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联盟——新零售时代实体店崛起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5 03:47:24

点击下载

作者:耿启俭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连锁联盟——新零售时代实体店崛起之道

连锁联盟——新零售时代实体店崛起之道试读: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售业这一传统行业在整个商业领域中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零售业近百年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零售业大量引入西方管理技术、管理经验,可谓是为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然而,随着线上零售的崛起,零售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支撑实体店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电商的不断冲击之下,实体店的状况不容乐观,生意也越来越萧条,出现了大量实体店倒闭、关店的现象,逐步迈入了资本的“寒冬”……

消费观念的升级、商业模式的转变、竞争环境的加剧,一切都在催生实体零售产生新的变革,要求实体零售站在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商业发展的核心价值,重新审视实体零售的本质所在。

本书主要以零售业的发展为主线,从商业发展的视角,一步一步地探究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下市场环境,深刻分析了线上零售与线下实体店的发展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实体店不断发现和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引导实体店采用抱团取暖、连锁联盟的生存方式,合力打造一流的品牌,有效实现逆势崛起永续发展之路。

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是对实体零售业发展现状的解读,通过问题分析帮助实体店看到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八大困境,包括发展之困、管理之困、成本之困、市场之困、竞争之困、产品之困、品牌之困、服务之困等。针对这些困境,本书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发展趋势总结,引导实体店看到新的发展方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二章主要通过实体零售店的成功变革与崛起,分析实体店发展的前景和优势,帮助实体店实现优势互补。第三章通过新零售时代下实体店抱团取暖、连锁联盟的案例分析,引导实体店迅速寻找到自身逆势崛起的永续发展之道。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结合共享经济下新的发展趋势,帮助实体店看到新的发展可能,通过连锁联盟共享的模式,帮助实体店合力打造一流的品牌以及实体店连锁联盟运营体系。第六章通过销售布局,努力为实体店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全零售的系统。第七章围绕价值回归,帮助实体店发现产业链价值共创的新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创共生共荣。最后一章,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回归到经营者的出发点,帮助实体店在“利益大于天”商业圈中,树立诚信的经营体系,领略到商德唯信、利末义本的真正内涵。

本书在预测和分析新零售时代下实体店生死存亡的同时,也结合了具体的真实案例,根据商业零售的百货、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区域零售等各种业态,分析实体店的发展现状及各自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帮助实体店研究和把握其业态演变趋势,发现未来发展机遇,进而为实体店带来新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专业而有效的工具辅导书,不管对连锁店铺的经营者还是商业零售企业中高层抑或个体店铺小老板,都足以称得上是一本操作手册和行动指南,不仅能够帮助零售业把握新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作为实体店经营者在现实经营中解决问题的参考工具书。著者2018年3月第一章现状解读:新零售时代实体店之困

电商的来势汹汹、巨大的成本压力、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的横流,面对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实体店的发展每况愈下,生意越来越萧条。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实体店抗衡不住压力和冲击,纷纷倒闭;还有一些实体店在混乱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正在寻找新的变革与转型……面对这一切,实体店究竟该何去何从?1.发展之困:电商冲击,实体店倒闭

随着电商市场日趋繁荣,实体店的状况不容乐观,生意越来越萧条。据《联商网》对重点城市做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大陆至少有45家百货店关门歇业(尚未包含数十家玛莎等类百货门店)。而在美国实体零售商中,2017年第一季度有近2100家门店关门、9家零售商申请破产保护,甚至超过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高位。

透过这些实体店阵亡的名单数据,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实体店大洗牌的危机,并且伴随着电商的日益成熟,消费习惯的变化和升级,实体店的“寒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实体店而言,电商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它对实体店铺究竟有着怎样的“杀伤力”呢?(1)抢占市场份额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33亿,占网民总体的69.1%。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06亿,使用比例由63.4%增至67.2%。与此同时,网络零售在2017年的全年交易额达到71751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

为什么电商呈现出如此庞大的冲击之势呢?其实早在2012年之前,电商就已经在积累原始资本,悄悄准备着。2012年,中国59.8%的零售增长来自于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地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电商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开始挖掘二三四线城市的蓝海。由于传统零售体系下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有限,二三四线城市线下商铺种类、线下服务的多样性远不如一线城市多,通过加强城市网络宣传,很快形成消费习惯,其忠诚度、用户黏性都较高,最终形成口碑的雪球效应。

面对电商的“早有预谋”,而此时的实体店仍处于自身传统经营模式的舒适区中,没有丝毫防备和创新之势。所以,电商的强势垄断和碾压,必然在商业领域掀起一阵狂潮。实体店的交易额不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缩减,面对一切,毫无反击之力。(2)引爆价格大战

在市场竞争中,价格战是电商使用的最普遍的竞争方式,一些电商利用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益。

电商引发的价格大战,逐步成为扼杀零售业创造力的主要障碍,并且随着竞争持续白热化,已经在部分企业之间演变为一种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危害也非常严峻。

¾产品价值与价格匹配不合理,也让供应商负担加重。导致实体店在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等多种经济压力之下,不得不牺牲更多的利益来打这场价格战。

¾过度价格战使市场秩序混乱,资源被浪费,使整个行业的市场发展受到损害。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商面对资源的浪费与损失,自然是“伤不起”的。

