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9 14:49:57

点击下载

作者:何小英 魏华 李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试读:

内容提要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怎么办?每天催催催,让他早点上床睡觉,怎么这么难?孩子爱撒谎,原因竟然出在家长身上?我都喜欢玩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孩子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孩子不爱练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不爱学习只想玩,我该拿他怎么办?

别着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办法!

本书是三位优秀妈妈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经过作者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前言抓住五个关键,陪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长,但真正能影响孩子的时间很短。我们做父母的,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越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可是没有哪份礼物能给父母带来这么多甜蜜的快乐,同时也带来那么多愁人的难题。

●孩子早早学会张口喊爸爸妈妈了,可长大了在外面就是不爱说话,怎么办?

●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冒尖儿,要不要继续发展她的兴趣呢?

●我的孩子特别聪明,就是做事没有耐性,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情,监督他学习很头疼。

●我的孩子长得还不错,就是不肯好好吃饭,每天全家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连哄带劝逼他好好吃饭。

●孩子一被老师批评,回家就要哭鼻子,遇到困难就退缩,一点都不能承受挫折,该怎么引导?

……

别担心,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我们也是和你一样的,从带娃焦虑中一步步走过来的妈妈。

本书作者之一何小英,曾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EMBA项目的副主任,服务对象全部都是企业高管,培训课程学费30多万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和先生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分歧。她认为对孩子的不足要宽容对待,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但她的先生是一位“狼爸”,对孩子非常严厉。每次看到“狼爸”批评孩子时情绪失控,小英老师都会超级火大,甚至需要喝杯冰水才能冷静下来。为了找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她陆续看了200多本国内外的优秀家庭亲子育儿书,上了很多亲子教育和儿童情商的课程,学习很多专业系统的育儿方法,有了不少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先生不断探讨、不断实践,慢慢摸索出一套融合了“慈母”和“狼爸”优点的教学法,连学而思家长帮家长学堂都邀请她讲授亲子教育大咖音频课和视频直播课,其中的“战胜拖延,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课程一上线就成为学而思家长帮家长学堂的热门亲子直播课,点播人数近10万人。看到自己的课程能够帮助到这么多的家庭,小英老师毅然决然辞职,成为一名专职的亲子教育讲师。她认为没有什么比帮助父母更懂孩子、帮助孩子更加幸福来得重要。她常常期待长大后的孩子会开心地拥抱着她,对她说:“妈妈,谢谢你!你是世界上最懂我的好妈妈,我非常爱你!”

本书另一位作者魏华,是2个孩子的妈妈,大宝9岁,小宝2岁。现在她是大家眼里的亲子教育专家,被大宝上的小学特聘为校外辅导员,请她专门给其他家长讲亲子教育和儿童社会情感课。她的亲子微课“五招搞定孩子磨蹭拖拉”在大V店有将近12万人收听。大家肯定想不到,魏华这样的亲子专家,也曾有产后抑郁。她在生完大宝之后,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不知如何应对身边这个又哭又闹、又拉又尿的小人儿,很无助,结果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而且一患就是3年。这3年期间,魏华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那种痛刻骨铭心,导致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等都糟糕到了极点。魏华回忆当时的自己,常常是一边说对孩子要温和坚定,一边生气时又开始打孩子,一打完就后悔。到了大宝3岁时,魏华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学习育儿方法和自我提升的方法。原本,学习育儿方法只想搞定孩子,但是没想到的是:学习有效的育儿方法后,受益最大的竟然是她自己——她的心态改变了,亲子关系亲密了,家庭关系和谐了,她的事业也开始了二次腾飞。她越来越享受育儿的过程,2016年7月又生了二宝。所以在这本书里,魏华将她这7年学到的育儿知识、所做的300次讲座和课程的经验沉淀、从1000多个案例辅导中提炼的方法和工具,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魏华在这里想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很正常,家长不用担心和焦虑。我们有方法,慢慢来。”

本书最后一位作者李丛,是一个孕期讲课超过350个小时,怀孕40周还在游泳的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实战派的正面管教导师。她倡导“敢生还会过”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多子女家庭。然而,如此淡定的宝妈也是从焦虑的新手妈妈走过来的。她第一次做妈妈的时候,带着1岁4个月的孩子从深圳回东北老家,要坐37个小时的火车。整整两个晚上,她和老公几乎没有合眼,因为孩子一入夜就哇哇大哭。他们轮番抱着孩子在已经熄灯的火车里,挨个车厢走,用尽了各种办法哄孩子——喂奶、讲故事,甚至看i Pad,都没能减少孩子的哭闹。正是因为经历了新手妈妈的痛苦,她开启“疯狂”的学习与练习模式,积极应用所有学到的育儿知识和技巧,并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改进。为了养好孩子,她辞去了银行稳定的工作,成为国内第一批正面管教导师。她参与撰写了畅销书《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别让你的孩子成为有父母的“孤儿”》阅读量超过 200万。如今李丛是“在行”百单行家;是分答小讲讲师,分答付费问答收听人次突破6万;5年内讲授近100期线下课程“家长工作坊”,面授过2000多名家长,培养了超过500名家长讲师。她研发的“多子女养育家长课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西安、长春等十余个城市推广,她的线下课程常常一天内报满。在本书中,李丛会教给你易学易用、有效有趣的实战派育儿方法,让更多妈妈和她一样,“俩娃以后,精彩依旧”!

