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疑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6 03:45:07

点击下载

作者:席克奇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猪疑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疑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试读: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养猪业飞速发展,逐渐步入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和现代化生产,绝大多数的养猪场和养猪大户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猪生产的不断发展,也增加了种猪和仔猪的流动性,为一些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尤其是饲养模式的改变,给养猪生产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疾病的流行更加广泛,多种疾病在同一个猪场同时存在的现象十分普遍,混合感染十分严重,一些疾病出现了非典型和温和型,这一切都给养猪场或养猪大户的疾病控制提出了新问题,特别是很多疾病在临床上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出现,给疾病的现场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由于目前我国猪场中疾病诊断仍然比较落后,尤其缺乏实验室诊断手段,不能及时、准确地对疾病进行确诊。但是,疾病发生后,迅速诊断是控制疾病的前提,尤其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来讲,只有尽早作出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损失才能降低到最小。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编写了这本《猪疑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期望能对养猪生产者有所帮助。

本书在写作上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注重实际操作。在书中重点介绍了猪病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猪病毒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细菌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营养代谢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中毒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猪其他普通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等方面内容,可供养猪生产者及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考一些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献资料,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出,仅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有限,书中不妥、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 猪病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一、猪病的诊断方法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地认识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只有及时正确的诊断,防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使猪群病情得以控制,免受更大的经济损失。猪病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病猪登记及病史调查

1.病猪登记 登记的项目包括畜主姓名和地址,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重等。

2.病史调查 也叫问诊,它是认识疾病的第一步,通过病史调查,可以了解到病猪以往的饲养管理和就诊前的外观表现变化等情况。认真细致的病史调查,往往能获得有价值的诊断资料,从而确定疾病的原因和性质。(二)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病猪常用的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临床检查,通常按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的顺序进行。

1.一般检查(1)外观检查 主要观察猪的外部表现。病猪一般表现精神委顿,行动迟缓,常离群独居,走路摇摆,头、尾下垂,眼睛无神,有分泌物,被毛粗糙无光泽,腹部不饱满等。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如猪食盐中毒时,会出现兴奋或抑制,全身发抖,转圈,四肢划动,有时倒地等;患破伤风时,竖耳举尾,四肢僵硬,牙关紧闭。眼结膜的变化,是疾病的重要表现。如眼结膜苍白,多为贫血及寄生虫病的症状;发红、充血或紫红色,是脑充血、中暑、肺炎、热性传染病及肠炎等疾病的一种症状。皮肤检查在临床诊断上也有重要意义,如皮肤苍白,是贫血的现象;发红,尤其是发生红斑点,就有发生传染病的可能,如猪丹毒的斑点(块),指压退色,猪瘟的皮肤出血点指压不退色等。皮肤检查时,还应注意观察有无水疱、脓疱。鼻镜及蹄部检查,尤其应注意有无水疱。(2)体温检查 体温检查不仅能判定疾病的程度,而且可借以判定疾病的性质,如急性传染病常发高热,普通病往往无热或微热。体温还可鉴别疾病的种类,如消化不良一般无热,而胃肠炎则常常有热。此外,根据体温的变化,还可以观察疗效和推断疾病的预后,如体温的下降若与症状的减轻或脉搏数的减少不相一致时,常表明疾病趋于恶化或预后不良。

2.系统检查(1)循环系统检查 主要检查心跳和脉搏。

①心跳检查:利用听诊器,听诊心脏变化,如果出现忽高忽低,间隔忽长忽短等异常心音,就是疾病的象征。

②脉搏检查:小猪可在后腿内侧股动脉处检查,大猪可在尾根下尾动脉处检查,也可用听诊器听诊心脏或用手掌触摸心脏部位的方法,根据心跳次数来确定脉搏数。猪的脉搏数增加,主要见于重剧的普通病、急性热性传染病等;脉搏数减少,一般见于慢性脑水肿等疾病。(2)呼吸系统检查

①呼吸运动:通常是观察猪的胸部起伏或腹壁的运动,也可用手在猪的鼻孔前,感知呼出气流的情况,健康猪一般为胸腹式呼吸,即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腹壁都以同等的强度进行,如果呼吸时胸部活动明显称为胸式呼吸;腹部活动明显称为腹式呼吸,两者都是病理表现。例如,当发生胸膜炎、胸腔积液、肺气肿时,常表现为腹式呼吸;当发生腹腔积水、积食、腹膜炎时,常出现胸式呼吸。

②鼻液:健康猪一般无鼻液,有鼻液流出常是病理状态。例如,有泡沫样或混血样鼻液流出时,可能是肺水肿或肺出血的结果。

③咳嗽:除因采食饮水不当引起的一时性咳嗽外,其他咳嗽可视为某种疾病的症状,如咳嗽有痛感,病猪表现伸颈、摇头、咀嚼、吞咽,尽力抑制咳嗽,见于胸膜炎等。

④胸部听诊:用听诊器在猪的胸部可以听到肺泡音,根据肺泡音的变化,对确定某种相应的疾病有一定意义,如肺泡音普遍增强时,常见于热性疾病。(3)消化系统检查

①食欲及饮水:除饲料和环境变化的暂时原因外,采食和饮水的减少是猪病首先表现出来的重要症状之一,应特别注意。

②呕吐:一时性呕吐,可能是进食而引起。其他各种呕吐,则是某种疾病的象征,如大肠阻塞时,呕吐物类似粪便。

③口腔检查:口腔检查对诊断猪瘟、口蹄疫、口炎、咽炎、破伤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如唇或口腔内发现水泡,可能是口蹄疫;口腔黏膜有出血点或发生溃疡,常见于猪瘟;口腔干燥见于热性病及长期腹泻等。

④腹腔检查:猪腹部容积、腹壁紧张程度、叩诊声音的异常,可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如患腹膜炎时,触诊腹壁紧张程度增强、疼痛敏感。

⑤粪便检查:粪便性状的异常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粪便干燥硬固,通常见于便秘和猪瘟等急性热性传染病。(4)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①泌尿系统检查:猪的泌尿器官疾病较少见,多发于一些传染病。排尿量和尿液理化性状的变化,可供某些疾病诊断时参考。如尿频、量少,可能是阴道炎、膀胱炎。当泌尿系统发炎时,或给予某些药物时,尿液均会发生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

②生殖系统检查:公猪睾丸肿大,见于睾丸炎;母猪患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时,阴户常流出稀薄污秽的液体;母猪乳房肿大,见于乳房炎;乳房出现水泡,可能是口蹄疫的症状之一。(5)神经系统检查

①精神状态:脑炎初期,往往出现精神异常兴奋、狂躁不安、惊恐、鸣叫等症状;出现嗜眠、昏迷症状时见于脑部重伤或各种疾病的危险期。

②感觉: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多见于外周感觉神经受压迫和脑病等。

③运动:麻痹、瘫痪、肌肉痉挛,是运动机能失调和丧失的表现,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脑病。

④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健康状况下,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发生疾病,则平衡状态被破坏,并表现出一系列症状。例如交感神经兴奋,一般表现为瞳孔扩大、唾液分泌抑制、血管收缩、支气管弛缓及胃肠蠕动减退等;相反则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三)尸体剖检诊断

临床诊断,有些疾病症状很不明显,有些发病突然死亡,来不及临床检查,或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病症。这些可通过病猪死后尸体剖检,做全面、系统地观察,检查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结合生前症状,作出正确的诊断。(四)实验室诊断

经过临床和剖检诊断,积累大量资料,但还不能最后确诊,有些疾病还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往往需配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收集材料,弄清一些问题,给最后确诊提供依据。(五)药物诊断

使用药品治疗疾病,有的效果很好,非常理想;有的疗效不明显;有的无疗效,病情愈来愈重。如用青霉素治疗猪瘟,完全无效,而青霉素治疗猪丹毒却有特效。这也给诊断提供了依据。(六)综合诊断

同一种猪病,由于病猪个体、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因素及临床症状、器官组织变化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诊断某一种猪病时,尽可能索取更多的资料,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分析,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二、猪病的鉴别诊断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猪的推进,猪病的发生近年有了很大变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混合感染,而猪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也变得错综复杂,这给猪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尤其是一些新传染病的传入,给我国养猪业也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家庭猪场而言,在猪病诊断中,鉴别诊断相对难度较大,但非常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些传染病的发生是有其特殊现象和规律的,无论从疾病主要侵害器官,还是相应产生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等等,都具有其特点。可以说,每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危害单一系统的,根据病程和发病规律,猪病的临床症状牵涉到至少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所以一定要准确地判断哪个是主要的受侵害系统,综合所有的症状来确定疾病。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更应该全面的考察,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必要时必须依靠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确诊。

在猪病的鉴别诊断中,尤其是大型养猪场,要注意群发性疾病与散发性疾病的区别对待。群发性疾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巨大,对一些养猪场可能构成致命性的损失,甚至导致养猪场彻底垮掉。引起群发性的疾病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二是寄生虫病;三是营养代谢病;四是中毒性疾病。散发性疾病一般以普通病为主,如初生仔猪的弱仔、营养不良、胃肠炎、恶癖、蹄病等,同时也包括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零星发生。传染病的发生特点一般是先有一部分猪只发病,然后蔓延至整个猪群和其他猪舍,并伴随着传染性疾病的特征性变化。饲料因素引起的疾病一般全群同时发病,或使用同一批饲料的猪同时发病,并伴有代谢性疾病的特征性变化。目前中毒性疾病的发生相对较少,但是由于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的中毒还应该引起注意,一般的情况不会引起全群发病,除非饲料内药物添加时剂量过大,可导致全群发病。三、猪病的综合防治(一)预防猪病的基本措施

在养猪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某些烈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猪体健康和生长。因此在发展养猪生产的同时,猪场必须首先做好猪病的预防工作。

1.猪场选址要符合防疫要求 猪场的场址应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猪场的位置要远离村镇、学校、工厂和居民区,与铁路、公路干线、运输河道也要有一定距离。

2.制定合理的传染病免疫程序 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带来的损失在整个猪病中占有很高比例,它不仅会造成猪群的大批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健康和对外贸易。预防猪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预防注射疫苗及特定的抗原,按照传染病发生的规律,合理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减少猪群发病,提高保护率。

3.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搞好猪病防治的基础,是增强猪体抗病能力的根本措施。(1)选择优质的仔猪 从无疫地区和无病猪群购进种猪或仔猪,确保无病猪进入猪场,并建立健全隔离制度,保证必要的隔离条件。(2)供给全价饲粮 饲粮的营养水平不仅影响猪群的生产能力,而且缺乏某些成分可发生相应的缺乏症。所以要从正规的饲料厂购买饲料,贮存时注意时间不要过长,并防止霉变和结块。在自配饲粮时,要注意原料的质量,避免饲粮配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3)给予适宜的环境温度 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猪群的生产能力。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群的健康,冷热不定容易导致猪体感冒及其他疾病。

4.坚持严格的卫生和消毒制度 坚持定期清理猪舍内外,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饲养人员进猪舍前,坚持洗手,外来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猪舍。饲养人员进舍要更换工作服,喷洒药物或紫外线消毒,饲养用具固定使用,不得串换。

5.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1)传染病、寄生虫病 根据疫病易发的季节和猪易发的月龄,可提前给予有效的药物,并定期给猪驱虫,达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目的。(2)营养代谢病 按足够的比例添加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二)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一旦发生传染病时,为了扑灭疫情,避免造成大范围流行,必须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提高猪群对传染病的低抗力。

1.发现异常,及早做出诊断 发现猪群中有部分猪发病或异常时,应立即请兽医人员亲临现场,做出病情诊断,并查明发病原因。必要时应把疫情通知周围猪场或养猪户,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针对疫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当确诊为猪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时,如为流行初期,应立即对未发病猪群进行疫苗紧急接种,以便在短期内使流行逐渐停止。但到了流行中期,已经感染而貌似健康的猪为数很多,此时接种疫苗,往往收效不大。当确诊为猪丹毒、猪肺疫等细菌性传染病时,在流行初期除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外,还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进行治疗和预防,并加强饲养管理。

