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对症调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0 05:53:15

点击下载

作者:王林恒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胃肠病对症调养

胃肠病对症调养试读:

前言

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胃肠,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胃肠来消化、吸收的,人体内大部分的废物和毒素也是通过胃肠道排出体外的。胃肠功能是否正常,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十分常见,如依赖快餐食品、暴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严重危害着胃肠的健康,进而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肠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道疾病越来越多,进而发展到癌症的也时有耳闻。因此,防治胃肠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胃肠疾病比较复杂,而饮食不当是诱发胃肠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如俗话所说的“病从口入”。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饮食搭配,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胃肠疾病。对于已经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习惯和食物内容,对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本书在胃肠病的治疗上,将胃肠病的个体与自然、环境、气候以及疾病的不同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胃肠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胃肠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属性等,再辨证施治去指导用药治疗,可以很快取得满意的疗效。

胃肠疾病大多属于常见病,只要运用正确的医疗知识,加上合理的饮食调养,保养胃肠健康并不难。本书以现代科学饮食的理念为依据,分析了各种常见胃肠病的特点,体例简明、实用,内容丰富、科学,以饮食的宜忌搭配为出发点,强调家常食物的科学饮食原则,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家庭饮食参考,可操作性很强。胃肠病患者可以把本书作为饮食参考书,参考其中的食物宜忌原则和食疗方法,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合理、健康地搭配饮食。

特别提醒:在使用书中推荐的药物和药方之前,必须到医院进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一章 专家教你认识胃肠病

胃肠病是怎么回事

肠病是现代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胃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常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

消化道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腺包括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各部分的管壁内,大消化腺则包括三对唾液腺,分别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也是重要的消化腺,它们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帮助消化。

食物的消化由消化系统内各个器官共同协调完成,具体的运行方式如下。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牙齿的磨碎和舌的搅拌,进行初步的机械性消化。接下来,食物被吞咽,经食道进入胃肠,胃肠肌肉将大块食物变得碎小,使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并推动食团下移直到肛门。在此过程中,消化液会进行一系列化学分解,将各种复杂的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可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可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上述消化过程中的消化液,是由消化腺分泌的。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胰腺可以分泌消化酶,消化酶由胰腺腺泡产生,经各种小管汇集到主胰管,与胆管汇合后再与胆汁一并流入十二指肠,这些酶能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胰腺还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中和从胃来的盐酸从而保护十二指肠;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有一定的消化功能,胆汁就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流入左右肝管、肝总管,再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通过胆盐的作用实现的,它可以激活胰脂肪酶,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消化系统会存在不同。婴幼儿食管、胃肌肉发育未臻完善,易发生呕吐和溢乳。但他们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6倍,成人仅为4倍。由于肠壁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量较小,婴幼儿也易发生便秘。进入成年后,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进入老年期后,各种功能逐渐衰退。首先,人的咀嚼功能会逐渐减退,胃的蠕动、胃张力、排空速度亦减弱,小肠、大肠均会萎缩,收缩力降低,老年人退化尤其显著,易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等。老年人的消化液分泌也会减少,对食物的吸收利用功能也会慢慢减退,可造成相应的营养素的缺乏。

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含义是什么

消化道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处有一个明显的标志,称为“屈氏韧带”,此韧带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可以将小肠提起并固定在腹后壁上,使空、回肠的内容物不易返流入十二指肠或胃腔。

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口腔是上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向上与鼻腔相通,向下经咽峡与咽相通。口腔前面是嘴,后面是咽峡。整个口腔的内壁由黏膜层组成。口腔内腺体受到刺激,就会开始分泌唾液,经牙齿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分解部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咽是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道,是人体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分为三部分,上段为鼻咽,与鼻腔相对称;中段为口咽,与口腔相对称;下段为喉咽,在喉的后部。在口腔内被咀嚼后的食物和鼻腔吸入的空气都会经过咽喉,在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的作用下,食物进入食道,空气则进入气管。在吞咽和呕吐时,咽肌收缩可暂时地封闭鼻咽和喉部,使食物不致返流入鼻腔或是被直接吸入气管内。

食管又称食道,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呈长条形,是消化管中最狭窄的部分,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食管可以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消化道,还可以阻止胃中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

胃又称胃脘,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形态、大小、位置因人而异,主要由肌张力和体型决定。胃的主要作用是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同时将食物中的各种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地消化吸收。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物经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胃中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其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液还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黏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此外,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

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的十二指肠长度为20~25厘米,约相当于其十二个手指的指幅,因此得名。十二指肠呈C形弯曲,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其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刺激胰消化酶与胆汁分泌,是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

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

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因为空肠的消化和吸收力强,蠕动快,肠内常呈排空状态,所以叫空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占据腹腔的左上部;回肠在空肠的下部,形状弯曲,约占空、回肠总长的3/5,主要位于脐区和右髂区。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成人的大肠全长1.5~1.6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分泌的黏液蛋白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此外,大肠还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能够认识和区分上、下消化道的含义后,对某些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如呕血,一般只限于上消化道器官出血;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大多为下消化道出血;黑便或柏油样便则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胃炎的种类及常见病因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由于病因或症状的不同,急性胃炎又可进行以下分类。

急性单纯性胃炎:多由外源性刺激因子所引起,如各种理化刺激、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污染食物等,患者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症状,甚至休克;偶有呕血或黑便;上腹部及脐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程较短,一般数天内即可好转。

腐蚀性胃炎:由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引起急性胃黏膜糜烂所致。最早可出现口腔、咽喉、胸外及中上腹部剧痛,常伴有吞咽疼痛,咽下困难、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致呕血、急性食管或胃穿孔和急性腹膜炎,并可出现虚脱和休克。急性期过后,可逐渐形成食管、贲门或幽门的瘢痕性狭窄和萎缩性胃炎。

感染性胃炎:多种全身性急性感染,均可致血源性感染性胃炎,患者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

化脓性胃炎:本病较少见,症状大多极为严重,可有高热、寒战,上腹部剧痛,并可有上腹部肌肉紧张和明显压痛等急性腹腔炎症的表现。

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本病亦称急性胃黏膜出血或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人多有呕血和黑粪,且呕血较黑粪多见;出血呈间歇性发作。

急性胃炎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

理化因素是指人食用了过冷、过热的食物或饮料,例如: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

生物因素是指细菌及毒素。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杆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了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急性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发展成急性胃肠炎。

其他因素还包括胃内异物或胃区放射治疗等外源性刺激,导致急性胃炎。

此外,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及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也可作为内源性刺激而致病。

慢性胃炎

的种类及常见病因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根据病理情况和胃炎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的病因,慢性胃炎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黏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黏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情况要比慢性浅表性胃炎严重,病损可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骨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在萎缩性病变中,如伴有腺体颈部或肠化上皮过度增生,则在胃黏膜表面形成颗粒样病变,称为萎缩—增生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急性胃炎的遗患。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刺激性饮食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用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使烟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

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的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发于胃窦部。

自身免疫出现问题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一个原因,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等。本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

感染因素也很常见。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少有自发清除,因此慢性胃炎经常会长期持续存在。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但此病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等部位。

其实,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并非同一种疾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反应有相似之处,所以习惯上还是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胃腔内,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重要的消化物质。胃酸为强酸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破坏胃壁上的蛋白质,在胃肠道自身的保护机制下,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不至于伤害消化道本身。如果某些因素损害了胃肠道的保护机制,或胃酸分泌过多导致人体无法承受,就可能发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蚀自身黏膜而导致形成溃疡。

具体来讲,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有: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遗传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因素等。

胃酸分泌过多: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盐酸),此外还有碱性黏液和反流的肠液。盐酸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中,胃酸分泌过多是重要原因,胃酸分泌很少的人不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则主要是因为胃黏膜保护屏障被破坏,不能有效地对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和消化作用,而致发生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保护功能,各种食物和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都不能损伤胃黏膜。如果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防护性屏障便遭到破坏,导致溃疡发生。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窦和幽门区域的病变导致胃窦收缩失效,从而影响食糜的向前推进,胃排空延缓,从而导致胃溃疡。此外,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某些成分(如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损伤到胃的上皮。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受损的胃黏膜更容易遭受酸和胃蛋白酶的破坏,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胃肠肽的作用:胃肠肽可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肽作用失常会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遗传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性,且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单独遗传,互不相干。有胃溃疡患者的家族中,其他人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倍;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

