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13:55:34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5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5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目录

庞贝城的毁灭

——公元63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附近的维苏威火山脚下,有座著名的古罗马城市——庞贝。它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曾拥有2.5万人口,后来成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离庞贝不远的埃尔科拉诺城也因庞贝城的影响而变成了大城市。但是谁也没料到,这两座古城竟突然消失了。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海拔1280米,位于庞贝城西北23公里处。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地球上第一次火山爆发,就是维苏威火山。

公元63年,维苏威火山开始不安分起来,连续喷发多次。在公元79年,终于酿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那年8月24日下午1时左右,庞贝城的居民看到维苏威火山上空突然升起一朵松树状的怪云。它慢慢地向城中飘来,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黑。“火山爆发了!”有人惊呼。瞬间,随着一声地动山摇般的巨响,火山的岩浆夹杂着碎石、烟灰和水蒸气一齐喷上了天空,遮天蔽日。庞贝城内漆黑一片。城内的人们慌不择路,纷纷逃离家园。

两天以后,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人们以为火山喷发已经结束了,就纷纷扶老携幼返回城中。恰在这时,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喷发开始了。伴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轰巨响,熔化的岩浆呼啸着喷射到几千米高的空中,又铺天盖地地砸落下来。待到火熄烟灭一切恢复平静以后,整个庞贝城连同城内的所有生灵,统统被埋葬在25米厚的熔岩浆和火山灰下面了。顷刻,这座充满了生机的城市就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据统计,在公元79年这次维苏威火山喷发中,庞贝、埃尔科拉诺、斯塔比伊三座城市的居民至少有1.6万人死亡。此外,许多村庄被毁。

日月如梭。一千五六百年的时光很快便流逝过去,人们也已经渐渐把庞贝城遗忘了。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知道还有个庞贝古城,但它的遗址究竟在哪里,却一直无从知晓。1713年,维苏威山麓的居民掘井时,在一个6米深的地方挖到古城中赫库兰尼姆剧院的圆屋顶。1748年,又有人在离剧院不远的地方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直到这时,消失千年的古城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掠夺者们近乎疯狂的洗劫。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从此流失了。1860年,当地政府把古城保护起来,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行动。去除约60万平方米的火山灰和砾石后,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庞贝古城终于重见天日。

经历了尘封地埋的漫长岁月以后,庞贝城已经变成一座地地道道的“化石城”。它建筑在一个面积约63公顷的椭圆形台地上,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周长3.8公里。城墙用石头砌成,有7座城门和14座城塔。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将全城分成9个区。街道用石板铺筑,街石的上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主街宽约7米,两旁建有人行道。人行道上,每隔一步就埋着一块高出路面的石头。这是为了方便雨天时行人走路用的。在每个较大街道的十字路口,都安装着一个半人高、带有雕像的石制水池,它们连接着一条长长的用砖石砌成的渡槽,把城外山顶上的泉水引进城来,供居民饮用。

古城中有3座公共浴池。令人惊奇的是,1900多年前的庞贝人已经懂得了在公共浴池中使用统一集中的锅炉烧水,再把水分送到男女浴室。浴室的天花板砌成圆拱形,使室内水蒸气上升到天花板后凝结成水滴,然后顺着圆拱顶缓缓流下,淌人墙壁上专门挖出的一条小水槽中,而不致滴到浴客们的身上。更令人惊叹的是,浴室的石砌拱顶居然承受住了熔岩的巨大压力,没有坍塌,这足见当时建筑设计水平之高超。

饥民遍野,弱肉强食

——1199年埃及发生大饥荒

1199年,由于尼罗河缺水,两岸土地得不到灌溉,埃及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这次灾荒一直持续了3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至少有10万人饿死或被人杀掉食用,仅迈克斯这一小城就有2万人丧生。

在埃及某一边远家庭,一位饥饿的客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肥肉送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他好像如梗在喉——这肉味怎么与往常不同?“这是什么牛肉?”好奇的客人转身问正口馋站在旁边的主人的女儿。“噢,那是一个胖女人的肉,爸爸把她杀了,就在那儿。”小女孩说着,指了指食品室。客人惊讶地发现那简直就像一个人肉铺子。

这是1200年的埃及发生的一件极普通的事情。公元1199年,由于尼罗河缺水,两岸土地得不到灌溉,埃及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饥馑。这次灾荒一直持续了3年。由于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成千上万的埃及人离乡背井,到阿拉伯、也门等国谋生,同时大批农民涌入开罗等大城市,使城市的贮粮很快消耗殆尽。没有粮食吃,许多人开始宰杀牛马骡驴以及猫狗之类的动物,以此充饥。动物宰杀光了,有人开始吃动物留下的粪便,这种状况维持了几个月之久。

饥饿的农民先吃光了城里的粮食,便开始吃狗肉和其他动物的肉,甚至吃自己亲人的尸体。

那些因父母之故而无家可归无人保护的孤儿更成了饥饿暴徒的牺牲品。这些暴徒几个月来一直吃动物的粪便,而现在则开始绑架杀害儿童,靠食人肉为生。

政府严令不许食人肉,并把食人肉者处以火刑。奇怪的是,被处以火刑的人的肉却可以加工成食品,供饥民食用。食人肉的现象不但屡禁不止,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更让人惊奇的是吃亲人肉现象的出现。人们把亲戚诱骗到家里杀掉食用,妻子把丈夫杀掉食用,丈夫把妻子杀掉食用,甚至父母把儿女杀掉食用。当问有些父母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是:自己的孩子被自己吃掉总比被别人吃掉好些。有一次,官吏们发现一个女人正在啃一块大腿肉,便劝她。那女人平静地说:“怎么啦?这是我丈夫。”

虽然有关这次大饥荒中死亡人数的确切资料没有保留下来,但估计在这场灾难中,至少有10万人饿死或被人杀掉食用,仅迈斯这一小城就有2万人丧生。

这次饥荒为解剖学家提供了绝好的实践机会。在此之前,伊斯兰法规严禁医学界解剖人体进行研究。但这次饥荒期间,尸体遍地,伊斯兰法规被搁置一旁,医生开始大量解剖尸体,从而使医学有了飞跃的发展和进步。“人活着是要有点追求的”,这话不错,但前提必须是活着。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只有解决了“肚皮”这一问题,才能追求崇高、追求进步,从而推动人类从愚昧走向聪慧,从野蛮走向文明。

