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做妈妈--月子饮食看这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19:31:32

点击下载

作者:李融融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像我这样做妈妈--月子饮食看这里

像我这样做妈妈--月子饮食看这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像我这样做妈妈:月子饮食看这里/李融融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ISBN 978-7-117-24728-3

Ⅰ.①像… Ⅱ.①李… Ⅲ.①产妇-饮食营养学 Ⅳ.①R15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36417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像我这样做妈妈——月子饮食看这里

著  者:李融融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8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4728-3策划编辑:刘彬责任编辑:刘彬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寄语

互联网+时代,手机获取信息,指尖改变生活。信息一再爆炸,品质良莠不齐。如今年轻父母更青睐精准、权威的资讯。太平洋亲子网以科学、专业的垂直领域优势,发力于移动阅读,一直以来坚持深耕内容,为中国父母提供高品质移动资讯。此次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优秀专家李融融,将我们的月子食谱集结成册,从专业营养学角度出发,倾心原创,帮助产后妈妈解决“吃什么”“怎么吃”的难题,让妈妈轻轻松松坐月子,健健康康复元气。

呵护妈妈,陪伴孩子,愿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品质生活。太平洋母婴事业群执行总经理2017年6月1日写在前面的话

经历十月怀胎和难忘的分娩过程,伴随着嘹亮的啼哭声小天使呱呱坠地,让初为人母的妈妈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尽管对宝宝的爱让妈妈暂时忘却了产后的疲惫,而之后的几个星期里,妈妈也将继续面对生理及心理的挑战。西方现代医学将产妇分娩后至全身各个系统(除乳腺外)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的这个时期,叫做产褥期,一般为6周。

在国内,老百姓将这一特殊生理时期内产妇逐渐进行身心恢复的过程称为“坐月子”。过去,人们对于坐月子的理解及保健指导多以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具有一定的地域风俗特征及仪式性,各种纷繁芜杂的保健观念、饮食宜忌说法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自相矛盾,常常让妈妈们无所适从、纠结困惑。