药物因素: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等,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等都是容易引发溃疡的因素,长期使用容易引发消化性溃疡。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并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吸烟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吸烟不利于溃疡的愈合。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可能破坏胃液分泌的规律性,诱发消化性溃疡。有些食物对胃黏膜也可引起损伤,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压抑、情绪低下等心理因素都可影响到消化液的分泌,诱发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精神压力往往较大,睡眠不佳,消化不良的症状因而越来越严重,因此,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调整好心态。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食管炎症性病变,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即形成食管糜烂或溃疡。

其实,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并非疾病。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先决条件是胃内容物越过下食管括约肌反流至食管内,而食管本身不能尽快地清除反流物,造成胃内容物在食管内的长时间滞留,胃内容物中的损伤因素如酸、胆汁酸、胃蛋白酶等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具体来讲,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某些药物(如钙受体拮抗剂)、吗啡、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因素的作用下,食管与胃连接处的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坏,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

食管排空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约10~15秒)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间,故有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包括胃排空异常和胃十二指肠反流。

某些外科手术的因素,扰乱食管裂孔正常解剖关系,影响食管胃接合部的功能的手术均可在手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如迷走神经切断术、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

女性妊娠呕吐,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这种情况在分娩后就可以恢复,无须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症候,可以是由于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

临床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主要是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的疾病和黏膜糜烂所导致的出血。食管疾病主要包括食管炎、

食管癌

、肝硬化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溃疡、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异物引起化学性损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以及十二指肠炎等;黏膜糜烂所导致的出血主要包括:做过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所引起的出血,腹腔消化器官的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出血等。

除此之外,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甚至全身性疾病也会在胃肠道表现出血。邻近器官疾病主要有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胸或腹动脉瘤等;全身性疾病比较复杂,包括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尿毒症、血管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以及一些应激性溃疡。

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最常见的主要是下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如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直肠疾病或是损伤(直肠炎、直肠肿瘤、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结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等),以及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

胃肠功能紊乱,以肚子痛为主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肠易激综合征曾被叫作胃肠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此病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肠子容易受刺激而痉挛引起腹痛。

具体来讲,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精神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的发作和加剧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结肠运动与分泌功能障碍。

饮食因素:常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等;脂类食物对结肠运动功能影响较大;高蛋白饮食常可导致腹泻;进食纤维过多的食物可引起功能紊乱,并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低乳糖酶患者在摄入过多乳糖后可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因素:本征者不属于感染性的疾病,但在肠道感染之后,易诱发结肠功能紊乱。如微生物或寄生虫所致的感染性肠道炎症,也能改变结肠的反应性,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尤其是在患痢疾之后,本征的发病率可增高。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人肠道以厌氧菌为主,需氧菌以肠杆菌占优势。改变饮食种类或过量食用某种食物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长期口服抗生素药物者,粪便中革兰阴性菌减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需氧菌明显高于正常。

遗传因素: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即有本征,有的患者从青春期开始亦有本征,并有家族史,在同一家庭或家族中,可有多人患肠易激综合征疾病。因此,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

其他因素:受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类癌、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等的影响,亦可出现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常可与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另外,经常灌肠、服用泻药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如妇女月经期等,也常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的病因

便秘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占30%,几天1次者占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便秘的病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神经心理障碍。

药物性因素:如铁剂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如果便秘无上述明确病因,称为功能性便秘。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约占50%。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下面多种因素有关。

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症状。

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

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年老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反酸嗳气的病因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酸性物质,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经胃、食管反流达口咽部,口腔感觉到出现苦味物质;而嗳气俗称打嗝,是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

反酸和嗳气通常是多种胃肠疾病的症状表现,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

功能性消化不良

等。

引起反酸的原因有:长期酗酒,喜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精神紧张,喝过多的汽水,大量吸烟,服用某些对胃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外科手术,严重烧伤或细菌感染等,这些都是引起反酸的原因。此外,女性月经期、妊娠期也会引起生理性反酸。

如果病人有长期烧心反酸史或胃食管反流病史,有烧心、胸骨后痛、反胃呕吐、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症状,则可能是食管炎,应去医院诊治。

如果早期表现为进硬食时产生疼痛不适感,中期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和呕吐,且吞咽时胸背疼痛,应警惕是否是食管癌所引发。

如果上腹部或胃部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地疼痛或不适,常伴胀气、早饱、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超过1个月以上,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是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为特点,上腹部疼痛并有上腹胀满、嗳气和反酸等症状,发作期可伴有上腹部局限性固定的压痛点,压痛较轻,腹壁柔软,则有可能是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

引起嗳气的原因:饮食不当,喜食生冷水果或黏滑难消化的食物都会损伤脾胃,食物难以消化往往会导致嗳气;吃饭过快,造成食物堆积,消化不良从而引起嗳气;其他原因还有受凉、精神情绪不稳定以及体质差等。

由此可见,反酸和嗳气与胃肠道健康息息相关,平时应警惕这些症状,及早发现胃肠道疾病,及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学界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胃肠道动力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也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

目前公认,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刺激。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的改变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饮暴食等)。

三是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切忌乱用消化药。一般的轻型消化不良大都由于情绪不好、工作过于紧张、天寒受凉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仅有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大多可以自愈。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原因,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饮食宜规律,细嚼慢咽,戒烟限酒,避免情绪过于波动,应放松身心,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尤其是公安人员、司机、空姐和经常熬夜加班的白领,工作高度紧张劳累,时间不固定,食无定时,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肠胃疾病,故应对肠胃加以重点保护。

胃下垂

的病因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钩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胃下垂可分为先天性胃下垂和后天性胃下垂两种。先天性胃下垂大多都发生在特殊体质的人身上,这种人的体形比较瘦弱,胸廓狭长,骨骼细弱,肌肉发育不良,胃、肝、肾等往往下垂,所以叫“全内脏下垂”,以女性为多见,患者多数还都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

后天性的胃下垂,多数由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所致。例如,妇女生产之后,腹壁松弛,腹压降低,容易引起胃下垂。做过腹部手术,经常卧床少动,以及经常束很紧的腰带压迫胸部和上腹部也易患胃下垂。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三个因素: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因此,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胃下垂的发生与身体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如病后体弱,脾胃虚弱,不能使胃固托于正常的位置上。还有许多胃下垂患者,先天性的体质较差,膈肌力量以及腹腔收缩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导致胃膈韧带松弛,从而导致胃下垂。喜欢暴饮暴食也容易使胃部受到严重的压力,引起下垂。此外,有些女性热衷于节食减肥,长期的进食量少以及营养不足,往往会导致患者胃张力降低,很容易引发胃下垂。

腹部经过多次手术或长期卧床的人,很容易引起胃下垂。经过多次生产的产妇由于产后腹压突然下降,往往引起胃肌力量不足,胃的位置降低,也容易患上胃下垂。

厌食症的病因

厌食症通常分为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和神经性厌食症,病因各不相同。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病症上属于消化功能紊乱,小儿时期很常见,经常伴随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消化系统疾病。

青春期厌食症主要是青春期少女由于怕胖而严格控制进食,本来就不是很胖的身体往往因为过分限制饭量而迅速消瘦下来,这时很容易发展为拒食、厌食、挑食或偏食。

神经性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患者由于长期控制进食,甚至故意吐出已吃进的食物,长此以往,打乱了正常的神经生理反射,导致大脑对身体发出的食物信号不再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面对食物不再有饥饿感,而是真的从心里感觉厌恶、想吐,最后心理、生理反应趋于一致,形成病理性神经反射。此症多见于青少年,主要是女性。