长达8个世纪的西西里苦难

——1282年以来的意大利黑手党之祸

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黑手党组织存在的时间,已经长达8个世纪,它自成立伊始,就是一个崇尚暴力的恐怖组织,是一个从抢劫、暗杀、绑架、投机倒把、开妓院到走私、贩毒无恶不作的犯罪团伙。它通过种种卑劣残暴的方式,在西西里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进而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乃至全世界。

黑手党的意大利名称为“玛菲亚”,中国人称其为黑手党,其实玛菲亚这个词与黑手党的意思没有任何关系。传说,以前的黑手党分子作案后习惯在现场留下一些印记,如一只黑手、交叉的骷髅,因此,中国人习惯称其为黑手党。应该说,这个名称比它的意大利原名更形象、更贴切。

继承黑手党的是严格的纪律,这就是所谓“七诫”:一、守口如瓶;二、组织高于个人;三、不得违抗上级命令;四、不得叛变自首;五、对家人保密;六、不得擅自搞绑票活动;七、兄弟之间严禁斗殴。一个人一旦加入黑手党,他就不再属于自己了,而是必须听从组织的。除非经组织批准,否则不准中途退出黑手党。曾有一位黑手党的家长想洗手不干,但是黑手党的纪律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只得继续干下去,直到被杀。至于对付黑手党内部的叛逆分子,黑手党更是毫不留情。1973年,黑手党分子莱奥纳尔多·维塔莱曾向一名警察供出了巴勒莫市前市长维托·钱奇米诺与黑手党有牵连,他立即遭到了黑手党的报复。他被关在狱中,遭到毒打,后来又被送进疯人院,继续受折磨。最后,他被从疯人院里放了出来,却被杀死在街上。黑手党杀死叛逆者后,通常会在他的嘴里塞上一个小木塞,以警告那些告密者。因此,黑手党分子被捕后,宁死也不愿坦白。这就使政府的扫“黑”行动增加了难度。

黑手党的头目与意大利的政客广泛结交,毫无顾忌。战后,整个意大利由于战败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黑手党却通过传统的生财之道——控制市场、控制水源,从而大发横财。战后黑手党还发现了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这就是走私毒品和香烟。意大利人酷爱美国的香烟,而香烟在意大利属于国家管制商品,黑手党就在境外大肆搜罗美国香烟,然后偷运入境,通过这种途径大发横财。当毒品交易兴起后,有些黑手党家族又走私毒品。通过这些非法手段,黑手党的财富飞速膨胀起来了。60年代以后,意大利的经济出现起飞,黑手党的财富也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它与政客勾结,从事工程承包,大发横财。

随着黑手党羽翼日益丰满,行事肆无忌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黑手党的危险性,因此不断采取措施来打击黑手党。尽管这些措施都零星的、个别的行动,意大利政府远没有行动起来坚决打击黑手党,而黑手党认为,这些人的举动已经冒犯了它的尊严,因此他们再次祭起“逆我者亡”的古老信条,在西西里大开杀戒。一时间,西西里充满了腥风血雨。据统计,1980年在巴勒莫市有63人被杀,到1981年被害者的数目翻了一番,达到120人。在1982年以前,西西里的平均75个小时有一人遇害,到1982年则增加到每48小时就有一人遇害,黑手党杀人的频率明显加快。

最让人震惊的是1982年9月3日西西里总督、意大利宪兵司令达拉基耶萨的遇难。这位基耶萨将军贵为一省之督,又兼宪兵副司令,是专政机关的典型代表,但就是这种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黑手党的猖獗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黑手党十分可怕,但它并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强大得不可战胜。意大利之所以在这场反“黑”之战中屡屡失利,一是因为黑手党渗透了意大利整个社会,在社会上掌握了相当大的实力,有一批后台,尤其是它渗透了意大利政府上层人士,从而形成了一个可靠的保护网络。黑手党根本不怕政府的反黑措施,因为他们都知道,即使他们被捕了,也只是到监狱中去走一遭,体验一下生活而已。用不了几天,收了他们贿赂的法官们会以各种理由将他们开释。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意大利实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而在历史上又有过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的恐怖一幕,因此,政府十分担心如果它对黑手党采取十分强硬的措施,会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它是法西斯政权,走墨索里尼的老路,行事不免缩手缩脚。现在,事情闹大了,黑手党实在不像话了,再放纵它搞下去,意大利的政局就会出现动荡,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因此,借着两位法官的生命,政府决定镇压黑手党,哪怕被指责为法西斯也在所不惜。政府动起了真格的,黑手党就乱了阵脚,很快,“反黑”战争出现了转机。

1993年1月15日,黑手党新教皇,负案潜逃23年的萨尔瓦托雷·里纳被捕,意大利沸腾了!人民奔走相告。为了这一天,意大利人民已经等得太久了,意大利人民为此付出了太多的生命和鲜血,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此前,警方已经抓住了巴勒莫黑手党二号头目朱塞佩·马多尼亚,一大批黑手党分子落入法网。此外,100多名黑手党分子在两个月时间内投案自首。

但是,对意大利而言,抓获里纳、围捕黑手党,这只能算是一个初步的胜利。大家对1986年格列科的落网都记忆犹新,当时大家都认为黑手党这次完了,连法尔科内大法官也持这种看法,但事实上,1986年西西里大审判后,黑手党的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嚣张了。法尔科内和博尔塞利诺也因此付出了血的代价。里纳刚刚被捕,意大利就传出曾经五次出任总理的安德烈奥蒂接受过黑手党的贿赂,安德烈奥蒂虽然竭力否认,但却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最后不得不辞职了事。安德烈奥蒂一案说明,黑手党在意大利已经是盘根错节,成为意大利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消灭它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意大利的黑手党是一个生命力特强,历史特别悠久的老牌恐怖组织。尽管意大利政府一再采取行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黑手党像一只不死鸟一样,一次次卷土重来。如在1986年西西里大审判后,黑手党的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黑手党过去也曾几起几落,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时期更是黑手党最困难的时期,但战后黑手党能奇迹般地复兴,这固然与当年美国的错误政策有关,但不能不说,黑手党这个超级毒瘤,确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意大利而言,抓获里纳、围捕黑手党,使其暂时受到了挫折,但是,产生黑手党的机制没有消除,产生黑手党的土壤依然肥沃。在这种情况下,要让黑手党绝种,只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黑手党肆虐意大利几百年,它的触角已经伸到意大利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在各个领域,黑手党都有后台,连政界要人也不乏与黑手党有染者。种种迹象表明,意大利的黑手党之战任重而道远。但正义终归要战胜邪恶,西西里的苦难终会结束。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瘟疫

