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12:15:56

点击下载

作者:潘富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中华读书报》2015年度十大好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作者:潘富俊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6-03-01ISBN:9787100120845本书由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有梦,什么都会发生!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黄生

赏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爱花的也不一定是植物学家。

西周有个南国,南国有个美女,美女自然有君子追求,他思念她已到了辗转难眠的境地,看见顺着水流摇曳的荇菜,就想见她的款摆腰肢……《诗经》里尽是草木虫鱼之名:荇菜、蒹葭、蟋蟀、黄鸟……诗经说草木虫鱼用写实的手法,写它的体态美;另一方面,说人间事便写它的意态美,人物只见君主、淑女、之子、静女等“代名词”。说到情切处,就只用一个“子”字、“女”字,引出幽思悄然、情不可遏的深爱。这是人文,是人类的文化,表现的是多么自由的思想,在那个时代。

一本《红楼梦》,尽是才子佳人情事,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人名不再以代名词呈现,个个有爱相随。大观园里花木扶疏,算算七八十种,种种都有借喻相伴,谁是松?谁是竹?谁是芍药?谁是玫瑰?有没有玫瑰?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开放的意态情怀啊!《诗经》也好,《红楼梦》也好,书里画里都是人间有爱、草木有情的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组合,其实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现象世界这一边待久了,就会想到实体世界里去看看,仔细看看荇菜的实体、芍药的实体。要真想两个世界都徜徉一番,就得跨越一座现象与实体之间的桥,桥在哪里?

搭这座桥需要三个基础,人文、科学和艺术。人文就是人类的文化,是诗书礼乐,化成天下;科学是有系统的知识,穷理致知,创造人类的福祉;艺术是涵养心灵,追求美丽与尊严的境界,追求理想和梦的世界。这三个基础中,尤以艺术最是关键,正如美国诗人桑柏博格(Carl Sandburg)说的:“除非先有梦,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我相信潘富俊博士是个热爱古典文学的科学家,或许我们之中有不少和潘富俊博士一样的人,只是他比我们多了一个梦,想把我们几千年来文学(现象世界)里的植物(实体世界)弄清楚,他的逐梦方式也和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以梦逐梦,而是满山遍野地跑,在浩瀚古籍里找,终于圆了他的梦─搭成了跨越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桥,写成了一本《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他带着我走过这桥,进到大观园里看花花草草和树,告诉我“你相不相信植物会告状,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还告诉我“别小看那西门庆,他的院子里也种了四十种植物”。

我相信!我相信他又圆了梦,他让《诗经》、《楚辞》里的植物重现的梦想成了理想,也实现了理想。我很想猜猜,像他这样一位热爱古典文学和艺术的科学家,还会再有什么梦?“除非先有梦,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作者序】恋恋文学与植物,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少年时期国文课本的《水经·江水注》说到长江巫峡,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句,山峰上的“柽”和“柏”让人向往之。当时校园中到处是龙柏,“柏”的形象马上在脑海中形成,但什么是“柽”,则无从知晓,疑惑困扰多年。读到古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知道“蘼芜”是一种植物,查遍所有该字句的注解,大都是一句“香草也”应付了事。至于“蘼芜”的枝叶形态如何、有何用途、有什么特殊文学意涵,则一概无法得知。古人诗文用字向来精省,流传下来的文句字字都是珠玑。阅读古典诗词歌赋,如有一字不解,意境就可能失之千里。

大学以后,读的虽然都是植物科学相关的科系,但仍旧无法忘怀诗文歌赋,特别是古典小说与诗词。课余之暇,大都沉浸在书桌上的故纸堆与古人神游。此时开始尝试去比对古文中植物所指为何,古人所言、所见之植物形态逐渐在脑中浮现。由于古今植物名称大都有异,限于当时的知识条件与图书设备,多数古文提到的植物种类还是无法在书房中“格物致知”,获得答案。以植物学为专业的人,都无法顺利地解读古文植物字句了,更何况是一般对植物懵然不知的普罗大众呢?深感责任重大。

十二年前,有机会负责台北植物园的规划整建,为了使植物园的植物解说生活化、趣味化,因而设置了“诗经植物”、“成语植物”等贴近民众的专题植物展示区。离开植物园后,在任教的大学开设“植物与文学”相关课程,修习的学生除植物学相关科系的景观系、园艺系、森林系,以及和文学相关的中文系、日文系、历史系之外,也有物理系、化工系、企管系、会计系、经济系等与植物、文学毫无相关的莘莘学子。另外,也常常应邀到各大学商学院、医学院、文学院各科系、各金融机构、各地中小学,演讲“中国文学中的植物”、“诗经的植物”、“红楼梦的花花草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承老同学张武训处长邀约,多次到台北捷运局工程处分享上述讲题。面对着数百位总是兴趣浓厚、专长工程的大男生,以及热烈提问的气氛,心中有莫名的感动。可见文学与植物都是人类共同的资产,喜爱文学与爱恋植物是可以和各行各业并存的。这些都成为我写这本书的最大动力。

