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历史名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2 06:40:22

点击下载

作者:彭亚鸣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尧都历史名人

尧都历史名人试读:

尧都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编委会

顾  问:赵志坚 王 震 任招振 许百龙

    杨午生 杨保春 鲁立波 乔飞鸿

    郭婷慧 张李平 陈海鹏 王天然

主  任:彭亚鸣

常务副主任:赵松龄

副 主 任:高国宪 李百玉 魏明学 闫正平

    蔡海平 刘 琳 高树德 闫永业

    尉建红 王佐军《尧都历史名人》编辑部

主  编:彭亚鸣

执行主编:赵松龄

执行副主编:姚阿林 高树德

责任编辑:李艳华 张国保 张红霞

序 研究历史文化坚持古为今用

中共尧都区委书记赵志坚尧都区区长王震

临汾市尧都区地处黄河中游山西南部,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域,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滔滔黄河,滚滚汾水孕育了黄土高原的这一方热土。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在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就生产、生活在这块沃土上,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上下五千年,不计其数的伟人、英才在这里诞生。大约4300年前,帝尧在这里建都,开辟了华夏“尧天舜日”的文明盛世,史称“尧都平阳”。相传仓颉造字于此,尧庙镇西赵村东曾留有清乾隆四十九年秋(1784年),临汾县令李甲荣所立的仓颉造字处石碑遗址。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这里就有了最初的县治行政区划的雏形。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典籍《春秋左传》中有明确记载,《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魏献子为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乐霄为铜鞮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铜鞮县在今天的晋东南地区,杨氏县为今洪洞县,平阳县则为今尧都区,因其地处平水之北,故名平阳县。从公元前514年,赵朝为首任县宰,平阳设县治算起,历代稍有变化,汉代设置为河东郡平阳县,到隋开皇元年改为平河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后又改为临汾县,直到今天的尧都区,设立县治的历史已有2527年之久。在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以前,尧都就有了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区划,这也说明了尧都是历史上我国设县治最早的县区之一。悠久的历史给尧都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蕴藏,从下靳龙山文化遗址到帝尧故里——伊村尧王台;从尧庙、尧陵到姑射山仙洞沟风景区;从大中楼、大云寺到元代戏曲舞台;从卫青故里青城村到霍光故里高堆村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特点鲜明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存、人文资源无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研究历史文化,珍惜历史文化,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坚持做到古为今用,是发展和繁荣当今先进文化的基础,也是加快文化强区、文化名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尧都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举世无双,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尧都这块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不仅能增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而且能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三晋文化就是研究历史,挖掘、整理、研究地方传统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三晋大地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文化不少是源于三晋大地、兴于三晋大地的。三晋历代先贤的史学遗产、历史文献、神话传说等,都非常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治国安邦、经世修身的经验,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历史文化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近年来,尧都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紧紧围绕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和文化强区的目标,以尧文化、三晋文化研究为主题,以根祖文化、历史文化为主线,积极做好传统历史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努力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做贡献。在今年的工作中,尧都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又把视角投向了尧都杰出的历史人物,以人物传记的形式,为我们勾画出了一批尧都优秀的历史名流。《尧都历史名人》正是该会继《金殿沧桑》、《尧都文化研究》等25本地方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尧都历史名人》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前提下,记述生动,文词优美。本身既是优秀的历史传记,又是文学作品,文笔流畅,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使人们穿越过时空的隧道,仿佛可以依稀看到我们尧都的先祖奋发执著的身影。他们或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或是引领潮流的思想巨擘,或是评点江山的文人泰斗,或是彪炳史册的传奇英雄。在这些历史名人中有华夏文明始祖、贤明圣德的帝尧;有声震一时、人美德厚的卫子夫;有战功卓著、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卫青、霍去病;有功勋卓著的治国英才、历史名相霍光;有一心求法,早于玄奘200多年的赴印度取经的旅行家、翻译家、高僧法显;有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平阳公主;有宋代理学先行者、学者孙复等人杰名流……可谓名人荟萃,这些尧都人杰,涉及社会的众多领域。作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在各自生活的时代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切汇成了尧都浩瀚的历史长河,铸就了尧都灿烂的历史文化。《尧都历史名人》所记载的尧都历代涌现出来的这些优秀代表人物,犹如繁星一样,照亮着尧都历史的天空,他们的业绩辉耀河山,成为我们尧都人民代代相传的典范!《尧都历史名人》堪称一部粗线条的编年史,上下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为这里留下了秀美的山川、奔腾的河流、灿若繁星的杰出历史人物。通过阅读这部历史名人传记,使人们又一次零距离地触摸到了尧都传统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这部历史人物传记在反映历史时又大量地记载了历史人物的言行以及他们的历史影响,使我们后人能够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和领悟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本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或者警示。英国哲学家培根就说过:“读史可以明智。”的确,一个人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就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眼界和胸襟自然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和地方传统文化脉络,增长理政一方、造福人民的才能。我们的人民群众也需要了解历史,用历史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使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和光大,更好地面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尧都区正以昂扬的坚定步伐,谱写着新的华章。我们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推进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区、文化强区,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创转型跨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尧都努力奋斗!2013年9月

帝王的典范

乔忠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于古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伊村。13岁被封到陶地,即今山东菏泽;15岁又被封到唐地,即河北中部;16岁被推举为首领,定都平阳。他是民主的先导,中国的国祖。因而,炎黄子孙无不尊帝尧为五帝之一。

帝王的典范——这是我对帝尧的评价。

这样颂扬帝尧,不是因为我是临汾人,带着浓厚的家乡观念,为曾经建都于此的君王涂脂抹粉。而是在披览了大量史书,且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观览数遍后,对比品评得出的结论。

或许,这个结论有些唐突,古代帝尧画像因为上古那个时候还没有帝王,尧只是他故世后人们尊称的庙号。那时候,国家还是个雏形,弥散各处的是大小部落,部落间来往合作,形成部落联盟。尧不过是个部落的头人,顶多也只能算是个部落联盟的头领。然而,世人已习惯称之为帝,并且把他尊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我们也不妨顺水推舟,以帝视之。

如此,把帝尧放到中国皇帝中去比较,那么,后世皇帝便会在他的光泽中黯然失色。这不是因为帝尧的行为太像帝王,而是因为他的行为太像凡人,才使其有了夺目的光彩。一

帝尧的一生是和苦难抗争的一生。

苦难似乎应该远离帝王的后代。帝尧的父亲是帝喾,作为帝王的次子尧必然应该生活在较常人优越的环境中,偏偏尧没有出生在帝王之家,而出生于他母亲庆都的家里,也就是外祖父的家里。按照常理,帝喾姓姬,尧也应当姓姬。或许那时候出生地和姓有什么关系,所以尧就姓了母亲的姓:伊,也有书上说是姓伊祁。这伊祁和伊同现今临汾市的伊村有了联系。明清年间,这个村落的东边建有牌楼,牌楼上书四个大字:伊祁故里。

伊村西南角有个地方人称尧圪塔。尧圪塔上高耸一碑:茅茨土阶。这碑是颂扬帝尧的,正如《通鉴外记》所述,(伊放勋)生活十分俭朴,草屋上的茅草都不修剪。房檐下的梁柱,都保持原状,不加刀削。副梁之间,连承受茅草的细椽都省掉了。乘坐的车辆也很简陋,不雕刻、不油漆。饭桌上的葡萄,仅够自己下肚,饮食简单,不计较滋味调和。五谷杂粮,从不挑剔。树叶豆叶,都用来下咽,饭都装在陶制的碗盆之内,盛水都用瓦罐。不戴任何首饰,既不睡柔软的床,也不盖锦缎绣花被。对稀奇古怪的东西看都不看,对引人入胜的宝物也不瞧一眼……显然,这些颂词都是帝尧主政后的事情。继位之前,他就是在这乡间度过的,由于他名叫放勋,才有上面的称呼。本来,他出生后应很快回到父君身边,却由于其祖母病故,或者什么别的原因,他一直居住在平民杂居的村落。

平民的生活总是和困苦杂糅在一起的,我们无法去判断上古时平民的苦楚,却可以从“茅茨土阶”碑石的旁边去想象昔日的情景。这里丛生着野草,野草间有一蓬蓬酸枣棵子。如果我们把目光定位在邻近碑石的那几棵上,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其特别的长相,酸枣刺有一长必有一短,长刺直直地伸出去,紧挨的短刺则弯成了钩形,这是酸枣刺的常规长法。眼前的这几棵酸枣则有变化,短刺变直了,即使有弯,那弯也弯得浅了,形不成钩状了。若是打听这酸枣的变故,便可以听到与尧有关的故事。相传昔时尧挑担从这里经过,匆忙中麻衣挂在了酸枣刺上,不得不弯下腰伸手去解,由于那刺带着钩,好半天难以解下来,急得尧说:“这刺何必长钩!”据说,从那以后,这儿的酸枣刺就真的没有钩了。这是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却可以悟出人们是把帝尧作为天子来尊崇的,天子嘴里没空言嘛!不过,也可以由此推断,童年的帝尧正是伴随着乡村平民生活艰难成长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身陷苦难,都殚精竭虑要他们过得幸福一些,但是,幸福这神秘的东西,却总是紧随于苦难的后边,唯有亲身历经苦难的人才深深知道幸福的滋味。

登上帝位的尧应该沉浸在幸福之中了吧?

或许正由于帝尧历经了平民的日子,才没有痴迷于富贵,才有了《通鉴外记》所记载的俭朴美德。二

帝王优越于常人,也负重于常人。

将优越和负重集于一身是皇帝的本分。然而在漫长的历程中,知道优越的皇帝很多,知道负重的皇帝极少。而帝尧这位过平民日子长大的君王极少体味优越,却负重于自身的责任。

那时候,天地间迷蒙多于清晰。日月虽然有序交替,草木虽然有序枯荣,可是,这交替、这枯荣的规律还没有被混沌的人们认识。先人们从猎物充饥的习性中挣脱出来,由单纯的采摘籽实果腹,开始了播种、耕耘和收获。农事的出现,是一种进步。这进步可以解脱人们因无猎物所遭受的饥饿,但却需要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轮回。人们是从身边的物体认识大自然的,在他们眼中,季节是随着河水变化的,汾河的水涨了,漫溢了,浪滔滔的了,那一定春暖多日,花开多时,遍地草木肯定已经蓬蓬勃勃了。

这蓬勃的时日,必然夏热难熬。倘要是河水下降,下降,降到岸宽水瘦的时日,苗木早已收敛了自己的荣显,萎缩枯干成抖索于寒风中的枝条。这样的领悟指导着他们的播种和收获。汾河涨水,草木展叶伸枝,一片片垦开的秃地上便有了撒种的身姿。水退河浅,收获后的人们也就龟缩进草房中躲寒藏冬。

不过,自然也有其非常的表现。明明籽实已经脱落收藏进人们的棚屋,河水早该退落,偏偏连着下雨,雨水滑进河中,河水连连上涨。雨停了,又没有西北的寒风卷来,南面的风便趁势北上,因而,天地间又似乎快要春暖花开。这种暖秋现象,迷乱了众生的常态,有人出了茅屋,捧着籽实,开始向土地撒播了。这一举动立即引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田地里忙碌异常。帝尧面对这繁忙景象流露出由衷的欣慰。

孰料,众生的欣喜很快变成了苦楚。

落下的种子刚刚露头,嫩生生的幼苗笑出了人们的欢乐。偏偏一夜风叫,天气骤然变寒。窝棚里的人瑟缩成一团,待到天亮,出屋,地上有一层浅白,浅白铺衬开去,直至远天。那浅白是霜。踏着白霜,走近田里一看,顿时傻了眼:昨日还生机勃勃的嫩苗,全蔫了,瘫了。

众生呆在田边。有人蹴下去,难以直腰,心疼啊!是的,一粒籽实也是充饥的食物,禾苗的死去就是粮食的遗弃。何况,谁知道再播下种子会不会重演这样的悲剧?

此时,帝尧也一样痛楚,他比那些先民还要焦虑。或许,这焦虑就是他负重的责任心,他的脚步肯定是沉重地踏过大地的。及至他坐在议事的厅堂里,仍然难以松解这痛楚的情绪。对日月季节的研究即使不是从帝尧起始,肯定此时他也加强了研究的力度。《尚书·尧典》记载帝尧命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他亲自部署力量,命羲仲住到东海之滨的炀谷,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和时间,将昼夜平分的那天定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南移,确定夏至;命和仲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确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由南北移,确定冬至。帝尧部署完毕,又说,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366日作为一载,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

可以看出,帝尧不仅派遣人员加强历法的研究,而且亲自投身其中参与研究,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见解成为其他人研究的前提和先导。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最早的农历诞生了,农时节令也随之有了雏形。尽管用当今的眼光审视这日历还极不完备,但是,这粗略的东西却是走向完备和丰满的生长点。在这生长点里,人类由混沌逐步走向有序和清晰了。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的形成不一定久远,但是孕育过程一定很早很早了,甚而,早到了上古尧当首领的那时候。

也许就在禾苗遭受严霜摧折,人们焦虑不安,帝尧急于掌握日月变化、季节时令的当口,又一桩灾难悄然光临了。尧庙仪门

天久久地亮着,亮出了一蓝如碧的本质,明净的蔚蓝里没有一丝杂色,云团、云朵不见,连一丝淡淡的云也不曾飘来。往日不待寒风来过,浓云就一重一重叠上天空,越蓄越厚,黑乌乌地压下来,压下来,奇怪的是,那黑乌的东西落下来时却变了,先是散了,散乱得哪儿也是,满天飞舞。而飞舞着的散乱花朵,却变了容颜,不是黑的,而是白的,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对这白色的小花朵有了雪的称呼。好久不见这白色的小花朵了,冬阳日日上来,从低到高,到当顶,又渐渐下去,落到远远的山背后去了。冬阳上来时天不那么冷了,有了些暖意。在陶窑上和泥捏坯的人们因为天寒已无法制作了,这时节只是把砍来的树枝塞进炉窝里去,烧制先前捏好的模坯。炉火一点,窑窝里暖烘烘的。因而,这窑窝里也挤满了取暖的老老少少。冬阳上到当顶,外面也暖和了,人们走出陶窑,对着高高的艳阳天指手画脚,议论纷纷:窑窝。太阳像窑窝里一样暖和,所以被人叫做窑窝了。后来,帝尧把天下治理得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人们把他比做太阳。因而太阳又被众人叫做尧王。一直到现在临汾乡下还是这种叫法。

这是后话,那时,对着上来下去的冬阳,人们突然发现少了什么,是少了云,少了雪。足迹多的地方——路上,已明显有了浮土,脚踩上去,土扑起来,像冒灰雾一样。有的人常常倒在窝棚里浑身难受,不愿出来。大家觉得该下雪了,日日盼雪,盼一觉醒来,天变暗变低,变出那白白的东西来,踩上去绵茸茸的,将浮土又粘在地上。然而,盼望一直是盼望,天不冷了,风也柔柔的了,人们早不往陶窑里钻了,雪还是没露脸。当然,这时候是没人盼雪了,黑云中落下来的该是没有颜色的点点滴滴,落在身上凉凉的,湿湿的,这是雨。寒日过后的雨特别让人亲盼,往常,早该落下来了,至今却不见雨的影子。路上的土越浮越多,越积越厚;田里的土裂开了缝隙,手能伸得进去。地里该出来的草不见露头,树上该萌生的芽不见有影,河里的水还是那么瘦,不见漫涨上来。好不容易有个黄色的小芽芽,没有变绿,没有长高,却变蔫了。

天热了,草没有昂首,叶没有伸掌,河水更小了,只剩下细软的一线,有气无力地爬过。

天大旱了!

