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9 02:21:12

点击下载

作者:YK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

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试读:

媒体推荐

关于职场,看一百遍“杜拉拉”也没用。你现在就可以把职场小说扔到一边去,面对现实问题,亲身向职场达人YK贴身学习!你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杂志、报纸、网络、演讲等多种方式接触到YK,更可以和YK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YK传授你决胜职场的秘诀。现在就发送职场问题至Just Ask YK的专属邮箱(JustAskYK@gmail.com)吧!遴选出的50位幸运读者,不仅会得到YK详尽的答复,更将会获得意外好礼。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在职场成功胜出的关键就是个人软实力。无论你是刚进入职场的新鲜人还是经理级别的职场老手,只要你希望自己的职场人生往上走,这都将是一本重要的书。——哥伦比亚互动传媒中国区总 王路《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颠覆了“只要有实力,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工作,就会被认可”的传统想法,让大家重新思考和定义“实力”的观念,相信一定会改变你看待工作的角度,对你的职场生涯产生重要影响。——雅虎中国总经理 王帅《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写出了职场生存的深层次面貌,我认为非常值得推荐给职场新鲜人,作为他们进入真实世界的指南;而对于那些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也非常适合结合自身的问题和困惑,温故而知新地阅读。——索尼爱立信人力资源总监 张豫吉

YK向来妙语如珠,加上多年浸淫外企,满腹心得,关于职场的诸多妙论信手拈来,读后颇感酣畅淋漓。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我相信每一位职场人都会从中各有所得。——Qunar.com总裁、合伙创始人 庄辰超

正在阅读这本书的读者,真是太幸运了!个人软实力这门学问,学校不会教你,公司不会告诉你,你得靠在职场多年的摸爬滚打,甚至是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才可能领悟到。——华谊音乐总经理 袁涛

这真是一本让人获益良多的好书,揭示了很少有人会愿意当面提点你的职场秘密,对每个职场人而言都是必读之作。如果你在二十几岁就能读到这本书,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很不一样。——玛氏中国德芙市场总监 魏炜

在职场中,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协调沟通和自我管理等“软实力”的人往往可以走得更远。这本书对职场软实力的强调,与我们对沟通协调等能力的重视不谋而合,非常值得推荐。——利乐中国人力资源总监 张洁

十几年在世界五百强公司上下求索,更见识过各种不同的职场生态……识途老马YK,毫无保留地将多年修炼得来的职场心得倾囊相授,不仅带给你职场进步的忠告,更有意义的是教你认识人生成功的真谛。——著名作家、《花溪》编辑总监 黄佟佟

书评

更有智慧的职场生存Qunar.com 总裁、合伙创始人庄辰超

对于今天的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正在或即将在镶嵌着明亮玻璃幕墙的写字楼里出出入入、每天在上司同事下属中周旋的白领来说,你必须承认,职场就是生活的主体,理想前途、身家钱途、生活水平乃至做爱质量,都跟它千丝万缕地联系着,撇都撇不清。你也必须承认,职场如险地,身在职场的,得天天琢磨职场的显规则、潜规则,唯恐行差踏错;即将踏入职场的,更免不了诚惶诚恐,提前学习,恨不能捡到秘籍。所以“职场宝典”之类的读物深受欢迎,职场名言一大堆,注意事项千百条,读来都有道理,实践起来却全无头绪。

YK的文字则不然。这几年,我有空都会读读YK的博客——YK的大字报,痛快之时未免想到,这些文章要是能让更多的人读到就好了。YK文风犀利,论社会万象,看似逍遥无忌,实则拳拳有心;侃办公室故事,看似八卦扯淡,实则鞭辟入里,直指人心。YK向来妙语如珠,加上多年浸淫外企,满腹心得,关于职场的诸多妙论信手拈来,读后颇感酣畅淋漓。

关于职场,杰克·韦尔奇曾说:“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从零开始,你将重新走上职场坦途。”这本书里都是一些充满智慧的文字,读这本书,相信每一位职场中人都会各有所得,对即将踏入职场的新鲜人而言也大有裨益。

而且,YK文字的妙处在于,读者不用把这本书看做教材、指南或者攻略。你大可歪在沙发里,把脚架在茶几上,舒舒服服地读下去,时而拍案叫绝,时而会心一笑。让上班YK起来著名作家黄佟佟

YK,你为什么叫YK?

YK懒洋洋地答道,YK就是愉快的意思,没什么重大意义,懒得想名字,就顺手这么一拿。

可不是吗?来得好不如来得巧,神秘的YK正是“愉快”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简单得来甚至没有多大的回味余地。YK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她有着北京姑娘杀伐决断浑不吝爱谁谁的亮烈脾气,更有着港式文化影响下的无所谓无厘头话之你的淡定性格。“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职场新丁,憧憬满怀地去某声名显赫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面试,我的未来老板对我说:‘我希望你是喜欢做这份工作而选择这里,而不是出于对我们这个品牌的仰慕。’什么?难道不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产品充满激情吗?工作半年后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日常工作琐碎如婚姻,仅靠真爱是撑不下去的,你必须喜欢做你正在做的事情,才能对它有耐心。“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做LV的店长并不意味着进入上流社会,你也不必因为能免费吃哈根达斯冰淇淋而去他们公司打工,冰淇淋并不算贵,赚到钱自己买来吃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有着强烈阅读愉快感的YK文风。但与其说YK写文章追求愉快,不如说追求愉快根本就是她的人生目的,看愉快的电影,听愉快的音乐,交愉快的闺蜜,嫁愉快的老公,上愉快的班……慢着,上班能愉快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愉快,唯独上班愉快,实属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这世界上最难做的就是面对人的工作。而十几年在世界五百强公司上下求索,更见识过各种不同的职场生态,冷眼旁观的识途老马YK找到了一种令自己YK的方式。

这是一本追求愉快的职场手记,它就像巧克力砂仁冰淇淋,读来有着双重的愉快享受。一方面,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如何成功穿越职场的过关宝典”,就像YK说的,“职场像一条封闭式的收费高速路,走错一步可能就要绕很大的弯路。怎么能尽量避免这种表错情的悲剧呢?”

