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套装共6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08:01:33

点击下载

作者:(英)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套装共6册)

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套装共6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泰普了人生法则系列(套装共6册)作者:【英】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排版:skip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4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封面

版权信息

极简生活法则

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财富的理想国 关于财富的117条法则

极简管理法则

破茧法则 打破一切思维定式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

目录

CONTENTS

内容提要

出版说明

第一篇 个人法则

法则1 保密

法则2 智慧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法则3 接受现实

法则4 接受自己

法则5 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法则6 确立毕生的追求

法则7 思维灵活

法则8 关注外面的世界

法则9 站在天使而不是魔鬼的一边

法则10 只有死鱼才会顺流而下

法则11 不要轻易大喊大叫

法则12 做自己的顾问

法则13 不害怕、不惊讶、不犹豫、不怀疑

法则14 化遗憾为动力,抓住未来的机会

法则15 放弃也没关系

法则16 从一数到十,或背诵唐诗宋词

法则17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放下无能为力的

法则18 争取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

法则19 不要追求完美

法则20 不要害怕有梦想

法则21 三思而后行

法则22 不要停留在过去

法则23 不要活在将来

法则24 时光飞逝,行动起来

法则25 保持一致

法则26 把每一天都当作重要的日子来打扮

法则27 有自己的信仰体系

法则28 每天都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法则29 有计划

法则30 有幽默感

法则31 相信因果

法则32 生活可能有点像广告

法则33 走出舒适区

法则34 学会提问

法则35 保持庄重

法则36 情绪波动没问题

法则37 保持信念

法则38 世间事,总有我们不明白的

法则39 知道真正的幸福源自哪里

法则40 生活是一块比萨

法则41 有一个愿意见到我们的人或动物

法则42 知道何时放手,何时离开

法则43 报复会导致冲突升级

法则44 照顾好自己

法则45 时刻保持礼貌

法则46 经常清理物品

法则47 记得回归本源

法则48 划定个人界限

法则49 重视品质而非价格

法则50 可以担心,也可以知道怎么不担心

法则51 保持年轻态

法则52 钱不是万能的

法则53 独立思考

法则54 我们不是生活这部戏的总导演

法则55 拥有一些能让我们忘却烦恼的东西

法则56 只有好人才会觉得内疚

法则57 没有好话说就什么都别说

第二篇 爱情法则

法则58 求同存异

法则59 给另一半空间,让他们做自己

法则60 相敬如宾

法则61 让对方进入没有我们的世界

法则62 率先道歉

法则63 为了让对方高兴做出额外的努力

法则64 知道何时该倾听,何时该行动

法则65 对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充满热情

法则66 协调步调与喜好

法则67 多说话

法则68 尊重隐私

法则69 确保有共同的目标

法则70 对待伴侣要比对待最好的朋友更好

法则71 知足很难

法则72 双方法则不必一模一样

第三篇 亲友法则

法则73 要当就当益友

法则74 不要忙到没有时间留给我们爱的人

法则75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不需要我们的任何帮助

法则76 尊重和原谅我们的父母

法则77 给孩子一个机会

法则78 不要随便借钱给别人

法则79 保持沉默

法则80 没有坏孩子

法则81 在我们爱的人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法则82 让孩子担负起责任

法则83 孩子需要和我们争吵,才能离开家

法则84 孩子总会有几个我们不喜欢的朋友

法则85 我们作为孩子的角色

法则86 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

第四篇 社会法则

法则87 我们比我们想的更亲密

法则88 学会原谅

法则89 乐于助人

法则90 考虑对别人有何益处

法则91 和积极乐观的人来往

法则92 不吝啬我们的时间和知识

法则93 参与

法则94 保持高尚

法则95 我们吃过苦不代表别人必须吃苦

法则96 善于比较

法则97 制订职业规划

法则98 考虑我们赖以为生的工作的长远影响

法则99 做好本职工作

法则100 知道自己造成的危害

法则101 争取代表光荣而不是耻辱

法则102 协助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

法则103 想想历史会怎样评价我们

法则104 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做到环保

法则105 回报世界

法则106 每天或者至少偶尔找出新法则

第五篇 快乐法则

法则107 目光长远

法则108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法则109 喜欢自己

法则110 换个角度

法则111 自我暗示

法则112 把不同的圈子结合起来

法则113 转移注意力

法则114 知道自己重视的人是谁

法则115 打破障碍

法则116 掌控自己的生活

第六篇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

有关财富 谁都可以拥有财富——你需要的只是努力

有关工作 让自己的工作受人赏识

有关管理 让

其他

人对工作投入感情

有关为人父母 放松

有关爱情 做自己

返回总目录内容提要

世间,有人似乎天生就掌握着幸福的人生秘诀,有人半路弯道超车突然成为了快乐的人生赢家,而有人则视生活处处都是荆棘与泥潭,或沉沦或挣扎。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愉快地享受每一天?

