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训练十五讲(第三版)(名家通识讲座书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2 16:01:10

点击下载

作者:孙海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口才训练十五讲(第三版)(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口才训练十五讲(第三版)(名家通识讲座书系)试读: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

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并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编写出版这套书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本书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通识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正规,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课程。

2001年年底,本书系的第一批课题确定。选题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知识结构的需要,也参考了一些重点大学的相关课程安排。课题的酝酿和作者的聘请反复征求过各学科专家以及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并直接得到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第一批选题的作者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由各大学推荐的,他们已经在所属学校成功地开设过相关的通识课程。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受聘的作者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不少还是学科带头人,科研与教学工作本来就很忙,但多数作者还是非常乐于接受聘请,宁可先放下其他工作,也要挤时间保证这套书的完成。学者们如此关心和积极参与素质教育之大业,应当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我们所邀请的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建树,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又能将学问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的重量级学者,是请“大家”来讲“通识”,所以命名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其意图就是精选名校名牌课程,实现大学教学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这套书,亲炙名家名师课堂。

本书系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这些作者有不同的治学风格,但又都有共同的追求,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本书系每一本都是“十五讲”,主要是要求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某一学科领域的通识,而选为教材,十五讲又正好讲一个学期,符合一般通识课的课时要求。同时这也有意形成一种系列出版物的鲜明特色,一个图书品牌。

我们希望这套书的出版既能满足社会上读者的需要,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全国各大学的素质教育和通识课的建设,从而联合更多学界同仁,一起来努力营造一项宏大的文化教育工程。

第三版前言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它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精神愉快的重要素质,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

口才是一种心理技能。口才活动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以及口语表达的风格。个性的倾向性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制约着口才活动的方向和社会价值。而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则对口才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口才是思维的花朵,口语表达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对思维活动的扫描和表达。也就是说口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化,人们常说想得清楚才能说得好,“思想只能用思想本身来修饰和加强”。

说话同写文章一样,需要丰富的语言材料,需要遵从与写作大体相同的语法规律,有着基本相同的表达方式、结构方式、表现技法和训练规律。同时,许多重要的口语语体如演讲、论辩、报告、讲话等,又都依靠写作为其提供提纲和稿本。特别是演讲艺术,语体非常接近书面语,或本身就是口头书面语。

判断一个人说话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合“体”。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关系,以及不同的言语特点,就形成了口语表达的不同语体。如亲朋好友之间交谈,讲话可以随便一点,语言也可以省略一些,可使用一些俚语、俗语;在一般正式交际场合,如进行工作会谈、业务洽谈、寒暄交谈,通常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特别隆重的场合,如在大会做报告或演讲,使用的口语就比较接近书面语。电视广播播音有演播口语体,朗诵、影视、话剧等口语形式有文艺口语体。如果平时和朋友说话拖着一口朗诵腔,就会让人觉得很别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说的是说话既要合体,又要得体。

口才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训练表达能力,也训练心理素质;既要有有声语言的练习,也要有态势语言的练习;既要进行运思训练,也要进行控场训练;既要练听,也要练看;既要有充任角色的语境训练,也要有演讲、交谈、论辩等不同形式的语体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成功地掌握某种技能,必须按照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去练习。作为心智活动的口才技能也是这样,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目的,能够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使练习置于意识的控制之下,改善练习的效果。第二,练习方法要正确。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能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早纠正。第三,要了解练习的结果。哪些是正确的,要予以保持,哪些是错误的,要予以更正,每次练习之后应及时反馈。第四,练习要采取多种形式。既要重视口才训练课上的集中强化练习,也要注重平时多种形式的分散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既依赖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说,练习者应树立成功的信心,经常练口,注重表达,不放过任何一次练习的机会。从客观上说,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遵循口才训练的程序,提供适宜进行口语训练的场合。但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最根本途径都是“多练”。只要我们认为口才训练足够重要,就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每个人时时都生活在一种这样或那样的语言环境之中,并且深受特定语言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跟一个在其他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的方法是不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体现在这个国家的语言之中。语言将一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代代人连接成一个伟大的、有生命力的历史整体。可以这样认为,人民的语言是一种最有生气、最丰富、最牢固的纽带,只要活在人民的语言之中,这个民族就是永生的。

心口一致、知行统一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中国历史上无数杰出的人物都倡导并坚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他们从来就不让知识停留在理性认识的层面上,也从来不把理想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内化升华的基础上,付诸具体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弘扬真理。中国社会的进步就是依靠那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拼命探寻、实践真理的人们一代一代努力才实现的。后人不能“复印”前人的人生,也不应否认前人的人生,社会进步是这样,科学高峰的攀登同样如此。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积极、文明、向上的语言环境是口才训练的根本目的。

口才训练是以练为主的教学活动,训练者是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吸收他们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来,本书既包括了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也包括了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智慧和贡献。

口才训练是贯穿人一生的学问,虽说已有数千年的实践,但有些问题仍在争论和探索之中,由于学力有限,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多加指正。孙海燕    2014年4月20日于清华园第一讲口才训练古今中外百家谈

