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熙与三星帝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2 18:19:35

点击下载

作者:金文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健熙与三星帝国

李健熙与三星帝国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李健熙与三星帝国作者:金文排版:梦工厂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511529435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从一份不光彩的财报说起

2014年10月,三星电子第三季度的初步财报发布。而手握这份财报的三星总裁李健熙,显得有些忧心。虽然他刚从一场大病中康复,但这份财报给他的打击,不亚于之前的那场大病。

因受移动业务疲软的影响,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运营利润预计同比下滑59.7%,降至4.1万亿韩元(约合38亿美元)。这是三星电子运营利润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下滑,而下滑很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

另据最新公布的“全球200大亿万富豪榜”显示,三星电子总裁李健熙以104亿美元的资产,名列全球富豪榜第110位。这是李健熙近三年来首次跌出100名之外。致使其排名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三星电子业绩恶化,导致三星电子的股价暴跌。

当昔日称雄电子市场的三星增长呈疲态之时,美国的苹果推出了5.5英寸的iPhone 6 Plus,正式向三星多年来引以为傲的大屏市场发出了挑战。除苹果之外,小米、华为、锤子、100+手机等中国本土新兴阵营也正在崛起。

华为通过走“高性价比”的道路,迅速将采购量提升到了百万级以上,既赶超了三星,还将其他对手狠狠甩在了后面。此外,诸如锤子、100+手机等,也都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向三星进行狂野的进攻。而“硬件零利润”就是100+手机最具代表性的策略之一。

从中长期看,让三星这种以硬件为主的公司,持续生产最先进的产品,似乎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商业难题。柯达、索尼、诺基亚等一系列巨头的没落,也证明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日不落帝国”。分析师和投资者均认为,过去,三星几乎霸占了安卓系统的全部利润,因为竞争对手的表现太糟糕。但如今,三星与其安卓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因为苹果公司攫取了大部分高端市场利润,而联想和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又侵占了低端市场利润。

令人堪忧的还不止上述所及。三星目前还持续面临苹果的专利诉讼,而支持三星雄霸智能手机市场的安卓操作系统,也一直都没有摆脱谷歌的束缚……这些都很可能使得三星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三星还是不是一家世界级的企业?”“三星为什么会有如此糟糕的业绩?”,“三星能否迅速纠正自己的错误?”,“三星还能打出什么王牌,才能渡过难关?”……这是外界普遍提出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他就是三星电子的总舵主——李健熙。

今年业已72岁的李健熙,被誉为韩国的“经济总统”,甚至被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是韩国的“幕后帝王”。法国路透社记者曾这样形容他:“李健熙说话轻声细语,公众场合更少见他的身影,但只要他咳嗽,韩国就会感冒。”

这些美誉,对于李健熙来说并不夸张。

要知道,在目前世界最大500家跨国企业中,三星集团排名第14位,是韩国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顶级跨国企业。它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涉足电子、机械、化工、金融、建筑、纺织、医疗、游乐园、广告等各个领域。2013年三星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高达约3000亿美元,为韩国创造了约1/4的GDP产值。

自从27年前接手掌管三星集团,李健熙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他的个人命运已经和三星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连。而身为对韩国经济、社会影响巨大的三星集团精神领袖的李健熙,其重要程度甚至高过三星之于韩国。

然而,位于首尔市中心的李健熙宅邸高墙环绕,李健熙很少离开寓所前往集团总部,更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个庞大帝国的掌控者,行事竟然异常的低调、隐秘,这不得不更引发了大家的好奇。

这个缔造出如此“三星神话”的李健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三星集团是个大公司,几乎涉及所有市场经济领域,当然最初和现在起支柱作用的还是三星电子。

作为集团的支柱产业,三星电子拥有无数技术出色的能人和专家,但是能否让这些专家有用武之地,就得看李健熙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了。

众所周知,当一个集团领导人在对某一项事物做决定的时候,他势必得对这个领域有深入的洞悉,推出市场变化趋势。只有足够的了解,才不会狼狈地铩羽而归。仅具有了解市场的洞察力还远远不够,要想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还必须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超前战略眼光。

值得庆幸的是,李健熙拥有这样的超前战略眼光,所以他的企业才能够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在过去的26年间,李健熙借鉴西方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三星的机制,并大胆创新,带领三星成长为全球最大也是最具实力的消费电子企业。甚至在数年之前李健熙就曾预言,目前三星赖以生存的大部分产品在未来10年内都将陆续消失,未来的三星如果想继续生存,就必须找到与三星息息相关的新业务。

身体力行也是李健熙的鲜明个性之一,不管是半导体,或者车,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他都会去亲自去解剖。虽然李健熙专攻的是经济领域,但是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心导致他只要从事哪个领域,或者某些方面,都会比那个领域的专家还要专业。

李健熙不是一个刻板守成的领袖,他时刻追求着创新。他会不断变化自己的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并坚持要求自己变化,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或者习惯。

人的习惯是最难改的,因为人都有一种惰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听的看的多了,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可“倾听”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倾听下属的心声,明白他们想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困扰是什么,什么导致了这种困扰,然后想出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李健熙领导三星的数十年人生经历,记录下了韩国企业成功走向世界的辉煌,也见证了这些企业跨入新世纪后不得不转型阵痛的全过程。

尽管在人生奋进的过程中曾遭遇过风风雨雨,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高举“新经营”企业理念大旗,开启了真正属于自己时代的人。

2014年5月,李健熙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入院治疗的消息,震动了整个韩国,也震动了世界。外界纷纷猜测李健熙病危,甚至有媒体报道他已死亡,但三星首尔医院和三星集团否定了外界有关李健熙病危的传言。可即便是这样,关于李健熙的健康情况,以及三星的未来的纷争,依旧甚嚣尘上……

时间是残酷的,它并没有因为这些纷争而暂停过一秒,但时间也是最现实的,无论是怎样的纷争,时间都会给出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李健熙的病情在一点点好转。如今,李健熙的全部检查结果都良好。而那些有关李健熙病情的不实传闻,三星集团正考虑采取法律手段应对,并要求报道李健熙已死亡的媒体纠正报道内容。而三星电子之所以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和李健熙的病情也不无关系。