¾激烈的价格战使消费者对实体店的忠诚度降低。电商以其商品价格低而获得巨大竞争力,电商之间的竞争也因低价取胜,很多忠实的客户也由线下实体店转移到线上。

在这场价格大战中,“电商”在店铺租金、税费、人员工资、营业时间等多种优势的情况下,深入挖掘价格渠道,硬是将价格压到了最低。例如,在实体店铺标价399元的商品,电子商务平台硬是将其降低至99元包邮。而实体零售面对这种低价竞争,自然是招架不住的。(3)加剧就业不平衡

随着电子商务逐步走向成熟,分工更加明确,使得行业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刘强东表示:“电商的崛起导致大量人才涌入互联网、电商行业,曾经的沿街小店受到电商冲击纷纷关门,从而导致大量人员下岗、失业,伤害了传统产业。”

从现实情况来看,电商的高速发展确实为传统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其中,包括百货、综超、服装等传统零售业纷纷转型为线上渠道,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工劳动力将被智能、网络所取代,更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将会失去工作,从而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就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进而导致实体零售业的从业人员和资源基础不断减少和削弱,最终导致实体零售无法与电子商务相抗衡。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不可避免地给实体零售带来致命的冲击,让实体零售承受颇多压力,面临发展和生存的双重困局。对于依然幸存的实体零售来说,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并不是怎样与电商抗衡,而是应该分析实体店在当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加速转型、升级来应对这些困境。2.管理之困:缺乏科学管理

自2012年起,全国的实体零售店陆续步入下行轨道,各地纷纷出现关店潮。究其本质原因,除了来势汹汹的电商冲击以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其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中实体店自身发展存在的缺陷和困局,主要源于内部缺乏科学、细化的管理。这一点在百货、超市、服装等实体店尤为凸显。

具体来说,实体店缺乏科学管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

很多实体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常采用类似于低价促销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并以此作为市场推广的唯一利器。而实际上,“大米一毛钱一斤,鸡蛋一毛钱一斤”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的市场形态和消费需求早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随着“90后”“00后”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消费意识已经在发生较大变化,出现新的升级,已经逐步从追求价格实惠转变为追求商品品质以及精神诉求等层面。其次,在市场经济下,运用粗暴的价格战手段,拼抢存量市场资源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最后,粗暴的营销模式在电商的资本化运作手段面前,实体店的价格优势几乎是荡然无存的。

所以,面对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劣势,实体店一味地用粗暴的价格营销手段来拼抢市场,手法实在是不高明。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时刻关注消费者和市场变化,挖掘客户需求和市场风向,在此基础上另辟新的营销路径。(2)错误的选址决策

对于实体店而言,缺乏开店前的管理和规划,实体店如何选址是一大问题。好的店铺选址是能否具备发展潜力的前提以及长期发展的基础,是获取客户流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而不好的、错误的选址则与店铺的萧条阵亡和有着直接关系,商圈、地段、经营类型、营运和经营者个人情况等都是选址必须考虑的因素。

然而很多实体店在进行选址时,仍然持有较大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市场的打开,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开店之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实体店的选址常常伴有较多的主观性和从众性,没有慎重地对市场前景、用户人群以及用户需求进行细化和分析,从而导致最终选择上容易出现选址不当、选址不佳等问题。而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后期店铺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和风险。(3)缺乏融合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是实体店作为较为传统的零售模式,却无法向互联网那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大数据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下80%的零售店老板都没有运用店面大数据来对消费者、会员以及商品进行画像,缺乏智能有效的管理系统与行业资源平台,没有尝试智能高效的零售工具。

除此之外,目前在零售店铺运营重要的系统配套环节上,零售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偏低。而此时,常规的零售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市场中动态式的运营变化。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实体店很难通过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来帮助自身进行预测资源、提升销售业绩以及降低库存风险等。(4)缺乏精细化、多渠道管理

首先,精细化管理最早主要出现在规模化的制造业之中,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丰田精细化生产和美国戴尔公司的零库存管理。并且“零缺陷”“准时化生产”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被越来越多企业广泛应用。因此,实体店在精细化管理层面需要向拥有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看齐,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发展优势。

其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消费模式和心理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种形势下,实体店的弊端频频出现,对于供应商的实际需求以及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性相对匮乏,相比较互联网电商,实体店在渠道、工程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资产有效性管理等方面也都出现了短板。

单就实体店的渠道来看,相对单一的渠道严重限制了实体店的全面发展。

例如,一位顾客想要购买一台电脑,他在购买之前会先到网上去查询一番,然后到淘宝、天猫、苏宁、聚美优品等多个网上商店进行浏览和比较,并且很多客户借助网上购物平台的产品评论或者是询问购买之后客户的评价来作为衡量标准,最后选定一家商店。

如果他在买之前还想比较一下其他品牌的商品信息,可以在手机的APP上查看其他商品的价格、款式、风格等,经过一番精心比较之后,最终选择了某一品牌的商品。

显然,从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消费者所使用的渠道类型不止一种。其中包括网上渠道、社交渠道以及移动渠道等。在如今社会中,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流行在年轻人当中的普遍现象,并且这种购物方式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全渠道消费群体。

