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作文55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14:25:05

点击下载

作者:刘殿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思维作文55课

新思维作文55课试读:

前言

  当语文老师的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每周五的一次作文课最要动脑筋的,也是最伤脑筋的,作文题出好了,学生爱写,作文题出不好,学生犯嘀咕。恐怕文采再好的语文老师,任何一个作文题出出来,学生一呼百应,没有一个学生觉得难,恐怕做不到。  那么,如果有同学觉得统一命题的作文题不顺手写,语文老师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让学生写自己觉得顺手的命题呢?先让他们把匣子打开,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作者以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作文教学有自己的“教”法,为了让孩子不害怕写作文,提倡:作文不叫作文,叫“写话”,把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并主张老师统一命题和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  《新思维作文55课——会说话就会写作文》这本书,从认识作文开始,到怎样写作文故事,再到怎样描写作文,一步一步走进作文,它一定可以成为语文老师做作文课案的好帮手,成为同学们的一棵“作文树”。尤其是那些处于“作文外围”的同学,能抓住每一次授课的重点,也许你的作文写起来就不那么难了,无论是老师统一命题还是你自己命题,畅快淋漓地写好一篇作文都会变得轻车熟路。  比较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作文辅导书,本书的特色为:作者本人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结晶,以课堂辅导的形式,进行作文授课,以师生互动的谈话方式,来解说作文,轻松活泼,解说自如,不拘一格,就跟平时你对孩子说作文一样自然,一样容易接受,完全是一本师生都喜欢的好作文书。  第01章 作文的真正名字  课代表: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作文“空间站”的新思维“飞梦谷”,我是语文课代李姗姗,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刘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他对学生作文指导,有自己的做法,希望有兴趣的同学每周五第三节课,准时来到新思维作文“飞梦谷”。好,接下来,就请刘老师给我们的新思维作文“飞梦谷”开讲。  刘老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作文“空间站”,从新思维“飞梦谷”起飞。  首先,讲一讲我们如何面对作文。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把写作文看成是一种负担,“作文”这个词,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写话”。我们要是能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把作文当做写话来对待,可能就轻松多了。写话嘛,无非就是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将这些话有条理地写出来,就是作文。  记得我家小外孙女刚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一篇作文。她说老师讲的作文很难写,她不想写。我问她,你想写什么?她说,想写自己心里的话。我说,对了,你把作文两个字忘掉,就写你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她很乐意,一晚上就写下了自己想说的话:  今天早晨,我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看见邻居马叔叔提着一个红桶出来,说:“哎!快来看小刺猬呀小朋友们!”  我们非常惊奇,跑过去一看,呀!多可爱的小家伙!两只黑珍珠般的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们,尖尖的小嘴巴两边长着长长的几根胡子。两只小耳朵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听别人讲话。它的后腿细长,前腿很短,还不时地给自己抓痒。它发现很多人围着它看,立即把身子缩成一团,变成一个小刺球。  马叔叔拿来一个小缸,把小刺猬放了进去,让它有一个安全的"家"。小刺猬虽然在缸里,可它还是想跑。我想,它准是想妈妈了。  于是,我就跟几个小朋友说:“你们看,小刺猬想妈妈了,好可怜呀!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见。  我们把它带到草丛旁,小缸一倒,小刺猬就快活地跑了。  刘老师:这几行字也许很稚嫩,很天真,可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她觉得写这样的话,比写老师规定的作文题快活多了。而且,也写得很生动:“呀!多可爱的小家伙!两只黑珍珠般的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们,尖尖的小嘴巴两边长着长长的几根胡子。”她能用这些拟人化的句子,把小剌猬可爱的形象写出来,说明她是认真观察小剌猬的,把小剌猬的一举一动看到心里去了。  要真正能将某一件事物看到心里在去,除了观察细节、记住形像,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时间、地点,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小故事一开始就说:“今天早晨,我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细心观察事物,要真正把它看到心里去,记住它的具体细节,也就是用一种形象思维去记忆形像,再记住时间、地点,写的时候就如鱼得水,才有感受从心里往外流,才有话说,才有话写。  现在,我外孙女一直坚持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她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着范文在班上传阅,有几家少儿报刊还发表了她的作文。去年跟妈妈去新疆喀纳斯湖旅游,就写《神奇的喀纳斯》;去连云港旅游,就写《美丽的花果山》等,看到什么,只要自己心里有了感触,就写出来。  课代表:谢谢刘老师!今天第一次讲作文,刘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命题——作文就是写话。这是新思维作文的要点,同学们记住了吗?  同学们:记住了。  课代表:好,接下来,我给大家出两道题思考:  1、这一节讲的主题是什么?  