3.严格隔离和封锁,防止疫情蔓延 对发生传染病的猪群要进行全部检疫,对检出的病猪要隔离治疗;疑似病猪也应隔离观察,对病猪或疑似病猪都应设专人饲养管理。对发生传染病的猪群和猪场,应及早划定疫区,进行严格封锁。在封锁期间,禁止仔猪、种猪调进或调出。待场内病猪已经全部痊愈或全部处理完毕,猪舍、场地和用具经过严格消毒后,经过两周,再无新病例出现,然后再作一次严格大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4.坚决淘汰病猪,彻底进行环境消毒 猪群发病后,对所有病重的猪要坚决淘汰、捕杀。如果可以利用,必须在兽医部门同意的地点,在兽医监督下加工处理。猪毛、血水、废弃的内脏要集中深埋,肉尸要高温处理。病死猪的尸体、粪便和垫草等应运往指定地点烧毁或深埋,防止狗、猫等扒吃。对被污染的猪舍、运动场及饲养用具,都要用2%~3%的热火碱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第二章 猪病毒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一、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型以败血症及剖检所见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为特征;慢性型以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剖检特征。【流行特点】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染。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在新疫区常急性暴发,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在常发地区,猪群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情常呈亚急性型或慢性经过。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猪的粪、尿及各种分泌物(唾液、鼻液等)排出大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各种工具等均可传染。此外,其他动物(猫、狗)、昆虫、老鼠等是机械性传染媒介。【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10天。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状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1)急性型 患猪表现发病突然,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1~42℃,口渴,废食,嗜睡,皮肤和黏膜紫绀和出血,多数病猪有明显的浓性结膜炎,有的病猪出现便秘,随后出现下痢,粪便恶臭。怀孕母猪可出现流产,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痉挛、转圈等。特急性型病例甚至症状尚不明显即因败血症而死亡,一般在出现症状后几小时或几天死亡。(2)慢性型 多发于老疫区,也有的是由急性不死转为慢性。患猪病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猪体消瘦,贫血,喜卧,行动迟缓,食欲不振,喜饮水,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病猪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病程多在4周以上。(3)非典型猪瘟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较普遍的一种猪瘟病型,感染猪潜伏期长,症状轻微而且病变不典型,群众称无名高热。死亡率30%~50%,有的自愈后出现干耳和干尾,甚至皮肤出现干性坏疽并脱落。这种类型的猪瘟病程1~2个月不等,有的猪有肺炎感染和神经症状。新生猪常引起大量死亡,自愈猪变为侏儒或僵猪。【病理变化】 典型猪瘟,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外表呈暗红色,中间有出血条纹,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扁桃体出血或坏死。胃和小肠呈现出血性炎症。在大肠的回盲瓣段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钮扣状溃疡。肾呈土黄色,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膀胱黏膜层布满出血点。脾的边缘有时见到红黑色的坏死斑块,似米粒大小,质地较硬,突出被膜表面。妊娠母猪感染病毒后,可见流产的胎儿水肿,表皮出血和小脑发育不全。

非典型猪瘟病理变化轻微,如淋巴结呈现水肿状态,轻度出血,脾稍水肿,膀胱黏膜仅有少数出血点,回盲瓣可能有溃疡、坏死,但很少有纽扣状溃疡等典型病变。【鉴别诊断】(1)猪瘟与猪急性败血性猪丹毒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肺、肾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急性败血性猪丹毒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以3~12月龄的猪易感,发病急,常呈现突然死亡。病猪皮肤上有蓝紫色斑,指压褪色。胃底部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淋巴结淤血肿大。实质脏器涂片有大量单在或成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抗菌素治疗有效。(2)猪瘟与急性猪肺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喜伏卧,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心内膜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急性猪肺疫的病原为巴氏杆菌。病猪呈现高热、呼吸高度困难,黏膜呈蓝紫色,咽喉部有热痛性肿胀,自口鼻流出泡沫样带血液的鼻汁,常窒息死亡。剖检可见颈部皮下有出血性浆液浸润,肺出血、水肿,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实质脏器涂片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小杆菌。抗菌素治疗有效。(3)猪瘟与猪急性副伤寒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喜伏卧,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心、肺膜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副伤寒的病原为沙门氏菌,多发于2~4周龄的仔猪,阴雨连绵季节多发,疫情发展较猪瘟缓慢。病猪耳、腹部股内侧皮肤呈蓝紫色。剖检可见肠系膜明显肿大,肝实质内有黄色或灰白色小坏死点,脾肿大,暗紫色。(4)猪瘟与猪流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喜伏卧,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充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A型流感病毒。病猪呼吸急促,急剧咳嗽,并间有喷嚏,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结膜呈蓝紫色。剖检可见主要病变在呼吸道,鼻腔潮红,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并附有大量泡沫,有时混有血液,喉头及气管内有泡沫性黏液;肺部呈紫色病变。(5)猪瘟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病原为链球菌。病猪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运动障碍。剖检可见鼻黏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多量泡沫,脾肿胀,脑和脑膜充血、出血。(6)猪瘟与猪弓形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黏膜发绀、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弓形体病的病原为弓形虫,常发于6~8月份,幼龄猪最易感,常先零星发病,随后暴发流行。病仔猪排水样稀便,呼吸困难,有咳嗽,流水样或黏液性鼻汁,孕猪流产。剖检可见肺稍肿胀,间质增宽呈半透明状,表面有小出血点,胸腔内有黄色透明液体。淋巴结特别是肺门淋巴结水肿、灰白色,切面湿润。取肺及肺门淋巴结或胸腔渗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可见橘瓣状或新月状速殖子或假囊。(7)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2℃),绝食,不愿活动,病初粪成球并附黏液,耳、鼻、腹下、腹股沟出现紫斑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猪附红细胞体,患猪有时咳嗽,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即使发生紫斑也是先发红后再出现不规则的紫斑。剖检可见全身肌肉色变淡,脂肪黄染。肝土黄或棕黄色。脾肿大,质柔软,有粟粒大丘疹样结节和暗红色出血点,血稀薄如水,凝固不良,采血涂片,加等量生理盐水,在400~600倍显镜下镜检,可见血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防治措施】(1)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坚持定期春秋两季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要漏注,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为了避免哺乳仔猪感染猪瘟,最好能在20日龄左右和断乳时各注射一次疫苗。(2)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和圈养,严防从外地带入传染源。必须从外地购猪时,应先经预防注射后,再隔离饲养2周,方可混入猪群。(3)改善饲养管理,搞好栏舍、环境、饲具的清洁卫生工作。泔水必须煮沸后利用。(4)发生猪瘟时,应马上对全群健康猪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然后对可疑猪只接种,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此病,对可疑病猪隔离,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均可,能利用的需经高温处理。发病猪舍、运动场及有关器械用2%~3%的火碱或其他强力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粪尿及垫草、剩料等污物堆积发酵或烧毁。二、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病猪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疡。【流行特点】 本病潜伏期短,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在同一时间内,往往牛、羊、猪一起发病,而猪对口蹄疫病毒易感性强,愈年幼的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愈高,1月龄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60%~80%。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冬春季节多发。

病畜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一旦动物被感染,在症状出现之前,即使病畜体内开始排出大量致病力很强的病毒,症状严重期排毒量最多,症状恢复期排毒量逐渐减少。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损伤的黏膜(口、鼻、眼、乳腺)、皮肤等。传染的原因有直接的,如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有间接的,如病猪的唾液、乳、尿、粪、血液及病猪的肉、内脏污染了饲料、饮水及工具等。野生动物、鼠、狗、猫、鸟类、昆虫均是本病的重要传染媒介。【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7天,有时较长。患猪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蹄部。病初体温升至40~41.5℃,经3天左右,在蹄叉、蹄冠、蹄踵等处出现水疱,不久破溃,表面出血、糜烂。患猪跛行,严重者不能站立,甚至蹄壳脱落。少数病例在口腔发生病变,流涎,咀嚼及吞咽困难。患猪鼻盘、齿龈、舌、额部等也可出现水疱,破溃后露出浅的溃疡面,不久可愈合。也有的病例,母猪的乳房和乳头的皮肤发生水疱,破溃后发生糜烂,不久结痂。哺乳仔猪常无口蹄疫症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病理变化】 病猪蹄部、口腔、乳房皮肤有水疱和糜烂病变,个别病猪局部感染化浓,有浓样渗出物。

死亡的哺乳仔猪,胃肠可发生出血性炎症,肺浆液性浸润,心包膜有点状出血,心包液混浊,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或条纹,称为“虎斑心”。心肌变软,类似煮过的肉。由于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溶解,释放出有毒分解产物而使仔猪死亡。【鉴别诊断】(1)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大型猪场或仓库易发生,农村较少发生。病猪水疱首先从蹄与皮肤交接处发生,而后口腔有小水疱,舌面水疱则罕见。病料接种7~9日龄乳鼠无反应,水疱病血清对本病有保护作用。(2)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为水疱性口炎病毒,多发于夏季,多为散发,蹄部很少或无水疱。病料接种乳兔不感染,猪口蹄疫血清对本病无保护作用。(3)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水疱性疹病毒,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发病率在10%~100%,动物接种2日龄乳鼠、1~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无反应。用口蹄疫和水疱病血清均不能保护。(4)猪口蹄疫与猪痘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鼻镜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痘的病原为猪痘病毒,由虱、蚊、蝇叮咬传播,多发生春秋季潮湿时,呈地方性流行。病猪痘疹主要发生在躯干、下腹部和股内侧,先发生丘疹而后转为水疱,表面平整,中央稍凹呈脐状,不久结成痂皮,毛少、无毛处多见,蹄部水疱少见。【防治措施】 预防猪口蹄疫,除采取一般综合检疫措施外,主要是采取注射口蹄疫灭能苗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3个月。在牛羊注射口蹄疫疫苗期间,邻近猪场应封锁,注射口蹄疫疫苗的器具再用于猪场时,必须严格消毒。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口腔可用清水、1%温食盐水、0.1%高锰酸钾水、2%硼酸洗漱,溃烂面涂以5%碘甘油;蹄部用绷带包扎;乳房使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干净后,用青霉素软膏或磺胺软膏涂于患部。三、猪水疱病

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水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似口蹄疫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患猪蹄、鼻、口腔、乳房及皮肤出现水疱。【流行特点】 本病自然流行只感染猪,其他动物不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发于猪高度集中、饲养密度大且地面潮湿的地方,在分散饲养的情况下,极少引起流行。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发病后的患猪及其产品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新鲜粪、尿,以及被病毒污染后的运输工具、饲料和水均是传播媒介。【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天,成年猪发病率高于仔猪。病初只有少数病猪可见体温升高,在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出现一个或几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水疱,随后融合在一起,充满透明的液体,1~2日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面,病猪疼痛加剧,不易行走,严重者蹄壳脱落,卧地不起。少数病猪的鼻盘、口腔和乳头周围也会出现水疱。一般病程10天左右,然后自然康复。【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在蹄部。口腔和鼻端出现水疱、溃疡等病变,内脏器官一般无明显变化,有的仅见有局部淋巴结出血或偶尔可见到心内膜有条纹状出血。【鉴别诊断】(1)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一般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以冬、春、秋寒冷季节多发,口、鼻、舌发生水疱比较普遍而不是少数。用病料接种1~2日龄与7~9日龄乳鼠,两组均死亡。(2)猪水疱病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为水疱性口炎病毒,多种动物均易感染,多发于夏季和秋初。病猪先在口腔发生水疱,随后蹄冠和趾相继发生水疱,水疱数较少。用动物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乳兔,仅乳兔无反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ELISA)检测水疱性口炎抗体是一种快速准确和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3)猪水疱病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水疱性疹病毒。病猪有时在腕前、跗前皮肤出现水疱,水疱较大。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和乳兔均不发病。【防治措施】(1)不要从疫区调入猪只及其肉产品,用泔水和屠宰下脚料喂猪时,必须经过煮沸消毒。(2)要加强检疫、隔离、封锁措施,收购和调运生猪时应逐头检查,如发现病猪,就地处理,不能调出。

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检疫,严禁病猪和同群猪上市。猪群患病要严格封锁,封锁期一般以最后一头猪治愈后3周才能解除。病猪肉及其头、蹄不准鲜销上市,应作高温处理。(3)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和消毒,消毒液应选用5%氨水、10%漂白粉溶液、3%热火碱水,热溶液比冷溶液效果好。(4)蹄部等病变治疗方法同口蹄疫。四、猪水疱性口炎