而这一切相对于传统实体店来说,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这也是如今很多消费者习惯于选择在网上购物的原因。

总的来说,实体店想要快速走出“寒冬”,迎来自身新的发展前景,并不能依靠电商趋势的下滑或者是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来维持自身的发展。正如北京“好邻居”连锁便利店总经理陶冶所说:“实体店日子难过,零售模式落后也是大问题。”实体店应该自身掌握更多的主动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自身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进而做出有效的转型和创新。3.成本之困:资源浪费,成本增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近年来,从消费品到大宗商品,从卖纽扣到卖房子,一切都在‘电商化’,目前正向医疗、教育等垂直服务领域深度延伸。”以网络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发展。

然而,人们在赞叹网络零售发展如此快速时,却忽略了一点,即使网络零售发展再迅速,还有剩下接近90%的比重来自于实体零售。也就是说,零售业的销售实体零售远远大于网络销售。那么问题来了,实体零售作为零售业中庞大的份额,为什么利润额却相对暗淡,甚至经不起网络零售兴起带来的冲击。(1)经济快速发展,经营成本提高

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门店租金上涨,物价的上涨以及用工成本的上涨。这些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实体店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网络上能够卖出低价,而实体店却提供不了优惠。

在过去,实体零售增加的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将一部分成本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现在,随着商品价格的透明,实体店想要转嫁成本可谓是难上加难。一些冒险尝试着涨价的实体店,因为与网上的同类商品形成价格落差,理所当然地流失部分客户资源。一些管理滞后的实体店,也因为提价受阻,只好闭店止损,进行全新的升级改造,以求优化流程。可以说,成本已经是实体店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重大困惑之一,是实体店亟待解决的问题。(2)库存压力较大,经济资源双重损失

库存较大带来高昂的库存成本,进一步增加了实体店的成本压力。实体店的库存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¾生产过剩,也就是生产出的商品远远大于市场需求,所以导致很多成本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最终形成资源浪费,造成经济和资源两个层面的双重损失。

¾实体零售的仓库布局不合理,内部业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这不仅导致产品占据很大的仓库面积,大大降低仓库的利用率,同时实体店没有一套库存控制策略,包括经济订货批量,订货间隔期,安全或保险库存等。所以,某些物品一旦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就造成产品积压,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¾破损、质变及退回商品没能及时处理所形成的库存。企业的仓储部与质检科联系不紧密,信息传递缓慢,对破损、质变等商品的单据处理及层层上报批复的过程复杂,甚至是责任不明确形成的互相推卸,这一切造成了库存的增大和库存成本的提高。“东方药业”是一家药品品种较多,较全的医药公司。公司成立以来,效益一直稳居云南省同行业前列。旗下有9个医药分公司,30个医药零售连锁药店。虽然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东方药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阻碍,承担着较大的成本负荷。其中库存成本过于繁重,东方企业没有较为系统的库存控制策略,经常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久而久之,造成一系列的产品积压,最终导致资源和经济遭受到双重损失。

如案例中的东方药业一样,缺少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导致产品积压、产品利用率大大降低。此时,如果实体店没有顾及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盲目地投入生产,最终会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产品出现滞留,浪费。这一切都会导致库存的增大以及库存成本的提高。(3)渠道部门重叠,占用大量成本

很多大型的连锁实体店,为了拓展营销,采用了多渠道的销售,自建商城、网络购物以及自身的传统店面。但是由于没有功能健全的全渠道管理系统,所以无法统一管理与统一经营,因此对于实体店而言,每建立一种新的渠道,就需要打造一个新的团队。这一系列的流程下来,新增利润还不够新的成本支出,必然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此外,由于各渠道之间互不关联,没有形成紧密的关系,也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重叠,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例如,某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采购工作,按道理说,其他部门就应该进行仓储、营销推广等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各渠道之间互不关联、分工不明确,所以各部门之间各做各的,最终导致各部门之间工作重叠,造成人力资源成本浪费。实际上,通过强大的管理功能,将所有销售渠道融合在一起,采购、仓储、营销、发货等工作流程,只需要一个团队就可以操作所有工作,并且节约了几倍的人力资源成本。(4)库存数据不准确,成本浪费

各渠道销售互不关联,除了会造成人力资源成本浪费之外,还容易造成数据不统一,库存数据不准确,最终影响销售。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所以很多实体零售的库存数据的更新是滞后的、不准确的。进销存账目错误,导致出现客户有需求没产品或者是客户没需求有产品的不对称等局面,有时候明明市场有机会,但就是抓不住,最终自然造成成本的浪费。

总而言之,成本的沉重负荷在不断地将实体零售推入困境之中。对于实体零售而言,成本转嫁或者是等待政府的宏观调控,都不是有效解决成本问题的重要策略。实体店真正需要做的是进行全新的升级改造,在不断优化流程的同时,尝试新的零售模式,新的经营理念,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4.市场之困:行业市场混乱低迷

在电商、成本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蚕食”之下,实体行业进入了低谷期,市场出现了混乱低迷的现象。早些年逛百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总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机感。但最近两年来,即便是在热闹促销柜台旁也不免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依赖各种促销带来的销售热潮能持续多久?实体商家使出浑身解数,销售额却还是在下滑……