很简单,就是在你进入职场之前、初入职场之时,拿起这本书。读后,你才会知道,在听人说是非的时候,要沉默微笑。你才会了解“在公司,只许调情不许恋爱”的原因,“关系,怎样才算好?”……事实上,看到书里的那些标题,连我这种混迹江湖十来年的老职场身上也飙出无数冷汗:“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虚伪才是对彼此的尊重”、“不必人人展露真性情”、“被人提防着也不是件坏事”、“坦诚示弱,才能赢得更多”。

另一方面,当然,这更是一本现代职场聊斋。如果不是读到它,你怎么知道一个花了五年时间从秘书升到市场部经理的女人在跟老板敬酒时,同事们会在一旁给她配音:“我脱了,您随意。”更不会知道一个年年申请职位的老实男心中的算盘,对这样一个员工,你每次都不肯给他升职已经很愧疚了,怎么还好意思裁他呢?于是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公司稳如泰山地做下去。

不过,职场再重要,它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带给你职场进步的忠告,更有意义的是教你认识人生成功的真谛,“很多人之所以寄情于工作,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建设八小时以外的人生,最典型的莫过于没有私生活的老姑婆夜夜带着一班手下加班。工作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两面。不懂调剂的人,就像充不满电的电池,无法快乐地再投入工作……”

YK一如往昔,心情愉快、生活简洁、态度爽脆、快意恩仇、纵横江湖,用一支俏皮的笔写尽写透了职场,遄飞逸兴,永托旷怀。

世界很大,职场很小,鬼怪很多,豪杰亦不少,大家要保持YK,战斗到最后一秒。

自序

在我刚刚开始写职场专栏的时候,曾经有个名校毕业的小朋友,颇不以为然地跟我说:“我们这行比较单纯,靠的是技术和实力,你们那些办公室里的‘钩心斗角’派不上用场。”

我很希望十年以后他仍可以铿锵有力地跟我说这句话。这句话代表着一大批有潜力没经验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职场新人的想法。没错,职场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但职场其实并没有一份纯技术性工作,除非你一辈子不打算升职。任何中级以上的管理职位都不是光靠写报告就能做的,你永远要面对大量对上对下的沟通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觉得在公司里从没遇到任何利害冲突,自由自在像在自己家后院撒欢儿,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或者,你的职位还不够高;又或者,你已经做错了许多事得罪了许多人而不自知。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你如何定义实力?学历和专业技能是硬实力,而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跟企业文化的融合度……这些职场软实力,往往越是聪明人,越容易忽略。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的十余年,我见过的聪明人不可谓不多,甚至你可以说,能在顶尖外企里占一席职位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但他们中最后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我所认识的成功人士都惊人相似:除了出类拔萃的智商,他们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志力,和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硬实力只是生存的基础,而软实力才是登天的法则。

在厚黑学当道的时候,有人很容易把软实力误读为阴谋诡计。在职场打拼若干年,谁都不免遇到过高低起伏,难免压抑和不平。办公室当然不是游乐场,但肯定也不是龙潭虎穴,把职场形容为荆棘丛生的黑暗江湖路,究竟是在吓唬刚出山的新鲜人,还是想给自己的失败铺一条后路呢?这就是我对厚黑学最不感冒的地方,它看似睿智深沉,实际上是给弱者提供逃避现实的借口,好像成功的都是些有心机没底线的人,我们太纯洁,所以才败下阵来。这样的自我麻醉也太不厚道了。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职场人浮沉十几年的笑和泪。有些是经验,有些是教训,我不后悔跌了几跤才学到,但我更希望十年之前就有人能全盘告诉我。

Career(生涯认知)

 1 你选错公司了吗?

问题:为什么同学不同命,为什么有的成了富同学,有的却成了穷同学?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选择行业或企业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女怕嫁错郎,而人人都怕入错行。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每个人的目的地不同,所以成功之道也因人而异。我没法三言两语地告诉你怎样选择最适合你的工作,但至少可以提醒你如何避免上错贼船。

面对明码标价的薪资、福利和职称,人人都会按计数器选择综合价值最高的那一个,但是除了这几个硬件条件之外,还有许多微妙的软性因素,比如说公司文化、经营理念、行业前景……有人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关我什么事,我只不过是来打工的。先别说得那么轻巧,如果不适应公司文化,这份工你都未必能坚持几天,更别提以后的发展了。

人是环境下的产物,再优秀的人才,也得借助一个企业的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大家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都找到貌似不错的工作单位,然而在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结局总是会令人大跌眼镜:有人还安稳地在国家单位上班,有人已经成为宝马香车的投资公司高级顾问,还有人开了一个公司并且成功上市……往往这种戏剧化的际遇,并不单纯由个人性格和能力所决定,于是大家就把这际遇归结为“运气”。其实何谓“运气”呢?天时、地利、人和:选择一个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加入能让你成长和发展的公司、并抓住一切从眼前飘过的机会。

选择职业应该像投资一样谨慎和理智。职场新丁少的是经验,多的是热情,他们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它家的产品你从小用到大;它家的品牌影响了你的生活;它们公司的logo是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能到这样的公司工作真是与有荣焉,夫复何求!当你有这样的感觉时,一定要冷静地问自己:除了它是X公司之外,这个工作还有什么别的地方特别吸引你吗?

一般人总认为,应该为自己喜欢的公司工作,即便其他的一切都不尽人意,就因为额外的感情分,还能支持着你做下去——没有用的,你越是喜欢一个公司,对它的期待就越高,当你真正进入这个公司,会发现褪去了光环的一切其实都没有想象中令人兴奋。事情还可以更糟,你可能发现你爱喝的那个果汁,生产过程极为可疑;你觉得高高在上的那个品牌,做起市场推广来有很多猥琐的手段;那个被大家敬仰羡慕的公司,不乏一群庸庸碌碌不胜任自己工作的官僚。真相有时候令人十分幻灭,就因为你不愿意相信它。

好吧,让我来给你举个实例。苹果公司,一直以它的创新精神和炫目的设计在业内著称,独一无二和充满想象力的产品吸引了一批忠诚狂热的粉丝。苹果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也被拥戴成了苹果教的教主,每当苹果的新品发布,精神矍铄活力四射随和洒脱的的乔布斯只穿一件黑色T-shirt和牛仔裤就能引发世界狂潮。每个手握iPhone的人大概都憧憬能到这样一间充满自由精神的公司去工作吧?

