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5 20:59:4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指南

第1章 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一、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详见各地要求)。

二、报考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2.学历条件《教师法》规定了认定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教育教学能力(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并要求成绩合格。(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教师资格分类与学历要求

1.教师资格分类

教师资格共有七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学历要求(1)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或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2)具备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3)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可以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四、报考地点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由于教师职业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原理,根据《教师法》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方能申请教师资格证。各地时间不同。

六、普通话水平

除了另有规定的高校教师外,申请认定其他类教师资格要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

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6)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9)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

八、具备能力才能过关

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是否适合做教师是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能为人师表,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能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等内容都是准备执教的人应当具备的素养。为此,鉴定要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门进行面试(答辩)、试讲和心理测试。

九、教师资格全国通用

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在全国相应的学校通用。取得教师资格者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中任教。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教师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

第2章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复习技巧

一、复习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较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各有关章节,要记住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知识,做好应试准备。(一)做好复习笔记的要点

1.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依据考试大纲,认真研读,真正吃透,抓住重点。

2.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

3.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二)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攻略

1.复习计划

有必要制定一个适宜的复习计划,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攻克所有难点,背熟重点笔记,牢记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大家的标准解题格式、标准解题内容和标准解题方法。

2.强化复习

临考前几周,根据复习计划,对照考试大纲和笔记,将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复习过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再回忆一遍。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以前没有发现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对新发现的难点、疑点尽可能攻克,但由于离考试时间很近,不要钻进牛角尖儿出不来,费时太多,贻误“战机”。

3.考前准备

考试前一天,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将考试必需品(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钢笔、圆珠笔、橡皮、尺子等)集中到一起,以免赶考时忘掉,同时要记得考点地址、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以免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导致迟到而影响考试情绪。

4.稳定情绪

进入考场以后,首先要稳定情绪,认真填写卷头,检查试卷印刷质量,如遇不清、错印、漏印、破损等情况,举手报告监考老师。

5.审明题意,弄清答题方向

审题对于回答各类试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式答题前,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搞清题目的含义,尤其是对那些意思相近的词或字的不同含义,要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弄清题意后,确定答题方向,再认真按要求作答。

6.答题要规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对主观题型,切忌动笔就写,信口开河。应在答题前理出思路,拟定一个结论性的要点,然后才动笔作答,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得不到分数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答题时,注意规范和条理,答案要准确、简洁、明了,并注意逻辑顺序。

书写也要规范,不可用网络字,忌潦草、勾勾划划,保持卷面整洁。

7.先易后难,尽量少留空白

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题目先把分数拿到手,做完整个试卷后再回头将难题攻克,不轻易放弃是拿高分的关键,能解几步就写几步,争取分步得分。但注意不要仅仅为了填充空白而漫无边际乱写一通(胡乱作答,会影响判卷老师对你的水平的判断且浪费时间)。

8.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做完试卷后:(1)认真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字母、符号是否准确无误;(3)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整个试卷是否有会做而忘了做的漏题,等等。

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交卷,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总之,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及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在应试答卷考场操作过程中必须沉着、冷静地应对,始终态度认真,作风严谨,这样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常见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人们常说:“学贵有法”。考也应有法,掌握科学方法,事半功倍;复习不得法,事倍功半。教师资格考试的复习,既要有扎实的复习,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又要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得分。考生一方面要掌握各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在复习应考中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下面向各位考生介绍教师资格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希望能给考生以切实的引领和帮助。(一)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选择题题型特点

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我们在明确了选择题内容的这种针对性后,在命题方式上,要看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比如,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经过分析,正确回答应是班级教学,而非个别教学、分组教学或者设计教学。

其次,关于对一些所谓“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又一显著特点。比如: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2.选择题解题技巧

掌握了选择题题型特点和命题的基本方式,还需要有相应的解题技巧。(1)排除法

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有助于正确答案的选择。【例】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特征?(   )。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古代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抓住这一特征,首先排除掉B,因为讲授相同内容是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其次,排除掉A,固定的修业年限是学校制度的特点。个别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互不相同性,D虽说的是知识程度不同,但学生的年龄相同,因之也应排除。正确选项就是C。(2)“正本清源”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不好排除,这时对选项的本义可以回忆思考,能使你摆脱困境。【例】《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解答好这个试题,首先要理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不能去蒙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这符合启发性原则,故答案为B。(3)联想推理法

