畜牧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带动多业的良性发展局面,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又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第二章 甘薯的育苗技术

甘薯原产于热带,多年进化和适应的结果使其形成了喜热、怕寒的特性,但在多数薯区,所提供适于甘薯生长的高温季节时段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利用可生长的季节、回避寒冷等,需要事先育苗,进入生长时期立即栽播。

甘薯发芽能力很强,集中进行育苗便于管理,也提供了育苗的可能性。在甘薯生长的过程中,甘薯育苗是甘薯栽培种植的首要环节,多产苗、产壮苗,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在人为的保护下,提供利于甘薯发芽生苗的高温、高湿、光照、养分及防寒等条件。育苗在我国很多甘薯产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的经验。例如,严格挑选种薯,采用火炕加温,根据不同品种萌芽习惯决定排薯密度等。近年来由于甘薯秧苗商品市场的发展,对育成秧苗的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现代新技术的采用,使甘薯育苗不断地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第一节 甘薯的萌芽习性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但在一定的光照、气温条件下也能开花进行异花授粉结籽的有性繁殖,实践证明,用种子繁殖的后代分离现象严重,不符合高产优质要求,因而生产上只利用营养器官进行育苗繁殖。甘薯的茎节能萌发腋芽、生根结薯,所以茎蔓繁殖自古就在生产上应用。块根有潜伏的不定芽原基,可以萌发成薯苗,同时块根里营养物质多,可供薯苗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因此,甘薯育苗是以薯块为主。

1.甘薯块根的萌芽习性

甘薯块根具有很强的根出芽特性,且没有休眠现象。在贮藏期间块根内部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只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其外部生长才停止,这种生长停止的状态是属于强迫休眠,当有了萌芽所必需的条件时,就可以开始萌芽生长。

甘薯块根的不定芽是从不定芽原基萌发而来,不定芽原基是甘薯的育苗由起源于块根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分裂发展而成,它是幼芽生长点的基础组织。不定芽原基在块根膨大过程中就已经分化形成,它与皮孔伴生,其数量很多,为潜伏状态,因此也叫潜伏芽。(1)不同品种的块根与发芽出苗的关系:不同品种的薯块,不定芽原基数量的多少、幼芽分化的快慢、营养物质转化的状况均有所不同。因此,萌芽的快慢、芽数的多少有很大差别,有的出苗快而多,有的出苗慢而少。(2)薯块不同部位与萌芽的关系:薯块顶部具有顶端生长优势的特性,萌芽时,薯块内部的养分多向顶部运转,所以薯块顶部发芽多而快,约占发芽总数的65%左右;中部较慢而少,占26%左右,尾部最慢最少,仅占9%。薯块的阳面(在垄里向上的一面)发芽出苗数比阴面(在垄里向下的一面)多,因阳面接近地表,空气和温度等条件比阴面好,不定芽分化发育较多而好。(3)薯块大小与发芽出苗的关系:同一品种,薯块大则薯苗生长粗壮,薯块小薯苗生长就细弱。据试验,125~250克的中等大小薯块育出的薯苗与250克以上大薯育出的苗茎粗细相差无几,但125克以下的小薯育出的苗茎细弱,因此,生产上以应用中等薯块为宜。(4)栽培季节、贮藏条件与发芽出苗的关系:贮藏条件的优劣对种薯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采用高温愈伤处理贮藏的种薯,或在育苗前采用高温催芽处理的种薯,除有防病效果外,还能促进薯块不定芽原基的分化,因此出苗快,苗数多。贮藏期温度过低,不仅会延缓薯块萌芽的时间,降低萌芽的能力,还会因冷害导致种薯腐烂;贮藏期遭水浸泡或受湿害的薯块,萌芽晚而少,或不发根萌芽,随即坏烂。

2.影响薯块萌芽及薯苗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薯块的适宜温度在16~35℃的范围内,如温度越高,其内部细胞组织里酶的活性越强,不溶性的养分转化为可溶性的养分越快,发芽出苗就快而多。16℃的温度为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9~32℃。如薯块长期在35℃以上时,由于薯块的呼吸强度大、消耗养分多,容易发生“糠心”现象。温度超过40℃时,容易发生伤热烂薯。

实践证明,苗床空间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薯苗的生长速度和素质,据观察,气温在25~26℃之间,薯苗生长健壮,节间较短;气温在25~30℃之间,薯苗一天能生长2.25~3.00厘米;气温在31~35℃之间,薯苗生长速度加快,每天可生长3.0~4.2厘米,表现节间长,苗瘦弱;气温在35℃以上,有抑制薯苗生长的作用,薯苗一天仅增长1.5厘米左右;在45℃的气温条件下,正常生理过程受到破坏,薯苗不能生长。

总之,甘薯育苗的适宜床土温度是:从排薯、萌芽、顶土到齐苗,开始4天保持床土温度35℃,其后3~4天保持32℃左右,最后几天不低于28℃。齐苗后12~15天,苗高15厘米左右,温度可在25~30℃之间,不高于32℃,也不低于25℃。采苗前5~6天,床温降到20℃左右。即掌握高温催芽灭病,平温长苗,降温炼苗,先催后炼,催炼结合的原则。(2)水分:床土的水分和苗床空气的湿度,对薯块发根、萌芽、长苗关系密切,水分的多少还影响苗床温度和土壤通气性,因此水是甘薯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薯块萌芽期以保持床土相对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使薯皮始终保持湿润为宜。