人类的口语表达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从我们的祖先脱离动物界那天起一直到今天,口语活动一刻也没离开过人类。口语表达活动与人类文明社会有着几乎同样悠久的历史。为了把话说得更好,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口才训练。一 孔子讲究说话艺术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设学校,立教讲学,传授古代文化,他的教学包括了四个科目,即德行、政事、文学和言语。春秋时期,文字虽已普遍应用,但书写仍不方便。由于竹简太笨重,帛书太昂贵,书面语言的使用范围很窄。在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里,主要靠口语,通过言传、耳听、心记来传播文化,交流信息。当时孔子常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深知口语表达的社会作用,因此非常重视说话的艺术和口才的训练。(一)孔子主张言行一致

孔子把口才视为交流思想、发表见解的主要工具。孔子所强调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以德行为基础的,他认为“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他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道听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等等,都是说言语是一个人内在美德的外在表现,绝不应该说违心背德的话。说的多,做的少,是为人的莫大耻辱,最好是首先做到了,然后再说出来。为了实践言语与德行一致的主张,孔子不遗余力地反对“巧言”,大张旗鼓地提倡“慎言”。所谓“巧言”,就是无德之言。反对“巧言”,是针对言与德的关系提出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那些靠花言巧语欺诈撞骗者都缺乏应有的仁德,让这些花言巧语泛滥开去,就会败坏社会道德。所以,“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卫灵公》)。全社会的人都要有所警惕,杜绝一切“巧言”。所谓“慎言”,就是不说过头话。提倡“慎言”,是针对言与行的关系提出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这就是说,做事情要勤劳敏捷,说话要谨慎讲究分寸,做不到的事情压根就不说,如果在言与行实在无法一致的情况下,宁可多做事少说话,也绝不能说多做少,言过其行。提倡“慎言”的主张,不仅在诡辩之术盛行的春秋时期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就是在今天,对于我们反对说假话、空话,反对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不良世风,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二)孔子讲究说话的艺术

孔子非常讲究说话的艺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他认为修辞是进德、修业、治国的大事。他强调口语表达要言之有礼,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而且说话要有针对性。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求技巧。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情欲信,辞欲巧”,才能打动和说服对方。孔子认为口语表达直接面对听众,说话的针对性越强,表达的效果越好,因此,说话的内容、时机、情态都要因具体对象、具体环境而异,有所选择,区别对待。

孔子就口语表达的针对性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说话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论语·季氏》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眼瞎说。这三种毛病都是说话的时机选择不当。第二,说话内容的深浅要与对方的接受能力相宜。《论语·雍也》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中等水平的人可以讲高深的道理,对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就不可以讲高深的道理,说话的内容超过或低于对方的接受能力都不会收到好效果。第三,可否与之交谈要视对方的具体情况而定。《论语·卫灵公》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可以与之交谈的不与之交谈,就失去人心;不可与之交谈的却与之交谈,是浪费言语。聪明的人能因具体情况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不失人亦不失言。第四,说话应顾及具体的环境、场合。《论语·乡党》说:“食不言,寝不语”,“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及《诗》《书》或“执礼”时都要用通行的“雅言”(雅言就是当时比较标准、比较规范的普通话)。不能无视具体环境,不顾场合地乱说一气。这四个方面都注意到了,说话的针对性就强了,表达的客观效果也就好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论语·宪问》)不说则已,一开口就能说中要害;在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谁都不厌其言,愿意专心致志地听下去。这样的口语表达效果,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孔子不仅在口语表达理论方面提出许多宝贵见解,而且在口语的实际运用方面也留下不少范例。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朝廷、在乡党,对上大夫、对下大夫,对国君、对宾客,说话的内容、语气、表情、动作各不相同,都是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有很强的针对性。《论语·先进》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听到的事就马上做吗?孔子在回答子路时说:“有父亲、哥哥在,应听听他们的,怎能听到了就做呢?”在回答冉有时又说:“听到了就干起来。”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使在座的公西华大惑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胆量小,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说一听到了就干起来,是鼓励他,给他壮胆;子路胆量大得超过一般人,勇于作为,所以我说,有父亲、哥哥在,要压一压,使他有所退让。”这件事一向被用作孔子“因材施教”的例证,其实也是说话看对象、针对不同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说话内容的范例。(三)孔子注重说话训练

孔子在对弟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口才训练。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口才最拔尖的要数宰我和子贡。子贡就说过这样的话:“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孔子还曾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在《论语·子路》里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里强调了诵读训练对于口头表达的重要性,甚至提出能诵诗三百是从政、出使的必备条件。无怪乎他对公西华“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论语·公冶长》),善于言语应答的才能那样赏识,竟然与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与冉有“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的雄才大略相提并论。

无论是讲学还是游说,孔子都以口语为主要表达方式。现存《论语》一书,就是他游说、讲学时的口语记录,从中既可以看到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也可以看到他运用口语的实际范例和关于口语表达、口才训练的基本见解。

