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系列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4 20:24:16

点击下载

作者:涂同明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畜牧业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系列丛书)

畜牧业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系列丛书)试读: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让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农村逐步摆脱了困境,让艰难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从2004年起,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多予、少取、放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等一系列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以“一免四补”(免除农业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和综合生产资料直补)为标志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为缩小城乡差别,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跨入21世纪后,我国呈现出农村空前繁荣、农业空前发展、农民空前富裕的大好形势。

然而,在2010年以后,全国各地“三农”问题再一次显现出来,而且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全国各地市场处处出现了农产品销售价格上涨过快,居民生活压力加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则频频出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造成菜(粮)贱伤农。这一现象与经济学规律所说的“商品价格因供求矛盾而上下波动”背道而驰。于是,人们开始细心观察,把目光一下子投到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人们开始冷静思考,我国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这一点,作者认为,中国农村和农业下一步的发展只有走电子商务之路,才能真正的富裕农民,服务市民,从而进一步破解“三农”难题。如果今天我国农村不大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将来将无商可务!“农村电子商务系列丛书”的作者站在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前沿阵地,以全新的视觉,洞察我国“三农”工作的最新趋向,集30年“三农”工作之经验和10年电子商务之探讨,承载强烈的使命感和浓厚的农民情结,将传统的第一产业与最现代的商务模式有机融合,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系列”丛书之《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种植业电子商务》、《渔业电子商务》、《畜牧业电子商务》、《林果花卉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机电子商务》共九本书。《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信息化;第三章 信息化与农村电子商务;第四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第五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第六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第七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第八章 国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第二章 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第三章 农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第四章 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第五章 农业电子商务网上开店;第六章 农业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第七章 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第八章 农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农产品基础知识;第二章 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第四章 农产品网络营销;第五章 农产品现代物流与批发市场;第六章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农产品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农产品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农产品部分网站名录。《种植业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种植业基础知识;第二章 种植业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种植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第四章 农业生产资料与电子商务;第五章 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应用;第六章 种植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种植业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种植业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种植业部分网站名录。《渔业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渔业基础知识;第二章 渔业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网上渔市电子商务平台;第四章 渔业现代物流;第五章 渔业网站的运营策划;第六章 渔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渔业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渔业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渔业部分网站名录。《畜牧业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 畜牧业基础知识

;第二章 畜牧业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畜牧业与信息化;第四章 信息化在畜牧业的全程应用;第五章 畜牧企业的网络营销;第六章 畜牧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畜牧业电子商务网站成功案例;第八章 畜牧业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畜牧业部分网站名录。《林果花卉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林果花卉基础知识;第二章 林果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花卉与电子商务;第四章 花卉现代物流;第五章 花卉网络营销;第六章 林果花卉网站建设;第七章 林果花卉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林果花卉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林果花卉部分网站名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乡村旅游基础知识;第二章 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旅游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第四章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第五章 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第六章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乡村旅游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乡村旅游部分网站名录。《农机电子商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农机化基础知识;第二章 农机化与电子商务;第三章 农机生产企业电子商务;第四章 农机流通企业电子商务;第五章 农机作业电子商务;第六章 农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第七章 农机电子商务成功案例;第八章 农机主要网站解说;第九章 农机部分网站名录。

丛书采用章节形式编写,逻辑推理,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内涵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列举了大量本产业电子商务成功案例,每个产业剖析了30个主要网站。为了方便读者搜索,每个产业还收录了100多个网址。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科普读物,涉农企业电子商务的操作指南,农村干部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参考用书,农业中职校师生的培训教材,“大学生村官”的必读书目,也可供广大“三农”工作者阅读。

这套丛书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武汉市电子商务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武汉代表处首席代表、原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粟道云女士的精心指导。同时整理、参考或引用了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的内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所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编者2011年5月20日第一章 畜牧业基础知识第一节 畜牧业概述一、畜牧业的基本概念

1.畜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2.广义的畜牧业。根据国际惯例,畜牧业常常包括为其服务的农工联合企业,如各种畜禽公司、牧工商联合公司、配合饲料公司等。

3.现代畜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份额稳定上升,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肉类和禽蛋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分散的饲养管理、粗放的经营方式、频发的动物疫病、传统的养殖技术、缺失的监督管理以及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影响、制约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畜牧业的现代化是指以现代科技装备畜牧业,以现代管理方法经营畜牧业,通过生产过程的集约化、畜产品市场化、行业监管有序化等方面的建设,实现畜牧行业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畜牧业现代化这一概念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知识和技术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随着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与繁荣,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不再单纯意味着养殖过程的现代化,已经演变为基础设施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活消费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既要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经营理念的武装使畜牧业快速发展,又要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从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时代主题。