2、你觉得作文由老师统一命题好,还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好?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一只白鸽  一天,迪姆跟妈妈一起到广场散步,发现广场上有许多漂亮的鸽子,迪姆非常喜欢,伸出小手,希望有一只鸽子能勇敢地飞到他手上来,跟他交朋友。  迪姆没想到,真有一只小白鸽,“呼!”的一下飞到他手上来,转动美丽的红眼睛看着迪姆。迪姆简直快活极了:“妈妈妈妈,鸽子!”  妈妈说:“鸽子这么喜欢迪姆,你应该跟它们更加友好。”  迪姆跟鸽子非常友好,每次去广场都买些面包、蛋糕什么的,给鸽子们带去。  那些小精灵们慢慢地跟迪姆玩熟了,每当看到迪姆出现,它们就呼啦一下全飞过来,围着迪姆咕咕叫个不停,像跟迪姆在说话。有的,还大胆地站到迪姆肩上,跟着迪姆亲热极了。  一天,老师对迪姆说:“迪姆,你跟鸽子那样友好,能不能带一只白鸽到教室来?我要让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美术课。”  迪姆说:“没问题,那些鸽子都是我的好朋友,它们都非常听我的话。”  第二天中午,迪姆早早吃了午饭,一个人来到广场。  鸽子们大约也希望吃午饭了,一见到迪姆,哗啦啦!都飞到他跟前,咕咕说个不停。  迪姆给它们喂了食,然后站起来,让一只雪白雪白的鸽子站到他肩上,他慢慢地转身向学校走去。  一开始,那只小白鸽也不知道它的朋友要往哪走?只是信任地一直站在朋友的肩上,任他往前走。  走到教室,图画课正好开始,同学们看到这只漂亮的白鸽,高兴极了,一会就画下了几十只美丽的白鸽。  第二天,迪姆又来到广场,高兴地闭上双眼,等待他的老朋友们一齐向他飞过来。可是等了半天,一只鸽子也没飞来。迪姆有些失望,马上拿出面包屑撒在地上,白鸽们反而飞得更远。  第02章 作文的选材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这一次讲课内容是什么?  刘老师:上一次,我们讲了作文就是写话,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那么,一个人每天想说的话很多,是不是都可以写进作文呢?不可以,必须有选择,一定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话来写——这就是选材。作文选材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与得失。  课代表:刘老师,你能不能给同学们讲具体一点?  刘老师:好的。去年,浙江有一位同学给我QQ发来短信,说他要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有三个作文题他都想写:《绿叶的诉说》、《给杨利伟叔叔一封信》和《地理课上的风波》,而第三个作文题,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事:  ……一次,地理老师讲到中国版图,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轮廓,然后问大家,中国版图的图型大体像什么?  同学们一时不知道像什么。  老师启发式地指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形和渤海湾上的大连,又问:“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像什么动物?”  脑筋来得快的同学马上说:“像鸡头!”  老师很高兴:“对!像鸡头!”老师又进一步问,“那么,再联想到海南、新疆这些地方,我们中国地图整体形象像什么呢?”  同学们一起说:“像鸡!”  给我写信的这位同学,他觉得中国地图不一定像鸡,也有些像羊呢。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形和渤海湾上的大连,酷似一撮山羊胡。  他马上别出心裁地说:“像羊!”  地理老师听了有些不高兴,同学们一致说像鸡,你怎么一个人说像羊?就批评这位同学故意捣乱。  刘老师:这位同学心里觉得很委屈,他没有捣乱。大家想想,这三个作文题,如果是你,你会先写哪一个呢?我们用排除法来遴选一下好吗?《绿叶的诉说》,他只是看到一些小树被人摘去树叶,很可惜,心里就产生一种想法,想告诉人们,树叶不能摘。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种感觉。《给杨利伟叔叔一封信》是夹叙夹议表态性的文章。而《地理课上的风波》是他深有感触的题材,他说中国地图像羊,老师批评他捣乱,实际上他并没有捣乱。说中国地图像鸡,仅仅是一种象征意念而已。说中国地图像羊,同样是一种象征性的意念,为什么说像鸡就不是捣乱,而说像羊就是捣乱呢?  我能猜出来,这位同学心里有好大不服,老师这么不公正的批评,他一定会记在心里。记到心里去的东西,是一种感受,对他来说,《绿叶的诉说》是感觉,《地理课上的风波》是感受,感受一般要比感觉深刻。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建议他写《地理课上的风波》。他写了,结尾几句还挺精彩,我念给大家听听:  “……中国版图像‘羊’,那是一只美丽的藏羚羊,它从青藏高原跑到北京,成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的第四个,它将好运带到全世界……”  很简单的五句话,不但形象地描绘出祖国版图,又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与世界联系起来,作文的主题更加深刻。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个问题:为什么对题材感知度不同,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一样呢?说得通俗一点,有了感受的东西,说明它已深深地打动了你,已经触及到你的灵魂深处,这样的事,你想一时忘掉它,也已经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灭。相比之下,感觉到的东西,还是一种初始的、掠影的,心灵对它不具备很深的记忆,早上发生的事,说不定,晚上就记不住了。  所以,作文取材,一定要挑选自己记忆深刻的写,速记速忘,甚至模棱两可的东西,最好不要选进来做作文材料。  课代表:刘老师,我也常常被题材所困扰,有时,几个题材都想写,这个写一半,又想换另一个题材来写,结果一个也写不好,你说这该如何解决呢?  刘老师: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提笔要写作文时,几个题材会冒出来,怎么办?好办,当你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作文题材在一起打架时,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你最熟悉、最顺手的那一个来写,由心灵感受来做评判,看心灵感受倾向哪一个,你就写哪个。  课代表:谢谢刘老师!我来出两道思考题,请同学们记一下。  1、感觉与感受有什么不同?  2、面对多种题材时,你应该选择哪一个?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思维陷阱  说,从前有个老国王,经常爱给大臣们出难题。  一天,老国王叫大臣们陪他到花园赏花,来到一个水池旁边,老国王对水池看看,问:“你们给我说说,这水池里,一共有几桶水呀?”  大臣傻愣看了半天,没人答出来。  老国王不高兴:“哼!