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23:35:37

点击下载

作者:文德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试读:

前言

第一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对小事的观念和态度

世界级的竞争在于细节

战略:一切围绕细节

做人不计小,做事不贪大

要成大事,先做小事

大的利益源于小的付出

第二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忽视细节的代价

忽视细节让他屡屡败走大公司

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小疏忽带来大损失

一个小阀门酿成大惨剧

第三章 魔鬼在细节中——认清细节的实质

细节是一种创造

细节是一种能力

细节有时正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第四章 用心才看得见——细节隐藏机遇

事事留心皆机遇

不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

看准时机,敢于冒险

独具慧眼识商机

第五章 再往细处想一步——财富之门就这样打开

细节是开启金库的钥匙

崇尚节俭,创造财富

留心小事,捕捉生意灵感

小智慧带来大财富

第六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节点燃创造的火花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细节上找突破

改变细节,与众不同

第七章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中做出大学问

一生磨一镜,精益求精

做好应做之事

从平凡小事做起

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从细节开始

第八章 细节入手,赢得好人缘——以细节结善缘

一点一滴累积交际经验

以诚信赢得信任

小事之中见真情

第九章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领导不仅是做大事

细枝末节体现人情味

从细节入手,打造团队精神

从细微处全面考察下属

第十章 工作无小事——细节成就卓越

不以卑微的心做细微的事

工作不只为薪水

以老板的心态来工作

责任感就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

第十一章 做人做事,重视细节——细节是关键

要事总是第一

在任何时候要留有余地

指出他人过错时一定要讲究方法

遇事要多考虑3分钟

不要为小事烦恼

第十二章 细节识人,小中见大——细节判定品质

学会从身体语言看人

从学习教育背景识人

衣着打扮会展示人的性格

看人要注意他的交际圈子

小疏忽带来大损失,亡羊补牢,及时挽救损失。翻新自由女神像剩余数量庞大的废料真的只能当垃圾处理吗?有人就使其变废为宝,用创意赚得高额利润。从细微之处着手,你也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崇尚节俭,财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前言

在提倡精细化管理的今天,细节对于企业更是有决定生死成败的威力。企业的细节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它不会在市场上引起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对管理力臻完善的谨慎,对顾客一点一滴的关爱,都是砌就企业品牌大厦的砖砖瓦瓦。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企业必定是一个产品粗糙、管理粗糙、服务粗糙的企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漏洞百出的企业怎能经得起市场风雨的吹打?同样,对于个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展现着你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展示一个完美的自己很难,因为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是毁掉自己却很容易,它只需要疏忽一个小细节。

可见,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曾经只用五个字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即“细节是魔鬼”。他阐释说,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是多么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只要疏忽一个细节,就绝对成就不了一个杰出的建筑。细节的威力如此强大,不仅对一个建筑、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对一个国家都有着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在几千年前老子就曾经说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对于个人来说,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对于企业来说,也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才能在目前的精细化时代,打造企业品牌,铸就企业辉煌!

细节无处不在,细节出神入化。对于企业,细节就是创新,细节就是机遇,细节就是财富,细节就是决定生死成败的关键;对于个人,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胜职场,细节攸关幸福,细节隐藏玄机,细节具有决定命运的力量。这本《细节决定成败》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您展示细节的全部奥秘。相信开启此书,您定会领悟到成功道路中细节的力量。第一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对小事的观念和态度世界级的竞争在于细节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兴职业越来越多,职业更替的周期也在不断加速。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有了1800多种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萨伊、马克思、马歇尔、熊彼特、凯恩斯、萨缪尔森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把分工看成是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重要根据。按照自然分工和市场要求形成的社会产业链,被认为是经由市场那只神秘的“看不见的手”巧妙安排的,从而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天然产物。

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首要观点就是分工,讲专业化分工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专业化的竞争,国际上许多优秀大企业都是上百年专注于一个领域,把工作做足、做细,然后再涉足相关领域,而不是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

1981年于瑞士Apples市成立的罗技电子(Logitech)是全世界知名的电脑周边设备供应商,当初罗技只是依靠生产鼠标和键盘进入电脑周边设备行业。鼠标和键盘是电脑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外设配件,同时也是价钱较低获利较少的配件,因此对于电脑行业的巨头们根本无法产生吸引力,这便给了罗技一个契机。从此,罗技走上了鼠标和键盘生产的专业化道路,经过了数年的努力,罗技不仅在该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而且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鼠标和键盘的生产供应商。

