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知识文库——一手定乾坤——棋牌运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4 07:09:0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小学体育知识文库——一手定乾坤——棋牌运动

中小学体育知识文库——一手定乾坤——棋牌运动试读:

棋牌运动纵横谈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地追求着更为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现代体育舞台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每个现代人都能欣赏、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或比赛。从中获得力量、知识、美的享受。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有一种特殊的,“静态的”的体育项目现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就是智力性体育竞技项目——棋牌运动。智力性体育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凭借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体力来战胜对手。

棋牌运动概述

棋牌运动是指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桥牌等智力性体育项目而言。棋牌运动的历史渊源很久远,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文明。而现代棋牌运动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奇葩。围棋、国际象棋、桥牌现已经成为世界性公认的智力性竞技运动,从事或爱好棋牌运动的人数有几亿之多,它完全可以与其他世界性体育项目如:蓝球、足球、田径相媲美。棋牌运动之所以深受人们喜欢,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于人的智慧产生良好的影响。棋牌运动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人类典型的综合思维方式之一。棋牌运动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地方,还表现在于

棋牌运动的特点

是表现在它人与人之间和平竞争。而体育项目多数表现在人与自然的抗争。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在民间流行着成百上千种棋牌游戏,为什么将围棋、国际象棋、桥牌、中国象棋列为体育项目,或者说,围棋、国际象棋、桥牌、中国象棋跻身于世界体育之林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体育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其二是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十分强烈的趣味性,其三在于它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而产生的教育意义。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参与棋牌运动,棋牌运动对于青少年的脑发育过程、思维方式、数字及图形观念、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多方面都有良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只有公认,而没有科学实验证明。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与棋牌运动的历史及现状有关,与人们对棋牌运动的观念有关,棋牌运动各项目的相对独立性增加棋牌运动的教育学难度。因此,对于棋牌运动的教育意义很少有人研究。对于棋牌运动为主体的整体考察也不多见。目前,棋牌运动现状主要有个别项目的训练学研究,这一点国内外有相似之处。棋牌运动成为世界性项目的历史并不很长,国际象棋、桥牌、围棋在本世纪内先后成为世界性体育比赛项目,各项目都有独立国际组织形式,这对棋牌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和流行起了十分积极作用。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桥联、世界围棋联合会主办的各种棋牌比赛,既是我国棋牌选手竞技场,也是各国人民友谊交流场所。近十年来,我国棋牌运动发展较快,以聂卫平、谢军为代表的中国棋牌界在多次重大的国际比赛中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全国多次掀起了学习棋牌的热潮,棋牌运动的参与人数成几何级数增加,对于棋牌运动的认识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一些孩子家长由禁止小孩下棋打牌转变为花钱送孩子来学棋。棋牌运动的特点

棋桥运动指围棋、国际象棋、桥牌等项目而言,这是一个较为模糊的观念,是中国人的概括提法。但是从智力型项目类型来概括棋牌运动不是没有特点的。要考察棋牌运动的特点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智力型运动项目总的共性特点;二是棋牌运动的文化特点;三是棋牌运动的各个专项的自身特点。

智力型运动项目的共性特点

智力型运动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用脑,而不是用身体。智力型运动项目竞争对手是人,而一般体育项目的对手则是大自然。一般体育的成绩或纪录代表着人与大自然的抗争。智力型运动项目比一般体育更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将国际象棋比喻为“智慧的体操”,这是对棋牌的特点形象化的概括和总结。

棋牌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比赛用时较长,不同的比赛规则和方式使比赛周期从几小时至十几天不等。从每盘棋、每一局牌到一次完整的比赛,参赛运动员及教练员都是绞尽脑汁,全力以赴的。从总体战略设计到具体实战中战术的运用无不倾注了棋牌运动员的心血。棋牌运动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都面临着判断和决断。即使是回避问题或矛盾在某个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是一种最佳的决断。任何人在考虑任何问题,都不能不考虑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考察它们在该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这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从始至终都溶化在棋牌运动之中。毛主席的《矛盾论》这一光辉哲学著作阐述事情矛盾发展的核心,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从棋牌运动性质来看,它实质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矛盾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棋牌选手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战术手段。使这一矛盾事物面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棋牌运动的文化特点

棋牌运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较,它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中国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其九宫格和各种棋子的着法有着明显的封建文化的涵义。而国际象棋发达于欧洲低地国家,这些小国国王出征,弱肉强食的动荡环境状态,使国际象棋表现为一种更为开放的棋子着法形式。“中国的小卒鞠躬尽瘁,外国的小兵可以呈王”,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分水岭。纸牌是中国发明的,流传到国外则变成了扑克。这也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围棋在中国一直受座子制的束缚,而日本在三百多年前就摒弃了座子制,使围棋技术水平有长足的发展。棋牌运动发展过程中,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世界各国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溶进棋牌运动之中去。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各国人民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公正和平友好的体育的交往是现代社会主要特征之一。棋牌运动的文化特征在现代体育竞技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棋牌运动的另一重要文化特征表现在棋牌运动形式的表达方法;一局棋,一副牌的比赛过程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录下来,载入史册,给后人提供一种十分丰富宝贵的文献资料。就象我们今天欣赏古代著名棋牌手的杰作的感受一样,未来的人对现代棋牌大师们的杰作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其他体育项目之中都找不到的。它就象一幅画、一首诗,或是一段美妙乐曲。许多国际象棋大师把自己下的棋说成是一个创作,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棋牌运动从某一种意义上讲,它更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十分典型的文化特征。

棋牌运动各个项目的独自特点

从整体上考察,棋牌运动属于智力性运动项目,但这不足以说明棋牌运动各项目自身特点。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桥牌都有其自身特点。(1)棋类运动的特点:

棋类运动属于明视智力性运动项目,棋盘、棋子都明摆在眼前。每一种棋都有明显的表达意义,从棋盘上可以看出棋手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意图。棋手们在“知己知彼”中进行智力的角逐,不断地想方设法使棋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相适应的战术手段是通向胜利之路。由于棋类运动具有变化莫测的特点,因而要求棋手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较深的计算能力。棋局的最终结果有胜、负、和三种形式,棋手根据中局情况形势特点,双方子力配布,采取必要的对应着法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的棋类,如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有不同的特点。不论其形式如何变化,每一局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然后又回到简单。象棋的开局和围棋的布局阶段,因为棋子着法较少、简明易懂、双方均势,因而比较简单。在终局时,因为双方棋子较少或可接续的着法不多,胜负较容易判断。在中盘阶段,因棋子多,选择的着法及后续手段变化不定,因此十分复杂。“千盘无同局”,说明棋类运动变化莫测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中局阶段。

