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0 02:09:29

点击下载

作者:田丰、崔昊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云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

云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云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作者:田丰,崔昊排版:HMM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8-10-01ISBN:9787508694276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云巅之战,略高一筹

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科技重构商业,商业加速科技;这是一个“大胆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实体产业化,实体产业互联网化;这是一个“焦虑至死”的时代,跨界想象力是企业进攻的极限,创新执行力是企业御敌的护城河。很多企业家头脑中的世界已经成为过去时。过去100年,人类聚居在电力与陆上交通发达的地区;未来100年,人类居住在网络与计算发达的地区。短短两年后,2020年新世界的中心将是一个由50亿网民与500亿联网设备组成的“数字经济黑洞”,吸引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全面融合,加速线下人口的连通;互联网溢出的科技红利、商业红利、人才红利、政策红利、投资红利普惠赋能实体产业,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企业家迎来“产业BAT模式”的商业盛宴;中国市场凭借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数据资源(全球占比五分之一),拥有10万亿美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同时在云上汇聚海外创客力量,激活“数字一带一路”“数字金砖五国”的庞大市场,云上数字化创新是一场价值数十万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变革机遇。“数字湾区产业带”正在引领“中国制造2025”、新零售、新型智慧城市的产业变革。借助“全国百万企业上云”的东风,阿里云将在未来10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区、渤海大湾区的新型数字孪生产业带建设,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能力,成为广东制造业、江浙沪新零售、京津冀–雄安新型智慧城市升级转型的关键引擎。目前,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正在使用阿里云ET工业大脑的制造业企业: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常州天合光能将电池片A品率提升了7%,苏州协鑫光伏将良品率提升了1%,全球前三的中策橡胶将混炼胶合格率提升了5%。而广东制造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五,是中国智造的“火车头”。全球前三的通信天线厂商广东京信通信,利用ET工业大脑产品将调试效率提升了50%;位于中山的木林森正在进行生产良品率和设备利用率的提升;迪森热能已经着手对锅炉健康状况与设备故障进行预测,目标是提前6~12小时发出预警。数据显示,阿里云在广东服务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以数据中台、行业大脑等先进数据技术赋能珠江啤酒、OPPO、珠江钢琴、金立、美的等知名企业,而顺德地区的中小工厂同样能够广泛应用阿里云上的普惠科技。

万物计算,一云协同,AIoT构筑“智能协同网”。过去20年的互联网是“人联网”,未来20年的互联网是“物联网”。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将人类活动数字化,比如电商、社交、文化娱乐等,催生了今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市场,背后是全球40亿网民。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将整个物理世界数字化,道路、汽车、森林、河流、厂房……甚至每一个垃圾桶都会被抽象到数字世界,连到互联网上,实现“物—物”交流、“人—物”交互。这会是一场更加深刻的技术变革,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阿里云IoT定位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即将全球五分之一的设备连接上云,并在2018年战略投入“边缘计算”“行业大脑”这一新兴AIoT技术领域,打造全世界第一朵“无处不在的智能云”。从杭州“城市大脑”40万路面传感器,实时提供交通事故监控与红绿灯算法,到遍布全球250座城市的2000万辆小黄车的智能车锁,ofo基于云上潮汐骑行数据调度20个国家的共享单车区域投放,阿里云为政府和企业独角兽提供横跨云、边、端多个维度的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能力,包括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IoT边缘计算产品、通用物联网平台,实现物的实时决策和自主协作,将物联网真正推向“智联网”。“非对称科技”正在创造“非对称国家竞争力”与“非对称商业竞争力”。中国对欧美的换道超车不能采用亦步亦趋的“模仿棋”策略,工业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应让位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创新”,即数字化转型是“升级”,数字化创新是“升维”,只有升维才能获得非对称竞争能力。依托“一带一路”“金砖五国”的庞大人口消费需求与市场容量,网络协同将创造出超越美国的全球新一代数字商业贸易网络“eWTP”。而万物计算产生的数据战略资源会快速重构跨越国界的行业中台、行业大脑、行业协同模式。采用“智能平台”模式的淘工厂,引入海量服饰鞋帽加工厂,利用网络协同为网红军团构筑起“超级供应链”,并利用数据算法分析订单个性化需求,5分钟内挑选最合适的厂家自动派单,从而赋能雪梨、张大奕、安娜等数十人的网红团队,2017年“双11”取得单日销售额超3亿元的新零售奇迹,超越了多个国际时尚大牌的线上销售额。而中石化在阿里云上借助阿里巴巴的电商中台架构,3个月构建起“易派客”工业品电商平台,利用自身每年采购预算撬动近十万家供应商与工业企业,形成双边网络协同平台,2017年平台交易额超过1300亿元,并通过云出海走向“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工业企业提供工业贸易采购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四川特驱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养猪、茅台酒业大数据反黄牛、新西兰奶粉区块链溯源、中金易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找下一本畅销书,都是非对称科技产生的独特商业核心竞争力。现在,中国60%的省份设有阿里云创新中心,通过普惠科技赋能帮助国内数千万中小企业、开发者降低技术与商业创新门槛。阿里巴巴正在全国打造“1+100”个云栖小镇模式,加速发展生态伙伴。飞天战略营、云栖社区、云栖TechDay等全国新商业、新技术巡回沙龙,都在帮助中小企业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创新、非对称科技研发。

在云上,用科技探索新商业边界,创造新商业模式,才是无法计算的价值!依托云计算,我们身边的商业模式、生活效率、创新半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今天的成功与失败跟一家企业的做事方法相关,而与努力与否无关。如果不能在最高效的智能平台上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越努力可能会越快失败。这个新平台既具有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的商业能力,又具有类似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组织能力。阿里云总裁 胡晓明自序数字经济双子星的“量子纠缠”

未来50年,数字经济决定国家竞争力!从2015年“互联网+”创新摸索期,到2018年数字经济深化转型期,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全球第一,规模世界第二。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战略升级。