好在李健熙的病情现已基本痊愈,接下来,这位被称为“韩国经济总统”的李健熙会任由三星的业绩持续下滑下去吗?他会打出什么王牌来力挽狂澜?而李健熙之后,谁来接三星的班?这些围绕李健熙以及三星的讨论,现如今仍旧在继续着。但无论怎样,时间都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李健熙李健熙小档案

现职:三星集团董事长

曾任:韩国《中央日报》理事、三星集团副董事长

学历:汉城大学荣誉经济博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MBA(辅修大众传播)、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部经济学士

出生时间:1942年1月9日

出生地:韩国大邱

星座:摩羯座

血型:AB型

身高:170公分

座右铭:事必归正、倾听

名言:“一个天才可养活数十万人。”“除了妻子和孩子,一切都要改变。”“舞弊不但是癌症,还是传染病。”……

公评:韩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家”、“最想仿效的对象”,2002年《财星》杂志第157大富豪,2003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最受尊敬企业人士”第32名

兴趣:马术、高尔夫球、桌球、滑雪、养狗、古典音乐、电影欣赏

著作:《用你的想法阅读这世界》(Read the world,with your own thinking)第一章孤独的孩子1父与子

这是一张似乎是从全家福上剪下来的老照片。在这张60多年前的黑白老照片中,少年李健熙与父亲李秉坐在一起,坐得稍微靠前一些。他穿着黑色西服,露出宽大的白衣领,脸颊圆嘟嘟的,看上去很健康。虽然也和父亲一样梳着整齐的分头,但有一小撮头发顽皮地冒了出来。

在拍照片之前,母亲和姐姐们用蘸上水的梳子为李健熙梳过头,可那一小撮头发不听话地翘了起来。也许这不是这个稚嫩少年的本意,可它却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少年在这个显赫家族中有些小小叛逆的人生形象。

照片中的另一位主角,那位把分头梳得整整齐齐的中年父亲,戴着金属边框的眼镜,眼睛平静地看着照相机镜头,眼里充满了社会精英人士的那种自信。在他轻轻翘起◆父与子的右嘴角边,洋溢出一丝从容的微笑。无论是坚挺的白色衬衫,还是端庄的格纹领带、得体的宽领西装,任何人在这样一位父亲面前,都会被他的风采所折服。

面对如此完美的父亲,照片中的李健熙却咬着嘴唇,噘着嘴,仿佛有什么不满似的,并且极力压抑着这种不满情绪。也许,这是他对正式拍照这件事的反感,也许,这是对自己过早失去父爱和母爱而产生的不满。

李健熙断奶之后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被送到他的姥姥家里,从此在姥姥的怀抱中度过了近三个年头。直到他4岁,才被父亲李秉接回自己已经生疏了的家人身边团聚和生活。

所以,在这唯一的一张幼年李健熙父子合影中,李健熙的脸上没有丝毫其他同样家庭条件优越并受到宠爱的孩子们脸上常有的天真、好奇、淘气、骄纵的神情。相反,在无时无刻不散发出自豪与自满气息的父亲面前,李健熙表情僵硬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丝不安。

也许,在60年多前拍下这张照片的那一刻,已经开始预示着很多年后将在李健熙身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了。“我连百分之一的家庭教育也没有接受过。”提到自己的幼年时光,李健熙总是这么说,好像他和家人◆父与子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从来没存在过似的。李健熙这种说法当然是一种夸张,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种总结。或许在他心里,真的就是这么认为的。

1942年1月9日,李健熙出生在大邱。他上有两个哥哥、四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而父亲李秉当时在大邱西门市场经营着三星商社,正忙着向中国东北等地销售干鲜果品和干鱼产品。因此,李健熙的父母非常忙碌。母亲朴杜乙在李健熙断奶之后,就把他送到了在宜宁的娘家,由李健熙的姥姥抚养了他三年。一直到日本战败投降,韩国解放,李健熙才回到家里,和自己的父母兄弟重新住到了一起。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家已经有点生疏了。

很多年后,李健熙会长是这样回忆那段日子的:

——那时我一直以为姥姥就是妈妈。1945年解放之后,我才回到大邱,跟生母和哥哥、姐姐们见了面。可是,我不知道哪个是妈妈,就问他们。二姐问我:“你妈妈是谁?”我就说:“我妈妈在宜宁。”然后我又问姐姐:“你妈妈是谁?”

在那个纯真的岁月里,妈妈是谁的困惑一直困扰了李健熙数年之久,直到他懂得区分姥姥、妈妈这两个代表不同亲人的词汇。2从幼儿园开始就是独自一人

1947年,李秉为了扩展事业,举家搬迁到了首尔。两年后,李健熙进入惠花初等学校学习。这本来是一个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快乐玩耍的宝贵时光,可朝鲜战争的爆发,残忍地剥夺了这个孩子的童年,在这种充满恐惧不安的岁月里,李健熙被贴上了“反动资本家儿子”的标签。这让李健熙的童年非常孤独,甚至给他带来了憎恨。

后来李秉一家搬到了马山,接着是大邱,最后是釜山。这样算起来,李健熙的小学生涯总共转学五次。这种不稳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几乎是一种灾难。因为这意味着李健熙没有多少时间去构筑一段和任何同龄朋友的稳定友谊。

与当时把吃到白糖当作是一种幸福的大部分孩子不同,作为第一制糖(1953年成立)社长的小儿子的李健熙,也许正是因为家庭物质条件太好了,本人又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转学生,所以他遭到了其他孩子有意无意的排斥与孤立。与李健熙一起玩过的小学同学简直是屈指可数。

与李健熙一起上过四年级和五年级的韩国民族报社的前社长权根述回忆说:

我只记得李健熙带着挂在天花板上会转动的飞机,还有在小铁轨上面奔跑的火车模型等玩具和我们一起玩过。那些玩具在当时来说是很稀罕很难见到的,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但李健熙一直是一个不爱讲话、不爱玩耍的孩子,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反倒对他本人没有多少记忆。

虽然权根述用了“一起玩”这样的描述,但从李健熙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形来讲,李健熙应该没有和其他孩子真正一起玩过。他只是把稀罕的、昂贵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而已。这是因为李健熙想和他们交朋友,才带来昂贵的玩具与他们分享。

从幼儿时期开始,李健熙就没有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足够的社会性教育。对于沉默寡言的小健熙来说,他所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说不定,他连“你们想跟我一起玩吗”这样的话也没有说出口。

就像权根述所回忆的那样,小学时代的李健熙,始终是模糊的、陌生的,排除在大多数孩子们的记忆之外。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大多数孩子对这个寡言少语的小男孩没有太注意。出生后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接着在整个小学时代没有得到班级中同龄孩子的友谊。这种经历无疑在一颗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小伤痕。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难关很快就要来临。

1953年,正在釜山师范附属小学上五年级的李健熙,突然被父亲李秉叫到了书房。李秉表情平淡,语气平淡,似乎在说一件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你到发达国家去见识见识吧!”

