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名人之拜伦:震撼心灵的诗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08:33:04

点击下载

作者:晓树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名人之拜伦:震撼心灵的诗人

图说名人之拜伦:震撼心灵的诗人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图说名人之拜伦:震撼心灵的诗人作者:晓树排版:吱吱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ISBN:9787802205222本书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于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英国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十岁时承袭了男爵的称号。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便发表了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在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兴起的时代,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二十岁时,出国游历,先后去了许多国家。1811年回到英国。这次旅行使他大开眼界,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恰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等六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干、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精神,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这一类形象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1816年夏天,拜伦的妻子提出分居的要求,上流社会借此毁谤和攻击,拜伦愤然离开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先是移居瑞士。这一时期写的诗剧《曼弗雷德》(1817),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中的苦闷。长诗《锡隆的囚徒》叙述的是16世纪为捍卫瑞士独立而被囚禁在锡隆堡达六年之久的共和主义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尔。和“拜伦式英雄”不同,博尼瓦尔反对专制暴政,和人民共命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诗歌赞扬了英雄坚贞不屈的精神,抨击了专制暴政的残酷。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1823年初,希腊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拜伦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作 者2009年7月于北京初露锋芒

我虽只是半个苏格兰人,但却流着整个苏格兰人的血液。——拜 伦贵族家世

乔治·戈登·拜伦六世的父母系来自英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贵族家庭。虽然,他跟别人提起过他的母亲是苏格兰王詹姆斯一世的后裔,但是,观其一斑,似乎他的父系祖先对他较具影响力。

在“征服者威廉”时代,拜伦家族可能是英国北方的大地主,不过,知名度不高;一直到祖先当中有一位叫约翰·拜伦的男爵,从亨利八世那里领受到一块风景优美,位于诺亭汉什尔,叫做纽斯德修道院的土地后,其声望才与日俱增。拜伦家族的贵族纹章

约翰·拜伦的儿子,即人称“大胡子”的小约翰男爵,在1575年受女王伊丽莎白的册封而继承其父的爵位,他以供养大批闲人,兼之挥霍无度而成为传奇性的人物。

拜伦的祖先中还有一位,也很出名。他因替查理一世作战而几乎失去纽斯德的家园;曾有人传说:他的妻子是查理二世的第十七号情妇,他因而“夫以妻贵”!

此外,拜伦的祖父和祖父的哥哥——威康·拜伦五世也很有名。这位威康·拜伦五世曾花了一大笔钱,在纽斯德盖了一座小城堡和两个小堡垒,专供他荒淫度日和玩战争游戏之用。

1765年,威廉·拜伦因为酒后与人争论玩游戏的方法,而把自己的亲人杀死,从此有“邪恶的拜伦男爵”之称。事后他虽然被贵族法庭宣判无罪开释,可是儿子却恰好在此时与一个家境贫寒的侄女私奔,于是,他在盛怒之下,把领地内所有的古老橡树砍伐一空,又杀死了森林里养的两千七百多只鹿,拿到市场去拍卖。

比起这位“邪恶的拜伦男爵”来,诗人拜伦的祖父要平易近人得多了。他从1740年,十七岁时起就开始当海军见习生,到1778年升到海军副总司令,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海难、饥饿和艰险,而且在海上经常遭遇暴风雨的袭击,因此大家都叫他“坏天气杰克”;当然,这样的人也免不了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言。但是在1786年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前,他的长子约翰(人称“疯狂杰克”)就已经在和妇女谈情说爱、制造丑闻以及任意挥霍等方面“青出于蓝”了!这位老将军几乎气死,最后不得不把儿子的继承权取消。

这位约翰·拜伦即诗人拜伦的父亲,先是在西敏学校读书,后来又到法国的陆军学校去求学。大概因为在法国学到了一口标准的法国语,能和当地的高级人士一起消遣,因而养成了浪费的习性,年纪轻轻就已经声名狼藉。他只在侍卫队服役了一段时间,就于1778年返回伦敦,去当他的花花大少了。同年,他和一位美丽而且拥有一份可观遗产的侯爵夫人私奔到法国,这样一来,这年轻人不但避免了流言的扩散,也躲开了穷追不舍的债主!

这位侯爵夫人一共替他生了三个孩子,但却只养活了一个女孩——奥古斯塔(诗人拜伦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生于1783年)。说也奇怪,这位风流倜傥的约翰,居然很忠实地和这位侯爵夫人在巴黎共同生活了六年,直到1784年她逝世为止。

隔年春天,当他再度债台高筑时,他又精神抖擞地回到英国去碰他的运气了。

他屡次参加苏格兰、巴斯地区的舞会,总期望能碰到一位像侯爵夫人那样拥有丰厚资产的贵族名媛;最后,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位双十年华,相貌平庸,但却拥有23000英镑家财的凯塞琳·戈登小姐。

他的高雅谈吐和法式礼貌,很快地便赢得了这位少女的芳心。1785年5月13日,他娶了这位女财产继承人。

夏天还未过去,这位痴情的少女已经被他那挥金如土的习性吓坏了,然而,她仍旧倾其所有地供他花用。不到一年,戈登小姐的全部家财就被他耗费净尽,于是,约翰又不得不折返老家想办法。而戈登小姐为了舒解丈夫之围,只好出面恳求她的亲戚替她出售那仅有的家园。不过,所得的17850英镑,半数以上又都用在替她丈夫偿还紧急债务上了。

1787年,约翰为了躲避债主,再度潜逃到法国;当时,大腹便便的戈登小姐,当然也紧跟着到了法国。这时的约翰已囊空如洗,自然乐意从她那里拿一点钱来花用;况且,他还可以把和侯爵夫人所生的女儿奥古斯塔交给她代管呢!著名诗人拜伦就出生在这里,位于舍伍德森林边缘的纽斯德修道院曾是拜伦家族住过的公馆。