在孔子的影响下,儒家学派都非常重视口才。先秦诸子百家的口才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演讲论辩活动的第一个高潮。二 古希腊、古罗马的演说家训练(一)古希腊的口才训练目标

古希腊、古罗马口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卓越演讲才能的演说家,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在西方历史上,雅典是一个古老的、政治上较开明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公元前5世纪,在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的统治下,雅典的政治、经济空前昌盛,文化教育、科学和艺术也达到极大的繁荣。在意识形态领域,代表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政治主张纷呈,学说林立,当时的元老院是贵族民主政治的体现和化身,各种施政纲领都在激烈的论辩中提出,各种政见的斗争都在唇枪舌剑中进行。为了政治活动的需要,必须具备高超的口语表达能力。当时,很少有哪一位政治家不擅长演讲,也很少有哪一位演说家不关心政治的。不仅元老院的代表,外交家和军事统帅们也利用演讲、论辩达到其活动目的。广大的自由民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如讨论国家大事,参与法律诉讼,决定官员的任职、罢免等。他们也运用口才来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演讲论辩是一种风靡一时的社会活动,甚至谁在这些活动中大显身手,就会成为人们敬慕的英雄。广大群众把“倾听”作为生活的享受之一。那时演说家比文学家占有更光辉的地位,雄辩术尤其成为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装饰品。有的人不惜重金向演讲训练有方者求教。

为了促成和维持这种民主的政治与学术空气,就需要大力培养积极参与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的能言善辩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因此,雅典的统治者不但重视对青少年实施体育、音乐、文法等方面的教育,而且相当强调培养他们的演说才能。雄辩术的学习在雅典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二)古希腊“智者派”对口才训练的贡献

对雅典演说家口才训练做出突出贡献的是一批自诩为“智者”的人,又称“智者派”。智者派周游列国、博学多识,在游学途中,每到一处,他们一方面参与当地的各种政治活动,出入于社交场合,既为执政官出谋献策,又大胆针砭时政,起到活跃政治气氛、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招徒授学收纳学费,借以为生。智者派主要传授雄辩术:这是一种论战的技艺,教人们怎样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如何在公开场合举行政治性的辩论,说服对方以博得声誉。他们主要的教授方法是练习和讨论,并往往现身说法。演讲需要充实的内容、伶俐的口齿、敏捷的反应和生动的实例,因此,智者们在教授雄辩术的时候,不仅讲授如何控制声调、形态、表情等表现形式,怎样运用神话、隐喻、典故等修辞手法,还系统地教学生有关自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大多知识渊博,观点新颖,演讲生动,吸引了不少门徒,在当时雅典的青年人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普罗塔哥拉(约前481—约前411)是智者学派的著名哲学家。他自称是以传授雄辩术为职业的教师。他坚持要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一个问题。在论辩课上,他要求学生先作肯定一面的论述,再作否定一面的论述。智者学派在研究和讲学过程中创造出“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一开始,智者们没有固定的讲学场所,往往在体育馆或公共广场的一角或者借学生的私宅上课训练。随着他们的影响和声势与日俱增,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这种教无定所的短期讲学逐渐发展为永久性的教学制度。公元前390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创立的修辞学校,就是第一个专门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机构。这所学校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青年,他们中有许多人来自海外异邦。修辞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为四年,教育内容广泛,除雄辩术之外,还开设有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几何等课程。这所学校对后来的演说家教育影响很大。(三)古罗马著名演说教育家昆体良

昆体良(35—95)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教育家,从小随父亲到罗马求学,这期间对演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0岁的时候当过律师,并以自己超人的辩才获得了巨大成功。后来在罗马开设了一个专门训练演说家的修辞学校,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他是罗马第一位修辞学教授,把前人的“演讲术”发展为系统的演讲学理论,成为演讲学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有《演说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辩术原理》。在《演说家的教育》一书中,昆体良从道德水准、语言能力、知识程度、思维技巧及体态风韵等方面对演说家提出了要求。他认为,一个合格的演说家首先必须是“好人”,也是忠君爱国的政治人才,不仅需要判断是非,而且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除吐字清楚合乎语法外,发音还要柔和,富有节奏感;再次要擅长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推理要合乎逻辑,敏于寻找差别、解释疑难;复次要掌握广博的知识,为演说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材料;最后还要练就健美的体魄,使演说时举止文雅,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等等。这部巨著总结了从古希腊以来的演说家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被称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三 口才训练在美国(一)美国卡耐基口才训练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术、推销术、做人处世术、智力开发术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千百万人受益。特别是在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处世上,在帮助人们获得自尊、自重、勇气和信心上,在帮助人们克服人性弱点、发挥人性优点、开发人类潜在的智能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卡耐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家。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婚前曾做过教员。她也希望卡耐基将来做个教员或传教士。卡耐基家境贫困,在州立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全校六百多个学生中只有五六个因付不起食宿费只好走读,卡耐基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他很自卑,越是自卑越想出人头地,改变现状。他发奋读书,得到了全额奖学金。他发现,在学校里最具影响和声望的是那些棒球运动员以及在演讲和辩论赛中获胜的人。他知道自己没有运动员的优势,于是决心在演讲中获胜,无论是在回家路上还是在挤牛奶的时候,他都抓紧时间刻苦练习。但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灰心过,失望过,甚至想到了自杀,最后还是战胜自己坚持了下来。第二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次又一次演讲中他都获得了成功,这使他更增添了信心。一些请他帮助训练的同学也获得了成功。

