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和钱做朋友: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商启蒙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02:22:22

点击下载

作者:(日)村上世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小和钱做朋友: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商启蒙课

从小和钱做朋友:影响孩子一生的财商启蒙课试读:

前言

让孩子们与“钱”好好相处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村上世彰。

我是一名“投资者”。所谓“投资者”,就是以金钱增值为职业的人。这种职业要比普通人更了解如何做到投资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必须在金钱方面有着充分的、专业性的、超乎常人的自信。

基于上述考虑,我才不揣冒昧来写此书。

有很多大人认为,“小孩不了解金钱也没关系”,其证据就是在日本,学校几乎不开设相关此类课程。学校里语文、数学,理科类、社会类等各类教学计划无不齐备,但就是没有关于教授金钱的课程。

在我看来,孩子们学一些关于金钱的知识是有所裨益的。长大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和金钱打交道,因此这并不存在拔苗助长之嫌,尽早养成管理金钱的习惯,还会减少“手足无措的麻烦”。

关于金钱,是父亲最早引领我登堂入室。父亲有句口头禅常挂在嘴边,那就是“钱不喜欢寂寞”。如今作为专业人士,我虽然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但每每想起他的话,依旧觉得是至理名言。

父亲的意思是,钱不能总孤零零地放在一个人手里,它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流动。这样一来,由一人到两人,由两人到三人乃至无穷,人气增加了,它就会汇聚过来。

从小开始,父亲就以十分开明的态度和言简意赅的话语,告诉我关于金钱的奥秘。

自我晓事起便耳濡目染,以至于对金钱逐渐从了解走向熟悉。10岁的时候,父亲将我读到大学毕业的零花钱一次性给了我,而我就是用这些钱,第一次买了股票。之后,我每天都读报纸,或认真研读载有所投公司信息的四季报,这样的积累,使我对金钱及其流动规律有了较为充分的把握。后来,我对金钱有了新的认知,对金钱与社会的关系也有了新的思考,如此种种,都令我乐在其中。大学毕业前,我对“钱”已经可以驾轻就熟,加之恰逢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所以从10岁开始到大学毕业,持续投资使得我自己资产已经增值了100倍。也正是因为自己学习、思考后再投资并获得资金的增值,让我体味到如同猜中谜语一般的快乐。

由于父亲的影响,我很早就学到了如何与金钱“交往”。我觉得,凭一己之力得以掌握驾驭金钱的奥秘,才使我至今仍能与之和谐相处。

我很爱钱。钱能带来自由,能让人实现梦想。如果使用得当,它还能成为幸福的源泉,甚至可以助人为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爱花钱,所以我一直专注于投资。具体来说,就是有人或社会团体想做一些事情却面临资金不足时,我便可以为其提供资金。除了我之外,世界上有很多投资者,他们或者帮人圆梦,或者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投资虽然未必带给世界的全是积极结果,但投资者总会强烈地感受到金钱具有影响周围、丰富社会的功效。

为了让社会富足,金钱的循环流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更不能阻止“资金流”。具体来说,就是我想要告诉大家要学会“赚钱存钱,循环增值”的方法,然后将增值后的钱再循环起来。所谓“循环”,就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花钱,为了让钱增值而投资,也就是让钱姑且离手。如果将自己所挣的钱都存起来,“资金流”就断了。

也许有人会对大声说“我很爱钱”的行为心有不快,但是当这些人收到压岁钱、拿到零花钱的时候,难道不会感到异常高兴吗?思索着用手里的钱买点儿什么,还应该留下多少存起来,这些往往令人心情激动。在我看来,对待金钱的这种心情十分重要。

无论是谁,活着就需要钱,没有钱也就无法活下去。毋庸多说,金钱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善用这一工具,就有可能使包括自己在内的人幸福快乐。

既然钱是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工具,好好与之相处自然就是题中之义。如若可能,那就以欢乐且激动的心情,思考它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其充分理解,并尽早地接触它,习惯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在进入相关话题之前,有些事情必须先作出声明,那就是切忌金钱变凶器。因为金钱是工具,使用方式出现问题,它就可能成为害人害己的凶器。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很容易变成凶器,这一点请大家牢记。

我非常反对借钱给人,理由十分简单,因为无论如何,有借必有还。将可能还不了的钱借出去,然后一直想着对方必须还回来,着实痛苦至极。万一出乎你的意料,该还的钱没还回来,那么不但受伤的是自己,甚至还牵连周围的人不如意。这时候,金钱就成了凶器。

