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四大发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03:16:15

点击下载

作者:蒙曼 主编 张迪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四大发明!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你好,四大发明!试读:

前言

让中华文化亲切可爱

中华文明的悠久不须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影响不须讲,从古代到如今;中华文明的传播范围不须讲,从中国到海外。

但现在的小朋友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有多深呢?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古典文化方面缺失,便找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一类蒙学读物来读,或者给孩子报名一些国学班,希望孩子能够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做当然也没错,但是却有一个巨大的问题——不成系统。孩子们东鳞西爪地学了好多碎片化的知识,却并不知道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我们这套书想要解决的问题。《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全套共三十本,计划分三季推出。这三十个分册,每一本都是一个文化扩展点,每本书中,都涉及一个广泛奥秘的知识领域。

这套书带给孩子的,是好玩儿好读的古典文化,不枯燥、不背诵、不说教,像长辈胡子里的故事一样,耐心地慢慢走进小朋友心里。

这三十本书里有的,不只是《三字经》等蒙学经典,也不只是《西游记》等名著故事,更不只是《唐诗三百首》等诵读篇目,而是娓娓道来的从古至今:天文、历法、节气、节日、文学、艺术、神话、姓名、棋牌、戏曲、皇权、器物、手艺、丝绸、建筑、园林……是的,你可以看到,我们打开的是一个立体浑圆的文明世界,就像一个星球,不只是一个闪光的亮点,它是立体的,有核心、有实体、有高山、有海洋、有大气、有光芒。

这套书所做的,绝不仅仅是将内容塞给孩子,而是包含着大量思考后的引导。就让思考和怀疑成为孩子阅读习惯的一部分吧!

对中华文明的敬畏,是我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

当然,还有更多的考量:

我从来不愿讲大道理,尤其是跟孩子讲大道理。可道理总是存在的。不讲大道理,怎么讲道理?把正确的事儿,用好玩儿的语言讲出来,讲得别人愿意听,还愿意接受,这就是会讲道理。

我认为最好的作品,不靠浮华美丽的词语吸引眼球,而是用平实的内容沁人心脾。

我不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都是精华,我甚至很反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但同时我也确信,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正义的、醉人的、美丽的东西,是需要小朋友了解,并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的。

所以在这套书中,我力求做到的是让小朋友阅读之后,哪怕是最抽象的内容,也能喜欢去读,读过还能够理解,并有意识做出判断,在日后的成长中,会主动思考问题,修正自己的行为。导 言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发明”。

这种说法可不是我国古人提出来的,而是一个英国人总结的。这个人叫艾约瑟(Joseph Edkins),生于1823年,在1843年来到中国,于1905年逝世于上海,是英国传教士,也是伟大的汉学家。艾约瑟一生都对中国着迷,他以非凡的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写就多部著作,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也是他首次提出了“四大发明”的说法,并为后代学者所接受。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诸多发明创造,为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能够脱颖而出,受到了特殊“礼遇”呢?

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科技成果,它们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对世界的格局、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的价值是属于全世界的,可以说,四大发明最直接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6世纪,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等地,并在11世纪进入欧洲。16世纪,纸张在欧洲流行起来。而此前的欧洲,是用羊皮作为书写材料,昂贵的书籍限制了文化的普及。造纸术为欧洲人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给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和商业等活动提供了方便。

印刷术在8世纪进入日本,又传入埃及、阿拉伯地区,在14、15世纪进入欧洲。印刷术改变了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实现了更广泛的智力提升,为之后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提供了先决条件。

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进入欧洲,开始了欧洲的火药武器使用历史,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也开始了他们对世界的入侵和征服,进入了影响深远的殖民时代。

13世纪初,指南针传入欧洲,打破了中世纪欧洲的闭塞状态,促成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本书从四大发明的诞生讲起,依次讲述了其萌生、发展、跨出国门的过程,详述了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四大发明的前世今生。同时,我们也列举了更多古代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促进了文化、医药、农业、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与四大发明一样值得我们自豪。

更重要的是,在读过《你好,四大发明!》一书后,希望小读者在充分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不要盲目自大,过去值得纪念,未来更需要踏实努力。毕竟,我国古人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都能去钻研开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最早的书写工具

文字的载体就是把文字写在什么东西上。

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用结绳记事,文字出现以后呢,总不能在空气中比画吧,所以就需要有载体来写上这些字。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是刻在龟甲或牛肩胛(jiǎ)骨上的,被称为甲骨文;同时,又有大量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着一批石鼓,上面刻有珍贵的文字,经考证来自先秦时期,被后人称为石鼓文。