本书以西方现代医学及临床营养学为基础,从一个妈妈和营养医生的角度,深入浅出,给妈妈们提供科学、合理、健康的月子饮食安排。

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和宝宝健康快乐平安!李融融于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6月10日和新妈妈分享的私房话月子期间膳食的总体方案月子期间的妈妈面临着重要的调整身心的任务,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身体功能状态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当好“奶牛”,分泌乳汁,哺育宝宝。包括月子期间在内的整个哺乳期,妈妈的营养需要都远远超过孕期。出生后的婴儿将迎来生命中第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出生3个月时体重可为出生时的2倍。妈妈(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妈妈)必须要供给宝宝足够的“口粮”,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纯母乳喂养的妈妈每日产乳量可高达800ml以上,为保证母乳的“质”和“量”,需要妈妈充足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月子期间,应在健康成人的均衡膳食基础之上根据妈妈授乳的生理特点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选用碘盐,增加鱼、禽、蛋、瘦肉及其他海产品的摄入:哺乳期妈妈应在非哺乳正常女性进食的基础上每日增加总量约为100~150g的鱼、禽、蛋、瘦肉等优质蛋白的摄入。此外,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也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可适当补充。★ 适当增饮奶类、增加水分摄入:乳类是钙和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可以为妈妈当好“奶牛”提供良好的储备。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增加乳汁的分泌量,哺乳期妈妈应保证在产前正常摄入水分的基础上每日多增加500~1000ml水分的摄入。★ 主食宜粗细搭配,避免过油、过甜、热量过高的食物,以免体重过度增加。★ 饮食多样化,充足而不过量:月子期间应该为妈妈提供多样化的均衡膳食,主食、副食合理搭配,荤素适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成人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为了宝宝和自己的健康,在月子期间,妈妈更应该注重饮食的均衡、多样。坐月子吃什么好经常会有产后的妈妈问起,“坐月子吃什么好?”答案就是,什么都吃(当然是指健康食物)才好。均衡、充足、全面的饮食安排才能提供妈妈及宝宝足够的营养。以一个标准体重50~60kg的乳母为例,平均情况下每天的膳食安排应大致符合以下要求,才能符合身体及哺乳的需求。每日膳食安排(生重):主食:200~250g(粗细搭配);奶类:500ml以上;蛋:1~2个;肉类(含鱼、禽、畜类):150~200g;蔬菜:500g;水果:200~400g;植物油:25~30g;盐:6g。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情况下的每日膳食量推荐,妈妈们大致符合即可,也无须过分纠结每日的定量。在不同情况下(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膳食调整。食物多样均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具体来说,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蛋、禽肉、畜肉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2种,每周5种以上。主食多样,粗细搭配: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每日能量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谷类过度精加工可导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丢失,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主食类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应占据1/3以上,避免谷物过度精加工。适当增加杂粮/粗粮类主食的摄入也有助于调节体脂、血糖,帮助妈妈们产后减掉多余的脂肪。充足摄入蔬果: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多酚类、萜类等),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钙、镁、钾的良好来源。花菜类蔬菜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矿物质;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植物化合物,如异硫氰酸盐;2菌藻类含有蛋白质、多糖、β-胡萝卜素、铁、锌、硒等矿物质;海产菌藻类还富含碘。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往往含有更加丰富的植物化学物,更具有营养优势。推荐每天摄入蔬菜500g,深色蔬菜占比应超过2/3。水果中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之外,也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有利于刺激人体消化腺分泌、促进食欲;此外,水果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也具有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因此推荐水果每日平均摄入200~400g,果汁不能替代鲜果。适量摄入鱼、禽、蛋、肉、大豆、奶类,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哺乳期妈妈由于承担着哺育宝宝的任务,往往需要通过膳食满足蛋白质摄入的高需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哺乳期女性膳食蛋白质应在一般成年女性的基础上每天增加25g。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包括鱼、禽、肉、蛋、奶、大豆类食物,哺乳期应增加进食。奶类(包括酸奶):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钙、维生素。其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价。充足奶制品的摄入,也有利于补充水分。推荐充足摄入各类奶制品,相当于每天饮用液态奶500ml以上。瘦肉、蛋、鱼、禽类:是良好的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的来源,海产鱼类更富含碘、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等对宝宝有益的成分。建议妈妈们应在非哺乳的正常进食状态基础上每日增加约100~150g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哺育宝宝的情况下,妈妈的维生素A需要量也较一般成年女性增加600μgRAE,建议膳食中每周安排1~2次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50~100g。动物性食品摄入不足的妈妈,千万别忽视了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类似,且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也可以是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此外,动物性食品在哺乳期应适当增量,但应避免过量,尤其是避免过度食用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肥肉、动物油脂,这些会导致体脂增加,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此外,烟熏和腌制肉类在制作过程中易遭受多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污染,过多摄入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也应当少吃或不吃。适量摄入坚果:坚果富含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及有益的脂肪酸,但摄入过多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增加产后体重滞留、肥胖/超重的风险。推荐平均摄入豆制品及坚果25~35g/日(其中坚果建议摄入平均50~70g/周,或10~20g/日(相当于每日摄入核桃2~3个,或板栗4~5个,或带壳葵花瓜子1.5把)),首选未加工原味坚果。清淡饮食,适当控油: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是超重、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产后能迅速恢复美美的身材,妈妈们应该尽量减少食用过多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避免过多用油,推荐烹调油每日摄入量为25~30g(约为2~3小白瓷汤匙量)。定量控制用油看似简单,但如果家里没有量杯,每餐3~4个菜,一大家子食用,要精确计量保证每人摄入要求范围内的油量还是有一定难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尽量选择清淡的烹调方法,蒸、煮、炖、汆、凉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吃到最后剩在碗里的油尽量避免食用。从这个道理来说,盖浇饭这类的饮食会将混有油脂的菜汁浇到米饭上,对于想控油减重的产后妈妈就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控制调味品的摄入:产后妈妈往往体内潴留了过多的水分,如果大量摄入盐分,可能会增加水分的滞留,加重水肿,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升高血压。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即一个啤酒瓶盖大小的盐量)。除此之外,含盐的酱油、生抽、蚝油等其他复合调味品中也含有盐分,需要适当减少。当然,盐分摄入过少也不利于健康,合理把握适宜的摄入量才是正道。