棋类运动是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在实力相当的棋手对奕时,这种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使胜负变化表现出某种“或然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胜负乃兵家常事”。正是这种“或然性”极大地提高了棋类运动的趣味性和棋手们不断进取的信心。棋类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艺术,有许多棋手追求棋局中的艺术享受,力争把棋走得漂亮、洒脱。前人给我们留了许多精彩的对局资料,正是这种“艺无止境”,不断追求的结晶。(2)桥牌运动的特点:

桥牌运动则是属于盲视智力性体育竞技运动项目。在打牌的过程中,牌手不知道对手或同伴实际上拿的是哪十三张牌。在叫牌过程,运用不同叫牌法则进行叫牌,将自己的牌中所含牌力、牌型信息告诉自己的同伴,以寻求最适合的约定。牌的分布大体上是随机概率分布。牌手们在叫牌和出牌过程中,要根据叫牌和出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自己的打牌路线和防守方法。复式赛规则排除了牌的自然因素,而以人的智力和战术发挥成为胜负的关键因素。与棋类运动相比较,桥牌是双人合作,或四人队式的形式参加比赛。因此,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配合默契,是桥牌运动的重要特点。再优秀的桥牌手没有一个好的同伴,甚至不能战胜一对水平一般的桥牌手。

桥牌运动的另一特点在于它有十分严谨的逻辑性,周家骝先生编译的《桥牌逻辑》一书全面地阐述了桥牌运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叫牌过程中的信息对每一个牌手的牌力、牌型进行逻辑分析、判断。采取最佳的完成约定或防守战略。正因为存在逻辑推理过程,利用这一过程在打牌中采用诈术,致使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不少见。

桥牌运动是“无限”与“有限”的结合。牌的分布相对无限性与叫牌法则表述牌况的有限是桥牌运动又一大特点。52张牌分为四组每组13张,其排列组合的数值之大可以用一个人每天阅读五千副牌,要花三十年才能看完全部可能出现的牌情分配。这一点说明了牌的分配类型是“无限的”,而表述牌情的叫牌方法及先后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叫牌空间中反映无限的牌情分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叫牌方法体系都有所体现。从不同的叫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先进的叫牌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桥牌运动的整体的提高和冠军杯的易主。不同的叫牌方法体系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存在有其天生的弱点和缺陷。正因为这样才能出现叫牌体系百花齐放,各显其长。

国内外棋牌运动现况

我国棋牌运动现况

我国是围棋、象棋和纸牌的发源地,棋牌运动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象棋在群众中十分流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棋牌运动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封建统治的闭关锁国政策,加之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我国的棋牌运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解放前,棋手的生活大都没有着落,我国的围棋落后于日本,桥牌只在为数不多几个大城市知识分子中流行。中国象棋则散落在街头巷尾、茶馆酒楼之中,不能登大雅之堂。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棋牌运动的发展,早在五十年代就先后将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特别是在1979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的春风刮遍了全国,桥牌也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棋牌运动得到十分迅猛的发展。我国棋牌选手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许多优异的成绩。全国不时掀起了“学围棋”、“桥牌热”、“国际象棋热”等热潮。参加棋牌运动的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各种专项的棋牌协会,经常组织各种棋类和桥牌比赛。我国的棋牌运动项目最全,但各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中国象棋最为普及,围棋次之,桥牌第三,国际象棋最后。但从国际交流的角度而言,则以围棋、国际象棋、桥牌、中国象棋为序。各项目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互补性,虽然我国国际象棋不很普遍,但许多棋手从中国象棋转学国际象棋进步十分快。从整体水平看,我国棋牌运动是居世界先列的。

国外棋牌运动现况。

世界各国棋牌运动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各国桥牌运动较为普及,水平高,处世界领先地位。前苏联是国际象棋大国,长期统治国际棋坛。1989年以后,东欧剧变,前苏联分裂成十五个独立国家,因此,目前国际象棋主要形成了以独联体和东欧各国为主体,以中国、菲律宾、美国为辅,诸雄竞争的局面。日本是围棋大国,在十六世纪初就废止了“座子制”,使围棋有一个较大的飞跃。日本围棋私塾学校开办较早,这也是日本围棋较为普及的重要原因。

桥牌运动起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最早的桥牌形式是惠斯特桥牌,它是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中的一种惠斯特牌戏的变种。后来发展成竞叫桥牌。竞叫桥牌存在有许多不合理的规定,赌博性强,不符合体育公平竞争的法则。美国桥牌专家范德比尔自行设计了成局、满负、局况的各种记分方法,创造了约定桥牌,使桥牌真正成为一项智力性体育运动。世界各国相继承认范氏规则,同时,美国的桥牌运动水平一直独领风骚半个世纪。目前,美国及西欧各国桥牌运动相当普及,许多中学都开设了桥牌课程。

国际象棋在定型之后在欧美各国十分流行,列宁称它为“智慧的体操”。其国际象棋十分普及,在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都办有国际象棋学校,它的国际象棋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蝉联1951年以来的男女世界冠军。强大的俄罗斯军团一直逞雄于世界棋坛,1989年后,随苏联解体,前苏联的棋手分散于几个独联体国家,东欧棋手的崛起和亚洲女子国际象棋的进步,使世界棋坛出现了群雄竞争的新格局。

围棋起源于中国,流行并盛行于日本。日本在十六世纪初废止了“座子制”,使围棋的布局有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日本最早开设围棋私塾学校,围棋普及面广。目前,日本有九段以上棋手三百余人,围棋参与人口5千余万。占人口比例较高。日本也是最早成立棋院,实行棋士制国家。下棋可以作为谋生手段是日本围棋的特征之一。目前,日本许多中小学开设有围棋课程。除日本外,韩国的围棋近十年来发展较快,围棋运动也十分普及。现代围棋运动开始逐渐从亚洲流传到世界各国。据报导美国有些州在中小学开授围棋课。

中国象棋是我国的传统项目,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在东南亚各国广泛流传。目前也有国际化的趋势。

纹枰中的黑白世界

围棋史话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棋就是指的围棋。围棋在我国源远根深,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前,此后历代都有围棋高手出现。围棋以其特有魅力深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喜欢。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对围棋着迷的故事广泛流传。围棋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智力性竞赛项目,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从奕到围棋

现代人说起奕,包括围棋、象棋、军棋等一切棋类活动。而在古代奕是专指围棋。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奕,围棋也”。围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还曾出现过许多别名,如“手谈”、“坐隐”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概括了围棋基本着法的“围”字被保存了下来,“围棋”一词也随着固定了。