撰写本书,是为了能和读者共享植物与文学的乐趣,希望有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引述植物的今名、现状。因此,本书着重在古典植物名称的辨识,对于常出现植物名称的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易于混淆的植物种类等,多有着墨。古典文学中的野菜、蔬菜、瓜果、谷物、庭园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均有专章陈述。此外,自古画家都能文,许多诗人同时也是知名画家,国画和古典文学之间并无明显界线。国画中有很多种植物,表达画家的情意和志趣。毫无疑问,国画也是文学的一部分。由于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学创作,了解历代礼仪常使用的植物,有助于理解文学内容。因此,本书对重要国画及礼仪植物亦略有叙述。最后,为方便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古典文学植物研究,专章扼要介绍历代植物专书及辞典。但限于个人学养,本书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未来会更努力,尽量搜罗更多资料,补充现况之不足,请读者不吝指正。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分期

远古时代的文学作品能留存的机会很小,能保存的作品都可视为稀世珍宝。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早可远溯到远古时代,目前出土或保存的最古老文学作品有葛天氏的《乐歌》、伊耆氏的《腊祭辞》、黄帝的《断竹歌》等,都是唐虞以前的作品,而且都是断篇残句。另外,又有唐尧时代的《击壤歌》、《康衢谣》,虞舜时代的《南风歌》、《股肱元首歌》等,大概都是全世界最早的文学文献了。

春秋时代的代表著作为《诗经》。《诗经》共有305篇,内容主要是春秋时代十五国民歌的总集,即“十五国风”,少部分是贵族的乐歌。《诗经》的诗歌大都发生在周代的黄河流域,小部分在长江流域的楚国。《楚辞》则是战国时代的代表作,和《诗经》一样,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著作之一。《楚辞》主要是屈原所作的《离骚》,加上宋玉、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作家的作品,内容都发生在南方的长江流域。“诗”和“辞”都是可以歌唱的文体。

到了汉代,这段时间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也不多。在诗歌方面,有赋、乐府诗等,可以《汉赋》、《乐府诗集》为代表。“赋”是汉代文人所作的一种“不歌而诵”的文体,内容亦诗亦文,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体。“乐府诗”也是民间歌谣,《乐府诗集》搜罗五代以前,包括汉代的乐府歌辞,是一本较为完备的乐府总集,足以代表汉代的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最特殊的文体,是“骈体文”。骈体文又称骈俪文,简称骈文。骈文排比整齐,每两句必须对称,亦即要文法平行、词类相称、音韵协调。骈文起自东汉、魏晋,而盛行于南北朝,用词绮靡艳丽,音节铿锵,这是其长处;但病在作者常炫耀才学,过分使用艰深古僻的典故或词汇,文章内容非常难懂。因此,常失之造作。时至今日,骈文尚在某些场合使用,特别是“应酬文”,如现在仍在使用的祭文。另外,志怪小说也是这个时期的文学主流之一,晋代干宝所著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中价值最高的代表作,内容为鬼神灵异的各种传说故事,或古今神异人物的事迹。骈文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汉代已有诗歌,但诗发展到唐代才被认为成熟,后世都说,唐朝是诗的极盛时代。律诗体的格式在唐代确立,有许多著名作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白居易、王维、孟浩然、岑参、韦应物、柳宗元等。诗文之外,传奇小说也在这一期有所发展。传奇小说依内容可区分为神怪小说、恋爱小说、武侠传奇小说等,其中著名的神怪小说有王度的《古镜记》、李朝威的《柳毅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恋爱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武侠传奇小说则有裴铏的《昆仑奴》、袁郊的《红线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诗的发展到律诗已至顶点,继而成为词。其实,早在中唐时期即有诗人偶然写词,如张志和所作、国人多能朗朗上口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但直到宋代,词才发展成熟。因此,词的黄金时代在宋朝。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有晏殊、晏几道、柳永、张先、秦观、苏东坡、周邦彦、李清照等,都是后世熟悉的作家;南宋则有辛弃疾、姜夔等。宋代虽然以词著称,但诗作的境界亦高,作品也很丰富,不逊于唐代。宋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二十万首之多,著名诗人有梅尧臣、林逋、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宋代也有小说,但仅《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雨窗欹枕集》等传世。

