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应急处置技术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7 12:15:39

点击下载

作者:杨超,王世平,郝艳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应急处置技术指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应急处置技术指南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应急处置技术指南/杨超,王世平,郝艳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

ISBN 978-7-117-18816-6

Ⅰ.①应… Ⅱ.①杨…②王…③郝… Ⅲ.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卫生管理-中国-指南 Ⅳ.①R199. 2- 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70352号人卫社官网 www. pmph. 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 ipmph. 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应急处置技术指南

主  编:杨 超 王世平 郝艳华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816-6策划编辑:王缔责任编辑:王缔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贤义 梁万年 张宗久 郝 阳副主任委员

杨 峰 米燕平 李正懋 吴 敬

杨维中 冯子健 赵忠厚 吴群红委  员

郝 模 胡 志 张振忠 王亚东

尹冀源 王 健 岳 萍 苏 华

江启成 杨 超 罗 力 郝艳华

秦 侠 郝晓宁 王晓平 王世平序

20世纪以来,各类突发事件逐步呈现出一种频发高发态势,人类已经进入高风险的现代社会。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特别是一系列新发传染病的暴发,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自2003年SARS以来,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卫生应急队伍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所要求的应急能力相比仍有差距和不足,突出地表现为基层卫生人员的能力欠缺,他们是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确处置和有效应对的关键环节,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件的发展走向。如果处置不力就会导致事态恶化,迫使政府花费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来应对。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对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发具有针对性、操作性、面向基层实践需要的技术手册和指南,为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基层卫生应急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本套丛书的策划和出版,正是基于上述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卫生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基于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系统开发与示范区建设》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针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能力诊断研究、关键技术需求研究、关键应对技术开发研究、案例分析研究,并将多年来的课题研究成果集结成本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术丛书》,以满足基层卫生应急实践的迫切需要。

本套丛书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案例系列:系统回顾、总结和剖析经典案例,以期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和技术人员从国内外的经典事件的应对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类是技术指南手册系列:着眼于为基层卫生应急专业人员提供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丛书的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语言严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本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提升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与应对技术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丛书也必将成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编者2013.11.28前 言

2003~2013年,我国卫生应急工作走过了十个春秋。国家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卫生应急工作正式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十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卫生应急工作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经验到规范,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但从基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现状来看,与各级政府要求和卫生应急工作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提升专业应急队伍现场处置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在归纳总结我国处置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实践,借助哈尔滨医科大学“基于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构建及示范区建设”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2028)支持帮助,组织了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完成了《应急处置技术指南》的编写。

本书参照国家相关技术方案,从实际应用出发,既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又介绍了具体实践经验。书中汇集了传染病、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职业中毒、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现场毒物快速检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附有案例分析和注意事项,揭示了如何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基层专业人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本书的编写旨在面向基层,为卫生专业人员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病因鉴定,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等关键环节提供参考。

全体编委在百忙中为编写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哈尔滨医科大学吴群红教授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由于编写时间比较紧张,书中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12月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分类与报告第三节 现场处置人员防护第四节 公众引导与健康教育第二章 传染病类事件 第一节 鼠疫应急处置技术第二节 霍乱应急处置技术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置技术第四节 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应急处置技术第六节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术第七节 炭疽应急处置技术第八节 布鲁菌病应急处置技术第九节 伤寒、副伤寒应急处置技术第十节 猩红热应急处置技术第十一节 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第十二节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第十三节 麻疹/风疹应急处置技术第十四节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第十五节 流行性感冒应急处置技术第三章 公共卫生类事件 第一节 食品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技术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第四章 群体性与急性职业中毒事件 第一节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现场处置技术第二节 群体性不明原因事件现场处置技术第三节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现场处置技术第五章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第一节 消毒应急处置技术第二节 病媒生物防制应急处置技术第六章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前的准备和样品采集第三节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常用方法和流程第四节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器法第五节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试剂盒法第六节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动物毒性试验第七节 附  件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概  述

