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15:29:17

点击下载

作者:魏勃,张晓凤,谢辉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

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试读: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给予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执政为民的首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之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也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学术界,不论是从教育学、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等学科的视角出发,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都颇为丰厚;相比之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学术关注和研究成果并没有与其在现实中的地位相匹配。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基层就业和创业已成为推动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国家和各高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将成为就业工作的重心;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在2015年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有13处谈及“创业”,表示要继续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创业浪潮。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和意义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问题。

本专著综合了作者近年来在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研究方面独创的学术成果,以大学生就业为主线,全书共有三篇十二章,从介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各项政策入手,论述了制约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加强政策扶植和提高教育质量是破解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问题的关键。本专著语言上坚持高度概括、深入浅出,学术上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与传承性,内容上坚持理论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力求对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本专著的出版得到了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与同人批评指教,以求改正。作者2015年5月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校毕业生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一时成了“香饽饽”,有时会出现多个就业岗位争抢一名大学生的现象。近些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大学增多等诸多原因,大学生人数激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过多的大学生成了剩余资源,所以就业问题便愈发明显了。2008年我国毕业生人数达到406万人,2009年增加了20%,高校毕业毕业人数达413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人。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人达到610万人。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史上最多的727万人。通过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们可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增加幅度也明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已备受社会关注。第一章大学生就业现状第一节 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由其独家撰写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麦可思研究院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3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从2010年开始,麦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10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到2014年已是第六次年度报告。

麦可思对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于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8万。共调查了814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324个,高职高专专业为490个;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3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37个职业,共计665个职业;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2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24个行业,共计326个行业。

麦可思曾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2011年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2.7万),2013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调查,回收全国样本约5.4万。共调查了944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427个,高职高专专业为517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50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544个职业,共计615个职业;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4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9个行业,共计325个行业。一、大学生就业情况

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4%,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稳定态势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略有上升趋势。在目前经济继续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所以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2.2013届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三成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未换雇主,对雇主越忠诚,收入越高。

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与2012届(24%)持平,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与2012届(42%)基本持平。

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的人群基本是主动离职(占离职人员的98%),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1%)和“薪资福利偏低”(49%)。离职率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主动离职率偏高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职场发展。个人离职原因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认识和适应性有待提高。大学生的职场成熟度和适应性应该引起培养方的重视。

专业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医学和工学半年内离职率最低,均为18%;文学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30%。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医药卫生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低,为2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高,为53%。

有三成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没有更换过雇主。艺术类毕业生三年内更换雇主最多。2010届本科的艺术类毕业生工作三年内平均雇主数为2.4个,地矿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1.4个)最少。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三年内平均雇主数最多,为2.9个;民航运输类、电力技术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均为1.8个)最少。“跳槽”问题是大学生职场忠诚度的体现,连续三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 2009届为71%,2008届为71%),从个人看是“职场试错法”,从企业看是职场忠诚度不高。

在毕业后工作三年中,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就越高。在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6442元;为2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6113元;为3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871元;为4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5697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月收入最低,仅为5365元。毕业三年内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5096元;为2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554元;为3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453元;为4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为4603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月收入为4573元。二、大学生就业质量

1.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连续增长;2010届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增长速度。2013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3250元)比2012届(3048元)增长202元,比2011届(2766元)增长484元,三届增幅为17.5%,低于同期城市居民上涨幅度23.2%。其中,本科毕业生2013届(3560元)比2012届(3366元)增长了194元,比2011届(3051元)增长509元,三届增幅16.7%;高职高专毕业生2013届(2940元)比2012届(2731元)增长209元,比2011届(2482元)增长458元,增幅18.4%。2013年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2462元)比2012年(2247元)增长215元,比2011年(1998元)增长464元,增幅为23.2%。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3775元),最低的是教育学(3151元)。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大类(3167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2519元)。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301元(本科为5962元,高职高专为4640元)。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本科为2815元,高职高专为2142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2822元,涨幅约114%。其中,本科增长3147元,涨幅比例为112%;高职高专增长2498元,涨幅比例为117%。虽然大学毕业生起薪涨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涨幅,但是,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三年薪资与起薪相比上涨114%,大大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23.2%的涨幅。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提升上有较大优势。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有13.1%的人月收入达到了10000元及以上,有6.7%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有5.3%的人月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上,有17.1%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

