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妇科医论医话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7 17:02:24

点击下载

作者:李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莉妇科医论医话选

李莉妇科医论医话选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李莉妇科医论医话选作者:李莉排版:HMM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ISBN:9787513244688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桂林崇华中医街李莉名医馆李莉工作室李莉与患者李莉与治疗成功的龙凤胎李莉出诊照李莉与壮医会诊李莉和她的学生李莉日常照李莉在贵港参加广西电视台的爱心义诊活动李莉在敬老院义诊陈 序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妇科学作为独具优势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扎根临床,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为妇女的健康和人类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莉教授祖籍为广西边陲的壮族地区,她在瑶族山区里长大,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制度的首届大学生。她热爱中医事业,学习刻苦努力,因品学兼优而留校在附属医院工作。由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基本功扎实,她深得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的赏识并成为他亲自选定的学术继承人。在班老的悉心教导和长期耳濡目染下,她扎根临床第一线,潜心学习和研究妇科疾病三十余年,深刻领悟了班氏医学精髓,继承发扬了导师班秀文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妇科领域中上下求索,治疗妇科经、带、胎、产疑难杂病,疗效显著。她谨遵导师教诲,以良好的医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赖。该书记录了李莉教授从医多年的心路历程,其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既有学术理论的阐述,也有临证案例的演绎和验证,匠心独具,通俗实用。她对中医妇科理论之钻研,对现代医学之应用,衷中参西,取长补短,特别对妇科临床经验善于总结,启发后人,可谓尽善尽美。是书为大众了解中医妇科常识及求医问药提供了专业、实用的普及和指导。作为李莉教授成长的见证人和师长,我赞赏她那种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以及为传承中医所做的努力和奉献,也为广西中医妇科诊疗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书成之际,乐以为序。陈慧珍2017年6月该序作者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名老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 序

我父母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医务人员。父亲李生敏在防疫站工作,母亲党应兰是卫生院的护士。我出生在广西平乐县,2个月大时即随父母来到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公社卫生院。富川县是一个位于广西桂北山区的边远县城,富阳公社卫生院坐落于县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开门可见马鞍山。医院条件简陋,前面是门诊,设有中医诊室、西医诊室、注射室、药房。医务人员就住在门诊后面,与就诊大厅、诊室用木板相隔,没有厨房,大家都在公用饭堂就餐。小时候我经常在门诊玩耍,看到中医诊室常常被病者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耐心而虔诚地等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中医把脉开方,然后在药房取药。中药房里,药香浓郁,地上的坛坛罐罐里放有黑枣、熟地、炙甘草等药材,还不时传出叮叮当当敲打中药的声音。我从小就受到医药氛围熏陶,在药碾声和中药臼捶打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中长大。中医诊室中的七旬老中医姓冯,他的诊室每天都门庭若市,挤满了各种年龄的患者。我常常好奇地站在老中医的对面看他问诊把脉。我很纳闷,为什么老中医不像西医那样用听诊器看病,而仅仅摸摸患者的手就行了。晚上走过老中医的房间,经常听到他用粤语念书或唱读汤头方歌的声音。后来老中医去世了,门诊冷清了许多,我家也搬到了另一家医院。童年记忆中的老中医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梦想长大后也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中医师。“文化大革命”撕碎了我的求知梦想,高中毕业后,我响应党的号召到了一个离县城较远的偏远山村插队落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炼红心。当时山区农村缺医少药,我自告奋勇兼职当了一名“赤脚医生”。经过公社医院三个月的培训,我认识了一些药物,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基本能处理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后来县药材公司招工,我被分配到那里当了一名工人。我家与防疫站和县医院相邻,每当看到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忙碌地工作,想到童年的愿望未能实现,心里总感到惆怅和遗憾。

1976年底,“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校招生考试,我压抑已久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通过不懈努力,我终于在1977年12月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广西中医学院大门。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瑶族山区的我,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童年的梦想。

1983年我毕业分配到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中医学院二附院)妇产科工作。在这所中西医结合的医院里,我刻苦学习中西医妇科产科业务。1991年元月,我荣幸地成为班秀文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脱产3年跟随班教授专心做整理继承导师学术经验的工作。医院还特设了一个名老中医专家诊室,便于我们师生开展业务。每天上午我们跟随导师在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中华路门诊、瑞康医院门诊侍诊,揣摩导师的就诊思路、临证用药、学术特点和风格,收集整理成功医案。下午我们大多自学或整理上午所见所闻和笔记,参阅有关文献和资料,撰写整理心得笔记、学术论文。导师每周还抽出两个下午给我们授课,传授他的学术经验和体会。这样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受益良多。在班老的亲切教诲、临床示范、耳濡目染下,我系统地掌握了班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特长,超额完成了跟师计划,顺利通过了区卫生厅科干局组织的有关专家定量、定性、综合评定的临床考核及论文答辩,出师后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回到单位后,我在全面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医之长,以妇科痛症、不孕、癥瘕等疑难杂病为主攻方向,深入探索中医与西医在生理病理上的内在联系,结合西医检查诊断,对月经不调、不孕、卵巢囊肿、子宫小肌瘤、面部色斑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几十年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丹心妙手解妇孺之疾苦,悬壶济世弘扬大医精诚”的楹联屹立在桂林市崇华中医街的李莉名医馆前,诉说着中医妇科人的服务宗旨和中医特色的显著疗效。多年来,在工作之余,我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国内外多家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积累了许多妇科疑难病案。在目睹了大量病者患病时的苦恼和治愈后的欢乐之后,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从医多年的点滴经验及医患之间的酸甜苦辣,建立一个信息传递、医患沟通的平台,意在传承中医和壮医文化,普及妇女健康知识,弘扬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展示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的诊疗特色。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帮助下,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李 莉2017年6月怀念恩师班秀文2014年4月14日,这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我的恩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桂派中医的优秀代表—班秀文教授在与疾病顽强斗争了10年后永远离开了我们。八桂河山为之悲哀,江水滔滔为之流泪。自他离去后的日日夜夜,我无时不在怀念恩师,往事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初识大师:深入浅出,广泽苍生