然后就有这么一个对新技术充满热情的程序员,有幸得到了美国苹果公司总部的工作。有一天早上她在电梯里遇到一名从未见过面的同事,她欢快友好地说:“你好!”对方只朝她点了点头。她又主动介绍自己:“我是xx部门的。你是哪个部门的?”仍然没有回应,电梯一开,那人昂然走了出去。下午,她被叫到总裁办公司,那位电梯里的同事坐在桌子后面向她微笑:“你现在知道我在哪个部门工作了吗?”

没错,这位先生就是乔教主,当天下午,她就被辞退了。苹果公司奉行的就是这样一种严厉的中央集权式领袖制,教主的权威不容别人轻慢或忽视。这也很正常呀,也只有这样独断专行的公司才可能做出那些特立独行和反商业之道而行之的产品,公司没有错,错在你投奔之前,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还好这不是结婚,否则代价就不止是幻灭了。

职场像一条封闭式的收费高速路,走错一步可能就要绕很大的弯路。怎么能尽量避免这种表错情的悲剧呢?很简单,在进一个公司之前,尽量多的搜集有关讯息:

1. 去伟大的互联网上查一查,这家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有没有发展前景?如果它只有一个核心产业,而这个产业在数码时代有逐渐衰落的趋势,且最近十年都找不到任何有关它新技术开发的消息,那么除非你打算在该公司光荣退休,否则你需要认真想一想未来五年公司会在哪儿,你又会在哪儿。

2. 向面试你的每一个人尽量多的询问该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理念,即使你得不到真实信息,也可以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出一个公司的文化。如果他们的员工都是愉快、专业、积极向上的,说明这个公司向员工输出正面的价值观。如果他们油滑、疲倦、官僚……你愿意与他们为伍,日后也成为这样的人吗?

3. 如果能间接认识在这个公司工作过的员工,询问一些细节,例如同事关系如何、老板的管理风格、近一年的员工流动性等等。再好的公司,你也得先活下来才有可能得到好处呀。YK的职场心得: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职场新丁少的是经验,多的是热情,他们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 2 最好的路,不一定适合你

问题:为什么说最好的路不一定适合你?为什么你喜欢的工作并不是适合你的工作?

我友所在的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直属企业,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道,纯属业务稳定、待遇丰厚的铁饭碗一只。日前欲从应届毕业生里招聘几个北京籍的设备安装技术员,竟然招了几个月都招不到。

据说现在工作很不好找,何况应届毕业生,一直就是老大难。“毕业即是失业”这句话也流行了十几年了,身边亲戚朋友同事客户的孩子,净是报国无门的,有的闲在家里一年多还没有着落。难道都预备在家“啃老”?

我一直很难相信血气方刚的孩子们就是懒得生虫,有钱不去赚,甘愿宅在家里混吃等死。伸手问人拿钱的滋味多难受,被父母辖制了那么多年,好容易独立自主的机会,怎么会不愿意飞出去呢?他们不是不想工作,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大概都跟手机广告里的成功人士一个款:西装革履宝马香车,办公在高档写字楼,出差住五星级酒店,满嘴蹦英文字儿,张口闭口谈策略。什么?叫我穿工作服去电厂安装设备?太吃苦了。有的大学生寒窗四年宁肯去商场站柜台贩卖高级化妆品,仿佛和那些昂贵精致的产品站在一起自己也与有荣焉,笑到僵硬站到脚软也在所不惜。可惜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了,否则去贾府应聘个丫鬟干干,更能满足虚荣心。

其实也难怪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对于什么是“好的工作”,很多在职场混了多年的人仍旧想不清楚。所以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被办公楼装修、出差目的地、住宿标准这些细枝末节转移了注意力。大多数人喜欢中央商务区豪华高档写字楼,提公文包在此类地点出入好像更具白领风范,但后来发现此处停车困难中午吃饭拥挤昂贵;偶尔要下乡镇出差的工作大家躲避不及,可没料到该工作同时亦有很多出国培训的美差;有人抱怨办公室格局挤逼,同事穿着老土,自己上班挽一只LV包恐怕都没人晓得欣赏;有人嫌公司不讲西洋礼节,出差竟然安排两个人同住一屋……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如果一个职位能提供丰厚薪酬福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上缺点就都不算缺点了。

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还可以待价而沽讨价还价,一只脚刚踏出校门的职场新鲜人尤其没资格挑三拣四。工作经验比名校文凭还值钱,有工作就比闲着好,晚一天开始工作就吃一天的亏。先抛弃自己对工作的理想期望吧,你根本还都不知道工作是怎么回事,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呢?

所以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好的选择是考入大机构做管理培训生。这个项目通常两年时间,在公司主要业务部门轮换实习半年,在这过程中公司提供相应的培训。这是一个绝佳的了解公司和了解自己的过程,不但公司可以在这两年内观察评估你的潜力和专长,你也可得以在短期内熟悉公司各部门的业务,并且摸索出自己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我究竟是适合做sales冲锋陷阵?还是善于在后台做供应链管理?500强跨国大企业的门槛不是每个毕业生都有幸挤得进去,但至少你可以找一个接触面宽,有机会学东西的公司和职位。有人最怕底层工作琐碎繁杂,但谁一生下来就专坐在电脑前研究美股的涨落呢?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子爷想做接班人,还得先往各基层体验一番呢。

选择职业得像选择终生伴侣一样谨慎。坚持不懈做一份工作十数年,非得是你喜欢做的工作才行。可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个TRICKY的问题。颇有一些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痛恨这份工作,对工作的极度厌倦差点引发了中年危机;或者到了一定的职位再也升不上去,才意识到这份工作自己并不擅长,江郎才就到此。这个现象很正常,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职场。不少人觉得自己性格外向喜欢旅游就应该做销售,喜欢听音乐就应该去唱片公司,其实他们只见到了这些工作的表面,或者说很小的一面。正确的做法是把一个光鲜的职位头衔分解开来,看看这个职位每天都需要具体做什么事情。如果占工作60%以上的都是你愿意做并且擅长做的,你才有可能把这份工作做好。