这点小问题,你们都答不上来,一群废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答对者,重奖!答错者,重打50大板!”  眼看三天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大臣们急得团团转,到了第三天上午,大臣们哭丧着脸,又一齐聚到池边想办法。  这时,水池那边的花丛里出来一个小男孩,往池子里砸石子玩。  大臣们烦极了,就一起哄那小男孩。  小男孩见大臣们的脸色很难看,就问:“老先生们,今天何事这等不快?  大臣们更烦:“少废话!赶快走远点!”  小男孩不怕,又问:“什么事?说出来,兴许我也能帮帮你们哪。”  大臣们气势汹汹:“你这个小孩,人小说话不小!”  一个大臣指着水池说,“那好,我先问问你,这个池子里有几桶水?”  小男孩对池子里看了看,说:“这不简单极了?如果这个桶跟这个水池一样大,池子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有这个池了一半大,池子里就有两桶水……”  大臣们一听,恍然大悟!  第03章 作文的标题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我看到今天你要讲的标题了,“作文的眼睛”是什么意思?  刘老师:我在前面说了,作文就是写话,话写下来,就得有个标题才能叫作文。作文的标题很重要,它像一件衣服的领子,又像一张鱼网的纲,没有标题,就等于衣服没领子,鱼网没有纲。  作文的标题应该怎么产生?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产生在写作之前。就是说,还没有开始写文章,脑子里就有了一个题目。如果这个题目你感到很满意,就会对你即将进行的写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像一个行人在茫茫沙漠中突然看到一条路,沿着这条路很快地走下去。还有一种情况,作文题会在写作中渐渐明朗起来。特殊情况下,作文标题还会在文章写好后,经过反复推敲才确立标题。  不管哪种方式产生标题, 作文标题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它就是作文的眼睛。  课代表:刘老师,你是怎样确立文章标题的呢?能给同学们讲讲吗?  刘老师:我给同学们举个例子:  ……一天,我上班走到天桥那儿,看到桥边坐着个瞎子在吹箫,跟前放着个破旧的钢精小盆。小盆空空,没人往里边放钱。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过去,“当!”往小盆里投了一枚硬币。  他没走几步,后边一个小伙,“当!”往小盆里投了一个石子,顺手从盆里捡起那个中年男子投下的硬币……事后,我想写篇文章谴责这种不道德的人,不知立一个什么标题好,在QQ里给几位同学发去帖子,请大家出个标题。有同学说,用“哀婉的箫声”做题,有同学说用“吹箫的人”做题等等。这些标题确实都很好,可我写写写写,还是不能突出我所要表达的那个意思。后来,河北的一位同学给讲了个题目:“当!当!”。  我一看,这个标题很好!“当!当!”两下,把我想写的话全激活了,而且也很有趣。这第一响,无疑是文明和道德的声音。第二响,无疑是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谴责。两个“当!”爱憎分明,立意突出,一篇千字小文,很快就写完了。  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来讲标题好不好?  同学们:好啊!  刘老师:一个富人将自己的一只圣伯纳宠物狗丢了,被一个穷人捡着了。  第二天,穷人就到捡狗的地方去还狗,到了那儿一看,一则“寻狗启事”上打出一万美元的赏金。穷人不干了,立即将小狗抱回家,藏到一个很严密的地方。他想,这狗的主人一定很有钱,明天准会出更多的钱哩。  果不其然,天亮到那儿一看,“寻狗启事”上打出了两万美金。穷人还是不想将小狗交出去。等到第三天,“寻狗启事”上打出三万美元,穷人马上回家抱小狗——小狗饿死了!  我们来讲一下,这个小故事应该立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呢?  课代表:标题就叫“小狗之死”,怎么样刘老师?  刘老师:平了一点。小狗多了,死一只小狗,没什么吸引人的。  一同学:“寻狗启事”怎么样?  刘老师:也不太突出。一天到晚,大街上这启事那启事多了,行人懒得看。要是给起个“圣伯纳之死”就不一样了。“圣伯纳”犬是两千多年前由古罗马人引进阿尔卑斯山最早的獒犬,这种名贵的狗怎么会死了呢!好奇的人一定想看个究竟。  想想看,一篇文章用了个不起眼的标题,就没人想看,用了好标题,人家能抢着看。你们说,文章的标题重不重要?  同学们:重要!  刘老师:所以,有人把作文题比着眼睛,我觉得太恰当了。人的眼睛是生命节点,也是一个人生命内涵的全部。一个陌生人,只要对他眼睛看看,就能了解这个人个性的大概,就能看到他的内心深处。同样,一篇作文好不好,看一眼标题就可以知道一半。我认为,一篇好作文,必须先给它起个好名字。  我记得有一篇高考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写她海边的那个家,是一篇很美的抒情散文。作文标题叫《我的家》。改作文的老师,一开始没注意,因为作文题太一般了,后来发现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而标题却这么蹩脚,顺手在考卷边边上留了个题:《海那边》,因为大海很深,海那边很远,作文的意境一下子出来了。  刘老师:好了,李姗姗,今天的思考题是什么?  课代表:一道是:作文标题的确立有哪三种情况?另一道是:说说作文标题的重要性。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猴子与大海  在一个小岛上,住着一群猴子,小岛周围都是海,猴子们只是长期住在山上,从不敢到海边去看大海,更不知海水的深浅。  一天,老猴生了一只小猴,小猴刚会走路,就一个人独自向海边走去。  那一刻,岛上的猴子们都静静地看着那只小猴,不知它要干什么去?简直太危险了,我们从不敢去的海边,它也敢去?简直……小猴快要走到海边了,老猴们拼命叫喊,叫小猴不要再往前走,那是十分危险的!  然而,小猴并没有听老猴们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可怕的,一个人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海边,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小猴竟敢把一只腿伸到海水里去,走一走,觉得海水并不那么深,一点也不可怕。于是,就在海边快活地洗起澡来。  那些老猴们不叫了,看看小猴玩得那样快活,也一个个跟着往海边走去。  第04章 作文的主题思想  课代表:刘老师,我们开始讲吧?  刘老师:好的。选择了好的作文题材,确立了理想的作文标题,还必须赋予它一个灵魂,即主题。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它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人去写无缘无故的文章,想写文章,总是想对别人说点什么。说什么呢?就是说主题思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告诉别人。  其实,主题思想是不用说的,它是无言的,并不用刻意去追求它,在你决定要写一篇作文时,它就像个飘忽不定的幽灵,从你的思维中窜到你的笔杆里。如果我们将作文的标题比喻为“路”,那么作文的主题就是“灯”。