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一切(实战加强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15:54:35

点击下载

作者:郑玮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光线决定一切(实战加强版)

光线决定一切(实战加强版)试读:

内容提要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用光与曝光是摄影最重要的实战技法之一。本书对用光与曝光的技术技巧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梳理和阐述。本书采用多名知名摄影家的经典作品,作品涵盖了风光、人像、建筑、人文、静物广告等多个摄影题材。本书分为七章,分别详细论述了光影的基础概念、光线与影调的关系,光线的色彩表现,风光摄影用光,人文、都市题材用光,人像写真摄影用光以及商业静物摄影用光等方面。

本书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学习参考。

序(第一版序)

170多年前,许多人都在尝试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因光而产生的影像记录下来,这就是摄影——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光影,光影,有光就有影,记录光影便是摄影。

这样的定义似乎有点儿牵强吧?但细一想来,摄影就是记录光影的技术呀!摄影靠光影起家,摄影依光影而变化。有了光影就有了反差,有了光影,照片也就有了多一些变化的可能。若能在摄影中得当地运用光影,或许您的照片就可以多一些内容,多一份遐想。

细致地观察光影的变化,有的时候会给人们一种电影般的感受。太阳在照,地球在转,光影随着时间在变。抓住光影变化的瞬间,找到合适的角度,就能够拍摄下不易被发现的光影场景,就可以记录下难以再现的瞬间。

其实,光影随时间的“轮回”会在一个地方重复出现,但我们却不一定机械地重复自己,适时按下照相机的快门按钮,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一个似乎陌生的画面。

光影是摄影诞生的基础,光影也是进行摄影创作可以利用的资财,没有恰当的光影,照片就有可能流于“记录”,有了适合的光影,拍照片就有可能被称为“创作”。

有了光影还不够,其他的技术技巧也一定要融入其中。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必然要熟识光线的特性,对不同光照环境下的拍摄效果了然于心,善于运用光线的特性强化作品的表现力。所有这些都是摄影的基本功,也是摄影师的必修课。系统地了解光线,进而通过摄影的技术手段掌控和运用光线,是学习摄影的必经阶段。

本书作者郑玮刚先生曾在摄影媒体供职多年,与此同时也一直保持着摄影师的身份,这让他能够以一个实践者的立场,通过大量精彩的实例照片与生动鲜活的语言,对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做出简洁明了且极具指导性的实用型描述。初入摄影之门的爱好者,通过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轻松地运用影调进行表达。我相信,无论初学者还是资深的发烧友,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看到自己所想,最终拍到自己所愿。如是,乃作者读者之共幸。

利用光影创作出别人不容易看到的照片,也会让大家感受到光影带给我们的各种美丽图案。光影可以成为拍摄创意照片重要的素材,也可以由此锻炼我们利用光影拍摄照片的把控能力。《中国摄影》杂志主编 陈仲元CHAPTER 01光线——影像基础SECTION01 没有光,就没有摄影

自摄影术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把它称为“用光线来作画”。没有光,没有记录光的技术手段,也就不会有摄影的存在。

每一本摄影技巧书的第一章,通常都会显得很无趣——老练的读者很可能已经习惯了跳过那些枯燥的基础概念而直奔下面的内容。

没有光,当然没法拍照——这还用得着郑重其事去说吗?

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被大量的图像和视觉信息包围着,影像是如此轻而易举唾手可得,随时随地抽出手机就可以立刻获得,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摄影有什么需要认真对待与学习的……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

摄影之难,就在于它看起来太简单——入门很容易,甚至拍出几张让人脸上有光的“大作”也并不难,可是随着每一步的深入,再想前进一步都会变得举步维艰……拿光线来说吧:把握光线的技巧,从拍摄第一步开始就会涉及;而直到大师的境界,每一天仍然要面对和思考各种各样与光线有关的问题——难与易,全在于追求的多少与境界的高下。

所以,让我们还是从最“简单”处开始吧!打破“成见”