其实有的人深知自己不适合压力大、需要斗志和野心的工作,但仍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勉强自己去做好。原因很简单:这些职位处于公司核心业务部门,有丰厚的回报和高升的机会——没错,但同时也有被斩首的机会。而且你付出了十倍的努力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呢?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跟自己较劲,“行行出状元”这话估计没多少人真正相信,但它偏偏就是真的。公司所有的资深高层,都有差不多的地位和工资,不管他代表哪个职能部门。你以为后勤总监的工资一定比销售总监低吗?重点是你能不能找到一家顶尖的公司,并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

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职场新丁,憧憬满怀地去某声明显赫的五百强企业面试,我的未来老板对我说:“我希望你是喜欢做这份工作而选择这里,而不是出于对我们这个品牌的仰慕。”什么?难道不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产品充满激情么?工作半年后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日常工作琐碎如婚姻,仅靠真爱是撑不下去的,你必须喜欢做你正在做的事情,才能对它有耐心。

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做LV的店长并不意味着进入上流社会,你也不必因为能免费吃一种冰淇淋而去他们公司打工,冰淇淋并不算贵,赚到钱自己买来吃也是一样的。YK的职场心得:你如果天长日久做着一份工作,那一定得是一份你喜欢并擅长的工作。认清自己想要什么,比如何去争取更重要。 3 追求Know-How的乐趣

问题:为什么通过他人的经验,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为什么Learn How to Learn那么重要? 如何从模仿开始,建立起我们的自信?

Q:我刚进公司不久,领导派来一个老业务员来带我。我开始还挺开心的,觉得不用自己摸索。但是我很快发现,他根本不愿意教我,总是给我看一些没有用的材料,叫我整理资料,学习理论,碰到具体的事情,我去问他,他总是说,这些不着急,你要慢慢来。他去见客户,我想跟着学习,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来了这里几个月,我一点收获也没有,有次开会领导问我很常识的事情,我都答不上,领导都对我有意见了。我该怎么办,直接去向领导投诉么?

A:换工作的成本其实很巨大:学习新业务和熟悉新行业,平均大概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如何适应新公司的文化,以及和新同事打成一片,可能要等上一年。而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协作,是绝难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的。新人甫进公司,未摸清状况就直言不讳地跟领导投诉老业务员,是一种很恶劣的姿态。首先,等于撕破脸直接向老业务员宣战了。那边厢领导也很不耐烦,还没见做出什么成绩,光会兴风作浪。且不管孰是孰非,起码就说明你的people skills(待人处世能力)很差。

一项简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多诀窍,由经验丰富的识途老马来做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新手无论多聪明都难免会走弯路。这些小诀窍就称之为“know-how”,老员工也因此成为公司宝贵财富。这些诀窍无非是经验积累,前人跌了跟头学的乖,其实并不难掌握,正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业务员出于对新人的不信任,略为保守藏私也是很正常的。人家越不情愿教你,态度越得谦和,领导给的鸡毛切不可当成令箭,要有个徒弟请教师傅的样子,狠狠地尊敬他恭维他,说他不仅业务精湛,而且人气爆棚,在公司里、客户面前,地位简直无人能够企及,他一高兴,放松了警惕,也许就不吝赐教几招。

到一个新岗位,若想尽快上手,光速成本门武功是没用的,必须全面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这些功夫光靠言传身教可不成,说干了嘴未必能让你摸清门路,所以也别怪老业务员不教你,应该自己主动找到各协作部门的同事了解情况。要了解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公司的发展策略、管理风格,到具体各部门的架构、业务范围,乃至部门间的关系以及每个人的工作风格,而这些事情,是无法从成堆的文件和PPT里梳理出来的。而即便你把前人经验写在小本上,烂熟于胸,也不及亲身经历一遍来得清楚。你不要以为事事由老业务员带着来一次,以后就一路畅通了。这就好像学车一样,在练习场上钻过千竿万竿,独自上路的时候还是手心出汗,漏洞百出。所以我的建议是,干脆直接去大马路上练车:实习期间能有个项目给你做再好不过,千万别瑟缩推却,说什么我刚来不熟悉情况。就因为你是新人,才能不耻下问而不被人质疑,就因为你是新人,才有资格做错事而被原谅。这是多么难得的free trial机会啊。

在黑暗中摸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常碰得灰头土脸,或跌到鼻青脸肿。有人会赞你勇气可嘉,孺子可教,也有人会不耐烦,故意制造障碍。实在走不下去,也要寻求帮助。但公司不是幼儿园,老业务员也不是专门指派给你的保姆,人家肯定是要优先完成自己的工作,空闲时间才来关怀一下你的成长。识趣的,就别像刚学说话的孩子一样,随时十万个为什么,遇到问题自己先查阅资料摸索方法,有问题记录下来,在对方方便的时候坐下来有纹有路有逻辑地跟人探讨。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请教,完全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信息灌输,解决问题之后豁然开朗,过程中的一切教训也都自动转变成你的know-how。

公司里的坏人其实是很少的,基本上不会有人故意压制你,希望你试用期内一事无成最后卷铺盖走人。但如果他的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你的学习进程,也不怕,我这里还有压箱底的一招:你可以把入职培训项目做一个进程表,同时发送给老板和业务员。上面详细列出你的学习计划、预期效果和实际完成情况,你自己做过多少努力,老业务员起到了什么作用,一目了然。和所有的商业报告一样,这份总结表不需要带任何感情色彩,只须量化事实,领导自然就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这时候你再主动提出下一步参与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方就没法再推脱了,顺便也让老板看到你积极进取的态度,“被老板看到”就是机会的开始。YK的职场心得:到一个新岗位,若想尽快上手,光速成本门武功是没用的,必须全面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主动找到各协作部门的同事了解情况。 4 尊重你面前这份工作

问题:什么才是工作的乐趣?未来是不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掌控的,面对工作中的挫败,怎样才能发挥出挫折的正面效应?

