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人生哲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1 11:32: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问渠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菲特人生哲学

巴菲特人生哲学试读:

上篇巴菲特人生哲学——财富观念

世界富豪巴菲特认为,财富来自于社会,早晚它还应当回报给社会。他告诫子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后获得巨额遗赠,因为他不想让他们坐享其成,更不想让他们毁于财富。巴菲特这样告诉我们:“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你是买一种5年或10年能够升值的东西……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的增长赚到钱。”

不拘小钱求大富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巴菲特曾多次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这句谚语阐述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父亲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都劝说他离开股市,找一份安定并且高薪的工作把自己安顿下来,可是巴菲特却不愿意当一个安安分分的中产阶级。他心里一直渴望追随老师的步伐,渴望能够在股市里叱咤风云。其实,以巴菲特的学识和能力,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并且稳定的工作,这对于巴菲特而言是一只可以随时握在掌心的小鸟。股市则是一个充满成千上万只鸟儿的森林,巴菲特需要在黑暗中来捕捉这些鸟儿。

对于巴菲特而言,赚取钱财是实现自我,证明自己实力的好办法。鸟痴选择“捕鸟之网”,放弃唾手可得的鸟儿,那是因为他想要更多的鸟儿。巴菲特放弃大公司的高薪,因为他知道从格雷厄姆那里得到的纵横股市的能力能让他得到更多的财富。而且,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他是在为自己敬重的人工作。在这种心态下能更好地领会格雷厄姆的精神,更容易成功。

这种“不拘小钱求大富”的想法也可以在巴菲特后来的名言中看出些许痕迹。他对自己有一句很精辟的解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当大多数人都在害怕失去手中的现有利益时,巴菲特却十分贪婪,不愿意被小小的财富牵绊住。他觊觎的是林中的一百只鸟,也就是成为百万富翁的愿望,而这种“不羁小钱求大富”的想法背后却是其高度的自信。

巴菲特在25岁时开始了他的掌门人生涯,成立了合伙人公司。虽然投资不多,但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撑他,那就是,他必将获得成功,他一定能够走上商业的最高舞台。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展现自己的杰出才能。

事实上,巴菲特在自己独立从事投资之前就拥有了巨大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不过直到他成立合伙公司的时候才逐步成熟。

每当巴菲特感到资金非常紧张的时候,由于这个信念的驱动,他总是敢于走出去,不断寻求帮助。他深深感到,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一个投资人,很多时候,信念就是精神支柱,推动你克服一个个困难。

最初创业时,巴菲特常常为资金而犯愁。当时,公司的资金非常紧张,而他也非常急于扩张业务。也就是在1956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当巴菲特陷入资金不足的困窘中,在房间里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阵敲门声惊动了他。打开门一看,面前站着的竟然是老师格雷厄姆的朋友、佛蒙特州诺威奇大学的校长、物理学家荷马·道奇教授。

道奇教授没有与他过多地交谈。他只是询问巴菲特:“你公司的暂时困难我是知道的。你肯定自己会获得成功吗?”“我从来不怀疑自己,我会富有的,教授。”“那好,我给你12万美元,也跟你成立一个合伙公司。”教授十分爽快地说。

从此,直到道奇教授去世,他们一直在合作。巴菲特不辱使命,把教授的资金变成了数千万美元。

一个精明的投资人遇到一个精明的投资管理人,这就具备了取得双赢的一切条件。巴菲特始终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拥有财富始终保持乐观。他的这种对投资的不懈态度感染了很多人,从而也使他很快摆脱了只靠亲友进行投资的局限,向着职业投资管理人的目标发展了。

就在巴菲特的资金出现瓶颈的时候,一位叫戴维斯的外科医生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在戴维斯的家中,巴菲特向夫妇二人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投资方略,并对他们作出了保证。仅仅两个小时之后,戴维斯就决定对他投资10万美元。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预见力的事情,然而巴菲特对投资的原则,对市场有远见的操纵能力,还有那种拥有财富的信念深深地感染了他们。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有野心,又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鸟,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如果愿意放弃手中的鸟去捕捉林中的鸟群,并得到了一百只鸟,这是最成功的。而如果我们能够安心地拥有手中的鸟并细心照料它,即使我们不能捕到一百只鸟,但是得到了一只大鸟,这也是成功的。最差的就是那种既不愿意放弃手中的鸟,又没勇气去捕鸟的人。这些人在二者之间摇摆,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手中的鸟儿也日见消瘦:工作没心情,加薪机会几乎为零,升职遥遥无期……

富人舍小利挣大钱,穷人重小利挣小钱。或者这样说,1分钱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本身的价值,而在于它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放弃1分钱,可能失去百万利润;坚持1分钱,也可能失去百万利润。富人比穷人更看重1分钱,虽然他们经常放弃1分钱。在富人看来,1分钱等于成百上千万的利润。在穷人看来,1分钱就是1分钱,微不足道。

这句话刚好体现了巴菲特成功的三个要点:不要为了芝麻而忘了西瓜;不管拿到芝麻还是西瓜,都比拿着芝麻想西瓜要好;为自己尊重的人工作,即使他不能给你芝麻,但他会给你西瓜籽的。

把个人理财当成终身事业

“个人理财”是一个时髦的词儿,然而一般人对理财的认识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今年投下10万,明年收获12万,也就是投资赚钱。二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儿,老百姓没有几个钱,无所谓理不理财。实际上,这两种理财观念都是狭隘的。理财其实是一种个人或家庭的人生规划,是指我们要善用钱财,尽量使得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钱,如何及时地把握每一个投资机会,是理财的关键所在。

