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了无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20:26:57

点击下载

作者:叶红云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岁月了无痕

岁月了无痕试读:

内容提要

这一生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难以割舍,又无怨无悔,爱与哀愁编织的花环总也会在歌声中永远地飘流。只是那些流逝的岁月,悄悄地远去了,了无痕迹。

跨世纪的青春

给青春插上健美的翅膀,便能飞越岁月的溪流,世纪的风雨,人生的春秋……

青春似一座桥,连接两岸通向远方的路,有泥泞,有坎坷,更有大道;

青春假装一壶酒,其低、中、高浓度全凭自己对生活的潜心酿造。

青春似一盏灯,一首诗,一个动听的故事,一道班斓的彩虹。

无论是晴天,无论是风雨天,青春的脸总是灿烂的,年轻的心总是亮亮的。

只要你睁开双眼,幕幕都是壮丽的场景;

只要你竖起耳朵,处处皆有欢乐的歌声;

只要你伸出双手,就可拥有真诚的友情;

只要你肯花点心思,你的每一天都可以过得蓬蓬勃勃。

你是引人注目的,你的青春将伴随你的倩影和朝气跨越二十一世纪的桥梁。

你刚告别了幼稚,世故还未报到,你是这么潇洒自如。有许多机遇不属于孩子们和中老年人而只属于拥有青春的你,所以你该把握好自己和机会去赢得属于你的一个美好的世纪。青春总有挑战。也许你会胜利,也许你会失败。一次、二次甚至多次,但你可以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这算不了什么,我才二十岁!”这个年龄本身就是向世纪挑战的巨额资本,拥有这年龄意味着你还有机会去拼搏,你尽可以重新开始,因为你输得起,而输得起才最有可能是赢者。

终于,在海与岛之间,她们选择了海洋。即使海洋里有风有浪,潜伏着危险,但她们宁愿一搏,也不甘心被困在一个孤岛上。

她们在黎明的时刻苏醒了,捧着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捧着跨越一个世纪的自信和力量。

我沿着校园的小径散步,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在说:“你还认识我吗?”

我转身去,凝视着她说:“我记不起你的名字了。”

她说:“我是五年前你采访过的第一个人。”

她的眼睛望去仿佛象空气里还含着露水的早晨。

我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说:“你已经卸去了你的眼睛里的所有沉重的负担了吗?”

她微笑着不说一句话。我感觉到的眼睛已经学会了微笑的语言了。“你有一次说过,”她低声的说,“你要把我的悲痛永远铭记在你的心里。”

我涨红了脸,“是的,可是时光流逝,见到你,我就彻底忘记了。”

接着,我握起她的手,说:“因为你们已经变了。”“往日的烦恼,如今已化为和平。”她说:“我要用欢笑迎接新的世纪。”

这本是一个极普通的黎明,但我突然觉得这黎明不同凡响。珍爱这黎明吧,清醒了的跨世纪女大学生。

因为,我是这样的爱着你们。

沉默的故园

在沉默的乡音中得以慰藉故乡你是怎样地使我出走而又终生难以背离近乡情怯啊未见您时我已泪蓄双眼看到母亲手搭凉棚伫立在季节的中间青春的脊背满载着沉沉的岁月一双宽大的手掌将所有的磨难抚成一方平整的菜畦手握泥土母亲站在阳光下面容像太阳一样神圣为什么在月华如水的晚上对于故乡的思念常常使我泪眼婆娑苦艾花开了子规的啾鸣遍布四野庄稼的拔节声让我感动我看到了乡亲们正俯身耕种为每一棵禾苗的故事痛苦或者高兴四周是数不清的希望和已经安息的祖先的坟影还是记忆中的老屋啊多年风雨已使它心事重重栖梁的燕子怕已经出嫁了吧那把旧蒲扇也已经堆满了皱纹袅袅青烟中祖父坐在镜框里又想讲述当初的旧事庄稼睡着了调皮的雾气弄得满地晶莹榆树你这沉默的巨人夜夜撑起满天的繁星纺车声声母亲的手臂已累得酸痛生活的琴弦已紧绷欲断我衣衫单薄的母亲你在昏暗的油灯中是怎样地躲过四壁的寒冷瘦弱的榆树敝开贫瘠的怀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乡亲们榆树、茅根和一口口粗粮使孩子们像野草一样调皮而茂盛感恩多年清贫的岁月教会我在城市的月光中如何艰难地谋生

深夜与自己对话

那个声音,那个在夜半无人的时候才悄悄对我说话的声音,它来自哪里?像风一样穿过清凉的思想的山洞,像神一样用它无形的脚步越过头顶,在贮满岁月之水的记忆洼地里飘游不息,那个声音,来自于哪里?