金融危机一夜来袭,还没到秋天华尔街已经萧瑟了,成千上万失业的金融才俊捧着纸盒子从摩天大楼里悻悻地走出来。电视上一名前投资顾问在街头接受访问,幸运的她刚刚在一间小公司找到一个职位,待遇没有以前高,但是她诚惶诚恐地表示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兢兢业业地做下去。

有人说繁荣的经济才会刺激大家都去搏命赚钱,其实世道不好会让人有危机感,更尊重眼前这份工。既然靠这份工养家糊口,就算是工作辛苦、老板刻薄,也得忍字当头。反之如果外头永远有无限的可能性,老板怎么才能留住能干的员工呢?一份合约没多大用处,必须用升职加薪这样的必杀技,好用是好用,可是成本也未免太高了。

前几年社会繁荣,经济处于起飞期,新职位满天飞,谁一个月不接上三五通猎头的电话,薪酬水涨船高,没有50%的增长一切免谈。“人才”们都被惯坏了,一旦遇到行业低谷,兜头一闷棍打下来,根本不知道前途在哪里,行业里最大的公司都倒下来了,我们以后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其实这正是考验人的时候,最好的人才永远不会被市场抛弃,最坏的形势下也存在着机遇。谁都听过那个“态度决定一切”的故事吧?阿迪达斯的老板叫两个销售代表去非洲做市场调查,发现非洲人民光脚不穿鞋。态度消极的那位下结论说:此处无市场需求,没生意可作。乐观积极的那位兴高采烈地汇报:这里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咱且不站在理论的高度去量化积极的态度在成功路上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问题在于:市场低迷的时候、公司倒闭的时候、长期失业的时候、受老板打压的时候,你不振作起十二分精神打仗,又能怎么办呢?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实际上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我们要能负担起这种奢侈,大概也不需要出来打工了。

其实还不用等到大难临头,如果你列席任何都市白领的饭局,一定会听到如下血泪斑斑的控诉: 老板不用说是刻薄的,同事中时常涌现出小人与白痴,工作量大到匪夷所思,累死也等不到升职……(我们先假设他说的都是真的)可是你从来听不到他打算花任何力气来改变不如意的现状。其实职场会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呢?这又不像全球变暖阿富汗战乱南极臭氧层出现破洞,咱们老百姓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工作难,请努力进修;老板恶,可以设法讨好,升职加薪事宜,可以去跟公司讨价还价,实在忍无可忍,还可以辞职转工,东家不做做西家。有些人把一句“这公司真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嚷了三年,个人简历还一字没更新过,你究竟指望得到谁的同情呢?

与其用人生大道理给白领们频繁打鸡血,倒不如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比如公司在遣散员工的时候,他会不会因为你面色难看、消极怠工就放你一马呢?你要么是去公司内积极活动,要么是赶紧去市场上找工作,哪怕就是去组织工会跟公司坐地谈判,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最后不可避免地离开公司,也不见得是世界末日。我认识有人拿着遣散费出国进修,或者终于可以去丽江休那个永远不能成行的长假……光是坐在家里哭,时间也是会过去的。人生是自己的,最少你要对自己有个交代,或者在找下一个工作的时候,跟面试官也有个交代吧。

通勤生涯其实并不至于像有些职场工具书的封面标题那样险恶和触目惊心,大多数人不过是坐在冷气间踏踏实实打一份公,享受五险一金和免费茶点。爬到上层权利中心才需要勾心斗角步步为营,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高处不胜寒。只是人人偶尔都得摆出一副备受困扰的姿态挟以自重,这年头承认自己的工作不苦不累一帆风顺,就好像说自己没失过恋一样老土无趣。试想一名资深白领女,穿着本季新款的名牌专业套装,挽着杂志推介的通勤款皮包,坐在城中最流行的时尚餐厅里,不发几句职场牢骚,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如果你注意到,成功人士有时也抱怨,但她们甚少把重点放在老板有多不靠谱,公司政策有多变态……她们更爱说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千辛万苦改变了些什么,也许这就是她们之所以成为成功人士的原因。YK的职场心得: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是我们负担不起的奢侈,既然靠这份工养家糊口,就算是工作辛苦、老板刻薄,也得忍字当头。 5 还要创造丰富的人生

问题:下班后的你,都在做些什么?难道要让工作膨胀到占据你的整个身心吗?为什么说人生不是线性的,而是平面的?

我有一个男同事,被老板和客户折磨得生不如死,每天中午坐到饭桌旁都摆出一副已经吃顶了的样子,唉声叹气地问:“我觉得活着没意思,怎么办?”同事们纷纷给他出主意:去酒吧买醉,去疯狂购物,去足球赛场上扔个酒瓶子……他都不肯,最后大家只好说:那你去死吧。

要不然你让大家说什么呢?他其实并不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就是想沉浸在这种自怜的情绪里,像失恋少女一直翻看两人热恋时的照片和情信一样。这种自欺欺人颇有快感,但这快感跟嗑药的效果一样,不会持久,醒来加倍痛苦。工作本来已经很辛苦,努力给自己补钙打气喝红牛都未必能做得好呢,哪还禁得住这样自寻烦恼。再说,你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吗?看不出你一脸怨怼。老板不一定都欣赏聪明能干的人,但一定都喜欢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的人。

不要说老板了,调查表明:爱传播负面消息的人在公司里不受同事欢迎。可不是吗,工作压力已经够大,还要看你那张苦瓜脸,简直需要额外津贴补偿。这份工作真的有那么难熬吗?谁也不是公司抓来的壮丁,都是自己经过三番五次面试抢来的职位。这份工除了能让你养家糊口,还时不时提供免费旅行机会,以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福利。是因为这份工作,你才认识张总李总王总,得以和那些有名望的公司做生意,成为圈内人赞赏的职业经理人。一份工,有趣、有价值、让你成长,你还想怎么样?还想让它包你家庭幸福、实现自我,并成为全宇宙最受欢迎的王老五么?你未免也太贪婪了吧。

很多人对工作厌倦,是因为这份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对工作太过投入而患上职业病的人很多,比如做消费品的朋友一进超市就情不自禁地帮人整理货架;做设计的人看报纸先看排版;做供应链的人连自家冰箱里的果汁都实行安全库存管理;项目经理连周末出门踏个青都能折腾出一套小表。“现代人对工作如此不满,原因是我们对于工作有过多的期待。”美国管理顾问柯斯坦(E.L.Kersten)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工作,他当然觉得工作应该为他的全部人生埋单。