上面说的是三种十分古老的文字载体。

其实,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石鼓文,都有着特殊的用途:占卜、祭祀、记录君王出征,它们都不是普通用途的书写工具。甲骨文中已经有“册”这个字,就是绳编的竹简的样子,说明竹简在商代已经得以使用,只是我们现今还没有发现商代或更早以前的竹简实物,所以还没有办法证明。

后来人们又在珍贵的绢帛上写字,这在电视、电影里经常能见到,可无论是甲骨还是青铜器,或是大石头、竹片、丝帛,它们或者笨重,或者昂贵,或者少见,都不是大多数人能使用的,这就限制了人们获取文化,也限制了典章制度、科学知识的传播。其他国家的早期书写材料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会在石头上刻字,不过也有些特别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人最早也会在骨片或象牙上刻字,但更多的时候是用莎(suō)草纸书写,莎草纸是浸泡加工后的一种草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公元前33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黏土板上用削好的木钉写字,写出来的字有一个刻下去的特殊痕迹,叫楔(xiē)形文字,也叫钉头字,他们也会在泥砖上刻字。

南美洲玛雅人用无花果树皮书写宗教经文,这些经文手抄本非常精美。

古罗马人在蜡板上刻字,而许多欧洲学者则在小羊皮上写字。

古印度僧侣将贝树叶子裁成条,用铁笔在上面刺写经文,这种经文被称为“贝叶经”,是极其珍贵的文物。“学富五车”的来历

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是个人名,名字还挺好听。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专门探讨事物的名称与实际内涵,是研究逻辑的专家,也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的理论比较难懂,而且喜欢与人抬杠,有句很著名的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是惠施和庄子抬杠时讲的。庄子回得也很不客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不快乐呢?惠施的很多理论听起来很荒诞,可这样一位不太让常人接受的学问家,其实博览群书,知识很渊博。因为那时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很笨重,所以惠施读的书要用五辆马车才能装下。后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从漂絮到造纸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进行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发现白白胖胖的蚕能吐丝结茧,便将蚕茧抽成丝制成精美的丝绸。好的茧进行缫(sāo)丝,不好的茧用一种叫“洴澼(píngpìkuàng,语出《庄子》,也就是漂絮法)”的办法来制作丝绵,方法比较复杂:要先把不好的茧用稻草灰水煮过,工人用手指顶开蚕茧,再浸没在水中的篾(miè)席上,用竹弓反复捶打捣碎,再淘制净化。经过这样反复加工,制出的丝绵可以作为填充物御寒,也可以制成昂贵的衣料。在加工过程中,残絮遗留在篾席上,经过多次积累后形成薄薄的纤维片。古人很会废物利用,没有丢弃这些薄片,而是晾晒后揭下来,就变成可以写字的东西了。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纸张。造纸术的发明与普及

造纸术在我国起源很早,西汉时,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在已经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纸质地图残片,上面用墨线绘制出了山川、河流、道路、村庄。不过,那时的大多数纸张还很简易,质感粗糙。从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开始,造纸术才有了突破。

在蔡伦之后的发明家们,不断改进造纸的工艺,使其完善和成熟。纸张不但由最初松散的、难以书写的粗纸变为光滑密实的细纸,还加入大量工艺,既实用又美观。中国造纸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繁荣。蔡侯纸《后汉书·宦(huàn)者列传》里记载,蔡伦字敬仲,是宫中的宦官,很有才学,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他监作的武器精工坚密,为人称道。

不过蔡伦最伟大的功绩是组织人员改进了造纸技术,用废弃无用的材料制成平价、耐用、质量上乘的纸张。

纸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用漂絮法制成的那个东西,形旁是“纟”,丝絮、纤维的意思。纸还有一种写法是“帋(音同纸)”,形旁是“巾”,可以看出无论是“纟”还是“巾”,都与古老的造纸原材料“絮”密不可分。不过,絮是蚕茧制成的,材料来源十分有限。而且这些纸既然来自蚕宝宝,是一种动物纤维,那么耐用性就很差,沾水就化了,好不容易写上的字丢了,那得多心疼。