就这么一句如同问候别人吃饭了没有的平常话,让这位狠心的父亲,毅然把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送到东京。本来就非常缺乏家庭和朋友之爱的李健熙从家里被赶到了异国他乡的日本东京,想必在那个时刻,他是非常怨恨父亲的吧!3留学在异国他乡

李健熙的小留学生生涯是非常孤独寂寞的。

当时,李健熙的大哥李孟熙已在东京大学就读农学院,二哥李昌熙在1952年以第一届日本留学生的身份就读于当地贵族学校,后来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

李孟熙就读的学校比较远,所以在学校附近寄宿。李健熙则和二哥李昌熙同住,在一位日本保姆的照顾下一起生活。但李昌熙比李健熙大9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决定了两兄弟不可能经常在一起玩耍。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李健熙一个人度过的。

父亲李秉将三个小孩送到日本留学的原因是:战后的韩国百废待举,教育制度也非常混乱,如果将小孩送到较为稳定的日本,可以学习到更多东西。

初到日本,语言是最大的一项难关,李健熙为了学习日语吃了不少苦。由于在国内多次转学,基础知识没有学好,课程根基没有打牢。所以,他不仅要从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日语,还得加紧基础课程的学习。

作为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异乡,李健熙承受着同龄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切。不会说日语是李健熙无法交到同龄日本朋友的原因之一,但语言障碍从来不是交朋友的决定性因素。战后的韩国经济贫困,在日本人看来,韩国就是个落后国家,当时的日本对韩国人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倾向。在李健熙上的日本小学里,同样也存在着这种情况。李健熙被日本同学们称为“朝鲜人”,并被取笑为没有勇气、再欺负也不会反抗的傻瓜。

由于不会日语,李健熙只能忍气吞声。这样一来,李健熙更遭到了日本孩子变本加厉的奚落和欺负。在这里,孤独开始追随他,小小的李健熙不得不背负异国同龄人别样的眼光。

在心理最脆弱、最敏感的年纪,李健熙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他想念远在故国的小伙伴,思念双亲。对于无缘无故的歧视和嘲笑,他感到无比屈辱和愤怒。小小年纪的李健熙开始思考这一切,他变得内向而早熟。

日后,李健熙回忆道:“从一出生,我就跟家人分开居住,性格变◆少年李健熙得十分内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因此总是独自一人思考问题……而且在最敏感的年纪,就已经对民族差异、愤怒、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等等情感有着深刻体认了……”

虽然李健熙多次向父亲提出来想回到韩国,可李秉却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样子。作为父亲,李秉不可能不知道儿子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艰辛,但他仍然希望儿子能在一个发达国家度过他的少年时光,从此能够用发达国家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同时在艰辛困窘的环境中磨炼心志。

尽管李健熙的归心很迫切,可父亲依旧坚持拒绝,他脸上挂着成功企业家那种从容的微笑,像是在说:“这种经历是对你一生都有益的经验,所以即使很辛苦,也要坚持下去。”

大约是在1955年的冬天,父亲对儿子说道:“你要成为像湖水、岩石那样坚定不移的人。”

湖水和岩石——湖岩。

父亲告诉儿子,自己的号为湖岩。从1955年11月以后,李秉听取时任工商会议所会长全用淳先生的建议,使用了湖岩这个号。

李健熙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湖水、岩石那样坚毅而有内涵的人。可是,他是如此的孤独,以至于他时时刻刻都有那种向湖水里扔石头、把岩石炸碎的冲动。4他曾经梦想当导演

处处受日本人歧视的小留学生李健熙,在日本三年期间,看了将近1200至1300部电影,这个数字,估计超出任何一个普通人一辈子观看的电影的总数量。也许是日本人的歧视让李健熙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所有与日本人相关的竞争场合,李健熙都希望韩国能胜过日本。

在谁也看不见谁的电影院里,既无歧视的眼光,也没有差别待遇,还能消磨时间,再加上电影又十分有趣,对小小年纪的李健熙而言,电影院是他下课后最好的休闲场所。

李健熙刚好是在日本电影的全盛时期,开始了他的电影观赏生活。李健熙每周三、周六下午,以及星期天和放假日几乎都是在电影院中度过的。他每逢星期天或假日的早上九点就会带着三明治到电影院报到,一直待到晚上十点才回家。他通常星期三下午看两部,星期六下午看两部,星期天最少看四部以上。◆李健熙与家人

不论哪种电影,从打斗电影到美国西部片,传统电影到现代电影,李健熙从不挑剔,一律照单全收,电影院放什么他就看什么。

此后李健熙不但成为电影片或纪录片的片迷,对于电影欣赏更发展出了个人独特的见解:“我看电影的时候将大部分焦点放在主角身上。想象自己就是电影主角,全然投入电影的情节中,随主角的喜怒哀乐欢喜或悲伤。这样一来对电影情节才容易有深刻的感受。更进一步,不光是体验主角、配角,甚至是电影里每一位出场人物的命运也可以变成自己的。另一方面,再从导演、摄影师的角度来看电影,又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动。但是如果毫无思考,也不愿投入电影人物感受,充其量不过只是在观看会动的图片而已;相反,如果能全然投入电影剧情中,以各种角度来观看电影,可能会读到一篇动人的小说,或是预见一个不同的世界。当然刚开始以这样的方式看电影是十分困难与疲累的。但是如果能养成习惯以不同观点来观看电影,久而久之也会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思考模式’。日后,自然而然也就会用新的角度来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或是诠释自己的工作方式。”

李健熙在看电影的时候,连主角的角色背景也在其思考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看电影的时候并非只去猜想故事的最后结果,而是试着去思考电影画面所呈现出的另外一面。也就是看到一个十分繁杂的场面,也要同时联想为了制造出这个场景,必须动员多少人的观点及投注多少人员的心血与努力。而李健熙的这些想法,一度接近了电影导演的工作,这甚至使他异想天开地萌生了一个梦想——以后去当电影导演也不错。5走入一个人的洞穴“狗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从此我也知道了人和动物之间是可以进行心灵对话的。”