没确立主题之前,就好比黑夜行进在大漠之中的人,不知该往哪走。  通常,作文主题的产生会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确实是自己心中先有了要表现某种思想的愿望。比如,一个同学看到小孩乱折树叶,他想告诉孩子应该保护树木——这叫主题先行。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同学想写一篇环保作文,初衷是想唤醒人们爱护树木,可是写着写着,就写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爱摘树叶”?与先前确实的那个主题有了游离,变成了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那个信号灯在另一个方向升起来。那么,你就必须服从行文,朝着信号灯重新升起的那个方向行进——这叫主题中行,即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的主题。  第三种情况,下笔前,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并十分不明朗,作文写了大半或者写完了,上空忽然冒出颗亮灿灿的信号灯,使人茅塞顿开,哦!发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原来是这样的。你必须赶快改弦更章,往那个主题上靠去——这叫主题后行。  课代表:刘老师,你讲的作文主题产生有三种情况,我还听不大明白,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刘老师:好的。这里有一篇小美文《提醒自己》,你们猜猜主题是什么?  路边有一段废墙,不知是哪家拆迁留下的,日晒雨淋,看上去已经摇摇欲坠。在路旁边住着的一位老奶奶,生怕墙倒下来压着人,成天拄着拐棍,看着那段废墙。有人走过来,打老远的她就哼哼唧唧地说:“离远的,墙要倒了!”  走路人,看看那墙,再看看那老奶奶:这墙好好的,怎么会倒呢?杞人忧天!头也不回地走自己的路。  看见骑车的过来,打老远的她就哼哼唧唧地说:“离远点,墙要倒了!”  骑车人一吓,跳下车来,看看墙,看看老奶奶:嘁!这墙好好的,怎么会倒呢?杞人忧天!跳上车,头也不回地骑自己的车。  甚至,看到开汽车的师傅过来,她也哼哼唧唧地说:“离远点,墙要倒了!”  开车人听不清她说什么,看看墙,看看老奶奶,呼!一下开过去。  一群孩子放学了,跳跳蹦蹦来到那段墙下,她又哼哼唧唧地说:“离远点,墙要倒了!”  一天到晚,哼哼唧唧,招呼路人离远点,墙要倒了,可是,那墙仍旧摇摇欲坠地站立在路边,并没有因为她不停地警告路人而訇然倒下砸伤过谁。  半年过去了,墙,仍然是那段墙。  “奇怪!看着就要倒下的坏墙,怎么就不倒呢?”老奶奶觉得自己的小心有点多余。于是,她不再一遍一遍叨叨让人家离远点,她想去看看这段坏墙怎么就不倒?她拄着拐棍,一步一歪地步走到墙跟前:“奇怪!看着就要倒下的坏墙,怎么就······”一句话没说完,只听“轰!”的一声,墙倒了!老奶奶被重重地压在下面······刘老师:大伙讲讲,这篇小美文的主题是什么?  课代表:嗯……公共安全问题,对不对刘老师?  刘老师:也对。再想想,更深一层的意义。  一同学:不能光顾提醒别人······  刘老师:对,你回答得很好!不能光提醒别人,也得时刻提醒自己。这个老奶奶,心是善良的,做法也没错,但她一心只想别人不出事,不受到伤害,而自己已经置身于危险之中却茫然不知。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保护自身安全总是第一位的,平时做好事或遇到危急情况要挺身而出时,也要量力而行,避免造成更惨重的第二次伤害。  课代表:今天没有思考题,请大家写一篇小作文:《提醒自己》。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聪明的牧童  有一个牧童,十分聪明,无论别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个回答。  不久,老国王听说了这件事,有点不相信,哪有孩子这么聪明?就让人把牧童叫来。老国王对牧童看看,说:“你要是能回答我的三个问题,我就赏你一座宫殿。”  牧童问:“是三个什么样的问题?”  老国王说:“第一个问题,世界上的海洋中有多少滴水?”  牧童眨了眨眼睛,回答说:“国王陛下,请你下令把世界上所有河流都堵上,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中去,这样我才能给你答案。”  牧童的答案让老国王听得哑口无言,他想想又说:“嗯,你再听第二个问题: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牧童马上回答说:“请您给我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  老国王马上叫人拿来一张巨大的白纸,牧童用笔在白纸上点上无数个小点点,看不清,更无法数。  牧童说,“天上的星星就跟白纸上的小点点一样多,国王你数数看。”  老国王又被牧童问得无话可说,但他仍不死心,又说:“再听我的第三个问题:永恒有多少秒钟?”  牧童大声答道:“在波美拉尼亚有一座金刚山,这座山往上顺着走,要走一小时,横着走,也要走一小时,每一百年,有一只鸟要飞到山上去磨它的嘴尖子,等整座山都磨平了,永恒的第一秒钟就算过去了。”  牧童的回答让国王无话可说,只好兑现自己诺言,奖赏牧童一座宫殿。  第05章 作文的思维方式  课代表:刘老师,黑板上写着“两个飞来飞去的小信使,”是什么?是这一次要讲的内容吗?  刘老师:对。两个飞来飞去的小信使,就是人们常说两种思维方法。这一次,我们来讲讲作文的两种思维方法,一种叫做“逻辑思维”,一种叫做“形象思维”,它们就像两个飞来飞去的小信使,始终飘忽在你的头顶上空。  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到底用哪个小信使呢?这要看你写什么题材的作文。一般情况下,写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或者写一些新闻稿、讲话稿、工作总结等,你就得用逻辑思维来写等。一、二、三、四,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乱。  还有一种作文是要用形象思维来写。比如,写你的爸爸妈妈、写你的同学、朋友,或者写可爱的小狗小猫及树木花草等,这类有形象的作文,你就用的形象思维方法。为什么?因为你写的时候,一定是先让爸爸妈妈的形象在你脑子里出现,这个形象不是抽象的眼睛、鼻子,而是整个人的形象。必须使得整个人的形象在你脑子里活起来,你才有话说,你才有描写的对象——这就叫做“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写作方法,就是要抓住你要写的那个形象的特点来写,写出这个人的个性色彩,而一个人的个性色彩,又是由这个人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观察人、观察生活,要特别注意观察这个人细微的动作,形象思维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些细节。一篇写人的作文,如果没有这个人的一两个生活细节,这个人肯定不会活起来,始终是一个干巴巴的人。  第八册语文课本中冯骥才的一篇小小说《泥人张》,大家还记得吗?土霸王海张五当众拿话取弄“泥人张”,“泥人张”非常愤恨,但他不动声色,抠出个泥团儿,一只手悄悄地在桌子下边捏,三捏两捏,捏出个海张五的人头来,就跟真头割下来的一样。