可怜的戈登小姐,不仅一句法语也不会说,还怀着身孕,可是她仍然对她的丈夫一往情深。她一直待到快要生产时,才带着那小女孩回到英国,把她交给她的祖母,自己则在伦敦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等待临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这传记的主人翁——诗人拜伦,在1788年的1月22日(星期二)来到了这个世界。但不幸的是,他一生下来,右脚就有点畸形。虽然他的母亲寻遍了名医,也无法弥补这天生的生理缺陷。这缺陷为他带来了不少的痛苦,这很可能也是形成拜伦特殊性格的主要原因。母子相依为命

为了生活,拜伦的母亲不得不恳求苏格兰的行政机关发放一点救急的零用金给她。她在写给爱丁堡代理人的一封信中,提道:“我不敢要求太多!而且,即使给我太多,也会被我丈夫一下就用光!”苏格兰风光,结合了水色与山色

果然不出所料,约翰·拜伦一听说戈登小姐又有了收入,便立即回到英国。名义上是探望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却是要向戈登小姐榨取那一点少得可怜的救济金。

依照英国的法律,债主不能向戈登小姐讨债;所以接连好几个月,约翰·拜伦都在和债主玩捉迷藏的游戏——当他需要用钱的时候,便冒险潜回英国,甜言蜜语地骗取戈登小姐的钱,然后返回法国享用。

1789年的夏天,拜伦的母亲带着这个取名乔治·戈登的儿子(因为命名时,父亲不在身边,所以她把自己父亲的名字冠给这小孩)离开了伦敦,回到苏格兰亚伯丁的娘家,企图利用仅有的150英镑和她的儿子平静地生活下去。

不多久,约翰·拜伦再度山穷水尽,不得不去投靠他的妻子,和她们在皇后街的一栋狭窄拥挤的小屋里住了下来。然而这位花花大少实在过不惯这种清苦、平淡的生活,当他从他的姐姐莱夫人那儿弄到一些钱后,就马上离开了拜伦母子,回到上流社会圈子里去混日子。

拜伦的母亲对丈夫真是又爱又恨。当他要钱的时候,她气得对他破口大骂,可是事情过后又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她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我的母亲,”拜伦说,“当我顽皮得惹她发脾气时,常常说:‘唉!你这畜生,简直和你爹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可恨!’但是,过不了一会儿,她又会很懊悔地抱着我又疼又怜的。”资料链接苏格兰

苏格兰约有510万人口。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约有60万人口,是苏格兰的工业重镇;第二大城市为爱丁堡,约有50万人口,为苏格兰自治政府所在地,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格兰人性格粗犷、友好善良,他们较好地保存了传统文化,在民歌、音乐、服饰上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点。风笛、格子裙、高尔夫和威士忌是苏格兰人的标志。

苏格兰的历史非常悠久。公元前10000年,苏格兰地区开始有人类居住,第一批居民从爱尔兰、英国、现在的北海而来。苏格兰当时被浓密的森林覆盖,很多湖泊河流将森林分为若干块,所以当时的苏格兰居民只能在沿海一带定居并以打猎为生。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制造工具技术的发展,苏格兰人开始向森林发起长期而持久的进攻,并最终将人类的足迹一点一点地延伸到了苏格兰内陆。

公元前2000年,青铜术传到了苏格兰。

公元前1000年,起源于中欧的凯尔特文明,逐渐影响到了苏格兰。从此苏格兰成了凯尔特文明的一个分支,现在仍被认为是六个现存的凯尔特国家之一。现在的苏格兰的传统文化大多起源于凯尔特文化。苏格兰西部的小岛

公元前1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开始大举入侵大不列颠岛,并成功征服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虽然武器落后,跟罗马帝国的军队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帮原始人,但凭借苏格兰复杂的地形和苏格兰人骁勇善战的传统,还是没有轻易被罗马军队征服。虽然最终罗马帝国的军队成功消灭了当时苏格兰的主要王国的军队,但罗马帝国的指挥官仍然决定不占领苏格兰,而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界上修一条长城,这就是哈德良长城。

罗马帝国的入侵,给大不列颠岛带来了先进的文明。

后来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军队也从大不列颠岛撤走。这引起了苏格兰的一段权力的真空,趁这个机会,一支从爱尔兰来的、同样属于凯尔特文化的部落到了苏格兰并定居下来;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占据了沿海一些小岛,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直到现在苏格兰北部海边的一些地方,那里的人中北欧人多过苏格兰人,文化传统也相当北欧化。

公元9世纪,科伦斯·马克奥平先后继承了王位,随后将三个王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名为奥巴王国,这就是后来的苏格兰王国。苏格兰海边

这个王国整整持续了八百多年,直到17世纪,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同时继承英格兰王位,成为詹姆斯一世,并发布联合法案合并苏格兰和英格兰议会,苏格兰和英格兰放弃独立地位,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事实上直到今天,英国的王室仍然是科伦斯·马克奥平的后裔,虽然不是直系,因为历史上有过国王无后,所以只能选最近的亲属为继承人,而且历史上有多位女王(大多还比较出名),所以导致王朝改名换姓。现在的英国被称为温莎王朝,因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姓是温莎。女王丈夫的姓是蒙巴顿,本来是希腊王储,后来放弃了继承权,跟女王结婚,婚后女王丈夫曾经要求将英国王朝改名蒙巴顿,但女王发布御令,只是将子女的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保留温莎为王朝的名字。苏格兰的外岛

约翰·拜伦最后一次出现在她们母子面前,是1790年的9月。为了让约翰·拜伦完成回到法国的心愿,拜伦的母亲只好从老祖母的养老金中拿出100英镑来给他,但是,从此以后,她们母子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了。

