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全新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09:52:34

点击下载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Hubbard, E.)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致加西亚的信:全新修订版

致加西亚的信:全新修订版试读: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1915),美国著名作家和出版商,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同时,他还出版了《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杂志,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了顶峰。

然而,一切都随着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爱丽斯于1915年的不幸遇难而结束。但阿伯特·哈伯德这个名字和荣誉却因《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而声名远扬,得以永久流传。

中文版序 成为组织中最受欢迎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如果再有人去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则未免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但是,这却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于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管理者们来说,员工的忠诚、敬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他们。不断变化的世界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却也带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就包括那些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忠诚、勤奋和敬业等。

工作中,许多年轻人常常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以频繁跳槽为能事。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各类组织中蔓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心想事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可以说到处都能看到有才华的穷人。

在“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人在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后,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而“送信”则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于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甚至于贯穿了人类文明,正如本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有组织的管理者,无论是企业的老板,还是机关的领导,相信看到这本书都会深有体会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因为,任何组织要想获得成功,其成员的主动性、责任感、敬业和忠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将永远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栋梁之才,是所有组织都欢迎的人。

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考验,《致加西亚的信》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曾经被无数次印刷、复印,发给士兵、公务员、公司职员和所有的人。

今天,我要再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

英文版序 一本让人震撼的书

初看一眼,似乎《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跟其他书也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我们真正打开它,并认真地阅读它,就会发现这是一本让人震撼的书!

这本小册子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绝对是有道理的。是的,正是它,使得众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团队获得重要的启示。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本来是旨在奉劝员工如何敬业、如何勤奋工作,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产生了影响。

长久以来,这本小册子被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选为培训学生独立和主动性意识的培训课程。正是这门课程,使一代又一代的学员受到强烈的熏陶。

在政府机构中,对职员进行敬业精神培训,这本书也已经成为了必读。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家族成员就深受其影响。布什曾把它赠给自己的助手,并在上面留下亲笔签名。

布什在他的签名上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送信人!”对此,他加以简要的说明:“对于那些在政府草创之初与我们同甘共苦的人员,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他们……我时时渴望着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并欢迎他们加入我们的队伍。我相信,只有那些不需要别人在旁监督、行事坚毅而诚实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还有的政府机构则干脆把书的复印稿张挂在墙上,并要求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结果,纸上被签得密密麻麻。

也许有人要问,布什又是如何接触到这本书的呢?这与来自奥兰多的律师赖特有关。赖特曾于美国老布什总统的麾下长期效力,后来则在老布什总统的儿子小布什总统的门下任职。1998年布什参加总统竞选时,他向布什推荐了这本书。

赖特讲述道,决不同情任何抱怨。我坚信这样一个道德标准,既然得到了一个工作,你就应该全力以赴。当我向布什推荐这本书时,这位总统候选人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是不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但我坚信,如果他了解到这本书带来的将是什么,他就绝对不会再拒绝。于是我就劝他:“请读一读吧,只占用您一杯咖啡的时间。虽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它绝不会过时。”当我再一次碰到他时,他表示说,他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他的反应正如我事先所预料的那样,他对我激动地说:“这本书太让人震撼了,它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里的故事是发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因此可以说距今年代久远,但其中所表达的那些精神,却在一代代领导者的心中,早已被升华为一种坚实而牢固的信念。

以下这段话的确发人深省:

我要强调的只是这么一点:当美国总统将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到罗文手中,然后命令他去完成任务,罗文并没有问加西亚将军现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我们应该立刻为像罗文这样的人,立一座不朽的雕像,安放在每一所大学校园里。我想告诉这些年轻人,他们所需要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不只是别人传授的种种教诲,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何为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坚决的执行力,果敢地采取行动,一心一意地完成上级托付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假如有人把这本书简单地理解为是一首为英雄而唱的颂歌,那么我就必须告诉他,这首先是一本优秀的励志著作,它不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阅读,同时,书中所褒扬的那种知难而进,始终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的精神,更应该成为每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

原出版者手记

作为纽约东奥罗拉的罗依柯罗斯特出版社的创始人,可以说,阿尔伯特·哈伯德是一位极其坚定的个人主义者。他终其一生部在坚持不懈地勤奋工作。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他的生命消逝得太快了:1915年,德国水雷击沉了在海上航行的“路西塔尼亚”号轮船,哈伯德夫妇在这一事故中不幸罹难。一切也随着他的罹难而过早地结束了。

阿尔伯特·哈伯德于1859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这个地方后来因罗依柯罗斯特出版社所印刷、出版的优秀出版物而闻名于世。在罗依柯罗斯特出版社工作的那段时期,阿尔伯特·哈伯德曾主办了两本杂志,分别叫《菲士利人》和《兄弟》。在这两本杂志中,他负责大部分文章的撰写工作。而在写作、出版之余,哈伯德还举行了大量的公众演讲,而他在演讲台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一点不亚于他在写作和出版上所取得的成就。

从第一次出版时开始,《致加西亚的信》就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这也是连作者自己都始料不及的。以下是《作者序言》的一部分,作者描述了那次成功。

故事中那个名叫安德鲁·罗文的送信人,既是故事中的主人翁和英雄,又是一名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当时正是美西战争(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即将爆发之际,美国总统麦金莱(美国第25任总统,1897—1901在职)急需派一名合适的人员去完成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很快,军事情报局就给总统推荐了一个人选:安德鲁·罗文中尉。