——1348~1451年欧洲黑死病的蔓延

从1348年开始,一场大瘟疫——黑死病开始肆虐整个欧洲,它首先发难于地中海沿岸,后在1348~1451年间陆续蔓延在欧洲各国,这些地区的人口死亡近三分之一,整个欧洲有2500万人死于黑死病,死亡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流行病。

在社会的重大的变革中,自然界发生的事有时会起到重大的作用,黑死病就是其一,它与发生在此后的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同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在1348~1451年间的欧洲大瘟疫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场传染疾病肆虐整个欧洲,各地受害的轻重不同。它首先发难于地中海沿岸,1347年发现于西西里,立即传播到北非、整个意大利和西班牙,接着于次年传到法国;1349年传播到奥地利、博士、德意志和尼德兰;1350年传播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后来在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90~1400年有些地方也发生多次,在城市中死亡率较大。

黑死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当时人们还不可能准确知道导致黑死病的原因。这种病的特征是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普遍的症状是患者的身上迅速出现紫黑色的斑点、全身虚脱、神志不清、发高烧,并在剧烈的疼痛中惨死。实际上这就是淋巴腺鼠疫,其主要的传染途径可能是通过老鼠。鼠疫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梅毒、伤寒等。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这种病来自遥远的印度。但现代研究证明,这种疾病很可能来自遥远的中国。1343年,中国的江淮一带发生特大水灾,加上灾荒,于是疾病泛滥,形成较大的瘟疫,死亡人数达500万之多。这种疾病于是很快沿着商路先是传播到中东和埃及,1348年已经传播到整个意大利的重要城市,然后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整个欧洲。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所写的著名小说《十月谈》对此进行了一些形象的描写,特别是那种十室九空的可怕的景象。在1348年3月到10月7个月间,佛罗伦萨共死亡4万人,尸体无人掩埋,市民们非常恐慌,不知躲在哪里,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坟墓。有人在论述佛罗伦萨的衰落时指出:黑死病、战争和贸易纠纷导致了人民的暴乱,佛罗伦萨再也不能恢复它以往的优越地位了。当时的教皇住在阿维尼翁,在那里,墓地很快被占满,大多尸体被抛入罗纳河中以防止腐烂。教皇为了满足需要,只好开辟另一块墓地,但也是把尸体放在又深又宽的沟里,重重叠叠地堆积着。在英国,1349年1月,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鉴于黑死病的蔓延,决定把国会推迟到4月27日;接着又在3月发出通知,宣布由于黑死病,会议无限期推迟。由于黑死病造成了人力奇缺,为了对付黑死病带来的慌乱,爱德华时期还制定了英国著名的劳工法案。法案的序言中写道:“鉴于大部分人民,主要是工人和雇工死于黑死病,并且某些人趁主人需要和缺乏雇工之机,要求主人付给他们极高的工资,否则不愿为主人劳动;而另一些人游手好闲,宁愿乞讨度日,而不愿为主人劳动”。根据我们的高级教士和贵族及其他有技能者之建议,特规定:“王国境内凡身强力壮之男子和女人,年龄在60岁以下者,无论自由或非自由的,若非靠做活为生,或无钱以维持生计……若需要为别人工作,其工资须按朕继位后第20年的惯例支付”。但是,这项法令的后果是强迫人们劳动,而不增加工资,于是发生了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即瓦特·泰勒起义。据载,在伦敦,沃尔特·曼尼爵士出于慈悲为伦敦市民所购置的墓地里,埋葬了5万具尸体,这个地点后来建起了沃尔特修道院,并作为标志。

黑死病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横扫欧洲的战争,现代医学家、社会学家认为它的影响于人类相当于核武器的毁灭力量。它造成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化,经济紊乱、社会动荡、物价上涨和风俗败坏。因为人口的大量减少,一些人突然间由于继承了别人的财产而变富,他们继承了死者的徒弟、房屋、家具、农产品、畜禽。同时物价突然暴跌,在个别地方牛羊在地里成了无主物。例如,以前一匹马40多先令,黑死病过后只有6先令。即使这样的价格也难找到买主,黑死病在英国持续两年多。蒙上帝赐福,瘟疫停止时,劳动力缺乏,妇女甚至儿童不得不耕地拉车。物价的降低和财富获得的容易,加之人们恐怕再次经历黑死病,所以大肆挥霍。但是整个欧洲的生产力显著下降,当需要恢复生产时,欧洲的物价开始迅速回升,人民的生活开始恶化,造成很多人流离失所。

黑死病带来的另一个社会变化是经济形式的变形。当时的欧洲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黑死病破坏了传统的地租形式,使商品式的经济得到促进,特别是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方面的转换。因为许多市民得到了土地,而一些农民进入了城内,人员的流动进一步加大,有利于人们获得自由和解放。此外,由于人们对神的保佑缺乏了信心,或者开始迷信,如巫术等开始流行;或者丧失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黑死病肆虐于14~15世纪,其后逐渐销声匿迹,然而在1664~1665年间鼠疫卷土重来,再度入侵英国,半年内由伦敦的西区扩及东区。从1665年5月至9月,伦敦死亡人数由43人迅速发展到31159人,增加了724倍!1834~1835年,鼠疫袭击了埃及。其后1900年在澳洲的悉尼和1901年在好望角,1910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也有发生。1944年非洲北部鼠疫流行,亚伯尔·卡缪写了一部《黑死病》名著,使人们对谈鼠色变更有形象的了解。