理财是人们适应商品经济,进一步社会化所必需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理财应当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身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的。这其中,财富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财富的安全,个人的、现实的社会责任都是理财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理财,巴菲特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巴菲特认为,人们在进行个人理财时,要进行多种投资组合,广开“财路”。最适合普通家庭的投资组合是:40%银行储蓄、30%买债券、10%买保险、10%买股票、10%用于其他投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任何模式都不是绝对的真理,对于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的财务状况不同,每个人的理财目标也不相同。一般说来,在进行理财规划前,需要清理自己的资产状况,包括你目前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以及你未来收入的预期又是多少,知道你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理财最基本的前提。在国外,理财师的工作主要也是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按照其设定的目标进行生活方案的设计并帮助实施。不要以为自己没多少钱,不值得理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并不清楚,过日子也不懂得精打细算。其实,这非常简单,尝试制作两张家庭财务报表,就会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

其次是要理清自己的理财目标。设定这个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否则,理财就是盲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在未来的几年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比如五年内买车或买房或资产达到多少,这些都可以算作具体的理财目标。同时,要将你的目标进行量化,需要多少金额,预计多长时间。

再次是要弄清楚你的风险偏好是什么样的。风险偏好是客观地分析而不是一味主观的好恶。比如说很多人把钱全部都放在股市里,其实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有父母、子女,没有考虑到家庭责任,这时他的风险偏好就偏离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

最后是要做战略性的资产分配,然后是投资品种和投资时机的选择。同时,进行绩效的跟踪,也就是投资的效果如何。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财务状况、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经常对我们的投资绩效做一个评估,这样就可以实现财务安全、资产增值和财务自由的境界。

要清楚,理财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有钱人需要理财,没钱的人更需要做良好的财务规划,甚至零资产的人也需要理财。比如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的财务规划就应当重在自身实际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投资。他可以通过努力工作以及积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薪水更高的职位和工作。

又比如一对储蓄只有两三万元,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阶层夫妇,他们每月的收入都要全部花光,没有结余,并且他们的孩子又要上大学。那么怎么用这有限的资金既养活父母,又能供孩子上大学,同时又能满足生活的各项必需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很好的理财规划。

根据这个家庭的实际财务状况,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财务规划:在教育方面,可以为孩子进行教育储蓄,采取每个月存的方式存两年,等孩子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可以把教育储蓄的钱取出来,享受优惠的利息。另外,如果他们有房产,可以用房产做抵押,做教育贷款,这样孩子第一年上大学就可以取得2万元钱的教育贷款。同时,一定要考虑财务安全的规划,比如夫妇二人应当做一些基本的医疗保障、基本的定期保障的规划,这种保障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家庭的生活支柱,一旦他们出现问题的话,孩子的教育就没有办法实现,老人就没有办法赡养。对这样的家庭来说,一定要对收入来源做好充分的保障,让这个家庭非常安全,这实际上就是个人理财。

另外,虽然家中孩子还在读小学,但如今教育消费水平逐年上涨,孩子数年后升学择校的费用将高达数万元,上大学的各种开支更大,因而夫妇俩还可以考虑为孩子进行教育储蓄。教育储蓄具有不纳利息税、利率较高的特点,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到银行为孩子开立教育储蓄账户,每月固定存入一笔钱,到孩子上高中时可取回本息两万多元,从而实现储蓄收益的最大化。至于其他的理财品种,比如炒股、炒汇以及房产投资等,则一定要在财务安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组合。

总之,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理财,而终身理财也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企业来经营、规划。短期的日常消费,中期的物质、精神方面的投资,长期的养老、防意外疾病等方面的计划,这些都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息息相关。

不要有赌博心理

赌博心理也称投机心理,是凭侥幸、靠运气,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心理。有赌博心理的投资者在其认为适当的时候,会毅然投入到此机会中,全力一搏,希望能有超常的获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赌博心理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中的一部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认为人生是在某些情况下依赖运气好坏的一种赌博。

然而,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做股票也同样如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忌以赌徒的心态炒股,稳健投资方是正道。

什么是赌徒心态?就是在作一项投资决策时,并没有完全可靠的依据来支撑这个决策的正确性。从客观来看,其结果是未知的,作出这个决策就是赌这个结果,一旦赌对了,就能获得高利润,一旦赌错了,则亏损累累。按照常人的思维方式,从事金融投资业务的人都具有赌徒的心态。但是不得不承认,没有一个赌徒能够取得长久的成功,最多在赌博胜利的一瞬间焕发出了一点晕人的光环,最终结果要么不是被自己的赌徒心态再一次输光,要么就是败在另一个更为高明的赌徒手上。

事实上,有赌博心理的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在股票市场上,许多投资者都有赌博心理。一旦他们嗅出行情有上涨的态势,就会孤注一掷,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交易获利。这种投资者相对于希望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通过长期股票价格波动获得收益的投资者而言,承担的风险要大很多。

美国著名的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堪称世界级的“天才理财家”,他的投资即以稳健而取胜。巴菲特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做到:希望赚钱,但不能利欲熏心,不能贪心过重,不能性急。如果投资者不爱财,则会缺乏应有的动力,如果太爱财,则有可能因孤注一掷而失败。投资者对投资过程必须比对投资的结果,也就是金钱有更浓厚的兴趣。