每当夕阳西下,我独自站在校园的湖畔,观看黄昏沉静的美景,想象着夜幕降临后的昏暗,想象着那满天星斗窃窃私语般地在夜空闪烁。

我喜欢黑夜,母亲是在夜幕降临后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因此我的第一声叫喊就是对着黑夜。多年以来,就因这一声的主动,让我衷情于黑夜,衷情于黑夜的绵绵私语。我知道在深深黑夜的汪洋中,大多数人隐匿于巨大的恐惧中,期待曙色的降临。我闭着眼睛倾听不知来自何处的声音,我的心底开始升起了一缕缕的思绪。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夜晚是深思良虑之母。白天,法世的喧哗淡化了人的理性思维,人们只是感觉自己在活着,在老奔波着。我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当然我并不排气斥非理性的因素运行在我的血液里。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我承认,我身上除了具有“天使”般的品性外,还具“野兽”特性。“天使”使我理性地面对社会和人,在深夜里用理性思考人生,而“野兽”却扑撞着,企图丧失理智地去撕咬一切,然而,“天使”是末柄悬挂在“野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理性之光”终究会驱散隐藏在心灵的黑夜。

我喜欢静夜独思,那样的时刻,远不是我能用笔可以描述出。我沉思的样子,也许像一个智者,双眼眺望幽深而繁星点点的苍穹,也许像一个禅者,双眼紧闭凝神不语,直视自我的内心。每一次地思想,每一次深夜对话,都使我经过了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尽管过程时常被阻隔,但我最终通向了我的目的地。有时,思想会如同一个谜团,我苦闷地陷入重围,我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我从来不会停止思想。

我喜欢黑夜的理由,不单单是时间上因素,更因黑夜能使“自我”从心灵里走出来,和我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块儿,逗留得久一些。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机关报经验,当我们孤身一人面对沙漠、大海、苍穹、群山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那时默默无言的大自然逼着我们生出来的一种感觉。威严的大自然为了显示它的伟大和永恒,总是要人类不忘记自己仅仅是隶属于它的无数的生灵之一。当我们置身于汹涌的人潮中,目睹着周围的生老病死,知道自己的血肉之躯也是生命,体味到个人并非无所不能时,便不得不承认,虽万物之灵,却同样十分平常。我们不过是一些凡人,是亿万俗众的一员,像印度人喜欢说的那样,是银河中的一粒沙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平凡,甚至微不足道。我相当明白,我和大多数凡人,作为社会的一种存在,都很关心本身的生存状况,但我们绝少像圣哲那样作形而上学的哲学玄奥,我们只注重当下的日常体验,并以日常的生活需要起始,领悟生命的存在价值。我们有时想,面对人的生存境况,面对现实难题,人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人在现实环境既妥协又抗争的联系中,应该显出自己能动的光芒。我常常会陷入回忆一个人默默地清理我过去的思绪,一个人默默捡拾遗留在从前海滩上的贝壳,一个人默默地走啊走啊,想重新回到那逝去久远的地方。在这样的时候,尽管我会情绪波动,或伤感或无奈,但我经常告诫自己,我必须面对现在。我常在傍晚时散步的途中,冥思独想,独想过程是愉悦我身心的过程。大多数的时间我思考的只是我周围的事情。有时知已好友一块散步,也是很在情趣的,我们几个同学散步时,谈学问,谈正事,还喜欢争论不休。那些散步就好像是使我们展开了对人的存在和房屋的世界的精神漫游。深夜,我常常默默地守着我散步后所获得的东西,回念着曾有过的分分秒秒,开始了自己的对话……

孤独,也许有人会说,“你每天的学习、生活够紧张的了,又有那么老师和同学,看起来很充实,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两个自己,两个世界

人活的往往是两个自己,两个世界,一般人却忽视了这点。

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一个不完全属于自己,一个完全属于自己。一个自己身不由己,一个自己却可以天马行空。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力不从心的事,这,只可能是人了。哎,好累!一个自己瘫倒在沙发上,对另一个自己说。这是真实的声音。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为了内心中那个自己,我们往往迫不得已。

