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炼金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01:47:27

点击下载

作者:庄太量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炼金术

人生炼金术试读:

前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但未必人人都懂得如何把自己才能的含金量提炼出来。在百物腾贵的年代,要生活无忧不是一件易事。你能否一辈子自给自足,如何自我提炼及善用第一桶金十分重要。

除非你打算独身一辈子,否则人生的第一桶金应先用来解决人生大事,如结婚、生小孩及买房,剩下来的资金才考虑其他。究竟一辈子要赚多少钱以应付这些大事,才可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希望在香港拥有中产的生活水平,你可先把人生必需的大开支列出,便会发现已需要1500万元。

以上数字一点也没有夸张,若自己计算一下,如结婚要30万元、买房要500万元、供养父母要100万元、养大孩子要200万元、养自己至退休要300万元、退休开支要300万元。因此,在你还未赚到1500万元前,即使拥有数十万现金,也不应胡乱花费。

这1500万只是一个参考,反映现时香港的生活水平。当然,不是人人都要有车有房,人生才有意义。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受自身的经济资源所限,但无论你是否看重金钱,至少你要有能力养得起自己及自己的儿女。虽然我们不可以选择在什么家庭环境出生,但没有人天生就注定一世贫穷。若人生可以从一无所有,到成家立业,再到生活无忧,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但为什么这些看似简单及理所当然的人生过程,有些人却不能享受,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问题很多时候就出在当事人在人生交叉点做错了决定,以致浪费了光阴,偏离了正轨,到醒觉时已太晚,无法回头。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年轻人可以透过简单的经济思维,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事业、家庭及财富。处于人生交叉点及做决定时,可以考虑得长远一些。书中解释了为何我们要懂得理财、为何要懂得投资于人际关系,如何投资自己的人力资本,以及如何开源节流等大家日常都会遇到的事宜。

这本书除了教导年轻人如何投资人生外,我也在各章节加上了不少励志元素,所以也是一本励志书。我过去曾就这本书的内容在内地和香港的大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岭南大学作演讲,同学们反应热烈。我最希望见到的是,大家认为这本书物超所值,在看过后,会感到思想上有所转变,及被我的话鼓舞。如果大家觉得这是一本对年轻人有启发性的书,可把本书送给你所关心的朋友。第一章选对行车线职场平步青云1.1测试自己赚钱能力的极限

年轻人一般的心愿,是念完中学可考上好的大学,念完大学可找份好的工作,8小时工作。我自己一直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博士,中间做过兼职及暑期工,五金工厂、针织厂、补习社、外汇经纪都做过。但第一份全职工作,就是在大学教书,而且多年来一直在大学工作。

我刚刚博士毕业时,才26岁,已拿大学教授的工资和福利,比大部分同龄的年轻人幸运,所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贡献给大学,除了自己的个人投资外,从没有想过以其他的工作方式多赚外快。但我相信社会上大部分人没有我当年幸运,像诺贝尔奖得主华人物理学家崔琦说的,找到自己有兴趣又投入的工作,而且还有钱收。切忌把责任推卸给社会

如果你觉得自己收入低,我认为先不要否定自己。我个人认为不能用赚钱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农民收入不高,但社会不能没有农民。赚钱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我认为除非你没有工作能力,否则起码要能赚钱养活自己,这包括自己退休后的开支,不能认为“钱财于我如浮云”就把养活自己的责任推给社会。如果你想令自己的收入大增,其实不难,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毅力和体力。社会上有两类人,一种是创业型,每分每秒都希望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他们懂得利用杠杆,借助他人的劳动及市场上的资金,向银行贷款甚至把公司上市,建立自己的王国,但这类人只属于少数,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这个能力、毅力,而且不愿意冒险。另一类人,亦是大部分人,都是出卖自己的劳力,赚取工资,有些工资可以很高,如银行家、医生、律师,有些则拿最低工资,如清洁工人。善用业余时间主动出击

我认为就算你是打工仔,赚钱亦必须主动,不应被动。如果你失业,是否就要坐在家里望天打挂?如果你的工资过低,是否就应甘于现状?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的工资低,主要因为你在卖大家都有的基本劳力,而不是在卖你的专长。我认为无论你失业也好,有工作也好,工资高也好,工资低也好,你一定还未到你赚钱能力的极限。我认为你应把你现在的非工作时间也卖出去,做兼职、投资、写稿、补习、教琴等等,如补习1小时可赚200元,那么一天补4小时就是800元,一个月就有2.4万元,可能比你全职工资还高,两份收入加起来可以有4万元,对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很不错。一天工作12小时虽然辛苦,但我认为人生几十年,花几个月,辛苦一些,测试自己的赚钱能力,其好处有三:

●最直接的得益当然是增加收入,解决生活问题。

●当你发觉原来自己可以赚比全职工作多两三倍的收入或更高后,你便很难走回头路,你不会甘心放弃目前的收入及生活水平,所以你将会不断思考如何再赚更多,这会提高你的长远财富。

●当你经历过几个月的地狱式赚钱自我训练后,你的赚钱能力和自信心将会大大提升,你不再会有自卑的感觉,思想亦会比同辈成熟。

不少年轻人其实很聪明,但其收入与其聪明程度不成正比,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这类人,不要再浪费时间抱怨社会不公平,或自己的际遇不好,整天躲在家里看电视,等机会出现。世界上很多富豪第一代都经过这样“地狱式”的赚钱训练。虽然不是人人想当首富,你或许也想过些自在平淡的生活,但如果不是没有能力的话,努力赚够钱后你也可选择提早退休。但是有能力工作而什么都不做,等着拿社会福利的年轻人,很难活得有尊严。1.2面试时雇主想从我身上找到什么