在日本,李健熙没有一个朋友,所以,进入中学以后的李健熙开始养狗。对于这个孤独的少年来说,狗不是一个依靠的对象,而是在寂寞的环境下能够谈心的朋友。他和自己的狗睡在一个房间,亲自给狗沐浴和梳毛等等。在此后的一生中,李健熙对狗的感情也没有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李健熙从来不吃狗肉(朝鲜半岛自古有吃狗肉的习惯,狗肉汤被称作夏季滋补佳品)。

当李健熙第N次哀求父亲,表示真的没办法在日本待下去了,希望能回到韩国的时候,李秉很难得地同意了,但是他有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李健熙必须先上完中学一年级。

如果当时李健熙回国后能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或许他养狗的兴趣会被其他爱好所取代,至少不会像他以前在日本的时候那样,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花费到狗身上,可是事实往往没有人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回国后,我进入了中学,可是当时反日的氛围很浓,刚从日本回来的我也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这样一来,我和狗更加亲近◆李健熙的一子三女了……”

由于长时间在日本生活,李健熙的言行习惯性地带有浓浓的日本味。这在战后反日情绪非常强烈的韩国,显得异常刺眼,于是李健熙被他的同学们叫作“小日本鬼子”,遭到歧视和孤立,并再次成为了孤家寡人。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没有一个朋友的李健熙来说,狗成了他唯一的朋友。

在和同龄人保持正常交往的同时认为狗是人类宝贵的朋友,和认为狗是自己唯一的宝贵朋友,并且相信人和狗可以进行心灵对话的这种心态,显而易见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从此,李健熙将走向一条与常人不同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李健熙将走进一个安静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洞穴。在那个洞穴里,他将成长为一个与正常人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1993年,在一次采访中,李健熙这样回忆道:“我几乎没有想见面的朋友,我是内向型性格,也不喜欢抛头露面。可能是因为在国外长大的,跟别人也没有共同话题。”

这里的“没有共同话题”,跟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单纯没有共同话题可能不一样,是李健熙对“对话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一种委婉表达。终其一生,李健熙也很少和别人有私人性质的聊天,即使面对韩国总统,他也是沉默寡言的。三星集团内部会议,通常会变成他一个人的演讲会,而不是真正的会议。就算是面对家人,李健熙还是会充分保持自己沉默的权利,尽可能地不说话。

在家里,我的外号是‘没话的人’,是一个最无趣的人。20年的时间里,我和家人一起到外面吃饭也就是两三回吧。我每天回到家里,就换上睡衣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几乎不再出来。孩子们习惯了我的脾气,隔三差五地进来一次,叫一声爸爸,最多再聊上五分钟。“可能是因为一直远离父母兄弟成长的缘故,一旦遇到烦恼,我就会自己去思考。我常常一个人走进房间,锁上房门,半天或者一天都不出来。如果有什么事情,我也是这样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看书、看电视、听听过去的老歌或者独自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李健熙与家人◆李健熙与他的家人

就这样,在童年时期如饥似渴地盼望交朋友的李健熙,因为没有交到可以敞开心扉的同龄朋友,最终成长为一个隐遁在洞穴里的人,并对这种孤独习以为常。6与机械间的爱情

童年的李健熙沉默寡言,他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思考问题,对着天空发呆,或者埋着头拆卸自己的玩具。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个孩子内向又死板,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性格无好坏之分,每种性格都有他的优点。

落寞的日子催人成长。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朋友,李健熙在社交上浪费时间的机会很少。大把的课外时间,李健熙除了用来欣赏电影,就是拆解组装机械。不管是普通玩具,或是稀奇古怪的“家伙”,李健熙总是把它们支解、拆开,再重新组合。这在当时成了少年李健熙最喜欢做的事情。

内向而沉默使得李健熙很容易沉迷于研究,专心致志地研究各种新奇玩意儿。拆卸和组装玩具使他对机械有种特殊的偏爱。成年后,他拆解、组装的对象成了相机、录放机,甚至汽车。对李健熙来说,电影分析跟机械分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一部造型精美的录放机,只巡视外观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了解录放机,就必须将其拆解,一一查看其内部构造和设计,了解其原理,然后组装起来。用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创新。

于是李健熙渐渐成了一个机械狂,他的书架上有关电子、宇宙、航空、汽车、引擎工程、未来工程等专业书籍要比管理学书籍多得多。1967年后,李健熙下班之后的所有空闲时间几乎都和机械打交道去了。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各种机械,他一定都先将其分解,然后重新组合,研究了解各个结构的功用及性能。

李健熙同时大量阅读与机械相关的书籍,通过拆卸和组装电子产品和各种机械来学习其功能和性能。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干脆就请技术人员来家里亲自为他讲解及说明。到过李健熙家中为他说明的日本技术人员高达数百名之多。

在这样努力的钻研之下,即使是极为细微的电子产品零件,李健熙都拥有过人且深入的了解,并且能比专业技术人员更加熟练地拆解和组装一般的电子产品。

是什么原因使财阀家族的小儿子李健熙成为机械狂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世界首富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沃伦·巴菲特身上找到答案。

沃伦·巴菲特在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2009年11月11日公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67位人物”名单中位居第14位,是鼎鼎大名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裁。他从8岁开始就在大街小巷收集瓶盖。只要是市内的酒家,他都会过去收集瓶盖。在他家的地下室里,各种各样的瓶盖堆积如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乐啤露、姜汁汽水等,可谓应有尽有。

这应该是个相当古怪的爱好,但巴菲特就是热衷于这种爱好。每天吃过晚饭,巴菲特就在房间的地板上铺上报纸,把当天收集来的瓶盖,分门别类,数了又数。通过这些数字,巴菲特可以知道哪种酒水饮料最有人气。

当然,巴菲特并不是为了知道这些去收集瓶盖的,而是他喜欢各种数字,钱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数字。巴菲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能迅速平静下来,他的统计学和概率原理也是从这里开始掌握的。

