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7 13:39:05

点击下载

作者:冯志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试读:

前 言

青少年朋友,科学人人都向往,可是你究竟了解多少科学的奥秘呢?光线能像水一样弯曲地流动,随手扔针居然得到了圆周率,机器人受不了人的折磨自己逃跑了,巨石竟然怕人挠痒痒,裙子能爆炸,小鸡也会得脚气病,植物也有各种血型,一束玫瑰传递了43年才到恋人的手中……这些话题是否让你倍感惊奇呢?

科学的世界奇妙无穷,处处都有令人惊奇的神秘发现。有的貌似简单的现象,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甚至至今仍无法解释,有的貌似纷繁芜杂的现象,其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却是如此简单!或许,看完本书,你除了羡慕先行者的天才、勤奋和运气外,也会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惊人的发现,因为惊奇很可能时刻都围绕在你身边。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学问,更多的科学道理在等待你去发现,睁大你的眼睛,在惊奇中展开一次科学探秘之旅吧!“相信上帝,太阳绕地球转;相信科学,地球绕太阳转。”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为了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包括《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的故事》《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引导青少年太空探秘的故事》《促使青少年海洋科考的故事》《引领青少年地理发现的故事》《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生物探秘的故事》《激发青少年物理兴趣的故事》《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共12册。在本套丛书中,我们精选了从自然科学、理论科学到应用科学的各个科学领域若干个内容各异的惊奇故事,把更多意想不到的科学探索内情展示在你的面前。在故事的编排上,我们摒弃了以往科技史式的教条罗列,依照每个探秘故事吸引力的强度,调整了其先后顺序,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享受。

本书虽然不能穷尽所有的科学探秘故事,但我们相信,它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各种启发,让读者从这些惊奇的探秘故事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学到知识。但愿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喜爱科学、学习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催化剂”。

是谁教会了玛雅人历法

玛雅人创出了一套精巧的历法,来适应他们按年记事的需要,在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对于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的加以计算,以期充分利用贫脊的土地。他们对数学技巧,在古代原始民族中,真是高明得令人吃惊,尤其是他们熟悉“零”的概念,比阿拉伯商队横越中东的沙漠把这个概念从印度传到欧洲的时间早一千年。

玛雅人认为一个月(兀纳)等于20天(金),一年(佟)等于18个月(兀纳),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个未列在内的忌日: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这正好与现代人对地球自转时程的认识相吻合。玛雅人除对地球历法了解得十分精确之外,他们对金星的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历年就是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玛雅人计算出金星历年为584天,而今天天文学家测算金星的历年为584.92天,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能有如此精确的历法,这意味着什么?

在社会和生产的实践中,绝大多数的民族根据手指的数目,创造了十进位的计数法。而玛雅人非常古怪,他们是根据手和脚20个指头的启发,创造了二十进位的计数法,同时,他们兼而还使用十八进位计数法,这个计数法受何启发,根据何在?没有人能够回答。还有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概念的民族。要知道数学上“0”的被认为和运用,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认识水平。玛雅人在这方面的才能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3800~1000年。

玛雅人依照自己的历法建造的金字塔,实际上都是一种祭祀神灵并兼顾观测天象的天文台。

位于彻琴的天文台是玛雅人建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古老的天文台。塔顶高耸于丛林的树冠之上,内有一个旋梯直通塔顶的观测台,塔顶有观测星体的窗孔。其外的石墙装饰着雨神的图案,并刻有一个展翅飞向太空的人的浮雕。这一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你还知道玛雅人在当时的情况下竟然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存在,你不感到惊讶吗?他们的彻琴天文台的观天窗口不是对准最明亮的星体,而是对准银河系之外那片沉沉的夜幕。他们的历法可以维持到四亿年之后,其用途究竟有何用意?另外,他们是从何处获悉并计算出太阳年与金星年其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第四个数字的?

很明显,这一切知识已经超过了农耕社会的玛雅人的实际需求而令人不可思议。

既然超出他们的需要,就说明这些知识不是玛雅人创造的。那么,又是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玛雅人呢?在那个全世界各民族仍处在愚昧的年代,又有谁掌握如此先进的知识呢?

一切的一切都是科学家迷惑之处。

哪里是哥窑瓷器的产地

在我国数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哥窑瓷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被列为制瓷业兴盛时期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它是如何烧制而成的,它是在哪里烧制的?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哥窑瓷器在元末明初还在烧制,并且有新旧之分,新哥窑是元末烧的,而旧哥窑烧制的地点和时间还不清楚,但以后大量的史料证明哥窑的窑址在浙江龙泉县。

然而事实并不像史料记载的那么简单。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龙泉县的大窑、金村遗址进行了挖掘。在大窑和溪口等五处窑址都发现了一种身带耳片的黑胎青瓷器,其特征与史料中的哥窑特征非常相似,而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那种传世哥窑瓷器完全不同,这说明传世哥窑瓷器不是在龙泉烧造的。根据这一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胎青瓷、景德镇仿哥窑等瓷片进行了化验、分析和考究,结果表明,史料里所说的哥窑是龙泉窑的哥窑,而不是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

这样,烧造传世瓷器的哥窑究竟在哪里,又成了一个考古学家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可能在江西景德镇,因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哥瓷烧得很成功,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宋元时的传世哥窑也在那里。也有人判断也许在吉州窑的产地江西吉安,因为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提到该地有一个“碎器窑”,但直到现在还没发现这个碎器窑。在另一个明代人高濂《遵生八笺》里谈到哥窑取瓷土于杭州凤凰山下,好像是指瓷窑在这里,有人以此来推断窑址在杭州。目前关于哥窑窑址究竟在何处,人们众说纷纭,考古学家们还在探究,希望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古代的现代化机械装置的玄机

1900年复活节前不久,一队乘船出海的希腊采海绵的潜水员,因为遇到强烈的风暴,轮船偏离了航道,于是他们掉头向东北方向航行,前往安地基西拉岛最北端的宁静海面躲避。

风暴持续了一个星期,其间,船长派潜水员潜水寻找海绵,船上最有经验的潜水员史达狄亚提斯在42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古船,船上有许多物品。

到了1900年11月末,有人开始打捞这艘沉船上的东西,希腊政府派了一艘船协助工作,打捞工作持续了9个月。

8个月后,在船上捞获的全部珍品都存入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内一位目光锐利的考古学家史泰斯在这批古物中发现一件状如现代时钟的铜制机械装置,后来称之为“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在它的一块碎片上留有古代雕刻,后来证实是在公元前1世纪期间刻上去的,雕刻保存最完好的部分与公元前77年前后的一份天文历类似。