神经性厌食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关的病因假设较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遗传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之一。患者心理发育、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病人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化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胃癌

的病因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地生长。干细胞都有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特性不表达出来,不会形成致癌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发育成胃癌细胞。如果胃部抑癌机制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症。

胃癌的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目前主要有下列致病因素。

食物和环境因素。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别,这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过热或过量的食物,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黏膜屏障,容易诱发胃癌。摄入过多的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

不健康的食物如熏制的鱼、肉等,其中含有较多的苯并芘类致癌物;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毒素,也是导致癌症的一大原因。

遗传因素。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

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或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障碍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若机体的免疫监测功能正常,可以清除少量的异常细胞;但当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免疫功能长期低下,则异常细胞没有受到抑制,容易发展成机体无法控制的胃癌细胞。

长期患有恶变倾向的身体疾病,若没有及时处理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胃癌。常见的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胃溃疡等。

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是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认为是环境与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饮食和环境因素。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经常食用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者易患大肠癌,这已为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明。在西欧及美国等大肠癌高发区,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

遗传因素。从遗传学观点,可将大肠癌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前者患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如有大肠癌患者,此人患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后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所致。

其他高危因素,并非直接致病原因,但可增加患大肠癌的概率,如:溃疡性结肠炎、息肉、腺瘤等。

寄生虫病也是大肠癌的一大诱因,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侵袭肠道可并发大肠癌。大肠黏膜上血吸虫卵若长期沉积,可造成黏膜反复地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出现腺瘤状增生,易发生癌变。

胃肠疾病与心情密切相关

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胃先知。心情不畅,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阻滞经脉,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转达,诸脏失于濡养,则疾病始生。

情志调养不可少

●好心情是养胃良药

愉悦的心绪,是开胃进食的良药,做好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情绪,对于胃肠病患者的保健非常重要。1. 能消除神经和精神紧张,使胸部肌肉兴奋,扩张胸肌使肺部运动

加强,增大肺活量,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2. 能强化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快血液循环,满足机体组织氧气

和营养的需要。3. 可促使腹肌舒缩功能,增加胃肠蠕动,正常分泌胃、肠液,增进

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巧妙应对7大不良情绪【缓解紧张】

紧张情绪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使人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紧张时,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松弛练习。

开怀大笑。既可以消除紧张,也可以带来愉悦。

找人聊天。可以转移注意力。

放慢生活节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让自己总处于紧张忙乱之中。

唱歌。唱歌的过程中,既可以很快排净肺内的浊气,又能够加强胃肠的消化功能。唱歌时,胸腹肌时而急速放松,时而紧张收缩,这就从客观上起到了按摩腹部的作用,从而增加人体摄氧量,提高进食的欲望,也缩短了消化吸收的过程。

适当做做白日梦。想象自己喜欢与热爱的地方,沉浸在自在轻松的白日梦中,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烦恼】

消除烦恼最有效的办法是正视现实,别被那些让你忧虑不安的因素困扰。

让自己静下心来。感到烦闷无聊时,先让自己静下心来,什么都不做是消除烦恼的良方。

合理宣泄心中苦闷。找自己信任的亲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放开心胸,纠结于心中的烦闷会随着倾诉而消失。

找一种喜欢的运动。每天按时活动筋骨,是解除烦恼的最好办法。运动可以让中枢神经兴奋,转移注意力,让人忘却烦恼。

不要太苛求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出现失控状态;对意外局面,尽量处之泰然。不要苛求自己无所不能、完美无缺。【应对愤怒】

愤怒会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引起脑血栓或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猝死,是对身体尤其对胃肠伤害很大的坏情绪之一。

愤怒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记住这一点,怒气上升时,要经常注意提醒自己。

有意转移兴奋点。愤怒时,大脑皮质中会出现强烈的兴奋点,并逐渐向四周蔓延,要在“怒发”尚未“冲冠”之际,理智地转移兴奋中心,给自己“撤火”。

适度宣泄。怒气上升时,一味压制对健康无益,可以摔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物品,使怒气得以发泄,也可以对空大喊或做一些运动。注意此类宣泄不要骚扰他人或伤到自己。

自我按摩。怒气会使人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并引起头痛,按摩太阳穴或颈、肩部,有助于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

闭目深呼吸。把眼睛闭上几秒钟,再用力伸展身体,使心神慢慢安定下来。【疏导压抑】

压抑与挫折、失意有关,会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孤僻等病态心理行为。以下方法有助于疏导压抑情绪。1. 运动疗法。当人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时候,压抑的情绪也

基本被抚平了。2. 眼泪疗法。感到压抑不堪时,不妨大哭一场。哭是一种释放积压

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有效方式。3. 宣泄疗法。把心中积郁的不快直接说出来,可以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让心情恢复平静。4. 培养热情法。深入了解每个问题,培养学习的热情,培养做事情

的热情;让自己保持微笑,培养与人沟通时的热情。【消除抑郁】

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构成的负面情绪,遵照以下规则,可以有效消除抑郁。1. 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日常起居要按部就班,从稳定、

规律的生活中培养情趣。2. 留意自己的外表。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穿着适当讲究一些,生活

和工作环境也要保持干净整洁。3. 即使抑郁,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4. 不要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尽量宽宏大度。5. 主动吸收新知识。6. 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7. 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心情沉闷,也要注

意让自己的言行合乎情理。8. 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心情抑郁的人,对每个人的反应、

态度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应有意识地纠正。9. 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10. 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11. 养成记录美好事物、愉快心情的习惯。12. 不要掩饰自己的失败。13. 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充实。【战胜悲观】

不要担惊受怕。越是担惊受怕越容易产生挫折感,一定要用积极态度面对人生,坚信希望和乐观能让自己幸福。

积极面对困难。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越乐观勇敢,越能从容度过难关。

笑对失败。以幽默的态度接受失败,战胜悲观,不被自责、失落所困。

不要留恋悲观情绪。悲观者大多习惯于让这种不良情绪成为逃避现实的缓冲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多与乐观的人做朋友。学习乐观的处世态度,让自己快乐起来。【战胜焦虑】

许多人常被焦虑情绪折磨,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如何解脱,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承认自己不是完人。焦虑感多发生在追求完美的人身上,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只想尽力而为。”让自己放松下来。

不要太在意他人评价。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力求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和认可,所以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思虑过多。应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理智地面对他人的意见,不需要为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从容面对挫折。挫折会造成心理压力,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尤其是女性。遇到挫折时可以适当宣泄,尽快摆脱困境,挫折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吃一堑还能长一智呢,不要让它成为你的负担。

胃溃疡最爱袭击“郁闷”人群

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多以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对于胃溃疡患者来说,长期精神恐惧、过度忧愁、愤怒,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之一。

情绪激动可使胃的紧张性和正常运动减弱,沮丧、紧张、恐惧、盛怒、忧伤等精神刺激,可使胃酸分泌增加,胃液酸性增强,引起溃疡或加重溃疡,甚至导致溃疡急性穿孔、出血。国外某些医院观察表明,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中,75%以上的人曾有精神、情绪异常的患病历史。

临床发现,多数消化性溃疡病人是脑力劳动者,而且是性情偏激或多愁善感的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分忧虑等情绪对大脑皮质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所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

巴甫洛夫学说也认为,在各种不良的因素,特别是长期或反复的不良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协调关系失常,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内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胃肠黏膜抵抗力减弱,人体的胃在胃酸的腐蚀作用下,不仅可诱发溃疡,而且还可使溃疡恶化。

一旦患上胃溃疡,复发频率极高。一旦出现胃溃疡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其实,只要做到有效预防,胃溃疡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各种刺激因素对胃黏膜的损害,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1. 饮食有节,按时进餐,少荤多素,多餐少食,细嚼慢咽。2. 多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3. 烹调要恰当以蒸、烧、炒、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

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4. 起居有常,按时起卧,尤其忌讳熬夜不眠。5. 有病早治,及时就医,治疗疾病时应顾及脾胃。6. 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