这个细节是不是很生动?没用几句话,就把恶霸海张五的形象写出来了。  课代表:刘老师,你这么一讲,我想起来了,我们读这篇课文时,只觉得“泥人张”这一笔写得很生动,这就是细节呀?挺有意思。还有更生动的细节吗?请刘老师给我们讲讲。  刘老师:这里,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俄国作家契诃夫创造的一个不朽的经典细节。  一个小公务员在剧场看戏,不慎打了一个喷嚏,一看,前面座上的人是他的顶头上司,小公务员可吓坏了!马上陪不是。  上司淡然地说:“没关系。”  过了一会,小公务员又十分内疚地给上司陪不是,上司有点不耐烦,叫他不要说话,好好看戏。  “天!他不耐烦了,今后还能在他手下干下去吗?”  散戏后,那个小公务员又追着上司陪不是,上司更不耐烦,就发了脾气,小公务员吓得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天不亮,又登门向上司陪不是,上司在熟睡中被吵醒,勃然大怒:“滚开!”  小公务员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打喷嚏这个细节是不是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当然,学生作文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创作,不能完全靠虚构。但是写人的作文、写故事性作文,就得有些合理的虚构成份,就得使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写。形象是什么?形象就是细节,就是人的个性。  打喷嚏这个细节,十分简单,人人都有可能随时碰上。而契诃夫抓住了这个难得的细节,去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等级森严、尊卑不公的社会实质,非常深刻。大家试想一下,要是这个喷嚏不是小公务员打的,是那个不可一世的上司打的,情况会怎样?我觉得那个上司会毫不在乎,理都不理小公务员,别说喷到衣服上,就是喷到小公务员脸上,上司都认为活该。所以,这个经典细节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课代表:好的,谢谢刘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经典的细节。现场给同学们出三道题:  1、哪些作文用逻讲思维的方法写?  2、哪些作文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写?  3、简单复述《一个小公务员的死》。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决策  一个人偷了一袋洋葱,被主人捉住,连人带葱一起送到了法官面前。  法官对小偷看看,提出了三个惩罚方案,让他自行选择:一、一次吃掉所有洋葱;二、鞭打一百下;三、交纳罚金。  小偷想想:鞭打一百下,那种皮肉之苦肯定受不了,交纳罚金肯定要许多钱的,钱打哪来?哎!还是吃洋葱算了,他最终选择了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  一开始,他信心十足,一手抓一个红红的洋葱,嚓!嚓!使劲地吃。可是,没吃几个,他的两只眼睛像火烧一样,嘴里呛得不行,眼泪鼻涕一个劲地往下流,觉得实在受不了了,请求法官:“法官,我一口洋葱也吃不下了,你们还是鞭打我吧。”  法官示意一边的执法者拿来鞭子,执法者对准小偷“啪!”就是一下。  “啪!”又是一下。  那小偷忍着疼痛,一个劲地在地上乱滚着躲避皮鞭。  “啪!啪!······”  “呀!呀!······法官,我实在受不了!我愿意交罚金。”小偷哭着哀求道。  他本来只需要接受一种惩罚,由于他对事情的结果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导致决策失误,而尝到了许多不必要的苦头。  第06章 作文的人称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黑板上“你、我、他”是谁呀?  刘老师:好,我给大家讲讲,这是作文的三种人称,“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课代表:写作文根据什么决定人称呢?  刘老师:根据你所选择的题材而定,一般情况下,自己熟悉的,知根知底的,或者亲自参与的事,就用第一人称来写,以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方式,亲口把事情告诉别人,让人读起来就觉得这事是真的一样。  比如,小学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的《梅花魂》,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要是换成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写,读起来就没这么亲切和真实。  第二人称“你”,不是写作文经常要用到,很特别的题材才能用到,平时很少有人写。  那么,第三人称“他”呢?就是作者站在文章之外告诉你,“他”怎样怎样。这种方法经常要用的。比如,《海燕》这篇著名的散文诗,读起来,就像高尔基站在天外,向人间大声呼号,啊!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赞美暴风雨中翱翔的海燕。  所以,三种人称有三种不同的写作功能,“我”呢?是作者把自己亲自看到的想到的事告诉读者。“你”呢?是作者对你说你。“他”呢?是作者对读者说心中的那个他。  到底该怎样使用人称?其实很简单,根据三个人称的不同写作对象,再看看你手中要写的那个题材,是你自己对别人说自己呢?还是对别人说他人的情况呢?比如,我要写的题材是爸爸妈妈、我的同学、朋友,或者写你与小动物相处、写环保等等。这些题材的作文,无疑是要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因为,你自己所感受到的那种父爱母爱,与同学与朋友的那种情谊,只有你才能知道,才能有体会,必须从“我”的口中说出来,才能具有真情实感。  如果你所选的题材不是这样的,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事是听别人说的,或者不便于自己亲口说的事,那你就用第三人称“他”来写。因为,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能说得开些,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写起来更自由一些。  课代表:刘老师,你能不能给大家举个例子?  刘老师:好。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三个作文题材,该用哪个人称来写:《我读<海燕>》、《小区里有个闲不住的人》、《9·18的警报声》。  《我读<海燕>》是一篇读后感,写你自己的感受,什么感受?对海燕那种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感受。写这个题材的作文,无疑得用第一人称写,写你自己内心深处的话。  《小区里有个闲不住的人》,不用揣摩,一定是写你们小区里那个义务搞卫生呀、管理树林花草呀,做这种琐事的老大爷或老大妈。你觉得你要将他(她)的文明品德告诉别人,对读者说他(她)的故事,很自然,你得用第三人称“他(她)”来写。  