要知道,投资行为是为求发展而进行的行为,不是为了寻求一种刺激或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作的行动。投资者要克服投资中的赌博心理,必须先端正投资的态度。求利是投资的根本目的,但利有可求,也有不可求。猎人要逮住凶残的恶狼,定以肥嫩的小羊羔为诱饵;鱼要吃掉渔人设下的饵,就会被渔人生拎活捉。赌局中,赌博者孤注一掷,结果只有两种,要么赚取暴利,上下通吃;要么输得精光,一毫不留,其中往往输者居多。如果投资者奋力做最后一搏,可能结局也就是最后之搏。另外,投资者必须保持清醒而又冷静的头脑,不被胜利冲昏头,也不因赌博输红眼。要记住,投资行为是为求发展而进行的行为,不是为了寻求一种刺激或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作的行动。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要有耐心。投资的前提是因为企业真正有价值,因此,首先要确定企业值多少钱,再决定每股股票值多少钱,然后决定买不买。不要猜测股价的运动,只要公司真正有价值,股价便宜,买好后就不应该担心,即使证券市场关闭几年也无关紧要。

第二,还要能独立思考,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轻易动摇。别人赞不赞同并不等于人对或者你错,只要你的信息正确,判断正确,就不用担心。如果你没有充分的信息,就不要作决定。

第三,要有自信。自信来自知识,头脑不要顽固,不能草率鲁莽。对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要绝对诚实。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行业,即使股价便宜,如果你不懂或者不喜欢这个企业或行业,也不要涉足。如果你以为买下一种自己不想要的股票以期卖给一个比你笨的人,那受害的往往会是自己。

第四,由于很难发现好的公司,因此发现后就不要轻易卖掉。不能贪图便宜去买不好的公司,也不能为了占一点便宜而把手里的绩优股卖掉。一般公司的业务很少按计划进行,全靠领导班子能干,因此在选股时要选自己愿意长期持股的公司。但也要看清形势,一旦发现股价已超过潜在的价值就应该及时卖掉。

第五,不要借债投资。借债投资无异于给自己增加一种风险,倘若投资得利,尚可化解风险;倘若投资失败则置自己于双重风险之下,最终会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血本无归。

从某种程度上说,证券交易所实际就是一个赌场,股票就是赌场里面的筹码,筹码则代表了公司业务。当别人关注筹码时,巴菲特却只关注筹码的价值。1999年,当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时,众多追随巴菲特风格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要么结束了自己的公司或业务,要么放弃了“价值投资”,购买了IT类股票,但是巴菲特不为所动。在2000年,当互联网泡沫被吹破时,人们才明白“股票市场的最终价格只反映出经济的产出”这一铁定规律。

巴菲特从不以赌博的心态来游戏人生。1999年,巴菲特和来自全美的富翁在太阳谷聚会时,巴菲特和全美动画协会主席杰克·瓦伦蒂比赛了一场高尔夫,赌注是1美元。不要说巴菲特这样富可敌国的超级巨富,就是一般普通人在比赛高尔夫时,若以1美元作为赌注,几乎都可以被看成是笑话。然而从这样的细节,也就是这1美元,可以窥出巴菲特的淡然和超越常人的冷静。的确,一个掌握着上千亿财富的投资人,如果以豪赌的心态来运营手中的资本,是不可能成就“股神”之名的。可以说,这1美元的赌注就是对巴菲特人生成功的最好注解。

有些投资者经常在必须出场的时候不执行止损计划,而是寄希望于市场回调,让自己回本。然而,希望对于生活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职业的交易者而言,依靠希望作判断是一项禁忌。

总之要记住,投资不是赌博,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地训练自己执行计划的能力。不要去和未来赌博,要把握住可以把握的最基本的预期。

奢侈的程度和富有的程度并不成正比

提到有钱人的生活,人们往往会认为,富豪圈子是一个声色犬马的名利场,有金碧辉煌的豪宅,高大威风的游艇,香车宝马,醇酒美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想象完全正确,因为的确有很多富豪过着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但我们也要知道,这远远不是富豪的全部。很多富豪尽管家资亿万,却过着简朴甚至吝啬的生活。

美国有一本书叫《邻家富豪》,里面写道:“金钱很像种子。你可以吃掉种子,也可以种植种子,但当你看到种子长成了高高的谷物,你就不想浪费它。”对于成功者而言,每一枚硬币都是一枚种子,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一枚硬币也都是一次机会,而成功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放过手头的每一次机会。

有位作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千万级别的富豪。为了迎合富豪的口味,他特意聘请名厨做好了精致的冷餐,同时准备了两瓶1970年的波尔多葡萄酒。他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美国第一代百万富翁,他在曼哈顿的中心区有多处房产。可是,让作者意外的是,他居然穿了一身穿旧了的西服和大衣。当作者礼貌地问他要不要来一杯1970年的葡萄酒时,他诧异地反问:“为什么要这么奢侈?我一般只喝百威啤酒。”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般的小富豪,他们的收入有限,只能靠节俭致富,真正的富豪日进斗金,当然不会为每一笔花费慎重考虑。这种说法也许有点道理,但也不完全准确。美国地产大亨特朗普是美国最讲究排场的富豪之一,可是,特朗普在他的书中却告诫年轻人,不要盲目追求奢华。“我当然会买那些品牌能够代表质量的产品。不过阿司匹林是阿司匹林,洗发水是洗发水,麦片是麦片,没有必要把钱浪费在包装和广告上。”

事实上,奢侈的程度和富有的程度并不成正比,甚至有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趋势:越有钱的人越喜欢过简朴的生活。