1902年,史泰斯宣布:这件装置是古希腊的一种天文仪器。他的看法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并且持续达70年之久,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开始认为,古希腊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机械工艺,虽然在数学方面成就显赫,但古希腊并没有机械制造技术。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发现,似乎要打破这一固有的观念。其后数年间,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那个如便携式打字机一半大小的机械装置是星盘,是航海的人用来测量地平线上天体角距的仪器;有的人认为可能是数学家阿基米德制造的小型天象仪;有的人认为机械装置如此复杂,不可能是上述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最保守的学术界人士甚至认为,机械装置是千年后从其它驶经该海域的船只上掉下去的。

1975年,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奥秘终于被揭开,耶鲁大学的普莱斯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并在希腊原子能委员会的协助下,用丙射线检查机械装置的各个部位,了解了30多个铜齿轮的结构原理。他认为,这个装置是一台计算机,是公元前87年前后制造的,用来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这四件残缺的机械装置有结构复杂的齿轮、标度盘和刻着符号的壳板。普莱斯教授把它比作“在图坦哈门王陵墓中发现的一架喷气飞机”,这的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有些人还在坚信,制造这个机械装置的根本不是古希腊人,而是来到地球上的外星球人。

无论怎样说,从另一方面,由于安地基西机械装置重见天日,改变了世人对古希腊科技发展缓慢的固有观念。现在,专家们也承认机械工艺是希腊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机械装置也无疑是现代仪器的鼻祖。

玛雅人发明了“宇航器”吗

玛雅人的神话告诉我们,他们的一切文明都是一位天神给予的,他们描述这位天神身穿白袍,来自东方一个未知国家的神。他教会玛雅人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制定了十分严谨的律法。据说,在他的指导下,玛雅人种植的玉米,穗轴长得像人那么粗大,他教人种植的棉花,能长出不同的颜色。奎茨尔科特尔在教会玛雅人这一切之后,便乘上一艘能把他带向太空的船,远走高飞了。而且,这位天神告诉玛雅人,说他还会再回来的。如果我们相信这个神话的话,那么玛雅文化现象也就有了确实的答案了。

帕伦克位于墨西哥高原一个荒凉的山谷里。十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人从未关心过那幢废弃并坍塌了的神殿。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前来清理这个玛雅废墟时,他们从浮尘和苔藓中,发掘了一块沉重的、刻满花纹图案的石板。

石板上刻绘的图画,既神奇又夸张,一个人像驾驶摩托车似的,双手握着某种舵向似的把子。围绕在四周的是各种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当时考古界的解释是,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玛雅人想像力的画图。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苏两大国竞相发射各种航天火箭,载人的和不载人的宇航器械,频繁地在太空穿梭。当宇航员行走于月球和太空的照片不断传回地面后,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帕伦克那幅图画,哪里是描绘古代神话,分明是一幅宇航员操纵火箭翱游太空的图案。

当然,一切已经变了形,走了样,我们无法弄清楚当年那些玛雅工匠们,是凭着怎样一幅照片,临摹的只有今天才可能出现的图象——一位宇航员控制着舵向,两眼盯注着仪表。这的确是玛雅人仿制的作品,因为那位宇航员的模样多少有些像玛雅人,或许,玛雅人认为他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翱游太空。尽管玛雅工匠在雕刻时使排气管道弯曲变形为一种装饰性的花边框架、各种仪表、环状物和螺状物,都顺形就势艺术化地被处理成各种图案,但一切仍可清晰地看见,这个运载工具呈前尖后宽的形状,进气口呈沟状凹槽,操纵杆与脚踏板,以及天线、软管,仍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据说当这件作品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参与航天器材研制的专家无不惊奇地叫了起来:“了不起!这是古代的宇航器!”

太令人惊讶了,要知道古代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宇航器的。那么,远在古代的玛雅人怎么了解航天的奥秘的?又如何描绘出宇航员蛰居窄小的驾驶舱,紧张操纵飞船的情形?

可信的解释大概只有这一种——

在遥远的古代,南美这片热带丛林里可能有过一批来自外星球的智能生命,他们在玛雅人顶礼膜拜的欢迎中走出了自己的飞船。他们教给了玛雅人历法和天文知识,并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运载工具,向他们传授了农耕的各种知识,然后飘然而去。临行前也许有过重访美洲的允诺。但其中的真相到底为何,也许在科学家的苦苦追求之中会有一天大白于天下的。

谁造的水晶人头

公元1927年,英国考古工作者米希尔·海德吉兹和他的女儿安娜,在英国杭特利城附近的卢巴·安吐姆有城废墟进行考察,偶然发现一颗水晶人头,重约5公斤,用大块水晶仿照人头骨制成,鼻骨由三块水晶拼成,眼洞为一块圆型水晶,牙齿整齐镶在牙床上。

公元1954年出版的《危险——我的道路》一书认为,这颗水晶人头是3600多年前古人制成的:“据考古学家鉴定,这颗水晶人头的制作至少费工150年,雕刻后用沙粒磨光,出土前,至少在地下埋藏了约3600年。”

另一些考古学家不同意上述论断,他们认为,生活在3600多年前的古人,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尚很低下的条件所限制,不可能制造如此精美的水晶人头。那么,它究竟是何时由何人制造的呢?

法国人类博物馆里也珍藏着一颗水晶人头,据法国一些考古学家考证:“这颗水晶人头经过科学鉴定,被认为是14或15世纪墨西哥印第安人——阿斯特克人制作的。从历史和宗教角度分析,估计它是阿斯特克人的一个祭司牧杖的装饰,从而证明中古时代阿斯特克人已懂得了水晶的美、水晶的制作技术。同时表明,他们很早就知道怎样冶炼铜,因为在这颗水晶人头附近,还发现了很多精制的小型铜工具,看来,水晶人头是阿斯特克人用铜制工具雕刻的。”

有些学者支持和赞成上述论断,他们认为,公元14至15世纪时,阿斯特克人已创造了相当高度的文化,能够制造质地优良、造型美观、以褐地黑纹为特征的陶器,纹样从多种复杂的几何图案发展到花鸟鱼虫等写实的题材,还能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在铸造和模压黄金的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技巧,特别是用羽毛镶嵌制成的饰物,具有颇高的工艺水平。公元1978年,在考古发掘中,墨西哥又发现一块直径11英尺、重约10吨的大型石刻,名之为“月亮石”,这是阿斯特克人于公元1470年雕刻成的。从前面所列举的一些史实,可以证明当时阿斯特克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达到很高程度,有能力制作水晶人头。阿斯特克人相信灵魂永生并崇拜多神(太阳神、月亮神、云神、雨神、花神、五米神等),祭神时,往往用活人献祭。这颗水晶人头,可能是阿斯特克人用来举行祭神活动的物品之一。