我知道很多人因为钱而获得幸福,但也听说有的人因钱而癫狂,有的人因钱的使用方式不当而使自己和周围的人遍体鳞伤,有的人遭受打击后一蹶不振。

种种见闻,让我感到,尽早学习、了解金钱的人,才能和金钱相处时游刃有余,或者不管怎么说,他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因此,本书从“何谓金钱”开始,介绍如何赚钱、用钱、与钱相处之道以及拥有金钱的能力。其中,关于如何用钱,分为“为了自己的幸福”和“为了别人和社会”两种。“为了别人和社会”并不容易,因为这是满足自我之后的第二层级。约从40岁起,我开始意识到为了别人和社会而积极地使用金钱,不但悦己,而且颇有意义。不过,也总想着如果早点遇到开窍的契机,那该多好。所以,我希望大家早点了解金钱的使用方法,才想借本书将自己的经验和感触写下。

如前所述,遗憾的是,日本基本上没有孩提时代就开始的“金钱教育”。我之所以能够在这方面有些发言权,就是得益于小时候在父亲的影响下放心大胆地谈钱的话题,并不断思考学习。纵观当前的日本,我深感一种危机:如果大家不善于处理金钱,这个国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我愿将父亲的教导和自己的专业所学传递给孩子们,衷心地期待孩子们与“金钱”好好相处。我相信,每一个人意识的转变,就能促使整个世界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本书,凝聚了至今以来我在许多学校讲授“金钱”的肺腑之言,如果本书能为大家的幸福人生或和谐社会提供点滴参考,我将不胜欣喜。

编者注:为便于直观理解,文中部分内容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修改。

第1课:钱呀钱,你究竟是什么

清清楚楚认识你坦坦荡荡追逐你

说到金钱,不过是个很方便的工具

当听到“钱”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会浮现出什么呢?

富翁?

获利?

成捆钞票?

邪恶?肮脏?

名牌?

幸福或是不幸?

在某所学校讲课的时候,有个孩子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没有钱的世界,那该多好呀。为了钱有人争抢,有人做坏事。所以只要没有钱,这些事情岂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对此,我吃了一惊。在她的印象中,钱就是“邪恶”。

诚然,争抢金钱的原因固然存在,但金钱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并非邪恶的东西。我们首先必须消除这种误解。

承接上述话题,我来略作说明。

为什么会出现钱,它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钱其实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而是源于人类的发明。

很久以前,人类还处在物物交换的时候,比如A有野猪肉,B有鱼,如果A想要鱼,B想要野猪肉,两人相互交换即可。然而,A想要鱼,可是B却想要大豆,单纯的物物交换无法进行,此时“钱”便应运而生(当然,关于钱的起源尚无定论)。

比如据说在古代中国,就曾将贝壳用作钱币。那时候,也许A就可以用三个贝壳买下B的鱼,B再用那些贝壳换取大豆。

如此一来,由于“钱”这一媒介工具的存在,物品的买卖就方便起来,“钱”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物品价值的衡量标准。此外,“钱”还可以在不用的时候存起来。“钱”的产生,使得物品买卖得以在更多的人之间进行,其交换骤增,进而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简而言之,钱具有“与物交换”“衡量价值高低”和作为货币来“存储”三种功能。钱有三种功能1.与物交换2.衡量价值高低3.存储

想要大豆,自己手里却只有肉,此时如果有钱,问题就立马变得简单。

对于之前那位女孩的提问,我想说的是,钱除了作为一种便利工具并具有上述三种功能外,并无其他作用,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至于因钱而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并不是钱本身,而是钱的使用者或者使用方法出了问题。

当然,因“钱”而引发的你争我夺时有发生,但那并非“钱”自己酿造祸端,而是沦为金钱奴隶的人肆意争夺。

遗憾的是在日本,“钱=肮脏”“钱=邪恶”之类的认知根深蒂固,绵延甚广。媒体也常常将多挣钱宣扬成“坏事”。当我之前遭受批评时,我再次感受到“日本对钱的印象竟然如此糟糕”,而这种感受与国外颇有差别。时至今日,我依然对此有一种违和感。

出于“钱=肮脏”的判断,也许幸福的标准就尽可能和钱划清了界限。日本人为什么将钱视为肮脏之物,似乎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此,众说纷纭,而且十分有趣,大家不妨调查研究。

在我看来,“钱=肮脏”“钱=邪恶”的看法,其根本原因应该是没有理解金钱的本质。我想如果仅仅将钱看成是工具,就不会无端厌恶它,或者将它视为肮脏的东西了。

钱是什么样?变!变!变!