实践证明,育苗温湿度正常,薯块先发根后萌芽,如温度适宜,水分不足,则先萌芽后发根或不发根,如床土过于干燥,则薯块既不生根也不萌芽。出苗后,床土水分不足,根系难以伸展,幼苗生长慢,叶片小,茎细而硬,形成老苗;水分过多,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引起徒长,组织柔嫩,栽后不易成活,因此在幼苗生长期间以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为宜。为使薯苗生长健壮,后期炼苗时必须减少水分,使床土短期见干,相对湿度降到60%以下,能使薯苗茁壮,利于成活。(3)空气:育苗时薯块发根、萌芽、长苗过程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取得能量,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受到阻碍,严重缺氧则被迫进行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由于酒精的积累引起自身中毒,导致薯块坏烂。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必须注意通气,氧气供应充足,才能保证薯苗正常生长,达到茁壮、苗多的要求。(4)光照:在薯块萌芽阶段,光照对发根、萌芽没有直接影响,但光照强弱会影响苗床温度。强光辐射的能量大,苗床增温快、温度高,能促进发根、萌芽。出苗后光照强度对薯苗生长速度和素质有明显影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质积累少,秧苗叶色黄绿,组织嫩弱,容易感病,栽后不易成活。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照以提高床温,促进光合作用,使薯苗健壮生长。(5)养分:养分是薯块萌芽和薯苗生长的物质基础,育苗前期所需的养分,主要由薯块本身供给,随着幼苗生长逐渐转为靠根系吸收床土中养分生长,一般采苗2~3次后,薯块里的养分逐渐减少,根系吸收的养分则相应增多。薯苗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肥料,氮肥不足薯苗生长缓慢、叶片少、叶色淡黄,苗株矮小瘠弱,根系发育不良。因此,在育苗时应选用肥沃的床土并施足有机肥,育苗中、后期要适量追施速效氮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第二节 甘薯育苗一、甘薯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适时育足、育好薯苗,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制定育苗计划

育苗计划的制定应根据甘薯的种植面积,需苗的数量和时间,品种的出苗特性,以及育苗方法等情况来制定育苗计划。要掌握好排薯的数量和计划种植面积相符合,苗床面积和排薯的数量相符合,育苗所用的物料和苗床面积相符合。

甘薯的用种量,要根据栽插期、栽秧次数、密度、育苗方法以及品种出苗特性、种薯质量来确定。一般春薯每亩用种量约为60~75千克,出苗多的品种和用火炕、电热温床育苗的可减少到50千克左右。

苗床面积的大小应根据排种薯数量和排种密度而定。一般火炕育苗每平方米床面可排种薯23~27千克,温床育苗排种薯20~23千克。

2.备足物料

根据苗床面积大小,备足育苗所需的物料。如塑料薄膜、草苫、酿热物、燃料、支架、砖坯、高粱秸、温度计以及其他用具等,以免临时筹措,贻误育苗时机。

3.选好床址

床址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而稍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土层深厚(达1~1.5米),靠近水源、电源(电热温床)和至少2年内没种过甘薯和做过苗床的地方。如苗床是永久性的,用前要严格消毒灭菌,床土更新,避免病害传播。二、育苗方式

我国幅员广阔,各个薯区由于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不同,育苗方式、方法亦多种多样。

北方春薯区春季温度低,无霜期短,一年仅栽一季春薯,栽秧期一般在5月上旬,而育苗期最早在3月下旬,一般多在4月上旬。由于育苗时间短,要求出苗快,故多采用火炕育苗的方法。

黄淮地区春、夏薯区也因春季温度较低,春薯栽秧期从4月下旬开始,育苗期多在3月中、下旬。河南省及苏北、皖北等地区以温床或冷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为主。夏薯则采用露地育苗等方法。(一)太阳能阳畦育苗

太阳能阳畦育苗是将太阳能和生物能相结合的一种育苗法,即上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下靠畜粪等有机物发酵的热效应保证种薯萌芽及生长。通常有蓄热地式、通气式、悬空式等。其优点是不用烧火,出苗快、出苗多、苗壮、省工、省料、简便易行,但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则温度因受影响波动较大。下面以“悬空式”简易太阳能温床育苗法为例进行介绍。

选背风向阳处,可以利用农户房前,背靠农户火炕效果更佳,坐北朝南,挖长7~10米、宽1.5米、深0.5米床底,北侧在地面上砌高0.5~0.8米的墙(如在农户房前可利用房的前沿),东西侧砌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并在中间留0.3米见方的通气窗。地上用0.1厘米的棚膜覆盖严,池底摆人字型的砖,上面架木棍、蓬树枝或长秸秆,在上面铺0.2米的牛马粪或湿麦秸等,草上再覆3~5厘米细沙土,沙土上即可排薯。注意苗床同池的四周池壁在拐角处不相通,间隔为10厘米以上,形成一个小棚,在阳光充足时,棚内热空气可以从棚内上下四周被加热,从而达到苗床升温、促进出苗的目的。催芽阶段,晚上注意封严棚膜,必要时膜上加盖草帘、棉被等保温。短时阴雨天气,因苗床上的酿热物能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维持棚内温度。如果阴雨天气过长,要适当地在棚内用炉火加温。(二)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

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是利用牲畜粪、作物秸秆、杂草等酿热材料发酵生热,结合利用太阳光的热能,来提高床温进行育苗。

1.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的优点

建床简单省工、不用烧火,出苗较早,薯苗健壮,栽后成活率高。

2.建苗床

苗床为东西向,其长度为6~7米,宽约2~2.5米。苗床的北墙高43厘米,南墙高7厘米(略高于地面),东西两头筑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在北墙的下部,每隔1.5厘米远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通风眼,同时每隔1米处留一个放置木板的洞(便于采苗时支木板),高度与南墙相平。南北墙砌好后,将苗床深挖50~60厘米,坑底部当中略高,南、北两边略低,呈弧形,这样床边可多填酿热物,床温比较均匀。在坑底东西向离床边15厘米左右挖2条17~18厘米见方的通气沟,两条通气沟在东西两头各合成1条,并从墙下面通出墙外的地面,向上垒通气筒,东西两头的通气筒一高一低,有利于通气,在通气沟上横摆密放30厘米长的秸秆,然后即可填放酿热物。

3.填放酿热物

酿热物发酵生热是由于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放出能量的结果。微生物的生活繁殖需要一定的养分(主要是氮素)、水分、空气和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因此,应选用含纤维素多和一定量氮素的骡、马粪、作物秸秆、杂草等作为酿热物为宜。可采用铡碎的玉米秸、麦秸或杂草加入1/3~1/5的鲜骡、马粪(每床150千克左右)和水拌匀。加水的标准是:用手握紧酿热物时,手指缝里可见水而不滴出水为宜。将酿热物铺入苗床内摊平,然后加盖塑料薄膜,约经2~3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左右时,踩实酿热物,踩实后的厚度要有20~25厘米,在上填放10厘米厚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放种薯后,覆盖塑料薄膜,四周用泥土封严。(三)室内高温催芽结合露地覆膜育苗