除此之外,哺乳的妈妈还应尽量减少进食味精,以避免其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影响宝宝对锌的吸收及利用,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减少进食添加糖:添加糖,被美国农业部定义为在食品加工和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糖和糖浆,包括白砂糖、蜂蜜、糖蜜、浓缩果汁中的糖、红糖、玉米糖浆、蔗糖、葡萄糖、高果糖糖浆等。通俗来讲,所谓的添加糖主要存在于我们的各类甜食中,譬如甜饮料、碳酸饮料、加糖果汁、糖果、甜点等。由于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过度摄入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不利于产后体重恢复,对于本身存在血糖调控障碍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更会造成异常的血糖波动。因此,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在25g以下(相当于5颗方糖)。对于有血糖控制需要的妈妈,则应完全避免食用添加糖或选用木糖醇等代糖食品。总之,妈妈们需要适当控制各类香甜美食的摄入,勿进食过量甜食、甜味点心、甜饮料、糖果、冰淇淋等,它们都会成为产后体重增加的帮凶。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产后膳食产后1~2天经历了分娩的疲劳,妈妈们还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食欲不振,胃肠道的功能也没有完全恢复,尤其是剖宫产的妈妈,由于麻醉、手术伤口、失血等原因,使肠道功能进一步减弱,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米粥、蛋汤、菜汤、果汁等,没有胃肠胀气的妈妈可以增加牛奶或酸奶、豆浆、红糖水)。饮食安排建议少食多餐,减少胃肠道负担,一日三餐外可增加2~3次加餐。随着食欲恢复,胃肠道不适好转,妈妈们可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饮食(面条、馄钝、稀饭、软烂的蔬菜肉类等)及普通饮食。产后3~7天满足充足、均衡、清淡的膳食摄入,主食、副食(蔬菜、蛋、禽、肉、鱼、豆制品、奶制品、水果)合理搭配。随着乳腺管通畅和顺利开奶,可以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汤汁的补充。产后2~6周充足、均衡、清淡的膳食摄入,适当控制油脂,保证杂粮、蔬果、肉蛋类、奶制品、水分摄入,满足哺乳需要的同时适当减脂。小贴士产后妈妈们应该多补充水分,应让宝宝早吸吮、勤吸吮,做适当的乳房热敷与乳房按摩,争取早开奶。剖宫产与顺产妈妈膳食区别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妈妈与顺产妈妈饮食的安排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剖宫产手术会经历麻醉过程,在有些情况下也会由于手术本身或麻醉药物的应用影响正常的胃肠道蠕动,因此可根据情况延缓产后饮食的过渡。目前剖宫产多选择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多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抑制肠道蠕动而引起腹胀,此外,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产妇术后尚需去枕平卧以避免低颅压头痛的出现、腹部手术伤口也会减少产妇的翻身活动以及胃肠道蠕动。因此,剖宫产后的妈妈饮食恢复需要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剖宫产术后6小时,如果妈妈恢复了正常排气,可逐渐开始进食清稀的清流质食物(如米汤、米粥、蛋汤、菜汤、果汁等)。但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容易引起肠道胀气,妈妈应该在术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胃肠排空较慢或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油腻的肉类、粗粮、薯类、大豆制品、奶制品、红糖)。注意,红糖虽被奉为产后补养的良品,但因其中95%的蔗糖成分在胃肠消化功能相对减弱的情况下可能被结肠细菌酵解产气而加重腹胀,在胃肠胀气不适的情况下应延后再用。此后,如果没有其他医学禁忌或不适,剖宫产后的妈妈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逐渐过渡为普通流质食物了(如稀粥、米汤、藕粉、羹类等)。之后随着胃肠功能逐渐恢复、食欲好转,可调整为半流质食物(如稠粥、烂面条、馄饨、泡软的馒头或面包等),经过1~2天的过渡,就可以完全恢复普通膳食了。与剖宫产妈妈相比,顺产妈妈产后1~2天只需选择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面片、挂面、馄饨、煮烂的肉菜等)即可,常常可以更快地过渡为普通膳食。当然,饮食的选择、过渡和避忌也非绝对,往往因人而异,只要胃肠道没有明显不适,都是可以按需安排的,妈妈们也无须纠结。譬如小米虽是粗粮,但许多产妇在剖宫产后不久就喝上了小米粥也没有不适。因此饮食的安排更需根据妈妈产后身体的状态来选择。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产后的膳食都应该循序渐进,根据胃肠道能接受的情况进行分阶段的安排。开奶大量喝汤对不对大量喝汤要注意时机,若妈妈的乳腺管还未通畅,这只会造成胀奶的痛苦,甚至增加妈妈患乳腺炎的风险。顺利开奶的关键在于母婴早接触、宝宝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这样既可刺激下丘脑泌乳素的产生,使乳腺泌乳,又可促进乳腺管的通畅。因此顺利开奶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汤水摄入即可。此外,许多妈妈青睐的“催乳汤”多为油腻的汤水,如鸡汤、猪蹄汤等,在产后消化系统功能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大量油脂的摄入易造成妈妈消化不良或腹泻;高脂肪摄入也会使得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容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因此,煲汤的材料建议选择脂肪较低的肉类(如鱼类、瘦肉、去皮的禽类、瘦排骨等),也可选择清淡少油的汤水,如蛋花汤、豆腐汤、蔬菜汤等。怎样喝汤才科学哺乳妈妈每天多喝汤水有利于乳汁分泌是不错的,但汤水含大量水分,营养密度并不高,怎样喝汤才有利于营养的补充呢?餐前喝太多汤水会占据大部分胃容量,稀释胃酸,影响餐时正常摄入主食、肉类及其消化、吸收过程,长时间如此会导致能量、蛋白质摄入的总量不足。建议餐前如要进食汤类,不应超过200ml(约半碗至一碗汤),进食八九分饱感时再喝汤。此外,汤中的营养成分远不及煲汤的材料(肉类),喝汤千万别忘了要吃肉以及汤中的其他固体成分。哺乳妈妈如何选择海产鱼类,尤其是海鱼,不只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其油脂成分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于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功能发育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妈妈多吃鱼,宝宝越聪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有人认为,海鱼可能受到汞等重金属的污染,会带来健康风险。一般情况下,通过海鲜、贝类摄入的微量汞,远远低于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范围,多不会构成健康威胁。但对于孕妇及乳母,体内蓄积的汞会最终进入乳汁,可能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那如何为哺育宝宝的妈妈们选择海产呢?海洋世界的食物链模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决定了寿命越长、等级越高、体型越大的鱼类,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就越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美国环境署关于孕期、哺乳期女性食用深海水产的指南(2008,2014)建议:孕妇和乳母应避免食用大型深海鱼,例如鲨鱼、梭子鱼、剑鱼、鲭鱼、大型金枪鱼、方头鱼等。因此,国人传统的珍馐“鱼翅(鲨鱼鱼鳍)”绝非妈妈们的安全食品。指南推荐摄入含汞量相对较低的海产,包括近海捕捞,或位于食物链较低端的水产,如三文鱼、鳕鱼、鲶鱼、海鲈鱼、鲳鱼、虾等,每周可摄入200~300g鱼虾。指南对于淡水鱼类的摄入也有推荐,如果不确定淡水水体是否受到工业污染,则鱼类摄入限制在每周200g以内,并且一周内不宜再食用其他海鱼。此外,欧美的专业营养学家也向孕期和哺乳期的妈妈推荐了可以安心享用的其他海产:黄花鱼、比目鱼、沙丁鱼、罗非鱼、鳟鱼、鲱鱼、平鱼、鲈鱼、蛤蜊、生蚝(牡蛎)、鱿鱼、小龙虾(蝲蛄)、扇贝、养殖螃蟹等。烹饪和食材的处理也要注意,可去除鱼头、鱼的腹部脂肪、内脏以减少积累的污染物(尤其对淡水鱼更适用)。由于部分海产和水产(如小龙虾及贝类)体内可能带有寄生虫,所以切不可生吃,一定要煮熟后才能享用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杨远帆医生为本文共同作者)聊聊月子里的食物禁忌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们无须有饮食的特别禁忌。很多的营养学家认为,妈妈接触不同的食物,可以使母乳呈现不同的味道,这对宝宝并非坏事。但这应该建立在适当规避不健康的食物这一前提之上。食物可以通过乳汁直接对宝宝产生影响,例如,妈妈摄入含有红色或橙色人工色素的饮料会使乳汁的颜色也发生改变。月子期间甚至整个哺乳期,妈妈都应该注意适当避免可能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食物。腌制及加工食品包括咸菜、腌制及加工肉类(火腿、香肠、腌肉)、加工食品(蜜饯、果脯、膨化食品、添加人工色素的食品、饮料、果冻、奶茶、高温油炸食品)等。腌制、熏制食物中除含有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外,更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同样,膨化食品中除了含高油脂、大量的添加剂,还含有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蜜饯、果脯、果冻等加工食品多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的人工色素及重金属成分。高温油炸食品不止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也往往含有滤油粉、消泡剂、抗氧化剂等会带来潜在安全风险的添加剂。这些有害成分的摄入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安全风险。各类加工食品多含有过量的钠,会增加妈妈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酒精我国有的地方有让产妇喝月子酒(黄酒)或用米酒烹调食物以催奶的传统。