恶性传染病的流行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世纪蔓延欧洲的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瘟疫,它所到之处留给人们的只是死亡的恐惧。它造成了欧洲社会的重大变化:经济紊乱、社会动荡、物价上涨、风俗败坏等等。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世纪的欧洲医疗水平之低下以及人民的愚昧程度。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对黑死病的严重性和症状也越来越清晰,黑白鼠都是黑死病的传播媒介,医学的发展使得预防鼠疫的流行取得了重大成就,鼠疫的流行得到了控制。但是根绝鼠疫的发生仍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事。应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密切关注。

肆虐百年的水魔

——14世纪中国的大水灾

中国1324年以来的近百年间,全国各地经常发生大水灾,山东、河北等地江河泛滥,庄稼漂损,河南开封、兰考、濮阳、广西顺德等地也大雨成灾,死伤无数。另外,云南、甘肃、江西、陕西、京城大都等地均有水灾,造成饥荒。肆虐的水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元朝(1206~1368年)建都大都,版图辽阔,水灾几乎每年都有记载,发生水灾的范围也相当广阔。如1324年(泰定元年)全国各地发生大水灾,四月,地处西南的云南中庆、昆明遭受水涝灾难;五月,甘肃陇西县大水灾,500余家丧生。江西吉安、浙江杭州、陕西延安、京城大都等地均有水灾,造成饥荒。六月至七月,山东、河北一带的水灾尤其严重;六月,山东20余县大雨水,其中菏泽、德州等十余县久雨成灾,农业受到很大损失;七月,河北等地有30余县连续阴雨达50多天,造成江河泛滥,庄稼漂损。另外河南开封、兰考、濮阳、广西顺德等地也都大雨成灾。1325年,全国各地继续大水灾,该年正月开始,广西肇庆、高要、大都宝坻县(今天津宝坻)、巩昌路(今甘肃陇西)、雄州(今河北雄县)、棣州(今山东惠民县)等地开始闹水灾;二月,甘州(今甘肃张掖)水灾,人畜漂没;三月,咸平府(今吉林开原县)河水决堤泛滥;五月,浙西诸郡大雨水,大都路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大雨水,平地水深一丈五尺,汴梁路(今河南开封)十五县河溢;六月,通州三河县大雨,水深丈余,四川潼川府(今三台县)江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内,深达丈余。1344年(元至正元年)黄河决口,平地水深两丈,霸州(今河北霸县)大水,大饥,人相食。浙江、山东等地均大水成灾。

在元代的90多年时间里,一些水灾导致严重的灾难,主要有:1308年,山东济宁大水,平地水深一丈余,洪水暴决入城,城内居民死亡十之七八;河北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大水,洪水冲入南门,死亡180多人;1310年湖北襄阳、峡州(今宜昌市)、荆门等地大水,引起山崩和泥石流,各种官署、衙门、庙宇、民房等被破坏2.1万多间,共有3400多人死亡。另外河南汝州(今临汝县)大水灾,92人死难;1297年(元贞三年),和州历阳县(今江西和县)长江暴涨,漂没庐舍1.85万余家;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大水,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饶州(今江西鄱阳)以及浙江温州等地大水,死亡6000余人;1316年婺源州(今安徽婺源县)大水,山洪暴发,溺死5300余人;1333年(元统元年),京城附近大霖雨,平地水深一丈余尺,饥民达40万;1337年(至元三年),卫辉路(治今河南汲县)淫雨一月有余,丹河、沁河同时泛涨,与护城河相通,漂没民居,平地水深二丈余尺,灾民大部栖居树上,老弱病残则移居城头,大水月余方退;1338年(至元四年),福建邵武路大水,城内洪水泛滥“漂沿溪居民殆尽”最为严重的山洪灾难为1339年,福建长汀路长江县骤雨,山洪暴发,水深达三丈,溺死居民达8000余人;1340年,处州(今浙江丽水)松阳、龙泉二县久雨成灾,洪水涨入城内,溺死500多人;1342年六月的一天夜间,济南山洪暴发“漂没民居千余家,溺死者无算”;1348年(至正九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松滋县骤雨,洪水暴发,漂没六十余里,1500人丧生;1352年(至正十二年),松滋县再次暴雨成灾,漂没民居1000余家,溺死700余人。

中国有史以来一直是一个频频遭受洪涝灾害的国家,相传在尧、舜、禹的时候,黄河流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史书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就是说洪水淹没了广大的平原,包围了丘陵和山岗,人畜死亡,房屋、粮食都被洪水吞没,农业生产无法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中国古代就出现了禹这样的治水英雄。可见,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为了防治水害一直同自然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元代自1324年开始,一直水灾频发。据史书记载,在元代的90多年的时间里,大的水害灾难就多达十几次,可见在元代的历史上,人民是饱受洪涝之苦的。

在人们和水已经打了几千年交道的今天,在和洪水灾难搏斗中已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像元代这样水灾频发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水灾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自然天敌,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

燃放爆竹引发的火灾

——1415年中国故宫发生火灾

据统计,自1415年至1644年的200多年间,北京故宫共发生火灾47次。若统计到1991年,在这500多年间,故宫内共发生火灾70多次,多次火灾的主要原因便是燃放爆竹。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今称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这里先后住过20多个皇帝。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殿宇有9000多间,相互毗连,而且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因此,防火性能很差,火灾的危险性比较大。

首次火灾发生在明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日,即1415年2月22日,《明史·成祖纪》称“北京午门灾”。火灾的原因是燃放爆竹。当时,为燃放爆竹临时支搭了一座用杉木板构筑的“鳌山”,约10多米高,上面放置烟火、爆竹,有些烟火内部通过导火索相连接,点燃后,可连续燃放数小时,并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样,还会显现花鸟和亭台楼阁等奇景,并不时出现重重帷幕,甚为壮观。这个鳌山搭在午门的前面,当皇太子及皇宫里的文武大臣在午门上观看烟火时,鳌山突然起火,并迅速殃及午门,不少燃放烟火者和围观群众被活活烧死。武将马旺,官拜都督,在指挥救火中不幸身亡。“都督”是保卫皇宫安全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卫戍司令。火灾中皇太子虽安全无恙,但永乐皇帝朱棣“闻之惊惋”,令皇太子作了一番“检讨”把事情了之。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载:“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鳌山火发,焚死多人,都督马旺亦与焉。时上在北京,闻之惊惋,命太子修省”,可明证。