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7. 和悦情志,少怒少恼,豁达大度,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8. 坚持锻炼,饭后摩腹,晨起散步。

秋末冬初易患胃肠病,因为气候寒冷多变,寒冷空气极易诱发胃溃疡等慢性胃肠病。所以,更应注意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调养、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别叫胃神经官能症找上你

●什么是胃神经官能症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而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本病主要表现为胃的分泌及运动功能紊乱,其特点为消化道应激性亢进,在病理解剖方面则无器质性改变可见。●胃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常持续发病或反复发作,病程可积年累月。多数患者起病于思想矛盾、严重精神刺激、恐癌、过度紧张与疲劳的生活习惯等。许多胃神经官能症患者,自感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伴有胃灼热、反酸、食欲差,疼痛时间与饮食没有关系,而与精神、情绪改变关系密切。胃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有神经性呕吐、嗳气、厌食等。【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也称为癔症性呕吐,往往在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前无明显恶心感,呕吐时无明显痛苦,呕吐量不多,呕吐后可照常进食,不影响食欲和摄入量。虽然长期并且经常呕吐,患者却可能无明显营养障碍。此外,呕吐也有属于条件反射性者,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恶心和呕吐。【神经性厌食】

有些青春期女性,因为害怕发胖,对食物产生神经性的厌恶感,表现为饥饿感消失,长期少食,体重极度减轻,甚至达到恶病质的程度。患者还伴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胃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

胃神经官能症者还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等其他症状。

一般认为,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引起胃的功能障碍。

患病后家属亲友的过分关心议论,实际上是一种不良暗示,会造成中枢神经调节作用紊乱,以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紊乱,出现诸种症状。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有很大差异,以致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第二章 药食同补,对症治疗胃肠病

调养胃肠必知的饮食原则与宜忌

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担负着消化日常饮食、向全身供给营养的胃重任,一旦胃肠患病,就会影响全身健康,所以,加强胃肠病的防治,对保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都市生活的人,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极易造成胃肠病患。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在拥有足够的医疗保健常识的前提下,饮食调养和运动保健相结合,便可轻松保养胃肠健康。

调养胃肠必知的7大饮食原则

●病症位置不同,食疗原料不同

凡症状表现为胃痛、嘈杂、胃中饱胀、疼痛、呕恶、嗳气等,病位在胃,建议选用对胃作用显著的猪肚、香菇、平菇、香菜、生姜、藕、大枣等。

凡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便血、脱肛的,病位在肠,建议选用对肠作用显著的猪肠、竹笋、黑木耳、萝卜、芡实、白果、薏苡仁等。●病症寒热性不同,食疗原料不同

凡表现为胃中冷痛、遇寒加剧、饮食喜温喜热、大便溏薄,病症的性质属于寒者,建议选用生姜、大蒜、香菜、白果等性温的食物以及由这类食物烹调而成的菜肴。

凡表现为胃中灼热疼痛、遇热加剧、饮食喜凉喜冷、大便秘结,或虽便溏而肛门灼热、泻下如火,病症的性质属于热者,建议选用黄瓜、苦瓜、芹菜、百合、藕等性凉的食物以及由这类食物烹调而成的菜肴。●病症虚实不同,食疗原料不同

凡症状表现为胃脘痞闷胀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口腻纳呆、大便滞而不爽,属于实证者,建议选用具有泻实作用的山楂、萝卜、荸荠、竹笋等。凡症状表现为胃中隐痛,或有空虚感、呕吐清水、大便溏薄、口淡无味、口咽干燥、神疲乏力,属于虚证者,建议选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黑木耳、百合、大枣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自然阳气生长、机体功能不断旺盛的季节,建议吃点温热助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香菜、大蒜,或以这类食物烹调的菜肴。秋冬时令闭藏,机体精气藏敛,建议吃些凉润的食物,如百合、黑木耳,或以这类食物烹调的菜肴。这种顺应时令的四时饮食调养法,同时对胃肠病的康复也会大有裨益。●选用时令菜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以及棚栽技术的普及,时令菜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但春夏秋冬毕竟四季不同,每一季节均有当季有特色的时令菜。要注意选用时令菜,烹调特色菜肴,有助于刺激食欲,帮助消化,这对于脾胃功能虚弱、食欲不佳的人尤为重要。●合理烹调,注意搭配

春夏宜温热助阳,但温热易伤阴津,要注意搭配凉润食物;秋冬宜凉润益阴,但冬时严寒,易伤阳气,一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常因气温骤降而复发疾病,要注意温热暖胃,并配合食用温热类食物。还要注意多种食物的搭配,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以保证饮食平衡;色泽搭配,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医家论养生,重视“淡食以养胃”,烹调时要注意避免大寒大热、大甜大咸、大酸大辣。●多用炖煮,少用煎烤

烹调的方法直接影响菜肴的味道、营养和养生效果,并对胃肠产生重要影响。胃肠病患者的胃肠功能多较虚弱,宜采用炖、煮、焖、蒸的烹调方法制作菜肴,易于消化吸收;煎、炸、烤、炙之类方法烹调而成的菜肴较难消化,应尽可能少用。

慢性胃肠病的饮食宜忌

●慢性胃肠病的饮食原则

慢性胃肠病患者的饮食应定时定量,有规律,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一日进食4~5次。饮食宜选用清淡、无刺激性、细软、易消化的新鲜食物。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以利于消化,减轻对胃的刺激。1. 主食可选用软米饭、面条、面包、馒头等。2. 荤菜可选用猪肉、鸡肉、鸭肉、鹌鹑、鸽肉、河鱼、河虾等。3. 蔬菜应选用新鲜的,如青菜、白菜、冬瓜、芋头等。但便秘患者

应选用粗纤维蔬菜和主食,如芹菜、玉米等。4. 进餐时少饮水,进餐中也不宜过多喝汤。5. 制作宜用蒸、煮、炒、烩、炖、焖的烹调方法,不宜用煎、炸、

烤、熏、腌、生拌。6. 切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并避免食用坚硬、粗糙、油腻、刺激

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慢性胃肠病的慎用食物

海腥:如鱼、虾、海蟹、贝及水族类的清水蟹等。这类食物属寒性,多食易伤脾阳,不易消化,易引起脘腹胀满、腹泻等不适。

煎炸:如油饼、油条、麻球、春卷、炸猪排、脆麻花等。油炸食物属热性,助湿,且不易消化。

豆类:如蚕豆、青豆、黄豆、绿豆,以及干果杂粮,如大枣、龙眼、花生等。杂粮豆类食物易产气,多食则易出现脘腹胀满。

辛辣:如辣椒、胡椒、咖喱、大蒜、韭菜、生姜、大葱及对胃肠会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等,多食会助湿生热。

柿子、桃子、黄金瓜、哈密瓜、鲜荔枝、鲜龙眼等生冷果品,多食易伤脾胃。●五种常见慢性胃肠病的食养原则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饮食调养首先要注重调节胃酸分泌。高酸性胃炎禁用酸度高的食物及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而低酸性胃炎患者可选食有刺激胃酸分泌作用的食物。避免有强烈刺激性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硬及酸辣食物。还要根据不同病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饮食调养原则。【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过少,可选用肉汤、鸡汤、鱼汤来烹调,以增进食欲,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胃酸浓度。进食时还可加适量米醋调味,帮助消化。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香烟、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坚硬食物,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建议忌甜食或少吃甜食,少食巧克力、蛋糕等含糖量过高的甜品,饮食宜轻淡,以调整胃酸分泌。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并保证摄入足量的维生素类及蛋白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另外,胃溃疡病人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便秘】

便秘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尽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多食用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多吃些寡糖和益生菌,也可常吃些芹菜、玉米、薯类、蜂蜜等能刺激肠蠕动的食物,用以刺激肠道蠕动,减轻便秘症状。【慢性腹泻】

对于慢性腹泻患者,宜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慎服牛奶,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炎症性肠病】