但即使酒液加入食物煮沸半小时,仍会有1/3的酒精残留。过量酒精摄入会抑制泌乳素的分泌。一次超过200ml红酒的饮酒量就会明显减少乳汁分泌。此外,当妈妈一次饮酒量合计超过10g酒精时,如酒后哺乳,那宝宝也会“醉”了,会出现奶水摄入量减少、嗜睡、易出汗、肌肉力量软弱、兴奋躁动、过度镇静等异常表现。如长此以往,可导致宝宝动作发展、智力发育等方面的迟缓。对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明确推荐,乳母不应饮酒。美国儿科学会也明确建议:酒类并不会增加母乳分泌,反之,任何酒类的摄入都可能会减少泌乳(尤其酒精摄入每日在1g/kg体重以上者)以及婴儿的喝奶量;另一方面,酒精也会改变母乳的味道,让一部分婴儿拒绝喝奶。任何情况下,哺乳的妈妈均应尽量避免饮酒或摄入含酒精的食物。如偶尔饮用,酒精一般在摄入后30~90分钟在血液和乳汁中达到高峰,此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随着机体代谢而逐渐下降,乳汁中酒精浓度也随之降低。因此应尽量在哺乳后再饮酒,或饮酒后3~4小时内避免哺乳。醪糟及其制品(如酒酿圆子、酒酿鸡蛋)也是我国传统的月子食品。其是糯米发酵而得来,相较于其他酒类而言,人们认为醪糟酒精含量更低(酒精度数约为3%以下),但实际情况下其酒精含量常与发酵时间、程度、发酵品质等相关,发酵时间较长、较成熟的醪糟也可达到12%的酒精度数。哺乳的妈妈如果食用醪糟,建议尽量选择发酵时间较短(1~2天)、发酵程度较低者,勿过量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如咖啡、茶、汽水、含咖啡因的软饮料、巧克力等。妈妈食物中的咖啡因也会随母乳的摄入而进入婴儿体内。研究发现,尽管进入孩子体内的咖啡因量极有限,但婴儿不能充分的排泄或代谢咖啡因,而可能导致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也会对骨骼正常发育带来潜在风险。哺乳妈妈应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味精等调味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如妈妈大量食用味精,其中的谷氨酸钠成分也会经母乳被婴儿摄取。其可与婴儿体内的锌相作用,形成机体难以利用的谷氨酸锌经尿排出,从而导致宝宝缺锌。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宝宝厌食、挑食,甚至出现异食癖,头发稀疏脱落,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智力发育。此外,过度摄入谷氨酸钠也会影响宝宝的生殖系统发育,引起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代谢异常、骨骼发育受阻。因此整个哺乳期妈妈都应尽量减少摄入味精。除此之外,目前餐桌上的多种调味品,如酱油、蚝油、鸡精、蘑菇精等,多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过度摄入的情况下也会带来同样风险,因此均应注意减少摄入。观察宝宝,规避敏感食物婴儿,尤其6个月以内的宝宝,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可能由于对食物不耐受而引起各种不适(湿疹、腹泻、腹胀、肠绞痛、烦躁哭闹不止)的表现。母乳是宝宝最易接受的天然食物,但少数情况下,由于母亲的饮食影响,有的敏感宝宝也会出现对母乳不耐受的表现。当宝宝出现上述不适情况,在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之后,哺乳的妈妈们就需梳理平素的饮食,适当规避可疑的敏感食物。乳制品牛奶蛋白易引起过敏,经妈妈的肠道吸收后,少数可直接入血并进入乳汁,再经过哺乳进入宝宝肠道,在肠道黏膜未发育完全且较敏感的情况下,就可以引起宝宝肠绞痛、腹泻等各种消化系统症状。如果怀疑宝宝的哭闹不适与妈妈喝牛奶有关,就应至少在10天至2周内停用乳类及其制品(包括食品标签说明包含乳清蛋白、酪蛋白的食物)。当然,此后妈妈也无须谈“乳”色变,如宝宝的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妈妈可少量谨慎恢复乳类的摄入,少量多次比一次大量摄入更能避免宝宝出现不适,首选发酵的乳制品(如奶酪、酸奶等),可以减少宝宝对母乳产生不耐受的几率。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如大蒜、辣椒等,可以使母乳的口味发生轻微改变,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都能够很好适应。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抗拒、烦躁、哭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妈妈就需注意保持口味清淡了。常见敏感食物:花生、蛋清、贝类、海鲜、麦麸、玉米、大豆、坚果、青椒、洋葱、十字花科的蔬菜(西蓝花、花椰菜、卷心菜、球芽甘蓝)。人体对食物的敏感性因人而异,过敏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营养学家认为,上述这些成人中易见的敏感食物成分,有时通过妈妈进食后给宝宝哺乳的过程也会进入宝宝体内。妈妈的饮食对宝宝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宝宝出现不适表现,妈妈应该了解自己、宝宝爸爸以及家庭成员的食物过敏情况,根据宝宝以往状况,鉴别并判断可疑的敏感食物,逐一停用数天,观察宝宝症状有无缓解。但同时,妈妈也应注意,寻找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切忌盲目过度禁食,以避免出现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甚至营养不足的情况。此外,随着宝宝肠道黏膜屏障的逐渐完善,对于食物的耐受性也会逐渐提高。之前敏感的食物,妈妈也可逐渐恢复少量多次地适量进食。如何通过饮食“补气血”产后贫血在我国非常常见,主要与产妇在分娩中失血有关,但也显著受到膳食情况、社会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地区,产后贫血的发生率接近10%,而在欠发达地区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可超过50%。铁是生成血红蛋白重要的原料,预防或治疗产后贫血,需要妈妈们在膳食中摄入充足的铁。铁在膳食中的来源包括血红素铁及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非血红素铁基本由铁盐组成,存在于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及乳类、蛋类中,其吸收率低于2%,并不是补铁的好选择。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也易受到食物中的植酸盐、膳食纤维、部分蛋白质(如牛奶蛋白)等的干扰,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产后大量进食红糖鸡蛋、枸杞、大枣、红豆的妈妈要注意了,并非红色的食物就能“补血”。相较而言,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其吸收率可高达20%~30%,且吸收过程不易受饮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血红素铁的主要来源是瘦肉、动物内脏(肝、肾)、鱼、禽类,它们既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也为妈妈们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铁元素。一般情况下,推荐哺乳期的妈妈每日进食动物性食品(鱼、禽、畜类)150~200g(生重)。如明确诊断贫血,还需在充足富铁膳食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产后需要补铁吗母乳的含铁量约为0.1mg/100ml,具有低铁的特点,产后健康状况良好的妈妈,即使哺乳,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铁。那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铁剂呢?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建议,如女性孕期中(多在孕中晚期)即发现有缺铁性贫血,需接受孕期的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口服铁剂3~6个月或至产后3个月;若产妇分娩后有产后大量出血的情况,或缺铁性贫血未在产前纠正,需在产后48小时以内复查血红蛋白,如血红蛋白低于100g/L,产后需补充元素铁每日100~200mg,持续3个月,且需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也就是说,妈妈如果孕期即有缺铁性贫血(不论是否在产前纠正至正常),或在产后有较大量出血导致了贫血,均需在产后继续补充铁剂治疗。一方面,在补充铁剂的同时,可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口服铁剂的吸收,此外应注意在膳食构成中充足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另一方面,谷类中的麸糠、核桃、花生中的植酸盐,茶、咖啡、可可中的多酚,以及牛奶、大豆中的蛋白质,却可能干扰口服铁剂在肠道的吸收。因此,摄入铁剂需与进食相隔1小时以上,以减少饮食对其吸收的影响。产后需要补DHA吗DHA,全称是二十二碳六烯酸,是脂肪酸家族的一员,属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富含于大脑和视网膜,与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酶活性及信号转导等多种功能有关。国内外多个研究均证实,DHA对胎儿及婴幼儿的早期大脑及视觉发育有关键作用。此外,还有利于改善婴儿免疫功能(减少食物过敏和IgE相关性湿疹发生风险)和睡眠模式。在体内,DHA可通过α-亚麻酸合成,但转化率低。人体所需DHA主要通过膳食摄取,主要来源为富脂鱼类。其他来源还包括蛋黄、母乳、海藻等。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报告明确指出,DHA是0~6月龄婴儿的条件必需脂肪酸,建议婴儿应达到每日DHA 100mg的适宜摄入量水平。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推荐扩大了人群,认为24月龄以内的婴幼儿均应达到每日DHA 100mg的摄入水平。我国201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更多研究证据进一步推荐,36月龄以内的婴幼儿均应达到每日DHA 100mg的摄入水平。如何让宝宝达到这样的健康摄入标准呢?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DHA共识专家组2015年建议,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不需要额外补充DHA,但乳母每日摄入DHA不应少于200mg(摄入DHA上限为1g/d)。鼓励哺乳妈妈每周摄入鱼类2~3餐且有1餐以上为富脂海产鱼,每日食用鸡蛋1个来加强DHA摄入。