基础设施现代化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现代经营管理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可靠轨道,资源环境现代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活消费现代化是畜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无论哪个角度,要实现现代化都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科技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

如何充分挖掘现代科技的潜力,如何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改造、变革传统的畜牧业,使畜牧业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畜牧业是从事动物饲养繁殖和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产生了交易和加工,皮革、乳制品以及肉食品加工业不断发展,从而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逐渐形成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在畜牧业内部根据分工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行业或体系,如良种繁育体系、饲料供给体系、动物保护体系、产品加工体系、产品销售体系以及科技教育体系等。二、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畜牧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畜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在某些部门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

我国的畜牧业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当年价格计算已达到26.6%。随着相对独立的畜牧业产业的出现,又开始分化出一个强大的工业部门,这就是为畜牧业及生产服务的各种畜牧业工业,包括机器、设备、兽药、配合饲料等的生产,以及各种畜牧业产品的加工业,如肉类加工业、奶品加工业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畜牧业都很发达,除日本外,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为70%,北欧一些国家高达80%~9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畜牧生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人均产量或产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包括: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牧业结构,开辟饲料来源,改良畜种,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提高单位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增殖家畜数量。三、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搞好畜牧业生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创汇,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人民生活提供肉、乳、蛋、禽类等动物性食品。

2.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油脂、食品、制药等原料。

3.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4.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5.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6.增加农民收入。

7.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

8.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发展畜牧养殖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

2.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3.畜牧养殖者具有从事养殖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

4.养殖的畜牧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养殖利润较高。

畜牧养殖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牧区养殖业、农区养殖业和城郊养殖业等。第二节 畜牧业的产业特点

依据畜牧养殖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饲料资源、自然环境、饲养技术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我国畜牧养殖业划分为七个养殖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下面按照我国畜牧区及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三大类分别介绍其产业特点。一、畜牧业的主要特点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畜牧业的扩大再生产与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3.畜牧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4.畜牧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既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圈养)。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二、农区畜牧业的特点

在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以耗粮型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

2.兼用型畜牧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

3.以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

4.饲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

5.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有牧场和畜牧专业户。

目前农区畜牧业仍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部分。三、牧区畜牧业的特点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

2.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

3.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

4.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

5.家畜生产力低而且不均衡。

我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

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天然草场;重点进行草原建设和其他建设,如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屠宰,肉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农林牧结合发展;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等。四、草地畜牧业的特点

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草地畜牧业。

我国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

我国草地畜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

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途径:一是改良草地。二是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三是建设牲畜棚圈。四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第三节 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我国畜牧业在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进程。

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

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30年,是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30年,是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的30年。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畜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结构、效益并重,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6865.7万吨、禽蛋产量2513.4万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24.7%和37.7%,居世界第1位;奶类产量3633.4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78—2007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209.3亿元增加到1612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上升到33%。

1.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进程逐步加快。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中等规模养殖生猪出栏天数143天,比农户散养少36天;中等规模养殖蛋鸡每只产蛋量16.1千克,比散养水平高1.3千克。在此同时,畜牧业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国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畜牧企业(个人、协会)3312个,养殖规模34.15亿头(只、羽);经认证的畜产品品种4063个,产量达1415.9万吨,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2007年初,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7万多个,约占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50%以上,带动牲畜饲养量14.6亿头,带动禽类饲养量113.4亿只。畜牧业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目前,已形成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

2.科技提升畜牧业生产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畜牧科技贡献率由“六五”末期的34%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国家先后启动了一批畜牧重大科技项目,在畜禽和牧草品种选种选育、饲料生产及安全、主要畜禽营养及饲养管理、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获国家级奖项26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9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5项。通过这些科技项目,摸清了我国主要畜禽、牧草品种资源和草地资源情况,掌握了各地区主要饲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培育了诸如中国荷斯坦牛等近70个优良畜禽新品种(系)等。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实施了“丰收计划”、“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和畜牧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畜禽杂交改良、饲养等生产配套技术,提高了畜禽生产效率,改善了畜产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已初步确立,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构架基本形成。不断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重点建设了绒山羊等100多个品种资源场,抢救了荷包猪、矮脚鸡等一批濒临灭绝的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6个家畜家禽基因库保存畜禽品种资源。