1791年的8月2日,从法国传来约翰·拜伦已经自杀身亡的消息。他在遗嘱上指定他的儿子——乔治·戈登为财产继承人,以及债务和丧葬费的负责人。

这个消息经过证实后,差不多整条皇后街的人都听到了拜伦母亲的哭声。这时,拜伦才三岁,后来他在写给他朋友的信上说:“我对我母亲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从小看到父母的情形,我从小就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

好不容易,拜伦的母亲才打起精神,用她微薄的一点收入,和她的儿子在当地人认为是高级的住宅区安顿下来。她牺牲了一切的享受,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得到最好的。可是,无论她如何委曲自己,以她的收入绝不可能送拜伦到一所贵族学校去,所以,拜伦只好在邻近的包尔斯先生所设的一所又小又吵,而且又脏的学校读书。

拜伦回忆他在亚伯丁时的生活说:

第一年,我在那所学校什么都没有学到,只会重复地背诵一句:“神创造世人,我们要爱神!”不过,第二年学校换了一位比较好的老师,我才学到了一点东西,并开始读拉丁文。

诗人拜伦六岁的时候,一件意外的好事改变了他的命运。原来,“邪恶的拜伦男爵”的孙子,在科西嘉被炮弹炸死了,拜伦被指定为他的合法继承人;拜伦的母亲也因此可以在苏格兰的贵族亲友们面前抬起头来了,并开始教导拜伦恢复他贵族身份所应有的态度、礼仪。资料链接英国爵位

英国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公爵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七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十六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克拉伦斯公国、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赫里福德公国、贝特福德公国和萨默塞特公国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侯爵

侯爵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九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四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伯爵

在英国五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与法国伯爵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五种贵族称号中唯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入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九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六名,十年后增至十二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十四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子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男爵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五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英国五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五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苏格兰地区的一座小教堂前的地方,据说埋葬了四十八个苏格兰君主、八个挪威君主、四个爱尔兰君主以及两个法国国王

这个时期的拜伦,在班级上虽然成绩平平,但却很喜爱读课外书籍,其中有一本土耳其历史是他最欣赏的。他说:“它是我童年时期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或许是它使我的诗增加了一点东方的色彩!”除了历史外,他也喜欢读航海或冒险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和《唐·吉诃德》这类的书。

拜伦刚过完十岁生日,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拜伦五世已经去世了。可是,这位刚成为拜伦六世的十岁小孩,却在得到消息的隔天,瞪大了眼睛问他的母亲:“我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我自己看了很久,也看不出自己当了贵族以后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最令他尴尬的事是学校里的老师把他找去,给了他一些酒和蛋糕,并且还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向班上宣布他的新身份。禁不住众人的注视,这位新的爵爷居然大声哭起来了!

透过拜伦母亲代理人的调查:去世的爵爷所遗留下来的财产,清还债务以后,连埋葬费都成了问题。而且老爵爷死在5月,拜伦母子必须等到8月,才能离开苏格兰去英格兰领受他的男爵头衔。苏格兰历史悠久的岛屿是西部的Lewis。岛上的Callanish的巨石阵是史前人类活动留下的古迹

当拜伦的母亲把全部家具以74英镑卖出去,凑足了去英格兰的旅费时,我们不太清楚这位小爵爷离开故乡的心情是如何;不过,从他对一首苏格兰民谣忆往日的感想中,我们不难看出,拜伦在苏格兰的确有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他写着:“我虽只是半个苏格兰人,但却流着整个苏格兰人的血液!”年轻的爵爷

当拜伦母子及女仆玫瑰风尘仆仆地从亚伯丁到达纽斯德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不过是一座面对湖泊的修道院和一座残破的古老的歌特式教堂。拜伦母亲的伦敦代理人韩生先生和他的太太早已经在那入口处恭候多时了。随后,韩生夫妇带领他们四处参观。

拜伦母子在看过庄园里的大公园和那些宽大但却阴暗的建筑物后,更坚定了要住下来的决心——尽管韩生先生一再告诉他们:这些建筑物的后面,有几间房连屋顶也没有!况且,客厅和餐厅的地上也都满是稻草和牲畜粪便。他们决定让拜伦的母亲使用一些还没有被债主们搬走的家具,暂时在这残破不堪的纽斯德修道院住下来,以便就近慢慢再整理家务以及处理土地的问题。

至于拜伦呢?韩生先生计划让他在克拉克太太家住一阵子。这位克拉克太太的前夫,就是被“邪恶的拜伦男爵”所杀死的,她和前夫所生的女儿玛丽·嘉渥,现在还跟她住在一起,这女孩比拜伦大两岁,算起来还是拜伦的堂姐。

不多久,这位年轻的爵爷开始对自己的属地和身份感到得意起来,他以拥有拜伦家族传统的家徽感到骄傲,并且慷慨地对诺亭汉什尔的亲友们进行赠与。

第二年,即1799年拜伦又搬到诺亭汉什尔的柏家去居住。有一位叫李文德的全科医生,自称精于外科手术,能治愈拜伦的跛脚。他用油脂替拜伦按摩,并用机械方法绞紧拜伦的脚;然而,除了增加拜伦更多的痛苦外,一点疗效也没有。

韩生先生不忍见这孩子遭受折磨,又觉得他必须接受较有系统的教育,因此建议他母亲送他去伦敦。韩生还说,说不定伦敦的医生对拜伦的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韩生帮拜伦的母亲向国王请愿,争取到拜伦到达威区一所小学校就读的一切教育费用,并请拜伦的亲戚卡力索伯爵担任监护人。1799年的7月12日,拜伦随着韩生先生到了卡力索伯爵家。

与此同时,韩生先生劝拜伦的母亲把女仆玫瑰解雇,理由是她常常打拜伦并且带一些下流的人到家里玩。事实上,韩生先生还保留了事实的真相。直到拜伦死后,韩生才说:“拜伦九岁的时候,有一个苏格兰的女孩儿常常在晚上去找他,跟他一起玩耍。”