如果膳食摄入不足,妈妈们可考虑额外应用DHA补充剂补充。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情形下,婴儿须应用含DHA的配方乳粉,其中DHA含量应为总脂肪酸的0.2%~0.5%。产后需要补钙吗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必需的矿物元素。不只在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也需要大量的钙质摄入以满足产后泌乳、供应宝宝的需要。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每日钙需要量约为200mg(约为正常成人每日摄入量的1/4),接受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乳汁(钙含量约为30mg/100ml)是供应钙的唯一或主要来源,妈妈为此每天通过乳汁为婴儿提供大约200~300mg的钙。6个月以上至1岁的婴儿,每日钙的需要量逐渐增加为250mg,由于辅食的添加,钙的来源更为多元化,但近1/2的钙仍必须由母乳提供。高需求意味着高供给,如果哺乳期妈妈的饮食不能满足充足的钙摄入,体内钙缺乏的状态会调动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妈妈的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会被调动及输送至外周,以满足哺乳供给宝宝的需要和维持母体血钙的生理水平。同时,肠道也会被动员更加努力地吸收钙质以满足需要。但如果妈妈的钙供给显著不足且长期不能纠正,宝宝的钙营养状况就可能受到影响,且持续的骨钙丢失可能造成妈妈的骨量减少。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出现小腿或手足抽筋常常是一个警示“钙不足”的信号,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骨软化或骨质疏松,给妈妈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那合理的钙质摄入量应是多少呢?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中晚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每日均应摄入钙元素1000mg。这个特殊生理生期的钙需求较之非孕期增长1/4。想知道怎样达到充足摄入钙的要求?我们先来盘点一下钙的主要食物来源。乳类及其制品是膳食钙的最好来源,鲜乳钙含量约为100~120mg/100ml。其次,贝类、连骨小鱼、虾皮、豆类及豆制品、深绿色叶菜和菜花、芝麻、水果中的山楂,均可提供总量可观的钙质。但膳食中存在的其他因素会对钙的吸收利用产生影响。最常见的就是谷物或绿叶蔬菜中常见的草酸、植酸、膳食纤维等物质,会干扰钙的吸收过程。譬如苋菜、菠菜、空心菜虽含钙量较高,但因含较多的草酸,吸收率较低。相较植物性食物而言,乳类食品,包括鲜奶、酸奶以及奶酪等所含的钙有较高的吸收率,是优质的钙的来源。那怎样的饮食安排才能满足每日摄入1000mg钙的要求?以下这张食物汇总表的示例会告诉我们,怎样把这个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转化为餐桌上实实际际的食物。因此,建议孕期和哺乳的妈妈每日的饮食应至少包括乳类500ml,适量的蛋类、鱼类、豆制品。必要的情况下,孕期和哺乳的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膳食情况合理补充钙剂以充分满足生理需要。产后需要补维生素D吗补钙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维生素D,维生素D是调节及促进钙质吸收、利用最重要的营养素及激素之一。其在体内具有复杂的生理作用,它可增加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以维持血浆中的钙磷浓度稳定,还可同时促进婴幼儿生长、骨骼矿化、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的完善。哺乳期妈妈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有助于保证宝宝的维生素D摄入,改善新生儿体内钙的营养状况。反之,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能增加宝宝罹患佝偻病的风险,也会对妈妈的骨健康状况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哺乳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也是非常重要的。维生素D少部分来源于膳食(蘑菇、蛋黄、动物肝脏、深海鱼),但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低,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体的维生素D主要通过日光照射皮肤自身合成。因此,为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有色人种(包括我们黄种人)在夏季的日照充足时段可每日直晒18~42分钟,而冬季可直晒的时间可延至每日21分钟至4小时。然而,由于肤色、纬度、季节、环境以及人体利用度对于日晒的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必要时哺乳期妈妈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产后需要补叶酸吗许多妈妈都会在孕期补充叶酸,那产后哺乳状态下还需要补充叶酸吗?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核苷和氨基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通俗来说,叶酸参与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生产的过程,对于细胞分化及蛋白质合成非常重要,在快速新陈代谢的组织以及人体生理阶段(如婴儿期)是不可缺少的。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全部依靠母乳获得叶酸成分。在哺乳期,从初乳到成熟乳,母乳中叶酸含量逐渐增高,甚至高于妈妈血浆中叶酸浓度。哺乳妈妈的叶酸摄入需要量也比非妊娠、非哺乳状态下的女性增加25%以上,几乎接近在孕期的需要量。因此,在哺乳期继续摄入充足的叶酸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加拿大妇产科学会建议,有条件的女性可在产后继续服用包含叶酸400~1000μg在内的多种维生素补充剂至产后4~6周,如有哺乳需要,则这类维生素补充剂应持续服用至整个哺乳期。补充剂中的叶酸成分均为合成叶酸,其效价及生物利用度比天然食物来源的叶酸更高,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合成叶酸补充每日不应超过1000μg的上限,必要时可查红细胞内叶酸以指导剂量调整。那是不是说哺乳期的妈妈必须补充叶酸呢?也不一定。我国目前对于产后是否需要继续补充叶酸制剂没有明确的规定。研究表明,母乳中包括叶酸在内的成分均有相对固定的含量。由于妈妈身体对于宝宝的天然保护机制和人体这一巨大的“缓冲池”的作用,乳腺细胞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生产乳汁而不太受到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没有补充叶酸制剂,也不需过分担心供应宝宝的母乳会出现叶酸不足。当然,叶酸广泛存在于蔬果、谷物、肉蛋、豆制品等各类新鲜食物中,哺乳妈妈的饮食一定要均衡、多样、充足,取食新鲜、避免过度烹调,以获取天然的叶酸成分。产后需要补碘吗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矿物质元素,而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是调控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此外,胎儿期至生后2岁是生命早期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其间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于甲状腺激素的存在。在这一重要时期,缺乏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发育滞后,影响宝宝的智力状况,且这一发育障碍在关键期过后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也不可逆转。可以说,“补碘越充足,宝宝越聪明”。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充足的碘有赖于妈妈从食物中摄取后通过乳汁转给宝宝。那么,是否妈妈碘摄入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碘的过量摄入与妈妈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甚至增加罹患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风险。因此,适量摄入碘对于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很重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哺乳期女性的碘元素推荐摄入量为每日240μg,约为非怀孕、非哺乳情况下推荐量的2倍。目前我国居民主要获得碘的来源是碘盐和海产品。我国现行食盐强化碘量是(35±15)mg/kg,这一标准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成人食盐摄入量(人均每日不超过6g)而确定的。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建议哺乳期妈妈应使用加碘盐,用量符合WHO推荐的健康标准,即每日6g(约合一个啤酒瓶盖大小的盐量),同时每周摄入1~2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海藻类),以满足哺乳期的碘需求。那哺乳期的妈妈是否需要额外补充碘制剂呢?在我国,一般情况下通过制剂补充碘需要非常谨慎。这是由于实际情况下,我们吃盐的量常常远超WHO的建议量。大多数中式菜肴都具有“重口味”的特点,更别提咸菜、火腿、腊肉这一类盐渍腌制食品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但随着高盐摄入,可带来过多的碘摄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叠加补充含碘的制剂,就有碘摄入过量的风险。因此,建议孕期、哺乳期妈妈口味清淡,按照健康的用盐标准使用加碘盐,适量补充海产来满足摄碘的要求,一般无须额外补充碘制剂。由于欧美大多数国家并未强制进行人群加碘食盐的普及,因此国外孕期、哺乳期的多种维生素补充剂常常含有碘元素,如果妈妈们习惯在国外购买这类产品的话,需要仔细了解其成分,谨慎使用。当然,也并非所有妈妈都需要增加碘摄入,部分特殊情况,如近期使用过碘油造影的妈妈可能处于高碘状态,需查血碘、尿碘等进一步明确碘营养状况,请医生进行个体指导。

