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第6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2 03:28:22

点击下载

作者:诗词中国丛刊编辑部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诗词中国》第6期

《诗词中国》第6期试读:

【卷首语】

诗词就是一种生活

如果回到唐宋时代,说起诗词与人生的关系,两者大概是可以用约等号的。别说诗仙、诗圣,即便一般的读书人,每到内心涌动、即景抒怀之时,随手拈来的往往是诗、词。所以对唐宋诗人来说,诗、词就是一种生活。

我们从唐诗、宋词中稍加揣摩,就可以见到当日诗人生活中的情景和现场,甚至情绪的抑扬起伏,细心的读者也能依稀感受到。所以除了应制诗、科举诗等,大量的诗、词都是从身边写起,从心上流出,不加掩饰,活泼泼地呈现出来。当宋祁漫步在某个春天,惊见枝头红杏簇簇,不觉春意袭来,更仿佛见到红杏与红杏之间拥挤争闹的声响和动作,这才有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名句。天宝十四载(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杜甫因为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而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一路所见所闻,倍增忧虑之心,这才有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一唐诗巨制。

欧阳修在被贬途中感叹说:“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苏轼也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们都认为贬谪生涯让他们有了政治生活之外的另一种体验,正是这种体验,不断催生了他们的名篇佳作。白居易在发现李白与杜甫二人“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的同时,也发现他们因此“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的另外一种艺术生活,所以他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天意让诗人经受种种不同的生活,然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文学经典。

所以说,是生活成就了诗人。生活是芸芸众生都要直接面对的,但能够把看似平常平凡的生活转化为一种令人敬佩的艺术,还需要出色的诗歌创作能力。黄庭坚曾说:“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这话看上去有点骄傲,但也是一种事实。普通人能感而不能写,诗人则既能感也能写,遂将原本朴实存在的风景,变为千古传诵、人人向往之地;也将人人心中所欲言而不能言,变成通古今之心的诗篇。所以说,生活成就了诗人,而艺术成就了经典。

在新时代复兴中华文化之际,诗词有能力也应该成为我们一种新的生活。一方面,诗词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能瞬间提升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诗词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文化因子。而对于当代人来说,诗词更能丰富精神,纯净内心,塑造令人动容的诗性人格。主办: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邮编:100073电话:010-63260766顾问:(按音序排列) 林岫 刘征 沈鹏 叶嘉莹袁行霈 郑伯农 郑欣淼 周笃文《诗词中国》学术委员会主任:袁行霈《诗词中国》学术委员会:袁行霈 林岫 陶文鹏 赵仁珪 钱志熙 施议对周啸天 钟振振 曹旭 王玫 杨逸明 顾之川曾大兴 诸葛忆兵 刘青海 辛晓娟《诗词中国》编辑委员会主任:徐俊 副主任:包岩《诗词中国》编辑委员会:蒋有泉 徐俊 李树喜 赵京战 林峰高昌 刘庆霖 宋彩霞 沈锡麟 包岩本期栏目主编:钟振振 林峰特邀编辑:陈 虎编辑部主任:吴文娟封面题字:沈 鹏美术设计:王铭基美术编辑:李琳琳法律顾问:任海涛特别声明:凡在《诗词中国》相关栏目中引用、发表的诗词作品,本刊仅作转载,目的是为了传播优秀作品,交流写作技巧,不改变作品原有著作权归属。凡向《诗词中国》投稿的作者,来稿请注明详细的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以便稿件采用后,奉寄样书。本刊同时享有作品的网络发表与转载权。凡符合标准的作品,将在《诗词中国》丛刊发表,并将择优在《中国诗词年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表。作者向本刊提交作品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约定。www.shicizhongguo.com投稿邮箱:sczgmook@163.com诗词中国微信公众号诗词中国客户端 苹果版诗词中国客户端 安卓版

自由谈

【专题】传统诗词创作与人生修养

编者按:

诗词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经典的文学体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形式最独特、想象最丰富的艺术表达之一。她是诗人饱满激情和深刻思想的结晶,也是诗人对宇宙、社会、人性的独到理解,更是诗人对生平际遇和生活世相的体悟和揭示。

千百年来,传统诗词和其他经典文化一起,承载着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温润心灵的作用。诗词与人生,有着怎样的关系?

本期我们邀请几位诗人与学者,谈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杨景龙:传统诗词与人生修养

中国向有“诗国”之誉,诗歌作为第一强势文体,不仅全方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规约着人们立身处世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气质风貌,因此可以说,诗之为用大矣哉!《毛诗序》在强调诗歌的作用时指出:“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暂且不论“动天地,感鬼神”之荦荦大者,所谓“正得失”,指向的即是人生的修养问题。钟嵘《诗品序》,基本沿袭了《毛诗序》的说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诗者,持也,持人性情。”则更为具体地强调了诗歌在扶持、端正人性情方面的作用。

按诸诗歌史的实际,正是如此。先秦时代,孔孟儒家学派以《诗经》授徒,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量注入了诗性因素,诗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日常修为、人格养成。孔子曾多角度说明学《诗》的好处,强调学《诗》的重要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甚至不无极端地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孟子》中,多有师徒一起切磋琢磨《诗经》作品意蕴的记述。断章取义地赋《诗》言志,更被普遍应用于政治和外交场合,先秦典籍中的相关事例斑斑可见。“君子登高必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说法,显示出在那个时代里,一个人的《诗》学素养,不仅关乎君子修身,而且成为出仕从政的必要条件。屈原的《橘颂》《离骚》《九章》等作,则更是通过诗歌写作的方式,对自己毕生追求、九死不悔的完美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所进行的反复不断地砥砺和鞭策。