巴菲特从小就受到自己极度害羞这一性格的折磨,还患有强迫症。这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几十年都住在奥马哈这样的小城市的普通房子里,穿着破旧的衬衫在顶级宴会上寻找汉堡和可乐。这可不是因为巴菲特具有革命前辈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是因为他患有强迫症。可就是这种强迫症,给巴菲特的人生带来了改变。热衷于数字和统计,为他的投资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基础,最终让巴菲特成为了世界一流的投资家。

和巴菲特一样,从小饱受排挤和缺乏关注的李健熙,为了排除自卑感和孤独感,也采取了热衷于某种事物的看起来有些奇怪的手段:与狗进行“心灵对话”、埋头看电影、沉迷于机械物品,很多行为皆是如此。

关于喜欢拆卸音响和电视机等,李健熙是这么说的:“从小,我就买来数不清的东西,把它们一一拆开,因为我想看到那里面到底是什么。通过不停地拆卸物品,我学会了质疑事物的外表。我看一件物品,看到的不仅仅是外表,还看到了它内在的东西。”

严格来说,李健熙的话并不完全真实,“想看里面”的欲望并不是他最初的目的。这种与机械之间的爱情,起初只是他为了忘记孤独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可随着他拆解的对象逐渐扩大,从常见物品到汽车等大件物品,最后到人心,通过执着、热衷以及剖析,李健熙在无意间得到了“质疑外表、探察内在”的长时间训练,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特点。

李健熙现在看任何事物,必须“看到里面”才肯罢休,他本人也意识到这种思维所具有的优点,并把这一点成功运用到了经营当中。最终成为了三星改革的核心战略和哲学,即所谓的“本质主义”。7快乐的熊孩子生涯“我在日本的时候,日本正在流行专业摔跤运动。虽然专业的和业余的完全不同,但是可能是受到这些影响,我在考虑了柔道和摔跤之后,选择了摔跤。”

在那个时代,专业摔跤在日本很流行,尤其是韩裔选手力道山,几乎成了天王巨星般的存在。一开始,力道山是作为相扑选手出道并成名的。由于是朝鲜人的缘故,难免在日本人的国粹相扑界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力道山几番抗议无效,只能无奈地退出了相扑运动。后来,他又作为摔跤运动员大放光彩,在日本掀起了专业摔跤热潮。日本人甚至因此把力道山奉为英雄。

作为一个外国人,通过斗争来抵抗周围人的排斥和歧视,最终成为受到所有人崇拜的英雄,没有比力道山更具有戏剧色彩的了。也许这个少年常常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想象着自己能像力道山那样成功,不但能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注,还能得到父亲的喝彩和称赞。或许这个少年还有一些别样的念头,觉得成为力道山那样有力量的人,才能不害怕并战胜父亲!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李健熙从此把力道山当作自己的偶像。在日本上完中学一年级回国后,李健熙进入首尔大学师大附中读书。升入师大附属高中后,他做出了加入摔跤队的选择。

李秉的爷爷是儒学大师,并在乡里建立了文山亭书院。从小受到爷爷儒教家风熏陶的李秉当然不会喜欢儿子爱好摔跤这样的暴力运动,但儿子毕竟到高中年纪了,做父亲的心里再不高兴,还是给了儿子一点自由,任由他去折腾。也许李秉这样想:等这小子被摔得鼻青脸肿,受不了的时候,自然会自己放弃的。

在摔跤队里,李健熙第一次找到了存在感。因为他个子高,块头大,皮肤还非常白皙,李健熙被同学们起了个外号叫“白熊”。当时摔跤队员和橄榄球队员常常在一起进行集体训练。这是由于橄榄球运动员需要用力量来推开对方的选手,所以提高上半身力量是必需的训练课程。通过与橄榄球队员一起集训,李健熙体验到了橄榄球运动的快乐,也改变了他对人生和自我存在的态度。“不管刮风下雨,橄榄球比赛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一定要继续下去。在行走都很困难的泥泞中,也要奋不顾身地碰撞和奔跑,只为了这个团队的目标而前进。激烈的拦截和攻击不断交织在一起……克服恶劣天气的不屈斗志、聚成一团的凝聚力、突破拦截的坚强精神,这些就是蕴藏在橄榄球运动中的精髓。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要用奋不顾身突破难关的橄榄球精神来克服精神上的失败主义。”李健熙如是说。

通过橄榄球运动,李健熙第一次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前李健熙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人的运动。虽然摔跤也需要和对手竞争,那也只是一个人的比赛。然而橄榄球是很多人一起进行的集体运动。正是通过橄榄球运动,李健熙有生以来第一次领悟到了什么叫共同目标,什么是集体主义。对于这些,李健熙都是在剧烈的身体冲撞和疼痛中明白的,所以让他不得不印象深刻。

正是橄榄球运动的影响,对于李健熙来说,集体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同甘共苦的概念,而是朝着同一个目标进行斗争的组织概念。就因为这样,他想融入集体当中体会归属感的欲望越强烈,就越要继续带着某种目标跟别的集体做斗争。或许这就是他日后成为三星集团会长之后不断强调危机、鼓励战斗的原因。

在摔跤时,李健熙首次明白了制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他当时的目标是在全国大会上获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管是多苦的训练,李健熙都不觉得辛苦,会比别人更加认真地进行训练,最后,李健熙终于在全国大会上获了奖。他感到非常自豪,以为这次能得到父亲的赞许。

如果是别人的父亲,肯定会表示出或多或少的赞许。可是,李健熙的父亲李秉对此却没有做出一个字的称赞和评价,他似乎采取了一种无视或者漠视的态度,这让李健熙感到失望,当这种失望积累得越深,李健熙就越想让父亲为自己不给儿子父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想在父亲平静的面容上掀起无数个杂乱的波纹,他想总有一天会战胜和超越这个心狠可怕的父亲。

不过,他现在什么也干不了。对于高中时代的李健熙来说,父亲仍然是一个无法亲近的、不可战胜的,甚至是可怕而失望的存在。

李健熙喜欢摔跤,他喜欢在汗如雨下的状态中检验自己的肉体所承受的极限,还喜欢在群体活动中交朋友,更喜欢在运动结束后和朋友们一起成群结队地去公共浴池洗澡,然后大家一起去吃烙饼、年糕等路边小吃。对于从小没有朋友的李健熙来说,这几乎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如果可以,也许李健熙会像《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一样,把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些瞬间。

当时和李健熙一起上首尔大学附高的同窗吴方根回忆说:

健熙上学时穿的是白布做的校服,他习惯故意把新校服洗旧来穿。我还记得他在清溪川市场和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吃过血汤和便宜的米饭。

与李健熙一起参加过摔跤队的宋京熹也回忆说:

有一次健熙送来了满满一箱香蕉,这在当时可是很少见的稀罕物。比赛前夕本来是需要控制体重的,可是所有人都不管不顾胡吃海塞了一顿。结果因为吃得太多太猛拉肚子,反倒自然控制住了体重。

这些曾经经常在一起进行群体活动的首尔师大附高的同学们,毕业之后也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对于李健熙来说,这段集体生涯的经历是无比珍贵的。几年后,一位◆生活中的李健熙曾经在师大附高指导过橄榄球队的老师为了参加日本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去日本了。当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的李健熙得知后,立即恳请老师住到自己家里去。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高二年级期末的时候,李健熙在一次训练中不小心把靠近眉毛的部位撕裂了,之后李健熙便退出了摔跤队。李健熙在日后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很无奈地说:“这种事情对于摔跤运动员来说是经常发生的,队员们对此也习以为常。可我母亲看到那个样子,就吓了一跳,动员所有的哥哥和姐姐们找到校长,让我必须退出。所以第二天我就被摔跤队扫地出门了。”

由此可见,李健熙不是自愿放弃摔跤的,他很想继续参加,可是因为家里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李健熙心里很清楚,虽然父亲从来没有说过让他放弃摔跤的话,但母亲、哥哥、姐姐都是父亲的代言人。放弃摔跤队活动,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父亲的意思。否则只要他开口说一句话,李健熙就能回到摔跤队继续他快乐的“白熊”生涯。

就在李健熙为此痛苦不已的时候,他又一次接到了父亲让他再去日本留学的严令。在李秉的命令下,李健熙被迫放弃了他已经考上的延世大学,准备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就在他打点好行装、准备动身的前两天,李秉把儿子叫到了自己的书房,他这样说道:“我看你的性格不适合搞企业。”李秉这里说的企业,其实是指制造业。“你觉得媒体怎么样?”“好啊。”“嗯,那你在学管理学的同时也关注媒体吧!”

在儿子远赴异国他乡之前,这对父子的谈话,仅此而已。8共度一生的女人——洪罗喜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贵族私立大学,曾培育出了许多掌控日本政界和商界的人物,但更重要的是,这是李健熙的父亲李秉当年上过的大学。

也许是李健熙对这所父亲的母校不感兴趣,他在早稻田大学的学业表现平平。确切地说,李健熙只是在努力避免不及格而已。对于在早稻田的大学生涯,李健熙是这么回忆的:“我对学习真的不感兴趣……不是有一种在成绩不及格的时候再提高百分之十的技巧吗?那也是技术。我曾经到处打探教授会出什么题目。我在想,不好好学习还能生存下来的那种技巧会不会也能用到◆李健熙夫人洪罗喜工作当中。当然这种事情不好对年轻人讲,但我还是在努力寻找不怎么学习还能显著提高效率的办法。这个方面,我可做得很彻底……我会让修过某课程的同学拿出过去两年的考卷,然后开始学习。这样就能猜对百分之七八十的考题。”1965年,李健熙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前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管理学研究生。似乎是距离父亲更远的缘故,李健熙的生活比在日本时自由了很多。对于在美国的留学生涯,李健熙依然很少提到学习,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汽车上。“我第一次开的车是埃及大使开过的车,这位埃及大使刚买的新车,没跑到500米,中东战争就爆发了,他接到了回国的指示。这辆新车当时的价格是6600美元,我用4200美元就买下来了。开了三四个月以后,我又以4800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净赚600美元。接着我又买了一辆美国人没开过的车,擦干净、打蜡之后我开了一段时间再次卖掉。就这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换了六次车,最后算下来,我还赚了六七百美元。”

李健熙一年半换六次车,当然不是出于类似国人的炫富心理,他更多的是出于对汽车的好奇,从而抚慰自己远离故乡的孤独与寂寞。

主修经济学、辅修传媒学的李健熙在美国学习了一年半之后,利用暑假去墨西哥旅游了一趟。因为签证问题,他没有从墨西哥返回美国,而是去了日本东京。在那里,他遇到一个将陪伴他度过一生的女人——洪罗喜。此时为1966年9月,李健熙正好24岁。

洪罗喜当时正在首尔大学应用美术系学习,年龄比李健熙小三岁。为了这次相亲,洪罗喜和母亲一起到达了日本羽田机场。李健熙去机场接机的时候,两人开始了他们此生的第一次会面。

洪罗喜出生于1945年7月,她的父亲是洪基,在日本占领时期任全州地方法院的审判官。洪罗喜正是他在全州任职时期出生的大女儿。这个女儿对洪基来说,是“在全罗道获得的喜悦”,所以起名叫罗喜。

韩国独立光复后,洪基参加了自由党政府;1958年后任法务部部长;1960年4月后任内务部部长,强力说服李承晚总统宣布戒严令;在4·19事件时,据说他曾在电话中对首尔警察局长用强硬的语气下命令说“如果出现比现在更严重的情况,就开枪射击吧”。

4个月后,洪基因涉嫌下达开枪镇压命令被逮捕并判处死刑,洪基上诉后改为无期徒刑。在1963年8月光复节特赦被释放出狱。

在洪基三年半的监狱生涯中,李秉曾去看望过他,并每个月都寄去书籍之类的东西。在那个年代,一个企业家肯去见一个罪名巨大的政治罪犯,是需要一种非凡的勇气的。对于父亲的这种行为,李健熙是这么理解的:“我的岳父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人,而且在理论方面造诣深厚。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已经提出来要发展企业没有银行和保险公司是不行的。他知道在企业壮大之后,资金才是最关键的环节,其他方面都是微不足道的。父亲听到这番话之后再看日本大企业的发展历程,果然如他所说,不禁大吃一惊。早在我岳父入狱之前,父亲就想把他挖进三星了。”

洪基被释放后,李秉立刻把他招进了三星管理层。1966年后,洪基接替李秉成为三星建立的《中央日报社》会长。双方的父辈有着这样的渊源的亲密关系,李健熙和洪罗喜的姻缘自然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虽然洪罗喜在此之前,从没想到过李秉会长会挑中自己做他的三儿媳妇。

在羽田机场首次见面后的第二天,李健熙和洪罗喜便开始了他们的单独约会,一起去观看了电影《日瓦戈医生》。这两个年轻人在短暂的时间里,便对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据说李健熙的母亲看到洪罗喜后就变得忧心忡忡。她觉得洪罗喜一切都好,就是个头太高了。

李健熙身高168公分,洪罗喜的身高有165公分,而当时韩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才165公分,韩国女性的平均身高只有155公分左右。由此可见,洪罗喜的身高确实带给了李健熙母亲很大的诧异。不过李健熙并不想放弃这段姻缘,他笑着对母亲说:“为了下一代考虑,高一点的子女不也挺好的吗?”