虚伪、圆滑、狡诈、不可信任往往是针对现实中的那个自己而说的,强颜欢笑、故作镇定、佯装坚强也是指现实中的那个自己。“嘀嘀嘀……”电话响了,深夜两点。是梅哥的声音:“烨子,我在老地方等你,我要了10个鸡爪……”我知道怎么回事儿了,他总是在深夜给我来电话,没别的事,仅仅是为了谈心,谈他的理念,谈他的感悟——绝不谈他的轰轰烈烈的事业。“人嘛,不就为内心的感觉而活着吗?钱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它而活,那是傻冒;当然,钱是不能缺少的,为钱而奔走也是无可厚非的。浅薄的人在一夜暴富之后,不是大兴土木,就是美食不断,甚至,游荡于女色里。有点内涵的人,懂生活的人;则会找一些机会,让自己休息一会儿,在内心深处找寻一种百分之百的颤动。听听音乐,散散步,与知心的朋友谈谈心,那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刻:没有压力,没有假面具,没有陷阱,有的只是真实的空间、真实的时间、真实的自我。该把自己拿出来晾一晾晒一晒了,那是上天赋予的最最倾心的享受……”梅哥的一席话,确实让我深有感触。堂堂的一个百万富翁,一个在生意场上意气风发的人,党然还有如此清高的追求。在生意场上,他可称得上“诡计多端、圆滑而阴险”的人,否则,他的百万江山也非一日之功。很少有人想得到,他还会有如此的一面,象阳春白雪一样的一面。

前不久认识了一位颇有点名气的歌手。她也经常在夜里1-2点钟,用她的手机打长途电话给我。有一次,已经是深夜3点了,她依旧拨通了我所在的集体宿舍的电话。“烨子,我好烦,我真想自杀!”她在电话里带着哭诉的声音显然流露着一个青春女孩的痛苦。那声音,听起来真有点让人不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男子汉来说。

是吗?有人会怀疑,灯红酒绿、名利飞扬,难道还不够吗?回答是肯定的。不够,远远不够。内心的那个自己被现实中的自己挤压得透不过气来:形象、名誉、听众的认可……象一条条棘鞭似的抽打着自己,一点儿也不能松懈,一点儿也不敢停留。白天的自己大部分属于别人,只有少部分属于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的那个自己终于可以钻出个头脑来,该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了。此刻的她,话语里没有了舞台上的魅力四射,轻轻的颤音里流露出的是卸装以后的完完全全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可以随意地哭,也可以大声地笑,可以说出心中积存已久的话语,可以拨动心弦上的青梦。是啊,人该有另一个自己撑着,由它为自己的人生导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妙人生。

生意人也好,歌手也好,他们都是平凡人。他们活的是两个自己,一般人活的都是两个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你会看清生活中许多事情,你也会对自己认识得更清,你会多一分宽容与轻松。

昨天一个喜欢写诗的朋友来我处闲谈,他说,他以后不会违心的去为某个企业家写自传,或者是编一些粗糙的图书。为了写作的圣洁性,他说他要“洁身自爱”。我反问他,如果迫于生计,房租交不起,伙食费也没了,你会拒绝一个书商交给你的只要半个月就能完成的且回报丰厚的约稿吗?5000元,把一堆资料整理成一本书,20万字——你真的会不在乎吗?朋友傻眼了,他一时无话可说。是啊,为了生活,人必须去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这是现实中的自己的任务。

巴尔扎克是大文豪,这是众所周知毫无疑义的。可是,为了生活,他还是得主动去接一些活儿,按社会或他人的要求写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好像,他的写作有大部分是为了还债。

你完全可以自命清高,你也可以不可一世,你还可以孤芳自赏——但是,那只能存在在你内心的那个自己里。在现实的自己里,你还是得变得现实一点。要知道,两个自己的界限是明确的,也是现实的。不要为现实中的自己的无奈而唉声叹气,也不要为内心中的自己的抽象而视而不见。我们要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享受自己,让内外两个自己各得其所、各行其是。