但一些学者却对上述论断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公元14至15世纪时,阿斯特克人的生产工具和武器一般用木、石制成,当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正由原始社会向早期奴隶制过渡,还缺乏高超的雕刻技艺,很难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水晶人头。

英国博物馆里也珍藏着一颗水晶人头。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透明的水晶人头,发出耀眼的白光,显现出一副面目狰狞、呲牙咧嘴的“恶魔”形象,令人望而生畏。这颗水晶人头是公元1898年从美国纽约“提法尼”珠宝商店购买来的。据商店主人说,它是18世纪末期一个士兵卖给商店的。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殖民时代拉丁美洲阿祖提人制作的。但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并非考古学界一致的结论。

对水晶人头的争论,目前学者们相持不下,尚难定论。它的真相究竟如何?究竟是何时何人为何目的制造这三颗水晶人头?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考古学家们去深入揭晓的谜。

耸人听闻的发现

1891年6月9日,伊利诺伊州的莫里森市,S·W·科尔普夫人正在填装煤斗。她发现有一个煤块太大,于是她想把煤块打碎成几个小块。之后,煤块落地,分成了两半,而且恰好是从中间分开。就在这个时候,科尔普夫人发现在煤块中心楔着一个做工精致的金链子,大约有10英寸那么长。“它看起来很古老、很典雅。”科尔普夫人后来说。

看到这个金链,科尔普夫人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它或许是某个矿工不小心掉在煤块中的。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当她把金链子从煤块中拉出来的时候,她发现,尽管金链子的中间已经变得松动,但靠在一起的两端却仍紧紧地楔在煤块中。此外,她还发现金链子松动的地方在煤块中留下了一个很明显的圆型凹陷形状。由此可见,金链子存在的时间必然与煤块本身一样古老。于是她把金链子拿给了一位专家检验。专家最后断定,这是一个8克拉的金链子,重约12克。科尔普夫人后来于1899年逝世,把金链子转交给了她的一个亲戚,之后就下落不明了。

由于这个金链子被发现的环境比较奇特,因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给予它过多的注意,科学家们后来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们无法了解清楚它的制作工艺,也就无法搞明白它的来龙去脉。

但是,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个金链子的发现都是与众不同的:当地煤层的历史大约在2.6亿年到3.2亿年之间。这预示着早在那个时期,就存在着某种文明,它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金链子所体现的精湛程度。

有三种理论可以解释这个发现:第一,我们现有的有关人类进化的理论是错误的,文明社会的人类早在恐龙时代早期就已存在;第二,我们现有的有关煤的形成期只有数千年,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几百万年;最后一种,同时也许是传统理论学界最愿意接受的一种解释,就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种误会,甚至是一个骗局,从一开始就是报纸发行人为了扩大销售量而故意用耸人听闻的故事来吸引读者的结果。

然而,让我们看一下当时有关这个消息的报道以及那一份报纸的总体情况,我们就会发现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可以感觉到整篇文章是低调的,表明该报的发行人对此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此外,文章被安排头版,这是事实,但是当时报纸的头条新闻却是有关莫利森市棒球队由于缺少一名投球手而遭惨败的这样一则令人沮丧的消息,而发现古代金链子的报道只是次要的。

如果说文章中有什么夸夸其谈之处,那么编者的意图也只是为了能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的确是发生了。正如文章中所说的:“面对这件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文物,想到地球经过无数万年的运动,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地层把它深深地掩埋于地下,我们怎么能平心静气?”

我们很难把这篇文章简单地看做是一个骗局,也许其中确有不尽详实的地方,但至少我们从文章中很难找出。应该说这篇文章的格调是以诚实为主的,同时诚实中还带有点天真。参加对这件文物的研究以及文章报道的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丰富的知识。因此,公正地说,这篇文章在细节上是准确的,此外,无论迟疑与否,他们都自信其中并没有一处不确切的地方,更不会是一场骗局。在他们看来,这个发现所揭示的是一种我们迄今还从未遇到过的异常现象,也是我们必须研究清楚的。

只有有了文化,才能产生工艺技术。而工艺技术发展的最大体现就是无数工具武器、器皿、宗教形象和骨器的出现。

原始人群出于生存的目的,每天不得不与大自然进行抗争,也正是这种斗争促进了他们不断地发展、进步,进而产生了艺术。经过多年的生活积累,他们逐渐确定了自己所崇拜的宗教形象。这些宗教形象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据考证,原始人群制造这些宗教形象一般来说是举行宗教仪式的需要,但有时也用于装饰珠宝。把形态各异的宗教形象雕刻于黄金或白银首饰上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文化的进步。

在原始人群中,打制黄金链子是一件专业的、艰巨复杂的事情,而绝不可能是随便某一个人简单地把一些黄金穿在一起,之后便在捕猎猛犸或霸占他人妻子的时候偶尔戴在他或她的手腕上的。此外,一个做工细致的金链子也不可能由石制工具打制而成。由此可见,这个黄金链子代表了一个已历经数千年发展的文化,而这个文化显然不同于古埃及文化,也不同于两河流域或古代中国的文化。

我们这么说的原因在于,根据目前的历史学理论,最早的黄金链子出现在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时间大约是在5500年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时通常使用的材料是纯黄金,而科尔普夫人发现的8克拉黄金链子运用的是合金技术,现有的资料表明,5500年前,不管是古埃及人还是古代两河流域人都没有掌握这项技术。

众所周知,8克拉的黄金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而只能算是一种合金,因为按比例,黄金在其中只占1/3,2/3是其他金属,多数情况下都是铜。这又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情:直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合金技术才开始流行,但他们当时通常制作的是15克拉,也就是黄金占60%以上,并且上面印有明显的纯度标记,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过出产于那个时代的8克拉黄金制品。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肯定这个发现证明了类似于此的一个高度发展的文化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存在。当然,这个想法在那些积极维护正统理论的人看来是完全不可容忍的。

然而,不幸的是,正当这些人沉溺于正统理论的时候,在极为古老的岩层中,人们已经陆续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即使那些维护正统理论的人也开始举棋不定了。

陶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20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发掘出了许多分布广泛的原始文化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陶球。