现场应急处置是积极应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技术,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存环境危害的关键环节。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际情况,借助卫生部卫生公益行业科研项目《基于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构建及示范区建设》平台,将常见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传染病类、公共卫生类、群体性与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三大类20种,编制了《应急处置技术指南》,并辅以现场应急处置中所需的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和致病因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基本涵盖了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应急处置中可能遇到的疾病及事件种类。针对各种事件的相同点和特殊性,每项技术统一按照概述、现场处置、附件及参考文献格式编制,其中现场处置部分为技术重点,其他部分为技术的辅助和依据,旨在帮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解决现场处置实际问题,为提高现场处置能力提供技术参考。一、编制目的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基础上,结合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践经验,归纳整合出一套适用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置技术指南,为现场应急处置卫生技术人员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等技术问题。二、编制意义

技术指南编制立足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满足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现场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需求,提高卫生专业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战能力。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生部关于《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专业人员在处理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源、现场样品采集及快速检测溯源、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等技术。(王世平)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分类与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具有突发性、公共属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特征。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一)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

1.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

例如:

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预防接种反应、菌种、毒株丢失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

例如:

生物、化学、核和放射事件(发生事件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相关事件;化学品泄漏事件、放射源丢失、受照、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事后发生)。(二)根据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

1.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相关案例: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2004年,青海鼠疫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相关案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对病原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才逐步认识到其病原体是由冠状病毒的一种变种所引起。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相关案例:

1. 2002年,南京市汤山镇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

2. 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

4.新发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发生的、新变异的或新传人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相关案例:

2013年3月,我国首先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截至10月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13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5人,康复87人。病例分布于12个省市的42个地市。

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是指在实施疾病预防措施时,出现免疫接种人群或预防性服药人群的异常反应。这类反应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

相关案例:

2005年,安徽省泅县大庄镇部分中小学校的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后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相关案例:

1. 2004年4月,发生在重庆江北区某企业的氯气储气罐泄漏事件,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的严重后果。

2.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黑龙江省省会-北方名城哈尔滨市,饮用水多年以来直接取自松花江,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停止供应自来水,这在该市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停水之后,苏家屯断面(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6km处)硝基苯浓度24日18时为0. 4417mg/L,超标25倍;19时为0. 5177mg/L,超标29. 45倍;25日零时为0. 5805mg/L,超标33. 15倍,达到最大值,随后浓度开始下降。在松花江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该市于11月27日恢复供水。松花江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通过媒体的报道,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由于该河最终注入国际河流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这一事件还使我国与相邻国家的关系受到了考验。幸而,我国政府及时做了表态并向对方提供了多项援助,还积极地向国际组织通报了事件进程及我方的处理结果。而且我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通过水库放水稀释污染物、筑坝拦截污染物等措施将损害限制在本国管辖范围内,履行了国际环境法上的损害预防义务。这些措施使得这次污染事件没有造成太大的国际关系后果。

7.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相关案例:60

1992年,山西忻州钴放射源丢失,不仅造成3人死亡,数人住院治疗,还造成了百余人受到过量辐射的惨痛结局。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目的,通过实际使用或威胁使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或生物战剂,或通过袭击或威胁袭击化工(核)设施(包括化工厂、核设施、化学品仓库、实验室、运输槽车等)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病性微生物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公众心理恐慌,从而破坏国家和谐安定,妨碍经济发展的事件。

相关案例:

1995年,发生在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5510人中毒,12人死亡。

9.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力引起的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能承受能力的状况。主要有水灾、旱灾、地震、火灾等。

相关案例:

1.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域爆发地震和海啸,导致周边地区受损严重,近30万人丧生。

2. 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 0级地震,6927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分级依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分级标准进行判定,分级标准解释以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为金标准(见附件)。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标准

提示:

此报告标准是进行网络直报的最低标准,见表1-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应当尽快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已经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应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表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续表续表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一)报告内容

1.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提示:

初次报告要体现快速原则,文字报告简明扼要。

举例:××区××单位××病暴发疫情初报模板

××××年××月××日××时××分,××区疾控中心接到××医院(或其它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电话报告,××医院近日接诊××名××病病例,患者均为××学校学生,可能为××病暴发疫情。区疾控中心立即派××等几个专业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经调查,××学校位于×县×镇×村,共有××个班级××名学生,自× 月×日起至调查之日止,共发生××病××例,罹患率为××%。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月××日,××日至××日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等几个班级,病例年龄在××岁至××岁之间。病例均在××医院进行治疗,门诊治疗××人、住院治疗××人,无(有)重症病例,无(有)死亡病例。该起暴发疫情已达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例以上),我区已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报告,并已进行了网络直报,现场采取了严格管理传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通风消毒、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工作等措施,并要求学校落实好学校晨检措施,加大主动搜索力度,确保及时发现新病例。(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提示:

进程报告要体现“新”的原则,报告次数不限。

文字附件信息必不可少,要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映最新的疫情动态。(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提示:

结案报告要体现“全”的原则。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前言、事件的背景及经过、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结果(流行病+临床+实验室)、处理过程、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

举例:关于××地××单位××病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模板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二)发病情况(三)卫生学调查情况(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需做卫生学调查)(四)核实诊断情况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一)时间分布(二)地区分布(三)人群分布(年龄、职业、性别分布)

三、流行病学分析(一)建立假设的条件(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结果(三)病原学检测结果

四、初步结论:定性

主要依据:(一)、(二)、(三)…

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一)、(二)、(三)…

六、存在的问题(一)、(二)、(三)…

七、建议(一)、(二)、(三)…

八、落款和时间(二)报告时限、方式及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图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图

提示:

如接到以下途径来源的信息:

◆医院、学校等电话报告

◆疫情网数据分析

◆预警短信

◆媒体报道

先通过最快方式于2小时内初步核实信息真假:

◆核实是否为误报:例如医院填报肺结核病例,错选为脊灰;

◆媒体报告某学校食物中毒:与相关方面联系是否属实,确有此事后,报告初步的波及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初步的中毒因素(不明则先按不明报告)。初次报告时可以不要求准确的病例数、死亡数和明确诊断结果,也可以暂不上传附件报告。待进一步现场调查明确后及时补充、更新。

◆初步核实重点在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五、附表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3.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4.职业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5.农药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6.其他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7.环境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8.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相关信息表

9.免疫接种事件相关信息表

10.医院内感染事件相关信息表

11.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六、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附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附表2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附表3 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4 职业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5 农药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6 其他化学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7 环境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8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9 免疫接种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10 医院内感染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表11 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画“〇”。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释义: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的城区发生1例以上肺鼠疫病例或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联系,以下同)在两个以上省份均有病例发生。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释义: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者发生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多点散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释义:两周内在两个以上省份发生临床表现相同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释义:在我国发生全球首次发现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传染病,短期内不断出现新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在我国首次发生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较高病死率的传染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或者发现我国已经消灭的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释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其他烈性致病因子丢失,已经对人群造成严重健康危害的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释义: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认为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释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6天内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计发病达到5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肺鼠疫或肺炭疽疫情在2个以上县(市)均有病例发生。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释义:一个省份内发生1例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者发生1例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释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6天内出现多个疫点(以鼠疫患者的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可能被污染的邻舍或帐篷划定),累计发病2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

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释义: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7天内累计发病3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疫情在2个以上市(地)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

5.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释义: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判定。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释义: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有死亡病例发生,并扩散到其他县(市),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

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释义: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

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释义:发生与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事件相关的死亡病例,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死亡原因为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所致。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释义:一次食物中毒是指具有相同暴露史的,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和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以下同。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释义:一次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具有相同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史的急性职业中毒,以下同。

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释义:因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烈性生物毒素,已经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发病或死亡。

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释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6天内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计发病在5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释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县(市)均有病例发生。