元代历史仅短短的九十八年,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戏曲”的黄金时代。元代的杂剧是以北京为中心而发展的,所以被称为“北曲”。北曲格式比较严格,每一部戏(本),只能有四折(相当于现代所称的幕)。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蝴蝶梦》、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元代的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浒传》。由于戏剧流行,元人将南宋的平话《宣和遗事》中描写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一段段编成剧本,最后由罗贯中和施耐庵整理编写,成为今日流传的章回小说《水浒传》。

明代的文学作品以通俗小说、小品散文为主,散曲方面也有独特的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有了戏曲,后来发展成南曲,明朝中叶时大盛,成了文学创作的主流。南曲的“折”叫作“出”,每部戏的出数不限,有时可多达五十多出。著名的南曲有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作品)、徐仲由的《杀狗记》等。这时期的章回小说以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最为著名。另有短篇小说集,冯梦龙编选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编写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都是明代的代表作品。

到了清代,无论是诗、词或通俗小说都蓬勃发展。清代文人的诗、词集流传下来的很多,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著作。戏曲方面,创作不少,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等,都是传世之作。清代小说更是汗牛充栋,著名的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西周生的《醒世姻缘》、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刘鹗的《老残游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比前代有所改进,题材也比较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学与植物

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无论是神怪传说或吟咏感物的作品,大都有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起兴,有些则以植物取喻,更多是直接对植物的吟诵。换句话说,各类文学的内容总离不开植物。表1—1为汉唐以后较具代表性的诗词总集,内容跨越宋、元、明、清各代,由不同朝代学者选录的诗词集。以研究文学植物的观点而言,这些总集的编辑者虽基于主观的文学判断而选取作者,但编选时,都不是以诗中植物的有无或植物的种类为准据,合乎统计学上的取样原则,出现的植物都极具代表性。各选集除了《唐诗三百首》和《玉台新咏》之外,含有植物种类词句的诗词,都占全书诗词首数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就是在每两首诗中,至少有一首诗提到确切的植物名称。表中所列的植物种类数均为可鉴定出名称的植物种类数,诗文中未指明种类的植物,如烟树、黄叶、花草等则不予计数。《唐诗三百首》样本数太少,仅有310首诗,但也有136首诗提到植物,占全书的43.9%,算是历代总集中诗文出现植物比率最少的了。表1—1 中国历代诗词总集所含植物种类数量示例诗词总首具有植物首植物种书名编纂者备注数数(%)类362(47.含《续玉台769113玉台新咏南朝陈 徐陵1%)新咏》136(43.唐诗三百清 蘅塘退士 310819%)首(孙洙)327(65. 50084花间集五代 赵崇祚4%)8,449(52. 16,033宋诗钞清 吴之振等2607%)5,507(54. 10,071元诗选清 顾嗣立3017%)5,087(50. 10,132明诗综清 朱彝尊3342%)15,145(55. 27,420清诗汇民国 徐世昌4272%)《玉台新咏》是古诗选本,由魏晋南北朝时期陈国的徐陵(孝穆)所编选,选录汉至梁时期各体诗769首,其中362首诗含植物名称,占比47.1%,就和《唐诗三百首》一样,是总集中少数含植物诗篇数少于50%者。《玉台新咏》选录的诗均为描写闺情艳歌的名篇,凡不涉及女性者,一概不取,卷首即收录中国最知名的古诗之一《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诗中的“蘼芜”毫无疑问是一种植物,但究竟为何,历代的注释者均以“香草”来概括之。其实,蘼芜又名江蓠,就是现今著名的中药材植物芎藭。

另外一首和植物内涵意象相关的诗句,为《孔雀东南飞》的片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蒲苇”是两种植物,蒲是香蒲或蒲草、苇即芦苇,分布大江南北,是古今到处可见的草类,茎叶纤维强韧,用以借喻坚贞的爱情。《唐诗三百首》是大家熟悉的一本诗选,由清·蘅塘退士(孙洙)选辑,入选的诗作只有310首,都是经过千年洗练淘汰、历代公认的好诗。

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词中用梨花的白色,形容月光的惨白和抑郁的心情;用杨柳表达胸中的离情,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和意涵抒情寄愁。《宋诗钞》共选出宋诗16,033首,其中8,449首有植物名称,占52.7%,出现植物共260种。《元诗选》选诗10,071首,5,507首有植物,占54.7%,植物301种。《明诗综》诗10,132首,5,087首出现植物,占50.2%,植物334种。《清诗汇》有诗27,420首,出现植物的诗篇有15,145首,占55.2%,植物种类427种。以上各选辑都是选录当代作品精华,选择标准虽不是以植物种类或数量为依据,而是以内容来衡量,但每本总集所显示含植物的篇数都在50%以上。历代章回小说,每本几乎回回有植物。