汉代“《诗》教”确立,诗歌高居于“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人文化成”之无上地位。逮及六朝,五言诗的流行使“天下向风,人自藻饰”,士子“才能胜衣,甫就小学”,便“甘心而驰骛”于诗歌写作(钟嵘《诗品序》)。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诗歌写作成为士子必备的基本技能。宋、元、明、清历朝科举虽考策论、八股不等,但皆须考“试帖诗”,在制度的保障之下,诗歌和诗人受到的重视程度是非同一般的。诗歌已经融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能诗与否关乎士人的才华、学识评价,遂使“工为制举业者必兼为诗,即上不以此取士,又无人督之使必为,而士若非此无所容于世者”(周亮工《赖古堂集》卷19《与镜庵书》),写诗的能力和水平,几乎成了士人立身于世的前提和保证。传统读书人的日常交往、酬唱赠答,都离不开诗。男女相爱,也得借诗传情、互通款曲。红叶题诗的传说,元、明、清戏曲小说里每每写到的男女吟诗赠诗的故事情节,反映的正是诗歌深度参与世俗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这样说,诗词读写,就是传统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才会出现像明清时期的许多家族,父子祖孙、夫妻姑嫂人人写诗、个个刻印诗集的盛况。

传统诗词在培德敦品、启智育美的人格养成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无数传统诗词名篇中蕴涵的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关爱同情与体恤悲悯,乡情亲情与友情爱情,志向信念与责任使命,蔑视富贵与淡泊超脱,批判意识与追求情结,热爱祖国与热爱和平,历史意识与忧患意识,创新出奇与悟性智力,天人合一与物我同构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不可或离的精神营养和心灵滋补。兼济与独善,进取与退守,加法与减法,忧患人生的身心安顿,矛盾张力下的和谐平衡,大都通过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诗词创作和鉴赏活动,来实现、达成。

站在今天回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诗词精致到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和历久弥新、巨大深远的艺术魅力之中,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勘探开采、充分利用。大力弘扬传统诗词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当代人在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实用至上、利益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心理残缺灵魂荒芜的可怜而又可怕的技术人、工具人。我们坚信,用传统诗词长时期地熏陶濡染、沉浸滋润当代人,就一定能收潜移默化之功,渐渐变易他们的形象气质、精神风貌、知识结构、思想情感、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使他们分清是非、明辨美丑、厌弃痞混、告别粗鄙、疏离低俗,健康成长为一代志远气清、格高韵扬、器大声宏、思锐情深、灵心善感的气质高雅、风神秀美、体魄茁壮、人格健全的新型公民,使传统诗词教育的人文化成作用大见成效。林峰:诗词艺术与人格修养

诗词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经典的文学体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形式最独特、想象最丰富的艺术表达之一。她是诗人饱满激情和深刻思想的结晶,也是诗人对宇宙、社会、人性的独到理解,更是诗人对生平际遇和生活世相的体悟和揭示。

千百年来,传统诗词和其他经典文化一起,承载着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温润心灵的作用。中华儿女也在传统诗词的哺育和滋养下,知书达理,繁衍生息。从小我们就是在唐诗、宋词里完成个体生命成长的。小时候我们背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大了我们沉浸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喜悦里。步入中年,我们会有“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的感慨。人逢晚境,我们则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惋惜。过年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片段,都浸润着诗词的基因,流淌着诗词的血液。从春天到夏天,从春节到冬至,时光流过的每一天,都跳动着诗词音符,绽放着诗词花蕾。所以说诗词始终鲜活在我们的每一个日子里,始终和我们的心脏一起跳跃,和我们的生命一起澎湃。同时我们也沐浴在诗词的长河里,经受着诗词的洗礼和熏染。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缤纷满眼。一首好诗,会给人启迪、予人思考,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劝人为官清正的:“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劝人珍惜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鼓励战士奋勇杀敌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劝人廉洁奉公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劝人珍惜友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等等。通过诗词的学习来传承文明、点化人性,是诗词在当下的重要作用所在。

我们也会在诗词当中找到仁爱宽厚、礼义廉耻,找到长幼有序、知恩图报,找到人性的真善美,洞悉人性的假丑恶。比如孝敬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宽慰爱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思念兄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关爱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对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对民族“拼将头颅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我们的传统诗词就是这样一部人生、人文、人性的活典范,人们通过诗词的陶冶,净化了心灵,塑造了人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东坡的名句。其经典之处,是告诉了我们读书与人生修养的关系。这句诗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我们把风度文雅的人称为有“书卷气”。饱读诗书会让人举止优雅,谈吐得体。遇事从容,处惊不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的名言则让我们懂得了读书趁早的道理。许多有志学人,正是在古代经典的感召下,奋发苦读,最后学有所成、硕果累累的。比如夏承焘、苏步青、钱学森、吴健雄、杨叔子等等。一直到今天为止,读书仍然是人们改变人生、实现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诗词这种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是其他任何文理教材都无法企及的。所以称传统诗词为中华国粹、国宝,一点都不为过。有人问我:什么是国学?我回答说:诗词就是国学。虽然诗词不是国学的全部,但诗词绝对是国学当中最精彩、最精美、最经典的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华诗词亦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中华诗词再度回归国人视野,千年经典历久弥新。传统诗词的又一次迸发,让诗词以诗育人、以诗化人的社会功能再一次凸显。毫不讳言,诗教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秦燕春:道义相期与诗何以教:以《思复堂遗诗》为例

中国的传统诗词写作与德行修养密切相关,有很强的求道诉求和体道愿望。空说无凭,此处以一个案“《思复堂遗诗》及其作者”稍加申明。《思复堂遗诗》是“海外新儒家”代表唐君毅(1909—1978)之母陈卓仙(字大任,1887—1864)的传世诗集。唐氏1973年为《思复堂遗诗》影印本所作《序》中有谓:

吾母常称温柔敦厚为诗教,于古人之诗,喜道及陶之意境与杜之性情,未尝以摹拟雕饰为诗也。吾稍知学问,初皆由吾父母之教。顾吾为学,偏向知解。及今年已垂老,方渐知诗、礼、乐之教,为教之至极;亦不敢于慈亲之作,妄作评论。唯当今之世,人伦道丧,本温柔敦厚之旨以为诗者,盖不多见。则吾母之遗诗,亦当为关心世教之大雅君子所不废。

