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密码(套装共两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22:24:52

点击下载

作者:(日)中川淳,银代仁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百年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密码(套装共两册)

三百年企业的品牌建设+管理密码(套装共两册)试读:

前言

每个人著书立说都有其目的和原因。

那么,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呢?这就需要回归我的初心。

大约两年前,我就有了要动笔系统地写一点东西的冲动,算是给初入职场的小白们一些建议,或者不谦虚地说是某种好为人师的指导。我的愿望很简单:让他们在起步时少走一些弯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多一些深刻的思考,在各种纷繁的事务中能够安静下来,厘清那些常见的市场营销原理、部门运转机制,以及企业管理逻辑等。

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的初心慢慢地有了细微的变化。

是的,从业20余年,在热火朝天的市场与职场中间,各种成败得失,各种心得体会,各种启发感悟,在我内心深处不时翻腾,难道我不也早想着给自己一些交代和回味吗?尤其当我以一个“资深”部门负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部门管理时,发现部门总监作为企业组织架构的“腰”,在整个企业运转管理中发挥着枢纽作用。而我的两次创业经历,又让我的视野和格局提升到企业架构的“头”,从而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一个企业是多么迫切期待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部门总监。如此来看,一个企业好不好,看看它的“腰”就知道。

市场离不开职场,职场可以成就市场。这种跨界的思维方式,让我不但在写作时思若涌泉,相得益彰,更是对我当年以“业务骨干”自居时的某种反省与顿悟——原来,当我对市场营销的业务技能模块相对熟练之后,并没有毅然决然地快速过渡到职场通用管理平台之上,难怪我的职业发展道路总是那样的曲折,至今也没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有鉴于此,在本书的安排上,既有那些市场营销的基础工具和技能,又有那些职场中通用的管理方法论;既有部门内务的反思和心得,又有拿来就可用的实战工具;既有混迹职场的各种感悟启发,又有丰富翔实的操作案例。每篇文章相对独立,每章内容相对聚焦。本书便于随时查询,适合通读,当然也鼓励朋友们精读,因为,开启读者的心智,才是最有意义和值得作者炫耀的事情。

我相信:本书对于那些正在从事或者希望了解市场营销领域或者公司主营业务运转规律的朋友们,一定有所帮助。我甚至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在你职业生涯的某个重要阶段,一路陪伴着你成长的足迹——从市场小白到市场总监,从职场菜鸟到职场精英,我们都可以随时轻松地对话。

我高兴:本书对于那些正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部门主管和职业经理人士,或许会有新的启发与收获!我还希望这本小书能够帮助你开始系统地了解市场营销,开始重视企业主营业务,开始跨界地视觉切换与系统地审视部门管理,从而让你有所“新得”,助你走得更远更稳健。

感谢那些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是你们有意和无意间促成了我的处女作问世!银代仁2017年冬 北京  chapter 1 懂业务才能谈管理

无业务,不管理——如果我们轻视业务,对业务不求甚解,就去空谈企业管理之道,犹如空中楼阁。因此,无论你在职场中处于什么级别,无论你在组织中处于什么部门,无论你在分工中处于什么岗位,无论你在管理体系中处于什么PMS(技术/管理/销售)序列,我们都必须以业务为基础!

不懂市场,你的职场前景将大大受限!不懂业务,你的可替代性将大大提高!不懂管理,你的各种苦劳必将限制你的想象力!因此,不妨做一名出色的“斜杠”青年,莫要让无所谓的“佛系”思维使自己最终变得油腻和Foolish(愚昧)!

很高兴,我多次修订本书的开头,最后还是说服自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没有从常规的Marketing(市场营销)理论入手,而是用了尽量通俗的语言,甚至以开玩笑的方式,讲述了我们身边的市场销售、产品、运营……同时,通过对4P理论的剖析,对企业的产品全面解读,希望能够具象而感性地把你带入我们每天置身其中的市场和职场、经营和管理。轻松构建市场的世界观

现代企业里,几乎都有一个市场部(Marketing Department),或者即便不叫这个名字,也有一个功能与之类似的部门;或者即便没有这样一个部门,也有一个或者几个人干着与“市场”业务相关的工作。

老银从业20余年,常常与人讨论什么是市场,有人把它说得“很大”,认为它包罗万象;也有人把它看得“很小”,认为它不就是做点儿宣传、推广嘛。下面,老银就用比较通俗的、接地气的5W1H方式,来简单说说“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W——What,市场是什么市场核心四要素

通俗地讲,Marketing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买卖。学院派讲,市场就是Marketing,就是我们常见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狭义地讲,市场就是宣传推广(Promotion),它包括公共关系(PR)、广告(AD)、促销活动等;客观地讲,市场无论是否销售(Sales),它必须促进销售,为销售服务。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两个职能便是产品和销售。W——Why,为什么做市场

打品牌——间接目的,品牌溢价后可以促进销售;促销售——直接目的,销售份额扩大后可提升品牌价值。

由此可见,打品牌和促销售并不那么绝对。比较困难的是:如何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如何在营销计划中分配这二者之间的权重——因为是否能够促进销售,通常可以用销售数据来验证;而是否能提升品牌价值,有时候就不那么直接和显而易见。因此,就需要经验积累、大数据支撑,以及运营分析。W——When,何时做市场

只要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一旦商品化,他们就必须走向市场,去拥抱消费者,去迎接市场的洗礼。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市场”,也就是狭义的推广宣传,也就是广义的市场营销——价格定位,渠道(销售体系)定位以及选择促销方式。需要注意,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均需要做市场,但手段不同。W——Where,在哪里做市场