品味孤独

我本也一直在思考孤独的原因但只是一直在寻找……

孤独,确切地说,并不是由身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来决定也并不意味着和喧闹的人群同处,便有了“群体”的指向。在我看来,孤独是一种具有体味的存在,是一种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在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中,会感到这样孤独,孤独不在深山,而在大街;不在单独一个人,而在许多的人群中间。我在大街上,在人群中的产生的孤独感,相信绝非我一个人独有。我生活在喧闹的都市,我渴望融入,可我却常常觉得孤独;但我远离人嬉,有时独自躲进窒内,却又觉得不孤独。我在室内的作为,也无非是读读书,听听音乐,此时的我,却感到了宁静、充实和满足。我逐渐明白独处是人生中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可以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我到了自己。也就在这时候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我相信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论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真正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心史观只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段语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我认为独处的爱好与一个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也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感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我周围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最怕的是独处,让他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厅啦,录相厅,电子娱乐厅,或找人聊天。他们的日子表面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自己。独处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浓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

在现代社会,孤独越来越不是专卖店的专卖品,而成了大众消费的畅销物。孤独支配着人,使越来越成为孤寂的存在。人群像蚂蚁一样稠密,有时铺天盖地,走着一个共同的方向,但心与心的距离是否拉长呢?人们手拉手在踱方步,尽管脸上笑着,可骨子里是否有种被遗弃或不被理解的感觉呢?一个听见另一个人的心跳,人人试图走进另一个的心灵通道,但门被堵塞。能够望见的,惟通道深处一片漆黑。人的心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的道路被阻绝,是不是引起人孤独的原因呢?

有时,人不仅不能走其他人的心,反而被置身于局外,被社会分离隔绝,就像一个喜欢看足球比赛的球迷,人到了球场门口,非但没有允许进场观赛,非但没有走进球场和另一些球迷融合,成为热情的吹鼓手,反而被送进精神传染病医院,成了没有自由的病人。这样的人,除了莫名其妙的愤怒,孤独便是他以后生活的全部。孤独有时会令我们产生恐惧,就象黑暗中飘来的灵魂的大叫;孤独会使我们感到渺小,想攀援旁边的大树,却终于白白地看着它在风雨中飘摇,在阳光下卓立,我们只能自哀自叹,孤独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就像在深海中,我们绝望而徒劳地挣扎,在伸出呼唤的同时,牢牢抓住的只是虚名,其实,我以为,作为人,谁愿意把自己封闭起来呢?谁愿意像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套中人一样,给自己装套子呢?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同他人一起生活。孤独感是因孤独而产生感觉,相信谁都拥有它。当我们把它作为负面的东西,躲避和恐惧是我们最先滋生的念头;但我们一旦把它当作是提供我们认识自我的机遇,代之以躲避和恐惧的,是我们身体迸发的精神力量。

孤独正是我们发现自我最好的良机。

过去一段时间,我曾经有过尝尽孤独的滋味。那是在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学校举办的中秋节舞会上,我认识了一位女孩,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纯、漂亮、舞曲响时,我频频邀她共舞,她不会跳,但我能感觉到,她很乐意跟我学,于是在我心里便理所当然认为,我以后可以做她的舞蹈老师了,那晚我感到兴奋,也能感到她既激动又愉快,直到舞会散了的时候,我俩方依依分别,彼此却没问对方姓名。第二天我很想在校园里找到她,却不能如愿,第三天,第四天……我都没有见到她,于是我寄希望于那个周末的舞会上,可舞场上怎么却无她的身影。整整一个晚上,我没有跳一曲,虽然舞会上的男孩,女孩很多,我却感到非常地孤独。后来的日子里,周末我便不再去舞厅,当同室的学友出去玩时,我便独自做个守屋的人,翻阅一本本中外名著。我常常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莫名其妙地不再感觉孤独,而且充实了自己。在我独处的时候,我常常尽可能深层次地认识自我,此外,没有人打扰,我可海阔天空的想象一切。正是有这样的日子,我仿佛终于发现我自己,终于找回了我自己。在原本喧闹的时候,自我也随喧闹而模糊了自己,一旦喧闹退去,自我却在宁静的心灵一角复苏,我叫着自己的名字,我确信我就是我自己。一个人要发现自我确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孤独的状态,大概最能使人冷静地面对自己,也最能让人自由地发展。