十三经是中国先秦时代文化记录的总汇,内容包括文字、史学、经学、艺术、礼俗制度等,是传统教育必读的大部头丛书,影响极为深远,古典文学作品处处可见到十三经的引述。把经典古书列为读书人必修课程之“经”始于汉代,当时只列五经,即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易(《周易》)、春秋。唐代加入《周礼》、《礼记》及解释春秋义例和史实的《公羊传》、《榖梁传》和《左传》,成为九经。宋代又合《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变成十三经。

十三经中,除了《孝经》之外,经经都有植物。《尔雅》是解经词典,内容本来就有《释草》、《释木》专篇,解读古籍经典植物名称。目前确切能辨别植物种类的条目共有254种。其余各经所引述的植物种类,则从11种到138种不等(表1—2)。记述古代礼仪、祭典的《周礼》、《仪礼》、《礼记》所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固不待言;连记载孔孟言论的《论语》、《孟子》亦有植物相关章句,其中最著名的有孔子所言之“松柏后凋于岁寒”。《孟子·告子章》也有“舍其梧槚,养其棘”,梧、槚、棘都是植物,梧即梧桐、槚是楸树、棘是酸枣。由此可知,植物在经文的表现上,同样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 十三经所述及的植物统计总表全书书名植物种类举例备注植物种类杨、竹、桑、棘、杞、蓍、 周易14蒺藜 尚书33黍、粟、桐、梓、橘、柚 诗经138荇菜等梅、桃、榛、菱、芡、萧、 周礼58茅等 仪礼35蒲、栗、葛、枣、茅、葵等桑、柘、蓍、竹、莞、麻、礼记88原经文5种菅、蒯等春秋左竹、桃、桑、棠棣、粟、 53氏传黍、麦、稻等春秋公原经文5种,内文11李、梅、菽、粟、黍、麦等羊传8种春秋榖原经文5种,内文16李、梅、菽、粟、黍、麦等梁传12种松、柏、竹、栗、麻、瓠、 论语12瓜、藻、稻、黍、粟、姜  孝经0《释草》188种;尔雅254山韭等《释木》66种杞柳、竹、童、木秋、酸 孟子23枣、枣、粟、黍、稻等第二章历代诗词歌赋的植物概况第一节 赋

辞赋出现的时间很早,大约在战国中期之后即已发轫,后来产生了《楚辞》。此期被称作是辞赋时代,又称为古赋时代。汉代,辞赋继承《楚辞》的传统风格,发展成两汉四百年间最流行的文体。大部分的汉赋,完成于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赋不止存在于两汉,汉代以后的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均有辞赋名家。

汉赋作品原本分散于各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北京大学出版的《全汉赋》,成为研究汉赋最重要的总集。该书收录汉赋293篇,作者83位,其中仅存目者24篇,内容在八句以下的残篇有43篇,余226篇完整或属于稍具内容的残篇。其中156篇的内容提到一种以上的植物,占全部的69%,可见植物在《汉赋》中也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汉赋》现存的篇章中,可确定的植物种类有191种,未知所指何物的种类有32种,合计223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植物是竹,共21篇;其次是桑,共19篇;其他出现较多的植物,还有柳(14篇)、松(12篇)、桂(14篇)。全书出现10种植物以上的篇章有16篇,20种以上植物的有8篇。例如,枚乘的《七发》篇中就有25种植物、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及《上林赋》各有48种及56种植物、扬雄的《蜀都赋》有78种、刘歆的《甘泉宫赋》有20种、张衡的《两京赋》及《七辩》各有43种及20种。单篇中出现植物种类最多的是张衡的《南都赋》,至少有81种植物。

以下摘录《南都赋》部分内容,以显示植物名称如何影响汉赋的文体和内容。东汉时,河南的南阳称为南都,是汉光武帝祖陵所在地。张衡用此赋咏颂皇帝此一“龙飞之地”丰富多彩的植物相:

……其木则柽松楔,槾柏杻橿,枫柙栌枥,帝女之桑,楈枒荓榈,柍枳檍檀;……其草则藨苎薠莞,蒋蒲蒹葭,藻茆菱芡,芙蓉含华;……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黍……。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韭,菥蓂芋瓜,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梬枣若留,穰橙邓橘……

上述植物有野生,也有栽培者。野生植物,如柽(柽柳)、松、楔(野樱桃)、枫、栌(黄栌)、枥(麻栎)等,目前均可在野地找到;栽培植物,如蓼(水蓼)、蘘荷、蔗(甘蔗)、芋、瓜、梨、栗等,大多数至今仍有栽培。古典辞赋中的记载,不但具有文学价值,也是很好的植物文献资料。《南都赋》提到的“柽松楔㮨”,其中的柽就是柽柳。樱桃。蘘荷是园圃中的栽培植物。《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的白榆。第二节 诗