面对以上种种困境和阻碍,实体零售不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实体零售深陷行业市场的“泥淖”之中,很难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呢?(1)需求变化快,缺少创新元素

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在快节奏、商品横飞的市场背景之下,一方面市场混乱,单纯的产品升级已经难以吸引客户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消费人群和消费文化的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断增加,会更加理智地看待产品,衡量个人是否真正存在需求。

以平板电脑行业为例。前几年,平板电脑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受到很多人的热捧。但是近年来,智能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平板电脑的一代代发展也不具备更多新意的元素。无非是外观的轻薄化,处理性能的提升,显示效果的加强以及系统体验的流畅程度优化等方面有所升级,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新意的理念加入进来,失去新意又缺乏核心竞争力,这自然会导致很多用户放弃购买行为,平板电脑更需要从本质上有所突破。

在产品不断更替、市场混乱的背景之下,单纯的硬件升级难以引起消费者足够的兴趣,这是平板电脑实体行业因为缺少创新元素而面临的发展“瓶颈”期。事实上,除了平板电脑、智能实体行业之外,很多实体零售业之所以不能够在低迷的市场之中脱颖而出,也源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充分的创新与升级,导致在市场之中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自然难以长久地立足于市场之中。

相反,那些永葆活力、持久不衰的品牌之所以能够存活于市场之中,是因为其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的变化。(2)传统实体业前景暗淡,新增品牌很少

很多传统的实体行业相对暗淡,市场上新增品牌越来越少,产品在市场吸引力逐渐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具备竞争力。而与传统实体业暗淡的发展现状相比,那些不断新增品牌、打着高端、个性、体验旗号的产品自然在市场之中大放异彩。除了传统实体业的暗淡,如今市场上同类产品中新增的品牌更是与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整个市场大环境都呈现出颓势,实体行业的市场吸引力也确实每况愈下。(3)销售手法落后,效率较低

随着实体行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营销利润的日渐下滑,很多实体行业纷纷将盈利的主要方向定位在营销上。实体店商期望通过高效的营销手法来提升自身效益。然而,诸多营销手法的背后,粗暴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恶性低价竞争的营销也日益凸显,整个市场都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态势。从实体行业发展的利益来看,这并非长久之计,甚至不足以称得上是有效的“缓兵之计”。

除此之外,传统促销对于销售的拉动和效果也在不断减弱,促销力度的加强除了增加较多的人工成本和资源成本之外,产生的效益也屈指可数。实体行业必须寻找出新的营销路径来实现自身的有效营销。目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以及线下注重体验的营销模式已经在许多实体行业中初显成效。

总的来说,实体零售行业的市场持续低迷,行业细分,渠道融合,线下实体业和线上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在加速整合。那些挤入风口的实体店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已经迎合整个市场的趋势和需求?作为实体行业,究竟应该闭店止损、全面升级,还是追逐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发展又会如何?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免让身处其中的传统零售企业倍感压力,而线下线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也让根植于电商平台的实体店开始思考,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接下来该何去何从。5.竞争之困:价格恶性竞争,盈利困难

电商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消费渠道,并且使用便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价廉。相较于同类产品而言,形成较大的价格差。

例如,一款32英寸液晶电视,线上价格为2699元,而市场价则为3999元,相差1300元。一款三开门冰箱网络售价为1799元,而市场价是3000元。线上线下商品的品种差异不大,但价格却相差百分之十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格战是一些线上零售争夺市场的必要手段,它是先市场后盈利的另一种解释。但是本着这种出发点进行销售,在带来一定市场反馈的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市场陷入价格的恶性竞争之中,产生一系列不良效应。导致实体商家为了迎合客户渴望低价的心理需求,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低价促销。

尤其是在节日假期、“双十一”、“双十二”节日等时间段,价格战更是如火如荼。

2012年的“五一价格战”,先是国美投资9000万元让利于消费者;紧接着就是5月6日京东宣布投资5亿元进行家电促销活动;然后5月7日,天猫电器宣布投入2亿元启动持续整个夏季的促销活动;紧接着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透露:苏宁计划投入20亿元特价货源和4亿元让利额度,再次全面击穿全网底价。

面对庞大惊人的数据,的确让消费者感受到充分的好处和幸福感,但是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可就惨了,投入巨资砸用户,利润是一低再低甚至赔本赚吆喝,他们之间究竟是理性回归还是恶性竞争?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可能低价销售的确是一种理性回归,是广大商家回馈客户、造福于客户的一种方式。但从商家的角度以及结合整个市场的发展态势来看,这是一场价格上的恶性竞争。(1)收支不平衡,盈利困难

原库巴购物网创始人王治全指出:“现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都是没有盈利的,是很不健康的一种状态。目前,线下实体店的利润点也不是很高,净利才3个百分点。只有实现线上销售价格与线下价格的靠拢,不单纯依靠价格恶性竞争,电子商务网站才能实现盈利。”

苏宁集团董事长孙为民则表示:“价格只是行业竞争的一个规则,价格战纯属噱头,京东很难盈利,赔本赚吆喝。”“现在价格战主要是由于现在资本过剩,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者以吸引风投个人赚钱为目的而造成的。”