对此,汪中求先生认为这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一直不主张搞盲目的多元化,因为中国的企业95%都是中、小企业,多元化基本上是陷阱而不是馅饼。中国的企业如果能在专业化上下足功夫,把产品做精,把质量做细,一定会获得高速的成长。浙江、广东的很多企业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鲁冠球的杭州万向节厂。整个20世纪80年代鲁冠球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万向节,实施“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以后,又实现“产品系列化”,使当初只有7个人、4000元资产的小厂一跃成为有数亿元资产的大型企业。2003年,鲁冠球位列中国富豪榜第4名,资产54亿元。

但是世界上却有很多企业家并不知道“钻石就在自己的脚下”的道理,他们喜欢像蜜蜂一样,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寻找他们的生意机会,显得异常忙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你自己的后院里就可能有很多处理不完的好买卖,只要自己一件一件做好就能够赚大钱。

在美国,一个名叫赫博的人经历过一件惨事:破产!赫博很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精明的建筑商,他不断地周游全国,以规模越来越大的高层写字楼和公寓楼群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纪念碑。但最终他还是破产了。

后来他和他的朋友在一起谈起他的故事。赫博说:“你知道,在忍受出差去远方城市开发大项目带来的所有不适和不便的同时,我花费了大量钱财。那是一个永远结束不了的噩梦:与飞机场行李搬运工、票务代理商、空姐、出租车司机和旅馆服务员频繁打交道;忙于进出宾馆以及处理商务差旅所带来的一切麻烦,我做好了这些细节,结果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这些年我待在家里,每天只需要在我所住的那条街道上花一个小时来回散步,关注那些细微的变化,注意那些要出售的房产,几乎不用花费什么力气,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赚到数百万美元。”

可见,“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竞争”。在现代社会里,对细节的重视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宏观战略的内容,更要注重企业微观方面的管理内容。企业的执行人员,要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细,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管理文化,那就要注重战略百分百的执行,从而使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威力。

但是,汪先生在书中论述说:现代管理科学的细化程度,远远赶不上现代化生产和操作中的细化程度。现代化的大生产,涉及面广,场地分散,分工精细,技术要求高,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有些还涉及几个国家。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上海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日本的本田汽车,80%左右的零部件是其他中小生产商提供的。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而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则要2万多个协作单位生产完成。这就需要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可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作为著名的企业顾问专家的汪先生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重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建立“细节优势”,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动画片制作中心的迪斯尼公司就十分善于从细节上为观众和客人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使游人在离开迪斯尼乐园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服务的周到。他们调查发现,每天平均大约有2万游人将车钥匙反锁在车里。于是他们抓住了这个细节,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巡游员,专门在公园的停车场帮助那些将钥匙锁在车里的家庭打开车门。无须给锁匠打电话,无须等候,也不用付费。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成千上万的游客感受到迪斯尼公司无微不至的服务。

迪斯尼公司的服务意识与其产品一样优秀,因为公司内部流传一种“晃动的灯影”理论。所谓“晃动的灯影”,也是迪斯尼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一词汇源自该公司的动画片《兔子罗杰》,其中有个人物不小心碰到了灯,使得灯影也跟着晃动。这一精心设计,只有少数电影行家才会注意到。但是,无论是否有人注意到,这都反映出迪斯尼公司的经营理念一直臻于至善,从而使迪斯尼公司越来越深入人心。

可见,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在皮包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

细节造就完美。世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但无论企业也好,人也好,都应该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心态,并将其作为生活习惯。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缺乏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事事以为“差不多”便可,结果是:由于执行的偏差,导致许多“差不多的计划”到最后一个环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企业经常面对的看似都是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其实,无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远大的目标,但如果一个细节处理不能够到位,都会被搁浅,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与魔鬼在细节上较量,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所以,世界级公司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细节的竞争。让每一个细节都将公司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就形成了特色。有特色才能生存,才能壮大。细节无处不在,细节才能真正使企业的发展实现从0到1的质变。战略:一切围绕细节

当今社会,企业越做越大,大得以前不敢想象,但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在这大的背后,企业对细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战略决定命运,而当今企业的战略往往就是“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这包含两个主要因素:

1.越能把握细节,战略定位越准确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

所谓“抉择”和“权衡”,就是我们所谈的每个战略制订前的调研分析,以便作出最后决定的过程;“各适其位”就是对战略定下来以后的具体细节的执行过程。那么,这个前期的过程,拆开来看,就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

兰德公司(RAND)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一直高居全球十大超级智囊团排行榜首。它的职员有1000人左右,其中500人是各方面的专家。兰德公司影响和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决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就中国政府的态度问题,兰德公司集中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加以研究,得出7个字的结论:“中国将出兵朝鲜。”作价5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最先进的战斗机价钱),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研究成果还附有380页的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并断定: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的官员们认为兰德公司是在敲诈,是无稽之谈。