大学毕业后他曾当过推销员,也在艺术学校当过演员,但是,他认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比赚钱更重要,渴望有时间学习和写作。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可是开什么课呢?他发现在大学里所做的演讲训练对他帮助很大,特别是在帮助他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自信方面比其他一切课程的总和带给他的还要多。于是他就决定给商界的人士开一门公开演讲课,自此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成人教育事业。

卡耐基的公开演讲课,主要通过在公众面前演讲,训练学生能清楚、有效和泰然自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自信。卡耐基的教育原则和方式很快被世界各地的读者公认为既实用又成功的法宝。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在卡耐基课程与卡耐基成人教育的原则和方式的影响下,提高了自我素质,得到了生活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做人处世的技巧,在事业上、在社交上、在私人生活中,都获得了成功和幸福。卡耐基的成人教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乃至在全世界形成一股现代成人教育的潮流,即卡耐基运动,而且经久不衰。

美国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国际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以及遍布世界的分支机构,多达一千七百余个。接受这种教育的人,70%以上都具有大学和大学以上的学历,80%年收入都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他们之中有工厂工人、学校教员、企业经理、家庭主妇,有明星、巨商、各界领袖,也有军政要人、内阁成员,甚至还有几位总统,人数多达几千万。无论是渴望小康的普通民众,还是身居要职的各界领袖,无论是梦想飞黄腾达的军政要人,还是迅速获利的百万富翁或希望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的家庭主妇,都感到接受卡耐基训练是他们的一种需要。著名的企业家洛克菲勒说他愿意付出太阳底下比任何东西都更高的代价购买卡耐基训练。

卡耐基的训练还同时被认为是机关、团体事业成功的需要。很多团体、企业纷纷资助卡耐基训练。他们有的把全部管理人员都送到卡耐基机构接受训练,还有许多干脆在单位开班授课,不少还把接受卡耐基训练作为荣誉招揽生意。

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影响了不止一个世纪,连卡耐基自己也没想到,他开设的这门课竟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二)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女士谈口才训练

桑迪·林弗女士原为美国电视采访记者和大学讲师,讲授“演讲艺术与语言交流”,后来任亚特兰大市口才咨询公司经理。她曾向各公司职员讲授讲话技巧。从下面的对话可以了解她对口才训练的看法:

问:林弗女士,当今要想做好工作,擅于辞令是否很重要?

答:是的,流利畅达的口才和引人入胜的讲话姿态,在今天的竞争气氛中大有必要。

问:您所说的讲话姿态是什么?

答:讲话姿态是我们每个人开口说话时表现出的某种感情或风格,其重要性大大超出讲话时使用的词句——如何措辞、发音、摆姿势,这一切决定着传达信息的效果。

问:这不仅仅是演讲技巧吧?

答:当然不是。个别谈话与对听众讲话、发表电视演说、在工商企业界或交际场合讲话的基本点完全相同。

我们教给学员一些基本东西,这样他们可逐步培养出好的讲话风格。这些基本东西天天都用得上,并不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经理需与职员交换情况,工人也要与老板打交道,不当演员或演讲老师也要有动人心弦的讲话姿态。这是我们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基石。

问:就工商企业界人士来说,这些又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决定性的意义。推销员、证券经纪人,房地产代理人——任何与公众打交道的人,必须与顾客建立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都得通过语言这条渠道疏通。

现在的统计工作和文书工作的对象也不完全是数字和文件了。从事这类工作也要与人打交道。以会计工作为例,几年前,会计师会算账就称职,现在呢?一位在会计事务所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我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要想当个合伙人,必须能说会道,有一手招揽生意的本事。”

许多职业都是这样,建筑师、工程师、律师——他们都意识到必须具备做说服、动员工作的能力,才能吸引顾客。今天,每个人都要当一名名副其实的推销员。

问:怎样改进讲话技巧呢?

答:主要有三条渠道:(一)中学、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以及在其他社会机构举办的夜校讲话技巧课程;(二)各公司开设的讲话课程或讨论会——由公司为参加讲话学习的本单位职工办的讲习班;(三)以个人为对象的口才训练机构,如我创办的口才咨询公司。这里,我们教学员自然的表达方法,根据需要,或郑重其事,具有权威性,或热情奔放,具有感染力。

问:听学校或社区中心开设的讲话课程有何益处?