本书的作者都是妈妈,她们现在不但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得很好,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所以说母亲不但是新的角色,也是新的转机。

一旦成为父母,首先是自己要快速成长,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

在本书中,我们会聚焦3~12岁的孩子,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等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心理需求。同时,提供我们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书不仅仅能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培养,也能让家长自己不断地成长。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每一位家长打开教育孩子这扇门的钥匙。

各位家长、同行、专家,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交流,或者对本书有任何改进和指正建议,欢迎来微信公众号“妈妈点赞”(微信号:momup100)交流互动。也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回复“樱花丛”,听三位作者为大家分享的一段语音。第1章培养孩子的好习惯1.1 学会四叶草法则,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习惯好不好,是省心的父母和操心的父母最大的区别。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成常态

小米7岁时,每天全家都过着“兵荒马乱”的日子——小米晚上睡得晚,早上喊3遍以上才肯起床,刷牙、洗脸时磨磨蹭蹭,吃早饭慢慢吞吞,妈妈越催她越慢。小米上学经常迟到,经常被老师批评,连累妈妈也经常迟到、被领导批评。妈妈心里烦透了,经常为这事发火,家里的气氛常年“剑拔弩张”,甚至有时候“硝烟弥漫”。

这不,妈妈今天好不容易把小米叫醒起床,20分钟后小米还没洗漱完毕,竟然躲在厕所打游戏!妈妈气得火冒三丈,把小米狠狠教训了一番。小米大哭了一顿,不但早饭没吃,而且和妈妈又双双迟到了。

其实小米家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有,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有撒谎、打架、磨蹭、偷东西、不肯上学、不按时睡觉、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写作业……每个父母都可以据此写出一本“血泪史”。养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怀着何等的柔情和期盼,给他们取上一个响亮的名字,希望他们健康长大,又希望他们有幸福的一生,希望他们做一个自律、自信、诚实、有担当的人。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多的小状况,让我们气馁。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应该怎么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呢?其实,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西方把四叶草作为好运的象征,而好习惯能带来好运气,下面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个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四叶草法则”。先一起来看看分别是哪四片叶子。

第一片叶子: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第二片叶子:制订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这四片叶子分别针对什么内容?

家长怎么用好“四叶草法则”呢?第一片叶子: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父母与孩子提前约定好规则,再引导孩子执行,会比直接要求孩子执行更见效。

小米后来改掉磨蹭的习惯,是因为小米妈妈运用了自己发明的“时间闯关卡”,这个游戏很简单。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在快乐中克服磨蹭的习惯。

道具要求:一张A4纸,红、黑、蓝3支中性笔。

场地要求:在孩子房间找一个他(她)一眼就能看到的空墙壁(贴在小黑板上也行)。

游戏时间:每天10分钟左右。

详细玩法

第①步:画表。

在白纸上画出7列:时间、项目、周一到周五。(如下图所示)小米的时间闯关卡

第②步:列清单。

引导孩子在每一行中写上要做的事情,如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出门……

第③步:打卡。

可以在一张表上画画,也可以写字,最终由孩子自己做主,在每件事情后写上执行顺序及完成的时间。每完成一项,就在表上打一个“√”。

第④步:奖励。

孩子每按时完成一项,就可以得到一张卡(比如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小纸牌),孩子集齐10张卡,妈妈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小愿望。

★特别提醒

家长引导孩子时要注意,时间写得不要太“死”,否则孩子完成不了会有挫败感,也就不愿意继续贯彻下去。

提前约定和列清单的好处,是让孩子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有所了解,“知情”会给孩子安全感,更容易发展自律的性格。让孩子参与制作他们的日程表,会提高孩子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加愿意遵守和履行。

如果,有的孩子不愿意遵守约定,家长该怎么办呢?

家长先不用担心,这里有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遵守约定,并让约定持续有效。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不愿意遵守约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了解清楚原因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效果会更好。

一般情况下,孩子不遵守约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家长没原则,即使孩子不遵守约定也没有不良后果。(2)家长没方法,孩子耍赖皮,通过哭闹、软磨硬泡让家长妥协。(3)所约定的内容有难度,孩子不容易做到。

不管是以上哪种原因,家长都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要认可孩子的小进步,慢慢引导孩子逐步遵守约定。如果是约定的内容有难度,请父母适当降低难度系数,一步一步来,让孩子逐步做到。孩子一旦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就更容易执行。

家长要记住的一点是:一定要做个“说话算话”的父母。做个有规则和界限的父母,孩子就不会频频提出无理的要求,从而会让约定持续有效。第二片叶子:制订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父母给孩子制订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如果我们在孩子坚持打卡的基础上,再围绕打卡行动设置一个小目标,那么打卡的效果会更好。

比如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打卡。和孩子约定30天,写书法或画画,每天完成约定后就贴一面小红旗,直到30天的内容全部完成。主题打卡图

但是要注意,目标太难实现,孩子会有挫败感;太容易实现则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的热情。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制订目标呢?可以遵循SMART原则。

Specific:明确的 制订的计划要清晰而具体,让孩子一看就明白。如每天晚上9:30睡觉,每天早上6:30起床。

Measurable:可量化 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如期末考试每科均比上一次考试高2分。

Achievable:可达成 制订的计划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而不是竭尽全力都无法实现。如每天复习掌握当天的生词。

Realistic:可行的 制订的计划具有可实施性,方便孩子执行。如每天做完作业后,再画一幅画,或做2道数学题。

Time Bound:有时间限制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有期限。如3天、7天、21天、30天、一学期等。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有自我做主的机会。

现在小米吃早餐,小米妈妈不再让她做“饭来张口的小公主”,而是问:“小米,你是愿意帮助大家分碗还是摆筷子呢?”

小米想了想,说:“我来摆筷子吧。”

小米很开心地摆好筷子,然后全家一起吃早餐。这顿早饭不但吃得愉快而且很舒心,还比原计划提前了5分钟吃完饭,顺利地做好出门上学的准备。

出门时,妈妈又问小米:“你是让妈妈帮你拿书包,还是自己背书包?”