继这次火灾后,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奉天殿(今太和殿)、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因雷击发生火灾。成祖朱棣表示:“三殿同灾,朕心惶惧”。明永乐二十年闰十二月戌寅(1423年2月6日),乾清宫发生火灾。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1514年2月10日),乾清宫又发生火灾,殃及坤宁宫,起因也是燃放爆竹。明嘉靖三年正月(即1524年2月),太监在宫中燃放爆竹,又引起宫内房舍起火。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三大殿再次发生火灾。据《国榷》、《紫禁城宫殿》记载:当时“大轩雨,戌时火作,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奉天门、左顺门、午门及午门外直庐俱焚”。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才被扑灭。嘉靖四十年十一月辛亥(1516年12月31日),皇帝和宠妃在豹帐内燃放爆竹引起火灾,顷刻间火势猛烈,烧毁万寿宫。万寿宫是嘉靖皇帝的别宫,又名永寿宫,这场火灾,使“殿内乘舆一切服饰、及先朝异宝烬付一炬”。这些火灾都是有史书文字记载的。

由于燃放爆竹常发生火灾,不少大臣都曾纷纷向皇帝呈奏,禁止燃放爆竹。成化年间的大臣章懋,向皇帝提出过这项建议的奏折,但未被采纳。万历年间辅臣张居正,又向皇帝提出禁止燃放爆竹,皇帝非但采纳了,并夸“江陵此举甚善”。张居正是江陵人,嘉靖年间进士,为相十载,治国安邦,颇多建树。禁止燃放爆竹,实践证明是一项防火的得力措施,时至今日,仍有可借鉴之处。

据史书记载,明朝自明永乐十三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二百多年间,就发生了火灾47次,火灾频率是相当高的。尽管这同故宫砖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密切相关,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皇宫中燃放烟花爆竹所引起,因此被称为中国明宫爆竹火灾。

在节日或喜庆之日燃放烟火爆竹以增添喜庆之氛,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但因燃放爆竹而遭至火灾的现象,从古到今也是屡屡发生,因此而给人们造成惨重的损失,如1415年2月22日的“北京午门火灾”就因燃放爆竹引起火灾致死焚死多人,甚至大都督马旺都难逃此劫难,真正是乐极生悲。

鉴于因爆竹引发的悲剧,近年来中国已开始在各大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尽管行使之初屡屡遭到异议,但事实证明,这种举措对于减轻城市火灾造成的损失是卓有成效的,算得上是一项明智之举。

至今悬而未解的怪症

——1551年英国爆发汗热病

1485年汗热病在英国首次爆发。1508年的夏天,它又回来了。1551年再次袭击伦敦,这种病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和奇特残酷性把灾难降临到英国人身上,它从病症发作到病人咽气前后不用2小时。1551年汗热病的再次袭击使得不计其数的人们在几小时后或是立即病愈或是在昏迷中死去。

1552年英国著名的医生约翰·凯厄斯写了一本书,名为《汗厥症治疗刍议》。

这种疾病俗称为英国汗热病。凯厄斯发现,在中世纪前英国历史上从未见过这种疾病。它于1485年首次爆发。1485年8月,亨利·都泽在博恩沃思原野上打败了约克王朝的国王查理三世,结束了英国的“玫瑰战争”。但当凯旋的军队进入伦敦时,汗热病也被带了进来。在短短的三星期内,该病夺去了两个伦敦市长、四个高级市政官、许多贵族和无数英国平民的生命。亨利·都泽七世的加冕典礼也不得不推迟。牛津大学被迫停学6个星期,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不是在床上死去,就是逃离城市到乡下躲避灾难。

晚秋时分,汗热病神奇般地销声匿迹。有人说是一场猛烈的风暴把它刮到海中去了。不管怎么说,反正它不见了。第二年它没出现,第三年也没见它的影子。事实上,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中,它已不知踪影。

1508年的夏天,它又回来了。如同头一次一样,它的出现是如此地突然,连国王也吓得魂不附体,来回几次变换住所,以逃脱神速的死神追赶。这次疾病滞留时间也不长,到了中秋时分,它又神秘地消失了。

8个春夏秋冬过去了。1517年,汗热病再一次神奇地出现在英国人面前。这次,它来势凶猛,吞噬了更多人的生命。就连亨利八世的大法官沃尔西也险遭它的毒手。牛津大学400多名学生被它夺去了生命。伦敦街头丧钟不断。著名的政治家托马斯·摩尔曾在信中感叹道:“我相信,血战沙场也比呆在伦敦城内要安全得多。”

该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突如其来,而且通常在夜间致凌晨之间袭击人们。发病之初病人浑身发冷、颤抖,有的还伴随着头疼、背痛、干渴、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或高烧。几小时后,病人或是立即痊愈或是在昏迷中死去。

该病的另一特征是它特别“偏爱”英国人。其他疾病在英国出现后,通常会穿过英吉利海峡传播到欧洲大陆去。而该疾病好似专与英国人作对。疾病爆发了6次,只有1528年那一次传到了欧洲大陆,在德国扎下了根,翌年又传播到北欧和中欧地区,其他5次都局限在英国境内。

1528年6月发生的那场汗热病是第四次爆发。亨利八世的情人,即他后来的妻子安妮·博珍也染上了疾病。虽然后来她被治愈了,但其他很多人都没有她那份运气,他们纷纷死于疾病恶魔的手中。

汗热病的具体病因至今还是个谜。人们对它的解释更多的只是一种猜测。凯厄斯认为,被阳光蒸发的大地恶雾和水蒸气也许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他还说,疾病之所为喜欢袭击英国人是由于英国人食肉过多、饮酒过甚,并食用了过多带病毒的水果。而且生活优裕的中年男子尤其是疾病进攻的对象。

1551年,汗热病再次袭击伦敦,也正是这次疾病促使了凯厄斯写下了自己研究汗热病的书。从那以后,许多人也试图用科学方式解释有关该疾病的问题。汗热病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它从何而来?为什么它定期发生?而在它不爆发时又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它喜好袭击英国人,而且受害的男人要大大多于女人?为什么在1551爆发后便销声匿迹了?