陈卓仙虽名不称于当世,学止出于自修:与唐迪风(1886—1931)结婚后,方得就学于其父亲陈勉之执教的成都淑行女校。婚后有两年时间,任职简阳女子师范教师、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图书馆管理员和女生训育员及短期负责敬业学院女生训导,余皆尽瘁于操劳家务,教子成人,却天赋高尚、向道心切,这一志趣在其传世诗集中有充分体现。

唐君毅称其母之诗“至性过人”,这是近世佛学大师欧阳渐(竟无,1871—1943)为陈卓仙诗集所作《题序》中的评价。欧阳竟无在唐迪风祭文中直接以“蜀中奇女子”属陈,“能诗”之外,对其德行评价更高,所谓“能诗以才调见长者奚足望其项背!夫人之德,古所难及”。因为教子有方,“佳嗣如君毅能学圣学”,其风仪可以“直接孟母之贤,岂陶母、欧母之所能毗”?认为陈诗“悲天悯人而不碍其乐天知命”。

唐迪风是辛亥革命后四川最早的报纸《国民公报》的主笔,曾在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等处任教,与友人彭云生、蒙文通、吴碧柳等一起创办敬业学院。唐迪风生前并没有显赫的仕途,或文坛的高位,但在真正了解他的人,却道是“蜀中学问之正,未有过铁风者矣”“直截透辟近象山,艰苦实践近二曲”“通道笃而自知明”。唐迪风非常爱惜自己性情洒脱、诗才高超的妻子,径以“逸妻”称之,亲自督导其读书向学,对妻子不仅有日常的体贴、情绪的关切,最为难得的便是,秉承情性之教的大传统,他们追求的夫妻之境,是“道义相期人”。唐迪风去世后,妻子作《五月十日周年致祭三首》感念丈夫,依然出之以“道义”。陈卓仙的斋名“思复堂”,便是唐迪风为妻子所取。吾以观复,以争《剥》《复》,在在都是基于情性养成与德行历练的殷殷厚望。虽然陈卓仙很早就辞去教职,相夫教子。但闺房之中有此热血铁风,她是被鼓励着可以关心世事、悲悯人天,不必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琐屑之中的。唐迪风夫妇选择在民九(1920)“其学遽变”“颂孔、孟、朱、陆于举世不喜之时”,与日后唐君毅坚持在铁幕边缘保中国文化一线微命,一生坚持“花果飘零,灵根自植”的文化悲愿,有着类似鲜明的历史抉择意味。

唐迪风英年早逝,陈卓仙在动荡的年代能一人撑持家庭,儿女皆人格健全,立身无愧,其中尤以唐君毅最为出众。而对于母亲,唐家子女感恩戴德。唐君毅说他与妹弟诸人身处塞北天南,但骨肉之情一体无间,皆拜母亲遗教所赐。而在陈卓仙,她一定愿意承认,这更是拜她“犹如师友”的早逝夫君的遗教所赐。她在唐迪风逝后能够独持众雏,应是得力于她对丈夫“感君子之诚兮,继道续之绵绵。求仁而得仁兮,余又何怨乎天”的学志的体认。《思复堂遗诗》多有超越家居生活而关注广大世界者。抗战时期一些诗篇中,则充满家国之恨。她也常常流露对生命去来等终极问题的探索,颇有哲思的理趣。行至人生暮年,精神世界也丝毫未见颓唐,而是以儒、释同调、人溺己溺的同体大悲、因果昭昭当断必断的无差别智,教导儿女、儿媳。《思复堂遗诗》不仅以鲜活裕如的姿态,证明了中国“诗教”传统的真实存在、中国传统女性生存空间的别开生面,更具体直观展现了在日常伦理中践行尽性成德的诉求并非虚妄。这本诗集无疑可以成为当下反思和认识古典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好样本。名家说诗作茧抽丝情未已——吕小薇和她的《竹村词》

熊盛元

吕小薇(1915—2006),名蕴华,号竹村,江苏武进人。当代著名女词家,曾任《江西诗词》编委。其词作甚丰,惜多散佚。经我多方搜集,辑得百余首,名曰《竹村词》。小薇先生幼承家学,雅爱倚声。14岁时,就读常州中学,曾自制《双燕令》一曲云:“双燕,双燕,底事春来春不见?娇语话呢喃,道是在别家庭院。幽怨,幽怨,独自栏干倚遍。”其堂兄吕诚之(思勉)先生见之,推赏不置,为之延誉。人争传抄,一时有“双燕”之目。

1932年,小薇先生考入无锡国专,年仅16岁。攻读经史之暇,她仍沉浸在曲子词之中,曾遍和《花间集》与《东山乐府》,词艺大进。此时的词作,大都风格柔婉,笔致轻灵。如《长相思》云:“聚有情,别有情,梦里吴山点点青。如何梦易醒?  风满亭,月满亭,花影人愁看不清。阶前寒渐生。”此词一出,誉声鹊起,钱子泉(基博)、陈石遗(衍)、冯振心(振)诸前辈均对此赞不绝口。从无锡国专毕业之后,小薇先生词风有所变化,由原来的轻婉变为豪宕。例如游姑苏天平山时所填的《金缕曲》,就颇似稼轩:昨夜山灵语,道姑苏、天平幽胜,待小薇去。晓起驰轮三百

里,惊破空山烟雾。  便谢却、人间尘土。怪石嶒崚森万戟,

甚朝天、玉版奴媚主。看列阵,刑天舞。从词笔的老辣与雄健来看,真难想到此词竟出自一位年仅21岁的女郎之手。

抗日军兴,小薇先生随其丈夫郭则湘先生避寇江西澄江。家国之思、身世之感,拓宽并加深了她的词境,其词风又从豪宕转为沉郁,笔调与碧山、玉田相似。现录其小令与慢词各一首,以见其此时词风之一斑:脱手黄金三百万,冰炭人肠,都逐秋蓬转。作茧情丝还怕短,