3.饲料产业发展迅速。全国饲料产品产量由1980年的11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2331万吨,年递增长率为19.1%。从1992年起,我国饲料产量已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全国已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以及饲料科研教育、质量安全监测等为支撑的中国特色饲料工业体系。2007年饲料加工企业达到15376个,比1990年增加了9.75%;饲料原料开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除蛋白饲料外,大部分原料都能满足国内需求;饲料添加剂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生产品种大量增加,质量不断提升,部分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饲料机械工业技术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远销国际市场;科研教育不断发展,全国有多所学校设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60%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龙头,部级质检中心和省级饲料监测机构为骨干,地、市、县级饲料质检站为网络的饲料监测体系。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双重效益。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中央共投入资金143亿多元,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和项目,如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牧草种子基地、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草原防火、草原治虫灭鼠等项目。截至2007年底,全国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2823万公顷,在草原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带动下,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民生活方式开始转变,牧区畜群结构得到调整,牲畜品种得到改良,出栏周转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区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植被覆盖度和牧草产量明显提高,优良牧草比例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严重沙化草地的扩张,草原特有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30年来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居民营养结构,有力保障了国家食物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三、畜牧业的指标分析

1.畜牧业产值。10年来人均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而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减小。由于畜牧业提供的肉、蛋、奶及毛、皮产品,属于人类生活需要的基本原料,产品的附加值低。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随之迅速提高。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受市场需求的拉动迅速发展,例如,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服务业等。人们在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比重也逐渐提高。这点可以从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的现象得以证明。因此,畜牧行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在逐步提高,2005年已经达到34%。2005年畜牧业产值突破1.3万亿元。

2.畜牧总产量。我国肉类总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但是近10年来肉类总产量增长放缓。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75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9.26%。1990—200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是位居世界第二位的美国肉类总产量(3956万吨)的1.96倍。我国肉类总产量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是,近10年来有所放缓。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从1961年的3.57%提高到2005年的29.26%。在44年间,比重提高了8倍。是20年前的2.16倍。我国人均肉占有量也持续增长。但与人均肉占有量排位前10名的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尽管我国肉产量排序第一,而人均肉占有量只有丹麦(人均肉占有量世界第一)的14%。

3.畜产品生产效率。从产量上说,我国是一个畜牧业大国,但是还远不是一个畜牧业强国。生产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差很大,例如,我国每头母猪提供商品猪16头,而美国为22.63头;我国蛋鸡一个产蛋周期的平均产蛋量12~13千克,美国为18千克。国内高档饭店、餐馆消费的猪牛禽肉基本是国外进口,国内产品难以进入这些领域。在肉品卫生方面,药物残留的矛盾突出,既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又影响出口。牛的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发达国家肉牛出栏率平均为34%,我国仅为27.6%。猪肉胴体和牛肉胴体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6年为例,每头出栏牛的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7%。

2001年猪出栏率为123%,牛出栏率为32%,羊出栏率为74.82%。其中猪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出栏率从1980年的62%提高到2001年的123%,单产由1980年的57千克提高到2001年的77千克,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单产78千克。

4.畜产品国际贸易。2005年贸易额排在前4位的产品类别依次是动物毛、动物生皮、家禽产品和生猪产品,其贸易额和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动物毛14.08亿美元,占17.97%;动物生皮13.19亿美元,占16.85%;家禽产品12.7亿美元,占16.21%;生猪产品11.25亿美元,占14.37%。与上年相比,家禽产品大幅增长,增幅为55.34%;生猪产品小幅下降,降幅为6.48%。一是出口产品。2005年畜产品出口额最多的是生猪产品,为9.46亿美元,占畜产品出口总额的26.26%;其次是家禽产品,为9.15亿美元,占25.38%;第三是羽毛为3.59亿美元,占9.95%;第四是牛产品1.81亿美元,占5.04%。从增长幅度看,受近年国际市场上对兔毛、獭兔皮需求增加带动,兔产品出口增长幅度最大,出口额同比增加了1倍多;受疫病影响,鲜蛋及加工蛋出口数量减少,为12.09亿枚,比上年下降13.1%,但出口额增加;生猪产品出口量有所减少,为38.63万吨,下降6.6%。二是进口产品。2005年畜产品进口额居前5位的是动物生皮、动物毛、乳品、家禽产品和生猪产品,其进口额和占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动物生皮13.17亿美元,占31.15%;动物毛12.48亿美元,占29.53%;乳品4.59亿美元,占10.85%;家禽产品3.55亿美元,占8.39%;生猪产品1.79亿美元,占4.24%。五类产品合计占畜产品进口总额的84.17%。