我的工作很多时候都需要面试年轻人,有的是来应聘工作,有的是来面试奖助学金,有的是来面试学生海外交换计划,各种各样。一般来说,来面试的女生的衣着及打扮比男生庄重。有些男生在面试时好像未睡醒的样子,头发也没整理好。

一个人的能力和其外表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很多性格比较自我的申请者,以为自己成绩好,对方便会雇用他,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如果只看成绩的话,如有些奖学金,是根据规定发给成绩最好的学生,学生与评审者不用交流,以后也不会有合作机会,那么就没有面试的需要。老板要的不是牛

有些应征者的重要特质是不能从申请表上判断的,所以面试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应征者是否具有雇主想要的特质。以下几项是雇主希望通过面试得知的申请者信息:

●性格是否太过自我

雇主聘请雇员,会当他是将来的合作伙伴,亦会投资在他身上,所以会留意应征者的个人性格是否太强,如果是的话,这个人将来有很大机会和其他员工甚至和自己发生冲突,或很容易因工作不如意而离职。一个有能力的雇员的离职,对公司来说成本不少,以往对他的投资及培训付诸流水,还要花钱做广告及花人力和时间去再聘请新人,而这员工所负责的项目,未必立即有人可接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人事成本,雇主会宁愿请一个能力不太高,但听教听话的人。有些申请者很情绪化,有些甚至有自杀倾向,雇主一般也不会雇用这类申请者。

●语言及表达能力

要评估申请者的语言能力虽然可以看其考试成绩,但也不能作准,必须亲自跟他对话。申请表的数据很多时候会被夸大,应征者写得天花乱坠,但一开口就不是那么回事。有的则英语成绩普通,但英语口语说得好像母语,两者我都遇到过不少。有的申请者说话时没有自信,有的则在面试时背稿,完全不理我在问他什么。这些个人特质,是不可以从申请表上看出来的,必须面对面交谈才能了解。

●责任感及对工作的忠诚度

雇主最看重雇员的责任感,如你三年内换了五次工作,又或你每份工作都不超过一年,当中又有几个月去旅行,雇主一定会问你个中原因。有些面试申请者,面试都迟到,有些则不来面试也没有事前通知,做事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为依归,不知责任为何物。我认为年轻人头一两年可试几份工,找份自己称心的然后便稳定下来。如果你已工作五年以上仍经常换工作,雇主心里便会先入为主,认为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及忠诚度的人,就算肯聘请你,都不会栽培你。

●对薪酬是否斤斤计较

有些申请者工作能力很强,但凡事斤斤计较,对薪酬方面的问题问得特别多。有些工作,尤其是政府及公共机构的以月薪计的工作,虽说五点半可下班,但偶尔有大型项目时,都会比较忙。如果你问六时半下班有没有加班费,就算有,你已给雇主看出你是非常计较、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人。所以在面试时,我建议大家在问薪酬方面的问题时不要太仔细,这会给雇主一个很差的印象。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得多一点,可以简单问雇主哪里可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便可。如雇主真的希望聘用你,大多会以一个比你目前工作更优厚的条件请你。如果你有些薪酬福利数据在你的申请表上没有写下的话,可在雇主将要聘用你时才反映。如果雇主的条件真的未达到你的期望,可以不接受工作,但不必谈及原因。如果雇主真的有诚意的话,会追问缘由。自己开口叫雇主提高条件聘用自己,如果谈不成,反而令双方尴尬,影响双方关系。市场上之所以有猎头公司之出现,除了这类公司可代客户找合适人选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当双方条件谈不拢时,由中间人来拒绝,大家好下台,不致影响双方关系,尤其是大家都是社会上有地位或互相认识的人。有些工种,如大学校长,不是等人家来申请,而是要邀请合适人选申请,但又要邀请,到后来又说人家选不上,没有一个中间人,双方会很尴尬,猎头公司就有类似媒人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雇主在面试时要从你们身上发掘的,所以大家应聘时要注意以上事项。善用大数定律找工作

在面试之前的找工作阶段,有几点也十分值得大家留意:

●不妨把目标定高一点

有些年轻人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条件不够好,便不积极去多申请一些好工作。但大家要知道,工作的配对是双向选择,雇主在选择好的求职者时,求职者也在选择好的雇主。由于雇主明白自己不一定是市场上最有吸引力的,亦不想花太多时间于聘用过程造成资源浪费,在自身条件及时间限制的环境下,他们的最佳策略不一定是首先聘用条件最好的申请者,因为这个人很可能有更好的公司请他,或他会拿了这个工作机会作为筹码去和更好的公司谈判,把你拖住一两个星期。所以条件中上的申请者反而有机会首先被录用。这种情况不但经常发生在职场,本地及海外大学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时,都会面对同样的情况。所以你求职也好,报读学位也好,不妨把目标定高一点。

