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明星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7 13:56:56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足球明星的故事

足球明星的故事试读:

内容提要

享有“一代球王”之称的贝利,是巴西和世界足坛上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全名叫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从他12岁进入包鲁少年队算起至1977年10月挂鞋免战,辗转足坛25年,叱咤风云,盛誉满载。他一生共进行过1,364场比赛,射进1,282球。其中90场一人进3球,30场一人进4球,6场一人进5球。1961年,在巴西最大的体育场——马拉卡纳体育场门前树立了一块引人注目的球碑,就是为纪念“球王”在这里射进的最漂亮的一个球而修建的。贝利17岁进入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连战四届,三夺冠军。他的成就在足球史上是没有先例的。1981年,他以178分的优势被法国《队报》等20多家体育报刊评为20世纪的最佳体育巨星,荣获“本世纪体育冠军”奖,把田坛名将欧文斯以及梅克斯(自行车)、博格(网球)、阿里(拳击)、普斯卡斯(足球)等人都甩在后面。1982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接见了贝利,请他在玫瑰园的草地上作了精彩表演。里根说:“我认为在足球历史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创造像你贝利这样伟大的成绩了。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足球运动员,听说你正在积极热心地为足球运动的发展而工作,大家都感到欣慰。”这也正是亿万足球爱好者对这位超级球星的敬仰和评价。

“球王”贝利

享有“一代球王”之称的贝利,是巴西和世界足坛上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全名叫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从他12岁进入包鲁少年队算起至1977年10月挂鞋免战,辗转足坛25年,叱咤风云,盛誉满载。他一生共进行过1,364场比赛,射进1,282球。其中90场一人进3球,30场一人进4球,6场一人进5球。1961年,在巴西最大的体育场——马拉卡纳体育场门前树立了一块引人注目的球碑,就是为纪念“球王”在这里射进的最漂亮的一个球而修建的。贝利17岁进入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连战四届,三夺冠军。他的成就在足球史上是没有先例的。1981年,他以178分的优势被法国《队报》等20多家体育报刊评为20世纪的最佳体育巨星,荣获“本世纪体育冠军”奖,把田坛名将欧文斯以及梅克斯(自行车)、博格(网球)、阿里(拳击)、普斯卡斯(足球)等人都甩在后面。1982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接见了贝利,请他在玫瑰园的草地上作了精彩表演。里根说:“我认为在足球历史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创造像你贝利这样伟大的成绩了。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足球运动员,听说你正在积极热心地为足球运动的发展而工作,大家都感到欣慰。”这也正是亿万足球爱好者对这位超级球星的敬仰和评价。

现在让我们翻开历史,看看他是如何走过这段漫长的道路的!

少年得志

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三心镇的一个贫寒的家庭里。贝利是他的别名。父亲顿吉诺是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1942年,小贝利还不到2岁,顿吉诺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加入了米内罗运动队,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在第一场比赛中就被对手撞倒,右膝负了重伤,以后再也没有上场。不久,母亲谢勒斯提又给贝利添了个小弟弟,加上外祖父、小妹妹,一家数口,全靠父亲一人维持,生活日益困难。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父亲参加了包鲁市的运动俱乐部。很快全家迁居包鲁,以后再也没有搬过家。包鲁成了贝利的第二故乡。

贝利为了补偿家庭经济的不足,从小当学徒,替人擦皮鞋,到卫生所煮咖啡、倒便盆,什么都干,但收入甚微。年幼的贝利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从早到晚都在外面玩,开始玩马戏团的游戏,把绳子吊在芒果树上荡秋千。母亲发现后,没收了一切“道具”,贝利脸上还挨了一巴掌。

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贝利同足球交上了朋友,一有空就同小伙伴们在街头巷尾耍球。严格地说,这就是他足球生涯的开始。

当时,贝利要找一个球是相当困难的。在巴西,虽然足球运动开展得十分普及,小皮球也多得数不胜数,可是有谁愿意把一个球白白地送给这些不懂事的野孩子呢!要买当然是买不起的,家庭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还是父亲想了个办法:把破布塞进袜子里,做成了一个布球。这个布球成了贝利形影不离的伴侣,尽管有人笑话顿吉诺,但他并不在意。他想:“一个男子汉不穿袜子照样可以走路……可是孩子们总得有样东西当球踢啊!”

贝利的球技进步很快。由于他经常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带球行走,而且是光着脚,所以练就了好脚法;他的球性十分出色,对球的感觉很敏锐,控制球的能力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贝利11岁时同小伙伴组成了一个街道足球队——9.7队,这是他们所在街道的街名。这样的球队在包鲁比比皆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比赛。街道就是球场,两头就是球门,人行道边缘就是边线。马路没有辅好,要不摔跤还得有番功夫才行。贝利的基本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磨炼出来的。后来在包鲁市的冠军赛中,9.7队获得了第二名。小伙子们对此心满意足,因为获得第一名的是克鲁塞罗队,年龄比他们大得多。

贝利在街道队里算得上是一位多面手,什么位置都踢,有时踢前锋,有时后卫,有时甚至还担任守门员,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内锋这个角色。这种不拘一格的踢法,对贝利技术的全面发展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贝利的成长离不开他父亲的教育和培养。他常说:“过去和现在他都是个理想的父亲。”顿吉诺性格稳重冷静,讲话之前一定要经过仔细思索,讲过的话就一定算数。他不仅支持贝利对足球的偏爱,而且还亲临现场观看小贝利的比赛,发现缺点及时指正,甚至还亲自做示范。顿吉诺对儿子说:“不要带球太多,那会坏事的。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就必须学会用两只脚熟练踢球的本领。”贝利对父亲非常尊敬,顿吉诺的任何指导意见,他都仔细倾听,并在行动上加以贯彻、很快,人们就议论他的动作同父亲一模一样了。

贝利永远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不知哪个小伙伴搞到了一支香烟,贝利也学着抽了起来。但是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他没有骂儿子,可是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不吸烟、不喝酒的话,你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足球名手,你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质和技能。”贝利至今烟酒不沾,他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就是他的父亲顿吉诺。

12岁的贝利在同龄人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了。他超群的技术和熟练的脚功,不仅使许多青少年望尘莫及,而且成年人也常被他戏弄。一天,贝利正在与一群工人在建筑工地上踢球,偶然被正在各地选拔人才的职业队教练德·布利多发现。贝利的盘带、射门、走位等动作是如此老练,在人群中穿梭似鱼,布利多不禁暗自赞叹:“真是天才!”这一发现奠定了贝利光彩夺目的前程。