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更要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饮食方案。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且应少食多餐;尤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宜食用生冷食物;慎食油腻食物,以免影响消化,而使腹泻加重,或引起腹胀腹痛,使病情加重。慎食高纤维的食物,要用少渣饮食,以减少高纤维成分可能给结肠黏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

建议胃肠病患者吃的食物

1. 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甘蓝,可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促使溃疡

加速愈合;芹菜可刺激大肠,增加其蠕动速度,并促进排便。维

生素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含量,能有效发

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并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

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2. 吃富含锌的食物可增加食欲。鲱鱼、黄豆、鸡蛋黄、动物肝脏、

芝麻、羊肉、鸡肉、燕麦、全面粉、玉米、核桃等均含有丰富的

锌。3. 吃富含镁的食物,避免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海带、葵

花子、杏仁、黄豆、燕麦、糙米、香蕉、菠菜、鱼肉等均含有丰

富的镁。4. 吃粗粮、杂粮类食物,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B族维生素,可预

防腹胀、便秘等症。5. 吃易于消化、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细面条、软米饭、

豆浆、菜叶、蜂蜜、麦片等,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有利于症状的

缓解。6. 喝牛奶及热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有利于症状的缓

解。多喝热水,可起到暖胃的效果。7. 吃养胃食物,如烤馒头片、面包干等均可养胃。8. 吃补血食物,慢性胃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伴有贫血症,可吃些

补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有色新鲜蔬菜、大枣等。9. 胃肠病可选择调养食品:

白萝卜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又能清热解毒。

南瓜:能强化胃肠黏膜。

青芋:可滋润胃黏膜,防止胃蛋白酶伤害胃黏膜而形成溃疡。

蘑菇:香菇补肾,蘑菇补气血。

油菜:尤适宜胃寒引起的胃痛、胃胀。

土豆: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维持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鸡蛋:慢性胃病患者需要丰富的蛋白质,鸡蛋是最好的选择。

黄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常吃可养胃生津、通便。

菠菜:慢性胃病贫血者宜多吃。

番茄:性凉味甘酸,开胃生津、健胃补血。

黑木耳: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

韭菜:增强胃肠的蠕动,预防便秘。

芹菜:有养肝及清热凉血的作用。

山药:可刺激消化液分泌。慢性胃病患者多食有益。

胃肠病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

1. 少吃春笋等含较多粗纤维的食物:春笋等食物含有较多的粗纤维

素,对于胃肠病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致病因素。2. 少吃温热性水果:胃肠病患者夏季不宜多吃榴、芒果、荔枝、龙

眼、菠萝蜜等温热性水果。3. 少吃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辣椒、芥

末、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应避

免食用。不过,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都有特异性,所以摄取的食

物应该依据个人的不同而加以适当的调整,无须完全禁忌。4. 少吃冷饮及生冷食物:胃肠喜燥恶寒,胃肠病患者应少吃绿豆沙、

冰激凌、冰沙等冷饮,因为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

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5. 忌饮酒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胃有刺激作用,易使胃炎、胃溃

疡等症病情加重。酒中所含的乙醇也会刺激胃黏膜,易造成胃出

血或胃溃疡部位的穿孔。6. 少吃油腻食物:油炸物、汉堡、薯条等油腻食物易使患者出现胀

闷或疼痛加重。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7. 少吃胀气食物:胃肠病患者应少吃含高淀粉的红薯、洋葱、芋头、

板栗等胀气食物,以免使病情加重。8. 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亚硝酸盐等致癌

物。9. 少吃蔗糖、巧克力、薄荷、柑橘、番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

食疗药膳,对症调补

疗、药膳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因其膳中有药,兼具营养和治疗之功效。食科学搭配药膳,正确调补胃肠病,是胃肠调补的关键。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内容物甚至十二指肠液经贲门倒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本病一般发于食管中下段,尤其以下段多见,男女均可发病,中年人居多。临床以嘈杂反酸、胸骨后灼痛甚至进食不畅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反酸”、“嘈杂”、“胸痛”、“噎膈”等范畴。●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本病以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寒邪犯胃、脾胃虚弱为主因,气机阻滞、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病位主要在食管,涉及脏腑主要有脾、胃、肝,治疗宜健脾和胃,疏肝理脾,标本兼顾,虚实共参。【现代医学认识】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手术原因:食管或胃手术后引起胃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胰液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

呕吐物刺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高酸性胃液反流;某些疾病引起长期反复呕吐,使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屏障和胃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受到损伤。

饮食失当:大量烟酒、辛辣食物及过热食物等,易灼伤食管黏膜。高胃酸时,易产生反流性食管炎。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β受体阻滞药、烟酸等,会刺激食管黏膜,使胃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内在因素:某些胃肠道激素,如胰泌素、胰高血糖素、抑胃肽、血管活性肽,以及妊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量腹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影响胃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使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病变。●主要症状

烧心、反酸。一般在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特别是饮食后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服抑酸药后多可缓解或消失,而进食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

胃食管反流。餐后、躯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

疼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可放射至后背、胸部,重者为剧烈性刺痛。

吞咽困难、呕吐。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能由于食管瘢痕性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变成永久性吞咽困难和呕吐。

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可能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导致出血,初期为慢性少量出血,溃疡会引起大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咽喉部不适。反流物可直接刺激咽喉部,出现咽喉部不适,常被诊断为“咽炎”,有“咽炎”总是治不好,又找不到其他原因的病人,需要考虑是不是自己患有反流性食管炎了。

咳嗽、哮喘。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也有咳嗽、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咳嗽多在夜间平卧时发生,主要是呛咳。咳嗽、支气管哮喘可能是由于反流物残渣进入了气管,刺激气管黏膜而诱发的。此外,反流物中含有细菌,吸入气管后,也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进而引发更强烈的咳嗽症状。患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肺炎总是治不好,又找不到其他原因的患者,需要考虑去确诊一下,自己是不是患了反流性食管炎。

其他症状。重症反流可因反流物吸入,致使夜间阵发性呛咳、喘息,进而导致慢性喉炎、声带嘶哑、吸入性气管炎和肺炎,甚至引起窒息。●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肝胃不和。每因情志不遂而致烧心、胸骨后或心窝部灼痛,反酸、嗳气,胸脘痞闷,两胁疼痛;女性可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脾虚气滞。胃脘胀满隐痛,反酸或泛吐清水,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嗳气则舒,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沉弦或弦细。治法:健脾理气,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患病较久或素体虚弱,胃脘胀闷,泛吐清水或吞酸,四肢不温,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抑酸。

脾虚胃热。胃脘隐痛胀闷,泛吐酸水、清水,嗳气,纳差,大便时干时溏,剑突下灼热,胃中嘈杂,口干喜饮,胸中烦闷。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缓。治法:健脾清胃。

肝郁化热。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甚者呕吐,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胁肋引痛,大便干结,口苦干喜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疏肝清热。

气虚血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吞咽困难,呈持续性胸骨后疼痛,舌淡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益气补血,化瘀散结。

气郁痰阻。胸脘气闷,嗳气叹息,胸胁窜痛,情绪舒畅时可减轻,咽管后灼热,呕吐痰涎,吞咽如哽,咳嗽有痰或咽部灼热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开郁化痰,理气和胃。

痰瘀互结。吞咽梗阻,或食而复出,胸膈满闷刺痛,泛吐黏痰,大便干结,舌暗或有瘀点,苔厚腻,脉沉涩。治法:化痰开结,活血行瘀。●推荐中成药

左金丸:每次约4.5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肝火犯胃者。

六神丸:每次5粒,每日2次,口服,缓慢咽下;适用于本病以热毒为主者。

舒肝健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肝郁脾虚者。

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脾虚湿阻者。

开郁顺气丸:每次约9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以气郁为主者。

逍遥散:每次约4.5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肝郁脾虚者。

锡类散:每次1小瓶,每日3次,吞服;适用于本病属热证者。

玉枢丹:每次约0.6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食入即吐等症状,或总有呕吐感觉的患者。●推荐食疗方