小米说:“我自己背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妈妈的引导下,小米逐渐养成了早上按时起床、吃早餐、自己背书包上学的好习惯。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配合妈妈呢?是因为妈妈没有命令她,而是给了她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因此,更愿意和妈妈合作。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孩子大部分的不当行为,都可以认为是因为缺乏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有的孩子一开始打卡时很积极,可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会放弃。跑马拉松的时候,每5公里就有一个补给站,沿路还设有专门给选手加油的啦啦队。孩子的人生马拉松也是这样,家长要做他们的“补给站”和“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

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正面情况,寻找“鼓励点”和“认可点”。以前检查作业时,小米妈妈总会焦虑地检查哪个字写错了,现在她不再将关注点放在写得不好的地方,而是去发现写得工整的一个字,甚至一个字母,每找到一个闪光点,都郑重地鼓励孩子。时间一长,小米的汉字书写有了较大的进步。

认可孩子的技巧也尤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很好的认可孩子的技巧。(1)清晰描述孩子值得认可的行为。例如,孩子按时起床,妈妈说:“我看到你今天闹钟一响就立刻起床了,好准时!”(2)具体感激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例如,“谢谢你在妈妈洗衣服时,搬来了小板凳。”(哪怕孩子在搬的过程中把板凳摔了好几次)(3)发现孩子的小进步,即使再糟糕的情况,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例如,“今天比昨天多认了一个字!”(哪怕昨天只认了一个,今天认了两个,也是进步)(4)赞美孩子的频率要恰到好处。赞美像糖果,使用时要注意频率。糖果吃多了会有蛀牙,赞美听多了会膨胀。只听到赞美的孩子,容易盲目自大。“四叶草法则”不但可以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孩子早睡早起、正确饮食、整理书桌、收拾书包、主动运动、承担家务、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6~8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性价比最高”的黄金时间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段,父母将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小练习: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改

瑶瑶有做作业磨蹭的坏习惯,上课经常迟到,自控力也很差,这时家长需要如何用“四叶草法则”引导呢?

第一片叶子: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第二片叶子:制订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妈点赞”,回复关键词“习惯”,可以看到更多妈妈的心得。1.2 孩子不好好吃饭?原来我们一直都错怪了他

哪里有天生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呢?只有不喜欢在紧张焦虑氛围中吃饭的孩子。威威小时候,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

威威瘦得皮包骨头。一到吃饭的时候,他就会成为全家的中心。

威威用筷子一粒一粒地挑着碗里的米饭,外婆什么事都不做,只盯着威威:“吃饭!吃菜!把碗端起来!”对外婆来说,只要孩子把饭吃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妈妈则一会儿对外婆说:“你别管他,让他自己吃。”一会儿转头对威威说:“你这顿饭不吃完,晚上就没得吃!”

外公很烦地跟外婆说:“你管好你自己!”

爸爸一开始置身事外,后来实在忍不住,把筷子扔到了威威身上:“让你快点吃,你听到了没有?”

每一次吃饭,妈妈都想尽办法:“再吃最后五口!再吃最后一口!”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精疲力竭!

为了让威威好好吃饭,妈妈买来了十几本“儿童食谱”,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温柔地各种哄,结果威威还是不吃!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上惩罚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不许吃了,晚上也没有别的东西吃!”到了晚上,威威饿得睡不着觉,妈妈也坚持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一个小时,居然累得睡着了。那一刻,妈妈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个“后妈”。

这样的战争,在你们家有没有?

事实上,孩子吃饭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沈阳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曾花了5年时间,对1594名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的饮食问题!

打开微信群聊和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妈妈们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焦虑,原来大家都同病相怜。“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可是回家却总是要喂饭,不肯好好吃饭,该怎么办?”“我说不吃就不吃吧!但是孩子就会越来越瘦啊,也更容易生病。老人很心疼,就会更用心地喂,虽然也喂不进去多少,但心里会觉得多喂点,总是更好!”“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吃饭,我用尽了招数。我家的益生菌、健胃消食片、钙锌咀嚼片、益力多都没有断过。我还买了各种营养素,如果哪天确实觉得他吃得比较少,就在晚上睡觉前给他喝一杯,算是图个心安吧。总之,为了孩子吃饭的问题,我也是操碎了心啊。”“我家宝宝吃得太慢了,吃顿饭半小时以上司空见惯,有时甚至吃上一整晚,看着就窝火。”“我女儿每天像小鸟啄食一样,吃上两口就不吃了,这个不肯吃、那个不肯吃。烦死了!”

吃饭本来是一件轻松、幸福、开心的事儿,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吃饭的问题过于紧张,反而导致吃饭时氛围紧张、鸡飞狗跳。试想,如果你是孩子,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你也一定会感到很难受。你的本能反应,可能也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

如果你家孩子不肯吃饭,试着问问自己:(1)吃饭时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吗?(2)孩子能够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吗?(3)孩子有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吗?(4)在孩子吃饭问题上,爸爸妈妈和祖辈是否达成了一致意见,不会把争执表现在孩子面前?

如果有2个以上的答案是“no”,那么,导致你家孩子吃饭问题的原因,在你,不在孩子。我们推荐父母了解让孩子好好吃饭的“4P原则”。

Positive正面:营造正面愉快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影响。

Power权力: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Participation参与: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Perseverance坚持:家长的态度要坚持如一。Positive正面:营造正面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影响

现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都是一家人的中心,孩子吃饭成了饭桌上最受关注的问题。“再多吃两口!不许挑食!吃口胡萝卜,对眼睛好!”一顿饭下来,妈妈都是先照顾孩子吃饭,自己几乎吃不上饭,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喂完孩子,妈妈就不想吃了。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参加过的愉快的饭局。一定不是别人拼命给你夹菜,而你一点儿都不爱吃。愉快的饭局上大家交流情感,享受美食,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那么在饭桌上,家长可以试试把注意力放在享受美食和交流上,不再盯着孩子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

当孩子不是饭桌的中心时,他反而更容易模仿大人去享受食物。威威开始时觉得很惊讶,为什么妈妈和外婆不再强迫自己吃饭了?真的可以想不吃就不吃吗?他马上挑战妈妈的极限——那我不吃胡萝卜也不吃鱼!然后他歪头看妈妈有什么反应。妈妈平静地说:“好。”妈妈不再盯着威威吃了几口,而是自己认真享受食物,一边吃一边跟爸爸聊聊今天发生的新鲜事,聊聊这道菜的做法和材料,饭桌上欢声笑语响起来了。威威观察了好几天,发现真的没有人再强迫自己吃饭。看到妈妈吃胡萝卜吃得可香了,他忍不住说:“妈妈,我也要吃胡萝卜!”