沃伦·巴菲特是世界级富豪,据估计,他的资产在440亿美元左右,如果他拿出25%的财产购买房屋,那么他的房产应该价值88亿美元。但是,巴菲特的生活更像一个百万富翁,而不是亿万富翁。在接近5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住在奥马哈市的一套房子里,这套房子是他当初花了3万多美元买来的。

不管财产几何,“量入为出”似乎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消费准则。毫无疑问,造就财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时间规划、能力、运气等,不过精打细算和理性消费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仅靠“抠门”创造不了财富,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如果你花得永远比挣到的多,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也无济于事。而慎重消费会让你更快地积累财富,更持久地拥有财富。

但问题是,对那些身家动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超级富豪来说,购买游艇和豪宅对他们来说也算得上是理性消费,他们有必要非得如此“吝啬”吗?

其实,富豪“吝啬”成性,有其历史的根由。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新兴的资产者比贵族拥有了更多的财富,他们要做的是从贵族的手里取得权力。资产者并没有采取与贵族斗富的途径,而是聪明地选择了正好相反的方法——节俭。他们甚至在媒体上刻意炒作贵族的奢华,并用自己勤奋、简单的生活方式与之进行对比。他们投资土地、兴办教育、修建基础设施、热心公益事业。他们比贵族更富有,但他们把开销的大部分都用于服务社会,自己却从不追求享受。

1943年,17岁的坎普拉德开了家小店,取名IKEA。坎普拉德于1965年创办了第一家宜家商场,也就是今天世人熟知的宜家。

如今,坎普拉德以约314亿美元的身价跻身世界富豪榜前十位,但这名亿万富翁却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身价数百亿美元却始终过着节俭的生活。“我是有些小气,可那又怎么样呢?”

身着一件褪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这位老翁看起来就像是靠养老金勉强过日子的“穷汉”,而他的真实身份是瑞典宜家公司的创始人。

坎普拉德的家乡建起了一座坎普拉德的雕像。在出席剪彩仪式时,坎普拉德竟把彩带工整地折好后递给市长,告诉他彩带还能继续使用。

这位亿万富翁甚至把他的“吝啬”发扬到伦敦的旅行中。在那里,他出行只乘公交车或地铁。不久前参加一个商业晚会时,坎普拉德被保安人员挡在了门外,因为他们看见坎普拉德从一辆公交车上下来。

坎普拉德还自豪地说,他解雇了长年为他服务的理发师,因为新聘的理发师每次只收取12美元费用。

面对外界说他“吝啬”的声音,坎普拉德说:“我是有些小气,可那又怎么样呢?奢华生活,只会让其他人跟风。”

比如,在谷歌搜索引擎已经相当成熟的时候,它异军突起,短短7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搜索引擎,谷歌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也成了各大财富榜上惹人注目的新贵。

随着谷歌股价的不断飙升,两人成了亿万富翁。在2005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佩奇和布林并列排名第55,资产都是72亿美元。现在,虽然已经功成名就,身家亿万,他们却不改简朴的本色。现在他们仍然住在硅谷中心最普通的房子里,他们两个人都没有游艇。他们开的车价值大概2万美元,款式新潮,但却很省油。

谷歌在购买软件和硬件方面很是吝啬,他们通常会自己设计软件,制造硬件。他们使用已经废弃的硬盘组装自己的服务器,而在硅谷谷歌总部,创业初期由二人自行改装的第一批服务器仍然在使用。

当然,作为年轻人,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也同样充满兴趣,对时髦的东西并不排斥。他们喜欢溜冰和玩滑板,并把这种风气带给了他们的员工。4000美元一辆的滑板车停放在园区内各处,人们可以骑着滑板车在大楼之间穿行,员工们甚至可以穿着运动鞋或溜冰鞋上班。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对佩奇和布林作出过这样的评价:“他们首先是技术人员,其次才是商人,他们重视价值胜过重视金钱。”《人物》杂志编辑茱莉·乔登也说,“他们拥有聪明的头脑,但同时也是非常脚踏实地的人,这应该是他们最吸引人的优点”。这种浪漫又务实的性格促使二人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过节俭的生活,但为员工创造优厚的福利。

佩奇和布林不仅对员工慷慨,也对社会尽责。他们成立了谷歌基金会,捐赠公司的股份,在全球开展慈善事业。

佩奇和布林的经历其实正是很多精打细算的富豪的共同历程:最初挣到巨款,他们欣喜若狂,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当他们继续走下去时,他们会发现,金钱并不是成功的真正标志,因此你要寻找的是自己的真正价值,而不是获得的净利润。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钱是一个人的必需品。因为,没有钱就没有基本的物质保证;没有钱,就难以过上理想的生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雷德利克·赫茨伯格称金钱为“安全因素”,即人需要一定数量的金钱才会有安全感。入不敷出,就会终日为金钱而苦恼。如果一个人的钱除了维持生活还绰绰有余的话,那么他就会感到很轻松,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更重要的事情。

看看我们身边,每个行业的人都在努力工作,而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这么说恐怕有人不认同,因为认为所做的事情应该是一种伟大使命。使命是有力量的,对一个人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赚钱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使命的人工作会更出色,但不管是哪种工作,要是脱离了与金钱的关系,这个工作也就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了。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商品社会中,金钱的作用非常之大。看病就医,上学教育,行车走路,住房吃饭……生活之中处处少不了金钱的影子。既然少不了,人们自然会想办法获取,但是又不可用非法手段,所以想起古人这句老话。