2.2013届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逾六成工作与专业相关,与上届持平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这可以来自对所学专业不认同,或对专业相关的职业认识不足。“先就业再择业”是大学生非自愿选择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均为29%)。

医学和法学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是法学毕业生显然是供大于需,不如医学类毕业生较多地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最低的是法学(53%)。高职高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87%),其次是土建大类(81%),最低的为旅游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均为50%)。

行政和社工对求职大学毕业生专业性要求最低。在2013届本科职业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疗保健类(94%),最低的是社会工作类(25%)。在高职高专职业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疗保健类(92%),最低的是行政类(29%)。

在2010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7%),其次是工学(72%),农学门类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为51%。法学门类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56%)比半年后(51%)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药卫生大类(79%),最低的是旅游大类(37%);其中轻纺食品大类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三年内下降最多,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其次是旅游大类,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2010届本科职业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生化类(87%),最低的是社会工作类(27%)。在高职高专职业类中,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疗保健类(91%),最低的是行政类(22%)。三、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1.2013届就业的毕业生中56%对就业现状满意

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明显上升,而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无上升。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6%,与2012届(55%)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8%,与2012届(58%)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4%,比2012届(51%)高3个百分点。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高职高专均为66%)、“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60%,高职高专为59%)。

在2013届本科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经济学,为63%;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理学,为55%。高职高专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教育类,为57%;最低的是制造类、生化与药品类、轻纺食品类,均为50%。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公检法类,为71%;最低的职业是社区工作类,为44%。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公检法类,为69%;最低的职业类是生产运营类、机械仪器类,均为42%。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金融类,为66%;最低的行业是化工类,为46%。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政府公共管理类,为65%;最低的行业是金属加工类,为42%。

2013届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本科为69%,高职高专为64%),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本科、高职高专均为52%)。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3%,即在就业的毕业生中,有43%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本科为46%,高职高专为40%),比2009届该指标(36%)增长了7个百分点。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法学(51%),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工学(44%)。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文化教育大类(45%),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制造大类(35%)。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公检法类(60%),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是服装纺织类(31%)。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金融类(57%),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是电气电子类、机械仪器类(均为30%)。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金融类、教育类、政府公共管理类(均为55%),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是水泥制品类、五金加工类(均为35%)。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金融类(54%),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行业是五金加工类(31%)。

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本科为56%,高职高专为52%),就业满意度最低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本科为40%,高职高专为36%)。

2.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43%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吻合

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职工期待吻合度为43%,比2012届(44%)略有下降。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为46%,比2012届(47%)略有下降;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为40%,与2012届(40%)持平。

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60%)的2013届毕业生中,本科和高职高专均有33%的人认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其次(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22%)认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2013届本科中,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最高的为法学(51%),职业期待吻合最低的为理学(43%)。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最高的为文化教育大类(46%),最低的为生化与药品大类(37%)。

在2013届本科职业类中,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最高的是中小学教育类(61%),最低的是生化类(31%)。在高职高专职业类中,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最高的是教育培训类(57%),最低的是生产运营类(25%)。四、大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1.2013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86%,与上届基本持平

高职高专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略有上升,而本科与上届持平。2013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6%,与2012届(85%)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校友满意度为87%,与2012届(86%)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校友满意度为85%,比2012届(83%)高2个百分点。

2013届毕业生对母校教学的满意度为83%,其中,本科为81%,高职高专为84%。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83%,非“211”本科院校为81%。本科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农学(87%),最低的为教育学(78%)。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最高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90%),最低的为材料与能源大类(80%)。2013届毕业生认为母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为70%,高职高专为64%)。