螺杯都为斟愁满。  回首江南芳草岸,一水盈盈,曾照风花乱。

人去香销春不管,鞠痕又向天涯浣。——《蝶恋花·赠鸥客》掠水初来也,正飞花乱絮,春去如翼。渡陌穿帘,遍天涯、

那更芳菲时节?待与从头说,应怊怅、江南消息。怎新巢挈侣将

雏,忘了旧家风物?  曾忆,海尘扬劫。有盈野哀鸿,深树啼。卷地罡风,但楼空泥落,矶荒江咽。千古恨难雪!羞再

绕、垂杨竞腰折。剩呢喃、对诉兴亡,还惊羁客。——《曲游春·咏燕》

新中国建立前夕,小薇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新社会的到来。试看其《庆春来》词:有一枝红艳向人开,问酷寒、而今何许?便天海潜移,人间

已是,草木春为主。亭亭不语。倩符映新颜,迎牛驱鼠。想南旌、

早日归来,更振起雄城箫鼓。  休说隔帘灯影,不辨鱼龙舞。

试听潮动欢声,儿童拍手争觑。流年水样,去则由它去。笑唤横

斜,共春来同住。全词情调高昂,欢欣之情,溢于纸墨间,可见其对合理社会的憧憬。

新中国建立后,小薇先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执教于大专院校。本期滋兰树蕙,培养更多的学生,岂料风云突变,1957年夏,她无端被错划为“右派”。她为此而迷惘,但并没有消沉下去。这种复杂的心情,表现在词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拗折风格:书来风雨夕,百感涕纵横。四年方寸千里,澎湃海潮声。尽

涤肝肠渣滓,才别人间泾渭,捽发见深情。生死有余痛,歧路思

还惊!  转东风,熏爱日,快新晴。美人相望京国,魂梦绕江

城。遮莫缁尘霜鬓,喜看芝兰玉树,岁月共峥嵘。天际伫归雁,

积愫与同倾。——《水调歌头·答舜华自北京来书》“三中全会”以后,小薇先生的冤案得以昭雪,这时,她已经64岁了。就在这一年的旧历除夕,她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喜春来》词:三十年春去又春来,问横斜、几经风雨?怎忘得韵光,嘘寒

送暖,百万彤枝舞。心期曾许。荐解缚新姿,微馨一缕。忍销魂、

鹈先鸣,竟扫却落红无数。  应识驿程冰涣,重觅春行

路。喜看地转天回,明霞更著千树。疏条老矣,还倩酡颜驻。灵

鹊梢头,唤江南词侣。词借红梅以自喻,表现了历经风雨、壮怀犹存的高抱。结构绵密似梦窗,词句清丽似白石,情调朗健似稼轩,而又富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天津郭晴湖先生以为“此词蕴藉多姿,而托意遥深。迩年未曾见此名篇”,可谓知言。

小薇先生于78岁高龄时,写了一首《减兰》词,中有“余生有几?作茧抽丝情未已”之句,我以为这正是她自己人格的形象写照。古诗新赏状景如画,意新语工——梅尧臣《鲁山山行》

陶文鹏

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杰出诗人梅尧臣(1002—1060)任河南襄城县令时写了一首《鲁山山行》,诗云: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梅尧臣终生仕途失意,沉沦下僚,故专力于诗歌创作。他关心现实,写了不少抨击时弊、同情民瘼的诗。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为宋诗开辟了题材平凡化、生活化的新走向;他钟情于大自然,每到一地,都喜登山临水,寻幽探奇,发为吟咏。《鲁山山行》这首五律,立意新颖,写景生动,曲尽山行中的情趣,是梅诗的山水名篇,历代传诵。

鲁山,在河南鲁山县,因山而名,山在县城东北十八里,接近襄城县边境。这首诗应是梅尧臣在公事之余漫游鲁山之作。诗的首联,适,恰。野情,喜爱山野风光的情趣。惬,惬意,称心合意。这两句说:鲁山的千山万岭高低起伏,美妙多姿,恰好同我爱好山野的情趣相契合。此诗首联就显示出宋诗有别于唐诗的艺术特色。唐诗重在营造情景交融、空灵蕴藉的意境,其山水诗一般先景后情,或通篇写景,情融景中。而梅诗一落笔就抒情议论,揭示大自然与其情趣的融合,首句即有意理。按照诗意的次序,应当是先有山行所见“千山高复低”景象,才产生“适与野情惬”的感受,诗人为了突出他的爱山情趣与哲理的感悟,运用倒卷笔法,先写所感,再写所见。首联的平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此诗首联却是“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语言平淡质朴,音节却拗崛劲峭,有助于表现“野情”与山之高低起伏。

诗的颔联紧承“千山”句,继续抒写诗人在山行中的所见所感。改,变换。幽径,清静的山间小路。这一联说:我在山中行进,随时改变看山的角度,山峰也随着移步换形,不断变幻出美妙的姿态。我独自沿着幽僻无人的小路走进深山,被山中美景深深迷醉,也一次次因为迷路而茫然。“好峰随处改”仅五个字,就表现出鲁山群峰重峦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美。其中,“好”字表达诗人对山峰的欣赏与赞美。随处改,既显示诗人目不暇接地看山的欣喜神情,也令人感到山峰的多情:为了让游人充分领略它的美,它忽高忽低,忽聚忽散,时近时远,时藏时露。下句集中写山行的诗人之“迷”。这个“迷”字,包含了迷惑、迷乱、迷惘、迷醉,它是高低起伏的群山引起的,更是幽深山径与诗人独行无伴引起的。“幽”“独”“迷”三字摹状准确,紧密衔接,字字精警,可见诗人字句烹炼的功力。这一联上句侧重写山,下句聚焦于人,上下相通相融,正是首句“适与野情惬”的具体展现。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4评此联“尤幽而有味”,是深有心得之论。

确实,此联诗所蕴含的哲理,尤耐人品味。景祐元年(1034),梅尧臣的挚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写了首五绝《远山》:“山色无远近,看山终日行。峰峦随处改,行客不知名。”显然,梅诗借鉴了欧诗。“好峰随处改”句,更直接化用欧诗的第三句。许总先生指出,欧、梅这两句诗都蕴含哲理,并且“共同导源”了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诗史》),确有见地。但许先生并未具体阐释梅尧臣这联诗究竟蕴含什么哲理。在我看来,这两句诗启迪人们:只要善于多方位、多角度地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大自然乃至社会生活中变态无穷的美;人们在山重水复中或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上幽径独行,既可能因发现美而心醉神迷,也会产生前面无路的迷惘困惑。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清诗别裁·凡例》)他又在《说诗晔语》卷下强调,议论说理须带情韵以行,才有理趣。何谓“趣”?清人史震林说:“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华阳散稿·序》)梅尧臣这联诗不用理语,其哲理蕴含于具体生动的写景叙事中,并以充满情韵的语言表达,摒弃了枯燥乏味的理障,而饶有生气与灵机的理趣。