猪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似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患猪口腔、鼻盘及蹄部出现水疱。【流行特点】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以牛、马、猪较易感,羊、犬、免不易得病。一般通过唾液和水疱液传播,但传染强度不如口蹄疫,传染途径主要是损伤黏膜和消化道。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昆虫活跃的5~10月份,以8~9月为流行高峰。【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病猪先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经过1~2天,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多发生于舌、唇部、鼻端及蹄叉部。水疱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水疱破裂后显露溃疡面,体温降至正常或偏高,蹄部病变严重的可出现跛行,不愿站立。如无继发感染,创面较快地形成痴块,多取良性经过,一般在7~10天内康复;如继发感染,则出现蹄匣脱落,露出鲜红样出血面,不能站立,有的呈犬坐姿势。【病理变化】 剖检时内脏器官无明显的变化,只是在口腔、蹄部出现水疱疹或溃疡面等。【鉴别诊断】(1)猪水疱性口炎与猪口蹄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一般发病多在冬季、早春寒冷季节,传染迅速,常为大流行。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发病,口蹄疫血清有保护作用。(2)猪水疱性口炎与猪水疱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仅猪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猪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场传播较快。病猪先在蹄部发生水疱,随后仅少数病例在口、鼻发生水疱,舌面罕见水疱。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7~9日龄乳鼠不发病,2日龄乳鼠及乳兔发病。(3)猪水疱性口炎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水疱性疹病毒,仅感染猪。病猪有时在腕前、跗前皮肤出现水疱,水疱较大,大者直径30毫米。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和乳兔均不发病。【防治措施】 在疫区可使用当地病畜组织和血制备的结晶紫甘油疫苗或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病猪只要加强饲养管理,能很快地康复。疫区要严格封锁,用具与运输工具要彻底消毒,消毒液可用2%氢氧化钠等。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当无并发症时,由于其病情轻微和病程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只需要采取保守治疗和加强护理即可很快痊愈,治疗可参考猪水疱病。五、猪水疱性疹

猪水疱性疹是由水疱性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蹄部发生水疱性炎症,破后形成溃疡,很快痊愈,死亡率低。【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喂污染的泔水能使该病传播。自然情况下,只感染猪。【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病初体温升高,数天后鼻盘、唇、口腔、蹄部出现水疱,有的蹄部肿胀,疼痛严重,行动不便,以膝着地或卧地不起,严重者蹄壳脱落。哺乳母猪的乳头也能发生水疱。口腔发炎时有流涎、厌食。少数病例可见腹泻,孕猪流产,哺乳母猪乳汁减少。【病理变化】 主要的病变是在患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水疱,特别是口腔黏膜、蹄部的水疱更具特征。由于上皮的受损,使上皮细胞核崩解或皱缩。病变部有的局部坏死,病变周围细胞变性、水肿,有的皮下组织充血,真皮层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鉴别诊断】(1)猪水疱性疹与猪口蹄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疫情多发生于秋、冬、春寒冷季节,常呈大流行。病死猪剖检可见心肌呈虎斑状,病料接种2日龄、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发病。(2)猪水疱性疹与猪水疱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该病在猪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场传播快,接种2日龄、7~9日龄乳鼠及乳兔,7~9日龄乳鼠不发病,其余发病。(3)猪水疱性疹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病猪有时也在腕前、附前皮肤出现水疱,但口腔水疱较为严重,用病料接种2日龄和7~9日龄乳鼠及乳兔均不发病。【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疫苗,主要是依靠封锁、隔离消毒来控制。病猪及其产品不得移动,凡与病猪接触过的运输工具和用具消毒后,方能使用。泔水必须煮熟后再喂,消毒药以2%氢氧化钠为佳。六、猪痘

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病猪皮肤和某些部位的黏膜上出现痘疹。【流行特点】 猪痘病毒引起的猪痘常发生于仔猪和小猪,成年猪的抵抗力较强,其他动物不感染。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此外还可感染乳牛、兔和豚鼠及猴子等动物。猪痘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传染,在猪虱和其他吸血昆虫较多、卫生不良的猪场和猪舍,最易发生猪痘。由于猪痘病毒在于痂皮中能生存很长时间,随着猪场成猪不断地被新猪更替,致使猪痘可以无限期地留存在猪群内。本病可发生任何季节,但以春秋天气阴冷多雨、猪舍潮湿污秽以及卫生差、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流行比较严重,发病率高,但致死率不高。【临床症状】 猪痘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6天,痘苗病毒感染仅2~3天。病猪体温升高到41.3~41.8℃,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鼻黏膜、眼结膜潮红、肿胀,并有分泌物,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性。痘疹主要发生于下腹部和四肢少毛处,如四肢内侧、鼻盘、眼睑和面部皱褶处,有的也可发生于身体两侧和背部。痘疹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状,表面平整,见不到水疱期即转为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痴块,脱落后遗留白色斑块而痊愈。有的出现溃烂面,病程10~15天。另外,也有的猪痘疹发生口咽、气管和支气管等处,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常可引起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

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不高,所以易被忽视,以致影响猪只的发育,但在饲养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时,尤其是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理变化】 死亡猪的口腔、咽、胃、气管常发生痘疹,常继发肠炎、肺炎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组织学病变可见棘细胞膨胀、溶解,胞核染色溶解,出现特征性的核空泡。【鉴别诊断】(1)猪痘与猪口蹄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鼻镜面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疫情多发于春、秋、冬寒冷季节,传播迅速,水疱发生在唇、齿龈、口、乳房及蹄部,躯干不发生,口蹄疫血清能保护。(2)猪痘与猪水疱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以猪密集、调动频繁的猪舍传播较快。病猪水疱多发生在蹄部及口、鼻,躯干不发生,猪水疱病血清能保护。(3)猪痘与猪湿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躯干出现丘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湿疹无传染性,病猪丘疹中央无脐状凹陷,有奇痒。(4)猪痘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躯干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猪水疱性疹病毒,多因采食未经煮沸的食物泔水、下脚料而发病,水疱多发生在鼻镜、舌、蹄部。躯干不出现丘疹和水疱。(5)猪痘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为猪水疱性口炎病毒,多种动物均感染,水疱多发生在鼻端、口及蹄部,躯干不发生。(6)猪痘与猪葡萄球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躯干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葡萄球菌病的病原为葡萄球菌,多由创伤感染,水疱破裂后水疱液呈棕黄色,如香油样。病猪呼吸急促,挤在一起,呻吟,大量流涎、拉稀。取痂下渗出物肉汤培养呈混浊状。取培养菌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杀灭一切体外寄生虫,防止引入病猪。另外,可试用中草药进行治疗。(1)金银花4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升麻25克,甘草15克,混合后研成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千克体重1~2克,每日3次。(2)生石膏40克,烟油15克,将生石膏研细,加温水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烟油中,烧煮15分钟,用药液擦猪患部,每日2次,连续2日即可见效。七、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急性腹泻,同时出现呕吐。【流行特点】 本病除猪以外,其他动物不感染。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12月至翌年4月),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常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能发病,但以仔猪发病严重,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病猪粪便中排毒时间可达2个月之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另外病毒也可由呼吸道传染。【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18小时,所以一个猪场刚开始发病,在1~3天内可使全群感染。仔猪发生呕吐、腹泻及口渴,粪便白色、黄色或绿色,内含有未消化母乳,后呈水样,甚至向外喷射,腹部、耳尖及肛门附近皮肤发紫,迅速脱水消瘦,多随继死亡,7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症状轻微,有的食欲不振、呕吐及腹泻,母猪泌乳停止,一般症状持续5~7天即停止,逐渐恢复食欲,很少出现死亡。【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肠黏膜充血、点状出血,胃肠腔内充满稀薄的食糜呈灰黄色。肠系膜血管、肝、脾、肾、淋巴结均表现明显的淤血,心肌因衰竭而扩张。左心室内膜和冠状沟有明显的出血点和出血斑。【鉴别诊断】(1)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 二者在临床上都是以腹泻为主,失水相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冠状病毒,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乎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乳猪有部分死亡。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或病毒。(2)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为轮状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猪轮状病毒主要发生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虽然也有呕吐,但是没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病死率也相对较低。剖检不见胃底出血。应用轮状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出轮状病毒。(3)猪传染性胃肠炎与仔猪红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一般只在7日龄以内仔猪发生,不见呕吐。腹泻为红褐色粪便。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小肠出血、坏死,肠内溶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下有气泡等病变,能分离出魏氏梭菌。一般来不及治疗。(4)猪传染性胃肠炎与仔猪黄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黄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病猪排黄色稀粪,但较少发生呕吐,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细菌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5)猪传染性胃肠炎与仔猪白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病猪排乳白色稀粪,有特异腥臭味。一般不见呕吐。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较好疗效。(6)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痢疾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痢疾的病原为密螺旋体。该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为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黏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初期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黏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黏膜可见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显微镜检查可见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7)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坏死性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坏死性肠炎的病原为坏死杆菌。该病急性病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周龄的育肥猪,病死率一般低于5%。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最常见)。剖检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位于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可以看到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病变部位回肠内层增厚。(8)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副伤寒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副伤寒的病原为沙门氏菌。猪副伤寒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而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在各个年龄猪均可发生,呈水样,有部分猪只发生呕吐;猪副伤寒有体温升高(41~42℃),而猪传染性胃肠炎不见体温升高。猪副伤寒的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和假膜,病变部位均为大肠,表现为大肠壁增厚,黏膜有坏死,上面附有伪膜如麸皮。可见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亚急性型眼有脓性分泌物,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剖检可见肝脏有糠麸样细小灰黄色坏死点。脾脏肿大呈暗蓝色,坚度如橡皮。(9)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猪瘟除表现腹泻外还表现很多其他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到41~42℃,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全身出血性素质,表现为皮肤有出血点,肾脏、膀胱有出血点,慢性的病例可以见到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母猪可表现出死胎、流产。猪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阳性。【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工作,如果产房和保育舍温度维持在25~26℃,基本上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即使个别发生,症状也比较轻。(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本病主要在冬季严寒时期发生,饲养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对舍内门窗早晚应及时关好。舍内粪便及时清除,出入口设有消毒池,经常进行消毒。(3)在本病多发地区,每年入冬前(8~9月份)对全场仔猪进行疫苗预防接种。(4)本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为了防止其严重脱水而死亡,在仔猪发病期可用盐水补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4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温水1000毫升)。八、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猪排水样便,呕吐,脱水。【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至来年2月发生最多。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架子猪以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5%~90%,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并可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仔猪的潜伏期为15~30小时,肥育猪约2天。病猪开始体温稍升高或仍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粪便内含有黄白色的凝乳块,呈灰黄色或灰色,腹泻最严重时,排出的几乎全是水。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4天后,因脱水死亡,病死率50%。出生后立即感染本病时,病死率更高。断奶猪、肥育猪及母猪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发生呕吐和厌食。【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脱水、皮肤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凝乳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肠管膨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绒毛缩短。肠系膜淋巴结水肿。【鉴别诊断】(1)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毒粒子形态都十分相近,没有办法区分,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才能将两者区分开,如直接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2)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为轮状病毒。在一般情况下,该病主要发生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虽然也有呕吐,但是没有猪流行性腹泻严重,病死率也相对较低,不见胃底出血。肠内容物、粪便或病毒分离的细胞培养物电镜检查可见到轮状病毒粒子。(3)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红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一般只在7日龄以内仔猪发生,不见呕吐。腹泻为红褐色粪便。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小肠出血、坏死,肠内溶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下有气泡等病变,能分离出魏氏梭菌。一般来不及治疗。(4)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黄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黄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病猪排黄色稀粪,但较少发生呕吐,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胃黏膜可见红色出血斑,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细菌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5)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白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病猪排乳白色稀粪,有特异腥臭味。一般不见呕吐。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较好疗效。(6)猪流行性腹泻与猪痢疾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痢疾的病原为密螺旋体。该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为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黏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初期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粘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粘膜可见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显微镜检查可见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7)猪流行性腹泻与猪坏死性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坏死性肠炎的病原为坏死杆菌。该病急性病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周龄的育肥猪,病死率一般低于5%。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最常现)。剖检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位于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可以看到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病变部位回肠内层增厚。【防治措施】 除了一般性的防治措施以外,应该注意提高产仔舍的温度,一般应该在30℃以上,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预防主要采取疫苗接种的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流行性腹泻组织灭活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使用方法为后海穴接种。被动免疫:于母猪产前20~30天注射3毫升。主动免疫:仔猪10千克以内的每头注射0.5毫升;10~15千克体重,每头注射1毫升;25~50千克每头2毫升;50千克以上的每头3毫升。也可以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促进康复,病猪可每日饮服或灌服补液盐溶液(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温水1000毫升),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抗菌增效剂、病毒灵等进行治疗,也可试用康复猪或母猪血清进行注射或口服治疗。九、猪轮状病毒感染