5.畜产品消费。2005年我国总人口为13.3亿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农村人口为66%。201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农村人口为60%。农村人均消费量的提高将扩大有效市场需求量。

2000年农民人均肉(不含水产品)消费量为17.48千克/人。如果增加1千克/人,全国农民肉消费量将增加80.74万吨,城镇人口肉消费量将增加45.59万吨。提高农民畜产品消费量将更有效地提高有效市场需求量。

农民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量远高城镇居民,是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的2~3倍;而肉类(不含水产品)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消费量的0.54~0.68;禽蛋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消费量的0.30~0.44。消费量发展趋势为,除粮食消费量下降外,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消费量全部呈现上升态势。

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粮食消费比重皆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前者下降速度远高于后者。二者肉类消费比重都呈现出上升态势,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比重是农民肉类消费比重的3倍左右;二者禽蛋消费比重也都呈现出上升态势,城镇居民禽蛋消费比重是农民禽蛋消费比重的5.34~4.83倍。

在所有食品消费中,农民的肉类和禽蛋消费量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粮食消费量将继续降低,肉类和禽蛋消费量有望随之继续提高。而城镇居民的消费量变化不是单一的上升或下降,其中粮食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速度由快至慢;肉类食品消费量一度曾出现下降,后来又呈现上升趋势。禽蛋消费量保持上升趋势,上升速度呈慢-快-慢的态势。四、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环境污染严重。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地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NH、HS、232CH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4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若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将实现再利用。

3.饲料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畜产品药物残留高。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由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5.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第四节 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一、畜牧业发展的障碍

我国的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阶段,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产量逐年提高,但是产量与质量的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存在如下障碍。

1.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我国目前尽管整体养殖数量较大,但是小规模养殖占很大比例,2003年我国饲养1~10头奶牛的饲养户占总数的46.7%,肉牛为71.9%,猪为52.9%。不仅饲养规模小,而且多采用人畜混居,畜禽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等落后的养殖方式,养殖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管理困难,制约着畜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良种繁育不足,发展潜力受到限制。优良的畜禽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育种周期长,见效慢,测定任务繁重,投资大,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此外由于养殖企业受到资金条件的限制,缺乏应有的测定仪器设备等原因,导致良种培育相对滞后。许多养殖企业都由国外引入种畜,不仅价格高,而且引入的种畜很难适应新环境。

3.动物疾病频发,养殖风险较大。疾病是对养殖业影响最大的问题,一般的普通病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健康,进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并使生产成本升高,而传染性疾病往往导致畜群全军覆没,直接威胁着养殖业的生存,此外,由于养殖规模小而且很大一部分地处农村,在疾病防治中使用了大量的违禁药品,使畜产品的质量明显下降。由于防疫不到位,饲养管理水平低等造成的疾病问题仍然是我国养殖业的主要难题。

4.资源环境破坏,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畜禽养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植物资源,使用大量的粮食,我国人均耕地目前仅1.19亩,人均粮食产量只有400千克。依靠粮食转化畜产品会使耕地资源不堪重负,而过度利用草原必将致使草原沙化退化,以致难以恢复,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此外,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排出的污水、废弃物、有害气体等,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造成污染,既破坏环境,又反过来污染肉食品,最终作用于人类本身。资源、畜牧业、人类需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如何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是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畜牧业整体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畜产品的短缺,我国主要重视了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上的管理。尽管制定了肉类、奶、蛋的质量标准,但其深度仍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且现有的质检机构数量和质检手段与社会需求也存在差距。政府的监管是被动的、强制性以及事后的,监管的范围多限于产品,而在养殖、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缺乏预防性的监管,因此往往导致问题发生后才进行检查。畜产品质量提高是畜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

上述障碍的解决除了要从疾病、环境等角度进行研究之外,对生产中需要根据数据制定决策的事件而言,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手段。二、畜牧业发展的政策

1.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

2.能繁母猪保险政策。

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4.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政策。

5.生猪良种补贴政策。

6.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7.沼气建设补贴政策。

8.奶牛良种补贴政策。

9.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

10.养殖业占地视作农用地,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减免相关税费。

11.对养殖场(户)购置大型青贮、牧草收割和饲料加工机械,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应该提醒是的,上述列举的鼓励政策有时会因地域、时段等而发生变化,其政策补贴的额度也不尽一致。