接到命令后,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便只身上路了。到他遇到一群古巴的爱国者,并选用了几个向导的时候,他此时已经悄悄地登上了古巴岛。然而对于那次冒险的经历,罗文总是很谦虚地说,他仅仅是遭遇了几名敌人的包围,但又设法逃了出来,然后带着信,赶到反殖民战争中的关键性人物加西亚将军那里。

毋庸置疑,在他这整个送信的过程当中,肯定存在着许多难以意料的偶然因素,但是在这位年轻中尉的心中,他不仅有着完成任务的迫切愿望,而且还有着绝对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回到美国之后,美国陆军司令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以表彰他的勇敢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高度地称赞他:“在我看来,这一成绩绝对是军事史和战争史上最具挑战性也最为英勇的事迹。”

对于赞美,当然是受之无愧。应该说,罗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在于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有着优秀的品质:忠诚、勇敢、坚毅。正是他的这种优秀的品质,使他出类拔萃,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迹,成为后人光辉的典范。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自述

这篇《致加西业的信》是我在一天吃完晚饭后花了几乎不到一个钟头的时间完成的。这天恰巧是1899年2月22日,即华盛顿的诞辰纪念日,三月份的《菲士利人》杂志的出版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也许是因为这天精神太好了,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写下了它。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不务正业的城市年轻人提高自我反省意识,重新振作起来,以摆脱从前那种浑浑噩噩、百无聊赖的生活。

创作的灵感源于喝茶时的一次短暂辩论。在辩论中,我的儿子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观点,他认为美西战争中真正的英雄应该是那个安德鲁·罗文中尉。罗文中尉孤身一人出发,却把艰巨的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他找到了加西亚将军,把信交给了他。

就在那一瞬间,我幡然醒悟:对的,孩子说的是对的!所谓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成功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在桌旁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接着便迅速写下了这篇文章。尽管这篇文章的标题还没有拟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立即把它登进了当月即将出版的《菲士利人》杂志。

接下来,我收到一连串的喜讯:第一版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不久,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杂志的定单又如同雪片般扑来,让人应接不暇。10份、50份、100份……当一家美国新闻公司发来订购1000份杂志的请求时,我忍不住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篇文章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回答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篇文章。”这让我惊喜不已!

而且,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就在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也发来了一份电报,电报中明确无疑地写着:“10万份,小册子的形式,请报价,封底上印有帝国快递广告,船运,需要多久?”

我立即作了答复,把报价给了他,并向他保证我们能够在两年内提供足够数量的小册子。你要知道,当时的印刷设备是相当简陋的,10万册书的任务听起来十分惊人。

我应诺了丹尼尔先生按照他所希望的方式将那篇文章印成小册子。但最后却发现,他一下竟然销售了将近50万本,而其中的30%都是由他自己直接派发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刊登和转载。到目前为止,它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遍布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有趣的是,当丹尼尔先生正在派发《致加西亚的信》的小册子时,一位名叫西拉克大的亲王——同时也是俄罗斯的铁道大臣,他恰好也在纽约。他是受纽约政府之邀前来访问的,刚好由丹尼尔先生接见他,并亲自陪同他参观了这座城市。在谈话中,丹尼尔先生向他顺便提起了这本小册子,没想到这位亲王立刻就产生了兴趣,还希望他说得越详细越好。

亲王回国后,便立即安排人把这本小册子译成俄文,然后分发到俄罗斯每一个铁路工人的手中。

其他国家也群起效尤,把这本小册子引进国内,翻译成本国语言,面向全国发行。于是这本小册子从俄罗斯传向了德国,从德国传向了法国,又从法国传向了西班牙、土耳其、印度,乃至中国。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这本书。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整理战场上牺牲的俄罗斯士兵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怀揣着一本同样的小册子,他们从而断定这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东西。很快,这本《致加西亚的信》便有了日语版。不仅如此,日本天皇后来还下了一道诏书,要求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百姓都必须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的印数已高达4000万册。尽管是说我自己,但作为一个事实我不能不说:在一个作家的一生当中,在所有的写作事业当中,是从来没有人获得过如此卓越的成绩的,也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迅速达到如此惊人的销售量!

而这些事实也让我越来越相信,历史本是形成于一系列偶然性的事件!阿尔伯特·哈伯德1913年12月1日东方黎明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

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

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模式。

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勤奋工作的人们。

我相信真理的价值。

我相信愉快健康的身心。

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

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

请始终记住,英语里最伟大的单词就是“信心”。

我相信自己每销售一件产品,就又交上了一个朋友。

我相信当自己与一个人分别时,彼此渴望着重逢,再见时他看到我很高兴,我见到他也愉快。

我相信用来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仁爱的心灵。

阿门啊,阿门!

致加西亚的信

阿尔伯特·哈伯德

在关于古巴的所有故事中,有一个人最让我难以忘怀。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加西亚正潜藏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位置,所以几乎不太可能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为此,麦金莱总统着急万分,没多久,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麦金莱总统立刻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是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藏进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终于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要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就是:当美国总统把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像他这种人塑造不朽的雕像,安放在每一所大学里。为此,我想告诉那些年轻人,他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虽然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却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曾经有一件事情让我非常震惊:某企业拥有众多人手,规模庞大,但是绝大部分人碌碌无为,无所用心,这些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对工作漫不经心。他们的企业经营者为此也大伤脑筋。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假如你仍然还不信的话,那我们就来做个一个小小的试验:

设想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他们正在等待你给他们安排任务,你把其中的一人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我马上就去办。”然后,他就会去立即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这个人是谁呀?