关于钱的形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话题,我想补充几句。大概说来,钱曾以石头或者贝壳来充当,后来转变为金、银、铜等形式,最后发展成纸币。

目前,日元有1元、5元、10元、1000元、10000元等各种不同面额,但大家是否知道1000元的制造原价?其实,算来也只有十几元而已。简而言之,钱就是纸片。但是,带着这1000元的纸片,在日本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价值千元的物品,享受与之等值的服务。

不过,你要是在纸上写个“1000元”,然后拿去店里消费,会出现什么后果呢?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写着1000元的纸片,你的怎么就不好使呢?

究其原因,在于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有日本银行保证,所以可以买东西,而你自己在纸片上写的1000元的“纸币”得不到日本银行的保证,因此无法行使购买功能。日本银行发行的“纸片”,经过多重工序,根本无法简单伪造。这种有切实保证的特殊“纸片”就是纸币。只有这样的纸币,才能通行无阻。

日本银行即日本的中央银行。各国均有自己的中央银行,比如美国的美联储会保证美元面值,韩国的中央银行会保证韩元的面值。只要国家“信用”存在,那么诸如日元、美元、韩元的面值等都会有所保障。

但是,正如我上面所说“在日本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的那样,1000日元的面值,也仅限于日本使用,日本央行保证1000日元的面值,只能在日本国内有效。如果想在美国使用,就必须兑换成美元。有趣的是,金钱有一种价值,被称之为“汇率”。这种汇率,受国家的信用度、国力等各种因素影响,每天都在持续变化。因此,昨天110日元可以兑换1美元,今天就有可能需要112日元。由于各种原因,你手中的1000日元可能兑换9.09美元,也可能兑换8.93美元,所以同样是1000日元,今天可以买一本9美元的书,明天可能就不行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频率已经今非昔比。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琢磨“钱”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其面值每天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

近年来,产生了一种新“钱”,叫虚拟货币。其中最有名的是比特币。与传统金钱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并非硬币或者纸币这样的物质存在,而且无须任何国家的保证。一般来说,你手里的1000日元纸币需要相关保证才能使用,现在的虚拟货币无须各国央行保证,只要区块链这种网络新科技就可以。

就当前来看,虚拟货币是否能够真正地扎根到我们日常生活尚难预料,不过从石头到贝壳,从贝壳到金属货币,随着时代更替,“钱”的形式也不断变化这一趋势来看,今后各种形式的钱都可能出现。又比如,电子货币就既不是金属货币也不是纸币,看得见但摸不着。

今后,钱将不断变得便捷化、便利化,但是即使变化,其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工具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假如1美元=110日元,那么有1000日元(=9.09美元),就可以买一本9美元的书。假如1美元=112日元,那么即使有1000日元(=8.93美元),也买不了一本9美元的书。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人,那么钱就是他的血液

钱是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类似人体血液的东西。健康的体魄,需要血液的充分运行来输送营养和必要成分,同时淘汰杂质,维持每一个细胞的健康。如果血液不足或者流动不畅,人体所需营养就无法输送到必要的地方,该排除的东西排除不了,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差。钱和社会的关系也一样,它作为社会的血液,一旦流动出现故障,也会给社会带来损伤。

在我看来,日本当前的状态就和血液流通不畅一样。国内像血液一般的金钱虽然满满,但始终运行艰难。

日本人到底有多少钱呢?说出结果,可能会令大家瞠目结舌。

据统计,不同家庭和个人所拥有的金钱,总计超过1800兆日元(《家庭收支的金融资产》2017年统计数据)。这1800兆日元是不是太多不敢说,但国家预算也就大概100兆日元左右,所以日本人手中的钱是国家的18倍。

这就意味着,日本上至老人,下至婴儿,所有国民(1.27亿)每人平均有高达10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多万元)的钱。这难道还不多吗?

可是,这些钱都隐藏在哪里呢?世界上关于“日本人非常喜欢存钱”的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这1800兆日元中,至少有一半都存在了银行。反观国外,相比把钱存在银行,将自己的财富用于股票投资之类却占据多数。将手里的钱存在银行而引发的问题容后详述,但是“多数日本人都喜欢把钱存起来”这一事实请大家先记住。