本书是欧美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幸福的人生,他在观察与实践了诸多乐天知足、运气始终不错的人的方法后,将我们的生活宇宙分成了四个空间:与自我、与伴侣、与家人和朋友以及与我们的社交圈。在此基础上,他把那些看似高深的人生哲理总结为我们平凡而普通的人也能够应用的121条极简生活法则。我们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都能成为做事问心无愧、积极播撒正能量、享受生活的人生赢家。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本书就是给那些愿意选择积极改变、愿意选择把快乐带给自己和身边人的读者昀人生指南。

出版说明

理查德·泰普勒与他的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史上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也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一套经典长销书。其中一些单本长期占据英国亚马逊排行榜前100位,其在英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哈利·波特》。

在英国,截止到2016年年中,“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总销量有200多万册。其中,单本《极简生活法则》英文原版已销售了60万册;《

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英文原版已销售了51万册;《财富的理想国:关于财富的117条法则》英文原版则销售了27.8万册。可以说,“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各地机场书店里都会摆放、码堆的一套书。

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的作者,被誉为“个人成长”的导师。

泰普勒的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不同的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他的个人成功促使其开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旅程,与大众分享他的成功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的文字风格,既不是那种冷硬命令式、听多了让人觉得苛刻的“教科书风格”,也不是温柔多情式、听久了让人觉得黏糊糊的“中央空调风格”,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温暖又不失客观的风格。“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之所以受到欧美读者的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泰普勒强调了一种人生观: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坚持下去。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对周围各领域成功人士的细微观察,他发现有些人总是看起来生活得很轻松,无论身处何种状况,他们总是能够积极向上,做正确的事情,而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大家也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他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总结成一条条简单的法则,分享给了每一位想从容应对生活的人。

作为“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文版的出版方,我们希望这套书能从生活、职场、管理、爱情、财富、为人父母及自我突破等领域为读者提供一条人生捷径,帮助每一个人都学会坚持、学会思考,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序

小时候,我曾和祖父母共同生活过几年,其中的原因复杂。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们勤劳、知足。祖父因为一起工伤事故(一车砖砸坏了他的一只脚)而提前退休,祖母则在伦敦的一家大型百货商场上班。我的突然到来显然打乱了他们的日常安排。因为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而祖母又不能指望祖父在家里照看我(在那个年代,男人是不看孩子的,想想现在,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解决办法是把我藏起来,带着我去上班。

和“奶奶”一起上班很有意思。我被要求长时间保持安静,一动不动。因为不知道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那时的我以为这很正常。我发现,在观察顾客——通常是从一张大桌子下面,那里是我的安全角落——的过程中,我很快乐。所以说,我天生就对观察别人有着强烈的兴趣。

后来,我回去和母亲一起生活。她说,观察别人永远不会让我成功。对于这一点,我并不确定。你看,在我的职业生涯初期,对周围人的观察表明,一些人会因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行为而升职。比如,两个人能力相当,其中一人却像是她已经升职了一样去思考、去行动,那么她就会得到高一级的空缺岗位。把这些观察到的行为付诸实践后,我的事业进入快速上升期。这些“法则”也成了我那两本《极简工作法则》(The Rules of Work)《极简管理法则》(The Rules of Management)的基础,这本书现在是同类作品中的畅销书。

就像你发现在职场上,一些行为会让一些人轻松升职一样,生活中也是如此。在生活中,人们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似乎已经掌握了成功人生的诀窍,一类依然觉得很难成为人生赢家。说到成功,我的意思不是积累了大量财富,或是在某个压力很大的行业做到了高层,而是从我勤劳的祖父母也可以理解的角度来说的。这一类人对生活感到满足,基本上每天都很快乐,并且身体还算健康,生活多姿多彩。难以实现成功的人往往没有那么快乐,对他们来说,生活总是差强人意。

那么,秘诀是什么?答案可以归结到一种简单的选择上。我们每天都能选择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不快乐,有些事则会让我们快乐。通过观察别人,我推断如果遵循一些基本的“生活法则”,我们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更容易摆脱困境,同时也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并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按这些法则行事的人似乎运气一直都不错。他们能够营造欢乐的气氛,对生活充满热情,并且会把各种问题都处理得很好。

因此,本书中介绍的都是我的“生活法则”。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神秘,也不难做到。这些法则完全是基于我对快乐和成功人士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我注意到,快乐的人遵循了大部分法则,而看上去闷闷不乐的人恰好都是些没有遵守这些法则的人。此外,成功的人甚至都没意识到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是天生的法则玩家。但天生不太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缺失了什么,一生都在寻找某个东西,认为它会奇迹般地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或是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白。但答案近在眼前,他们需要的只是在行为上稍做改变。

真的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遵守法则永远都不容易。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我们应该很久之前就这么做了。必须要有难度,才有价值。但每一条单独的法则都很简单,容易做到——这正是法则的美妙之处。你可以踌躇满志地想要满足所有法则的要求,也可以选出其中一两条,从它们开始做起。我?我从来没有全部做到过。我半路跌倒的频率和其他人一样高,但我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重新站起来。

通过观察他人,我意识到所有这些“生活法则”都是明智的。我个人喜欢那种以“平静地……”开头的建议,但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不过“出门之前擦鞋”这种建议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因为这是我能做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能立即看出其中的逻辑。顺便说一下,我依然觉得擦过的皮鞋会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实际上,你不会在本书中发现擦鞋这样的规则,也不会看到能鼓舞人心或与新世纪相关的内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只是因为我觉得切实可行的建议比振奋人心的陈词滥调——比如,时间就是良药,或爱能战胜一切——更好。在我看来,当你真的想做点什么时,陈词滥调起不到让你行动起来的作用。

你即将看到的是可靠的老派常识,没有你不知道的内容。本书不是什么大揭秘,而是一个提醒。它提醒你“生活法则”普遍适用、显而易见且朴实无华。大家不妨遵守这些法则,它们很管用。

所有这一切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是否应用这些法则完全可以归结到个人的选择上。我们每天都要选择是站在天使还是魔鬼的一边。“生活法则”会帮助你选择站在天使的一边,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就我个人而言,晚上睡觉时,我会快速总结一下。我希望能对自己说“嗯,美好的一天,表现得不错”,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不是感到惋惜,更不是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感到不满。我希望带着自己发挥了作用、没有伤害他人、播洒了一些快乐、过得开心、品行良好等感觉入眠。