工作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两面。不懂调剂的人,就像充不满电的电池,无法快乐地再投入工作。悲剧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寄情于工作,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建设八小时以外的人生,最典型的莫过于没有私生活的老姑婆夜夜带着一班手下加班。有些人没有专长、没有爱好,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一概不懂,闷得要命。除了名片上的“张经理”之外他谁也不是,脱下那身深色西装他就没有安全感。现代社会的很多职位,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缺乏内涵的人,恐怕以后连“张经理”的角色也扮演不好了。试问生活无趣,言语无味的人,在饭局上和客户能聊些什么呢?一个每天只知加班,从不看书看电影的设计师,怎么能源源不断设计出有创意的产品呢?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做自己喜欢的,刺激有趣的工作。有时日复一日对着密密麻麻的报表,真有大声喊叫的冲动。所以日本人发明了老板模样的人偶痛殴,英国人花几十块钱参加砸汽车比赛,这些手段跟喝醉酒一样,只能麻醉自己,明天醒过来怎么办呢?如果想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就应该想法给自己找一个寄托。有很多人除了办公室里一颗庸庸碌碌的螺丝钉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脱下刻板的黑西服,他可以是业余赛车手,酒保,鼓手,点心师傅……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角色扮演,能够在你开始厌恶工作、厌恶生活、厌恶自己的时候,暂时逃离出去。白天是彼得帕克,晚上是蜘蛛侠;平时是戴眼睛的克拉克,披上斗篷就是超人。

不幸得很,我们大多数人必须工作才能糊口。但是别把自己变成除了这份工作就一无所有的人。当你除了这个工程师甲或者会计乙之外,还有你自己的时候,或者你就不会整天纠结于工作中的烦恼,或者你会对这份工多点兴趣,这份工也会对你多点敬意。YK的职场心得:老板不一定都欣赏聪明能干的人,但一定都喜欢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的人。别把自己变成除了这份工作就一无所有的人。当你还有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整天纠结于工作中的烦恼,你会对这份工多点兴趣,这份工也会对你多点敬意。Happy Working(工作态度) 6 别拿自己不当外人

问题:公司和我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对公司,我们应该奉行怎样的相处之道?

有个大学毕业刚两年的孩子,去一间公司面试,考官例牌问他:你前一个工作干的好好的,为什么会想到我们公司来?伊说:“哦,因为听说你们公司在国贸办公,我女朋友的公司也在这间写字楼。”

这个小朋友可真有趣。也许考官看腻了面试老油条,会被他的“纯真”打动吧——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诚实是一种好品质,但是在办公室里,尤其是面试的时候,恐怕还是虚伪点好。见工似相亲,作假诈骗当然不妥,但总要拿出最好的一面与人相看,抛开目的不谈,起码是个尊重。有的人面试足足迟到20分钟,气喘吁吁闯进门,一壁挥汗一壁解释:“我坐公共汽车来,一路堵得很厉害——”面试机会又不是天天有,请您拨冗来一趟而已,劳驾您破例叫个出租车,提前安排好时间路线,按时出现好不好?做这样的苦肉计,谁稀罕看呢。迟到已经够可耻了,还理由多多,马上就遭人嫌弃,万死不得翻身。

每间公司面试步骤不一,五花八门,大公司异常磨难,须过五关斩六将,又口试又笔试,现场模拟,智力竞赛,外加做小品,热闹得像做综艺节目。有的公司还故弄玄虚,请你做一套看似不相干的测试,然后请心理专家分析你的个性,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搞得再花哨,也不过是为着人事部的业绩更好看。有些夫妻在一起生活半辈子,还未能看清楚对方真面目呢,短短一个面试能洞悉人性?经过人事部的筛选,应征者的条件多半都半斤八两,无非看谁更合眼缘。谁是真命天子,其实在第一轮的相看中早已悄悄心仪,余者都是陪衬,再用力,也不能力挽狂澜。

从面试那一刻起,你已经开始塑造你在公司的形象,这个工程将一直持续到你离开公司的那一天。有人说那也太累了吧,这是上班呢还是演戏呢?事实上每人每天都在社会上扮演一个角色,叫“我们认知中的自己”,或者“我们想让别人看到的自己”。真性情并不总是那么可爱,而且它不一定是你工作需要的特质,多少还是虚伪一点好。

大公司喜欢宣传自己善待员工、关心员工成长,希望给员工创造家一样的气氛。善待员工很容易理解:一味刻薄压榨员工的都是傻公司,员工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才能提高生产力,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所谓的“家庭气氛”,是要求所有员工都共享一个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把劲儿拧成一股绳。让你在茶水间喝咖啡、在家庭日带孩子来公司联欢,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公私不分。还真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办公桌上贴满小两口亲亲热热的大头贴、中午吃饭时连闺房之乐都说出来益街坊,晚上干脆带着男朋友一起来加班了,就差换上拖鞋在公司地毯上打滚,这些琐事都直接给你的专业形象扣分。对给你发工资的人亲近之余一定得有份尊重。你就算真不拿自己当外人,顶多也只能算那种豪门家的媳妇,一边努力成为融洽自然的一份子,一边也得时刻兢兢业业珍重身姿,才对得住自己的米饭班主。

健康的宾主关系应该是互相需要、互相依赖和互相尊重,你用你的价值换取报酬,双方合作愉快。对公司太过投入,会对公司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当这些幻想撞到活生生冷冰冰的现实,难免产生怨妇心理。比如一个在公司服务超过十年的老员工,觉得自己最好的日子都是在公司渡过的,遇到公司裁员就如同秦香莲遇到陈世美,怀揣着十几个月工资的遣散费还咽不下这口气,仿佛自己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开国元老,应该被人一辈子养起来。你的功劳,人家不是每月都有报吗?要知道你的青春并没有白白捐献给公司。除了工资、培训和发展机会,公司好像也没什么可奉献给你了。难道你要的真是天长地久?这要求也太高了,爱人都未必一定能给你。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欠公司良多,你也不必相信。真有知遇之恩,涌泉相报就得了,不会有人因为这个就做牛做马,外头有好机遇也不去争取。当然,你不方便在刚接受十个月培训之后马上离职,或者在紧要关头直接跳槽到竞争对手阵营,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你只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在对的时候为对的公司服务。不一定要跟公司手拉手共同成长,还有人在一个公司三进三出呢,公司为什么还要招他?其实没有什么合与不合,大家是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有的是长期目标,有的是短期目标,都是为了双方利益最大化。签约时很高兴,分手也没撕破脸,这才是专业的工作态度。YK的职场心得:健康的宾主关系应该是互相需要、互相依赖和互相尊重。无论在公司多舒服,对给你发工资的人也得有份尊重。 7 别让公司绑了票

问题:面对公司集资这样的要求,我们该怎么处理?怎么合理地处理我们和公司的关系?