它是用细腻的粘土烧制而成的,由于陶土和火候的不同而使陶球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主要还仅限于红褐色和白色。它们都是非常标准的圆球型,直径从2至6厘米不等。陶球表面几乎都有装饰的花纹,有的是简单的圆圈纹,有的是螺旋纹,也有精致的细线纹、草叶纹和镂制的小孔等等,还有一小部分是没有纹饰的光滑小球。在带有花纹装饰的陶球中,由戳印而成的小点组成“米”字形纹饰的陶球数量较多。

这些小陶球都是空心的,球腔里多含有小石子和泥核,摇起来还有响声。

这些小陶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人们最直接的猜测是玩具,它们会不会是原始社会中儿童的玩具呢?从考古发现的种种迹象分析,这种说法没有立足之处。

它们也不像是装饰品。因为这些小陶球都无法佩戴在身上,它们上面没有任何可以拴绳挂锁的孔洞。

它更不会是原始人的弹丸。因为弹丸这东西根本没有必要费心费力地烧成空心的,实心的弹丸更坚固耐用。

难道是巫师占卜和祭祀的用具?可考古发掘的发现表明,这种解释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会不会是作为当时人们富有程度的一种象征物件?这还得通过更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或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来考证。

现在,史学家们还只能停留在如实记述已发现的陶球数量、形状、纹饰等外在特征上面,无法提示它的本质属性。

不过,有一点现在可以肯定,这些小陶球是距今5000 ~8000年以前,长江中游地区原始文化中很有特色的文化。因为除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河南省唐河县,湖北省江陵、圻春、京山,湖南省澧县,以及安徽境内的潜山一带以外,其它地方发现的接近原始文化遗址中,都没有见到过。

对于原始陶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考古学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石柱连线为何指向星座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支由各国学者组成的岩画考古队,在非洲肯尼亚中部发现了一个由石柱组成的丛林。

这片石柱丛林一共由19根石柱组成。石林的东边和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图尔卡纲湖,西边和南边是广泛的大草原。石柱都是由坚硬岩石雕刻成的,粗细不均,长短各异。

科学家们陷入了迷惑之中,石柱为什么竖在这不产岩石的草原上呢?

美国密执安大学人类学家罗宾斯认为石柱的排列有一定的用意。他发现石柱顶部连线均指向公元前300年的一些恒星所处的位置,这可能是古非洲人计算历法的工具。

当地人称呼石柱为“纳莫拉通加”即“石人”之意。2000年前,当最初的移民到这里居住时,石柱就已存在,当地人相信它们曾经都是有生命的。

美国宇航员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都伊尔宣布:他依靠石林推算出了一种与古代中国、印度及玛雅的历法相似的农历。这种古老农历的计算法,至今还保存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博拉纳人之中。

科学家们用计算机对石柱的排列进行过统计分析,为石林用于观测的精确性而深感惊讶。同时人们又要问,石林的功能仅仅是用于历法吗?

当时并没有磁铁矿,经化验石柱也不含铁,但每根石柱都能使罗盘的指针偏向一边,这磁性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些石柱的边线分别指向参宿星、猎户座剑形的中部……

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困扰着人们,就是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们也无法作出客观的解释。

悬棺安放之谜

在我国江西省贵溪县钱塘乡沪溪河两岸奇峰秀崖上的岩洞里,保存着上百座春秋时期的棺材,它们高高地悬挂在陡直而又险峻的悬崖之上。这就是至今仍让我们感到神秘的悬棺葬。

在远古时代,机械还很不发达,现代化的升降设备更无从谈起。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到底依靠什么技术和设备,把棺木送到远离地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或山洞里的呢?对此,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提升说、垂降说、栈道说、堆土说、脚手架说、搬运说、地貌变迁说等等,可谓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但是,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能令人信服的说法。

为了揭开“悬棺之谜”,1988年以来,上海同济大学、江西省文物局和美国加洲大学等专家学者们曾联手做了一次现场演示试验。

他们选定江西贵溪仙岩崖墓群所在的地方,用仿制的“古代绞车”进行悬棺吊装模拟。他们让两个人登上山顶,把守住定好位的绳索,然后由两个人从山顶垂下荡入悬崖上的岩洞中,另一个人则在河对岸指挥操作。吊装开始时,他们将一根粗实的绳子从山顶下垂到距岩洞口30多米的地方,上面吊着定向滑轮;另一根绳子则穿过滑轮,一头捆住棺木,一头连着绞车。随着绞车的转动,棺木慢慢升向高处。当棺木升到20多米高的岩洞前时,早已守候在岩洞中的两个人便拉紧拴在粗绳上的细麻绳,慢慢地将棺木引到洞里,棺木稳稳当当地安放到了岩洞中。

这一实验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古代悬棺葬可能是用原始机械的“提升法”来完成棺木的安放。

可是,后来科学家们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疑问:这是当代人有国际性的猜测试验,它明显带有当代科学的思维,古代人并不一定有如此先进的绞车。另外,即使有绞车,在那些直出水面,水深流急的江面上,如何安置绞车?这和在山崖下的陆地上安置是截然不同的。还有,站在河对岸指挥的那个人,在古代还未发明旗语,更无先进通讯设备的年代,通过什么特殊语言来实施如此复杂细致的指挥?有些凹进悬崖里达数丈深的岩洞,如何克服重力、靠一根细绳把棺木引进山洞?相反地,在那些突出悬崖很多的岩洞里,又怎样解决了上下绳索及棺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问题?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天然木乃伊博物馆之谜

用人工药制的木乃伊并不稀奇,以此而形成的木乃伊博物馆也不奇怪。但位于墨西哥的瓜纳法特木乃伊博物馆里保存的几百具木乃伊的标本,就不同了。因为这所博物馆里的木乃伊都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这些尸体都是从棺材里搬出来,陈列在玻璃橱里,供人参观的。

这些木乃伊可以说是其他博物馆所没有的,不但尸体没有腐化,而且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所有的木乃伊或坐或站,其形状异常恐怖,曾吓倒许多游客,许多听说此事后从远道来的参观者当场被吓昏过去。即使是胆子大的,走进去也会被吓得魂飞魄散,让人感到可笑的是博物馆当局在出口处竖了一块警告牌:“希望驾车来的游客最好不要立即开车。”怕驾车的人在惊吓之余会出车祸。

墨西哥的气候环境大致上与埃及的气温相差不多,照理说在尸体的保存上,假如未经防腐处理,尸体不可能不腐化。而这里的木乃伊比埃及的木乃伊要完整得多,也恐怖得多,其陈列品的年龄,从老到小,甚至还有胎儿。