本书不是为了让大家赚大钱、取得极大的成功而写的。它更关心我们的内在感受,我们对周围人的影响,我们作为朋友、伴侣和父母的角色,甚至是我们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我们会留下什么。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书有点像我的孩子。我会拍拍他们的头,给他们擦干净鼻涕,然后送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我想知道外界对他们的反馈。因此,如果本书影响了你,或是你自己有一两条我未用到的法则想要分享,永远欢迎你们给我写信。第一篇个人法则

我把“生活法则”分成了四类——我们每个个体、我们和我们的伴侣、我们和我们的家人朋友、我们的社交圈——分别代表了我们周围四个无形的圈。

首先要说的,也是最重要的,是针对我们自己的法则,即个人法则。这些法则会帮助我们清晨毫无怨气地顺利起床、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并安全、成功地度过每一天(无论这一天中可能会发生什么)。它们会帮助我们减轻压力、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鼓励我们制定自己的标准并确定努力的目标。

我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年龄和环境来调整这些法则。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标准。没有标准,我们就会感到迷茫,无法衡量自己的表现,而有了标准,我们就会更加坚定。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回归本源、养精蓄锐。

当然,这部分也不全是关于标准的,还包括如何开心地享受生活。法则1 保密

我们即将成为一名“法则玩家”。如果我们选择接受任务,那么我们即将开启的,也许是一场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冒险。我们会发现一些秘密,它们会让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充满了自信、快乐和成就感。因此,无须告诉旁人,请保持安静。没人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对,这就是第一条法则:保密。

有时候,我们可能很想告诉别人自己正在做什么,因为我们想和他们分享,这很正常。但千万不要这么做。不要给出任何线索,让他们自己慢慢发现。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么做不地道,但实际上,这么做比我们想象得更稳妥。如果我们告诉他们,他们就会躲着我们。而且躲避我们的行为恐怕是正确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听人说教。这有点像我们戒烟后,突然发现不吸烟是一种更新鲜、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坚持让我们所有吸烟的老朋友都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但问题是,他们还没做好戒烟的准备,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被他们贴上了自以为是、多管闲事甚至是指手画脚的标签。想想这些标签多招人讨厌啊!

因此,第一条法则很简单,就是不要说教、不要宣扬我们的观点、不要试图改变他人、不要广而告之,甚至提都不要提。

改变生活态度,让别人主动问我们做了什么或是正在做什么后,我们会散发出一种温暖的光芒。有人问起时,我们可以说没什么,不过是好天气让我们感到更开心、更快乐、更有活力而已。不必细说,因为人们其实并不想知道细节。实际上,他们想知道的恰恰相反。这又有点像别人问候我们“你好吗”,他们真正想听到的其实就一句话,“挺好的”。即使我们身陷绝望的深渊,他们也只想听到那一句话,因为除此之外的任何回答都要求他们有所表示。而对一句随意的“我们好吗”,他们几乎肯定不想有什么深入的互动。他们只想听到“挺好的”,然后就能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如果我们不说“挺好的”,而是尽情倾诉一番,那么他们恐怕很快就会躲开我们。

这一条法则适用于每一个法则玩家。没人想知道细节,所以请保持安静就好。我们也许会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在写那本让很多人都能够光明正大地在职场取得成功的《极简工作法则》(The Rules of Work)时,我也提到了这一条,并且发现它很有用。因此,低调行动就好,开心、潇洒地过好每一天,不要和任何人提及此事。

不要说教,不要宣扬自己的观点,甚至提都不要提这件事。法则2 智慧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有人以为我们年龄越大就会越聪明,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我们可能会一如既往地愚笨,犯一大堆错误,不过是新的、不同的错误而已。我们的确会吸取经验教训,因此我们也许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生活中有大量的新错误在等着我们。对此,秘诀就是接受现实,在出现新错误时不要苛责自己。法则2其实就是:把事情搞砸时,对自己好一点。在年岁渐长而智慧却没有随之增加的过程中,宽容并接受现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态度。

回首往事,我们总能看到自己犯过的错误,但展望将来我们毕竟预见不到将要犯的错误。聪明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学会在犯错后保持我们的尊严和精神不受影响。

年轻时,我们以为衰老似乎只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事,但其实所有人都逃脱不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过得怎么样,衰老都是事实,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过程的确会加速。

我们可以这么想,年纪越大,会犯错的领域就越多。由于世间永远存在我们的经验不适用的新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我们没有参照和指导,我们就会把事情搞砸、反应过激、犯错。我们越灵活、越喜欢冒险、越热爱生命,要去探索的新领域就会越多,会犯的错自然也就越多。

只要回头看看自己在哪里跌倒过并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已经是尽力而为了。记住,任何法则只要适用于我们,便也适用于我们周围的人。他们在变老的过程中也不一定会变得更聪明。一旦接受这一点,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会更宽容、更友善。

最后要说的是,时间的确是一剂良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毕竟我们犯过的错越多,出现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最好的情况是,如果年轻时已犯过很多错误,那么我们日后要栽的跟头就会少很多。年轻的意义就在于有机会犯错并为将来铺平道路。

聪明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学会在犯错后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精神不受影响。法则3 接受现实

人人都会犯错,有时甚至会铸成大错,但这些错误往往不是有意犯下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有时候,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就是说,如果过去有人对我们不好,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故意作恶,而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其他人一样幼稚、愚蠢,一样是人。他们在抚养我们长大或和我们分手的过程中犯错并不是因为他们想那么做,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放下心中的怨恨、遗憾和愤怒,承认正是这些不愉快的过往让我们变得优秀,而不是否认它们的作用。事已至此,生活却仍要继续。不要给自己的经历贴上“好”和“坏”的标签。我知道,有些事的确是坏事,但任由这些事情影响我们才是真正的“坏”。我们可以把它们憋在心里,任由它们影响我们的心情和健康,让我们心怀怨恨,走不出它们的阴影。我们也可以尝试放下,让它们塑造我们的性格,从正面而非负面来看待它们帮助我们成长。