不久,贝利就成了包鲁运动俱乐部少年队的成员。这里一切设备齐全,训练正规化。更可喜的是担任教练的不是别人,正是首次发现他这位天才的伯乐——布利多。

布利多教练是一位严师。他是贝利通向足球高峰的引路人,贝利回忆说:“我感到教练很严格,像我的父亲。”布利多给他们上的第一次训练课就很强调纪律性,他说:“不守纪律的人,不能够留在我们队里。”

布利多看准了贝利具有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一切条件,对他表示了特殊的关怀。他一丝不苟地教他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战术,仔细地纠正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技术错误,贝利自己也勤奋肯学,刻苦锻炼,他对每个技术动作不是练一次两次,而是反复练多次,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在教练员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贝利的球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的双脚控球能力就是在这段时间打好基础的。13岁的贝利代表包鲁运动队参加了包鲁市少年比赛,该队连续3年获得冠军。

没有多久,布利多教练受聘到圣保罗任教去了,贝利失去了这位待己如亲的师长,感到十分难过,包鲁运动俱乐部少年队也因此逐渐松散起来。贝利一度转入了诺罗叶斯特少年队,还代表拉吉乌蒙队参加了包鲁市首届室内少年足球锦标赛,该队获得了冠军,而小小的贝利一人独进40球,成为这次比赛的最佳射手。贝利的名字轰动了整个包鲁市。

“桑托斯”就是我的家

1956年初,贝利的第一任良师布利多专程来到包鲁,著名的桑托斯俱乐部已经看中贝利,派他来邀请贝利入会。开始,贝利的母亲坚决反对。她对贝利说:“你父亲、叔父都是好的职业运动员,他们连生活都保证不了,你去了也不会幸福的。”但布利多的为人在贝利全家人心目中早就有着很高的威望,在他的劝导和父亲的赞助下,母亲终于改变了主意。15岁的贝利就这样离开了家庭和从小养育过他的小小包鲁市,开始了真正独立的职业足球员生涯,他同“桑托斯”的合同上写着:月薪6,000克鲁赛罗(1美元约合17克鲁赛罗)。这对当时的贝利已是一笔了不起的巨款了。

每当贝利回忆起进入桑托斯队的时候,他的心情总是非常激动。他说:“当我第一次穿上桑托斯队球衣时,我的两腿都发抖了!我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又感到很光荣。队友们对我很好,给我增添了信心和力量。”“桑托斯队就是我的家。”“我们的教练是鲁拉。当布利多把我介绍给鲁拉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噢,你就是贝利!’”

贝利在桑托斯队开始了严格的、系统的训练,并经常参加少年队的比赛。贝利第一次参加成年队的比赛是以业余队的名义对瓦斯科·达·加马队。那时,职业俱乐部的少年选手是可以参加这类比赛的。这场球,桑托斯队胜利了,贝利在比赛中射进3球,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射手的才华。从此,鲁拉要求他由前卫改踢前锋,贝利对此当然求之不得,他很快就合上了拍,证明他在前场比在中场更有前途。

同瑞典AIK队的比赛是贝利进入桑托斯队参加的第一场正式的职业队比赛。稍后,他参加了在莫隆比举行的邀请赛。贝利上场的机会越来越多,他的照片在报纸上出现的次数也增多了。他在桑托斯队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

1957年,不足17岁的贝利被选入国家队,准备参加罗卡杯赛。贝利对自己的入选感到既突然又高兴。

还在他回包鲁探亲之前,已有人向他透露过有入选国家队的可能。贝利以为是别人穷开心,根本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探亲期间,有一次电台在体育节目中广播国家队队员名单,贝利怀着紧张而复杂的心情在收听。广播员清脆而熟悉的声音念出一个又一个姓名:卡斯蒂洛、吉尔马尔、尼·桑托斯、马佐拉。这些都是有名的老国手,是贝利意料中的人选。突然,收音机里传出了“贝利”……瞬间,贝利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激动之余,他流出了幸福的眼泪。他怎么会想到一个踢布球的穷孩子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足球之国的国家队员呢!贝利事后说:“我兴奋得一夜都未睡。”

国家队员集训了几天,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这一天,能容20万观众的世界最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人流似海,座无虚席,巴西队与阿根廷队的比赛就要开始了。鲁拉教练宣布了上场队员的名单,贝利不在其列。但这又有什么呢……

贝利聚精会神地坐在替补席上观看比赛,两队势均力敌,谁也不肯示弱,但阿根廷队以1:0领先,就在这时,按摩师阿梅里科走到贝利跟前对他说:“快,现在你上!看来只有你也许能制服这些阿根廷人了。”贝利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天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日子,他要在20万同胞面前检验自己的球艺了。他一上场就使出浑身解数,和队友们配合自如,终于冲破了对方防线,攻进一球,把比分扳平。贝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队友们沿右翼快速突破,把球吊到禁区,不知是谁抬起脚一记猛射,球被守门员挡了出来。我拼尽全力从后面冲上去,连人带球飞入球门……”。此后不久,对阿根廷队的第二场比赛就容易得多了,巴西队以2:0取胜,第一个球又是贝利打进的。

这一年,贝利共射进66个球,成为巴西著名的神射手。

三捧世界杯

1958年,年方17岁的贝利作为巴西国家队成员参加了在瑞典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而贝利在比赛中建立了奇功:对威尔士队射进1球,对法国队射进3球,对瑞典队射进2球,特别是打进瑞典队的头一个球,是如此美妙,使他至今难忘。

这一球进得实在太漂亮了!下半时开始10分钟,贝利在禁区内获得尼·桑托斯的一记长传,他背对球门,处在后卫包围之中,他用胸部接球,意识到后卫会冲过来抢夺,很快用脚背把球挑起来飞过后卫,立刻转身,不等球落地,以左脚凌空猛烈抽射,4个动作一气呵成,当时瑞典守门员斯文森根本没有料到,一点反应都没有,只好呆呆地看着球滚入网底。全场观众顿时站了起来齐声欢呼“贝利!贝利!”连斯文森也和观众们一块喝彩。从此,贝利成了轰动世界足坛的少年英雄,他的名字传遍了全球。

后来,贝利又作为国家队的主力参加了第七、八、九三届世界杯赛,在第七和第九届中,巴西队再次赢得了世界冠军的称号。由于巴西队三次夺魁,因此,永远夺走了象征着世界足球最高荣誉的金女神杯。贝利为此历经艰难险阻,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巴西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墨西哥城第九届世界杯赛取胜之后,贝利收到了数以百计的贺电,有巴西总统梅迪西亲自给他打来的电话,有来自欧洲、非洲,甚至亚洲的电报。回到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时,总统又在总统府以贵宾之礼接待了球队。他认为巴西足球队的胜利提高了巴西的国际地位。