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对于每一个事物、每一件物品的形态、颜色等都会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印象——这毫不奇怪,因为人就是依据头脑中的这种印象来识别事物的。可是,一旦这种印象变得过于顽固,也非常容易让人对于身边世界无限丰富的变化视而不见了。

光线是千变万化的,换一种角度和方式去看,可能会得到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打破头脑中的既有成见,学会像孩子一样带着好奇心来观察身边的一切,对于摄影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左页的整组照片拍摄的都是空酒瓶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想想看,你有多久没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来看身边的景物了?如果一个人看东西的眼光是刻板乏味的,他拍出来的照片又怎么可能新奇有趣呢?光学与摄影用光术

作为科学门类,现代光学领域研究的内容复杂而又高深;而摄影用光术所关注的并非光的本质,而是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什么是光

光学的基础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在物理课本里学过。如果从没读过这些,那么显然最迫切需要的读物应该是初中课本而不是摄影书了。

早期的光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可见光。而作为一个科学门类,现代光学研究领域包括微粒、磁场、电场、频谱、激光、光纤等,显得复杂而高深。通常把光学研究分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几个门类。与之相比,摄影用光虽然内容复杂但并不高深,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实际上是非常初级的——基本包含在几何光学的范围之内。

简单地说,摄影用光术关注的并非光的本质,而是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感光与曝光

摄影术诞生的基础,来自于银盐粒子的感光特性。今天,虽然记录光线的载体已经由胶片发展为CCD、CMOS,但摄影术依赖感光特性这一基础并未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感光材料记录光线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把感光材料在正确再现景物亮度差异前提下允许的曝光量变化的范围,称为曝光宽容度。不仅传统胶片与CCD、CMOS等感光元件所能提供的曝光宽容度有所不同;黑白胶片、彩色负片、反转片等不同种类的胶片记录光线的能力也并不一样。因此,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让感光材料获得最“合适”的光线,就成了摄影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曝光控制技巧。今天,虽然数码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能够提供许多曝光控制的功能和手段,但仍然远未达到“尽如人意”的程度。曝光控制技巧的重要性依然没有减弱。光与色彩

在初中甚至小学课堂上,我们都做过光经过棱镜折射转换成七色光的实验,也学过为什么在不同时间、天气下,太阳光的颜色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天空看起来是蓝色、树木看起来是绿色……

色彩形成的原理尽管简单,但在摄影中,色彩的表现、控制、运用则涉及许多非常复杂的技巧。色彩既是摄影的表现对象,也是摄影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做到正确的还原色彩,就需要对色温、白平衡、固有色与环境色等有着充分的认识。而充分运用色彩作为表现手段,还需要对色彩倾向、和谐色与对比色、色彩的饱和度、面积等色彩与构图方面因素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今天,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同时还应该在数码感光元件的色彩生成原理、数字暗房色彩调整技巧等方面,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和手段。光的方向性与光效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照明效果被称为光效。光效原本是一种自然存在,本无所谓好坏。在摄影领域,为了使景物尽量接近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对光效从各个方面加以控制、调整,因此控制光效就成为摄影用光术中的核心技巧。

直射光线能够产生强烈的轮廓和投影;折射、反射的光线能够带来柔和的层次和过渡。在光效控制技巧中,运用光线方向性带来的不同照射特性,并对自然存在的光效加以调整和补充,就成为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技术。

在后面的章节里,将对这里提到的概念及相关技巧、应用,加以详细的阐述。摄影中最重要的光学基础概念

作为一个普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光学知识?事实上,没有人会在研读了整本的光学理论之后才开始自己的拍摄——只要掌握了以下这些内容,就能够在拍摄中逐步认识、把握光的奥妙。曝光与测光

感光材料感知光线并记录光线的过程就是曝光。通过光圈、快门速度调整照射到感光材料上光线的强度大小、时间长短,被称为曝光控制。而相机或测光表测算合适曝光量的功能与过程则被称为测光。为了适应不同的光线条件,现代相机一般都提供了分区(评估)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等多种测光模式。感光度与ISO