记得那是1977年12月,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终于步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医殿堂—广西中医学院。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尤其是来自边远瑶族山区的我,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努力,掌握过硬的本领,实现从医的理想。当时中医学院非常重视我们这届学生,配备了学院最强的师资阵容,如班秀文、林沛湘、秦家泰、陈慧侬、陈慧珍等老一辈中医名家,我如饥似渴地聆听了这些大师级教授的授课。班秀文教授给我们上的是中医基础课,他红光满面、笑容慈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精美隽秀的板书把我们带进了中医的殿堂。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话:“中医基础课是学好中医的奠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中医。”我很喜欢班老的授课,上课时我全神贯注做好笔记,生怕漏掉重要的内容和章节,而且很多内容是他老人家独特的经验,那可是书本上没有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还积极向他请教,直到弄懂为止。中基第一次考试我考了满分,班老向我投以了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当知道我的老家是当年他曾下放农村“蹲牛棚”的广西大新县时,他更加关心我,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为群众服务。

当时有很多患者慕名到班老家中看病,他都分文不取义务为患者服务。一次,一位乡下来的患者在病愈后为表示感谢送了一只木菠萝给他,他叫我到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分享。作为一个来自山区的普通学生,能得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青睐,我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温暖。出于对班老学识和为人的敬佩,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妇科,希望能成为像班老那样德艺双馨、受人尊重的妇科名家。二、从师学艺:高风亮节,谆谆善诱

1983年初我毕业留校分配到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妇产科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常到班老出诊的壮医门诊部、中华路门诊部看望老师。看到门庭若市的门诊和班老繁忙的身影,我非常希望能到老师身边学习,苦于没有机会,只有通过阅读老师的文章和著作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7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工作会议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朱杰宣布了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全国将拟选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每人配备1~2名学术继承人。班老作为广西8名名老中医指导老师之一,代表广西到北京参加拜师大会。为了广西的中医药事业,他不顾70岁高龄毅然承担了带教3名学术继承人的重任,我是他选出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得知此消息,我欣喜若狂,终于能再次跟班老学习了!但文件要求每位专家只带1~2名继承人,而且继承人的条件是优秀的中青年主治医师,受聘3年以上,年龄35~50岁,从事本专业工作15~20年。我当时的年龄、主治医师年限、从医年限均未能达标。我担心失去这次宝贵的跟师机会,夜不能眠,赶到班老家,恳求他一定要收我为徒,我的条件虽然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但只要他同意带我,我愿意停薪留职做个旁听生。班老被我的诚意感动,他当即向区人事厅、卫生厅打了一个报告,“据我区目前情况,大多数老中医只选继承人1名,与其他省区相比已有望尘莫及之感!我的意见,是从广西中医事业着想,请领导研究解决。”并亲自把报告交到了卫生厅领导处。经过班老的努力,我作为广西区级特批的学术继承人得以顺利从师。我感谢导师,更感谢卫生厅有关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

1990年12月7日下午,广西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区人民政府礼堂隆重举行,以班秀文教授为首的8名指导老师和12名学术继承人及自治区有关领导、各地市卫生局局长、中医院院长及区内各卫生单位代表近600人参加了这次中医盛会。那天班老作为导师代表在大会上的表态,我迄今依然记忆犹新:“要把自己一辈子积累下来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徒弟,自己的子女可以不带,但一定要为广西中医事业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为振兴广西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会后班老当即召集我们三名弟子制订学习计划,即日便开始了跟师应诊。事后当我得知班老的女儿是中医妇科主治医师,跟师条件达标并享有优先权却未能从师后,我为班老高风亮节、无私且伟大的人格而感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绝不辜负班老的培养和期望。

忘不了三年跟师的日日夜夜,我们每天上午跟随班老在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中华门诊部、瑞康医院门诊部应诊。那时班老的患者很多,未到上班时间桌面早已排列了几十本病历,还有很多外地赶来的患者。我们首先问诊记录病史,再拿给导师诊疗开方,碰到好的病案和导师用药奇特之处,我们做好笔记,下班后再归纳整理。一个月下来,笔记记了满满一本,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跟师的日子里,我看到许多疑难杂病患者经班老治愈,不仅有妇科,还有内科、男科、儿科的患者。记得有一位桂林来的患者,月经不调已3年,每次月经量多如崩,甚至晕厥,结婚3年尚无子嗣。患者求子心切,到处求医未果,说到伤心之处她嚎啕大哭。班老很同情她的遭遇,好言安慰她,并精心为她制定治疗方案,不到两个月她就如愿受孕。每周班老还抽出2个下午给我们授课,解疑答难。他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要勤于实践,做到“能讲”“能写”“能做”。能讲就是重视经典理论的学习和积累,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能深入浅出,讲学授课;能写就是总结学习心得体会,在病案、学术论文、著作上苦下功夫,多写文章,提高学术水平;能做就是工作认真负责,做好临床工作,提高业务技能。班老当年语重心长的教诲,至今仍回绕耳畔,激励、鞭策着我不断学习,勇攀高峰。