《9·18的警报声》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经常会用到“我”或“我们”,也属第一人称作文。  当然,三种人称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记住一点:由你所选的那个题材来定,如果这个题材用第一人称写,觉得有话好说,你就用第一人称写。如果你觉得用第三人称更能放开些,那你就用第三人称写,切不可将一个好的作文题材纠缠于某一种写作技巧当中,用哪种人称写,是你的权利,别人无法代替,写起来顺手就好。  课代表:好,我来给同学们出两道思考题:  1、写作文常用的人称有哪些?  2、你平时喜欢用哪种人称写?为什么?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寄居蟹的快乐  海边,一只美丽的海螺病了,这只海螺已经很老了,它的孩子都已经长大,各奔东西。它每天只能一个人孤伶伶地留在海滩上。  一只寄居蟹爬过来,看见老海螺在那一动不动,就说:“哎,你咋总是成天睡着不动?这么广阔的海滩,你也去走走,散散步呀。”  “老了,爬不动了!最近不想吃,不想喝,唉!怕是不行了!”老海螺有气无力地说。  寄居蟹对老海螺看看,这个老家伙要是真的不中用了,对我来说倒也是件好事,这座漂亮的花房子,住在里边多舒服呀!于是,它不怀好意地天天来给老海螺讲一个老国王的故事,说:  有个老国王,已经很老很老了,眼睛也看不见,耳朵也聋了,但是,这个老吝啬鬼他始终不肯将自己的那座漂亮的宫殿让给他的王子。  王子很着急,就请大臣们去劝说国王。  大臣们一个又一个来到国王跟前,说着同一句话:陛下,人总是会老的,在您还很清醒的时候,是不是当众立下个遗嘱,这座宫殿将来由王子来继承?  老国王始终舍不得将自己这么漂亮的宫殿让给别人。  有一天,老国王病了,大臣请来御医给老国王看病,天晚了,王宫里很暗,宫女们打着蜡烛,通过一道又一道的宫门,一直把御医送到老国王床前。  老国王看到医生来了,想自己挣扎着坐起来,挣扎几下也不行,一边的小宫女连忙放下手里的蜡烛,上去扶老国王,慌乱中,蜡烛没放稳,蜡烛油和蜡烛火一下子碰到帐帘,只听“嘣!”的一声,帐帘着了火,火迅速烧到旁边的衣服、纸张和柜子······一场大火,舜间将王宫烧得一干二净!  在寄居蟹不停的诅咒中,老海螺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最后含恨死去,海滩上留下一个庞大的海螺壳。  娃!这是一座多么漂亮的豪华宫殿呀!寄居蟹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  大家都知道,老海螺死了,这座豪华的宫殿轮谁也轮不到寄居蟹,它根本不是海螺的一个家族。再说,好吃懒做的寄居蟹,凭什么住上这座漂亮的宫殿呢?  本来一无所有的寄居蟹,一下子住上这么高级的宫殿,心里总感到不踏实,听到外边有动静,就觉得有人要来跟它争夺房子,它十分害怕失去这座漂亮的房子,只好整天躲在里边,不敢出来,一出来就怕听别人风风语语。寄居蟹搞不明白,住进这种高级宫殿,本来可以享受快乐的,怎么倒总是提心吊胆了呢?  第07章 作文的开头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我觉得作文开头挺难的,这次是不是就讲讲这个?  刘老师:好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开头也难,越难越要在开头多下些功夫。打个比方,作文开头,就好比开渠放水,渠开得好,开得正对着水源,水就能顺畅地沿着渠道流出来,水到渠成。渠开得不好,或者开得没对准水源,水再多也流不出来。  课代表:一点不错,我有时心里有许多话想,就是不知先打哪说起,就是开头没开好,对吧?  刘老师:是的。那么,作文到底怎样开头呢?记住四个字:平步上桥。一开始,不能急行军,用你平缓的步子,慢慢地走上桥来,不要急,有时候,一句俗语、一个笑话,或者一句诗、一句名言,不经意中打开作文的第一扇大门。  当然,文无定法,什么样的作文题材,用什么样的开头方法,要根据各人的爱好和习惯,以及他对题材的认知程度,自由选择开头方法。你觉得怎样开头有话写,就怎样开头,找准自己下笔的那个角度就行。但是,有一点,作文开头切忌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好比一个人,衣服还没做好,就先做一顶大帽子。更不要一上来就噼哩啪啦一大气,那样的开头,会自己将自己的作文大门关死。  开学不久,江苏的一位同学给我发来一篇作文,让我给看,题目是“开学记实”。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庆的日子里,在第31届奥运会刚刚结束的时候,快乐的暑假过完了,我们又开学了……”  一个学生练习写作文,又不是做形势报告,开头无须讲这些套话。我看了这篇作文的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于是,我发动大家来讨论,“开学记实”这种题材的作文到底怎样开头才好。我给几个熟悉的同学发去e-mail,让他们每人写几句开头话给我发来。  山东的一位女生是这样写的:今天一早,妈妈对我说,新学期上初一了,教室要换,老师要换,同桌也要换。第一天到校,早些去。  妈妈这么一说,我又意识到新学期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心里好激动!早饭只吃了一点点,就收拾书包下楼去。  假期里,行人稀少的学校前面马路上,今天又开始热闹起来……这种开头,就是“平步上桥”,不缓不急,娓娓道来,很美,也有好多话要说。  浙江一位六年级同学的作文开头,差点没把我吓着:“哇!又一个新学期到来了!我欢欣鼓舞,迫不及待,奔走相告,叫我的几个哥们一同上学去……”  看来,他在假期里想哥们都快想疯了!我给他回信,让他悠着点。而且,作文开头,并不提倡用成语,成语是老成的语言,也如同古老的城砖,一开始就用那些大城砖把作文大门堵上,不算好手法。  青海的一位五年级女生写的作文开头,看了让人有点不想活:“哎!真倒霉!又开学了!一个灰色的日子……”  不知什么原因让她的情绪这么坏?把自己的坏情绪做了作文开头。要知道,任何一种文章,包括作文,写出来都是给别人看的,不仅开头要阳光一点,整篇文章都要积极向上,不应该以你一时的坏情绪,让别人跟你一起伤感。  课代表:我听明白了刘老师,作文开头,也像开闸放水一样,一上来,开得小一点,让水慢慢流出来。  刘老师:哦!这个比喻非常好。还有一个方法,写作文时,如果你觉得一种开头不合适,可再选择另一种开头。也就是说,第一道“渠”没开好,再开一道“渠”试试。一定记住,当你觉得已经走进死胡同,写不出来了,就要停下来,记住鲁迅先生说的“写不出来不要硬写”,拐个弯,另辟蹊径,也许前面就会柳暗花明。  课代表:谢谢刘老师现场帮我解决了难题。今天的思考题是这样的:  1、作文开头的四个字你记住了吗?练习一次作文开头。  2、为什么作文开头要下功夫?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运气桥  一个年轻人总说自己运气不好,做生意不赚钱,冲股老碰上熊市。哎!我咋这么倒霉呢?弄不明白自己的前程到底在哪?  他三心二意,脚踢着石子往前走,不小心“嘣!”撞人身上了!抬头看看,那人白眉长衫,一副长者模样。  长者停住,对年轻人看看,说:“走路不看路?”  年轻人不想搭理。  长者又说:“我看出来了,赔了是不是?”  年轻人开口了:“赔了,一生都赔进去了!”  “此话怎讲?”  “运气不好,干啥啥不顺。”  “运气运气,靠的就是一口气,看你一点年轻人的精气神都没有,能不赔吗?”  年轻人抬头看看长者:“有位算命先生说我四十以后会走好运。”  长者不屑一顾:“能听他胡说?我教一法,走桥,你若能坚持走过千座桥,你的好运就来了——记住,重复的桥不走。”  