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23:39:2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6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诚言事件

2.时务文体

3.四级办方针

4.苏联之声广播电台

5.皇家出版法庭

6.黄色新闻

二、简答

1.解放日报改版及意义。

2.民国外国人在华广播活动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

1.简介两至三次因政治原因而导致的新闻变革或新闻事件。

2.论述政治与新闻的关系。

2014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清议报》

2.曾格案件

3.内容分析法

4.报刊的四种理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工业革命对欧美报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中央通讯社在1932年是怎样改组和扩展业务的?

3.什么是“童年的消逝”?

4.“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黄色新闻”有哪些特征,你对“黄色新闻”是如何评价的。

2.结合中国当下媒体实践,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实现方式与保障条件。

3.试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业ZF规制的异同,着重阐述相互间的差异性及其根源。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30分,共30分)

使用图示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如果要你用图示的方式来说明过去、现在及未来媒体与受众互动的关系,你会用何种方式来表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清议报》

答:《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旬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2月23日创办于日本横滨,主编为梁启超。设论说、名家著述、文苑、外论汇译、纪事、群报撷华等栏目。《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面抨击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一面颂扬光绪皇帝。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影响尤为广远。因火灾于1901年12月21日停刊,共出100期。其后,横滨新民社曾汇出《清议报全编》26卷,内容多有增删,编次也有变动。

2.曾格案件

答:曾格案件是指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曾格案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

1733年,纽约发生着一场温和的革命,北美本土势力派主张要对致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11月5日,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创刊。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

3.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

4.报刊的四种理论

答: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弗雷德·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1956年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这本著作由美国教会全国委员会作为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资料编辑出版后,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书的作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工业革命对欧美报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①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②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2.中央通讯社在1932年是怎样改组和扩展业务的?

答:中央通讯社是指中国国民党创办的旧中国官方通讯社,简称“中央社”,英文缩写CAN,1924年4月1日成立于广州。1927年迁往南京。1932年进行改组,由隶属国民党中宣部改为独立经营。此时,它已在全国各地设分社及发稿电台,并陆续取得外国在华通讯社的独占发稿权。1932年5月,“中央社”进行改组整顿,7月,“中央社”进行改组整顿,萧同兹担任社长,并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3条办社方针。至1936年,“中央社”在全国建立了11个分社,另有22个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新闻通讯网。

3.什么是“童年的消逝”?

答:《童年的消逝》是指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写的一本书。该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断言童年正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第二部分将人民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书中没有讨论人们能为童年的消逝做些什么的问题。理由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这么说,心里既轻松又沮丧。轻松是因为作者不必背负教别人如何生活的包袱。在作者以前写的书里,他都冒昧地指出较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他相信这是职业教育家应该做的事。该书认为,承认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他们发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相上下,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4.“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培养分析是研究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以美国批判学者格布纳为代表。“培养分析”最初研究的焦点是电视的暴力内容的社会影响问题,后来扩展为考察大众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与人们的现实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理论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认识现实世界发挥着重大影响,由于传播媒介意识形态和价值的倾向性,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信念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距离,它们更接近于媒介的“象征性现实”而非客观现实。传播媒介对人们现实观的影响是一个“培养”过程,即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记录和传播活动,潜移默化地提供关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共识。“培养”理论特别强调“描述日常生活的电视剧”所产生的“培养效果”。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黄色新闻”有哪些特征,你对“黄色新闻”是如何评价的。

答:(1)黄色新闻的定义

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也被称之为黄色报纸。(2)黄色新闻的特征

①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②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③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

④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⑤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⑥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⑦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3)我对黄色新闻的评价

①黄色新闻的积极意义

a.“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之一:讲述故事。

b.其受众定位非常明确,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

c.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d.“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②黄色新闻的消极影响

a.“黄色新闻”的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长期以来新闻界一贯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在追求利润、追求发行目标时,黄色报纸将报刊的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背离了近代社会的报业传统。

b.黄色报纸的煽情报道、犯罪报道。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人民的心灵。

c.黄色报纸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

2.结合中国当下媒体实践,论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实现方式与保障条件。

答:(1)新闻舆论监督的定义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2)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3)新闻舆论监督的实现方式

新闻舆论的监督有多种监督方式,如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中不可或缺、极具有战斗力的一种监督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有的公开曝光的形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与其他的几种监督是不一样的,它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4)新闻舆论监督的保障条件

从强化和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和维护广大新闻工作者正当权益来说,要尽快制定与出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具体制度和保障机制,应将有关采访编辑以及审核的一些工作具体流程都规定清楚,以保障这类稿件不在某一环节卡壳。