Q:前一阵,公司领导忽然把我叫去谈话,先是表扬了我最近的工作,说当初升我做中层是没错的,之后话锋一转,说,我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以后上升空间很大。为了让个人和公司更加密不可分,希望我能买10万元的公司股票,还说这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领导脸很酸,我没当场拒绝,说回去想一想。他就让我一周内答复他。其实我挺不乐意的,觉得公司这种要求很无理。我的10万块一交就很可能打水漂了。如果不答应,此领导会非常生气,也没有我好果子吃。我想和公司商量,只买3万元的,不知道行不行。

A:持有公司股权是件挺不错的事,如果你们公司是google,或者是有可能成为google的潜力股。江湖上至今还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在流传,最令人吐血的比如那位为google硅谷总部员工做保健按摩的阿姨,一星期去三个下午按钟点算钱而已,获赠了点google的股票,现在也提前退休住在楼上楼下的大房子里养老了——不过请注意,他们都不会逼员工买股票,那叫option,半卖半送给员工,待公司股票上市的时候,员工有权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进,或者直接赚取差价。

股权算是start-up公司给员工的福利,至于公司如何存活和发展,还得靠风险投资。公司经营者硬掏员工的兜攒本钱,是很无耻的行为。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可以借钱给你吃饭,但我不能借钱给你炒股。不过是公司里一个小小经理,也是要每天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的,你道这是腐败的清政府呢,大家花上几万两银子捐个官儿当当,上任后不出三年就赚回来了。

上交“十万元押金”,确实能够让个人不敢轻易离开公司,这不是等于被绑票嘛。可是我看不出它在何种程度上能约束公司不抛弃员工。所以,不要跟我们提“为了个人和公司更加密不可分”这个理由吧,即使这么蹩脚的理由都能让人相信……你也不希望自己雇了智商这么低的员工吧。

对于这种无理要求,最干净利落的办法是当场拒绝,不给对方留任何幻想。不过你确实可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仔细想想,公司是否真的只向你一人营销股票?以及公司当初为何升你?是看重你的才华,还是认为你财大气粗,有能力为公司出钱出力?或者你也可以好好反省一下,你做了些什么让公司以为你分分钟掏得出十万块钱来打水漂,是买了过多的名牌包包,还是开着与身份不符的高级小轿车?

身为打工族,我们谁也不愿意惹领导生气,但如果他非要生气,也不值得花千金买一笑。说到底,出来打工Sell的是劳动力,每个职位有不同价值,身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你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应该远远大于这十万元钱。领导再不高兴,也不会因此在工作上处处作梗。影响了工作,损失最大的是公司,你反正每月都有薪水拿,出来混,看点脸色算什么。

如果他真的丧心病狂到员工不买股票就要被开除,那么赶紧开始找工作吧,这公司恐怕也离倒闭不远了。连这点寸头都轧不开,这买卖还开得下去吗?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不想买就不要买,不必妥协,一分钱也不买。理由很简单:“我没钱。”如果对方再苦苦相逼,你可以真诚地跟领导说:我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投资失利的老公,亲戚家有事要伸手相帮,最近家里正闹财政危机,每月入不敷出,已经靠变卖二手衫度日。哪还有余钱买股票?我考虑再三,决定向公司提出,有没有可能借我一笔低息贷款,我愿和公司签署三年合约,背上这个债务,我跟公司的关系一样可以密不可分呀。YK的职场心得:每个职位有不同价值,说到底,出来打工Sell的是劳动力。 8 就做职场演技派

问题:公司选人,除了挑业务实力之外,还得挑性格?

Jessie去一家公司面试,第一轮就被人事部毙掉了。理由是:你太温柔了。我们需要一个“tough”的人。

Jessie心里的冤屈比海深,她其实并不是那种娇喘吁吁弱柳扶风的外型,说话也没有低声细语斯文羞怯。再说,根本还没谈到业务,你怎么知道面对工作不“tough”?大家初次见面,不要说在会议室接洽工作了,就是黑社会高层谈判也得彬彬有礼吧?如果短短几十分钟的谈话,就表现得咄咄逼人,那也只能说明此人脾气不好吧?

后来Jessie的朋友Amy也去参加同一个面试,面试官问她:“你在上一家公司才待了六个月,为什么就想到我们公司来?”Amy奇道:“我没想来啊?不是你们通过猎头挖我的嘛。”对方吃了个瘪,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转别的话题。第二天消息传来,Amy顺利通过第一轮面试。

Jessie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们想要的“tough”——实话实说,别跟他们客气。“你为什么这么要转工”是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尽管不可能得到真实答案,也总得明知故问一下。于是候选人们也必须配合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公司改组、业务重心转移、我期望更大的发展。其实原因无非三种:对现有工作不满意,对你们公司有兴趣,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像Amy说的:猎头找我,左右也闲着,为什么不来看看?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捅破这层窗户纸,说出来怕对方没面子。不在意这份工作的人,才敢摆出轻描淡写横扫千军的气势,没想到对方正好吃这一套,大概这位是韦小宝理论推崇者:敢说实话不奉承者必有真才实学。

面试的时候确实不能太低调,要在短时间向一个陌生人证明你的实力,非得使出全身解数不可。可你也别认为,只要气场强大就能震住对方。公司选人,除了业务实力之外,还得挑性格。不同职位适合不同性格的人,比如说,招聘会计,沉稳谨慎有条理的人容易给人好印象;找销售,内向羞涩的人一定会被排除在外。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从秘书到总监,每个人入职第一天都得学习公司核心文化,统一了价值观,才好在一起同心同力。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果你非常想加入那家公司,即便不是一家人,也得把自己打扮成他们喜欢的那种人。

就好像有的公司喜欢“tough”,每个人都英气勃发,开会时针锋相对说话铿锵有力,屋外面听着像吵架,散会后依然能嘻嘻哈哈全无芥蒂;有的公司流行温和淡定,大家像生活在君子国,开会时人人面带微笑,出言委婉,缺点是“有一个opportunity”,项目搞砸了是一个“learning”,反对你是“我有一个concern”……简直像江湖切口,新来乍到的开一整天会也不知道谁站在谁那边。在这种公司,如果你像Amy那样大喇喇地对答,你死定了。

也许有人自恃才高,不屑于作状,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真材实料,不管什么态度对方一样求贤若渴——说的没错,只可惜抓得到老鼠的猫远远不止你一只。还有人认为对着人演戏太累,应时刻坚持真我。Come on,人生也不过就是一台戏,我们时时刻刻要演戏,为了讨好爱人,为了承欢膝下,为了让朋友好下台,为了让敌人有所忌惮……认同一个公司的文化,也是对公司的尊重。YK的职场心得:面试的时候确实不能太低调,也别认为,只要气场强大就能震住对方。如果你非常想加入那家公司,你得把自己打扮成他们喜欢的那种人。 9 加班也是公司文化

问题:为什么加盟一个公司,一定要设法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加班文化?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外企的加班文化?