他的童年“初恋”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开始,对象就是这名小女孩,是一位名叫玛丽·德芙的漂亮表妹。苏格兰的自然美景。这是全英国最高的高峰Ben Nevis,高1344米,位于苏格兰西部,在Fort William附近

拜伦在九岁前后,就已经早熟了。当年拜伦之所以会告诉韩生与女孩早恋的这件事,说不定是出于嫉妒玫瑰对别人也友善;而这个对宗教信仰非常热诚的女孩,留给拜伦的影响是——日后拜伦对宗教界人士的伪善深恶痛绝。

拜伦进了达威区的学校以后,因为拉丁文的训练不够,再加上不专心学习,所以名次一直落在别的学生之后。韩生先生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便劝说卡力索伯爵让拜伦到哈洛的公立学校去念书。韩生先生明知以拜伦的程度,去上公立学校的确有些吃力,然而他却说:“这小孩子还有点聪明,总是可以造就的!”于是,在1801年的4月,他带着拜伦到哈洛去见校长朱力博士。

有一个记录显示,1800年暑假,拜伦可能曾陪同他的母亲到诺亭汉什尔和纽斯德附近去度假。这是根据拜伦自已的口述:

由于我对表妹玛格丽特·德芙非常喜爱,因此开始用诗来抒发情感……我的热情使我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下,一时一刻都不能安宁。虽然我知道她会爱我,但是想到还要那么久才能见面,真是非常痛苦……

拜伦尝到这种初恋的滋味,可能是在他八岁到十二岁左右;但是,这种“早熟的忧郁”和面对完美却不能占有的遗憾,在拜伦以后的生命中,借着他所接触到的男男女女,重复地出现过。并且由于他过分早熟,使他对肉体的关系产生一种厌恶与渴望相互交错的复杂心情。这对他后来的情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他之所以一方面追求年轻的女孩,另一方面却和像面包师傅的太太这一类女人鬼混的原因。中学时代

拜伦要去的哈洛学校,是一所离伦敦市中心约十一英里的乡村学校,建筑在一座风景优美的山丘上。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大都是些贵族子弟,也有一些中上流家庭的子弟掺杂其中。不过,校长和老师们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们。

当韩生先生带着拜伦去见朱力校长时,朱力校长立刻指派自己的儿子亨利为拜伦的辅导人,对他加强辅导,以免日后按成绩分班时,他会被分到比他年纪小的同学中,会遭受同学们的讥笑。

但欺负人的现象还是发生了,同学们开始对这个跛脚却又非常高傲的新生产生反感,百般地对他施以各种恶作剧。

拜伦曾亲口告诉他的朋友:“那些没有同情心的同学,使我觉得在哈洛的生活非常痛苦。有时候,我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的脚被浸在一桶水中。”他在哈洛的头几个月,几乎都是在打架中度过的;因此,拜伦非常厌恶学校生活。

暑假好不容易来临了,拜伦又可以回去和母亲在一起了。这时候韩生先生又为拜伦向皇家高等法庭争取到每年500英镑的教育费,并且请来贝里和劳瑞医生,为拜伦设计了一只鞋,这只鞋子的右脚踝处有个支架,穿的时候用绷带连脚一块儿包起来。穿上这只鞋子走路,可以调整双脚的平衡,不至于被看出是跛脚。可是,在学校里拜伦很不愿意带着这个麻烦的支架,因为这使他的行动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利落。他对每种运动都要尝试,而且对板球特别得心应手。他也开始结交许多新朋友。年纪比他大的朋友,大都来自平民家庭,拜伦无法与他们交往。而只有年纪比他小的贵族才肯跟他做朋友。

当假期再来的时候,拜伦便兴高采烈地跟着母亲回到巴斯的外婆家去度假,并且参加了许多舞会。学校快要开学时,拜伦的母亲写信给韩生先生说:“拜伦拒绝回哈洛读书。”但是,2月开学时,拜伦仍旧回到学校去了。

在哈洛学校的生活,事实上是非常单调的;因此,课余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拜伦在校园里的一棵榆树下静坐沉思。正值青春期的拜伦,内心充满了感伤和忧愁的情绪,而这段时期也可说是他作诗灵感最丰富的时刻!

校长看出了拜伦的天分,他在写给拜伦的监护人卡力索伯爵的信中说:“这孩子颇有天分!将来会对他的爵位锦上添花。”卡力索伯爵也很高兴地回了一封信询问:“真的吗?”纽斯德修道院

经过韩生先生的努力,纽斯德的庄园终于找到了承租的人葛雷先生。那是一个23岁的年轻贵族,地位比拜伦要低,但是他愿意以一年50英镑的租金租下纽斯德这块地方。也因为这样,拜伦的母亲必须搬到附近一个名叫南井的地方去住。放暑假的时候,拜伦虽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可是,不久就对这个只有三千多人口的小镇感到厌烦了;于是,他们又搬回纽斯德和看守庄园的人住在一起。

这时候,热情的拜伦的心完全被堂姐玛丽·嘉渥的美丽所俘虏了。亭亭玉立的嘉渥小姐可能也对拜伦的小聪明和奉承手腕感兴趣;然而,她对拜伦却谈不上有什么爱意,因为不久前她已和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约翰·马斯德士先生订了婚。可是,被爱情冲昏了头的拜伦,却仍然每天忠实地到嘉渥小姐家去报到;有时偶然不经意的肌肤之触或看到嘉渥小姐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拜伦整夜不能成眠。

学校又要开学了,拜伦却一点也没有回去上课的意思,也不在乎母亲的再三恳求。韩生先生经不住校长的一再询问,只好写信给拜伦的母亲,结果却得到她的这样一封回信:

虽然我努力地劝了他六个星期,但还是不能成功地把他劝回学校。我知道他并不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只是由于单恋着嘉渥小姐。(在我看来,这是最严重的病态!)他已经在她家附近待了三个星期之久,一直没来看我。

信里虽是这样写,可是这位溺爱孩子的母亲,记起她当年对拜伦父亲的迷恋情况,于是也就顺从了拜伦的意思,让他在纽斯德待了下来。

但是,没有多久,拜伦开始领悟了嘉渥小姐的意思。有一天晚上,也不知道是他自己听到,还是别人转告他,说是嘉渥小姐对女仆说:“什么,我会喜欢那个跛脚小孩?”在羞愤交加下,他冲出嘉渥小姐的家,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仍无法忘记嘉渥小姐。他后来告诉朋友汤马士·麦德温说:“她是我年轻时梦幻中美的化身!”