当然,贝利迈向世界高峰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66年的第八届世界杯赛中,贝利的表演不很突出。他在分组赛中被葡萄牙队后卫莫利斯踢伤,最后用担架抬出球场。这对贝利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何况,当时他结婚才4个月。顺便提一下,他的妻子不是别人,正是他19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的那位14岁的小姑娘路丝·玛莉。

贝利对待1966年的事件并不像有些人那样一味地抱怨对方的粗野,而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训练水平不过硬。他认为,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总是会受别对方的重点“照顾”的。因此,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严格,只要功夫到了家,有充沛的体力和灵巧的身体,有些伤是可以避免的。正是有这种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精神,才使他称雄球坛十余年而不减色。这是他取得成功并率巴西队三夺世界杯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而后知不足

贝利成名之后,常被请到各大学、中学甚至医院去讲演,介绍足球运动的历史、技术、战术甚至他本人旅游的经历,并请他回答各种问题。贝利自知自己学识浅薄,他的学习成绩历来不好,小学还留过级,中学没有毕业就进了足球队,他在球场上称得上是个好汉,从来没有被困难难住,可是在讲台上却往往一问三不知,弄得脸红耳赤,下不了台。这时他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他懂得无论从今后的事业、时代的要求和对下一代的教育来说,哪一样都离不开知识。于是他下定决心继续求学深造。他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路丝·玛莉和他那位正在法学院努力学习的弟弟左卡的支持。

贝利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凡是已经决定的事,就坚决去做,绝不回头。可是他的底子本来就差,原有的那点学问,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早就丢得一干二净,现在必须从头学起。在巴西,要想进大学,必须先有中学和大学预科的毕业证书,也就是说要过三关。他决心以三夺世界杯的勇气和毅力去攻克这三道难关,夺取大学文凭。

从他发愤学习的第一天起,他就拼命念书。除了训练和球赛之外,所有时间他都扎在书本里。他拜随队多年的马塞教授为师,还特别请来了一位补习教师,虚心学习,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

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之后,他立即开始了大学预科考试的准备。为了专心攻读,他有时干脆搬到老队友齐托在附近的一个农场的家里住下。又是365个日日夜夜!他顾不得妻子、儿女的绵绵之情,也无心观赏巴拉依巴河谷的优美景色,他的唯一想法就是念书、考试,考试、念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从预科考场出来时,就自信一定会被录取。果然,一个星期之后,他收到了允许报考大学的通知书。

有了前两年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贝利对考大学充满信心。两载寒窗苦带来了欢乐,他一考就考中了桑托斯大学体育学院。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对贝利这位原先只有小学程度的学生榜上有名就是胜利。接下来的是3年的大学生活。课程安排得很紧、很全面,除了体育学科之外,还有心理学、生理学、巴西历史和其它许多课程。他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求知欲也越强,即使在旅行和集训期间,他也照样抽空做功课,请马塞教授上课,进行小测验。因此,贝利往往在长期旅行后回到班里还是能后来居上。经过3年的努力,贝利终于戴上方型帽,穿上学士袍,走出了巴西的最高体育学府。

“巴西失去了贝利”

1971年,贝利最终离开了巴西国家队。7月18日他参加巴西队在马拉卡纳体育场踢了最后一场球。18万观众观战,看台上不断发出“贝利!留下!”的呼唤声。贝利情绪激动,热泪盈眶。他知道再也没有机会穿上黄绿相间的球衣上场了。比赛结束后,他脱下伴随他14年的10号球衣,高举双手,向观众告别。

之后,他继续留在桑托斯队踢球,这期间,他到过许多国家去讲学,系统地讲授了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的理论与方法。1974年,正当他与桑托斯队的合同期满,而又被一桩经济纠纷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宇宙俱乐部与他挂上了钩。经过多次商量,他终于离开了他为之效力近20年的桑托斯队,走上了新的征途。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震撼了巴西全国。巴西圣保罗一家报纸写到,1974年某月某日“巴西失去了贝利。”

贝利在美国宇宙队服务3年,对美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贝利的影响下,美国掀起了一股足球热,不少世界球星,如联邦德国的贝肯鲍尔,荷兰的克鲁伊夫都纷纷跑到美国去献技。美国足球比赛的观众纪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最多一场达77,000余人,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传统项目橄榄球比赛的观众人数。

1977年10月1日是贝利最终与足球告别的日子。在纽约举行的告别赛安排得别开生面。参加比赛的两个队:一个是对贝利的成长起过巨大作用的桑托斯队,一个是贝利为它的壮大付出了巨大劳动的宇宙队,而贝利在两个队各踢半时。在比赛中,贝利自然成了数万观众瞩目的中心。上半时进行到第43分钟时,贝利射进了1球。这一球是贝利射进的1,282个球中的最后一个。比赛结束后,贝利被队友们抱起,在75,000多名球迷们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

贝利离别球场之后,他将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可以说,这几年贝利依然十分活跃,他当过广播公司的球评家,演过电影《胜利大逃亡》的主角,开办过足球学校,当过教练;他曾经说过,他非常喜欢教孩子们踢足球,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儿童足球教练,但不是职业俱乐部的教练。他的确这样做了。1985年是巴西的总统选举之年,贝利跃跃欲试,想参加竞选。有人积极支持,也有人反对,更多的人则采取等着瞧的态度。然而舆论界对贝利的下述声明却非常敏感。他说,几位总统候选人都同他谈过,要在政府设立体育部,有意请贝利出任部长。贝利表示,一旦设想成为现实,他将积极努力为巴西体育事业作出贡献,他打算对大企业主和商人征特别税,并把大部分体育彩票的收入用以开展业余体育运动;规定足球为巴西初级小学的必修课,等等。贝利是一位巴西和世界足坛上的名人,又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实业家,在桑托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包鲁等地都有资产,另外还在几十个企业中拥有股份……他在政坛的出现本身也是引人注目的大事。

现在,贝利作为一代球王已经引退了,但他的独特生活之路没有结束,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亿万足球爱好者的心里。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

贝肯鲍尔是世界足球史上最杰出的超级球星之一。人们只要谈到足球就必然会谈及“球王”贝利、“金箭头”斯蒂法诺、“凯撒大帝”贝肯鲍尔和“无冕之王”克鲁伊夫。他们是世界足球史上的四颗明珠,是后人模仿的典范,被视为国际足坛的传奇式人物。贝肯鲍尔是“自由人”的楷模和始祖,为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后人虽然纷纷效法,但至今还无一人可以达到他那样的境地。正像1966年的世界冠军英格兰队教练阿尔夫·拉姆齐所说:“这样的人物在100年内才出现一个。他为足球运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无论是在足球比赛的防守上,还是在场上进攻的组织与指挥上,都表现出他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大师。这对别人来讲是件艰苦的工作,对他来说却早已驾轻就熟了。”