无论对于价格战的说法如何,归根结底,零售商打价格战的前提还是要盈利。毕竟商场上是博弈而不是博“傻”。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任意一个理智的公司,都应该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适度支持这场价格战。而不是“大量输血”,加剧整个低价的局势,导致整个行业都处于盈利困难的市场竞争之中,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2)扰乱经济秩序,无法公平竞争

只要打开网络,我们就可以看到遍布网络空间的虚假标价广告。这些广告通过价格对不上图的虚假橱窗广告陈列,骗取用户点击、骗取即将在实体店的购买行为转接到电商平台。这种混乱标价的橱窗广告严重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导致同行业的产品以及线下实体店的营销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干扰,最终无法展开公平的竞争。(3)迫使加入价格战,阻断向高端发展

线上零售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销售渠道,往往会导致不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以触感和观感得到的认可。线上的销售方式因为展示的只能是文字和图片,消费者难以有效地区分商品的好坏,对于优质的产品往往看不到其优质“之处”,这就使得同类产品的竞争只剩下激烈的价格竞争。一旦激烈的竞争价格拉开帷幕,就意味着阻断了各产业附加值的提升,阻断了这些产品向高端、高品质方向发展。迫使他们降低品质加入价格战,出价一个比一个低,消灭了品质的财富创造,阻断了新的财富形成与增长。这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不健康的、不良的商业模式。

总的来说,对于零售业乃至更多的行业而言,低价促销的背后可能只是一种以退求进的商业手段,只是企业用部分利润回馈客户进而取得更多市场交易的战略意图。但是正是打着这种看似合理的旗号,长此以往的恶性竞争毁灭了社会大部分的财富创造力,导致商品的品质日益拙劣、下滑。

这种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实质上就是实体店陷入崩溃的开始。与此同时,线上商家的恶性竞争也导致绝大部分商家被迫战略性亏损,出现盈利困难。综合来看,长期价格的恶性竞争,无论是于线上还是线下实体零售,任意一方都是“伤不起”的。6.产品之困:同质化、假货横行

假货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商行业多年的“心病”。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假货随处可见,可谓是横行无忌。它已经绝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现象,或者是一种单纯的社会形态。

产品同质化、假货横行的背后,隐藏着更加严峻的问题,它意味着假货有它自身存在的市场,整体社会风气不断低下,假货的制造商有积极性去生产假货,导致整个市场假货横行、低劣产品随处可见。同时,假货意味着价格低廉,在价格上占据优势,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市场上的假货已经呈现出垄断趋势,限制和制约了实体行业的发展。

那么,产品同质化、假货横行给整个零售行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1)降低消费者信任,引发诚信危机

一些商家在生产假货、同质产品的同时就已经在进行着不诚实的行为。而为了弥补这种假冒行为,商家不得不用更多不诚信的做法来不断弥补自身编织的“谎言”。由此导致网店刷单、刷信誉,线上购物刷数量、刷信用……各种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

事实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影响的不是一两家网店,而是整个零售行业。例如,2014年7月,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祥鹏恒业”被媒体披露涉嫌造假,当时聚美优品“壮士断腕”,迅速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尽管多次就不诚信问题约谈电商企业,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屡屡出现。“双十一”期间,某些电商平台出现多种违规促销,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还有一些电商平台虚构网络交易额现象严重,一些卖家还通过“空买空卖”刷高交易数量,提高信用。

为此,一些人认为是电商的发展,为假货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认为电商借助假货来助长自身的业绩。对此马云表示,“假货是阿里之痛,也是中国经济之痛。”在一次接受采访中马云指出:“我不相信靠不诚实能真正成功。我们有个统计,每卖出一件假货,就会让阿里巴巴失去5个以上的用户。从根本上而言,阿里巴巴是假货的受害者。”

且不追究究竟是电商助长了假货的趋势还是假货成全了电商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假货无论是对于生产者、出售者以及线上出售终端平台而言,都是在一点点地侵蚀着消费者的信任感与底线。从短期来看,可能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益,甚至也不会损失几个客户;但是长此以往,随着信誉的不断丧失,不良记录的不断叠加,定会掀起波澜,引发诚信危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信誉是一个公司、一个店铺长久生存的前提。保护好它,不仅为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优势,也为同行业甚至是其他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便利。(2)破坏市场管理秩序,刻意垄断商贸

一些电商平台虚构网络交易额现象严重,一些卖家还通过“空买空卖”,以此刷高交易数量,提高信用。由于线上不能通过自身体验直接感受到产品的真实程度,很多消费者选择相信所谓的“好评”,以“好评”作为自身决策的基础。所以,这让很多捏造虚假评价记录的商家店铺有了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由于电商平台征税制度的缺失,“不开发票、不上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传统实体店的不公平。并且随着线上零售这种行为的不断加剧,不仅会严重破坏市场的管理秩序,也存在着刻意垄断的嫌疑,无论是对于实体零售还是线上同行业来说,都是不公平的。(3)产品技术薄弱,出现创新之困

造成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是无节制的效仿和侵权。例如,盗版图书,侵犯的是知识产权,任何一个有著作权的产品在网上分分钟就可以进行复制和再卖。

