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01:32:09

点击下载

作者:肖国士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近视眼

近视眼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叫近视

看远模糊不清,看近清楚自如,配戴眼镜后远视力可提高,这就是近视眼。在社会上不难发现,在干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中戴眼镜的多,干体力劳动的特别是农民戴眼镜的少,说明近视与读书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近视眼将成为人类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文明病。

从近视眼的屈光状态来看,是由于眼屈光系统的后主焦点与眼的感光层 (视网膜)两者之间相互位置没有安排恰当所形成。眼的屈光力量过强,而眼球前后轴长仍属正常者,称屈光性近视;眼的前后轴过长,眼的屈光力正常者,称轴性近视。此外,还有由屈光力量过强合并眼轴过长者。无论哪种近视,其共同特点是屈光系统的远点在有限远以内,平行光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因而远视力降低。为了看得清楚要将物体移近,使进入眼内的光散开,物像移到视网膜上。

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称为远点。按屈光学的观点,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处放一点状光源,此光源所发的光经眼屈光系统后在空间聚焦之点为该眼的远点。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所以能看清楚远处物体;远视眼的远点在眼球之后,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要使用相当程度的调节,把眼球后面的虚焦点移到眼前的无限远处,所以远视眼比正视眼和近视眼易产生视疲劳。近视眼的远点在有限远以内,要在眼前加上凹透镜,使进入眼球内的光先散开,才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像。近视眼的远点越近,近视的度数越高,因此可以根据远点的距离换算出近视度数。例如,远点在1米为近视1.0D;2米为近视0.5D。因为近视眼的远点比较近,尤其超过3.0D的近视,在一般近距离工作不需要使用调节。这种病人在看近时,可使用其远点进行工作,可使老视现象推迟或不表现为老视。

什么是假性近视?如何鉴别真假近视

大家知道,近视眼的初起往往是功能性的,由于长期处于高度调节状态,以致视远模糊,临床上称为调节性或假性近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调节性就会向器质性——轴性变化,假性近视就会变为真性近视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性质不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主要的鉴别方法为:

1.散瞳查视力法

先测裸眼视力,再用1%阿托品溶液(或眼青)点眼 (涂眼),每日3次 (涂膏1次/日),连用3天。或用2%后马托品溶液点眼,5~10分钟1次,共6次。待瞳孔充分散大后再查视力。比较散瞳前后视力,如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进者为假性近视。

2.散瞳检影验光法

用上法散瞳后在暗室或半暗室内进行检影验光,光影如为顺动或不动,则为假性近视;若为逆动,则为真性近视。

3.云雾法

先测裸眼视力,然后双眼同时戴+3.0D球镜片,看远处物体3分钟,而后除去右眼镜片,立即检查视力,如视力有进步则为假性近视,否则为真性近视。依此法再检查左眼。

发生近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发生近视的因素很多,根据多方面的调查分析,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其他三大因素。

1.遗传因素

从遗传学上,通过近视眼的家系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的发生率存在着家族发病的倾向,近视眼病人的家庭成员,患有近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近视眼的人群。

2.环境因素

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病因素中,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所谓环境因素,是指非遗传的、后天的,可引起近视发生的一些因素。主要的、具体的就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和用眼卫生不当所引起。

①视距近的因素:由于青少年眼睛生理功能的特点,8~9岁的儿童可以将书本拿到眼前很近,甚至7~8厘米处也可以看得清楚,这是他们生理的本能。眼睛有极度的调节和极度的辐辏(集合)作用。因为他们的调节力强,大多数习以为常,主观上就不自觉地在读书写字的时候,使头部距离书本很近,养成过近距离用眼的不良习惯。因此,读写时往往喜欢扭着身子,歪着头,不但姿势歪斜、视距过近,而且眼与书本的视线角度也不正。有的写起字来,练习簿放得歪斜,手握笔杆离笔尖太近;有的用铅笔写字,笔芯削得又尖又长,字体写得又细又小,这些都会使眼睛调节异常紧张,从而促使近视形成。