猪轮状病毒感染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兽共患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末至来年的早春。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感染率最高达90%~100%,在流行地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都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因此,发病猪多是8周龄以下的仔猪,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0%以内。患病的人、畜及隐性感染的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后,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经消化道感染。排毒时间可持续数天,可严重污染环境,加之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顽强的抵抗力,使该病毒在成猪、中猪、仔猪之间反复循环感染。另外,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散播传染。【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12~24小时。常呈地方性流行,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吮奶后发生呕吐,以后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稠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初生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0日龄仔猪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成年猪为隐性感染。【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胆囊肿大。【鉴别诊断】(1)猪轮状病毒感染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冠状病毒。该病只感染猪,其他动物不发病。从刚出生的小猪到成年猪均可发病,表现出呕吐、水样腹泻。新生仔猪病死率高达100%。而轮状病毒主要感染8周龄以内的仔猪。猪传染性胃肠炎剖检后,除了小肠病变外,少数病例还可以见到胃底出血。用空肠和回肠的黏膜上皮细胞制成涂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以最终确诊。(2)猪轮状病毒感染与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为冠状病毒。临床与病理特征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相同,但是对胃粘膜的损伤较小。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可以最终确诊。(3)猪轮状病毒感染与仔猪白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病猪排乳白色稀粪,有特异腥臭味。一般不见呕吐。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较好疗效。(4)猪轮状病毒感染与仔猪黄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黄痢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粪便多为黄色稀便。不见呕吐。粪便呈弱碱性,pH值7~8,药物治疗及时有效,治疗不及时或脱水严重的病死率很高,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仔猪。从肠内容物或粪便中可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5)猪轮状病毒感染与仔猪红痢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粪便红褐色(亚急性型的为黄色),粪便中含有灰白色的组织碎片。每窝仔猪中1~4头表现症状,通常较大和较健康的猪先发生,急性症状的病死率高达100%,慢性的存活率较高。剖检可见皮下胶冻样浸润,胸腔、腹腔、心包积水呈樱桃红色,空肠暗红色,肠内容物暗红色。肠黏膜下层或淋巴结有小气泡。细菌分离鉴定可见革兰氏阳性的两端钝圆的单个或双个杆菌。进一步生化鉴定为魏氏梭菌。(6)猪轮状病毒感染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呕吐、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患猪发病时体温升高,41~41.5℃。除了呕吐和腹泻外,还有神经症状。同时,母猪可见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对于仔猪,伪狂犬病病死率很高。剖检可见鼻腔扁桃体炎性水肿。取发病仔猪延脑制成乳剂后,肌内注射兔子的腿部,几天后,注射部位出现奇痒,即可确诊。同时实验室的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可以确诊。(7)猪轮状病毒感染与猪痢疾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痢疾的病原为密螺旋体。该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为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黏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初期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黏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黏膜可见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显微镜检查可见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防治措施】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停止喂乳,以葡萄糖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葡萄糖43.20克,氯化钠9.20克,甘氨酸6.60克,柠檬酸0.52克,柠檬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000毫升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投服收敛止泻剂,如药用炭、次硝酸铋、矽炭银等,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脱水严重时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必要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一般都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可试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参见猪传染性胃肠炎。

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一般的兽医防疫措施,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流行地区,可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天,肌肉注射2毫升;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每次每头注射0.5毫升。弱毒苗于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肌肉注射1次,每次每头1毫升。同时要使新生仔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症。十、猪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种以直接接触传染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发病。其主要特征是先兴奋,有咬人咬物的症状,以后麻痹死亡。【流行特点】 狂犬病的易感宿主很广泛,犬、猫、牛、马、羊、猪、鹿、骆驼及鸡、鸭、鹅等均有易感性,人也易感。野生动物尤其是鼠类及某些蝙蝠是主要的自然储存宿主。对人和家畜威胁最大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狂犬病的犬,其次是外观正常的带毒犬和猫,多数患病动物(特别是犬)的唾液中带有病毒。主要是由于被病犬咬伤或经过黏膜接触病毒而发生感染,所以流行呈连锁样,以一个接一个的顺序呈现散发,也有经消化道、呼吸道而感染的报道。咬伤部位越靠近头部,潜伏期越短,发病率越高。一般春、秋两季多发。【临床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范围很大,平均为20~60天。病猪的典型经过是突然发作,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声音嘶哑,咬人咬物,四肢运动失调,举止笨拙,鼻子歪斜,无意识地咬牙,有时用鼻子反复掘地面,大量流涎,全身肌肉痉挛,咬伤处发痒,在间歇期,常隐藏在垫草中,听到轻微声响即从隐藏处窜跳出来,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发生麻痹,全身衰弱,病程2~4天,病死率100%。

另有麻痹型猪狂犬病,开始后肢和肩部衰弱,运动失调,走路不稳,继而后肢麻痹,全身衰竭而死亡。【病理变化】 眼观一般无特征性变化,表现尸体消瘦,血液浓稠、凝固不良,口腔黏膜和舌黏膜常见溃疡和糜烂。胃内常有石块、泥土、毛发等异物,胃黏膜充血、出血或溃疡,脑水肿,脑膜和脑实质的小血管充血,有的见有出血点。【鉴别诊断】(1)猪狂犬病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叫声嘶哑和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经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无季节性,常有较多的哺乳仔猪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兴奋、痉挛、麻痹、意识不清,病死率可达90%以上。在哺乳仔猪患病的同时常伴有母猪的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2)猪狂犬病与猪破伤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严重的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破伤风的病原为破伤风梭菌。幼龄猪多发,多因阉割时消毒不严而感染。特征性症状是四肢僵硬、两耳竖立、尾不摆动、牙关紧闭,重者发生全身痉挛及角弓反张。对外界刺激兴奋性增高,常有吱吱的尖叫声。(3)猪狂犬病与猪维生素A缺乏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维生素A缺乏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以仔猪多发,常于冬末春初青绿饲料缺乏时发生。仔猪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目光凝视,瞬膜外露,头颈歪斜,共济失调。血浆、肝脏维生素A含量降低,用维生素A治疗有效。【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治疗猪狂犬病的有效方法,也无专供猪用的狂犬病疫苗。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犬与猫以及人和其他动物是家畜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狂犬病的控制主要是搞好预防狂犬病的工作,每年定期给家犬、警犬注射狂犬病疫苗,扑杀野犬,及时打死疯犬,以防咬伤人、畜。对患病动物一般不应剖检,应将尸体深埋或焚烧。

猪被可疑动物咬伤后,伤口局部处理越早越好,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水、0.1%新洁尔灭溶液洗涤伤口,然后用40%~70%酒精或2%~3%碘酊处理,如能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预防效果更佳。十一、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可出现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新生仔猪除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外,还可见消化系统症状。【流行特点】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和产仔旺盛时期。一般是分娩高峰的猪舍首先发病,几乎每窝仔猪均发病,窝发病率几乎可达100%,单发较少,由整窝发病变为一窝有2~5头发病,死亡率下降,其他猪舍为散发,死亡率也较低。发病猪主要是15日龄以内仔猪,最早为4日龄仔猪,发病率几乎可达100%,死亡率约为8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成猪多为隐性感染。

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及某些野生动物等。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长期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粪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胎。【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症状最为严重,仔猪产下后一般都很健壮,膘情好,产仔数也较多,1~3日龄的状况正常,发病初期眼周围发红,闭目昏睡,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角有较多泡沫或大量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四肢运动不协调,后躯麻痹,眼球震颤,最常见而且突出的是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性收缩,角弓反张,仰头歪颈,有前进或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症状,呈现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持续4~10分钟,症状逐渐缓解,间歇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又重复出现,一般多数病猪于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若发病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的希望,但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眼瞎、偏瘫、发育障碍等。

断乳幼猪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仔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一般4~8天。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迫促,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或废绝,耳尖发绀,如果在断奶前后发生腹泻,排黄色水样粪便,这样的病猪死亡率可达100%。

育肥猪常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有的病猪可能见到“犬坐姿势”,偶尔出现呕吐或腹泻,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于受孕后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产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流产、死产,胎儿大小相差不显著,无畸形胎,死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流产胎儿大多甚为新鲜,脑壳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肾及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母猪怀孕末期感染时,可有活产胎儿,但往往因活力差,于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于流产、死产前后,大多没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或有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炎症,扁桃体水肿,并伴有咽炎和喉头水肿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勺状软骨和会厌软骨常有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覆盖,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上呼吸道内有大量泡沫样水肿液,肝脏和脾脏有1~2毫米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心肌松软、水肿,心内膜有斑状或点状出血,心包积液,肾点状出血,胃底部有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水肿、充血,大肠黏膜出血。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节炎变化。【鉴别诊断】(1)猪伪狂犬病与猪链球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链球菌。病猪除有神经症状外,常伴有败血症及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白细胞数增加。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2)猪伪狂犬病与猪水肿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肿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多发生于离乳期。病猪脸部、眼睑水肿,体温不高,声音改变。剖检可见胃壁及结肠袢肠系膜水肿。从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3)猪伪狂犬病与猪食盐中毒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食盐中毒为非传染病,患猪有吃食盐过多的病史,其体温不高,喜欢喝水,无传染性。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小脑部血管有诊病意义的嗜酸性白细胞管套。检测血钠达180~190毫摩/升,嗜酸性细胞减少。(4)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木乃伊胎儿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温病毒。怀孕母猪感染后,主要发生木乃伊胎和死产现象。死产胎儿呈现皮下水肿、腹水、头部和四肢畸形、皮肤和四肢点状出血、肺和小脑发育不全以及肝脏有坏死灶等病变。采集病猪的扁桃体或死猪的脾脏和淋巴结,送实验室做冰冻切片或组织切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检查,2~3小时即可确诊,检出率达90%以上。(5)猪伪狂犬病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病原为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其他猪即使感染猪细小病毒,也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现象非常明显。(6)猪伪狂犬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死产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内的新生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公猪和育肥猪都有发热、厌食及呼吸困难症状。(7)猪伪狂犬病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仅发生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肿胀,一般为单侧。其他小猪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8)猪伪狂犬病与猪布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一般发生于布氏杆菌病流行地区,无季节性,体温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无木乃伊胎。公猪可见双侧睾丸肿胀。如诊断困难,可采血做布氏杆菌病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9)猪伪狂犬病与猪衣原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衣原体病的病原为衣原体,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防治措施】(1)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2)预防: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购进猪只时,应从洁净猪场购进,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保持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的卫生,坚持每周消毒1次,粪尿及时清扫,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全场范围内捕灭鼠类及野生动物等,严禁散养家禽和犬、猫进入猪场。

感染种猪场的净化可根据种猪场的条件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全群淘汰更新,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淘汰阳性反应猪,每隔30天以血清学试验检查1次,连续检查4次以上,直至淘汰阳性反应猪为止;隔离饲养阳性反应母猪所生的后裔,为保全优良血统,对阳性反应母猪的后裔,在3~4周龄断奶时,分别按窝隔离饲养至16周龄,以血清学试验测其抗体,淘汰阳性反应猪,经30天再测其抗体,连续2次检疫均为阴性者,可作为后备种猪;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种猪场仔猪于1月龄左右注射1次,隔4~5周重复注射1次,以后隔半年注射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毒疫苗。

发病肥育猪场的处理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淘汰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弱毒株),乳猪第一次注61苗0.5毫升,断奶后再注苗1毫升,3月龄以上的中猪、成猪及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2毫升,免疫期1年。也可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除免疫注射外,应加强猪场的一般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伪狂犬病的传播。十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叫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流产和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肥育猪持续性高热,仔猪常呈脑炎症状。【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主要通过蚊虫传播,由于蚊子感染乙脑可以终生带毒,并能在蚊子体内增殖病毒越冬,成为翌年传染源。因此,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蚊子孳生季节。【临床症状】 患病后肥育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到41℃左右,嗜睡喜卧,强行赶起则摇头甩尾,似正常样,但不久又卧下。结膜潮红,粪便干燥,尿呈深黄色。仔猪可发生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视力障碍,盲目冲撞等,最后倒地不起而死亡。

成年猪或妊娠母猪自身在受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流产,胎儿多是死胎或木乃伊,也有发育正常的胎儿。

公猪感染后,睾丸发炎,常表现一侧性肿大,触摸有热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经2~3天后炎症开始消失,但睾丸变硬或萎缩造成终生不育。【病理变化】 脑、脑膜和脊髓膜充血,脑室和脑硬膜下腔积液增多。睾丸切面可见颗粒状小坏死灶,最明显的变化是楔状或斑点状出血和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常与阴囊黏连。