博物馆特别声明,这些陈列的木乃伊都不是什么贵族身份,只是极普通、平凡人的尸体。其中年代最久的是104年前死去的人,新的是1960年才死去的人。

在许多玻璃橱窗里,一些木乃伊默默的以空洞的眼神迎接着参观的游客。

陈列在那里的木乃伊各有各的死相,有穿着衣服不像衣服的女孩,有穿着只剩一只鞋子的死者,还有抱着孩子的女人,这里面之中竟还有一个身着燕尾服的绅士。

从“死相”上看,这些都属于正常死亡,死时好像没有发生什么特殊情况。

但有的木乃伊可就不同了。其中有一个木乃伊很明显的是在斗殴时被刀子捅死的,他的眼球突出,一副痛苦不堪的模样。另一个是受刑的人,舌头还伸在外面,看得出死的时候很痛苦。

其中有一位女性木乃伊好像是被活埋的,从她的样子来看想必她在棺中苏醒时,经过拼命的挣扎,显然她的努力是徒劳的,她的死相恐怖绝望,令人毛骨悚然。

所有的尸体并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而都是自然形成的木乃伊,那为什么在自然的空气中不会腐化呢?据研究可能是与这里的空气温度与地域性空气的化学成分有关,这里是墨西哥最著名的干旱地带,空气中含有很多的“硝”,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防腐剂。

但这是不是天然木乃伊的形成原因,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神秘的马达

能量问题是人类生存空间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的人抱怨石油少,煤炭少,水少,电少。而一百年以前的人抱怨水力不够,蒸汽浪费,新发明的电力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玩意儿”。

19世纪后期,费城人约翰·吉里的发明让人们大开眼界。吉里是个多面手,他当过捕兽师、木匠、小提琴家和魔术师。这些经历充分说明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召集商人和工程师宣布他发明了一种新机器,可以分解控制物质原子结构的力量,这种分解能量来自诱导的和谐震动。不要说一般人,就连一些科学家都认为吉里是在胡言乱语,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1873年的一天,吉里把他的新机器展示给观众。吉里按动开关,机器开始嗡嗡作响,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连贯而成一种扰人不已的长鸣。这时,吉里又按动一个开关,机器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冒出一股浓烟。烟雾散尽后,旁观者发现机器的一根管子上顶出一个一寸大的铅球,被极强的冲力作用下,竟然穿透两块橡木板,落在一个备好的沙箱里。就在人们的满脸狐疑变成目瞪口呆的时候,有一位颇有眼力的商人首先醒悟过来,立即问吉里:“你的机器可以上市了,谁是你的合伙人?”

由于人们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吉里的发明很被看好,有人出资十万美元成立了“吉里马达公司”,在后来的七年中,吉里又研制了一连串新机器,用他的能源可以穿透铁板,折断钢索,扭曲铁棒,把铁樟折成铁丝,真是力大无比。

这个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将会取得更大的效益。但是,当有人要求他解释马达原理时,吉里总是借故推托,他的理由是:这种能源是他发明的,他必须要再能完全控制它之后,才能对外公开,或扩展应用范围。否则一旦发生意外,他绝对负不起责任。尽管这个解释不无合理之处,但上门求教的人还是络绎不绝。1882年12月,吉里终于被说服了,向公司股东代表爱德华·波克先生公开他的秘密。波克先生是位蒸汽引擎专家,他对吉里的合作态度和对机器构造的介绍十分满意。于是股东们又追加更多的投资。

八个月后,吉里又把新改良的机器展现给观众。这个神奇的机器把一块生铁砂轻而易举地变成一段铁轨的形状。无疑日益发展的铁路建设需要大量铁轨,假如使用这台机器,制造出的铁轨的成本肯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会获得极大的利润。许多生产商都兴奋得跃跃欲试。然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新机器并没有造出低成本的铁轨,约翰·吉里却被股东们送上了法庭。因为股东们发现吉里的机器用在他们手中没起任何作用,他们简直受不了这种“欺骗”。

1888年,股东们采取法律措施,让法官命令吉里公开地的秘密。吉里还是拒绝了,他因此被判入狱,“吉里马达公司”就此完结消失了。吉里出狱后又找到一位赞助者,是位心地仁慈的富翁克莱拉·吉萨普夫。吉里又开始研制新机器。可不知为什么,总不那么顺利,他经常气愤地把尚未完成的新机器摔成碎片,然后再从头做起。直到1898年吉里去世为止,他再也没什么新的发明创造献给世人。

虽然报纸上很少再见到吉里的名字,但他往日的股东们却一直“惦记”着他,念念不忘吉里让他们支出的花销。所以吉里一去世,他们立即占有了他的工厂。他们找到了一个三吨重的钢球,以为这就是吉里能源的由来。但等再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他留下的一些文件中也找不到任何线索。

吉里真的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吗?他后来的失败是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或许他是一个由某种神奇的新力量控制的人呢?

由于弄不出个究竟,吉里的老股东们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骗子,多年来拿他们的血汗钱寻开心。然而事实却是,那些钱,吉里本人只用了很少的钱,他生活节俭,无任何奢侈习性,他把绝大部分钱都用在他的工厂上,用在那些神秘的设备上了。

一位给约翰·吉里作宣传的作家说:“有人认为他是个利用人性弱点的大骗子。但从他多年来的辛勤实验和孜孜不倦的潜心研究,完成一个又一个复杂设计这一点来看,这种说法很不实事求是。“他既非精神失常,也不是一个普通的骗子。他是位品格上毫无过失的勇士。

约翰·吉里不失为一个天才。”

古船是干什么用的

在尼罗河西岸的吉萨高原上,有一座大金字塔,那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陵墓。

1954年,人们在清除大金字塔基脚的一堆乱石时,发现那里有两个大坑。

考古学家们对这两个大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挖掘了其中的一个,出人意料地发现,坑里埋藏着一条拆卸了的古船,共有1224块,按船的形状有顺序地推放在一起。

考古学家们花了几年时间,才组装、复原好这条古船,古船长43米,船身细长,头尾高翘,有甲板;船壳采用纵向组合的方式,用铜箍加固,用防水剂抹缝;船上使用一种像梭镖状的桨。

1985年,美国、英国、荷兰和埃及的考古学家,相互协作,开始发掘第二个坑。结果又发现了一条与第一个船冢出土的古船相类似的古船。

这两条古船是干什么用的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供埃及法老胡夫亡灵乘坐的日月之舟。因为古埃及有一个传说:太阳神乘着一只小舟,在天海向西航行,在黄昏时为天神所吞食,可是到黎明时又获得新生。法老自然与太阳神有关,他死后乘船升天,在天海乘太阳船而行,到晚上便换乘月亮船。