2013届毕业生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80%,其中,本科为79%,高职高专为80%。

2013届毕业生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为80%,其中,本科为82%,高职高专为78%。

2.公益类社团参与人数最多,体育户外类社团满意度最高

六成2013届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提升了乐观态度和努力上进的素养。

2013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为“公益类”(本科为30%,高职高专为26%),其次为“体育户外类”(本科为21%,高职高专为22%)。有25%的本科毕业生和30%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在对参加的各类社团活动进行评价时,2013届本科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活动为“体育户外类”(81%),高职高专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活动为“公益类”(85%)。

2013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大学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均为62%)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均为60%)这两方面素养的提升最有帮助。此外,有4%的本科毕业生和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大学对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五、各专业就业情况

1.本科管理学门类、高职材料与能源大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居首

本科理学门类、高职艺术和旅游大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低。

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5%),最低的是理学(88.1%);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1%),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旅游大类(均为88.3%)。

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管理学、法学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2.本科、高职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2013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建筑学(98.3%)、护理学(96.1%)、工程管理(95.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4.9%)、电子商务(94.9%)、热能与动力工程(94.7%)、财务管理(94.6%)、市场营销(94.3%)、车辆工程(94.2%)、会计学(94.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94.0%);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学前教育(97.5%)、会计(93.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93.7%)、石油化工生产技术(93.6%)、营销与策划(93.6%)、电气自动化技术(93.2%)、机电一体化技术(93.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92.9%)、汽车运用技术(92.8%)、道路桥梁工程技术(92.7%)。

3.2014年度就业“红黄绿牌”专业

2014年本科红牌专业有: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生物技术及应用、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2014年本科黄牌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2014年本科绿牌专业有:建筑学、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审计学。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有:电气化铁道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绿牌指的是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4年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3年相比,大部分专业一致。其中,本科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艺术设计由2013年的黄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红牌专业;高职高专专业中,国际金融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由2013年的黄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红牌专业。

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各校、各地区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等可能不同。专业预警分析可以引导政府和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质与量的敏感度和反应性,从而更好地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六、就业的主要职业、行业、雇主

1.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行政类

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行政类,就业比例为8.5%,其后是建筑工程类(8.3%)和财务审计类(8.1%)。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财务审计类,就业比例为12.5%,其次是销售类(10.3%)。从三届的就业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排名前三位的职业类中,本科毕业生从事建筑工程类职业的比例逐届增加,从事行政类职业的比例逐届降低;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财务审计类职业的比例逐届增加,从事销售类职业的比例逐届降低。

2.2013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类

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类(10.6%),其次是教育类(10.0%)。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类(12.0%),其次是零售类(6.2%)和电子仪器设备制造类(6.2%)等。从三届的就业趋势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排名前三位的行业类中,本科毕业生在建筑类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届增加,在媒体通信类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届降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电子仪器设备制造类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届降低。房地产的变化可能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3.2013届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企、中小用人单位“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3%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通过的“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政策如果得以落实,对促进和改善大学生在中小民企中的就业有积极作用。七、自主创业情况

1.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上升

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八成创业大学生资金靠自筹。

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本科毕业生创业略有提升(1.2%,1.2%,1.0%),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3.2%,2.9%,2.2%)。

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1.8%)。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和中原区域经济体(均为4.1%)。

就业困难不是创业的最重要的原因。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教育类(15.0%)、零售类(13.3%)。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零售类(13.6%)和建筑类(9.7%)。创业理想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为46%,高职高专为48%),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的比例(本科为8%,高职高专为7%)较小。

政府的创业资助一直在2%以下,国家在引领大学生创业方面要将资金资助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储蓄(本科为80%,高职高专为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高职高专均为2%)和政府资助(本科为2%,高职高专为1%)的比例均较小。