在国际足坛,有谁不记得在1974年、1975年和1976年连续三次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的,由马耶尔、贝肯鲍尔、穆勒和霍内斯等名将组成的巴伐利亚队?有谁不记得在1972年欧洲锦标赛中夺得桂冠,两年后战胜由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哈安、克洛尔和伦森布林克所组成的显赫一时的荷兰队,一举夺得世界冠军的联邦德国队?而这两个冠军队的队长和全队的关键性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贝肯鲍尔。

贝肯鲍尔是世界足球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联邦德国被视为国家的骄傲,被看作是“足球皇帝”。他的名字如同彼得·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一样,在联邦德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破土而出

1945年9月11日,弗朗茨·贝肯鲍尔在慕尼黑附近的吉森降生。数月后,这个地方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变成废墟。尽管战后的生活十分艰辛,但贝肯鲍尔的童年生活却是平静的。他的父亲在一个邮政分局当职员,每月的薪水足够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贝肯鲍尔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上了足球,到六、七岁时就能把足球像踢毽子那样在脚上耍来耍去,常使小伙伴们惊叹不已。学校老师曾打算把他培养成手球运动员,但1954年联邦德国夺得世界冠军后,全国掀起了足球热,这股风潮狠狠地冲击着这颗幼小的心灵,特别是被选入世界最佳阵容的瓦尔特、拉恩等球星的光辉业绩使他彻夜难眠,他暗自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要像他们那样为祖国争得荣誉。

他崇拜英格兰的博比·查尔顿,更崇拜大名鼎鼎的斯蒂法诺。前者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卓越演技强烈地吸引着他,贝肯鲍尔当时也是踢中锋位置,所以查尔顿成为他效法的楷模。斯蒂法诺称霸欧洲二十余载,成为欧洲足球的主宰人,他为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连续5次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贝肯鲍尔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1954—1958年,他在慕尼黑1906俱乐部呆过,13岁时加入了慕尼黑巴伐利亚少年队,在锋线的各个位置都踢过,均身手不凡,后被国家队教练绍恩选进国家青年队。1964年他18岁时升入甲级队——慕尼黑巴伐利亚一队。该队当时的教练威廉·诺伊德克尔预感到他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他的队夺得欧洲冠军的人物。诺伊德克尔不愧为一个“伯乐”,他知人善任,继贝肯鲍尔之后不久又选拔了两名在联邦德国足球史上留下光辉篇章的优秀队员:守门员泽普·马耶尔和射手盖·穆勒。

1965年对贝肯鲍尔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随青年队迎战荷兰队和苏联国家二队,均有上乘表演,所以在当年的9月26日,他刚满20岁就被选进国家队。当时他是中场队员,在迎战瑞典队、奥地利队和塞浦路斯国家一队时,他初露锋芒,为联邦德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以2:1战胜瑞典队立下了汗马功劳。数月后,又在温布利体育场以1:0击败英格兰队,给国家队带来了希望。

走向世界

1966年对他和联邦德国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真正进入了世界足坛。贝肯鲍尔才华横溢,首次参加世界杯赛就一鸣惊人,成为世界杯赛中最杰出的足球队员之一。他参加了联邦德国队14场比赛中的12场,在决赛阶段的6场比赛中,场场是主力,几乎场场有进球,他的出色表演真让人大开眼界。预赛中首场以5:0胜瑞士队,贝肯鲍尔连中二元;复赛中以4:0克乌拉圭队,又是他首开记录;半决赛中对苏联队2:1,他又打中关键一球。6场进4个球,一个中场队员在当时能有如此锐利的攻击力,实在是难得。他在防守上也是中坚,决赛场他死盯身材高大的英国名将,他最崇拜的球星之一博比·查尔顿,使其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像。贝肯鲍尔入队后的联邦德国国家队在世界杯赛中的精彩表演,大出人们意料之外,人们很难理解,这个队和预选赛时相比怎会这么快就判若两队?然而行家们却一致承认,一个新的世界超级球星已经破土而出。记者们在评选世界最佳阵容时一致首推贝肯鲍尔为最佳左前卫。

对贝肯鲍尔来说,在通向胜利的征途上困难重重,他最初阶段的足球观点几乎成了他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当时在联邦德国,行家们认为足球就是要突出力量、耐力和粗野;而贝肯鲍尔所实施的优雅、欢快、突出技术和近似科学的踢球法同当时的潮流简直是水火不相容,当时一名叫瓦尔特·琼斯的教授这样形容他:“贝肯鲍尔用凡尔赛方式(指彬彬有礼)踢球,既壮丽又文雅、高尚,体现了最大程度的自发与即兴,丝毫不呆板与墨守成规。”贝肯鲍尔主张应充分发挥队员的个人特性,使其技术得到自由发挥,任何战术要求都不应束缚队员的特长。贝肯鲍尔的这个主张受到非议和指责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素以纪律和服从而闻名的联邦德国队更是不堪设想的事。然而贝肯鲍尔是个刚强而有主见的人,他在墨西哥和联邦德国的两届世界杯赛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足球技巧。

1970年6月在墨西哥莱昂进行了一场复赛,到下半时第5分钟时英格兰队还以2:0领先于联邦德国队,眼看4年前在英格兰温布利体育场的旧戏又要重演,在那次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队就是以4:2胜联邦德国队夺走了世界冠军,当时这个比分对刚刚杀向世界舞台、血气方刚的贝肯鲍尔刺激甚大,这次正是报仇雪耻之时,怎能让4年前的旧戏重演,他调动全队人马,紧咬牙关和英国人斗智斗勇。他一马当先,在下半时第23分钟时,用他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巧射一球入网,不久又和锋线上的“重炮手”穆勒配合,由穆勒扳回一分,使比赛成平局。加时再战,联邦德国队乘胜追击,又进一球,反败为胜,进入半决赛。贝肯鲍尔所进的一个关键球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半决赛对意大利队的一场比赛更激动人心,开场8分钟,意大利队的博宁塞尼亚首开纪录,此后就转入防守。众所周知,“锁式”防守是意队的一大发明,他们使用这一绝招,采用“老虎不出洞”战术,全线退缩在自己本半场,力图保住这一球优势。而联邦德国队在先失一球的情况下展开全线进攻,发起连珠炮般的猛攻,创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贝肯鲍尔担任全队指挥,他既要防止对方打快速反击,又要亲临第一线威逼对方大门。队内最活跃的人物就是贝肯鲍尔,他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像。整个比赛成了一边倒的表演,几乎全部由联邦德国队压着意大利队打,但直到最后几秒钟才由施奈林格打进一球将比分扳平。加时赛时,贝肯鲍尔锁骨受伤,疼痛难忍,但是他带伤参战,吊着一支胳膊比赛,赢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加时赛的前20分钟,双方共进5球,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尽管终场联邦德国队以3:4败北,但贝肯鲍尔的球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却永远被球迷们所传颂。