围棋的起源

1.尧舜以棋教子:西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意思是说尧帝或舜帝发明了围棋来教他们的儿子。在《路史·后纪》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帝尧娶富宜氏女,生了儿子朱,朱十分玩皮,整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尧很伤心。因此制造了围棋以陶冶他的情操。另一个故事是说舜帝觉得儿子商均不够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他。现在,很难证明这故事的真实性,但我们可以了解到,很早以前古代人民就认识了围棋的教育作用。围棋可以陶冶性情,开发智力。

2.乌曹发明围棋

乌曹是商朝人,是帝桀的臣子。《潜确类书》说:乌曹作赌博围棋。乌曹是个泥瓦工匠,关于他制造围棋的故事没更多的记载,但在商朝奴隶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社会有闲阶层的出现,给围棋的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时机和条件。乌曹作为臣子,司管建筑房屋,他有可能接触帝王和民间百姓,也可能接触到围棋,或发明围棋。

3.推测围棋的起源

从甘肃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的原始社会末的陶罐,不少绘有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象围棋盘的图案,但纵横线条只有十至十三道,而不象现在是十九道。湖南省湘阴县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十五道。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棋盘纵横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

从这些众多考古新发现中,我们可以推测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就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围棋棋局从十、十三、十五、十七至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几千年,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改进成今天这个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围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我国幅员辽阔,在古代,特别是唐朝以前,在各地流行几种不同的棋局形式。

围棋逸事

1.奕秋——围棋的鼻祖

奕秋是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他生活在战国初期。《孟子·告子》章:“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奕秋是当时诸候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奕旦评》推崇他为围棋鼻祖。关于他的故事说明下棋要专心致志。说是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习下棋,一个十分用功;另一个则只是慕名,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奕棋讲时是他心不在焉。心里只想有鸿鹤飞来,好张弓搭箭射下来。这样一来第一个学生学有所成,而第二个学生则什么也没学会。下棋要专心,即使是奕秋本人也是如此。有一次,奕秋正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使奕秋一时走神,当吹笙人停下来突然问奕秋围棋之法,奕秋竟不知如何对答。

2.举棋不定不胜其偶

举棋不定这一成语是形容人办事犹豫不决。《左传》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卫献公在位时,专横粗暴,不礼大臣。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共同发动政变,迎立殇公为君,献公逃奔到齐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了左相,与孙氏共同执政,献公派人与宁喜谈判,宁喜答应献公的要求。太叔文子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说宁喜对待君主还不如下棋,故难免厄运。其故事的结局果然不出太叔文子所料。宁喜发动政变,消灭孙氏,鸠杀殇公,迎立献公复位。而后,献公又杀了宁喜。

3.围棋根深,代代相传

围棋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以后,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一代代的传下去。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名士都是围棋爱好者。西汉有景帝刘启、杜夫子、陈遂、班固、马融、黄宪;三国时曹操就十分喜欢下围棋,他身边有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围棋高手相伴。“建安七子”中的曹植、王粲、应汤都是围棋好手。蜀国的费祎大将军;吴国的孙策、陸逊都有从容谈棋论兵的故事。晋朝的王谢世家及属人都十分喜欢围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下棋的故事,广泛流传。“草木皆兵”的成语就出自于此。《晋书·谢安传》说:“坚后率众号百号,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罢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挥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展齿之折。”

唐玄宗时期的王积薪是当时的第一国手,他著的“围棋十诀”历代棋手奉为金科玉律。传说他梦见青龙吐棋经九部与他,他的棋艺顿时精进,天下无敌。唐朝时,顾师言以镇神头一着解两征战胜日本王子而留名青史。

后唐时期的徐铉是我国古代最有成就的围棋理论家,他的《棋图义例》在我国围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便于人们记棋谱,徐铉分别给围棋盘上的十九道线冠以名称。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大大方便了棋谱的记录,它对于棋谱的流传起了重要作用。徐铉给十九道线取的名字为天、地、才、时、行、宫、斗、方、州、日、科、月、闰、雉、望、相、星、松、客。他将当时围棋实战中的各种术语和各种着法,归纳为三十三种:它们是立、行、飞、尖、粘、干、绰、约、关、冲、觑、毅、劄、顶、捺、跷、门、断、打、翃、聚、劫、拶、扑、勒、刺、夹、盘、松、持。《棋图义例》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围棋战术的著作。

宋朝出了伟大的棋手刘仲甫,他在围棋各方面都比王积薪成就大,是围棋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刘仲甫著的《棋诀》是对王积薪《十诀》的发展,刘仲甫结合以前历代棋家的经验,把围棋实战中各种着法,各种变化,各种次序在理论里概括为布置、侵凌、用战、取舍这四个方面,并对各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到了围棋战略的高度。关于刘仲甫下棋的故事,在《春诸记闻》里描述了他的一段经历。有一年刘仲甫由江西去京城,途经钱塘,借宿在一家旅店里,几天过去了,他每天早出晚归,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这天清晨,店主人发现门上飘拂着个幌子,上面写着:“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一会儿,门口被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全城人都知道来了一个愿意持白子让天下人棋先的下棋高手。只见刘仲甫胸有成竹的拿出银盆洒器。价值约三百两银子,作为奖赏。第二天,果然来了几个棋手,他们也凑齐了三百两银子,选出一位他们中水平最高的人,约刘仲甫到城北紫霄宫下棋。棋局开始了下了五十余子,围观的人看出白方局势不妙,下到百余子,黑方已开始得意:“大局已定”黑当赢矣,“不对”。刘仲甫坚持下去,又下了二十余子,刘仲甫忽然把棋盘上的子全都收了。一时,黑方和观众都觉得莫名其妙,待醒悟过来,紫霄宫一片喧哗,人们纷纷指责刘仲甫不守信用,怕输赖皮。刘仲甫从容不迫地对众人说,我是江南人,从小喜欢下棋,对此有点研究,这次去京城,就是许多人推荐,看能否补上输林职务。钱塘是个大地方,棋坛高手多,下棋的人都称为一关。我想,如果我的棋艺在这儿还能胜一着,也算过了一关。我就继续往前进京去,我来这里已住了十天,天天与人下棋,但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高手,所以才出幌子,并不是我太狂妄”说着,刘仲甫拿出棋于,摆了十天来他赢的十余盘棋,观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紧接着,刘仲甫把刚才下了一半的棋又摆了出来,不差一路。他指棋局说:“依据你们看来,此局黑棋必赢,可我已经看出一要着,只要使这一着,白棋可胜十余子,这着棋我先不说,如果有人能看出这着棋,我马上卷铺盖回家,从此不再下棋。”听了这话,人们议论纷纷,苦想又苦想,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来,只好请刘仲甫下子,刘仲甫在不当敌之处放下一子众人看不出有什么奥妙。刘解释,此着二十着后方用得上,棋局继续进行,下到二十余着后果然遇着此子,顿时,局势大变,最后收子时白胜了十三路,观众无不信服,对刘仲甫高超棋艺敬佩不已。