后来,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麦克阿瑟将军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代价。”

事后,美国政府花了200万美元,买回了那份过时的报告。“中国将出兵朝鲜”7个字,字字无价。那380页的资料是兰德公司不知研究了多少细节问题才总结出来的。

军事上的战略决策要从研究每个细节中来,商战中的战略决策也同样如此。

麦当劳在中国开到哪里,火到哪里,令中国餐饮界人士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可是我们有谁看到了它前期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呢?麦当劳进驻中国前,连续5年跟踪调查。内容包括中国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的情况和消费方式的特点,提前4年在中国东北和北京市郊试种马铃薯,根据中国人的身高体形确定了最佳柜台、桌椅和尺寸,还从香港麦当劳空运成品到北京,进行口味试验和分析。开首家分店时,在北京选了5个地点反复论证、比较,最后麦当劳进军中国,一炮打响。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众所周知,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每100人平均有约60辆车,目前在全美国有超过1亿辆车在行驶着。美国每年销售新车约1400万辆左右,是全球最庞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所以美国又是全世界汽车业最重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但是美国在汽车界龙头老大的地位逐渐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生了动摇,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小型汽车的崛起。从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汽车大举打入美国市场,势如破竹,给美国汽车市场造成巨大损失,追究其中的根源,就是在于日本汽车企业制订了“一切围绕细节”的战略决策。

丰田公司在汽车的调研这件事上,也表现出了日本人特有的精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丰田公司市场调研的精细程度:

一位彬彬有礼的日本人来到美国,没有选择旅馆居住,却以学习英语为名,跑到一个美国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这位日本人除了学习以外,每天都在做笔记,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在记录之列。3个月后,日本人走了。此后不久,丰田公司就推出了针对当今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大受欢迎。该车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美国人的需要,例如,美国男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喝玻璃瓶装饮料而非纸盒装的饮料,日本设计师就专门在车内设计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直到该车在美国市场推出时,丰田公司才在报上刊登了他们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报告,并向那户人家致歉,同时表示感谢。

正是通过这样系列细致的工作,丰田公司很快掌握了美国汽车市场的情况,5年以后,丰田终于制造出了适应美国需求的轿车——可乐娜。有一个关于可乐娜的广告宣传片是这样的:一辆可乐娜汽车冲破围栏腾空而起,翻了几个滚后稳稳落地,然后继续向前开。马力强劲、坚固耐用、造型新颖,同时价格低廉(不到2万美元)的可乐娜推向美国后获得巨大成功。当年丰田汽车在美国销售达3000多辆,是上年的9倍多。此后10年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不断扩展市场份额,1975年时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商,到1980年,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到58000辆,两倍于1975年的销售量,丰田汽车占美国进口汽车总额的25%。1999年,丰田公司在日本占据的市场份额从38%增加到40%以上,丰田还占据了东南亚21%的市场,差不多是最接近它的三菱汽车公司的两倍。

试想:如果日本丰田公司不做如此细致、准确的市场调研的话,能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情形吗?

2.再好的战略,也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执行上

汪中求先生一直认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好的战略只有落实到每个执行的细节上,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迈克尔·波特说的“各适其位”。

张先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在宝岛眼镜连锁店的两次经历让他在商业氛围中产生了真正的感动。第一次是在2003年3月初,那时张先生刚从南方来到现在工作的城市,对这个城市还不大了解。一天,路过宝岛眼镜,想起自己的眼镜架最近几天有点紧,压迫着太阳穴,很不舒服,径直走了进去。

刚进门,店内服务人员就向他问好,并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说明来意之后,服务人员把他领到一个柜台前,告知该柜台可以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由于柜台旁人很多,服务人员便让他坐在柜台附近的椅子上。坐下不久,服务人员端来一杯微微冒着热气的茶水,微笑着说:“先生,先喝杯茶,桌子上的杂志您可以翻阅翻阅。很快就可以轮到你的。”张先生一边道谢,一边接过服务人员手中的纸杯。于是,一边喝水,一边翻阅杂志。没等多久就轮到了他,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调整眼镜架的宽度,一次次试戴,直到他的感觉舒适为止。他很为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动,甚至感觉自己真地做了一回“上帝”。于是,提出付费,工作人员却微笑着说:“这些服务是免费的。”但是,张先生仍然过意不去,再三提出付费的请求,但是工作人员坚持拒绝收取服务费用。