人们焦渴,帝尧也焦渴。

人们渴盼着天雨,天雨不落,人们无望地垂泪;帝尧渴盼着天雨,天雨不落,帝尧急切地奔走。

帝尧走进一所所窝棚,窝棚里都是躲避他的身影和目光。那目光中射出的是恐怖和忧愁。帝尧请使臣巡访原委,得知,人们对他仍存戒心。这戒心来自他的兄长帝挚。帝挚残暴无道,经常杀戮无辜的平民。平民议论事情,若不顺他的意思,很可能被他杀害丧命。时日一久,众人对帝王畏惧胆战,躲避不及,哪里还敢多说话呢?现在,虽然首领是帝尧了,帝尧是仁厚博爱的,可是人们还以为他和帝挚也是一样的呢!

帝尧甚为焦虑,焦虑苍天无雨,焦虑平民不语。

天更旱了,那瘦弱一丝的河水,终于断了。

帝尧让使臣四处游走,请人们多献主意。又命人在议事的宫门前树立起一段木头,称为诽谤木,告知天下人,大胆议论朝事,即便是说错了,冒犯了帝王,也没有过错。

诽谤木立起不久,有人告知帝尧,天下大旱是因为十日并出,晒干了云团,晒干了河流。帝尧连日观看,天上都是一颗日头。叫来那人细问,那人说是树林中所见。帝尧随着那人前去,按照他的指点观看,从每一棵树的缝隙间都可以看到一个日头,都是天上的那一个日头。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帝尧笑了,好久,使臣们没有见过这种笑脸了。有使臣纳闷,此人如此愚鲁,帝尧为何不恼,还要发笑?让人更为不解的是,帝尧还传唤来神射手后羿请他射日。后羿来到林中,仰天一望,轻慢地笑着走近帝尧,连连摆手,帝尧却一本正经地对之耳语。后羿听了,轻慢的笑意不见了,认真抽出箭搭在弓上,然后,猛拉弓弦,箭弹射了出去。随着长箭飞上去,落下来,一只乌鸦落在地上。

后羿说,射落一日,竟是乌鸦,天气大旱,原来是这物作怪。

众人听说后羿射日,都赶来观看,簇拥着他向前走去。后羿走走射射,射下了9只乌鸦,正好走到林边,众人朝天上一看,果然只剩一日了。

可是,众人返回林中,从林中看天,还是原来的样子。不过,众人由此明白了帝尧是乐意听取大家意见的,都敢对他讲真话了。果然有人前来献策,说凭蚁虫可以找到水,深挖蚂蚁群居的洞穴,说不定会有水。帝尧欣然接受,当即命人找穴深挖。掀去浮土,挖着挖着,果然见了水。众人狂蹦乱跳,水的出现救了难熬的干渴。帝尧得知,命天下平民广凿这样的井穴,取水而饮。

也许这种说法,仅是猜度,不过,帝尧所处的时代确实出现过大旱,而他倡导凿井饮水也是实情,不然,现今的伊村为何还会有尧井?而且,为了纪念此事,尧庙建起了尧井亭。或许,水井的出现对当时意思不大。在后羿射9日后不久,天就落雨了,不然,这射日的典故不会长久流传。只是,谁也无法忽略帝尧推广水井的意义。井的出现给人的居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早先人们沿河居住只是为取水方便。之后,又一场大水来临,冲毁窝棚,卷走人畜。人们开始离开河道了,因为,住在高垣上,也能够打井取水。

是否,村落因此形成?

是否,乡镇缘此而生?

是否,城市,包括那些偌大的都市最初的生成和水井也不乏联系?

即使我们忽略了水井的作用,也无法忽略那柱诽谤木,因为那木柱已演变为美观庄重的形象。天安门前高耸的华表就是它的今日。虽然华表已没有了起始的意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它身上琢磨出耐人回味的世理。

大旱解除了,历法也初步定下来了。一载有四季,先春后夏再秋天,继而是冬日。春暖时节,大地解冻,田土疏松,鸟儿在枝头啼鸣。日头出来,人们涌出窝棚,忙碌地撒籽播种。日头下山,天色变暗,众人才渐渐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帝尧常到田头地心走访,看到这忙碌有序的农耕,心中略略有些轻松。

然而,这轻松很快消失了,帝尧以及他的子民又面临着更大的磨难。

天阴了,不知从哪儿来了好多好多的云,一重一重地罩严蓝天,云还不断地罩上去,罩上去,云厚得快掉下来了,天也低得似乎可以挨着窝棚顶了。那高高的树梢似有一团一团烟雾飘过,仔细看,没有燃火的物什,没有升腾的地方,原来飘动的还是云。这样的云,人们不记得从前见过,不免奇怪地指画。云像是挺有耐心地,久久地聚集在空中,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似乎就是为了让人们观赏。可是,突然间,那云就变了样子,像万千烈马奔腾,跳的、跃的、嘶的、吼的,闹腾得大地也能颤动起来。这是风在作浪,把云推向高空,又扔进低谷,推这里一把,揪那里一下。成群成伙的云,如成群成伙的马,跌跌撞撞。不仅云乱动乱撞,推搡得高树低草也颤动个难停。亮光一道一道闪耀,霹雷一声一声炸响。闪电的时候,亮得地上没阴没阳,往常背阴的地方也明晃晃的;炸雷,炸得人头皮发麻,浑身哆嗦,缩进窝棚,屏声敛气,唯恐出口大气,惊动天神,招来杀身之祸。

人们抖索着,闪电未见少,雷声未见小,雨却来了!雨大得怕人,像是天河决堤,滔滔的洪流向人间倾倒下来,窝棚里也一线一线地往下流水。路上流水,田里积水,河里涨水。汾河里的水,先是涨个不停,河水就溢上了草滩,向外四散。河边的人们忽然发觉脚下有了水,水悄悄进来,悄悄升高。人们慌乱了,跑出去,在暴雨里逃窜,向着没有水的地方逃去。也有的人,还没有跑出来,窝棚就在水中飘动了,人也卷入洪浪中没有了踪影。洪流卷走了人,也卷走了不少的牲畜和野兽。

帝尧都城平阳也慌乱成一团,平阳地势平坦,簇围在绿禾中间。这会儿涨高的水,威胁到城里密布的棚屋。

帝尧和大臣带领子民连忙向姑射山爬去。刚爬上一道土坎,回首身后,洪水已漫上来。人们淋着雨走得十分艰难,可是,一点也不敢松气。洪水像是追赶人们,撵得众人仓皇乱窜。人们爬上山顶,山下茫茫一片全部是水。水挤水,浪拥浪,波推波,发出了震耳的声响。远远地只见东面还飘着个馒头样的东西,其实是一座山,像是在洪水中飘浮着。众人说是水里浮着山头。今临汾市仍有浮山县。

人们躲在石崖下、洞窟里安身,盼望雨过天晴,洪水消退,好重返故地,收拾家园,耕种田地。可是,人们失望了,雨是停了,太阳也露脸了,天蓝得又成了先前的样子,不再有云彩了。然而,洪流还是那么滔滔不绝。

帝尧召集群臣议论治水的大事,都没什么好办法。请求大家推举治水头领,都没有什么好人选。有大臣提到了鲧。鲧一向敢作敢为,却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尧对他不够放心,可是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命鲧带领众人去治水。

鲧领命后,立即带领众人治理洪水,洪水向哪里漫溢,他就带人向哪里堵截。堵住了东边,水冲击到西面;堵住了西面,水冲击到东边。鲧大怒了,发誓不制服洪水誓不为人。尤其想把平阳古城治理出来。他指引人们由山脚向东延伸,用土壤堆筑堤坝。无数平民撮土堆坝,没黑没明地干,坝向水中一点一点地伸展过去,堤坝外面露出了淤泥的大地,鲧看着逼退的洪流志得意满,命人们加快堆土。堤坝越筑越快,河道越来越窄,水流也就越来越高,已经有人告诉鲧,不敢再向前堆筑了,那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鲧却陶醉在堆土堵水的胜利里,根本不听。众人只得继续筑坝。堤坝升得快,水流涨得快,众人拼命担土倒土。堤坝越高,堆土越难,而洪水还一个劲涨高,终于,洪水涨过了大坝,堤坝倒在了洪流当中,筑坝的人随水漂流,死无葬身之地。

鲧,激怒了,喝令众人卷土重来。

重来的结果只有重毁堤坝,重损人命。

整整过了9载,大地上还是洪水漫流,远远只能看见浮在水中的那座山头。鲧失败了。

面对洪水,面对无奈的鲧,帝尧心头翻江倒海,比眼前的洪流还要激荡。

夜晚用黑暗严严实实裹住了天地,天地用静寂报答劳顿的人们。人们则用沉睡享受无边的黑暗和静寂。

窝棚里,洞庭里都成了迷梦的世界。

帝尧躺下好久了却进不了梦乡。胸中仍然奔窜着,吼叫着那滔天的洪浪。浪涛息时,却又是那高烈的日头,旱裂的田土和那枯萎的禾苗。天地间非旱即洪,莫非是上天迁怒于人世,降下横祸?莫非这横祸是自己的不端讨惹的?莫非是自己的不端殃及子民?

那么,自己的不端在哪里?

思来想去,似乎这首领或王位有某些可疑。先父辞世,继位的是他的兄长挚。挚在位上,指天画地、鱼肉平民、为害苍生,众多部落首领才推举帝尧取而代之。尧屡辞不受,闭门独坐,可是,众首领守候门前久久不肯离去。有人还说:你一向仁爱天下,难道就忍心尘世间生灵涂炭、人寰破败?

这声音不高昂、不尖利,却比雷霆还要沉重地撞击着他的心房。他可以蒙受苦难,却不忍天下子民遭受祸害。于是,在众头领的推拥下他走出窝棚,成为首领。他的兄长帝挚无奈地退位离去。兄长回眸的眼神充满了怨恨和恼怒。至今,帝尧一想起那眼神就禁不住浑身发颤。莫非上苍降祸,正是由于这手足相争?

长夜漫漫,心事沉沉。

帝尧无法排遣浓郁的黑暗,只能在黑暗中焦虑。他不能让天下众生因为他的不仁再遭祸端,决计另请高明,指点天下,还世道一个清平。

其时,世间传闻着一位贤才的事迹。他深居简出,每遇知己便高谈阔论,议说治国方略、兴邦大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帝尧听此传言,甚为钦佩,即想拜见,让位于这样的贤才。帝尧走下山巅,接近洪流,把预先捆绑好的木船推入水中,在波浪中颠簸而去。历经风浪,好不容易才登上河岸,然后,惊魂落定,向前走去,去寻访贤才。

走过平川,攀上高峰,穿过峡谷,帝尧走得饥乏困倦。在一座高高的山顶上,帝尧找到了王倪,王倪听罢帝尧的禅位之言,大笑不止,笑毕方说:“草民只是随兴妄言,岂有治国的能耐?”王倪不受,只告诉他,如能访到齿缺和蒲伊,得一人,即可治国兴邦。

帝尧只好继续寻访,再往前走,林深树密,谷幽峰险,渐渐人迹难辨,没了路径。帝尧正疑无处可去,忽听得头顶上有喜鹊高唱,树下则有两位仙人凝神对弈。攀藤爬坡,上得前去,一问方知,二位正是齿缺和蒲伊。连忙俯首拜教,言明来意。二位却不理不睬,旁若无人,只顾棋事,终局方说,我们是晓些世理,可更痴迷棋事。若是纵横天下,恐怕贻误国事。言毕,又向帝尧荐举许由,并告知许由正在岱岳漫游。帝尧匆匆赶路,好不容易到了岱岳,攀至峰顶,却闻许由先一步走了,据说是到姑射山修身去了。帝尧不敢怠慢,连忙下山,步其后尘,紧紧追赶,及至平阳地面,方追得前面一人,见其气宇不凡,连忙拜问,正是许由。帝尧同许由落座石上,陈述心音,许由听帝尧谈说国事,皱眉不语,似已生烦。待听说禅位于他,立即站起,扬长而去,边走边说,羞死吾也!说罢,走下高坡,穿过草丛,直抵河边,竟然清洗耳朵去了。因而,迄今还流传着许由洗耳的故事。故事日渐繁丰,说是许由洗过耳朵,正要前行,遇一老翁牵牛到河边饮水。闻知许由洗耳之事,居然牵牛回首往上游走去,说是怕污染了他的牛嘴。据说这老翁就是巢父。

不论巢父是真是假,帝尧请不到贤人主宰天下却是真的。由此可见,谈天论道,自古以来不是难事,而要治国安邦,则是另一回事了。四位贤才不受王位,也许是清高所致,也许是自知之明,但无论如何,帝尧是失望而归了。

洪水滔天,声浪惊地。

访贤归来,帝尧忧心更重。治水是当务之急,这件重大事情是再不能让鲧妄为了。那么,又让谁干呢?