宋代刘仲甫独霸棋坛有二十年,终因人老棋衰为后来的视不疑所败。

明末清初的过百龄是我国古代围棋发展的一个高峰。过百龄棋著很多,有《官子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官子谱》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著作。《三子谱》可以说是一部全面的围棋教科书,对于学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四子谱》着重于围棋的各种着法和变化,书上每图都有详细解说,非常精辟。有不少概括了围棋着法上的普通规律。过百龄毕生从事围棋的探索和研究,不论在实战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使我国围棋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清朝秦松龄写的《过百龄传》有这么一段故事:过百龄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退的道理,“这没有什么难学的”,以后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乡里人都非常惊奇。不久福建叶向高学台大人路过无锡,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后,就把过百龄找到学台大人面前,学台见对手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双方坐下后,连着几盘,都是过百龄赢。带百龄来的乡亲有点害怕,就悄悄对他说“学台是大官,你怎么能总赢呢!可以假设败局呀”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是小事,用这来讨好人,我感到羞耻。况且,叶公品德高尚,怎么会和小孩过不去呢”叶学台果然不计输赢,并由此十分器重过百龄,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学业未完为名,婉言谢绝了。打那以后,过百龄名震江南,对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了。没隔几年,过百龄觉得可以出去试试了,这时,京城的公卿们也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写信请他去,过百龄决定北上。过百龄到京后,遇到了常与公卿贵族来往,骄狂一时的著名棋手林符卿,此人见过仅是一少年,很轻视他。有一天,公卿们聚在一块喝酒,林符卿和过百龄也都在座,自认为天下无敌的林符卿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棋力的好机会,便对过百龄说:“你我同游京师,到如今都没有交过手,今天我们何不各尽所长,较量一下,让公卿们也高兴高兴。”公卿们听了,纷纷叫好,并拿出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品。过百龄一再推辞,执意不肯对局。林符卿见状,更得意非凡,逼着过百龄非下不可。无奈,过百龄摆下棋局,第一局才下了一半,林符卿就感到局势不妙了,急得脸和脖子红一阵白一阵。过百龄神情自若,下得很从容,投子布局似乎随随便便,全不费力,第一局林符卿输了,他不甘心,后又下了两盘,结果他未捞回一子。观战的公卿们一个个都呆了。林符卿一向是棋坛一霸,今天被过百龄战胜,霸主的位子再也坐不下去了,于是过百龄独步棋坛的时代开始了。

神话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围棋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围棋神秘的色彩。

1.烂柯山传奇《述异记》记载这么一个故事,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看见有两个小孩在下棋,小孩给王质一种象枣核样的东西,吃后一点也不觉得饥饿。于是,王质把斧子放在旁边,坐下来观看。一局棋尚未完,一童子说:“你的斧头柄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已经过了一百年,他以前的亲戚朋友都不在了。后来,人们将此山更名为“烂柯山”,现在已成为著名的围棋旅游胜地。

2.白羊山的来历

在元氏县西北五十里,有一座山叫白羊山。传说有一牧童在此放羊时,遇见两老人下棋。牧童停下来在一旁观看,等棋局完了,两个老人忽然不见了。牧童就赶羊打算回家,可是,羊群已经变成了一座大石头山,所以叫白羊山。

3.老猴仙奕棋

在西山有一大树下,常有仙人下棋。树上有一老猴常看仙人们下棋,就学会下棋的方法,仙人走后,老猴从树下下来,就与路过的人下棋,可是什么人也赢不了猴子。当地国王就把它当宝贝进献给中国的皇帝,皇帝就下诏书,诏全国会下棋的人与之较量,结果都不能胜。有人举荐杨靖,杨靖国牵连坐法正被关在牢里。皇帝以诏书将他放出来。杨靖请求要了一盘的鲜桃放在棋盘旁边。在下棋时,老猴因心想吃桃,所以被杨靖连连击败。这个故事含有较深刻的寓意。现被改编拍成水墨动画片,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4.巴人之桔

巴印有一人家,种有一桔园。园中长了两个象斗笠那么大的桔子,主人家剖开一看,每个桔子里都有两个白眉发的老头正在下棋。一老头说桔中之乐不比商山差。另一老头又说饿了可以吃龙核脯。随后拿出一草根,用刀边削边吃,那草根随削随即长满。老头食完后,对草根一喷水,草根即变成二条龙,老头们就骑在龙身上飞去了。后来的人把下棋称为桔中乐就是源于这个典故。

智者乐水

围棋是一项开启智力的体育项目,学棋的过程是一种艰难的心身劳动。如何学好围棋?学围棋有什么好的捷径?这是历代著名棋手都从心里提出过的,并从行动回答过的问题。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福,仁者寿。”对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以水的特点来表述学围棋和下围棋是有道理的。水是无形的,我们用什么样的器皿装它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形状。水性下注,代表了谦虚好学的品德,所以有“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河”之说,滴水穿石则代表了坚韧不拔,铁杵磨针的意志品质。对奕过程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她就是“水流不止,奔腾不息”的过程。棋手的心境有时要表现得“心如止水”,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智慧的源:

学围棋的年龄在什么时候最适合呢?从《古今围棋名局鉴赏》记载中日围棋著名人物的学棋年龄来看,学棋的最佳年龄在7—1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是最“聪明好学的”,其大脑发育速度最快,其脑的重量占人脑重的95%左右。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占优势,儿童对各种刺激都容易引起兴奋性反应。表现兴趣爱好强烈、好胜心强,是围棋启蒙教育的良好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时事物的大小、数量形状、性质等都有简单的认识能力,并已学会了简单的四则运算,有一定的心算、口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学围棋可以促进上述能力的综合发展。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是围棋启蒙教育的重要原则,可以通过讲围棋故事,神话传说引起儿童对围棋的兴趣。兴趣是学围棋的前提,如果没有兴趣,强加学围棋则对儿童是一种担负,是不利学棋和智力发育的。此外,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十分完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强度都不如成人,因为,不能长时间紧张地大脑工作。在学棋初期,不能给学生以太重的负担。