我常常一个人独处,听从内心呼唤,我发现我的精力特别旺盛,我的感觉特别灵敏,我能听到平常不能听到的声音,我能闻到平时不能闻到的味道。捕捉声音细微差别的能力,使人能和永恒的自然相沟通;而充溢空间的种种气味,使我激情昂扬。我发现,孤独使我日常涣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我在与大众面对面时,常常是那么漫不经心,可当我真正地处在孤独的境地,四散的注意力从各处游回我的中枢神经。“孤独是人的故乡”,我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话,心里涌起一阵激动,故乡,这是一个多美妙的词汇!一个远游在外的旅人,一个无家可归的浪子,当他们想到这个词汇!也一定会泪眼朦胧。故乡,是温暖的怀抱,是恬静的港湾,是流淌的泥土味的田野,是灵魂皈依的憩息地。然而。孤独却又是个多么复杂的矛盾体。多少哲人诅咒它,多少哲人礼赞它,多少哲人用形而上学的理阐释它,多少哲人用世俗的观念指导着现实中凡人。它,能和故乡——这么温馨的字眼联系?

我想说,人并不孤独;我想说,人确实孤独。然而孤独是人的本质,孤独是人的故乡。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是短短的一瞬,不要为日常的喧嚣和琐事太烦恼。我的一个在南方一家公司工作的朋友,曾来信告诉我,他感到活得太累,虽然月薪不少,可上班太紧张,下了班回到集体宿舍,乱糟糟的,很让人心烦,他在疲惫生活中接触了一个女孩,本以为恋爱会给他带来轻松快乐,可感情上的烦恼更加重了他所谓的“太累”感觉,我给他回信时,只提出一个建议: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品味一下孤独吧!

人,不要将生命之旅绷的太紧,留一份孤独给自己,留一份闲适给自己。闲适不是慵懒,不是无所事事的光阴虚度,也不是浮华奢糜的物质享受。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情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的心理空间。留一份闲雅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和韵律;留一份孤独给自己,聆听心灵的驿动和低语。

让这一段情感永远贮藏在记忆深处,在总结人生的时候再将它起封,那时也许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狂恋风雨

下午看了一段文字,感觉极好,摘给大家。“一对男女,似在狂恋。恋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女对男的说:“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万一你死了,我马上自杀,和你同死”。

男的微笑道:“还是各死的各的好!按这个多元化社会爱情逻辑,别人一定会怀疑说是你有意谋害了我,畏罪自杀,如果这样的话,我做鬼也不会得到安宁”。

绝对聪明的女人痛苦,她们把什么都看得很透,尤其是自己的老公无能,这样女人会表现得很坚强,其实内心最痛苦。翻开《北京晚报》一连串的女性征婚广告中,内容大体相当,某女,30岁左右,曾离异、或未婚、有住房、有私本、工资收入高或在外企,意寻“潇洒男性”。

人有才气是好事,但不能太向外暴露,除非到了该暴露时。君不见人的。当然,这里面有恃人自傲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你的才华在相处人群中鹤立鸡群,对别人是一种压力,让人说话、办事都得格外注意,无形中比平时要多花几分精力。一些高手在许多场合中装聋作哑,视而不见,这样,反倒赢来了身边人群的融洽。事实上,大家在生活中、需要的东西与智慧、聪明相比,更多的是消遣的愚蠢和无聊。

一个人有思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像艺术家一样,不断地用自己心灵的煎熬唤起人类共鸣的东西,更有甚者如海明威,在找不到创造灵感时,以牺牲肉体为代价。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群生活在人类的知识领域,而是不在田间劳作的劳动人群中,知识与人心痛苦成正比,与幸福成反比。

搞精神创造的人,具有天生的灵感,就像思绪一样,捉摸不定。当灵感来的时候,就像精神文明人的精神发作一样,是一股控制不住的冲动,必须要把它表达出来,一旦灵感过去之后,他又恢复了平常,甚至刚才自己在写什么,画什么都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他都会怀疑,难道这是我创作的吗?我真会有这么高的水平吗?

对时间的感觉是在心情的期待中渐渐积累,从一天、二天……最后到几年,十几年,在每一次呼唤中,心都在盘算着时间的流程,还剩下多少天了。当期待在某一天结束时,期待者对往日的心情就像手中的一杯咖啡,喝下去是苦的,品出来的却是甜的。

古人创造了“生死离别”这个词汇,描述人类的情感体验。有时候,打开历史这扇门时,我不难想象已逝去的人在生离死别中的景象。如果把人类的这些情感叠加起来,我不知道我们自己会不会怀疑人生存的价值,会不会提出猿进化到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前几天,在《中国青年报》上看见了一幅日本鬼子在二战期间轰炸重庆的悲惨场面和一篇报道文章,其中渗透出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简直就把我们当成了连动物都不如的异类。