1974年,在联邦德国世界杯赛中,贝肯鲍尔的天才和独立个性再次体现出来。1:0负给民主德国队使联邦德国队誓夺世界冠军的宏伟目标面临困境。此时教练绍恩都失去了信心,而贝肯鲍尔却变成了全队真正的领袖。他从教练手中接过“马缰”,在以后的比赛中由他决定谁上场和打什么战术。联邦德国队转危为安,最后夺得世界冠军。这一胜利与贝肯鲍尔的杰出贡献密切相关,为此他受到球迷们更大的敬仰。然而正是他这种耿直和独立的性格引起某些教练和队员的不满,他不断受到指责,这在他后来写的《像我这样一个人》一书中有详尽叙述。

辉煌业绩

贝肯鲍尔确实不愧为一个世界超级球星。那一堆荣誉和奖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4次被评为联邦德国全国最佳队员(1966年、1968年、1974年和1976年),1次美国最佳队员(1977年),2次欧洲头号最佳队员(1972年和1976年),2次欧洲第二最佳队员(1974年和1975年),1次欧洲第三最佳队员(1966年);他随巴伐利亚队参加比赛396场;4次夺得全国级联赛冠军(1969年、1972年、1973年和1974年),4次全国杯赛冠军(1966年,1967年、1969年和1971年),1次欧洲国家杯获得者杯赛冠军(1967年),3次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1974年、1975年和1976年),1次欧洲和南美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又称洲际杯赛)冠军(1976年),他随国家队参加103场(其中50场任队长),进球14个,1972年获欧洲锦标赛冠军,1976年获亚军;他3次参加了世界杯赛(1966年、1970年和1974年),3次被选进世界最佳阵容,是联邦德国队夺得1966年世界亚军、1970年世界第3名和1974年世界冠军的主要功臣。1983年他被联邦德国总理授予国家十字勋章。

用简单的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贝肯鲍尔的功勋。他作为巴伐利亚队和国家队的队长,对整个队的影响亦难用笔墨去描述。他使巴伐利亚队成为70年代的欧洲之王和世界最佳队之一;使联邦德国队进入世界强队之列,并在三届世界杯赛中稳居前三名,最后成为世界冠军。无疑他是联邦德国足球的开路先锋和奠基者,人们把他和彼得·亚历山大大帝相提并论真是不足为奇。

在国际上,他对世界足球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世界杯赛后,他从中场队员后撤改为出击型“清道夫”,成为防守的核心和进攻的组织者。他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赋予单纯防守的“清道夫”以新的含义:攻击型防守队员。至此在世界足球史上出现了“自由人”的新名称,这给以后足球技术、战术的演变带来了深刻影响。他是“自由人”的最佳典范和代表性人物,世界一致公认他为“自由人”的创造人,他为全面型足球的产生作出了卓越贡献,是足球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推动者之一。

1974年7月7日,联邦德国队终于以2:1战胜荷兰队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当贝肯鲍尔从国际足联主席斯坦利·劳斯手中接过世界杯赛的金杯时,他20年前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他成了一名世界超级球星,他为他的国家争得了荣誉。贝肯鲍尔实现了一个足球队员所能创造的一切,获得了国家联赛、杯赛的冠军,欧洲锦标赛和重大俱乐部杯赛的冠军,最后登上了足坛顶峰——世界杯冠军和相当于俱乐部世界冠军的洲际杯赛冠军。

他无愧于一个足球“艺术大师”。他个人技术全面,控球技术出色,动作准确、轻巧而优雅;传球准确无误,射门意识和能力甚佳,二过一配合能力让人拍手叫绝,这对后卫队员来说实在难能可贵。他体力充沛,身高1.81米,体重71公斤,是将技术和体力融为一体、能攻善守的典范。他前锋、前卫和后卫三线位置均能胜任,并能在后卫线上有所创新,他是典型的全面型队员。

光荣引退

1977年,贝肯鲍尔接受美国宇宙队250万美元的重金聘请来到美国,和球王贝利同场献技,为推动足球运动在美国的开展作出了积极努力。贝利在引退时对贝肯鲍尔致以谢意,并表示在运动生涯的最后时刻能和贝肯鲍尔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共事实在是一件幸事。

贝肯鲍尔在宇宙队三载,为该队夺得三届全国冠军(1977年、1978年和1980年),1977年曾被评为美国最佳队员,1981年贝肯鲍尔回到联邦德国汉堡队,随该队夺得1982年联邦德国全国甲级联赛冠车和欧洲足联杯亚军。在美国宇宙队和联邦德国汉堡队,贝肯鲍尔曾放弃“自由人”之位,改任中场队员,他在此位置上也取得了突出战绩。1982年,国家队教练德瓦尔在舒斯特尔和穆勒受伤、国家队缺乏一个得力组织者之时,曾打算起用贝肯鲍尔,但他也伤疾在身,被迫宣布退出球场。他在1982年世界杯赛中担任体育评论员,并兼任联邦德国国家队顾问。1983年5月,他又回到美国宇宙队,1984年任联邦德国国家足球队总教练,他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联邦德国的足球事业。在世界上贝肯鲍尔永远是一个为千百万球迷崇拜的人物。

“足球绅士”博比·查尔顿

1958年2月6日,一架飞机在慕尼黑机场失事。英格兰曼彻斯特联队全体队员正搭乘这架飞机回国。年前,他们刚刚在贝尔格莱德和南斯拉夫的红星队以3:3战平(前一场以2:1胜),获得参加下一轮比赛的资格,这场灾难几乎夺走了该队全部队员的生命,只有教练马特·巴斯比和队员比尔·福克斯、博比·查尔顿奇迹般地幸免于难。飞机突然受到猛烈冲撞,查尔顿从飞机上被弹出,人们发现他时,他还紧扣着安全带,赤着双脚,两只鞋子已不知去向。当时他只有20岁。这次事故对查尔顿的刺激相当大,他整日处于恐怖之中。经常从噩梦中突然惊醒,浑身大汗淋漓。不幸事件历历在目。队员死去的惨状目不忍睹,经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使他日不思饮、夜不能眠,他生活在恐怖和痛苦之中,他后来回忆说:“我亲眼看到了我的伙伴是怎样死去,怎样在痛苦中嚎叫,此惨状真是目不忍睹。”在短短的数星期之后,年轻的查尔顿头发几乎全部脱落,和先前的模样竟判若两人。