这种育苗方法是先将种薯集中在催芽室内进行高温催芽,然后在露地或冷床加盖塑料薄膜育苗。

1.室内高温催芽结合露地覆膜育苗的优点

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薯块萌芽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催芽处理。温、湿度容易掌握,管理方便,出苗快而均匀,兼有火炕出苗多,露地育苗壮的优点。因经34~37℃(3昼夜)高温催芽处理种薯,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蔓延,育苗期间不烂种薯,省煤、省工、省料,室内高温催芽,每千克种薯仅用煤100克左右。

2.室内高温催芽(1)建催芽室: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建造,也可利用旧屋改装。

从保温的需要出发,催芽室的墙壁、屋檐要封严,不透风漏气,前后墙各开一个小通气窗,以便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新建的催芽室最好在年前建好,以免临时建的屋子因室内湿度大、温度低、升温慢而浪费燃料。

催芽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长4米、宽3米、高2米(到屋檐的高度),这样大的催芽室,一次可装种薯2500~3000千克。加温设备一般采用地上式3道沟火道,中间主火道开始的一段约有1/3埋在地下,呈斜坡状逐渐上升露出地面,主火道的坡度稍陡,以利拔火,两边的回烟道稍平,都在地面上。火道的内径一般为23~27厘米。炉灶设在门外地面下,炉子和一般火炕的炉子相似,但炉膛要大,炉条长达60厘米,由7~9根组成,烟囱设在屋外,略高于屋顶。从屋门向里留1米宽的人行道,在人行道的两边搭堆放种薯的架子,下层的架子要比回烟道顶部高40~50厘米,以免种薯因离火道太近而热伤腐烂。从第一层架子向上,每隔50厘米搭一层架子,共搭3层,如用筐装种薯,只需在下面搭一层架子。(2)堆放种薯:种薯有两种装法,一种是分层散装,把选好的种薯整齐堆放在各层架子上,薯堆高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每隔1米左右放一个通气筒,或直接在装种薯时留一个直径15厘米的通气洞,以利流通热气,使薯堆内温、湿度均匀。另一种是筐装,每筐约装种薯25~30千克,在底架上堆放3~4层筐。(3)加水:堆放好种薯后,随即用温水淋透各层薯堆,如果种薯在出窖时有黑斑病,除严格挑选外,在催芽时先不淋水,等经过了昼夜高温处理后再淋水。催芽期间要保持薯皮潮湿,但也不能使薯堆经常处于水湿状态,以免影响薯块呼吸,引起窒息坏烂,要见湿见干,也就是发现薯皮变干时适当喷水。也可在薯堆表面撒盖些麦秸草等保湿材料,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薯皮过干。为了经常保持催芽室内的湿度和使用温水,可在主火道的一端安装一只大铁锅或水缸,以便随时取用温水。(4)加温:装薯前烧火加温,当室温升高到20℃以上时,开始装薯,同时要烧大火,使装好的种薯,一昼夜内室温达到35~37℃,这样的温度可抑制黑斑病的发生。加温期间,要随时观察室温的变化,当室内上部空间气温达到40℃或上层薯堆表面达到38℃时,就可停火,待热空气对流,上下层温度基本一致后,再根据情况烧火加温。从温度稳定在35~37℃时算起,保持3昼夜,然后把室温降到32℃左右,薯堆温度不低于30℃,待薯芽长到1厘米时停火取薯育苗。如遇大风寒流或下雨不能排种薯时,可打开催芽室的门窗降低温度,控制薯芽生长,待天气好转后再取薯排种育苗。(5)通气:催芽期间必须注意通气,以免种薯因缺氧而发生坏烂,一般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通气窗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6)催芽时间:催芽时间因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可从当地常年开始栽插甘薯的适期向前推算,来确定催芽的时间。一般高温催芽需要8~10天,露地育苗需要25~30天,总育苗期35~40天。因此催芽期应在栽插适期以前一个多月进行为宜,过早催芽会出现“苗等地”现象,过迟则影响适期栽插。高温催芽和温水浸种一样,对种薯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凡是在贮藏期间受冷害的种薯,都不能进行高温催芽,因此必须强调严格选种。

3.露地育苗(1)建苗床:在准备催芽的同时要建好苗床,苗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菜畦式,可根据各地的地势做成高畦或平畦,排种薯后插好拱形架,盖上塑料薄膜;另一种是冷床式,在苗床四周砌好床墙,上盖塑料薄膜,苗床大小可根据育苗需要和塑料薄膜宽度而定,床土要经过深翻,施足底肥,整细整平,苗床四周要修好水沟,以利排灌。(2)排种:催好芽的种薯,按发芽长短分别装筐,分床排薯育苗,排种量应少于一般苗床,每平方米约排种薯20千克,排好种薯后撒一层土,随即浇透水,然后盖床土,厚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然后立即搭架覆盖塑料薄膜并封严四周。(四)大棚火炕育苗

1.大棚火炕育苗的优点

火炕育苗能充分地利用时间,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抵御低温影响,扩大繁种系数。一般的温床育苗,每千克种薯采苗30株,每亩生产田要留种薯100千克。火炕育苗每千克种薯采苗50~60株,每亩薯田需种薯50千克,而大棚火炕育苗每千克种薯采苗150~200株,每亩薯田用种20千克。同时出苗快、苗子壮。大棚火炕育苗采用人工加温,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从排薯到采苗仅需25天左右,而且利于防治各种病虫害。薯苗带病少可提高成活率,且建造容易,成本低,排薯量大,一栋大棚可排薯1000~1300千克。大棚火炕育苗,薯苗质量高、健壮、带病虫量少,品种不易混杂。

2.苗床建造(1)选址:应建造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近、灌溉方便的地方。(2)温室(图2-1):大棚长10米、宽6米,后背墙高1.2米,西墙高1.5米,坐北向南。前沿插3根0.5米高的立桩搭方木架铺薄膜。后墙留3个通气窗,长0.4米、高0.25米。东西外侧墙各留一个同样大小的通气窗,通气窗平时盖紧保温,需降温时打开。图2-1 大棚火炕苗床1.大棚薄膜 2.木架 3.火炕位置 4.内山墙5.门 6.通气窗 7.后坡草苫