●分清老板和管理层对应征者的不同取向

如果是大老板亲自见应征者,他会比较注意你的工作能力,看看你能否为他的公司赚钱,你和他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你越能干,老板越喜欢。但如果见你的只是老板的代理,尤其是只高你申请的职位一级的中低管理层,由于他们首要的考虑是自己的饭碗,不是公司的盈利,所以如果应聘者有能力在短期内可取代自己的地位的话,他们会视对方为威胁,反而会录用一个能力较低的申请者。情况就像如果主管人事部的是女性,越漂亮的女求职者,成功被取录的机会可能越低。

●善用大数定律

我从事计量经济及统计研究,知道统计定律的威力。统计学中一个最重要定律,叫作大数定律(Law of Large Number),即在一般条件下,从样本得到的参数估值,如样本平均,在样本愈来愈大的情况下,会越正确反映人口平均。例如你在街上随意抽30个人,他们的平均身高会大致反映全香港人的平均身高。在申请工作时,大家也应善用大数定律。有些学生找工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来向我求救,我问他们总共申请了多少份工作,他们说已申请了约10份。其实这是不够的,根据我自己的找工作经验及多年的观察,一般来说,申请10份工作才有一份有机会面试,10次面试才有一份录取。所以如要获得一份好工作,起码要发出100份申请。如果你已发出几百份申请也找不到工作的话,不是大数定律不对,而是每次找工作的实验不够随机,在找不同工作的时候,犯了一些共同错误。这时候要做的不是再去找工作,而是要冷静下来自我检讨。

●避免失业时间过长

有些有条件有学位的年轻人,对工作的薪金、职级及名称很执着,非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不可。有的则家庭环境好,不用工作也有钱用。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失业时间太长,否则的话雇主不是认为你是个没有能力的人,就是认为你是个懒惰的人,失业时间愈长,要再找到工作的机会愈小。要记住你的履历表会跟随你一生,如有一段很长的失业期,你的履历表将会十分难看。所以宁可先做着一份容易找的工作,再找心目中的职业,也不要让履历表出现空档期。1.3建立人际网络的经济学

年轻人努力工作,除了可赚钱维持生计外,工作表现出色的也可升职,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可慢慢被提升。如果你的事业心重,除了投资在工作技能外,投资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年轻人很有才华及工作能力,但恃才傲物,觉得其他同事,甚至上司的能力不如自己,所以不屑与其他人交流及打好关系。有些年轻人则容易害羞,不敢与其他人沟通。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交网络对年轻人的事业不无帮助。成也关系 败也关系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公司及其他机构就是社会的缩影。人是十分复杂的动物,除了是经济动物外也是政治动物,除非你的工作不需团队合作,例如你是一个画家或作家,你没有上司及其他同事,那么你可能觉得投资在人际关系上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如果你不是个体户,那么你的工作成果便由你的上级决定,并需要得到其他同事的认同。

有些工作的表现很容易量度,如销售员的工作表现可看其销售业绩,而且由于只有单一标准,即使与上司及其他同事关系差,他们也不能不认同你的工作表现。但很多工作,如公务员、没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或私人秘书,你的工作表现很大程度上只有由上司决定,如果上司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那么如果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即使你工作上再努力也是徒然。但请勿误会我是鼓励你们要靠拍上司马屁去争取升职。与上司沟通要设身处地

我认为很多时候上司下属或同事之间在工作上有分歧,是因彼此的价值观不同或没有完全的信息。例如一个价值观是目标为本的警察,他为了捉贼,利用不合法的方式,或把其他同事置于一个不必要的危险境况,或他违反上司的指示,可能这个警察很有能力,可能他的方法可提高捉贼的机会,但他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没有想到其他人及上司要被迫共同背负他失败的责任。他的上司会以大局考虑,反对他的英雄主义行为,这下属又会以为上司针对他或妒忌他的工作能力,结果大家的关系就被破坏了。

其实如果你多与你的上司沟通,谈谈你的工作方法有什么你自己看不到的不妥之处,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上司会否作同一个决定,如果会的话,那么你便会了解上司多一些。你亦要明白上司的工作压力的来源和你不一样,也由于他的责任比你大,他的工作压力也一定比你大。如果你对上司多些了解,你可能会对他产生同情心,愿意多跟他相处,搞好上司下属关系,这跟拍上司马屁是两回事。因应职级 与同级打交道

至于同级同事之间,对人际关系投资的考虑比较复杂,因为这些人是你事业上的竞争者,他们也不会决定你可否升职,在同事众多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你究竟花时间投资在提高个人工作表现,还是花时间和所有同事或工作伙伴建立友谊,是个很难的决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认为这要视你现在的职位及社会地位而定。一个社会或组织的建构是三角形的,上层的人少,下层的人多,如果你现在是公司的中下层员工,你的升职机会大部分是基于你本职工作的表现,人事因素较少,而且这个阶层的人多,你要投放在人际关系上的成本较大,如果你每日都花几小时去跟每个人打好关系,你便没有时间集中精神在本职工作上,可能因此便不能在这个机构升职,当然,你的投资不一定会浪费,将来或许有用。

相反,如果你已在一个公司或机构升到很高的职位,在公司里差不多没有同级,又或者你在社会金字塔的上层,已拥有很高的地位,这时候你再投资在你本业技能上提高个人能力已对你升职帮助不大,但投资在人际关系上的回报就相对较大,因为在公司或社会里跟你同级的人他们也很有权力,如果你不打好关系,你所失去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友谊,而且是这个人管辖下的机构跟你的所有经济利益。由于这金字塔顶层的人较少,比较容易分配时间。所以大家都会见到很多时候两家大公司的生意合作,都是公司最上层在高尔夫球场上决定的。人际关系在这阶层是促进工作表现的重要因素。与下属建关系 先看团队人数