他过世了吗?

我应该去查哪一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本来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先生你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用来干什么啊?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耐着性子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他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这似乎就表明他已经把任务完成了。我想,也许我会输点赌注,但如果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输。

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大可不必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也大可不必发脾气。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作为一名管理者或上司,我想我不得不奉劝你一句:假如你对这种被动的工作作风,败坏的道德风尚,脆弱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有所姑息甚至纵容的话,那么,它们迟早有一天会把你带到一无所有的危险境地,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职业环境!

的确,如果一个职员甚至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地工作,那么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放眼望去,仿佛每一家企业里都有不少可以为你分担工作的人选,然而,现实中果真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你敢把任务托付给他们吗?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像这种人你能派他去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经常听到了许多人对“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的人士”深表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却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

对于每个商店和工厂来说,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管理者经常不得不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始终都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曾经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看上去也很有才华,但他没有自己创业的能力,而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因为他老是疯狂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存心压迫他。他无法下命令,也不敢接受命令。因此,如果你要他带封信给加西亚,他极可能回答:“还是你自己去吧。”

显然,与那些四肢不健全的人相比,像这种道德不健全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同情。相反,我们应该去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以自己的全部心血捍卫企业的生存,他们甚至会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漠不关心、偷懒被动、没有良心的员工不丢掉工作而日增白发。如果没有企业经营者的这份努力和心血,那些员工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有些危言耸听?不过,就算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在成功机会极小之时,他们鼓舞别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所又得到什么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外,就是一片空无。

我曾为了生存而替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深知这两方面的种种甘苦和不易。但我想要声明的一点是:贫穷固然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推介的,但另一方面,也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大多数雇主都富有美德。

因此,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当你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的信时,他会迅速地接受任务,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质疑,更不会知难而退,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竭尽全力地把信送到,把任务完成。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加薪而罢工。所谓文明,就是为了不断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

我想,像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无论是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还是在任何一个地方的办公室、商店、工厂,这样的人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从他们身上,你不难看到作为一名成功者所表现出来种种优秀的品质:敬业、忠诚、主动、自信。

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你愿意做哪种人

我想,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现在是中午休息,你下午再打来吧。”“那是翰斯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你去图书馆试过了吗?”“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

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购买东西,我走到一个自己认为要找的柜台,可是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商品之前,我被带到了店里的四个柜台。如果某人能在这里贴出一张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那么,该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当然,在这些司空见惯的话语和令人困惑的事情之外,我们也能看到了另外一些与之相反的事例。

斯拉在一家大公司办公室从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们出去吃饭了,这时,一个董事经过他们部门时停了下来,想找一些信件。这并不是斯拉份内的工作,但是她依然回答道:“对此信我一无所知,但是达斯先生,让我来帮助您处理这件事情吧!我会尽快找到这封信并将它放在你的办公室里。”当她将他所需要的东西放在他面前时,董事显得格外高兴。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4个星期后她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部门工作,并且薪水提高了30%。猜猜是谁推荐她的?就是那位董事。在一次公司管理会上,有一份更高职位的工作空缺,他便推荐了她。

世界上很少有报酬丰厚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便宜事。想要一时不负责任当然有可能,但要免除世间所有责任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当责任从前门进来,你却自后门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随责任而来的机会!对大部分的职位而言,报酬和所承担的责任有直接的关系。

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你也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它。如果你能表现出胜任某种工作,那么,责任和报酬就会接踵而至。

英文中代价最高的3个字就是:我没空!(I haven't time)这几个字可能会使你付出数倍的代价。没有空,你就可以放弃你和家人相处的快乐?就可以忽略那些日益恶化的缺陷?就可以忽略身体对休息和运动的需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别让“没有空”的想法使你没法完成有助于你获得幸福的事。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第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事。亲爱的读者们,哪一种情况更令人丧气呢,这个问题我们不作回答。但是,公司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被解雇的人,或是在同一个单调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费终生的精力。

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做事,你或许可以躲过一时,但绝无成功之日。在前工业时代,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更受重视。一旦决定哪些事情该做,就应该立刻采取行动,不必等到别人交代。清楚了解公司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然后着手去做!

世界赋予了它巨大的褒奖,不仅是钱,还有荣誉,那就是自动自发。什么是自动自发?让我来告诉你吧!自动自发就是不用别人吩咐,不用别人要求,他就能主动而且出色地完成工作。

其次,就是别人告诉了他,他能立刻就行动起来,把工作做好。这样的员工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是不一定总会得到相应的报酬。

再其次,别人重复地告诉他几次,他才会去做。这样的人既得不到荣誉,报尝也十分微薄。

更其次,就是形势所逼才把事情做好的那些人,他们只会得到冷漠而非荣誉,这种工作起来纯粹如同磨洋工的人得到的是最微不足道的工资。

最次等的人就是这种人,哪怕有人追着他,告诉他要如何去做,而且死死地盯着他,也一样无法把工作做好。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逃脱不了失业的命运,而这纯粹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亲爱的读者,你愿意做第几种人呢?