2.更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进入创业队伍,坚持创业的人在增加,创业的人收入高于受雇人群

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5%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0.9%,高职高专为2.2%),三年后有4.1%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2.2%,高职高专为6.0%),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坚持创业的群体在增加。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1.1%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09届(29.6%)增长了11.5个百分点;超过一半的人退出创业。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2.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09届(30.0%)增长了12.6个百分点。

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8424元,比2009届该指标(7643元)高10%,比2010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5962元)高41%。2010届高职高专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6651元,比2009届该指标(5804元)高15%,比2010届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4640元)高43%。八、读研/升本与留学情况

1.2013届本科毕业生10.8%国内读研,2013届高职毕业生3.8%专升本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0.8%,比2012届(9.5%)高1.3个百分点,比2011届(9.2%)高1.6个百分点,三届呈上升趋势。在2013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29%转换了专业。

在2013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的是医学,为16.8%;读研比例最低的是管理学,为6.1%。工学读研的毕业生转换专业比例最低,为16%。

2013届本科毕业生读研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5%)和职业发展需要(46%)。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1%)和学校的牌子(22%)。

2013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需要改进的是研究方法(60%),其次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52%)。

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8%选择了专升本,专升本比例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6.3%)。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0%)、就业前景好(29%)和想去更好的大学(23%)。

2.2013届本科毕业生1.4%留学读研,约九成本科毕业生留学靠父母亲友资助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比例为1.4%,与2012届(1.4%)持平,出国留学的本科生群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主要理由为“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31%),其次为“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24%)。

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父母亲友资助”(89%)。

2013届本科毕业生获得留学的主要信息渠道为“国外大学网站”(32%)和“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30%)。第二节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高校的招生人数平均每年递增2万到3万,河北省普通高校的数量增加了近3倍。伴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数,引发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见表1。表1 河北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河北省唐山市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近几年,唐山市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成为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9所高校中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的3所,硕士学位授予权的2所,其中7所顺利通过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全市高校共拥有本科专业121个,涉及11个学科门类,硕士点达到4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7个。每年为社会培养大学毕业生3万人左右。

表2中2010—2014年数据为当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2014年数据为截止到8月底毕业生就业情况。从该表可以看出,唐山市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多集中在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这几个专业,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其次是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这几个专业就业率较高,分别是81.3%、80%、74.7%。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位居第四,而在就业率最低的四个专业中就有医学专业,平均就业率仅66.1%。就业率低的其他几个专业是教育学、农学、理学,平均就业率分别是58.8%、65.3%、67.2%。对于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2014年的就业率是截至8月底,所以比往年的数字要偏低,从中也可以看出,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还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表2 唐山市高校毕业生各专业类别就业率情况表

华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坐落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的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和类型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百年传承,底蕴深厚。华北理工大学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现有75个一批、二批本科招生专业, 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1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以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华北理工大学2014届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华北理工大学就业率最好的医学类专业有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就业率均达到了100%;就业率最差的专业有医学检验、麻醉学、中医,就业率分别是47.92%、62.75%、68.89%;就业情况较差的专业及就业率依次分别是针灸推拿学(70.45%)、医学影像学(74.51%);灵活就业占就业比最高的专业及比例是口腔医学(28%)。表3 华北理工大学2014届医学类毕业生签约情况统计(8月底)续表续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4年华北理工大学的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的就业率依然保持最高100%,此外还有临床医学(精神卫生)、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率也均达到了100%;就业情况最差的专业及就业率分别是护理学专科(69.74%)、中西医临床医学(70.69%);就业情况较差的专业及就业率分别是中医学(76%)、针灸推拿学(78%)、临床医学(79.73%);就业率上升幅度比较大的专业是麻醉学、口腔医学,就业率分别上升了41%、24%。表4 华北理工大学2014年医学类毕业生签约情况统计(7月5日)续表续表第二章大学生就业政策第一节 就业政策法规的含义及作用