我想如果说当时的重庆有一个名饲养场的话,他们绝不会用炸弹消灭,而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连狗都不如,性命难保,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是当时一死难者,请问:你会做什么?刻在我们民族脊梁上的族仇、国耻,没有人会忘记。

上帝是人创造的,相反,人却要把自己交给上帝去主宰,这就是人和上帝的关系。

在我们历史体裁的文艺作品中,皇帝总是权威、高贵、幸福的象征,围绕他们总是一些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体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对他们形象所散发出来的信息,总接受的最多,这是艺术作品带给大家的一些作用。当我们有机会把思考的触角伸入他们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时,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会让我们吃惊不已。就以伟大的恐怖和尚朱洪武为例,在他离开皇觉寺时,绝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会如此神经衰弱,整日里歇斯底里。如果他一直个和尚的话,而不成为明朝的第一任皇帝,一生在皇觉寺里撞钟、击鼓、吃素饭,我想,晚年也不会得神经病,整日生活在个人的梦话中。其实帝王所承受的里想压力要远远大于普通百姓。崇祯帝在上吊前用剑砍倒自己的女儿时曾说道:“你为什么要出生在帝王家呢?”

当人们把思想家、哲学家的头衔挂在你的头上时,别人哪里知道,这恰个人痛苦经历的浓缩,是个人梦幻的变相输出,是无可奈何的呐喊。

耶稣之所以成为圣子,不是因为它是耶和华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能够喝下别人的痛苦。就凭这一点。耶稣就会成为人的心中的上帝。苏格拉底之所以受人敬重,不是因为他在勇气喝下毒酒,而且因为历史上这就么一个愚人,干出了天在的蠢事。

人一直处在肉体和思想的压迫中,如果肉体,象性渴望、念渴求、目愿望等消失了的话,思想也就死亡了。人们好像认为思想是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东西的,实际上,人们恰恰可以回身看看有那一件东西不是因为肉体而存在?因为肉体而有意义呢?古人讲,“饮食男女”意义就在这里。

每当我走进故宫,游过北海,用手触摸身边的古迹时,我就想:当我们祖先也象这样用手触摸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是人生的一种无奈。在这里,我化验到了一句古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我没有抽烟习惯,也想不起来抽烟。在自己抚案提笔,或与古人一同畅游书海时,总有一股冲动,急想吸上一支烟,在室内踱上几步,放飞自由的思绪,在太空中邀游。每当真的吸完一支烟后,内在心情会平静许多,在沉思中又回到了书海。

走在街上,汽车的鸣响,行人的吵闹配合着匆匆而过后身影,已经构成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一旦某一天把我们置身于茫茫草原或戈壁沙滩时,四周万籁俱寂,我们会感到安静是最可怕的事情。一个在室内久座的人,他一宁要出去走走,听听声音,看看行人,让自己感觉一下文明中的噪音。

人失意的时候幻想最多,成功的时候自信最大。在街头尾的小摊上,聚集着一些社会闲人,站在旁边,你会听到他们天马行空的神侃,甚至吹嘘能够把自己带出太阳系。就这样,他们能把一天的时光互相的吹捧中打发殆尽。相反,一些成功的人士,我们很少看见他们闲聊,这倒不是因为他就时间太紧,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自己的心理也不需要凭空安慰,自己的自信就完全能够支撑自己的生命。

在世界上没有常胜的赌徒,最后没有一个可以宣布我赢了。聪明的人玩赌,可是他们不恋赌,一旦自己赢了,并用手头的钱可以办实业时,他们就会毫不迟疑走出赌场,不再回头,除非某一天自己的实业彻底垮台时,他们会再度光临赌场,希望能再一次获得赢的机会。

人总是喜欢听赞美自己的声音,这里面有十之八九不怀好意,特别是在女人莫名其妙赞扬时,男人一定注意。

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真理。有些时候,谎言就是真理,人们没必要在真理和谎言之间浪费过多的精力,实属无聊。

到底个人有没有命,谁也说不清楚,信命的人,多半是在个人斗不过环境时,在无可奈何中的默许。如果说他们真的信命,我看未必,信命与其说是一种信念,倒不如说是对个人的心理失衡的一种安慰。