这件事的发生,使拜伦产生了立即离开纽斯德这块伤心地的决心。可是,正在这时,向他们承租庄园的葛雷先生邀拜伦和他一起去打猎,于是拜伦就留了下来,和他一起在晚上去打雉鸡的窝巢,倒也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在拜伦过16岁生日的时候,也就是1804年1月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使得拜伦的情绪非常恶劣,而且很厌恶地离开了葛雷先生,发誓今后再也不和他来往。虽然他不愿意说明事件的原因,但是他曾暗示:葛雷先生有冒犯他的意图。拜伦就读的剑桥大学

1月底左右,拜伦又回到哈洛学校读书。这次回去,他已对学校比较感兴趣了,并且,除了旧识的朋友外,他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而且,他也不想再回到母亲住的地方去度假了。现在,拜伦有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

拜伦在写给她的信中说:“在这世界上,只有你是我最亲近的亲属了。不仅是在血统上,连情感上也是如此!”

拜伦和母亲越疏远,和奥古斯塔的关系就越亲密。拜伦再一次回到哈洛读书,又是一学期的新开始。不过,这次的回去,却是出于自己的决定,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富有、尊贵的路就在我面前,只要我肯,就能开出一条途径来,否则我将会走向灭亡!”

16岁的拜伦,理想和抱负已经十分明显,他梦想着做一个议会中的著名演说者,因此,在哈洛读书的时候,他对演说这一科目特别用心,也一直想博得朱力校长的赞赏。他自己表示,在哈洛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除了玩耍、捣蛋和发呆以外,并不喜欢读书,其实这都是对他的误解。“事实是……”拜伦说,“我吃饭也读书,在床上也读书,别人没有读的时候,我还在读书!而且,从15岁开始就什么书都读过了。”的确,根据拜伦在剑桥大学时的笔记本记录:他15岁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卢梭等人的著作了。

暑假再来临时,拜伦与母亲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拜伦说:“以前是她放纵我、溺爱我,现在却相反。而且,我们母子间之所以会争吵,都是为了那个讨厌的葛雷先生……有一次我几乎怀疑——我母亲是不是爱上了他?”

就因为这样,拜伦常借故离家到比果家去玩。比果家有一个比拜伦大好几岁的伊利莎白小姐,还挺喜欢和他在一起玩呢!可是,拜伦对嘉渥小姐的情感依然存在,而且,还可能有几次偷偷地回去看她。嘉渥小姐快要结婚了,心情非常愉快。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去理会拜伦。沮丧加上失望,几乎使拜伦的精神崩溃;他的母亲更是火上浇油地告诉他:他童年的恋人——玛丽·德芙已跟别人结婚了(只因为拜伦批评葛雷先生而激怒了母亲),拜伦差不多是在颤抖的状况下离开母亲的。

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拜伦很高兴能逃回哈洛去读书,并且把自己追求女孩子的热情,转移到同性的朋友身上。至少,他们单纯的友情,不至于像女孩子那样变幻莫测,而且他们又肯接纳他原来的样子。从此,拜伦对年纪比他小的朋友,像克莱和德拉威爵士特别的好,他觉得他们漂亮的脸同样具有美感,而且他觉得与他们在一起几乎与漂亮的小姐在一起时毫无两样!

因为拜伦一再告诉奥古斯塔,他和母亲感情恶化的原因,所以奥古斯塔就设法(和韩生先生联合)让拜伦回南井去度假,但却不让拜伦的母亲事先知道。另一方面,因为拜伦在哈洛惹了许多麻烦,校长也劝他自己去找个私人教师,在家里整理功课及预备进大学的一切事情。

但是拜伦离开哈洛没多久,又自动回到学校去念书了,他根本不理会朱力校长的劝告。果然,他一回到学校,就发动全校的学生反对新上任的校长。现在,他在哈洛已经居于领导者的地位,这也是他努力要重回哈洛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他怕同学们以为他是被学校开除的,而且他想回校参加演说课的期末考试。

拜伦和家里的关系越不好,就越是喜欢学校。他说:“我非常不想离开哈洛,最后一学期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计算一下,留在学校的日子还有多少天,真是越算越难过!”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拜伦还是跟他的好友交换了离别的纪念品,十分感伤地离开了哈洛。

1805年9月23日,拜伦偷偷地离开母亲逃到伦敦去,在那里住了一个月,为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事情作准备。资料链接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从此,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七十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是一个拥有十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一百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被命名为“剑河”(也译作“康河”)。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

剑桥大学有三十五个学院,有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风格各异的三十五所学院经济上自负盈亏;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各学院内部负责录取学生,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的学院在14世纪和15世纪陆续建立。

剑桥大学有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1000余名,另外还有1000余名访问学者。剑桥大学共有学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研究生中72%来自其他大学,42%是国外留学生,女生占36%。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拥有约600名大学生,30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时,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

三一学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都铎于1554年修建的。教堂前厅摆着从三一学院毕业的著名毕业生的玉石雕像,包括牛顿、培根、丁尼生等人。剑桥大学

三一学院在学术成就上是剑桥所有学院中最顶尖的,也因拥有众多著名的毕业生而声名显赫,到目前为止该学院共培养出了三十一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毕业生包括了牛顿、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维根斯坦等人。剑桥的大学生剑桥大学的经典建筑“1805年,当我十七岁半的时候,”拜伦后来对人说,“我不太高兴进剑桥大学去读书。原因之一是,我舍不得离开在校最后两年才开始喜欢的哈洛中学;原因之二是,我不能进入自己想进的牛津大学(因为已经额满了);而且,这时候,我也为一些私人的家务事而烦心。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离群的狼,不太愿意和别人有任何交往……更令我伤心的是: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男孩,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变老了!”