让孩子爱吃饭的不是饭菜本身,而是吃饭的好气氛。威威妈妈刚开始尝试这个方法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会嘀咕——“这顿饭他吃了多少口,到底吃没吃饱?”尽管如此,威威妈妈还是坚持营造吃饭的轻松气氛。现在,吃饭已经成为威威家一天最开心的时刻之一,一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威威也开始享受跟家人一起吃饭的乐趣,没人盯着他吃饭,他反而越吃越多。Power权力: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我们自己也有过胃口不好、心情不好、不想吃饭的时候,我们还会突发奇想,想吃一次垃圾食品过过瘾,也会在心情低落时想大吃一把零食。可是我们却要求孩子们乖乖吃下所有端上桌的食物,不管他们饿不饿、想不想吃。

孩子需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核心权力,即可以自行决定:我要不要吃?要吃多少?“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儿,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

在吃饭这件事上,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吃饭的规则。孩子更容易遵守他们共同参与制订的规则。我们可以跟孩子共同商议以下几个问题。

每天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什么时候结束吃饭?

吃饭要在哪里吃?是否必须在餐桌和家人一起共同用餐,不能随意跑动?

孩子是自己吃还是大人喂?

除了吃饭时间,在其他时段家里还会提供可以食用的东西吗?

其实,这些规则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每家的具体情况,由家长引导孩子共同制订。关键是一旦制订出来,最好全家共同执行。同时,吃饭的规则可以有一周试用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再固定下来。

如果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了,那么父母的作用又是什么呢?(1)父母可以决定:供应什么给孩子吃?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吃零食或垃圾食品,那么家里就不要准备,千万不能一边准备着,一边又不允许孩子吃。(2)父母确保:把饭菜做好吃。

南方人无法接受咸辣豆花,北方人拒绝吃肉粽子,四川人没有听说过“清汤火锅”,但是我们却不允许孩子“挑食”!每个人都有饮食偏好,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基因里的倾向,尽可能把饭菜做得好吃一点儿,也不必勉强孩子全部吃掉。(3)父母可以尝试:给食物趣味命名,将吃饭变成一种生活美学。

有研究表明,当胡萝卜还是胡萝卜时,有35%的胡萝卜会被孩子吃掉;而当胡萝卜变成“X光透视眼胡萝卜”时,被吃掉的胡萝卜比例高达66%。另外,对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家长可以包进饺子、包子里,“伪装”食物,看孩子能否慢慢接受。(4)父母不要: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吃任何东西”是很多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这是不是一种被伪装的惩罚?本书建议,家里可以备有少量面包或馒头,如果孩子在两餐之间实在饿了,可以自己找到并充饥。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品味食物的乐趣。Participation参与: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为一株玫瑰浇过水,它就成了千万株玫瑰中最特别的一个;为一顿饭付出努力,它就成了平淡三餐里最好吃的一顿。

所有的劳动,都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带孩子一起去超市买菜,做饭时让孩子帮忙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帮忙把碗筷摆好,吃完饭帮忙擦桌子和洗碗。当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他对吃饭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会觉得这顿饭有他的贡献,也就特别愿意去品尝,吃起来也特别香。

让孩子参与,也符合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市场是一个新奇的世界——一年四季的蔬果都是不同的,黄澄澄的柚子码成小山,绿油油的大葱成捆地解开,竟然有跟自己一样大的海鱼,几十个透明玻璃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蜜饯干果。自己可以拿着购物清单替爸爸妈妈选择,多么有意义啊!在家里,当他站在小凳子上,用胖嘟嘟的小手认真地淘米和洗菜时,他又是一位认真的厨师,闪耀着美食家的光。

威威妈妈也使用了这样的方法。每周五全家去超市采购一周食材之前,她会跟威威一起商量采购清单。到了超市以后,像寻宝一样寻找清单上的食材,是威威最喜欢的工作。

每天晚上做饭的时候,妈妈会邀请威威一起参与。开始的时候,是妈妈每天问:“威威,你想参与什么工作呢?是帮妈妈洗菜还是帮妈妈择豆角呢?”后来,则是威威每天主动问:“妈妈,今天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随着威威帮忙次数的增加,他会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洗碗、洗菜、打鸡蛋,到后来学会做葱油饼!他会用擀面杖把面饼擀平,抹上油,用小手均匀地撒上葱花和盐,熟练地将面饼卷起来,摁平,放到电饼铛里。并且,一边做一边愉快地哼着歌:“威威会做葱油饼,威威会做葱油饼!”自己做的葱油饼,他一口气可以吃掉3个。后来,外婆来家里的时候,他见到外婆的第一句话就是:“外婆,我会做葱油饼,我做给您吃!”这个时候的威威,只有4岁。Perseverance坚持:家长的态度要坚持如一

让新方法奏效的最关键部分,是家长的新态度——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这也是“带着爱放手”的态度。

威威的妈妈从对孩子不好好吃饭感到烦恼,到通过学习慢慢调整自己的正面态度,成为孩子的榜样,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这个过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帮助孩子爱上吃饭的过程可能会漫长又艰辛,但是很值得。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爱吃饭的习惯,要知道这不是十天半个月就可以纠正过来的,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暂时强装出来的淡定,而是正确认识孩子吃饭问题以后的坦然。

威威妈妈想起来,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是很有耐心的——孩子学会说话,花了2年的时间,自己每天至少会教100遍孩子喊“妈妈”;孩子学会走路花了1年的时间,自己为了教会孩子走路,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弯着腰陪他走。那个时候,自己都没有急躁。那么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爱上吃饭,哪怕多花一些时间,也是值得坚持的。微案例:另一个极端——需要控制饮食的轩轩

轩轩上了小学以后,妈妈有了新的烦恼——他吃得太多了!有一次,爸爸坐在轩轩对面,眼睁睁看着他一口气吃了4碗米饭,只配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轩轩爸爸惊呆了,扭过头跟轩轩妈妈说:“我爸在我青春期的时候才开始担心我吃得太多,现在轩轩刚上小学,我就开始担心他吃得太多了!”如果不控制轩轩的食量,他几乎每顿饭都可以吃得比爸爸还多,关键是他特别爱吃肉,很少吃叶子菜!轩轩妈妈越来越担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全班最重的孩子啦!以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大胖子呀!