朝野上下,都城内外,凡相识的能者一一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的目光盯在一位青年身上,他叫文命,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大禹。不过其时,胸有大志的他还是个无名之辈。而且,他的父亲正是多年治水大败的那位鲧。因而,帝尧的目光在文命的身上流转很久。他明白要让文命担当治水重任,肯定朝中反对的大臣不少。但是,不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由于父亲的失败连儿子也不敢信任了。帝尧坚定了任用文命的信心。

果然如帝尧所料,任用文命治水的事一提出,众口非议,皆因为其父祸及其子。帝尧力排众议,循循说服,文命才担当起治水的重任。

文命不负帝尧厚望,领命后即遍访大江大河,察看洪水流向,听取人们有关治水的见解,然后确定了治水的方略。文命的方略与其父的办法正好相反,他变堵为疏,即疏通河道,放水入海。方略确定后,文命率领民众日夜操劳,连家也顾不上回去。民间流传着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美谈。河道凿通后,水流畅行无阻,一泻而下,拥塞在山脉村落的积水很快下降,滔滔的水势见小不少。民众无不欣喜,治水的信心更足了,成效越来越显著。

帝尧自然也很高兴,这一日,走下山来,察看水情,准备重归平阳,光复都城。走得兴致正浓,忽然见退水后的大川里尘土飞扬如一股狂风卷来。帝尧避之不及,那股风扑至面前,透过尘雾看到是一群拉着木船飞跑的人,个个浑身流汗,喘息不止。帝尧不解,上前拦住他们,欲问其故。未曾启齿,木船上站起一人,大声呵斥:快走。这一喝不打紧,直喝得帝尧怒火中烧。因为,那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往日,就听人说子朱时常扰害乡民,叫来子朱盘问,从不承认。今日正好撞上,岂不恼火!帝尧训斥子朱,子朱却说是陆上行船。帝尧听了更怒,洪水泛滥,子朱非但不忧愁,居然乘船戏游。如今水退了还游兴不减,竟敢如此祸害平民。帝尧立即呵斥子朱回家,并向平民赔罪,放他们各自归里。

自从目睹子朱妄为后,帝尧忧心更重,眼看自己年事渐高,又找不到贤能承担治理天下的重托,实指望子朱能继承王位,哪里知道竟这般让人失望。子朱少时,性情急躁,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动怒。为了让子朱修身养性,帝尧费尽心思,设造了黑白两种棋子,拟天地阴阳之道,模风云变幻之理,潜人生感悟之趣,融化其中,慢慢移子运作,而生成各种变易之法。有时,帝尧和子朱常常移子到夜阑星稀。后世将这黑白两子的围变弈棋,称作围棋,而且流行越来越广,成为高智能的胜负之争。其时,帝尧本想用此法改变子朱性格,塑造一个新人,哪里会想到子朱恶习难改,旧病仍存,岂不让帝尧忧虑?

按照常规,像子朱这样刁顽的歹人,应该严加惩处,放逐到穷乡僻壤。然而,子朱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呀,帝尧甚觉痛心。不放逐子朱,有负定规,要加惩处,又于心不忍。这矛盾交织在心头,像烈火沸水一样煎熬着他。不过,帝尧总是帝尧,非如此,后世就不会用这样美好的称号来颂扬他了。痛定思痛,帝尧下定决心,把子朱流放到丹渊去。子朱在丹渊待了很久,后来,以丹渊的地名为姓,叫成丹朱。因为他是帝尧的长子,丹渊那地方则被称为长子,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子朱的离去,让帝尧想起来就痛心,不觉平添了好多白发。不过,平民们却从帝尧那平凡的身上,看到了不凡的气象。帝尧的形象更加高大。

日出日入,月升月降。

成天操劳天下大事的帝尧日渐苍老。他在位已70载了。70载间,他历经了大旱的折磨,历经了洪水的困扰,带领子民为生存而探索谋求。好在这一切祸害都过去了。更由于农历的钦定,人们耕作有序,衣食无忧了;由于水井的普及,人们居住有址,生活安定了。天下到处是太平祥和的景象。面对此情,帝尧自然应当欢欣。然而,帝尧心事仍然显得很重,笑容很少在脸上出现。

一日上殿议事,帝尧对众大臣说:“我16岁继位,至今已70载了,如今,四夷咸服,天下太平。可是,我年老体弱,力难从心,再这样下去会贻误天下大事,请大家推举一位贤明的人接替我吧!”

大臣放齐立即说:“您功高如日月,德重似天地,平民视您为父母,谁也不愿意您退位。如果您决定要退位,那么,嗣子丹朱继位最好!”

这荐举无可非议。在帝尧之前,部落的首领或说王位,就是在血缘中传续的,子承父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正因为这样,帝尧那位凶暴不仁的兄长挚,也才能登上帝位。遗憾的是,如此传续给子民带来了不应有的灾祸。如今,这严肃的命题也降临到帝尧头上了,帝尧心头岂能轻松?帝尧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这是顺理成章的好事,然而,丹朱太不成器了,若是他威倾天下,天下子民必然大祸临头。那岂不是又要重演帝挚执政的悲剧了?

帝尧说:“不妥,丹朱是顽劣之徒,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哪里能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

之后,帝尧听说历山有位善事农耕的贤人,便跋山涉水,前去寻访。

历山所见,果然不同于别的地方。平坦的田地上,有一条条隆起的土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把土地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这是何故?

帝尧问一位农夫,农夫说:“过去,农人们常因为田地的多少发生口角,有了这田垄,各耕其田,很少有争执了。”

帝尧大喜,原来这土垄大有用处呀!忙问是何人首创?农夫指着不远处一位耕田的后生说:“就是他,姚重华!”

姚重华正是帝尧听说的贤人,一阵紧走,急忙过去。近得前来,只见他耕的地平如湖,无波无折。再看他耕田的情形,也有些奇特。他使用的木犁是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两头牛并肩迈步,协调地拉动着木犁。木犁上挂着一个簸箕,他时不时扬起手中的柳条敲打几下簸箕,两头牛一齐努力,走得更快了。常人都是鞭打耕牛,这后生为啥不打耕牛敲打簸箕?

帝尧正在思考,姚重华耕到了田头,转过身来看到他,停住犁,奔了过来。帝尧问及,他说:“牛耕地很辛苦,我不忍心打它们。再者,我一鞭下去,不可能打两头牛。鞭打黄牛,黄牛走得快,鞭打黑牛,黑牛走得快,一快一慢,力量不匀,地难犁平。鞭打簸箕,两头牛都以为打在另一头身上,都怕挨打,就加快了步子。这样,走得快了,也很匀势,地就能犁得又快又平。”

帝尧满意地笑了。

历山访贤,不虚此行。所见所闻,证明姚重华确实是一位智力过人的好后生。那么,这位智者,德行如何?帝尧又有新的考虑。

不日,平阳都城传开新闻,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了平民姚重华。尧将两个女儿嫁给姚重华,正是要考察他的德能。娥皇、女英到了姚重华家里,亲眼目睹他是一位孝子。他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生一子名叫象。象试图独得家产,在继母的怂恿下,陷害姚重华。姚重华在屋顶整修茅草,象偷偷拿走了梯子,还点着了火,焚烧窝棚。姚重华急中生智,撑着斗笠跳下房来,幸免一死。

后来,姚重华整修水井,象在上面帮忙。突然,上面倒下了许多土石,井被填塞了。象以为兄长必死无疑,跑回屋里,戏弄二位嫂嫂。恰在此时,满身泥土的兄长回到了屋里,象恐慌地躲走了。原来,姚重华早料到象心存不善,在井壁上凿了个洞,直通地面,象倾倒土石时,他连忙躲避进洞里,逃了出来。

姚重华屡遭陷害依然不恼不怒,仍如先前那样对待弟弟和继母。

帝尧得知,更为信赖他,即请他摄政代行天下大事。姚重华勤政公明,将天下事情治理得井井有条。

姚重华代为摄政后,帝尧较前轻松多了,有了更多的时间走出宫殿,明察暗访,了解子民的意愿。

一日,帝尧出巡来到汾河东岸的一个村落,这里田地平坦,粮丰林茂,子民脸上无不挂着笑颜。大臣告知,这村落是康庄,足下的道路是康庄大道。帝尧也喜,对随从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春不虑食,冬不忧衣,愿人间遍布小康之家。”当今之世,盛行小康建设,小康已成为农村文明的象征,不知小康之名是否起始于帝尧之时?

走进村落,一群儿童携手玩耍,边玩边歌: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陵献殿

前去问儿童,吟唱的是什么歌?儿童答道,是村里长老们喜欢颂扬帝尧圣德的《康衢谣》。同行的放齐接着说:“帝尧圣明有口皆碑。”

帝尧却甚为不安:“我有何圣明?不过依天地之规律行事罢了,子民歌唱说明心中快乐,但是,不该不识不知,还是应该认识上天,感知大地。”

这一番话,众人听了无不点头称道,心胸豁亮。

相随继续前行,行不多远,有一群人击壤游戏。有人在地上立一块木板,有人站在数十步外,手拿一块陶片,甩掷击打,击中的为胜者。击壤的人中,有少,有壮,还有一位须发全白的老人。巡行的人看见老者尤为新奇,只见老者混在人中,一边击壤,一边和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游戏的人你胜他输,按照规则,和谐地耍闹,快乐极了,那位老者也蹦蹦跳跳。帝尧看他们边歌唱边击壤,也欢乐异常。然而,放齐却有些不高兴,他说:“这歌是什么意思,莫非说帝王对他们没有什么功绩?”说罢,即要上前打问。帝尧连忙阻止,相携了随从继续前行,边走边告诫众臣:“此歌所咏极是,言明了天地大道。日出日入,乃天之法则;耕田凿井,乃地之潜识。知天识地,人方能存活。总领天下,就要天下万民都能按天地法则行事,即如歌中所云,说明我们教化子民已见效果。如果事事要帝王出面指引,那说明我们未能尽传天地之道,才是我和诸位最大的过错。”

一席话说得众臣无不欢喜,连放齐也觉得自己唐突。行走间,众臣也模仿着子民吟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后来这歌被称为《击壤歌》,口舌传颂,经久不息,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歌谣。《古诗源》收录此歌的同时,把那首“立我烝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的歌也收入其中,名为《康衢谣》。这两首歌从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人民高歌太平盛世的心意。由此可见,在那远古时代,之所以会出现那么一种欢乐祥和的景象,正是由于有帝尧这位见识高远、胸怀博大的圣君。

帝尧巡视天下,所到之处物阜民丰,欢乐祥和,不胜欣喜。后来,帝尧放心地把帝位禅让给了姚重华,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舜。尧舜禅让也成为千古美谈。

这是一个天低云暗的日子。

平阳城东北的涝河,水流缓慢,无言无歌,低吟无尽的悲痛。两岸的低草高树,都垂下了头。北岸上漫山遍野,人头攒动。帝尧的棺木缓缓落位,山野间轰响起撕肝裂肺的哭声。长天飘起了小小的雨点,雨点如泪,透射着每个子民的心迹。

没有人驱使,没有人引领,人们依次前行,前行,前行至棺木之上,把双手捧来的黄土恭敬地轻轻覆上,然后,跪地行揖,磕头。

前面的人走了,后面的人来了,人流绵延不断,帝尧的陵墓,隆起,隆起,由小小的馒头,隆成了巍峨的山峰。

三载过去了,子民心头的哀愁还未退去,都城乡野,过去无处不闻歌声,而今乐声哑然。

三千载过去了,帝尧的陵墓非但没有荒废,而且有了陵园。及至明代,这里的陵园更具规模,有献殿,有配殿,有戏台,有门楼,还有高耸的碑石:古帝尧陵。尧是不朽的!

五千载过去了,祭祀帝尧的庙宇仍然没有绝迹。在帝尧的古都,庙宇先在汾河之西,继而又迁建在汾河东岸。尧庙巍然安卧,诉说着沧桑之变,启示着后人的心扉。

而今,山西省临汾市这帝尧古都,既有尧庙,又有尧陵。走进尧庙,走近尧陵,似乎可以和远古的伟人对话。在那无言的圣像前似乎可以听到长天的谜语。帝尧用他的生命探索了自然之谜,社会之谜。他主持制定了历法,推广了水井,使农耕遵循天道进入有序的状态;他树起诽谤木,禅让帝位,使社会进入平和安定的状态。他虽然处在原始粗犷的时代,但是,那拙朴的行为已透出科学和民主的新芽,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引人注目!他的行为给后世帝王树立了楷模。遗憾的是,后世帝王只知道权力的尊严,却很少能像他那样明白自身的责任。因而悲剧演绎了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20世纪初期,华夏志士高擎旗帜,仰首长呼域外的科学和民主,要改造愚暗的天日。然而,是否有人想到帝尧,想到那位已经远去好久的帝尧,想到曾经用他的生命探求天地间智慧的帝尧?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你可曾知道,帝尧用远古的光华去洞明人类的愚暗?

倘若进入帝尧的古都,熟识了帝尧的大举,那么,你会从那古朴的行踪中悟出,帝尧的举措,正是顺应天地自然的运行之则,和谐了人类和自然,人类和世道,人和人多方面的关系,这种和合之事,对于当今高速发展的世界,对于充满矛盾、充满困扰的人们,是否会有意想不到的全新意义?

回答是肯定的。

不过,你所得的多与少,将取决于你自己!