通俗的理解即为线上(通过互联网,如电商网站)和线下(通过实体店等)。狭义的理解为市场部在媒介上(4P中的Promotion,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销售部在渠道上(4P中的Place,如代理商、经销商、终端零售商等)。更为精准的理解是将市场作为产业链条或者生态群落,即把产品或者公司,甚至所在的行业,放在一个坐标系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来看待“大市场”。譬如,你的企业是汽车轮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俗称代工)供应商,你的市场就是给上游汽车生产商提供轮胎这个配件。W——Who,谁来做市场

市场部:负责狭义的市场推广,如上文所述PR公关关系、AD广告宣传等。

市场部+销售部,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大,市场部协助销售部,携手扩大市场份额。某些企业里,也可以称为营销部——把市场宣传和渠道销售整合在一起的部门。

公司全体:广义的“大”市场。贩卖产品为“小”市场,构建平台为“大”市场。老银更喜欢这样的全员营销观念。也就是企业里所有人,都必须有“销售”的强烈意识,无论你是前场业务部门,还是中场运营部门,还是后场职能部门,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好。大家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份额。

行业高度:当你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或者进入行业的第一阵营,你需要站在行业或者产业的高度,号召更多的企业和平台一起参加,推动创新或者开辟更大的市场。如阿里巴巴,它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提升到行业高度了。

全球视野:进入这个阶段,你的实力已经绝对强大,你的格局已经不可限量,你不但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整合产业之间的高手,更是布局全球的大神,甚至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H——How,如何做市场(1)写一点软文——小试牛刀 (2)投一波广告——强化销售(3)做一些活动——始接地气 (4)秀一场峰会——崭露头角(5)整一套系统——突破单产品 (6)建一个平台——资源大聚合(7)圈一拨同行——行业领头羊 (8)聘一干专家——引领话语权(9)拟一些条文——影响产业政策

上述市场模块(营销手段)既可独立操作,又可以层层递进和向上提升,还可以多模块组合使用。越往后越高端,越丰富越强大,越组合越精准。倘若依此修行,则你的市场份额会越做越大,你的级别也会越来越高,你的企业的影响力会越来越深远,你对市场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有感觉!

综上,关于市场的世界观已经初步建立,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了,知道了前进的方向,就不要担心征途的遥远!咱们还是回归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的市场,就是对市场最成功的理解和应用。我思我见

最后一段,是否看起来很简单?是否读完后没有找到什么感觉?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对了!说明我们在阅读时只是“眼到”,未能“心到”;说明我们在平常观察行业巨头的市场动态时,不仅停留在信息表层甚至娱乐八卦阶段,还忽视了那些真正的市场高手,他们每向前推进一步,其实都是整个部门、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一起努力所带来的质的飞越。市场有大小,格局见高低

如果你已经从事了几年市场营销(Marketing),或者你的眼界没有局限于你当前所在的狭窄的部门。那么,祝贺你!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市场总监心目中的“大”市场和“小”市场了。广义的4P和狭义的推广(Promotion)

广义的市场,就是所谓的“大”市场,也就是Marketing及Marketing所包含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

狭义的市场,就是所谓的“小”市场,也就是Promotion,即4P中的一个环节——推广。

推广(Promotion)就是市场部日常的推广宣传,包括PR(新闻传播)、AD(广告投放)、Event(活动促销)。再细分就是媒介宣传、文案编辑、网络推广、活动策划、新媒体运营等。

作为市场营销尤其是市场推广人员,先干好狭义的“小”市场,才有机会做好或者负责更为广义的“大”市场。“小”部门与“大”公司

如果市场总监把眼光盯在部门内部,局限于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即便你的市场营销(促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也只能说是“小”市场。

反之,如果市场总监的境界和修为能够延展到部门之外,站在公司全局看问题,则你的市场营销行为可以充分融入公司的大目标,这就是“大”市场。

一言以蔽之:以部门为参照,谓之“小”市场;以公司为参照,谓之“大”市场;以行业为参照,谓之“更大”市场。

注:所谓“大小”,并无对错和优劣之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此外,你的眼界高低和你的能力大小,尽量要匹配,否则就很累。

此外,通常的情形是,市场部一定要为公司的主营业务部门(销售产品或者销售服务)做好支撑和服务。只有这样,市场总监才能逐渐地提升自己的部门地位,即便不能高瞻远瞩地制订营销战略指导公司的营销战术,至少不会为公司的营销战争拖后腿。“小”产品与“大”平台

所谓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他们的组合。

所谓平台,在TMT行业(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体、通信),指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如科技推广站为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供的平台;电子商务网站为商家和用户提供商品资讯和购买服务的平台;婚恋网站为适龄男女们提供社交和婚恋服务的平台。

如果市场总监的一切工作,仅仅是围绕着公司的产品,那么你的努力成果只能影响你所在公司的消费者,甚至部分潜在消费者而已。

如果市场总监的努力方向还在于打造和构建新平台,则你的奋斗目标有可能影响一个产业链条,甚至影响一个庞大的新生态。因此,我们可以说,贩卖产品为“小”市场,构建平台为“大”市场。

平台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梦想,诸如连锁经营系统,诸如大型的整合营销项目,诸如当今火爆的视频直播平台。平台的打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初创公司,建议可以先“干”着产品,“想”着平台。

以上只是简单地举例,算是抛砖引玉。如果我们变换一些角度,“大”市场和“小”市场还有更多可对比的地方。之所以从上述角度来剖析市场的“大小”,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希望从事市场营销的朋友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多一些思考和探索,将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转变并吸收成为自己的方法论,或者说成功之道。我思我见

市场有大小,格局见高低。如果我们不能由衷地重视并敬畏市场,如果我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市场,那么,我们自己也就没有市场了——这样的企业只能Game Over(失败,出局)!