从理论上来说,我的童年很不正常。有一段时间,我心中充满怨恨。我把自己身体虚弱、精神萎靡和发育不良通通归咎于我怪异的成长经历。但当我意识到事已至此,而我可以选择原谅并继续自己的生活时,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的兄弟姐妹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这种方式。怨恨继续在他们心中积压,直到最终把他们压垮。

事已至此,生活却仍要继续。

对我来说,放下过去很重要。如果想从生活中取得更多收获,我就必须接受不愉快的过往,把它们当成自己重要的一部分,然后继续前行。实际上,我希望它们能帮助我经营好未来的生活,成为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现在,即便有机会,我也不会改变过去发生的任何事情。是的,回过头去看我的童年的确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但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

我想,这种改变发生在我意识到,即使让亏待我的人重新站在我的面前,他们也依旧无法弥补当初的过失的那一刻。我可以大声斥责他们,向他们发泄我当年的委屈,但他们还是无法弥补和纠正当年的错误。他们或许也不得不接受过去的事情,我们彼此都没有退路,唯有向前。就把它当作人生箴言吧:保持前进。法则4 接受自己

若能接受过往,我们就能诚实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改变任何事情,因而必须接受当前的自己。我并不是建议我们响应类似于“爱自己”这种新时代的号召,这种口号过于宏大。我们先从简单的接受做起吧。接受就是接受,我们不用提升、改变、争取完美,恰恰相反,接受就好。

这意味着接受自己的缺点、情绪波动、脆弱和其他不完美的地方。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要对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感到满意。我们要做的,是接受真实的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不好的方面而自责。我们可以做出很多改变,我会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提到。

这必须成为一条法则,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必须接受真实的自己,正是经历过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我们,如此而已。你和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普通人。这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充满欲望、苦恼、罪过、偶尔的狭隘、错误、坏脾气、粗鲁、叛逆、犹豫甚至反复无常。正是这种复杂让人类变得如此奇妙。

人无完人。我们只能基于真实的自己和我们所具备的条件做出选择,争取每一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好。我们能要求自己做的,就是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应保持清醒和警觉,随时准备好去做正确的事,并且接受自己有时候会无能为力这一点。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够的时候。没关系,不要因此自责。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接受自己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会偶有失败这一点。

我知道,接受真实的自己很难,但从我们接受成为法则玩家挑战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在不断进步的路上了。不要给自己挑错,为难自己。相反,接受真实的自己。此刻,我们已经尽力了。拍拍自己的胸口,然后继续前进吧。

不用提升、改变、争取完美,恰恰相反,接受就好。法则5 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陪伴很重要,与人为善很重要,不严重冒犯和伤害他人很重要,但拥有时下流行的最尖端的科技产品并不重要。

抱歉,我并不是对科技有成见。实际上,最新的科技产品我可能都有。我只是不过分依赖其中的任何一种。在我看来,它们只是有用的工具,本身并没有意义,不是地位的象征,也不代表高人一等。

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很重要。购物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因为无聊而去购物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要分清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是虚无缥缈的;哪些有实际意义,哪些没有;哪些会带来好处,哪些不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下一切,去蚊虫成灾的泥沼里帮助当地民众抗击疟疾——尽管这本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我们不用通过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这条法则是指我们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并做出积极的改变,以确保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参见法则6)。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长远规划,而是指我们要知道自己正在朝哪个方向前进,正在做什么,要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是混沌度日。作家蒂姆·福瑞克(Tim Freke)称其为“清醒地活着”。这个说法完美地总结了我们所讨论的内容。

生活中,有些事情很重要,也有很多事情不重要。区分这两者并非难事,因为不重要的事往往远多于重要的事。我并不是说生活中不能有任何琐事——可以有,没关系,只是不要把琐事误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拿出时间陪伴爱人和朋友很重要,看最新的肥皂剧不重要;偿还债务很重要,关注自己用的洗衣粉是什么牌子不重要;抚养孩子,教给他们真正的价值观很重要,给他们穿名牌衣服不重要。现在我们该明白了吧。想想自己做的事情中,哪些是重要的,然后多做这样的事。

生活中,有些事情很重要,也有很多事情不重要。法则6 确立毕生的追求

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我们首先得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但和没有明确的答案相比,有一个答案还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我自己的生活有两个动力:一个是,有人曾对我说,如果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唯一有可能带走的是灵魂,那么灵魂理应成为我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另一个是我奇怪的成长经历。

至少对我来说,保持灵魂的美好和宗教无关。这句话只是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共鸣。无论我离开时带走的是什么,我都应该努力确保它是我最闪亮的那一部分。这让我陷入了思考:究竟怎么才能做到呢?我至今仍没找到答案。我不断探索、尝试、学习和试错;既主动摸索,也听从他人的建议;既从书本中寻找答案,也用双眼观察这个世界。我用一生来钻研这个问题。但如何在这个层面上改善自己的生活呢?我得出的唯一结论是:活得尽量有尊严、尽量少伤害别人、待人不卑不亢。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为什么奇怪的成长经历会促使我把精力集中在毕生的追求上呢?我有一个“不正常”的童年,并且选择了让它成为激励我的动力而不是影响我的阴影。因此我清楚地知道,很多人都需要放下过去的经历,它们已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也是我毕生的事业。是的,这件事可能有点疯狂,我可能也有点疯狂,但至少我可以把精神集中在一个点上,知道对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截至目前,我所说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我不会到处宣扬“泰普勒一生致力于……”它更多的是静悄悄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提醒我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哪里。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我的一举一动。不必四处宣扬,不必告诉任何人(参见法则1),甚至不必想得非常详细,内心知道自己的任务即可。比如,迪士尼的宗旨就是“让人快乐”。确定了毕生的追求后,剩下的事情就会容易得多。