但是,拜伦仍进入了空间广大的三一学院,在搬进学校东南方一间很宽的房子后,他觉得精神好多了。拜伦一直都喜欢广大的空间,这也正是他会喜欢纽斯德的原因,那里虽破旧但建筑物高大,而且土地广阔。

他在11月6日写给奥古斯塔的信中说:

我住在这里,每年有500英镑的收入,有仆人侍奉,还有马车,真像一个自由自在的德国王子!

可是,这所学校里虽然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但长久以来留下来的不成文规定,却特别容许贵族有可以不按时上课和不必参加考试的特权;更过分的是,贵族常可以随意破坏学校的规定,可以过自由放荡的生活。拜伦在哈洛虽然交了许多贵族朋友,但是在剑桥的朋友中,却是一个贵族也没有。起初他也想和那些贵族一样整天地吃喝玩乐,但却觉得丝毫没有乐趣可言,有时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从他写给韩生先生的信中可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这些人所追求的东西很多,吃、喝、玩、乐、睡觉、打架……但是,永远轮不到读书。我坐下来写这封信给你,可是,我满脑子里都被这些放浪的行为所笼罩……我虽然对它们深恶痛绝,但却依然不能避免……终归而言,毕竟我在这里还是最“稳重”的人!我没有招惹任何麻烦,也没有进退两难的痛苦遭遇……

拜伦在剑桥所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就是从前在哈洛一起读书的艾德华·隆,他是在拜伦的一些酒肉朋友之外,兴趣比较相近的同学;他们一起游泳,一起骑马读书,晚上,隆还会吹横笛和拉大提琴让拜伦欣赏呢。有时候他们一起骑马到干彻斯特(今天还被叫做拜伦池)的堤上,此时拜伦往往可以暂时忘掉每天和那些吵闹的朋友相聚的不愉快。虽然,有时候拜伦晚上也和那些吵闹的朋友混在一起,但却能自己偷空读书;有一本华特·史考特的诗集,就是在一个有“混蛋王”之称的家伙的屋子里读完的。

尽管拜伦没有浪费金钱在花天酒地的事情上,但他似乎有随意挥霍的习惯。因为,当他在伦敦过圣诞节的时候,几乎已是一文不剩了。

在12月27日写给奥古斯塔的信中,他要求姐姐替他作保,因为——“有人答应借给我几百英镑……”这是拜伦首次和放高利贷的人攀上关系;而且,在以后的三四年中,他一直都靠借贷过活,并且债台高筑到数千英镑。虽然奥古斯塔坚持要替拜伦还债,但他却拒绝了。

这时候,拜伦不仅在金钱上陷入困境,在情感上也似乎陷入低潮;但是他认为即使向人倾诉,别人也不容易了解。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教堂

他的好友隆在1821年的日记中写着:“他的友情,以及一股激昂却纯洁的爱和热情——当时也曾使我非常感动,也是我一生中最浪漫而快乐的时期!”

再从他1807年写给伊丽莎白·比果小姐的信中,我们看到拜伦自己透露,他在剑桥的三一学院教堂里,看到一个唱诗班的男孩,令他非常欣喜:

……最初是他的声音吸引了我,然后是他的容貌,最后,他的态度使我想要永远和他在一起。我爱他甚于一切,时间距离都不能改变我……在剑桥的时候,我们每天在一起,不论春夏秋冬,没有一刻会感到无聊;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地分开。

不论拜伦的情感在他去东方旅行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可是我们似乎不能怀疑,他对那个唱诗班的小男孩艾德斯敦的“激昂却纯洁的爱和热情”是一种浪漫的爱。而我们也可以证实,这种爱和拜伦对玛丽·德芙,以及玛丽·嘉渥的情感是同样的热情而纯洁的。

剑桥的新学期在2月5日开学,但拜伦仍旧留在伦敦。而且,当归还借贷的限期到了以后,奥古斯塔并未按时替拜伦作保;为了这事,拜伦连续好几个月都不跟奥古斯塔通信。最后,拜伦只好找房东和房东的女儿替他作保。奥古斯塔知道了,心里非常难过,拜伦的母亲也感到不安。

拜伦向放高利贷者以极不合理的利息借得900英镑,还清了在哈洛的债务,又付了231英镑的学杂费,但是,他还是没有回学校去读书的意思。

他有点幸灾乐祸地写信给他母亲:

我身边虽有些钱可以周转,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一学期的费用……在英国大学进修,对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我想你也清楚——不太可能,而且是非常荒谬的想法……也许我不能在法国有什么发展,然而,柏林、维也纳或圣彼得堡还有我容身的机会!

他的母亲接到信后,几乎要晕倒了!她看出这个小孩完全学着他爸爸的样,还未成年就快要自我毁灭了。

在绝望中,拜伦的母亲写信给韩生先生说:

这小孩将会是我的致命伤,他快要把我逼疯了!我绝对不会同意让他去外国,再说,他去哪里筹这笔钱?他不是已经被放高利贷的控制住了吗?啊!这孩子,真是没有感情,没有良心!