通常,我们从“小”市场做起,个人的进步一定不要落后于企业的进步,否则自己就会掉队,从而被企业淘汰。同样,企业的进步,一定不要落后于整个行业的进步,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同时,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看不上“小”市场,认为“小”市场没有什么挑战。我认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应适当超前一步,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否则,容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这就是多数探路者的悲壮,让我们向先驱们致敬!

当你感觉快要接近天花板时,请不断放大你的参照系!玩笑说出Marketing的某些真谛

Marketing是什么?有人说是销售,有人说是市场。

其实,鼓捣其概念没什么好处,通常是所谓市场“大虾”们在面试职场菜鸟时卖弄的所谓“学问”而已。(老银在这里顺便鄙视一下,哈哈!)老银认为,了解事物的内在机理,远比完整地背诵一些空洞的定义或者概念更实在、实用、实际。

所以,这里我对Marketing给出了一个相对靠谱儿的解释——通俗地讲,Marketing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不信,你可以百度一下。今后,当有“大虾”拷问你何为市场时,你可千万别傻傻地掰着指头去数4P。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不失为对付那些喜欢装腔作势的“大虾”们的一种策略。

本节把Marketing这个单词里的每个字母拆开说明,希望把最最常见的、最最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用通俗形象的开玩笑的方式告知大家,这一定比干了几年市场营销之后,只记得一个4P要有趣得多。M——5M(5M法则)

任何市场营销行为,尤其在制订营销方案的时候,必须注意5M法则,不要有所遗漏:任务(Mission)、资金(Money)、信息(Message)、媒体(Media)、衡量(Measurement)。只要你的方案里包括上述5M,你的思考方式基本就算相当周到全面了。

无论你做什么买卖(市场),都离不开这5个要素——你要卖(推销)多少东西出去(这是任务),为了卖好你的东西你需要花费什么样的资金成本(譬如广告费),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吆喝方式以及吆喝什么(即你打算传达给买家什么样的信息),你计划选择什么样的渠道媒介(是刷朋友圈呢,还是在地铁口雇用几个长腿妹子举个小牌牌儿),最后,你这场买卖(营销活动)做得好不好、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你总得对自己和老板有个交代(衡量一下,看看是否得不偿失,或者事半功倍,如果下次举办类似营销活动还需要注意改进什么)。A——Art(艺术)

市场营销,也就是市场买卖,绝对是一门艺术!换言之,有艺术细胞的营销活动,通常比那些没有艺术感觉的营销活动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更容易取得销售的成功。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当年,中关村里某个电子市场即将开业,需要设计一个主题平面广告进行宣传。于是邀请了几家4A广告公司设计比稿。某个才华横溢的艺术青年,设计了一幅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一个即将临盆的母亲的胴体仰视图,远观就像一只古典的闹钟。可以说,这个创意真心称得上是难得的艺术——准确并且清晰地传达了该电子市场即将诞生(开业)的信息。然而,该广告创意最终被无情否决。据我后来了解,其原因就是——市场营销不仅是一门艺术,大众更期待和认可“美”的艺术。至于若干年后,互联网上偶尔流行的审丑之风,就该另当别论了。R——Risk(冒险)

市场营销,尤其是推广宣传,真的是一次又一次冒险的行动!为什么说它是冒险?因为你不知道活动之后是否有效果,哪些行动有效果,哪些行动没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控制和降低风险,一定要给老板支持你的充足理由。否则,你还指望老板痛痛快快地给你下一季度的市场预算吗?

做营销(买卖),一定离不开宣传(广告)。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任何广告宣传,都有一半的费用被浪费。然而,你却不知道错误和浪费在哪里!”做生意的主要成本之一就是市场宣传,而你居然有50%的市场推广费用不知道浪费在哪里,那当然是很冒险的事情。

怎么破?就只有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不断地精细化管理上面所说的5M——,既要关注所有细节,又要关注整个营销环节,尤其是活动之后的“衡量”(Measurement)更是必不可少。否则,下一次营销活动又将是一次冒险之旅。控制风险,才能敢于冒险!K——Knock(触动)

市场营销,一定要触动(敲打)用户的心弦,从而找到市场的痛点,进而挠到用户的痒点,让用户在愉悦中接受你的产品和服务。隔山打牛,隔靴搔痒,悬在半空的营销活动,是不能对用户有所触动的。

这不是一句废话吗?事实上,很多公司的市场人员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要么逐渐放松警惕,要么进入疲软状态,要么不知道如何去做,要么完全是“跟着感觉走”,从而忽视这一“基本”的营销要求——打动人心!