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我的一举一动。法则7 思维灵活

一旦思维固化、死板、僵硬,我们就输了;一旦自认为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们也许就完了;一旦墨守成规,我们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就得敞开胸怀,面对所有选择,保持思维和生活的灵活。生活中,暴风雨经常会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我们必须随时做好抱头逃命的准备。墨守成规只会让我们故步自封,不懂得变通。我们要好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思维灵活有点像精神上的武术:要随时准备好躲闪。不要视生活为敌人,要把它当作友善的拳击陪练。如果灵活应对,我们就会乐趣无穷;如果不懂退让,我们可能会被打倒。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我们喜欢给自己贴标签,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感到骄傲。我们喜欢读固定的几份报纸,看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或电影,每次都去相同的商店购物,吃适合我们的那一类食物,穿同一种风格的衣服。这都不要紧,但如果把其他可能性都拒之门外,我们就会变得无聊、死板、顽固,最后甚至可能会被生活打倒。

我们要把生活看作是一系列冒险。每一次冒险都是一个收获乐趣、学习知识、探索世界、扩大朋友圈、积累经验、开阔视野的机会。拒绝冒险意味着我们拒绝了这些机会。

在得到冒险机会的那一刻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吧,跳出之前的条条框框,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想法让我们感到恐惧,那么请记住,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永远都可以在尝试结束后回归从前的模式。

但我不会把接受每一次机会作为一项固定的法则,因为这样一来反而就不灵活了嘛。真正的灵活是知道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思维有多灵活,这里有一些测试:我们床边的书是我们一直都看的那一类书籍吗?我们是否发现自己说过类似于“我不认识这一类人”或者“我不去那种地方”的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或许就到了拓宽思维、挣脱思维束缚的时候了。

不要视生活为敌人,要把它当作友善的拳击陪练。法则8 关注外面的世界

我们也许会好奇这条法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不是和世界有关的章节里,因为实际上它和我们个人息息相关。关注外面的世界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而不是造福世界。我并不是说我们要时刻关注新闻,但通过看、听、说,我们能紧跟正在发生的动态:时事、音乐、时尚、科学、电影、交通,甚至电视。成功的法则玩家几乎可以参与任何话题的交流,因为他们知道最新动态。我们不一定要掌握所有的最新消息,但我们应该对周围或其他地方的变化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大致的了解。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有趣,并让我们保持年轻。前几天,我在邮局碰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她正在为个人身份识别码发愁。“个人身份识别码,个人身份识别码,都到这个年纪了,我还要个人身份识别码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她当然需要个人身份识别码。没有个人身份识别码,她就取不出养老金。这不是孤立的现象。我们很容易陷入“我从没这么做过,现在或将来也不需要这么做”的心态。如果这样,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精彩。

生活中最幸福、最明智、最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世界隔绝。我们身边最有趣、最有活力的,正是那些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浓厚兴趣的人。有天早上听广播时,美国监狱部门的一个负责人正在接受采访,讨论刑罚改革。我个人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我认识的人没有蹲监狱的)。你可能会说,既然这样,我就不用了解美国监狱部门的情况了,就像那位上了年纪的女士不必知道个人身份识别码一样;但我认为,保持好奇心会让我更有活力。这不是件坏事。

关注外面的世界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而非造福世界。法则9 站在天使而不是魔鬼的一边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是选择站在天使还是魔鬼的一边。我们会怎么选?或者我们还不太明白?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影响我们的家庭、身边的人、所处的社会乃至全世界。这种影响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这通常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有时候,这种选择很艰难,我们会在自己的欲望和他人的利益,也就是个人的满足和慷慨大方之间犹豫不决。

请记住,没人说这是一件容易的事。决定站在天使的一边并不容易,但如果想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这么做。选择天使而非魔鬼,可能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我们会在自己的欲望和他人的利益之间犹豫不决。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出了选择,我们只需要迅速确认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会做何反应:高峰期被人加塞、正在赶时间却被人拦下问路、处在青春期的子女和警察发生了矛盾、朋友借钱不还、领导在同事面前骂我们笨蛋、邻居家的树长到我们家院子里了、不小心拿锤子砸到了自己的手指头,等等。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站在天使还是魔鬼的一边是我们时刻都要做的选择,而且必须是有意识地作出的决定才有效。

现在的问题在于没人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天使,什么是魔鬼。我们要为自己建立一套衡量标准。这并不是多难的一件事,有些标准不言而喻。这么做会伤害或妨碍别人吗?我们是在制造问题还是解决问题?这么做的话情况会改善还是恶化?我们必须独自做出选择。

什么是天使、什么是魔鬼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理解。由于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告诉别人他们站在了魔鬼的一边也就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定义可能和我们的完全不同。其他人怎么做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也不会因为我们告诉他们站错了队而感谢我们。当然了,我们可以冷静地观察并暗自想:“我不会这么做。”或者,“我觉得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的天使。”甚至可以认为:“天哪,这么做太烦人了!”但我们不用说出来。法则10 只有死鱼才会顺流而下

生活不易,这一条法则是指我们要感谢老天的这种安排。如果生活既轻松又简单,我们便失去了学习、改变和突破自我的机会。如果只有晴天,我们不久就会感到厌倦;如果没有雨天,我们就享受不到雨停后重返沙滩的喜悦;如果诸事顺遂,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强大。