中美决胜数字经济制高点,必须依靠网络信息科技完成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放眼全球,中美科技创新、商业创新战略趋同,成为互为纠缠的数字经济双子星。客观来看,美国依靠硅谷、西雅图、波士顿产业带的科技先发优势,数字经济规模现居世界第一,领先欧亚。网信科技企业是数字经济的赋能器,通过普惠科技改变实体产业。据《经济学人》最新分析,中美科技产业实力对比已从2012年的1∶6.7发展到2017年的1∶2.4,但中国科技产业总市值仅占美国同类产业的32%,尤其在半导体、云端商用软件方面存在短板。

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是如何利用网信科技解决实体产业发展的实际难题的呢?中国10万亿美元的实体产业,正坐上“数字火箭”腾飞,采用自研的“云工具箱”(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互联网架构等)替代西方的“传统IT套装”(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应用“云战略”解决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各种“顽疾”。例如阿里云在2017年以云计算构建应用中台,以数据中台训练人工智能,解决了诸多新零售、新制造、新农业、新医疗、新交通、新体育中的挑战。(1)ET工业大脑:在协鑫光伏、天合光能等生产车间中,采用“工业大脑”提升光伏切片良品率、光伏板A品率,生产率每提升1%,每年创收上亿元。(2)ET农业大脑、ET环境大脑:国家海洋局融合洋流、鱼类数据实现“大数据精准捕鱼”,某国际领先的种子公司利用视觉计算,自动监控玉米生长周期、水利灾害、病虫害、流行病监测、产量与零售预测。(3)ET医疗大脑:国内某医院采用“医疗大脑”,实现机器读片(肺结节B超等),准确率比医生提高20%,实现全球领先。(4)ET航空大脑: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采用“航空大脑”提升机场客流和飞机流量,优化航班网络,缩短航班延误时间,并使国外某廉价航空公司在线官网实现“大数据反黄牛”,智能规避炒机票问题。(5)ET城市大脑:在杭州、衢州、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等城市,以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读取数十万传感器,实时识别道路交通拥堵、车祸、违章等问题,以“云脑”辅助“人脑”,使试点路口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1%,通行时间减少15.3%,日均主动报警500次,且准确率达到92%。利用“绿波带”(一路绿灯)算法缩短120急救车到达患者家中时间一半以上。(6)ET奥运大脑:在韩国平昌冬奥会上采用“奥运大脑”辅助运动员训练、奥运场馆人流监控、人脸识别“无感通行”。“一带一路”与“金砖五国”的超大规模商业需求是中国数字经济体的最强驱动力。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美国凭借全球市场、信息技术、美元金融、科技人才,在信息时代孕育出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而中国凭借“一带一路”市场、网信技术、互联网金融、工程师红利,将孕育出全球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体。阿里云长期致力于传统行业中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战略培训、战略咨询、战略转型解决方案,以科技探索“新商业”边界,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赶超美国。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人皆有机会。预判终局,早期投入,战略坚守,风口迭代。唯有相信,才能看见。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中国数字化转型风口上的弄潮儿。阿里云研究中心高级总监 田丰第一章战略踏空的灰犀牛技术才是未来真正的红利。如果你没有独特的技术,靠

规模、靠低成本,不管你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实体经济,都会

倒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当走入中国大中型城市的任何一场大会、一家咖啡厅、一个商务饭局,你都会吃惊地听到“互联网”(抢地盘)、“投资”(抢钱)、“招聘”(抢人)三个超高频关键词,以及由此引发的“战略踏空”焦虑。这种心理状态已经成为中国3000万企业家的标配,即使年复一年拼命奔跑都无法让企业保持原有的地位。不是你的企业没做好,而是新一代市场用户不需要你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这一代企业家最大的梦魇。

全球市场需求高速变化,企业如果无法同步升级,就会面临衰退甚至死亡,对于企业家来说,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三头焦虑的“灰犀牛”:(1)“对手”焦虑牛:看不到敌人才是指挥官最大的敌人。每家企业只能看到今天的对手,却不知道未来10年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正在哪里厚积薄发。正如苹果智能手机取代摩托罗拉的功能机、滴滴快车取代出租车、微信和钉钉取代短信、外卖取代方便面、互联网金融取代银行柜台交易、自动驾驶取代驾校一样,明天颠覆你的对手并不在今天的视野中,因为懂得利用新一代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企业都在“黑暗森林”的边缘野蛮生长。21世纪下半叶,随身携带的混合现实眼镜、语音识别手表也许会取代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共享充电桩可能会取代加油站、共享充电宝,城市地下交通网中自动驾驶卡车与物流传送管道可能取代数百万快递小哥。基业长青的企业家需要不断突破认知边界,追求跨行业边界,超越当下的前沿战略视野。先人一步看到产业“终局”,才能亲手创造未来。(2)“低速”焦虑牛:不要开着汽车追火箭。横扫人类围棋手的AlphaGo诞生在DeepMind公司,而此公司诞生在英国,据《经济学人》2018年1月刊《21世纪的资本》分析,英国高达三分之一的公司从2000年起的17年中保持了零增长。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已经开始负增长,较多实体企业面临中低速增长的发展挑战。2017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数字商务中心研究员迈克尔·施拉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AI改变80/20效率法则》明确指出,当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前沿公司”与“落伍企业”之间的差距持续增大,马太效应甚至打破了“二八定律”,形成强者超强的超级帕累托定律。例如《财富》独角兽榜单中的企业都是“指数型组织”,滴滴、蚂蚁金服、小米、大疆、今日头条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0倍以上的速度蓬勃生长。(3)“科技”焦虑牛:科技是未来50年最高价值的企业无形资产,决定企业命运,转变企业基因,规避战略踏空。在最近100年中,科技不仅解决了全球大部分人口的吃饭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更让商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平台模式”替代“企业模式”,以“无形资产”超越“有形资产”,以新科技重构产业链。微软市值中的1%是公司的实物资产,而99%是工程师的代码、专业知识等无形资产。以美国FLAG(脸书、领英、亚马逊、谷歌)、中国BATM(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无形资产比例很高,每年在新兴科技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美元以保持领先优势,因为无形资产会创造出高利润率、生态溢出效应(利他、赋能、黏性)。而另一方面,实体产业中的大量企业正好相反: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对科技投资持“隔岸观火”的谨慎态度。客观原因是:实体产业的试错成本高于互联网行业;主观原因是:担心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由此可能走向泾渭分明的两个方向:一种认为科技是万能的“孙悟空”,能解决所有难题,另一种则持反科技的保守态度。但普遍相同的一点是担忧竞争对手率先使用新科技进行“降维打击”。

