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0 01:24:0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Ⅰ篇  概  论

第1章  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如何理解稀缺的相对性?

答:(1)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2)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消费一种物品,它必须把稀缺的资源在多种物品的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同样地,一个社会也不能只顾眼前消费,把全部资源都用于消费品生产,它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在消费品和资本品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便兼顾社会成员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总之,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确切地说,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满足他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无限欲望。(3)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这里所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相比较,各种经济资源的供给量是有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经济学的方法和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理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经常有学生在其论文中讲,“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正确吗?

答:(1)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与自然科学迥异,因此研究方法上也与自然科学有较大的差别。但是,经济学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获得自身发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同点有:

①两者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就是描述现象“是什么”以及“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说,实证分析就是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联系,它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作出了某种选择,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②两者都采用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就是假定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均衡分析包括一般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③两者都采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或比较在这些条件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来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动态分析则涉及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④两者都采用模型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家分析问题一样,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其基本程序也是建立模型。一个模型是由能够从中推演出某些结论和预测的若干假定组成的。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既可以用文字来说明,也可以用数字公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都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和变量决定的,所以,要建立一个模型,就必须进行抽象、简化和假定。只有去掉大量无关紧要的、非本质的、外在的因素和信息,才能发现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的、主要的东西。

⑤两者都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家经常运用归纳法观察事实,把这些事实加以分类,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归纳法的缺点是科学家无法确信他所确定的原则是否百分之百的可靠。因此,只要有可能,他就尽量要用演绎法来证实他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科学家运用演绎法是从建立一些假想的前提着手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结论。这一方法也就是前述“建立模型”法。

⑥两者都采用优化的方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点: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常涉及价值判断问题。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者说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就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而自然科学常常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证分析。

此外,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科学试验;而经济学尽管有时也进行实验,但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这是十分不精确的。(2)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3)“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实证分析本身就是理论分析的一部分。

3.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规则?它是否和一般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你本人的行为方式)相一致?

答:(1)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经济分析,也被称作经济理论。几乎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都是理性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

这一假定可由三个基本命题加以解释:①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选择这一方案;相反,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成本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放弃这一方案。②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③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从边际分析思想和理性假定可推导出经济决策规则。所有经济选择都是在边际或变化点上作出的。边际决策规则被称作理性行为原则,它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从中获取正的净利益的行动,而只有当增加的利益超过增加的成本时,才会存在正的利益。(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理性的,与一般人的行为方式不一致。例如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般人有时候可能不会力求节俭,甚至可能会浪费经济成本。经济学中的决策规则是实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而现实中的一般人可能并不会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考虑过多。

4.有人说,理论问题是宏观的,现实问题是微观的,你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如何理解微观与宏观的?

答:(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这些单位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厂商以及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微观经济学阐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经济决策以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策。同时,微观经济学将揭示行业和市场是如何运行和演进的,为什么它们各不相同,它们是如何受政府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的。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诸如一国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不过,近些年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也涉及对诸如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市场、劳动的总量市场以及公司债券的总量市场的分析。要理解这些总量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人们必须了解构成这些市场的厂商、消费者、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所以,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关注总体经济现象的微观经济基础,宏观经济学的很大部分实际上是微观经济学的扩展。(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①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

②从微观或宏观分析同一问题,结论可能不同。例如,从微观上看,若一个企业降低工资,便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从宏观上看,若所有企业都降低工资,有效需求将不足,最后导致所有企业利润下降。

③但是,微观与宏观又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微观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宏观则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具有种种局限性,不能解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平等重大问题,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5.请与你的同学讨论,是否同意下列判断,并弄清其中哪些是实证性的,哪些是规范性的?(1)最低工资法增加了年轻的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2)最高房租限制减少了可获得住房的质量和数量。(3)过去3年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巨型石油公司的垄断势力。(4)政府应该成为最后可求助的雇主并实施有保障的就业方案。(5)中国的收入分配应该更加平等。(6)政府的规模应该进一步缩小。

答: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1)正确,属于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在最低工资下,厂商首先会减少雇用缺乏经验的年轻的和非熟练的工人,因此增加了年轻的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2)正确,属于实证分析。最高房租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使得租房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减少了可获得住房的质量和数量。(3)正确,属于实证分析。由于巨额垄断利润的存在,使得巨型石油公司行使垄断高价,抬高石油价格。(4)正确,属于规范分析。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得政府应该适时对市场进行干预,实施有保障的就业方案,熨平经济周期,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5)正确,属于规范分析。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逐年增长的现象,因此应该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在分配领域特别是再分配领域中更加注重公平。(6)正确,属于规范分析。理性经济人决策规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政府的规模应该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6.你认为经济学应该处于何种地位?如何看待经济学帝国主义?