产后伤口未愈能吃“发物”吗“发物”一说源于民间说法,将其描述为“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的,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民间多认为“发物”是羊肉、牛肉、鸡肉、鸡蛋及鱼类、虾类等海鲜。事实上,多数关于“发物”的说法和疑虑并未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和证实。相反,多数所谓的“发物”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如果一味忌口,常常会影响饮食的均衡性,不利于产后的恢复。

血脂偏高,月子里能吃蛋黄吗孕期随着身体的代谢负担增加,会出现生理性血脂升高,尤以孕中晚期为著,血清甘油三酯可升高至孕前的2~3倍,总胆固醇也可增加25%~50%。但随着宝宝的娩出,这一升高的血脂状态会逐渐恢复。月子期间清淡饮食对于调整血脂状态、恢复体重非常重要,但也不必因此而完全不吃蛋黄。鸡蛋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也能够给月子里的妈妈提供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蛋黄部分虽含有胆固醇,但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铁、磷、硫、钙等矿物质,其油脂成分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对于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摄入蛋黄对于哺乳期的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月子期间每日摄入整蛋1~2个,并不会带来额外的代谢负担。相比蛋黄,高饱和脂肪的食物(肥肉、动物油脂、内脏等)对血脂的影响更大。因此,为了促进血脂恢复,整体把握饮食清淡与均衡即可。坐月子每天吃几个鸡蛋好很多产妇在月子期间每天吃五六个鸡蛋,这样真的好吗?凡事过犹不及,鸡蛋虽好,也要适量食用。过度地补充鸡蛋会带来过多蛋白质、胆固醇的摄入,进而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增加产后肥胖、超重的几率。此外,一味地“补鸡蛋”,也会造成饮食单一,易忽视其他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造成营养不均衡。月子期间每日摄入整蛋1~2个足矣。小贴士适量补充鸡蛋,也要注意烹调方式哦!为避免过多摄入油脂,烹调鸡蛋的时候,建议多选择清蒸、炖煮等少油的烹调方式,蒸鸡蛋羹、白水煮蛋、蛋花汤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月子期间产妇能不能吃盐产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但新手妈妈们由于产后激素水平波动,常常有大量出汗的情况,且母乳中也需有一定量的钠元素。因此,完全不吃盐的妈妈会出现钠、氯元素不足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影响宝宝的营养状况。当然,过量摄盐一样不利于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建议适量摄入食盐。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盐摄入量的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应不超过2000mg,即不超过6克盐(约合1啤酒瓶盖的盐量)。这个标准同样适于坐月子的妈妈们。月子期间多喝水会发胖吗月子期间产妇出现水肿是很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水肿存在于下肢,是由于孕期子宫压迫下肢静脉回流造成的水肿未完全消散所致。这种情况下往往随着自身排尿、出汗的调节,水肿会自行消退。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清淡饮食,适当控盐(每日不超过1啤酒瓶盖的盐量),但不需限制喝水。反之,充足的水分摄入,是妈妈们顺利开奶,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出的关键因素。除了食盐之外,一些高钠饮食也会带来大量钠的摄入而加重水肿,妈妈们应注意避免摄入,如调料(5ml酱油相当于1g食盐的含钠量)、腌制食品(咸菜)、加工食品(火腿、香肠、水果罐头等)等。若水肿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伴随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诊治,明确有无血栓形成等其他临床情况。