天文之数

围棋的变化有人作过研究,围棋变化的概数为10172的正整数。举例来说,如果每一秒钟出现一个棋局的变化,要完成全部的变化则要一百亿年以上。所以说“千古无同局”,形容围棋的变化实际上是最保守的估计。唐朝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说:“人能尽数天星,则遍知棋势。”围棋对局中无穷无尽的变化,既不是数字上的简单增减,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投子,而是遵守一定的行棋规则和规律指导下进行。

围棋的变化虽然多,但每一局棋的结果是有限的。只要所占地空的交叉点数目超过半数以上(180个交叉点),就是赢,否则为负。下棋过程,对手双方都在想方设法占据更多的地盘,围棋子的目数也是不断地增减变化的。胜负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初学围棋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棋子的生存条件,即什么是死棋。随后了解一些基本战术手段,对局规则,围棋的变化是受对局双方采用对局规则和战术手段制约的。前人总结出了围棋对局理论,这些理论在历代棋手们的围棋对局实战中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创新。一盘棋从布局到中盘,直至收官,始终表现和隐伏着死活、大小、先后、攻守、缓急、取舍、劳逸、厚薄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常常是同时出现在某一局面之中,面临着头绪纷繁,瞬息万变的局面,就必须依据棋局变化规律,选择最佳的应着,或战术手段,使局面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公平与平衡

体育竞赛的精神是公平竞争。围棋的行棋规则规定黑白双方交替着子,黑方先行则贴子以抵消先行之利。这种规定体现了围棋与其他棋种的差异,也体现了棋手的公平、公正的竞争。

围棋的先哲王积薪总结出了围棋十诀被历代棋家奉为金科玉律。短短的四十个字概括了围棋棋理的精髓。围棋十诀中隐含有围棋行棋过程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平衡。这是棋手在行棋过程从始至终都必须把握的。高水平棋手的对局,胜负只在毫厘之间,正是这种平衡的真实体现。如某一局棋过早的打破这种平衡则表现一方局面优势,常常表现出中盘胜的结果。这实质是另一方战略和战术失败的结果。这样的棋常常出现在实力比较悬殊的对手之间的对奕。此外力战型的棋手喜欢过早地进行棋子接触也容易打破这种平衡。

下棋是双方的斗智过程,彼此机会均等。因此,围棋十诀的第一条告诫“不得贪胜”。谁都希望取得最终的胜利,要想得胜,就必须慎重行棋,不能贪图局部的眼前利益。因为冒然行棋,贪图小利,就有可能失去先手,导致棋错一着全盘皆输。围棋的规则是公正、公平的,而围棋棋手要把握行棋中的平衡,如走钢丝,如履薄冰。围棋一般情况下定不会出现和棋,历史上在实战中的出现的三劫循环和长生劫的棋局一直为棋坛传为佳话。

天算人算

围棋的胜负最终以奕者双方占地多少来制定,因此在下棋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计算。由于围棋的变化是无法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估量的。围棋的布局、中盘和终局官子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对局者从一开始就必须精心计算每一着棋的得失。在棋力相当的棋手之间的对局表现了出现围棋胜负的“或然性”,这好象是上帝在掷骰子—“天算”。胜负好象在下棋之前已定前缘。其实不然,天算不如人算,我国的围棋高手刘小光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挫五位日本高段棋手使日本棋坛大为震动。围棋的比赛结果常常出人意外,中日围棋擂台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第一、二、三届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主帅力挽狂澜,连败日本九段超一流棋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围棋的计算是复杂的,从简单的实地加减到全局的形势判断;从一般的围棋定式对应到复杂的棋局变化;棋手们在对奕过程中都必须精心设计和计算。每下一着之前,都必须设想对方可能会采取哪几种对应手段,因为高手在下棋之前脑中都闪念着几种可以选用的棋局图形。我国古代棋手都是力战型为主,因此在棋局的计算方面有十分独特之处。现代围棋更多的强调棋子的效率,或者是每一着棋的价值。由于围棋行棋过程中棋局形势是瞬息万变的,所以每枚棋子的价值也有一个不断变化过程。每个棋子的价值是在下棋过程中逐步展现或消失的。使棋子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下棋过程中减少错着、废着、缓着,棋力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即使是死棋也可以运用弃子手段来实现其价值。这一切都离不开计算。

综合思维

围棋运动是对奕双方的斗智过程,在行棋过程中每一个棋局都充满许多对立统一的矛盾,如先后、缓急、大小、死活、虚实、轻重、取舍、厚薄、攻防等等。棋手必须将众多的矛盾统一到局部与全局这一个大前提中来综合考虑。这是围棋运动的综合思维特点。围棋十诀的核心实质也是围绕着这一大前提。

在整个奕棋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综合全面分析精辟,细致准确的对全盘进行概括、判断。要求运动员能够迅速地把握感识过的对局材料与眼前的棋局联系起来,以掌握住棋势的发展方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战斗计划,进而周密地推演计算可能发生的变化。如不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战胜对方的。下棋时的综合逻辑推理思维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但是,下棋过程中思维推演的持续能力和综合能力是一般的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无法比拟的。奕棋过程中棋局形势所体现的逻辑前提是复杂多变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思维推演时必需的一种本领就是把棋局以后演变的形势一幕幕地在脑子里映现出来,这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想象力,才能使思维推演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奕棋的综合思维推演能力是建立在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像力基础之上,大多数围棋高手智力过人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演算能力。著名的围棋高手在同时与几十人对局就表现出这种能力。围棋盘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在对局过程中棋局形势变化无常,在从许多可着子的位置中依据先后、大小、取舍、进退、攻守等等行棋规律迅速地寻找到最佳的着子点。这就需要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久稳定的注意力。

行云流水

围棋高手下棋服从围棋的基本规律,思路清晰,前后连贯,如行云流水。我们通常讲把棋走得顺畅,着着大方。不同的棋手虽然表现棋风不同,但是在行棋过程,把棋走得顺畅,进可攻,退可守,始终把握对局中的均衡感,这是现代围棋高手的共同特点。