胶片或数码元件对于光线的灵敏程度被称为感光度,以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为单位作为国际通行的标准。无论是数码还是胶片摄影,为了减少曝光时间使用相对较高感光度值通常会导致影像品质降低(由于较粗的底片颗粒或较高的影像噪声及其他因素)。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感光度,也是数码相机使用的基本技巧。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colo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作白平衡调整,在数码相机上,白平衡调整一般有预置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调整两种方式。自然光与人工光

自然界存在的光源被称为自然光——99%的情况下指的是太阳光;由人造光源如闪光灯、钨丝灯等形成的光则被称为人工光。在部分摄影书里,为了与拍摄所用的人造光源相区别,现场存在的一些人造光源(如路灯、建筑物照明等)有时也可能被归为“自然光”的一部分。直射光与散射光

直接照射的强烈光线被称为直射光——最典型的就是晴朗天气里正午的太阳光线。

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较柔和的光线被称为散射光——最典型的是阴天太阳透过云层形成的柔和光线。直射光与散射光不仅是自然中的存在——大量的摄影灯光设备透过柔光箱、柔光伞、反光伞、反光板等附件模拟的也是太阳光不同的照射情况。入射光与反射光(测光)

在摄影测光中,入射式测光表与反射式测光表采用的是不同的工作方式:入射式测光表测量的是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强度(因此也被称为“照度测光表”),其优点是不受拍摄对象自身色彩、反射率的影响,缺点是必须在拍摄对象所在位置测光;反射式测光表测量的是拍摄对象反射到镜头内的光线,其优点是工作方便,缺点是易受环境、拍摄对象色彩、反射率的影响。现场光与环境光

现场与拍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光线被称为现场光或环境光(相当于自然光+现场人工照明)。在人像、建筑、纪实等摄影门类中,控制现场光与人工光的光比取得所需的效果是用光的基本技巧。主光与辅助光

在拍摄对象和画面上起主要作用的光线被称为主光;起辅助、次要作用的光线被称为辅助光。主光、辅助光之间强度的比例被称为光比。运用辅助光调整、改善主光的效果,通过光比与光线软硬的控制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是人工用光的核心技巧。闪光与持续光

由闪光灯发出的持续时间很短的光线被称为闪光;与此相对,现场存在的连续照射的光线被称为持续光。在拍摄曝光中,持续光受到光圈大小和曝光时间长短(速度)两方面因素的控制;而闪光因为是瞬间发光(现代闪光灯发光持续时间一般在1/500秒~1/20000秒),只要在相机闪光同步速度范围内,曝光量一般只受光圈影响而不受快门速度影响,这个原理是调整控制闪光和现场光比例效果的重要基础。TIPS 一切围绕着光线

现代数码相机尽管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基本结构却与最早的古典相机并无不同——都是通过光圈大小、快门速度高低来调整控制曝光量。与古典相机相比,现代数码相机多出的是自动对焦系统、测光系统和数字显示、设定系统。除自动对焦系统之外,所有的功能都仅仅围绕着一个目标——更好地记录光线。SECTION02 向相机学习摄影

数码影像技术发展到今天,在数码相机的功能和设置上,已经汇集了对于影像拍摄的许多深刻的认识。向相机学习摄影,不失为初学者提升拍摄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什么看到的和拍下来的会不一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见多数人非常相信自己的视觉是绝对准确、客观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不。抛开每个人视力水平的差异不论,人们看到一件东西并在大脑中生成图像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客观的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生理结构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照相机记录图像的过程则是机械、“客观”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刚拿起相机的新手经常会大惑不解:为什么亲眼看见的景象,拍下来却完全变了样?视觉的选择性