②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的因素:我们在中小学校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得到一本喜爱的文艺小说,或为了完成作业、准备考试等,往往捧着书本不放,总想一口气看下去,连续看几小时也不休息;甚至在走路或在乘车时也看,有的连吃饭也看,躺在床上也看,到深夜11~12点钟才睡觉;也有在炎热夏天,于室外路灯下纳凉看书。这样疲劳不堪,不但使眼睛负担过重,影响视力,容易发生近视;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们在学校中发现,学期期末结束前检查视力正常的学生,通过一个寒假,开学后即复查,常有视力骤然下降为不正常者,即所谓视力不良新发病例。学校老师非常关心,立即追踪调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生活情况,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在寒假春节前后短短的一个月内,有的看完十几部长篇小说,有的除做假期作业外,还阅读大量课外参考资料。孩子自己说看到深夜眼睛发酸,还舍不得把书放下。经过老师反复教育,纠正其不良的用眼习惯,将作业改为白天完成,晚上少看早睡,增做眼保健操,严格遵守 “二要,二不要”等方法,一个月后再复查视力,有的视力改善,有的恢复为正常视力。这些事例说明,中小学生视力减退的特点是视力下降得快,但好转得也快,也有可能恢复,但不是自然地好得快,而是要经过教育过程,采取防治措施,才有可能达到恢复正常的要求。因此,长时间不停地阅读小说、课业负担过重、上课期间拖堂,或期中、期末备课迎考,学生开夜车,连续几小时看书做习题等,都易造成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形成近视。根据我们的调查资料表明,由于读写姿势不正确,视距过近,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等因素形成近视的为数甚多,约占70%以上。

③学习环境不良的因素:学习环境不良、照明不符合要求、光线过强或太弱,也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看书写字以及做近距离工作等,都需要适度的照明,但光线太强,眼睛过分受刺激而炫耀不舒服;或光线太弱,书本上照明不足,使眼睛调节负担加重,都会使眼睛容易疲劳而形成近视。

我们在对学生家庭调查中发现,家庭照明不足的占有30%左右。在学校调查中,有些教室采光不足。根据市区部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测量的情况来看,符合照明要求的 (50勒克司以上)约占70%以上;但阴雨天照明不足,需开灯上课的占60%左右;也有些教室光线太强,遮阳设备不良。

④观看电视方法不当的因素:观看电视方法不当,也是诱发近视的重要因素,随着家庭电视机的逐渐普及,学生家庭普遍购置电视机,以增加知识教育。但有些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还经常无节制地观看电视,往往一次连续看2~3小时之久。有的看完电视,还继续做课外作业到深夜才入睡,使眼睛日夜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也有的观看电视时距离电视机屏幕过近,室内光线明暗不匀,这些都会增加眼的疲劳,也是容易促使形成近视的重要因素。至于玩电子游戏机,更易形成近视。

3.其他因素

①胎内期的影响:母体健康与否,与胎儿近视也有关系。如果母亲怀孕时,患有妊娠毒血症、流感、荨麻疹、风疹、酒精中毒等病症或早产等,均可促使胎儿近视。

②体质因素的影响:身体体质因素与青少年近视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婴幼儿与青少年的身体体质基础差,或者患有急性、慢性传染性疾病如麻疹、高热,或者营养不良、体质衰弱,均可诱发近视和促使近视加深发展。

③营养因素的影响:有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可以成为近视的诱因,如儿童有偏食习惯者常常易患近视。由于饮食搭配不当,喜吃零食或常吃大量糖类等均会使体内铬和维生素B的贮存量减少,形成体内缺铬和缺钙而易诱发近视。缺锌对近视的形成和加深也有一定的关系。

④农药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使用有机磷农药日益增多,有可能促进近视眼的发生。

什么叫近视散光

散光是指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时,各子午线方向的主焦点不能聚焦成一点,这样不管在哪儿,它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最常见的是由于角膜弯曲度发生变化所致,多为先天性,而且度数比较大。如果由晶状体弯曲度变化引起,散光的度数一般比较小;也可由晶状体各部的屈光指数发生变化而来。