母猪子宫黏膜充血,黏膜表面有较多的黏液。死胎皮下水肿、肌褪色如水煮样。胸腔和心包腔积液,心、脾、肾、肝肿胀并有小点出血。【鉴别诊断】(1)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除了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儿外,还表现母猪提前2~8天早产,在2个星期间流产,早产的猪超过80%,1周龄内仔猪病死率大于25%。其他猪只也出现厌食、昏睡、咳嗽、呼吸困难等病症,部分仔猪可出现耳朵发绀。不见公猪睾丸炎和仔猪的神经症状。(2)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病原为细小病毒,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在初产母猪多发,其他猪只无症状。不见公猪的睾丸炎和仔猪的神经症状。(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膘情好而健壮的初产仔猪,生后第二天即出现眼红、昏睡,体温升高至41~41.5℃,口流白沫,两耳后竖,遇到响声即兴奋尖叫,站立不稳。20日龄至断奶前后,发病的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腹泻,有的猪出现呕吐。剖检可见母猪胎盘有凝固性坏死。流产胎儿的实质脏器也出现凝固性坏死。用延脑制成无菌悬液,肌内或皮下注射家兔2~3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瘙痒,继而被撕咬出血,可以确诊。(4)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弓形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弓形体病的病原为弓形虫,病猪表现高热,最高可达42.9℃,呼吸困难。身体下部、耳翼、鼻端出现淤血斑,严重的出现结痂、坏死。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坏死。肺隔叶、心叶呈不同程度间质水肿,表现间质增宽,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质,肺实质中有小米粒大的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磺胺类药物治疗可收到显著效果。(5)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脑脊髓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脑脊髓炎的病原为猪脑脊髓炎病毒,3周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发病及康复均迅速。母猪不见流产,公猪无睾丸炎。(6)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布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母猪流产、死胎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猪、牛、羊等多种动物均感染,母猪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第四至第十二周,有的第二至第三周即发生流产。流产前精神沉郁,阴唇、乳房肿胀,有时阴户流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一般产后8~10天可以自愈。仔猪不见神经症状。与日本乙型脑炎不同的是,公猪常见双侧睾丸肿大,触摸有痛感。剖检可见子宫黏膜有许多粟粒大黄色小结节。胎盘有大量出血点。胎膜显著变厚,因水肿而成胶冻样。(7)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并均有脑及脑膜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为李氏杆菌,多发生于断乳后的仔猪,初期兴奋时表现为盲目乱跑或低头抵墙不动,四肢张开,头颈后仰如观星姿势。剖检可见脑干特别是脑桥、延髓和脊髓变软,有小的化脓灶。(8)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猪链球菌病(神经型)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链球菌。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除有神经症状外,常伴有败血症及多发性关节炎、脓肿等症状,白细胞数增加。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防治措施】(1)采取综合性防疫卫生措施:要经常注意猪场周围的环境卫生,排除积水,消除蚊、蝇的孳生场所,同时也可使用驱虫药在猪舍内外经常喷洒消灭蚊、蝇。(2)及时进行免疫:受本病威胁的地区可使用猪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于流行前1个月进行免疫接种。(3)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镇静、退热镇痛疗法对症和抗菌药物治疗,以便缩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十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四肢麻痹和脑、脊髓炎。【流行特点】 猪是惟一的易感动物,幼龄仔猪(4~5周龄)最易发病,成猪多为隐性感染,病猪和健康带毒猪随粪便排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和其他途径感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在新疫区,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老疫区,多呈散发。当本地变为地方性流行和产生畜群免疫时,主要局限在断奶猪和幼龄猪排毒,成年猪通常具有高的循环抗体水平,吸吮母乳的仔猪因母乳中含有较高的抗体而不感染。若母乳中抗体水平低或无,则仔猪断奶前也可能发病。【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6天,病的早期发热(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倦怠和后肢发生轻度不协调,随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共济失调。病情严重者,出现眼球震颤,肌肉抽搐,头颈后弯,昏迷。接着发生麻痹,有时呈犬坐姿势,或侧面躺下,受到音响或触摸刺激时,可引起四肢不协调运动或头颈后弯,通常于出现症状的3~4天内死亡。有些病例在精心护理了可存活下来,但残留有肌肉萎缩和麻痹症状。

由毒力较低的毒株引起的病例症状较轻,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病初体温升高,后腿控制能力减退,运动失调,背部软弱,这些症状大多可在几天内消失,有些病猪随后出现易兴奋、发抖、平衡失调、运动失控、最后肢体麻痹等症状。14日龄以内的仔猪表现感觉过敏,肌肉震颤,关节着地,共济失调,后退行走,呈犬坐姿势,最终出现脑炎症状。【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分布在脊髓腹角、小脑灰质和脑干。肉眼病变不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非化脓性脑脊髓灰质炎变化,灰质部分的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有明显的噬神经现象,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明显的管套现象。在神经细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程较长的,有心肌和肌肉萎缩现象。【鉴别诊断】(1)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仔猪水肿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运动失调、惊厥、麻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健康的、膘情好的仔猪更容易发病,病死率高,主要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多发,寒冷和饲养环境的改变可以诱发本病的发生。除了神经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眼睑、皮下水肿,剖检可见胃壁、肠系膜水肿,水肿呈胶冻样,胃壁增厚2~3倍。(2)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精神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本病仅发生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肿胀,一般为单侧。其他小猪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3)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仔猪易感、体温升高41~41.5℃和精神沉郁、行动失调,站立不稳,痉挛,尖叫,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病猪耳尖发紫,腹泻,呕吐。剖检可见到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水肿、浆液浸润,黏膜有出血斑,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出血、水肿。用病猪的延脑制成悬液,注射家兔股内侧皮下,24小时后出现精神沉郁、发热、呼吸加快,注射部位发痒撕咬,4~6小时衰竭死亡。(4)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为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表现为仅有少数的猪体温升高,病猪常聚堆,咳嗽、打喷嚏。病程10天左右。剖检可见卡他性鼻炎、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实验室诊断是区分和确诊的最可靠的方法。(5)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行动失调,站立不稳,痉挛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脑及脑膜充血水肿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为李氏杆菌,多发生于断乳后的仔猪,初期兴奋时表现为盲目乱跑或低头抵墙不动,四肢张开,头颈后仰如“观星”姿势。剖检可见脑干特别是脑桥、延髓和脊髓变软,有小的化脓灶。(6)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与猪食盐中毒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全身肌肉痉挛、震颤、僵硬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食盐中毒是因采食含盐多的食物而发病,病猪表现口渴,喜饮。尿少或无尿,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兴奋时奔跑。急性瞳孔散大,腹下皮肤发绀。【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加强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也可试用康复猪的血清或血液进行治疗。

要特别注意引进种猪的检疫,以防止引入带病毒猪。一旦发生本病,要迅速确诊,坚决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予以消灭。疫情严重时,可试用组织培养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或让母猪在怀孕前1个月与发生过本病的猪舍的猪接触,使其轻度感染,产生免疫力,以保护将来出生的哺乳仔猪。十四、猪血凝性脑脊髓炎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由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临床上以呕吐、衰弱、进行性消瘦、便秘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特征,因此也称该病为仔猪呕吐-衰弱病,病死率很高。【流行特点】 特别易感的是哺乳仔猪。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病毒通常存在于上呼吸道及脑组织中,常通过鼻液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多数是在引进新的种猪之后而发病,侵害一窝或几窝哺乳仔猪,以后由于猪群产生了免疫反应而停止发病,被感染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较大的猪多为隐性感染,且隐性感染率很高。【临床症状】 本病根据症状分为脑脊髓炎型和呕吐-衰弱型。两种病型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猪群,也可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猪群或不同的地区。(1)脑脊髓炎型 本病多发生在2周龄以下的仔猪,最早的病例见于4~7日龄。病猪先食欲废绝,继而发生嗜眠、呕吐、便秘,少数猪体温升高,常聚堆。其后病猪被毛逆立,四肢蓝紫,有些病猪打喷嚏,咳嗽,磨牙,1~3天后大多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大部分病猪的感觉和知觉过敏,如果突然予以骚扰,则嚎叫乱跑,共济失调,步样不自然、不协调,后肢逐渐麻痹而呈犬坐姿势。最后病猪侧卧,四肢作游泳状运动,呼吸困难,眼球震颤,失明,昏迷死亡。病程约10天,病死率几乎100%,少数不死者可在几天内完全恢复。(2)呕吐-衰弱型 本病病初短期体温升高,反复呕吐,仔猪聚堆,倦怠无力,时常拱背。以后常见病猪磨牙,将嘴伸到水中而又不喝或喝水量少,有的出现咽喉肌肉麻痹,不能吞咽,口角有泡沫样液体或流涎,并有便秘。较小的仔猪在几天之后严重脱水,不食,结膜蓝紫,昏迷而死亡。较大的猪症状较轻,也表现不食、消瘦、衰弱、呕吐等症状。3周龄以下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不死者转为僵猪。【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不明显。在某些病例可见到轻微的卡他性鼻炎,在少数呕吐-衰弱型病例有胃肠炎变化。组织学检查,脑脊髓炎型可见到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变化。呕吐-衰弱型的病例中,有20%~60%的脑组织也可见此种病变,病变的特征是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形成的血管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性。大多数病变见于间脑、延脑、脑桥、上部脊髓等处的灰质部。【鉴别诊断】(1)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仔猪易感、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行动失调,站立不稳,痉挛,尖叫,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除了仔猪具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对声音敏感、游泳样运动以及呕吐外,多发生于生后2~3天的仔猪,有的可见腹泻。同群的母猪可见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流产母猪的胎盘出现凝固性坏死。(2)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除具有呕吐、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外,一批猪发病后经数周另一批猪群发病,呈波浪式发生,四肢僵硬,前肢前移,后肢后移,不能站立,常易跌倒。惊厥时常持续24~36小时。(3)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仅发生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肿胀,一般为单侧。其他小猪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4)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呕吐-衰弱型)与猪传染牲胃肠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呕吐、消瘦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牲胃肠炎的病原为冠状病毒,病猪除表现呕吐和消瘦外,还可见水样腹泻,大小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不见神经症状。【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无特效疗法。防止本病的传入,对发病的猪和猪群要及时隔离,临产前2~3周使母猪人工感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可以产生母源抗体,仔猪可以被动获得保护。十五、猪脑心肌炎

猪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呈现急性心肌炎、脑炎和心肌周围炎为特征。【流行特点】 本病的易感动物较多,如猪、犬鼠、小鼠、松鼠、大象、猴、牛、马都有易感性。20周龄内的猪可发生致死性感染,尤以仔猪更易感,大多数成年猪为隐性感染。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鼠类,通过粪便不断排出病毒。病猪的粪尿虽然也含病毒,但含病毒量较低,病毒主要存在心肌及肝、脾。仔猪主要由于摄食有病的或死的鼠类而感染,或因采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现在证明,本病还可经胎盘感染。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饲养管理条件及病毒毒力的强弱而有显著差异,发病率在2%~50%,病死率可达100%。【临床症状】 猪脑心肌炎在临床上往往是亚临床感染,急性发作的病猪出现短暂的发热(24小时之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球震颤,步态蹒跚,麻痹,呕吐,下痢,呼吸困难,虚脱,往往在兴奋或吃食时突然倒地死亡,表现出急性心脏病的特征。大部分病猪在死前没有见到症状。妊娠母猪可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病理变化】 病猪腹下皮肤蓝紫,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水呈黄色内含少量纤维素,肝肿大或皱缩,胃大弯和肠系膜水肿。胃内含有正常的凝乳块,肾脏皱缩,表面有出血点,脾脏因缺血而萎缩,肺充血水肿,右心室扩张,心室心肌特别是右心室心肌,可见很多白色病灶散布,直径2~15毫米,有的呈条纹状,或者为更大的界线不清楚的灰色区域,有时局部病灶上可见一个白色垩样中心,或在弥漫性病灶上见白垩样斑。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心肌变性、坏死,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鉴别诊断】(1)猪脑心肌炎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为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多见于2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初厌食,后昏睡、呕吐、便秘、常集堆、打喷嚏、咳嗽、磨牙。对响声和触摸过敏、尖叫。剖检可见脑脊髓有炎症(脑膜脑实质不充血、水肿,没有小化脓灶),取呼吸道分泌物或脑脊髓经处理后,接种于猪胚肾原代单层细胞或猪甲状腺单层细胞,如有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存在,可见融合细胞形成。(2)猪脑心肌炎与猪蓝眼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蓝眼病的病原为猪蓝眼病副粘病毒,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炎、角膜混浊、母猪繁殖障碍、公猪睾丸炎等。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丘脑和大脑灰质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其特征为多发性和散在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形成血管神经套。神经原和角膜上皮内出现胞浆包涵体。(3)猪脑心肌炎与猪维生素A缺乏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运动失调、痉挛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维生素A缺乏症的病因是由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所致,以仔猪多发,常于冬末春初青绿饲料缺乏时发生。病仔猪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目光凝视,瞬膜外露,头颈歪斜,共济失调。血浆、肝脏维生素A含量降低(血浆维生素A正常值为0.88微摩/升,肝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正常含量分别为60微克/克和4微克/克以上),用维生素A制剂治疗有效。(4)猪脑心肌炎与仔猪水肿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突然发病,震颤,步态不稳,继而后肢麻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多在仔猪断奶前后发生,膘情好的发病严重,主要表现为脸部和眼部水肿,有时水肿可以蔓延到颈部和腹部。剖检可见胃底区有厚的透明胶冻样水肿,肠系膜水肿。(5)猪脑心肌炎与仔猪白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震颤,步态不稳,后肢麻痹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白肌病的病因是由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所致,除具有神经症状外及心肌呈灰白色外,可见病猪排血红蛋白尿。剖检可见骨骼肌色淡如鱼肉样,以肩、胸、背、腰、臀和背最长肌最为明显。可见白色或淡黄色的条纹斑块状稍混浊的坏死灶。肝肿大,质脆,有槟榔样花纹,血液中硒的含量在0.03毫克/千克以下。【防治措施】 猪脑心肌炎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也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是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应注意防止野生动物,尤其是鼠类偷食及污染饲料、饮水,以减少带毒者直接传染猪只。猪群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消毒,病死动物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猪场应使用含氯的消毒药,如漂白粉彻底消毒环境,以防止人畜感染。对耐过猪应尽量避免过度骚扰,以防因心脏病后遗症而突然死亡。十六、猪包涵体鼻炎(巨细胞病毒感染)