在班老的亲切教诲、耳濡目染下,我系统地继承、整理了班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西医之长,以妇科痛证、不孕、癥瘕等妇科疑难杂病为主攻方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疗效显著,赢得了许多患者的尊重和爱戴,每天出诊门庭若市。2003年,我被评为广西首届名中医;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整理出版了班老学术经验专著《班秀文》《班秀文学术经验集成》等书。因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成绩显著,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首届传承奖。三、薪火相传:呕心沥血,造福千秋

班老1919年元月出生于广西隆安县雁江长安村那料屯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骨伤科医生。班老6岁时常跟随祖父上山采药,在祖父的熏陶和影响下,他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幸的是,7岁那年,家庭突变,祖父和父亲患了急性热病,在一个月内相继离世,从此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他也沦为了放牛娃。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12岁才开始上学,结束了牧童生涯。在校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享受免交学费的待遇。1937年秋,他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怀揣母亲给的7枚铜板,他穿烂了五双草鞋徒步来到南宁上学,从此步入医林。1940年秋班老毕业分配到广西桂西山区凌云县平私医务所当所长兼医师,当时诊所经费有限,缺医少药,班老用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为群众防病治病。他坚持用针灸和中药、壮药治疗,不仅能治疗一般的常见病、慢性病,还能治疗急性传染病,如疟疾、痢疾、回归热等。有感于当地壮族妇女忍辱负重,辛苦劳作,还饱受经带之疾,他开始注重妇女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救人无数。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中医和山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班老的医术和抱负无法施展,最后他愤然辞去那个年代所谓的“公职”,在果德县(现平果县)县城悬壶开业,不久就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25岁的他即当选为果德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广西山区疟疾频发的现状,他被保送到广西省立医学院中南抗疟人员训练班学习,在那里他认真学习了许多西医的基础知识,为将来中西医汇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2年9月,他被分配到广西民族卫生工作队当医生,深入到广西的壮乡苗寨,为少数民族防病治病。由于当时工作流动性大,只能携带部分常用药,在交通闭塞、药品稀缺的山乡,如遇到复杂、疑难的病症,他的针灸和中药特长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1953年春,隆安县一个偏僻的山村流行回归热,他随工作队火速赶到,用针灸和中药挽救了几十户濒临死亡的山民的生命。1955年,他被选调至百色地区人民医院,负责筹办中医科及治疗工作。因工作出色,1957年他调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

班老多年来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中医事业,为继承和发展中医学含辛茹苦,为培养和造就中医人才呕心沥血。他重视经典原著的学习,认为中医之学贵在实践,只有将中医经典精髓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灵活运用,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六经辨证是中医经典原著《伤寒论》的核心,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经络病变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妇女的经、带、胎、产诸症均可在经络的互相传变过程中反映出来,《伤寒论》中辨证、立法、选方不仅适合于外感病,也同样适用于妇科治疗。1982年班老在国内创造性地把六经辨证应用于妇科领域,将《伤寒论》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班老理论渊博,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对内、妇、儿科均擅长,在妇科造诣尤深。他继承了《内经》中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妇女病的治疗,既要着眼于阴血的濡养,又要考虑到阳气的温煦,务必做到“治血不忘气,调气须及血”,立法处方,以甘平或甘温为主,盖甘能生血养营,温则生发通行,从而使血气调和,阴阳平衡。班老专著《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是其数十年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创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班老在中医药学辛勤耕耘的同时,还积极投入民族医药—壮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中。早年在壮族地区行医期间,他就注意收集整理,汲取壮医药精华,应用到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6月,他出任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室主任,直接指导壮医门诊部的筹建和治疗工作;1985年9月,招收第一批攻读壮族医药史研究生,为壮医药研究和教育奠定了基础,是现代壮医药理论研究的奠基者。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在壮医药理论研究、诊疗方法,以及壮药开发、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班老不仅学术精湛,医技神奇,且医德高尚,体察民疾。他白天忙于教学,晚上为慕名上门求诊的患者义务看病,三十多年来,找他晚上看病的患者数不胜数。对于来诊患者,不论地位高低、贫贱富贵,他都一视同仁,热情随和,宽厚善良,多年来经他治愈的患者难以计数,仅在家看病的病案就有二十余本。还有大量全国各地患者求医问诊的来信,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辨证处方,迅即回信,得到回信的患者照方治疗效果满意,“神医”的美名誉满邕城。即使在2003年3月病重住院,他出院后仍然坚持边治疗边为上门求医的患者口述方药,直到2004年4月病危再次入院。记得在班老的病榻前,我看到他老人家四肢不能活动,面部失去光泽,他用尽力气也发不出一个完整的声音,可眼睛却饱含着泪水,我在他的眼睛里读到了无奈和遗憾,他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完,太多的患者需要他去诊治。十年来,他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配合治疗,在家属的悉心照顾下,与病魔做斗争。在度过了3650个艰难的日日夜夜后,最终乘鹤仙去。“有缘拜师尊,终身父女情。三载春风雨,师恩似海深。”这是我在出师前回赠恩师的拙句。恩师鼓励我的词句“学贵于精,业在于勤”“梅树开花不畏寒,茫茫沙漠有绿洲”“他山之石可攻玉,学无捷径贵专心”“为医之道德为本,平凡之中不平凡”时刻回荡在耳边。忆往昔,心潮澎湃,展未来,中医事业前程似锦,八桂名医后继有人。我为今生能成为班老的弟子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大德仙逝,音容宛在,师恩如山,无以为报。作为他的学术继承人,唯有将恩师的学术经验发扬光大,薪火相传,造福患者,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以慰恩师在天之灵。