砂木饮: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白糖各适量,前二者研末以后与后二者混合冲服。适用于食管炎属气滞阴虚者。

青木香饮:青木香10克,洗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汁,待药汁转温后加入蜂蜜10克即成,分次温服。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

五汁安中饮:取梨汁、藕汁、甘蔗汁、萝卜汁、芦根汁共煮,缓炼成膏状,徐徐频服。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身体虚弱者。

玫瑰汁:玫瑰花6克,加水适量大火烧沸,小火炖半小时,加冰糖。适用于食管炎属气郁痰阻者。

鲤鱼陈皮汤:大活鲤鱼1尾,除去肠杂,膛内塞入陈皮9克、公丁香3克,加清水煮汤。食肉饮汤,分次食毕,连服数次。适用于食管炎早期患者。●预防与调养

本病复发率高,故炎症控制后仍需巩固治疗一段时间,控制引起食管反流或使之加重的各种因素,根据中医学认识,还应进行生活起居的调摄。【生活细节】

不要穿紧身衣裤,腰带不能系得太紧。

肥胖者需要减肥。

饭后不要平卧、弯腰、下蹲、屏气等。

保持大便通畅。【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树立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饮食调养】

凡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煎炸之品,或饮酒过度,均可诱发本病。故应注意:

调节饮食,忌暴饮暴食。

忌过量食用巧克力、脂肪、咖啡、浓茶等过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避免过饱,晚餐不宜吃得过多,可少量多餐。

夜间睡前2小时不进食,不喝水。

慎用能加重食管反流的药物,如咖啡因、前列腺素、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激素、钙通道拮抗药、抗胆碱能药等。

戒烟酒。【慎起居,多锻炼】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尤其在进食时更加重要;饭后适当散步,促进食物消化;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防止食物反流。避免弯腰持重,重视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可以打太极拳等,使全身气血调畅,阴阳平衡。另外,肥胖者还应注意减肥。食管癌

食管癌又叫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该病以吞咽不畅,咽部异物感,或进食时胸骨后哽噎不适,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噎膈”、“噎”的范畴。●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噎膈的病位在食管,基本病理变化为食管狭窄。食管属胃所主,又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而脾、肝、肾有病,可累及胃与食管而发生噎膈。噎膈轻症,多由于肝脾气结,痰气交阻;或因胃津亏虚,食管滞涩,以致食物咽下不顺。噎膈重症多系痰气交阻的基础上形成痰瘀互结,阻隔胃气;或胃津亏耗而损及肾阴,致使食物难以咽下,食入即吐。【现代医学认识】

食管癌、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吃热烫食物、饮浓茶、多食辣椒、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等,可引起食管病理生理改变,致食管癌的发生。

致癌物质。主要是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长期食用腌制类食物、变质发霉的食物易诱发食管癌。

癌前病变及其他疾病因素。如长期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异型增生、食管黏膜损伤、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性狭窄、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

缺乏营养和微量元素。膳食中缺乏微量元素硒、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可以使食管黏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主要症状【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咽下有哽噎感。此症状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情绪波动时发生。

胸口疼痛。较多见,吞咽食物时,胸口有烧灼、针刺或牵拉般的疼痛,吞咽粗糙、偏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最初为间歇性疼痛,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会变成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感觉下行缓慢,甚至滞留;胸骨后有紧缩感,或食物黏附于食管壁等感觉。

咽喉部感觉干燥和紧缩。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常与情绪波动有关。

其他症状。可能会出现胸部闷胀不适、胸前痛和嗳气等其他症状。【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

吞咽困难。当2/3左右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会出现吞咽困难。

食物反流。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黏液,也可能含血液与脓液。

疼痛。前胸或后背,尤其是肩胛部经常有沉重感、钝痛或灼痛。●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痰气交阻。本证多见于疾病的早中期,症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及食物,口干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日渐消瘦。舌质偏红,苔薄腻或黄,脉弦细而滑。治法:开郁润燥,化痰畅膈。

津亏热结。吞咽梗塞而痛,饮水可下,食物难进,食后大部分吐出,夹有黏痰,形体消瘦,肌肤燥热,胸背灼痛,口干咽燥,欲饮凉水,脘中灼热,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而数。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痰瘀内结。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能下,甚至滴水难进,进食即吐,泛吐痰涎,大便坚硬如羊屎,或吐下如赤豆汁,或便血,面色晦暗,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质红或带青紫,舌上少津,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痰,滋阴养血。

气虚阳微。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涎沫,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胖,苔白,脉细弱或沉细。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推荐食疗方

平鲫丸:用大鲫鱼1条,去内脏留鳞,以大蒜切片,填鱼腹内,湿纸包,黄泥固,慢火煨熟,去鳞骨,入平胃散末,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0丸,空腹饮米汤服下。

菱角薏苡粥:菱角、薏苡仁各100克,白糖20克。将菱角洗净,去壳取肉,薏苡仁洗净。将薏苡仁、菱角肉放入锅内,加水煮粥。每次喝粥50~100毫升,每日1次。

菜豆枣粥:四季豆30克,大米80克,大枣7颗,淘洗干净熬粥,加白糖调味,温服。●预防与调养1. 吃新鲜蔬菜水果,改变不良的传统饮食习惯。2. 常服用维生素以增强抵抗力。3. 食管上皮中度或重度增生,可口服微量元素硒、叶酸等。4.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不可太快,不吃过烫、辛辣、变质食

物,忌饮烈性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胃肠型感冒

感冒多为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极少数与细菌性感染有关,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咽喉不适或疼痛、咳嗽、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胃肠型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相对比较轻,以食欲差、上腹不适、反酸、烧心,以致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常常伴有腹痛、腹泻、大便水样等。●推荐中成药

调胃消滞丸:口服,一次2.2克,一日服2次。适用于胃肠型感冒之风寒夹湿,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困、食少纳呆、嗳腐吞酸、腹痛泄泻者。

六合定中丸:一次3~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胃肠型感冒内伤湿滞、复感外寒引起的腹泻、呕吐、腹痛、胸闷、恶心、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痛者。

四正丸: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2丸,一日服2次。适用于胃肠型感冒之内伤湿滞,复感外寒所致腹泻、腹痛、恶心、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痛者。●推荐食疗方

姜葱糖水:带须葱白20克、姜15克,分别洗净,切碎,用山泉水300毫升煮沸5分钟;加适量红糖化开,空腹热饮,日服2次。适用于寒冷腹痛胃肠型感冒患者。

金银花山楂蜜饮:金银花30克、山楂15克,分别洗净,加水200毫升煎沸3次,每次煎沸10分钟;合并3次煎液,加入适量蜂蜜,热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下。适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感冒发热、头痛、口渴、食欲不振者。

骨汤蘑菇面:鲜蘑菇150克,洗净,撕成细条(若为金针菇,应去根蒂),放入煮沸的1000毫升骨肉汤锅中;中火加锅盖煮熟后,再放入湿面条适量;煮熟后,加适量细碎葱白、姜末、胡椒粉、味精、盐,趁热吃。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脾胃虚弱、厌食患者。

豆豉姜葱汤:生姜、葱白各10克,分别洗净拍碎,与淡豆豉20克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5~10分钟。取汁,用红糖调味,温服。每日1剂,连服3~5日,或遵医嘱。适用于胃肠型感冒患者,与感冒病人密切接触者(预防性饮用)。●预防与调养【预防】

随季节和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调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选用软食、流食、半流食中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戒烟忌酒;忌服用滋补性中药。

急性胃炎

胃炎指胃黏膜的炎症,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居首位。其中,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甚至胃壁(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急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致使胃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胃的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胃气上逆则呕恶,和降不利则纳差、痞满。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气壅滞,不通则痛。表现多为实证,亦可夹杂虚证,或可见到寒热错杂。【现代医学认识】

理化因素。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咖啡、烈酒等刺激性饮品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均可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生物因素。多由细菌及细菌毒素引起。进食带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此即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