猪包涵体鼻炎又称猪巨细胞病毒感染、猪巨细胞包涵体病,是以鼻炎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仔猪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 本病的易感动物仅限于猪,引起胎儿和仔猪死亡、鼻炎、肺炎、发育迟缓和生长缓慢。在管理条件良好的猪群,该病只呈地方性流行。猪巨细胞病毒感染遍布世界各国养猪地区,常通过鼻道散播和传染,尿液也常造成环境污染。感染本病的怀孕母猪的鼻和眼分泌液、尿液和子宫颈液体以及发病公猪的睾丸和附睾中都可以分离出该病毒。【临床症状】 首次感染本病的成年猪可能有一般感染性病变,在毒血症阶段表现出厌食、倦怠,妊娠母猪在怀孕期无其他临床症状,胎儿感染可能死产,新生仔猪可能产后无症状即死亡。5~10日龄仔猪感染后表现急性经过,起初频繁打喷嚏、流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而后因鼻塞和吸乳困难,表现沉郁、厌食、消瘦及麻痹症状。有些可在发病后5天死亡,病死率最高达20%,耐过仔猪有的增重较慢。猪巨细胞病毒感染不诱发萎缩性鼻灸,但可致少数青年猪产生鼻甲骨萎缩、颜面变形等温和性鼻炎症状,其他症状还有贫血、苍白、水肿、颤抖和呼吸困难等。亚急性型多发生在2周龄以上仔猪,通常只有轻度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低,多数病猪经3~4周恢复正常,4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若无并发或继发感染,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鼻黏膜表面有卡他性-脓性分泌物,鼻黏膜深部和肾表面常有因细胞聚集而形成的灰白色小病灶。严重病例可见胸腔和全身皮下组织显著水肿,在胸腔中可见心周和胸膜渗出液,肺水肿遍及全肺,肺尖叶和心叶有肺炎灶,肺小叶腹尖呈紫红色。在喉头及跗关节周围皮下水肿明显。所有淋巴结均肿大、水肿并带有淤血点,肾和心肌有点状出血,淤血点在肾包膜下最为广泛,以至于肾外观呈斑点状或完全发紫、发黑。少数病例小肠可见出血,病变从整个肠段到小于1厘米长的局部区域。胎儿感染不出现肉眼可见的特征性病变,其典型病变是在繁殖障碍时出现死产、木乃伊胎儿、胚胎死亡和不育。木乃伊胎儿随机分布,有时随胎龄而异。3月龄以上猪几乎无肉眼可见病变。【鉴别诊断】(1)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打喷嚏,流鼻液,甲骨萎缩,颜面变形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鼻炎比较严重,病初打喷嚏,鼻孔流出血样分泌物,逐渐形成黏液性、脓性鼻汁。因鼻泪管堵塞而变黑,并常伴发结膜炎。病猪经常拱地,摇头,向墙壁、食桶、地面摩擦鼻子。重病猪呼吸困难,发出鼾声。接着鼻甲骨开始萎缩,并延及鼻中隔和筛骨等,颜面呈现畸形,膨隆短缩,鼻弯曲歪斜。抗菌类药物治疗有效。(2)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仔猪贫血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贫血,黏膜苍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贫血症因缺铁所致,为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于15日龄至1月龄的哺乳仔猪。病猪表现为精神委顿,心搏亢进,呼吸增快、气喘,在运动后更为明显,眼结膜、鼻端及四肢的颜色苍白,黄疸。补铁后病情明显好转。(3)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与仔猪水肿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皮肤水肿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健康的膘情好的仔猪更容易发病,病死率高,主要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多发,寒冷和饲养环境的改变可以诱发本病的发生。病猪表现精神委顿,反应过敏,兴奋不安,盲目行走,转圈,震颤,口吐白沫,叫声嘶哑,眼睑、面部、头部、颈部及胸腹水肿,最后倒地侧卧,四脚划动,呈游泳状,在昏迷中和体温下降时死去。剖检可见胃壁、肠系膜水肿,水肿呈胶冻样,胃壁增厚2~3倍。从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防治措施】(1)在本病呈地方流行性的猪群中,采取良好的管理体系,该病似乎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2)在引种时应严格检疫。(3)通过剖腹产可建立无病毒猪群。由于本病毒能通过胎盘,因此必须对子代至少在产后70天连续做认真的血清学监测。(4)本病毒分布广泛,目前尚无理想疫苗。患过本病的猪初乳内含中和抗体,对哺乳仔猪有一定的保护力。(5)对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在发生鼻炎时,为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药物。十七、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又叫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是由先天性震颤病毒引起,在仔猪刚出生不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挛缩的一种疾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呈散发性发生。【流行特点】 本病仅见于新生仔猪,受感染母猪怀孕期间不显示临床症状。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本病是由母猪经胎盘传播给仔猪的,未发现仔猪间相互传播的现象。公猪可能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母猪若产过1窝发病仔猪,则以后产的几窝仔猪都不发病。在同一感染猪群中,产仔季节早期出生的仔猪,症状最重,随着季节的推移,后来出生的仔猪的震颤症状就较为轻微,不同品种及其杂交猪对本病的易感性没有明显差别。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母猪孕期营养不良有关,如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磷、钙比例失调等,可促使病的发生。【临床症状】 母猪在发病仔猪生出的前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仔猪的症状轻重不等,若全窝仔猪发病,则症状往往严重,若一窝中只有部分仔猪发病,则症状较轻。震颤呈双侧性,一般表现在头部、四肢和尾部。轻的仅限于耳、尾,重的可见全身抖动,表现剧烈的、有节奏的、阵发性痉挛。由于震颤严重,使仔猪行动困难,无法吃奶,常饥饿而死。仔猪如能存活1周,则一般不死,通常于3周内震颤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有的病猪因剧烈震颤,将尾巴抖掉(磨掉)。缓解期或睡眠时震颤减轻或消失,但因噪音、寒冷等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症状。症状轻微的病猪可在数日内恢复,症状严重者耐过后,仍有可能长期遗留轻的震颤,且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病理变化】 病猪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对中枢神经的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的髓鞘形成不全,脑血管周围充血,小脑发育不全,小动脉轻度炎症和变性,小脑硬脑膜纵沟窦水肿、增厚和出血等。【鉴别诊断】(1)仔猪先天性震颤与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为李氏杆菌,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病猪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头颈后仰,前肢或四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剖检可见脑膜、脑实质充血、发炎和水肿,脑脊液增加、混浊,脑桥、延脑、脊髓变软并有点状化脓灶,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采血液或肝、脾、肾、脊髓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呈“V”字或“Y”字形排列的小杆菌。(2)仔猪先天性震颤与仔猪水肿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多在仔猪断奶前后发生,膘情好的发病严重。主要表现为脸部和眼部水肿,有时水肿可以蔓延到颈部和腹部。剖检可见胃底区有厚的透明胶冻样水肿,肠系膜水肿。(3)仔猪先天性震颤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脑脊髓炎的病原为猪脑脊髓炎病毒,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病猪四肢僵硬,常倒向一侧,肌肉、眼球震颤,呕吐,受到声响或触摸的刺激时能引起强烈的角弓反张和大声尖叫,皮肤知觉反射减少或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死亡。剖检可见脑膜水肿、脑膜和脑血管充血。(4)仔猪先天性震颤与仔猪维生素A缺乏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维生素A缺乏症有病因是母体或母乳中维生素A缺乏所所致,仔猪发病后典型症状是皮肤粗糙、皮屑增多、咳嗽、下痢、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病例,表现运动失调,多为步态摇摆,随后失控,最终后肢瘫痪。剖检可见胃肠道炎症和黏膜增厚,也可见心、肺、肝、肾充血。(5)仔猪先天性震颤与仔猪低血糖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不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是由于母猪妊娠后期饲养管理不良而缺奶或无奶、仔猪因病理因素而吮乳不足所致,一般在生后第二天发病,患猪突然发生四肢无力或卧地不起,卧地后有弓角反张状,瞳孔放大,口角流出白沫,此时感觉迟钝或消失,最后昏迷而死。剖检可见肝脏呈橘黄色,边缘锐利,质地像豆腐,稍碰即破,胆囊肿大,肾呈淡黄色,有散在的红色出血点。【防治措施】 本病试用过许多种药物疗法,均不能改变病情。对发病仔猪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卫生、温暖和干燥,防止各种刺激。使发病仔猪靠近母猪以便能吃上奶,仔猪吃不到母乳时,应进行人工辅助吃奶,或对仔猪进行人工哺乳,这可使大多数病仔猪自然恢复而减少死亡损失。为避免由公猪通过配种将本病传给母猪,应注意查清公猪的来历。不从有先天性震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十八、猪流感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热、肌肉疼痛和呼吸道炎等症状。【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具有季节性,多发于气候骤变的晚秋和早冬,炎热季节很少发生,不同品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传播方式主要是病猪和带毒猪(痊愈后带毒6周)的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5~7天。病来得突然,常见猪群同时发病,体温升高,有时高达42℃,精神萎靡,结膜发红,不愿起立行走,经常伏卧在垫草上,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急促,急剧咳嗽,并间有喷嚏,先流清鼻水,后流黏性鼻涕。粪便干硬,尿呈茶红色,病程5~7天,妊娠母猪发病常易引起流产。一般病例,若无并发症,经1周左右,可以恢复健康,个别猪转为慢性,出现持续咳嗽、消化不良等。本病一般能拖延1个月以上,如并发肺炎则易死亡。【病理变化】 呼吸道病变最为显著,鼻腔潮红。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并附有大量泡沫,有时混有血液。喉头及气管内有泡沫性黏液,肺部呈紫色病变,严重的呈鲜牛肉状,病区呈膨胀不全,其周围肺组织呈气肿和苍白色,胃肠内浆液增多,并有充血。【鉴别诊断】(1)猪流感与猪急性气喘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气喘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反复干咳、频)和气喘,一般不打喷嚏,不出现疼痛反应,病程长。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尖叶、心叶、中间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2)猪流感与猪肺疫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肺疫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咽喉型病猪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犬坐姿势,流涎;胸膜肺炎型病猪咳嗽,流鼻液,犬坐犬卧姿势,呼吸困难,叩诊肋部有痛感,并引起咳嗽。剖检皮下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青色纤维性浆液,肺有纤维素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与肺粘连,气管、支气管发炎且有粘液。用淋巴结、血液涂片,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阴性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防治措施】(1)在阴雨潮湿和气候变化急剧时,应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要勤换垫草,保证舍内通风,保持舍内干燥。(2)发现疫情后应立即隔离病猪,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用10%~20%石灰乳和30%漂白粉溶液消毒猪舍和用具等,制止本病蔓延。由于流感病毒抗原经常发生变异,故目前还没有疫苗。(3)治疗无特效药,一般采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控制其继发症。十九、猪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感染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失常。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生死胎、畸形胎、木乃伊或病弱仔猪,偶有流产,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流行特点】 猪是惟一已知的易感动物。本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母猪所产死胎、木乃伊或活胎组织内带有病毒,并可由阴道分泌物、粪便或其他分泌物排毒。感染公猪的精液也含有病毒,可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贮存所。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疾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猪繁殖失能。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本病毒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失能,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以及只产少数仔猪,并可出现流产。这种情况与母猪不同孕期感染有关。在怀孕30~50天感染时,主要是产木乃伊胎,如早期死亡,产出小的黑色木乃伊胎;如晚期死亡,则子宫内有较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时,主要产死胎;怀孕70天感染时常出现流产;怀孕70天之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而产出仔猪有抗体和带毒,有些甚至能成为终身带毒者。如果将这些猪留作种用,此病很可能在猪群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公猪感染本病毒后,其受精率或性欲不受明显的影响。所以,特别注意带毒种公猪通过配种而传染给母猪。【病理变化】 怀孕母猪感染未见明显的肉眼病变,仅见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受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鉴别诊断】(1)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Lelystacl病毒,病母猪厌食,昏睡,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除了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儿外,还有提前2~8天出现早产,在2个星期间流产、早产的猪超过80%,1周龄内仔猪病死率大于25%。其他猪只也出现厌食、昏睡、咳嗽、呼吸困难等病症,部分仔猪可出现耳朵发绀。(2)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衣原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衣原体病的病原为衣原体,衣原体感染母猪所产仔猪表现为发绀,寒颤、尖叫,吸乳无力,步态不稳,恶性腹泻。病程长的可出现肺炎、肠炎、关节炎、结膜炎。公猪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等。(3)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发病高峰在7~9月份,体温较高(40~41.5℃),同胎的胎儿大小及病变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也有整窝的木乃伊,多数超过预产期才分娩。生后仔猪高度衰弱,并伴有震颤、抽搐、癫痫等神经症状,公猪多患有单侧睾丸炎,有热痛。剖检可见脑室积液呈黄红色,软脑膜树枝状充血,脑沟回变浅,出血。(4)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布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母猪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第四至第十二周,有的第二至第三周即发生流产。流产前精神沉郁,阴唇、乳房肿胀,有时阴户流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一般产后8~10天可以自愈。公猪常见双侧睾丸肿大,触摸有痛感。剖检可见子宫粘膜有许多粟粒大黄色小结节。胎盘有大量出血点。胎膜显著变厚,因水肿而呈胶冻样。(5)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为钩端螺旋体,主要在3~6月份流行,急性病例在大、中猪表现为黄疸,可视黏膜泛黄、发痒,尿红色或浓茶样,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发于断奶猪或体重30千克以下的小猪,皮肤发红、黄疸。剖检可见心内膜、肠系膜、肠、膀胱有出血,膀胱内有血红蛋白尿。(6)猪细小病毒感染与猪伪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流产、死胎、晚产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犬病病毒,膘情好而健壮的初生仔猪,生后第二天即表现为眼红、昏睡,体温升高至41~41.5℃,口流白沫,两耳后竖,遇到响声即兴奋尖叫,站立不稳。20日龄至断奶前后,发病的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腹泻,有的猪出现呕吐。剖检可见母猪胎盘有凝固样坏死。流产胎儿的实质脏器也出现凝固性坏死。用延脑制成无菌悬液,肌内皮下注射,大腿内侧的皮下出现瘙痒,注射部位被撕咬出血,可以确诊。【防治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为了控制本病,首先应控制带毒猪传入猪场。在引进种猪时应加强检疫,采集其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当血凝抑制滴度在1:256以下时,方可以引进。引进猪须隔离饲养2周,再进行一次血凝抑制试验,证实是阴性者,方可与本场猪混饲。在本病污染猪场,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可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的方法,使猪获得主动免疫力,控制本病的发生。在一群血清阴性的后备母猪中放进一些血清阳性的母猪(可能是带毒猪)同圈饲养,通过带毒母猪的排毒,使初产母猪受到感染而产生免疫力。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猪场受强毒污染严重,不能作为种猪输出,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本病流行的地区。我国现有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在母猪配种前1~2个月进行免疫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仔猪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在抗体滴度高于1:80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感染。因此,仔猪断奶后移到无本病流行的地区饲养,可培育出阴性母猪。二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新近发现的由Lelystacl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和呼吸障碍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母猪发热、厌食,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等繁殖障碍;幼龄仔猪出现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流行特点】 自然流行中,本病仅见于猪。潜伏期为3~37天,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易感性有一定差异。繁殖母猪和仔猪发病比较严重,肥育猪发病比较温和。本病呈流行性传播,传播迅速,主要经空气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在感染猪体内可长期存在。因此,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由于病毒可经精液传播,故使用急性期患病猪的精液时需特别注意。【临床症状】 由于感染猪的类型不同,患猪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临诊表现不同。(1)妊娠母猪 患猪发热(40~41℃)、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后肢麻痹,前肢屈曲,步态不稳,皮肤苍白,颤抖,偶尔呕吐,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大多为黑色,也有白色)、木乃伊、弱仔、早产(提前2~8天),产后无乳,临产时也有因呼吸困难而死亡(体温下降至35℃左右)。少数病猪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因此有蓝耳病之称),双耳发凉。(2)种公猪 发病率低(2%~10%),厌食昏睡。呼吸加快,咳嗽,消瘦,发热,个别猪双耳发蓝。暂时性精液减少和活力下降,因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巴氏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3)哺乳仔猪 以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沉郁、昏睡,丧失吃奶能力,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离群独处或挤作一团,被毛粗乱,后腿及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有的仔猪口鼻奇痒,常用鼻盘、口端摩擦圈舍墙壁,鼻有面糊状或水样分泌物,断奶前死亡率可达30%~50%,个别可达80%~100%。(4)育成猪及育肥猪 厌食,发热(40~41℃),沉郁、昏睡,呼吸加快,继而出现呼吸困难,腹泻,眼睑水肿。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少数病例双耳背面边缘及尾皮肤出现青紫色斑块。【病理变化】 外观尸僵完全,皮肤色淡呈蜡黄色,鼻孔有泡沫,皮下脂肪较黄,稍有水肿。肺部病变多样,色呈粉红,大理石状。肝脏病变较多,有萎缩、气肿、水肿等。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水较多,个别有灰白样坏死。胃有出血水肿。肾包膜易剥离,表面布满针尖大出血点。肺门淋巴结充血出血,个别病例小肠、大肠胀气。