一代宗师班秀文教授,千古流芳!医论医话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的优势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和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妇科病是女性特有的疾病。据调查发现,我国90%的已婚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妇科疾病轻则影响工作和生活,重者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在食物调理、休息后自行缓解,而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久之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对于一些病理变化明显的器质性妇科病,如卵巢囊肿过大、子宫肌瘤过大或一些疑为恶性肿瘤的病变,适合进行手术治疗。而还有一些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则适合中医药治疗。实践证明,对于不孕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保障母婴健康、防治妇女疾病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有妇科学的萌芽,如《周易》在《易经·爻辞》中最早记载了不孕症,如“妇孕不育,凶”“妇三岁不孕”。春秋时代,妇科知识已相当丰富,开始出现了妇科医生,为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其大意是:有一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经过邯郸市,了解到当地重视妇女保健,就成为了当地的妇科医生。

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是从整体出发,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扶正固本的治法,全面提升身体机能,使气血得以调和。中医认为,女性生理之月经、带下、妊娠、哺乳等都是以血为用,血是月经、乳汁的物质基础,而气是血液的原动力。如果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流通就会受到影响。而气血功能紊乱,血海封藏失职,就会导致各种妇科病的产生。如血瘀于人体上部,可出现面部黄褐斑、色素沉着;血瘀于人体下部,可产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炎性包块等。

中医治疗讲究“个性化”,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根据患者致病因素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居住环境和病程症状不同,分析归纳,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中医大夫每次开出的处方都是“原创”,都是为患者量身定制的。例如同是痛经的患者,有的因寒邪而起,有的因气血亏虚而致,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寒邪引起的宜暖宫散寒、通经止痛,气血亏虚而致的则宜补益气血,此即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又如子宫肌瘤和输卵管阻塞,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都是因气滞血瘀而引起,治疗时均可应用理气活血的方药,此即异病同治。总之,治疗疾病时应以辨证施治为原则进行个性化治疗,这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当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容易出现功能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焦虑、健忘、四肢乏力、手脚发麻、头晕心悸、食欲下降、面色苍白或萎黄、面部黄褐斑等,而体格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从中医辨证出发,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手段,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可对失调的机体功能进行调理,使之达到平衡而使身体恢复健康。这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治病机制,使人体的失衡状态调整到较好的水平,从而避免了疾病的发生。

宫颈疾病、妇科炎症、乳房炎症、乳腺增生常困扰着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内分泌失调等多种疾患常给女性平添无数烦恼;妇科肿瘤、宫外孕成为女性健康的杀手,严重影响了女性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这些妇科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正常工作和生活,却不能很快根治。当四处求医单纯应用西医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时,不妨求助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疗效,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在长期疗效、解决复发问题和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优势一:如痛经、月经不调等大部分功能性疾病,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中药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为用于治疗妇科病的中药,大多取材于动、植物和矿物质,如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实,动物昆虫的组织、器官、生物体或其壳、甲等。有些中药甚至是我们常用的食物,如山药、茯苓、大枣、莲子、薏苡仁,药食同源,这些药材大多无毒副作用,在调节月经、促进排卵中常被使用。特别在因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不调、月经量多、闭经等疾病的治疗中优先使用中药调理,可有效避免应用某些激素类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优势二:中药能够使女性免受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及精神负担,减少痛苦,这是中医药治疗妇科病的又一特点。如一些小的子宫肌瘤,对于接近绝经期或未生育的妇女,可用中药理气活血,软坚化瘀治疗。中药能抑制一些肌瘤的生长和发展,可以避免手术开刀之苦,减少对身体的创伤,不用住院,不影响工作,对处于紧张生活节奏下的女性尤为适合。有的患者在应用中药治疗粉刺、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同时,还可达到祛斑美容的功效。在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手术前后、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亚健康、月经不调的治疗,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上,中医药有着明显的优势。

优势三:中医中药在女性人流、药流术后及各种疾病后康复调养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针对女性这一时期耗气伤血、体质虚弱的特点,运用动、植物药物及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鹿角胶、桂圆、紫河车、鹿茸、红枣、红参、冬虫夏草、西洋参等对机体进行全面调养,调节内分泌,补气养血养颜,使气通血旺,机体得以迅速康复。

优势四:中医治疗除内服中药外,所使用的还有针灸、推拿、灌肠、热敷等多种综合疗法,对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如不孕等的治疗、康复与保健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通过调理气血、协调内脏功能来提高女性自身防病治病的机制,可充分调动机体潜能,使人体各方面的功能和状态调整到较好的水平。而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熏蒸、热敷、足疗药浴等中医疗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绿色纯天然的医疗保健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妇科疾病的防治,是从调理脏腑气血、平衡阴阳入手,从根本上进行治疗。除中药内服外治之外,还从心理疏导、家庭配合、饮食调节、生活方式等方面辅助治疗,防治“未病”,疗效显著。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某些疑难妇科病是临床研究的方向。中西医在妇科病的治疗中各有所长,中医在调整生殖功能和内分泌代谢方面有一定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任何单一治疗,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疗效。试论经源