歌女皇后卫子夫

张婷婷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一个逐鹿天下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是一个祥瑞的女人,她的家族因她而雄霸天下,西汉王朝因她而稳定兴盛;她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出身歌女,却能神奇地成为一朝皇后,母仪天下。她,便是西汉时,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生男不必太欢喜,生女不必太悲煞,试看卫子夫,一家霸天下”中的主人公卫子夫。卫子夫,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人,也就是现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她是西汉王朝历史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奇迹,从一位卑贱的歌女一跃而成为令所有女人羡慕的至尊皇后,而且这中宫的位子一坐就是38年,让那些贫苦的草根美女们从此找到了改变命运的通天大道。她跟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共同缔造了千古流芳、繁荣昌盛的大汉气象。对于这么一位女子,究竟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我这个平阳人不免想去揭示她的非凡人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是如何造就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一、意外得宠

卫子夫是如何与汉武帝邂逅,并得到宠幸的呢?这还得从她在平阳公主府中当歌女说起。

卫子夫能够在平阳府中当上一名歌女,离不开一个人的提携,此人便是平阳公主。如若不是这位平阳公主慧眼识珠,在女奴堆中发现了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她,那么,卫子夫就不会与汉武帝相遇,并由此得到武帝的宠幸,她的命运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来,平阳公主也算是卫子夫和汉武帝的红娘,卫子夫后来的荣华富贵都是拜此人所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大姐,原为阳信长公主,因为嫁给了开国元勋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为妻,所以就随了丈夫的封号,被称为平阳公主。公主乃金枝玉叶,身份何等尊贵,虽然下嫁给了曹寿,却没有下降了高人一等的傲气,半点委屈也是受不得的,偏偏公主那个皇帝弟弟的老婆陈阿娇,不给她这个大姑子面子,仗着自己的母亲是皇上的姑母,整天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平日里还总是跟她过不去,时不时给她点气受。这让从未受过委屈的平阳公主气愤难平,总希望有朝一日能解心头之气。

平阳公主一有这个念头,就开始行动了。她动用了宫里所有的关系,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皇上和皇后的身边,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能发现一些什么秘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平阳公主就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她发现弟弟与陈阿娇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她还发现,皇后陈阿娇仗着娘家的势力,在后宫称王称霸,不允许皇帝宠幸除她以外的其他嫔妃,所以才造成了武帝至今膝下无子,这让她惊喜不已,因为她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承香火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如果没有儿子传宗接代,那在普通家庭是极其大的丑事,更何况在堂堂帝王之家呢?这不仅仅有损龙颜,更是关乎江山稳固的大事。

平阳公主发现这个秘密后,觉得报复陈阿娇的机会来了。便同丈夫曹寿商量,决定从民间挑选一批美女,养在家中,等皇上来时,好献给这位小弟,如果哪一个姑娘能被皇上看中,并因此得宠怀上龙种,那岂不是为他们刘家立了大功?这既能煞煞陈阿娇的威风,又能稳固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平阳公主将长安城内大户人家中未出阁的姑娘地毯式地海选了一遍,最终,选拔了10余位美艳女子,将她们养在家中,请最好的师傅来教给她们琴棋书画,教给她们唱歌跳舞,教给她们宫中的礼仪。因为是百里挑一,这些姑娘的资质都不错,美女们进步很快,各项技能无不精湛。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主角的到来。

遗憾的是,我们的卫子夫因为家奴的身份,根本没能进入公主的法眼,所以没有资格进入这批美女队,只有陪练的份儿。不过,只要是金子,迟早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公元前139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天气一扫素日来的阴霾,特别的晴朗,艳阳高照,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从长安城至郊外的霸上,逶迤数十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有衣裳华丽无比的贵妇人,有穿着简约朴素的农家少女,还有身穿官服的朝廷命官……好不热闹。

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上巳节。“上巳”是祭奠鬼神、祈求除祸降福的日子。据说,这天人卫子夫画像们要去河边给上苍磕头,然后跳进河水中洗掉身上的污垢。不过,上巳节不光是消灾除邪、祈福纳福的好日子,它还是求子和交桃花运的好日子。所以,从皇上到达官贵人,再到平民百姓,莫不笑容满面,华服出行,为自己祈福。

这天,汉武帝和往年一样来到霸上,为皇家祈福。不过,三月的渭水依然透着股寒意,究竟汉武帝有没有下河沐浴,那就不得而知。反正,祈福后的汉武帝是交上了桃花运。

祭拜完之后,汉武帝兴致还浓,又乘兴游览了郊外的春色。在回宫的路上,刚好要经过姐姐平阳公主的府上,便想进去休息一下,他也有很长一段日子没见姐姐了,不知姐姐过得怎么样?平日里因为国事繁忙,很难抽出身来,这次凑巧有空,正好跟姐姐好好聊聊。皇宫里的规矩礼仪多,上面有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和太后管着,下面有一群大臣、太监宫女和嫔妃们跟着,虽贵为天子,却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得顾及面子。今天,难得出来,况且现在日头还高,他也不想这么早回宫,索性就到姐姐家中消遣消遣,找点乐子。当然,平阳公主也正巴不得她这个皇上弟弟来呢!

听说皇上弟弟的御驾已到门外,平阳公主心中大喜,久久盼望的机会终于来了。筹划已久的事,今天就要付诸实施,她岂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盛装迎接。

武帝进入平阳府后,把马鞭一扔,仰躺在长椅上,喊着姐姐赶紧上酒菜,玩了一上午,真有点饿了。平阳公主岂敢怠慢,忙置办了丰盛的酒宴,热情款待。席间,她将自己最得意的王牌美女队精心打扮一番,拉出来为皇上助兴。训练有素的美女们围着汉武帝弹唱跳舞,敬酒夹菜,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皇上。可是皇上一个也没看上。也不是这些美女不漂亮,只是这样的美女在皇上的后宫成千上万,对此,皇上早已司空见惯,就像见到往日吃腻了的山珍海味,根本提不起他的半点胃口。

平阳公主精心谋划了这么多时日,不甘心就这样失败。突然,她灵机一动,皇上既然吃惯了山珍海味,那就换换口味,来点小葱拌豆腐,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就将公主府的歌女唤了上来。

不多时,一群风姿绰约、裙裾飘然的歌女来到厅堂,开始随着音乐起舞。正吃着酒菜陶醉在美妙琴声中的武帝在不经意间抬头时,突然,眼睛豁然一亮,目光停留在领舞的那位容貌清丽、情态十分可爱的歌女身上。他发现这位姑娘与他之前看到的那些浓妆艳抹的女人完全不同,她似一杯清茶,让武帝感到前所未有的清爽。

她舞姿曼妙,衣带飘飘,宛若仙子。眼波流转处,风情万种,回眸一笑时,百媚丛生。她清澈灵透的声音如小河流水,娓娓动人,如黄莺百啭,余音袅袅。她那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随着她身体的摇摆而在空中划出了许多优美的弧线。她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心无旁骛,毫无逢迎造作之态。

在汉武帝的眼里,眼前这位歌女千娇百媚、光彩照人,他看得如痴如醉。堂堂天子,顿时为之倾倒,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厅前这个领舞的姑娘,别无旁顾,一时竟忘了吃菜。

汉武帝醉了,不知是酒醉了,还是人醉了,反正是醉了。但此时的平阳公主却是十分清醒,她看出了武帝的心思,笑嘻嘻地走上前,指着领舞的姑娘对皇上说:“弟弟呀,你看这个领舞的歌女如何?”皇上如梦初醒,笑着点了点头。

平阳公主又说,这歌女名叫卫子夫,平阳人士,是我府上舞跳得最好的一个,不仅色艺双全,而且熟谙宫中礼仪。

此时的武帝已经有几分迷离恍惚,借口天热更衣,起身便向后堂走去。平阳公主对此心领神会,赶紧止住音乐,忙唤卫子夫过来与其耳语了数句,卫子夫迟疑了一下,就向尚衣轩走去……

卫子夫被这突如其来的恩宠弄得云里雾里。她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地蹲在皇上休息的榻前小心地伺候着,纤细的小手为皇上按摩着,本就对卫子夫痴迷的皇上,早就按捺不住,起身便将她拥入怀中。单纯的卫子夫哪经历过这事,娇羞的她,吓得花容失色,本能地将皇上推开了,慌乱中乌黑的长发披散下来,垂于腰际。惊慌的卫子夫惶恐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心想,这下可闯大祸了,皇上必定会龙颜大怒,平阳公主交代的事情肯定要泡汤了。殊不知,早已习惯了投怀送抱的皇上对少女卫子夫害羞的举动反而更加倾心,再加上卫子夫那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更是激起了刘彻想要征服她的欲望。看来中国男人钟爱乌发如云的美女,一点不假,一头秀发使平民女子卫子夫倍增妩媚,她俘获了大汉王朝最高当权者的心。据《史书》记载:卫皇后字子夫,于武帝侍衣得宠。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汉武故事》中也说卫子夫凭一头秀发大得汉武帝欣赏:子夫遂得幸,头解,上见其发美,悦之,纳于宫中。东汉著名文学家张衡在他的名作《西京赋》中也有一句:卫后兴与鬓发。看来卫子夫的头发确实美,美得让汉武帝迫不及待地又将卫子夫抱起,任凭卫子夫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她越是反抗,皇上越是喜欢……

看着床上的点点梅花,刘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心满意足地睡了过去。

不多时,皇上醒了,从尚衣轩走出来,后面跟着头发散乱、双颊飞红的卫子夫。平阳公主见此情形,暗自得意,知道皇上定是宠幸了卫子夫,一片苦心,终于有了回报。果然,汉武帝传诏,平阳公主选美有功,赏黄金千两。

华灯初上,酒澜人醉,皇上要起驾回宫。平阳公主就奏请让卫子夫入宫服侍皇上。武帝甚是高兴,满口答应。临行前,卫子夫重新梳洗打扮一番,拜别公主,去奔向她的另一个人生。上车前,公主还特意扶起她,叮嘱说:“此去,希望你好好珍重,有一天荣宠尊贵,可不要忘了我呀!”

卫子夫毕恭毕敬地说:“奴婢哪敢忘记公主的大恩大德,如若没有公主的引荐,怎能有奴婢的今日。”平阳公主喜不自禁,乐得嘴巴都合不上!

回宫的路上,卫子夫百感交集,心想,这不是在做梦吧,她使劲掐了一下自己,还挺疼,这确实不是在梦里。幸运之神真是太眷顾她了,能够进宫伺候皇上,那是好多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她却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昨日还是公主家的女奴,今日却要飞上枝头去做凤凰。想起以前公主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看看今日却亲自扶她上车,不免轻轻一笑。再想想自己以前所受的白眼,她的心头一阵酸楚……

孟老夫子的经典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对卫子夫是最好的写照。

卫子夫从一出生,上天就没有给过她过幸福生活的机会。她是带着别人的鄙视和白眼出生的。她的母亲名叫卫媪,是平阳侯府中的家妾,人长得不但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卫媪膝下有三男三女,长子卫长君、次子卫青、三子卫步广;长女卫君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卫子夫。由于母亲地位的低下,使得卫子夫姊妹几个经常被人看不起,不是受欺负,就是遭人白眼。

就这样,苦难伴随的卫子夫在平阳府中渐渐长大了。大概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长大后的卫子夫不仅娇美动人、冰雪聪明,对跳舞有着极高的悟性,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好身段。她的天赋被平阳公主发现,才成为府中的一名歌女。因为表现出色,她很快就当了一名领舞者。

歌女身份的卫子夫在平阳府,说白了就是奴仆,这使她与平阳公主专门为皇上准备的美女队擦肩而过。可是,命运之神若要青睐谁,是不会嫌弃她的出身的。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卫子夫的命运说变就变。她就要被皇上带到宫中,过去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看来,这美丽真是女人改变命运的资本。

坐在銮辇上的卫子夫,惊喜不已,她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机,带着梦想向皇宫走去。但命运在给她开启一扇窗的时候,也为她关上了一扇门。

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呢?二、初入宫廷

入宫后的卫子夫,还能够延续她在平阳公主家中的好运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她一入宫,就遇到了一个丧门星,就是这个丧门星,搅乱了她的美梦,使她被冷落了一年多。

话说那天,汉武帝带着卫子夫回宫,本想回宫后跟刚得的美人卫子夫继续尚衣轩的欢乐。谁知,一进宫门口,就看见那位凶神恶煞的皇后陈阿娇,带着一帮宫女太监气呼呼地守在宫门口,等着他回来。皇后的嫉妒那在后宫是出了名的,其他美人都惧怕她,不敢跟皇上亲近。这日,皇上一大早就出了宫门,天黑了还没回来,她不免心烦意乱,女人的第六感觉告诉她,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她坐立难安,便带着一大堆宫人守在宫门口。哪知道,皇上竟带回个艳丽无比的美人。她顿时火冒三丈,早已忘了一位皇后应该遵守的礼仪,气冲冲地指着卫子夫,质问道:“这是哪里来的贱货?”

这让我们的卫子夫情何以堪,眼前的这个女人怎么可以骂皇上心仪的女人是贱货呢?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武帝,希望她终生依靠的这个男人可以给她做主。

哪料,皇帝见了这个陈阿娇,说话一点都不硬气,似乎还有点怕这个女人,不但不生气,反而哄着那个女人说:“她是姐姐府中的女奴,熟谙宫中礼仪,很会伺候人,姐姐让我带回宫,朕又不好意思驳姐姐的面子,便带了回来。”“好啊!原来是个女奴,你怎么什么女人都往宫里带呀?”

刘彻上前拉着皇后的手,好言搪塞道:“姐姐一向待我很好,给朕个麻利点的宫女伺候也不为过。况且朕带她进宫又不是做姬妾,还是做女奴。”

听了皇上的话,皇后的怒气这才稍微平息些,随即下了一条禁令:“既然是做女奴,那皇上不准接近她!”

言毕,阿娇撒着娇,拉着刘彻匆匆回宫,将卫子夫晾在了一边。

卫子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会儿皇上还对她情意绵绵的,怎么这会儿说变就变了呢?人们都说,女人善变,看来男人更善变。她真不敢想象自己以后在宫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这陈阿娇究竟有何来头,竟然让贵为天子的刘彻这样惧怕她?

原来,这阿娇的靠山硬得很,她的父亲是陈午,是堂邑侯陈婴的曾孙。陈婴本来是和项羽同时起兵反秦的一员大将,深得民心,东阳民众推举他称王,但陈婴听从母亲的告诫,归属了项梁。后来见项羽刚愎自用,便又转投了胸怀天下的刘邦,成为开国元老,被汉高祖封为“堂邑侯”,陈午承袭侯爵;母亲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景帝的姐姐,后来嫁给了陈午,陈阿娇便是陈午和刘嫖的结晶。

当时,汉景帝在位时有两位宠妃,一位是已为皇帝生下儿子的栗姬,这个儿子已被封为皇太子;另一位是王娡,也生有一子,这个儿子便是当今的皇上刘彻。当年,王娡心气儿极高,也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这就免不了有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王娡是个聪明的女人,不然怎么能生下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呢?她知道,自己眼下最大的敌人是栗姬。可是仅凭自己的一己之力,要想扳倒栗姬,绝非易事,因此就必须找一个同盟。于是,她思来想去,便将目光锁定在与景帝关系较好的馆陶长公主刘嫖的身上。因为她发现馆陶公主有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儿,就是陈阿娇,便打起了阿娇的主意。她跟馆陶公主做了笔交易,若是馆陶公主能够帮助她儿子刘彻夺得太子之位,那将来皇后的宝座就是陈阿娇的。这个条件确实诱人,馆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刘嫖最大的本事就是挑拨离间。从此,她经常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时间一长,景帝的耳根子软了,与栗姬之间有了嫌隙。刘嫖双管齐下,又通过母亲窦太后给景帝施压,说太子不学无术,要改立太子。那栗姬根本不是刘嫖和王娡的对手,很快汉景帝就废掉了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成为太子之后,陈阿娇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妃。公元前147年,16岁的刘彻登基,成为历史上的汉武帝,而陈阿娇也顺理成章地荣升为中宫皇后。

抛开这些政治因素不说。其实,陈阿娇与刘彻也算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儿,他们是姑表亲,从小一块儿长大,阿娇本也生得漂亮。关于他们俩还有一段佳话,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

那年,刘彻还小,只有几岁。一天,姑姑刘嫖把侄儿抱在膝上边哄逗边问:“侄儿,要不要娶媳妇呀?”