内山墙各留一个高1.1米、宽0.8米的门,平时用草帘或棉帘盖紧保温。塑料膜下横放3~5道木杆钉成木架,顺大棚坡向固定8根棚杆,棚上用木条钉紧,或用铁丝、塑料绳等把薄膜网紧,北坡与向阳面交接处用草泥抹平抹严,盖在东西山墙外的薄膜用砖压紧并用泥抹严,以防大风掀膜。(3)火炕(图2-2):在内山墙外管理室内距墙30~50厘米处,挖一个1.3米×1.3米、深1.7米的方形烧火坑,在坑内建一个煤、柴两用的吸火灶,炉膛建在墙外坑内,高0.8米、宽0.5米,炉渣口高30厘米,进火口与主火道接通,火道呈上坡型,坡度为40°~50°左右,铺炉条8根,每根80厘米长。(4)火道:在内山墙里,挖一条长530厘米、宽24厘米、中间深90厘米、两端深60厘米的主火道。主火道中间与炉膛连接处做一分火道,接主火道挖4条去火道、4条回火道,每条火道宽25厘米,外边火道离墙25厘米,去火道与主火道连接处深60厘米,另一端拐弯深30厘米。回火道与去火道深30厘米,出烟囱口处深20厘米。在主火道与去火道沟墙两边距地面25厘米处,挖深6厘米、宽5厘米的小沟,横棚水泥瓦,糊麦草泥。把回火道铲成上窄下宽的梯形,上棚树枝,用草泥抹严,建好后试火,严防漏烟或堵塞。图2-2 大棚火炕1.火灶 2.火道 3.内山墙 4.去火道 5.回火道出口6.去火道 7.回火道 8.拐角处 9.烟囱(5)烟囱:4条回火道尾部伸出墙外,向上建4个烟囱,直径20厘米,高1.3~1.8米,每个烟囱上备一块砖做调温时使用。(6)铺粪:火道砌好后,先用细土填平火道上的沟,铺上20厘米厚的牛马粪,粪上盖3厘米的细沙土,做成南北小畦,即可排薯。(五)电热温床育苗

电热温床(图2-3)是在苗床内铺设电加温线,通电后发出热量来提高苗床温度的温床。因此电热温床的选址应首先考虑电源及其安装利用条件。

1.电热温床育苗的优点

1)温度均匀,薯苗健壮。目前生产上控制甘薯黑斑病危害,培育无病壮苗是增产的重要环节,电热温床通电后,全床温度均匀,温差很小,有利于采用35℃的高温控制黑斑病,培育出的秧苗无病,而且出苗整齐,出苗数也多。图2-3 电热温床的铺设线路示意图(2)升温可靠,便于管理。电热温床在保温良好的条件下,每小时可升温1~2℃,比火炕升温快,如使用控温仪,可以自动控制床温,方便可靠,还能节电、省工。(3)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2.电热温床所需用品(1)电加温线:为外包漆皮的0.6~0.9毫米的镀锌铁扎丝,是电热温度的主要设备。(2)温度控制器:在一些不很寒冷的地区,也可不用温度控制器,而用电开关控制。(3)其他:如保险丝、闸刀以及隔热材料(如碎草、麦糠、树叶、稻壳等)。

3.电热温床的建造

当确定好床址后,可根据电热线的功率确定苗床面积。因电热线的功率是额定的,如果苗床面积过大,则达不到所需功率;面积过小又不能充分发挥电热线的效率。实践经验认为,每平方米苗床以100瓦左右的功率为适宜。电热线表面的温度不高于40℃。目前用于苗床的电热线主要有长100米、功率800瓦和长160米、功率1100瓦两种型号,可根据所需的苗床面积进行选购。如种亩的大田可选用160米、1100瓦的电热线,建11平方米左右的苗床即可。

苗床面积确定之后,一般苗床长6.3米、宽1.5米、深23厘米。床墙高40厘米,厚6~23厘米。床底填13厘米厚的碎草,草上铺一层牛马粪,或把碎草和牛马粪等酿热材料加水掺匀填放在苗床底层,在酣热层上铺7厘米厚过筛的细土,踩实整平。在隔热材料上铺湿润细土3~4厘米厚,踩实、耙平。

4.铺线(1)检查电热线有无漏电现象:其方法是从电热线一头往另一头仔细观察,查明有无线皮破损、线芯外露的现象。(2)检查电热线是否能通过电流:通常可以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表针动说明通电。也可用灯泡检查,灯泡接通后出现较弱的灯光即通电。(3)铺线:铺线前首先根据电热线长度和苗床长度算出电热线在苗床中的往返匝数,根据匝数算出线距。然后准备2块长与床池宽度相等的木板,按算出的线距,在木板上钉好钉子,钉子半露在外面。钉好后将木板固定在床地两端,即可开始布线。如挂线不用钉钉子木板,也可用小木桩直接插在床地两端。布线时电热线两端的红色接线要拉出床外,不可埋入土中。布线自床地靠近电源一端的角上开始,将电热线在第一个钉上(或木桩上)固定,再往返挂在两端木板钉上,注意要将电热线拉紧,电热线不得有交叉、重叠,以防烧坏、短路。所接外线要与电热线功率适应,同时不得随意将电热线剪短或接长,以免因电阻改变影响功率而发生事故。

布线完毕应接通电源,检查线路是否畅通,如无故障时,切断电源,再在电热线上面覆盖7厘米厚床土,将线压住,取出两端木板或小木桩。随即浇水、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通电加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进行排种。至于布线距离,则根据需要而定。如要求升温快,则线距缩小;反之,线距可放大。大床可布2根电热线,进行并联(电压220伏);或用3根电热线进行星形联结(电压380伏)。