3.试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业规制的异同,着重阐述相互间的差异性及其根源。

答:(1)传媒规制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

在中国,报道普通工人、农民的生活、工作、欢乐和疾苦的新闻享有新闻自由;而在美国媒上,这类新闻很少。西方媒体老板认为没有价值,常常不予道。美国媒体热衷于报道政客们的相互抹黑、政党攻击,这是多党政治的必然反映。而中国,没有政党纷争,任何揭露性报道要拿出事实,有事实说话,没有骂人的理由。(2)发达国家的媒体由于不是政府直接控制,所以在言论上有更大的空间

西方传媒也不是绝对自由。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还是会有所分别。发达国家控制言论是通过无形的价值观来控制而不是有形的行政手段。比如,你可以在美国的国家电视台宣传共产主义的好处,但是你会发现大部分的美国人对此丝毫不感到紧张,而且会觉得你很好笑,因为他们相信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且美国的强大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一切。(3)中国严格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愿意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

对于不发达的国家而言,制度信仰相对脆弱,大部分人会怀疑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执政者也就更加害怕被颠覆其统治,自然对言论就管理的更加严格,甚至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手段简单粗暴,但是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而是发达与落后的物质带来的必然结果。(4)在中国现有的主流媒体都属国家所有,它们的报道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不论党和政府的新闻政策如何衍变,媒体始终应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并将这一宗旨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在西方,西方社会的新闻自由主要被两种力量所控制。一种力量是大财团。西方媒体大都属于私有,被财团、企业所操纵。这些巨头创办媒体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新闻自由不能不服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另一种力量是政府。西方政府并不直接控制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而是通过政策倾斜、利益交换、政治压力等影响媒体及其老板。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30分,共30分)

使用图示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如果要你用图示的方式来说明过去、现在及未来媒体与受众互动的关系,你会用何种方式来表示。

答:(略)

2012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报和商报

2.报纸印行条例

3.埃尔桑报团

4.新闻纵横

5.实话实说

二、简答题

1.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特点。

2.1998~1999年我国广播电视在舆论监督上的突出表现。

3.90年代后,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交流活动及成就。

三、评述题

1.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在当时的主要作用,试评述这一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以红色中央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四、综合题

1.以美国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发展。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经历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新闻活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报和商报《法兰克福报和商报》是德国出现的一份商业报纸,创办于1856年,为出版商列奥波特·宗内曼所有,最初主要报道当时颇受关注的商业活动和经济信息,50年代末,逐渐增加了政治方面的内容。由于该报同情工人运动,经常刊登工运消息,并且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因而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2.报纸印行条例

答:《报纸印行条例》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1869年初,为了加强对报业的控制与管理,明治新政府参照外国报纸法制定。主要内容为:(1)每份报纸必须有各自的名称。(2)凡官方批准出版的报纸,不必每期送检,只要将当日发行的报纸向官厅呈送两份即可。(3)每份报纸必须标明出版地点、年月日、编辑人、出版者姓名及各期期数。(4)一切天变、地异、物价、商法、政治、火灾、军事、生死、文学艺术、服装、饮食、各种官方公报、洋书译文、海外杂话以及与世无害的事项均可登载。(5)刊登赠答文书、个人著作、杂谈等,应加注姓名。(6)不许对宗教妄加评说。新政策颁布后,一些人开始办报,这一时期的报纸具有近代报纸的特性。

3.埃尔桑报团

答:埃尔桑报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法国新兴报团。创始人罗贝尔·埃尔桑先后创办了《汽车报》、《瓦兹省晨报》和《中部新闻报》。60年代,已经拥有二十多家地方报纸。70年代,开始收购全国大报。先后收购了《巴黎—诺曼底报》、《费加罗报》、《法兰西晚报》、《震旦报》,从而成为法国最大的报团。该报团还拥有新闻通讯社、广告公司、印刷厂等企业,并向电视业进军。尔桑在新闻界的兼并活动招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非议。1984年9月,议会通过了反报业托拉斯法,规定兼营巴黎和地方的报团,其全国报纸和地方报纸的发行量均不得超过同类报纸发行总量的10%。

4.新闻纵横

答:《新闻纵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新闻播报节目。节目诞生于1994年,周一至周日每天早7点至9点黄金高峰时间直播播出,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新闻纵横》追求高度、角度、深度、广度、速度。用独特视角报道评论新闻事件,用采访当事人和相关利益方接近事件核心,用昨夜今晨的最快报道把握最新变化,从而提供大量独家原创报道,领先其它媒体,凸现与众不同。《新闻纵横》每期还通过放送昨日个性声音,来梳理昨日生动新闻;通过今日交通出行提示和今日预知新闻事件提示,贴近听众,实用生活。