2015年的“互联网+”、2016年的“双创”、2017年的“数字经济”,都是中国实体经济迁移上云,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云工具箱”创新商业模式、重构产业链的多次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迎来了智能制造、共享经济、平台模式、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一代智能产业。第四次计算革命到来

纵观2000年的人类历史,计算与商业始终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孪生兄弟,创造出许许多多崭新的商业模式与生活服务。今天,云计算掀起了第四次计算革命。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纷纷上云,实现商业模式、技术模式、组织模式的互联网转型。中资企业全球化、中国创业者出海的机遇窗口伴随这次计算革命已经到来,云计算正在孵化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体。

第一次计算革命发生在1000多年前的中国北宋。由于商铺记账需求,算盘应运而生,属于“手动计算工具”,人类第一次采用工具加快了计算速度。账本和算盘的结合将计算工具与商业金融紧密联系起来,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北宋经济体占据全球GDP的22%。

17世纪的欧洲孕育出第二次计算革命,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为了解决大量人口统计的需求,于1673年发明出第一台手摇机械计算器,可视为“半自动计算工具”,并率先提出“人口数量决定国家经济”的产业理论,以人口数据推动了德国建国。这一次计算速度的提升,对18、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大航海殖民影响深远。

此后计算工具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第三次计算革命始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艾克特两位科学家研制出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立刻投入到“二战”的弹道计算中,并用来测试氢弹模型。ENIAC将计算速度呈几何倍数地提升到每秒运算5000次,是“自动化计算工具”的代表作。同一时代另一个伟大的发明“数据库”,能够将小规模数据长期储存、离线快速分析。“计算机+数据库”科技范式为大规模普及电力革命和信息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21世纪初,由于摩尔定律逐渐失去魔力,计算机难以凭借高成本、有限计算力、离线计算速度满足互联网上疯长的电子商务需求。2007年前后,美国谷歌、亚马逊和中国阿里巴巴三家互联网企业几乎同时开始研发具有前瞻性、通用性、分布性的云计算基础技术。大规模、网络化、高度自动化的新一代计算平台横空出世,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眼镜、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工厂、机器人等所有轻量级的智能终端,只要通过物联网接入云计算服务,立刻能够获得全球海量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掀起了第四次计算革命。

截至目前,第四次计算革命仍在快速演进,云计算处理后的大数据正在从分布式数据库向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存储结构转移。“云计算+区块链”作为领先的“网络化计算工具+网络化存储工具”,由互联网公司率先创造了新一代商业模式——平台,并且吸引所有传统产业向平台模式转型升级,包括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全球市值最高的7家公司(总市值4.3万亿美元),均是由云计算技术支撑的智能商业平台模式。云计算孕育的智能产业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第四次计算革命正在促进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创新型企业走向平台模式2.0,数百万中国企业利用云技术群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争取“高维竞争”优势。根据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教授的《智能商业二十讲》,我们深入分析阿里云生态圈中创新型企业转型成功的范例,研究出走向下一代智能商业的三维路径:数据技术、网络协同和精准商业。图1–1 智能平台转型资料来源:阿里云研究中心。

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简称DT)重构中低效产业链,分为三个阶段。1.“数据技术”赋能产业链重构

第一阶段:在线服务实现去中介化,产业链精简与弹性服务。传统行业经过分工细化,产业链逐渐变长,交易成本不断上升,各环节效率参差不齐。因此,波司登、吉利、比亚迪、茅台等企业通过上云构建在线营销平台,直接面对中国7亿网民销售新产品,跨过产业链多个中间环节收集终端消费者数据,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这些企业在云上形成数据闭环,汇聚运营品牌粉丝群体,低成本获取大量潜在客户,加速产品优化迭代。图1–2 产业链重构图片来源:阿里云研究中心。

此外,线上渠道大促、秒杀、直播、抽奖、导购等独特场景,为整条产业链带来贯穿营销、交易、支付、物流、售后各个环节的业务量洪峰挑战。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天猫“双11”带来的快递量瞬间飙升,促使中国邮政借助云计算弹性支撑当日5000万件的包裹洪峰,是平日负载的8倍,每日数十亿次数据操作,上云既有效保障突发性快递业务峰值,又避免平日大规模服务器闲置的投入产出问题。而在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春运”中,12306订票网站处于最繁忙的旺季,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400亿次,中国铁路总公司依托公共云的弹性计算能力,将占到系统访问量85%的余票查询业务上云,让数亿中国人彻底告别雪夜排队买票、网站访问拥堵的窘况,通过手机、电脑即可顺畅购买,安心回家过年。