幼苗育成之后,起苗时注意不要踩坏电热线,起线时要用木板轻轻刮掉线上的土,然后缠好,悬空吊挂,以防老鼠咬坏电热线而发生漏电,一般每条电热线可使用3~4年。

5.电热线应注意事项(1)电热线不能直接布在马粪等酿热物上,以免烧线。(2)在进行测温或管理薯炕时,应先停电。(3)苗床排种前,要做通电试验,若指示灯不亮或电线不热,须查清原因,及时补救。(4)若电热线外皮有破损之处,要包上塑料绝缘胶布,以防烧焦。(5)育苗结束收线时,要先清除炕上,再把电热线绕在板上。禁止用铁锨挖炕上,亦不可硬拉电热线。取出电热线后,应洗净、包好,以防老化。(六)甘薯脱毒育苗

脱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甘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健康无病毒的甘薯和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薯种繁育措施。

1.试管苗快繁

试管苗可在试管培养基中切断繁殖,也可在防蚜虫温室或网室内栽培于无菌基质上,以苗繁苗,其性能与试管苗无异,以求短期内获得大量脱毒苗。具体方法是把试管内无毒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按节切断,每段一叶,然后插到经消毒的烧瓶内或试管中,放在21~25℃、光照4000勒克斯的环境中培养,可发育成51~60厘米的独立小植株。这样的小植株可自切段繁殖,可一年四季进行,形成工厂化生产。

2.嫩尖土壤扦插法

在温室中的植株长出8~9叶时,把茎尖摘去,让每个叶芽长出分支,就可以摘下顶部4~5个嫩尖(长5厘米左右),下部保留3~5节,让它们继续形成侧枝,准备摘尖再扦插,以此类推,连续处理。

3.掰芽育苗法首先把脱毒种薯放在温室中催芽,出芽后按芽切块,然后将切的芽眼朝上,插到肥沃的土壤中并加强管理。当芽长4~5厘米时,将芽掰下栽入温室或大棚中。采用加温育苗、二级圃育苗、双叶节栽植、多级剪苗、多次栽植、蔓尖苗越冬等方法,以提高繁殖倍数,降低成本。温室内繁殖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驯化繁殖脱毒试管苗,不能作为繁殖的主要手段。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土质、耕作制度和经济物质条件不同,育苗期及育苗方法各异,上面介绍的方法,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参考选用。第三节 选种和排种

凡使用薯块育苗的地区,建好苗床以后,就着手进行一系列的育苗活动。包括种薯的选择,排种时间,排放密度、数量和方法等,都和育苗的成败有直接关系。

1.计算好育苗时间

育成薯苗的时间要与大田栽插时间相衔接,过早过晚都不好。用火炕或温床育苗的地方,一般掌握在当地栽插适期前25~30天排种。长江流域春季较温暖,温床育苗在3月上旬排种,露地育苗期一般在4月初开始。南方夏、秋薯区和秋、冬薯区,用薯块育苗的排种期在2月中旬。

2.种薯的标准

甘薯育苗时选择种薯能有效防止品种混杂、变劣和病害蔓延,同时也是防止烂床的方法之一。选择种薯的标准是:具有原品种的皮色、肉色和薯块形状等特征,皮色鲜亮光滑,薯块较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受冷害的薯块头尾干枯,薯皮破伤处凹陷,薯肉灰暗,有水湿现象,肉有黑点;薯肉鲜亮有白浆的表示正常)。种薯要求做到出窖时选、浸种时选、排薯时选,尽量剔除病、伤和不合标准的薯块。

3.种薯处理

为了提高种薯的抗病能力,预防黑斑病,排薯前应进行温水浸种消毒。温水浸种的方法是先用56~57℃温水预浸1~2分钟,然后在51~54℃温水中保持10分钟,浸种时要严格掌握水温和时间,注意种薯初下温水时要不断上下翻动,使其受热均匀,如果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会烫伤种薯,水温不够或时间不足,则起不到应有的杀菌作用。或用300倍代森按药液浸泡10分钟,也可用5%多菌灵500~800信液浸种5分钟。在茎线虫发生地区,应用4%甲基丙磷100~500倍液浸种5分钟。

4.适时排薯

甘薯育苗的排薯期因各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栽插期而不同。一、二茬苗在谷雨前后栽插为宜。排薯的方法有斜排、平排和直排三种。用火炕或温床育苗多采用斜排种薯的方法,斜排是以薯头压薯尾1/3,这样薯块中上部发芽多,且易出土,薯苗健壮,但不可压得过多,以免单位面积排薯量过多,薯苗过密,影响苗质;平排种薯的优点是:薯芽分布均匀而不密集,利于培育壮苗,在露地育苗时可以采用;直排种薯上部发芽多,中部发芽少,因单位面积上排薯量大,薯苗密集不健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宜采用。排薯时注意分清薯块的头尾,不能排倒,否则种薯出苗少,出苗晚,也不整齐。一般薯块上头(顶端)的皮色深,肉色也深,浆汁多,细根少;下头(尾端)的皮色浅,细根多,细根伸展的方向朝下。由于薯块大小不同,因而要分类选择,分别排薯,大薯密排,小薯稀排,并掌握上齐下不齐的排薯原则,使薯块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才能使床土盖得厚薄一致,出苗均匀整齐,便于苗床管理。

5.浇水盖土

排薯后用细土(最好用细沙)薄薄覆盖一层,然后用水(最好用40℃左右的温水)将床土浇透,等水下渗,用木锨在种薯上轻轻压一下,再覆盖沙土4~5厘米厚,最后加盖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夜晚加盖草苫,以利提温保温,而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及薯块萌发长苗所需条件进行管理。第四节 苗床管理

培育壮苗要正确地运用温度、水分、空气、肥料等条件,掌握以催为主,以控为辅,催控结合,看苗管理的原则。苗床管理分萌芽前及长苗期两大阶段。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培育出好苗、壮苗。一、日常管理