5.实话实说

答:《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经过叙述、讨论或辩论,达到各抒己见、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的目的。《实话实说》和《艺术人生》被并称为央视所推出的最成功的谈话类节目。许多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和信函,对《实话实说》表示了热情支持,并积极提供选题建议,提出改进意见,踊跃报名到现场当观众,甚至希望购买某些节目的录像带。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使《实话实说》全体工作人员倍受鼓舞。节目由于收视率不理想于2009年9月底停播。

二、简答题

1.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特点。

答:自从1923年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建立之后,上海的广播迅速发展起来,电台如雨后春笋,收听的观众也日见其多,当其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远在南方的国民党人开始意识到利用广播作政治宣传的好处。民国时期广播事业有以下特点:(1)商业性广播电台播放娱乐节目与广告为主,规模较小。(2)教育性电台由民间学馆或教育机构兴办,受众范围较狭窄,节目内容较为单。(3)宗教性电台与海外宗教势力以及官方维持着密切的联系,经营资本较为充裕,听众范围较为有限。(4)国统区内由国民党或国民政府主办的广播电台,是中央政府的代表。(5)国统区内民营广播电台,依靠商业广告收入维持,规模小。(6)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广播事业,代表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7)沦陷区内的民营广播电台,软性娱乐节目为主,靡靡之音<5>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电台,强占原有的广播电台。(8)其他性质的广播电台,外国建立的广播电台,影响力相对较小。

2.1998~1999年我国广播电视在舆论监督上的突出表现。

答:略

3.90年代后,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交流活动及成就。

答:略

三、评述题

1.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在当时的主要作用,试评述这一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答:(1)《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的主要作用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但仍坚持办报宣传保皇,1899年7月他们还在加拿大组建了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康、梁办的许多报刊都成了它的机关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日本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①《清议报》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是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它是以时事评论为主的旬刊。梁启超频繁地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接触,在思想上受其影响,因而在《清议报》上梁启超、欧榘甲发表了一些主张民权、自由和论述破坏、革命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②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这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该报一创刊就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要读者关心国家,希望改变人们“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的观念。有的封面在地图上方还绘有雄狮,象征中国将像猛狮一样崛起于世界。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内,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确实是中国报界前所未有的。(2)梁启超办报思想

①报刊舆论观。舆论之定义是多数人公开表达的真实意见,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健全舆论印产生需要报馆的引导,舆论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功能。②报刊功能观。“去塞求通”、“耳目喉舌”之“通”的功能,“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功能。③报刊自律观。对报人素养的要求,对报馆言论独立的要求。④报刊编辑观。编辑理论思想,编辑业务思想。⑤报刊文体观。语义平白易懂,以求说理透彻为先;内容上切中时弊,有感而发,改变过去报刊文章无病呻吟,满纸风月的不良作风。

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以红色中央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答:(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状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在农村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依然重视宣传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宣传,从1931年起,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的三年中,中央苏区迅速创建与发展新闻事业,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

a.根据地初创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根据地和红军初创时期,《时事简报》是主要的新闻宣传阵地。《时事简报》是红军各军及纵队创办的壁报,主要内容是国际国内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情形、红军工作情形。1931年3月,毛泽东撰写了在红色区域普遍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和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这些指令的贯彻,使《时事简报》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新闻宣传阵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新闻宣传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底到1934年10月长征前夕,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油印、石印、铅印大小报刊约有160种。其中,中央一级报刊有66种。在这些报刊中,有图文并茂的铅印大报,也有传单式的油印小报,初步形成了人民政权下的新闻事业系统。其中主要机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红色中华》报(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青年实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和《红星报》(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等。

此外,还有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苏区工人》,苏区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少年先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儿童局机关报《时刻准备着》等。

②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933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先后在14个省的边界地区开辟了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各根据地都建立了人民政权,出版了当地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团体的报刊。

a.湘赣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湘赣省委机关报《湘赣红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湘赣》和《红色湘赣副刊》;省军区政治部的《湘赣红星》;共青团省委机关报《列宁青年》等。

b.闽浙赣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省委机关报《突击》;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和《红色东北》;省军区的《红星报》和《前线》;省工会的《工人特刊》;共青团省委的《列宁青年》和《青年实话》;省互济会的《互济生活》等。

c.湘鄂西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湘鄂西分局机关报《红旗日报》和《布尔什维克》周刊;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日报》;共青团省委机关报《列宁青年》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旗日报》和《工农日报》。

d.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鄂豫皖省委机关报《列宁报》;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鄂豫皖苏维埃报》;中共鄂豫皖分局主办机关报《红旗》;共青团鄂豫皖中央分局机关报《少年先锋》及儿童局的《赤色儿童》等。

e.川陕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央川陕省委机关报《共产党》;川陕苏维埃政府机关报《苏维埃》;川陕省总工会机关报《斧头》等。

f.琼崖根据地的主要报刊有: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的《琼崖红旗》;琼崖苏维埃政府和乐会县苏维埃政府的《工农兵报》;共青团琼崖特委宣传部主办的《团的生活》;少年先锋队琼崖总队部的《赤光报》(1931年创刊)等。