小刘彻说:“要。”

刘嫖指着走过来的一个宫女说:“那就娶她吧?”

小刘彻竟摇摇头说:“不要!”

然后,刘嫖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说:“娶阿娇好不好?”

刘彻经常和阿娇一起玩耍,自然高兴,说道:“好!要是阿娇姐姐给我做老婆,我就盖一座黄金屋给她住。”

没想到,这一句玩笑话竟然变成了事实。

做了皇后的陈阿娇,集美丽与权势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显赫的家世,使她从小养成了专横跋扈的性格,武帝的宠爱,又使她更加恃宠而骄。再加上母亲为汉武帝的登基立下过不世之功,姥姥又是窦太后,宫中如此强大的靠山,使她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就连刘彻这个皇上也不例外。刘彻由于刚刚继承大统,根基尚不稳,所以就一直迁就皇后阿娇。可是时间一长,汉武帝就厌烦了她这种盛气凌人的脾气,便渐渐疏远了她。可越是这样,陈阿娇就越想用娘家的权势来要挟皇上,进而得寸进尺,不允许皇上宠幸除她以外的其他嫔妃,不然,就以死威胁,这让皇上很是反感。可碍于她娘家的权势,刘彻也只能暂时忍耐,这一忍耐,便将卫子夫忍耐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怜我们的卫子夫,自从被皇上带进皇宫后,就犹如打进冷宫的妃子,再也没见过皇上。她在宫中没有任何头衔,连宫中最低的少使都不是,也不能穿宫服,一个人冷清寂寞地打发着漫漫长夜。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从云端跌落谷底的痛苦,她曾经真以为自己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原来只是做了一场梦,只恨那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它的温暖,转瞬便消失了。漫漫长夜,只有泪水陪伴卫子夫熬到天亮,又熬到夜晚。

卫子夫眼中含着委屈的泪水,有苦没地儿诉。有时她就想为什么这世上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冷清寂寞、孤独枯燥的日子渐渐消磨了卫子夫等待奇迹出现的意志。她是一个务实的人,便思考着自己的前途,思来想去,她不想自己的日子就这样断送在这深宫大院,于是决定出宫去,再回到平阳公主的身边,继续从前的日子,如果能找个好人家嫁了,总比待在这儿强。

卫子夫寻找着出宫的机会。三、峰回路转

就在卫子夫心灰意冷、孤独无望时,命运之神又将幸运之手伸向了她。也许是她的眼泪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她经受住了上天对她的考验,不管怎样反正老天安排了她和汉武帝的再次相见,就是这次相见让她的人生从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整治后宫,节约开支,要遣散一批年老的宫女出宫,一些陷于绝望的宫女,都急切地盼望自己在释放的行列。此事被吵得沸沸扬扬,传遍了整个后宫。自然,久居深宫的卫子夫也知道了,所以,她也主动请求离宫而去。

宫女们在被遣送出宫之前,都要一一叩谢皇恩。这件事本是由皇后来做的,不知为何却偏偏由皇上来处理,也许这是天意,冥冥之中有双手在为卫子夫的出头创造机会!

卫子夫终于要云开见月明了。

一个个宫女在拜见皇上时都是喜不自禁,想着终于可以脱出这樊笼了。只有卫子夫是泪流满面,想着自己一年来在宫中所受的苦难和临走前平阳公主的叮咛,想着进宫后皇上的绝情。跪拜在皇上御阶前的卫子夫内心五味杂陈,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当皇上读到卫子夫的名字时,卫子夫伤心得泣不成声,见下面没有人回答,武帝便撑起眼皮,抬头看了看。这一看,看乱了刘彻的心,那梨花带雨似的眼泪,那楚楚可怜的模样让刘彻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柔情,他想不起自己有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当初对陈皇后有,可是早已成了过去式,皇后的骄横早已碾碎了这股柔情。如今,这个依旧冰肌莹彻、清丽脱俗的女人,这个略显清瘦、楚楚动人的女人,又重新点燃了武帝心中的那股柔情,怜香惜玉之心主宰了他的神魂。

他从卫子夫那梨花般的泪水中读出了她的心意,还是那轻移的莲步,粉白的面容又一次打动了他的心,勾起了他对那个春天美好的回忆。他很想走过去拥她入怀,但又想起她竟然要求出宫,内心不免又有几分生气。

于是对她说:“卫子夫,是你主动要求出宫,还是别人威胁你出宫的?”

卫子夫听出了皇上话里的意思,她感觉皇上还是在乎她的,心里便感到了一丝欣慰,看着略有生气的皇上,便说:“是我自己要求出宫的。”“为什么,难道做朕的妃子比不上你在公主府当侍女吗?莫非你对朕有怨气?”刘彻生气地说道。“奴婢不敢,奴婢不敢,只是自从皇上把奴婢带进宫来,一年多了,对奴婢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奴婢以为自己对于皇上来说是个多余的人,便恳请皇上准许奴婢出宫。”卫子夫幽怨地说道。

皇上听出了卫子夫话里的幽怨,不但不生气,反而对这位看似柔弱无知,心里却笃定从容的女子多了几分爱怜。

他不由自主地离开龙椅,将跪在地上的卫子夫亲手扶起,疼惜地说道:“是朕不好,让你受委屈了,留下吧,以后朕会好好待你的。”

听着皇上对她的歉意,卫子夫感动地依偎在皇上的怀里。

卫子夫做梦也没有想到,放逐宫女会成为她出头的机会,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老天真是喜欢捉弄人,总是弄得人们哭也不成,笑也不行。

皇上真是金口玉言。当天晚上,小黄门奉命宣召卫子夫侍寝。那夜,在一座僻静的宫院,汉武帝同心上人重温旧梦、恩爱缠绵。也不知,卫子夫有何魅力,反正,从这以后,卫子夫成了皇上的专宠,陈皇后那里,武帝也借口朝事繁忙,不再去了。四、晋升夫人

卫子夫受宠的风声很快便传到了皇后的耳中,陈阿娇岂肯受这等委屈,她还是那样疯疯癫癫、怒气冲冲地去找皇帝理论。

殊不知,刘彻早已不是过去的刘彻了。经过几年的历练,汉武帝的文韬武略、办事果断而决绝的风格渐渐显现出来,他岂是任人摆布、受人威胁的主儿。刘彻不等阿娇开口,就先发制人:“御妻多年不曾生育,那朕的百年之后由谁来继承大统?朕宠幸卫氏,只是为求育麟儿。”

皇后一时语塞,她知道这是自己的痛处,也是自己致命的弱点。她跟刘彻同床共枕多年,就是怀不上龙种。为此她曾经耗资九千万两白银,遍访全国的名医,来治自己的不孕症,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令她很苦恼。

看来,这老天爷也是公平的,他在给予陈阿娇显赫的家世和无限的荣华富贵的同时也给她留下了残缺,这残缺就是不能生育。

作为帝王家的媳妇,阿娇应该明白,皇帝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从她做皇后的那一刻起,她就应该知道,她要同许多女人一起分享丈夫的爱。然而,愚蠢自信的阿娇还是想用娘家的权势来挑战刘彻的权威,但是这次她真的错了,她太低估她的丈夫了,也太不了解刘彻了。如今的刘彻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小刘彻了,当汉武帝还没有称帝,还是孩儿的时候,喜欢阿娇的大大咧咧、风风火火,一时性起,要“金屋藏娇”。可是,当皇上不是孩儿,而为刘彻,登基称“朕”之后,刘彻是一国之君,他已经具备了一个帝王应有的霸气。当皇帝遇上温柔缱绻、莺喉婉转的卫子夫时,阿娇再“恃宠而骄”就显得不识时务了。

面对皇上的反问,阿娇冷笑一声,说道:“卫氏一个歌女,哪会有如此福分!”

古语有云:话到嘴边留三分。说话要给自己留后路,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绝。可是家族的优越性使陈阿娇目无一切、口无遮拦,正好冲撞了这句谚语。

她的话语一出,立马换来了皇上的雷霆大怒,皇上厉声地呵斥道:“卫氏早已有孕在身!”说罢,撇下皇后拂袖而去,把陈皇后冷落在那里。

至此,一场草根卫子夫对战中宫皇后陈阿娇的激烈宫斗拉开了帷幕。

一向高傲的陈皇后哪肯受这等气,皇上的呵斥也就罢了,卫子夫那下贱的歌女也配怀上龙种?那要是诞下个皇子,岂不要爬到自己的头上来。她越想越后怕,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没了主意,便差人请母亲进宫来商量对策。母亲听了女儿的哭诉,也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女儿没有子嗣,如若卫氏为皇上生下一个儿子,那势必会动摇女儿在宫中的地位。母女二人商量来商量去,别无良策,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刘彻的母亲王娡。王娡当上皇太后之后,仍然念及旧情,对于公主先前的辅帝之功还时常挂在嘴边,这让阿娇母女甚为宽心。但是,太后是否能左右了儿子,也还是个未知数。

是日,皇上来请安,皇太后责问:“皇后并无过错,你为何要疏远她?”

武帝解释道:“母后,儿臣宠幸别的女人,是为我刘家延绵子嗣,有何之错啊!皇后生性奇妒,屡屡阻挠生事,此事关乎国之根本,皇后这样一味生妒是没有道理的。”

皇太后一听,皇上言之有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武帝:“切莫忘了当年岳母辅立之恩,不要贪恋美色而冷淡了皇后。”

刘彻称是,背后却依然我行我素,武帝对怀了身孕的卫子夫更是宠爱有加,恩爱愈深,宠幸愈隆。

渐渐地,卫子夫在宫中的锋芒便盖过了陈皇后。五、陈卫争宠

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让陈阿娇气得牙根痒痒,本以为身处冷宫的卫子夫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就放松了对她的警惕,没想到竟然让这个贱人钻了空子,还怀上了龙种,当初真是小看了这个卫子夫。皇后越想越气,同母亲馆陶公主日夜策划,想了一个又一个陷害卫子夫的招数,可是卫子夫每次都那么幸运,她们刚准备对她下手时,就被及时赶到的武帝护住,幸免于难。这样一来,卫子夫没害成,反倒彻底激怒了皇上。刘彻想了个办法,既然皇后这么恨卫子夫,那他就偏偏往死里爱卫子夫,干脆专宠卫子夫,中宫是一下子都不去了。

武帝的做法激怒了妒火中烧的陈皇后,陈阿娇岂肯轻易咽下这口气。她心想,既然动不了你卫子夫,那我就拿你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开刀。

原来,受宠后的卫子夫也没闲着,她怕陈阿娇对自己不利,便将自己的弟弟卫青弄进宫里来,给他在上林苑的建章宫谋了个差事,以便自己在宫里有个照应。一天,陈阿娇从她派去监视卫青的小太监口中得知,今天卫青要出宫办事,便计上心来,她打算在宫外劫杀卫青。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派自己的亲信在宫外雇了几个杀手。也是卫青命不该绝,正当这些杀手准备对卫青下手时,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这个程咬金便是卫青的结拜兄弟公孙敖。

原来公孙敖带着人马为平阳公主办事回来刚好经过这里,恰巧碰见卫青兄弟有难,便出手相救。公孙敖人多势众,那些杀手见没法下手,便准备逃脱。公孙敖眼疾手快,逮住了其中的一名杀手。在卫青等人的逼问下,这个杀手交代了事情的原委。于是,卫青与公孙敖便押着这个杀手,去面见皇上,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上。皇上听后,龙颜大怒,心想,皇后也太大胆了,竟敢公然与朕对着干,也太不把我这个皇上放在眼里了吧!可是目前的局势,他还得顾忌皇祖母窦太后和馆陶姑姑的面子,毕竟她们曾经有恩于他,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陈皇后娘家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

一番苦思后,皇上想了个主意,眼下既然不能办皇后,那就大封特封卫家,随即就晋封卫青为建章宫总管。这真是天大的恩宠,卫青一下子由一个建章宫最小的官,连升几级,成为监兼侍中,并可随驾侍候左右,成为汉武帝的近臣,真是令人羡慕死了,嫉妒死了。不过,此时的汉武帝绝不会想到他无意间保护的这个年轻人日后会成为他开疆拓土的英勇战将。

接下来更让人羡慕的就是卫子夫了,她被皇上正式册封为“夫人”,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夫人”,这个位分可不低,这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官位,与皇后的宝座只差一步之遥了。卫子夫一下子从连少使也不是的“没品”宫女变成了仅次于皇后的“夫人”,而且有了自己的宫殿、宫女和太监,真是太幸运了!