那么,各位就要问了,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市场敏锐和激情?如何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市场或者用户的痛点,从而一次次地触动(软广告,如PR新闻传播)和敲打(硬广告,如AD或者促销)用户?那就是市场调查!不会做市场调查的市场总监,绝对是“四肢不健全”的市场总监。没有深入市场调研的营销方案,绝对是经不起推敲的烧钱行为。E——Emotion(情感)

这就要求我们策划组织的所有市场营销行为,一定要从情感上引起某类人群的共鸣!所谓攻心为上,如果不能从情感上突破用户,最后使其进入消费环节的心理防线,一是这笔买卖估计做不成,二是这个品牌就无法占领用户的心智。

道理很简单,你不可能将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所有人。因此,必须对潜在用户加以区分,从而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然后,才是通过一系列的市场促销动作去触动和敲打你的用户,让用户在情感上对你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共鸣(就是认可),并最终实现成功的买卖行动——这就是市场。为什么大医院门口的医托儿有市场,就是人家准确地抓住了那一群可能中招的患者们“同病相怜”的“情感”诉求!T——Try your best(竭尽全力)

正如日本经营巨匠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曾说道,努力到不能再努力的时候,常常就能感天动地,神鬼助之。市场营销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可以不断挑战人的思维极限,让平凡的人更优秀,让优秀的人更卓越。

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必须Try your best。如果没有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毅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则往往空手入宝山——收获不大。正如老银的自媒体文章,已经连续写了100余期,还在不断地变换和尝试新的风格,就是为了竭尽全力地理解和适应更多读者朋友的口味。

从事市场营销的朋友们,你的职业生涯中一定有无数次营销活动,但能够称得上经典案例的,估计跟我一样屈指可数。为什么?我们是否竭尽全力,我们有多少例行公事,你知道,天知道。I——Interesting(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市场,就是要激发用户的浓厚兴趣!做买卖,如果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的足够大的兴趣,就算失败。因此,PR新闻传播——要能让人愿意读,读了之后能记住;AD广告投放——要让人有兴趣看,看了之后有冲动;Event活动策划——要让人有兴趣参与,参与之后有收获。

凡此种种,市场人员应当明白:只有吸引潜在消费者强烈的兴趣,才可能最终演变成刚需,如果你的市场营销做到这个境界,大致离成功就不远了。2017年端午节,杜蕾斯的经典广告文案之一是——先吃粽子,后划龙舟。图文俱美,一点也不情色,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文案君很优秀,寥寥数语,就吸引了你无限的兴趣。N——Navigate(引导)

由于整个市场营销过程的路径通常很长,很容易导致潜在用户跟着跟着就跑了(或者跟丢了)。所以,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控全局、善于引导,搞定营销环节的最后一步——成交。

譬如,某知名旅游景点,在电视上投放了广告,在路边也放置了很多宣传彩旗,结果游客到了景点入口,售票处却找不到了,你说能不着急上火吗?所以,你看那些成功的5A级旅游景区,就少不了各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至于那些优秀的导游和导购,其原理更是如此——让你一旦被黏上,想跑掉就不那么容易了。

此外,当今互联网,引导还有一个强大的功用就是导流,也就是为某个产品和服务导入流量,通俗地说,就是拉来潜在用户。那么,导流的成本如何控制?导流的用户体验如何?导流的性价比怎么样?都是市场营销人员应该仔细研究的课题。G——Gain(收益)

做买卖,当然要考虑收益。事实上,市场营销过程的后半段,通常少不了各种ROI(投资回报率)的大数据分析。市场人员,往往感性多于理性,艺术大于科学,喜欢天马行空,不爱埋头分析,更不愿意深入思考整个营销行动的ROI,这自然会让营销的收益大打折扣。

只有当市场营销人员既能在前面冲锋陷阵,又能在后场推演复盘,并常此修炼,日日精进,则你的企业的市场(Marketing)买卖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我思我见

你有没有经常被一些听起来简单,回答起来却很麻烦的问题弄得不知所措?譬如,什么叫公司?告诉你一个绝招——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就是当别人问你比较务虚的问题时,你就用比较实际的方式来回答。否则,两人空对空地坐而论道,多无聊、多浪费感情啊!

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有时候也可以用上述虚实策略——对手务虚时,你可以玩儿实的,顺带批评一下对手只会喊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对手务实时,你可以玩儿虚的,顺带鄙视一下对手只会吭哧吭哧傻干,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

好吧,什么是公司?顺便解答一下:公——共,共同;司——司命,使命。因此,公司就是共同之使命也。所以,如果大家有缘分在同一个公司,就应该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去奋斗!

都说企业管理一盘棋,你所在的企业是一盘棋吗?每个棋子的定位(岗位职责)和功能你都相当清楚吗?如果没有市场营销基础,你认为自己上升的哪些空间将受到限制?你打算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真心希望你有时间反思!了解大环境的原理和方法

我们常说,现在大环境如何如何。现代企业,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善其身,即便建在深山老林的那些寺庙,也大多是按照现代公司章程进行企业法人治理,就连跳出三界外的方丈也许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职场CEO。因此,有必要了解如何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

所谓大环境就是宏观环境,通常由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这四个核心板块组成。看清楚上述四个核心板块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潮流,也就基本对宏观大环境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你能洞悉大环境的未来,也许就可以成为马云一样的巨贾。开个玩笑,如果10年前,我们能够依稀看到国内商品房市场的大环境趋势,并采取了一定行动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的人生将大为改观。大环境与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大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对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因素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企业与大环境专业级PEST细分

说到底,PEST分析法是一套人们对宏观大环境的研究工具,也可以说是方法论。专业的人在需要的时候,会对PEST的四个板块进一步细分,然后将每个要素对企业的影响进行排序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PEST分解方法和案例,然后对照你的企业和所在的行业,进行推演练习。PEST与企业的关系

毫无疑问,PEST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就要求企业里的高级管理层具备相关的能力及素养。不能只埋头拉车,还需要抬头看路。抬头看什么?就是看大环境,也就是上述PEST中的四个领域的关键因素。

注意,不同行业,其PEST各不相同!此外,部门总监们一定要养成认真阅读行业调研报告的习惯。互联网行业国内有艾瑞、易观等第三方咨询调研公司,他们定期会发布很多细分领域的调研报告,还可以直接阅读国外诸如麦肯锡、波士顿等企业的报告。另外,行业里的领头羊,尤其是那些上市企业,他们对外公布的财报,也可以纳入你的日常研读范围。我思我见