汗热病的病症很像流感、猩红热、斑疹、伤寒、脑膜炎等病的一些病症,其发生过程更像回归热,其病菌携带物不是人,而是多年寄生在鸟或小动物身上的虱子。但在一定环境中,如气候条件特殊,不协调的饮食而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人口迁移等情况下,疾病可能突然爆发。

1551年汗热病的再次袭击致使伦敦街头丧钟不断,英国人谈之色变。因为在此之前,它已曾先后几次袭击过英国,人们已饱尝过该病的出其不意的速度和其残酷性。而且这种病似乎对英国人特别青睐,一旦爆发便以惊人的速度在英国本土蔓延,病人或者很快死亡或是神奇般的痊愈。最可怕的是该病的具体病因至今还是个谜,人们对它的解释更多的只是一种猜测。尽管这诸多解释纷繁复杂,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可都只是一种假设罢了。

400多年过去了,关于英国汗热病的问题至今仍是悬而未决。而且,这种疾病如同它在16世纪一样,也许仍在某处躲藏着,随时伺机袭击人类。对于英国人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那将仍是一场令人恐惧的大劫难。

无敌舰队并非无敌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

始建于1588年5月的西班牙舰队包括127艘兵船、运输船和水手,以及2.3万名步兵。这一庞大舰队于1588年5月28日从里斯本出发,7月,在英吉利海峡遭到英国舰队的迎击而惨败。舰队进入北海,企图环航苏格兰与爱尔兰返回西班牙,结果在途中遇到风暴,半个舰队被大海吞噬,人员损失近万名,西班牙从此丧失海上霸权,英国逐渐取而代之。

16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的第一强国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它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并借此建立了横跨大西洋、纵越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它的版图除西班牙本土之外,还包括意大利南部、尼德兰、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的突尼斯和亚洲的菲律宾,一度自诩为“日不没的世界强国”。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于1530被选为“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了头戴多顶王冠,名噪一时的封建帝王。

1556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继位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二世,他作为欧洲第一强国的统治者,自命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卫教士,出动海陆军连年征讨攻杀于外,遍竖宗教裁判所火刑柱于内,操纵耶稣会的间谍凶手们作乱于敌后,充当了16世纪下半叶天主教势力向宗教改革运动猖狂反扑的元凶。

腓力二世对英国的日渐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是英王伊丽莎白为打击西班牙的西欧霸主地位,竟然纵容和支持英国海盗袭击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国著名的海洋大盗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环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抢劫一空。西班牙政府闻讯后,强烈要求英国女王对德雷克处以海盗罪。可是,伊丽莎白不但没有照此办理,反而册封德雷克为男爵,伊丽莎白的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从而加深了英西两国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

腓力二世决心与伊丽莎白女王决一雌雄。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里斯本出海远征英国,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它拥有134艘舰只,总吨位57868吨,装有2431门火炮。舰队有船员8766名,摇桨奴隶2088名,还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无敌舰队”中的巨型战舰如楼宇一样高耸水面,外表巍峨壮观,但实际上体大笨重,航行迟缓,直到7月21日,才驶进英吉利海峡。“无敌舰队”的司令西顿尼亚,本是个陆军将领,不仅没有任何海战的经验,甚至还要晕船,同“无敌舰队”相比,英国舰队的准备略显不足。在把王室、各类船主、商人以及海盗的所有舰船集中起来之后,英国舰队共约有140艘舰船,但在大型战舰的数量和总吨位方面均逊于“无敌舰队”。然而,同西班牙舰队相反,英国舰队的舰只小而狭长,去掉了船楼结构,加强了舰炮火力,具备快速轻便,长于攻击的特点。整个英国舰队共有作战人员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为重要的是英国舰队拥有一位称职的司令——海军上将霍华德,而出身于海盗的著名海军将领霍金斯和德雷克则担任舰队的副司令。

伊丽莎白女王对前线的视察,极大地鼓舞了英军官兵,前线的将士士气大振,决心与“无敌舰队”一决高低。7月22日,两国舰队开始接触,西班牙“无敌舰队”为发挥自己舰载步兵的作用,力图接迎英国舰队,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而英国舰队则发挥自己快速灵活,火力凶猛的特点,避免同西班牙舰队正面交锋,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路上跟踪西班牙舰队,用小规模的舰队发动袭击,双方虽未发生大的战斗,但西班牙的舰队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经过艰苦的航行和战斗,“无敌舰队”终于闯入加来海峡,准备按原定计划与驻扎在尼德兰南部由帕尔马公爵率领的西班牙军队会师,然后将其运过加来海峡,在英国登陆作战,但由于尼德兰海面已被英国舰队封锁,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7月29日黎明,英国两国舰队在加来和敦刻尔克之间的格雪夫兰斯附近海面展开了激战。英国舰队采取准确的远距离炮战,使射击技术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战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丧失了还手的能力,战至该日下午,西顿尼亚不得不率“无敌舰队”向佛兰德尔沿岸败退。英国舰队则乘胜追击,直到舰上弹药射尽后,方停止追击,调头返航。

在格雪夫兰斯海战中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无敌舰队”祸不单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风的袭击。不少船只没顶于风流之中,还有一部分船只被风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顿尼亚因船队损失巨大,又见天气恶劣,不敢再战,于是率领残船败舰驶向北海,绕行苏格兰和爱尔兰折返西班牙。当1588年10月西顿尼亚率残部回到西班牙时,仅余舰船53艘,葬身鱼腹者9000多人,“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英国与西班牙的1588年海战,以及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对于英、西两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西班牙来说,“无敌舰队”的覆没不但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尽管腓力二世把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风暴与海涛,并叫嚣将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舰队。但“无敌舰队”没有能够再生,西班牙也没有能够再掌海上霸权。其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也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而开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后遭失败被逐出法国。而自1567年开始的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血腥镇压,绵延几十年不得结果,最后终于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兰北部联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缔结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终被推翻。在17世纪上半叶的欧洲30年战争中,西班牙作为德国皇帝的盟国最终战败。从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欧洲强国的行列。

无敌舰队的覆没标志着海上强国西班牙的衰落,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开始。但这次海难给我们的感触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么昏庸,假如不是麦克纳西多尼亚率舰队出征,假如……但历史事实不会重来,后人也难有从中吸取这血泪的教训。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无能,才使那么多英勇的西班牙战士无端地殒命大海;正是公爵的无知,才造成了舰队的军事失败和误入歧途,终为风暴所灭。祸在人而不在天。当时的西班牙人已没有了先辈的开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为历史之必然。只是这一海战使西班牙元气大伤,再无力与英国抗衡,加速了其衰败的过程,由此可见,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当今时代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无敌舰队与其说毁于天意,不如说是毁于腓力、公爵之类的手中!