答:任何课程差不多都能有所帮助,不过在质上有很大差异,这要看教员的专业水平和班上成员文化程度如何。公共演讲课程已教授多年,有些教材已过时,依我之见,这些课程的缺点之一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虚构了一些问题。

问:能举个例子吗?

答:我见过有的人站在听众面前,不敢把手放在口袋里,不敢放松,不敢表现出“自我”,因为老师曾告诫他们:“讲话时要站得笔直,热情些!笑一笑!”学过讲话课程的人还往往摆出与本人风格格格不入的姿势。

问:成为一位能打动人心的演说家,是否一定要“精神焕发,情绪饱满”?

答:一定要这样!这点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尤其是对已经四五十岁的工商企业界高级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是我公司的主要顾客,一位典型的商人来我公司看了他自己的录像后说:“我从来不知道我是这么一副样子,又呆又傻,令人讨厌!”为了显得庄重些,他绷紧了上唇,岂不知这使他的声音和面部表情毫无生气。他挺着胸脯站在那儿,认定男子汉都该这么站着,但这姿势使他看起来很僵硬。因此,我们教学员首先要学会放松,动作自然,我们并不打算造就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机器人式的演说家,就是帮助每一个人以最有效的方法表现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问:关于口才训练,男性与女性是不是存在不同的问题?

答:口才训练对男女的要求基本一样,轻松自如、声音悦耳、言之有物。不过,男女的侧重点不同。一般说来,男商人倾向于注重权威,他们希望别人重视自己。他们担心如果过多表现出热情,就意味着有失尊严。而女商人呢,特别是聪明而果断者,则经常考虑,如果显示她们的聪明才智、独立性和决定力,就丧失了女子气质,失去了女性的魅力。

问:你们用什么方法教演讲人放松呢?

答:第一步,我们告诉他们要忘掉演讲的内容——只是暂时的——运一口气,使紧张情绪和神经质的感觉从体内一扫而空。呼吸时,人们自然而然会从紧张状态中松弛下来。相当多的工商企业界人士发表重要讲话或介绍情况时,屏住呼吸,一口气也不敢喘。我不明白,他们可怎么受得了?

大多数人都害怕讲话时出现的停顿或静场,所以他们总是一口气把话讲完。应该在上下句之间停顿一下,换口气,再接着讲下去。

问:停顿对讲话效果很重要吧?

答:很重要。(一)停顿一下,你有时间考虑后面该说什么;(二)一个人要在什么时候停顿——由他支配那段静场的时间——他比做不到这点的人更具权威性。

每当我面对观众,问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我就停下来等待。有人提问也只会问一个问题,因为他或她对鸦雀无声的场面比我更感到局促不安。停顿是很重要的,因为介绍商业时,问答这段时间或许是最有意义的。

问:演讲时是否最好用讲稿?

答:并不一定要用讲稿,我奉劝诸位忘掉讲稿,以提纲或便条取而代之。凡是演讲,99%都无需讲稿。观众越是感到你与他们正在交谈,你演讲的效果就越好,你与人谈话正是要与别人分享你的某些东西——你的思想、观点,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就还没有学会什么叫做谈话。

问:但是,有时讲稿也很重要吧?

答:或许是这样,讲话要是只为了记录备案,并不是为了给人听,就有用讲稿的必要。譬如说,行政官员在听证会上作证或外交官发表重要讲话。因为在这些场合,一字一句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就工商企业界而言,经理们照本宣科“读”话,只是由于他们不愿花时间准备引人入胜的即席讲话。

这些经理们忽略了这一事实,一个人拿起讲稿“读”话时,人们对他或她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我指导学员正确使用讲稿,他们需要很多时间来进行润色,简直比准备即席讲话提纲还吃力。

如果一定要用讲稿的话,要尽可能做到像是在谈话,需要停顿的地方用竖线标上,再者要尽可能练习与观众交换目光。

不要低头读稿——要看着听众,想着接下去该说些什么。

问:是不是大多数人唯恐不用讲稿就完全忘掉讲话的重点?

答:是的,这是演讲者的恐惧之一。但是,事先仔细拟好提纲,用录音机反复练习,增强信心,这种恐惧是可以克服的。用录音机磁带的另一好处是你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然的话,听众对你讲得如何比你更有发言权。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使用录像机,你能亲眼看到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知道哪些演讲技巧有待改进。

问:讲话时,双手应该放在哪里?——是不是应该放在桌上?

答:首先,我希望人们不是站在桌子后,不过,人们总爱这样站着。其实,何必掩掩藏藏,这表明演讲者不敢站出来与听众打成一片。使用讲桌仅仅是为了念讲稿——这我前面已说过,一般来讲,还是不用讲稿为妙,你可把稿子放在桌上,然后离开讲桌讲话,不时回来看上几眼稿子。

现在谈谈手的问题。我们告诉学员要放松,将双臂垂在身体两侧,在此位置,双手和双臂可伸缩自如,自然地做出各种手势。

问:根据经验,讲话时间的限度应该是多少?