1.保持不同时期的适宜温度

火炕和温床育苗的管理,应以控制温度为重点。育苗期的控温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1)前期高温催芽:从种薯下床到幼芽出土约7~8天时间。实践证明,16~37℃的范围内,床温超高,萌芽越快,出苗越多。所以,排薯前必须提前升温,待床上5~7厘米达到25℃以上时即可排薯,种薯下床给足水分覆膜。然后连续提温,但上升到37℃时应控制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晴朗天、风天停火,并在早8~9点揭开草帘,采光提温,并用工具轻拍,抖掉薄膜上的露滴,提高透明度,大约经过10个昼夜的精细管理,就能顺利出苗。齐苗后,一般不再人为地加温。注意床上湿度,在含水量低于16%时可用45℃温水喷洒催芽。这个阶段关键是高温,管理温度波动幅度不能超过10℃。(2)中期平温长苗:从出苗到齐苗约用8天时间,要注意水、温、气的管理,床土绝对含水量不能低于17%,温度应保持在35~38℃为宜。从齐苗到剪头茬苗,前3天是薯苗快速生长阶段,薯块内存养分已逐渐被消耗,要适量追加肥水。苗高4厘米时,结合追肥浇大水1次,促苗速长。方法是先用清水泼洒苗床后,再用3%的尿素液或5%的硫酸铵肥液进行泼浇,然后继续泼清水后覆膜,使床上绝对含水量保持在13%~15%,温度在30℃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5℃,最高不超过35℃。用遮荫、放温的方法降温,但放温不能过猛,待光照减弱自然降温时,再把通风口盖严。

在第一次采苗前3天到栽完春薯约16天是练苗采苗期,注意促控结合。具体的做法是:苗高24厘米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傍晚,打开通风口通风,促苗健长。经过24小时后,再揭开棚膜练苗48小时,即可剪头茬苗。剪苗后,追肥浇水,以后管理同上,直到栽完春薯。

从春薯栽完到夏薯栽完约45天时间。由于气温已升高,不再盖膜。为使夏薯苗茁壮,栽完春薯后加盖一层营养土,这段时间内需追2次速效化肥,浇4次水。(3)后期低温炼苗:接近大田栽苗前3~4天,把床温降低到接近大气温度,温床停止加温,昼夜揭开薄膜和其他防寒保温设施,任薯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提高其适应自然的能力,使薯苗老健。使用露地育苗和采苗圃的地方,只要搞好肥、水管理,不使生长过旺就能育成壮苗。

2.正确测量温度

既然育苗的不同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准确测量温度则十分重要。市售的温度计误差较大,购后应到当地气象部门或农技站校正后再用。测温点应分别设在苗床的当中、两边和两头,其中火炕的高温点是回烟口(主火道的出火口)。为了测准温度,应在整个床面多测几个点。从床头到床尾,沿两边和中间,每隔1米左右测一点,找出全床的高温点和低温点。如发现温差过大,不要忙于排种,对苗床检查,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补救。温度计要插在床土中间。已经排种的应插在种薯下面的床土中,经过2~3分钟稳定后进行观测。测温时间为每天早晨、中午、傍晚各1次。火炕苗床烧火前和停火后,都应测量温度。特别是盖薄膜的苗床,包括露地育苗盖膜的在内,在晴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要注意测量膜内空间温度变化。因为这个时期是膜内高温期,可能伤苗。测温后,根据全床温度变化,采取相应增温、保温或降温措施。

3.浇水

根据薯苗生长的需要和床土干湿情况浇水。排种后盖土以前要浇透水,然后盖土,出苗以前看情况可不浇或少浇。出苗以后随着薯苗不断长大和通风晒苗,耗水量增加,适当增加浇水量,等齐苗以后再浇一次透水。采过一茬苗后立即浇水。但在炼苗期、采苗前2~3天一般以晾晒为主,不需要浇水。掌握高温期水不缺,低温炼苗时水不多,使床土经常保持床面干干湿湿,上干下湿。育苗前期气温低,浇水的时间选在上午,后期气温高改在早晚浇。

酿热温床浇水不同于火炕,以浇透床土为原则,水量要少,次数多些,浇水过多会影响酿热物发热。露地育苗除在排种时浇透水以外,一般不再加水,以免影响地温,一般是每采一茬苗浇一次透水。

4.通风、晾晒

通风、晾晒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薯芽出齐以前,在高温高湿少见阳光的环境里生长,组织脆嫩,经不住风吹日晒,一遇到高温、强光、大风就会发生“干尖”现象。为了保证薯苗不受损伤,在幼苗全部出齐、新叶开始展开以后,选晴暖天气(避开低温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3时适当打开通气洞或支起苗床两头的薄膜通风,剪苗前3~4天,采取白天晾晒、晚上盖的办法,达到通风、透光炼苗的目的。注意中午强光照晒下,不要揭得太急过猛,以免伤苗。在整个育苗期,都应适当通风供氧,不能封闭过严。

在苗床上盖草或牛、马粪的情况下,薯苗出土以后,要逐步分期分层去草、去粪,并松土,以免幼苗在草、粪掩埋下引起徒长。随着幼苗长大,最后保留一薄层粪、草,有利于保温、保湿、防寒,使幼苗由嫩转壮。

5.追肥

种薯本身和床土中的养分供应日益减少,为了满足薯苗不断生长的需要,需追肥。追肥的数量、方法、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育苗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火炕和温床育苗,排种密度大,出苗多,应当每剪(采)一次苗结合浇水追一次肥。露地育苗和采苗圃,因生长期较长,需肥量也多,应分次追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如饼肥、氮素化肥或人畜粪尿等。采用直接撒施或对水稀释后浇施的方法,追施化肥要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以免化肥黏叶,“烧”毁薯苗。如果叶片上有残留化肥,要及时振落或扫净。如追施尿素,每10平方米一般不超过250克。追肥后立即浇水,迅速发挥肥效。

有些地方在苗床上增加营养土,以补充因采苗次数较多造成的床土缺肥。增加营养土可促进苗基部生根,吸收营养土的养分,助薯苗生长。营养土用筛过的肥沃土壤加入一些腐熟有机肥,分几次撒在薯苗基部,增加床土的厚度,达5厘米为度。

6.采苗

薯苗长到25厘米高度时,要及时采苗,栽到大田(或苗圃),如果长够长度不采,薯苗拥挤,下面的小苗难以正常生长,会减少下一茬出苗数。采苗的方法有剪苗和拔苗两种。剪苗的好处是种薯上没有伤口,减少病害感染传播,不会拔松种薯,损伤须根,利于薯苗生长,还能促进剪苗后的基部生出芽,增加苗量。因此,酿热温床、冷床和露地苗床,都应使用剪苗的方法。火炕床的薯苗密度大,苗也不高,剪苗比较困难,多采用拔苗的方法,种薯伤口增多,要注意苗床防病。