仔猪、育成猪常见眼睑水肿。仔猪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水肿。有时肺呈灰褐色,肺尖叶、中间叶和后叶病变没有差异。

胎儿和死胎仔,早期、晚期的弱仔,死产仔和木乃伊化胎儿基本相同,无肉眼变化,皮肤棕色,腹腔有淡黄色积液。有的胎儿和死胎仔出现皮下水肿,心包积液。【鉴别诊断】(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发病高峰在7~9月份,病猪表现为视力减弱,乱冲乱撞。怀孕母猪多超过预产期才分娩。公猪睾丸先肿胀,后萎缩,多为一侧性。剖检可见脑室内积液多呈黄红色,软脑膜呈树枝状充血。脑回有明显肿胀,脑沟变浅。死胎常因脑水肿而显得头大,皮肤黑褐色、茶褐色或暗褐色。(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布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相比,猪布氏杆菌病流产前常有乳房肿胀,阴户流黏液,产后流红色黏液。一般产后8~10天可以自愈。公猪出现睾丸炎,附睾肿大,触摸有痛感。剖检可见子宫黏膜有许多粟粒大小黄色结节,胎盘上有大量出血点。流产胎儿皮下水肿,脐部尤其明显。(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流产、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病原为细小病毒,初产母猪多发,一般体温不高,后肢运动不灵活或瘫痪。一般50~70天感染时多出现流产,70天以后感染多能正常生产。母猪与其他猪只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流产、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病毒,20日龄至2月龄的仔猪表现为流鼻液、咳嗽、腹泻和呕吐,并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流产的胎盘和胎儿的脾、肝、肾上腺和脏器的淋巴结有凝固性坏死。(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弓形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弓形体病的病原为弓形虫,病猪表现体温最高可达42.9℃,身体下部、耳翼、鼻端出现淤血斑,严重的出现结痴、坏死。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水肿,坏死。肺膈叶、心叶呈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表现间质增宽,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质,肺实质是有小米粒大的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为钩端螺旋体,主要在3~6月份流行,急性病例在大、中猪表现为黄疸,可视黏膜泛黄、发痒,尿红色或浓茶样,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发于断奶猪或体重30千克以下的小猪,皮肤发红、黄疸。剖检可见心内膜、肠系膜、肠、膀胱有出血,膀胱内有血红蛋白尿。(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衣原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不孕、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衣原体病的病原为衣原体。衣原体感染母猪所产仔猪表现为发绀,寒颤、尖叫,吸乳无力,步态不稳,恶性腹泻。病程长的可出现肺炎、肠炎、关节炎、结膜炎。公猪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等。(8)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一般性流产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流产,但后者为多种非病原体因素所致,个别发生,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不会出现木乃伊胎儿,没有呼吸困难等症状。(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一般性肺炎鉴别 二者均表现精神通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一般性肺炎无传染性,个别发生,除了咳嗽、呼吸困难外,不见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防治措施】 本病是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对养猪业危害性极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疗法。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清除病猪和采取清洗消毒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清除病猪和清洗消毒工作应反复进行,关键在于清除感染的断奶猪,保持育成猪舍无本病毒。这样,断奶猪转栏时,只要不和污染的育成猪舍共用通风系统,则不会发生感染。在育成猪舍急性发病时,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控制其他并发症,可大大提高猪成活率。但幸存猪断奶后,还可成为本病带毒猪。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在流行地区必要时可试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后备猪怀孕母猪(间隔21天,肌肉注射2次),对后备猪和育成猪也可试用弱毒疫苗。二十一、猪断奶后全身消耗综合征

断奶仔猪这一综合征于1991年首先发现于加拿大,到1994年广泛流行于该国。此病于1996年报告于美国和法国,1997报告于西班牙。自那时以来,此病已在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诊断,如意大利、德国、舟麦、荷兰、北爱尔兰和墨酉哥。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该病的病原以圆环病毒为主,我国于2000年检疫出血清阳性猪,并随后分离到猪圆环病毒。【流行特点】 此综合征可见于5~16周龄的猪,但最常见于6~8周龄,一般有4%~10%的猪发病,这些猪往往散在于正常健康猪中。患病个体的早期死亡率可达80%,总的断奶后死亡率通常为7%,但在有些猪群可达18%。【临床症状】 猪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还常常伴以呼吸道症状,皮肤灰白色,有时可见黄疸。在许多病例中还可见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其他症状则各不相同,多见为腹泻、肾衰竭和胃溃疡。

此病的一个特点是发展缓漫,有些猪群发病很慢,常可于其他疾病相混淆。猪群的一次发病可持续12~18个月。【病理变化】 此病的眼观变化具有特点:胴体消瘦和黄疸,脾脏和全身淋巴结异常肿大,肾脏有时肿胀并可见白色小点,肺脏如橡皮状并且色泽斑澜。组织学病变有特征性。【鉴别诊断】(1)猪断奶后全身消耗综合征与仔猪营养不良症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消瘦,但仔猪营养不良症为散在发生,主要由于饲料中日粮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所致。不见呼吸困难和黄疸症状,同时也不见仔猪的震颤。发病日龄没有明显的界限,消瘦,不局限于断奶后的仔猪。(2)猪断奶后全身消耗综合征与猪萎缩性鼻炎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为败血波氏杆菌,病猪可见到由于鼻甲骨萎缩导致的鼻子变歪,同时感染猪可见鼻出血,眼角形成泪斑,剖检在第一臼齿和第二臼齿剖面可见到鼻甲骨萎缩。(3)猪断奶后全身消耗综合征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呼吸困难、肺炎和免疫抑制,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妊娠母猪中有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呼吸困难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主要以哺乳仔猪为主。(4)猪断奶后全身消耗综合征与猪气喘病的鉴别 二者均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气喘病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不见消瘦、仔猪震颤和黄疸。剖检病变主要在肺脏,表现为肺脏呈对称性的肉变、肝变。病原分离可以得到猪肺炎支原体。【防治措施】 抗生素治疗和良好的管理,有助于解决并发感染的问题,但对本病无治疗作用。