我们还可以从炼句和对仗的角度揭示这联诗的精妙。律诗中两联对仗要求工切匀称,但一味追求精切,而不管诗意时空的拓展与转换,也容易造成上下两句意思相同或相近,并显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例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竟精心营造出词的字面义、借对义、字形、字音等“多重工对”,令人叹为观止!方回在评析梅尧臣这首诗时,就顺带批评王安石的律诗“苦于对偶太精而不洒脱”。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1指出:“律诗中间两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对联两句的意思隔离遥远,只有内在的联通,使人读上句时很难想到下句如此接出,从而引起一种出其不意的生新惊奇感。如苏轼的“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黄庭坚的“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已成了宋人诗话中津津乐道的“句意皆远”的对仗范例。梅诗这一联,“好峰”与“幽径”,对得工稳,诗意潜连;“随意改”与“独行迷”,句意相隔较远,就使读者产生新奇感。从句法看,上句五字一意,语调流畅;下句五字三顿,三层意蕴,竟然组成了自然浑整的对仗,可谓天成妙笔!

颈联描写深山树林中的动景,以动显静。与前面“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粗笔勾勒相比较,这一联写景工细生动。这两句说:深秋霜降,木叶尽脱,林中空旷,使得山行的诗人能够看见一头黑熊想要爬上树,几只小鹿在清溪旁饮水。范宁、华岩的《宋辽金诗选注》注释上句说:“并非一定是熊爬到了树上,而是从远处看,熊处于树端或树干的位置。杜甫《北征》诗说:‘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是写从山下仰观山上时的情景,可以参看。”有理有据,可备一说。但我认为,梅诗中所写并不一定是“从山下仰观山上”,熊处于树端或树干,是静态而非动态;而梅诗明明用了“升”字来摹写熊的动态。熊在爬树时,我们想象这个胖乎乎的家伙如人直立,前爪扒树,竭力要爬上去的动态,比起见它像是处于树端或树干,岂不更生动有趣?夏天,山林茂密,遮断视线,“熊升树”与“鹿饮溪”不为人所见,因此诗人着意展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的因果关系,乃是为了表现在秋天这特定时空中他亲眼所见,让人倍感真实可信。熊以爬树为戏,可见其天真烂漫,悠闲暇适;胆小的鹿,聚在溪边饮水嬉戏,更显出山林的宁静和平。真是诗意浓郁,野趣盎然!

朱东润先生在《梅尧臣传》中写道:“陆游《感旧》诗首有‘霜郊熊扑树,雪路马蒙毡’一联,正是从尧臣脱化的。细按之,梅诗言‘霜落’,又言‘熊升树’,是两个境界,由于霜落一望无际,而熊升树远瞩,后一境界是由前境界而来,层次井然。陆游‘霜郊熊扑树’只是一个境界。倘使仅就这一联而论,梅诗是胜过陆诗的。”朱先生揭示梅诗比陆诗多一层境界,赏析精到。

诗的尾联,何许,何处。云外,极言其高远。梅诗尾联化用了晚唐诗人杜牧七绝《山行》的第二句,但不直说“白云深处有人家”,而用一问一答,含蓄委曲地表现。上句是设问,意思是:这样清静幽深的山林中,不知有没有人家?如果有,在哪里呢?这一问,问出了他对于诗意地栖居于山中的人家无限羡慕与神往之情。下句是答,却只说云外传来一声鸡鸣,借以暗示人家在白云缥缈之处。以景结情,余音袅袅,宕出远神,诱人遐想。如无这个结句,全篇静默无声,只是一首哑诗;一声鸡鸣,震响全篇,使之成了有声画。难怪前人交口称赞此诗结尾之妙。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24评云:“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也。”元代方回评:“此诗尾句自然。”清代陆庠斋评:“落句妙,觉全首便不寂寞。”(《瀛奎律髓汇评》卷4)

梅尧臣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开宋诗风气之先,因此他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2)。他在艺术上追求“意新语工”,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这首诗风格平淡幽美,带有他早期诗的几分清丽,做到了“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营造出一个深邃玄远的艺术境界。正如清代查慎行所评:“句句如画,引人入胜,尾句尤有远致。”(《瀛奎律髓汇评》卷4引)。《鲁山山行》确是梅尧臣五律的代表作。(摘自《陶文鹏说宋诗》,中华书局出版)合璧联珍倪进祥诗词作品选咏笔万毫齐力一横中,泼墨抒怀五彩融。正侧锋开宗八法,丹青传世有神功。又名列文房四宝中,锋开八面翰香浓。点睛破壁九霄外,全赖毫端造化功。又架在砚边常待旦,兴来一振墨花开。神飞翰逸三千卷,力贯锋梢气贯怀。又生在湖州嫁九州,朝朝暮暮砚中求。累成秃发退成冢,一笔勾销万古愁。军旅言志诗十年面壁作深求,万里从容展壮游。迈步长城迎旭日,振衣边塞御寒流。生花笔健才情茂,细柳营高意气遒。我愧不才逢伯乐,敢驰风足效骅骝。观棋半窗月影伴星移,暗斗心机细运思。跳马出车开玉局,进兵架炮破陈规。才看卒子河边至,旋觉将军阵势危。世事如棋需察辩,不容疏忽一招棋。学习主席贺信有感砥砺前行思道远,担当使命练真功。德才并重风华茂,情理兼修气韵雄。发热放光凭本事,铸魂亮剑揽长虹。紧跟时代勇开拓,圆梦强军奋进中。学书随感学书三十载,悟道探源头。取法追千古,标新争一流。诗书求并茂,德艺欲双修。文运迎潮起,翰香满神州。颂书坛泰斗启功巧用黄金分割律,挥毫不费解牛功。吟诗泼墨风高雅,鉴古知今道自通。德厚名成雷贯耳,功深学富业开宗。字因瘦硬人书老,艺苑丰碑如日红。虞美人军旅抒怀