7.选择壮苗

培育壮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壮苗的组织充实,根原粗壮发达,栽后成活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据研究结果指出,一级壮苗的产量比二级苗高10%以上,三级弱苗减产约10%,栽后的小株率也显著增多。

壮苗的标准,综合各地经验,主要是苗龄30~35天,叶片舒展肥厚,大小适中,色泽浓绿,100株苗重750~1000克,苗长20~25厘米,茎粗约5毫米,苗茎上没有气生根,没有病斑苗株挺拔结实,乳汁多。因此,采苗时不能采取不分好坏有苗就剪的办法。每次采苗量较多,不可能棵棵是壮苗,这就需要在剪后把壮、弱苗分开,分别连片栽插,以便看苗情进行管理。二、育苗期间异常现象的解决

1.春种薯(1)薯块不发芽,顶部爆花开裂:原因是温度高,水分少。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床温至32℃,泼浇32~33℃的温水。(2)薯块长期不发芽、不生根、没有变化:原因是温度低,水分不足,或种薯浸水过久受水害。解决办法是提高床温,泼浇38~40℃的温水。若种薯是受过水浸的,应将种薯换掉。(3)种薯皮褪色变暗如烫伤,或者烂掉:原因是浸种时水温过高、时间过长,或炕温超过40℃。解决办法是换种薯,轻者改用冷床加薄膜育苗。(4)床土湿润,床面点片发生丝状物,有时丝上有小露珠,种薯软腐:原因是种薯受软腐病浸染(种薯受伤、受冻、水浸后易感染)。解决办法是另建苗床,或清理后更换新床上,重新育苗。(5)薯块无白浆,肉色变暗,手挤流清水,薯心有黑筋:原因是种薯曾因温度过低受冷害。解决办法是更换种薯,重新育苗。(6)种薯粉湿,有凹陷软腐斑点:原因是温度过高,床上水分多,不通风,氧气不足,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会加速种薯腐烂。解决办法是更换种薯,注意通风换气,保证苗床湿度适宜。

2.春幼芽(1)幼芽萌发后生长缓慢:原因是温度低或种薯有病。解决办法若温度低,则加温;若有病害,则更换床土和种薯,重新育苗。(2)芽基部有黑色斑点:原因是感染了黑斑病。解决办法是更换床土和种薯,重新育苗。排薯时应先进行温汤浸种灭菌或药剂处理。(3)出芽不整齐:原因是苗床温度不均匀。解决办法是调剂温度。(4)根多芽少:原因是温度偏低,湿度偏高。解决办法是加温,注意通风。(5)根少芽多:原因是温度偏高,水分不足。解决办法是泼浇30℃温水,增加苗床湿度。(6)芽尖枯黑:原因是苗间温度高、湿度小,芽触及薄膜,或在高温下猛揭膜或遭干风吹,使顶芽烫伤或急剧脱水干枯。解决办法是注意浇水,逐渐揭膜降温,膜内气温控制在22~28℃。(7)发芽不多,生长不良:原因是肥料、水分不足或种薯有病。解决办法是立即追肥,泼浇温水,或另建床育苗。

3.春茎叶(1)叶片小而薄,叶色黄化:原因是种薯受轻度冷害,苗床温度低,种薯过小或施氮肥不足。解决办法是加温或追施氮肥。(2)叶失或叶缘枯焦,叶全部内卷枯死:原因是突遭大风吹或霜害,叶片沾有化肥未冲净。解决办法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薯苗生长。(3)苗尖突出,展开叶向上直伸:原因是高温、高湿造成徒长。解决办法是逐渐揭膜通风,控制肥水。(4)叶片皱缩,凹凸不平:原因是发生了病毒病。解决办法是挖掉病苗薯块,拔除病株。(5)大面积叶黄,生长缓慢,最后死亡原因是感染了黑斑病。解决办法是重新建床育苗。(6)叶背面生半透明动状物:原因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感染了黏菌核病。解决办法是通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7)苗细,节长而茎软嫩:原因是种薯排得过密,薯苗拥挤,湿度大。解决办法是采取疏苗、通风措施。(8)苗粗,节长而嫩:原因是高温高湿。解决办法是采取通风、降温、散湿措施。(9)苗细,节短茎硬:原因是温度低,肥水不足,炼苗时间过长,形成了“小老苗”。解决办法是增温,追施氮肥,浇水,按时采苗。(10)茎节气生根多:原因是湿度大,通气性差。解决办法是通风,换气,散湿。

4.看根(1)下部白根过长:原因是排薯后覆土过厚。(2)根须发黑、腐烂:原因是黑斑病所致。解决办法是另建苗床育苗。(3)种薯发芽不扎根:原因是水分不足。解决办法是浇水。从生产角度看,当有些异常现象出现时,采取重新育苗的措施,势必导致大田栽期推迟。因此,对照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三章 甘薯栽培技术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甘薯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地理位置和栽培季节可分为北方春薯、黄淮海流域春夏薯、长江流域夏薯、南方夏秋薯和南方秋冬薯;按栽培制度分为单作、间套作;按栽培方式可分为垄作和平作,垄作又可分为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或多行;按保护地有否可分为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又可分为地膜单层保护和大、中棚加地膜的双层或多层保护地栽培;同一地块一年内按照收获次数可分为单季薯、双季薯和三季薯等。由于保护地栽培的普及,在华北温带地区双季薯栽培也获得了成功。第一节 甘薯大田栽培一、甘薯的大田选地与整地(一)大田选地

甘薯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但要保证高产稳产,薯田必须具备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和保墒蓄水良好等基本条件。

1.耕层深厚

耕层深厚的土壤能贮存和提供更多的水分、空气和养分,有利于甘薯根系伸展。甘薯的根系可下扎1米以上,但80%的根系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耕层内。土层0~5厘米处水分不足,薯块难以生长;25厘米以下通透性差,会影响薯块膨大。实践证明,耕层深度30厘米左右为好。超过30厘米对增产作用不大,如果耕层不足20厘米,应采取起垄,以创造条件保证甘薯生长的需要。