醉汉说自己没醉,是实话,说自己醉了,是假话,因为他很清醒,借酒卖疯,是人卸却伪装,暴露真实的表演。所以有人醒酒后总结:酒是好酒,杜康是王八蛋。

人,二十岁时不信邪,三十岁进不信命,四十岁时不信神,五十岁时不信人,六十岁时不信自己,七十岁时足不睁眼。

每一次送殡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从体内到体外的冷意,看着痛苦的人群,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回来之后,很少再去想它。

上大学的时候,专门去了几次教堂,想聆听神父的高论,当自己看见身边的人在教父的宣讲中昏昏睡去情景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教堂。

人们分析事物肢解得“身首异处”,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这是人类理性的优点。但它忽视人类感性的力量,当人以理性的力量解决感性问题时,没有几个能获得成功,这就是理论为实践力量的问题。

站在远处,看见景色很美,为了留住印象,我很少走近他们。有人讲,美产生天地距离,用我的话讲,美产生于视觉差。在上大学的时候,自己有散步习惯,有一段时间,其它系的有两位女同学也常常在晚上出来散步,同是散步人,我们有一种默契,彼此只是在远处点点头,一直未曾走近。有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走到了一起,像老朋友似的谈了一阵子,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自己散步的习惯,并深深地为自己的那次谈话而后悔。也许是自己当时的心里思想太纯真,但有二点是确定无疑的,走近她们,傍晚中形成的身形美感就完全消失的故事在今天重演。

在大学时期,我是校演讲协会主席,经常组织一些群众性自发辩论会,在辩论会上,我既是主持,也是主辩人。在每次辩论会上,总有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同学坐在中间听讲,一言不发,在我每次辩论中,她总是用双眼看着我,望着她那直勾勾的双眼,我不得不尽力回避,就这样,在半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场场出席,但我们没有说过一话。在第二学期开学后,她再也没有来过辩论会,直到我快毕业时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用手捏壶下楼打开水洗衣服,在水房前的广场上,我看见她,她也看见了我,彼此对视了一会,我什么也没有说,就这样,我再没有见到她。

天底下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读书,有时读到心烦时,真恨不得把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统统从窗户扔出去,读了将近二十年的书,如果有人问我:你真的愿意看书吗?我会直接地告诉他:“我最烦的就是看书。只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像箭在弓上,不得不发。”

当耶稣说上帝派他来拯救的只能是自己,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语“解”铃还需系铃人?

以前上学时,最痛苦的就是写作文,记得高一时,自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营造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文章,交了上去,没想到一周以后,老师的评语是:“你在写什么?”事实上我在写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明白自己把内心中的感受写了进去,没想到获得了这样一句不负责的评语。从那以后,再也不想写作文了,高考前,为了应付差事,背了十来篇的短文,效果怎么样,只有鬼知道。

上大学的时候,外语系的两位女同学问我:“你哲学家有什么啊!”我用了一大套的理论回答了她们,没想到她们给我的评价是,棒着金碗要饭吃。

美丽不是因为拥有,而是因为失去。

知识教我智慧,做人教我向善,结婚教我孝敬。

在法国,凯旋门就像长城在中国人心中一样,是一座摧不垮的民族脊梁。

有的人自己以为聪明,极尽能事地玩弄别人,玩弄世界,玩弄女人,在世人不与计较中,找到了老子世界第一感觉。当有一天他玩累了、不想再玩时发现,原来是自己在玩弄自己,在人人忙碌的舞台上只有自己是丑角。

一位和尚到西方找佛祖,佛祖问:“弟子何来”,和尚说:“昨天我劝一恶人,对他说”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可他对我说:脱去僧袍,立地做人”弟子不解,特业请佛祖明示。佛祖听后,对他说:回去吧,念经就行了。

我们总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真诚,可有谁问过自己对别人的真诚。道理上讲,“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实际上,“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对朋友、对妻子总抱怨,说他们给自己的太少了,可是你又给他们多少呢?