答:(1)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社会科学是研究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无论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抑或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或以经济为中心的,因此,研究经济行为的经济学自然成为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2)近数十年来,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突出表现在经济学向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新型学科,如家庭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卫生经济学等。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这种现象被称作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的扩张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这要归因于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由于经济学从理性假定出发,根据边际决策规则,采用成本——收益分析,从而能够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产生许多可检验的命题和解释。经济学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了它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第2章  市场机制

1.解释下列概念:市场、市场机制、绝对价格、相对价格、需求、需求量、需求水平、需求曲线、需求定理、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供给量、供给水平、供给曲线、供给定理、供给的价格弹性、均衡价格、供求定理、蛛网效应、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答:略。

2.对国内石油实行有效的最高限价(Price Ceiling)是否会提高对0PEC石油的需求,为什么?

答:实行最高限价会提高对OPEC石油的需求。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在图2-1中,这种最高限价用来表示,它低于市场出清价格,是可以合法索取的最高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的直接效应是在点的均衡移到了点,而按照最高限价,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但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仅仅为,出现了单位的短缺。

因此当政府对汽油的销售实施最高限价时,国内会很快出现加油站前排长队现象,国内供给的短缺导致对国外如OPEC石油需求的增加。图2-1  最高限价的效应

3.在勾画一条需求曲线时是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的。这一假定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假定对于正确解释需求定理是至关重要的?

答:(1)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不仅仅是价格对需求存在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对需求的变动也存在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含义在于将其他变量作为外生变量,剔除其变动对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只考虑价格作为内生变量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

在勾画商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仅考察需求量与商品本身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只涉及两个变量,因此可用平面坐标图作为分析工具。如图2-2所示,用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用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用坐标中的不同的点代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这些点的轨迹就是需求曲线。它既可以表述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愿意为各种数量的商品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

在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少,而商品的价格越低,对该商品需求量越高。经济学家把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这种反向变动的关系称为需求定理。图2-2  需求曲线(2)这一假定对理解需求定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需求定理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如果其他的情况同时发生变化,那么需求定理就不一定成立。

4.一篇报纸上的文章指出:尽管今年经济学教科书的价格比去年提高了10%,但经济学教科书的销售额仍然高于去年,这表明需求定理并不适用于经济学教科书。请问此文作者在对需求定理的理解上犯了什么错误?

答:需求定理也称为需求规律、需求法则或需求原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在其他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经济学教科书的价格提高,按照需求定理,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方向的变化,商品的需求量应该下降。但销售额是教科书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所以在价格上升,销售量下降的情况下,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销售额仍高于去年。因而,此文作者将销售量与销售额混淆了。

5.选择题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下移动了。下列哪一个结果是真实的?(  )

A.价格下降,而数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B.数量下降而价格上升

C.价格下降而数量上升

D.数量上升,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答案】A【解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下移动,如果需求曲线移动的程度大,那么数量可能下降,如果供给曲线移动的程度大,那么数量可能上升。商品数量的变化,需要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而定。

2.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交易征税(  )。

A.不会影响对买者的价格

B.不会影响卖者得到的价格

C.不会影响销售量

D.将增加销售量【答案】B【解析】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说明其供给是完全弹性的。生产者可以将税收完全转嫁出去。此时,由消费者承担所有的税收。

3.蔬菜价格的季节变化反映了(  )。

A.需求水平和需求量的变化

B.供给水平和供给量的变化

C.需求水平和供给量的变化

D.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的变化【答案】B【解析】蔬菜是农产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长期供给弹性较大,满足发散的蛛网模型。当蔬菜由于季节的变化导致产量的变化时,会导致蔬菜供给曲线的移动,即供给水平发生变化,而此时需求水平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均衡价格会在需求曲线上发生移动,造成蔬菜价格发生变化。