那么做上级的要不要花时间与下属打好关系呢?这个要从多角度考虑,有些上司就不喜欢与下属太接近,以避免下属因不怕自己而不全力工作;有些则为了避免在评核下属工作表现时有太多感情因素。

我认为上司是否应投资时间与下属建立关系,要看工作团队的大小,如果你只管理10人以下的团队,那么他们每个人的平均生产力就是团队的10%以上。团队人数小,你可多花时间在每个下属身上,如果跟一个闹翻,你的机构便会失去10%以上的生产力。

如果你管理千人公司,你不可能认识每个员工,更说不上跟他们建立关系。但起码你一定要有十个八个跟你关系较好的“亲兵”,再靠这些“亲兵”去管理庞大的队伍。在核心工作圈的下属,其实是你的资产,但要拥有一个你能信任又肯为你卖命的下属,你除了付出高一点的工资,多些请他们吃饭的开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前途,多为他们的前途给意见,而且要出于真心。

史上成功打江山的人,从来不是最有个人工作能力的人,而是一个精神领袖,把一批人凝聚在一起。所以无论对上司、同级或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都十分重要,其中我认为与下属建立良好关系的收益尤其大,因为上司及同级不会替你卖命,你的得益只是短暂的。

最后有一点要补充,我以上所说不是否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会基于利益关系之上,你可以有生活上的密友,但由于人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认识的人都能成为密友,而在工作上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忙,以上所述的只是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在人际关系投资及个人本职工作投资上。1.4使自己成为一座桥,提升自我的职场价值

你的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供应决定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价值,必定要从事一份供应小但需求大的职业。

有些职业,供应少,但需求也少,如象牙雕刻家、飞机工程师等。这些工种由于供应少,所以工资有时可以很高,但同时由于需求少,会很容易失业,而且难转行,所以投资时间在这些行业上风险极大。有些职业,供应多,需求亦多,如保安、清洁工等,一般都是出卖基本劳动力的工作,这些工作由于有庞大的人力供应,所以工资也不会高。有些工作,供应多,但需求小,如艺术工作者,由于现代社会比较现实,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之平均收入总体不会太高。最后一种工作,供应小,需求大,如医生、殡仪服务等,这类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不错。所以如果你希望将来能够有较高的收入,便要留意那行业的人力供求情况,而且要注意行业的周期。

我认识不少朋友,都有超过一个的专业,如既是会计师,又是律师,这些人才的供应有限,但需求大。但就算你拥有两个专业,最多也是拿到两份薪酬,因为公司可以分别请一个律师及一个会计师便可取代你。我认为最好为自己增值的方法,是把自己投资成一个两大经济集团沟通的唯一桥梁。两大集团没有了你便会损失重大的经济利益。如香港早期的英国混血儿买办何东便是其中一例。但我们当然要做合法的桥梁:有些非法桥梁也可赚大钱,如清朝的大贪官和珅,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五亿探长”吕乐,都因为成为权力拥有者与民众沟通的主要桥梁而赚大钱,但这些毕竟是违法活动。成功桥梁的四个条件

很多工作及职业都是市场需求者及供应者的桥梁,如地产代理、猎头公司、婚姻介绍所、明星的经理人、外国名牌产品在本地的代理、入口商等,这些中介人的价值,视乎他是否独家代理及其代理产品或服务背后的需求。如果你是某大明星的唯一经纪人,你的收入便与该明星挂钩。但如果你代理的产品没有什么市场需求或行内不只你一个中介人,或者经济活动本身根本没有必要经过中介人,那么你的收入也不会太高。所以,要成为一座成功的桥梁,你必须:

一、知道什么经济活动有庞大的市场;

二、这个市场的供应者及买家不能直接沟通;

三、你有作为中介人的优势,如你跟供货商有个人的友谊关系,或者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供货商的信任做其独家代理;

四、你有能力维持你的优势,隔绝买卖双方的沟通,及隔绝其他竞争者的介入。

年轻人要作为市场上或职场上的一座桥梁,便要同时取得桥梁两边的人对自己的信任,要跟这两方面的人建立良好及长远的生意伙伴,甚至个人友谊关系。在开始建立这关系时,需要投资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以,要成为一座成功的桥梁,除了需要有市场触角及维持自身利益的决心外,也要有高超的人际关系技巧。1.5升职的交通灯现象

大家如果有驾驶汽车的经验,都应曾遇到以下情况:

当汽车到了红绿灯前正亮着红灯,在你前面有两条行车线,一条线排了10多辆车,另一条线只有两三辆车。起初以为两条线前往不同方向,后来才发现其实都是前往同一方向,这个现象怎样解释?如果把过了红绿灯比作升职的话,又对年轻人升职有什么启示呢?