第二阶段:多产业链协同,实现“去边界化”。当一家企业的不同子品牌、子公司业务上网上云后,会形成多行业、多渠道的客户群、数据湖和服务链条。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原有组织架构,打通众多数据孤岛,在云上快速实现互联网级的企业架构,以共享服务中心构筑应用中台,以一体化数据生产线形成集团级数据中台,利用线上线下多品牌渠道收集到的多维度数据定制统一用户画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服务场景。这样,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场景中就能够享受到统一标准的优质服务体验,避免了“服务鸿沟”。中信集团基于阿里云研发“中信产业云网”平台,逐步构建起横跨金融、文化、餐饮、制造等56个行业子公司的数据中台,为每一位外部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体验,并将13万中信人连接在移动社交平台上,通过业务在线、职能在线、决策在线实现“平台+应用”的大协同战略。现在中信重工、中信证券、中信书店等子公司可以在集团云上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创新业务,拓展新服务边界。

第三阶段:构建全产业协同网,实现智能商业。当企业拥有全渠道营销、数据中台之后,会针对回流的宝贵商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智能算法实时发现潜在客户、需求变化、生产问题、服务短板,最大化数据资源的商业价值。例如,协鑫光伏与阿里云联手研发光伏切片产业的“工业大脑”,发现关键成功参数,持续提升良品率,良品率提升1%,意味着每年节省上亿成本。

另外,杭州交警采用阿里云ET“城市大脑”,实时分析全市上千条道路摄像头的视频数据,靶向治理拥堵路段,辅助交警调优红绿灯算法,实现全局效率最优,并自动监控违章停车等行为。试点实施后,部分长期拥堵路段车流量净增11%,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大幅缩短50%。“城市大脑”在云端将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优势全面融合。2.“网络协同”催生平台经济

网络协同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特征。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以节点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一个好的商业平台能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内生用户加速增长。按照菜鸟智行院院长陈威如教授的《平台转型》中的定义来看,平台上的物种(角色)就是“边”,“跨边协同”通常在不同物种间发生。卖家(或服务商)越多,海量多样化的商品吸引来的买家就越多,而买家越多则市场越大,就会吸引更多卖家(或服务商)进入。淘宝、滴滴出行和ofo等都是因为“跨边协同”而构筑起平台经济。“单边协同”则发生在同一物种间,例如淘宝上卖家KOL(意见领袖)与粉丝买家产生吸引力,“淘工厂”服务的众多小型工厂之间共享产能、协同合作、共同接单、柔性生产,支付宝用户之间、钉钉企业用户的负责人与员工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单边协同性,否则无法进行转账、讨论交流。

网络协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实体商业模式因未接入网络,通常具有范围小、周期长、信息不对称的产业链协同,例如传统零售业中“牛鞭效应”会引发生产浪费、库存问题。其次,云上的平台模式天然具备“跨边协同”基因,在线数据传输快,信息透明度高,例如“卖家—买家”、“共享单车—骑车人”的互相促进关系。最后,当平台进化到生态阶段,则同时具有“跨边协同”和“单边协同”的效应,例如淘宝生态圈孕育出同类兴趣喜好的买家、设计师、网红、供应商社群。平台模式、在线生态圈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而是整个传统产业的商业红利,当企业上云后,或成为高频、海量、刚需的平台,或成为平台上的“物种”,云上产业升级的价值空间极大,网络协同性会创造出每个行业的BAT。3.“精准商业”奠定智能基础

数据智能为企业用户、消费用户提供互联网时代的精准商业。以精准广告、精准零售、精准生产、精准运输、精准服务为目标,精准商业通过云上大数据的快速流动打穿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避免资源的低效流转与浪费。以零售行业为例,针对某一位用户,可以在众多商业场景中利用智能设备与传感器采集其线下行为数据,并与线上消费数据比对融合。“消费者画像”、“供应商画像”随交易增长愈加精准,平台随时掌握细分客群的喜好变化,算法实时个性化推荐新款商品,快速返单,小批量定制,反向设计新品,调整品牌定位,形成C2B(Consumer to Business,客对商)、S2b(Supplier to business,供应商到小型企业)的精准产销,实现库存最小化、生产柔性化、广告精准化。商业云战略,争夺智能平台红利

云战略分为网络化转型、平台化转型、智能化转型与生态化转型四个阶段,前两步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实现了网络化和平台化转型,后两步则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实现智能化、生态化创新。精准商业是建立在数据技术、网络协同基础上的,这就构成了企业云战略的二维矩阵。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云战略象限并无优劣排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行业市场变化,选择最适合的智能商业转型目标。图1–3 云战略矩阵,2016—2018年领先企业分布图图片来源:《智能产业,云上转型:2017年度云栖奖产业战略研究报告》,阿里云研究中心。1.“云迁移”商业模式(Cloud–Immigrant Business)

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互联网+”业务转型,第一步应是迁移上云,从而逐步获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据技术与网络协同能力。传统企业上云有两种转型路径:一是业务渠道先与互联网结合,在云上开展在线营销、在线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如波司登、比亚迪、吉利的线上电商销售,中汇货币网的在线数据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实现网络化转型的,以靠近消费端的传统企业为主,或由于产业链上游互联网化,以云计算承载峰值计算,例如特步、中国邮政、亚航、南航等。二是生产线与数据技术结合,利用迁移上云,获得数据智能能力,走上产业价值创新之路,成功案例如协鑫光伏、天合光能、固德威采用云上“工业大脑”,数据建模,用算法提升良品率、A品率,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一办法多为靠近生产端的传统企业所用。2.“云原生”商业模式(Cloud–Native Business)

小型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从成立早期就在云上,较早具有网络协同性平台模式,需要使用数据智能、区块链等云技术工具箱持续创新业务,实现从“平台模式”到“智能平台”的智能化转型。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游戏、直播都具有很强的网络协同性,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服务商之间会产生正向飞轮效应,强者愈强,例如聚美优品、新浪微博、斑马汽车、淘工厂、ofo、饿了么。网络多边平台、数据飞轮、智能商业是云原生企业的进化路径,小微企业则会成为生态圈中的一个小平台或新物种。