君子也爱钱财,但定要取之有道。在现代社会中,这“道”字的学问可不小,得财之道一应该是挣钱,即用自己的劳动来挣取工资;得财之道二是用钱去生钱;得财之道三是如何省钱,从某种角度说,省钱其实也就是挣钱。

第一条是多数人都知道,也可以做到的,但第二条是有些难度和风险的。用钱生钱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只讲股票、基金等这些常见的方式。得财之道第三条是现在的年轻人要特别注意的。老年人由于吃过苦,所以他们知道该如何省下任何一分钱,但是年轻人很少会这样做。

入市炒股,最纯粹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然而,看着那些眼花缭乱的K线图、真真假假的业绩表,在亲历了一根根绿阴线、一个个套牢盘后,我们或许才会明白“十个股民九个亏”这句话的无奈。如何在股市中赚到钱,成为广大股民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为了解开其中的谜底,有的股民天天狂看股评,有的股民日日追索牛股,甚至有的股民求神拜佛,横竖一赌。结果弄得人很累,钱照赔。那么,是不是说股市里就没有轻松赚钱的可能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在股市里做到赚钱有道,寻找出安全、可靠的炒股技巧,成为每一位股民思考的问题。“股神”巴菲特,他的生财之道是人们争相研究的重点。巴菲特投资赚钱的宝典和赢家暗语概括起来可表示为5+12+8+2,大致可概括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

5项投资逻辑为:

◎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12项投资要点为: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注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8项选股标准为:

◎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有稳定的经营史。

◎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财务稳健。

◎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价格合理。

2项投资方式为:

◎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初始的权益报酬率;营运毛利;负债水准;资本支出;现金流量。

◎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正如巴菲特所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的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于理性。”

长期投资与纳税

沃伦·巴菲特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证明他创造巨额财富的能力,不仅仅为他自己,也为所有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实际上,他的努力造就的百万富翁的人数比其他人都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巴菲特也是首席执行官贪污行为的严厉批判者,也因事事都为股东们着想而受人爱戴。但是我们也看到,巴菲特有时会作出影响投资者利益的决定,可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他呼吁高税收这一行为。

巴菲特在2003年写给股东们的信中指出,伯克希尔当年所缴纳的所得税有33亿美元,约占全美所有企业上缴国库税收的2.5%。他说伯克希尔“名列全美纳税大户前十名”。接着说,由于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使得2003会计年度美国企业全体累计缴纳所得税仅占联邦总税收的7.4%。他指出,在1952年战后的企业所缴所得税总额尚占联邦总收入的32%。巴菲特的意思是,企业总体上所承担的税收降低了,而个人却背负得越来越多。他大力支持简化税收,但可能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指出,伯克希尔2002年的税收申报书厚达8905页。

你可能会认为,这么多的书面文件肯定动用了不少管理人员来进行整理。但是巴菲特指出,这些文件都是由伯克希尔仅有的19位同仁整理出来的。他们的办公场所并不算很大,那一年花在总部办公的所有支出,包括员工福利,只有350万美元,其中包括巴菲特和芒格各自10万美元的薪资。

政府对伯克希尔缴纳如此之多的税肯定感到很高兴。但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应该会对此感到有些担忧。就像巴菲特指出的,2003年伯克希尔所缴纳的所得税占全美所有企业上缴国库税收的2.5%,但是当年伯克希尔的收入仅占全美所有企业总收入的1.2%。换句话说,伯克希尔所缴的税额远远超过了它应缴的份额。

然而,巴菲特对伯克希尔为政府带来那么多而且有效的收入感到很骄傲。虽然,企业可以让这些资金闲置或者作其他打算,但这样做将压低股票价格。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可以将这些钱拿来再投资以提高股价,还可以进行股票回购,以资本收益的形式将这些现金回报给那些卖掉自己股票的股东。或者他们可以发放股利,以普通收入的形式返还现金给股东。

金融理论上指出,当管理者找不到使财富最大化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就应该返还现金给股东。如果普通收入的税率比资本收益的税率高,那用股票回购的方式更好。如果股利的税率比资本收益的要低,那分发股利是股东们的最好选择。

尽管参议院想尽办法,但股利税最终没有被减免。当《2003年就业与进一步减税协调法案》实行之后,股利以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大税率都降低到了15%。然而,跟巴菲特一样反对低股利税率的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股利已经在企业层面上被收过一次税了,这就是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经常抱怨的“双重征税”。

伯克希尔的董事们在2003年没有发放股利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美国税法禁止企业以税收为目的扣除股利支付,所以,如果伯克希尔在2003年支付了股利的话,虽然对它33亿美元的收益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但是通过支付股利,伯克希尔就必须迫使股东们缴纳一份附加税。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必须返还现金给投资者的话,伯克希尔就要进行股票回购。尽管股东们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至少比获得股利还要支付附加税轻松得多。然而,个人的股利以及资本收益税率已经下调至15%,所以现在返还现金给股东从税务角度来看,对他们更有利。而且,由于股利收入和资本收益在当前的税率相同,所以用股票回购或者发放红利的方式与返还现金给股东基本没什么区别。

巴菲特还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股票买卖的频率越高、拥有的股票时间越短,你付出的股票交易税和佣金就越多,相比之下投资的收益也就减少了。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纳税,并且还能合理避税。不要小看这仅仅是一点点差异,可对于投资者来说,所得到的回报却是有天壤之别的。