没过几天,汉武帝又对卫子夫的其他兄弟姐妹大行封赏,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由皇上做主指婚嫁给了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原本和平阳府家人霍仲孺有私情,并且生有一子,名叫霍去病。听说,这个名字还是汉武帝给取的呢!但是,不久霍仲孺便离开平阳府,回到了平阳县。这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卫少儿当然不会跟霍仲孺回那个破家,很快她便又遇上了一个意中人,此人便是开国功臣陈平的曾孙,相貌堂堂的陈掌。汉武帝成人之美,下令将卫少儿嫁给了陈掌,并升陈掌为詹事。两个更小的弟弟卫步和卫广也得到了价值千金的赏赐。真应了那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氏家族随着卫子夫的显贵而显贵起来。

汉武帝对卫家出人意料的封赏,传遍了后宫。顿时,整个后宫一片哗然!而对于嫉妒走火入魔的陈阿娇,此时更是气得脸都绿了,她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想到她的这一招会让卫青因祸得福,成为皇上身边的人,这下要想动他就难了。更可恨的是卫子夫的地位在宫中是如日中天,再加上卫青这个帮手,阿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恐惧。当然,她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竟然成了卫子夫登上皇后宝座的助推器。六、阿娇之死

身为平阳人的卫子夫,秉承了尧王的德行,处处谨严方正,无懈可击,这就需要陈阿娇无限的忍耐才能找出卫子夫的把柄。可是,偏偏陈阿娇就不是个会忍耐的人。

接下来,她做了一件事,将卫子夫彻底地推上了皇后的宝座。这是她这一生中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这件事也使陈阿娇永远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阿娇从上次陷害卫青的事件中得到了教训,她虽然对卫子夫恨之入骨,但碍于皇上,不敢公然挑衅。这次,她学聪明了,不再直接找卫子夫的麻烦,而是从明处转为暗处,不来明的来阴的了。阿娇使出了一个更为阴狠的手段,要用巫蛊术来报复卫子夫。

西汉王朝的人都很相信巫蛊之术。所谓巫蛊,就是用木头刻成一个小人,或是用布料缝成一个小人,诸如此类,这个小人就是自己所恨的那个人,描绘出他们的形象来,然后在上面写上他们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再在上面钉钉子、扎针,诅咒此人饱受痛苦或不得好死。如果想最大化地发挥这个巫术的魔力,那就需要设置祭坛,聘请专业的女巫来做这件事,通过女巫持续不断地祭祀和祈祷来达到目的。《红楼梦》中赵姨娘和马道婆,就是用这种巫术,诅咒他们憎恨的贾宝玉和凤姐,她们偷偷地画上这两个人的形象,钉上钉子,由马道婆在那儿念咒,后来宝玉和凤姐两个人是见鸡杀鸡、见狗杀狗,闹得贾府上下不得安宁,最后还大病一场。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也用过这种巫术。当然这种巫术有的时候也派作相反的用处,刻画出自己所爱的人物,对他施以咒语,通过这种方式让梦中情人眷顾自己。

不过上述这些事情都比陈阿娇的巫蛊术晚好多年,看来,在这方面陈阿娇还是她们的前辈。

古代人迷信,相信这样可以通过冥冥之中的感应和信念加害于人,因此巫蛊本身就是一种罪行,而且是一种重罪,如若陷害的那个人是皇上的话,那就是有10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所以,巫蛊在西汉皇宫也是被禁忌的。阿娇只能暗自托关系,从宫外找了个女巫师,试图通过女巫施法害死卫子夫,以此夺回失去的爱。这个女巫,名叫楚服,见皇后有钱,便狮子大开口,哄骗皇后,说:“我设坛祈祷,不但可以置诅咒的人于死地,而且还可以使皇上回心转意。”

女人若是受了刺激,她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一心只想打败卫子夫的陈皇后信以为真,便出重金在宫中设坛。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女巫楚服倒也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地日夜祈祷。另外,女巫还女扮男装,穿上男人的衣服与阿娇同食共寝,说这样也可以挽回皇上的心。鬼迷心窍的陈阿娇对巫师楚服的话是坚信不疑、言听计从。

陈皇后施展这个巫术,觉得津津有味。

可是,一晃一个月过去了,还没见皇上回心转意。皇后有点着急了,问楚服:“皇上怎么还没来呀?”

楚服敷衍道:“快了,快了!”

是快了,可是招来的不是皇上,而是皇上的卫队。

说来,也活该陈阿娇倒霉。

这天,楚服正在宫中祈祷。忽然,一阵狂风大作,竟将未央殿前的一棵小树连根拔起。武帝惊恐万分,觉得怪异,恐怕不是什么好征兆!忙差人唤来东方朔为他算卦,东方朔算出宫内有人行巫蛊之术。皇上大怒,便令内侍们在宫内到处巡查。

过了大概有三个时辰,只见侍卫们押着一个女巫来到殿前跪下,说是在皇后的宫中搜捕到的,当时,女巫正在施法。皇上听后,大为震怒。跪在御前的楚服,磕头如捣蒜,求皇上饶命。武帝平生最恨巫蛊之术,皇后竟敢犯上作乱,当即将这个案子交到酷吏张汤的手中,让他彻查,并严令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一律严办,绝不姑息。

事情查清楚之后,武帝下令将楚服及其女徒们一一斩首示众,连同皇后宫中的300多名宫女、太监全部杀头。

至于皇后,虽然没有违犯谋逆弑君的大罪,却也犯了皇上的大忌,彻底触怒了武帝。

皇后贵为后宫之首,母仪天下,本应为天下人作出表率,为后宫的嫔妃树立榜样。如今,却为巫术所迷惑,有失德行,根本不适合,也不配做皇后。公元前130年,汉武帝颁下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汉武帝与陈阿娇十几年的夫妻情分,到此戛然而止。陈阿娇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她没想到,这次巫蛊事件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现在该轮到陈阿娇跌坐在地上了。

一道废后令,犹如晴天霹雳,此时的阿娇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可是覆水难收,为时已晚!她追悔莫及!

馆陶长公主听闻女儿被废的消息后,大为震惊,继而又气又恨。心想,这个刘彻也忒不是个东西了,当初要不是我和我女儿帮他夺位,哪有他刘彻的今天,现在翅膀硬了,皇位坐稳了,就想卸磨杀驴,还弄了这么个身份卑微的女人跟我女儿争宠,真是岂有此理!可是反过来又想,也怪女儿的肚子实在不争气,结婚数年愣是怀不上孩子,刘彻毕竟是一国之君,没有子嗣哪能行呢,这可是关乎国之根本呀!这一点馆陶还是懂的,况且自古哪个帝王的后宫不是佳丽三千、美女如云呢?但毕竟是自家女儿,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馆陶公主这里正着急地想着办法呢,办法还没想出来,皇帝这边倒先下手为强了。

刘彻得到宫人的秘报,说阿娇的母亲在家里养着男宠。皇上听后,扑哧一笑,自言自语道,这个老不正经的岳母,都50岁了还折腾。这个男宠叫董偃,是个卖珠宝人的儿子,生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一日,随同父亲进宫,被寡居的馆陶公主看中,就留在宫中同居了。董偃做了长公主的相好后,拿着公主给他的钱财肆意挥霍、广交朋友,长安城里的公卿名士纷纷成为他的座上宾,都想着巴结他。因为这些人都知道窦氏一族在朝廷的势力,都想通过他在馆陶公主那儿美言几句,讨个好的前程。董偃也仗着公主的宠爱大肆卖官敛财。

汉武帝闻知后,暗自欣喜,真是我的好岳母啊,我看你这次还怎么嚣张?

突然有一日,刘嫖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刘嫖接到宫人的禀报后,刚想训斥奴才,武帝便进来了,一番有礼之后,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笑着对岳母说:“岳母大人有了喜事,怎么也不通知我这个做女婿的一声,还不请主人翁出来谒见?我倒想看看是哪位有福之人入了岳母大人的法眼?”老岳母听了,大吃一惊,我这隐私皇上是何时得知的?想撒谎,又不敢,眼前这位虽是自己的女婿,可也是当朝天子,皇上若要怪罪起来,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弄得老岳母满脸通红,忙叩头请罪。

汉武帝大度地说:“姑母不必多礼,还是快请主人翁出来吧!”

皇上要见,公主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把董偃叫出来见驾,两人双双跪下请罪。皇上一见这个董偃,差点没晕过去,说话简直就是典型的娘娘腔。

为了堵住姑姑为阿娇求情,皇上是做足了戏。对于馆陶养男宠这件事,非但没有追究惩罚他们,反而赐座设宴,还让公主和董偃分左右坐好共同饮酒。

酒罢离宴,公主感激涕零。皇帝女婿到底是自家人,不仅不怪罪,反而好酒好菜招待,称她相好的为主人翁。可是,同时又摸不准皇上的心思,不知皇上这样做到底有何用意?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不管是何用意,反正女儿的事是不能找他了,现在又有小把柄捏在皇上的手里,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怎么好意思开口提阿娇的事,况且阿娇也有错在先。

看来,她只能去求自己的母亲窦太皇太后,让母亲出面,看皇上是否能收回成命。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凑巧,在这节骨眼上,一向身体不好的母亲去世了。这个权倾一时的窦氏一族顷刻间土崩瓦解了。这对于受了窦太后垂帘听政12年的汉武帝来说,终于可以摆脱皇祖母的束缚,真正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了。而对于馆陶公主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

可是女儿的事又不能不管,看来她只能厚着脸皮去求汉武帝了。馆陶这次前往,并不奢求皇上能收回成命,因为她知道作为九五至尊的皇上,金口玉言,怎能出尔反尔?况且,随着母后的病逝,窦氏家族的败落,她现在也已经没有能力扭转乾坤了,只希望皇上能念在当年辅帝有功的情分上,看在和阿娇多年的夫妻情意上,能善待阿娇,不至于被其他的嫔妃害死。因为女儿任性,平时在宫中树敌太多。

看着跪在地上的岳母,武帝心里有点不落忍,毕竟是自己的亲姑姑,他便承诺,他会命人好好照顾阿娇的。阿娇虽不是皇后了,但毕竟还是自己的亲表姐,他会让她享受跟从前一样的物质待遇。

听到这样的许诺,馆陶公主心满意足了,她不敢再多说什么,就匆匆回去了。

可怜的陈阿娇和自己的贴身婢女孤苦地待在冷宫里。

冷宫的夜晚静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仿佛与世隔绝。漫漫长夜,阿娇每每回忆起与武帝的点点滴滴,眼泪就止不住地往外流。每当难以安寝的时候,她就站在幽宫的屋檐下,遥望远处的未央宫,心想,今晚皇上正由谁侍寝呢?每每想到皇上跟别的女人在一起,她就心绞得疼。

今晚,她又辗转难眠,起身,坐在门口,抬头望着天空,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阿娇想起,她曾经和刘彻坐在一起看星星、看月亮,聊月宫中的嫦娥,好不快乐。她心中一阵酸楚,眼泪又流了下来。“娘娘,外面凉,小心身子。”她的贴身侍女云儿拿着一件披风披在了她的身上。

阿娇赶紧偷偷地擦了擦眼泪说:“我没事,倒是你,跟着我受苦了。”

阿娇偷拭眼泪的举动没有逃过云儿的眼睛:“娘娘,您又在想皇上了,您想个法子,看怎么能让皇上回心转意呀!”“进屋,睡吧!”阿娇说道。

躺在床上的阿娇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想着云儿的话,觉着有道理,她不能没有皇上,她太爱皇上了。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放下了所有的高傲和自尊,主动给皇上写情书。写了撕,撕了写,写了再撕,总也写不好,这可怎么办呢?

阿娇苦闷愁思。一天,云儿哼着歌儿进来给她奉茶,那歌儿很好听,就问云儿:“你唱的是什么歌呀?这么好听。”

云儿说:“这是我朝有名的大才子司马相如写的词,谱的曲,他写的歌儿可多了。”

阿娇忽然眼睛一亮,她以前曾听武帝称赞过这个司马相如的文采,那何不请司马相如来代劳呢?

于是,她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作为佣金,送给司马相如,请大才子代笔。

在金钱的诱惑下,司马相如接下了这个活。很快,情书就写好了,名为《长门赋》,相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这个《长门赋》肯定一点儿都不陌生。《长门赋》写得确实很精彩,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重金开发了司马相如的智力,写就了这千古名作。司马相如把陈皇后如何思夫盼宠,度日如年,从外表到内心,从白天到晚上,从睡梦到惊醒的凄凉悲惨情景,全都写进了情书中,写得情真意切,淋漓尽致。

很快,阿娇就托人把这封情书送到了汉武帝的手里。那天,武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就听太监禀报,说:“长门宫的侍者求见。”

刘彻一愣,长门宫,难道是陈阿娇出了什么事情?虽然他废除了皇后,可毕竟夫妻一场,他也不希望阿娇有什么不测,便让太监把他带进来。

侍者进来后,跪在地上高呼:“皇上万岁。”

武帝忙说:“平身吧,是阿娇出什么事了吗?”

侍者恭恭敬敬地从怀里取出情书,交给汉武帝,说道:“这是皇后让奴婢交给皇上的。”

皇上接过信,看完后,不禁潸然泪下。想起以前他和阿娇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武帝长叹一声,心想,阿娇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报,边关告急。”

武帝回过神来,紧皱眉头,就将阿娇的情书扔在了一边。这一扔,彻底扔掉了阿娇的期盼。

阿娇派出去的侍者回来说,皇上看到那封信了,阿娇无比兴奋。

秋雨绵绵,夜长如岁,凄然清冷的长门宫里,阿娇漫步宫院,轻歌漫吟中全是委婉缠绵;夜晚,独立兰台,痴痴地遥望那远远的皇宫,盼了今朝,盼明朝,盼来盼去,盼得魂也消了,依然没有盼来丈夫。

阿娇难眠,一片苦心又付之东流。

不久,悲郁成疾的阿娇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埋在了她祖父汉文帝的霸陵附近。可怜那荣宠一时的阿娇,金枝玉叶的侯门千金,就这样在凄冷的冷宫中走完了她的一生。

天真烂漫的陈阿娇的婚姻生活以美丽的“金屋藏娇”拉开帷幕,最终却以“长门之怨”落幕,这到底是为何呢?为何她会输给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卫子夫呢?

究其原因,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为汉武帝登基为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背景使得阿娇成为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也使她多了几分骄横,少了几许谦恭。

汉武帝不是一般的男人,他不似唐朝李治软弱,怕老婆。他既有才能,又有宏图大志。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性格本身就霸道专横,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温柔似水的女人来互补一下。偏偏这个陈阿娇也非常专横霸道,她的出身、家世、地位,加上母亲是汉景帝的妹妹,又有恩于汉武帝,姥姥是权倾一时的窦太后,如此显赫的家世造就了陈阿娇张扬和霸道的个性,陈阿娇怎么可能低眉敛目、唯唯诺诺呢?

像汉武帝和陈阿娇这样,一个男霸天、一个女霸天的组合,即使青梅竹马,也绝难夫唱妇随。

况且,阿娇膝下又无子。见卫子夫得宠,就受不了,嫉妒、怨恨、焦虑常常伴着她,使她渐渐失去理智,竟而铤而走险,利用巫蛊陷害宫中妃嫔,实在是不可饶恕。她妄想着皇帝对她一人忠贞不贰,只爱她一个人,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这一切的一切必然导致陈阿娇悲惨的命运。

而我们的卫子夫温柔似水、谨小慎微,这就正对了汉武帝的脾气,合了他的心意,肯定会得宠!