目前无疫苗供使用,所以要控制此病只能依靠加强一般性的管理措施,如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实施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至少在同一舍内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在每一批猪饲养期间以及在各批猪之间都要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也不要将不同日龄的猪饲养在同一空间中,减少应激因素(温度变化、贼风和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采用适当的手段(免疫接种、抗生素治疗和加强管理)来控制并发感染,降低发病猪的死亡率;要尽可能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第三章 猪细菌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一、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经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疹块,慢性病例则多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疣状的心内膜炎。【流行特点】 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一般多为散发和地方性流行,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冬春寒冷季节很少发生。因夏秋雨水多,湿热适合细菌繁殖,加之蚊蝇等昆虫多,极易传播,一旦有了疫情,很容易扩散,发生流行。【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8天。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败血型)、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型3种。(1)急性型(败血型)此型最为常见,以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为特征。初期以一头或数头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嗜睡,运动失调。先便秘并有脓性黏液附着,后拉稀并带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不死或病的后期猪耳、颈、背、胸、腹部、四脚内侧等处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用手指按压红色暂时可消退,后红斑变为暗红色。死前体温降至正常以下,不死的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2)亚急性型(疹块型)此型症状较轻,主要以出现疹块为特征,患猪体温在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多于背、胸、腹部及四肢皮肤上出现扁平凸起的紫红色疹块(打火印),呈方形或菱形,白猪易观察,黑色或棕色猪种不易观察,但若用力贴平皮肤触摸,可感觉有疹块凸起,有的不明显,急宰刮毛后才能发现上述症状。疹块发生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脱痂好转,病势减轻,数日后痊愈。病程一般在10天左右,死亡率不高。个别转为败血型或继发感染的可引起死亡,妊娠母猪有的发生流产。(3)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患有心内膜炎和四肢关节炎,或两者并发。发生心内膜炎时,患猪呼吸困难、消瘦、贫血、喜卧、举步缓慢、行走无力。此类型病猪很难治愈,最终多因麻痹而死亡。发生关节炎时表现为四肢关节炎性肿胀,僵硬疼痛。一肢或两肢跛行卧地不起,食欲较差,生长缓慢,消瘦。【病理变化】 急性型表现皮肤上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红斑,呈弥漫性红色,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呈暗红色,皮质部有出血点,肺淤血、水肿,胃、十二指肠发炎、有出血点,关节液增多。亚急性型特征为皮肤上有方形或菱形红色疹块;内脏的变化比急性型轻。慢性型特征是心脏房室瓣常有疣状心内膜炎,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其次是关节肿大,有炎症,在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鉴别诊断】(1)猪丹毒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肺、肾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急性病例的死亡常常在出现症状几天后,而败血型猪丹毒病猪死亡常在初期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二三天;猪瘟发展到发病高峰期比较慢,而猪丹毒比较快;猪瘟常有腹泻,而猪丹毒则不常见;猪丹毒脾轻度肿大、紧张、蓝红色,而猪瘟一般脾不肿大而有楔形的出血性梗死;猪丹毒淋巴结充血肿胀呈紫红色,而猪瘟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斑纹;猪丹毒肾常淤血肿大,俗称“大红肾”,而猪瘟不见肿大而呈密集小点出血。(2)猪丹毒与猪肺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肺疫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咽喉型病猪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犬坐姿势,流涎。胸膜肺炎型病猪咳嗽,流鼻液,犬坐姿势,呼吸困难,叩诊肋部有痛感,并引起咳嗽。剖检皮下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肺有纤维素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与肺粘连,气管、支气管发炎且有黏液。用淋巴结、血液涂片,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阴性、卵圆形呈两极浓染的短杆菌。(3)猪丹毒与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呼吸困难,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肝、肺、肾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链球菌,病猪从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黏液,腹下有紫红斑,后期少数耳尖、四肢下端、腹下皮肤出现紫红或出血性红斑。剖检可见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偶见脾边缘黑红色出血性梗死灶。采心血、脾、肝病料或淋巴结脓汁涂片,可见到革兰氏阳性、多数散在或成双排列的短链圆形或椭圆形无芽胞球菌,可与猪丹毒杆菌区分。(4)猪丹毒与猪流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呼吸急促,常有阵发性咳嗽,眼流分泌物,眼结膜肿胀,鼻液中常有血,皮肤不变色。抗生素治疗无效。(5)猪丹毒与猪弓形体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弓形体病的病原为弓形虫,病猪粪便呈煤焦油样,呼吸浅快,耳郭、耳根、下肢、下腹、股内侧有紫红斑。剖检可见肺呈橙黄色或淡红色,间质增宽、水肿,支气管有泡沫;肾黄褐色,有针尖大小坏死灶,坏死灶周围有红色炎症带;胃有出血斑,片状或带状溃疡;肠壁肥厚、糜烂和溃疡;病料(肺、淋巴结、脑、肌肉)涂片或病料悬液注入小白鼠腹腔,发病后取病料涂片,可见到半月形的弓形虫。【防治措施】(1)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2)保持环境和使用器具的清洁,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食堂下脚料及泔水必须煮沸后才能喂猪;粪便垫料堆积发酵处理后方可使用。(3)按时接种猪丹毒菌苗。(4)治疗 青霉素为本病的特效药。治疗时不宜过早停药(应在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24小时),以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四环素、土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也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

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1.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

②四环素、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为7~15毫克,肌肉注射。③洁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1毫克,每天1次。

④泰乐菌素,每次每千克体重2~1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二、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春初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在南方多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多雨季节,中小猪多发,成年猪患病症状较轻。特别是圈舍寒冷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喂不当、猪只比较消瘦等易发生本病。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通过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根据猪体的抵抗力和细菌的毒力,本病的流行类型可分为地方流行和散发两种,一般后者更为多见。【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5天,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个类型。(1)最急性型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症状明显者可表现体温升高(41~42℃),颈部高热红肿,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病程1~2天,死亡率几乎100%。(2)急性型 为本病主要的和常见类型。患猪体温升高(40~41℃),病初发生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鼻流黏稠液体,常伴有脓性结膜炎,触诊胸部有剧烈疼痛。病猪精神不振,步态不稳,拒食呆立,心跳加速,结膜发绀。病初便秘,后期出现腹泻,多因窒息而死亡。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3)慢性型 主要表现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症状。患猪有时表现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行动不稳或作犬坐状。口、鼻、肛门黏膜发绀,有的因体质极度衰弱而死。【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猪肺疫病理变化常不明显,急性型猪肺疫病理变化较为明显,咽喉肿胀、潮红,周围结缔组织有炎性浸润。喉头腔、气管、支气管腔内有带泡沫的黏液,黏膜暗红色,有的表面有纤维素附着。两侧肺膨隆,呈暗红色,肺膜上有小出血点,肺小叶间质增宽,肺的质地变硬。心包液增多呈橘红色,心外膜可见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呈暗红色,切面平整。胃与小肠前段有卡他性炎症。慢性猪肺疫肺的变化较为突出,肺间质水肿,两侧肺心叶、尖叶、主叶前下部可见肺膜有纤维素膜附着,小叶呈暗红与灰红色大理石样变化。有明显心包炎变化,脾和淋巴结明显肿大。【鉴别诊断】(1)猪肺疫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肠道、肺、肾出血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病猪口渴,废食,嗜液,皮肤和黏膜紫绀和出血,多数病猪有明显的脓性结膜炎,有的病猪出现便秘,随后出现下痢,粪便恶臭。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外表呈暗红色,中间有出血条纹,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扁桃体出血或坏死。胃和小肠呈出血性炎症。在大肠的回盲瓣段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纽扣状溃疡。肾呈土黄色,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膀胱黏膜层布满出血点。(2)猪肺疫与猪气喘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气喘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反复干咳)和气喘,一般不打喷嚏,不出现疼痛反应,病程长。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3)猪肺疫与猪流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区,可与猪肺疫相区别。(4)猪肺疫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发初期具有类似流感的症状,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剖检可见褐色、斑驳状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呈褐色。(5)猪肺疫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菌,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站立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剖检可见肺弥漫性急性出血性坏死,尤其是隔叶背侧特别明显。【防治措施】(1)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合理配合饲料,保持猪舍内干燥、清洁和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药物消毒。(2)定期接种猪肺疫菌苗。(3)治疗 对本病敏感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洁霉素、泰乐霉素等,首选药物以青霉素为最好。

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8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

②链霉素,每千克体重50毫克(1克相当于1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

③四环素、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为7~15毫克,肌肉注射。④洁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11毫克,每天1次。

⑤泰乐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2~1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三、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某些血清群引起的一些疾病的总称。猪常发生的有出血性败血症、急性脑膜炎、急性胸膜炎、化脓性关节炎、淋巴结脓肿等。【流行特点】 病猪及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仔猪和体重50千克左右的肥育猪发病较多,发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和夏季发生较多,其他季节常见局部流行或散发;在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在老疫区多呈散发。【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3天,最短4小时,长者可达6天以上。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败血型、急性脑膜炎型、急性胸膜肺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1)败血型 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多不见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常见精神沉郁,喜卧,厌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急促,流浆液性鼻汁;少数患猪在病的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呈紫红色,并有出血斑点,可发生多发性关节炎,导致跛行。病程2~4天,多数死亡。(2)急性脑膜炎型 大多数病例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便秘,而后出现共济失调、磨牙、转圈等神经症状,后躯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最后因衰竭或麻痹而死亡,病程1~2天。(3)急性胸膜肺炎 少数病例表现肺炎或胸膜肺炎型。病猪呼吸急促、咳嗽,呈犬坐姿势,最后窒息死亡。(4)关节炎型 多由前三型转变而来,也可从发病之初即呈现关节炎症状。病猪单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行,行走困难或卧地不起,病程2~3周。(5)淋巴结脓肿型 主要发生于刚断乳至出栏的肥育猪,以颌下淋巴结脓肿最为多见,咽部、耳下及颌部淋巴结也可受侵害,或有双侧的。受害淋巴结呈现肿胀、硬而有热痛(炎症初期),采食、咀嚼、吞咽呈困难状,但一旦肿胀变软时(此时化脓成熟),上述症状消失,不久脓肿破溃,流出绿色或乳白色的浓汁。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症型 皮肤上有红斑,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口、鼻流出血样泡沫状的液体,淋巴结发黑,气管内充满泡沫,肺充血或有出血斑,心内膜出血,胆囊壁肿大,有时有出血块,肾呈紫色,皮质上密密麻麻地出现出血斑点,膀胱发黑,有出血病变,胃底部出血,脾脏肿大。(2)急性脑膜炎型 脑脊髓液显著增多,脑部血管充血,脑膜有轻度化脓性炎症,软脑膜下及脑室周围组织液化坏死,脑沟变浅。部分病例具有上述败血症的内脏病变。(3)急性胸膜肺炎型 肺呈化脓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病变部坚实,灰白、灰红和暗红的肺组织相互间杂,切面有脓样病灶,挤压后从细支气管内流出脓性分泌物。肺膜粗糙、增厚,与胸壁粘连。(4)慢性关节炎型 受害关节肿胀,严重者关节周围化脓,关节软骨坏死,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关节面粗糙,滑液混浊,呈淡黄色,有的形成干酪样黄白色块状物。(5)慢性淋巴结炎型 常发生于下颌淋巴结,淋巴结红肿发热,切面有浓汁或坏死。少数病例出现内脏病变。【鉴别诊断】(1)猪链球菌病与猪丹毒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行走不稳,皮肤表面有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丹毒的病原为丹毒杆菌,病猪常表现卧地不起,驱赶甚至脚踢也不动弹,全身皮肤潮红。有方形、菱形、圆形高出周边皮肤的红色或紫红色疹块。剖检可见脾呈桃红色或暗红色,被膜紧张、松软,白髓周围有红晕。淋巴结肿胀,切面灰白,周边暗红。采取脾脏、肾脏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阳性(呈紫红色)纤细的小杆菌。(2)猪链球菌病与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行走不稳,皮肤发绀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为李氏杆菌。脑膜炎型李氏杆菌病主要表现头颈后仰,前肢或四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剖检可见脑膜、脑实质充血、发炎和水肿,脑脊液增加、混浊,脑桥、延脑、脊髓变软并有点状化脓灶,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采血液或肝、脾、肾、脊髓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呈“V”字或“Y”字形排列的小杆菌。(3)猪链球菌病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行走不稳,皮肤发绀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病猪口渴,废食,嗜液,皮肤和黏膜紫绀和出血,多数病猪有明显的脓性结膜炎,有的病猪出现便秘,随后出现下痢,粪便恶臭。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外表呈暗红色,中间有出血条纹,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扁桃体出血或坏死。胃和小肠呈出血性炎症。在大肠的回盲瓣段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钮扣状溃疡。肾呈土黄色,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膀胱黏膜层布满出血点。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防治措施】(1)彻底清除本病传染源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尽可能淘汰带菌母猪,彻底消毒污染的环境和各种用具,急宰猪屠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尸体,要经高温消毒后方可食用。(2)消除本病感染因素 猪舍内不能有尖锐易引起猪伤害的物体,如食槽破损尖锐物、碎玻璃、尖石头等易引起外伤的物体,应彻底清除;注意阉割、注射和新生仔猪的断脐消毒,防止通过伤口感染。(3)在疫区或疫地合理使用菌苗进行预防接种。(4)治疗 猪链球菌病多为急性型,而且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早期用药,药量要足,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若未进行药敏试验,可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洁霉素、磺胺嘧啶、环丙沙星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