有的科研成果学家认为,这两条姊妹船,都是灵船。胡夫死后,一条船载内棺和尸体,一条船载石棺,驶往金字塔脚下的一座庙宇。船靠岸后,尸体和棺材被抬上岸,然后又被抬进庙里。

有的科学家认为,在古埃及、尼罗河平原上河流纵横交错,船是人们谋生的重要工具,深受古埃及人的青睐。因此,船冢里的两条船,是供给胡夫死后使用的。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两条船是胡夫生前朝圣用的。一条船用于去开罗下游的圣城,另一条船用于去开罗上游的圣地。胡夫死后,人们就将这两条船作为陪葬物随胡夫而去。

科学家们的这些观点,都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不能让人们完全接受,因此古船之谜至今未解。

4600年前的现代家电

在神秘的古埃及,有许多诸如金字塔、法老魔咒等人类难以解释的现象,然而这还不够,人们又在古墓里发现了长明电灯和远古彩色电视机。

在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高的一座是距今有4600年,在开罗近郊吉萨建造的古王国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该金字塔内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里面装饰着雕刻、绘画等艺术珍品。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漆黑不见五指的墓室和通道里,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是靠什么照明来行雕刻和绘画的呢?假如让我们猜想的话,在远古时代中火把或油灯一定是自然而然的照明用具了,但是,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把或油灯,那么,在里面一定会留下一点火把或油灯的痕迹。

经过现代科学家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仪器分析,得出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即:在墓室和通道里积存了4600多年之久的灰尘,经全面细致和科学化验的分析,竟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把和油灯的痕迹。难道,给古埃及艺术家们提供照明的根本不是火把和油灯,而是另外某种特殊的能够发出足够光亮的电气装置和照明设备吗?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竟知道现代电灯照明的原理吗?

史料又确切记载,公元1401年,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罗马发掘一座帕拉斯古墓时,发现墓室被一盏明亮的灯照着,经推断,这盏灯在墓室中已经亮了2000多年而没有熄灭,考古学家进入墓门之后,这盏灯才自动熄灭了。

公元1845年4月,考古学家又在罗马附近发现了一位古代女子的石棺,她的全身肌肉还没有腐烂,像活人一样栩栩如生。在刚开启这具石棺时,考古学家不禁呆住了:石棺内竟有一盏明亮的古灯,这古灯至少在棺内亮了1500年之久而没有熄灭。为什么在已经掩埋、密封了1500多年的坟墓中竟会有燃着的古灯呢?从发现的这两盏古灯外表上看,它们与现代的电灯不同,科学家们推断它们发光的原理却和现代电灯有一些相似之处。

古墓中照明古灯的发现,说明远在几千年前,可能某些古人已经制造出了某种特殊的照明设备和能让古灯永放光芒的电气装置了。只是,查遍现存史料,都找不到有任何试制电器的历史记载,很多人据此认为:古人绝对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电气技术,这些古灯,很可能是当时比地球上发达的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作品。由于发现古灯的时代受科技的限制无法对古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而,这些古灯的光亮成了我们无法揭晓的谜团。

关于古代电源的谜案后来又有了新的发现和进展。1936年,在修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近郊格加特·拉布阿村的铁路时,偶然间又发掘出了一座由巨大石板砌成的古墓,墓内有一具石棺。当考古学家打开石棺后,找出了大量2000多年前的石器物,这些古物都是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26年时期的。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记述了石棺内的一件陶制器皿:这件古物类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一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顶端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高出沥青绝缘体1厘米,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看上去好像是一组化学仪器。经过研究和鉴定,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认为:“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铜管和铁棒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点酸溶液或碱溶液,便可以发出电来。”这种古器物被他称之为“巴格达古代学电池”。国际学术界有一些学者对上述判断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国际上也有一定学者对上述判断表示支持和赞成。有些科学家仿照“巴格达古化学电池”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通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古电池(仿制品)真的可以通电。德国考古学家艾琳·艾杰巴利希特仿制“巴格达古化学电池”制作了一些铜管、铁棒和陶瓶。他把从新鲜葡萄里榨出来的液汁倒入仿制的古电池中,与古电池连接在一起的电压表指针立即显示出奇迹:他成功地获得了半伏特的电压。古电池发电性能确定后,他又用仿制的古代学电池作电解镀金试验:将一个小雕像悬挂着浸没在溶液里,然后给仿制的古代学电池通电,电流通过两个小时后,一个镀金的雕像便金灿灿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证实了“巴格达古化学电池”能够发电,并且证明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确实已经使用古电池一类的东西了。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又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古墓中,竟发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远古彩色电视机,这无疑又为古代电气的神秘来源蒙上了一层疑团。

这台被发掘出来的电视机只有一条线路,也就是说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另外,它有四个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都镀上了黄金,它的内部机件竟是目前最先进的钛金属制造成的,质地极为坚固,它的动力来源可能是太阳能电池。经科学家通过碳14年份的鉴定,证明它已有4200年以上的历史。

电视机是近代才被发明的。在1928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接收系统,而彩电的出现是在30年代之后了。4000年以前的古埃及人不可能拥有现代制作彩电的材料,更不可能具有这么高超的工艺水平来造出这台电视机,那么,这台彩电到底出自谁人之手制作的呢?

由于种种不能解释的原因,很多专家便猜测这台电视机极可能来自外星球,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杰作。然而这些外星人什么时间到达了地球?他们来干什么?为什么留下这台彩电?他们的科技发展现在到了哪种程度呢?这些疑问困扰着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各类专家们的头脑。

有一位电子工程师里察·蒙纳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细致地检查了这台电视机,并弄清了它的线路和工作原理。他试着准备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复制出一台同样的远古电视机,试图用它接收另外一个星球的电视信号。但愿这项工作能够早日成功,以便揭开远古彩电来源之谜。

奇鞋的谜中之谜

在中外历史文化中,还有许多古文明之谜没有揭开。其中,许多奇鞋大概可以算是最神秘的物品之一了。

有些古鞋,无论其造型之古怪,还是材料之奇妙,都使科学家们捉摸不透,百思不解。

你见过用铜、用银、用陶、用泥、用纸、用石头做成的鞋吗?也许你不会相信,然而,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史中不仅确确实实有过这样的鞋饰,而且历经数百年、千余年后,依然完好地保留至今,从而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遗产。