上腹痛。发病时常感到上腹痛,呈发作性,无明显节律;疼痛性质为胀痛、隐痛、刺痛、烧灼痛等,或呈阵发性加重、持续性钝痛,少数会出现剧痛;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常伴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等症状。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呕吐后会感觉稍微舒服些,呕吐物中可能带有黄色胆汁或胃酸。

腹泻。伴肠炎者可出现腹泻,呈稀便或水样便,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

脱水。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引起皮肤弹性差、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

呕血与便血。少数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隐血试验为阳性。●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寒邪客胃。胃痛猝发,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暑湿犯胃。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治法: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饮食停滞。常由饮食不洁、暴饮暴食所致。表现为嗳腐吞酸、厌食,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宿食,吐后则舒,大便臭秽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小便清。苔厚腻或黄,脉滑。治法:消食导滞。

胃热炽盛。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推荐中成药

良附丸:每次3~6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寒邪客胃者。

保和丸:水丸每次6~9克,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饮食停滞者。

牛黄清胃丸: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胃火炽盛者。

藿香正气水: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口服,用时摇匀。适用于本病证属暑湿犯胃者。

气滞胃痛冲剂: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本病证属肝胃不和者。●推荐食疗方

鲜桃汁:取水蜜桃数个洗净,去皮、去核后,置于果汁机内榨汁取汁饮服。视病情和身体状况,可同饮米汤、稀粥。有补充水分、维生素、矿物质之功效。

酸梅萝卜汁:酸(青)梅500克,洗净,去核;白萝卜500克,去根、须、蒂,切块;两者分别榨汁(残渣亦可煎汤服用),用白糖调味,或用稠米汤500~1000毫升稀释后分次饮用。适用于急性胃炎病人失水期。

山楂麦芽汁:鲜山楂500克,洗净,去子,切块;鲜麦芽500克洗净,撕碎;分别放入果汁机中取汁(残渣亦可煎汤服),也可用500~1000毫升米汤或去脂鲜肉汤稀释后分次饮用。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病人失水期,消化不良者。

生姜藕汁:生姜50克,洗净,横切成薄片;甜藕500克,洗净,横切成薄片;大蒜20克,去外皮,洗净;三者分别榨汁(残渣亦可煎汤服);用糖调味,或加入米汤500~1000毫升稀释后,分1~3次饮用。适于急性胃炎病情稳定,症状减轻时食用。

鹌鹑山药粥:鹌鹑1只宰杀后去毛、内脏,冲洗干净后,剁切成大块;鲜山药100克去须根,刮去外皮,切成大块;大米50克淘洗干净,共入砂锅内;注入清水约2000毫升,小火熬至骨酥肉烂,粥稠,加入适量姜末、葱花、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急性胃炎恢复期病人。●预防与调养【预防】

急性胃炎主要由外源性及内源性刺激因素损伤胃黏膜所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急性胃炎首先要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要戒烟,不饮酒、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其次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以免增加胃的负担。【调养】1. 饮食易消化。适度进食,忌饥饱不均。2. 饮水适度,饮水一次不宜过多。渴时不可饮水过量。3. 少食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者,要求食物

精制,营养丰富。4. 饮食宜温。宜温指胃炎患者不可食用过冷的食物,也不能吃过于

热烫的食物。5. 饮食宜鲜宜淡。宜鲜是指吃适量新鲜蔬菜和水果,宜淡指宜吃清

淡的素食。中医认为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

又利于胃病的恢复。6. 饮食宜软宜缓。宜软指饭食、蔬菜、鱼肉之品宜软烂而消化。不

宜食油煎、油炸、半熟品及坚硬食物,因其容易刺伤胃络。宜缓

是指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促使唾液大量分泌,有利于

食物消化吸收,促进急性胃炎痊愈。7. 其他。胃炎者应注意休息,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如

疼痛加重,呕吐、腹痛,应尽快就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等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病变。虽然病因不明,但病理过程基本相似,即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黏膜的再生改造,腺窝层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本病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吞酸”、“纳呆”、“腹痛”等病症范畴。●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机以气滞痰湿为主。本病基本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也有密切关系。病变初起以湿热阻滞、气郁不畅为主,日久失治,正气渐耗,可致中焦运化无力,脾胃气阴受损,或脾气虚弱,或胃阴损伤,进一步发展可因气不行血或阴不荣络致胃络血瘀。【现代医学认识】

慢性胃炎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

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长期进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导致胃黏膜损伤。

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长期吸烟,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会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也可破坏黏膜屏障。

生物因素: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免疫因素:免疫功能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受到普遍重视。

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可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而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会溶解黏液,破坏胃黏膜屏障。

其他:情志不舒、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不良均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症状

慢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有的人可能没任何症状,大多数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各类型的慢性胃炎症状不同。【浅表性胃炎】

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饮食不当时症状尤为明显。有的人可能出现反酸,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其中糜烂性胃炎或疣状胃炎者居多。【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如果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可能是胆汁反流所致。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进食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伴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会有反复少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食滞伤胃。因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症见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治法:健脾和中,消食开胃。

痰湿困阻。胃脘痞闷,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细。治法:化痰祛湿,理气醒胃。

胃热壅滞。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疏利中焦,清热和胃。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窜及两胁或走窜不定,得嗳气、矢气(放屁)则舒;发作或加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嘈杂反酸,纳呆少食,心情抑郁,睡眠不佳。舌质淡红,苔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安胃。

脾胃虚弱。胃脘坠胀不舒,食欲缺乏,泛吐清水,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饿时痛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温胃。

胃阴亏虚。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弦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瘀滞伤胃。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推荐中成药

加味保和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食滞伤胃者。

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者。

香砂养胃丸:水丸剂每次9克,或浓缩丸剂每次1.2克,均为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弱夹湿滞者。

藿香正气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痰湿困阻者。

葵花胃康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瘀滞伤胃者。

三九胃泰:每次1包,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胃热壅滞者。

养胃舒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适用于慢性胃炎证属胃阴亏虚者。●推荐食疗方

大米面山药粥:大米60克淘洗净,用砂锅熬成稀烂粥,然后徐徐放入炒面粉20克和山药粉20克,加锅盖再煮沸2分钟,最后再加入白糖或盐、葱花调味,温热空腹食之,每日1剂。本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效。

栗骨糯米粥:猪棒子骨(带肉)500克洗净、砸破,与淘洗净的栗仁60克、糯米100克、生姜30克(拍破)共入锅内,注入清水约1500毫升;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熬成骨酥肉烂的稀粥,加入适量盐、葱花调味,温热空腹食之,日服1次。本品益气健脾胃,补肾强腰膝,有健脾止泻之效。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也可作为平常人滋补养胃之用。

绿豆南瓜汤:将绿豆50克淘洗干净,猪棒子骨500克洗净、砸破后与绿豆共入锅中,注入清水1000毫升;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加入去皮、切成5厘米见方的老南瓜块500克(选择上霜重,瓜皮下呈现明显深绿色线纹的南瓜),再煮沸半小时,当骨酥肉烂、绿豆及瓜块熟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空腹食用。适用于慢性胃炎伴有糖尿病、腰膝酸软者,便秘者。

药芪肚片:山药、黄芪各30克,分别洗净,与净猪肚片100克、姜末一起煲汤;炖至熟透,放适量盐和葱花调味,空腹热食。本品具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消瘦乏力者。

山药烧排骨:将山药250克刮洗干净,切滚刀块;猪肉排骨250克洗净,剁成寸段;适量菜籽油在炒锅中烧至六七成热时,下姜、葱爆香,随即放入排骨、料酒炒变色,加入鲜汤50~100克,酱油、白糖、醋各适量,加盖烧熟;放入黄豆芽300克,煮沸后,加盐和味精调味,下入水淀粉收汁即成。空腹温热食之,细嚼慢咽服下。适用于慢性胃炎病人,也是大众保健养生的好食物。●预防与调养