到3月10日左右,拜伦借来的钱又花光了,不得不写信向韩生先生求援,请他帮忙为他凑足500英镑以便还债。也许他对伦敦也有点厌倦了,于是,在4月中旬,他又回到学校去了。不过他浪费的习惯还是跟以前没有两样,不但慷慨捐款给学校,甚至又买了一部豪华的马车。

拜伦是否到学校上过课,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也许他觉得学校的生活太枯燥乏味了,以至于在和别人的通信中,一次也没有提起过。尽管第一学期,他付了20英镑17先令的书钱,但他却没有好好用心去读书。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写诗上了。

虽然他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才回学校,但回去以后,也没有待多久,因为他的口袋里又空空了。1805年暑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回到南井的母亲那边。

不可避免的,拜伦又与母亲激烈地争吵起来。自然,比果家又成为他的避风港,何况,拜伦又认识了伊丽莎白·比果的哥哥约翰·比果,他刚从爱丁堡读医学院回来。同时,拜伦也安排好将自己的诗集委托给附近纽瓦克的出版商约翰·理奇去印刷。一切正在进行中时,拜伦却又和母亲吵起来了,这次的情形可能特别严重,因为8月7日拜伦在比果兄妹的协助下,飞也似的以一副狼狈相逃回伦敦去了。不料,拜伦的母亲也紧跟着他到了伦敦,拜伦费尽周折才把母亲劝回南井,然后,他就转往萨克斯海岸边的小汉普敦与好友隆度过一个快乐的假期。资料链接爱丁堡爱丁堡

英国北部城市,苏格兰首府,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苏格兰中部低地、福斯湾的南岸。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44万。1329年建市,1437年~1707年为苏格兰王国首都。造纸和印刷出版业历史悠久。它是重要的运输枢纽,航空港。文化古城,18世纪时为欧洲文化、艺术、哲学和科学中心。有1583年建立的爱丁堡大学,还有古城堡、大教堂、宫殿、艺术陈列馆等名胜古迹。广场上有各种纪念碑。国家图书馆藏有大量书籍和名人手稿。

爱丁堡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依山傍水,地貌多姿,素有“北方雅典”之称,有“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誉。爱丁堡

9月的时候,拜伦又回到了南井,这次不但有马车,还有马夫和侍从,而且,似乎身材也瘦了一些。他的母亲只能看着他的奢侈行为而忿怒,但拿他没办法。拜伦回去后立即和比果家联络,他们组织了一个私人剧团,当然,拜伦每次都扮演主角。

同一个时期里,他虽然也追南井的小姐,写一些情诗给她们,却都不太认真。

他私人投资出版的诗集在11月的时候,以《流浪者之歌》命名出版了。然而,其中半数以上的诗是在学校里的即兴之作、讽刺人的诗,或是他个人的习作;其他的则为模仿汤姆士·摩尔式的(讨论如何奉承女孩)论文。这些露骨而充满色情色彩的诗——例如,其中一首叫《献给玛丽》——灵感可能来自他在伦敦的经历。由于这首诗,他博得一个“放荡的罪人”的恶名!但是拜伦的第一册诗集,的确是一本既写实又讽刺、感情丰富而浪漫的作品。肥胖的拜伦

当拜伦把一册印好的诗集送给他的导师约翰鲁拜契尔牧师后,所得到的反应是——有些描述太过于热情了!拜伦立即写了一些诗来为自己的作品辩护;他的理由和后来他为自己另一部作品《唐璜》的辩护大致一样。他说他的灵感就是“简单的真理”。不过,他在当天收回所有分送给朋友的诗集,全部焚烧,只有四本逃过了这场劫难;而且,有一本是在约翰鲁拜契尔牧师的手中。

过了不久,拜伦又着手写另一本诗集。他打定主意要写一本“极为正确且极为纯洁”的诗集,但是这样过分严谨的作品却限制了拜伦写实、尖锐和幽默的才华。这本诗集在1807年的1月出版,约有一百篇,取名为《生活杂感》。

也许为了要更能表现他的风流倜傥(一个五尺八寸半的身材,却有202磅体重的人当然不行),拜伦开始实行斯巴达式的减肥。据他说,是由“激烈的运动,许多的泻药和热水浴”所构成的减肥方式。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他竟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身材,直到1818年他到威尼斯以后,才又胖起来。

拜伦并不因自己的诗在南井有读者而感到满足,他又送了一本诗集给亨利·麦肯契(《有感觉的人》一书的作者),并且很高兴能得到这位作家对他诗集的赞美。他也送了一本给韩生先生,然而,除了赞赏之外,韩生还劝告他在演说的天分上多发挥。拜伦回答说他没有成年之前是无法达到那个目标的。他说:“事实是这样,我之所以会待在这里,那是因为我无法在别处发展,因为我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酒与女人已耗尽我的一切,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了……”拜伦作品(中文)

拜伦逐渐将出版目标从私人付印转为大量出版。但是,由于他过分缺乏自信,在私人付印时将一些精华部分删除掉,而所剩下的,不过是些细腻、伤感的作品而已;另外他又加上一些翻译的希腊诗作品及一些仿作。后来,由出版商理奇为此书冠上了一个书名:《闲暇时刻》。

1807年6月27日,拜伦兴致勃勃地带着新出版的诗集,回到了剑桥。他每年的零用金已稍稍增加,再加上母亲为他借贷来的钱,使得他能偿付学校的费用。但是,最令他得意的是,他的旧朋友和同学没有一个人能认出他来,因为减肥后的他已和原来完全不同了。

然而,他才回到剑桥,却又打算退学,要不是他待在那里一个星期和一些新旧朋友闲谈甚欢的话,他也许不会在剑桥再待上一年了。

从表面上看,拜伦似乎很容易改变他的主意;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因素在支配着他的行动。就以他在认识约翰·霍豪士和查理斯·麦修士这两个朋友以后,又决定留在剑桥读书的事来看,便可以明白。

拜伦新认识的这两位朋友,和拜伦一样也很会捣蛋,同时他们也和拜伦一样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和兴趣。剑桥大学教学楼