铜鞋制于波斯时代,鞋帮和鞋底全部采用铜皮,以锡焊制而成。鞋呈卯形,供波斯妇女在伊斯兰教堂内穿着。如此,铜鞋与宗教礼节产生了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在古代人类尚未发明胶雨鞋时,雨天穿着的鞋无奇不有,而以焊锡法将铜皮制成整鞋正是最好的防雨鞋之一。

牛鼻鞋是德国16世纪的一种胄甲靴。其鞋帮和鞋底是用十块皮料缝合,形似“百页”。如果不加说明,谁也不会认为这是鞋。可它千真万确是四百年前的武士靴。牛鼻鞋是古代日耳曼民族对牛的崇拜的反映。在他们看来,牛以无穷的力量成为必胜的象征。“百页”结构也未失其实用性。行军打仗时,对高频率的脚部弯曲是适宜的。那么,武士的脚是怎样穿进去的呢?谁也无法回答。

浙江衢州出土的一种南宋银鞋,系由银质鞋面二片、银质鞋底一片焊接而成。鞋头尖而翘,口沿錾忍冬纹一周,鞋面錾宝相花,鞋底錾刻线纹及双钩并刻有“罗双双”字样。估计为女主人姓名。鞋长仅14厘米,是我国几千年来惟一的银质“三寸金莲”。用银制鞋是不实用的,那么,女主人仅仅是为了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吗?

1980年在湖北省安陆县唐代吴王妃杨氏墓出土了两件石质鞋形器,呈椭圆形。考古学家认为是鞋底。其正背两面中部突起,边周阴刻线条,一端有圆穿孔,形制相同,大小不一,石质坚细。一只长24厘米,可能为男鞋,另一只长22厘米,可能为女鞋。除推断其为鞋底外,详细用途尚无史料辅证。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迁葬的王乾墓内有陶鞋一双,出土于安徽毫县机制砖瓦窑场。陶鞋长27厘米,为女鞋形制。从实用角度论,陶质完全可以用来防潮,但如此脆弱的材料是经不住体重压力的,故而,它应该属于随葬品。可为什么偏要选择陶材料制鞋呢?它似乎告诉我们,墓主生前的所在区域为隋代“陶都”。

金字塔内是否存在宇宙波

有人曾将数枚生锈的硬币放入金字塔内,过了一段时间后,锈迹斑斑的金属币竟然变得光灿灿的了。将一束经过脱水处理的花束放入塔内,它能长期保持原样,不枯萎,也不褪色。将香蕉放入塔内,10天后取出,仍保持原有的金黄色泽,蕉肉仍然厚实、清香,味道新鲜。将两杯鲜牛奶分别放在塔内外,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塔内的一杯仍然保持着新鲜牛奶的色、香、味,而塔外的那杯却已经发酸变质了。患有皮肤病的人在塔内进行治疗要比在塔外治疗效果好几倍。牙痛、头痛患者,在塔内坐一会儿就有非常轻松的感觉。一位患神经衰弱症而长期失眠的女青年,在塔内睡眠,很快进入梦乡。一位妇女用放置在塔内的水洗脸,几天后,朋友们都说她年轻了。科学家们又将饮料带入塔内进行试验,发现茶水、咖啡、果汁一类的饮料味道更浓了。同一品种的两株西红柿幼苗,当栽种在塔内的那株开花结果时,塔外的那株还在缓缓地生长着。

这一系列的奇异现象如何解释呢?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金字塔内存在的一种“宇宙波”,或者是“金字塔能”所致。

有的科学家解释说:每座金字塔都是正南正北方向的,这绝非巧合。正南正北是地球磁力线的走向,金字塔便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磁波汇集到这里面,并使其对进入塔内的各种物质产生作用。“宇宙波”或“金字塔能”最早是在30年代下半叶由一个名叫鲍维斯的法国人提出的。他到著名的胡夫大金字塔参观游览时,发现在塔高1/3处的厅堂内有一只垃圾桶,桶内堆放着猎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尽管当时温度很高,但这些尸体竟然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成了木乃伊。据此,鲍维斯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种“宇宙波”或“金字塔能”是一种很复杂的物理现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自然之谜”。

巨石阵与天文现象有关吗

在英国索尔兹伯里以北有一个被称为“巨石阵”的石块群。巨石阵的主体是直立在平原上的一根根排列成圆形的巨大石柱。每根石柱高4米,宽2米,厚1米,重达25吨,两根最大的拱门石柱重50吨。考察者在巨大石阵内发现了由56个石柱围成一个圆形的坑穴群,坑内装满了人的头骨、骨灰,以及骨针、燧石等日用品,这些坑穴被称为“奥布里洞”。

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注意到巨石阵的主轴线指向夏至时日出的方向,其中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时日落的方位。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指出石阵的中心与一块石头的连线指向5月6日和8月8日日落的位置,而中心与另一块石头的连线指向2月5日和11月8日日出的位置。因为这4天大致就是立夏、立秋、立春和立冬4个节气的时间,所以他认为建造巨石阵的人们已经有1年分8个节气的历法了。60年代初天文学家纽汉又找到了指向春分和秋分日出方位的标志,并且他还指出标号为91、92、93和94的4块石头构成一个矩形,它的长边指向月亮最南升起点和最北落下点的方位。天文学家霍金斯又找出了许多新的指示日月出没方位的指示线,因此他认为巨石阵中的56个奥布里洞能预报月食。天文学家堆伊尔则认为巨石阵更能预报日食。

但有不少人对巨石阵是古代天文观测台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巨石需要到遥远的威尔斯山区去搬运,要动用150万个劳动力极强的人来建造,这在当时是极为困难的工程。再说对那圆形坑穴中的人骨等现象也解释不清。那么,这些巨石阵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谁建造的,是如何建成的?