源,原也,始也,根也。经源即经水之化源。女子月经源于何脏,古今医家各有见解。如傅青主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而李东垣则认为脾胃为精血生化之源,并以临床“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而致经血断绝”为证。尚有人提出冲任督脉为月经之源之说。编者认为,要探讨月经之源,必须从月经生理病理方面来论证,才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明于月经之源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经源不足所致的闭经、月经量少等妇科疾患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陈述管见,以期抛砖引玉。一、五脏均生血,肾为月经先天之源

最早系统阐述月经产生与断绝这一女子生理特征的著作首推《素问》:“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胞络者,系于肾”。其后,诸家亦有论述,如傅青主认为“夫经水者,乃天一之真水也,满则溢而虚则闭”,“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红似血,而实非血”;“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竭”。可见,肾为月经先天之源,其生理盛衰根源于肾气之盛衰,而肾中之阴精—天癸的“至”与“竭”更与月经的至与竭息息相关。由于肾主水,癸亦属水,月经由天癸这种先天元气所施化,故前贤又称月经为“月水”“经水”。女性月经来潮与竭止,是肾气自然盛衰的过程,肾精化气生血而为月经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其精为化血之源,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其次,经由血化,肾藏精,精生血,肾精为月经由满而溢的物质基础。“人始生,先成精”,“人之初生,必从精始,精之于血,若乎非类……而血即精之属也”。由此可见,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相生相济,精亏则血少,血少则精竭,故临床治疗月经过少、闭经时,采用补血生精法,补血可充精,益精能生血。

再者,冲为血海,任主诸阴,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胞脉所系。天癸未至之时,冲任功能处于潜伏状态,当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之时,经血来潮。故张景岳提出:“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海。”《景岳全书·妇人规》认为“冲脉为月经之本”,然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而通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肾主元阴元阳,肾阴通于任脉,在天癸的作用下,任脉通,太冲脉盛,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才能旺盛充沛;冲主血海,得肾精之充实,聚脏腑之精血,其血海才能按时盈泄于胞宫,血海满而下溢,使月经如期而至。肾虚则冲任脉衰,血海枯竭,可致经水闭绝。

由于经本阴血,“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月经的产生与施泄过程,虽然与五脏化生有关,但肾主命门而为精血之海,“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在生化阴血的过程中,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如肝藏血而主血海,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条畅,还可影响其藏血功能。“肝主藏血”“肝司血海”“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意在说明肝为血脏,与月经的化生和调节息息相关。若肝郁气滞,疏泄不及,可致月经紊乱、闭经;若疏泄太过,则血气逆乱,藏血失职,可致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疾。

生理上,肝为乙木,肾为癸水,同居下焦,乙癸同源,根据水生木的母子关系及肝肾的生理特征,肝血为肾精的来源之一,而肝血有赖肾精滋养,精充血旺,肝才能发挥其对月经的藏泄作用,故“补肝血,又莫如滋肾水,水者,木之母,母旺则子强,是以当滋化源”。心生血,使“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谓血”,又“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之血气下通,参与月经化生。故月经为血所化,心气、心血不足可直接影响到经血的生化与胞宫的藏泄功能。但心属火属阳,位居于上,肾藏精主水,位居于下,一为根基,一为枝叶。正常生理情况下是心肾相交,水火互济,根壮则枝盛,根衰则枝萎。但病理状态下则心肾失交,水火不济。肾阴不足,则心阳独亢;肾阳不足则心阳衰微,阳虚气弱则血行不畅,均可影响到胞宫的藏泄而出现月经异常。

肺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其“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故肺气不足,帅血无力,可出现月经涩少、闭经等改变。此外,肺气还能辅助心脾化生气血。“谷气入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气者,泌其津液,化以为血”;肺主气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内藏真元而为气化之根基,肾的经脉上连于肺,故肺主气的功能需建立在肾气摄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故有“肺出气也,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之说。又肺属金,肾属水,肺肾金水相生,肺阴不足,可致肾阴亏损;肾阴亏损,阴虚火旺,也可煎熬肺阴,以致血海枯竭而致月经量少、闭经。

脾主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气的充实、天癸的萌生、冲任通盛都有赖后天脾胃转输的精微作为后盾。但脾阳根于肾阳,只有在肾阳的温煦、推动下,脾阳才能发挥其生化气血的功能。

由此可见,虽然五脏俱能生血,但肾为月经先天之源,“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故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少阴脉细,女人则经水不通”,“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凅”,故临床治疗经源不足的疾患,如月经量少、闭经,通常五脏兼顾,以肾为主,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又因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脑相通,主宰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调节胞宫定期藏泻,这与现代西医提出的下丘脑功能衰退所致闭经等说法是一致的。生殖系统内蕴肾之藏泻、冲任盈亏的内在规律,结合肾-天癸-冲任-胞宫(简称肾轴)而制定的月经周期疗法,可使中医治疗闭经效果显著。二、脾为月经后天之源

月经的主要成分为血,经血由津液阴精所化,由于脾胃居中焦,职司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中气,血之能循经而行,赖脾气统摄,故月经与脾的生化、统摄有密切关系。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经下行与冲脉汇于气街以充盈血海,故有“冲脉隶于阳明”及“谷气盛则血海满”之说。冲脉之血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血海满盈,说明月经的化生,亦与胃气有直接关系。脾胃相表里,同为气血生化之源,正如《女科经纶》所说:“妇人经水与乳,俱为脾胃所生。”《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故脾胃健运,则经血生化有源。临床上,大凡脾胃虚弱者,会不同程度出现月经疾患。

其次,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生精。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与生俱存,而后天之精则全靠饮食化生之精以充养、转输,只有先后天之精相互补充、相互为用才能保持天癸旺盛。古有张诘古提出补肾不如补脾之说,实为经验之谈。