银涛雪浪连天涌,谁鼓雄风动。心花翻舞未成丛,曾指大江一道是飞龙。  如今戍守边关月,血沸胸增热。梦回虎帐上碉楼,最爱长征万里护神州。临江仙

真迹入心人入妙,拈来香墨轻磨。黄庭写罢唤池鹅,羲之风已渺,我欲更如何?  眺望书坛新气象,溯源历史长河。左盘右蹙问谁多?方圆忘意绪,韵调入平和。名家诗词钞陈寅恪诗钞

林峰/辑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福建上杭。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于一身的百年难见之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辛卯广州端午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贫女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夏日听读报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可怜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途中作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三洲四日匆匆过,多少伤今念昔情。别蒙自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丁亥春日清华园作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长是最高楼。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惆怅念年眠食地,一春残梦上心头。十年诗用听水斋韵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己丑送春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巾。无题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注:图为莹、寅结婚时洞房壁间所悬画幅也,一九五四年二月。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余年望太平。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吴氏园海棠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巾。纯阳观梅花我来只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游览总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台。庚寅人日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余家。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晓莹生日赋一诗为寿园林五月晚微凉,兼味盘飧共举觞。理鬓未愁临镜影,画眉应问入时妆。几回客里逢兹日,何处寰中似故乡。记否凤城初见夕,榴花如火白莲香。追忆游挪威诗,北海舟中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追忆游挪威诗,易卜生墓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1)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2)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注:(1)挪威女郎多衣绣衣一袭,所谓国妆是也。余取以喻易卜生作品。(2)墓碑上刻有大槌一具。丁亥元夕用东坡韵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庚寅元夕用东坡韵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3)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注:(3)是夕有空袭。一九五零年三月庚寅广州七夕岭树遮楼暗碧霄,柳州今夕倍无憀。金瓯已缺云边月,银汉犹通海上潮。领略新凉惊骨透,流传故事总魂销。人间自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怨遥。海外诗鸿海外汉诗辑录

陈小明/辑◎周荣

1947年生,广东东莞人,现旅居纽约。《环球吟坛》主编,兼任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及纽约分会会长、纽约诗词学会理事、纽约诗画琴棋会副会长。潮州采风开元寺开元宝寺殿深深,佛教因缘贯古今。唐代袈裟传锡杖,潮州香火显虔心。会神清茂菩提树,绕耳庄严梵呗音。僧侣蒲团游客履,各凭静动聚丛林。潮州采风韩文公祠依山而筑势岿然,拾级登临谒古贤。曾发千声除积弊,未矜一己惜余年。振衰肝脑萦家国,《祭鳄》篇章动地天。百代文宗光史册,韩江如带奉祠前。潮州采风广济桥特色桥亭栉比呈,潮州胜景久驰名。牛守望联闽浙,全貌兴叹看侧横。身段依从分合意,波澜淘尽古今情。春秋六百铭风雨,新霁韩江盛世迎。

注:“身段”句,指该桥定时调开其中一段浮桥让大船经过。潮州行挥别韩江岸,长铭小住情。共聆风雅论,际会鹭鸥盟。揽胜留踪影,裁诗记旅程。文缘凭领略,万里不虚行。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缅怀无私尽瘁历辛艰,风雨如磐视等闲。遵义忠忱基业辅,万隆原则凯歌还。危情化解曾奔命,极左施为屡把关。许国胸襟如海阔,千秋形象仰高山。◎谭宗义

1938年生,广东台山人,现居纽约。毕业于珠海大学。著有《汉代国内陆路交通考》《两汉漕运考》等专著、论文,兼及诗词创作。岁次戊戌缅怀梁任公先生乍响春雷震旧邦,鼓吹变法救危亡。提倡兴学开民智,输入西潮立典章。百日维新空抱恨,半生从政竟迷航。终身著述如烟海,遥想斯人有感伤。

注:先生于北洋政府时代历任要职,后自悔误上贼船。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命世之才任侠身,一生毁誉最难陈。钟评欠允何依据,裴注公平自有因。号令诸侯成霸业,亲征乌桓抚边民。史官实录藏真相,千载悠悠尚未湮。戊戌新岁杂感爆竹声中万象陈,迎春纳福在良辰。敬天祭祖怀恩德,伤国忧民忆古臣。击缶悲歌燕赵客,上书变法岭南人。维新百日空遗憾,君子成仁志未伸。

注:变法失败,康、梁逃亡日本,六君子就义柴市。读史得句之一疑古方知伪与真,潜研求证免封尘。子长《自序》惊天地,李密《陈情》泣鬼神。慷慨悲歌屠狗辈,激昂击楫渡江臣。《春秋》史笔应犹在,圣哲传承未丧沦。读史得句之二窥视寒窗冷月明,寂寥读史倍凄清。图穷匕现惊嬴政,兵败城空骗敌营。勒石燕然怀壮志,托孤白帝见悲情。浩繁卷帙如烟海,千载犹闻太息声。◎刘姚朗

1932年生,字明轩。1980年至美国。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杉矶晚芳诗社社长。齐天乐归燕

溪云浓雾天涯路,迷蒙暝生昏暮。细啄春泥,偷窥绣户,绰影双双来去。梁间伴侣。叹寂倚阑干,怕呢喃语。极目关河,辽穹窅渺客途苦。  风吹杨花似雪,又声声杜宇,离恨愁绪。指冷笙寒,梅催笛怨,怎耐楼台独伫。幽思如缕。看旧燕归来,谢王衙府。巷口乌衣,故居无觅处。闻歌有感《阳关》一曲动乡愁,阔别羊城数十秋。越秀鹅潭风翦翦,白云珠海水悠悠。思亲聊寄歌三叠,怀旧仍需酒二瓯。惆怅当年辞故里,今来北美作诗囚。秋吟西风萧索雁初临,襟袖生寒雾满林。深院梧桐翻叶落,幽阶霜菊着花荫。枫红愁染骚人泪,芦白忧伤过客心。衰草连天黄欲坠,无言釂酒独清吟。春晓离离芳草连陌阡,晓雾迷蒙春欲妍。有恨流莺惊蝶梦,无言紫燕蹴榆钱。夭桃暖趁三江水,杨柳青含五岭烟。正是和风拂襟袂,扁舟野岸杏花天。满庭芳回穗