如果驾驶者有完整的信息,知道两条线都前往同一方向,那么在红灯前应驶往较短的那条车龙,否则的话可能要等下一次转灯。红灯前长短车龙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驾驶者不完全肯定两条行车线是往同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跟大队选择那条比较长的车龙会觉得较安心,觉得错的机会比较小,就算错了也有其他人陪自己一起错,不会觉得尴尬。转职小公司 升职机会大

这种情况就好像你在一家大公司,虽然已十分努力工作,但由于在这家大公司,很多人跟你竞争,升职的要求又特别高,又或者你的上司还有很长时间才退休,而他不退休,不管你表现如何出色,也没有位置留给你,你就好像在红绿灯前排在较长那条车龙的最后一辆车一样,你可选择继续排在这条车龙多等几次换灯,或是把车开到另外一条没有车龙的行车线,超越原有行车线的所有车,赶在他们之前过了这个红灯,不用等下一次换灯。

同样道理,如果你事业停滞不前,不妨考虑转职往另一家规模较小或较新的公司,而在那里又有较大的升职机会。虽然每一家公司都希望员工对自己公司忠心,但如果老板不给他升职机会,或加薪挽留人才,员工也有老婆子女要养,也有房子要供,他就算个人对你公司如何忠心,现实也不容许他长期忽略自己的前途发展而留在你的公司。成功人士懂得寻垫脚石

当然,有些人有大公司情结,或不希望升职去背负更多责任,他们宁愿在大公司任职较低的职位,也不愿意在小公司当一个高级职员。正如有些香港人“有港岛情结”,宁愿住港岛的50平方米的小房子,也不愿住新界的1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但如果你没有大公司情结而又希望在最短时间升到行业内最高的职级的话,那么你要想一想在你目前的公司,你的上司何时会离开他的位置,而你的对手又是否比你有更大的升职机会,以你的能力,是否有这公司以外的市场,如果有的话,不如赶快转往另一条行车线。

有些成功人士就在小的地方先爬上高位,再向更大的目标进发。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如果不是先在阿肯色州这个小州参选,在没有什么对手的情况下先当上州长,哪会在40多岁就能当上美国总统?如果他在大州竞选州长,可能早已失败而回,没有了州长这垫脚石,他可能一辈子也当不上美国总统。

这个世界有大国,有小国;一个国家内又有大省、小省;省市内又有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有的机构虽然规模较小,但如果你当上这小机构的领导,你的工作对口便提升了,你可在行内聚会的场合上与你的旧老板平起平坐,你也有了再往上爬的垫脚石。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介意所属单位的大小的,只会想如何把这单位壮大。1.6我如何管理时间

如果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那么你最大的资产便是时间。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及书籍。时间的管理,小至微观的每天日程安排,大至一辈子的铺排,甚至对子孙后代的安排。一般来说,我们先把事情分成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紧迫的和不紧迫的,先做了重要及紧迫的事情,之后才做不重要及不紧迫的。这是大家都懂而又觉得合乎常理、在固定时间限制下的时间管理方法。

然而,我认为这个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要视乎你的工作性质和个人性格,而且这种处理方法没有完全考虑处理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及金钱成本。如果一单1万元大生意和一单1000元小生意,同样要花1小时去完成,那当然先处理大生意;但如果小生意只需5分钟便能成事,那么便应用那1小时去做12单小生意,回报共12000元,虽然花费相同的时间,但回报却明显较多。先处理琐碎事情 增士气

有些大事情,如写一份学术文章、做一件艺术品,皆不可能一天完成,往往要花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那么难道这几个月内什么小事都不做,任由它们增加和积压?我建议大家可把事情再细分为容易处理的及不容易处理的,最后才做那些不紧迫、不重要和不易处理的事情。此外,由于每人处理事情的数量及能力有限(即承受事情容量),不论事情大小及重要性,一日不处理,便会继续霸占你的可承受量,最终令你不能再接收新的事情。

我每日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一般会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先把容易处理的事情完成,一方面可尽快把清单变短,再集中精神完成剩下来的事情,不用分心去担忧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清单上大部分的事情,心理上很有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如果你先处理最花时间的事情,到晚上你的清单仍旧是长长的,一天的辛劳工作好像没有一丁点进展,会打击你处理余下事情的士气。

就像你在一间餐厅吃饭,坐在一张只能容纳四碟菜的小桌上,却点了八碟菜,为能尽快让第五碟菜上桌,应先把头四碟菜中能最快吃完的那碟清除。同样的道理亦曾应用于战争上。毛泽东打仗,很喜欢先集中军力打赢一些小战事,既可借此拉开两军士气的差距,又能提升大战役获胜的机会。分阶段完成重复乏味的工作

有些事情是很苦闷及机械式的,例如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改正自己文章的小错误,做了几小时后工作效率便大降。我建议不要一次完成这些重复乏味的工作,应分段以蚂蚁搬家式地完成,避免令自己产生厌恶感。

有些创造性的工作如写书、写剧本、作曲等,需要有灵感才可完成。有灵感时往往可一气呵成,否则,就算它是多么重要及有迫切性的,也不应搁下其他事情,空等灵感涌现。所以一般时间管理的理论,用在创作人身上并不合适。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自我,不喜欢有上司管束,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喜欢做什么便做什么,如果你是这样率性而为的人,而又觉得现时的做事方法行之有效,亦已带来成功的话,那么你大可维持原状,不用跟随其他人的方法管理时间。工作及睡眠时间如何取舍

我们一天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事情等着处理,有些事情对你可能很重要,但做不好对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坏影响,例如对一个教授来说,文章能发表在知名的期刊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发表不了根本没有人会理会;又有些工作,看来不重要,但做不好对他人的影响很大,例如教学,对有些教授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他是否花时间用心去教,对学生的影响却有很大的差别。又例如店铺经理,增加销售是他最重要的工作,聘请清洁工人、审批员工假期、交水费电费等工作,看来不重要,但又不可不做。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管理者每天都要去处理突发事件及各种大小事务,无论事情对你多么微不足道,一天不处理,机构可能便不能运作。