2.通透性好

甘薯根系的生长和块根的形成及膨大,都需要充足的氧气。耕作层疏松,土壤中空隙多有利于通气。据有关资料分析,土表0~15厘米的空气比率(即空气占据空隙度)以30%为宜,过高水分不足,过低氧气缺乏,不利于甘薯生长。

3.肥沃适度

实验证明,甘薯对钾素需要量较多,对磷素需要量较少,但都需要满足供应。土壤中的氮素必需适当,如果氮素过量,会造成茎叶徒长。据试验观察,土壤中水解氮含量超过70毫克/千克,甘薯地上部分容易徒长。

4.pH情况

甘薯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为pH4.5~8均能生长,pH6.5~

7.5 最为适宜,否则有产量降低的趋势。土壤中含盐量如超过0.2%,便对甘薯生长不利。

5.保墒性能

甘薯多种于旱地,降水是其生长需水的主要来源。最大限度地积蓄水分、减少消耗、增加土壤蓄水量,合理使用地下水是甘薯增产的重要措施。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是土壤保墒蓄水的基础。如山区筑梯田、平原深耕高垄,栽种前耕地、耙地、压地,及其生长期间中耕等措施,都能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可见,甘薯虽然适应能力很强,但仍需满足较充分的条件要求,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一般来讲,砂型土地较适合甘薯生长,但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改善土壤条件,实行科学施肥、管理,可在更宽的土壤条件范围取得理想的收获。(二)大田深耕起垄、施肥

深耕一般结合甘薯整地分层施基肥时进行。

1.作垄方式

我国甘薯生产主要采取垄作栽培方式。除土壤沙性太强或陡坡山地靠深耕深翻采用平作外,一般的土地都宜垄作栽培。垄作栽培具有加厚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气条件、吸热散热加快、昼夜温差增大的优点。另外,垄作增加土表面积,改善下层叶片通风透光的条件,减少黄叶、落叶,有效地延长叶片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排水和灌溉,免受涝灾、旱灾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垄作可分为小垄单行、大垄双行、大垄单行等形式。(1)小垄单行:在地势高、水肥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较多应用。一般垄距70~80厘米,高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垄插苗单行。此法植株分布比较均匀,茎叶封垄较早,但因薯垄低小,抗旱、抗涝能力较差。(2)大垄双行:在土质较好、土层较松的平地上,用大垄双行栽培优势较大。垄距90~120厘米,高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垄上插双行薯苗。密度依品种要求确定,一般可达到每亩4000株,产量较小垄单行提高10%左右,其增产的原因在由于大垄双行株距加大,密度增加,分布较合理。在无霜期较短的北方,大垄双行也适于应用地膜覆盖等技术。(3)大垄单行:垄距达到100~120厘米,株距适当缩小到20~25厘米,垄高30~35厘米。由于垄高沟深,便于排灌,使结薯层保持通气状况,在易涝多雨年份,增产效果比小垄单行好。在生长期长、灌水次数多的情况下,以采取大垄单行密植为好。

2.深耕

深耕起垄栽培,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垄突出地面既有利于雨季排水,还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并且能使白天吸热快,提高地温,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薯生长和根系积累养分。

薯田耕作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可利用拖拉机、开沟机、扶垄机等机械,春薯应在冬前按垄距开沟,加深沟底,进行风化,早春施入有机肥,并使土肥混合,破假垄封沟成垄。冬耕宜深,春耕宜浅。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深耕,深耕与改土相结合,上黏下沙的黏土地可翻沙压淤,上沙下淤地则翻沙压淤。

做垄要因地制宜,或土地、地势低洼易涝地及地下水位高、土壤肥水高的地块和生长中、后期雨水偏多的地区,宜做大垄、高垄,垄距1米左右,垄高25~33厘米;在地势高或沙质上。土层厚或肥力较差的地块,宜做小垄,垄距65~80厘米,垄高20~25厘米。丘陵旱地为了积蓄夏、秋雨水,可采用冬前深耕随耙,提早起垄;岗坡地沿等高线起垄打格子,在沟内每隔2~3米打一个土格,以利于蓄积雨水,防止地面水土流失。垄作质量要求:垄距均匀,垄直,垄面平,垄立松,土壤散碎,垄心无漏耕。春薯在湿润地宜随栽随起垄,易干旱地应趁墒及早做垄。夏薯随施肥、随耕作、随起垄。

3.施基肥

甘薯的施肥原则为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农家肥料中厩肥、堆肥、绿肥、土杂肥、草木灰和饼肥等,多属于完全肥料,含有甘薯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含有机质较多,施入土壤后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质可提高土壤肥力,能增加沙土的利性和保水、保肥的能力,还可使黏土变得疏松,改善黏土的通气性。施用农家肥料不但能给甘薯提供所需的养分,还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不良性状。另外,我国北方春甘薯生长期较长,生长前期的气温较低,雨水较少,肥料分解缓慢,重施基肥才能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肥料的利用率。(1)施足基肥:甘薯虽具有耐瘠的特性,但其生长期长,吸肥力强,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多,必须施足基肥(底肥),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特性。由于甘薯一般多种在砂性土壤地上,习惯上施肥又少,加上连作,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少,是限制甘薯产量不能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基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据几年来的调查显示,一般每亩产鲜薯1500~2000千克,要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3500千克;每亩产鲜薯2500~3500千克,要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7500千克;每亩产鲜薯4000~5000千克,要施土杂肥9000~13000千克,同时施入过磷酸钙25~4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为了提高肥料施用的效果,应根据土壤肥力、肥料种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栽培品种等合理掌握用量。一般在瘦地要多施,肥地要少施;含养分低的肥料要多施,含养分高的肥料要少施;耐肥的品种可多施,不耐肥的品种要少施。(2)基肥的种类:高产田宜使用土杂肥、炕洞土、草木灰、过磷酸钙等含氮较少的肥料为基肥,才有利于控制茎叶徒长;而缺氧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