为了让轩轩少吃点儿,轩轩妈妈会特意不做轩轩喜欢吃的那几道菜。有时轩轩想要多吃一碗饭,但一看到妈妈凌厉的眼神,又默默地把手缩了回来;等到妈妈不注意了,再偷偷吃更多零食。

对于“吃得多”的孩子,如何运用让孩子好好吃饭的“4P原则”呢?

正面

轩轩妈妈上家长工作坊时,老师问了她这样几个问题来帮助轩轩妈妈调整正面的心态。“孩子吃得太多,你的感受是什么?”——担心。“你在担心什么?”——孩子吃太多容易不消化,对身体不好,只吃肉不吃菜容易便秘。上小学了长太胖会被同学嘲笑。长大了要是跟轩轩爸爸一样胖,还容易得脂肪肝!“这些担心是马上就会发生的吗?发生的概率是100%吗?”——这时轩轩妈妈就发现,自己的担心很多都是还没有发生的,有的要到30年后了!

权力

找回了正面的心态,轩轩妈妈不再一直盯着轩轩每顿饭是不是又吃多了,而是积极地跟轩轩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想让孩子健康饮食,重要的不是他律而是自律,让孩子自己掌握自己健康饮食的规律。

轩轩妈妈跟孩子一起商量:“轩轩,关于你吃饭的问题,妈妈很想告诉你我真实的感受。我有些担心和焦虑,是因为你吃了很多肉,而菜吃得不够,运动量也不够,有时候会便秘拉不出便便,而且太胖也不健康。但是妈妈不想限制你,吃饭的权力属于你,吃多少、吃什么都应该由你来决定。”

参与

妈妈对轩轩说:“咱们一起来找对你健康最好的饮食方法吧。咱们一起来想一想哪些食物你既喜欢吃,又对你的健康有利,哪些食物你不太喜欢吃,但对你健康有利,我们可以换一种烹饪方法。”然后,妈妈和轩轩一起思考,把两个人想到的方法都列在纸上,列了几十条。

接下来,妈妈又和轩轩一起选择出10种健康食物,一起约定,轩轩下周的营养餐食谱从选出来的10种食物中选择,并且由轩轩和妈妈一起制作。

坚持

妈妈和轩轩的健康食谱计划,每次持续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再做调整。这样一次一个星期的坚持方式让妈妈和轩轩都觉得可以轻松完成。1.3 健康的睡眠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美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健康的睡眠也需要仪式感。想要让孩子安稳睡觉,重要的是帮孩子培养仪式感——做完这件事就可以安心睡觉了。为了让孩子早点入睡,很多妈妈被逼成了凶妈妈“我儿子5岁了,每天晚上睡觉都很磨人。睡觉前讲整整一个小时的故事,不睡;我不理他也不和他说话,不睡;训斥他或者打他,还是不睡!他不睡觉,我晚上就什么事儿也干不了!”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类似的睡眠问题?

入睡时间晚:很晚才能睡着,每天晚上都超过10点。

入睡时间长:从躺下到入睡超过30分钟。

入睡困难:一个星期内有超过3个晚上闹着不睡觉,各种折腾。

必须哄睡:孩子必须吃着妈妈的奶,或者抱着,甚至要开车出去兜风才能睡着。

必须陪睡:孩子睡觉一定要有人陪在身边,特别是妈妈,一旦妈妈离开,就会很快醒来。

容易夜醒:孩子在入睡后2个小时左右醒来,哭闹喊叫,很难安静下来。

睡眠障碍:孩子经常做噩梦或者梦游。

如果以上描述中至少有两个符合你的情况,建议你在孩子睡眠方面的问题上要重视起来了。通常,睡眠问题在6岁以下的孩子当中会比较普遍。虽然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的睡眠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家长在经历这个过程时往往会感到非常无助和挫败。

为了更好应对孩子的睡眠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睡眠的常识。睡眠标准时长表(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数据绘制)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孩子在3个月之前需要的睡眠时间比较长,可能在16个小时以上,1岁时睡眠时间减少到11~14小时,3岁时又减少到10~13小时。

家长可以计算一下自己孩子全天的睡眠时间。如果孩子晚上不肯睡觉,家长可以对照看看孩子是不是白天已经睡够了。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适度减少午睡时间,甚至不午睡也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要想让孩子在夜晚快速入睡,可以尝试从3个维度入手:环境、规律、能力。环境(Environment):创造合适的入睡环境

父母可以通过下表判断是否给孩子营造了合适的入睡环境。入睡环境测试表

如果有5个以上问题的回答为“是”,那么说明孩子的睡眠环境不太理想,甚至存在一些会阻碍他们入睡的刺激因素,这时家长就要调整孩子的入睡环境,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声音:孩子睡眠的环境,环境音尽量不要超过30分贝。当然,家长也并不需要小心翼翼,一丁点儿声音也不发出来。孩子从在妈妈子宫里开始,面对的就不是完全安静的环境,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妈妈可能在走动或者工作。只要把入睡前的声音强度降低一些,和白天的嘈杂形成对比就可以了。

光线:日光灯直射会让孩子的潜意识仍觉得是白天,导致孩子不容易入睡。因此睡觉前需要将直射的日光灯关闭,如果一定要开灯,就开光线柔和的夜灯或小灯。

温度:夏天要适当开启空调,冬天要适当保暖,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影响孩子入睡。

装饰:不要使用艳丽的色彩装饰房间,过分繁杂的装饰,也会刺激孩子无法进入睡眠。

玩具:睡觉的房间和玩耍的场所需要分开,卧室不要有声光电的电子产品,减少诱惑。规律(Routine):形成规律的“入睡仪式感”