那么,接下来卫子夫会有怎么样的荣宠呢?我们来看看。七、子夫加冕

陈皇后的衰亡,正是卫子夫的兴旺。此时的卫子夫,可谓是炙手可热,不光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还集三千幸运于一身。她的生育能力真是颇为了得,在一连为皇上生了三个小棉袄后,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29岁才有儿子的刘彻非常高兴,在宫中大摆宴席,连庆三天,并亲自为儿子赐名刘据,随后命人做了篇《皇太子赋》,还特意为这个儿子修建了一座宫殿供其居住,称为博望苑。很明显,这是在诏告天下,这个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将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老话说,母凭子贵。卫子夫凭借着这个儿子更为显贵,她在未央宫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颁发圣旨,昭告天下,立卫子夫为皇后。空缺两年的大汉皇后宝座终于有了新主人,卫子夫完成了从一个女奴到皇后的蜕变,演绎了一段千古不朽的传奇。她的这段传奇改变了西汉普通家庭的世界观,在民间,生女孩的家庭不伤心了,生男孩的家庭也不太过欢喜了!

册立皇后典礼的那天,卫子夫真是风光无限,这是她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大殿的两旁站满了文武大臣。音乐声、鼓声一齐奏响起来。在侍女的簇拥下,卫子夫头戴凤冠,金珠闪烁夺目,身穿皇后的专用朝服,向大殿上缓缓走去,无不透着威严。加冕的时候,卫子夫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泰然镇静。登上皇后宝座之后,平静地、微笑着接受百官的朝贺。夜阑,皇上还特意准备了晚会庆祝。高兴之余,卫子夫贪饮几杯,竟然有点微醉,醉后的子夫面如桃花,更加迷人。那一夜,他们一直欢娱到深夜。八、家族崛起

卫子夫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在改变着家族的命运。卫氏家族封官的封官,封侯的封侯。

不过,卫家的亲戚同以往的外戚可不一样,他们可不是吃干饭的。特别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那都是不一般的人,他们都堪称军事界的奇才,骁勇善战,令胡人无不闻风丧胆,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大汉王朝赫赫有名的将军。

秦末汉初,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日渐强大,屡屡入侵我大汉,骚扰民众。然而,西汉王朝刚刚建立,根基未稳,不能与匈奴硬碰硬,只好采取“和亲”政策,委曲求全。后来,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大汉逐渐国力强盛,到了汉武帝时代,国家出现了“天下殷富,国库充盈、士马强盛”的兴旺景象。对于西汉的经济繁荣,匈奴早应有所耳闻。可是,他们却不识时务,依然我行我素。不承想,汉武帝早已决定扼制匈奴。

公元前129年,卫青被汉武帝封为车骑将军,统领兵士,奔赴前线。

卫青没有让汉武帝失望,首次出征,就大获全胜。朝野上下,刮目相看。此次北进,兵分四路:李广由雁门关发兵、公孙敖从代郡开拔、公孙贺从云中出师、卫青从上谷出发。出兵时各路人马意气风发,归来时战斗结果出人意料:李广全军覆没,所幸死里逃生;公孙贺还算侥幸,无功无过,平安而归;公孙敖损兵折将,所带兵马只剩下三分之一;唯有卫青崭露头角,首次统领万名部卒,打出长城,直捣匈奴龙城,冲杀到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斩敌700多人,一军独胜,凯旋还朝。其境况恰如唐朝诗人杨炯所赞颂的那样: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卫青旗开得胜,汉武帝大喜过望,立即上朝赏封,封他为关内侯。卫青第一次出征就显示了过人的领导才能。

时隔不久,卫青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第二年的秋天,匈奴人再次进攻中原。大队骑兵再度南下,骚扰而来。先是攻破辽西,杀死太守,接着又从辽西打到渔阳,渔阳守将韩安国大败而逃。继而,匈奴骑兵西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很快便突进了雁门关。西汉北部边郡处在危急之中,各地告急文书飞奏朝廷,京都长安一片惶恐。

此时,卫青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他认真了解战局,分析敌情,认为:匈奴虽然千里奔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可一世。但是连续作战,士卒难免疲惫。我汉军则养精蓄锐、士气高昂,所以,适宜速战速决。他率领3万精骑,挥师北上,风驰电掣般开赴前线。激战中,卫青一马当先,冲杀在前,以万夫不当之勇,直取敌将首级。主帅英勇善战,校尉士卒争先,全军上下,拼死冲杀,匈奴骑士哪里见过这般威武雄师,顿时军心动摇,无力抵抗,被杀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卫青再一次凯旋还朝。

此后,卫青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前后出击匈奴七次,斩敌5万余人;获马牛羊各类牲畜百万余头;和匈奴单于正面交战一次;先后驱逐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右贤王;收复河南地区,为大汉拓展了疆土,增加了朔方郡、五原郡。他简直就是匈奴的克星,匈奴人只要提起他,就面容失色,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国”。

卫青轰动朝野,汉武帝大喜过望,封卫青为长平侯,他的儿子也分别被封为宜春侯、阴安侯、发干侯,各领有1300户封邑。

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更是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英勇果敢,行事如风,横扫匈奴如卷席,是历史上罕见的常胜将军。在他的战争生涯中,没有失败这一说。记得他首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皇上特意封他为票姚校尉,希望他如他的官号票姚一样,行动勇敢敏捷。

战争打响后,霍去病并未辜负皇上的嘱托,作战非常勇猛,亲自率领八百骑兵远离大部队,以最小的损失杀敌2028人,杀死匈奴相国、当户,俘虏单于的叔叔罗姑比,首次出征就立下了赫赫战功。汉武帝喜出望外,当即上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这一年他刚满18岁。18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刚刚成年,有的甚至还依偎在父母的羽翼下,而霍去病却已经开始驰骋沙场了,而且初战告捷,成为令人羡慕的冠军侯了。

此后他两战河西,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如摧枯拉朽一样直捣匈奴,跨过居延海、祁连山,生擒浑邪王,收服休屠王,远逐漠北,4年中共斩获匈奴军11万多人。由于他重创浑邪王、休屠王所部,畏惧单于降罪的浑邪王随即杀了休屠王,率部4万余人归降,使河西走廊尽归大汉王朝,瀚海以南再无王廷。

甥舅二人率领西汉将领不仅平息了西域战火,安定了边塞,而且保障了大汉与各国的通货往来、外交关系,也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可以说,他们是丝绸之路的奠基者。如果没有他们带领大汉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就没这丝绸之路。

轻歌曼舞、温柔贤淑的卫子夫,不仅俘虏了刘彻的心,也使年轻的皇帝如虎添翼。卫子夫不仅让刘彻享受了一个女人全部的柔情和忠诚,更锻造了他尚武善战的英名。有了卫子夫,他才将大丈夫的豪情挥洒到了极致;有了卫子夫,他才有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左膀右臂。他成就了卫子夫,卫子夫也帮他成就了千秋伟业。

此时的卫家真是今非昔比,再也不是以前任人宰割的卫家。卫氏一族可谓荣盛之极,满门将相侯。卫青为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官拜丞相,就连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也被封为郎官。卫家真是势倾朝野。

但是老天可能觉得童年的卫子夫受得磨难太多了,还要给她再加一道保险,使她皇后的宝座无人可以撼动。

给卫子夫上保险的这个人就是她和刘彻的媒人平阳公主。说起这平阳公主,她可是天底下最会算计的人了。当年为了讨好弟弟,她将卫子夫算计给了刘彻。如今,她又算计上卫青了。

原来,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因麻风病去世了。金枝玉叶的平阳公主岂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她就决定再嫁。便招来自己的心腹家臣商议,问道:“本公主正当盛年,想要再嫁,按照祖制公主的驸马必须是王侯,你们帮我看看,现在,当朝诸位列侯中,哪一个最贤?”

家臣则异口同声地说道:“当然非长平侯卫青莫属!他现在手握兵权,权倾朝野,既潇洒又英俊,无人能及。”

平阳公主想起前两天卫青来看她的模样,不禁脸红了起来。她万万没想到当年那个卑微的小骑奴,居然是个军事奇才,小小年纪就立功无数,而且还成为战功显赫的大将军,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想起那时,她高骑大马,卫青为她拉马拽镫,马啸啸,人奔跑,英俊之态,惹人倾慕。只是那时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岂能看上一个小小的骑奴。然而,今非昔比,卫青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卫青了,他如今统领千军万马,可谓英姿飒爽。

但是,她还是想再听听其他人的说法,假意说:“卫青是我家骑奴,每当外出,他都陪伴左右侍奉,怎么适合做我的丈夫呢?”

众家臣又说道:“如今的卫青可是炙手可热,正值壮年。况且他有个当皇后的姐姐,当太子的外甥刘据,当大将军的外甥霍去病,自己也是大将军大司马,就连他的儿子也是位列侯位。富贵震动天下,无人能比。这样的人才,满朝文武中找不到第二个,别人只有羡慕您的份儿。”

说得平阳公主笑逐颜开。可是,这种事找谁去牵线呢?她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了卫子夫,不如去求卫皇后说媒吧,毕竟那卫子夫是从平阳府上出去的,当初若不是她,哪有卫子夫的今天呀!

于是,她略施粉黛,打扮一番,就进宫去面见卫皇后了。

多年的宫廷生活,使卫子夫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见昔日的主子如此打扮,已明白了几分。

寒暄过后,卫子夫对平阳公主说:“不知公主中意我朝哪位呀?”平阳公主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外人,是你我都熟悉的,您的弟弟卫青。”

当卫子夫听说公主中意自家弟弟后,非常惊诧。心想,平阳公主怎么会看上卫青呢?卫青可是在平阳府中做过骑奴的,况且,平阳公主还比卫青大好几岁呢。转念又想,平阳公主对她有恩,没有平阳公主的撮合,就没有她卫子夫的今天。更何况,如若公主跟弟弟成了亲,公主就成了自己的弟妹,弟弟成了皇上的姐夫,这样岂不是更加亲上加亲,何乐而不为,并且弟弟现在也有所作为,配她公主也算说得过去。

定了定神,卫子夫便答应了公主,由她去跟皇上说。

是夜,卫子夫依偎在刘彻的怀中,一番温存后,卫子夫对武帝说:“皇上,今天姐姐平阳公主来找我,对臣妾说,她想嫁给臣妾的弟弟卫青,您看这事如何办?”

皇上一听说姐姐想嫁人,高兴地说:“这是好事呀!选个黄道吉日,就给他们办了吧。”可见,平阳公主在皇上刘彻心中的分量,姐弟情深呀!

听到此事的卫青很震惊。怎么也想不到平阳公主会下嫁于他?不说年龄上的差距,就说他是已有家室的人,而且不止一房。但是,现在姐夫和姐姐要他娶平阳公主,他可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平阳公主虽然年长卫青几岁,却依然风韵犹存。况且,平阳公主是正宗的金枝玉叶,又对他有再造之恩,卫青想了想就答应了。

不久,皇上的圣旨就下来了,令大将军卫青和平阳公主早日完婚。且让公主过门后,与卫青的前妻平起平坐,不分大小。看来,还是皇上有经验,早就替卫青解决了名分的问题。

于是,一场超豪华的婚礼在长平侯府举行了。鼓乐齐鸣,冠盖云集,皇上和皇后亲临府上贺喜,满朝文武怎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更是挤破了头来道喜。卫青和平阳公主这对新婚夫妇,笑容满面地迎来送往,满耳听到的都是贺喜之声。刘家姐弟和卫家姐弟的婚姻,是亲上加亲的顶级富贵,羡煞旁人。

无论如何,平阳公主和卫青的这个婚姻可谓是强强联手,卫青有政治地位,平阳公主有身份背景,正可谓最佳的优势组合。

只是不知道,卫青跟平阳公主的洞房花烛夜,大将军的结发妻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皇上赐婚,会作何感想?大将军府里的那些姬妾们不知又会作何反应?平阳公主挟赐婚和皇上胞姐的身份,让将军府的那些女人们看不到半点希望,至少此后注定会独守空房吧!她们怎么可能斗得过如此有来头,如此精明的平阳公主,除非她们不想活了。

就这样,平阳公主成了卫家的媳妇。而且,不仅把自己嫁进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家庭,还为自己的儿子曹襄,甚至为自己的后世子孙也谋了个好前程。她向皇上请婚,让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做了自家的儿媳。

自此,卫子夫在后宫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撼动。九、后妃争宠

卫子夫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武帝。但老话说得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陈阿娇的命运就要在卫子夫的身上重演了。

在后宫争斗,容貌似乎是历代后妃争宠的唯一筹码。为刘彻连连生育,得子刘据后的卫子夫,容貌大大不如从前了,而喜新厌旧又是历代帝王的通病,即使再伟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面对卫子夫的衰老,武帝又在寻觅着动心的佳丽。

风流成性的武帝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的老迈色心有丝毫的减弱,反而大张旗鼓地在民间搜罗美女充盈后宫,一时间全国的美女挤破了脑袋往后宫涌,这些进了宫的宫女们又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皇上的注意。而置身在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花丛中的汉武帝,早已把那个当年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动人的卫子夫忘到了九霄云外。

最先,走进刘彻视线的是王夫人。她色艺动人,迷醉了汉武帝的神魂,沉迷其中的武帝早已淡忘了和卫子夫的千般恩爱。

对于姐姐的失宠,王夫人的得宠,卫青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为自己的姐姐做点什么。

那天,卫青出征归来,虽然战绩不大,也算小有胜利。即使不论战果如何,也还是劳苦功高。汉武帝高坐龙椅,当即赏了他黄金千金,卫青颇为得意。走出宫门,乘车前行,却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拦住了车驾。此人衣衫褴褛、布鞋无底、足踏积雪,冻得直打哆嗦。卫青问他:“为何要拦本将军的车驾?”

那人便说:“我有一妙计,虽然不能使卫皇后重新获宠,但是却能让皇上更敬重卫皇后。”

卫青一听说跟姐姐有关,便让那人继续往下说。“现在王夫人正在得宠,但王氏的娘家却卑微贫穷,如果你能将一半的赏金送给王夫人做礼物,那对于王夫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到时候,王夫人一吹枕边风,皇上一定会特高兴,也一定会认为你姐姐大度,有中宫的风范,岂不两全其美。”

卫青觉得言之有理,便拿出500斤金子送给了王夫人。得到黄金的王夫人,欣喜若狂。晚上,侍寝时,情意绵绵地对皇上说:“陛下,今天,卫大将军差人给臣妾送来500斤黄金,说是姐姐卫皇后的一点心意,来人还说,如若今后,臣妾有什么难处,尽管跟皇后说,皇后身为六宫之主,理应为妹妹们解决困难。”

听了王夫人的话后,皇上非常高兴,对卫子夫的大度与细心,管理后宫的能力更加佩服。自此以后,皇上更加敬重卫子夫,对她信任不疑。每逢出巡,都将宫中大小事务放心地交给妻子去做。如此,卫皇后不论在后宫,还是在朝野,威望更高了。卫子夫虽然失去了皇上的情爱,但却换来了他的尊敬与信任,卫子夫也觉得心满意足了。就让王夫人去占春色吧!