大火洗劫的伦敦

——1666年英国伦敦发生大火

1666年9月2日,一场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大火吞噬了整个城市。大火洗劫后,伦敦的80%地区变为废墟,90%的伦敦住房被烧毁,大约有10~20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在大火中丧生的人只有6名,但众多的人却经受了大火带来的饥饿,疾病和其他困苦。

1666年9月2日,一场大火吞噬了伦敦,使刚从大瘟疫中挣扎过来的伦敦人又经历了一场大火的袭击。大火是从伦敦桥附近的皇家面包房引起的。9月1日是星期六。晚上10点,皇家面包师托马斯·法里诺如同往常一样压培好面包炉中的火,检查了一下四周,然后满意地休息去了。9月2日凌晨2点,法里诺的帮手突然从梦中惊醒,发现屋子里充满了浓烟。他急忙跳下床来朝面包烤房跑去,可火焰已吞没了面包烤房。他急忙叫醒法里诺一家。由于整个底楼被大火吞噬,法里诺与其家属不得不从楼上窗户爬出,通过房顶逃向邻居的房子。法里诺的女仆惊恐万分,一下子瘫倒在地,被熊熊大火烧死。

刚开始时火势发展得不快。法里诺的面包房整整烧了1小时,火苗才开始舔舐邻居的房屋。尽管东北风劲吹,面包房周围紧挨着一堆摇摇晃晃的沥青覆盖的木板房屋,可从当时的火情看来,这场火灾与经常发生的无数的贫民区火灾没有多大区别,用不了多少力量就可扑灭。

几乎同时,以写日记而闻名的英国文学家兼海军行政长官佩皮斯也被其女仆唤醒,说是城里着火了。佩皮斯趄窗外望去,认为这火算不了什么,于是重新躺回床上睡觉。不多久,火势向泰晤士大街蔓延。突然之间火势如脱缰之马,难以控制。地方消防人员单凭着皮革水桶和手压水泵灭火,在无情的烈火面前如杯水车薪,毫无效果。早晨8点,伦敦桥脚下的圣马格努斯教堂已处于一片火海之中。一旦教堂烧毁,伦敦桥便岌岌可危了。

风越吹越猛,火愈烧愈旺。人们虽然已放弃了救火的希望,却竭力地想抢救可能得到的财产。佩皮斯决定亲自去怀特豪尔王宫,向国王禀告火情。到达王宫后佩皮斯不仅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建议国王命令立即拆毁一些房屋,否则火势无法控制。查理二世听完汇报后,要求佩皮斯立即奔向市政府,命令市长不惜损失任何民房以阻止火势蔓延。

此时,伦敦市长已经下了命令,要求民兵拆除房屋,扩大防火带。可是这一工作受到了房主的阻挠。除非该建筑已面临毁灭,不然房主极不愿意让手持斧和火钩的民兵拆毁自己的房屋。但到那时却已为时过晚,火势蔓延的速度已大大超过房屋拆迁的速度。当佩皮斯带着国王的命令坐马车找到市长时,市长惊呼道:“天哪,我还能做什么?我能办到的事都试过了,但人们已不听我的了。房子是在拆除,可火比我们跑得快得多。”

星期一上午,全震已有1/6的地区陷入火海之中。火势逐渐向西蔓延,侵入伦敦富人住宅区。也许直到这时,伦敦人才真正意识到大火将造成多大的损失,伦敦邮局被毁,官方的《伦敦公报》出完星期一版后,被迫停刊。伦敦城中谣言四起,外国特务阴谋纵火的传说不胫而走。查理二世也认识到了这一严峻局势,命令约克公爵取代伦敦市长负责组织灭火工作。火区周围很快就建立了7个灭火哨,每个哨位布置了30个军人和100多平民。整个星期一,公爵一直与这些哨所的人们战斗在一起,就连国王本人也几次亲临火场,指挥灭火。但这一切努力却收效甚微。到半夜时,大火向西北方向蔓延,覆盖了比24小时以前大4倍的地区。在被烧毁的建筑中还包括伦敦商人进行外贸交易的古老的皇家证券交易所。

当大火烧向伦敦塔时,人们不得不用炸药炸毁房屋以开辟隔火带。这一想法实际上在星期日就有人提出过,但由于它太危险了,未被采纳,直到大火逼向伦敦塔时,人们才不得已采用这一方式,以保全伦敦塔和海军部。

在城市其他区域,火势有增无减。下午8时,英国最大的教堂圣保罗大教堂被大火围住。起初,人们相信圣保罗大教堂能挺住大火的袭击。因为它周围是高大的石墙,上方是铅包房顶,再加上其宽敞的庭院,虽说会遭受一点损失,但不至于被大火烧毁。然而人们没有估计到风的强度。强烈的风把噼啪直响的火星送上了教堂的屋顶,点燃了一些用于堵漏洞的木板,不一会儿,火苗向下,燃着了教堂的木梁,整个大教堂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焚场,火焰冲天,大火烧炸了巨大石块,火红的石块如同手榴弹一般散向四方,整个房顶被烈火熔化。熔化的火红铅汁如同阵雨一样洒向地面。在圣保罗大教堂的拱顶地下室中有一个称作圣费斯的小教堂,它是书贩行会的教堂。这一行会的成员在此存放着价值20万英镑的货物,其中包括珍贵的莎士比亚剧本全集。一场大火,这些珍贵书籍全都付之一炬了。