我很佩服那些专家,把纷繁复杂的大环境高度提炼成简单的PEST四个要素,让人豁然开朗,我认为PEST的境界和理论高度,完全可以和市场营销的4P相媲美。

在运用PEST分析的时候,每个人可以将他自己认为的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对应PEST项目分别列举出来。然后求同存异,基本就可以得出对一个企业而言,哪些PEST才是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从而指导企业制订经营策略和规划。

不做战略规划的企业,是相当可怕的。战略规划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深入分析大环境,也就是PEST!看看周围那些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对PEST的判断相对准确的。不传之秘:资深文案的“三宝”

通常,企业会设置一个主管宣传推广的部门,名曰市场部,其中会设置文案编辑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写!写!写!由于老银当年进入这个行业,也是从写PR“软文”开始的,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还记忆犹新。那么,企业里常见文章如何写?如何没完没了地写?如何写出风格、写出水平?如何在“三无”岁月里顽强地写?作为过来人,兹提供秘不外传的三大高招。绘制整合产品概念图

下图很清晰,不用多作解释——当写完款式,可以写包装;写完包装可以写安装;写完维修可以写质保……当把一个产品写完之后,还可以两两组合,或者三三组合,如此你的文章犹如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成万物一样,永不枯竭。整合产品概念图

老银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就是靠着上面这张图的指引,硬着头皮在两年里同时写了多家媒体专栏。可见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实用的商业价值,它不只是一个概念图。

此外,作为企业经营者,往往担心产品同质化问题。其实,所谓产品同质化,也就往往停留在上述核心产品的功能,以及有形产品的包装、款式、特色、质量方面,对于附加产品和心理产品,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其实是很大的。因此,老银认为:产品同质化,其实不可怕。其解决之道——不断提升竞争等级,优化产品逻辑。明确文章的四种姿态

实力型,只谈自己

这样的文章比较多见于国际上那些知名的品牌,原则上在文章里他们都只谈自己。原因不外乎如下三点:自视甚高,在自己的文章里谈人家,一则自己找事儿,二则分散精力,三则显得不大气。反正自己怀里揣不少银两,往往就找媒体“直抒胸臆”了。

角斗型,打口水战

某些自以为是的企业,富有娱乐精神,喜欢在互联网上血拼。尤其是所谓Web2.0时代以及自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一定的挑战。大家可以有若干种形式和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礼尚往来”,在媒体上经常看到那样的“针锋相对”的文章。大家谁也不怕谁,谁也不让谁,好一团乱战。

高攀型,好蹭热点

本来自己表现平平,偏要往高个儿那里凑过去,以期寻得一点观众的余光。这样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并不好,没有苦练内功,就等着这样的蹭热点捷径,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某种不良经营心态,让人不齿。这样的文章也不鲜见,即便不小心上镜了,也让人看着心里不痛快,这样的事情,多做无益。

自恋型,讨巧卖乖

严重的自我欣赏,就像我在自己的自媒体上码字。自以为有点小小的才华或者卖点,便硬着头皮拼凑出来,不顾读者的感受,不管大众的心理,只期望满足自己的那一点虚荣,或者满足一群小众。这一类的文章,只要有一两个闪光点,也是可以讨巧卖乖,让极小部分读者心里舒坦。不妨使用“三无”绝学

无米之炊

没有米怎么办?当然是“借”。譬如,你所从事的×××行业,行业里一定天天都发生着重大的新闻和事件,尽管那和你所在的公司“八竿子打不着”,但你可以“借题发挥”——你可以站在行业的高度,巧妙地点评一下番,恰当地加上“×××认为”等诸如此类的八股桥段。瞬间,你及你的公司规格就提高了——不了解情况的读者甚至以为,你所在的公司很有高度和见地,可以在某个专业领域里“指点江山”。

无中生有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现实没有,不代表梦想没有。无论如何,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一不小心万一就实现了呢?所以,市场总监们,一定要学会“无中生有”的秘籍。

譬如,你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你所在的公司,实在没有什么可资宣传推广的素材,就说说你们的未来和梦想。注意!态度一定要诚恳,说理一定要透彻,推理一定要合理。瞬间,你的“BIG”(格调)又提升了——用户会认为,你的公司是一家有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的公司,是一家有宏远规划和战略蓝图的公司,是一家前瞻性足够深远的公司。至于到底有没有,Who Know?Who Care?(谁知道呢?谁关注呢?)

无病呻吟

根据国内外品牌传播的经验值,某个事情(或者说品牌Brand),至少得重复7遍,才能让别人基本记住。当然,不是让你一成不变地重复(Repeat),这7遍重复是有技巧的。除非你是“脑白金”——数十年如一日地让你重复到陶醉。因为,在信息浩如烟海的情况下,读者和用户通常都是快餐型的,甚至简单看看新闻的标题就果断跳过(PASS)。所以,你得打起十足的精气神,保持以一定周期和频率出现的“无病呻吟”——至于你讲的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看到你又再次出现!这也相当于刷存在感,也很像那些在朋友圈刷屏的微商。

综上所述,第一招属于正招,符合江湖名门正统;第二招说的是风格定位,不要犯些忌讳;第三招属于歪招,偶尔用用效力非凡。当然,你完全可以当成是开玩笑。-小贴士: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PR,Public Relations)简称“公关”。它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一种较为和谐与巧妙的沟通与传播关系。也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因此,公共关系既是一种传播活动,也具有一种管理职能——就是用传播活动来管理企业的公共关系。