云和水都是没有固定形态的,行云流水则代表围棋棋局运动变化的最佳状态。围棋变化繁多,前人总结这些变化规律形成许多定型,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在下棋过程中都是在重复前人曾经总结过的定型变化。而这些定型变化代表围棋棋局中某个局部上双方的平衡。但局部的平衡之和不完全等于全局的平衡。如某一定式出现实地和厚势的局面,前者是一个固定的量,而后者则是一个变化的量。在全局情况不明时,胜负就取决于这个厚势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想把棋走得流畅自如,必须掌握围棋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手段,掌握基本的定型及其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落落大方。围棋战略思想是一盘从布局到中盘,直至终盘全过程的主要指导思想。围棋高手在对局之前,必须对对手的棋风作认真分析研究。知己知彼百胜不殆。根据对手的行棋特点,针锋相对地制定出全盘的战略布置方案,并贯彻到对局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掌握对局过程的主动权。围棋的战术手段是执行和完成围棋全盘战略的技术保证。没有扎实的基本技术根底,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是要落空的。围棋的战术手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布局和定式的选择;二是基本技术;三是中盘实战技术;四是官子技术。围棋的战术手段的划分并无严格界线和标准。宋代张拟著的《棋经十三篇》对围棋的战略战术进行全面深刻的探讨和总结。《棋经十三篇》成书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它一直是我国围棋经典著作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有权威性的著作。可见围棋理论中战略战术的重要性。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历代棋手的座右铭。在对局过程中,每个棋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使棋局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对局中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子力引导棋局的形势变化。因此,对局双方所看到的棋都是片面地注重于自我的棋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当今最伟大的棋手在长达数小时激烈对抗时也会出现看错、漏棋的情况。作为一名观众,特别是无胜负之心的观众,在欣赏围棋对局时总是平衡在黑白方的中间。时而站黑方,时而站在白方,时而公平地分析黑白双方的利弊。如何提高围棋的欣赏水平,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呢?下面从几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先“迷”后“清”

提高围棋的观赏水平的第一前提是要“迷”上围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使体育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球迷”、“歌迷”之迷是迷在全身心的投入,迷在随着运动员的表现能产生共鸣。围棋运动特点表现于它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特点。这对围棋观众有较高的要求。“围棋迷”首先必须是围棋爱好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围棋理论或实践的知识。如果对围棋不感兴趣,不具备一定的围棋基础知识,就无法体会围棋真正意义或趣味,也就无法谈欣赏围棋。当你具有一定的围棋基础知识后,你通过电视节目看见现代围棋最高水平的对局,并从中学到许多围棋高级战略战术。你将获益非浅。你会体会到围棋的奥妙,得到美的享受。

贵在参与

围棋属于智力型竞技体育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参与和旁观是两样不同的感受。要提高围棋的欣赏水平,首先要提高围棋的技术水平。在观看围棋高手对局时,我们常常为高手的精湛棋艺而折服,常常有一种参与感,我们希望自己能走出非常漂亮的棋来。平时经常下棋可以培养围棋特有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围棋的技艺。围棋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不参加围棋比赛,不通过实战对奕,要谈提高围棋技术水平和欣赏水平是不可能的。只有经常与围棋高手对奕,不断学习,不断切磋,才能提高围棋水平。围棋水平提高了,围棋欣赏能力就自然而然增强。

提高文化修养

围棋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涉及围棋的文献、典籍、传说、典故有许多。围棋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我国许多关于围棋诗词歌赋,是当时人们围棋活动的真实写照。古代文人常常琴棋书画四艺并修,围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围棋文献资料,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要提高围棋的欣赏水平,不能不了解围棋的过去。而要了解古代围棋文献,就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围棋的着法名称,行棋规则古今差别较大,只是知道现代围棋的着法,而不知道围棋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很难理解围棋本质意义。在古代文献分类中,棋书常出现在兵法书籍之中,这说明棋书以外的功用。我国古代许多著名军事家常常也是围棋好手。如曹操、费祎、谢安等,古代许多政治家、文学家都十分喜欢围棋,如班固、王勃、杜甫、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王世贞、王夫之、何绍基。此外,历代帝王当中也有许多人喜爱并倡导围棋,这些统治者对围棋的偏爱,设置围棋官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围棋运动的发展。

千古绝唱

围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围棋爱好者,围棋高手对围棋艺术的追求则是永无止境的。从古至今,小小围棋盘上凝结了多少棋手的心血,产生出多少可歌可泣的对局。这些对局代表当时围棋高手的风格和水平,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许多对局的精妙之处可谓是千古绝唱,使后人赞叹不已。

邓艾开蜀势

唐朝的王积薪是我国古代著名棋手,他出生贫寒,父母早亡,从小以砍柴谋生。故以“积薪”为名。当时佛教盛行,庙中僧人也常下围棋。积薪上山砍柴,每遇僧人下棋就在一旁观摩。很快学会了下棋。僧人见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便赠予他棋图和《奕棋经》,鼓励他继续努力,一定大有希望。从此王积薪棋艺精进,后来他在太原尉李九言府中的金谷园战胜当时国手冯汪,成为唐朝第一人。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带领文武官员逃往四川,棋待诏王积薪也跟在左右。在途中,王积薪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的屋檐下听得屋内老妇人和她的媳妇躺在床上的对话,妇人说:“夜很长,一时也睡不着,咱们来盘围棋吧!”,“好的”媳妇回答。王积薪好不奇怪,心想,屋里没有灯,躺在床上如何下围棋呢?便侧耳谛听着。

媳妇说:“起东五南九放一子”妇人道“东五南十二放一子”……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总共才走了三十几着棋,忽听老妇人说:“你输了,我胜九路”,媳妇表示同意。

王积薪惊奇不已,这乡村竟有这等天才的女棋手,不用棋盘、棋子,凭空想象,能下出这样的妙棋。天亮后,他向老妇人请教:“夜里听得你们口说下棋,十分钦佩,可否给我指教一番?”

老妇人便叫王积薪摆出棋盘棋子来;由媳妇给他一一讲解昨夜下的那局棋,王积薪觉得这盘棋下得十分奇妙,便把它叫做“邓艾开蜀势”带回后认真研究,后来他创造了一子解双征的奇妙着法。

黑1小飞挂,白2飞镇,是古谱“镇神头”起手式着法。经黑3,白4至白42,黑3以下一块棋和黑7以下另一块棋都将被白方征吃。若照参考图1应法,黑1提吃白二子,白2打吃黑3长,白4再吃,黑3以下一块棋就将被征吃。如按参考图2的走法,黑1叫双吃,白2打吃,黑3长后,白4再叫吃,黑7以下的一块黑棋也被征吃掉。王积薪巧施妙手,用43一步棋,即可解两征。以后演变见参考图3。黑1以后,白2打吃,黑3长,白4图有黑1一子,不能在5位打吃,只能在4位打吃,经黑5、白6、黑7逃出了一块棋。白8打吃以后至黑17,白14一子被吃,又逃出了另一块黑棋。黑43一子解双征,又把白棋团在中间,全局形势顿然改观。