博比·查尔顿1937年10月11日出生于英国阿欣顿城。从小家境十分贫寒。他生于一个足球世家,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的著名足球运动员,他们省吃俭用极力要把博比·查尔顿和他的哥哥杰克·查尔顿培养成优秀的足球队员。杰克捷足先登,在当地很有声望。博比也不甘示弱,他踢左前锋位置,很快就以速度快而著称,成为各俱乐部争夺的目标,他的叔叔杰克·米尔本建议他和纽卡斯尔队签订合同,但查尔顿自有主张,和另一更强的队——曼彻斯特联队签订了他的第一个职业合同,那时他年仅17岁。他必须等待一年才能达到英国当时的规定,去参加甲级联赛的正式比赛。马特·巴斯比教练慧眼识才,他召集一批年轻新秀组队,在1956年和1957年两次夺得英格兰联赛冠军,被英国报刊称为巴斯比娃娃队。1958年,曼彻斯特联队正处于兴旺时期,年轻的新秀逐渐成熟,被认为是欧洲最有希望的强队之一。它在主场以2:1战胜南斯拉夫红星队后,在客场又以3:3和红星队踢平,从而获得参加欧洲俱乐部冠军杯半决赛的资格。在此得意之时,灾祸从天降,慕尼黑事件夺走了该队绝大部分队员的生命,使一个刚崭露头角的球队再也不复存在。

博比·查尔顿终于站起来了。他摆脱了恐怖和痛苦的威胁,重新振作精神,继续他的足球生涯。一天,三个幸存者聚在一起,到死者墓前庄严宣誓,要化悲痛为力量,重建一个强大的曼彻斯特联队,完成死者的未完事业,用辉煌战绩悼念死者的英灵。

事件后,英国各大俱乐部都齐力声援,纷纷表示愿意借队员帮助该队另起炉灶。马特·巴斯比以博比·查尔顿为基石,重整旗鼓,任命查尔顿为队长,负责全队的进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个浑身打满“补丁”,临时凑合起来的联队继续参加欧洲冠军杯赛,在半决赛中先以2:1胜意大利米兰队;但后来由于查尔顿忙于参加英格兰队集训,为当年夏季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大赛做准备,在客场比赛时,他未能随该队前往,结果曼彻斯特联队以0:4败北,失掉了进入决赛的资格,使夺冠的夙愿未能实现。随后在英格兰杯赛中,查尔顿一记猛射,球恰恰打在门柱上,使本来可能出现的一次历史性胜利亦化为泡影。曼彻斯特联队居博尔顿队之后获亚军,该队这一年运气实在不好,眼睁睁看着两项冠军被人拿走了。

在世界杯赛中,查尔顿也一直在候补席上坐冷板凳,虽然报界对教练不起用查尔顿极为不满,但他仍然不能获得一次表演机会。1962年他第二次代表英格兰参加世界杯赛,这次他是主力队员。在预选赛中,英格兰队以9:0、4:1两胜卢森堡队;以2:0、1:1胜葡萄牙队获出线权。在决赛阶段比赛中,该队以3:1胜阿根廷队,查尔顿打进了第一球。后在复赛中,它被后来荣获本届世界冠军的巴西队淘汰,使刚要显露才华的查尔顿失去了表演机会。尽管如此,他在英格兰仍确立了球星的位置,被视为不可替代的希望之苗。

1963年,曼彻斯特联队云集了乔治·贝斯特、丹尼斯·劳等一批新秀和帕特·克巴朗德、诺比·斯太尔斯等一批久经沙场的老将,新老搭配,阵容十分整齐,在国内堪称一流强队。1963年,该队获杯赛冠军,1964—1965年和1966—1967年,两个赛季中又连获英国甲级联赛冠军,使广大观众再次看到了慕尼黑事件前曼彻斯特联队当年的强大身影。1966年第8届世界杯足球赛在英国举行。博比·查尔顿已经成为英格兰队的支柱,他在预赛中为英格兰队首开纪录,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决赛中又攻进两球,从而以2:1淘汰了大名鼎鼎的欧塞比奥所在的葡萄牙队。在对联邦德国队的决赛中,博比成功地抑制住了贝肯鲍尔发挥的作用,使自己两侧的两个边锋大显神威,赫斯特进3球,彼得斯进1球,从而使英格兰队以4:2夺得世界冠军。这是博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和他的哥哥杰克都成了世界冠军队的成员。兄弟俩一起登上了足球荣誉的最高顶峰。一向沉静和不动感情的博比此时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第一次像小孩子那样哭了……年底他被评为欧洲头号最佳队员,居葡萄牙队的欧塞比奥和联邦德国队的贝肯鲍尔之前,成为欧洲足坛最显赫的人物。

两年后,在温布利体育场,博比·查尔顿再次像孩子般地哭了。这是他在20年足球生涯中第二次这样激动地流下热泪。1968年第14届欧洲冠军杯决赛在这儿拉开战幕,对手是曾两次获欧洲冠军的葡萄牙班菲加队。这个队拥有欧塞比奥等一批著名球星,是一个老牌的欧洲劲旅。温布利体育场座无虚席,热情的观众为这个再生的曼彻斯特联队呐喊助威。博比·查尔顿先声夺人,攻进一个头球,但不久班菲加队的格拉卡也回敬一球,在90分钟终场时两队不分胜负。加时再战,至第9分钟时,曼彻斯特联队已以4:1遥遥领先,其中博比又打进一球,至此该队已稳操胜券。新生的曼彻斯特联队终于完成了死者的遗愿,最后登上了欧洲冠军的宝座。博比再次哭了,久久不肯离去。他和巴斯比教练长时间地紧紧拥抱,使在场的观众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了却了一桩心愿,可以手捧金杯去宽慰那些死去的朋友了。后来他本人又于1967年和1968年两次被评为欧洲第二最佳队员,荣获银球奖。