香荔初红,芭蕉新绿,木棉花灿梢头。海空辽阔,桑梓引归舟。萦绕乡思万缕,情难了、茹恨离愁。羁魂梦,白云山秀,珠水碧悠悠。  良俦。齐雅集,诗坛俊彦,文苑名流。赋花蔓东篱,月上西楼。千里喜逢际会,婆娑舞、击节歌讴。频倾盏,怡情锦瑟,容我醉方休。◎赵永鹏

广东台山人,现居纽约。中华诗词学会、全球汉诗总会、纽约诗学会、纽约诗画琴棋会会员。移民路暂寄人篱作我家,彷徨无意览繁华。深知重债仍然负,岂敢薄酬随便花。生计未安携老少,闲情那有赏云霞。妻儿欢聚心头暖,更喜一杯乡下茶。微信看同学聚会有感行行鸿雁上征程,幕幕屏传催泪盈。知己重逢长握手,雅容似识恨忘名。虽言礼薄杨游意,更有途难管鲍情。羁旅天涯微信聚,《阳关》一曲五中鸣。题鲁迅先生像威严一脸满风霜,锐目粗眉气宇昂。请命为民常呐喊,谋生求学却彷徨。铮铮铁骨衷肠热,字字火枪仇敌慌。赏读诗文笑含泪,细思顿觉逸馨芳。三八赠内头脑单纯只顾家,清贫岂可享奢华?常忙常虑少闲日,无喜无惊缺敬花。每顿虽为粗米饭,满怀总是早晨霞。紧张当属儿孙事,有恙嘘寒又煲茶。钱塘潮夏日钱塘万顷波,涛声水色甚融和。来潮一线看平静,及至回头骇浪多。◎吴行1949年生,广东广州人。香港理工学院肄业。现旅居纽

约。江城子题《高山骏马图》

巍峨岭表势凌烟,色澄鲜,俯深渊。朗朗晴空,广阔可通玄。浩瀚银潮山谷涌,成胜景,隐灵仙。  寻思越陌且开阡,踏危巅,往无前。益慕瑶池,水里宝珠填。万丈高峰游冶处,须挺立,顶苍天。临江仙纽约华埠樱花节

一亩园林枝竞秀,居民乐得回春。阳光普照树精神。繁花添喜庆,户外气清新。  培植多年成美景,英姿逐退嚣尘。街坊盛事引游人。相逢皆笑靥,忝爱此芳邻。谒岳坟黄龙欲捣世咸尊,胜景西湖抱墓园。壮阔祠堂扬正气,森严松柏伴忠魂。人神共愤连天地,今古长悲接晓昏。朵朵红花凝泪血,杜鹃过处有啼痕。在潮州出席全球汉诗总会第十三届国际研讨会仙圣趋承路八千,联珠唱玉著先鞭。清新冠盖山前集,俊逸诗词海内传。研讨功深鸣学府,推敲兴发伴灵渊。涵今茹古求真意,笔下相成锦绣篇。◎朱绍昌1937年生,广东台山人。1963年毕业于九龙珠海书院文史系。有词四首入选《二十世纪名家诗词钞》。北美园林北美群芳烂漫开,美人名士竞徘徊。园林尽日繁华甚,似欠东风一树梅。早春遥望淑气涵河岳,微阳耀太清。雪从关外白,草自岭南青。游子天涯梦,文章故国情。雨余春更绿,万树晓莺鸣。长安春色东风浩荡动离愁,落落天涯三十秋。忧患未悭词客泪,多情早白少年头。美人消息思还远,故国江山梦未休。闻道长安春色好,九州豪杰尽回眸。小康颂

夫昭铭盛德,班固有《燕然》之铭;模写中兴,元结作《浯溪》之颂。余岭南布衣,流落异乡。尝读近代史,有感于百年离乱,生民涂炭,无不仰天太息,掩卷长叹。所幸改革开放以来,济济多士,勠力神州。中兴之议始闻,小康之模已具。半纪之间,国力腾飞而至于登峰造极。当此之时,岂能无文以记其事,遂作《小康》之颂以记其盛,使后之览者深悉当世人物之伟略英风,长起不世之思。其诗曰:天涯沦落久,老大耽文章。登临望故国,万里隔重洋。重洋不可渡,欲济津无梁。几回风雨夜,往事暗神伤。几回挥大泪,狂歌悼国殇。所幸开放后,万事频更张。上下皆同欲,国势若鹰扬。长城横海上,丝路通遥疆。选贤修信睦,寥廓任龙翔。霸权不可恃,王道必兴邦。所向无敌国,青史永留芳。以此言治国,无国不富强。以此平天下,天下久荣昌。君不见,中兴诚可达,何况是小康。君不见,大同终可期,何况是小康。登泰山作为展少年未展眉,登峰素愿客何知。欲从齐鲁望天下,不在片云片石奇。◎陈承恩

祖籍广东台山。纽约大学学士。现任纽约《环球吟坛》编委。东海波澜风雨关河一望收,波澎东海费绸缪。北洋舰覆怊难赋,钓岛珠还愿未酬。戎马八年遗血泪,江山百战认倭雠。重吹鼓角忠魂醒,剑气横空壁上游。

注:晋王嘉《拾遗记》:“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江城子离愁

新眉一叶倍添愁,望离人,楫归舟。春去春来,无奈已三秋。应是良缘惊梦碎,悲拭泪,怕回头。  鸳盟莫问倩谁修,苦和甘,费绸缪。翘首云天,恨尽此生休。一曲萧郎情永记,恩未断,佩长留。贺冯社长在网上创立她的“诗风词韵坊”巾帼请长缨,骚坛树一旌。网中情捭阖,纸上气纵横。墨客千山隔,吟囊万里行。闲来同煮字,听雨把茶烹。鹧鸪天敬贺谭克平词长嵩寿之喜