古谱精华现棋风

北宋时期,中国棋坛上出现了一位围棋大师,他就是刘仲甫。刘仲甫是我国围棋史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不论是实战还是理论上他对我国围棋的发展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刘仲甫的棋风,攻杀凌厉,而又妙手百出。中国古代围棋特点是以攻杀为主,在进攻中获得先手和实利。后代的攻杀力战型的棋风大致从此开始盛行。请看他同骗山老媪的对局,即可见棋风的锋芒。

白2二间低夹,在古谱中少见,一般都下在A位,左右均可拆二。白4按现代下法,应于右上角关出。黑5飞镇后,白6、白8走在外边,意在取势争先。角上留下一白子,以后尚可利用。黑9压不好,应按参考图1,于外边1位夹击,试白如何应手,不让白连成外势。白40夹是好手,以下双方进行至43,边上一块白子被吃。白54后,白得左上和右上两块角地,黑得中间一大块。大致相当。

黑子接上,比较稳健,若开劫,黑劫材不足,势必吃亏。白2接,黑3打吃,以下双方又开始厮杀,寸步不让。黑13断后,白两面受压。黑15长出,白方如何应,关系到全局胜败。白16顶,绝妙,一子解两危。若按一般下法,两块白棋,难以两全。白16以下,黑白双方从二、三路跟着长出,然后,白34飞镇,给中间黑棋以极大威胁。黑35只得长出,至黑39断,白方以40和42先手利用,然后以44断,这是古今绝妙好手。黑45只能吃,至49长出,白方又以50先手利用,再52板虎,乍看黑可以长出外逃,但白以54扑,又是妙手,黑方为了救出一队黑子,黑得以55和57接,白58一枷,黑方立即崩溃。白方在这一战斗中,以16、44和54连施妙手,确实非同一般。

精算度步步先机

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国手过百龄与棋坛新秀周懒予的对局展现了我国古代围棋对局史上最为精彩的一幕。过百龄八岁便登上棋坛,称雄几十年,被众国手推为一代宗师。周懒予则是清初著名棋手,他从小聪明机灵,五岁便开始学棋,进步极快。一个是老当益壮,一个是风华正茂的“过周六局”的世纪之战开始了。虽然最后结果周懒予终因年富力强,一举击败了称雄棋坛几十年的名宿,但我们从下面的对局中就能看出两位棋手正是旗鼓相当的。双方计算周密,着法紧凑,攻杀妙手层层迭出,体现了古谱风范。明朝围棋起手式多沿用宋元着法,喜用镇神头、金井栏,着法嫌松。过百龄、周懒予则精心研究不断创新,则常常使用倚盖起手式,着法更趋紧凑。这局棋就是倚盖起手式,着法紧凑,计算精细,步步争先。

黑1至白12是中国古谱倚盖的着法,我国古代围棋四角都有黑白各两个对角座子。黑13是好点,左右都有拆地。白14是打入走法,若在B位拦似嫌重复。但是如谱白14部位稍低容易被黑封头。黑15拆二必然。白16关出也可以在C位飞,既成角空,还含有威胁上边两黑子的意味,黑17飞安逸,又破白空,以后还有D位刺的手段。白20细,黑21不能向上打吃,如果向上打吃,白21位长后,黑棋被封。黑25长是好手,计算精细。黑29见小,不必忙于收空,应该在30位吃净一子,以后还能在E位拆攻白黑位一子,局势开展。黑37败着,应在48位接,白不敢在37位断。白如在52位冲,黑再于37位接,白还要在F位补一手棋。白38到52是必然着法,步法紧峭,白52接回五子,及时。

黑53靠,试白棋应手。白54K,走重。应该在58位扳,清除了以后黑55冲,黑五子就逃不出去了。今白54长逃孤,黑乘机55位冲出,对白不利。

黑55冲出,及时,黑65到白74双方杀法紧峭成两个局面。黑75扳失算,应该在76位长。

白76断,78挤,80接是计算周密的妙手。断黑一子,又得角地,显然对白有利。

白90跳,不好。应该在A位再长一手,不给黑棋造成劫杀的机会。

黑90冲,101断,不好。把棋走完,以后就失去了变化了。应该在黑103位与白104位变换后再于107位跳。

黑99到白120成劫杀,着法巧妙。黑121随手是欺着,白122立下阻渡,这一手应该在137位扑灭黑眼位。黑123因无棋可行大飞自补。白124至136必然之着。黑137见小,走活小块棋甚少应该参考图5的法,黑1尖,固角。白在A位杀黑小块棋,黑还可以先手在B位和C位再走一手,构成大形势。今黑走137位后手活棋,被白在中腹破空,以后又在右边活出了一块棋。由此可见,黑棋失策。

白148到180走活右边一块棋。黑157不如在167位接,省得以后还要补棋。黑181到257彼此官子均可。本谱是我国古代对局精彩的一局,共257着。双方行棋细致,杀法凌厉,着法紧凑,体现出我国古代的棋风。

擂台战鼓

中日围棋的交往历史十分悠久,日本是现代围棋大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日本的围棋交流更为频繁,中日围棋友谊赛,中日围棋对抗赛,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大赛事的开展,双方切磋技艺,提高了水平,增进了中日人民的友谊。在这些比赛中尤以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引人注目。中国棋手在聂卫平统帅下连续获得了第一、二、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极大地增加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日本棋坛内外为之震惊——日本一统天下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力战之神江铸久

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江铸久连胜日本五强,暴出了特大冷门,攻擂攻到了日方副帅小林光一面前。在这大胜之后,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看看他的成长过程,也许我们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皇天不负苦心人。

一九八〇年,江铸久被选拔参加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战绩六胜一负,只输给日本的一位七段一盘。一九八二年他又东访日本,这一次访问比赛中国队以四十三比十三大胜,而江铸久在这次比赛中一盘未失。创造我国男棋手访日比赛全胜的记录。但由于江铸久在选拔赛中战绩不佳,一九八四年未能取得去日本的资格,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中日围棋擂台赛是江铸久施展才华的好战场,广大围棋爱好者都希望他能取得好的战绩,江铸久自己对此也信心十足,果然,他努力拼杀,出手不凡。为中国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立下了不朽战功。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江铸久拼杀劲头使他大出风头。虽然他连闯五关,但关关取胜都不轻松。差不多每场比赛开局阶段他都不占优势,都是后来冲上去的,拼出来的。我们欣赏一下江铸久对小林觉这一局棋,就可以领略一下江铸久的棋风。

黑1、3是对角型布局,对角型布局容易形成激战局面,也是江铸久爱用的布局。黑5挂白6尖应稳健。黑7守角,白10至黑19是定式,白20,黑21占大场,白22占大场,黑23大拆,挑起战斗,白24打入及时。黑25至28正常对应黑29飞压,至黑33有凑着之嫌,白34至38,彼此交换先手,黑39作战的要点,黑41大场,出人意外。