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与不规则散光两大类。

各子午线的弯曲度不一致,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称为规则散光。一条子午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相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这就是单纯近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平行光线都是在视网膜前成像,但是如果它们屈光力不相等,这就是复性近视散光。假如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一条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另一条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这就是混合散光。规则散光都可以验光配镜矫正视力。

不规则散光的屈光特点是由于角膜表面弯曲不平,甚至在同一子午线上各部分的弯曲度也不一致。因而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可能形成规则的焦点或焦线,只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零乱的物像,这就是不规则散光。这类患者部分可以通过配角膜接触镜或作角膜移植术得到改善,一般戴框架眼镜不易矫正。

不论何种散光用药物治疗均难以见效,应到医院检查,先验好光度,确定散光类型,再配戴合适的散光眼镜来矫正视力,并消除散光所致的调节紧张和视疲劳等症状。

什么是近视屈光参差

近视屈光参差的光学特点为两眼的屈光度数差距较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眼正视另一眼近视为单纯近视屈光参差;两眼均为近视,两眼的屈光度相差较多为复性近视屈光参差;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远视为混合性屈光参差。

近视屈光参差的视觉障碍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双眼视力降低,因度数较低仍可保持双眼单视,如双眼屈光参差超过300度,为了形成双眼成像产生立体感觉,必然会引起双眼调节之间的矛盾,故经常有视力疲劳和双眼视力降低;另一种是交替视力,常发生于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轻度远视的病例,患者常常避难就易,看远时用远视眼,看近时用近视眼,这样既不用调节,又不用集合,故无不适之感;第三种是单眼视力,如一眼为高度屈光不正而视力很差,从幼年开始就失去该眼的功能锻炼机会,形成废用性弱视,故只有单眼视力。

近视屈光参差可引起两眼像不等,如两眼屈光度的差距超过300度,已超过视觉生理高代偿极限,使双眼视觉发生困难或者根本不能形成双眼合像而成双眼复视。当双眼初次发生明显像不等时,由于对外界环境尚未适应,因而感到所处地平面发生偏斜,好像在斜坡上走动,被观察的人脸也发生左右不相对称的怪像。初配高度近视眼镜的病人也会出现类似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可自行消失。像不等所引起的主观症状与屈光不正或眼肌功能不平衡所引起的相同,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固视困难,视物模糊和视力疲劳。

什么是近视性弱视

近视性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早期,竞争着的双眼视刺激的输入失去平衡的结果。占优势者成为主眼,劣势者成为弱势眼。一般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8的列为弱视。弱视又按程度分为轻度 (原始视力0.6~0.8)、中度 (原始视力0.2~0.5)、高度 (原始视力<0.1)三种;与屈光不正有关的有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三种。斜视性弱视是由于斜视发生后两眼视轴不平行所致;屈光参差性弱视是由于屈光参差太大,落在两眼黄斑上的物像清晰度不等所致;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矫正视力眼镜的高度近视病例。屈光参差可引起斜视,斜视可引起弱视,从而具有因果关系。

近视眼如何自我检测

1.视远发现法

平时选定一远方目标,经常观看,如果目标变得模糊而看不清时,说明视力开始减退,提示近视发生。

2.小孔法

不通过小孔看不清的远处物体如通过小孔看清楚时,说明眼睛开始近视。

3.明暗对比法

在正常情况下,视力由明亮处到略暗处时有所减退,减退幅度一般在0.3左右,如明处为1.5,暗处则为1.2左右。如果是近视眼,视力下降幅度较大,若明处是1.0的话在略暗的地方则只能看到0.3左右,下降约0.7。每当阴雨天或傍晚看不清黑板 (晴天能看见),这也是近视的先兆症状。

4.两眼对比法

平时人都是双眼看东西,如果不注意对比,有时即使一只眼发生视力障碍,也不易被发现。因此,在学校或家庭,可选定一定的目标,如视力表或日历,经常检查双眼视力情况,发现一眼视力减退,可能为近视发生。但在检查时不要加压于眼球,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5.症状发现法

近视早期常出现视力疲劳症状,如看书超过1小时即发现视物模糊,眼睑沉重、睁不开,伴有肩酸痛、头痛等,这是由于视力减退所导致。这时,如果引起重视,注意休息,或进行眼睛保健活动,则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疾病信号