2004年1月上旬,张先生的镜架又出现不适的感觉:一边高,一边低。想起宿舍附近也有一家宝岛眼镜,便打算第二天去修一修。但是,考虑到服务免费的问题,又有一些说不出的难为情。不过,想到镜架价值较高,最终还是决定去宝岛眼镜维修镜架。第二天天气很冷,走进宝岛眼镜迎来的同样是一张张笑脸,询问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后,带领他到相关柜台,并搬来椅子让他坐下。不到一分钟,一位先生端来一杯热茶。张先生端在手中,明显地感觉到温度高于2003年3月那杯,联想到当天的室外温度,张先生顿时明白了这杯茶的温度所蕴涵的真诚:细微之处替顾客着想。一想到此,另一种决定油然而生:下一次配镜一定选择宝岛眼镜。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决定,就像宝岛眼镜的真诚服务来自心灵深处一样。

关于海尔成功的秘密,张瑞敏这样说道:“许多到海尔参观的人提出的问题跟企业管理最基础的东西离得太远,总是觉得好的企业在管理上一定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要照方抓药之后马上就可以腾飞了。好的思路肯定非常重要,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基础管理要一步一步地抓起来。”

海尔要求把生产经营的每一瞬间管住。在海尔,从上到下,从生产到管理、服务,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方法尽管不同,却都透出了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如海尔生产线的10个重点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台,每个质量控制点都有质量跟踪单,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到出厂都建立了详细档案,产品到用户家里,如果出了问题,哪怕是一根门封条,也可以凭着“出厂记录”找到责任人和原因。

所以说,战略和战术、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战略一定要从细节中来,再回到细节中去;宏观一定要从微观中来,再回到微观中去。做人不计小,做事不贪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少有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形势为个人才能的施展搭建了舞台,使不少人走向辉煌,同时,又激发了不少人对成功的憧憬,为此去开拓、去拼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也引发了一些人一心只想做“大事”,幻想一夜成功、名扬四海。浮躁的心态,已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中国的大学经过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扩招的学生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就业压力骤增,现在社会上已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据《新闻周刊》转述,2003年7月6日教育部透露,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职高生30%。全国有106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学校、各级政府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但大学生人数增长更快,2003年212万,2004年260万,2005年320万,压力越来越大。

细想想,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是过剩了吗?

2003年11月份,汪中求先生应河南安阳市工商联的邀请,去安阳为企业作营销培训。当地的一位知名企业的厂长在与他交谈时说:“我们厂子花了60多万美元进口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可是我们操作机器的人水平达不到,两台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汪先生问他:“你们厂里操作这两台设备的人是什么水平?”他回答:“是大专毕业生,而据出口这台设备的美国公司说,操作这两台设备的最低要求应该是研究生水平,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良好的责任心。”汪先生说:“那你为什么不引进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呢?”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安阳是个小地方,别说研究生,就是本科生都不愿意来。”

实际上安阳不能算是个小地方,应该说是地区中心城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心盯着京、津、沪等直辖市,次一点也要去省会城市,而中国众多的中小城市却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是不是与当代的大学生心态有关系呢?

说到底,不在于大地方、小地方,大企业、小企业,是你愿不愿意真正从基层做起,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几何。

客观地讲,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发达的地域反而给自己的机会多些。这些地区的经济及各项事业有待于起飞,急需人才,所以那些有志气、有专长、能吃苦的人,如果下决心到这样艰苦的地区开拓事业,同样可以找到机会,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有一位法律学校的毕业生,家在一个小县城里。毕业时,很多同学利用关系千方百计想留到大城市里,他没有任何关系只好回县城。当时还很沮丧,后来他才意识到,回到偏僻地方也许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当一个好律师,必须有很多实践机会。他发现整个县城没有一个正式的律师,他是唯一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人,领导十分器重他,把很多案子交给他来办。由于他潜心学习,很爱动脑子,办了好多大案子甚至是棘手案子,取得成就的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了顶梁柱。后来,有一个考取正式律师的名额,自然非他莫属,他刚22岁就成了一名正式律师,并当上了律师事务所所长。相反,与他同期毕业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由于省城人才济济,实习的机会少,几年之后有的还没有单独办过案子,还是见习律师,有的还在当文书,做助手。见面的时候,同学们反而用羡慕的目光看他,说他是幸运儿、机遇好。其实,应该说这是落后艰苦地域给了他磨炼提高的好机会,使他很快成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艰苦的地域可以给有志青年提供有助于成长的机遇。

可见,能够做成大事之人都是从简单的、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大,是他们成就大事的基础和秘诀。