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投机取巧

在一些公司内部,经常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们抱怨老板过于苛刻,整天像监工似的监督自己;而老板则抱怨员工工作不认真、不负责,自己一转身,员工就偷懒、耍滑头,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

确实,在一些企业,有些老板对员工的确过于苛刻。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做为员工,你们也是否应该自我检讨一番,老板不监督的时候你偷懒了吗?和老板在的时候那样努力工作了吗?我想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大量的存在一些企业和机关中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顽疾。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但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很多人看起来都有成功的希望,至少在很多人的眼里是这样的,觉得他们应该能够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呢?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成功的巅蜂,却不愿意跋涉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舍不得付出。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存在,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秘诀就在于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次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踏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是大还是小,如果你试图投机取巧,也许在表面上你节省了一些精力和时间,但是从长远和本质上讲,你损失的更多,你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等等。

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那么他的品格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成佛,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终将会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也比草率分心、往多个方向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格,让他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马虎轻率

一位伟人曾经这样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曾经因为筑堤工程质量要求不严格,石基建设和设计不符,导致许多居民死于非命——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医科学生因为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好好为自己医术而努力,等真正做起手术来捉襟见肘,把病人的生命当儿戏。一些律师只会死记法律条文,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等真正处理起案件来无法应付,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

建筑时一点小小的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马虎轻率导致发生严重事故致人残废——木装的脚、无臂的衣袖、无父无母的家庭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粗心、鲁莽与种种恶习造成的结果。世界上每年因为“不小心”所造成的生命的丧失、身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有谁能统计得清楚呢?

工作的疏忽,随时都在发生。不仅在国内,也在国外,不仅以前发生过,现在也正在发生……由于疏忽、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的惨剧在人类历史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许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那些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经常因员工无法或不愿意专心去做一件事而措手无策。

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出去办事总是迟到,人们就会拒绝与他合作;与人约会总是延误,别人会大失所望;办事时缺乏条理和周密性,思维一片紊乱,别人就会丧失对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染上这种恶习,一个人就会变得不诚实,遭到他人的轻视——不仅轻视他的工作,而且会轻视他的为人。

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芝加哥因工作马虎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对我说,他必须派遣大量的稽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尽可能地制止各种马虎行为。在许多员工眼里,有些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就会影响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他们的晋升。

我曾几次拜访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每次去我都发现他在忙于同一件雕塑作品。“我一直在给它修改润色。”他指着雕塑对我说:“你看,现在是不是更有光彩了?面部表情也柔和了许多,还有……这里的肌肉也显得比较强健有力了。”“这些细小地方,别人一般都不会注意看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吧!”我心存疑惑地问他。这位雕塑家回答说:“你说得很对。但是,艺术的完美就是在于它的细节。”

那么,在我们工作时,是不是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达到艺术家的水平,就不要甘心沦为一个平庸的工匠。

浅尝辄止

工业革命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就是专业化。

现代生活中,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会逐渐倒闭;同样,没有核心能力的人,一辈子注定只能拿死薪水。你是否是这样的人或将会成为这种人?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正行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地研究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有关的专业书籍吗?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了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就说明你并不比他人做得好,也无法超越他人。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明明比他人聪明却长期得不到提升。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而不精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一直到老年依然还徘徊不定。

你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如果你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就别想超越他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核心能力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这种核心能力的取得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作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机械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但是,经受多次挫折后他丧失了耐心,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努力,转换了门庭。他将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在探讨个人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时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梭罗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地,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他最终必须确立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要绝对的精通,只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对其发展才大有裨益。

推脱借口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的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原因何在呢?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找借口。

一位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时刻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讲话时神情激昂,抱怨公司老板不愿意给自己机会。“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我问他。“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总部有那么多的好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而且,我还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无法确认是否他们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如果真有的话,我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我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推诿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敬佩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一定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那些自认为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者不会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也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作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不一定有着超凡的能力,但他们都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人们如此苦心孤诣地寻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寻找借口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别再作那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

嘲弄抱怨

我遇到过无数的失业者,发现他们都充满了抱怨。失业的痛苦困扰身心,使人觉得仿佛陷入了黑暗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只有通过抱怨来平衡自己。然而,正是这种抱怨的行为恰好说明自己所遭遇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要知道,抱怨是没有用的,要想改变环境,取得成就,唯一之法只有努力和勤奋。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产生真正的勇气、坚毅的性格,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我们来假想一下,你是喜欢与那些抱怨不已的人为伍,还是愿意与那些乐于助人、充满善意、值得信赖的人一起共事呢?我想这个答案不言而喻。

我有一位朋友准备与一位离过婚的妇女结婚,临到结婚前却放弃了。“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我为之惋惜。

朋友这样向我解释:“她总是一一历数前夫的种种缺点——胡说八道、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脾气恶劣等等,简直一无是处。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如此坏的人吧。我突然觉得和她生活下去我会受不了的。于是,干脆逃走为妙!”