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种长期投资无论对投资者个人还是政府来说都是双赢局面。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直持股不动,在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政府从中收取的所得税也比前者要高得多。所不同的是,政府必须等到20年结束,伯克希尔公司出售该股票时,才能将这笔税金悉数入库。

巴菲特坦言道,必须强调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算术逻辑。与此同时,它们对与上市公司双方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合作关系,彼此珍惜这种情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更不用说,这种长期投资的前提是该股票本身值得长期拥有了。

究其原因在于,只有当你出售股票时才需要缴纳所得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无息贷款的还款期限是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早些出售股票,那么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就需要提前;如果你一直持股不动,那就意味着你一直不需要缴纳这笔所得税。

更令人称奇的是,由于所得税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才需要交,所以,如果投资失利,没有盈利所得,当然也就不需要交所得税了。因此,这种所得税或者叫无息贷款,其数额是根据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变动的,有时候也会因为税率的改变而改变。总体来看,它是一种递延所得税,有点相当于资产转移时所要交纳的交易税。只要你坚持长期投资,就可以大大减少这部分摩擦成本。

财富来源于社会,也要反馈给社会

美国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巴菲特表示,他要把他一生中通过经营股票积累起来的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总额达310亿美元。

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将向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逐步捐出310亿美元。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在美国慈善捐款的历史上。此外,他还将给其他慈善基金会捐出6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素有“股神”的称号。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6年6月期的介绍,这位老人的金融帝国资产达440亿美元。这次他捐献出的巨款,排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已经超过当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和卡内基。

美国成功的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大手笔慈善捐献,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据媒体报导,英特尔的创办人,还有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办人华顿家族等,每年都有数亿美元的捐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会至今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世界日报》评论说:“慷慨捐献,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一种不成文传统,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

从事慈善事业,回馈社会的良善也是互相传染和影响的。据美国媒体报道,巴菲特的举动,就受到比尔·盖茨的影响。

美国《慈善纪事》杂志估计,沃伦·巴菲特的这笔捐赠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慈善行动,其捐赠将被用来战胜人类的疾病和促进教育事业。《旧金山纪事报》报道说,巴菲特的捐赠,有助于人类研制防止艾滋病疫苗的科研工作。巴菲特与盖茨双方在慈善事业上的合作将使盖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能力提高一倍。

盖茨和夫人梅林达都表示,他们对巴菲特的赠款行动表示惊讶和崇敬。目前,盖茨基金会将近300亿美元的规模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慈善组织了。基金会已经拨出了亿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扶贫,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可以接触信息科技。

盖茨基金会还支持改善美国本土的教育和公共图书馆科技事业。有了巴菲特捐赠的这310亿美元,盖茨基金会的实力增加了一倍,达600亿美元。据报道称,由于巴菲特的这笔赠款,盖茨基金会每年分配给各个慈善项目方面的资金可以多分配15亿美元。

每年增加慈善捐款15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到2005年的年度预算,不过是6亿1千万美元。也就是说,盖茨基金会每年分配给各个慈善项目的资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年预算的两倍多。

除了美国富豪之外,普通美国人在慈善捐赠方面也非常慷慨。美国人2005年捐赠给慈善机构的款项高达2603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150亿美元。在这150亿美元中,有74亿美元是美国人为过去的一年发生的三场自然灾害捐赠的。

美国慈善机构“向美国捐献”基金会主席理查德·乔利说:“考虑到去年美国经济增长平平,美国人收入增长不大,而且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美国人民对上述自然灾害的援救项目的捐款超出我们的预料。”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富豪不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孩子呢?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崇尚个人奋斗打天下,不像有些国家尊崇世袭的爵位和财富。其实,很多通过艰苦创业而成功的美国企业家不相信财富可以传代。他们知道,由于富家子弟在钞票堆中长大,一辈子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很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这样,金钱不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反而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因此,巴菲特和盖茨都相信“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宁愿将钱捐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钱让孩子去挥霍。盖茨曾经说过:“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

盖茨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然而对子女则很“吝啬”。盖茨曾经公开宣布:“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巴菲特也对世袭财富的概念不屑一顾。他说:“我从来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他认为,将巨额财富全部留给子女对社会不好,对孩子们也不好,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为什么不把资产留给孩子的问题时说,他相信财富来源于社会,最后也要反馈给社会。他说,他已经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了。

投资是技术上的禀赋,慈善是情感上的禀赋,任何人都需要两者。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某种禀赋,但是很多人所做的事情不能发挥这种禀赋。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禀赋,那么你就不会在这个社会获得成功。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巴菲特因为他的投资而出名,他智慧超人,但据他自己说,他的智慧和财富来自于他简单且快乐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家庭与事业、梦想与现实之间,常常会感觉疲惫和迷茫。我们不知道想要获得自己的所需,究竟要靠什么。

很多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财富就可以代表自己的价值,可是,不知你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甚至都没为自己买一部手机,他工作的办公室极其简陋,办公桌上甚至都没有一台电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说:“吸引我从事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你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当你在开创你的人生事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生机和活力时,你就会重新认出什么是你真正愿意做的。你的工作会让你更充分地表达你是谁,它会帮助你成长和发展。此时的你会觉得生活有了更大的意义,会在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感觉更快乐。

巴菲特在一次演讲时,有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定义幸福?你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使你感觉最幸福?当你做了一笔成功的投资时,你会允许自己兴高采烈地享受成功吗?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一笔投资失败了,你会不会感觉到同样的失望?或者说,你尝试尽可能地把感情排除出你的工作了吗?”