听他这么一说,李健熙母亲一想也是,这才放下心来。◆李健熙长女李富真

1967年1月,李健熙与洪罗喜举行了订婚仪式,紧接着在洪罗喜大学毕业后不久的4月30日便结了婚。一直深陷于“韩国肥料事件”阴影的李秉一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第二章三星之父李秉喆1我们为什么关注三星?

企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为人们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力企业的数量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是国家国力强弱的标尺。

一位新闻工作者曾在自己的著作《企业的历史》中论述道: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衡量国力的标准不再是该国能动用的军舰或者兵力的数量,而是其所拥有的实力企业的数量。企业往往拥有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企业的管理直接影响它的经营状况,决定竞争的胜负。每家实力强大的企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科学管理,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这种努力和革新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20世纪,单纯依靠机械的批量生产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科学管理方式和生产力变革逐渐登上了舞台。在这种趋势下,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随之变得富裕充足,科学化管理也应运而生。

1911年,钢铁公司的技术员泰勒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泰勒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的序幕。

这一时期可谓是管理学发展的萌芽期,而韩国三星的创始人李秉正出生于这一历史性时期起始的那一年(1910年)。

以19世纪的产业革命为契机,世界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急速增长,如化学产业的领头羊杜邦、石油产业的始祖美孚石油、零售产业的鼻祖西尔斯先后于1802年、1870年、1886年创立家业。

而韩国企业的发展则相对较晚,韩国三星、现代、LG、柳韩洋行分别于1938年、1946年、1947年、1954年成立。伴随着众多企业的涌现,管理学得到了不断发展,经营者们开始探索具有韩国特色的商业模式。

在韩国经济的发展中,企业和人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期间,杰出企业家层出不穷,他们摸索出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技巧,创造了适合韩国企业氛围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论。

例如,三星创始人李秉提出“人才第一”、现代企业郑周永提出“生产革新模式”、LG具仁会提出“人化模型”、柳韩洋行柳一韩提出“生产改革模式”等,可以说第一代创业者的挑战和革新精神是大韩民国跃升为经营强国的动力。

三星集团始于1936年,以马山碾米合作厂的创设为开端。两年后,三星集团的前身三星商会成立。三星集团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起成为韩国经济界的执牛耳者,之后便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进军,现已成为领军半导体、计算机、商用电子产品、基因工程、手机等尖端产业的知名企业,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如果说1960年至1990年是韩国企业埋头追赶世界先进企业的时代,那么,现在的韩国尖端企业已经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追赶的对象。毋庸置疑,这些巨大的成果应归功于韩国的商业巨子们。

与摩根、福克、克虏伯等国际财团相比,韩国企业的历史并不悠久。就连邻国日本的三菱、三井等代表性财团也都于19世纪70年代便开始创立,迄今已有140年的历史,而韩国企业是在大韩民国光复后才得以发展的,其历史只有数十年,显得短暂而微不足道。

1945年8月15日,韩国光复以后,国内局势动荡。而三星作为韩国企业的一面旗帜,屹立不倒,勇往直前,发挥着韩国龙头企业的作用,引领着韩国经济。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星的历史代表着整个韩国企业的历史。李健熙认为:“三星一路走来,为发展成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企业而不断挑战,历尽考验和变革。”

进入21世纪,李健熙强调,三星集团将会继续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2003年,他设定了第二季新经营的方向,其要旨是“加快企业转变的步伐”和“科学转变,深化内部改革”。

一家企业,能在风云变幻、沉浮不定的韩国商界中不断成长,在众多财团企业中独占鳌头,可谓是奇迹。有调查表明,韩国1965年的百强企业(以销售额为标准)到了1991年只有16家仍位于百强之列。尤其是,1960年的十强财团企业到了2011年仍在十强席位上的,只剩下三星和LG。

三星集团的发展史不过短短70多年,就在这70多年间,许多企业纷纷涌现而后又渐渐消失。在不断变化的洪流中,唯有三星坚守着传统并成长为全球顶尖企业。尽管三星的韩国最佳企业宝座曾被现代集团夺去,但那只是暂时的。进入21世纪以后,三星与位居第二的韩国企业的距离正在不断拉大,不仅牢牢守住了在国内的优势,还稳稳跨入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

三星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三星独创性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理念。三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果断进军新兴领域,引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强有力的领导和创造性的经营活动,使得三星这块牌子成长为韩国企业的名片。

三星特有的传统“儒家伦理”和现代“合理经营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三星的企业风气、企业教育、发展氛围……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推动着三星的发展。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理念驱动企业”,三星的经营思想正是三星集团的驱动器。在众多韩国企业中,唯有三星把“实业报国”定为社训。

三星是传统的韩国式公司共同体,也是家族企业共同体,深受儒学影响;它还是合理化经营的共同体,具有面向公司内外的竞争体制。一方面,三星共同体的员工作为“三星人”,团结在会长周围,形成了以会长为中心的坚固的家族式纽带;另一方面,作为三星共同体践行合理化经营,积极参与激烈的外界竞争。

不过,三星集团不是一个不分国籍的跨国企业或者全球企业,而是一个具有韩国企业特色的公司共同体。特别是李健熙就任三星集团会长以后,他提出的“新经营”理念在全球兴起。李秉与李健熙父子现已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韩国最佳企业家、经营天才和企业名人。2李秉喆的苦难奋斗史“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寻找我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这就是李秉成功的真谛。

不管是对比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给予的建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集中力量在应做的事务上,还是比较现代人总结的当今时代的主题——未来社会的才能标准不再是寻找“怎么做”,而是要知道“做什么”,李秉的观念都毫不落伍。