历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和建筑,象《蒙娜丽莎》,西安的兵马俑等,现代人很难从中找到美感,更多的是一种惊叹,对于这种事实,不是说我们缺少审美能力,也不是作品本身有毛病,而是当把这些东西放进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但是放在我们今天的大环境中时,就尤为平常。读者读东西很少从历史出发,更多的是从现象出发,这也就是一些经典作品在今天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

向自我挑战吗!挑战自我,才能重新评价自我,认真审视自我,深刻反省自我,不断总结自我,从而更好地升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带着枷锁爱情鸟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却并不意味着它的平凡,它给我们出了一个我们一直想逃避的问题:当我们面对着爱情与现实这个两难的选择的时候,究竟是该屈服于现实,还是忠实于爱情!但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将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故事的主角出生于贫困山村。家里条件并不好,但他的父母依旧供他读书直到他考上大学。在热热闹闹的迎送酒宴中,他带着父母的期盼和村中人的艳羡踏进了大学校园。

可家里人不知道的是,他在学校那些城市的同学面前是多么自卑,为了掩饰那来自山村的气息,他苦练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也因为贫困,他不得不尽一切可能去打工。家教,兼职,甚至是学校里的勤工俭学。不这样拼命的话,学费,生活费都无法保证。

为了生活他尽了一切的努力,甚至同学都笑称他是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可谁又能知道他的辛酸。除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他甚至还要为弟妹的学费和贫困的家里操心。这么多担子压在他肩上,让这个原本应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显得阴郁无比。

村里人都说他们家出了个能干的孩子,不但读书不要家里操心,甚至还负担弟妹的学费。他的弟妹写信给他时都说要考和哥哥一样的大学。谁也不知道他的辛苦,而他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苦,直到后来认识了她。

她是比他低一级的学妹。在开学的迎接新生时他接的她,帮她拿行李找宿舍一番忙碌,甚至还带她参观了校园。感激之下她一定要请他吃饭,推辞不掉的他只好应诺,于是两人由此认识。

爱情往往产生于不经意间,女孩对这个热心学长产生了好感,开始向他的同学和朋友打听关于他的事情,甚至还派到他所在的课堂听棵。

可内向自卑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女朋友,更何况是一个这么漂亮的都市女孩,因此一再躲着她。可是人谁无情,更何况还是正处于年轻的他。当女孩子一次次向他发动攻击,他那原本便是勉强做出的冷漠终究保持不住。

一次他过生日,女孩子提着蛋糕在寒风中等了六个小时,才等到他做家教归来,看到寒风中颤抖的她他终于被感动。从小到大没有人这么关心过他在乎过他,更何况还在爱寒风中站立这么久,他终于接受了她。

两人就此确定了恋爱关系。幸福的日子里他既激动又彷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可是她说,我知道你压力大,但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努力的话,什么困难不能度过?

陷入爱情中的他被衄有的这番话感动。爱情的力量也给了原本自卑的他以信心,两人在外面租房开始住在一起。那个时候他已经被确定保送研究生,所以他给她买了很多书籍指导她的学习,让她也参加研究生考试。

两人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在食堂吃饭,晚上他去工作而她则在家中等他归来,她开始学会讨价还价买以前不屑一顾的低价水果,削皮切成小块给他补充营养,甚至还学会了使用煤气炉做饭。

心细的她体谅他的困难,在恋爱的时候没要他多用一分钱,租房子是她出钱,买水果衣服也是她出前,甚至还给他弟妹购置衣服。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感动。他知道她爱自己爱得如此之深,无以为报的他只能纠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回报她的爱。

不多久她家里知道了他们的事,于是提出要见他,尽管做好了准备他却依旧被她家的情况吓了一跳。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栋十分高级的复式套房,装修豪华至极。刚进门就看到她父亲望着他那身破旧衣服皱着眉头,谈话间,她母亲暗示地说,她是家里的独生宝贝,将来结婚也要留在家里……

躲开她的面,她父亲和他展开了谈话,大概意思就是她从小被他们疼着爱着没有受一点委屈,让他扪心自问,将来就算他们做父母的答应,可他有条件能给他们女儿幸福吗?

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两人谈恋爱这段日子里,也一直都是她付出的比自己多。以往穿着时尚打扮时髦,经常去酒店吃饭的她,和自己在一起后开始住着简陋的房子,吃着水煮白菜,还学会了和那些菜贩子们讨价还价,省下来的钱全用来供自己读书,还给自己弟妹购买衣服……

他的心痛苦得仿佛要撕裂一般。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可为什么她要选择自己,给自己这么一个沉重的选择。她父母意思很明白,并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为了不引起女儿的察觉触发她的叛逆情绪,那次会面之后,她的父母一直假意鼓励她出国留学。这其中的意义他自然明白。

对此毫不知情的她高兴地对他说我们一起留学吧,到国外去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