如果你有几个角色,例如你是一个专业人士,一个机构或部门的主管,也是一个在职妈妈,那么什么是重要及紧迫的事情,往往很难定义。先处理自己的事情,还是公事?你在时间管理上可能出现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定义自己的主要角色,便没法排出时间应用的优先次序。

时间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制造更多可用的工作时间。人一天究竟可以工作多少个小时?正常人一般睡8小时,2小时吃一日三餐,1小时在洗手间,1小时在交通,假设不要任何娱乐,一天大约可以工作12小时。若想增加工作时间,便要减少睡眠时间。我自己自中学开始,直至念完博士学位,这10多年期间都睡得很少,平均每晚只有三四个小时。那个时候的目标比较单一,就是把书念好,不单是为了考试,我更花不少时间自修高一级的课程,中一在做中二的功课,中六做中七的,大学本科时就念研究院的课程,博士第一、二年上课期间已开始写论文,到博士毕业时已有文章发表。从博士到现在已超过20年,也十分满意目前的工作产量。在大学任教之后,由于日间要教学,不能再像做学生时那样通宵达旦地工作,就睡得多了一些,但平均也只有五六小时。虽说多劳多得,但我也不鼓励年轻人都效法,一来不是人人适用,有些人需要多睡才可集中精神,二来这真是十分辛苦,而且可能对身体有害。毕竟,身体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1.7及早投资人生下一阶段所需要的技能

我们从小到大,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评审去决定你在这阶段的表现,及你可否被提升至下一阶段。例如大、中、小学每年都会有考试去评审你的成绩,及你可否升级或可否升读大学。又例如工作,你可否由现在的职位更上一层楼,多数是看你在原有职位上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要被评审呢?除了每升一级要求你要有更高的能力外,亦是因为升了级你将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有限,就算人人都有能力升级,也没有资源给每个人升级。那么如果你希望升级、升大学或升职,你便要去参与这个被考核的游戏。你可能比较成熟,觉得这些考核很无聊,不能反映你的聪明才智及工作能力,投资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些考试上十分浪费,如果你有这些想法,我要恭喜你,你有建立自己王国的梦想。遵从哪种规则去竞争

但有这些想法的人及有勇气放弃学业及工作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为了保险,都会在这社会已定下的游戏规则上去竞争,而且大家都很理性地尽量把在每阶段的时间根据这阶段的考核要求去投放。如中一学生,就把中一的课本读好,就算自己有能力读中二的课本,也不会花时间去看,以免影响中一的成绩。又例如工作,这阶段自己是个文员,只花所有时间做好文书工作,不花时间去建立管理层所需的人际网络。

分阶段把全部时间投放,以便极大化这阶段的利益,是理性的行为,而且大多数人会采用这策略。但在某些环境中,这并不是最佳的策略。学业以外的技能

如果你的理想很远大,如要做大公司的行政总裁等职位,你会经过很多阶段,而且每个阶段所需的技能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学好的,如语言能力、演讲技巧、人际关系网络等,这些技能在你事业初期可能用处不大,但如果不及早投资,你的事业到了某阶段便会停滞不前。

人生是场马拉松,学业成绩好,人生起步快,也不能保证是最后胜利者。学业成绩差,也不要太早自我放弃,你所花在读书以外的其他技能的投资,如运动、结交朋友、追女孩的技巧甚至打游戏的技艺等,将来在你人生某些阶段一定会给你回报。但如果你因早期成绩不好而自我标签,不努力向前的话,那么你便浪费了以往的光阴。所以大家有空不妨静静坐下来,了解一下自己:究竟自己最大的理想是什么,理想中的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替自己的技能资产核数,哪一方面的技能较弱,便要及早投放多些时间。1.8明星经济学

不少年轻人的志愿是做大明星,希望成为万人迷、受人瞩目及有丰厚的收入。明星是个高风险、高回报及低隐私的行业,能成为本地甚至国际巨星的人很少,但回报很大。所以,在决定投身演艺事业前,要先有心理准备—事业初期的收入会很低,而最后也未必会大红大紫。要成为成功的明星,有以下的考虑:

●认识自己的演艺资本

你的演艺资本是什么?如果你要成为电视或电影明星,你的资本是你的外表及演技;如果要成为大歌星,除了歌艺之外,还要找到优质的作曲及作词搭挡;如果你的外表一般,演技及歌艺又平平,但很能引人发笑,那么可能要另辟路线,成为一代笑星。

外表很好,但没有实质演艺功力的人,是不能长期当红的。反之,很多艺人开始时没有什么专长,但凭个人的努力,克服自己害羞及口齿不清的弱点,演技大跃进,终能成为大明星。无论你有没有天生的本钱,都要不断努力及挑战自己,才能有一辈子的演艺事业。