迭晋遐龄岁岁逢,骚坛鹤立一文雄。天涯莫道无芳草,墨客轻挥尽彩虹。  承化雨、煦春风,飘来杏苑白须翁。期颐自得逍遥乐,会向麻姑问旧踪。

注:谭主编曾著有《天涯吟草》一书。闺中怨漫漫长夜莫成眠,雨骤风狂事境迁。路远难教鱼比目,心伤未作藕缠莲。巫云皓月应怜我,别泪离愁合问天。蝶舞今朝徒缱绻,逢君恨不在当年。◎毕日升

祖籍广东花县。台湾成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负笈美国,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现居洛杉矶。青玉案过克里姆林宫写感

俄宫旧殿沧桑语。剩霸气、沙皇府。指点圣堂仍吊古。庭前尊炮,徽中鹰举。栩栩英雄塑。  列宁已寂红场墓。猿鹤沙虫入黄土。算恨事、今浑杂数。天涯羁客,惘然斯处。愁与闲俱赴。春来有迹瑶华嘉树荫高岑,绿缛猗傩媚野林。禽语嘤鸣春意渐,花光的锦装深。非鱼耽水临渊乐,化鸟观天惬远心。百转骚肠寻托处,清辉绮练引诗忱。洛阳东汉白马寺怀古云驰风卷几沧桑,万里朝宗入洛阳。迦叶摩腾传典妙,兰僧法护译文彰。释源东土施花雨,佛学西经开道场。古寺千秋留白马,清凉亭外大雄堂。懒猫咏花荫树底午风和,暂作偷闲炎日过。懒睡应无尸素责,忘餐暂未鼠荤拖。威棱藐德毛身伏,冷饭残羹主子挪。处静庸才君莫笑,陶鸡瓦犬古今多。追和杜甫《咏怀古迹·王昭君》诉起哀音辞国门,和番岁月别家村。只身伴影黄沙广,双袖遮风大漠昏。马上琵琶关塞月,心中儿女汉宫魂。无端一个毛延寿,令得红妆百代论。◎杨永超

现居洛杉矶。美国洛杉矶中华诗会秘书长。著有诗词集《思乡集》《天涯曲》等。春阴薄云酿雨黯春阴,积雪轻寒不可禁。秉笔缘贪长画静,摊书难闭少年心。商量来自余归梦,收拾闲情托苦吟。莫向江南问花事,乱峰绵亘暮烟沉。春意沧海横流一寸丹,红霞许我闯吟坛。草迷汀渚蓝桥断,燕掠花堤碧水寒。雨打梅窗撩兴郁,风吹柳岸拓情宽。园花未管春来去,妙遣清芳潜笔端。秋吟岚光野色窃交融,萧瑟秋萦蛩韵中。雁阵长天裁月白,山林残叶惜枫红。霜侵驿路情怀冷,笔蘸江流泪墨充。且待冬来新酿熟,衔杯聚首赋骚风。退休十年感作十载归休笔未休,以诗联谊韵遨游。一身如竹腰难折,两鬓虽霜气益遒。任是扬尘喧大地,依然击楫赋中流。韶光莫放闲闲过,岁月宜珍作骏猷。咏残菊冷淡生涯殿众芳,天教傲骨战秋霜。独持正气支荒圃,尚展衰颜占夕阳。珍重枝头留剩蕾,依稀篱外溢余香。陶潜归去知音少,爱此孤高老梓桑。◎王敏健

网名知否。东南大学毕业。深圳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深圳诗词》副主编,满庭芳女子诗社社长。现旅居美国费城。韩江吟百里澄江碧,烟浮晓色蒙。藏莺鸣接叶,听鳄渡秋风。云隐横桥远,影投高塔雄。时闻路人语,饮水忆韩公。

注:横桥,指湘子桥。高塔,指凤凰塔。金缕曲云杉

高耸连天碧。郁苍苍、烟生幽谷,层林如织。穷壤遐方云崖下,根扎纵横百尺。向寥廓、抟摇明翼。踊跃盘旋追塔影,任风霜、久炼成贞质。君子韵,丈夫脊。  阴晴枝叶沧桑絷。叹人间、棠红柳绿,暑来春寂。蚂蚁缘槐蕉铺鹿,终是邯郸梦窄。但醒却、身仍矗立。鸟啭嘤嘤怜冷暖,更平添、一段清纯色。真气象,神仙奕。游潮州湘子桥欣然觅得东门路,且为幽兴焦尾调。音入浮船梭碧水,风扶白鹭上青霄。吟弦人叩仰韩阁,韪德牛湘子桥。更有深情云几朵,时留游客舞逍遥。桂枝香全球汉诗总会深圳分会雅集拈韵“至”字

潮州胜地,看波澈韩江,长空如洗。忽有诗声尔雅,涌如潮至。一时沈鲍同趋步,约群贤,乘云飞驶。探骊颔下,雕龙玉璧,正青青子。  忆当年,狮城社起,树汉韵宏帜,风啸云际。千涧奔流汇海,引龙腾戏。纵然几度风还雨,待云消、又见晴丽。为寻瑶草,扶摇求索,勇攀无止。潮州开元寺梵天香界潮音叠,斑驳经幢霜积寒。叶下菩提真趣得,槛间功德法衣宽。拈签澄悟云多幻,消孽静修谁忘餐。堪笑红尘千万劫,个中镜像转头看。◎梁小峰

原名梁耀宗,1930年生,广东台山人。现旅居纽约。为纽约《环球吟坛》编委。漫兴披星戴月斗南横,糊口生涯万里征。异国风霜寒鬓影,故园霞蔚晓河清。游人未悟春芳意,寒柳依然玉立情。归梦悠扬元亮井,何年九日有诗声。漫兴青山绿水夕阳红,小立无端百感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