再者,冲为血海,始于胞宫,其支络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冲脉隶于阳明,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为水谷之海,水谷盛则冲脉气血盛,血海满盈,则溢而下之,故经充而血足。

由此可见,脾为后天之本,主生化气血,其为经血后天之源。病理上,“二阳之脉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则女子不月”,二阳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胃为仓廪之官,主纳水谷,忧思善虑,伤及心脾,心不生血,脾失健运,胃不受纳,无以化生水谷精微贯注经脉,血脉遂枯,故月事不以时下。或因恣食生冷,暴饮伤胃,或脾胃久虚,痰湿壅滞经髓,均可使血枯或血闭而致月经不行。故临床上从健脾益气、养血调冲,或从温化痰湿入手,常可获效。三、经源于肾而生于胞宫

胞宫,又称“女子胞”,是女子特有的器官,属奇恒之腑,既具有脏“藏而不泻”的功能,又具有腑“泻而不藏”的作用。它在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下,具备贮存经血、孕育胎儿、化生经水、排泄经血的功能。冲、任、督三脉均起于胞宫,分别与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相会,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上述脏腑经络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月经藏泻的生理功能,完成月经前期、行经期、月经后期的阴阳气血转化,使月经能定期行与止,这与现代医学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修复、增生、分泌、脱落等周期性改变相似。陈修圆指出“人身之血海,胞也”,《血证论》指出“血者,阴也,冲任主之,故应癸水,而即输血于胞中,血之应水而下”,说明了胞宫在月经生理中的作用。病理上,“女子风寒在子宫,绝育十年无子”。《诸病源候论》曰:“妇人月水不通……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临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之闭经、不孕常从补肾养血、温宫理胞入手,选用温补奇经之血肉有情之品,可促进胞宫发育。

综上所述,经者,血也,其由先天之肾精与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脏腑、经络的统一协调作用下,形成了女子独有的生理特征—月经。故肾为月经先天之源,脾为月经后天之源。无源则无流,源流不可截然分割,二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先天不足者,滋其肾阴;后天不足者,补其脾胃。张景岳云:“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实验研究也证实,补肾药可提高性腺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月经的产生由肾气为主导,而经量的恒定、经期的规律受脏腑、气血、经络调节。故在肾气充盛,肾精充足,天癸泌至,冲任通盛的情况下,气血作用于胞宫,使血海满溢,月经方可来潮。

一般而言,脏腑功能正常,肾精脾血充盈,任通冲盛则月事以时下。然胞宫为女子奇恒之腑,具有藏泻经血、孕育胎儿的特殊功能,在月经的生成与排泄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胞宫的特殊功能,冲主血海而司月经就不能实现,纵然肾气冲盛,脾血充足,冲任通畅,六脉平和,体质强壮,仍无行经的可能。故从广义而言,经源于脾肾,由五脏精气所化,但从狭义而言,经生于胞宫而行于胞宫。故曰:经源于肾而生于胞宫。月经不调的辨证思路

月经是女性生长发育及成熟过程中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是生育力的象征。多数妇女在月经期无明显不适,少数妇女在月经之前或行经初期,可伴有轻微的小腹隐痛,或腰部酸痛,或情绪不稳定等表现,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月经过后便消失,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处理。也有少数年轻女子,月经初潮3~6个月期间,月经不能正常来潮,或先或后,甚或停闭数月,若无其他全身症状者,待身体发育成熟后,自能恢复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女性月经量及周期是比较恒定的,如果出现月经过频、经量过多,情绪很不稳定,或伴有其他症状等,提示有可能身体内分泌方面出了问题。