这种一味效仿和侵犯他人的技术和创造的行为,在一点点地侵蚀着商家对于产品的创造力,在消磨着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导致每个人都渴望借助他人的创新之势、借助他人的“东风”来捞取现成的利益,最终整个社会的产品技术相对薄弱,产品发展出现创新艰难的困境。不仅对于整个商业领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性的因素,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消费需求也是不负责任的。

结合自身需求,不断巩固技术创新领域,形成自身的创新优势和基础,才是未来市场发展所需要的,而一味地追逐和效仿,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而生产假货和低劣商品,终究不是长期发展的基石,更不是获取更多利益的有效战略。7.品牌之困:单店经营,难以形成品牌

在过去,凭借低成本、低门槛,小到只要拥有街角巷子的一个10平方米的门店,卖卖产品就可以轻松地生存下去。而如今,诸多问题也随之涌现!各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同质化竞争、众多品牌的不断涌现,在原本近乎饱和的市场里,让每一个实体店主都变得愈加举步维艰,更何况以单店模式运营为主的商家。

以美容院为例。据统计,2017年,全国有170万家美容院,其中95%的单店运营艰难,看不到未来。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美业规模的急速膨胀,呈现出覆盖式的发展,实则这些不断涌入市场的美业,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实体店“死”在了前期发展的路上。

而美业的运营艰难只是整个市场的一个缩影,占据着整个社会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单店经营难以维系,还有更多的单店经营者无法在庞大的市场环境中突围而出,更有甚者直接导致店铺经营不善,收入赤字。

那么,单店经营究竟面临怎样的发展困境呢?(1)单打独斗时代已过,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人难成事,齐力可断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单打独斗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抱团取暖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以万有轴承连锁为例:

近年来,行业市场混乱低迷,假货横行,生产与代理环节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盈利困难的问题,实体单店面临难以持续健康永续发展的“瓶颈”。

万有轴承连锁在轴承行业从业近20年当中,越来越感受到极大的危机。创业团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永续的轴承行业环境?创始人带领团队开展了长期的市场调查。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三大主要原因造成:品牌意识薄弱;整体产业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自身缺乏科学管理。

为此,万有轴承连锁开始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根据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的成功案例,万有轴承连锁总结出了一套可行方案:通过搭建强大的连锁联盟销售平台,将轴承代理经销商和自身的资源有效整合到这个平台上,一边为轴承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快速出货的销售渠道,另一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轴承商品和高效的服务。率先在业内推出万有轴承连锁,让传统轴承店加盟后,迅速获得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具有眼光的先知先觉者都纷纷加盟抢地盘,目前万有轴承连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轴承连锁第一品牌。

万有轴承连锁在市场混乱、商品同质、品牌大规模涌入的环境之下,预知到了危机感,并开始针对危机感思考如何构建连锁品牌、连锁团队,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在如今环境背景之下,如万有轴承连锁一样,很多实体业也都感受到了危机,深知实体个体经营力量的薄弱。只是面对这一困境,想要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品牌以及所谓的立足之策,对于实体店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风险性。(2)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建设滞后

实体零售品牌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¾传统的单店经营以及代理模式,满足不了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¾没有以客户为导向,建立消费者信赖的购物场所,导致客户忠诚度低;

¾对于品牌的保护不够,假冒伪劣现象比比皆是。

首先,很多实体店在经营的过程中,仍然抱着固有的营业理念,认为凭借自身的力量也可以在市场中拥有一方立足之地。而事实上,单店经营不但难以形成稳固的企业品牌,提高自身抗风险意识,同时也很难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拥有更多的客户源。其次,很多实体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以客户为导向,没有与消费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导致客户的忠诚度较低,难以形成持久的盈利来源。最后,在整个零售市场中,很多实体零售者并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保护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货市场的存在,导致假冒伪劣、同质化产品横行泛滥,破坏了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则。(3)整体产业水平有待提高

在市场环境下,整体的产业水平比较低下,行业的分工以及行业内部的运作都没有形成较为规范、合理的经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劣势:

¾行业分工不精细化;

¾行业运作不规范;

¾企业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质低价恶性竞争;

¾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能源过度消耗,成本增高。

以上四个方面的缺陷都在制约和阻碍整体产业进行全方位和规范化的发展,并且随之带来的不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体产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产业水平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4)经营者缺乏现代化经营意识

很多实体经营者在经营店铺过程中,惯于采用以往个体、单店经营的模式,对整个零售行业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意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¾实体零售业对自身定位不明确;

¾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不规范;

¾实体零售业自身缺乏科学管理。

这些缺乏现代化经营理念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当下时代发展的脚步,随着电商以及各种因素的不断冲击,一切都在对实体零售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实体零售业应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抓住现代化经营模式以及市场的变化需求,形成自身的稳定品牌。

总的来说,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伟大品牌”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如“可口可乐”“苹果”“耐克”等。品牌的无形价值足以让所有的企业开始重新重视和关注,对于仍旧处于品牌困境之中的实体零售业来说,如何走出品牌困境、克服发展障碍,不仅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建立自身稳固品牌的前提。8.服务之困:服务能力弱,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消费主力不断变化以及电商对实体店不断冲击,让线下实体经营者胆战心惊。在这种背景之下,实体零售想要崛起,对于消费者的理解,知道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才是经营者持续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