喝汤比吃肉有营养,是这样吗坐月子期间,家人都会选择给新手妈妈煲汤。对于哺乳的妈妈来说,摄入充足的水分非常重要,而多喝汤水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千万不能将喝汤水作为补充每日营养的主要方式。如果光喝汤而不吃肉,会造成很大的营养损失,因为即使是长时间熬煮的汤水,也只有2%~15%的蛋白质成分留在汤中,剩下85%以上的蛋白质需要通过吃肉才能获得,钙、铁等矿物质元素也多为不溶于水的成分,很难进入汤中。肉汤的营养成分大致只有肉的1/10,因此,为了满足妈妈和宝宝的营养需要,喝汤,更要进食汤中的固体成分。另外,肉汤往往存在较多的嘌呤成分及动物饱和脂肪。怕胖的妈妈可以考虑把浮油去掉再喝,有高尿酸血症的妈妈应该尽量选择清淡的蔬菜汤为主。坐月子需要吃补品吗坐月子的妈妈应该首先保证健康合理的日常饮食,这才是保证妈妈和宝宝健康的王道。充足均衡摄入谷物、蔬菜、肉、蛋、奶、豆制品带来的健康效应是燕窝、阿胶等补品不能替代或比拟的。甚至,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这些昂贵的补品往往并不具备和其身价相匹配的营养价值。阿胶,被“神化”的水煮驴皮,其主要成分是部分水解和纯化的胶原蛋白,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从营养学上说,并非优质蛋白的来源。作为“万能补品”的燕窝,成分单一,所含蛋白质几乎均为黏蛋白(燕子的口水),其中仅含有1种必需氨基酸和3种条件必需氨基酸,远远达不到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的标准。燕窝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也多为自然矿物渗透或是燕子筑巢带入的无机物,人体吸收率低,营养价值有限。所以,妈妈们把一日三餐吃好足矣。有钱,也不能任性。红糖水有滋补作用吗红糖,又叫甘蔗成品糖,是指甘蔗汁加工后没有经过高度精炼的糖,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红糖含95%左右的蔗糖,消化吸收快,甚至被誉为“东方巧克力”。因此,红糖水可在产后早期食用,主要作用在于为生产过程消耗大量体力的妈妈补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及热量。那红糖流传已久的“补血”作用有无根据呢?《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g红糖中含铁2.2mg,远远高于白砂糖,是糖类中的“高富帅”,几乎接近牛肉的铁含量。但铁的吸收利用不只受“量”,更受“质”的影响。红糖中的铁一般为非血红素铁,其在肠道内的吸收率低于2%,远远不及来自肉、鱼、禽类的血红素铁,后者的吸收率可达20%~30%。因此,要靠红糖水来补铁纠正贫血是靠不住的。红糖的主要营养学价值只在于快速补充碳水化合物及热量,产后的妈妈适量进食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持口腔牙齿的清洁,避免产后龋齿。红糖虽有益,但需适量用!月子期间能吃水果吗新鲜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月子期间适量进食能帮助新手妈妈饮食更均衡,营养摄入更全面。同时水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避免或缓解便秘。月子期间当然可以吃水果。当然,凡事适度为宜,水果作为副食的一种,摄入量需与主食以及肉、蛋、奶、蔬菜等其他副食相协调,满足均衡的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成人可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相当于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月子期间的妈妈也可参考这个标准。