后来,人们用麻布、麻絮、绳头造纸,经过切、舂(chōng)、打浆等工序后,制成的纸纤维粗糙,质量一般,只能用来包东西。

蔡伦从原料入手改进造纸术,加入了廉价的树皮、渔网,开创了木浆造纸的先河。经过大量试验,在原有的造纸技术基础上,增加强碱蒸煮环节,再进行炒、舂、脱胶等工序。这种造纸法原料易得、价钱便宜,纸质也有了很大飞跃。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源于蔡伦所改进的这种造纸技术。改造世界的不是小小的纸张,而是授人以渔的生产工艺。纸张的平价和材料易得,让普通人也能看得起书,为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物质可能。左伯纸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造纸家左伯,他造的纸非常薄,大约只有0.07毫米,纸张细密紧实,被赞“妍(yán)妙辉光”,又精细,又光滑,又洁白。左伯是东莱(现在的山东省烟台市)人,东莱纸在当时名满天下。施胶

如果纸张的纤维松散,字迹就很容易漫开,纸的利用率就很低,密实光滑的纸张一直是工匠们的追求。晋代,工匠们在纸浆里混入了淀粉糊或者动物胶,填堵了纤维孔隙,使纸浆纤维均匀。这样抄出的纸不但厚薄均匀,纤维联结紧密,也更耐用。竹纸

唐朝时期,我国南方福建一带开始用竹子制纸。人们在芒种时节上山砍伐竹子,截成段,就地开水塘漂浸加工。经过捶洗,竹子被洗去青色的表层和坚硬的外皮,这个过程叫“杀青”。杀青之后,竹纤维还要经过反复蒸煮、清洗、淋灰浆、捣碎、抄出等多项工序,最后晾干为纸。提问为什么改变世界的不是纸,而是造纸术?造纸技术的提升湘帙

为了保护纸张不受虫蛀损害,古人在纸浆中加入黄檗(bò)汁,这种药剂色黄且有微微的苦味,用它染过的纸张能防虫蠧(dù),染黄檗汁的工艺就叫染潢(huáng)。书页是黄色的,外面配套的书套也是黄的,古人称这种黄色书套为“湘帙(zhì)”,后世人们也用这个词代指书籍。“信口雌黄”

古人在用染潢纸书写时,一旦书写错误,就会用雌黄涂抹更改。雌黄是一种矿物染料,和黄纸的颜色接近,“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用这种方式更改错字还是很有效的。

由于雌黄可以掩盖字迹,后来人们对一些随口乱说话的人就用“信口雌黄”这个成语评价,意指说话不实际,有失真实。硬黄纸

硬黄纸是将染潢纸用熨斗加热,再用黄蜡涂均匀加工而成的,既坚固又光滑,是唐代的上等纸张,被后人称为“黄蜡笺”,一般用来抄经,或者字写得特别棒的人用来写书法作品。砑花

为了增加纸张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工匠们通过染色、托裱(biǎo)、洒金、水印、描绘等多种工艺将生纸做成加工纸,砑(yà)花法也是纸张的加工工艺之一。砑花时,将纸夹在两块图案相同、纹路却正好相反的木板中间,利用杠杆原理施压,就能得到凹凸不平的砑花纸了。芙蓉花艳——薛涛笺“薛涛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自制的粉红色小幅书笺。“薛涛笺”在造纸时以芙蓉皮为原料,制作过程中又加入了芙蓉花汁,使纸张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提问为什么薛涛笺是艺术品?仅仅因为它是粉色的吗?春望词【唐】薛 涛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纸寿千年

文人讲究用上好的文具写出上好的篇章和书法,晋代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传说是用蚕茧纸和鼠须笔。蚕茧纸不是前面说的不结实的漂絮纸,而是上好的纸张,因为光泽和花纹极似蚕茧而得名。

唐代造纸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类型的纸张纷纷涌现,唐代及后世文学家们用这些精美的书写材料写就了无数动人的篇章。

据唐代《国史补》中记载:“纸则有越之剡(shàn)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蒲之白薄、重抄,临川之滑薄。”造纸技术的提升让各地都可以将富产的材料用于造纸,其中,剡地出产的藤造的纸就叫剡藤纸,川蜀地区擅长用麻造纸,北方多用桑皮造纸,江浙以麦秆芦苇造纸。鱼子纸和前面说的蚕茧纸一样,不是用材料命名,而是因光泽油亮清透,花纹细密形似鱼卵而得名的。

被称为“纸寿千年”的是著名的宣纸。宣纸是高级书法用纸,出产自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用上好的檀树皮为原料,加入少量的稻草浆,不蛀不腐,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楮先生《天工开物》里记载,楮(chǔ)树、桑树、木芙蓉的树皮都可以用来制木浆纸,所以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称纸为“楮先生”。纸还被称为“楮君”“楮待制”“楮国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