如果说有睡眠魔法,睡前仪式一定是关键的一环。《小王子》中写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睡前仪式,帮助孩子不再抗拒睡眠时刻的到来,从兴奋状态转为平静状态,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每天都能带着父母的爱和祝福入睡。

形成仪式感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固定”。固定睡觉的时间,固定睡前的项目,固定结束的方式。睡前仪式的目的是通过每天相对固定的一些行为,来建立孩子的睡眠联想,直到形成条件反射,进入睡前仪式后,孩子马上就会有困意。这也能确保父母在孩子睡觉之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去做一些双方都能很愉悦的事情。

睡前仪式包括例行的工作和甜蜜的尾声。

例行工作包括洗澡、洗脸、刷牙、换睡衣等。

甜蜜的尾声是指和爸爸妈妈的游戏和亲密接触,比如平缓的游戏、讲故事、聊天、亲吻和互道晚安。

建议入睡前尽量不要跟孩子玩太激烈的游戏,也尽量不要讲容易让孩子兴奋的故事。因为睡觉前仪式的目的是让孩子逐渐进入睡眠状态,而不是让孩子越来越兴奋。“凯叔讲故事”平台有1000多万粉丝,它的睡前故事栏目开始只有几千个用户,妈妈们反馈说,孩子们听完凯叔的故事太兴奋了,反而睡不着觉。于是,凯叔就调整了策略,每天故事的最后会读一首诗,重复十遍,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弱……孩子们听着听着就慢慢睡着了。这样,妈妈们就非常乐意把“凯叔讲故事”作为睡前节目,平台的收听粉丝也慢慢地涨到了千万级。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一个简单易懂的睡前惯例表,将睡前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例行工作和甜蜜尾声,然后用好玩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比如使用孩子自己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贴在一张大纸上,将其挂在容易看到的位置。每做一项工作,就提醒孩子:“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了?”久而久之,孩子会自觉地形成一套规律,遵照惯例表执行。能力(Capability):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

睡前仪式一结束,妈妈要马上离开房间,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

如果,我们能在上一个步骤的睡前仪式中保证每一步都是高质量的陪伴,那么孩子就不会在妈妈离开时感到害怕和孤单。孩子之所以缠着妈妈,往往是因为孩子有个敏感的“雷达”,他们敏锐地探测到——“我一睡着,妈妈就会溜走!”

因为有时候,妈妈虽然陪伴了一两个小时,事实上却心不在焉,大部分时候都在想:“孩子怎么还没睡着?他睡着了,我好干点儿自己的事儿啊!”有时候,家长一遍一遍地给孩子读故事,并不代表家长的心在孩子身上。很有可能家长早已厌烦了,只是忍耐着,不表现出来而已,孩子也能感觉到。真心的陪伴和用爱去讲故事,孩子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如果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是不会让妈妈一遍一遍地讲故事的,而是可以做到事先约定好讲几本,就是几本。

一旦孩子有了安全感,他们就会很快入睡。同时,当妈妈培养出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孩子也就在养成独立人格的道路上又迈了一大步。微案例:5岁威威独立睡的约定

妈妈跟威威有过约定——5岁生日后,自己独立在一个房间睡觉。

然而,随着威威5岁生日的临近,独立睡觉的焦虑却开始蔓延。一提到独立睡觉的事情,威威就会说“可是我一个人睡觉会害怕啊!”或者“要是我的5岁生日一直都到不了呢?”焦虑和担心相互传染着,妈妈对独立睡觉这件事也小心翼翼的,不敢多提。

环境

就在威威5岁生日前一晚,妈妈开始跟威威一起布置他的房间。当他们把威威喜欢的印有奥特曼图案的床单铺到床上时,威威兴奋地说:“嘿,妈妈,这是我的房间啦!您只能坐着,不能躺着哦!”于是,威威第一次独立入睡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可惜好景不长,自己睡“奥特曼房”的第3天,威威就褪去了最初的新鲜和兴奋,开始赖着妈妈:“妈妈,你陪我睡嘛!”一开始,妈妈会陪着威威入睡,然后再回到自己房间,到了半夜,妈妈睡得正香,突然就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威威凄厉的哭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噌地一下子就蹿起来,本能地冲到孩子房间,抱起大哭的威威。

一个星期过后,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好转,反而更糟糕了,孩子半夜醒来的时间越来越早,甚至因为担心妈妈半夜不见而不愿意入睡。而妈妈也有时妥协,有时强硬,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能力

一个月后,威威妈妈在一次家长课堂上和其他妈妈讨论了这个问题,她发现,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自己睡,而是妈妈没有帮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独立睡。妈妈以前只是纠结他哪一天没有自己睡,却没有看到,孩子从决定独立睡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0天都是自己睡的呢!妈妈只关注到孩子没做到的,却没有看到他已经做到的。于是,妈妈回到家真诚地鼓励了孩子:“妈妈看到这周有5天你都是自己睡的,而且一直睡得很踏实。算起来,这个月你已经独立睡觉超过20天了!”威威骄傲地说:“对啊!我都是自己睡的呢!”“那咱们来做一个表格吧,你自己睡一天,就在上边贴一个贴纸,这样一个月下来,咱们就能看到威威自己睡了多少天呢!”威威很兴奋,觉得完成这样的表格很有成就感。

规律(仪式感)

同时,妈妈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敷衍和应付孩子,而是认真执行孩子的睡前仪式,完全放下手机,放下焦虑,全身心地投入。每天晚上八点半,妈妈会点亮一个小乌龟夜灯,只要看到夜灯亮了,威威就知道该睡觉了。妈妈提醒一句,他就会自己刷牙、洗脸、换睡衣。

他会到书架上选一本绘本,递到妈妈手里,靠在妈妈身上,听妈妈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妈妈会问:“亲爱的宝贝,你今天想要用头关灯还是用脚关灯啊?”威威嬉笑着,伸出小脚丫,关掉卧室灯,躺回妈妈身边。

接下来,妈妈会闭着眼睛,跟他一起玩一个叫“玫瑰与刺”的游戏。“玫瑰”是问“你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刺”是问“你今天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

