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图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4 03:48:17

点击下载

作者:吴宪,兰青山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药饮片图鉴

中药饮片图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药饮片图鉴作者:吴宪,兰青山排版:HMM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ISBN:9787513244664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张 序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及在对疾病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医学科学,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时至今日,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保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已经过去的2016年,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主席签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一个个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再一次充分印证了“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力度之大、规格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集中体现了中央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要求。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要求,与中医药讲究的整体观念、重视的治未病高度契合,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具有独特有效的系统思维模式及其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党中央负责的态度,坚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是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决定中医是否有疗效的关键环节。中医中药不分家,学中医的人如果不深谙中药,不精通中药的药性、配伍,就不是一个好中医。《中药饮片图鉴》是一本基于药典标准,对规范化炮制的中药饮片标本进行拍摄并出版的工具书,对于学习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是一个比较直观、可以标准化的方法,值得推荐。

希望以该书为契机,能够逐步推动中药材种植、中药产地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的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系统建设,强化中药产品的鉴别和鉴定的方法及监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2017年11月31日金 序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中药炮制,则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不但为中医提供临床组方用药,也为中成药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药,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与中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直接相关。中医医病,辨证论治在先,组方遣药在后,所用之药,必经修治。所谓“医靠药治,药为医用”,两者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古时,医生一般既诊病又制药,故本草多为医家所著,而辨识中药,则是医生的基本技能。

如今时移事易,医药分流,中医师只知道开中药方,却不认识中药饮片,不会使用中药炮制品;中药饮片则由于源头控制不力,品种混乱,炮制无规,造成品质下降,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中医药丧失信心。因此,中医药工作者必须从自我做起,修炼内功,既要识医也要认药。认药、辨药、知药、懂药,既是中药人的使命,也是中医人的责任。中医之成为医,则必须辨证无误,用药得宜;中药之成为药,必须修治合度,分两无差,如此病无不愈。

自古以来,传统中药的质量标准,就是以中药饮片的形、体、质、色、气、味等作为质量判断指标,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试等为检验手段,这是历代中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些手段,在现在也还在广泛使用。中药饮片性状仍然是判断饮片质量的主要标准。如果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展示中药饮片外观性状、炮制程度、色泽变化和鉴别特点,就会为炮制的质量控制在文字描述和实物之间搭起桥梁,为中药饮片传统鉴别和外观质量控制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为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中医药的学生、中药饮片生产和销售从业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提供按图索骥的工具。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成立六十余载,具有从中药材种子种苗至中成药生产、经营、科研的完整产业体系。曾主持完成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积累了大量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一手资料和标本。2005年,在北京市药监局的领导下,修订了《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又积累了一批炮制规范、质量优良的中药饮片标本。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行之后,他们将这批标本再次进行了整理扩充,将其拍摄成为图片,将各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放大,且分门别类,依药典顺序编排,附以中药饮片来源、炮制概况、性状鉴别、功能主治等文字说明,编成《中药饮片图鉴》一册,以飨同道,图文并茂,清晰直观,信息丰富,为中药饮片的传统鉴别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为此,欣然作序,希望中药这一传统瑰宝在他们手里发扬光大。2017年10月24日编写说明

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与中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直接相关,是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方便中医药专业人员及爱好者的学习,给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中国中药公司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策划了《中药饮片图鉴》一书。本书可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配套使用,书中将中药饮片各种炮制规格的鉴别特征予以直观反映,图文并茂,弥补《中国药典》单纯文字描述之不足,使其成为一个“可移动的中药饮片标本馆”,是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应用等诸方面的有益工具。

1.全书共载中药606种,品种较全,实用性强,以2015版《中国药典》中所列品种为基础,另收载《中国药典》中未列出但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品种,基本能达到临床所用中药饮片品种的全覆盖。每种饮片都由著者亲自收集,并经实验室检验和专家鉴定,做到规范、准确。

2.本书文字部分以2015版《中国药典》为依据,详细描述每味中药的来源、炮制、性状、功能主治,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方便广大读者参考。

3.全书共收载图片两千余幅,每味中药根据炮制品种的不同提供若干张彩色图片,包括全景图和局部图。全景图中标注厘米标尺,使读者对图片外形特征、大小等一目了然;局部图根据饮片性状的不同,对饮片的特征性部分进行突出展示。全部图片均由专业人员进行拍摄,力求对每种饮片进行最准确全面的展示,做到图像清晰,色泽鲜艳。

4.药物排序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致,采用笔画排序法,同时在书后附有药名拼音索引,方便查阅。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三十余位专家组成,并得到张世臣、金世元等中药学大家的指导,编委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尽管如此,本书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本书再版时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图鉴》编委会2017年12月一枝黄花【来  源】 菊科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炮  制】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切段,干燥。【性  状】 为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茎为圆柱形小段,表面黄绿色,灰棕色或暗紫红色,有棱线。叶多皱缩或破碎。头状花序偶有黄色舌状花残留,多皱缩扭曲。气微香,味微苦、辛。【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喉痹,乳蛾,咽喉肿痛,疮疖肿毒,风热感冒。一枝黄花(茎、叶)一枝黄花丁公藤【来  源】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0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炮  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性  状】 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导管呈点状。气微,味淡。【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仆肿痛。丁公藤(切面)丁公藤(外皮)丁公藤丁 香【来  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炮  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性  状】 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功能主治】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丁香(局部)丁香八角茴香【来  源】 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炮  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性  状】 为聚合果,多由8个蓇葖果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cm,宽0.3~0.5c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cm,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每个蓇葖果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功能主治】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八角茴香(局部)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局部)人工牛黄【来  源】 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炮  制】 原品入药,不另加工。【性  状】 为黄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人工牛黄人 参【来  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炮  制】 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性  状】 人参片呈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切面淡黄白色或类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性裂隙。体轻,质脆。香气特异,味微苦、甘。【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人参(横切面)人参(菊花纹)人参人参叶【来  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炮  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性  状】 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功能主治】 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人参叶(叶柄)人参叶(上表面)人参叶(下表面)人参叶儿 茶【来  源】 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 (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炮  制】 用时打碎。【性  状】 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用于跌仆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儿茶(表面)儿茶九香虫【来  源】 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炮  制】 除去杂质。【性  状】 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1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咸。【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九香虫(表面)九香虫(背部)九香虫(腹部)九香虫(足)九香虫(断面)九香虫刀 豆【来  源】 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种子,晒干。【炮  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性  状】 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刀豆(种脐)刀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