③红军各部队的新闻事业

红军各部队也出版了一批报刊,主要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部主办的《红色战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军画报》;红三军团的《红军日报》;红三军团政治部主办的《火线》;红二军团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红四军的《红旗》;红五军的《工农兵》报,红七军的《右江日报》;红八军的《工农兵》报;红九军的《不战不休》;红三十军的《赤化全川》;红三十一军的《红星》;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的《战场日报》;湘赣省军区的《湘赣红星》;闽浙赣省军区的《红星报》;鄂豫皖省军区的《红色战士》等。

总之,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创办和发展开创了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为新闻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为革命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

①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

中央根据地和各根据地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革命政权,扩大根据地,关键是打赢革命战争。因此,“一切为了前线”成为所有新闻传媒的报道与宣传中心。各种报刊都着眼于指导当前的实际工作,但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视角。

②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

根据地的新闻机构,工作人员都很少,依靠群众办报(社),成为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是大力发展通讯员;其次,广泛听取读者意见,采纳读者建议;再次,吸收优秀通讯员参加报纸工作。

③开展批评与表扬。《红色中华》有批评专栏《黑报》,也有表扬专栏《红匾》,还有进行社会监督的专栏《突击队》。《青年实话》也有专栏《轻骑队》,该报表扬与批评并重。

④文字通俗,形式活泼。

根据地所有的新闻宣传都是用白话文写作,力求工农兵读者能看懂,不识字的能听懂。许多报刊还设有山歌、谜语、游戏、科学知识等专栏。

四、综合题

1.以美国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发展。

答:美国的四大商业网是指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如下:(1)全国广播公司(NBC)是1926年11月建立的,几十年来依靠它的母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财政实力和技术设备的优势,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业务扩展到出版、唱片等领域。198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合并,更增强了它的经济后盾,1996年同微软公司联手创办24小时播出的新闻频道,同时在网上播出。1995年有直属电视台6座,附属208座,直属电台8座,和少量附属电台,该公司还通过卫星传送新闻节目,积极发展国外业务。(2)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27年2月建立,素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著称美国电视界。几十年来实力不断壮大,1995年被西屋电气公司收购,当时有直属电视台7座,附属电视台200座,直属电台4座,和少数附属电台。目前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3)美国广播公司(ABC)是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的基础上建立的,1945年6月采用现名。1953年同联合派拉蒙剧院合并,增加了节目制作能力,1995年7月被迪斯尼公司买下。当时有直属电视台8座,附属电视台220座,直属电台13座,以及少数附属台。(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是1986年10月,国际传播巨头默多克将他当年购买的6家电视台联合组建而成的。几年间发展迅速,1993年已有直属电视台8座,附属电视台128座。1996年6月同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美国电信公司合办24小时播出的有线电视新闻节目,1997年1月购买了新世纪通信集团的全部股权;1997年9月又部分控制了另一家拥有大量电影和电视剧资料的公司,实力不断增大。它也是四大商业广播网中唯一一个不经营电台的公司。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经历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新闻活动。

答:解放区新闻事业经历了发展、收缩、再发展的过程,有如下主要新闻活动。(1)初期,解放区的地盘迅速扩大,新闻事业也随着敌我双方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原有报刊力量得到加强。包括《大众日报》改为日刊。《晋察冀日报》迁张家口出版,并成为晋察冀解放区的第一张城市大报。晋绥解放区的《抗战日报》改为《晋绥日报》,扩大了发行地区等等。

①新报刊的出现。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恢复出版《冀南日报》,新出版《新华日报》太岳版,太行版等。收复分线解放区,联结成大区,并创办大区的报刊。如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根据华中局、华中军区的决定,创刊《新华日报》华中版。后成为华中解放区最有影响的报刊之一。194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邯郸创刊。此外,各省市党委机关报也相继创办。这样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县、市、地区、中央这样的多层结构的报刊网。