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我享受我做的事情,我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工作。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唯一希望尽可能避免的事情是解雇员工。我把我的时间用来思考未来,而不是过去……你们所有人都一样。我们都很成功、聪明,受过教育。我在这里要说,专注于那些你没有的东西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我们人人拥有天赋,如果你仍然不快乐,那就是你自己的错误。”“我认识一个八十多岁的妇人。她是一个波兰犹太人,曾经和全家一起被关进集中营,其中有人死在了里面。她说:‘我慢慢地开始交朋友,因为我看着人们,脑海中有一个问题:他们会把我藏起来吗?’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岁数或者年轻一点,而有一大群人愿意把你藏起来,那么你完全可以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骄傲。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无条件的爱。你给别人的爱越多,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从个人角度来讲,重要的是谁对你有价值,你就一定要对他们有价值。如果你能购买一个同班同学未来收入的10%,你会怎么做?你不会购买那些IQ最高的人,成绩最好的人,但你会买那些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你喜欢那些慷慨的人,凡事尽力而为的人,正直坦率的人。现在想象一下你可以卖空你的一个同班同学的未来收入的10%。当你开始环顾整个房间的时候,这一般会更有趣。看看那些没有人愿意与之相处的人,那些惹人厌恶或者只顾自己利益的人。如果你有一副500马力的引擎却只发挥出了50马力,你会被另外一个拥有300马力引擎却发挥出了250马力的人击败。可以说,潜在能力和实际发挥之间的区别取决于人的品质。你可以列出你最仰慕的品质以及你最厌恶的那些。转换一下角色,想想如果这是我对以上品质的反应,这个世界对我会有怎样的反应?你可以学着养成那些你想要的品质,戒掉那些你不想要的品质。你很难察觉由习惯构成的枷锁,而一旦你察觉到了,又很难破除它。但是,你不可能到了60岁才去改变,现在就是做一个列表的时候了。”

做你喜爱的事,金钱就会来临。要开创真正适合自己做的事业,我们不必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可以逐步开创,每次迈出一小步,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从事自己喜欢事情时,就会创造一种令人满足,充满活力的快乐生活。

人们总是在挣扎,并且说服自己要加油干,因为他们有压力。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时,我们就是在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调整我们的热情。这是一种挣扎,在消耗着我们的快乐,降低着我们的产出。为了挣钱而努力工作的观念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当巴菲特买下第一家酒店时,他就开始尝试不要为挣钱而工作。他说,当我没有拿出自己全部的才能、热情和努力去帮助别人时,我总会感觉到压力和不安。

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为这个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而当一个人在做他喜爱的事时,金钱和丰裕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他。

中篇巴菲特人生哲学——人生信条

真正的投资成功是在智慧和人品两个轮子的驱动下才能达成的。要想实现真正的投资成功,不仅要掌握巴菲特的理念和经验,还要学习巴菲特的人品和他的财富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才能在更高的意义和境界下获取人生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做人和做事是人生中的大事。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的事、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好风格,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质与能力。

在日常交往中,很多人习惯了把自己置于高人一等的位置,似乎自己的谱摆得越高,就越有强势感和主动权。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喜欢与朴实和平易近人的人交往。但是,当拥有了巨额财富后,要想随时保持平易近人,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在这一点上,巴菲特不但做到了,而且时时贯穿于自己的整个工作中。巴菲特让人感觉,他不是伯克希尔的主人,而是邻家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子。

有人介绍说,如果有重要人物来奥马哈拜访巴菲特,他会驾驶他那辆钢蓝色的林肯城市轿车跑上1.5英里,穿过市区,到机场亲自接机。人们对巴菲特这种真挚的姿态往往感到惊喜。

当客人离开的时候,巴菲特会在送他们回到机场之前,顺道带他们去麦当劳吃午餐,这可能又会令这些知名政客或大公司的CEO们大吃一惊。

第一次给巴菲特打电话的人会很吃惊地听到一声亲切的“Hello!”当他们发现巴菲特是自己接电话的时候,经常会对此大惑不解。

巴菲特把对人的真诚融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理念中,并且时时按此标准去做。这也是巴菲特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人缘,赢得世人、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的广泛尊重的原因。

可以说,恃才傲物是做人的一大忌。当你取得成绩时,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等于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

希腊船王曾说过,若是有朝一日他一贫如洗,他唯一东山再起的办法就是到一家富人聚会的餐厅做服务小生,近距离观察富人如何言谈举止、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思考问题作决策。这更明显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成为富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具备富人的观念与态度。

要知道,一个人只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如何做人。“高调做人”容易让自己吸引许多媒体的注意,令自己生活在强烈的聚光灯下,窒息了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时常成为大众的焦点而不能自拔,以至多半陷于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深陷表面文章却无法做出实际成绩,从而丧失对生活的实际支配权,这样实在得不偿失。

做事与做人,好比是硬币的两面。高调做事者,必须同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低调做人者,也必须学会不避嫌怨,高调做事。每个企业都需要在业绩上出类拔萃的明星员工,但是绝不会喜欢以明星自居、摆明星谱的人。在老板的眼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团队整体的平衡,他不可能为了少数一两个人而伤害整个团队。即使是业绩再好的员工,如果处理不好和团队的关系,老板也只好“挥泪斩马谡”,先对团队有个交代。