不仅家庭收支如此,企业状况也一样。日本的企业会将本应用于扩大事业或雇佣工人的钱不断积存起来。二十年前,这一额度已经有100兆,如今早已超过了400兆。

我想二十年来,日本社会总体衰退的一大病因,就是“存储”。

正如血液在全身流动通畅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一样,金钱流动才能维持社会的健康。然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却优先将钱存起来而非考虑如何使用。如果血液不畅导致大量淤积,身体会怎样?略作思考,就会立刻明白当前的日本出了健康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看不清前景,对将来感到不安……说到底,还是觉得手中的钱在社会上无法顺利流通。其实如果金钱流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完善的安全网就会建立起来,那么因为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而“存储”就没有必要了。这样一来,钱在社会上的流通就会更加顺畅。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让大家必须把自己手里的钱全拿出来,而是让流动增值的钱循环流动,不断增值。

此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日本人不断存钱,而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国家发展方面出现财政不足,因此不得不发行“赤字国债”,其金额都在1000兆以上。国家财政主要源于国民缴纳的“税金”,比如买东西会纳税,工作收入会纳税,公司盈利会纳税,等等。只有个人、公司不大量存钱而去想方设法运作它,它才能流动起来。钱一旦流动,就能产生“税金”,国家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就自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原本既“安全”又“方便”,然后它又以各种形式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这就是金钱流动。但是,当前日本虽然盆满钵满,但钱也没能流动起来,以至于国家财政吃紧而不得不借贷。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好事。

钱是我们无法分离的小伙伴

我的存款只保持在最低限度,相反我却优先考虑使手里的钱合理流通。也就是说,赚钱收入,然后流通增值,增值之后继续流通,如此循环十分重要。

我小时候一度是个存钱迷。每每看到存折上数字攀升,总是令我心动不已。对此,父亲却告诉我“钱不喜欢寂寞”。

我曾经常央求父母给我零花钱,可是往往想不起来用这些钱买点什么,因此会立即把他们给的钱存起来。

所谓“钱不喜欢寂寞”,言下之意就是钱越多越容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我开始先存钱,然后再投资,最终,正如父亲所说,我的资产增值不断,我深深体会到“钱不喜欢寂寞”果然不是虚言。如今回想起来之前翻看存折暗自窃喜,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无论如何,钱从小就是我无法分离的“伙伴”。

当然不仅是我,即使很多小孩并没有像我那样自幼就对钱充满兴趣,但自他们出生起,都将会和它产生无法割断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与金钱的关系斩也斩不断,它是如此重要的东西呢?对此,只要我们环顾四周就会立刻明白: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用钱换来的,因此我们的生活,无法与钱分割。

关于钱,请大家先记住四个重要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谈自力更生,没钱寸步难行”。其次,“没有钱,梦想就只能是梦想”。再次,“困难时,钱会助你一臂之力”。最后,“手有余钱,救人急难”。上述四点,也是大家赚钱之后层层推进的步骤。接下来,请允许我逐一说明。谈自力更生,没钱寸步难行

生活处处需要钱。比如回家环视一下房间,包括房间本身在内,里面的一切都离不开钱。去学校前准备的套装,洗脸的水,也要花钱。孩提时代,我们有人照管,可是一旦长大成人,这一切都必须由自己承担。租房子、买东西、交话费、付水电费等各类支出,都得靠自己挣钱才行。如果我们没有支撑日常生活的最低收入,就只能依靠他人照顾。但是,照顾我们的人,未必能伴随我们一生。因此,为了自由自立,我们最起码也得有钱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没有钱,梦想就只能是梦想

除了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最低保障外,还需要有钱来滋养内心。比如,想与朋友一起出游,想看某个艺人的音乐会,想买某个东西……如果有钱能实现,那么生活档次就会高很多。或者有钱满足读书、看电影等趣味消费,或者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看一些没见过的东西,或者为实现梦想而通过入学考试,等等,都意味着人生更加美好。这时候为了将来,也可以暂时把钱存起来。

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将来,都需要有能够自由使用的金钱。这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宝器。困难时,钱会助你一臂之力

有钱且快乐的时光日复一日,同时还有余钱不断积累。这样,如果万一遇到什么不测,这些余钱就会助你脱困。比如因受伤长期无法工作而致使自己没有收入的时候,余钱就会发挥作用。相反,如果遇到意外时手中没钱,那么生活将无以为继。换言之,钱具有缓冲打击的力量,能使我们遇到意外或面临突发情况时不至于只剩下恐慌。

那么,存多少钱才合适呢?当然这与年龄有关。如果是年轻人,我觉得应该留足一两年内没有收入也能正常生活的分量。手有余钱,救人急难

最后,就是潇洒用钱,也就是用钱助人摆脱危难。此举可以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阳光。当然,前提是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充分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如果自己的生活宽松有余,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升格局,懂得“为社会和他人”略尽绵薄之力。其实在我看来,能用钱来帮助别人,确实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对此,我还会在后面详叙。·谈自力更生,没钱寸步难行·没有钱,梦想就只能是梦想·困难时,钱会助你一臂之力·手有余钱,救人急难