②新华社的进步。新华社的新闻数量迅速增长,质量也有了提高,总社和分社的联系加强。同时在解放区各地先后设立了若干分社,从而强化了新华社的整体力量。到1946年4月,新华社在全国已建立了9个总分社、40多个分社,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新闻通讯网。1945年9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重新正式开始播音,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由于党和军队的威信空前提高,广播的宣传效果也比试播期间大得多。1946年2月,江苏淮阴创办解放区第一个较正规的新闻学校,由范长江任校长。(2)二收缩时期

一1946年6月,蒋介石集团对解放区发动全面的进攻,解放区范围缩小,新闻事业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在突围、撤退和转战过程中,解放区包括《解放日报》在内的大批党报停刊或缩小规模,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这个时期损失惨重。

②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充分运用新华社这个强大的武器。新华社承担起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的三重任务,除播发新闻外,还发表社论、时评、读者问答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③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总社分两队撤离:一队由廖承志率领,东渡黄河,向河北涉县太行山一代转移。一队由范长江率领,跟随中共中央行动,负责收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和外国通讯社电讯,为中共中央提供国内外情报;抄收新华社总社的文字广播等。

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蒋介石军队尚未占领延安时,已经秘密转移。1947年3月19日,蒋介石军队占领延安,2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及开始进行广播,21日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报道毛泽东指挥作战的消息。(3)恢复时期

①1947年7月,解放军开始反攻,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解放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解放区新闻事业又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阶段。许多被迫停刊的报纸,逐渐恢复出版,许多城市报纸纷纷创办。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此时期,新华社发展迅速。

②1948年4月,新华社两部汇合于河北平山。为加强对新华社的领导,中共中央任命胡乔木任新华社总编辑,廖承志任新华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下设编辑部和广播管理部。此时新华社不仅“一身三任”:集报纸、广播、通讯社为一体,充分发挥了正当新闻机构的强大作用,而且自身的规模和业务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

2011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2.哈瓦斯社

3.霍夫兰

4.意见领袖

二、简答题

1.简述黄远生通讯的特点。

2.简述西方报刊发展的阶段。

三、论述题

1.试述梁启超的新闻观及对现在的影响。

2.试述世界上的广播电视体制。

3.举例说明中国广播电视的经营业态和产业链的变化。

4.举例说明为什么在中国媒体和新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州的报业仍然能占据“舆论领袖”的位置。

四、评论题《非诚勿扰》婚恋类节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生事件

答:新生事件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不敬之辞”,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国内当局对《新生》相关人员的惩处事件。

1934年2月10日,杜重远在上海创办《新生》周刊。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其中有一段涉及天皇的文字。

此文刊后的第二天,上海的日文报纸马上做出反应,称《新生》侮辱了天皇,在上海的日本浪人和日侨马上上街游行,表示不满。紧接着,日本驻上海领事向国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他们向日本谢罪,严惩有关责任人,停止一切形式的反日宣传。在日本国内,更是一片甚嚣尘上的“惩戒支那”的声音。迫于局势压力,国民政府开庭审判,查封《新生》,逮捕并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

2.哈瓦斯社

答:哈瓦斯通讯社是指法新社的前身,是全球最早的通讯社,创始人是法国人哈瓦斯。哈瓦斯社正式挂牌成立于1835年,后来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通讯社之一,从这里也走出了另外两个通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的创始人路透和沃尔夫。

1835年法国人查理。哈瓦斯在巴黎创办。1870年1月17日签订“联环同盟”,确定了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中美、南美为其采访、发布新闻范围。1940年纳粹德国侵占巴黎接管哈瓦斯社。同年12月,法国傀儡政府收买其股票将其瓦解为广告社、法新社和世界电讯社。1944年巴黎光复后,根据法国战后九月法令,在原哈瓦斯社的地址上组建了一家新的通讯社,就是今天的法国通讯社——法新社。

3.霍夫兰

答:尔·霍夫兰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191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3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年后获硕士学位,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2~1945年应美国陆军部聘请,在美军中从事军事教育电影对新兵的影响等研究。他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1961年在美国去世。

4.意见领袖

答: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舆论领袖一般颇具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并有共同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

舆论领袖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角色,人际影响比其他媒介更为普遍和有效,能够保持基本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一致。意见领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单单存在于西方社会中,也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之中和传播过程中,虽然存在的形貌可能有些差异。在信息传播中,信息输出不是全部直达普通受传者,而是有的只能先传达到其中一部分,而后再由这一部分人把讯息传递给他们周围的最普通的受众。

二、简答题

1.简述黄远生通讯的特点。

答:黄远生,原名为基,新合乡人。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出生于江西德化的一个书香世家。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黄远生的通讯特点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