很显然,对于喜欢在生活中喜欢抱怨的人,人们都会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获得奖励和晋升。

在所有的社会组织中——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嘲弄永不止息。也许有些人的确因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或者来自公司极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无休止抱怨的理由。

人一旦遇到不公正待遇,通常会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用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态来对待它,就会将这种不公当成对成功者的一种考验。容忍和以德报怨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抱怨毫无意义,充其量是暂时的发泄,什么好处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过去式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聪明的做法是忘记过去,停止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于怀。

我认识的许多公司管理者对这种抱怨都十分困扰。一位老板曾经这样对我说:“许多职员总是在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公司给的太少或者不够好,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所作的努力和付出够不够。”

对于管理者来说,牢骚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机构内部彼此猜疑,涣散团队士气。但是,至今依然无法找到一种良药彻底根治这种痼疾。

作为公司的一员,轻视、诽谤甚至伤害所在机构,就等于伤害你自己。与其毫无意义地抱怨和唠叨,不如去寻找那些值得欣赏的东西,赞美它,支持它,拥护它,理解它,你会发现结果将大不相同。

嘲弄和抱怨是懒惰、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如果无法释放自己的压抑和烦恼,你不妨试一试我推荐的方法:到海边去!在沙滩上将自己的愤懑和不满写出来。让潮水将它们一同卷走,永远抹去。

吹毛求疵

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反而对别人吹毛求疵。

请记住,当你说老板刻薄时,恰恰证明你自己是刻薄的;当你说公司管理到处都是问题时,恰恰说明你自己也有问题:

林肯有一封写给胡克的信,可以引导我们走向这个曾经做过伐木工人的伟大心灵。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肯是如何驾驭自己精神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他驾驭别人的事实,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直、慈爱、睿智、老练,具有外交天赋和宽大胸襟的林肯。

胡克曾经粗鲁、不公正地批评自己的总司令——林肯,还羞辱了他的顶头上司——伯恩赛德。但林肯却毫不计较,而是充分发挥胡克的优点,为自己所用。林肯提拔胡克,接替了伯恩赛德的职务。换句话说,被冤枉的人提拔了冤枉他的人。事实上,林肯和伯思赛德之间的私人友谊十分深厚。

但是,误会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让被提拔的胡克得知真相,所以林肯以一种既不让他出丑也不点燃怒火的方式告诉了他,用理智的方法去化解了和胡克之间的矛盾。

下面就是这封信的全文:少将:我己任命了你为波托马克军的首领。我这样做当然有自己充分的理由,然而我依然认为你最好知道,我对你依然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我相信你是一位勇敢又有才华的军人,当然,这是我喜欢的。我也相信你不会把你的职业与政治倾向相混淆,这一点你是正确的。你有充分的自信心。如果这不是必不可少的优点,但至少是有价值的优点。你雄心勃勃,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它利大于弊。但是,我认为你在接受伯恩赛德将军统帅时,这种雄心曾经受到过挑战。在这一点上,你犯了一个大错误,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那位战功卓著和值得尊敬的长官。你最近说,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都需要一位最高统帅,我也相信你的观点。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但不仅仅因为如此,我给你下达了任命。只有那些赢得成功的将军才可以成为统帅。我现在要求你的是取得军事上的成功,而我自己也冒着独断专行的危险。政府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支持你,不会比以往的多,也不会比以往的少,而且对所有的司令官一视同仁。你对自己的长官横加指责,心存疑虑,你助长的这种风气会将会毁了你。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控制它。如果任其蔓延,别说是你,就是拿破仑活着,都无能为力。现在,请克服这种轻率,保持旺盛的精力,勇往直前,争取伟大的胜利。此致敬礼林肯1863年1月26日于华盛顿

信中有一点值得深思。它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从一片有毒的土壤里会滋生出类似龙葵的致命物质——我想要表述的是对那些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嘲笑、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习惯。

尽管胡克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也许你会说,我的老板没有林肯那样宽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无法永远保护胡克。如果胡克战败了,林肯不得不再起用其他人——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不妄加评论,不吹毛求疵的人取而代之。

不要吹毛求疵,这不仅是一个做人的原则,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然法则基础上的商业法则。如果希望能对老板、对公司有真正的帮助,就应该保持宽容心,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来告诉自己的老板,他的管理存在一些弊端,而没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满,更加不能也没必要与之上升到对立的地步。

有一类人自己的工作不好好做,却专门喜欢挑老板和同事的缺点和错误。他们自己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却要求其他人尽善尽美。他们有一种用他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聪明的心理,总是希望从挑剔错误中得到满足。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评论别人和是非上,那么,你自己可用的时间又能剩多少呢?你还有时间去争取成功吗?要知道,提高自己并不需要贬抑别人;获取他人对你的信任,也并不需要中伤其他人。

这世界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正确的心态应该是看到他人优秀的本质。如同一位企业家所言:“看人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必须尽量发掘他人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

眼高手低

有些人整天琢磨着要干大事,办大事;不鸣则已,一鸣必要惊人。这不仅浪费了许多时光,到头来也是一事无成。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头做起,从小事起步。

有人说:“无知与眼高手低是青年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原因。”许多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然而一旦面对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怍,都变得无可奈何了;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而一旦面对具体问题,就会不知所措。

不切实际、眼高手低是职场大忌。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种人,而且常常是新人,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别有用心的“老油条”,由于他们在每个公司都呆不长,所以也许他们年龄一大把,却永远是职场新人。他们一进公司,就非常“眼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结果证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败告终。打仗要一场一场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还是要从地上出发。

在工作中,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外套”使你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结果小事也干不好,又如何干得了大事?最后,这种人往往不能委以重任,不受重用。试想一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想扫天下的人必须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而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是通过持续性地扫一室而积累和培养出来的;相反,整天只想扫天下而不想扫一室的人肯定没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不仅天下扫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扫不好。脱掉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外套”,应当对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环境有个客观细致的把握,从小事做起,争取把小事做好、做漂亮,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才得以成就大事。

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多看、多问、多做,把一部分热情变成持久的耐心,把“眼高手低”改造成“眼高手高”!