对此,老子早就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重视细节的运营,用心浮躁,急功近利的话,那么很难有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50岁,美国每年新生50万家企业,10年后仅剩4%,日本存活10年的企业比例也不过18.3%,而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岁,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酷的现实。

由于浮躁,有的企业前期势头不错,刚发展到了几千万资产,就要搞多元化经营;刚搞到了几个亿,就要搞国际化,誓言几年之内进军世界500强云云。于是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张;耳根发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两眼发晕,看不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说的就是做事一定要有坚忍的毅力,切忌浮躁。

与其苦苦追求缥渺的影子,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财富的聚敛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新加坡著名华人企业家、“橡胶”兼“黄梨”大王李光前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方法。1928年他创建南益树胶公司时,鉴于许多胶商因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烟房而使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倒闭的教训,采取与众不同的方式,没有把资金用来购买胶园与胶厂烟房;他的烟房除了在麻坡武吉巴西的旧烟房外,是租用别人的胶厂;树胶则向小园主收购。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利润较低,但流动资金充裕,可以随时调动。

李光前采取现金交易的原则,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小园主把胶液与胶丝卖给南益公司,除可一手拿钱一手交货外,在急需现款时还可以向公司预借。因此小园主都乐于与他交易,使公司不致缺货或断货,弥补了没有树胶园的短处。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并波及到新加坡,胶价暴跌,拥有大量胶园与胶厂的树胶商损失惨重,中小胶商更是纷纷破产。而李光前的南益公司即使在胶价最低时,也现金充裕,受到的损失最为轻微。

此后,李光前在经营方式上更为谨慎,凡是购买胶园或增建胶厂的资金,绝不向银行借贷。银行给予的贷款,只用作流动资金。由于他信用良好,1958年,南益集团曾向新加坡汇丰银行取得4500万的抵押贷款,成为当时获得贷款最多的华人公司。因此,李光前曾经这样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后来,李光前进行多元化投资,其南益集团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求快、求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但如何做?这要求大家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因此,要时刻牢记这样的一个口号:“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要成大事,先做小事

俗语说“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许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日常工作中同样如此,看似琐碎、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失掉整个胜局。所以,每个员工在处理小事时,都应当引起重视。

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整理清扫房间、细心服务等小事;公司中你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文件、绘制图表之类的小事。但是,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小事,没准儿将来你就可能是军队中的将领、饭店的总经理、公司的老总。反之你如果对此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借口上,那么你现在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可以这样说,平时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想象中美丽的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实物。在职场中每一件小事的积累,就是今后事业稳步上升的基础。

美国已逝的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平平,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平常的事业。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觉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平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我常与同事一起琢磨,认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定会向他敞开。”

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真正所谓的大事实在太少。因此,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它们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身边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总理比村长好当。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负,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到不平凡的坚持。

周恩来位居总理之职,官不可谓不大,而他强调的却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他一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许”的做法和言语。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总理正是以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尼克松说:“对于周恩来来说,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虽然亲自照料每棵树,但也能够看到森林。”尼克松回忆道:“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看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的路上的积雪。”“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周恩来总理重视细节的作风,希望能够对我们改变观念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朋友以为做了大官才能做大事,或者只想做大事,最终是不但成不了大事,反而连小事也做不好。

任何一位成功者都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怎样的处境,无论大事或小事,都不放松自我。不自暴自弃,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成就一份功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渔利,那只能是白日做梦。你想凭侥幸靠运气夺取丰硕的果实,运气永远不会光顾你。

也许你勤奋地工作,到头来却家徒四壁,一事无成。但是,你如果不去勤奋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美满的生活,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去做,即使是小事。大的利益源于小的付出

对艾伦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师(其办公室与艾伦的同在一层楼)走进来问他,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手头有些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艾伦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律师问艾伦应该付他多少钱。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美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谢意。

艾伦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艾伦意料,那位律师竟然真的这样做了。6个月之后,在艾伦已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外时,律师却找到了艾伦,交给他1000美元,并且邀请艾伦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多美元。

一个周六的下午,艾伦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球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乐于助人的愿望,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艾伦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种特权,一种有益的特权,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项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因此,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一般人认为,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的事务性工作,难道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伟大始于平凡,一个人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能否取得成功。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一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恰科是法国银行大王,每当他向年轻人回忆过去时,他的经历常会令闻者沉思起敬,人们在羡慕他的机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银行家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有精神。