从中国文学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均可看出植物如何影响诗歌内容,例如《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柳树是诗词吟诵最多的植物,早在汉代之前,就代表着悲怆和忧愁,这首诗中的柳就带着浓浓的离愁。另《古乐府诗》之《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白榆是黄土高原少数生长的阔叶乔木,人们的用材多取之于此。

汉代以前的诗集,搜集最完备的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收录9,747首诗,由近人逯钦立纂辑。全书一共出现256种植物(表2—1),这个时期出现的植物多属日常生活中的食用、药用植物,以植物起兴或暗喻的诗篇较少,大都为咏植物诗,如梁·简文帝的《咏蔷薇诗》:“燕来枝益软,风飘花转光。氲氤不肯去,还来阶上香。”表2—1 现存历代诗总集或别集诗之数量及植物种数概况总集名称朝代诗之首数植物种类9,74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代以前25653,000《全唐诗》唐、五代398240,000《全宋诗》宋代63211,662《全辽金诗》辽、金29870,987元诗别集(选)元代466177,118明诗别集(选)明代507286,854清诗别集(选)清代54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出现最多的植物,依次为兰、荷、柳、松、竹(表2—2)。兰是古代的香草,用以佩带驱邪及沐浴,和古人生活息息相关。后代诗篇使用很多的梅树,全书只出现九十五首,在诗中首数尚非前十位,仅属第十四位。当时栽植梅树当果树用,而非如宋代以后专以赏花为主,如鲍照的《代挽歌》句:“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和《代东门行》句:“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两首诗所言之梅,均为梅实。梅实为当时极重要的食物调味品,功用有如今日之醋。

这期间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晋时的大司马齐王聘请张翰到洛阳做东曹掾(官名)。后来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感叹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想念起莼菜等家乡味,因此作诗歌吟诵,立即辞官返乡。此歌即《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唐代是诗的极盛时代。《全唐诗》原收录48,900多首诗,作者2,200多人。后来根据《全唐诗逸》、《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全唐诗补逸》等书,完成了目前53,000首的《全唐诗》。比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的植物多了142种,共398种。柳树是《全唐诗》引述最多的植物,一共出现3,463首(表2—2)。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其一例,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竹、松代表气节,在唐诗中也占重要地位,《全唐诗》引竹和松的诗篇各有三千余首,分居二、三位。菊和苔开始进入最多的前十种植物,梅的地位也开始攀升(表2—2)。表2—2 中国历代诗总集出现植物之统计(括号内为植物出现首数)先秦汉魏晋南北全唐宋诗元诗明诗清诗 朝诗诗钞选综汇53,0011,2810,0710,1327,42诗总首数09120植物种类256398361345334427出现次1兰柳竹柳柳松数前十植物种2荷竹柳竹竹竹类3柳松梅松松柳4松荷松荷荷荷5竹桃荷梅茅梅6桂苔茅桃桃苔7桑桂茶苔菊桃8桃兰菊茅梅桑9桐梅桃茶桑茅10藻菊桑菊苔茶

唐代版图扩大,文化灿烂,中西文化交流密切,也反映在诗句所引的植物种类之中。例如,桄榔、沉香、龙脑香、婆罗蜜,原产热带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而黄瓜、棉花、罂粟、胡麻、波斯枣等,则是产自印度、西亚或非洲的植物。中国境内的热带植物,如榕树、橄榄、刺桐等,也开始在诗句中涌现。

宋代以后,各朝代的诗均属于文学的主流地位,诗作很多。《全宋诗》收录有24万首诗,为《全唐诗》的四倍多。连北方的辽金等非汉人为主的地区和政权,也产生不少诗篇,《全辽金诗》就收有11,662首诗。唯北方的植物相较单纯,诗人所吟咏或引述的植物种类都较同期的宋诗、元诗为少。宋代,特别是南宋时代,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文人的见识和引用的植物种类不但较前期北宋多,也比同期的北方文人多,共有632种。《宋诗钞》选录11,289首诗,植物出现361种,以竹、柳最多,梅则跃升到第三位(表2—2)。

梅大量出现在宋诗,与宋代莳花艺草的风气有关。茅(白茅)自宋代开始在诗文中就被大量引述,从此历久不衰,元、明、清诗都名列在出现最多植物的前十位。茶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仅出现四首,尚未当成饮料,如晋·孙楚的《出歌》诗句:“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全唐诗》有茶诗556首,虽然未在前十多之内,但已相差不远。由于《茶经》作者陆羽为唐时人,足见茶作为中国人的饮料在唐代已逐渐普及。茶在宋诗已进入植物总出现数的第七多(表2—2)。