选择题的选项如果是年代,就要通过联想推理法解决,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著名事件,有什么杰出人物和思想,然后才能有把握地进行选择。还是以上题的例题为例。如果考生考试时确实不能翻译出该句话的意思,也可以采取联想推理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三个“弗”(即不要),可以推理: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我们肯定知道“牵”是牵着鼻子的意思,“抑”是抑制的意思,综合推理就知道启发。故答案选B。对有些选择题实在回答不出,可以进行猜测,这也是一种应试能力。实际上命选择题时,出题的人已把猜测的可能性估计在内了。(二)填空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填空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填空题是另一类重要题型.一般来说每小题留有一个填空,这是填空题形式的主要特点。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是填空题题型的特点。

2.填空题解题技巧(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实际上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例】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比授课课题范围大的是学期授课,比授课课题小的是课时授课,因此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2)原理和规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

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突然一下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例】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____统一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只需把规律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而这些内容又要求你必须掌握,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这样的内容就只能记忆。考生可以结合考纲进行一一落实。【例】综合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______、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答案应填“讲授新教材”。这五个知识点,可任意抽掉一个变为填空题,并且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值得考生重视。

其次,凡是含有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更容易被命为填空题,这是由填空题的出题形式特点决定的。【例】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为______和注入式。答案应填“启发式”。

最后,课程中的重点概念也倾向以填空题方式来考查。【例】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答案:总体系。

凡此种种,有了这些知识,就有利于我们形成较好的解决填空题的技能。(三)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简答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很高,一般占30%左右。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2.简答题解题技巧(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

当然就这么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只有这样答才严密: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

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

⑤正确下定义;

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3)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例】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答案略)。(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例】再认和回忆有什么不同?

这时叙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这样两个概念相对照,就是一种差异显示。(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例】我国普通学校应当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答案要全面,得写出全部七个原则:

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循序渐进原则;

⑥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对于这样要点很多的简答题只要写出要点即可,不必解释每个要点,否则会影响整个应试速度。(四)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的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

论述题的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从论述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一个考生的学科水平。

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没有标准答案。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考生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展开论述,抓住了知识点也就抓住了得分点。同样,此题也可用序号标明知识点,并要注意把核心句子放在段首。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的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练。

2.论述题解题技巧(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互相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2)论述题可能涉及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对于这样的论述题,首先要理解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如,“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3)论述题还可能涉及案例分析题,即考生能否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分析实践,是论述题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又一个方面。根据理论,如何去做;或者该案例体现了什么理论,如何体现的。对于这类试题,首先要阐释理论,然后再结合实践或案例去分析理论,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做到“有血有肉”。(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做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不能想当然,要运用一定教育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有时还可利用教育实践去论证。【例】评论“分层教学”。

经过分析,可从两方面肯定这一新生事物。

①此举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②可以避免能力分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分层教学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而且分层的标准难以掌握。(这样,既指出了优点,又指出了缺点)

具体的答题顺序依个人习惯而定,只要能保证在150分钟内答完全部试题即可。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一定要冷静思考。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考生在考前认真复习,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并非难事。在此祝广大考生马到成功,顺利通过考试!

第二部分 核心讲义

本部分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总结提炼重点考点知识的基础上,全面解析各章节的常考知识点,并提供精准的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使考生熟悉重点考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思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先进行主动思考并答题,然后再与书中的答案解析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答题印象,巩固知识的掌握熟练度,最后考生可通过本书书后提供的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进一步加深复习强度,巩固知识,轻松应考。

第1章 心理学概论

【学习目标】

1.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2.熟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3.了解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

4.理解心理学、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概念;

5.识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无意识、行为等基本概念;

6.举例说明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

7.比较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张;

8.熟悉心理学各流派在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利弊。【核心讲义】

一、人类心理现象

1.个体心理系统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心理动力;(2)心理过程;(3)心理状态;(4)心理特征。

2.个体心理与行为(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称为刺激。(2)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缘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2)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2)经验论。

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

3.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答案】A【解析】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答案】C【解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由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所引起的,属于情绪。

3.(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

B.兴趣

C.意志

D.认知【答案】B【解析】兴趣属于心理动力系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4.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答案】A【解析】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答案】C【解析】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其代表人物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称为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称为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6.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答案】D【解析】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其中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具有稳固持久的特点,在组成个体心理的四个成分中是最有稳定性的。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答案】《认知心理学》

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  )、(  )、(  )、(  )。【答案】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3.(   )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答案】精神分析学派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   )法对人做出完备的描述;它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答案】整体分析

5.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   )、(  )、(  )和(  )四个方面。【答案】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6.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   )、(  )和(  )。【答案】能力;气质;性格

三、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个体心理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系统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人有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再者,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他们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既稳定又可变,是介于流动的心理过程与稳固的心理特征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心理学是借助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唯理论、经验论是心理学产生的两大哲学基础,具体分析如下:(1)唯理论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惟一来源。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如关于身心关系问题,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这样,他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身体组织的方面,二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方面。笛卡尔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尔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2)经验论