星期二深夜,大火开始减弱,最后熄灭。大火洗劫后,伦敦的80%地区变为废墟。87个教堂、44家行会被火吞噬。除去邮政局、吉尔德厅、皇家证券交易所,大火还烧了海关大楼、约盖特监狱和众多的图书馆及医院。90%的伦敦住房被烧毁,大约有10~20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在大火中丧生的人只有6名,但众多的人却经受了大火带来的饥饿、疾病和其他困苦。

刚刚从瘟疫中爬出来的伦敦人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那时英国正与法国和荷兰交战,愤怒的英国人自然猜疑大火的起因来自敌国的蓄意破坏。一个疯狂的法国人偏偏在这时跳出来,自称大火是他所放,尽管他的自供中充满了矛盾,但在人们愤怒的情绪下,他还是被定罪,处以绞刑。

17世纪中叶的伦敦街巷狭窄,木板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早在12世纪,英国就颁布了建筑法令,要求任何房屋的外墙都必须用砖或石块筑成,然而该法令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而1666年的夏末,气候炎热干燥,整个伦敦如同一堆干柴,所有这些都促发了这场伦敦历史上最大的火灾,伦敦人也因此经受了这场大火带来的深重灾难。

但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虽然大火造成了一片废墟,却也给人们带来了重建城市的希望。从1667年起,城市严格按照建筑法令用砖和石块重建起来。在一片混乱之中,一个较整洁、安全、现代化的新伦敦慢慢地矗立起来。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第一个火灾保险公司开始在伦敦创办,它不仅保证各家各户不会再因火灾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建立了一支正规的消防队伍,随时准备把火灾所受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看来,一场大火不仅仅烧毁了伦敦,更烧醒了人们,使人们认识到防止灾害的重要性,这是惟一值得庆幸之处。

运宝舰队的毁灭

——1715年西班牙运宝舰队遭遇海难

1715年7月24日,由11艘船组成的西班牙舰队满载着巨额财宝,从哈瓦那启航,开回西班牙。这是从新大陆运出财宝最多的一次,价值共达1400万比索,有在韦拉克鲁斯新铸造的金币和银币,有珍珠,有绿宝石。该舰队航行了6天,于6月31日在佛罗里达的海岸以外遭到强大的飓风袭击,除了一艘“格里丰”号舰还浮在水面外,两艘1000吨的旗舰以及其余的8艘护航舰全被飓风吹毁,1000多人淹死,约1000人生还。

朱安·埃斯蒂班·尤比拉将军和他的士兵花了两年时间,搜集了大量财宝来献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他和船长们脚下光滑的甲板下面,放着4000箱的金、银、绿宝石、珍珠、丝绸和瓷器。

尤比拉曾经想到过,加勒比海的飓风季节即将开始,看着11艘船的舰队在哈瓦那港准备起航的时候,他心里明白,这次航行是一次冒险,他可能会遇上飓风。但他对下属说,只要穿过佛罗里达海峡,舰队就可以安全地到达西班牙。人们都认为8月以前是不会刮飓风的。要是果真如此他就很有希望闯过这个难关。他是受命于王室来运送这批财宝的,而且菲利普国王的命令比天气更为重要。于是,尤比拉将军举起手来,发出了启航的信号。

装满贵重财宝的大帆船吱吱嘎嘎地开出了哈瓦那。操纵着船帆的2000多名水手和士兵并不关心可能发生的灾难。晴空万里,微风鼓满了风帆。这时是1715年的6月24日。

6月29日,舰队向东北方向航行。这时,天气阴沉闷热,大风一阵阵刮来,海水掀起巨大浪头,猛烈地冲击着缓慢行驶的大帆船。尤比拉和他手下的人感到有一层奇怪地薄雾笼罩着舰队。第二天,风向变得捉摸不定,舰队的船只被刮得驶往几个方向。

31日清晨,舰队进入了佛罗里达海峡。入夜以来尤比拉将军一直一动不动地站在甲板上,后来他转过身来对副官说:“他就要来了。”“什么东西就要来了,将军?”副官问。

尤比拉仍然看着前方,没有吭声。

下午,刚过两点,飓风袭来了。水手们因修理头天被大风刮坏的风帆和扬帆索,已经累得精疲力竭。这时,他们的船队正好处在暴风雨中,每小时100英里的强大风力,把船队刮向佛罗里达布满暗礁的海域。

尤比拉和他的军官大声地发出命令,但由于风太大,人们听不见。桅杆开始断裂,倒下来砸死了几十个海员。每艘船都想逃避这场飓风,拼命地驶向公海,但是巨大的风浪又把他们冲了回来,直把他们推向那地狱般的暗礁区。有几艘船消失了,只有安东奥·达里船长指挥的“格里丰”号因航行在飓风的边缘,才逃脱了被毁灭的命运,船队另外10艘船全都在暴风的旋涡中遇难。尤比拉所在的“凯皮塔那斯”号首先触礁,船身被撞破,船舱内的金银珠宝和其他的储存物品顿时沉入海中。由于两边船舷被暗礁撞穿,船上的船员纷纷从船舷边摔下,一头栽入海里被淹死。船上的230人,包括尤比拉将军在内,顷刻间便失踪了。

另一艘“凯皮塔那斯”号被大风刮得横转船身,冲入暗礁区。安东尼奥、埃彻弗厄茨将军和另外115人被淹死。其余船只紧接着也被撞碎,淹没在大海之中。

在5分钟之内,西班牙君主的这支舰队和财宝便损失殆尽。这次灾难仅次于1588年西班牙船队淹没在英吉利海峡的那次骇人听闻的灾难。1000多人遇难,其中大多数人是撞在石头上丧生的。约1000人幸免遇难,他们设法到达了北面的圣奥古斯恭恩。根据临时总督的命令,凡是趁火打劫,藏有船上金银珠宝的水手,一经发现,便立即绞死。西班牙的海上打捞者们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试图打捞起价值1400万比索的财宝,但是只找回了600万比索的财物。负责指挥打捞行动的朱安·胡欧·索洛扎诺用皮鞭和长矛驱使300名印第安潜水者,不停地潜入海底去找散失的金银珠宝。其中半数的人在潜入黑暗的海底寻找埋在泥沙中的金币和银币时被淹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