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10—29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或者相关联的霍乱疫情在2个以上的县(市)均有发生;或者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当年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释义: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发病水平资料的情况下,暂按下列标准:(1)痢疾、甲肝、伤寒副伤寒、麻疹: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0例以上;或者累计发病1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2)流脑、出血热: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1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3)流感: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同一事件累计发病数500例以上。

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现死亡病例,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仍然原因不明。

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释义: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认的事件。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释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释义: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7天内霍乱累计发病在9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释义:乙、丙类传染病事件,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报告标准,但未达到III级标准的事件定为一般事件(Ⅳ级)。其他传染病: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提示:

1.“×例以上”包括×例。

2. 200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后,卫生部制定下发了单项应急预案的传染病,其分级标准按单项应急预案执行。(刘金茹)参考文献

王晓平,尹冀源,苏华,等.现场暴发调查报告规范书写模式探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6):577- 578.第三节 现场处置人员防护一、概述(一)基本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是在存在危害因素的条件下对事件进行处置和对受害者进行的救援行动,救援场所存在或可能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因素,所以所有参加现场处置人员应在充分防护的前提下开展调查处置工作。

提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现场处置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防护规律,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个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

个体防护装置(PPE)是指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面护具、防护手套和呼吸用品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害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存在有害物质类别主要有化学性有害物质、生物性有害物质、放射性和核爆物质中有害物质,见图1- 2。图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有害物质类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存在的危害因素按性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见图1- 3。图1-3 环境中危害因素分类二、个体防护装置的防护等级

对任何危险性物质所需的保护及装备类型的选取取决于危害物的性质及其接触时间。个体防护装置防护等级可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四级,见表1- 2。表1-2 个体防护装置的防护等级

提示:

对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的岗位(即在三十分钟内即发生的不可修复和不可逆转的危害的地方)及到化学事故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或其他到此区域的人员)均需达到A级(窒息性或刺激性毒物等)或B级(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防护要求,对不明毒源的事件现场救援者均要达到A级要求。

防护作用能维持的时间可因个人的适应情况、活动水平、毒物的浓度及暴露途径而不同。

临床急救人员多需要拥有C级个体防护装置。对于治疗已经脱离污染的受害人的急救人员,其受害人所携带的毒物量不足以对其造成威胁的情况下,也需达到C级防护标准。

各级医院急诊科或门诊不仅接收在现场已经除去污染的病人,也接收自己来就诊没有经过去污染处理的病人。所以,医院急诊科要有专门的空间来对可疑带有污染物的患者进行洗消,同时,也要配备少量B级防护服装。

提示:

C级防护所用的面具的炭罐是需要定期更新的,超过时限的炭罐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每个面具的保护时间不同,这和毒物的种类、浓度、使用者的活动情况等有关,所以要及时更换。三、各类现场防护服的选用原则

防护服是现场个体防护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现场其防护服功用和设计要求不同,选用原则不尽相同,见表1- 3。表1-3 各类现场防护服的选用原则续表四、中毒事件现场个人防护(一)中毒事件现场处置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防护装备主要分为三类:皮肤防护装备、呼吸防护装备和配套防护装备。

1.皮肤防护

防护服:从防护性能最高的正压气密防渗透防护服到普通的隔离颗粒物防护服,各类防护服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适用范围也不同。设计材料、形式、连接方式以有效地阻断有害物质侵入为准则,一般分为四级:A级:带有面罩的全封闭气密性防护衣;B级:全封闭非气密性防护衣;C级:连体式化学防护服;D级:一般工装。

提示:

符合GB19082- 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防护服是医用防护服,应用于传染病疫情处理,一般不用于处置化学中毒事件。

防护服的选用要依据突发中毒事件中环境有毒物质的种类、存在的方式、环境条件及浓度等综合考虑。对具有腐蚀性气态物质(蒸气、粉尘、烟雾等)存在的现场,防护服要具有耐腐蚀性、高隔离效率和衣裤连体,袖口、裤脚有较好的密合性等;对于非蒸发性的固态或液态化学物,仅需要穿具有一定隔离效率的防护服即可。