答:午餐会和宴会上的讲话,时间标准大约为十五至二十分钟。具体到每一次讲话,则要根据听众出席的动机,讨论问题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而定,总而言之,简短的讲话是可取的。讲话后要留出一段时间回答问题,这段时间的长短根据观众提问的需要。

问:对于想改进讲话风格的人,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想有以下几点,开始讲话前,留有一定的时间稳定情绪,譬如,你可以调整一下麦克风,整理讲稿,问听众是否每个人都能听见你说话等等。

◆要有一个经过周密计划、认真练习的开场白。这将增强你的信心,驱散登台的恐惧。

◆显出精力充沛的样子,在讲话时可以自如地走动,不要在讲桌后面呆傻地站着不动。

◆注意声调和呼吸。可考虑买一本关于发声练习的书,并用磁带录音机练习。悦耳的声调需要借助于呼吸。身体要放松,克服紧张情绪,不要提高调门说话。

◆不要过分幽默,不要以为开始时一定要开个玩笑,只是在完全出于自然,并能运用自如时才开点玩笑。文艺表演还是留给演员吧。(李锦江译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刘祖荫校)四 日本人重视口才

在日本,口才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就业和晋升。一些大公司招聘时,对口才都有具体的规定,如:应聘者声如蚊子者、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交谈时不得要领者、面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说起话来嗡嗡嗡全无生气者等,都不予以录用。

在一些企业经理学习班上都开设有口才训练课,不合格者将被解雇。在离东京五十五英里的富士山,有一所“经理人员训练学校”。这所学校的学员,都是中小公司送去的在职职工。学费由公司支付,学习班十三天的学习中,除其他课程外,有极严格的口才训练。为了使学员讲话口齿清楚,要把食指和中指插入嘴里背诵佛经;要通过极严格的“电话交谈礼仪”测验;要进行各种口试,讲述如何制定时间计划,接待顾客的礼仪,如何鞠躬,如何致欢迎词等等。如果口才训练成绩不及格,就会被公司开除。他们认为现代企业为了协同作业,上、下、左、右需要大量的、频繁的信息传递,而传递手段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电话、电视、面对面对话进行的。如果某一个人说话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不能完全正确地表达意图,就必然造成接受者理解的困难,致使信息传递失误。这就像一台大机器脱落了零件,会直接影响它的高速运转。所以,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口才和口才训练。

在日本,演讲活动开展得比较广泛,一般大学里都设有演讲部。日本内阁大臣中,不少人在大学时代就是演讲部的成员。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专门筹办演讲会的公司,演讲会的市场费已高达一兆日元,主讲者仍供不应求。近些年日本又开始举办中文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的实况通过广播、电视向全国转播,一等奖获得者被奖励到中国旅游或研修旅行。五 中国专家谈演讲与口才训练

在我国,口才训练大范围的开展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我国第一份专门研究如何提高人们的演讲水平及口才的杂志《演讲与口才》问世,使口才理论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随着口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口才活动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演讲论辩活动也异常活跃起来。(一)高校教师谈演讲与口才训练

1985年夏天,《演讲与口才》杂志社记者对全国六大区22所高校的校系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德育教师等三十余人进行了采访,下面是部分教师对演讲与口才的看法:

金炳华(复旦大学):我们复旦大学的演讲活动开展较早,演讲协会成立也较早。几年来,我们多次举行演讲比赛。演讲比赛从班级搞起,经层层选拔,最后举行决赛,使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登台演讲。演讲不仅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好形式,是提高他们口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好机会。大学生思想敏锐,喜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这是思想活跃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有些人总是担心青年学生讲话“走火”“脱轨”,其实是多余的。要让青年探索,又不允许他们说一句错话,那是做不到的。即使他们在认识上有些偏激,只有讲出来,才能便于我们了解和疏导。因此,在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中我们主张不要给学生“打棍子”,要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

周兴健(中国人民大学):从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演讲是思想工作的好方式,它不仅能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而且还能配合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研究讲话艺术,探讨它的规律,而且要勇于实践才能使你的口语清晰、准确、生动、活泼,易于被人接受。有的老师虽然学富五车,但由于不长于表达,结果事倍功半,不受欢迎。

杜立政(东北师范大学):口才是我们师范院系学生的基本功之一。老师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使他们的教育对象接受他的感情,接受他的知识。语言对于教师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和工人的机床、车钳一样,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口才,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学):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改革的社会对不重创造的书生型、既成型人才不感兴趣。它所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就是口才。

郭景海(北京大学):从大学生来讲,应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能写;其次就是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能说。当代大学生也希望自己具备多种能力,如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等,其中就有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我们北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较多,学校中有许多社团,其中一个就是演讲团。他们多次到各地巡回演讲,这样一方面可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口才,成效是很大的。

郭子敬(第四军医大学):无论做思想工作也好,还是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也好,中心都是传授知识,转变学生的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意说服力,包括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政治思想工作者有口才。我们有些教员十分重视自己的口才训练,他们常常面对墙壁、录音机苦学苦练。有些同学也十分重视自己的口才训练,如华山抢险报告团的同学就很注重锻炼自己的口才。