年轻人将信将疑望着长者。  “看我干什么?我也不是第一个教你。你若从千座桥上找到了好运,再来告诉我,我就住在前面的教堂。”长者说完便走。  年轻人仍然将信将疑,反正一天到晚也无心干别的,就当寻乐玩,专心找桥走。桥是人造的,总比走路的感觉好。  平时走桥如掠影,从未往心上去过,三步两步就走过去了,这会走在桥上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脚下真的踩着什么似的,一步一步重重地慢慢地认真走,走过这一座,又走那一座,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路,走过大大小小五六座形形色色的桥。走累了,就坐在桥上歇一歇,走饿了,就拐到路边餐馆吃点东西。  重复的桥不走,所有的桥都是一次性走过,这样,找桥的路却变得很长很长,有时候一天也难找到几座桥。每找到一座,走完之后,他都要做一次记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年时间过去了,年轻人在他的小本上记下了整整一千座桥。走过一千座桥,就到过了一千个地方,就有一千种辛酸,也有一千个故事,一千次机遇。比如,到商店去买些生活用品什么的,他发现,这个地方与那个地方的价差很大。于是,他一边走桥,一边将甲地便宜一点的东西贩到乙地去卖,从中赚钱。几年生意一做,千座桥走完了,还赚了一大笔钱,成了商海里的能人。  一天,年轻人去见那长者,第一句话就说:“谢谢您给了我好运!”  长者说:“不用谢我,好运是你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过千座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观察社会和增长见识、磨练意志的过程。一个人有了意志,何愁好运不来?”  第08章 作文的结尾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上次给我们讲了作文开头问题,这一次是不是要讲作文结尾?  刘老师:对。这一次来讲讲作文如何写好结尾。  自古以来,中国人做文章就很讲究结尾,把整篇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段,比喻成“凤头、猪肚、豹尾”。文章的开头,就像绣花一样,慢慢地绣出一个美丽的凤头来。豹尾什么意思?豹子尾巴总是高高竖起,很有劲的那种,就像一面旗帜。就是说,文章的结尾一点不能拖塌,有一句话叫“到好为收”。  课代表:什么情况下才叫到好呢?我觉得很难把握。  刘老师:“到好”只是一种自我感觉,你觉得一篇作文写得差不多了,要说的话全说到了,就赶快收尾,不要舍不得肚子还有的话,说一句又想说一句,结尾你少说一点,会给读的人多留下一点空白,让人家慢慢去回味,你什么都说了,人家就没有思考余地了,一定要把精彩留在最后,留在空无,留给读者。  我们就来讨论讨论,什么样的结尾才算豹尾?才算“到好为收”?  这里有一篇作文,是一家作文刊物发来让我做点评的。题目是:《红蜡笔》,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的,内容是一次图画课上发生的事。她的同桌平时大大咧咧,不注意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一盒蜡笔没用完,就扔掉了。结果那次主题班会上,老师让大家画国旗迎国庆。他画好了国旗,却没有红颜色的蜡笔涂旗面,就跟同桌借。同桌就有了些想法,就写了这篇作文,想提醒人们注意节约,不要随便浪费资源。  作为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小同学,作文还算写得不错,就是结尾不太好。结尾是这样写的:“……要是他平时能注意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到时候像乞丐似的跟别人要吗?”用的提问式结尾,倒也挺干净,也能说是到好为收。但是,结尾用词不太好,她要是换一种说法,结尾的空间就有了:“……别看一个小小的蜡笔头,它却能染红一面国旗。”这样写,自己的思想境界也高,又能在结尾上留下一定的空白,让人回味。  还有一篇作文结尾,到好却不收,她写的环保题材,保护树木,开头和中间两大部分写得较平缓,结尾却来了劲,突然抒起情来:“……绿叶无言,它把生命的颜色默默地奉献给人们,我们却无情地去伤害它。啊!绿叶无言似有言,它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伤心的故事!”  写到这儿,似乎能收了,而她又写了几句:“……人们似乎听懂了绿叶的诉说,过了几天,当我再经过那条小路时,看到路两旁的小树上,已经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子。那些嫩绿的小叶子,就像幼儿园孩子的小手掌,在不停地向行人挥动着。”  尽管这几句写得很生动,我还是要说它累赘。要是在前一小节收住笔,那该多好啊!“它向人们诉说一个伤心的故事!”这句话后面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间哪!  许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考试卷上写作文时,一看到题目,脑子里往往会很快闪出第一感觉。这种感觉很重要,是大脑信息系统经过分析之后,第一时间给出的第一信号。写作文时,当第一信号提醒你,写到这儿该收了,你就马上收,这就叫“到好为收”。大家你听懂了吗?  课代表:我是听明白了,不知大家听清了没有?再出两道题提示同学们一下吧:  1、为什么将作文结尾比喻成豹尾?  2、请你说说到好为收。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富人与小鸟  一位富豪从小就非常喜欢小鸟,一天,他开车路过一条大街时,忽听有鸟叫,忙把车停到路边,下来一看,一边林带的树枝挂了许多只鸟笼,其中一只笼子里一对可爱的黄嘴小鸟让他喜欢极了。  “这小鸟卖吗?”  那卖鸟人对看客瞧瞧,样子像是有钱人,便故意拿他着急:“不卖,也不让看。”  富豪听了掉头对那人看看:“看看怎么啦?你的鸟不让别人看哪?”  “不是不让你看,我这鸟有个特点,越看越想买,可有人看久了又没钱买,这不是白给看吗?”  “你以为我也是没钱人呀?说吧,这对小鸟要是卖的话,多少钱?给个价。”富豪说着就要去包里掏钱。  那卖鸟人看出这是个烧钱主,还是故意吊他:“钱对你肯定没问题,有钱人也不能把钱整天带在身上——这鸟是不赊账的。”  富豪马上从包里抓出一大把钱:“这些钱够不够?”  卖鸟人眼往钱堆一瞥,吓得两眼猛一亮,马上又平静地说:“吓唬穷人是咋的?一对小鸟能卖你这么多钱吗?”  “好了好了!就这堆钱换你一对小鸟,成不成?”富豪急的!扔下钱,提起鸟笼就走。  那卖鸟人对四边看看,赶快把一大堆钱撸进包里,摘下树上一个个鸟笼,迅速走人——他怕这个疯子找回来啰嗦。  一对漂亮的小鸟跟着富豪的豪车进了豪宅,人没休息,他先将小鸟送到自己的花园里安顿好,接着又给它雇了个佣人专门喂鸟。  富豪要求佣人每天都要向他报告小鸟的情况,如果不在家,就给他打电话汇报。  一个月后,富豪去了美国谈生意,佣人向他报告了一个新情况:两只小鸟,一只活蹦乱跳,另一只整天呆在小树枝不动弹。  富豪听了很着急:“是不是病了?”  “好像不是,它同样吃食喝水,可吃完食,喝完水,就呆在树枝上不动。”  “你最好请个医生给它看看。”  “看了,医生说没什么毛病。”  “······嗯,好的,我过两天就回国,等我回国后再商量。”  富豪回来看看那对小鸟,确实如佣人所说,一只爱飞爱跳,一只总在树枝是不动。富豪用手摸摸它,它对富豪看看,又闭着眼睡它的觉,富豪担心得不行,在网上给小鸟挂了个专家门诊,请专家来看看。  