病发有前兆贵在发现早

近视眼有哪些自觉症状

1.低度近视症状可不明显

有些低度近视患者,虽然看远的目标有些模糊,但因视力减退是逐渐发展的,故他们常不以为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近视眼,以致到了中年还从未戴过眼镜。这种症状不明显的人,大多是在体检时偶然被发现的,因这些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重视,只要感到视远有些不清,即应引起注意,以防逐步加重。

2.看远模糊及好眯眼睛

近视患者的主要感觉是视远模糊不清,经常喜眯着眼睛看。这是因为近视眼所看到的远处景物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呈朦胧圈,眯着眼睛看可以缩小朦胧圈而能看得清楚些。但眯眼视物时,会使眼内外肌肉过度紧张,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3.眼胀眼痛及眩晕不适

近视者看书时,为了看清字体,往往喜欢把书放得很近,这样会增加眼的调节紧张,容易使眼睛疲劳,从而加深近视的程度。若看书、写字或做近距离工作时间过长,有时会感到字体模糊、眼睛睁不开、眼胀、眼痛、眼眶四周不适或酸痛,甚至有时可伴有眩晕、恶心、怕光、流泪等症状,还出现眼前闪光、记忆力减退、乏力、失眠及胃肠消化不良等情况。

4.眼前出现 “蚊蝇”飞舞

其黑影的形态大小不一,有的呈点状,有的呈线状,有的像蚊蝇的翅膀或蜘蛛网,还有的像小空泡或烟雾状,它们在眼前飘来飘去,时隐时现,还可随着眼球转动而转动,尤其是在环视白色墙壁或蓝色的天空时更为明显。如果用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到。这种症状称为 “飞蚊症”,多见于高度近视。

5.眼前出现固定黑影

有的患者会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使中心视力明显受损,多见于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的患者。

近视眼可出现哪些病理改变

高度近视多属轴性,眼球明显变长,眼球向外突出,但轴长的变化仅限于赤道后部,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睫状体环状肌常常变萎缩。近视眼的眼球怎样变长?为何只向赤道后部伸张?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出于眼球后部没有眼球前部结实,加上睫状肌收缩的拉力和晶状体的弹力,以及视近时眼球向内转动,眼外肌收缩对眼球的压力,时间久了眼球就向后伸张——变长了。眼球向后伸张必然会引起眼球后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近视眼眼底的各种改变是眼球向后伸长的显著标志之一。

近视眼的眼底改变随近视度数的浅深而有轻有重,低度近视眼底变化常不明显,中度近视的眼底常局限于视神经乳头的变化,即视乳头周围的视网膜、脉络膜变薄,使巩膜环形暴露而呈近视弧。高度近视则眼球后部的视网膜、脉络膜广泛变薄,脉络膜血管显著暴露而形成“豹纹状眼底”,再重则脉络膜萎缩和巩膜向后隆起而形成 “脉络膜萎缩斑”以及 “巩膜后葡萄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眼底的这些病理变化势必影响眼内的营养和代谢,于是为视网膜变性、黄斑部出血、玻璃体液化混浊、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打下了病理基础。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视网膜内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存在着生理的潜在空隙,加上视网膜退行性变 (容易产生裂孔)和玻璃体液化 (网膜失去支撑力),在眼球受到撞击和震动下,随着视网膜裂孔的产生和眼球的晃动,液化的玻璃体就源源不断地从裂孔流入视网膜内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就会使视网膜完全脱离而失明。

近视眼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1.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得了近视,主要感觉看远模糊,经常喜欢眯着眼睛看,会使眼内外肌肉过度紧张,容易引起眼睛疲劳。看书时为了看清字体,也往往喜欢把书本放得很近,这样会更增加眼的调节紧张,也容易使眼睛疲劳,加速近视的发展。有些人在看书、写字或做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后,还会出现感觉字体模糊,眼胀、眼痛、眼眶痛,甚至眩晕和恶心等症状,体质差的青少年儿童,则症状更明显。