正常的月经是“如潮汐,每月一度”,若月经失于常度,则为月经失调。临床主要以月经周期、经期、经色、经量的异常为特征,具体可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既可单一出现,也可互相并发,如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可合并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可合并月经先期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等,据不完全统计,临床发病率为10%左右。若迁延治疗或失治误治,可致贫血、闭经、崩漏、不孕等,严重者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月经不调而求助中医者较多,现将本人多年临床治疗体会简述如下。一、明确病位、病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华之所在,发生月经不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原发病因,有继发因素。原发病因中先天禀赋差异,后天脾胃功能失调、七情过激、肝郁气滞、感受寒湿之邪均可使体内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冲任不固,月经失常。此外,继发于医源性损伤,如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宫腔操作不当损伤胞宫胞络,或用药失误等均可影响冲任二脉的功能而致月经不调。由于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临床必须依靠四诊详细收集资料,从精、气、神、形、舌、脉中分清寒、热、虚、实,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以血为用,其病性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从脏腑功能而言,肝藏血而主疏泄,为女子之先天;肾藏精而为水火之脏,肝肾二脏精血相生,为冲任二脉所系;脾主运化,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肝、脾、肾三脏在月经失调发病病机中占重要地位。此外,临床还要注意到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如月经量多是以行经期血量增多为主症,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虽可很快见效,但难以预测、判断其远期效果,故必须结合辨病,分清月经过多是功能失调引起还是器质性改变所致,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对功能性、无器质病变的月经量多,可用中药或单方、验方内服,也可结合针灸、心理疏导等方法,大多收到较好的疗效;而因器质改变所致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其治疗时间较长,有的甚至短期难以取效,此时可中西医疗法并施,中西药互补,必要时还要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根据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情、病位、病性的不同可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二、坚持整体观念,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妇科与其他科的关系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月经失调,可因人的体质强弱、气血虚实、寒热偏颇而有各种表现,局部症状也不尽相同。如经血色淡为血虚,色紫或鲜为血热,但同为虚症,有脾虚、肾虚的不同,气虚、血虚的差异;同为血热,又有肝阴不足、郁久化热和肝肾阴虚、虚火内扰的不同。经量的多少,也可因体质禀赋不同而异。如禀赋素盛,阳气有余之妇,气有余,便是火,热迫血行,则其量必多;而禀赋素弱之人,气虚血少,其经量亦少。又如月经先期为热,后期为寒,若其人脏腑亏损,冲任不固,月经多先期而至,而患热性病的患者,若血热津伤,经脉干涩,阴血损耗,月经也会迟滞而行。有的患者全身症状有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面色白等虚象,而局部表现为月经过少、色暗夹块,或小腹隐痛,此乃虚中夹实。也有月经量多,色红夹块,检查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日久也会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或五心烦热、口干便结等症状,此乃实中有虚,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要顾护正气。总之,月经不调临证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外加妇女七情隐曲,情绪多变,要求医者明目详查。而且同一种病证,还可向另一种病证转化。如月经量少可向闭经转化,月经过多可向经期延长、崩漏转化,转化的病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或仅是病情程度和阶段不同而已。此外,妇科病与其他科疾病之间还有着密切关系,在发病机制上还有新病与旧病之分。如月经后期量少的患者,除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外,还兼有胃脘隐痛,反酸呃逆,大便溏稀,此时仅着眼于补气补血是不够的,因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补血之剂有滞脾碍胃之弊。治之首先要调理脾胃,使胃能受纳,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方能使冲任调和,月事复常。故临床虽有内、外、妇、儿科之分,但既患妇科月经不调,又兼有内科疾患者并不少见。由于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气血、经络不可分割。对月经病的辨证,要遵循中医基础理论,透过现象看本质,整体、全面地辨证,既着眼于妇科,又不限于妇科,才能抓住关键,取得最佳疗效。不可简单将月经不调分为几种类型,对号入座,或单用某种中成药治某病,如此则收不到好的疗效。三、调经要以肝脾肾为本,治经要治血,治血不忘瘀

调经二字蕴含着“疏解、调养”之意,女性生理有“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在调经治血的同时,要注重肝、脾、肾及冲任二脉的调节。由于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阴易亏,肝阳易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与月经的期、量密切相关。又肝为女子之先天,女子善怀,易虚易郁,势必影响肝的疏泄调达,故疏解调经的重点在于治肝。治肝之法,要结合肝的特点,疏中有养,养中有疏,代表方如逍遥散、一贯煎等。肾藏精而为阴阳之根,水火之脏,精血相生,肝肾同源,其病变有阴虚、阳虚的不同,治疗上有滋养和温补之异。在选方用药上,要注意补阴配阳,补阳配阴,代表方为左归丸、右归丸等。脾居中州而主运化,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四旁,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以升为健。治疗上应着重益气升阳,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由于血液是月经的主要组成部分,故经病即血病,治经要治血。而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治疗上要从血分的寒热虚实来考虑,防虚、防瘀。如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舌红苔黄脉数者,治用清热凉血之法,代表方为芩连四物汤;如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脉沉细者,则用温宫行血之法,代表方如艾附暖宫丸;因七情过极,肝郁气滞,经行前后乳胀,月经前后不一,量或多或少者,治拟疏肝行气导滞法,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等。但要注意,在运用上述各法时要考虑到血性本温,遇寒则凝的特点,若在治疗中用药不当,易留瘀为患。如血热宜清,应在清热凉血的方剂中选用少量当归、川芎以行血;血虚宜补,宜在补血的方剂中酌加三七、丹参以补中有化瘀;血实宜攻宜破,又应根据热结和寒凝的不同,选用凉开和温开之剂,如桃仁承气汤清热化瘀,少腹逐瘀汤温化瘀积等;肝郁气滞血瘀者,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患者,因出血过多需要止血,要选用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之品,如蒲黄炭、山楂炭、三七、茜草,及云南白药等。总之,中医治疗旨在使血气阴阳平衡,冲任调和,脏腑功能正常,如此月经自会正常。痛 经

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之。据统计,50%以上的育龄妇女有痛经史,有10%的女性痛经严重到1~3天无法坚持正常工作。通常疼痛多发生在月经的第1~2天,也有在经前或经后出现腹痛的。疼痛多为阵发性下腹绞痛、坠痛、胀痛,并可放射到腰骶部、大腿内侧及阴道、肛门。有的膜样痛经病人当要排出大块脱落的内膜时,疼痛剧烈,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严重的痛经可因疼痛剧烈而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虚脱,有的还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也可出现膀胱、直肠刺激反应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等。本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一、痛经分类

痛经是一种机体内分泌失调或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症状。目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因功能紊乱造成的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或已婚未育者,这种痛经常在正常分娩后缓解或消失。