专家来了,左看看右看看,看不出什么毛病,对富豪说:“给人看病看得多了,给鸟看病还是第一次,不好意思!我建议你是不是找个乡下有经验的农民给小鸟看看?他们经常跟鸟打交道。”  富豪没办法,只好叫佣人去乡下找了个老农民来。  富豪说:“老大爷,你能给我的小鸟看好病,我给你十万!”  老农民不清楚十万是什么,只管给他看鸟。没一会,小鸟的病就看好了,小鸟马上跟另一只小鸟又飞又跳,富豪高兴极了,装了一兜钱来,对老农民说:“老伯伯,这是给你的手续费,请你收下。”  “手续费?”老农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吓得不知所措,问,“有一块的吗?”  “一块钱?不知你用了什么高明的医术把小鸟的病看好了,就收一块钱?”  老农民答道:“很简单先生,你把它趴着的那根树枝砍掉不就行了?”  第09章 作文的语言问题  课代表:刘老师,同学到齐了,我们开讲吧?  刘老师:好的。这一次,我想着重讲一讲写作文如何自如地运用好语言,如何把话说好,说得通顺流畅,说得让别人爱听。  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每一单元都有“写作·口头交际”这样的练习,甚至民间采风等等。就是要求同学们将平时课本里学到的词语,结合生活中学到的民间语汇,积累起来,用到自己日常语言交流中去和写作中去。  看学生作文多了,发现学生语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生腔,语言呆板,程式化,缺乏口头语言的流畅性。因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刚刚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一些语法规成,说话爱带“主、谓、宾”,“定、状、补”这些语言成份,生怕把话说错了。  听听这两个同学的对话:  “你这次语数小考得了多少分?”  “哎呀!我这次没考好,语文得了80分,数学得了85分。”  听听,句子里的“主、谓、宾”都有。我们再听听市场两个卖菜农民的对话:  一个问:“哎!白菜、萝卜卖多少钱?”  一个答:“59,63。”  他们的口语干净利落,省掉了许多语言成分。这么简单地交流起来,不但他们两人之间能听懂,别人也能听懂。“59,63。”,接话人针对问话人所问的“白菜”和“萝卜”而答,他无须再加主语:“白菜”、“萝卜”和宾语:卖。  我们也常常听到街头擦皮鞋的吆喝:  “擦皮鞋嘞!”  走路人答:“多少钱?”  “5块。”  问的人要走。  擦皮鞋又说:“4块擦不擦?”  走路人问“多少钱”,连后边的“一双”两字就省了。  擦皮鞋回答:“5块。”将“一双”两字也省了。特别是最后一句:“4块擦不擦”,实际上,他是问:“4块钱一双你擦不擦?”。  在我们看来,“4块擦不擦”,句子间又没有停顿,“4块”一词,好像就是这句话主语。其实不是,在当时对话双方都能听懂的情况下,无须很规范的语法程式。这就是学生腔与群众口语的区别。  那么,学生的作文如何运用语言呢?就是要求大家在语法规范的基础上,向群众学习口语,砸碎长长的语言链条,将那些长句中的状语、补语等语言成分,分出来,独立成短句。  有这样一个句子,李姗姗你读读看,最好一口气读完。  课代表:“满载着救灾物资的三十多辆六轮绿色军用大卡车的车队浩浩荡荡由我家门前的高速公路向在这次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绵阳市进发。”  刘老师:这个句子读起来很吃力,是不是?它一共用了55个字,属于长句。读的人,必须吸三口气,作三次停顿,才能将这个句子读完。我们知道,阅读中,强迫读者停顿,就是阅读障碍。聪明的写作人,绝对不会给读者设置任何阅读障碍的。那么,这个句子怎样写才好读呢?一个办法,化整为零,化冗长为精灵,将句子中的“状语”、“补语”分出来做短句。这么写:“满载救灾物资的车队,从我家门前的高速公路,浩浩荡荡地向地震灾区进发。”读起来很轻松。  这种短句,是汉语言交流的基本句式,也是口头交流语的基本音律。这些语言习惯,绝大多数来自《红楼梦》。文学巨著《红楼梦》是这种短句的巨大宝库,它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以四个字的仄平韵律为语调,好说好听,轻松自如,富有音乐感。中国的四大名著,作为中小学生,最应该首先阅读的就是《红楼梦》。“开卷不说红楼梦, 纵读诗书也枉然”。若你不能阅读浩瀚的原著,建议同学们看看《红楼梦》的学生读本,会对你的语言表达有很大帮助。  要知道,一个学生掌握多少语汇是一回事,能将词汇运用到语言里又是一回事。要将自己肚子里的那些词汇,变成与别人交流的工具,变成“砖块”来砌成高楼大厦,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好好阅读,好好向群众学习口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内存容量,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腔,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起来。  课代表:谢谢刘老师!我来问问现场同学们:  1、学生腔有什么特点?怎样改变?  2、你喜欢写长句吗?句子长了怎么办?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你不要开口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接受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不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道:“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然后,磕头,起身,啪!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富翁,他马上想起了菩萨的话,赶快闭嘴。  富翁走后,进来的是个穷人。穷人苦苦求道:“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吧!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然后,磕头,起身,一掉头,他看到了地有一个钱包。穷人大喜:菩萨真的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  流浪汉想开口告诉穷人: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没吱声。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说:“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然后,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还我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他的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于是,他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  一场纠纷终于平息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