还在读书期间,恰科就有志于在银行界谋职。一开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银行求职。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到来,对这家银行的官员来说太不起眼了,恰科的求职接二连三地碰壁。后来,他又去了其他银行,结果也是令人沮丧。但恰科要在银行里谋职的决心一点儿也没受到影响。他一如既往地向银行求职。有一天,恰科再一次来到那家最好的银行,“胆大妄为”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雇佣他。然而,他与董事长一见面,就被拒绝了。对恰科来说,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绝了。当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有一根大头针,他弯腰把大头针拾了起来,以免伤人。

回到家里,恰科仰卧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直发愣,心想命运对他为何如此不公平,连让他试一试的机会也没给,在伤心中,他睡着了。第二天,恰科又准备出门求职,在关门的一瞬间,他看见信箱里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怀疑这是否在做梦——他手里的那张纸是录用通知。

原来,昨天恰科蹲下身子去拾大头针的细节,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职员,所以,改变主意决定雇佣他。恰科是一个对一根针也不会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终于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人生的美德再没有比爱心来得更宝贵的了。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头。“如果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而当你献出心中的爱时,得到的爱会成倍地增加,甚至一个小小的爱心之举就会改变你的命运,让你一举成名。

韩国韩进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赵重熏,原来只是在仁川干货运生意的一名司机,由于当时司机这一行业是很低贱的工作,所以他设立的韩进商场发展得一直很慢。使他真正发达起来的转折点,就是他做了富有爱心的一件事。

一天,赵重熏由首尔开车前往仁川,经过富平时,看到路旁有辆抛锚的轿车,是位美国女士的。他马上下车热心地帮这位美国女士修好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女士竟然是驻韩美军高级将领的夫人,她在感激之余把赵重熏介绍给自己的丈夫。从此,这位企业家开始真正地起飞了。因为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韩国国内物资极度匮乏,全靠美军援助。在这位驻韩美军高级将领的帮助下,赵重熏接下了美援物资运输这笔大生意,他开始日进斗金,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在越南战争期间,他又利用和驻韩美军的亲密关系,获得了在越南从事军运的许可,从此赚到了1.3亿美元。

如今,韩进企业集团包括大韩航空在内,一年总营业额为12000亿元韩币。这一切成就的根源,就是赵重熏的爱心。

爱心的力量不可估量,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满足,重要的是,在你献出爱心的同时,他人会记住你的爱心,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你。爱心是互补的,只要你充满了爱心,你就会被别人的爱心所包围,这样的人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要培养出良好的“爱”的艺术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你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来获得。在生活中,你要处理好与同事、邻里和上司的关系,一旦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你就要挺身而出,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你要加强自我修养,多向一些修养好、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学习。毕竟人生因为有爱才有意义、有激情、有奔头。而能使你走向成功的唯一动力,也正是它——爱心。第二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忽视细节的代价忽视细节让他屡屡败走大公司

人生一世,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由此,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

可是,生活中偏偏有不少人总是忽略这些轻微的细节,结果往往栽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张先生因为忽视细节致使屡屡败走大公司的事例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每年金秋10月,都是跳槽的高峰季节之一,而500强外资大公司又乘机把目光锁定在各路精英的身上,同时各路精英也在搜索着自己钟情的大公司。但是,并非每位精英都能如愿以偿。连续向500强外资大公司发起了多次“冲击”的张先生感叹道:“从6月到国庆前夕,我先后参加了30家企业的面试,其中仅500强大公司就有TNT、东芝、三星、UPS、玫琳凯等,结果却无一过关。唉!我为何屡屡败走大公司?”

3年前,张先生毕业于某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到东北某大型国有集团找到一份工作。2年后,来到上海。不久就进了一家合资物流公司,在仓储部门任仓储调度。

2004年5月合同到期,已升迁到仓储主管的张先生离开了公司。踌躇满志的他把目光瞄准了500强外资大公司。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无情的,屡屡碰壁后,他的自信心开始动摇了。

张先生第一次面试的大公司是世界500强、全球4大快递公司之一的荷兰TNT的子公司——一家专做汽车配件的汽车物流公司。

5月上旬某日下午1点,他去参加面试。他先填写的是中文报名表。在填报具体职位时,他有点犹豫,便在空格中写了两个职位:运输主管和仓储主管。

面试官是两位中国人——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一位物流部经理。自我介绍结束后,物流部经理首先问道:“你为什么填两个职位,你到底应聘哪个职位呢?”张先生说:“我学的是交通运输,在东北做过运输管理工作;来上海后又做了1年仓储管理工作,两个岗位都可以做。”

物流部经理用不太信任的口气说:“我们要求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你只工作了3年,经验不足!你以前做的是快速消费品,我们做的是汽车配件,你的专业经历不行!”尽管他竭力辩解,两位面试官还是不为所动。这次面试就这样流产了。