李铁心(吉林工业大学):过去,工科院校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不重视,因此工科大学生中话说不太明白的,不乏其人。有人认为工程技术人员不需要有口才,这是十分错误的。工程师要指挥生产,就要把他的思想变成工人的思想,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言传能力。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工科大学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提干,更会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各个汽车厂都有,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基本骨干。他们要管理企业,指挥生产,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不会讲话或讲话枯燥都是不行的。因此从去年起,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才,搞了一些演讲比赛、演讲会等活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讲是对学生进行智商教育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刘竹溪(西北师范大学):演讲的宣传鼓动作用是非常大的。举一个例子,在抗日初期,我做过抗日的宣传工作。那时在晋察冀,特别是冀中地区,每个县都有战地动员委员会,专门做抗战的宣传工作。我那时还年轻,拿着乐器——口琴啦、笛子啦,把群众召集起来,马上就有同志演讲。讲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人民的暴行,激发起人们的民族意识,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奋起抗战,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赵建华(山东工业大学):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的灵魂爆出火花。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的运动与人们的生活有种同构关系,这就是“同构”说。我认为音乐就是通过这种“同构”来唤起人们的情感的共鸣,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和精神上的享受。而演讲中思想情感的抒发,也要借助声音的传播,所以说二者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演讲艺术如果与音乐艺术紧密结合,就会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境界。(二)当代语言学家谈口才训练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学工作会议上,《演讲与口才》杂志记者对张志公、张寿康、周有光三位语言学家进行了访谈,以下是他们的访谈摘录。

张志公: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在是太迅猛了,迅猛得常常出人预料,我们这里还在搞汉字编码,国外却已经有了语音处理机,或者叫做说话输入机,它可直接进行口语的输入转化,你这里刚刚把话讲完,它那边就已经给转化成文字,并可同时完成复印和存储,这个东西应用起来是不得了,它将大大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目前这种语音处理机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小面积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实际应用,我国当然也在其中,这是现代化的需要啊!面对着这样一大趋势,我们不能不做一点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加速推广普通话,因为在一个国家内,语音处理机只能面对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进行工作。万里同志曾说过,一个国家语言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度,往往反映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而目前我国有诸多方言土语,这些人凑在一起,彼此间都很难听懂对方的话。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大问题,绝不是耸人听闻,唱高调。这随之也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你的语言不准确,那么语音处理机印出来就是病句。可见,提高全民族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话是这样说,但是做起来很难,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传统的观念太深了。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比,人们总是重书面轻口头,比如说改病句,一般都是指书面而言,而口语的错误多了,却是无所谓。由于口语的错误影响工作,造成损失,这样的事情也不少,却没人来算这种经济账,而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张寿康: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很重,这是显而易见的。三十年前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提出推广普通话,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相信又会掀起一个高潮。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不用专门学习同样人人都会说话”,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学与不学大不一样。那么这种系统的学习,应该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直到小学、中学、大学,哪一个层次都不应忽视说的训练。从教学的角度讲,老师是主体,因而老师的语言非常重要,没有比把复杂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难的事了,这需要口才。所以,你们《演讲与口才》的担子是重的。你们的刊物越来越受欢迎,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并重视起来了。这也说明社会需要口才学,而你们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周有光:我是1923年进的大学,那是帝国主义的教会学校,有许多坏处,但是也有一点好处,就是那里重视演讲,重视口才。那时候的英语课中,就有演讲的内容,常常是老师把题目写在小纸条上,由学生抽签,抽到题目后准备五分钟,再上讲台演讲五分钟。此外,学校里还每年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先是各班赛,选拔出好的参加全校的大赛。凡是全校大赛的获奖者,名字都刻在铜牌上,这铜牌放在交谊堂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游艺室,学生们到这里玩,也就可以顺便看到哪一年哪些人在演讲赛上得了奖。学校里不仅组织演讲,而且还组织辩论,有主辩的一方,有答辩的一方,各讲各的理,这时候就不分年级了。记得那个时候的中国交通运输很成问题,要改善局面,就要投资,可财力物力都是很有限的,是把力量放在水路上好,还是放在铁路上好呢?当时社会上有人为此争论不休,于是学校就出了这个题目,让学生们辩论,许多学生就忙着查找资料,请教能人,很有意思的。至今,外国学校还常常这样搞,我觉得这办法是不坏的,我们不能没有辩论,只有捧场。(三)当代大学生口才训练的三大难点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校校园里,大学生们对于掌握口才技能的渴求越来越趋于强烈,学生社团中,演讲协会、辩论协会、口才训练协会等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但是,由于广大青年学子们对于口才训练,尤其是中国人训练口才难以回避的三大难点认识不足,在口才训练中难免会走弯路、走错路,甚至最后走的是半途而废的夭折路。

转换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也许更容易明白。近些年来,以“卡耐基口才训练”为代表的、来自境外的口才训练的书籍在图书市场上卖得很火,但是,很多人读过以后,又常常会感到对于口才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为什么呢?根子在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系与外国的精神文化体系不同,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需要克服的难点不同。而中国人要想提高口才水平,显然只能立足于中国人自身的实际情况。

那么,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口才水平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要克服什么样的实际难点呢?