第一,培养做小事的心态,把小事做漂亮、做精致的心态。

第二,进行小事的实操。世界上再难的事情,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细小的具体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须把分解后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做起,只有从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终成功,不做一的人,永远做不成二,也永远不会成功,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第三,在完成小事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重新界定原先的判断标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为做大事做好铺垫。一旦员工养成了把小事做好的习惯,并对它及时地进行总结,那么他们便有了做成大事的基本要素,一旦时机成熟,便可成就大事。

斤斤计较

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怎么看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呢?许多员工将这一界限划分得清清楚楚,工作中表现出例行公事的态度,一份报酬一份付出,已经很难看到那种为公司付出智慧和体力的忘我精神了。

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自己“出售”给公司智力和体力,公司发给自己薪水,解决面包问题。在一个崇尚等价交换的商业社会中,这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天经地义,但是,这又是一种极为短视的想法。因为,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更为重要。

无数的年轻人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等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奋起直追时,已经浪费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无法赶上了。

在此,我想给所有的年轻人提个建议:“在你们开始工作时,不要太多地考虑薪水问题!要注重工作本身给你带来的价值——发展你们的技能,完善你们的人格品质……”

我经常看到,许多看起来老实巴交,缺乏灵气的人在公司里步步高升,这是为什么呢?

我有机会拜访了一位成就斐然的年轻人,他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一开始我丝毫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殊才能,直到他讲述了自己被提拔的传奇经历之后我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几年前,我还是一家路边简陋旅店的临时员工,根本就没有什么发展的前途可言。”他回忆道:“一个寒冷的冬天,已经很晚了,我正准备关门。进来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正为找不到住处发愁。不巧的是,我们店里也客满了。看到他们又困又乏的样子,我很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就将自己的铺位让给他们,自己在大厅睡地铺。第二天一早,他们坚持按价支付给我个人房费,我拒绝了。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嘛!“那对夫妇临走对我说:‘你有足够的能力当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年轻人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然而没想到一年后,我收到了一封纽约来信,正是出自那对夫妇之手,还有一张前往纽约的机票。他们在信中告诉我,邀请我经营管理一个大酒店。”

年轻人没有计较一夜的房费,而正是这一举手之劳,他获得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一些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后,就会变得为利益而利益,为计较而计较,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仅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同时也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和责任心。《圣经》上说:“助人就是助己。”不要计较得太多,多工作一些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它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能锻炼你的才能,使你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需要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今天种下助人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享受到益处和快乐。

要想有收获,就一定要有付出,这是一个基本社会规律。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回报,但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坚持,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或者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没有马上得到相应回报,而心有不甘。你会想既然不能升职,还不如忙里偷闲,反正也不会被开除、扣工资。这样一来,以后你就可能会拖延怠工,工作漫不经心。长久以往,你的进取心将慢慢被磨灭。另外,如果你计较自己的付出没有在短期内得到回报,继而会产生抵触情绪,还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情绪,继而影响你的人际交往。

一开始,也许你从事的是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非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难道你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你若想获得新的发展,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机会得到新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计较一些小利益,不偷懒混日子,即使现在他的薪水十分微薄,但以后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

有许多刚进入职场的青年人,他们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能力非凡,对自己表现出了极高的期望,他们觉得自己应该立刻得到一个薪水丰厚、职位显赫的工作。在这些人的眼中,薪水多少是成了衡量一切成败的标准。但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这些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可以说他们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试想,老板怎么能把重要的职务交给他去做呢?既然这样,他们又依靠什么向老板去索取高薪呢?由于得不到这些,于是许多年轻人都抱怨老板,并且对工作表现得毫无热情。

今天,很多的年轻人都把社会看得十分冷酷和严峻,他们变得比他们的父辈们更加现实,这也许和他们看多了父辈们被老板无情地“炒鱿鱼”的现象有关。于是,在他们眼中,工作成了这样一条简单的定义:我为公司工作,公司付给我同样价值的报酬,等价交换。他们绝对不会去为公司哪怕是多做一点点。在他们的眼中,工资就是一切,学生时代曾经的梦想之花早已凋落。

他们工作时缺乏信心、缺乏激情,他们以应付的姿态对待一切,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他们以此来表示对老板的抱怨。他们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对得起这份工资,而从来没想过这会与自己的前途有何联系,他们也不会去考虑家人和朋友的想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薪水的认识和理解所致。很多的人总认为老板付给自己的薪水太低,更可惜的是,他们放弃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

年轻人,我要郑重地告诉你们,不要做一个为薪水工作的职员,你的工资只是给工作报酬的一种方式,尽管它很直接,但是,它也是最短视的。如果你只是为了工资而工作,而没有其他更高尚的目标,你将会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因为这么做对你的人生来说,绝对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信封中的工资要多得多。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人来说就不再具有诱惑力了。也许,你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的话,你会发现,工资只不过是你所获得的报酬的一种。我问过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如果在没有利益回报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愿意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他们都这样对我说:“我绝对会一样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最好的捷径就是选择一种哪怕没有任何报酬自己也愿意努力去做的工作。当你这样做时,金钱就会自动地追随你而来。所有的公司也将竞相聘请这样的人才,而且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报酬。