后来张先生分析其原因觉得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虽是专业经历欠缺,但填两个应聘职位这一细节失误也难辞其咎。

8月下旬,张先生意外接到了东芝一家分公司的通知面试的电话,让他第二天上午10点过去面试,也是巧事,韩国三星公司也通知他在这天下午2点30分参加面试,一天应聘两家500强企业,他真是忙得有点昏头转向。此外,他还有点担心,万一他们用日语、韩语面试怎么办?他可从来没学过这些。

在等待面试时,张先生发现公司员工都说上海话,此时,他的心稍轻松了一些,毕竟上海话他能听懂一些。

但是一踏进小会议室时,张先生马上意识到了对面经理的眼神里有一丝失望——他的穿着太随意,只穿了一件旧的休闲T恤,头上的汗还没有擦干净。

自我介绍完后,她问:“你的数据库编程水平怎么样?”他很奇怪:我是做物流或做仓储工作的,会操作就可以了。干吗要会数据库编程呢?于是他如实回答:“数据库编程我不太懂。”面试中,她问了很多令人不愉快的问题,话里语间处处流露着不信任,似乎在审问一个囚犯。这使得张先生很气愤,于是没等她说完张先生就主动提出退出面试。

面试自然又失败了。张先生反省道:“其原因可能就是第一印象不太好。虽然责任在自己,但我心里还是有气;你们主动找上我的,还那么苛刻,还专门问一些令人难堪的问题!”

怀着几分气愤的心情,下午他提前10分钟赶到了韩国三星的分公司。前台小姐很客气地将他领进一间会议室。他想这次应该有点戏了吧。会议室里坐着3个人:人力资源部经理、运作部经理和一位会说汉语但带着明显的口音,应该是韩国人。三人看起来都很友好和善。

他向他们微笑了一下,便用流利的英语作自我介绍。他的表述很快得到了他们的首肯。接着,韩国人用汉语问了一些问题:“来上海几年了?”“工作情况怎么样啊?”他都认真地作了回答。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他不断地投简历,不断地参加面试,事前的准备有点松懈了。接到三星的面试通知后,他竟然想不起应聘的是哪个职位。他当然不能问面试官,便婉转地问:“我应聘的职位有什么具体要求?”谁知,这些老江湖很快明白了张先生的心思。运作部经理当即问:“你难道连这个职位的要求都不知道吗?”张先生慌忙辩解说:“不是的,我是想了解清楚以后,便于将来迅速开展工作。”他很快微微地笑了一下:“那是,那是!”接着,他又问了有关海关报关方面的问题。因为张先生的专业经历不大对口,他的回答不太理想。他居然边回答边做手势,可能是动作大了点,说着说着,他们突然大笑起来。张先生尴尬地看着他们。这次面试就在他们的欢笑和张先生的尴尬中收场了。

心情低落的张先生回到家里没精打采地打开电脑查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昨天他应聘三星公司的是物流专员!此时,他不觉感到有点羞愧了。原来这次面试失败的原因在于仓促上阵,对自己应聘的职位不了解,一些专业问题事先没准备。

仔细地分析张先生屡屡失败的原因,不难看出他忽略了面试中许多细微的小事:比如说面试前没有作充分的准备,尤其对应聘的职位了解得不太透彻,而且衣着打扮也不太合体,没有充分重视第一印象的作用,而且面试中没有注意言行举止,手舞足蹈,给人一种不注重仪表的感觉……但是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凡事都要有充分准备,切不可不作好准备,匆忙上阵,否则只有像张先生一样落荒而逃。

现在的社会,不再像过去“走一步,算一步”了。做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好比一个人身体有了疾病,要到医院治疗,就必须预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治疗。做事预先计划周全,早作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做事前不作任何准备,临时抱佛脚,要想事情圆满成功,那就难了!

幽默大师林语堂,一生应邀作过无数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别人未经事先安排,临时就要他即席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一场成功的演讲,只有经过事先充分的准备,内容才会充实。

对于一个如林语堂这么擅长演讲的学者,他都不作没有准备的演讲,可见事先准备工作的重要。“凡事预则立。”每件事,只有事先作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到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把事情圆满地做好做完善。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事前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有了第一天的短短几分钟的准备过程,就能对第二天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样就知道第二天哪件事最重要,哪件事是应该最先做的,就能知道做事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相反,如果你在工作中无视准备,事前准备不充分,事后就会麻烦多多。