有的地方,为了限度畜牧业发展,会出台相应措施。如,有的城市,从环境保护出发,会出台禁止养殖、限制养殖、适度养殖规定。有的地方,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也会出台畜牧养殖的行政许可规定。如,办一个山羊养殖场,需到当地乡镇政府办理用地手续,并到当地县(区)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存栏量达到100只以上的,还需要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如果办种羊场,还需申办《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目前尚未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三、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市场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1.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市场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一经一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2.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3.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市场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市场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市场。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模式。

4.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5.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四、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1.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2.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各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便污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5.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第二章 畜牧业与电子商务第一节 畜牧业电子商务现状一、畜牧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基础产业,我国主要畜产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畜产品市场波动频繁,价格大起大落,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买难卖难、实现产销有效对接一直是畜牧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将对畜牧业的流通体系、市场观念、管理方式、组织机构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为大而分散的我国畜牧业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整合方案。借力电子商务,畜牧业将实现新的飞跃。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畜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网站建设,还是电子商务都远远落后于农业的其他产业,因此,加快畜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畜牧业对互联网的应用还不太广泛,对畜牧业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畜牧业的产品对农民而言,更多的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因此消费更趋理性,它不是仅靠一张说明书或者一则广告就可以完善并大面积推广使用的。

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畜牧人社区网站2007年5月注册会员仅有8800人,而仅仅用了1年时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50568人,目前这个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畜牧社区,这一点可以充分说明,互联网的传播效应表现出了非普通媒体所具有的惊人影响力,传播面积之广,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真实性之最,参与人之多等都是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未来我国畜牧业将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并直接指引其走向,因此,一定要看到电子商务在我国畜牧业的应用前景。二、畜牧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畜牧电子邮件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

第二阶段,畜牧信息发布阶段。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目前互联网的主要应用。

第三阶段,畜牧电子商务阶段。即EC(electronic commerce,EC),EC在美国也刚刚开始。之所以把EC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东西,是因为互联网最终的主要商业用途,就是电子商务。同时反过来也可以很肯定地说,若干年后的商业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传递。互联网即将成为我们这个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

第四阶段,畜牧全程电子商务阶段。随着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软件服务模式的出现,软件纷纷登录互联网,延长了电子商务链条,形成了当下最新的“全程电子商务”感念模式。

通过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认清电子商务的实质。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从商务资讯发布到产品信息发布再到在线交易,最后实现全程电子商务,所以谈电子商务,我们必须明白,做电子商务不仅是在线交易,还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三、网络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互联网打破了畜牧行业交流的界限,成为大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打破了行业界限,也没有了职位之差,使得行业内的沟通更加畅通无阻,这更有利于大家真实的沟通问题,解决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互联网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帮手,在互联网上大家可以相互提供很多的参考意见。

2.互联网增加了畜牧业链条上的透明度,使得整个链条上的从业人员都在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以诚信为本。互联网使得很多东西不再是秘密,很多商业欺骗在减少,有助于净化整个行业竞争,加速诚信经营。从产品效果、到产品价格,网民之间很容易进行沟通和了解,这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来讲,都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变化,只有诚信才是最好的选择。

3.提高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速度。一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技术的诞生,常规方式是采用业务员推销加行业报刊的广告方式来推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以行业内人气最旺的“中国畜牧人社区”为例,为方便高端技术人员交流而搭建的专区内,我国最知名的饲料企业技术人员的身影频频出现,而由论坛衍生出来的多个技术人员交流群,则汇聚了几百个活跃群体,他们每天在这些平台里交流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心得体会,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具有很强辐射能力的群体。

4.促进了畜牧行业整体素质的迅速提高。在“中国畜牧人社区”的论坛中,由于有大量的各领域的一线专家为会员实时答疑解难,加上论坛为会员搭建的业内最大实战型文献数据库,使大量会员获益良多,有效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畜牧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5.互联网技术对畜牧企业管理创新的贡献。在过去,畜牧企业网站多数是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而如今,许多畜牧企业则把互联网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有效工具。