在1958年慕尼黑悲剧的残骸中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球星——博比·查尔顿。他在1958—1970年间,随英格兰队参赛106场,进球49个,创该队进球最高纪录。他4次代表英格兰参加世界杯赛,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赛后退出英格兰队。1973年他36岁时光荣挂靴,至此在曼彻斯特联队效力长达20年之久,其运动寿命之长,并且忠心不二,在职业足球界实属少见。他参加甲级联赛606场(再创一最高纪录),进球198个。他获得过杯赛、联赛桂冠,称霸英格兰;又获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威震欧洲大陆;最后获世界杯赛冠军,勇贯世界足坛。他踢过中锋、内锋,能胜任多种位置,不论在曼彻斯特联队,还是在英格兰队都是全队的灵魂。他在场上非常活跃,活动范围大,经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各个角落。他个子虽然高大,但却灵活、聪敏、快速,具有真正优秀队员才有的那种冷静和沉着。他技术熟练、全面,传球准确、及时,中、远距离射门能力尤佳,头球威胁大,攻守全面,属于现代足球的典型人物。他和传统的英格兰力量型的队员截然不同,他不是一个粗壮、结实的队员,而是一名纤细、消瘦、但很灵敏的速度型、技术型队员。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也别具一格,这使他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在足坛享有很高的声望。毫不夸张地说,他从来就不发脾气,尽管在足球顶峰达15年之久,但一直保持着一种平易近人、谦虚的美德。他在赛场上作风和道德极好,即使被人踢倒也不计较,他的“报复”手段是踢进对方大门更多的球。查尔顿是一个真正的足球先生和一个出色的英国足球使者,这和人们印象中的英格兰队员的粗野形象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无怪乎有人称他是“足球绅士”。

博比·查尔顿使曼彻斯特联队死而复生,使英格兰足球恢复了往昔的尊严,他的功绩永远流芳千古,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离队给曼彻斯特联队和英格兰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白,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两队很难再找到像他那样的杰出人才。

“足坛虎将”克鲁伊夫

70年代是全面型足球运动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10年中,世界各国涌现出了数十位出色名将,而功绩显赫的当推荷兰“明珠”、原国家队队长、中锋约翰·克鲁伊夫。他是继贝利之后在世界足坛上出现的又一颗闪闪发光的巨星。

克鲁伊夫是全面型足球的代表人物。他在荷兰踢球不到10年,曾随国家队出战60余场,使荷兰队由一个欧洲三流弱队一跃而居世界亚军高位。荷兰的阿亚克斯俱乐部队,在他的率领下,荣获5次全国冠军、3次欧洲俱乐部冠军、2次欧洲超级杯赛冠军和1次洲际杯赛冠军。克鲁伊夫本人3次被评为欧洲最佳足球运动员,获金球奖。克鲁伊夫的名字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都家喻户晓。

从外表看,约翰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温文尔雅,身材中等(1.76米),两腿细长,但一到球场上,他就判若两人。他奔跑迅速而果断,拼抢勇敢而积极,动作敏捷而简练,球在他的脚下随心所欲,显得特别服贴。他具有作为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非凡才干,他的控球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然而,这一切是怎样得来的呢?

约翰·克鲁伊夫1947年4月5日生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贫民区。早年丧父,母亲是阿亚克斯体育场的勤杂工,家境十分贫寒。由于饮食不佳,他骨瘦如柴。为了帮助妈妈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报童,每天早晨都在伯滕多尔普区背着邮袋将世界发生的各种消息和无奇不有的趣闻带给读者。他花费每一分钱都要经过再三考虑。

但是,母亲工作的环境给了他接触足球的便利,他从小就迷上了这项运动。这个瘦小的像“火柴棍”一样的孩童,干活慢条斯理,可是摆弄足球却有着非凡的天才,他能像艺术家那样把一个小小的圆球玩得团团转,9岁的克鲁伊夫就被选入了阿亚克斯俱乐部少年队。在教练员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他的技术突飞猛进,进步极快。在绿茵场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位身材瘦长、动作灵巧的小孩在比他大得多的小伙伴中带着球穿梭走位,灵活自如,那就是少年足球英雄克鲁伊夫。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教练员们和俱乐部领导的赏识。

1964年2月2日,不足16岁的克鲁伊夫,正式加入了阿亚克斯俱乐部职业队,并且签订了合同,他的职业足球生涯就此开始了。球迷们都亲昵地称呼他为“克鲁伊亚夫”,因为他在第一份合同上就是这样签署的。

职业运动员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轻松、美妙。一到职业队,他那体力不如人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在阿亚克斯驻地附近有一块长满绿草的山坡地,这是队员进行越野训练的地方,按照教练员的要求,每次训练要跑好几个来回,他经常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最后一个到达。克鲁伊夫懂得,这是训练中的第一关,这一关不突破,他就休想留在职业运动员的行列。倔强的克鲁伊夫开始了苦练,每次全队跑完后他就一个人留下来“加餐”。另外,他还加强了战术和力量练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从不马虎,有的动作一做就是几百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人做过统计,克鲁伊夫每次大运动量训练后,体重要掉两公斤。艰苦的劳动结出了硕果:他的100米跑速达到11秒,弹跳高度超过90厘米,他在一次比赛中奔跑时间达到31分16秒(世界杯赛),完成技、战术动作100多个。

约翰同所有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首先,他梦想在著名的阿亚克斯队里占有一个正选席位,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1964年11月15日他随该队首次登场,并像一个老练队员那样不慌不乱,穿针引线,在对方门前频频制造紧张局面,他还亲自攻进1球,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器重和尊敬。在1966—1967年度的甲级联赛中,他一人踢进33球,成为全国的最佳射手。这一年阿亚克斯队荣获全国冠军,而克鲁伊夫也声威大震,获得“猎犬”的美称,并被选入国家青少年队。

阿亚克斯队由于有了克鲁伊夫以及内斯肯斯等几员虎将,便一帆风顺,步步高升。1966年至1968年,该队连续3届夺得全国冠军;1971年至1973年又蝉联3届欧洲俱乐部杯赛冠军并获1届洲际杯赛冠军。他的身价因此而猛增,克鲁伊夫的名字成为足球俱乐部交易所里争夺的“名牌”,他甚至成了荷兰挣钱最多的人。阿亚克斯俱乐部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当然也从中受益非浅。总之,克鲁伊夫是同阿亚克斯俱乐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阿亚克斯的教练员为克鲁伊夫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克鲁伊夫也为阿亚克斯队的水平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日本一家足球杂志指出:阿亚克斯的光荣就是从克鲁伊夫入队后才开始的。

年轻的克鲁伊夫有着多方面的爱好。除了足球之外,他还喜欢学飞行,他收集了不少关于飞行的资料和书刊,房间里还挂着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他经常自豪地指着照片对别人说:“戴着飞行帽、握着操纵杆的就是我,像吗?”