从最近三年“诸神之战”阿里巴巴全球创业者大赛的数百个创业团队样本分析,巨大的产业需求吸引大量中国云上创客从商业创新的消费互联网快速切入科技创新的产业互联网,后者拥有更大的商业价值。例如,创业公司运满满在云上研发的车货匹配平台日交易额15亿元,汇聚全国95%的货运信息、80%的重卡司机,2016年交付了高达4500亿元的交易货物,晋级独角兽。目前在医药健康、汽车运输、能源化工、房产建筑、农业种植等市场中,大型传统领军企业与云计算公司跨界合作,在云上正在重构新兴产业链。例如,中石化采用阿里云和天猫中间件架构,打造工业品电商“易派客”平台,汇聚3.5万家优质供应商、11万工业企业,两年累计交易额达902亿元,如今正沿“一带一路”出海,拓展全球工业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协鑫光伏、天合光能、固德威正在阿里云上重塑整个光伏产业链,工业专家与数据科学家正在云上携手研发“工业大脑”,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能源能耗、预测生产线故障。例如协鑫光伏的生产良品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能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成为首个“中国智造1%”的灯塔型范本。现在ET工业大脑正在为能源、化工、环保、汽车、轻工业、重工业等各领域制造企业赋能,以机器智能“换道超车”,领先美国、德国。

云计算让数据更透明,让产业链每个环节实现实时同步,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边界正在消失,每一家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进化为云上智能商业体。技术云战略,从“云IT”到“云DT”

当前,企业正面临来自跨行业、跨规模、跨维度的720度全方位竞争,智能商业是超越所有颠覆者的创新神器。若想决胜未来,必先颠覆自己。企业应认真考虑支撑起智能商业的云转型战略,尤其需要注意这三个重要发展阶段:(1)“云IT”创建期:如水、电、煤一样,云即新商业基础设施,在企业内部用云计算替换传统IT资源。价格永远是同质化竞争的撒手锏,像没有线下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尝试以对手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会让新商业物种脱颖而出。云计算对在线营销、业务峰值等场景的全程保障,会帮助企业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创造出新的获客场景与客户需求,以蚂蚁金服、众安保险、浙商银行为代表的许多创新型中国企业在2012—2015年云端升维,重塑产业规则,在原有基本饱和的国内市场环境中挖掘出可观的新商业价值。(2)“云DT”运营期:在原有产业链范围内利用“云DT”技术运营数据中台。以云上企业级互联网架构为设计思路,形成跨事业部、跨品牌、跨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即企业的数据应用中台。遵循“一切业务数据化”的原则,寻找、汇聚具有潜在价值的在线数据资源,持续运营数据中台,在线发现问题并灵活重构业务流程,实时发现用户需求,创新服务内容。以中信集团、特步、茅台、杭州政府为代表的多元化集团、多品牌企业、多职能政府、智慧城市、多产业园区在2016—2018年率先以应用中台部分取代原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固化平台,在云上构建起实时更新的数据中台,开始实践数据商业化。(3)“云DI”创新期:在多个产业范围内利用“云DI”数据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商业,由多个智能产业平台组成跨行业的数字经济体。以云上数据中台为基础,遵循“一切数据商业化”原则挖掘数据价值,高度自动化地组织不同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同时,优化算法,持续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业务边际收益,支付海量数据的存储成本。以蚂蚁金服、今日头条、饿了么、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少数云原生企业正在智能商业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图1–4 云转型“三步走”技术战略图片来源:阿里云研究中心。

伴随数据智能成本下降、技术使用难度降低、专家人才逐渐丰富,我们大胆预测在10~15年后,智能商业将成为每一家企业业务、个人生活的标配,以算力、数据、算法为基本原子组件构筑出的智能商业体,会为你动态推荐、交易、交付最适合你的美食、商品、住房、学校、伙伴等各种高价值资源。

与此同时,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应该战略性地推进云架构、云组织和云商业的同步配套转型,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而应利用数据技术快速找出实际业务问题与根本原因,采用最恰当的云技术包加以解决。组织云战略,美军战区指挥体系创新“平台赋能协同,阵地指挥作战”是现代军事应对千变万化战局的法宝。“二战”之后,美国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经历了几十年的持续改革发展。他们打破了自上而下的集权模式,采取“三权分立”:总统与国防部一线负责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链路,即“养兵”;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六大战区联合司令部的作战指挥链路负责“用兵”;军种部负责部队日常装备、建设管理。这种“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在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既能摆脱层层上报的决策效率瓶颈,又能以大规模后勤装备为特殊任务赋能,还能充分发挥一线战区指挥官灵活应变的阵地作战方案,可谓一举多得。1991年,基于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全局协同的武器供给,多国部队仅用42天即打赢了“海湾战争”。另一方面,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建立则来自1980年解救伊朗人质危机事件“鹰爪行动”的失利。世界进入多元化文化时代后,他国协防、特种侦察、心理作战、民政事务、反恐行动、毒品战争等非常规战争,对美军作战团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特殊需求,无法以大规模标准军种应对,而各支海陆空特种部队虽然具有单兵作战能力强、灵活应对作战任务等优势,却缺少跨军种间实时协同、强火力支援,所以战区特种作战司令部遵循战区主战,联合司令部负责跨军种协同,航母、卫星等离岸远程火力支援、情报支援的职能分配模式,形成“自下而上指挥、自上而下赋能”的作战组织基础。美军这一组织形式现在已逐步走入商界,成为创新型企业的组织参考模式。

业务转型、技术转型、组织转型密不可分,组织是承载所有转型战略的关键基础,是智能产业成功落地的核心。图1–5 不同的组织模式图片来源:阿里云研究中心。1.职能型组织(Business to Business)