2.影响学习和工作

由于近视眼看远不清,在上课或看电视、电影时必须坐前排,这样会加重眼的调节负担,促使眼睛过度疲劳;同时由于看不清黑板字体,对教师的讲解内容理解不深,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优良,品德也好,但因视力不良,不能报考重点中学,报考大学也要受到专业限制,参军更不合格,就业也有困难。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对个人的前途都有一定影响。

3.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有些学生由于看远不清,往往对自然界观察的范围不广,因而逐渐形成好静不好动的习惯,尤其少年儿童得了近视而从小就配戴上近视眼镜者,常喜欢在教室或家里玩,对看书、绘画、雕刻等室内活动兴趣比较大,对室外群众性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开展体育活动也少。这样不但可能加速近视发展,也有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4.造成视力障碍

进行性近视往往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给视功能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什么戴镜后会出现干扰症状

有的屈光不正患者,在配戴新眼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有的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眼珠胀痛、视物变形等干扰症状。这是因为患者的眼睛对新配的眼镜不适应所引起,一般经过数天或一周试戴后,症状会消失。这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就叫适应期。从光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由于透镜本身存在球面像差的光学现象,引起戴镜视物变曲或畸变。当我们通过曲率较大的凸球镜片视物时,则感到线条变 “凹”,而通过凹球镜片视物时,则感到线条变 “凸”,这是由负畸变和正畸变造成的结果。

2.凸球镜片有放大物体的作用,凹球镜片有缩小物体的作用,镜片的曲率越大,与实际物像差别就越大,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就越明显,所以高度近 (远)视镜初戴时常感到不适。当更换新镜时,由于原镜与新镜的屈光度、镜片材料的曲率、形成光学中心的位置等因素都有差异,故戴新配的眼镜与戴原来的眼镜在感觉上就不一样,特别是重新配镜时,如果改变了镜片的理想基弯,患者的不适感就会随之增加。

3.为儿童配镜矫正远视伴斜视的眼镜时,为了训练眼肌的力量,须配较大度数的远视镜,这种配镜的本身就存在强制性,必须进行适应才能逐渐接受。为屈光参差的患者配镜时,由于两眼视力悬殊很大,为了不使视力差的一眼形成弱视,应尽可能矫正弱视眼睛,但患者戴镜双眼同视时,会出现不适,甚至头晕的感觉,但必须坚持戴一段时期,不适感才可消失。

4.所配眼镜的球镜、柱镜的性质、度数、散光的轴向、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距离等,是否与处方不相符合,或镜架及镜片与眼球的位置不适宜。有的人初戴眼镜,因度数较高、斜轴或异轴散光,两眼屈光参差产生视像不等,或更换新的眼镜后暂时不适应,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对初戴眼镜或更换新的眼镜难以适应。检查时应事先估计到,并在开配镜处方时向患者说清戴镜后所出现的症状和适应过程,让其心中有底,戴一段时间即可适应。究竟多长时间才能适应,这就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情况而异,短者3~5天或1~2周,长者1~6个月。有的应分次矫正。

5.验光中的失误,近视过度矫正,远视矫正不足,散光程度矫正不当。有的中、低度远视散光病人,因本身调节力强,试镜时受其调节影响,将其性质搞错;或是所配散光的量、散光的轴向没验准确,所给柱镜轴向与实际散光轴向不符合时,则会产生新的屈光不正;瞳孔距离如果没测准确,就会产生三棱镜的效应,影响两眼外肌的平衡关系,应重新进行验光检查。

因此,我们绝不能把不合理或验光错误的配镜,盲目列入适应过程,这会影响或危害眼睛的健康。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配镜度数过大产生不适或头晕;没有排除患者患有假性近视成分,盲目加大配镜度数,患者不能接受的;由于镜架过大或变形,引起镜片光学中心以及散光轴向误差较大的;两眼屈光度悬殊很大或屈光性质不同,配镜时由于过度矫正产生两眼同视物像重影严重不能适应等,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妥善处理。