市场部里,通常会设置PR组,由文案编辑、媒介经理等岗位组成一个基本的战斗单元。文案编辑负责文章的组织撰写,必要时可以寻找外部支援——小到普通的外围撰稿队伍管理,大到邀请行业大V名博,甚至专家学者操刀;媒介经理负责与媒体编辑记者进行沟通,最终将文章发布到合适的媒体上。当然,这是PR极其初级的基础功能。我思我见

选择什么样的姿态撰写文章,与你所在的企业在行业里的江湖地位关系很大。如果你已经是第一阵营,实力非凡,就不能选择以其他姿态示人,即便非要高攀,也必须搞些跨界的动静——譬如电商进入娱乐界玩电影,马云打完太极之后推新歌,这样的混搭才有趣。

此外,文章的姿态定位,实际上与企业的品牌定位是完全一脉相承、步调一致的。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文章的姿态,甚至文章的主题,一定要与当期广告的主题、促销的主题、运营的策略、管理的风格交相辉映!

再往大了说,文章的姿态如何,看看该企业的员工心态即可,他们往往十分神似。

高手往往能从竞争对手的文章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经营脉络。如果一两篇文章看不出来端倪,那就坚持半年到一年,则几乎可以很容易分析出竞争对手的年度经营状态,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这也是市场调研和舆情分析。13张图说透产品生命周期

为什么要把产品说透?因为产品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什么要把产品的生命周期说透?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预示着企业的兴衰。没有产品,就谈不上销售,也谈不上运营,更谈不上服务……那么,企业管理也就脱离了根本。此外,在市场经济大环境里,产品作为市场营销4P中最为重要的元素(Product),当之无愧地应该被所有人正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产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不存在职场。

20多年前,小白刚进入市场部,就对下面第一幅“产品的生命周期PLC示意图”记忆犹新……之后,小白在职场中逐步经历并部分体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图”的如下扩展。这些图,也见证了小白这些年市场与职场的成长轨迹:产品的生命周期

1.任何产品,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上述4个生命周期。这是市场营销学中产品生命周期最为经典的图形;

2.请注意,有的产品是有形的,有的产品是无形的,比如街头巷尾那些算命、看相等“咨询”服务;

3.不同格局和境界的人,看产品的高度也可以不同,比如甚至可以把公司当成一个产品(企业的成长与并购出售);

4.你现在看到的产品,也许事实上早就不存在了——比如遥远宇宙的星光,其实就是若干光年之前,宇宙爆炸所产生的光芒——星体早就灰飞烟灭,其光芒却穿越千年……

5.如果这些年你只看到这幅图,只能算是小学一年级水平,或者是学市场营销的书呆子(开玩笑)。产品的生命周期——用户特性

1.产品只要商用,就得从DEMO最终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用户;

2.不同周期所对应的用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了解你的用户,是营销基础;

3.比如电视领域,现在使用4K超清、曲面、智能电视的用户相当于“发烧友”;使用超薄平板的用户就注重实用;使用普通液晶电视的用户就超级保守;使用CRT大屁股彩电的就属于绝对的怀疑类型;至于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黑白电视,估计早就进博物馆了。

4.如果你还看到并多次用到这幅图,小学二年级水平,继续加油!产品的生命周期——营销诉求

1.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及该周期用户的特性,市场营销诉求当然不同;

2.比如苹果手机刚上市的时候,其用户典型的是烧包的“白富美”和“高富帅”,因此,营销诉求重点要刺激其潜在的与众不同和优越感;再比如,现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之时(成熟期),营销的重点就是提醒用户——别再傻乎乎地去买非智能机,当然,“老人机”例外——因为它已经是下面要讲到的产品转型;

3.看到这张图,至少说明你在市场部认真地混过,小学三年级水平……产品的生命周期——宣传特点

1.针对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用户特性,宣传特点随之改变;

2.在产品导入期,一个煽情的故事,或许就能开启营销的新的一页,譬如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在导入期圈粉无数;而在成熟期,比如超市里各种洗衣液、婴儿奶粉等,产品的旁边常常站着一群不同厂家的促销人员——因为广告大战,已经不能够接地气了,而是需要在市场销售终端直接PK;

3.小学四年级水平,继续加油!产品的生命周期——宣传目的

1.产品从诞生之日开始,就离不开市场的推广宣传;

2.不同阶段,宣传的目的不同,因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各异,有所侧重;3.小学五年级水平,在市场部里用好这张图,你已经初露锋芒!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时机

1.产品如何进入市场,当然是由企业带入(投资、研发、推广)市场;

2.有的企业,从产品开创到不断深入开发,甚至成为百年老店,如以烤鸭闻名的“全聚德”,赞!一往情深型……

3.有的企业,见好就收,早进早退(退出策略本书暂时放下不讲,譬如将产品线,甚至公司当成“产品”打包出售);

4.快速响应和快进快退型,这两类企业,都是市场的精英,眼光独到,动作麻利,看准机会迅速切入市场,看清未来迅速离开转移战场(这有点像资本市场的BCD轮风投);

5.恭喜你,小学毕业了!看到这里,如果你所在的公司都经历过,你肯定是一个出色的“三好学生”!产品的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

1.为什么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波士顿矩阵放在一起来讲,就是希望小白们活学活用那些经典的市场营销原理;

2.波士顿矩阵对于企业产品所处的四个象限具有不同的定义和相应的战略对策(欢迎自行查阅,深入研究);

3.由上图可见,不同阶段的产品,为企业所做的贡献的区别(有的企业产品线相当丰富,你能对应分清哪些是金牛,哪些是瘦狗吗);