人的视觉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奇妙的系统,其复杂和“先进”的程度,是今天最先进的照相机仍然远远无法比拟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即使使用自动对焦速度最快的照相机,仍然能感觉到它有一个对焦的过程,而人的眼睛其实同样存在着一个不断选择、调整焦点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如此迅速,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在看的过程中,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快速地切换焦点,人的大脑还可以做出判断:自动忽略、减弱那些次要的东西而强化、突出观众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人和高等动物所具有的视觉的选择性。在面对一个要拍摄的画面时,这种视觉选择性也会让摄影师们不自觉地突出、强化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其认为次要的东西。而一台最先进的相机也不会进行这种选择的,它只会依据取景范围、焦点位置、不同物体的亮度、饱和度等进行取舍。这就是为什么往往要等拍摄的画面出来之后才会发现:画面上原来还有那么多杂乱无章、影响视觉效果的东西存在。视觉适应性与视觉记忆

除了选择性之外,人的视觉还具有记忆性——大脑会将那些零散、局部的视觉组合成为完整的视觉印象。例如,当观看一个处于逆光下,明暗反差强烈的物体时,人的眼睛会在亮部和暗部之间快速切换,“光圈”——瞳孔也会不断地调整来适应亮度的变化,而大脑会将整个过程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此外,人的视觉必然会受到经验和记忆的影响。例如,处在荧光灯下的白色实际上会变成青绿色,而视觉经验会提醒我们仍然将它看作白色;当我们刚刚进入钨丝灯照明的房间时,会明显意识到光线的红黄颜色,而只需片刻就会忽略这一点,通过视觉经验将一切还原成正常的颜色了。

这些,是数码相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描述这些并非是要说明数码相机如何“弱智”,恰恰相反,数码影像技术发展到今天,在数码相机的功能和设置上,已经汇集了对于影像拍摄的许多深刻的认识,学习掌握这些,向相机学习摄影,不失为初学者提升拍摄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曝光过度、曝光不足与正确的曝光

在胶片时代,如何获得合适的曝光曾经是最困扰初学者的技术问题;有了数码相机即时可见的功能和数码暗房调整技术,曝光控制变得容易多了。不过,曝光与影调控制,仍然是检验影像认知水平的复杂技巧。

前面已经讲过,不同感光材料记录光线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把感光材料在正确再现景物亮度差异前提下允许的曝光量变化的范围,称为曝光宽容度。

本页及对页下方的示例照片,展示的是对于同一场景曝光加减5级的拍摄情况。从中不难得出两个判断:曝光的偏差首先影响的是影像亮部或暗部的层次。当偏差超过一定程度时,整个画面的反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从照片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数码相机对于曝光不足的宽容度,远远大于对曝光过度的宽容度。曝光-3EV的图像经过后期调整,仍然能得到一张可接受的照片;而+3EV的图像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得到可接受的结果。记住这一点,对于曝光取舍时做出正确判断会很有帮助。“准确的曝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理想的曝光最好能涵盖画面上从最亮到最暗的全部影像层次——这种“理想情况”并非总能出现。拍摄阴天或是低反差景物时,做到这一点很容易;而拍摄光比过大的景物时,很多时候无论如何设置相机都难以做到。此时就必须进行取舍或者用人工布光来改变现场的光效。

对于同一场景,不同的拍摄者在曝光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判断。以下方的示例照片来说,很可能有人觉得+1EV或是-1EV的曝光更接近他们想要的拍摄效果。同样,以右侧的照片为例:两张照片中同一辆越野车的色彩、影调相差非常大,但我们仍会认为两张照片在曝光方面都没什么问题。测光与曝光,是一个通过相机冷静估算的过程,而曝光结果的检验则往往又是非常感性化的。因此,不可能通过某条公式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曝光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地实践、积累曝光控制的经验、技巧。

曝光控制技巧是本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后面章节中,将会针对各种拍摄题材和情况加以系统的讲述。解读相机的测光系统

现代相机的测光系统看起来颇为高深莫测,往往让初学者感觉无从下手。但很遗憾,它们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