因此,我们应该感激生活的不易,并意识到只有死鱼才会顺流而下。要想活下来,我们就必须艰难地逆流而上,与瀑布、水坝和湍流做斗争。我们别无选择,要想不被冲走,我们就必须坚持游下去。鱼尾和鱼鳍的每一次摆动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健壮、更快乐。

统计数据表明,对很多男性来说,退休不是件好事。很多人退休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他们不再乘风破浪、逆流而上,于是便被冲走了。小鱼们,我们一定要一直游,一直游。

试着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一次进步的机会,它们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要量力而为,但我依然感激那些给我带来挑战的艰巨任务。当然,挫折无穷无尽,但两次挫折之间的间歇让我们能够停下来休息一下,享受风平浪静。生活本该如此,挫折与间歇相互交替。无论我们正处于哪个阶段,它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处于挫折阶段还是间歇阶段呢?被雨困在家里还是正在去海滩的路上?是在学习还是在享受?是一条一动不动的死鱼还是一条随时准备跳跃龙门的鲤鱼?

生活本该如此,挫折与间歇相互交替。法则11 不要轻易大喊大叫

对我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我喜欢吼着说话。我来自一个只有大吼大叫才能让其他人听见或重视我们所说的话的大家庭。不正常?是的。太吵了?的确。有帮助吗?可能没有。

我的一个孩子遗传了这种大喊大叫的基因并且十分擅长,而我不禁想和他一起大喊大叫。幸好这一条法则是不轻易大喊大叫,于是我有了一项免责条款。如果他先大声嚷嚷,我就可以吼回去。但我都尽量不这么做。对我来说,任何形式的吼叫都是不好的,是失去控制、辩论失败的标志。有一次,一位牧师的儿子看到了他父亲的讲道笔记,并在空白处发现了一行铅笔字,上面写着“此处理由不充分,需大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我在各种场合都大喊大叫过,每次都会后悔,无一例外。有一次出去吃饭的时候,在一条非常有名的大街上的家电连锁店里,我因为DVD播放器坏了而大声嚷嚷。当时不觉得,现在想起来真是尴尬。

如果你和我一样,遗传了易怒的基因,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发现,处在即将爆发的状态时,我必须尽快离开现场,防止自己失态。生活中确实会有很多令人不快的情况,尤其当我们知道自己没错的时候,保持不发火非常难。但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我们没有理由朝他们大喊大叫,即便是他们无礼在先。

有两种情况发火并非代表了人们失去自我控制:第一种是我们骑车碾过别人的脚背却还不道歉,不承认错误时,对方当然可以吼我们、大声谴责我们;第二种情况是,有人以愤怒为一种策略而为所欲为。我们可以无视他们,或者坚定自信地控制局面,但我们不能吼回去。

我知道,有很多我们觉得完全有理由大吼大叫的情况:狗偷吃了周末的大餐、孩子不整理房间、电脑系统再次崩溃却迟迟修不好、街头小混混在我们家墙上乱涂乱画、总算排到我们的时候商店却打烊了、有人不经大脑地故意误解我们。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但谨记“我不大吼大叫”这条简单的法则,然后照做就好了。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非常冷静而出名,进而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敬重,并被委以重任。此外,冷静的人更长寿。

大喊大叫是失去自我控制的表现。法则12 做自己的顾问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智慧的源泉,它的名字叫直觉。倾听自己的直觉是一个需要慢慢学习的过程。我们首先要辨别出那个微弱的声音或感受,它会告诉我们自己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个声音非常小,要特别安静和专注才能听见。

我们也许会把它称为良知。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们知道自己应该为此道歉,进行弥补和纠正。我们知道,我也知道自己知道,因为这种声音怎么都摆脱不掉。

当我们开始倾听这种微弱的声音,或产生这种感觉时,我们会发现它很有用。它不仅会在事后像鹦鹉一样不断地对我们说“我们又搞砸了”,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提前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我们知道,我也知道自己知道,因为这种声音怎么都摆脱不掉。

在采取行动前试着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会发现这么做很有用。一旦习惯了,我们会发现它越来越简单。想象一下,我们要把一些事情解释给身边的小女孩听时,她会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这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该这么做吗?我们必须得回答她。通过这番自问自答,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知道一切能够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答案了。

如果我们要相信一个顾问,这个顾问会是谁?对于所有的事实、经历和知识,我们都可以信手拈来,因此我们才是那个最合适的顾问,毕竟没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一探究竟。

这里需要阐明的一点的是,我说的倾听不是倾听我们脑海里的所有想法。不是所有乱七八糟的想法都值得倾听。我指的是我们要倾听一种更平静、更微弱的声音。对有些人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声音。有时候,我们会把它称为直觉。即便是一种声音,它在很多时候也不会发出声来,这和我们的思维不同,思维永远都在喋喋不休。即便直觉发出了声音,它也可能会被思维所产生的滔滔不绝的语言淹没。

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是为了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不会通过这个过程猜中今晚哪匹马会赢,也不会预知哪位选手会在决赛中得分。重要的是我们即将做的事、我们必须作出的重大决定和我们如何行事背后的原因。如果问过自己,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了。法则13 不害怕、不惊讶、不犹豫、不怀疑

这一条法则源自17世纪的一名武士。这四点是他在生活和剑术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不害怕: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有,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努力克服这种恐惧。我恐高,因此我尽量避免去高处。最近,由于檐槽漏水,我不得不爬上屋顶——我家的房子有三层,有一边是一条很长的陡坡。我咬紧牙关爬上爬下,心中默念“不要怕,不要怕”,直到修好檐槽。自始至终,我都没敢往下看一眼。无论我们害怕的是什么,都要直面它,把它打败。