6.考察下列供给和需求表:0 10   20   30   40   50 60价  格50   45   40   35   30   25 20需求量0 0 10   20   30   40 50供给量(1)建立一个说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以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坐标图。(2)分别解释每单位50美元和每单位30美元最低限价(Price Ceiling)的效应。(3)分别解释相同数量的最低限价(支持价格)的效应。政府不得不买下剩余产品的代价是什么?(4)计算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果产量增加或减少10单位,经济剩余将大致损失多少?(5)计算价格为40美元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以及价格处于50~60美元时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解:(1)如图2-3所示,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为。图2-3(2)当最高限价为每单位50美元时,没有任何效应,因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然而,当最高限价为每单位30美元时,代入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知,,,将出现15单位短缺。(3)支持价格为30美元时,没有任何效应。为50美元时,会产生15单位剩余,政府必须以50美元×15=750美元的代价购买这一剩余量。(4)由图表知,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为直线,画出散点图,解得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为。

由于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即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意愿支付一买者的实际支付。

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即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350。

当产量减少10单位时,总剩余减少150;当产量增加10单位时,总剩余同样减少150。(5)当价格等于40美元时的价格点弹性;

价格处于50~60美元时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第Ⅱ篇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选择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1.解释下列概念(注意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价格一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个人需求曲线。

答:略。

2.判断题(1)无差异曲线上两轴所代表的物品是替代品。(  )【答案】×【解析】无差异曲线上两轴所代表的物品只是消费者偏好相同的购买的两种商品组合,并不一定是替代品。(2)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答案】√【解析】由知,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而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消费剩余部分。(  )【答案】×【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与其实际支付的金额的差额。它并不真正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所剩下的真实的东西,它代表了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商品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来说它与商品价格成反比。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4)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的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  )【答案】√【解析】作为低档商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使得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5)劣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为正、零或负。(  )【答案】√【解析】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的变化量相对于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系数,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由于收入不同,价格变化时,消费者需求量会有不同的变化量,所以导致劣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为正、零或负。(6)消费者对一切商品的边际效用都是递减的。(  )【答案】×【解析】前提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并且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7)用处很小的钻石比人人不可缺少的水更昂贵,是因为它的边际效用很高。(  )【答案】√【解析】水资源是到处可见的,而钻石这种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并且开采的成本很高,所以边际效用很高,由可知,钻石比人人不可缺少的水更昂贵。(8)只有商品的价格才能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答案】×【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动,即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需求曲线的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的时候才能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9)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商品的性质、消费者偏好及不变的价格水平。(  )【答案】√【解析】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是相对应的。商品的性质、消费者偏好及不变的价格水平决定恩格尔曲线的形状。(10)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其偏好。(  )【答案】√【解析】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变化轨迹,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其形状由消费者的偏好决定。

3.选择题(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非吉芬品)的价格上升,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将(  )这种商品的购买。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答案】B【解析】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当价格上升时,边际效用也要上升才能满足效用最大化条件,因此消费者减少这种商品的消费。(2)有些消费者在收入低时购买普通轿车而在收入提高时则购买高级轿车,普通轿车对他们来说是(  )。

A.劣质品    B.吉芬品

C.必需品    D.正常品【答案】A【解析】劣质品是指实际收入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的商品,即随着实际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实际收入减少,则需求量增加。本题中,消费者在收入低时增加对普通轿车的消费,在收入提高后较少对普通轿车的消费,因此普通轿车属于劣质品。(3)需求曲线可以从下列(  )导出。

A.收入一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价格一消费曲线    D.预算线【答案】C【解析】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根据效用最大化时的消费量,及所对应的不同的价格水平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4)假设、的价格给定,当时,理性的消费者会(  )。

A.增加的购买,减少的购买

B.增加的购买,减少的购买

C.同时增加和的购买

D.同时减少和的购买【答案】B【解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当时,应增加的边际效用,减少的边际效用,要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得,消费者应该增加商品的购买,减少商品的购买。(5)递增,则和(  )。

A.递增    B.递减

C.递增而不递增   D.递增而不递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