分工专业化,工作标准化。工业大生产时代,不论在全球哪一个分公司,标准化一直是最高的要求,每一个职能部门的“最佳实践”伴随全球化向世界各地普及,标准流程、合规、KPI(关键绩效指标)都是这个阶段涌现的成果,自上而下的“精英式治理”“精英式创新”成为主流,以SOP(标准执行规范)、KPI进行过程控制,工作制服的出现也是在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让全球员工像机器生产线一样无差异性工作,为工业世界、电力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团队+流程+KPI”范式在工业、能源、建筑等行业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效果。2.平台型组织(Platform to Business)“厚平台+小前端”创新,部门边界消失。互联网天然是去中心化的。最近五年,国内外消费市场沿个性化喜好分裂成成千上万的碎片化社群,人们按照“功能性购买”(物美价廉)、“标签性购买”(个性区分)、“体验性购买”(愉悦自我)实现消费升级。所有传统企业在云上向移动互联网驱动的全渠道营销、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转型,负责建设在线服务渠道的团队,逐步打穿烟囱式的职能组织,即任何子品牌、任何产品线、任何供货渠道的商品都会统一通过在线商城售卖,直达消费者,以便收集消费者偏好,运营特定消费者社群。参考美军“特种部队+航母战斗群”的领先作战模式,将上千个创新团队小型化,这些“小前端”作战单元能够敏捷跟踪、捕捉、处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小众社群需求,以“变”应“变”。而大量通用服务职能沉淀在共享服务中台上,中后台越厚,提供的创新基础服务越丰富,成为前线快速创新作战方式依靠的重要后援战力。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决策、创新、失败、再创新比拼的是速度,前线指挥炮火、快速试错、允许失败、优胜劣汰、数据决策成为常态,让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零售企业(特步)、家具家电制造企业(海尔)、航空企业(南航)、金融企业(中信集团)焕发出澎湃持久的业务创新生机,成为组织转型的“奇点”。3.智能型组织(Supplier to business)“供应链+外部创客”网络协同,公司边界消失。共享服务中台从公司内部延伸至外部,大中台为企业外部创客团队提供跨产业的供应链整合、协调、赋能,“产业大中台+产业创客+算法匹配”范式会极大调动社会创新资源,将供应链连接成一张根据需求动态协同的网络,算法决策取代前端人工决策,自激励、自组织、自驱动的创新生态圈生长壮大。例如,淘工厂就是S2b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一边连接国内大量OEM、ODM、OBM等中小型工厂,进行“小散生产,快速返单”的流水线升级,另一边连接如涵、缇苏等网红孵化器,赋能有时尚洞察力、粉丝影响力的网红,帮助网红从时尚意见领袖转型为服装服饰产品经理,淘工厂则承担质检验厂、智能派单(5分钟内)、中介保险等平台职能。在淘工厂生态圈中,以算法降低成本,以数据决策新品,让网红汇聚社群。在2017年“双11”,雪梨、张大奕、安娜每个人的单日销量都超过3亿元,甚至超过了飒拉(ZARA)、欧时力(ochirly)、摩安珂(Mo&Co)、太平鸟(PEACEBIRD)等时尚大牌,生态的力量远大于任何单体公司。图1–6 淘工厂的S2b模式图片来源:阿里云研究中心。第二章网络化转型战略未来,无论醒着还是睡着,你的每分每秒都是在线的。

离线的数据难以产生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在线的可以。——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在线》作者王坚博士

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只需13分钟飞行就能攻击华盛顿特区,美苏核战争一触即发。虽然半个月后经过混乱对峙与政治斡旋后,导弹从古巴撤出,但“古巴导弹危机”让美国白宫和军方认识到,必须解决军事指挥和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问题,于是国防部高级计划局诞生了计算机网络研发项目,并逐步演进出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其技术架构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是为了避免核打击到来时,美军中枢指挥系统彻底陷于瘫痪。“二战”孕育出计算机,冷战孕育出互联网,而半个多世纪后,地球上最广泛采用互联网服务的人类却是商业机构和大众消费者。互联网成为普惠商业的核心因素,“在线”成为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商业的敲门砖。

企业网络化转型的本质是“服务在线化”,大多数实体产业都会经历“三叠浪”,即线下企业、线上企业、智能企业三波革新浪潮。当三者叠加在一起时,往往是预先战略卡位的创新型企业遥遥领先,并且引领改变所在行业的游戏规则。2003年淘宝网上线,C2C在线交易源源不断地产生支付数据、信用数据、消费行为数据,阿里巴巴内部提出“一切业务数据化”的在线服务原则。在这个时期,智能商业“三元素”处于萌芽期:

智能(Intelligence):业务拥有数据入口,“数据飞轮”在线启动,人工检索、产品或服务被动触发,在线逐步产生“小数据”。

协同(Coopration):通常服务上线后,在线业务各环节间有效协同,大流量的平台模式尚未形成。

精准(Accurate):线上进销存比线下更精准、更及时、更高效,但线上与线下服务量相比较小,全局来看属于“粗精度”。“在线服务模式”开拓40亿人全球大市场“数字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市场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代商战赢家属于数字经济“探险家”。

如果你的公司忽视数字化营销,将会丧失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空间。2017年全球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全球76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二拥有手机,普通网民每天清醒时间的三分之一(6小时)用于在线消费、娱乐、服务。因为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总量不变,互联网服务是消费者排名第一的“时间杀手”。图2–1 2016—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增长示意图图片来源: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网民规模和网络零售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市场规模不仅大,而且快速升级。首先,“目标市场”升级。工业标准品的“大众市场”转向互联网个性化的“分众市场”,市场中“长尾社群”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例如都市潮流男士消费群、银发老年人消费群、都市单身贵族消费群、绿色健康消费群、体验至上消费群、二次元消费群,都是潜力较大的细分市场领域。所以凭借一款产品、广告、渠道打天下的生产、设计、营销手段已然失效,亚文化切割市场,调性筛选推动品味消费、精准营销。至2021年,中国零售增量市场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体量(1.8万亿美元)。同时会分享“云科技红利”改造4.4万亿美元的存量市场产业链。其次,“营销对象”升级。截至2020年,中国将出现一亿户“新中产与富裕家庭”,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主力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少而精、调性鲜明的消费理念,贡献69%的全国新增消费额。最后,“产品定位”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品牌商与终端消费者在云上“见面”了,用户使用产品的数据分分秒秒都汇聚到云上服务平台,实时形成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有利于品牌商进一步优化产品、开发增值服务。之前产品销售靠线下渠道,现在场景服务靠在线数据,大量上游生产企业都会借助互联网平台进入利润丰厚的下游服务生态圈“掘金”。吉利汽车:秒杀千辆新车背后的数字化营销转型