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上班族,要想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你最好在每天下班前的几分钟制订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上班时候才制订工作计划表,那就很容易做得比较费劲,因为那时又面临新一天的工作压力。而前一天晚上就把第二天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好,到第二天工作起来就会轻松多了。

在头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了解第二天每项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能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

每一天都在作准备,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将来作准备,当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来临时你就会抓住。

凡事作好准备,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成你的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凡事有准备的人。一顿奢侈的晚餐吓走了外商

不拘小节常被人看作是大度潇洒的表现:大礼不拘小让,做大事的人哪顾得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错矣。知道吗?大事全部是由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唯有把每件小事做好,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业。更何况,许多生活社交上的所谓小事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明显的财富收入,但却是一个人修养素质的全部体现,是一个人潜在的形象及人际资源方面的投资。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重视这些诸如像吃饭一样的小节,结果毁掉了大好的合作机会。

某国有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企业考察。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的代表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中方工厂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代表。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作陪。美方代表以为中方还有其他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美国代表在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与这家中国企业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种条件都能满足美方的要求,对代表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绝,对此也相当不理解,便发信函询问。美方代表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是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能得到一笔巨额投资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次合作是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因为一顿饭的“小节”而毁于一旦。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小节”,那么也有人因为重视这种“小节”而赢得了商业上合作的机会,可见细节的威力有时候是无穷的。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因将吃剩下的两只小笼包带走这样极其平凡的小事感动了外商,使外商顺利地与他签订了合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吃饭这等小事带给人的影响。

上面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小节”的重要性,可见小节非小,事事关大。但是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人忽略这些所谓的小节,给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带来巨大的障碍和麻烦。

不妨再举一件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人真事。

国内有家工厂,为了能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无菌输液软管的先进流水线,曾做了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说服了对方。可是,也就是在签字的那一天,在步入签字现场那一刹那,中方厂长突然咳嗽了一声,一口痰涌了上来,他看看四周,一时没能找到可供吐痰的痰盂,便随口将痰吐在了墙角,并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细的美国人见此情景不由得皱了皱眉。

显然,这个随地吐痰的小小细节引起了他深深的忧虑:输液软管是专供病人输液用的,必须绝对无菌才能符合标准,可西装革履的中方厂长居然会随地吐痰,想必该厂工人素质不会太高,如此生产出的输液软管,怎么可能绝对无菌!于是美国人当即改弦更张,断然拒绝在合同上签字——中方将近一年的努力也便在转眼间前功尽弃!

随地吐一口痰结果砸了一笔大生意,这难道不值得三思?

每天我们都置身于不同的场合,作为社交一分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行为与场合和身份相称。但是,偶尔一疏忽就会露出马脚,这个时候你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细小的地方做得不妥当。

曾经有一位朋友说他不会与一家公司的另一位同学合作。于是有人惊讶地问他:大家都是同学,生意上又可互惠互利,为什么呀?他说:“这么多年了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听着他嚼口香糖的声音就想吐。还有我拉他去跟人家谈判,出来后我直为有这样的同学而丢人,他的形体语言太夸张了,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拍手大笑,让对方觉着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层面上,怎么做生意啊!”

据人所知,那位同学人不错,也有不少其他优点,但修养、礼仪上的这些小问题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真是出乎人的意料。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你的行为,你是否在当众打哈欠?在大庭广众中,你能忍住不打呵欠吗?打呵欠在社交场合中给人的印象是,表现出你不耐烦了,而不是你疲倦。

有些耳痒的人,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会随手取一支来掏耳朵,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饮茶、吃东西的当儿,掏耳朵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恶心,这个小动作实在不雅,而且失礼。有些头皮屑多的人,在社交的场合也忍耐不住皮屑刺激的搔痒而搔起头皮来。搔头皮必然使头皮屑随风纷飞,这不仅难看,而且令旁人大感不快。

宴会席上,谁也免不了会有剔牙的小动作,既然这小动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的时候不要露出牙齿,更不要把碎屑乱吐一番,这是失礼的事情。假如你需要剔牙,最好用左手掩住嘴,头略向侧偏,吐出碎屑时用纸巾接住。

因此,由于自己不拘小节的习惯,而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这实在不好,针对此必须注意:

手——最易出毛病的地方是手。以手掩住鼻子、不停地抚弄头发、使手关节发出声音、玩弄接过手的名片。无论如何,两只手总是忙个不停,很不安稳的样子。本来想使对方称心如意,谁知道却因为这样而惹人厌烦。

脚——神经质地不住摇动,往前伸起脚,紧张时后脚跟踮起等等动作,不仅制造紧张气氛,而且也相当不礼貌。如果在讨论重要提案时伸起脚,准会被人责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