然而,很多实体经营者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在客户服务与需求的满足方面常常执行得不尽如人意,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能力比较薄弱,很难迎合客户的心理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素质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足

虽然“服务至上”的理念一直被整个社会广泛倡导,但是真正将这种理念和意识付诸实践的人却很少。由于服务态度差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¾很多经营者与员工的素质水平不高,加上匮乏专业知识素养,所以在与客户交流和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专业知识分析、很难让客户体验到全面而专业的服务态度,最终导致不能有效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¾公司内部的文化氛围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热情而高效的服务,对于一些很好的服务举措也不能有效落实,最终营销效果微乎其微。(2)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服务敏感度

服务意识淡薄,必然会导致实体店经营者缺乏服务敏感度。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实体经营者除了要建立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和加强自身的服务水平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服务的敏感度,了解客户的潜在情绪。比如,顾客如果表示你多次的服务都没能满足他的要求,这时候你需要提高警觉,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但倘若你始终没有服务敏感度,对于顾客的服务效果仍然不理想,那么就可能会造成顾客的强烈不满或投诉,这对于自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对于实体业经营者而言,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培养自身服务的敏感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警觉。保证自身在合适的时机对客户进行合适的提问,了解客户的期望,进而在客户需要的时机,满足客户的需求。(3)员工缺乏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大

很多实体店的员工对公司缺乏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大,对于公司内部文化以及服务制度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最终导致实体店人员不断流动,很难形成稳定、专业的服务团队。

就零售企业来说,员工缺乏归属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¾老员工和新员工在各方面的待遇差别很大。比如,老员工月收入3000元以上,新员工的收入仅仅2000元以上。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的差异化,略失公平,导致绝大部分新员工意见很大。

¾领导者对于老员工的信任与重视,恰恰凸显了对新员工的忽视,导致新员工在心理上形成落差,工作以及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因而人员流失率较高。(4)没有专业的服务体系,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实体零售业由于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专业的服务体系,常常导致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

例如,某零售公司在每次的考核中都表现出在档案上存在问题,但是一直未得到领导者的重视,积压的待处理档案量巨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公司在档案的岗位设置上只有一人担任档案管理员,同时这位管理员还兼任着公司其他职务,这就导致在档案管理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能够专注地做一件事,最终档案归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其他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工作质量。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实体零售店也存在着类似的窘境:

¾内部工作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专业的服务团队;

¾对于客户提出的疑问和需求,不能作出快速而有效的处理;

¾公司内部没有提供咨询和管理培训等服务;

¾在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服务上,有所缺失。

面对这些服务体系上的缺失,导致实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难以发挥优质服务的优势,不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形成独立的品牌。

总的来说,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如今“80后”“90后”作为消费主力,他们的内在需求以及注重体验和精神层面的服务享受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零售行业的趋势,并且这些消费人群也在重新定义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服务理念。这些新变化,对于零售业来说既是新的挑战,新的困境,同时也是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前景。所以,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是零售业保持盈利以及快速发展的关键。第二章应时而变:未来的赢家还是实体店

随着线上零售弊端的出现以及发展势头的逐渐低落,实体店在经历了电商冲击之后,不断地寻找自身新的发展优势,谋求新的升级与变革。在这种形势之下,新零售——实体店与电商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被搬上台面。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相继出现实体店逆袭崛起的案例,一切都在预示着实体店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春天”。1.未来的赢家还是实体店

国际资深潮流预测专家,时尚圣经《VIEW》杂志掌门人大卫·沙(Daivd shah)预测:“无论电商势头如何强劲,实体店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他认为,未来的网络销售并不能完全占据商业的市场,未来一定是一个慢慢融合的过程。

2016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一次演讲中也指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各行业的激烈争论。而近两年来,更是相继出现实体店逆袭崛起的案例。实体店究竟是在做最后的挣扎还是在为成功逆袭埋下伏笔?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止。

这种形势之下,电商开启了反向思维——预期探讨、猜测电商是否会取代实体店,不如亲自去开实体店。例如,阿里投资生鲜类超市——“盒马鲜生”;南京三胞集团旗下3C类门店——“宏图Brookstone”;阿里淘宝旗下——“淘宝便利店”,等等。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益,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在零售业,未来的赢家还是实体店。

那么,实体店究竟具备怎样的发展优势呢?(1)人是社交型“动物”,满足社交心理

人作为一个社交型、有温度的“动物”,时刻需要传递思想、交流信息,实体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人类的这方面内在需求。而对于电商而言,这一点是无法满足与实现的。

除了人本性需求和内在心理渴望社交之外,如今随着文化和思想的不断融合与发展,社交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得更加重要。它不仅能够满足锻炼我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和人脉。(2)升级体验店,成为品牌载体

面对电商的不断冲击,实体店在进行升级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自身发展的优势。渐渐地,实体店所展示的体验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并且成为品牌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力武器,因此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升级为体验店,成为品牌灵魂的载体。

例如,在电商不断崛起的时候,欧洲市场受到了实体店销售下滑的影响。当时欧洲实体店对电商的反应是,在店铺里增加一些娱乐体验式的内容,比如,增设咖啡吧、在店铺内挂上名画,或者陈设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消费者。在位于上海Burberry的旗舰店里,就曾挂上莫奈的巨幅名画。