怎么才能和钱做朋友,而不是变成钱的奴隶呢

钱能赋予人财务自由和各种可能。

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钱也有影响人生活方式的巨大魔力。因此,请不要忘了它也会令人恐惧。朋友相交源于相知,即知其善恶之处,才能平等相处。从小对钱不了解,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其操控。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财大气粗的人不是比穷光蛋更厉害吗?贵重的东西不是比便宜的东西更好吗?能赚大钱的工作不是比赚不了大钱的工作更体面吗?

如果沉迷于这些,那么就堕入了金钱的圈套。

不了解事物的本质,只以上述“标准”来判断事物及其价值,就必然被金钱绑住手脚。论价值和收入一山还有一山高,如果觉得只要是贵重的东西就是好的,钱挣得越多越好,就不顾一切地钻到钱眼里,你就会被它弄得疲于奔命。金钱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手段之一,金钱本身并非人生目的和唯一衡量标准。若不然,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不为金钱束缚而变成它的奴隶呢?

对此,我们必须创制一套有别于只以金钱来衡量价值的标准。如果自己心中另有“尺度”,就不会被金钱引入歧途,而这种“尺度”,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在世,幸福最为重要,然而幸福的标准和形式因人而异,腰缠万贯而不幸福者大有人在,手里钱不多但幸福快乐的人也不在少数。当你认准了“幸福的标准”,金钱就成为你获取幸福的好帮手。反之,无论你有多少钱,但却缺少“幸福的标准”,那么金钱就无法发挥支撑幸福的功效。幸福并不取决于金钱的多少,而有赖于使用的巧妙。

为了告诉大家如何更好地花钱,我先需要传递一个“掌控金钱”的观点。要想掌控金钱,需要对数字十分敏感,即“用数字捕捉事物”。金钱与数字关系最密切,它常始于数字,也常终于数字。

对此,我将在下一课具体讲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刚开始对钱感兴趣,就是被钱上的数字吸引过去的。我们周围的所有东西,都隐含着数字,也就是价格。这里的价格,换言之就是应付多少钱才能买到相关物品的“数字”。这些“数字”,连接着世间万事万物。从国家人口、面积到国民生产总值,从投资对象公司的业绩、员工人数到超市销售的食品价格,均可以用数字把握。将上述有关数字在大脑中串联起来,就会发现很多新视点。

要是大脑能熟练地掌握数字,那么应对金钱就会更加游刃有余。这里的“数字”,是明确世界架构的关键,如果熟练掌握,就会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和它对自己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花钱,就必须对它的价值有所洞见。

小时候上课,我经常不用笔记本,因此常被老师批评。可是,算术、数学之类的东西,无须用笔,在大脑里就可以瞬间完成心算。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里有本身就擅长数学心算的因素,但我想小时候在家里所做的游戏也大有裨益。这种游戏无须用笔记,主要依靠大脑的记忆来判断胜负归属。当然,游戏的内容本书也会涉及,但在此之前,且容许我在下一课先说一说掌控金钱所要了解的“物的价值”。数字连接世间万物

第2课:透过价格标签看世界

有趣的价格标签

关于金钱之种种,我起初最关注的还是它的价格。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超市。

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每件东西上面都贴着价格签。当然,我什么都不买,我对购物没有兴趣。对我来说,购物并不等于“幸福”。不过,我会绕场转转,看看各种不同商品上的价格签,这倒是让我乐在其中。

后来,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签已经不能满足我,我开始关注所有物品的价格。

比如晚饭中的一条鱼多少钱,旁边做成萝卜泥的萝卜多少钱。除了吃饭,我身边几乎所有的物品,玩具、点心等自不用说,就是穿的衣服、鞋子,去学校背的书包,铅笔盒里的铅笔和橡皮,其价格都成了我关注的对象。

起初,我只是单纯出于好奇,后来情绪高涨,产生了一种探究世界奥秘的欲望。碰到任何东西,我都会边看边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就是带着这种对价格的兴趣,我或者问大人,或者靠自己,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我想弄清价格到底由什么来决定,或者说由谁通过什么手段决定。

比如同样是铅笔,这一支1元,另一支却要3元,两者为什么相差2元,这些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思考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快乐无比。同时,这也意味着我是一个怪孩子。