谁都知道,决定员工的升迁和命运的,是他所做出的业绩。业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做了多少,做得如何,别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到处显摆自己的成绩,和同事们抢功劳,喜欢出风头,也许可以争取到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人心都是很微妙的,对于一个四处炫耀自己的人,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排斥心理:“他的那点成绩算什么呀!”“没有我们的帮助,他能做到这一步吗?”各种抵制和不满的情绪就会扩散开来。而对于一个谦逊低调的员工,大家反而会经常记得他的成就。

通用电气最年轻的经理人汤姆·席勒曾经给别人解释过这个道理:“我中学时参加过摔跤队,在中学上了很重要的一课。我打赌,你可能没有把摔跤看成团体运动吧?它看起来就像越野或投掷之类的运动项目,但摔跤真的是团体运动,因为你在赛场上的表现取决于你的平时训练,而你平时训练的好坏,又取决于跟你一块训练的人的水平。看看一些好的摔跤队,你会注意到,多项国家冠军往往是同时取得的。一个拥有145磅级国家冠军的队,往往在138磅级、155磅级上也有很好的表现,这是注定的。我们队一开始糟糕透了,2比14惨败,连教练都不想待下去了。可是我们团结得像一个人,整个队一起跑阶梯,一起训练,第二年就变成16比0了。那时候我就懂得了个人离开团队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作为一个谦虚低调的员工,应该知道把聚光灯打到自己的上司和所在团队上的道理,而不是使自己引人注目。他清楚地知道,没有他人的支持,他将没有任何价值。

但生活中就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高调做人,才能担当重任;而畏首畏尾、不敢得罪人就会沦于平庸,有负公司的厚望,因此,保持高调,认真做事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不用太在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显得趾高气扬,对人满不在乎,总是与人争执不休,因而失去了同事和上司的信任与好感,并且人际冲突不断,最终没有对大家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说,一个低调、谦虚、不骄不躁的人才是团队中真正受欢迎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而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员工在团队中有所发展并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前提。

谦逊是金,一个人在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热爱,充满了对工作胜利的信心,那么,在别人还在犹豫争吵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默不作声地思考着如何能够最好地完成这件事情。由此可见,谦逊是工作、生活成功的重要一环。只有保持谦逊,才能够一直拥有不骄不躁的心态,才能在面对工作中的小摩擦和小成就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也为获得成功打下基础。

要想先做事,必须先做人。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要有信心。事情做好了,你的做人水平就又上了一个台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能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内涵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的道理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

定位准确,专注于既定目标

即使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同样,人也不能什么事都做,见到机会都认为是自己的,这样很容易贪得无厌,造成追求一夜暴富的心理。

股票致富,比的不是智商,而是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要取得非凡的成果,没必要非得做非凡的事情。

都说股票投资很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把一件简单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确实很不容易。巴菲特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够把最简单的投资行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投资股票不是造原子弹,普通的智力完全够用,它更多的是对做正确的事的坚持。有人说,当巴菲特还不容易吗,选几只好股蒙头大睡,等几十年就是了。其实,无法选择的坚持并不值得称赞,在众多选择和诱惑之下的坚守才最令人敬佩。美国历史上最有智慧的总统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华不能,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随处可见。天赋不能,天赋无回报几乎是一句谚语。教育不能,这个世界上挤满了受过教育的被遗弃者。只有毅力和决心是万能的。”

有的人想通过读遍万卷书来寻找股票投资的天才,但最后发现,哪有什么天才,成功者都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读书,省下别人喝咖啡的金钱来投资。一步一个脚印,从几千元到上亿元地发展起来。

有时候,成功的奥秘并不深奥,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心无旁骛,专心一事,而不是好高骛远。

纵观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上的行为,尤其在股票的具体选择上,他是有其特殊之处的。说到这方面,巴菲特还十分俏皮地告诉大家:我体会到的是一个专情的人会比一个多情的人更幸福。

巴菲特是个非常专注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他总会排除干扰,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和别人交谈,他都非常专注。当他买美国运通股票的时候,当他投资于一个房地产股票的时候,当他在买韩国股票的时候,都很难描述他的专注程度。因为他早上来上班,晚上睡觉之前都在想这些东西。像他做事这么关注的人,如果把这些精力用于唯一的任务,再不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强度是卓越的代价。你的专注不是为了获得财富、名声,如果你是碰运气,可能偶尔碰对一次。但这是没有用的,你要变富,要成为行业里面的第一名,你要通过专注才可以完成。”

在股票投资上保持钟情,对于追逐利益的投资人来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试看一下巴菲特的投资,可以看出他的所说不虚。以下是他持有一些股票的年限:

美国运通公司股票持股14年;

美国加州花旗银行持股15年;

吉列公司股票持股17年;

麦当劳股票持股18年;

可口可乐股票持股20年;

华盛顿邮报股票持股35年;

……

巴菲特持有一只股票在10年以上的情况是常见的。据初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十分钟情的投资者。

保持对一只股票的长期持有,是他获利的基本理念。他寻找的是优秀企业的股票,而且,总是能够在这些公司的股票处于最低价的时候出手购买,获得最大的利润。

巴菲特在投资中,看准那些在未来升值空间更大的名牌企业。一旦选中,就矢志不渝,忠心耿耿。就像他投资吉列和可口可乐,都是在企业低迷的时候买进的。他就是抱定打长期的投资战,做的就是长远的生意。

巴菲特能够做到投资一个爱一个,投资一个成功一个,做到自己和投资企业同衰共兴。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点,能充分显示出一个真正的投资大家的风范。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任务紧、压力大,很多上班族都喜欢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