不要做一个为薪水工作的职员。工作虽是为了生计,但是,通过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比什么都重要。假如工作仅仅为了糊口,你的生命的价值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如果要让我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所遇到的切身问题发表意见,那么我希望每个青年都切切牢记:“在你们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必太顾虑薪水的多少。而一定要注意工作本身所给予你们的报酬,比如发展你们的技能,增加你们的经验,使你们的人格为人们所尊敬等等。”

雇主所交付给我们的工作可以发展我们的才能,所以,工作本身就是我们人格品性的有效训练工具,而企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学校。有益的工作能够使人丰富思想,增长智慧。

如果一个人工作只是为了薪水,而没有更高尚的目的,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受害最深的倒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他就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欺骗了自己,而这种因欺骗蒙受的损失,即便他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不能赶上。

根据一个人的工作,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果他在工作时,能付出努力,认认真真,兢兢业业,那么无论他的薪水是多么的微薄,也终有成功的一日。

雇主只支付给你微薄的薪水,你固然可以不认真工作。可是你应当明白,雇主支付给你工作的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所获得的乃是珍贵的经验、优良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树立,这些东西的价值比金钱要高出千万倍。

毫无疑问,雇主将根据雇员的工作效绩决定晋升。

每一个管理者,都想得到一个能干的员工。所以,在工作中努力尽职尽责、自始自终的人,总会有获得晋升的一天。

有些薪水很微薄的人,忽然被提升到重要的职位上,这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是因为在拿着微薄薪水的时候,他们就在工作中付出切实的努力,尽职尽责的工作,获得了充分的经验,这些便是他们忽然获得晋升的原因。

许多年轻人认为他们现在所得的薪水太微薄了,所以竟然连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都放弃了,他们逃避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发泄他们对雇主的不满。

这样,他们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泯灭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发明才能,也就使自己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潜能无法获得发展。为了表示对微薄薪水的不满,固然可以敷衍了事地工作,但经常这样做,等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使自己的希望断送,终其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位都应该这样想:我投身于企业界是为了自己,我也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固然,薪水要尽力地多挣些,但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由此获得踏进社会的机会,也获得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机会。通过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将是工作给予你的最有价值的报酬。

在工作过程中,人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要不断求进步,不要落伍,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做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雇主对你产生特别的关注。

你努力工作,工作将回报给你更多。如果你把工作看成一种学习经验的良好方式,那么,每一份工作对你而言都充满着巨大的机会。

我要告诉你们,可爱的年轻人,当你获得一份工作时,不要去考虑工资的高低,而要关心的是工作能够给你带来其他回报,比如看它能否使你的技能更加精炼,能否增加你的社会经验,提高你的素质与修养……与这些相比,工资对你来说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老板付给你的只有工资,但是你可以让自己获得一生用不尽的金矿。

金钱的重要甚至不抵能力的万分之一。很多成功者并非始终站在事业之巅,他们也曾失落起伏,但有一种东西却永远附随其身上,让他又重返成功的顶峰,这就是能力。能力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杰出人士身上所拥有的创造力、决策力、洞察力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长期在工作中通过学习和积累所得来的。工作让他们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从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彻底的发挥。

如果你不只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将回报你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不断进步,你将获得一份美好的人生记录,并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内拥有一个好名声,这将陪伴你一生,这将为你赢来无数财富。

在公司里,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不按时上班或者工作时常与人闲聊,或者利用出差旅游……这么做也许不会使公司开除他,但至少会给他的名声造成一些坏的影响。通常,就是因为这些小的问题他得不到晋升。而他想跳槽到别的公司的话,别的公司对这样的人也是极不欢迎的。

年轻人,不要为自己到底该得多少工资这个问题而大伤脑筋了。你应该看到工资背后巨大的成长机会,要知道工资将使你获得最宝贵的技能与经验,这对你的未来举足轻重。如果你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内,你将永远也打不开自己的成功之门。

我在前面反复强调,不要做个为薪水而工作的员工,事实上,这样做却是获得高薪的真正秘诀。

工作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要是你以100%的精力对待工作,绝不敷衍,绝不偷赖,哪怕你现在薪水再低,你离获得高薪的时刻也为期不远了。

要知道,任何一位老板都是十分明智的(他们绝非你想象的那副样子)。谁都希望能拥有更多的优秀的员工。而且,他会依据员工的表现而判定给谁加薪和晋升。尽责尽职地对待工作的人,迟早会获得晋升,工资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但是,任何一位聪明的老板都不会这样对你说:“好好工作,我给你提高一倍的工资”。他们往往会这样对你说:“努力干吧!把你所有的能力使出来,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你做呢!”当老板让你做更好更重要的工作的时候,你的薪水自然会得到提高。

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努力会遭到别人的忽视,当你全力以赴地工作时,你的老板绝对不会不知道。在你想着如何挣到更多钱时,多花精力把你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样,你就不必为钱而发愁了。千万不要向你的老板提出这样那样的加薪理由。努力地工作,奉献你的时间和精力,老板自然会给你加薪的。

有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叫肯罗·德恩斯。后来他在一家汽车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半年之后,他向老板写信自荐,想看看自己能否有提升的机会,老板对他说:“让你去监管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但我不能保证可以给你加薪。”