看来,这远古巨石阵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洛克斯汉姆河段的来历

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中,诺福克郡的宽阔河段的起源仍是许多争论的主题。已被人们最普遍接受的传统理论是,当冰河时期结束时,海平面升高了,洪水涌人平坦的东盎格鲁地区,在那里,比尔河、威佛尼河、亚尔河缓缓流人北海。水位下降后,冲积层开始大量聚集。由这三条河的洪水形成的广阔的港湾变成了一片沼泽。那里生长的赤杨和其他植物变成了一层很深的灌木丛泥煤。

在罗马时代,这儿的整个地区再度遭受到洪水,这个大港湾再度改变了。在中世纪,诺福克郡是一个人口相对稠密的郡。森林被伐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里农田生长出优质的谷物。森林消失以后,泥煤就成了另一种最好的燃料。

燃料寻找者们用当时的长把木锹,挖去质量很差的、刚刚被芦苇覆盖的泥煤,然后继续往下挖,穿过泥土层,挖到燃烧质量很好的灌木丛泥煤层。作为燃料使用之前,这种泥煤被切成长方形块,并且被堆起晾干。采掘时,梁木被留下,一部分作为挖掘者的通道,一部分作为一个挖掘区与另一个挖掘区的分界线。

到了12、13世纪。大部分工作已被做完,这块土地在缓慢地下陷。猛烈的暴风雨导致了洪水泛滥。当时那里还没有著名的诺福克风泵,也极少有海岸防御工事。矿区充满了水。那时境况极为困难,还因为花费大,以致不能从洪水下面把泥煤挖掘出来,因此,工作或多或少地被放弃了。一旦旧的分界梁木边不再有人维修了,它们就会自动塌落。有些是故意被拆毁的,以便于航运。尽管其后许多世纪中,芦苇扩展了,许多新的芦苇泥煤层形成了,但起先形成的景色今天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

航空拍摄的照片有助于支持这种观点。即最初人们开挖诺福克湖宽阔河段是为了采掘泥媒。来自诺里奇教堂小修道院的中世纪记录表明,实际上大量的泥煤是被采掘出来了的。一张销售单显示,在14世纪早期,买40万块泥煤要支付19英镑。以后的记载显示生产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不得不用网挖取泥煤。

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这个宽阔河段是人造湖的观点,在学术上获得了大量支持:不论河段是否是无关紧要的泥煤采掘所留下的。或者是否有些人怀有其他的目的,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辩论和探讨。

奇怪的报告

如果关于洛克斯汉姆河段的奇怪报告是精确和可靠的话,那么,这个河段至少是一处罗马竞技场,而不是一处挖泥煤的地方。它还似乎成为了一个焦点,这个焦点只能被描述为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的一系列可能的时间差错。关于洛克斯汉姆宽阔河段现象的报告可以上溯到很久以前,这些报告是有记载的并且是可信的。概括地讲,好像有一支罗马队伍通过,或从现在的河段走过。目击者对此事的描述记录坚持认为,这个事件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好像还有与神秘的卡斯特斯或者叫做罗马卫士的有意义的谈话,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位罗马卫士既属于目击者时代,又属于早已消失的罗马时代。

本杰明·柯蒂斯在他的《1603年诺福克郡档案》中描述了发生在洛克斯汉姆的奇怪事件:接近豪维顿·圣·约翰,在洛克斯汉姆的宽阔河段中,我自己和两位朋友正在从比欧河向对岸游过去,这时候,奇怪的是,我们感到我们的脚碰到了河底。现在,这块儿的水很多,有3.6米深,在另外的地方有4.2米左右。我们聚到一起,发现我们站在一座大剧场的中央,我们四周有许多台阶式座位,一个在一个上。水退了,我们站在那儿,穿着像罗马军官。还有更令人震惊的是,我们都没感到惊奇,我们也没有对于这景致感到不方便,而是对此非常习惯,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原文如此)我们一直在游泳。竞技场的顶部全是露天的,在墙顶部,各种颜色的旗帜随风飘荡。

接下来的是,对本杰明和他的两个朋友亲眼目睹的古罗马盛装游行的长篇而又详细的记载。刊登在1709年4月16日《绅土报》上的由尊敬的托马斯·乔赛亚·彭斯顿所做的描述里,这个故事做了一两处有趣的改动,并再次提及:……在距离古城诺里奇大约17.6公里的诺福克郡,我们正在一处美丽的湖岸上举行野餐,这时,被一位极难看的人非常突然地不由分说命令我们离开,此人的容貌和着装掩饰了他有教养的品行。由于这位不友善的人的固执使我们有点儿气愤,我们决定离开,这时,突然我们不得不赶快闪到一边,为帝王般豪华的一列队伍让路,其中最显著的人物是一辆金制战车带着的一个着装像一名罗马将军、相貌可怕的男人。战车由十匹昂然而行的白色种马拉着,大约十二头狮子由强壮的罗马士兵用链条牵着,一队号手正在吹号喧嚣着,另外有一队鼓手,跟着的是几百名长头发、穿部分铠甲的水手或者水兵,他们全都被链条连在一起。他们从我们身边很近的地方走过,但是很显然没有人看到我们。在这由弓箭手、长矛兵和弩炮组成的长队中,一定会有七八百名骑兵。我不知道他们去哪儿或者来自何处,然而他们在湖边消失了。他们经过时所发出的喧嚣声是非常大的,而且是清清楚楚的。

在1741出版的由卡尔沃特所著的名为《湖泊的传奇》诗中,提到了洛克斯汉姆河段现象。当穿过湖那边的树林时,一队骑兵来到近前。朋友,不要瞧着这些罗马人,怕的是他们的眼神与你们的相视。站到后边,再往后,让他们通过,这些死魂灵,并闭上你们的眼睛。以免碰上他们死亡的景象。在不幸可怜之中,那些人表演他们的角色近一千年。注定有这种命运来重演,他们过的日子,他们表演的角色,不要跟他们走,不要看他们,但为他们祷告,亲爱的朋友,因为他们是死去的人。

戴编撰的《东盎格鲁编年史》一书1825年中,提到了这个奇特而神秘的洛克斯汉姆宽阔河段的现象。克罗瑟斯的皇家队伍……已经通过…………洛克斯汉姆的村庄……在其从布兰凯斯特来的道上。

另一则记载来自贵族珀西瓦尔·杜兰德的私人信件,这个记载讲述了他和一些朋友在1829年7月21日的一些经历。有一天,杜兰德和他的随从在他的游艇“阿马力利斯”号上,它在距洛克斯汉姆河段东部入海口大约200码处抛锚。他们来到岸上坐下,眺望广阔水面。据记载,那天特别炎热。据杜兰德的描述,一位老头出现了,“他显得非常枯稿疲惫、拄着一根长拐棍……”在杜兰德的随从中,没有人看到这位老人从哪儿来,而且没有人看见他以后去了哪里。他们问那位老人是谁。那位老人自称是弗雷维斯·曼特斯,即罗马占领下的英国某部分的首席治安法官。

他警告杜兰德及他的客人们,他们正在践踏属于西部皇帝马科斯·奥雷列斯的土地。对于杜兰德那一帮人来说,好像很显然,那老头儿有精神病,但他们仍要求他进一步解释,他告诉他们,有一种感觉,即罗马从未放弃对英国的所有权,而他仍是看守者,今日将有一次皇帝生日大游行和庆祝活动。

然后,贵族珀西瓦尔继续描述,令他惊奇的是,河道宽阔的水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