在去一个公司之前,我们一般都会在面试的时候说两句漂亮话,例如仰慕贵公司文化什么的。或者冠冕堂皇地解释自己的离职原因:和前一个公司的文化不太合拍——其实压根儿就没有人在乎什么公司文化,我们天平上的重要指标是薪水福利、升迁机会、劳动强度甚至是出差补助。至于它是什么样的管理风格,职业经理人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人定胜天”的决心总是让人习惯性地低估困难和高估自己。没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然而你只有一颗心,都放在工作上还稍嫌不够,哪有力气逆流游泳。在价值观和自己相悖的公司里做什么都事倍功半,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公司,像古老的黑道家族,各有自己的家法与秩序,差点就编了歌诀让大家背诵。有的公司行事低调作风谦和,跟同事开会稍大声一点就被认为不好合作;有的公司激进进取,听说某公司的文化就是互相challenge(挑战质疑),非此不能体现自己有贡献。如果不能彻底融于公司文化,你很难在这个公司去到太高。

拿加班文化来说,招聘启示上最常写的话是:此职位须经常加班,诚征能承受工作压力之英才。放眼看去简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忙的。有什么分别吗?当然有。外企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怎样加,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加班文化不同,其实是公司对职员的用法不同而已。有的公司灵活度高,你日日迟到也好,夜夜跳舞也好,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按时交功课,就天下太平。经理级已经不能领取加班费,老板经常周五6点钟布置下任务,命你星期一早上十点前交货。他可没叫你加班,还祝你周末愉快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你总可以在家舒适地冲完凉,吃饱饭,冲一杯香浓的咖啡再开始埋头苦干,倦了播放一段音乐下楼散个步,阴冷的冬夜里甚至可以抱台笔记本坐在被窝里奋笔疾书。

有的公司可不是这个风格,不论有无要事,老板对下班即刻就走的员工有戒心。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比赛谁耗得晚,即便无聊地整理文件上网购物也不能走,誓要熬过八点,换得老板的欢心、误餐补助以及出租车费报销钱。试问一个有闺蜜有家庭有私生活的人,能忍受这种无价值的煎熬吗?

所以加盟前一定要设法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以避免因“与公司文化不合”而含恨离开。YK的职场心得:没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但“人定胜天”的决心总是让人习惯性地低估困难和高估自己。因此加盟一个公司,一定要设法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 10 谁更在乎,谁就得付出更多

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可能改变公司,而公司需要我们改变?

Q:我们公司经常克扣我们的假期,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给我们发加班的工资,顶多就是按照正常工作日来算。同事们都经常私下抱怨,但是现在不景气,找工作也不容易,大家敢怒不敢言。我气不过去找人事理论,大家争执了几句。后来我就觉得领导对我的态度不一样了,特别严苛,经常说我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好。我现在都有点害怕去上班了。难道我真的要换公司,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么?我觉得我真的没做错,特别不服气。

A:你们公司居然敢克扣员工假期?实在是太万恶了,公然藐视劳动法嘛。包括那些备受敬仰标榜“人性化管理”的跨国公司在内,“万恶”的公司实在太多了:他们不肯给勤恳的员工升职、找借口不给育龄女职员提供发展机会、把新员工试用期无故加长到6个月、为了省下一笔遣散费折磨得你坐立不安逼你辞职早死早托生……这里的是非黑白大概不需要多大的学问才能分辨得出。只可惜社会的游戏不是这么玩儿的,不管是男女感情、买卖双方还是劳资关系,都遵循一条残酷而现实的规则:谁更在乎谁就得付出更多。

按照这个规则,你想解决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把对手变成更在乎的一方,二是让自己不那么在乎。这两条出路殊途同归,都要求当事人自强不息。让我们设想你不是一个默默无闻人微言轻的职场蚁兵,而是年薪五十万各公司争相强夺的高级人才,这样的人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也不见得没有去处。有了选择,身价才矜贵,说话做事腰板都硬,公司不想失去你,就只得想办法补偿你。你想一个人振臂一呼据理力争就改革公司政策?拜托,你应该知道这不是农民起义的时代了。而且因为不够惨,很可能你连群众的支持都得不到:农民工白干半年领不到血汗钱是值得同情的,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改做小时工也很心酸,但是你坐在写字楼冷气间内抱怨周六还要加班?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得不到同情也是正常的。

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性价比,明知道没有结果,就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你知道这件事不对劲儿的地方在哪里么?你其实并不相信到人事部理论会有什么作用,你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想去发泄一下,如同看球赛看得憋闷摔一个空酒瓶解恨一样,这是最蹩脚的情绪调节法。如果不能化悲愤为力量,起码也要找更文明的方式派遣自己。别的同事敢怒不敢言,多半在晚饭时多喝半杯啤酒,和亲朋好友抱怨两句,或者去商场血拼一通,一边着手更新自己的个人简历,开始看外头有什么机会,你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自小学以后一直拒绝长大,内心那个十岁孩童要求所有人都像父母一样对你言听计从,只消哭闹一番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能找到一间福利好领导好的新公司,当然是件好事。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建议你暂时接受现实、低调做人,科学管理时间,尽量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至于你的情绪……哦,如果阿Q的精神胜利法能帮到你的话,你知道么,有的公司加班还要填申请,而国家规定员工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所以超过三十六小时的加班申请就不获批准——其实不获批准的是加班费,而不是加班。别说三倍的工资了,半倍也拿不到。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