德恩斯从没接受过任何工作训练,什么图纸他都看不懂。但是,他却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利用自己的领导才能,自掏腰包请来一些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比原定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完工。最后,老板不但提升了他,还使他的薪水涨了10倍。

后来,老板告诉他,“你不懂图纸我知道,如果你当时因此而推掉这个工作,我也许会把你辞掉。”而正是不为薪水工作的态度使德恩斯取得了成功。他后来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退休后,他成了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只领1美元的象征性的工资,而他却乐此不疲,因为不为薪水工作已经成了他的工作习惯。

如果你对待任何工作都充满热情,而且不计酬劳的话,那么,你已经脱离那些只为薪水而工作的人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了。

放弃是为了更多地获得

工作中,如果你发现你为之服务的老板确实并非智者,同时他对你的努力也视而不见,且没有让你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你是否就应该为此而懊丧呢?对此,我给你建议是千万别这样,你可以这样去想:我现在的努力并非为了即刻就得到回报,而是为了长远的未来。人生不只有今日,还有更多的明天。

努力多挣些工资当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怎么获得不断晋升的机会,为以后获得更多的报酬打下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目光,成天只想着解决温饱,那他也永远只有温饱。在手工作坊的时代,很多年轻人为了获得一门技艺常拜师多年,连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抱怨,而今天,年轻人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有一份薪水,还对老板抱怨这抱怨那。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依旧是对薪水的看法不一样。手工作坊时代的年轻人和家长都把获得一门技能和知识的机会视为珍宝,他们奋力学习就是为了日后自己也能开间作坊或店铺。可是,今天的年轻人呢?他们眼中只有眼前利益,只为挣钱用来消费和享受,毫无长远目光。

时代在变,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在变,注重现实利益并非错误。但是,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视培养能力是万万不能的。后者比前者要重要得多。

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多。也许你工资很低,但要认识到老板给你布置的任务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工作可以发挥并提高我们的才能,与他人合作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交流可以训练我们的沟通能力。

俾斯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德国驻俄外交部工作时,工资十分低,但他却没因此而不努力,恰恰相反,他因此学到了许多外交技巧,他后来的政治活动与这段时期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很多富翁在刚参加工作时也没有高薪,但他们却不因此而放弃努力。对他们来说,能力、经验和机会比金钱更重要得多。当他们获得最终的成就时,谁能说清楚最开始的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收入呢?

在工作中,你要不断地这样对自己说,我要为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奋斗。不管你的薪水是高是低,这都只是你从工作中获得的一小部分。别太多地想着工资,要把精力放在接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展现你的才华上面,这一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你未来的人生路上,这一切比你的资金积累要重要得多。从一名员工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管理者,实际上你已从中获得许多了。获得的这一切可以让你到别的公司或自己创业时,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你获得更高的报酬。

你的老板可以决定是否为你加薪,但他不能遮住你的眼睛,捂住你的耳朵,不让你去思考和学习。谁也不能挡住你为未来努力的步伐。

很多公司里的职员都在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有人说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没有受到老板的关注,有人说老板支付的薪水太少,付出再多也不可能有报酬……谁也不愿意一开始就竭尽全能地勤奋工作,把工作干得最好,因此,也就很少有人可以一开始就能获得高薪。所以,我要告诉你,在你不断地付出努力的同时,你还要学会耐心地坚持,直到得到别人的赏识和信任,你才有被重用的可能,这样你才能去实现自己更高的目标。

假如你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或者觉得老板支付的工资实在太低,而且,一个能力远不如你的人成了你的上司,你也绝不能因此而就不努力工作了。要知道,工作带给你的无形资产是谁也无法把它们从你手中夺走的。这就是经验、信心、决心和技能,它们会给你最终的回报。

有一些年轻人说:“既然老板给我们工资少,那我也就没必要干那么多工作,没必要费尽一切心机去完成每一个任务。”还有一些年轻人则干脆这样对自己说:“我的技能不如别人,挣这么多工资也就不错了。”你千万不能有类似的想法,要知道,消极的思想会让你怀疑自己的潜力,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让你失去珍贵的机会,错失成功。

我们不能让老板按我们的意愿行事,但我们可以使自己用最佳的方式工作;我们不能让老板变得很有风度,却可以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讲究准则。老板有缺点不是我们不勤奋工作的理由,我们更不能因此而埋没自己的才华,毁了自己的明天。总而言之,不论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不能因此而不勤奋工作。

一个人一旦轻视自己的工作,那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一旦他们以敷衍了事和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的员工到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受到欢迎。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工作中,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轻视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卑贱的,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今,依旧有许多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工作的价值所在,只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劳动。

每一份正当和合法的工作都是高贵的。每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和创造者,都值得世人赞誉,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摆正对工作的态度。那种只求高薪,而不知道自己工作责任的人,不但对老板来讲没有任何价值,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样。

的确,有这样一些工作,它们看上去不是很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劲,社会上似乎也不太关注它。但是,你千万别因此而轻视这样一份工作,你要用这样的尺度去衡量它:只要它是有用的,就值得你去做。在年轻人的眼中,当上公务员、银行职员或大公司白领才算得上一份好的工作,为此,很多年轻人甚至花上漫长的时间去等待,为的就是找到这样一个职位。实际上,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对他来说很现实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

工作没有贵贱,但工作态度却有高低的区别。看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能立刻知道他能否做好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的要素又是他的性情与才能。事实上,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他这个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