月子期间所有食物均需加热吗新手妈妈在月子期间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促进身体迅速恢复。温热的食物有利于增加胃部的血液循环,而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特别是冰镇、冷冻过的食物,则会暂时性地使胃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循环,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速度。产后初期如有腹胀、反酸、腹部不适,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确实需尽量避免进冷食,但随着消化功能恢复如常,则无须过分在意食物是否温热,只要不冰牙即可。当然,淀粉类食物做熟后一旦降温,淀粉颗粒就会发生黏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甚至会产生更多的不易被消化吸收的“抗性淀粉”;而含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如牛油、猪油,放凉之后呈现固态,消化速度减慢,都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对于这类食物,还是建议在加热的状态下进食。水果只要在室温下即可食用,特意加热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口感下降,并无必要。母鸡回奶,这是真的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说法“母鸡回奶而公鸡催奶”。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母鸡含有雌激素,可以对抗人体的泌乳素,使妈妈产奶减少,而公鸡含有的雄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应该吃公鸡肉或者喝用公鸡炖的汤水。这种说法乍看起来还是有道理的,但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人体大量注入有活性的动物雌激素或雄激素确实可能影响内分泌的状态,但请注意,一定是在注入“大量”“有活性”的激素这一前提之下才能发挥上述作用。正常情况下,鸡的体重仅为人类体重的几十分之一,其激素总量较之人体激素水平而言也是很低的。去除血液、内脏后的鸡肉经过高温烹饪一段时间,进一步去除了大部分的激素成分,剩下的一点“漏网之鱼”随食物进食、经胃肠道吸收送入肝脏后又被进一步代谢灭活。最后摄入体内具有活性的激素成分少之又少,更不用提去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状态以及产奶的过程了。因此,想依靠吃公鸡来催奶是做不到的,而担心吃了母鸡会回奶也是没有必要的。公鸡或母鸡,妈妈们愿意吃哪种就吃哪种。想要顺利开奶还是要依靠均衡充足的膳食,多补充水分,按需让宝宝勤吸吮,规律充足的休息。真的存在“回奶”的食物吗提到可能“回奶”的食物,小区的阿姨、大妈们一定可以如数家珍地报出一大堆,“韭菜、茴香、芦笋、辣椒、苦瓜、大蒜、花椒、柿子、西瓜、山楂、螃蟹……”其中不乏平时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哺乳期的妈妈和朋友外出聚餐偶然吃到了所谓的“回奶”食物,一定是惶惶不安,担心奶水从此不够。也有的妈妈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把这些说法照单全收,累加出了长长的“黑名单”。这些“回奶”食物真有这么强大可怕的作用吗?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口口相传的“回奶杀器”都仅仅是普通的餐桌食物,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或机制能说明它们一定会影响乳汁的产生。食物对乳汁分泌的抑制作用是非常不明确的,即使存在,常常也是通过影响妈妈的精神情感,比如增加焦虑、紧张的情绪而导致的。事实上,哺乳期的妈妈们完全可以充分的享用各类食物,无须担心它们对哺乳的影响。当然,这里所指的食物并不包括已经明确证实可以影响妈妈、宝宝健康的食物,如加工及腌制食品等。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某些含雌激素的食物(蜂王浆、雪蛤)可能因其含有的激素成分确实影响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母乳产生减少。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些食物日常摄入量所包含的激素成分非常有限,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过程又会破坏一部分,真正吸收入血的活性激素成分与人体这个巨大的缓冲池相比,如同水滴入海,其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当然,即便这些食物对母乳的产生没有影响,我们也不推荐月子期的妈妈食用补品。如果妈妈们对于“回奶”食物的神秘作用过于担心,当然也可以适当规避,但也要尽量避免各种禁忌影响到了日常膳食的均衡性多样性。毕竟,每天充足摄入包括谷薯类、蔬果类、禽畜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常规健康食物才是正道!吃什么才能更“催奶”和“回奶”食物一样,“催奶”食物的神秘作用也时常被妈妈们念叨,莴笋、鲫鱼、猪蹄、花生、木瓜、小米……相信没有几个哺乳期的妈妈没被填鸭过各类“催奶”食物。吃倒是吃了,这些食物催奶的作用,真有这么神奇吗?事实上,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或机制能说明这些“催奶”食物能明显促进乳汁分泌。相信即使有,一定程度上也与这些食物对妈妈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相关。饮食充足、均衡多样、多饮水是哺乳期合理营养的原则,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已经为母乳喂养打好了饮食基础。多数的“催奶”食物都是普通的健康食物,适当多吃也有益身体健康,但妈妈们切勿陷入过度追求“催奶”食品的焦虑中,毕竟成功实现母乳喂养和许多因素都有关。小贴士:如何成功实现母乳喂养首先要树立信心,保持放松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舒缓压力,保持情绪稳定,这些都是顺利开奶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个过程也绝少不了宝宝的作用。早开奶,按需喂养(包括夜间),让宝宝勤吸吮(24小时内至少10次),做到有效吸吮的方式(婴儿吸吮时含入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使得吸吮时能有效挤压乳窦、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反射),都有利于乳汁分泌。此外,避免过度疲劳,适度休息,保证睡眠,配合得宜的饮食,绝大多数妈妈都能成功实现母乳喂养。产后站立会导致脏器脱垂吗常听老人说,坐月子期间需持续卧床,且不能用力,否则会出现子宫等脏器脱垂。这在过去有一定道理,由于老一辈的女性常常会经历多次经阴道分娩,在过去助产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容易损伤子宫和宫颈的支持韧带,如果再加上过度劳累(尤其是下蹲体位的劳动,如洗衣服等),就有可能使盆腔器官脱离正常位置,甚至脱出体外,如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直肠脱垂等。但现在国内大多数妈妈只生一或两个宝宝,助产医疗技术的进步也减少了分娩时导致的损伤,因此发生上述情况的风险已大大减低。目前的观点认为,适当增加活动,利于恢复盆底肌肉、筋膜的紧张度;促进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本身就能避免盆腔器官脱垂;适当活动还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预防尿潴留;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食欲、减少便秘。因此,产后不应亦无必要持续卧床,建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渐增加活动。如无其他医学禁忌,产后6~12小时,顺产妈妈即可在床上坐起、轻微活动;剖宫产妈妈也可尝试翻身活动及侧卧。产后12小时后,顺产妈妈即可尝试下地,在家人的帮助下自行上厕所,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活动及行走;剖宫产妈妈可适当推迟下地行走的时间至产后24~48小时。当然,活动需适量,分娩后3个月内应避免久蹲、搬提重物等需要用力、增加腹压的重体力劳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