1910年2月12日,三星的创始人李秉生于庆尚南道宜宁郡正谷面中桥里。他在儒学家风的熏陶中成长,祖父是儒学者,父亲也十分推崇儒学。李秉从5岁起,在祖父创立的文山亭(书塾)里学习汉学5年。他很喜欢读《论语》,简直爱不释手。◆李秉喆家族成员示意图

在儒学的影响下,李秉无论是会见宾客,还是教育员工,常会引用《论语》中的句子。《湖岩自传》中就多次引用了《论语》中关于道义、孝、仁爱等内容。

在日本统治时期,这个略带书生气的年轻人曾向朝鲜殖产银行借贷,投资房地产,却以失败告终。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朝鲜总督府下达了“经济统制令”(“临时资金调整法”),强行回笼朝鲜殖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三星借贷的资金也被强制收回。而当时土地价格大幅下滑,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李秉为了还贷,不得不变卖协同精米所、日出汽车公司等固定资产,甚至低价出售土地,最终宣告破产。

土地投机让三星获得不少收益,但因为银行回收贷款,使得三星一度破产倒闭。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李秉下定决心不再进行投机活动、违规经营。

1938年3月1日,李秉用30000韩元的资金在大邱开始了以“三星商会”为名的生意。在三星运营的早期,公司主要出口韩国的鱼干、蔬菜和水果到中国东北和北京。

韩国光复以后,因为目睹民族解放,国家获得独立,李秉的想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殖民时期的亡国之悲,战争带来的痛苦回忆,使他渴望国家富强昌盛。于是李秉怀揣着“实业报国”的创业热情,重新开始了他的事业。不久,三星创办了面粉加工厂和糖果厂,开始生产和销售。

1948年11月,李秉将三星的办公室移至汉城,并成立了三星物产公司。这标志着三星开始进入全面化的国际贸易。在这个时候,李秉开始以他一贯的管理风格闻名,比如让雇员参与投资、利润分成和对雇员能力的奖励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韩国经济因政治和社会的动荡而极不稳定,一度稳定增长的三星公司在战争中失去了全部资产。

虽然损失惨重,李秉并没有泄气。相反,在1951年1月,他将公司移至釜山(朝鲜半岛南端的主要港口),并成立了三星物产株式会社,以进入生产工业,开始了重建三星的第一步。在其经营理念的指导下,三星很快便驶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那时候韩国社会对糖和西服的需求量很大,李秉便成立了CHEIL糖厂(现在是第一制糖,一个独立经营的公司),以从国内采购代替进口;紧接着又成立了第一毛织系统,并开始了韩国自产布料的时代,这两家公司很快成了当时的龙头企业。

就这样,李秉不仅成功拓宽了业务范围,转入轻工业领域,从事生活用品等消费资料的生产,也帮助了韩国经济的重建。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部分韩国公司还是通过在学校、家庭和亲戚中的关系雇佣雇员,而三星已经开始了现代企业经营模式。1957年,三星成为韩国第一个建立人事系统、公开招聘雇员的公司。这个系统为招聘和开发高效劳动力而设计,并且它拥有提高雇员福利的政策。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上台后的军政府根据出口额把前十一位企业经营人列出,说他们是“聚敛不义之财”之徒,而李秉是名单上的第一人。那时,李秉身在日本,韩国政府派人到日本,督促李秉回国。无奈之下,李秉在东京帝国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在做出这一番表白后,李秉回国。20年苦心经营的第一毛织和第一制糖等企业在走上正轨后不得不被放弃。

后来,朴正熙政府以李秉参与国家经济开发改革,并用经营实业所得缴纳罚金为条件将其释放。虽然李秉缴齐罚金,解决了违法敛财的问题,但其所持银行股份(1958年持有商业银行33%的股份,1959年持有朝兴银行55%的股份)悉数被收归国有。

在朴正熙总统遇刺后举行葬礼的时刻,李秉的心情是怎样的?《三星之父李秉》这本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今日葬礼上的这个人生前让三星遭了多少罪!三星参加并购某公司的投标,我们开出最高价格500亿元中了标,结果以这个那个为借口,不把公司转让给我们。不仅如此,反而是那些没有参加投标的企业,仅仅用小小的100万元就并购成功……虽然他生前想尽办法故意刁难三星,但是今天看到他举行葬礼,心里还是错综复杂感慨万千啊!虽然政府这样或明或暗地迫害三星,三星还是一直保持了年平均30%的增长率。”

李秉在韩国社会动荡的60年代历经了一切艰辛磨砺,并引以为鉴,最终走上了企业经营的正轨,从这时起,李秉开始不仅仅着重于企业经营,而同时也着眼于韩国社会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他投入大量资金到大邱和成均馆大学以进行人才培养。为了以利润回报社会,1964年1月李秉建立了三星奖学会。1965年4月,他又成立了三星文化财团,在韩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扮演领导角色,并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在1969年成立了三星电子公司。

李秉认为,从这一时期的技术、劳动力、附加价值、出口展望等方面来看,在当时的经济形式下,电子工业是最适合于韩国国情的产业。如今我们以三星电子在世界半导体领域的成功来看,他当时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

同时李秉还成立了韩国化肥生产公司(现为三星化学公司),在几大主要工业领域的日益扩张,让三星集团逐渐成为韩国企业的龙头。就在这个时期,李秉风格的三星经营学,于1973年以条文形式确定下来。

1973年,李秉将“实业报国”、“人才第一”、“合理追求”三大理念写进了他的“三星第二个五年计划”里。4宿命的韩国肥料事件

1967,韩国总统朴正熙为了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能够成功连任,叫来了正准备投资建设化肥厂的李秉。两人于是达成协议,李秉为总统选举提供政治资金,朴正熙政府则全力支持李秉的化肥厂建设工程。

1965年9月和10月,李秉的化肥厂和蔚山厂区建设工程很快获得政府批准,并于12月开始动工。

与此同时,韩国和日本通过复杂的外交运作,达成了韩日邦交关系正常化。同时韩国政府向日本财阀三井物产提供4200万美元的贷款,并且三井物产同意向此次贷款的促成者三星提供100万美元的回扣。

由于当时韩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这么大一笔外国资金进入韩国实在太引人注目,李秉就此事向朴正熙汇报后,朴正熙认为,把钱直接带进来确实有困难,但可以用这笔钱在日本购买一笔物资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