4.初一水平,学习难度快速提升,需要朋友们具有一定的自学和钻研能力。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倾向

1.不同阶段,产品倾向性是有显著差异的;

2.前期倾向于研发,中期倾向于运营和营销,后期倾向于服务;

3.需要注意,传统的服务作为“擦屁股”部门,现在有的已经成功转型为长尾的赢利部门,譬如汽车的4S店,譬如家里的抽油烟机和热水器,譬如立邦漆的旧墙刷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团队状态

1.由于这幅图本身很容易看懂,故在此不多解释;

2.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你可以配合“甘特图”,部门之间,一定要注意信息对称、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较好的营销战果;

3.此外,精细化管理和运营,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观望、放松、度假等方面的时间把握,就很有技巧;

4.初三了,中考,你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看到团队了。现在请回头看一看,检查一下自己理解掌握了多少?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层次

1.这个主要说给产品经理们听听(所以,营销人员要懂一些产品,产品人员要懂一些营销);

2.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关注的层次,区别绝对是很大的;

3.产品经理面临1000个Idea(想法)时,要善于选择、敢于拒绝、勇于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运营走向

1.从公司层面来看,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部门的权重会有差异;

2.所谓权重,可以理解为公司的资源分配和倾斜,也可以理解为公司里不同部门的话语权,甚至理解为公司年度经营指标KPI(关键业绩指标)里的权重;

3.市场人员,常常在产品的第三个阶段(成熟期),且对应以品牌导向为运营走向时,在公司的地位才能得到彰显;

4.神的指引——那是开玩笑的,它表示市场的不确定性。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经理

1.说了这么多,一个好产品,真心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2.产品经理的成长轨迹,一定会见证公司的繁荣和昌盛;

3.举例:第一层——能理解需求部门,满足单一功能和任务;第二层——能横向比较,站在行业高度;第三层——整合资源: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第四层——懂技术、懂市场、会管理,还会资本运作,比如小米的创始人“雷布斯”,360的周“红衣”,都是产品高手中“大神”一样的人物。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定位

1.简单一看,这个貌似和市场营销人员有一些距离;

2.为什么要在这里讲?是因为市场人员一定要适度地跨界,如果不能充分理解产品就推广不好产品;

3.同理,正如前面“产品经理”条所示,老银期待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市场经理,能够多一些体验,积淀一些经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大神”的境界。我思我见

产品是怎么来的?它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来!产品到哪里去?它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去!在一个企业里,往往由市场营销部门提出市场需求,产品部门负责撰写需求开发文档,技术或生产部门负责根据文档要求编写程序代码(软件)或者设计制造(硬件),经测试部门封闭测试,然后DEMO,然后由市场营销部门推向市场商用,从而形成一个产品的“闭环”。

如果“理直气壮”地认为产品就是产品部规划的事,就是技术部(生产部)开发的事,就是销售部营销的事,就是运营部运营的事,就是客服部“擦屁股”的事,而跟自己没多少关系,就大错特错了!

好好爱你的企业的产品!好好关心企业中与产品相关的同事!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前期是市场,中期是效益,后期是生命。一张画,预见更好的未来

一张画,跟市场营销或者企业管理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坚信:没有几个人能用通俗易懂的9句话,讲清楚你所在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逻辑。这并非语言表达的原因,而是也许你从来就没有从这样的视角去审视你所在的企业。

Business Model Canvas(商业模式画布)——简称“商业画布”,形象地比喻在一幅画上面,即可全面展示你的商业模式。该理论由亚历克斯·奥斯特瓦德博士发明并撰写。作为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作家、演讲者和顾问,他和朋友一起设计的实用型商业模式设计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功地“勾搭”(吸引)了包括了3M、爱立信、德勤等老牌知名公司的关注。商业画布的构成典型的商业画布“商业画布”的样子,就是在一张画布上(或者一面墙上)有9个大格子。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你对以下9个格子里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就行了。

然后,就是逐条“画”出每个格子里的内容。当然,你可以一个人画(思考),也可以找来一群人画(讨论)。请注意,一定要在“画”之前,确保你自己以及每个参与者,都知道这9个格子所代表的意思——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必须统一基础认识:

1.客户细分——你的目标用户群是谁,就是你想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卖给谁;

2.价值主张——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商业上的“痛点”和你存在的价值;

3.渠道通路——你和客户如何产生联系,就是你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售卖你的产品和服务;

4.客户关系——你和客户的关系如何定位,就是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客户打交道;

5.收入来源——能挣钱的各个来源和方面,主营业务能挣什么钱,增值业务挣什么钱;

6.核心资源——就是你的本钱,例如你必须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关系等;

7.关键业务——就是为了挣钱,你必须做什么?

8.重要伙伴——单打独斗不灵了,你的小伙伴都有谁?