慢性胃炎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治疗外,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护养。胃的慢性病变大多是因致病因素的长期存在或对胃部的反复损伤所致,而其中多数因素是由饮食、起居或情志不良等所诱发。所以说,对于慢性胃炎的预防与调养,就应从平时的生活起居调摄中做起。

饮食调摄。进食应规律,定时定量,食物易消化,以减轻胃黏膜在消化过程中的负担和损伤,使胃黏膜得到充分休息而使病变部位得以修复,在急性发作阶段更宜如此。若胃痛等症状持续存在,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煮烂的面条、藕粉、牛奶等。

情志调摄。大喜、大怒、过度悲伤、过度忧虑、受到惊恐等,都能累及脾胃,影响其正常功能。所以,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活调摄。慢性胃炎者大多数存在脾胃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及气机逆乱等情况。所以起居应正常,并与大自然的变化相适应,不劳累、抑郁,保证充分的睡眠。【浅表性胃炎饮食原则】1. 少食多餐,可适当增加无糖牛奶、苏打饼干、馒头,以及奶油和

黄油等辅食,其中黄油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2. 烹饪方法,宜选用烩、汆、蒸、熬、煮等。3. 食含纤维多的蔬菜、不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及过酸、过辣、过

咸、过甜、过冷、过烫的食物。【萎缩性胃炎饮食原则】1. 宜食用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新鲜绿色蔬菜,如

油菜、菠菜、番茄、胡萝卜、莲藕等,以及肉汁、浓肉汤、蘑菇

骨头汤等。2. 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烹饪时油不宜过多,可适量增加醋调味以

助消化;忌油腻厚味和刺激性强的食物。3. 少食含碱多以及可抑制胃酸分泌的食物,如加碱面条、加碱馒头、

奶油、黄油等。4. 少食多餐,饮食定时定量。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大量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的侵蚀,产生糜烂、炎症和出血等病变。本病属于中医学“口苦”、“呕吐”、“胃脘痛”等范畴。●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胆与胃在生理上有着密切关系,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胆病犯胃、脾胃虚弱、肝火犯胃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气升、胆不随胃降,肝胃失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于胃。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胆、脾关系密切。病机变化可由肝胆之气横逆犯胃,或胆热内扰,脾胃升降失调而致气机逆乱,胃失所养而犯病。本病初起多属实证,病在气分,以胃失和降的表现为主。患病日久,久必入络。【现代医学认识】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幽门功能不全。正常在胃的出口有一个“开关”,即幽门括约肌,放松时允许胃内食糜通过进入十二指肠。若幽门括约肌“关不紧”,则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就会反流入胃造成慢性胃炎。

胃黏膜屏障损害。胆汁中的胆盐可削弱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原来分泌入胃腔中的胃酸反弥散入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损害。●主要症状

疼痛。大多数胸腔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碱性药物后不能缓解,或反见增剧。少数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有不消化感觉。

呕吐。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残渣,偶有少量血液。

贫血。贫血的原因有隐匿性失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因胃酸缺乏而导致铁剂吸收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因内因子缺乏而引起恶性贫血。

体重减轻。病程较长时,因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而导致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病状。●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

肝胃不和。往往因情志不遂而再发或加重,表现为胸脘胀闷而痛或脘胁胀痛,呕吐苦水,得噫气或矢气则舒,易怒、爱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滑。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胆胃郁热。往往因烟酒辛辣之品等刺激而加重,表现为烧灼样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反酸嘈杂,口苦、口干或喜冷饮,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呕吐苦水。舌质偏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法:清泄胆热,降逆和胃。

脾胃气虚。胃脘胀痛或轻或重,呕吐苦水时作时止,嗳气吐酸,嘈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纳不多,大便溏稀。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缓无力。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痛。

胃阴亏虚。胃脘隐痛或是灼痛,口渴口苦,善饥不欲食,呃逆嗳气,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是苔少剥脱,质暗欠润,脉细数或弦细。治法:滋阴益胃,养肾补虚、柔肝降逆。

气滞血瘀。胃脘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拒按,或只痛不胀,食后痛增,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理气活血,降逆调胃。●推荐中成药

舒肝丸:水丸每次20粒,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者。

香砂养胃丸:水丸剂每次9克,浓缩丸剂每次1.2克,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脾胃气虚者。

摩罗丹:大蜜丸每次1~2丸,小蜜丸每次55~110粒,每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胃阴亏虚夹滞者。

血府逐瘀胶囊:每次6粒,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气滞血瘀者。

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气滞为主者。

胃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热郁为主者。

养胃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阴虚为主者。

丹桂香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虚寒为主者。●推荐食疗方

乌贼骨瘦肉粥:陈皮6克洗净,加水浸30分钟,瘦肉100克剁成肉末,备用;乌贼骨12克加水浸1小时,大米100克淘洗干净,一并放锅中,加水煮至粥将熟时,放入瘦肉、陈皮,并加盐、味精,煮沸5分钟,去乌贼骨、陈皮,即可。乌贼骨有中和胃酸的作用,能减轻局部疼痛。

榨菜蛋花汤:锅内放适量水,烧开,放入榨菜丝50克,鸡蛋1个打散搅入,煮沸,视榨菜咸淡放盐、味精调味,佐餐食用。在烹调过程中,要注意既要煮熟,又不宜煮得过老。蛋花有益于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可减轻胃的负担,适用于胃肠病患者调养。

蛋壳鸡金粉:蛋壳、鸡内金各2个,炒大麦芽30克一起烘干,研成粉;分成2份,每份在一天内,分3次于饭后用温开水送下。鸡蛋壳含有大量钙质,研成末服用,能抑酸补钙,对于胃酸过多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皮蛋瘦肉粥:将皮蛋去皮,切成小块,瘦肉最好选用里脊肉,切成丝,将皮蛋、瘦肉与大米加适量水同煮成粥,加适量盐调味后食用。适用于胃酸过多者。●预防与调养【预防】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既有幽门功能不全,亦有胃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的因素。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及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有关。1. 去除诱发该病的病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和其他胆道系

统疾病。2. 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减少盐摄入;避免食用

对胃有刺激的食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停服阿司匹林等非甾体

类抗炎药。3. 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及劳累,进行适量的体育

运动,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调养】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变活动期疼痛剧烈者,应注意休息,手术后有反流情况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疼痛加重或有柏油样便者应注意有无胃溃疡的发生。及时就医,术后胆汁反流者建议多食酸性食品,以补充胃酸的不足。1. 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

的频率。高脂肪饮食会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

肠内容物反流。2. 体重: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

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3. 卧位:床头垫高15~20厘米,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行之

有效的好办法。4. 改变不良睡姿: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

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而使胃液逆流而上。5. 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

裤、扎紧腰带等。6. 戒烟戒酒: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

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酒的主

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

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两者之比约3:1。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故又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胃脘痛”、“嘈杂”、“反酸”等范畴。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归属于中医学“呕血”、“便血”、“远血”之范畴。●病因分析【中医学认识】

消化性溃疡初发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所致。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肝、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识】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概括来说,溃疡的形成与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失衡有直接关系。胃溃疡的发病以保护因素削弱为主,如胃黏膜屏障的破坏,胃黏膜血循环和上皮细胞更新障碍,前列腺素的缺乏,吸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以损害因素的作用为主,如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紊乱,胃泌素过量分泌,饮食不洁或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消化性溃疡如防治不当,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须积极防治。●主要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并兼有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清水等症状。溃疡位置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胃溃疡症状】1. 局限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后壁溃疡疼痛可向背部放

射。2. 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疼痛多在餐后发作,其规

律是进食→疼痛→缓解。3. 发病以秋末冬初最多;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

饿痛,或剧痛,且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4. 病症在缓解期多不明显,发作期仅于上腹部有压痛。常向背部放

散,11~12胸椎两旁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症状】

本病常见于男性中青年,好发于秋冬或冬春之交,病史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反复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

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可以是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以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疼痛多以空腹时明显,一般在餐后3~4小时发作,进食后缓解,其规律是进食→缓解→疼痛,可于晚间睡前或半夜痛醒,还伴有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症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