原发性痛经常在月经初潮一年后发生,主要由于少女宫颈较紧,或子宫后倾,经血排出困难,于是子宫剧烈收缩排血,造成腹痛;或少女内分泌功能尚不协调,黄体酮分泌过多,或体内前列腺素分泌过高,造成子宫收缩增强而致痛经。此外,有的患者对月经的生理认识不足,对月经来潮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惧,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一来月经就感到下腹不适和疼痛。2.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除经期疼痛外,妇检可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子宫过于前倾或后屈、宫腔狭窄、宫内异物等。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原发病证一旦治愈,痛经即可消除。(1)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内膜组织长到子宫外的组织内。表现为痛经,且随局部病变加重逐年加剧,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成正比,如粘连严重、卵巢囊肿可能无疼痛,而盆腔内散在小病灶却可致剧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症发生率为30%~50%,40%易出现自然流产。异位病灶如果位于直肠子宫凹陷,会使子宫粘连后倾固定,性交时碰撞子宫收缩上提可引起性交痛;由于卵巢结构改变或卵巢功能失调可出现月经失调。妇科检查有的患者可触及痛性结节或卵巢囊肿。B超检查可发现卵巢囊肿。(2)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组织侵入肌层生长,形成弥漫病变或局部病变的一种良性疾病。过去曾称之为内在性内异症,现已发现二者除均存在异位子宫内膜这一共同特点外,其发病机制和组织发生学均不相同。本病40岁以上多见,临床表现为痛经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妇科检查现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有压痛。B超检查现子宫增大。

很多人认为,痛经不是什么大病,经期几天挺一挺就过去了,也有人认为未婚女性的痛经,大多生过小孩就好了,事实上这是很不明智的。一般而言,原发性痛经确实在婚后或性生活、生育后大多减轻、自愈,因为引起此类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不能顺利从宫颈口排出而导致,一旦分娩后宫口变得松弛,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容易排出,痛经自然会消失;也有因和谐的性爱活动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内分泌功能,从而痛经减轻。但对于子宫过度后倾后屈、发育不良(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块引起的痛经并不会因为结婚生子而减轻。因此,痛经最好应及早到医院就诊,经医生全面检查,对因施治。况且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引起痛经的疾病,才能有效治疗痛经,同时也是结婚和生育的需要。若出现以下情况,应赶紧就诊:①年龄超过25岁,或已婚生子后痛经剧烈,不经治疗难以忍受者;②痛经逐渐加重,检查子宫有其他疾患者;③月经量多,伴疼痛剧烈者。二、痛经临床分级

轻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疼,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

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酸、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四肢发凉,用止痛药或止痛措施可使疼痛暂缓。

重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须卧床休息,常伴腰酸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三、病因病机

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起居不慎,经产不洁,多产房劳等原因及素体虚弱及经期、经行前后特殊生理变化有关。

那么,痛经为何伴月经周期发作呢?中医认为,妇女月经期及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到溢泻,冲任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易受各种致病因素影响,病邪乘虚侵袭,导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病因有三:1.原发病因

外感六淫,尤以寒、热、湿邪多见。寒邪可分为外寒与内寒。因经期冒雨涉水,或贪食生冷过度,或久居阴湿之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宫,致冲任、胞宫气血凝滞,此为外寒;素体阳虚,冲任、胞宫失于温煦,寒凝血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此为内寒。素体湿热内蕴,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湿热瘀蕴结胞宫,阻滞气血,不通则痛。

内伤七情,抑郁伤肝,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冲任、胞宫,经血不畅。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损伤脾阳,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煎炒,湿热内蕴,阻滞气血,不通则痛。

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伤肝肾,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腹腔、子宫手术,损伤冲任,瘀血内生。2.继发病因

上述种种因素所形成的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均可瘀阻冲任、胞宫、胞脉,导致经血排泄不利而出现痛经。3.诱发因素

起居不慎,感受寒、湿、热邪;情绪焦虑、紧张、恐惧、烦劳过度,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非经期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未能诱发本病,月经期血海由满盈而溢泻,气血盛实而骤虚,冲任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导致痛经。四、临证思路1.抓主症

经行小腹疼痛,伴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或有不孕、盆腔炎、宫腔手术史。

腹痛发生在行经第1~2天或经行前后,呈阵发性痉挛或胀痛下坠感,可引起全腹或腰骶部、外阴、肛门坠胀,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晕厥现象,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但体格检查一般无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一般无阳性体征;继发性痛经可检查出子宫增大、附件增厚或盆腔有粘连、痛性结节、卵巢囊肿等。2.辨病位

结合痛经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及疼痛程度及月经期、量、色、质及舌脉、体质及发病诱因,辨其寒、热、虚、实。如疼痛以小腹为主者,病位多在肾与冲任;疼痛以少腹为主者,病位多在肝;疼痛以上腹或全腹为主者,病位多在脾。3.定病性

一般来说,寒证疼痛为绞痛、冷痛,得热痛减;热证疼痛多为灼痛,得热痛增;虚证为经后痛、隐痛,疼痛喜按;实证为经前、经期痛,剧痛、刺痛,疼痛拒按;气滞为胀甚于痛;瘀堵为刺痛,痛甚于胀,块出痛减。4.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少女及已婚未产女性,妇检常无阳性体征;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要注意与发生在经期或经期加重的内、外、妇科有腹痛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流产等。五、辨证施治

本病治疗原则是:疼痛发作时调血止痛以治其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实证痛经经前5~10天开始服药,以疏通气血为主,行气化瘀,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虚症痛经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治疗,以养血益精为主,使胞宫得养,荣则不痛。治疗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1.气滞血瘀

常见素体抑郁,七情过激,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症见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或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色暗夹块,舌紫暗,或夹瘀点,脉弦。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代表方为膈下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枳壳、乌药、延胡索、益母草、三七、香附、路路通等。2.寒凝胞中

因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经期贪食生冷,或过于贪凉,久居湿地,使寒湿客于下焦冲任,致经血凝滞不畅,或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致经血行而不畅而痛。症见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月经量少,色暗夹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紧。治宜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