比如,山东亚太中慧集团开办了自己的企业论坛,许多员工在论坛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在一个创新的领域中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再比如,黑龙江新中旭牧业公司在完成4家企业的重组后,不仅在传统管理手段上进行了优化,同时在经营理念上创新性地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服务,他们投入许多资金创建的企业网站不仅成为企业宣传的有力武器,更是把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真正地融入网络中。在他们企业网站附属的内部管理系统内,上百名分布在各地市场的业务人员,把每天的工作日志都搬到了网上,主管的工作建议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批复与指导也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初步建立起了系统、高效的网上办公体系,使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创新地把企业的网站、论坛和管理系统与“中国畜牧人社区”实现了无缝对接,不仅充分利用了社区每天20万的浏览量影响,更加有效地引入社区强大的专家团队直接为自己企业的员工和客户进行疑难解答。他们的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四、网络成为畜牧业信息主渠道

互联网成为畜牧行业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原料行情、市场行情、疾病流行等很多方面,这些信息及时而且更趋真实性,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1.替代传统纸媒成为原料行情分析的重要信息源。当前,互联网信息由于更新速度快而成为价格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许多较成熟的网站如代表官方的“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代表民间的“中国畜牧人社区”、“中国饲料在线”、“中国汇易饲料咨询”等网站,都有大量的关于原料价格信息的定期发布,为畜牧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饲料行业几乎所有的原料价格信息都可以方便地在互联网上获取。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畜牧行业原料及产品的流通,使产地与消耗地价格差变得更趋于合理。

2_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要得到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多数是借助报刊、电视和广播的力量。广播的影响在农村的日益萎缩注定了它已经不再成为媒体主流。而电视广告的高额费用则成为农牧企业进行推广的最大障碍。至于报刊,以畜牧行业中的饲料领域为例,除《中国饲料》、《饲料工业》、《饲料广角》等杂志拥有较稳定数量的读者群外,其他的地方性杂志发行量很小,而且报刊的发行期长,广告费用高。所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将成为未来企业推广的首选。

3.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力很大。养殖户作为畜牧业的终端消费者,除了一部分新型养殖户能够上网,大部分落后地区的养殖户还没有上网的习惯,对这部分人来说,传统纸媒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传统纸广告对养殖户来说,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再好的广告宣传都不如周围亲戚朋友的一句话来得更加真实。然而互联网就不同了,产品效果到底如何?甚至产品价格,在网上都可以得到认证,这些信息让养殖户感觉更加真实可靠。加上互联网终将会在养殖户中得到普及,因此,互联网对畜牧业的宣传推广来说,将是一种新的高效选择。

4.互联网成为畜牧企业无纸化办公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在很多畜牧企业拥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业务员、技术员都在市场上,工作中问题如何高效解决?互联网解决了大家异地办公的不方便性,真正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异地化。第二节 畜牧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一、畜牧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成效

我国畜牧业作为最传统的行业,能否和互联网这个最年轻的行业更有机地结合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上与互联网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在兽药、饲料行业中一些企业经营上的不规范,会导致信任问题,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信用和信用保证体系的基础上的。因此,电子商务在畜牧行业中的应用,一定时段内还只能是局部领域。但是,电子商务是全球商业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也是势不可挡的。

目前,在畜牧业的一些细分领域和企业完全可以更大步伐地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并率先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即在一些技术差异性较小、利润率水平差距不大的畜牧产品上,可以率先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因为,这些产品的大部分功效和价值已经被使用者熟知,在生产或销售商已经有相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情况下,是可以大力推动的,完全可以把业务员推广的部分功能给网络,通过电子商务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二、畜牧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

一个产品或技术的推广往往需要依靠业务员,而业务员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推广结果。但是,越成熟的产品对业务员的依赖性则越低(如可口可乐的销售仅靠在校大学生的兼职也可以实现),成熟产品的销售更多是依靠品牌的积累和信息传递手段。

目前,畜牧业内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的建设,但发展规模和生产效果显然不理想。许多畜牧企业,包括大型的畜牧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畜牧产品展示只是在畜牧企业网站上有一个简单功能说明而已,其展示的资料过于简单,不足以使访问者获得满意了解。其实,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可以让畜牧企业大量地应用视频、动画、图片和文档格式来全方位地诠释自己的畜牧产品。

目前网络技术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及时发现访问者并进行语音互动。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大企业的网站,看到的却还是粗制滥造,很久都不更新的信息,有的还是过时的错误信息。

电子商务的最大先进性是它可以无地域、无时间限制地进行展示、沟通和交易,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它具有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可以节省大量的销售成本,如业务员薪水、差旅费等。同时,电子商务应用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产品成熟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