元诗据估计有十三万余首,以目前搜罗到的元时诗人别集,合计诗作70,987首中,引用植物种类466种,较《全宋诗》有所增加。《元诗选》收录元诗10,071首,亦以柳、竹、松出现最多,荷、梅、桃次之,苔、茅、茶、菊又次之,但仍居前十名(表2—2)。

全明诗估计也有二十余万首。依明代诗人出生年,从公元1400年每隔五十年选取代表诗人别集,统计诗句内容引述的植物种数。1400年以前,选取王恭、杨士奇、薛瑄等30人;1401至1450年,有沈周、陈宪章、程敏政、李东阳等39人;1451至1500年,有杨一清、李梦阳、王廷相、何景明等55人;1501至1550年,有李开先、茅坤、李攀龙、于慎行等32人;1551至1600年,有胡应麟、徐熥、谢肇淛、袁宏道等35人;1601年以后,为陈子龙、余怀等13人,合计177,118首诗,共引用507种植物。《明诗综》选录明诗10,132首,全书植物334种,仍以柳、竹、松出现最多,荷、茅、桃次之,菊、梅、桑、苔又次之,仅顺序和《元诗选》稍有不同(表2—2)。

全清诗数量很多,有学者估计清代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百万首至四百万首之多。经审慎挑选清代各时期的代表作别集,和明代一样,也依诗人出生年,从公元1600年每隔五十年选取代表诗人别集,统计诗句内容引述的植物种数。1600年以前,选取钱谦益、陈洪绶、丁耀亢等6人;1601至1650年,有傅山、吴伟业、施闰章、王士祯等72人;1651至1700年,有纳兰性德、汤右曾、厉鹗、汪由敦等30人;1701至1750年,有全祖望、袁枚、蒋士铨、洪亮吉等25人;1751至1800年,有张问陶、舒位、邓湘皋、何绍基等25人;1801至1850年,有李慈铭、王闿运、樊增祥、黄遵宪等31人;1851至1900年,有陈三立、范当世、易顺鼎、赵熙等52人,合计得275,368首诗作,统计植物543种。《清诗汇》选诗27,420首,共有植物427种,松、竹、柳出现首数占前三名,分别为2,275、2,146、2,025首,差异不大。荷、梅、苔、桃、桑、茅、茶分居第四至第十名(表2—1)。

由表2—1及上述资料得知,自先秦至清代,历代诗作所出现的植物种类,每个朝代大都较前朝为多,说明了各代利用及引用植物的种类均有逐年增加之势。历代诗总集的植物统计,以竹、松、柳出现诗首数最多。自《全唐诗》以来,宋、元、明、清各代的诗总集莫不如此,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则以兰、荷出现最多。历代诗出现次数多的植物为荷、梅、桃,自唐代进入前十以来,梅在诗的地位从来没有消退过,《宋诗钞》更达到前三。苔自从在唐诗被大量引述后,也一直出现在诗篇中,仅在《宋诗钞》居第十一,其余各代总集均在前十之列。兰(泽兰)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位居首位,《全唐诗》退至第八,宋诗以后则光景不在,排名在十一至十七之间。茅自《宋诗钞》以来,历代均出现在前十。菊和桑也是历代诗总集、全集最常引述的植物,大部分文献都在前十之内。另外,茶在诗中出现的频率虽不如上述其他植物,但稳定成长,各诗集均在前二十之内,《宋诗钞》、《清诗汇》甚至进入前十。第三节 词

词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唐代写词的文人都是诗人,作词大都只是茶余饭后偶一为之,如张志和、韦应物、王建、戴叔伦、刘禹锡、白居易等有名诗人均有好词传世。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方式削弱武将权力,鼓励官员“广治庄园、田产、舞榭歌台,蓄歌伎、养乐工,纵情声色”。城市呈现莺歌燕舞的繁荣景象,与宴饮歌舞相关的词曲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其后的元、明、清各代,词的成就虽有高低,但每个朝代均出现不少词作。清代以前的词总集有《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但是论创作成就,宋代被公认最高。《全唐五代词》收录词作共2,637首,植物130种。柳树独领风骚,出现341首。其余各植物均出现在百首以下,荷有98首,居第二位;桃、竹、梅、杏分居第三至第六,唯篇首数相差不大。此外,兰(泽兰)、梧桐、木兰、松等植物,都是本期词篇常出现的植物(表2—3)。表2—3 历代词总集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种植物《全唐五代《全宋《全金元《全明 词》词》词》词》2,63720,3307,29322,412总首数植物种数130321253出现次数前1柳柳柳柳十植物种类2荷梅竹竹3桃荷松梅4竹竹梅荷5梅桃桃桃6杏菊荷松7兰桂菊菊8梧桐兰桂茶9木兰松茅桂10松杏灵芝梧桐《全宋词》共收录20,330首词,有植物321种。其中亦以柳树引述最多,出现3,760首词;梅次之,2,883首词中有提到;荷、竹、桃、菊又次之,出现词篇数1,539至1,024;其他出现百首以下的植物,则有桂、兰(泽兰)、松、杏(表2—3)。柳树用来叙说离情别绪,自来词章用得极多,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使用荷、松的名句、名词也不乏其数,如柳永描写杭州句:“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范仲淹过的是军旅生涯,所展现的词作内容,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如《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秋季满山遍野的黄叶,说的是梧桐、银杏等植物。《全金元词》收词7,293首,其中金词的创作者大都是滞留北方的宋人,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元好问等人;又以王恽、刘敏中、许有任、张翥等人的著作较丰。本期的词植物总数253种,亦以柳出现最多,竹、松、梅、桃、荷次之,也多菊、桂、茅、灵芝等(表2—3)。