不惊讶:生活中似乎充满了出人意料的事情。晴天霹雳时有发生。但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有风暴来临之前都有征兆。如果能看出这些征兆,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不会再感到突然。不管我们现在处境如何,情况都会发生变化。生活之所以会让我们吃惊,是因为我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昏昏欲睡。时刻保持警惕,就没什么能让我们惊慌失措了。

不犹豫:权衡各种可能性,然后就勇往直前。如果犹豫不决,机会就会溜走。如果花太多时间考虑,我们就永远不会采取真正的行动。只要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并作出了选择,就不要犹豫,行动起来。这就是秘诀。不犹豫意味着不坐等别人来帮忙或替我们做决定,不犹豫意味着即使存在某种不可避免的后果,也要义无反顾地争取,去享受这个过程。如果什么都不做,等待也是枉然。

不怀疑:一旦下定了决心,就不要再反复考虑了。不要多想,开始享受生活,要放松,要放下,不要担忧,明天终将到来。我们要自信、坚定地按照原定计划,走完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不要质疑自己做得对不对,也不要犹豫自己会不会成功。要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坚持下去。

时刻保持警惕,就没什么能让我们惊慌失措了。法则14 化遗憾为动力,抓住未来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会说“我对……有一些遗憾”,但实际上却认为生活没有“遗憾”或“如果”,这些话只是一些没用的抱怨。然而,“遗憾”和“如果”有时可能会大有用处——如果我们以它们为契机,从此开始改变的话。

说出“我希望……”这句话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未能利用机会或是与机会擦肩而过。第二种是,看到有人取得不错的成就时,我们希望那个人是我们自己。第三种说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身边的人,这种人游手好闲却永远都是一种要是有机会/运气好的话,“我也……”的心态。对第三种人来说,就算真的遇上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也还是会错过。

看到别人的成就时,有人会心怀嫉妒,有人会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想法是“真希望我当时……”那么下一步,我们就要学会这样思考:“现在,我要……”

我们都回不到从前。比如,如果我们的遗憾是:“我真希望像谁谁谁一样在上大学前有一个间隔年,可以去一趟中国。”那么显然,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我们能不能现在就休6个月的假去中国旅游?我们能不能请一个长一点的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或者能不能制订一个明确的退休计划,把“去中国”这件事排在第一位?

显然,如果我们的遗憾是因为在14岁那年放弃了当运动员的愿望而没能获得奥运会400米金牌的话,那么我们势必无法在34岁时弥补这个缺憾。我们能做的就是下决心不让更多的机会溜走。我们可以选择上潜水课,避免再过20年后说出“我要是学过潜水就好了”这样的话。

看到别人的成就时,有人会心怀嫉妒,有人会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法则15 放弃也没关系

你听说过有人考驾照考了35次都没有考过的故事吗?在佩服他们毅力的同时,我们难道不好奇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吗?这些屡考不过的人显然不适合在经常有小孩、老人、小动物和灯柱出没的路上开车。即使他们最后终于通过了考试,我们可能也不想坐他们开的车吧。

实际上,如果这些人说:“我不适合开车,我还是骑自行车,或者买公交车季票吧!”我会为他们的自知之明鼓掌。我不会认为他们是逃兵,也不会批评他们缺乏决心或动力。他们只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而已。

有时候,我们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动机可能是好的。或许只有尝试了,我们才能知道是错的。意识到它无法带领我们到达我们想去的目的地时,承认这个事实一点也不丢脸。当我们意识到学校里的某门课程不适合我们、我们不具备做好这份工作的特质、无法适应新搬去的城市或花在地方议会上的时间影响到了我们的家庭时,要勇敢地说出来。这不是当逃兵,而是勇敢。

当逃兵是指我们因为不肯努力或害怕失败而放弃。我们法则玩家不会当逃兵,我们会坚持到底,不抱怨,不放弃。

但优秀的法则玩家知道自己被打败的时候,如果全世界都正在提醒我们方向错了,那就应该坦率地承认事实,然后换一条路。没有人样样精通,有时候必须要尝试,才能知道是否会成功,而有时候,也许我们的确不适合某个领域。

几年前,英国的一位政府要员在辞职的时候说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对于她的这番举动,我感到由衷地敬佩。这么做是需要勇气的。也许她的确不擅长领导一个政府部门,但她的诚实、勇气和自知之明已经高出了许多政客一大截。她的事例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放弃时,我们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而是刚毅。

优秀的法则玩家知道自己被打败的时候。法则16 从一数到十,或背诵唐诗宋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一定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很恼火。但我们现在是法则玩家,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答案来自古老的智慧。每当我们快要发火的时候,就试着在心里从一数到十,祈祷怒火褪去。这个办法对我十分有效,让我可以在这极其重要的几秒钟里恢复镇静,回想起自己身在何处,自己是谁。一旦恢复理智,冷静下来,我就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如果不喜欢数数,我们也可以代之以类似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默念一首诗,但必须是一首短诗。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我们背诵唐诗宋词的原因了。

或者我们可以试着在心中默念:“我必须再去一次大海,去欣赏那孤独的大海和天空,我要脱下鞋子和袜子,看看它们会不会被沾湿。”这些话也许会让我们发笑,同时也能让我们冷静下来。

如果有人问了一个我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怎么办?同样,给自己十秒钟时间。他们会认为我们这么做是非常聪明、深思熟虑的表现(不要告诉他们我们其实是在背诵《水调歌头》)。这也是一种“先动脑后开口”,停顿能省去不少麻烦。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同样可先在心里默数十下。有一次,在一个暴力问题严重的地区,因为很饿,我走进了一家炸鱼薯条店。店里有一个好心人悄悄提醒我,出去之后要小心那群坐在墙上的年轻人,他们来者不善。

我诚惶诚恐地走了出来,扣好大衣扣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停下来,看着他们。我一边在心里慢慢地从一开始数数,一边和他们对视,并非常坚定朝他们走去。走到他们面前时,我还没数到十,他们就转身走了。哎呀,那家店的炸鱼和薯条太好吃了!