但是无论如何,了解了物品的价格,就等于了解了金钱及社会上不少的东西。

价格是解密世界的钥匙之一

请大家想想,世间所有东西都隐含着与之对应的价格,这难道不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比如高山、流水,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们的价格签,但是它们也有它们的价格,而且还会经常变化。如果一个物品的价格永远不变,所有的铅笔都是3元,那么了解价格就没什么意义了。

不过,同样是铅笔,种类不同或买的地方不同,价格也会不同。更何况,价格还在不断变化。如此来看,岂不有趣?一个物品的价格与其他物品的价格密切相关,季节或气候的变化、工厂所在地、所用材料、所有人的关注度、喜好的变化、人气的高低等因素,都会与价格的波动搅合在一起。有些东西长时间价格稳定,有些东西的价格则每天都变化不定。这些变与不变之中,均有一定的缘由;也正是这些缘由,促进社会的发展。

孩提时代对各种物品价格的特殊兴趣,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物品的价格,并非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

它是解密世界的钥匙之一。我在向人询问或自我了解价格的过程中,我对社会上的种种组织机构有了大概的印象。对我来说,这既是有趣的“游戏”,也是与钱友好相处的途径。

为什么秋刀鱼不好吃却变贵了

我住在新加坡,一年当中会回日本几趟。回去之后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东京筑地,那里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卸货卖场。

所谓卸货卖场,简而言之就是鱼店、菜店、超市等平时卖给我们东西的店铺,集中进货的地方。有时候,做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也会到那里参观、调研。

类似的卖场充斥着日本的大街小巷,可是筑地卸货卖场规模之大,是比较少见的。成交额不但在日本,甚至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产品、蔬菜等各类食品,是一个了解物品价格的好地方。

比如在2017年秋天,秋刀鱼基本上卖不出去,大都挂在店铺前,显得十分干瘦。然而在之前一年,我却经常看到秋刀鱼一个个又肥又壮。

接下来的事就值得关注了。

那些挂在筑地市场看起来干瘦并不可口的秋刀鱼,却比往年的价格高出许多。我转了东京都内的若干个生鲜市场,也注意查看了秋刀鱼的价格,发现往年旺季一条6元左右的秋刀鱼,都变成了12—18元。

即便如此,因为我很喜欢吃,而且只有回到日本才能吃到,所以我还是得忍着高价买来烹制。吃过才知道,果然不如往常那么美味。

为什么那年的秋刀鱼不好吃,为什么秋刀鱼比往年干瘦不好吃反而价格更高,为什么往年6元一条的秋刀鱼,在2017年干瘦不好吃的情况下还会卖12乃至18元呢?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其中的奥秘?

物以稀为贵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心中有没有答案?如果还没有想出来,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答案很简单:2017年的秋刀鱼干瘦不好吃却比往年价格高,那是因为那年的捕获量大大减少。

其中原因很多,要么是秋刀鱼的饵料虾去年有所减少,要么是水温升高导致巡游到日本近海的秋刀鱼减少,或者也有可能是人类的长期过度捕捞所导致。

那么,不好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仅仅是秋刀鱼,其他海产品甚至农作物等来自自然馈赠的食物,大体上都有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在“不渔”(鱼类捕获量少)或“不作”(农作物产量少)的年份,鱼类和农作物基本上都存在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从而导致口味变差。

决定物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供需关系。

所谓需,就是对某物的欲求。拿秋刀鱼来说,就是有多少人想买它。所谓供,就是有多少秋刀鱼可以被卖。

日本有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喜欢吃秋刀鱼,所以一到秋刀鱼大量上市的秋季,大家都会一饱口福。当秋刀鱼游到日本近海的时候,渔民们会将捕捞到的秋刀鱼送到市场卖掉。有多少人想吃,能捕捞多少,这两者就决定了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关系。

如果捕捞量大,供给可以完全满足需要,秋刀鱼的价格就便宜。如果市场上的秋刀鱼很多,买方就想买得更便宜。卖方如果不降价就卖不出去,也就会压低价格。

相反,像2017年那样捕捞量下降,在供给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即使不好吃的秋刀鱼也会价格很高。也就是说,当秋刀鱼难买到手的时候,买方出现竞争,价格就会升高。

如前所说,捕获多的时候,秋刀鱼吃到了更多的饵料,因此又肥又香,但是市场上到处都是,所以价格便宜。捕获量少的时候,秋刀鱼的饵料其实也少,因此在其干瘦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数量稀少而价格高昂。

像这种“数量少导致价格高”的情况,就是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当然不仅是秋刀鱼,所有商品,当它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升高。

比起又大又肥的秋刀鱼,又瘦又不好吃的秋刀鱼价格更高,其中秘密就在这里。

此外,卡片游戏中极个别上市了的卡通人物,竟然在网上贵得出奇;或者有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书,也十分珍贵,就是这个道理。

不知道大家在这里面学到了什么东西?