时间是企业品牌最大的敌人,每一代用户的成长(80后、90后、00后)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市场需求,“代际革命”对汽车业提出新体验、新挑战与新机遇。2015年3月16日上午10点,吉利博瑞礼宾限量版在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正式发售,该款车既享有外交部正式外事礼宾用车的殊荣,又物美价廉(从14.68万元起售),以至数万忠实粉丝如潮汐般瞬间涌入在线渠道,第一分钟销售266辆,呈现出精彩的“开门红”,77分钟后1000辆博瑞被抢购一空,平均每分钟卖出13辆。这种类似“双11”的网络众筹、直播、秒杀销售速度远超传统汽车线下销售能力,在线峰值销售的新场景更是突破了传统IT系统的支撑能力上限。另一大好处是,吉利通过线上渠道接触到的数万新车粉丝群体正是线下营销所苦苦追寻的高价值、高意向潜在目标客户,吉利一举创造了中国汽车电商的新零售标杆。这种现象级营销背后则显示了吉利网络化转型战略的阶段性成果,由云计算、大数据等DT技术逐步升级取代传统IT基础设施。

吉利集团自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开始,经历了业务初创阶段、战略转型阶段和业务全球化阶段。自2010年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汽车不断创新,2016年创出年销量增幅50%的佳绩。吉利集团对信息化建设一向十分重视,多年来投入数十亿元用于新科技应用,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信息化建设项目都是公司的战略级任务,从IT到DT的新技术能力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吉利的信息化历程与公司的业务发展历程相匹配,同样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0阶段:IT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规范化。早期,吉利刚进入汽车行业,业务形态不成熟,公司内部没有太多规则,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打基础,部署系统时相对比较零散,信息使用上各自为政,亟待引入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体系,所以在2002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极富远见地提出让集团信息化与国际水平看齐,2004年开始实施ERP系统等流程再造、全面信息化工程,为支撑汽车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基础框架。

2.0阶段:ERP自动化——系统整合和业务流程自动化。中期,吉利业务发展很快,业务模式逐步成型,公司在2007年开始业务战略转型,信息化建设同步进入第二个阶段。基于ERP加深业务自动化,引入构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经销商管理系统(DMS)、产品协同商务(CPC)、质量管理等专业化业务应用系统,快速提升业务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研发、物流、制造、财务等专业化信息系统初步成长起来,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成联动,助推业务流程自动化达到较高水平,为下一阶段的企业快速创新发展夯实了业务基础。

3.0阶段:DT数字化——全球在线协同,全集团数字化转型。伴随吉利汽车产品线日趋丰富,2010年收购沃尔沃,整合国际产业链资源,企业对品牌、产品、市场、人员等资源的协同互联要求越来越高,而十几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众多系统、数据、架构复杂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支撑全球业务组织的高效协同运作,支持产品创新研发,支持产品大规模制造和产品品质提升,支持市场快速响应,适应新一代数字化消费群体的新型营销体验,成为IT组织的新挑战和首要目标。信息化不再只是构建几个独立系统,而是利用全球领先、实时性高、经过实战检验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把业务全局连成一体,贯通集团数据资源,激活组织创新活力,对市场变化敏捷反应。信息化必须在整个企业层面构建起高效协调的在线数字化运营体系,支持企业整个价值链条上全资源要素的整合效能。不必重新发明轮子,直接通过阿里云等企业引入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模式(车联网),成为信息化3.0时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战役。

对于IT部门,在新业务线的诞生过程中,往往蕴含大量新战略机遇、新技术红利,例如在线获取第一手用户数据,帮助IT部门洞察市场需求,引领业务方向。2016年10月,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基于“全新模块化基础架构车型平台”推出了全新汽车品牌LYNK&CO。新品系列车型以全面创新的经营智慧融入互联网基因,不拘泥于传统的线下分销模式,以O2O、直播、众筹、秒杀为90后的年轻消费者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用车体验。通过引入该新车型平台,吉利IT部门发现并抓住了新机会,利用云计算工具箱实现网络化转型战略,开始建设“吉利全新营销系统平台”:通过中间渠道数字化、最终用户在线化、基础设施云化,直接获取消费者动态数据,全方位运营汽车消费者生态社群,在线实现企业与市场渠道、客户群体的实时互动,不仅把新产品、新服务在最恰当的时间、地点个性化营销给目标消费者,同时把每位用户的新需求、新想法、新偏好实时传递到集团内部对应的业务组织,实现更贴近市场、更精准、更快速的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利用“C2B数据闭环”反向驱动业务,从今时今日的用户需求出发,转变传统销售、服务、产品使用等固定模式。从工业时代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消费者、经销商、供应链、工厂组成的数据链条每时每刻都在“需求飞轮”中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并源源不断地触发业务管理、运营的深刻革新。在零售、交通、运输、社交等跨行业发生的“LBS+O2O”社群模式、共享出行平台等新兴“Prosumer”(Producer + Consumer,生产消费者)网状产消关系、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模式正在汽车业逐步实现。