难点有三。严格地说,这三大难点,全部来自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的精神文化积淀。

难点之一,封建的精神文化传统的影响至今犹存,压抑了中国人的口才显现。封建的精神文化传统的要害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分三六九等”的等级体制。这一等级体制,既有社会角色的“等级差异”(例如,封建时代的官员有品级差异,今天的官员有股、科、处……的级别差异),又有“亲情角色”的伦理差异(例如,长辈、幼辈的辈份差异)。时至今日,“君臣父子”等诸如此类的等级限制,仍然在顽固地限制着人们平等地、自主地畅所欲言,限制着人们“能说什么与不能说什么,能怎么说与不能怎么说”。

口才成功显现的前提原本应当是:说话人既不因为“人微言轻”而自惭形秽,也不因为“人多权重”而以势压人,双方或多方均独立思考、平等交流,冷静理智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但是,封建的精神文化传统在我们身上刻下的印记却恰恰表现为:面对年长者、尊贵者、有权势者,难免心理紧张,以至嗫嚅而不敢言,面对年幼者、卑微者、无权势者,又难免目中无人,甚至颐指气使。于是,在言语交际中,常常听到有人自述,在与熟人、朋友、亲人进行交流时,口才尚可,但是,一旦与领导上级、陌生人(可能是领导上级)以及一群人(其中可能有领导上级)说话时,口才就不行了。此时说话人所面临的,已经不是要提高说话能力的问题,而是要如何调整说话心理的问题了。

在口才训练中,常常有青年人,只重视学习当众演讲的技巧,却忽视了如何坐下来与人平等交流的本领,进而陷入了口才训练的误区。人人都想获得好口才。激情喷涌的演讲、语惊四座的雄辩……当然都属于口才的具体表现,但是,口才的内涵决不仅限于此。从根本上说,所谓口才,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话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不仅需要训练自己的“听话辨析”能力,同时还要训练自己在言语交际中能够倾听“不如自己,甚至远远低于自己”的人在“说什么以及怎么说”的心态。不能或者不愿意如此训练自己者,就不可能最终练就好口才。

难点之二,系统化的应试教育严重地阻碍了民族思维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进而阻碍了口才水平的提高。应试教育说到底,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是再现老师教给的知识和推导方法的重复能力与模仿能力。

而所谓口才,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话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口才交际过程中,由于话题内容不同、交际对象不同、交际双方观点立场差异程度不同、利害关系冲突程度不同,导致了口才交际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口才水平的显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性化的。口才交际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按照重复、模仿某种既定的、统一的步骤和程序来完成,进一步说,虽然我们的大学生都不仅能运用母语,而且还能运用外语与他人进行言语交际,但是,这种能力绝大多数是在生活实践中被动地、感性地获得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始终没有提供理性的、系统化的教学训练方法,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强化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这一方面的欠缺又导致了大学生们对于口才训练的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具体表现就是,一方面将原本属于素质教育(开放)体系的口才训练视同封闭体系的应试教育,常常会提出“多少时间能够完成(训练)”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口才训练的指导书籍视同知识介绍类书籍,以通读训练教材的方式来替代口才训练。

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口才训练实际上应当贯穿人们的一生,因为,每当一个人在运用自己的话语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他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口才训练。当然,学校的系统化教学训练必须表现出一种阶段性、可结束性,但是,这种阶段性、可结束性往往只能针对口才训练中“可统一要求、可重复模仿”的部分进行(例如,是否达到了朗读、朗诵,说话、演讲的一般要求,是否掌握了交谈、交涉,辩论、交锋的一般方法与技巧等等),至于其个人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有时是很难通过考试来检测的。这是口才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又一难点。

至于将口才训练的指导书籍视同知识介绍类书籍,以通读训练教材的方式来替代口才训练,则往往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有所表现(教师表现为“照本宣科”,学生则表现为“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严格地说,可以称为“伪口才训练”(貌似训练而实际无训练)。口才训练,只能是靠训练出成绩,不可能仅凭看书就“爆出”口才。就好像你买了一本“如何训练短跑”的书,只是阅读,却没有上跑道严格训练,短跑成绩是不可能提高的;再比如你买了一本“烹饪大全”,只是反复阅读,却从不下厨房操勺实践,你的厨艺也是不可能提高的。这其中的道理基本相同。

用这种方法替代口才训练就陷入了口才训练的一个盲区:看似在进行训练而实际上没有训练,看似有提高而实际上没有获得应有的提高。

难点之三,将口才训练看做是一门单纯的、可以游离于个人自身(个性、气质、心胸)之外的技能。

时至今日,尽管我们看到,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学生青年,对于口才技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个性化色彩非常明显的口才交际技能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可学之口才(游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