我从这些规律中懂得,物品的价值未必只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如果有人觉得价格更高的商品品质更好,那就错了。

价格越高,品质越好吗

又大又肥的秋刀鱼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其他的鱼类、蔬菜、水果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是鱼类、蔬菜还是水果,出现在旺季市场上的时候既好吃,又有营养,而且价格还便宜。这个时候,最好顺势而为吃一些价格公道的旺季特产。

花了大价钱,未必吃到好吃又营养的东西。不仅是食物,所有的物品都不是说价格越高品质越好。

可是,大家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价格高的东西应该有与之对应的高价值。这就是金钱的魔力。因此,当某种物品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一旦价格升高,它的价格往往还会不断上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飙升得不可思议。

这样一来,本来不起眼的东西就因为突然有了高价,有人就会觉得那可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在有些人看来,“花多少钱都要买到手的东西”再贵也有其价值和意义。对他们来说,那些东西可能真是宝贝。可是,本来不想买,就是觉得“既然价格这么高,东西肯定好”,或者有一种“我有这么贵的东西,大家一定觉得我了不起”的心理,从而使“昂贵”成了唯一的购买理由。如果有人这么做,我只能说这是从小缺少对金钱认知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本身价值不高却硬生生被赋予高昂价格的东西。还有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只要看到高价,就觉得那个东西一定有某些地方了不起。如此只要被“价格”这一数字所迷惑,那么就很难冷静地判断该物品的价格是否匹配自己的真实需求。

坦率地说,这些都没有意义。对此,我后面还会提到。我要强调的是,我对胡乱花钱很是讨厌。

越是能深入思考,越有可能和金钱成为好朋友

价格签上的价格之所以并非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就是因为那些数字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和缘由。

比如,18元的干瘦秋刀鱼和6元的肥美秋刀鱼,两者之间相差12元就是典型的例子。

反复思考,最终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就等于在思考金钱的奥秘,这对于理解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律也大有裨益。世间之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获得认知,也颇有趣。

当然,首先我们要去思考。

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们不妨问问明白人,或者自己去调查研究。有些问题,也许谁也无法回答,但“绞尽脑汁后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就可能与金钱拉近距离。

这时候,即使有人告诉你答案,你也得想明白“是否果真如此”,或者“答案是否唯一”。

要了解金钱的奥秘,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探索真知,养成不断探索、思考的习惯。

世界不停地变化,今天正确的东西,到了明天可能成为歪理。因此,对于思考,我们应该永不停息。

我之所以喜欢筑地市场,其理由就在于此。筑地市场的食材价格变动很快,每回前去价格总是不一。对我来说,那里有无数材料,供我对价格进行思考。每天早上4点到6点期间,鲷鱼、鲭鱼、海胆等的价格通过拍卖的方式决定。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实地看到鱼类价格如何变动。如果大家感兴趣,除了筑地市场外,还可以去其他市场看看。

对金钱了解得越多,就会对这个社会认识得越深。比如,有的组织的运行令人感动,有些组织的混乱也会令人惊愕不已。

世间并非所有的东西都顺乎其理。明明有些东西这样做更好,却偏偏背离其道。

如上所述,我希望大家先从物品的价值出发,对社会的运行附带上自己的看法。

乱花钱会怎样——由以物易物想到的

前面已经提到,我讨厌乱花钱,而且讨厌的程度,足以令周围的人吃惊。

对投资者来说,“金钱”就是投资不可或缺的东西。同样的道理,金钱就好比工匠的铁锤、厨师的烹饪工具。比起一般人,投资者必须有更为强大的抵抗力,不能浪费一点一滴。

实际上,这种自律不应该仅限于投资者。我在成为专业投资者之前,就很讨厌胡乱花钱。胡乱花钱的“胡乱”,对谁来讲衡量标准都一样。

钱是幸福生活的工具,是我们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必须思考面对有限的金钱,如何使其增值,最终让它成为支撑自己理想和幸福的基石。对此,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浪费。浪费不在乎多少。高价的东西,如果和它的价值相符,然后买了它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不算浪费。但是无论多便宜,即使是1元,价格与价值不符,或者买了它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浪费无疑。