防护服的选用可参照GB/T11651- 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防护眼镜、眼罩和面罩:眼面防护用具都具有隔离和防撞击的功能,并根据其他不同需要,分别具有防液体喷溅、防有害光(强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防尘等功效。如果事故现场能够产生对皮肤黏膜有害气体、液体喷溅的情况,应配备相应功能的防护眼镜、眼罩或面屏。

提示:

眼罩对放射性尘埃及空气传播病原体也有一定的隔绝作用。针对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蒸气的环境,建议应该选用全面罩,因为眼罩并不能做到气密,防护眼镜或眼罩通常与半面型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和防护口罩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防护手套:防护手套的种类繁多,除抗化学物外,还有防切割、电绝缘、防水、防寒、防热辐射、耐火阻燃等功能。依据防护手套的特性,参考可能的接触机会,选用适当的手套,应考虑化学品的存在状态(气态、液态)浓度以确定该手套能抵御该浓度。如由天然橡胶制造的手套可应付一般低浓度的无机酸,但不能抵御浓硝酸及浓硫酸。橡胶手套对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尘埃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提示:

一般的防酸碱手套与抗化学物的防护手套并非等同,由于许多化学物对手套材质具有不同的渗透能力,所以需要时应选择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防护手套。

防护鞋(靴):与防护手套类似,防护鞋靴的防护功能也多种多样,包括防砸、防穿刺、防水、抗化学物、绝缘、抗静电、抗高温、防寒、防滑等。防护鞋(靴)要对酸碱和腐蚀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抵御性,表面不应有能够积存尘埃的皱褶,以免积存尘埃。

2.呼吸防护用品

在突发中毒事件中有较多的毒物为有毒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直接损害或因环境缺氧引起窒息、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在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中,呼吸防护是个体防护的核心。(1)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

根据气体来源呼吸防护用品分为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过滤式呼吸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把吸入的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和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分为自吸过滤式和送风过滤式两类。自吸过滤式防护用品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主要由头带、过滤元件和密合型面罩三部分构成。

隔绝式呼吸器: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携气式或自给式,SCBA)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呼吸。(2)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

口罩,不同类型口罩其功效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四类:

过滤元件:一般分滤棉、滤毒罐和滤毒盒。

滤棉属于防颗粒物过滤元件,GB2626- 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将防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过滤元件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适合非油性的颗粒物,作为KN类,它适合各类粉尘,如煤尘、水泥尘、石棉、面粉尘等,还适合金属烟和一些雾,如酸雾、油漆雾等。

另一类适合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作为KP类,除非油性颗粒物外,还适合油烟、有雾、沥青烟、焦炉烟等。

滤毒罐和滤毒盒用于防化学物。滤毒罐的容量并不一定比滤毒盒大,这主要是执行产品的标准不同决定的,有单个的也有成对使用的。化学过滤元件一般分单一和综合防毒两类,单一防毒主要用于单纯过滤某些有机蒸气类、防酸性气体类(如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氮、氟化氢等)、防碱性气体类(如氨气)、防特殊化学气体或蒸气类(如甲醛、汞),综合防毒可用于防护各类型气体。

GB 2890—2009《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对过滤元件的分类给予了规定,其不同类型防护气体类型和防护对象见表1-4。表1-4 过滤件类型及防护气体类型