明代的词量传世亦多,《全明词》共收词22,412首,引述植物的种类数较宋、元时期大增,共有植物451种(表2—3)。出现数柳树一枝独秀,共有4,105首;竹、梅、荷、桃、松次之,出现1,884至1,208首;菊、茶、桂、梧桐更次之,有873至683首(表2—3)。

清代词创作数量庞大,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据估计清词总量多于20万首,可能十倍于宋词。词在全清一朝,又以顺治、康熙两朝最为鼎盛,重要作者有吴伟业、朱彝尊、纳兰性德等。清代中期词人的代表有厉鹗、蒋士铨、黄景仁等;后期亦人才辈出,邓廷桢、龚自珍、朱孝臧等都是佼佼者。

历代词总集中,柳树是出现最多的植物,而且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植物。梅、竹、荷、桃次之。松在历代诗是出现前三多的植物之一,在词则多退居第六到第十位。其余历代词总集中出现较多的植物,还有菊、桂、兰(泽兰)、梧桐、杏、茶等,其中杏在词使用的频率远高于诗。第四节 曲

散曲源于词,所以散曲又称“词余”,元曲有许多曲牌出自于唐宋词牌,可以为证。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小令是独立的曲,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有时被称为“街市小令”,其句调长短不齐,而且几乎每句都要押韵。散套又称“套数”,起源于宫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小令)联成的组曲,要一韵到底。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取消科举,使得众多文人参与散曲创作,散曲得以蓬勃发展。众多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写出许多回肠荡气的不朽篇章,奠定了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至尊地位。元曲和唐诗、宋词、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上最绚丽的四大文体。

植物常在曲中起兴、隐喻、暗示情节,历代曲作内容引述植物的情形甚多。《全元散曲》总曲数4,464,引述268种植物,柳树仍是元曲出现最多的植物(表2—4)。元代散曲的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可久等人,作品豪放清丽,音律优美,意境高超,并充分利用植物写实或抒情。例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和老树构成一幅萧瑟的画面,也是作者凄凉心境的写照。白朴的《双调·沉醉东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黄芦即芦苇,白苹是南国田字草,绿杨为垂柳,和红蓼都是水边湖岸的植物。关汉卿的《双调·碧玉箫》则写红叶、黄菊的秋景:“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表2—4 历代散曲总集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种植物《全元散《全明散《全清散 曲》曲》曲》4,46412,6704,380总曲数植物种数268321253出现次1柳(819)柳(2,128)柳(897)数前十植物种2荷(362)荷(1,024)荷(472)类3梅(354)桃( 950)桃(399)4桃(253)梅( 779)梅(395)5竹(230)竹( 762)竹(373)6茶(205)松( 539)茶(246)7松(198)茶( 525)松(241)8菊(186)菊( 486)兰(209)梧桐9梨(140)菊(174)(383)梧桐10茅(127)兰(374)(135)

 

明代散曲作家大都兼擅诗文,诗人几乎都写曲。《全明散曲》共收录曲12,670首,植物种数321种(表2—4)。传世的散曲作家,有李东阳、祝允明、文徵明、王世贞、汤显祖、冯惟敏、梁辰鱼等,都是著名的诗人或画家,全都擅长在曲文中引述植物。例如,冯惟敏的《北双调折桂令·焚柏子》写“焚香”:“翠巍巍柏子浮烟,清似鸡舌,润比龙涎。芸草窗中,芝兰砌畔,椿桂堂前。”句中提到的柏子、鸡舌(鸡舌丁香)、芸草(芸香草)、芝(灵芝)、兰(泽兰)、桂均为香木香草,或古时常用的熏香材料,单看文字叙述就能感受到厅堂里满室的馨香。梁辰鱼的《南双调孝南歌·庚午初秋悼亡改定旧曲》,用植物写秋、写凄凉心境:“梧桐清影凉,人孤夜长。鞋拆金莲,镜破菱花样。香冷萸囊,被卷芙蓉帐。掩绮窗,倚绣床,思忆雪衣娘、在何方。”有象征秋天的梧桐、萸(食茱萸),也有闺房内代表悲愁的植物名称器物菱花镜、芙蓉帐等。