●借助媒体提高知名度

如果你已有美貌、演技、歌艺,但没有知名度,也是红不起来的。宣传及广告的成本是十分昂贵的,不能单靠个人财力。现在虽然有很多新媒体,如上载你的表演到互联网上的视频或社交网站,但也要借助传统媒体才可让更多不认识你的人知道你的存在。要得到免费宣传,最好就是自荐到电视台、电影公司、电台或唱片公司,但由于知名度是跟着你走,这些公司若投放大量资源把你捧红,而你红了之后又离开公司,他的投资便血本无归。劳动力经济学把雇主对雇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特别人力资本投资(specific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即公司培训你后,你的技能提升只可用于这公司,不能带去其他公司,例如公司教你如何操作一台独一无二的机器;第二类是一般人力资本投资(general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这类投资能提高你在其他公司的生产力,例如英语能力的培训。前者公司会埋单,后者则不会,除非有合约指明培训后你要替公司服务一段年期,或你到外面工作也要把部分收入分给培训你的公司。所以我们见到唱片及电影公司的新人都要签很长年期的合约,而电视台一般喜欢和有潜质的演员签经理人合约,以便艺人被捧红后到外面工作,电视台也可分到佣金。

●分散风险

明星是一门高风险行业,不少人入了行也红不起来,就算红了也是很短时间,只是一两首歌或一两部电影后便沉寂下来。怎样才可红足一辈子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风险管理。香港很多成功明星,如四大天王,都是歌影视三线发展,这样有互相宣传及分散风险的功效。因为一开始时你不知市场在哪里,你以为你的强项是唱歌,但原来拍电影更受欢迎。而且就算成了明星,也不能保证你每部电影或每张唱片都受欢迎。如果你只单线发展,若连续两套作品都滞销,你的演艺事业便完结。而且只靠单线发展,随着你的影迷或歌迷年纪大了,你便会因失去原来的市场而被淘汰。

●如何定义成功

演艺行业是商品也是艺术,一个明星商业上的成就可看其票房、收视率或唱片销量,但专业上的成就便要看他有没有拿到影帝、视帝或各颁奖礼上的奖项等。两者不一定有很强的关系,有些明星拍了很多商业性质的影片,收入很高,但拿不到影帝;有些拍了艺术片而拿了影帝,但因身价大涨而无人问津;也有些是名利双收的。在入行前,你要先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些什么,你又如何定义成功。

●社会贡献

想当明星的年轻人可能只想到做明星可赚钱、成名、穿漂亮的衣服,又可被前呼后拥。但作为很多人的偶像,明星会被模仿,大众对明星亦有一定的期望及道德要求,所以当你成为大明星后,不但没有了隐私,言行也要十分小心。而且由于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也要有一定的社会承担及对社会作出相当的贡献。1.9内地学生如何在香港社会找工作

越来越多内地学生考入香港的大学本科及研究院。我在大学任教多年,见证本港大学如何从一个内地生也没有,变成现在内地生数目日渐增加,在某些研究院科目如工程科,内地生更是占大多数。最早一批来港的内地本科生人数不多,而且都是考取奖学金来港,那时的内地生都是国内的精英,家庭背景及来头也不小。相比之下,如今的内地生自费的占不少。再者,由于有些本地大学已参加了内地的大学联招,内地学生多了选择,报读及录取的人数自然增多了,虽然当中亦有国家及省市级状元,但整体质素已不同。谦卑待人 融入港式生活

近年,有不少内地生来港后学业上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不习惯香港的生活节奏,也不习惯独立生活,渐渐变得无心向学。但平均来说,内地生的成绩、学习及敬师态度比香港学生好一些。内地生虽然成绩好,但毕业后在香港找工作没有明显的优势,不少最后只得回内地工作。我自己有不少内地来的学生,大部分都希望留港工作,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归纳在大学的十多年的观察,我有以下建议给希望在香港找工作的内地生:

●学好广东话

很多本地大学的内地生成绩十分好,但不肯花时间学好广东话,尤其是男生。其实内地生如果希望在香港找到工作,学好广东话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香港大部分公司是中小企业,雇主宁愿放弃一个成绩好的见工者,也不愿冒险请一个广东话不太好、不能和客人沟通,甚至连接听电话也有问题的初级雇员。大家或许会问,香港也有不少不懂广东话的内地及外国人在工作,不错,但他们大部分是机构的中高层,在行业内累积了不少工作经验,在公司有权力,亦有下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广东话的问题。但一个刚毕业的内地生,既没有工作经验,也不懂广东话,雇主又怎会放心把简单任务交给你?因此,如果有心留在香港找工作,应先学好广东话。其实学广东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香港的电视节目,一来可学广东话,二来可舒缓平日读书的压力。

●找个好的咨询人

雇主在聘请员工时都很重视员工咨询人的推荐信,我经常被邀为毕业班的内地生做咨询人,当中有些学生我从来未教过,有些则几年都没有和我联络。其实在大学时,应该多找老师征询学业及生活上的意见,跟老师打好关系,那么在毕业时要求写推荐信时,老师会比较用心写,否则如果拿得一份平平无奇的推荐信,比没有推荐信的效果更差。有些内地生可能由于文化差异,会预先写好推荐信让老师签名确认,我也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学生。遇到这样的学生,一般我都会跟他们说这其实是对老师十分不尊重的行为。