约翰·霍豪士,是布里斯托的一位国会议员班杰明·霍豪士的儿子,他在1806年进入剑桥三一学院。他广阅史书和政治刊物,并且有维新党人的思想,充满了政治野心和对文学的热爱。

查理斯·麦修士和拜伦的认识倒是有点特别。拜伦回南井度假时,他曾住在拜伦的房间,有一个人跟他开玩笑说:“拜伦很在乎别人乱动他的东西,所以你对他的物品要格外地小心,以免触犯他的情绪。”结果他就小心翼翼地使用拜伦的东西,连别人进出,他都要人家轻轻地开关房门。和霍豪士比较起来,他可能较为偏激,他和拜伦讨论一桩两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时,常令霍豪士暗地里捏一把冷汗。拜伦和他在一起时,常会情绪高昂地出点子、想些恶作剧来捉弄人。

1807年7月,拜伦以诗人的姿态回到伦敦,而且,他在南井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他在伦敦的发行人考斯贝,在他自己出版的《每月文学漫游》7月号刊物中,决定碰碰运气,捧一捧拜伦的《闲暇时刻》这本诗集;在同一刊物,还刊出拜伦读华兹华斯诗集(1807年出版)后的感想。拜伦的虚荣心因此得到更大的满足。他向人表示:“我在书商那里看到自己的名字,但是我并没有出示我的身份,只是暗暗享受这份光荣!”

拜伦闲暇的时候,除了写诗之外,就是满脑子的奇思怪想。他旅行到苏格兰高地后,雇一艘船航行到布里岛,最后再远征冰岛。

当他在秋天回到剑桥时,还买了一只熊,他把它养在他住的阁楼上,还每天带着它去散步,好像用链子牵着一只狗一样。剑桥的名称取自当地的一条环城河流——剑河(River Cam,音译作“康河”、“卡姆河”)。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蜿蜒的小河,剑河两岸垂柳倒挂,芳草凄凄,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便由此而来,剑桥的原意就是指“剑河上的桥”。

虽然拜伦极力要让别人有一种错觉——觉得他和其他的贵族一样,在剑桥就只“专修”吃、喝、嫖、赌;但事实上,我们从他写给伊丽莎白·比果小姐的信中可以看出,自从他的诗集付印出版后,他的作品产量大大增加了。在短短的八个星期里,他已写了一本二百多页的小说,几首约四百行以上的诗,还有一些讽刺的小品文。

他觉得自己已荒废功课太久,于是,在11月30日开始整理他“十五岁以来的作业”。他很懊悔地说:“自从我离开哈洛中学以后,因为写诗和追女人,变得既骄傲又懒惰。”不过,有些迹象显示:拜伦一旦认真去阅读一些东西,就会格外仔细,并且能应用他敏锐的判断力。资料链接苏格兰高地苏格兰高地的东北部

作为冰河世纪的最后一个据点,苏格兰高地的美让人难以捉摸。

一望无际的高地没有北欧那样的无尽森林,但也不是枯寂的荒漠,而是被舒缓起伏的低矮绿草和苔藓所覆盖。那种低矮、稀疏的植被苍凉地生长着,全然不像英格兰原野上的青翠欲滴。裸露的岩石、清新的空气,时时告诉人们这是海岛上的高原。即使到了夏天,当原野被一种叫帚石南的紫色小花所覆盖时,大地也缺少一种生机。那种无边无际的紫色显得过于刺目和固执,不同于山花烂漫的绚丽,而是一种近乎于绝望的怒放。这是一片寂寞的土地,多少年前被视为蛮荒之地,再壮丽凄美的景色也不能代替土地的贫瘠。

倔强的苏格兰人守着这片土地,面对着一个更强大民族的征服和蔑视,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在古罗马人笔下,苏格兰叫“卡利当尼亚”。

著名的苏格兰诗人史葛曾这样描述过苏格兰:“噢!卡利当尼亚!顽强而荒芜。需要照料这个充满诗意的孩子!这地方只有褐色的荒原,杂乱的丛木;这地方只有高耸的山,泛滥的水。”

泛滥的水,如果算上有水怪的尼斯湖,那么恣意的瀑布、山泉、溪流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似乎都可以一笔带过。传说中有怪兽出没的尼斯湖就在小镇印威内斯的郊外。拜伦作品中的著名海盗人物,威廉·基德船长

由于朋友的影响,拜伦更喜爱讽刺作品。在剑桥另一个新学期开始时,麦修士介绍他认识了国王学院的戴维斯和其他几个有点小聪明的同学。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把拜伦吸收为剑桥维新党的党员——尽管拜伦有的只不过是一点单纯的政治思想和自由意识以及反抗心理而已。在这里,拜伦对霍豪士的友谊及景仰之情日益加深。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与其说是因为同在一个党里,倒不如说是因为有同样的文学兴趣。那时,他们两人正巧各自完成了一部讽刺作品。拜伦的作品是对他所认为的当代“英国诗人”做了一次评述;而霍豪士则仿效别人的作品对政治和社会的腐败做了一番批评。

拜伦的另一个文艺界的友人名叫法兰西斯·霍积生,他和拜伦都喜欢德来敦和派普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霍积生的爸爸与威廉·寄福,即当时最著名的文学批评杂志《文学季刊》的主编是好朋友。拜伦像

霍积生与拜伦的友谊发展有点特别,拜伦曾模仿霍积生的讽刺小品以示敬仰,而生活严谨的霍积生曾有意把拜伦改变成一个正派的人物,结果却和拜伦早期的朋友一样,终生对放荡不羁的拜伦忠心耿耿。

拜伦在剑桥的新生活没有多久又结束了。他利用向韩生先生借来的20英镑在伦敦过了一个圣诞节。除了偶尔去拜访他的朋友以外,他一直到隔年夏天去领受硕士学位时才回去。以后再也没有回剑桥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