然而,得宠的王夫人却福浅命薄,风华正茂,却因病早早地香消玉殒,只留下了一个她和武帝的儿子齐王。

失去王夫人的汉武帝悲痛万分,食不甘味,寝难成眠。

然而,过了没多久,汉武帝就将这王夫人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又开始遍访后宫,发现美人不少,却找不出一个像王夫人那样气质优雅的女人,这让武帝很烦恼!

然而,这个烦恼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那位工于心计的姐姐平阳公主,早就洞察了他的心迹,开始行动了。这位昔年将卫子夫送进皇上怀抱的平阳公主,此刻不顾卫子夫的受冷落,反而到处查访美女,替皇上解忧。

平阳公主举荐美女的消息一传扬出去,立刻就轰动了京城,不久就传到了宫廷乐师李延年的耳朵里,李延年真是高兴得几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有个赛过西施的妹妹,总想找个机会献给皇上,以此飞黄腾达,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听说平阳公主为皇上搜罗美女,他可不想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李延年这个妹妹叫李妍,生得婀娜多姿、妩媚妖艳,尤其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可惜不幸沦落风尘。李延年马上付诸行动了。他给平阳公主又是送礼,又是献媚,极尽讨好,把他这个妹妹说得如何沉鱼落雁,如何闭月羞花。平阳公主想,这李延年是宫廷的乐师,不仅舞艺精湛,而且歌儿唱得更是动人,他每每出来新歌献唱时,听者都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歌声感染,想必出身音乐世家的李妍肯定也差不了,便召见了。

当李延年的妹妹出现在平阳公主的面前时,平阳公主简直惊呆了,看着眼前这个迷人的美人,平阳公主喜欢极了。以她多年的选美经验,她猜想皇上一定会喜欢,一个女人长得连女人都嫉妒了,那肯定会令所有男人神魂颠倒。平阳公主如获至宝,先将李妍送进宫中,再找机会献给皇上。

很快机会就来了。一天,平阳公主来看汉武帝,武帝非常高兴,便让李延年为他们歌舞助兴,李延年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自己最近新谱的歌,其实这是他早就谋划好的,歌词是这样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岂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皇上听了李延年的歌后,心醉神迷,连忙问,“好你个李延年,世间果真有这样倾城倾国的美人吗?”

李延年抓住机会,赶紧答道:“皇上,这世上确实有这样的佳人,她就是在下的妹妹李妍。”

平阳公主也不失时机地说:“这李延年的妹妹,我见过,的确如歌中所唱,有倾国倾城之貌。”

刘彻听了姐姐的话,立刻下令召见李妍。武帝一见李妍,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的这个美人,眼睛都不带眨的。李妍雅丽动人,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清高绝世的气质,黄鹂般的歌喉,夺人心魄的舞技令他魂不守舍。汉武帝如获至宝。

妓女出身的李妍,在风韵、举止、言行等方面,与那些来自大家闺秀的后宫嫔妃相比,更懂得怎样俘虏一个男人的心。她热情主动、热烈奔放,给汉武帝一个全新的感觉,不似宫廷那些女人不懂得怎样调情。李妍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勾起汉武帝强烈的怜爱之心和欲望之情。李妍优美的歌声,翩翩欲飞的舞姿,犹如天仙下凡,更加激起了汉武帝征服这个女人的欲望,他迫不及待地将李妍揽入怀中。李妍使出浑身的解数来狐媚皇上,久居深宫的汉武帝哪见过这样勾魂的女子,彻底沉醉在了李妍的温柔乡里。李妍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对付这个只习惯于女人投怀送抱的皇上还不是小菜一碟,她对汉武帝欲擒故纵,若即若离,搞得他神魂颠倒,对她宠爱得不得了。

刘彻有个头痒的毛病。一天,武帝去李夫人的宫中就寝,突然头痒病犯了,随手将李夫人头上的玉簪子拔下来,挠痒痒,没想到,汉武帝的头痒病被李夫人的玉簪子这么一挠,竟然不痒了。皇上认为李夫人是他的福星,从此以后就更加宠爱李夫人了。

可是好景不长,这位李夫人也紧步那位王夫人的后尘,去了。

原来,受宠后的李夫人不久就怀孕了,生下一个男婴,武帝封他为昌邑王。原本就身体虚弱的李妍,加上产后失血过多,身体大不如从前,日渐憔悴。不久,就病倒了。

李夫人刚开始病的时候,汉武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小小的风寒,并无大碍,就没当回事。这武帝真是一刻也离不了女人,趁着李夫人得病又找别的美女消遣去了。当武帝正和其他美人打得火热的时候,突然太监来报,说:“李夫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汉武帝这才担心起来,赶紧去看他的李夫人。李夫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皇上老公,可是谁也没想到,她却做了个惊人的举动,她用锦被蒙住自己的脸不让皇上看。武帝对她说:“爱妃呀,朕好不容易来看你,为什么不见朕呢?”李夫人蒙着脸抽泣着对皇上汉武帝画像说:“我病的时间太长了,身形和容貌已大不如从前,不能再见你了,只求皇上能好好照顾咱们的孩子和我的兄弟们。”

刘彻着急地说:“你病成这样,都是朕没有好好照顾你,让朕再好好看看你,你看着朕也一样能说话呀?”

李夫人却坚决不让皇上看,她是何等聪明的女人呀,她知道容貌对于一个女人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让皇上讨厌她、厌恶她,甚至抛弃她,于是带着极尽柔情的语调对皇上说:“女人不修边幅,是不能见皇上的,何况我现在久病未愈,蓬头垢面,实在不适合与皇上见面。”

皇上连忙许愿说:“只要你让朕再看你最后一眼,朕就封你的兄弟做官,并赏赐你的家人。”“不行,升不升官还不是皇上您一句话的事,与见不见臣妾又有什么关系?”李夫人不为所动。

皇上有点生气了,就想把蒙在李夫人脸上的被子给拽下来,岂料李夫人却将头转向床里边不让皇上看,这下可惹恼了刘彻,从来都是女人上赶着投怀送抱,哪里轮到皇上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求妃子的。皇上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吓得进宫陪侍李夫人的李家人和伺候的宫女跪了一地。等皇上走后,李家姐妹都围拢上来,责怪她说:“你也太任性,太不知好歹了,皇上来看你是多大的荣宠,你却不领情,如此对待皇上,恐怕要大祸临头了。”

垂危的李夫人心思透彻,她太清楚皇帝的爱是天底下最靠不住的东西。前皇后陈阿娇是长公主之女,有着显赫的家世;现今皇后卫子夫虽是歌女出身,却有能征善战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皇上要开疆拓土,离不开他们,况且皇上最喜欢的姐姐平阳公主又是卫皇后的弟妹,这样硬的后台,又能怎么样?卫子夫还不是照样不得宠。

李夫人随即扯下盖在脸上的锦被,叹息道:“我之所以狠心不见皇上,就是为了你们的前途,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我全靠自己的容貌取悦于皇上,如今我的美貌不复存在,皇上一旦看见我丑陋的一面,那就离失宠绝情不远了。皇上为何会对我百般呵护宠爱,还不是因为我的容貌,如若让他看见我这丑样子,唯恐躲闪不及,哪还能照顾你们呀!”

这李夫人的智商真是高!果然不出她所料,在她死后不久,皇上想起她来,全是美貌的一面。他命令宫中的画师为她画了一幅像,挂在甘泉宫,只要想她了,就站在画像前看看她。

汉武帝每天对着李夫人的画像欣赏。可是这李夫人的肖像再美,它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镜中花无味,水中月无光,无味无光当然滋润不了刘彻的神魂,而且皇上的身边也从来不缺女人。很快刘彻就迷上了后宫的尹、邢二位美女。尹是婕妤,邢是泾娥。婕妤和泾娥都是后宫嫔妃的官名,也就是貌美的意思。两位美人争风吃醋、互不相让。可笑的是,这两位美人谁也没见过谁,却在那里争得你死我活。其中的尹婕妤先沉不住气了,不服气,想与邢泾娥一比高下。

一日,尹婕妤撒着娇对汉武帝说:“皇上,臣妾素闻邢泾娥长得美艳,可是一直不得相见,可否让臣妾见一下呢?”尹美人太过于自信自己的美丽了。汉武帝为了逗逗她,就令宫女假扮成邢泾娥,去见尹婕妤。尹美人也不傻,一眼便看穿了那假的邢美人。汉武帝又将真的邢泾娥召了进去,邢泾娥衣着素雅,却依然掩饰不住秀媚,身段娉婷袅娜,娥眉轻描淡画。看得尹美人目瞪口呆,好久不语,俯首垂泪。邢美人却落落大方,知趣地微笑着离开了。好在汉武帝还算豁达,没有责备尹婕妤,反而哄着她,这才止住泪水。从此,二人便不再相见,虽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后世便有了尹邢避面的典故。

照理说,这两位美人也够美了,够令汉武帝沉迷了吧?可是,皇上还嫌后宫的美女不够多,就像女人的衣橱,永远少一件衣服一样。

汉武帝又开始风流了。这次走进他视线的是一位钩弋夫人。这个钩弋夫人只为皇上一人展现魅力。

钩弋夫人出身于华北的一户农家。

相传在公元前95年的秋天,汉武帝像往常一样领着大队人马出巡视察民情。行至河间郡地界,见山冈林立、峰飘紫气,便询问随行的方士,方士说:“紫气是吉祥的征兆,预示着当地肯定有一名奇女子。”

汉武帝听后,觉得挺有趣,便派使臣前往查访,果然不假,前面有一户姓赵的人家,家中有一少女,长得美若天仙、艳丽绝伦,却半身不遂,右手紧握,伸展不开。武帝听后,亲自前往一看究竟,见此民女容貌确实奇美,随即命随从将少女紧握的拳头打开,可是,无人能打开。汉武帝也想试一试,便走上前,轻轻一掰,竟然出现了奇迹。只见,那少女紧握的拳头渐渐展开了,怪病不治自愈,而且掌心里还亮出了一枚玲珑剔透的白色玉钩。

众臣见了都说:“皇上,此女紧握的手只有您能打开,且手中握有这么美的玉,真是天降祥瑞,天佑我大汉呀!这预示着我大汉王朝国泰民安,陛下真是洪福齐天!”说完,大家便跪下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呼间,奇迹继续出现着,只见那少女能下地走路了,而且还和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半身不遂也痊愈了。进入花甲之年的汉武帝,春心不褪,一时心花怒放,将少女带回了皇宫,并特意为此女赐了一座宫殿,让其住下,美其名曰“钩弋宫”。同时,册封这个少女为钩弋夫人,赏赐给她好多金银首饰,且派来许多宫女供其差遣。

皇上得此奇女后,每天都腻在钩弋宫,视这个美人为掌中宝,宠爱地对她说:“弋是系在箭上的长绳,是爱妃的玉钩钩住了朕的心,手里捏住这根长绳,就能永远不分开。”

过了一年,这个钩弋夫人就怀孕了。奇怪的是,每个女人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这个钩弋夫人却是怀孕14个月后,才生下儿子。这让武帝惊喜不已,对这个老来子喜欢得不得了,即刻赐名为“弗陵”。他认为这是天意,因为他听说圣明的帝尧就是在母亲怀孕14个月后才出生的,而自己的儿子也是在14个月后才出生的,此皇子必定不是凡人。高兴之际,便将“钩弋宫门”改为“尧母门”。实在可笑,风流成性的汉武帝怎可与贤明的尧王相比。

汉武帝就这样整天沉迷在年轻貌美的美女温柔乡里,怎么会想起年老色衰的卫皇后呢?

一年也难得见到皇上的卫子夫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武帝今天宠幸这个,明天宠幸那个,让她感到很害怕。好在,卫子夫先于这些得宠的妃子生了一个儿子,武帝对这个儿子刘据也还算宠爱。

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对外征战,拓展疆土,对内严刑峻法,一帮酷吏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皇太子刘据秉承了母亲敦厚善良的性格,仁恕温谨,在父亲外出巡幸时,代父皇主持朝政,平反了不少错案、冤案,得到了百姓的称颂。但是,这也无意当中触动了某些酷吏的利益,断送了他们邀功请赏升官发财的前程。所以,朝廷中宽厚长者都归附太子这边,而那些残酷用法的人却极力诋毁太子,于是太子誉少而毁多。

卫皇后很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汉武帝的意思,得罪武帝,便经常把儿子叫到跟前询问:“儿子,你平反的案件是否都有真凭实据?”

刘据告诉她:“是的,母后,儿臣平反的每件案子都有实据。”

就这,卫皇后还是不放心地劝诫道:“儿子,母亲老了,难得见你父皇一面,不能再为你说话了,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你父皇的心思,理解你父皇的意图,按照你父亲的意思去做,如遇到大事紧事,切莫擅自做主,留待你父皇回来再做决定,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这种小心谨慎还是起作用的。汉武帝曾对卫青说:“我大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朝廷的礼仪法制都尚不健全,加上四方蛮夷对我朝虎视眈眈,还屡有骚扰。朕若不变更制度,则后世无法;若不征伐,则天下不得安宁,所以不得不穷兵劳民。但若太子即位后仍效仿朕的做法,则必将重蹈秦亡之覆辙。朕知道,这些年冷落了你姐姐,但是朕还是比较喜欢皇儿刘据敦厚仁慈的性格的,相信他一定能守住我大汉王朝的天下,不用我担心。要找一个爱民如子、文德守成的君主,还非皇太子莫属。朕听闻你姐姐和太子心中不安,不知是否有这事?如果有的话,请把朕的意思转达给她们,让她们明白朕的想法。”武帝的这个想法,极富政治家的眼光。

卫青将汉武帝的话转告给了卫子夫母子,母子俩感激涕零,卫皇后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向皇上叩首谢恩!

在后来的日子里,卫子夫虽然年老色衰,武帝移情别恋,但是,由于卫子夫的小心谨慎,所以汉武帝对她还是比较尊重和信任的。十、卫家失势

太子平反的错案、冤案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势必会对太子不利。那么,代表正义的卫子夫和刘据,能否战胜邪恶的酷吏?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能否像大家所期望的,正义是最后的胜利者呢?我们拭目以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