就业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高等院校,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实施程序、实施办法、权益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及其他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培养学校、为大学生就业工作颁布的有关文件。

就业政策法规的作用有以下两点:一、少走弯路,提高就业成功率

我们在求职之前,应先掌握就业政策法规,它可以指导你按正确的方向去求职,减少失误,节约你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可以帮你了解国家的相关奖励或优惠政策,让你更理性地选择,这样毕业生在就业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求职择业,就能保证就业的有效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二、维护权利,确保就业公正性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有些就业政策和法规条款就是针对以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对毕业生不公正的现象制定的,以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当然,就业的政策法规对供需双方都是公正的,毕业生自己违反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找工作双方签订协议,如果公司违反协议,工资数低于规定,或者私自解雇毕业生,毕业生可以提出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得到相应的赔款。如果是毕业生自己违约,那得支付违约金。这方面的案例较多。第二节 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法规一、国家就业政策法规的特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工作体制。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是针对全国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它虽然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的就业政策法规还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比如,毕业生到西部工作采取优惠政策,后面会谈到。(2)培育和建设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比如,严格规范各种毕业生招聘会秩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严惩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单位和中介等。(3)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政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和担保。(4)深化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并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比如,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地(市)、县、乡级机关录用公务员,严格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

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的同时,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对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与我们以后的就业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些就业政策:(1)统分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国家负责派遣;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可将其档案和户粮关系转至其家庭所在地,由当地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推荐就业。委托培养与定向生按合同就业。(2)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国家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如在教育系统外就业,原则上应在缴纳全部培养费及师范奖学金之后。(3)结业生的就业政策。结业生是指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学生。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一次性推荐或自荐就业,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单位接受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其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已被录用的结业生,在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就业的,其工资待遇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比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低一级。结业生在一年内补考及格换发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毕业资格,工资待遇从补发证书之日起按毕业生对待。(4)肄业生的就业政策。大学肄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国家不负责其就业派遣,并将其档案和户口转回其生源所在地自谋职业。(5)有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地对此类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级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其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6)毕业生到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应注意的问题。毕业生到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就业,该单位的人事档案关系应当是挂靠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经挂靠的人才机构盖章同意接收该毕业生后,学校才能为该毕业生办理就业有关手续。(7)考研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多数考研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考研的结果还未确定,因此这类毕业生就业时,应在协议中向用人单位声明,双方应取得一致意见。如果毕业生被录取为研究生,则就业协议无效;如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此条款,则毕业生不应与该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8)毕业生改派的政策。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①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②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③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一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的有关规定办理。毕业生申请改派,须向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申请,符合以上原则的,由学校到相关教委或教育局办理改派手续。

针对毕业生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将进行失业登记,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对其中就业困难的人员将予专门指导,并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三、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

2000年底,中国政府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号召大学毕业生积极投身于西部的开发与建设之中。紧接着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职能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出台了许多鼓励措施。国家支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央财政对该计划给予适当支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同时,为志愿者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1)服务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2)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免费提供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3)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他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4)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现行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6)服务期满,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7)服务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8)服务期为一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两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国家对志愿者的鼓励政策切实到位,近年来报名的大学毕业生非常踊跃,报名参加的人数多于招募的人数。每年招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并且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明确。比如,明确规定了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总分加10分;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服务期间,享受往返于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与服务地之间,每年4次火车硬座票半价优惠等。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开始于1999年,下面简要地说说为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的保障和优惠政策:(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者,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2)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户籍限制。(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同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将人事关系存放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劳动或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将为其办理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党团关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实行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以解除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并认识国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抓住机会,勇于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五、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