老师给你写推荐信,不是例行公事,而是要押上自己的名声,所以要么不给你写,给你写必会自己动笔。大部分的内地生会找自己考到优异成绩的那科老师写推荐信,这也是正常的做法,但务必要谦虚地亲身去找老师倾谈,切忌只通过电话或电邮要求老师写推荐信,我自己就不会给没有亲身来见我的同学写推荐信。有的同学也太直接,在电邮里写着他在我教的科目中拿到最优秀的成绩,以为我必定会给他写一封最好的推荐信,本来老师应会写得很好,但见了那句话后,感到好像被学生命令似的,便会实时拒绝学生的要求。内地生要在香港找工作,找咨询人时千万不要犯以上的错误,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很多时候低估了推荐信的影响力。除此,老师愿意帮你写推荐信并不代表他愿意推荐你。我自己曾见过有老师在推荐信内明确表示不愿推荐该学生。如果雇主看到老师不愿推荐你,必认为你某些方面,甚至人格有严重问题,就算你成绩再好,也不会冒险聘请你。如果你犯了以上的错误,或太迟才找咨询人,你所得的推荐信可能不会太好,甚至影响在香港找工作的机会。

●适合的工作单位

本地生可找本港政府公务员的工作,内地生则没有这个选择;本地生亦可找中小企的工作,而由于很多中小企都怕麻烦,不愿替内地生办工作签证的文件,所以内地生剩下的选择就只有私人大机构。但私人大机构的工作竞争大,职位少,不能吸纳所有在港的内地生。所以内地生会觉得在香港找工作一点也不容易。我建议内地生可先找本港的中资机构,一来中资机构不会排挤内地生,二来本地生一般不会以中资机构作为首选,这可提高自己找到工作的机会。先找一份自己成功被雇用机会大的工作做几年,待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及广东话有进步后,便可找政府公务员及其他工作,甚至自己创业。

●融入香港文化及价值观

内地生要在香港落地生根,安居乐业,必须认识及认同本地人的文化及价值观。首先,香港是一个十分廉洁的社会,而且相对民主,很多时候都是委员会的集体决定,就算机构高层都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我不时收到内地一些我从未见过面的学生及在职人士的邮件,希望我能取录他们成为本地大学的学生或教员,这些靠人事关系找就读机会或工作的习惯,在内地或许行得通,在香港则不太可行。部分内地人流行送礼,但香港人,尤其是公职人员,见到礼物就很害怕,随时会被人告上廉政公署,所以靠送礼方便行事在香港也不太可行。

内地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但在香港工作,很多工作都注重团队精神。内地生亦可在衣着上本地化,内地年轻人都穿得比较斯文,男生喜欢穿西裤,女生则喜欢颜色较鲜艳的裙子;相反,香港本地男女生平时都喜爱穿牛仔裤及较简单的衣着,香港女生更会花心思在护肤及化妆品上。我认识的内地生都很想融入香港的生活,很希望跟本地同龄人建立友谊,他们也不认同个别内地人士对香港的激进言论,但要完全认识及认同本地文化及价值观,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及思想调节,而最快融入本地生活的方法,莫过于找个本地异性朋友谈恋爱或结婚,但这目前还未成为主流。第二章全方位部署建立安乐窝2.1我的置业经验

很多年轻人视置业为目标,但面对高房价,如何有效实践置业计划?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置业经验,让年轻人借鉴,并做好准备,切勿轻率做出置业决定。很多人以为大学教授收入高且稳定,工作时间自由,而且每星期只教几小时书,还有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一定十分休闲。但我很肯定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跟一般劳动者无异。我认识不少同事,十年如一日,像读研究生时一样,每星期工作七天,每天12小时以上。我们的工作包括教学、研究、行政、社会服务,样样都要做好,才可通过每年的考核。

大学教授的劳动力市场跟一般职员的不同之处是,由于欧美名校的博士学位和国际知名期刊的发表是全球承认的,所以我们的市场比较国际性。港人大学教授愈来愈少,现在除了医科外,很多院系的主要教职员都是来自留学外国的内地学者。该现象主要因为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9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数大增,造成现在有过多的中国学者供应。我和同事们平时一起吃午饭,沟通的主要语言是普通话。房屋津贴影响置业意欲

香港房价高、租金贵,为了吸引最好的学者来港任教,一般来说,助理教授级或以上的都会有房屋津贴,相当于政府的高级公务员的待遇。大学的宿舍一般很大,有些有近200平方米的实用面积,由于供应有限,以往这些宿舍都是留给较高级的教授,资历较浅的可选择拿房屋津贴租楼。1997年前经济好的时候,该津贴可达工资的40%。1997年至2003年,政府出现财赤,加上大学教育普及化,大学教授的人数大幅上升,房屋津贴占工资的比例减至30%以下,而且只有10年年期,但是津贴可用来买房,为大学附近的楼市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很多同事都觉得10年期限太短,主要原因是入职首6年是合约制,没有在顶尖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便不可续约。由于没有工作保障,首6年一般不敢买房,尤其是非本地人的教员,就算6年后获终身聘用,房津也只剩下4年。以现在新界区100平方米的一套房至少500万元计,就算拿足10年津贴也不可能10年内把房贷还完,更何况只有4年。虽然教授们现在的住屋待遇不及从前,但和很多打工者相比,我们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一群。买房前先考虑五个要点

10多年前我也像其他的年轻人一样,在楼市狂升下担心买不起房,所以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置业的经验。我1995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港中大任教,那年房价正在上升,到1997年已到了疯狂的水平,我那时候的心态就像时下年轻人一样,十分焦急,也庆幸真的没有在最高位时入市,避过楼市下跌及亚洲金融风暴。到1999年买第一套房产,房价300万,那时也是只付15%首付款,15%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