9.成本结构——哪些是你的开销?顺便想想如何开源节流吧。商业画布在职场上的广泛用途

1.雇员(初级顾问):深入了解企业全貌,把握企业关注重点,快速提升自身的工作价值——一张图可以重塑你的职业生涯。

2.中层(咨询顾问):了解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着眼企业未来战略,高效评估现有公司管理和战术——一张图可以秒懂你的商业模型。

3.高层(高级专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当前战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一张图可以规划你的未来。

4.创业者:你可以把你的BP(Business Plan 商业计划书)从9个维度充分地提炼,跟投资人讲故事时就方便多了——一张图即可充分表达你的创意。

5.分析师:当你的受访对象没有充裕的时间陪你闲扯时,你只需要9个提问,就可以快速了解一个企业的概况,然后就能找到兴趣点,再深入挖掘——一张图即可挖出所有核心问题。

事实上,“商业画布”也是一种观察事物(尤其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方法论”。上面列举的用途,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一起玩一玩,体验一下商业画布的实操

第一步:找一个大黑板,或者一面墙;(因为下面要用来画画或者粘贴每个人的观点)

第二步:找一些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因为商业画布看似头脑风暴,但绝对需要干货)

第三步:让大家彻底放松,知无不言;(没有进入状态,不能敞开心扉,会议效果不佳)

第四步:让漂亮小秘书在画布前飞舞;(开玩笑,职业的主持让与会人员更乐于表现)

第五步:归纳总结,形成一个或多个结论。(既然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大家就一起珍惜它吧)我思我见

年轻时,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遇到问题不知道看什么书,或者把书翻到哪一页。及至年长,才发现那本书其实一直就在那里,它可以用在很多之前你没有想到的地方……

商业画布是一种提纲挈领的关于商业模式的思维方式。朋友们可以吸收更多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寻找更佳的知识路径。深度剖析并运用4P理论

理论如果不能联系实践,就真的只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或者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因此,老银希望在本书中,用经典4P理论告诉大家常见的组织架构设置、战略战术推演、市场营销手段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应用等。

各位做市场营销的小伙伴儿,怎么能忘记4P这个开山鼻祖般的基础理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度解析一下4P理论的来龙去脉。基础理论:战术4P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中,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因此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企业的存在,必须以产品为前提。没有产品,也就没有企业!

价格(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因此我们要不断塑造品牌,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渠道(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注意,直销也是一种渠道。未来,从产品到消费者的渠道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个领域将出现重大商业模式的颠覆。

宣传(Promotion)——很多人将Promotion狭义地理解为促销,其实是很片面的。Promotion应当是包括品牌宣传(广告)、公关、促销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由上可见,战术4P理论的价值在于从纷繁复杂的市场营销诸多环节和元素中提炼出4个核心要素,让人提纲挈领地抓住营销的要害。菲利普·科特勒在50年前就已系统地提出这个观点和理论,从而奠定了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拓展理论:战略4P

随即,菲利普·科特勒又提出为了精通战术4P,必须先做好另一个战略4Ps,也就是:先有战略,后有战术。

探查(Probing)——市场调查,所有营销人员都应该学会的第一步。

细分(Partitioning)——把市场分成若干部分,识别差异性顾客群体。

优先(Prioritizing)——必须优先考虑或选择能够满足其需要的那类顾客。

定位(Positioning)——定位就是必须在顾客心目中树立的某种独特形象。战略4P与战术4P关系图

由上可见,战略4P理论的价值在于深入挖掘了市场营销的内部动因,或者说给我们一种由内而外的视觉体验。如果把战术4P比作市场营销的核心工具,则战略4P几乎可以当作市场营销的思想指导。或者说,战略4P是市场营销的“上层建筑”。换位思考的4C营销理论

4C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4C理论,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和需求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

消费者(Consumer)——它强调企业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即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发现这个需求后,才生产什么。

成本(Cost)——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而不是企业自己一厢情愿地定价。注意: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便利(Convenience)——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

沟通(Communication)——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而不是完全从企业的角度居高临下地自吹自擂。

在这里,老银开个玩笑,这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爱抬杠的较真精神。4C的最大价值,在于换位思考后,完全从用户(消费者)的角度,提炼出消费者最最关心的四大要素。市场营销的乐趣之一,在于彼此之间的博弈,买家和卖家的博弈,甚至营销专家之间的理论博弈。

如果研究美国的社会发展史,可以想象当物质丰富之后,消费者逐步占了主导地位(上风),4C理论才有了生存的土壤。想到这里,老银忍不住提出一个观点——当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充分自由博弈时,是否才促成了市场经济的条件?反之,企业完全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话语权,那必然是计划经济——那样的土壤,自然只能适合4P理论的萌芽。4P与部门设置的关系

部门设置的基础

产品(Product)——产品部(开发部、技术部等);

价格(Price)——战略部(研究院、商学院、公司经营决策委员会等);

渠道(Place)——渠道部(销售部、拓展部等);

宣传(Promotion)——市场部(公关部、品牌部等)。

当然,一个正常运转的公司,往往还需要运营、财务、人力、行政等配套职能部门。即便部门编制极其弱化,往往也需要上述部门的职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生态圈,众包和分包的新形态出现后,很多轻资产配置的部门设置模式,也往往屡见奇效。比如,你是一个出色的培训师,意味着你拥有很好的产品,或者说你只需要把你的产品(课件、课程)做好,其他的就完全可以交给其他第三方公司(或者平台)去做。这彻底改变了之前一说到创业,就必须得招三五个人,弄几十平方米办公室,还得时刻想着水电煤安全消防那样的传统创业模式。

部门设置的变化

部门的设置并非完全对等和平行。当市场营销4P中的某个P强大时,往往其他P就处于配合或者说从属地位。例如,当公司的某条产品线十分强大时,它往往会要求宣传部强矩阵到其产品线里。同理,当某公司的宣传部十分强大时,它往往会要求公司所有产品线的宣传都归口到自己麾下,这与某些大集团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有点类似。

其实,这样的变化无所谓正确或者错误,只要适合公司当前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就是成功的,就没必要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此外,互联网公司中,还有一种比较倾向于“去中心化”的所谓“网状结构”设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部门设置的细分

这里,举一个例子即可——产品。

1.前端产品,偏向销售(业务或渠道);设置目的是将市场需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