检查须知

检查为诊断病清好治疗

什么叫视力,如何检查视力

到眼科看病或验光配镜,首先要检查视力。主要是测定视网膜黄斑中心视神经细胞的功能,这是眼科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视力按范围可分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两种,中心视力反映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的功能,周边视力反映中心凹以外视网膜的功能。通常所说的检查视力是指中心视力,也叫视敏度,即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按距离可分为远视力与近视力两种,凡5米或5米以外的视力叫远视力;30厘米 (即阅读的标准距离)的视力叫近视力。故检查视力的方法又有远视力检查与近视力检查两种。

1.远视力检查法

国内目前通用的是国际标准视力表,正常视力为1.0。检查时最好用人工照明,以保证光线的充足。

①被检查者站在视力表前5米距离处 (如房间小,可在距视力表2.5米处放一平面镜,被检查者坐在视力表下面,看镜内反映出的字母 (即视标),先遮盖被检查者的一只眼,检查完毕后再换另一只眼,然后由上而下地辨认视标缺口的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能看清楚的最后一行边上注明的数字即为被检查者的视力。通常要求0.1~0.5的每个视标都能看清,0.6~0.9每排视标允许看错1个,1.0~1.5之间,每项视标如认错2个仍可通过。如果能够看清上一行而下一行只看清+22个视标,那么就记录为看清上一行的数字。

②如果患者在5米处对第一行 (0.1)也辨认不清时,那么就嘱其向视力表方向移近0.5米、1米、2米、3米……,直到能看清第一行最大的视标为止。这时,根据患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按以下公式记录患者的视力:视力=0.1×(距离÷5)。例如,一患者距离视力表2米处才能看清最大视标,其视力即为0.1×(2÷5)=0.04。

③如果患者在0.5米处仍不能看清最大视标,则医生可伸出手指在患者眼前,令其辨认指数,再记录眼与手指的距离。如在一尺处看清的即为一尺指数,两尺处看清的即为二尺指数,其余依此类推。

④如果手指亦看不见,医生则可用手在患者眼前晃动,如能辨别,即为眼前手动;如果眼前手动仍看不清,就应该到暗室验光感。当无光感时,才可称为失明或盲。

2.近视力检查法

检查近视力是很重要的。临床上结合远、近视力的检查,常可以初步判断屈光不正的类型。目前通常用标准近视力表,正常视力亦为1.0。

①将近视力表置于被检查者眼前30厘米处,方法与远视力检查法相同。

②如30厘米处不能辨认1.0者,则将近视力表移近或移远,直至看清为止。测得患者的近视力,以近视力距离厘米而记录之 (近视力/距离厘米)。

3.视力表检查法

视力表是检查视力的主要计量工具,除前面所介绍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近视力表外,尚有对数远、近视力表,转盘式自带光源近视力表。但目前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还是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对数远、近视力表为我国研制,设计上比较合理,曾被国家计量单位发文推广。

检查视力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了查到被检查者的确切视力,检查时必须注意远近视力检查的一些基本事项。

1.远视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①视力表要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表面要平整光滑、无污渍、无反光,悬挂高度应以1.0与检眼同高为宜。视标与大多数受检查眼平行为度,不可过高或过低。

②利用自然光线时,应做到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天气、定距离。也就是说,检查时要有固定的时间及地点,要选择晴天,并固定在5米距离。

③在距离5米处,要作好标记。在检查视力时,左右两眼分别进行,一般先右眼后左眼。被检查者要坐端正,眼睛必须睁大,不能眯眼,更不能斜视或歪头。检查一眼时,另一眼可用遮眼匙遮盖,切不能用力压。在进行集中检查时,视力可从1.0开始,自下而上,再根据情况移上或移下。

④指字木棒一端应较细些 (直径0.5厘米左右),并应涂上红色,以便醒目;检查时应指在视标下方中部0.5~1.0厘米处,速度不能太慢,平均每字3~5秒钟。通常要求0.1~0.5的每个视标都要看清楚,0.6~1.5之间若每排视标只错认1~2个,仍算通过。

⑤为了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检查前要求被检者休息片刻,不要匆匆忙忙赶到检查地点,或剧烈运动之后马上检查;要求被检查者不偷看,不背表,不眯眼。如果被检查者觉得视力模糊,可允许休息1~2分钟,闭一下眼再检查。