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称为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称为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但他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是观念的独立源泉,这是唯心的。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答:心理学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出现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流派:(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它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2)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该流派代表人物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第二,主张对内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5)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第2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

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

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

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

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核心讲义】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与心理学(1)教育过程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活动过程包括:

①明确教学目标;

②任务分析;

③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④设计教学课程;

⑤实施教学;

⑥教学评价。(2)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改造期(1949~1956年)(2)繁荣期(1956~1966年)(3)破坏期(1966~1976年)(4)新生期(1976年以后)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①教育任务不同;

②教育对象不同;

③社会职能不同;

④地位作用不同;

⑤培养方式不同。(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①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③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④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3)教学心理研究;(4)德育心理研究;(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无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对象或目标。因此不需要加以控制。

2.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

A.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B.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C.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D.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答案】A【解析】从1949年到1956年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这个时期大量翻译和学习苏联心理学,试图树立心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

3.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称为(   )。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答案】D【解析】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4.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称为(  )。

A.问卷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答案】A【解析】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即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5.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称为(   )。

A.个案法

B.谈话法

C.产品分析法

D.测验法【答案】A【解析】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者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此需要对被试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了解。

6.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是(   )。

A.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

B.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C.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等进行研究

D.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进行研究【答案】B【解析】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②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③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等的探讨。B项属于教学心理研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

B.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C.个案法的优点在于它所收集的资料真实性强

D.调查法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答案】C【解析】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   )、任务分析、(  )、(   )、实施教学和(  )六个方面。【答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教学评价

2.“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   )。【答案】特殊性

3.高等学校具有(   )、(  )和(  )的三大职能。【答案】教学;科研;直接服务社会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  )、(  )、(  )四个时期。【答案】改造;繁荣;破坏;新生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  )、(  )及个案法等。【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6.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   ),从(  )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答案】发展的原则;发展

7.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   )。【答案】教学水平

8.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原则和(  )原则。【答案】随机化;局部控制

三、简答题

1.利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答: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这种形式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思维可使观察更敏锐,更有利于察觉出最主要的东西和最主要的方面。利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目的、任务和制定精密的计划

在观察时确定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可使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的方向组织感知过程,使他们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活动都为规定了的任务所支配。在计划的要求下观察应有合理的程序,有次序、有系统地进行,依据对象的整体与部分及认识中分析与综合的过程。(2)掌握观察的方法

观察时学生必须学会“看”,学会“听”,学会“动作”。要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师必须注意每一门学科的特点、教具和仪器的特点,以及学生感知过程的特点。(3)利用观察对象进行实习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观察的对象进行实习与练习,有利于提高观察的积极性与完善性。(4)观察结果的记录、检查与总结

在观察过程中,应该要求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细致地观察并把看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

2.请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关系。

答: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而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具体表现如下:(1)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每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2)分析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达到这些目标所需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和主要策略。为此,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心理成分一一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水平。这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出发点。(4)设计课程

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实施这一步骤。(5)实施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授活动。一般的模式是:呈现教材、学生反应、强化和校正反馈。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6)评定学绩

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心理学可以提供各种常模和测量工具,使评定在效度和信度上得到适当的保证。

总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要想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改造期

从1949年到1956年为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这个时期国内学者大量翻译和学习苏联心理学,试图树立心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这一时期为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繁荣期

从1956年到1966年是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迅速向纵深发展,研究范围涉及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学科心理、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法改革等课题,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各师范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3)破坏期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是心理学遭受厄运的最艰难的时期。(4)新生期

1976年以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得了新生,教育心理学的科研课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学习归因、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4.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高等教育的科学学问题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看法,具体包括高等教育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等。(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

②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

③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等的探讨。(3)教学心理研究

教学心理研究主要阐述高等教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的讨论;

②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③对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模型,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的讨论。(4)德育心理研究

德育心理研究主要阐述狭义的高等教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

②对态度与品德的基本结构,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态度与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等的讨论;

③对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的讨论;

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主要阐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选择的设计等的说明;

②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种类,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等的说明。

5.简述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答: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任务不同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2)教育对象不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3)社会职能不同

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4)地位作用不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

四、论述题

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理问题时,必须做到几点:①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③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④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2)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反应变量。实验法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应用教育实验法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①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局部控制的原则。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一致,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以防止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3)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①确定调查方案。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②进行调查准备。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③收集并分析结果。(4)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做智力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用某种方法时最好的策略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使得到的结果尽可能符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