威威最喜欢跟妈妈玩这个游戏了,他们可以相互诉说,然后安静地倾听。

整个入睡仪式不超过30分钟,既没有争吵也没有哭闹,平静而安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威威顺利地度过了独立睡觉的特殊阶段,孩子和妈妈都体会到了成长的力量。1.4 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竟然这么大

学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家庭生活更幸福。李小烦有些烦

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李小烦就是一个从小不需要做家务的90后。“你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家里的活妈妈来干。”这是他上幼儿园时。“你赶紧写作业吧,学习也累了,啥也不用干了。”这是他上小学时。“你好好学习就可以了,考上一个好大学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他上中学时。“你工作一天累了,赶紧休息吧,什么也不用你干。”这是他工作时。

李小烦结婚了,还是不做家务,妈妈每天过来帮忙张罗。后来添了宝宝,李小烦妈妈身体也不好,忙不过来了。每天下班,李太太一边忙活着做饭,一边照顾哭闹的孩子,看着一回到家就在沙发上跷脚玩游戏的李小烦,就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什么都不干啊?”“你能不能别像个大爷一样天天跷着脚?”

终于有一天,李太太忍不住了,把李小烦的手机狠狠摔在了地上,使劲踩了十几下,盛怒之下喊出了那个词:“离婚!”

因为家务引起的大战,最终让这个小家庭走向了解体……

不让孩子做家务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他。

研究证明,爱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中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对456名孩子做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同时,犯罪率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都低!别做“直升机家长”,让孩子去动手吧“直升机家长”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为孩子包办一切,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有些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毅然担当起儿女的终生保姆和人生规划师的职责:幼儿园受欺负爸妈要找老师兴师问罪,小学组织打扫卫生父母会跑来帮忙擦玻璃,就连上了大学也要全家总动员,背着行李和孩子一起去学校报到。更有趣的是,孩子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应聘面试的时候,父母站在后面替他回答问话。这些都是“直升机家长”的行为。测一测你是不是“直升机家长”?

有2条以上选择“是”的话,那你很可能就是“直升机家长”了!“直升机家长”看起来是想要成为孩子的保护伞,究其根源,其实是因为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这种不信任会根植在孩子心里,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做家务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方式。

有尝试才有经验,有经验才有能力。著名个体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写道:“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能力,家长要先学会不做包办一切的“直升机家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用3个步骤培养孩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一、家务清单,人人参与

父母以身作则承担起家务活,而不是将家务全部交给老人或保姆,会给孩子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天天妈妈发现,家里没有老人或保姆的时候,天天还经常主动到厨房帮忙。可是因为天天妈妈怀上了二胎,家里有了老人和保姆,天天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厨房帮忙了。

于是,天天妈妈跟全家一起开了家庭会议,列出了家务清单,邀请每一位家庭成员,包括自己和天天都认领一些家务活。不仅家务的分工更明确了,天天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更有成就感了。

这个方法的重点如下。

◆ 邀请全家人共同参与,贡献想法和建议,将家里需要的家务活全部列出来。

◆ 允许所有人自由发言,其他人不点评,不评价也不否定。

◆ 邀请每一位家庭成员,包括孩子,认领自己想要做的家务,并把家庭成员的名字写到该项家务活的后面。

认领家务清单后,要创造有趣的方式轮换工作。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带转盘的家务轮,如下图所示,将每一项家务活写在转盘的内圈,将家庭成员的名字写在外圈,抽一天转动转盘,随机选择一样之前没有做过的家务活。家务轮

◆ 画出有趣的家务图表,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照片剪影贴在认领的工作旁边,下一个星期再调整。

◆ 做一个工作罐,将所有需要做的家务活写在纸条上,每周像抽奖一样,每个人从中选出本周的两项家务活。

这样一来,选择家务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一起做家务也会变成对全家都很有意义的特殊时光。二、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教授,花时间训练

无论孩子选择哪一项家务活,在最开始的阶段,都需要时间学习。花时间训练孩子做家务是教授孩子生活技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就知道怎么做。

比如,3岁的孩子可能并不明白“清洁”是什么意思。家长要自己一边做,一边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接着家长和孩子一起做,觉得孩子差不多掌握了,就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在旁边观察和监督。等到他完全上手了,就可以放心地把这项家务交给他了。

当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的家务技能,就可以将该技能添加到“家务清单”,请孩子选择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获得的家务技能越来越多,可以为家庭做出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多的。

孩子通过家务训练,增长了以前没有的能力,再通过获得肯定,增强了自信。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当他面对一个新的任务时,会更愿意去尝试,因为孩子已经有过很多次成功完成新任务的经验了。三、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

肯定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我们最不推荐的是直接跟孩子说“你好棒!”“你真厉害!”“你真是个乖孩子!”这样的方式。这种评价没有建立在“努力”之上,这样的赞美多了容易使孩子麻木或失去动力。我们在这里推荐给家长几种正确的鼓励方式。

描述型鼓励

句式:“我看见……(孩子具体的行为)”

例句:我看见你今天吃完饭主动帮忙收拾了桌子,把食物残渣倒掉后用水冲洗了餐盘。然后,又洗了全家的5个碗,4个盘子,3个锅,还有筷子和勺子。不仅用洗洁精洗了一遍,还用清水冲洗了一遍,放在水池边摆整齐了。

划重点:描述型鼓励方式,可以像一个照相机一样,描述家长看到的所有细节,越详细越好。

感谢型鼓励

句式:“我谢谢……(孩子具体的付出和贡献)”

例句:我谢谢你今天除了完成自己家务清单上的工作,还帮助妈妈整理了厨房,因为你的帮助,今天的清洁工作提前了15分钟结束。

划重点:感谢型鼓励的方式,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带来的价值,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自己为家庭、为他人作出的贡献,会充满价值感。

信任型鼓励

句式:“我相信……(孩子的能力)”

例句:我相信你可以和爸爸一起协作完成这辆自行车的维修工作。

划重点:信任型鼓励的方式,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但不要说出过分高估孩子能力的期待,这样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做家务是孩子实现生命价值最简单的开始。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对于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家务,是最好的贡献、合作、帮助他人的方式,也是他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始。小练习: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清单

动手列一列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清单吧。

关注公众号“妈妈点赞”,回复“家务清单”,看看其他妈妈们的答案,我们还会分享家务转盘给大家使用。1.5 孩子爱撒谎,原因竟然出在家长身上

撒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学会引导。轩轩一做坏事就撒谎

家里终于装修好了,爸爸妈妈看着粉刷一新的白墙,感到非常幸福。

一个没注意,墙上居然出现了一大片涂鸦,这不是轩轩干的还有谁!妈妈一阵急火攻心。

妈妈严厉地问轩轩:“是你画的吗?”