当然,克鲁伊夫这张飞行员小照,与他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英姿相比,只不过是一支小小插曲而已。

1966年9月,克鲁伊夫第一次随国家队迎战匈牙利队,这时他在国内已有相当名气。在这场比赛中,他显露了自己作为一个进攻组织者的高超球技,在防守型踢法笼罩欧洲足坛的形势下,他的出现立即受到各国足球专家们的重视,与其说看重克鲁伊夫本人,倒不如说更器重他的风格,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比利时人都在引诱他,愿出高价收买他。当然,荷兰足协和阿亚克斯俱乐部是不会轻易放过这颗摇钱树的。

诚然,克鲁伊夫也并非百事顺心,他有过挫折和教训。1967年,他参加了对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比赛,这是他随国家队第二次登场。这场球克鲁伊夫踢得不好,动作粗野,被裁判员命令退场,成为荷兰足球史上第一个被罚下场的队员。这对锋芒毕露的、年轻的克鲁伊夫无疑是一个打击。他感到懊丧和羞愧,但也使他认识到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那种任性的脾气,否则就不配当一名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

1968年12月3日,21岁的克鲁伊夫与荷兰的一位大产业家的女儿达尼·科斯塔结了婚,妻子比他小两岁,科斯塔为他生下一男二女,夫妻感情十分和谐。更重要的是科斯塔的父亲考尔·科斯塔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商业界老手,他对克鲁伊夫的生活、前途和金钱交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后来成了约翰的经纪人,是使他变成百万富翁的关键人物。克鲁伊夫也承认:“岳父给我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我是非常感谢他的。”

如果说60年代末期是克鲁伊夫在荷兰足球界崭露头角的时期,那么他的真正崛起还是在70年代初期。1970年至1974年这5年可以说是约翰的全盛时代,以他为首的阿亚克斯队连续3次独占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鳌头,而他自己,则被欧洲26家报刊推选为1971年、1973年和1974年的欧洲最佳运动员,这是欧洲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称号。这期间,在世界足坛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全攻全守的打法,被称为世界足球战术的第三次革命,而阿亚克斯队就是这次革命的先驱者。

1974年,克鲁伊夫作为荷兰国家队队长,率领该队第一次参加了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10届世界杯足球赛。荷兰队在比赛中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世界亚军,克鲁伊夫也做了尽善尽美的表演,正像人们所说的:荷兰队这个在欧洲足球界“无人问津的伴舞少女”,由于克鲁伊夫的陪伴而大放异彩。在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荷兰队取得了4:0的大胜,约翰亲自射进两球,另两球也是在他的积极配合下取得的。复赛中荷兰队迎战上届冠军巴西队,这是能否夺标的关键一仗,比赛进行至下半时第45分钟,约翰在中场得球,高速从中路突破,突然,一个急转身扯到右翼,看准本方左前卫正向禁区冲刺,他果断把球吊到门前。内斯肯斯人到球到,抢点铲射成功;65分钟时,场上再次出现高潮,荷队左边锋从左边突破传中,克鲁伊夫包抄,在冲跑中跳起,飞身滑行卧射,球进网后,克鲁伊夫的身体还在向前滑动。观众顿时掌声如雷,赞扬克鲁伊夫的这种勇敢与球技相结合的高难动作的表演。

7月7日,世界杯决战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打响。联邦德国队指派著名后卫福格茨专盯克鲁伊夫,赛前福格茨扬言一定要使这位“荷兰飞人”不起作用。这是一场斗智、斗技的争夺战。比赛一开始,人们就被克鲁伊夫的行动惊呆了,他不是在习惯的中锋位置,而是回撤到禁区附近。不到1分钟,只见克鲁伊夫像支离弦之箭,飞速从后场冲上,在中圈前沿得球,直插对方禁区,竟把老练的福格茨甩在一边,联邦德国队防卫措手不及,被迫侵入犯规。荷队罚点球命中,首开纪录。此时离开赛只有80秒!这是世界杯史上的创举。

尽管荷兰队最后以1:2失利,未能捧回金杯,但它却为世界足球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巴西报刊指出:“荷兰人是这场决赛的英雄。他们把勇敢、速度、战斗精神和个人技巧融为一体。”阿根廷评论员巴希奥尼认为:“荷兰人表演了21世纪足球运动的绝技。”而克鲁伊夫则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一位波兰评论员赞扬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条件齐备的现代进攻型中锋;巴西教练扎加洛说他是本届杯赛的“最佳运动员”,“他既表演了高度的个人技巧,同时又是整个机器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赛后他被选入世界最佳阵容。

的确,克鲁伊夫是一位身手不凡的人才。那么,他到底有哪些超群出众之点呢?

首先,他的技术十分全面,他不仅是对对方球门威胁最大的中锋,而且他两翼活动也很在行,有时还充任后卫。他的传球准确而及时,经常为同伴创造有利机会。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够迅速判断出同伴和对手的意图,有条不紊地在场上指挥战斗。他的动作隐蔽而神出鬼没,可以一边快速带球,一边做假动作或瞄准射门,这是其他许多人想做而难于做到的,也是对手望尘莫及的。早几年在西欧广泛流传克鲁伊夫赤手空拳擒盗的故事:一次,他正在客厅接待客人,忽然听见妻子在里屋一阵惊喊,原来一个强贼企图抢劫。他猛然冲上去,飞起一脚,把强盗手中的枪踢掉,接着一拳将他打倒,立即把凶手捉拿归案。这足以说明这位球星的勇敢、机智和当机立断的品质。

克鲁伊夫的另一个特点是一对一争夺的能力特别强,这是他长期刻苦锻炼的结果。他曾对记者说:“早在阿亚克斯队时,教练米歇尔斯最喜欢的一个练习就是一对一争夺,我们几小时几小时地练习抢夺过人,这个练习帮助我学会了抢球。总的来说,我从小就学会了如何战胜自己的对手。我有一条原则:先猜中后卫的意图,再采取自己的行动。”大家都很清楚,对于克鲁伊夫这样的运动员,每次比赛中都会受到对方的重点“关照”,但克鲁伊夫每次都有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他总能设法摆脱,自由得球。许多同克鲁伊夫较量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捉不住的影子。

当然,他作为一个中锋,其主要职责还是射门得分。他起脚快,机会掌握得好,加上他的脚头功夫过硬,所以进球数也相当可观。早在1974年底,他就为阿亚克斯和巴塞罗那这两个队踢进200多个球了。那几年他还多次被评为荷兰或西班牙的最佳射手。

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之后,克鲁伊夫就准备退出国家队,他随国家队出赛的场次越来越少,在1976年欧洲锦标赛中,克鲁伊夫虽然随队赴会,但决赛没有上场,以后在荷兰国家队的名单中也很少见到他的名字,许多人对克鲁伊夫的动向感到茫然。为什么球技正处于高峰阶段的27岁的克鲁伊夫要离开国家队和同自己相处多年的伙伴们呢?约翰曾在一次公开的场合透露过自己想脱离足球生活的原因,他说:“我有三个小孩,以后我要认真教育他们。而现在,由于这种职业,我在家的时间太少了。”谁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克鲁伊夫还说过:“我一秒钟也不能忘掉足球。”那么,克鲁伊夫到底为什么不愿回国家队?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他同阿亚克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