拿秋刀鱼来说,当你想吃美味的秋刀鱼的时候,6元一条肥美可口的秋刀鱼会给你带来幸福和满足。但是捕获量少的年份,超市的秋刀鱼18元一条而且味道还不好,就不能满足你想吃美味的愿望,那么这18元就意味着浪费。看看价格,想想今年的秋刀鱼为什么卖18元,想清楚了决定不买才算正确。但是,对我这种“秋天好不容易才能吃上秋刀鱼”的人来说,即使花18元买来还不怎么好吃,却也能带来一种“能吃上真好”的满足感,那么这18元就花得不冤枉。不是说花同样的钱买同样的东西就能让每个人都感到满足,或者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同样的幸福。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花钱,才是浪费。

要想和钱打好交道,就需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判断这些钱的金额及其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比如乘坐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我买绿色车厢票。这种票要比普通车票贵300元左右,但对我来说绝非浪费。因为面对忙碌的一天,我可以在那里继续工作、考虑事情或者休息,在绿色车厢相对宽敞的环境中度过两个多小时,多花的300元就物有所值,不算浪费了。但是,对于到达时间不变且只考虑“能够到达”的人来说,多花300元当然就是浪费之举了。

坐飞机我也会选择好的座位。因为飞行期间我不会给谁打电话,谁也不可能给我打进电话,刚好给我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对投资者来说,“思考的时间”至关重要。为了能在相对宽敞、安静的地方尽情思考,我愿意支付高于普通座位的票价。不过,我可没有买私人飞机的想法。拥有私人飞机,可以享受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由,但是购买私人飞机所得到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对我来说,与支付的金额不成正比。

此外,私家车、名表以及其他的名牌或奢侈品,也是同样道理。坦率地说,我对名牌没有兴趣。我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只要能发挥其功能,让我觉得舒服就完全可以。

简而言之,花钱买东西,就相当于是钱与物、钱与服务的物物交换。钱是你的劳动所得,当你想花钱买东西的时候,就得仔细考虑买那件东西相当于你多长时间的劳动,它是不是物有所值。

价格标签vs幸福

很多人认为,奢侈品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诚然,好好把自己打扮一番,或者穿一些高品质的衣物绝非坏事。但是所花金额超越了这些需求,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和优越感。在我看来,为了满足虚荣心或优越感而花钱,说到底都是胡乱花钱。

不过话说回来,这只是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这个东西,当然是因人而异。

我再重申一遍,要想和钱打好交道,就要在固定的收入中,尽可能减少无端浪费,然后把更多的钱用在使自己幸福快乐上。

如果没有明确的“尺度”,让自己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才叫幸福,那么你就会被不断涌入市场的“新商品”所吸引而导致眼花缭乱,然后只能成为花钱的机器。

大家想想,你有没有去了超市等地方后产生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想买的念头?但是你要知道,无论你多么努力,也买不完所有东西,而且无论你买的东西多好,新的东西仍旧会刺激你的购买欲望。

这时候就请静下心来,好好看一看价格标签,然后想一想,这个东西与自己预期的价值或需求目的是否相配,它的价值是否能让它带给你与之相符的幸福?

这个商品多少钱?那个商品多少钱?为什么这个商品比那个贵?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与自己得到的幸福感是否平衡?

对上述问题的考虑,也许胜过你购物买买买的乐趣。

〔实践篇〕

餐后猜价格游戏

对价格想得越深入,花钱的方法就越科学。这就是我讲述本课的意图。最后,为了让大家对价格更加敏感、熟悉,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款游戏。我有四个孩子,这十来年间,我们一直都在玩。

这款游戏名叫餐后猜价格游戏。

游戏规则是:多人一起在外面吃完饭结账的时候,每一位参加者都猜测用餐总额,谁猜的数字与实际金额最近,谁就可以获得赏金。这个游戏听起来很简单,可是正如前面我提到秋刀鱼的价格由供需等因素决定一样,每个人的喜好、季节、餐馆级别、服务品质等等,都需要考虑进去,因此若要领赏,可得好好动脑学习。

进店之后先看菜单,即使不点的菜,也得尽可能记住它的价格。同时,还要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定价。这对于后期推测无法记住的菜品价格很有帮助。

然后在结账之前,通过猜拳决定顺序,之后依次分别说出自己预测的消费总额。

在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记住,那就是后来说出消费总额的人,和之前的人所说的金额差必须在30元以上。

如果有人已经先猜出480元,那么自己猜的金额只能是450元以下、510元以上。比如,自己猜出的金额可以是520元。当然,520元只是一种可能,我们也可以给出其他的数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