数字化战略转型,组织意识是“自变量”,跨界人才是“因变量”。云战略新技术群正在赋予实体产业全新的高维度竞争优势,但这个技术赋能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重混”模式是一条创新捷径,重新发明轮子往往会导致竞争对手换道超车、遥遥领先。数字化战略转型是由意识转型、组织转型、技术转型、商业转型多个齿轮联动组成,任何一环跟不上都会导致战略落地的瓶颈与滞后。其中,企业所有管理者与员工的意识是最关键的,都需要经历从传统产业思维向数字战略思维的观念转变过程,企业需要管理整个业务转型过程中的各种观念冲突和风险,以管理层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执行层开放创新的心态实现平稳过渡。对IT组织而言,挑战与机遇同样明显,面临组织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创新型人才的短缺与吸引,新型工作模式的转变升级等问题。例如,吉利在系统开发和项目实施中,计划采用互联网公司常见的敏捷式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体系,但在方法论的理解使用、外部资源获取和管理、具体实施环节等方面都碰到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现实困难。

每一家计划网络化转型的企业在起步期新型战略资源都十分有限,尤其是既懂云工具箱又具有本产业经验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资源非常紧缺,人才市场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吉利采取的创新方法就是与互联网领军企业合作,既充分利用阿里巴巴成熟先进的技术、人才和平台资源,又与阿里巴巴交流、学习互联网思维与汽车产业如何融合创新。在转型期,双方资源优势互补、项目共创、单点速赢、以战养战,将不断壮大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期盼的全新交通出行模式加速转变为现实产品。

网络化转型的核心是全业务流程在线。吉利汽车依托阿里云,利用创新技术研发出新一代“互联营销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汽车主机厂销售、售后及客户关系管理(CRM)三大业务板块。传统主机厂方案一般基于经销商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两大基础软件进行定制开发。这类方案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失去优势,面对早已习惯了移动互联网服务的90后年轻消费者,传统架构系统导致的用户体验差、数据不及时、功能迭代更新慢等问题尤为突出。新型营销系统中从接触、选车、试驾、买车、售后服务等全客户生命周期都要实现业务在线化,摒弃纸件表格等非实时的手动业务流程,并与吉利集团现有业务系统、生产系统的全局数据实时融通。

上云是网络化转型战略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支持新品牌车型的业务需求,吉利汽车信息化负责人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使用汽车行业已有的标准技术解决方案让系统快速上线,或基于云计算等互联网领先技术从零开始创新。表2–1 云计算方案与传统IT方案之比较

经过多轮整体方案对比分析,吉利选择与阿里云、数梦工场共同完成了“新互联营销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与落地实施,采用阿里巴巴企业级互联网架构作为技术中台,使用阿里公共云作为整个业务新基础设施,通过Aliware“三驾马车”,将业务系统“微服务化”,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烟囱式建设模式带来的数据孤岛和系统资源浪费问题,也为整体业务的灵活创新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阿里公共云上,互联营销服务平台实现了覆盖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移动安全的全方位安全体系保障,并利用阿里云多可用区能力,针对容灾备份场景设计出高可用应用架构。

快速取得业务价值是转型项目获得集团持续投入的生存之本。强大的新技术是“屠龙刀”,而高价值的业务场景才是“龙”,“新技术+新业务”是缺一不可的孪生战略。吉利控股集团CIO(首席信息官)丁国祥认为企业战略重点在于业务创新和平台运营,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通用组件的建设应交给专业的外部云服务团队,不必耗时漫长、花费巨资去“重新发明轮子”,因此选择云计算策略构建新业务平台,经过实践摸索出以下转型路径。(1)价值链垂直整合:将消费者、供应链、经销商、服务店等全价值链的业务进行整合,除生产外的所有业务流程及信息处理都通过云上系统来实现。(2)业务在线化:传统汽车业务中的线下流程,如各种信息收集表、反馈表、维修单等全部实现“线上化”与“电子化”,通过互联营销服务平台统一生成、实时记录,保障业务数据的高质量和时效性。(3)数据平台化:整个互联营销服务平台与用户触点很多,包括客户与4S店员工手中的移动端App、电子商城、品牌微社群等,从这些触点渠道输入的各类数据进入统一数据平台汇总,作为企业数据资产、高效策略分析的重要基础。对标阿里巴巴“One Data”战略(阿里集团200多家子公司都存取、维护、使用一套一体化数据中台),吉利新系统秉承“One Database”理念,不同业务应用都使用统一数据模型,避免烟囱式应用带来的数据孤岛互联互通难的传统架构问题。(4)数据业务化:通过数据持续积累和系统长期运营,动态增长的业务数据资源不仅直接帮助吉利集团进行销售漏斗分析、业务洞察,还能够服务于集团新产品研发、车联网业务等新兴业务。

吉利汽车通过阿里公共云重构互联营销服务平台,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加速业务创新。省去了采购硬件基础设施的冗长流程,缩短项目上线过程,加速企业业务创新速度。以前采用传统IT架构支撑在线直播和促销活动时,高并发流量会把系统压垮。互联营销服务平台基于阿里云海量计算资源支撑在线直播与秒杀促销等O2O业务场景,既享受云服务带来的成本优势,又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旺盛需求。灵活运用阿里云平台的负载均衡、分布式应用、分布式数据库,支撑高并发业务请求和大容量业务数据存储,通过完善成熟的云服务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更流畅的业务访问体验。这一新型企业架构因此被引入吉利现有业务系统,成功支撑了吉利30周年庆典直播和2017年蓝色商城博越预售大促活动,市场反响良好。(2)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全渠道电子商务平台、官网、微社区和会员俱乐部等与海量消费者群体保持着紧密的实时连接与在线互动,每一辆新品牌汽车上都标配车联网功能,因此互联营销服务平台每一天都面对互联网上高并发访问与大数据量存储处理的新挑战,采用阿里云企业级互联网架构,才能获得弹性计算能力与规模资源优势。

新互联营销服务平台作为国内汽车主机厂营销系统的首次成功上云实践,是中国汽车厂商实现互联网转型的创新代表之一,说明创新型车企对阿里公共云的信任与依赖程度大幅提升。丁国祥一语中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