一旦恢复理智,冷静下来,我就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法则17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放下无能为力的

时光短暂,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因此,我们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根据我的观察,成功的人把每一秒都过得很充实、很满足。在生活中,他们只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然后放下剩下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

如果有人直接向我们求助,我们可以帮忙,也可以不帮,这是我们的选择。如果全世界都来向我们求助,那我们能做的会非常有限。自责不仅会适得其反,还浪费时间。我不是说我们要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是说我们要认清哪些事情是我们有能力改变的,哪些事情是我们永远都改变不了的。

时光如白驹过隙,如果把时间都用在改变那些显然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的事情上,我们就是在浪费大好时光。相反,如果把时间花在我们能改变的事情上,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丰富、更充实。神奇的是,生活越丰富,我们拥有的时间似乎也会越多。

显然,如果团结起来,我们几乎能改变一切,但这条法则针对的是我们个人,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我们个人能够改变的事情。

如果和总统或总理是朋友,我们也许能够参与制定影响整个国家的政策;如果和教皇相熟,我们或许可以影响教皇诏书的制定;如果认识一位将军,我们也许能阻止一场战争;如果和某位编辑关系密切,我们的名字可能会出现在报刊杂志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那么,我们认识哪些人?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什么?

通常,我们能影响的可能只有我们自己。我们真正能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再向外扩散。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浪费时间向别人兜售我们的理念,也无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我们无法控制或确定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事情上。但通过改变自己,我们能保证得到一个结果。

把时间花在我们能改变的事情上。法则18 争取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是工作,就把工作做到人力能及的范围内的最好。如果有了孩子,就尽可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如果是一名园丁,就要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园丁。如果不力争做到最好,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如果在着手做某件事或任何事的时候,我们故意把目标定在第二好上,这多悲哀啊。这一条法则非常简单。就以为人父母举例吧。怎么才能成为最优秀的父母呢?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完全是主观评价。我们认为最优秀的父母意味着什么?好。想想我们的答案,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期望还会低于我们心中的标准吗?当然不会。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争取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当我们成为裁判,成为专家组成员时,达到那些期望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它们全部由我们决定。没有其他人能说我们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也没人能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事业制定标准。

如果只有我们能判断自己是否取得了成功,那么我们是不是每次都会给自己打满分呢?可能不会。神奇的是,没人监督我们的时候,我们竟然不会自欺欺人,而是对自己严格要求。

给自己制定标准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判断我们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真是让人感到解脱!决心做到最好并为自己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后,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定期回顾标准,检查自己做得怎么样。

这种标准不用太过详细。比如,我们对做最优秀的父母的理解可以简单到“永远陪伴在他们身边”。无须详细列出每天要对他们说多少遍我们爱他们,或是确保他们每天都能穿上干净的袜子。我们的目标仅仅是“永远陪伴在他们身边”,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了。如果我们失败了,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陪在他们身边。失败不要紧,但我们要以做到最好为目标。

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并争取做到最好。其中的秘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制定某种标准,只有我们能根据这些标准来监督自己的表现。简而言之,就是制定简单可行的目标,并确保我们知道最好和第二好的标准。

失败不要紧,但我们要以做到最好为目标。法则19 不要追求完美

上一条法则让我们争取做到最好。那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呢?只要我们尽力了,失败也没关系。我们见过没有任何失败经历的人吗?因此,我们要允许自己失败。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我们和所有人一样,都会不时遭遇失败。

如果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是完美主义者,邋遢、懒散、一团糟,对什么都无所谓,那么我们可以跳过这一节。但我很少遇到这样的人。我有一个银匠朋友,他的房间脏乱不堪,但他创作的每一件珠宝都极其精美。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

我这个设计珠宝的朋友要求每一件作品都要达到完美。任何一件有瑕疵的珠宝,他都不会摆出来卖。但这不代表每当珠宝出现瑕疵时,他就要自责一番。他可能只是意识到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完美,然后就回到座位上,开始打磨下一件作品了。

我受不了那些看上去完美的人,他们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不好过,对不对?因此,让我们摒弃这种完美主义,在争取做到最好的同时,也承认这个目标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实现。就像宝石一样,瑕疵让它变得独特。瑕疵也许会导致宝石贬值,但也正是瑕疵证明它们是真正的宝石。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成败功过相加的总和,就是现在的我们。如果把不完美的部分从这个等式中去除,我们就不再是我们了。

这一条法则确实和上一条有关,因为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因为自己不追求完美而对所有事情都三心二意。作为一名法则玩家,我相信大家不会这么理解我的意思。关键是,只要我们以做到最好为目标,即使偶尔失败了,也不应责怪自己。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颂扬这些不完美和瑕疵,因为它们是我们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我,这种心态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颂扬我们的不完美和瑕疵,因为它们是我们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法则20 不要害怕有梦想

这条法则可能看上去非常明显、非常简单,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很多人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梦想。计划要切实可行,但梦想不用。

我曾从事博彩业多年。我发现,赌徒通常不会给自己赌输的金额设限,反而会给自己赌赢的金额设限。别问我为什么。我猜赌博成瘾的人的心态有严重问题。他们应该怀着“输光这100块钱就停手”的态度,但结果是,输光100块钱后又把支票换成现金,想把输了的钱赢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我不是在支持赌博,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赌博不可取。关键是,人们像限制自己赌赢的金额一样限制自己的梦想。而梦想即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也没有害处。不要限制梦想,我们可以有梦想,不管它们多么高不可攀、离谱、宏大、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疯狂、愚蠢、古怪、不理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