3.个体防护装备选配装备

由于突发中毒事件情况复杂,环境状况的不确定性,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卫生应急效率,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尚应配有支持生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的其他个人防护装备或辅助装置,以供救援小分队自救或互救运用。(1)安全帽:为防止在卫生应急中避免重物冲击或尖锐物穿刺导致头部伤害,常用头部防护装备,包括工业用各类安全帽等。(2)防坠落装备:是防止应急人员在高处作业或突发垮塌发生坠落的装备,包括高处临边保护措施、高处坠落保护装备、滑到预警与保护装备、低处倾倒或翻到的保护装备,如安全带(包括安全钩、自锁器、缓冲器、滑轨、安全绳等)、安全网等。(3)通信设备:良好的通信设备既是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要的,更是个人自我防护和自救的重要工具。此类设备包括对讲机、耳塞喉麦组件、卫星电话、便携式GPS定位仪等。(4)降温背心:穿着A、B级防护装备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可选用相变材料的降温背心,注意降温背心的使用说明,需要冷冻蓄冷的使用前要做好准备。(5)洗消:吸收辅料及皮肤洗消用品。主要用于应急人员出现意外情况时使用,对糜烂性液态毒物应尽快吸附、洗消。(6)便携式氧气报警器和毒物报警器。(二)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主要依据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该标准规定了职业用呼吸防护装备选用要求和方法,也可以用来指导选用应急人员的呼吸防护装备。重要判断依据是IDLH环境,IDLH是指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永久损害健康、致命。

提示:

IDLH环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空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未知的环境;②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环境;③缺氧环境: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8%。

对过滤式呼吸器要根据现场有害物的种类、特性、浓度选择面罩种类及适当的过滤元件。当有害物质种类不详或不具有警示性或警示性很差,以及没有适合的过滤元件时,就不能选择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对各类呼吸器规定了指定防护因数(APF),即一种或一类功能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减低的倍数。危害因数用来广义描述有毒化学品的危害水平:危害因数=环境中化学品有毒化学品浓度/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浓度。危害因数>1说明存在呼吸危害,危害因素<1说明使用者实际接触的有害物浓度低于安全接触限值,属于安全水平。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为选择指定防护因数(APF)大于危害因数的呼吸防护用品。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指定防护因数各不相同,见表1- 5。表1-5 各类呼吸防护用品指定防护因数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流程可参考流程图(图1- 4)图1-4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流程图五、传染病疫情现场个人防护

在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过程中,穿着个人防护用品的目的是为现场从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临床急救工作人员接触潜在感染性的现场环境,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提供阻隔作用。(一)传染病现场处置个人防护用品

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提示:

医用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2010,口罩可分为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体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2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的用品。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可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根据与患者接触的方式包括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情况和隔离衣阻隔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性选择是否穿隔离衣和选择其型号。

提示:

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隔离衣穿透性高,且其性能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有所下降,现场处置中可使用一次性手术衣,但材质应致密,身长稍长,领口、袖口应覆盖严密。

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提示:

医用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 19082—2009,可为连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应用于传染病疫情处理,一般不用于处置化学中毒事件。(二)传染病现场处置个人防护分级要求

传染病处置现场个人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 2009)、《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和《医院预防与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并结合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分级防护,见表1- 6。表1-6 传染病个人防护分级要求续表注:实验室个人防护按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标准执行。(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提示:

医院工作人员为方便口罩潮湿或污染后更换,一般先戴帽子;但流调或现场处置一般不需要中途更换口罩,应先戴口罩,再戴帽子。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提示:

以上穿脱程序是针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房(传染病院)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的区域,为防止对医务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而采取的分步骤、分区域穿脱程序。

4.简易穿脱程序

通常情况下,在处理传染病疫情时疫点(如患家)不会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应依据现场情况划定污染区域,在安全区域穿着防护用品,流调消毒工作结束后在进入安全区域前脱掉污染防护用品,具体步骤可参考:(1)防护用品穿戴顺序(进入污染区域前)

戴相应口罩(纱布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依据病种和现场情况选用);

戴帽子;(医院工作人员为方便口罩潮湿或污染后更换,一般先戴帽子;但流调或现场处置一般不需要中途更换口罩)

穿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戴防护镜/防护面罩;(非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穿胶鞋或长筒胶靴(现场消毒处置时才需要);

穿防护鞋套;(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只有处置烈性传染病时需要)

戴乳胶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现场消毒处置时可戴一双长筒手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