2.近视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①检查时要有充足的光线 (包括自然光线和人工照明)。

②检查的距离为30厘米。如不能辨认清楚,可将视力表移近或移远,然后记录其距离。例如,在20厘米处能看清1.0,则记为1.0/20厘米。

③检查者必须拿一根细木签指示视标,其他具体要求与远视力检查法相同。

什么叫饱和视力,什么叫矫正视力

在视力检查过程中,还要注意检查饱和视力与矫正视力。

1.饱和视力

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时,在5米远的距离看到最后一排视标 “E”的缺口方向,这时的视力为1.5;如果在6米处看到最后一排 “E”的缺口方向,视力就是1.8;在7米处看到最后一排“E”的缺口方向,视力就是2.1;8米处为2.4;9米处为2.7;10米处为3.0。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有许多青少年的视力不止1.5,他们在6、7、8、9、10米处都能看清1.5的视标。因此,凡视力为1.5的青少年,应让他们再站远一些,以检查他们的最高视力,此即 “饱和视力”,又叫全视力。

测定饱和视力对了解和防治近视眼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有的青少年初测定的饱和视力为2.7,一年后再检查时为1.5,此时的视力虽为良好,但和一年前相比,则视力已减退了许多。据此,就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视力的再下降。

2.矫正视力

是指视力低于1.0者,用镜片矫正后所获得的视力。例如,原来因近视眼其视力只有0.7,后经镜片矫正,视力为1.5,此时的1.5即为 “矫正视力”。一般来说,单纯性近视眼视力可矫正达到正常;而高度近视、变性近视或混合散光,矫正视力往往不能达到正常。

什么叫主观验光法

主观验光法又称显然验光法。验光时不散瞳,它根据患者自觉视力的好坏来定屈光度。一般眼镜公司多采用主观验光。主观验光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速度快,可以大量进行。

主观验光的方法:首先让患者戴上试镜架,调整好瞳孔距离和鼻梁高度。通常先查右眼,再查左眼。医生两手各拿+0.5屈光度、-0.5屈光度的镜片,先后分别放在患者眼前,询问戴上哪一个镜片以后视力有进步,把视力有进步的镜片放在镜架上,继续递增镜片度数使视力矫正到1.0。通常近视眼患者采用矫正到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如果矫正视力低于1.0,应该测定有无散光。如果有散光,要分辨出是近视散光还是远视散光,并确定散光轴的方向,再按散光轴逐渐递增散光镜片度数,使矫正视力达到1.0,或达到患者的最好视力。上述球镜片和散光镜片的总和就是患者的屈光度。

怎样确定有无散光呢?一种方法是用散光镜片放在眼镜架上,然后旋转镜片,观察在改变轴的方向时视力有无变化。反复试验,如患者选择的轴位一致,基本上就是散光轴的位置了,然后按此轴递增散光镜片度数。也可采用散光表的方法,让患者注视散光表,询问患者各方向的线条是否同样清晰。患者认为各方向线条确定同样清晰,说明无散光;如果清晰度不一致,某一方向模糊,可以在此方向试验散光镜片,当递增度数后,线条恢复清晰,这就是患者散光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误差较大。

交叉圆柱镜法:交叉圆柱镜在两个垂直的轴上度数是相反的,常用的有+0.25、-0.25、+0.50、-0.50两种。镜片中以 “+-”刻度标出,圆柱镜柄的部位没有屈光度。检查时把圆柱镜的柄放在眼前45°方向,来回翻转试验。如果患者认为视力无任何变化,说明90°、180°轴处无散光,然后把圆柱镜柄转到90°方向,来回翻转圆柱镜,患者认为视力无变化,说明45°、135°轴处也没有散光。如果某一方向视力有变化,那就说明有散光,应该用散光镜片在这个轴的附近仔细测出散光轴,递增镜片度数,通过矫正视力测出患者散光度数,再用交叉圆柱镜复查,如果散光完全矫正,那么再次翻转圆柱镜片时视力应该没有变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