轩轩摇摇头,说:“不是我!是猫咪画的!”

妈妈气得火冒三丈,挽起袖子就要打轩轩。这时,爸爸赶紧拦住妈妈,但是已经把轩轩吓得放声大哭,家里顿时乱成一团。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用命令、批评、指责的口气追究责任时,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说不是自己干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妈妈气,担心孩子以后走上歧途;孩子哭,下次还是照犯不误。

孩子撒谎,这很正常。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所长李康博士研究发现,孩子的撒谎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孩子会撒谎绝不是人格有缺陷,反而可能是聪明的表现。

李康博士描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把孩子们请到房间里,让他们猜测卡片上的数字,如果猜中了,就能得到丰厚的奖励。在游戏中途,大人会借故离开,离开前告诉孩子不要偷看卡片。超过90%的孩子会在大人离开房间后马上偷看卡片。

有意思的是,当大人回来并询问这些孩子是否偷看了卡片时,那些偷看了卡片的孩子会承认他们违反了游戏规则吗?实验的数据如下:

30%的2岁孩子撒谎;

50%的3岁孩子撒谎;

80%的4岁孩子撒谎。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大,撒谎的比例就越高。李博士说:“家长无需担忧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因为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撒谎,这代表他们到达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的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会说谎表示他们已发展出‘执行’能力,能编造出可信度更高的谎言了。”

比如说有一天孩子肚子疼,妈妈请假在家陪他,这天孩子没有上学,玩得很开心。这次经历让孩子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事情是只有自己知道,爸爸妈妈不知道,但会迁就他的。于是,聪明的孩子会举一反三,将这样“撒谎”的经验用在很多地方:

当孩子不想吃青菜时,孩子会捂住肚子,告诉爸爸妈妈他已经吃得很饱了,再也吃不下东西了。

当孩子不想走路时,他会宣称他的脚扭到了,希望爸爸妈妈能抱抱他。

孩子毕竟并没有那么强的道德感,撒谎对他们而言,只是满足自己愿望的一种手段罢了。当孩子撒谎这一天来临时,家长不用惊慌,做好相应的引导,还是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诚实品格的。

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撒谎的问题呢?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撒谎处理三步法”:TTH法则。T(Trap):不给孩子设圈套,诱导孩子说更多谎话

很多家长明明知道事情真相,却假装不知情,试探着盘问孩子,如果孩子说谎就痛揍一顿。之后,孩子不但没有改正,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撒谎,因为揭穿谎言会引发孩子的恐惧、愤怒、受伤或者羞耻等感受。如果你发现孩子正在撒谎,不要诱导孩子说更多的谎话。

举个例子。妈妈和天天约定吃饭前不能吃饼干,这天妈妈却看到饼干盒打开了,天天嘴上还有饼干渣。妈妈最好不要故意问:“这是谁偷吃了饼干?”而是说:“天天,我看你嘴上有饼干渣,还记得我们约定吃饼干的时间吗?”

这样天天就会如实告诉妈妈具体情况,还会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撒谎逃避被责骂。

再例如,妈妈看到天天没有收好玩具,不要明知故问:“你玩具收好了吗?”而是说:“你玩完的玩具该放到哪里呢?”或者,“你是打算现在收,还是5分钟之后收拾?”T(Time out):暂停,冷静自己的情绪

关心则乱,乱兵则败,在这场艰难的育儿战争中,冷静的情绪是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

有的家长一遇到孩子撒谎,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甚至是大打出手……这时最好的做法是花点儿时间冷静一下。

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有很多,简单的如数数、深呼吸、听音乐、刷朋友圈;如果还不能缓解,可以考虑离开现场,出去散散步,打电话找朋友倾诉。待家长冷静下来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撒谎”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一个能够觉察和控制自己负面情绪的家长,能带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孩子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向家长倾吐他撒谎的真实原因,也更有可能改正错误。一个能够冷静地和孩子分析、讨论事情的家长,才能够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H(Honoring honesty):创造尊重诚实的家庭环境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诚实爸妈老实娃。

很多家长一味要求孩子要诚实,自己却经常说话不算话。要创造一个尊崇诚实的家庭环境,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答应孩子的事情都要做到。否则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也撒谎,我也可以撒谎。

如果家长答应孩子,只要孩子连续一周早上自己起床、穿衣服,就给孩子买最喜欢的电动玩具,结果孩子一周表现良好,当他询问什么时候买玩具时,家长却说:“电动玩具有什么好玩的,你都这么大的孩子了,电动玩具不适合你,以后再说吧。”这样孩子很容易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孩子毛手毛脚,是正常现象,每个孩子都有打破东西不肯承认的经历。如果大人不小心打破了东西,这正是一个言传身教的好机会。在这里,我们看看轩轩的妈妈是怎么引导的?轩轩妈妈帮轩轩打扫房间时,不小心打碎了轩轩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漂亮的储钱罐。妈妈吓了一跳,估摸着轩轩肯定要哭闹了,很想说是家里的小狗打翻的。但她还是忍住,真诚地跟轩轩道歉:“宝贝,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妈妈不小心打碎了你最心爱的生日礼物,我猜你是希望现在仍拥有完整的、你心爱的生日礼物,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事情能让你的感觉好一些呢?”妈妈这样做示范,如果下次轩轩打碎了什么东西,他也会勇于承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