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办理报到手续后,就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合同,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现在使用的劳动合同一般是由劳动部门统一印制,其必备条款有: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双方协商约定补充条款等。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1)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是包括在合同期限内的,而且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也就是说,不能以试用为由拒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的,不得设试用期;合同期满6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合同期满1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合同期3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2)有些单位,包括一些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等)为了保证毕业生在该单位长期工作,约定了很多提前解约的赔偿条款,毕业生务必认真对待。毕业生提前辞职的赔偿责任不应当过高,一般不应当超过毕业生的年工资。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般签短期合同(一年)为好,待转正定级后再签中期或长期合同,这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都已经相互了解。(3)对于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在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照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复函》中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故意拖延而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同时解除与劳动者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因要求经济补偿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如果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予受理。也就是说,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在获得赔偿方面一视同仁。(4)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应注意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的相互衔接。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具体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报到后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借口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等做法都是错误的。六、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生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的经济补偿,使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障和生育保险等项目,具有强制性。

如果毕业生是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就不用过多去考虑;如果毕业生是到私营企业、民营机构或被聘用到不占其行政编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时,毕业生就得提出这个问题,至少要提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很多单位没有为员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这是违反《劳动法》的,有些单位薪酬高,让毕业生以个人名义参加保险,毕业生应该主动参加。最后,应届毕业生最好到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委托办理人事代理,如果没有办理人事代理,会致使自己的工龄、档案、保险等受到影响,职称不能及时申报,各类证明如考研证明、出国政审等没地方开。七、学校的就业政策和规定(一)关于就业协议书、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档案的政策和规定

1.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协议,也是毕业生报到前,表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之间存在着就业和录用意向的明确的和唯一的凭证,在整个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就是凭就业协议书派遣毕业生的。

有效的就业协议具有的特点:第一,必须是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诚实信任的基础上订立,是双方各自真实意愿的表达,双方应诚信地交代自己的真实情况;第二,主体适格。主要是指协议双方,一方必须是在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正式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则是经依法登记注册或者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并且正常营业、当年度有用人计划的用人单位;第三,内容合法。主要是指协议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四,程序规范。

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第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用人意向;第二,毕业生填写本人基本情况并签名,在双方在场情况下填写协议内容,用人单位填写基本情况并盖章;第三,毕业生拿协议回学校鉴定、盖章;第四,毕业生及时将一份协议返回单位。

另外还应注意,毕业生在同一时间都只能持有一份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如果想领取第二份协议,则必须先解除第一份协议或者承担违约责任。这是从程序上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有效地维护毕业生的合法利益,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在签约前最好向单位了解工资待遇、福利、保险、服务期等情况。

2.报到证“报到证”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高校毕业研究生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签发,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报到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不论什么原因,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如果毕业生不慎将报到证遗失,可由毕业生本人写明具体情况,毕业生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证明属实后,再为其补办报到证,且须注明“原证丢失,系补办”字样。

3.户口迁移证

大学生在学校读书,户口迁到学校,是临时性的,毕业后迁出。

户口迁移证是大学生毕业时其户口从学校所在地派出所迁出的证明,不能丢失,不管到哪里,都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户口“落”下来。毕业生户口关系的转移,由学校户口管理部门到辖区公安机关按规定办理,公安机关按《报到证》上标明的就业单位地址迁移户口。毕业生不得自行指定迁移地址。领到户口迁移证后,毕业生应仔细核对并妥善保管,不要折皱污损,更不能丢失,有错漏不能自行涂改,否则作废。到工作单位报到后,持户口迁移证和报到证及工作单位证明到辖区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档案

证明大学生学习经历,里面有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的评语、获奖证明和党团材料。这些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大学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如果大学生就业后所在的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最好将档案转递给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因为人才交流机构是管理档案的专门机构。

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档案可转入户口所在地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二)毕业生就业的程序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从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开始,一般有以下程序:(1)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并负责推荐;(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3)用人单位向学校返回接受意见(推荐表);(4)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5)由学校将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的就业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教育部;(6)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教育部审核批准后下发,由省、市地方调配部门按计划派遣。第三节 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一、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实施现状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学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不容乐观,此局面的形成与以下几方面有着较大的关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