清代曲作多模仿元、明作家作品,《全清散曲》收有4,380清曲,内中植物253种(表2—4)。著名的曲作家有沈自晋、朱彝尊、沈谦、徐旭旦、厉鹗等人,都精于以植物写景、借喻,实例有朱彝尊的《北双调·沉醉东风》:“香茅屋青枫树底,小蓬门红板桥西。虽无蔗芋田,也有桑麻地,野蔷薇结个笆篱。更添种山茶绿萼梅,这便是先生锦里。”厉鹗的《北双调清江引·曲院风荷》,写西湖景:“风漪四围深院宇,荷气销炎处。斜明柳外虹,乱点萍间鹭,来看翠盘高下舞。”

表2—4历代散曲总集的植物种数统计,显示历代散曲的植物仍以柳树出现频率最高,且总出现曲数远多于其他植物。荷、桃、梅、竹次之,茶、松、菊又次之。比较历代诗、词、曲的植物引用,种类大同小异,但出现的频率不同。历代诗中常引述的苔和茅,在曲中出现次数明显减少;竹和松是诗出现前三多的植物,在曲中则退居第五之后。历代词常见的杏,曲中也出现较少。第五节 历代诗人对植物的认识

从前面所列举历代诗词的内容可知,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组成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历代诗人大都对处于周遭的植物具有感情,常常形之于诗、咏之以情。著名诗人对植物的认识,常较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深入,对植物隐喻的掌握度较成熟,所引述的植物种类也比较多。

表2—5为唐代诗人传世的别集中,所引述植物种类与数量的简单统计。根据这个统计,可以发现似乎有传世诗首数越多,所提到的植物种类也较多的趋势。例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共收录诗2,873首,为唐人中数目最多者,共引述植物208种,植物的种数也居冠。杜甫则在两方面都次之,其总集《杜少陵集》有诗1,448首,植物有166种,都仅次于白居易。除上述的白居易与杜甫外,全诗引述植物百种以上者,均为唐代诗文成就很高的名家,如王维、李白、柳宗元、韩愈、元稹、李贺、温庭筠、李商隐、刘禹锡、贯休、陆龟蒙等。值得注意的是,韩愈传诗不到500首,引用的植物种类却有129种,为唐人中第四高者;柳宗元的《柳河东全集》诗仅有158首,出现植物却也有105种,是唐诗中引述植物频率最高者。表2—5 唐代诗人传世别集所引植物种数举例作者生卒年别集名称诗篇总数(首)植物种类王维692-761《王摩诘全集》4791021,052李白701-762《李太白全集》1271,448杜甫712-770《杜少陵集》166韩愈768-824《韩昌黎诗集》4151292,873白居易772-846《白氏长庆集》208柳宗元773-819《柳河东全集》158105钱起约720-约783《钱起诗集》50296孟郊751-814《孟东野诗集》50787元稹779-831《元氏长庆集》824143李贺790-816《昌谷集》229107杜牧803-852《樊川文集》51992刘长卿726-790《刘随州诗集》50991温庭筠约801-866《温飞卿诗集》348113李商隐813-858《李义山诗集》609119韦应物739-792《韦苏州诗集》56967刘禹锡772-842《刘宾客文集》819128贯休832-912《禅月集》731124许浑约800-858《丁卯诗集》53596陆龟蒙约835-881《甫里集》601123

许多诗人对植物的生态、生理性状了解深刻,适切地引述植物于诗句中,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部分的草类凋枯时成黄褐色,称为“枯黄”,只有白草枯萎时全株白色,所以名为白草。本诗用秋枯的白草和春天成片果园的梨花形容飞雪的颜色和情境,也只有熟悉这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另外也有对植物所代表的意涵、典故知之甚深,应用于诗句中,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皆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柏“后凋于岁寒”,是《楚辞》重要的香木,自古即代表坚贞。刘备坟前由诸葛亮手植的柏木林,正足以象征诸葛亮的忠心。有些诗中叙述的植物象征意义,一直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譬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象征离别及相思自王维此诗始,是诗人的创意;此后《红楼梦》曹雪芹的《红豆词》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更以红豆刻画深沉的思念之情。又如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江南结交红粉知己,以当地盛产的豆蔻花形容心目中的“天人”,临别的植物句意成为后世“豆蔻年华”成语的典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