在迪拜市中心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也曾以8千米的长度,来模仿三大时尚之都的著名街景,以吸引消费者。

面对电商的冲击,很多实体店如同欧洲实体店铺一样,希望借助体验和娱乐性质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此维持自身长久的发展。事实上,这对于实体店而言的确是一个锦囊妙计,因为消费者的感觉和感受是电商无法做到的,而实体店恰好可以凭借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为客户营造场景,带来真实而丰富的体验感受。(3)经济需要循环,促进经济再生

在整个市场环境背景下,共赢互惠、共同发展,这种良性的商业生态才是零售业乃至更多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创造这种和谐、健康的经济形态呢?——促进经济循环再生。而实体店就是促进经济循环的有效策略。

例如,今天你去办了张健身卡,中午健身顾问就在楼下点了一顿高档、丰盛的美食犒劳自己,晚上又带着女朋友去唱吧、影院娱乐,唱吧、影院的老板拥有更多的财富,就会买名贵的汽车,买奢侈品……经济就是这么循环再生的。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循环有着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最终使得整个经济市场永葆活力,更多的财富不断涌动、不断循环再生。

如今,在偌大的购物商场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如电影院、儿童娱乐馆、书店、网咖、KTV、按摩等娱乐。这一系列的实体店铺为人们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承载着整个餐厅的集中经营,激发消费者衍生更多的精神需求,产生更多的消费行为。

例如,因为要吃饭去逛商场,吃完饭又顺便去逛超市、服装店、书店,紧接着又去看电影、去KTV唱歌或者是进行按摩等娱乐、消遣活动。最终带动了商场的餐厅、超市、服装店、电影院、KTV、美容院等一系列实体店的消费。

总的来说,在网络生活背景之下,人们的视野和眼界不断扩大,对于产品的质感、品牌的颜值要求,性价比要求会越来越高,而非仅仅停留在贪图便宜、追求廉价。并且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实体店所带来的体验感和娱乐性是电商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未来,随着实体店的匠心经营以及对消费者内在需求的不断满足,将会形成自身强劲的竞争力,拥有庞大的市场前景。2.政策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

2016年1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提出意见,明确指出实体零售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是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

近几年来,政府政策陆续出台,不断推动零售改革升级,支撑实体产业崛起,实体店在各路资本的支撑、协助之下日益做大。与此同时,政策也在影响传统零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方向转型。

随着我国实体零售规模持续扩大,业态不断创新,实体零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给不足、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当前,受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线上零售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那么,政策具体从哪些方面来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呢?(1)树立牢固的发展理念

树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的发展理念,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构建发展新环境,以信息技术应用激发转型新功能,不断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最终,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进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2)坚持三原则

¾坚持市场主导。

市场是实体零售转型的决定因素,能够为实体零售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自主选择转型路径,从而实现战略变革、模式再造以及服务提升。

¾坚持需求引领。

需求是实体零售转型的根本出发点,政策通过引导实体零售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帮助实体零售企业弥补短板,增强优势,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增强商品、服务、业态等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¾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是实体零售转型的最直接、有效的动力,政策鼓励实体零售敢于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遇,加强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支持,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3)调整商业结构

调整商业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调整:

¾调整业态结构。

不断扩大连锁化、品牌化,推动连锁化、品牌化企业进入便利店和超市,加强与电商、物流、金融、电信、市政等对接,发挥终端网点优势,拓展便民增值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同时,引导功能重叠、市场饱和度较高的购物商场、百货中心等业态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业圈,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丰富商业业态,促进传统销售场所向娱乐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方向转变。

¾调整区域结构。

区域转移主要是支持商业设施较富余的地区向商业设施较为匮乏的地区转移。例如,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延伸和下沉;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并且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同发展。

¾调整商品结构。

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在兼顾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同时,适应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商品品种,帮助企业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同时,健全重要商品溯追体系,引导企业提升商品品质。(4)创新发展方式

¾创新组织形式。

鼓励连锁经营创新发展,改变以门店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发展方式,利用数据网络技术科学选址、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¾创新经营机制。

鼓励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强化市场需求研究,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传统经营模式,加强产品设计创意和开发,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¾创新服务体验。

引导企业发展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趋势,弘扬诚信服务,推广精细服务,提高服务技能,延伸服务链条,规范服务流程。(5)促进跨界融合

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实体零售企业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信息流融合,拓展全渠道布局。

¾促进多领域协同。

鼓励发展设施高效智能、功能便利完备、信息互联互通的智慧商圈,促进业态功能互补、客户资源共享、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同时,鼓励零售企业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会展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跨行业联动。

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通过引入资本、技术、管理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进一步提高零售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内贸市场培育外贸功能,鼓励有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优势的外向型企业建立国内营销渠道,构建海外营销和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6)强化政策支持

¾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对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予以支持。用好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原则设立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投入。积极稳妥扩大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同时,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¾减轻税费负担。

落实好总分支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相关规定。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零售企业设立的科技型子公司从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按规定加计扣除。同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取消税务发票工本费政策,不强制零售企业使用冠名发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