黑43、45、47挑起大战。黑51是一种纠缠战术,实际是声东击西。白52走重,白56觑黑57至65是整形手段,属攻守兼备基本着法。白66至68破眼兼自身联络白70、72自补联络同是盯着黑棋的弱点。黑73联络兼攻白拆二。白74飞出,反击,但实际是坏棋,使白棋自身陷入苦战。黑75至83,黑棋占优势。白84至92整形黑93是联络,暗含杀机之手。白94不得已,黑95、97联络并吃一白子。白98放手一搏,宁为玉碎拼命抗争。

对于白98,黑没有退让的余地,终于下决心全歼白棋大龙。黑1、3、5联络自己,黑7破白棋眼位,对白棋大龙展开最后的歼灭战。白18夹,白20做劫是唯一的脱险要诀。黑33让步,冷静的好手。黑35跳,好棋,白仍无法联络。白40是最后的抵抗。白44冲试应手,黑45正着,白46顽强,黑47打正确。白48至黑51,白棋最后完全被吃,不得不认输。

从这盘棋我们看见了江铸久攻杀严厉,声东击西,全局主动进攻的棋风。

力挽狂澜聂主帅

第一、二届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棋圣在兵临城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亲自披挂上阵,力战连胜日本八名围棋强手。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二届擂台赛的胜利。亲手实现了陈毅同志围棋要赶上日本的遗愿,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一届中日擂台赛临聂卫平出阵时,形势十分险恶了!日本队还有三名强手,小林光一十段,加藤正夫王座,藤泽秀行终身棋圣。这三个中,小林和加藤从来都是中国棋手的“克星”,聂卫平自己过去也曾四会加藤,两战小林,结果均告败落。而今小林光一从江铸久打到马晓春,挟六战连胜之余势,士气正盛。聂卫平主将一人,“背水一战”,神助一般地战胜了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报了一箭之仇。打到了日本主帅藤泽秀行的帐前。最后一鼓作气,战而胜之,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出场时日本还有五员大将。然而,奇迹又发生了,聂卫平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五连胜,为中国夺得了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在两届擂台赛中,聂卫平八战八捷,战胜了日本所有的四名超一流棋手。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聂棋圣的精彩对局。

白2占星,静观黑方态度。黑3、5、7是早有准备的。黑9托退定式,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黑19扳出弃一子,可以争取黑23的先手挂。黑25守角大场。白26是扩张模样的要点。黑27大场、白28拆、黑29跳步子顺畅。白30大场,黑31针锋相对围空。白32、黑33,必然。白34点“三·二”先捞实地,黑35至47为双方定式对应,白得角位实地,黑势雄厚,特别黑27、29关起子形成立体模样格局。

白48一间夹,黑49托角,51进角是针对小林光一注重实地而为。以加重小林光一心理上的压力。果然,小林在52、56都用了好几分钟。黑57、59是求活的步调。白60,黑61交换,补强右边的白棋。然后对黑棋,从白62至黑75,下边的黑棋活净,但也被封住,双方持平。黑77称,白78好手,黑79、80。黑81,白82交换不得已,白棋自然出头,黑受损。从黑83至白92,黑联络并出头。黑93投入白的模样之中,白94太大。黑95、97、99黑棋走重,成受攻击之形,致使白棋两次脱先白棋在上边获得了实地。形势难分难解。

黑1接,2飞过,黑3跳出。白4脱先打,白6先手飞,白8虎,步调好。黑9、11扳粘先手官子大,黑15缓手,使白占16、18、20、24连连先手取利,黑棋不容乐观。黑25抢吃一子,先手活棋实利大。从黑29—39是奋力破白空,白也乘势攻击黑棋,围起中央腹地。黑39,围空争高低。白40攻击要点,黑41聂卫平长考达一小时余,结果只此一手正着。白44既然投了则45、47提子必然,至黑63,白棋不仅没有明显的收益,黑棋反倒吃进了白三子,角地得到20目以上实地,比原先还扩大了几目。至此,黑方扳回了因黑15不当所造成的损失。

黑1接,黑3挡是先手官子便宜。黑31妙手,由此,差距终于拉开。最后黑胜。

这是我国第一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实现了零的突破。

现代棋圣

聂卫平的名字在中国现在无人不晓,几乎是围棋的同义词。为表彰聂卫平对围棋事业的杰出贡献国家体委授予他“棋圣”称号。“棋圣”是中国围棋第一人的意思,这不光是指棋艺水平,同时也指他的精神风范,优秀品格。

聂卫平,1952年生于北京,他从9岁开始学棋,从小就得到国内一流高手雷溥华,过惕生,过旭初,张福田等人的指教,以及古今中外棋谱的熏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62年就夺取了北京市少年儿童围棋赛冠军。聂卫平与陈毅元帅成了围棋忘年之交。也正是陈毅元帅的亲切关怀,才使聂卫平走上围棋事业这条艰难的道路。在十年动乱期间,围棋被批判为“封资修”的东西遭到禁制,聂卫平下放来到黑龙江的山河农场。但他仍坚持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棋谱,悉心钻研。农场没有高手与他对奕,他常常就自己同自己下棋,这是多么需要毅力。后来他竟悄悄溜回北京,去找被下放到工厂的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和华以刚等高手下棋。坎坷经历的磨炼,使聂卫平变得深沉、含蓄、坚强。他的棋艺变得十分全面,独具一种自由而严谨,锋锐而坚韧,强劲而细腻的风格,从小不服输的性格,使他深深懂得了下棋就得赢,只有赢棋自己才有上进。要争取赢棋,他胜负感极强为他日后在棋艺竞技上的光辉成就奠定了基础。

1974年,聂卫平东山再起,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围棋锦标赛并获季军;翌年从陈祖德手中夺得全国比赛桂冠,此后,又于1977、1978、1979、1981、1983年5次蝉联全国冠军。在1979年开始举办的新体育杯赛中,他夺冠后保持“五连霸”,90代以后,我国新举办“国手战”、“名人战”、“棋圣”,他均获首届冠军,有“尝鲜果”的美名。

聂卫平在中国与日本围棋赛中,成绩更是十分突出,1976年访问日本,连胜藤泽秀行棋圣、加克司九段,岩田达明九段,濑川良雄八段和名噪一时的有“电子计算机”之称的石田芳夫九段,在日本刮起了“聂旋风”,在举世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挂帅率领中国围棋健儿,取得第一、二、三届围棋擂台赛的胜利,聂卫平独自以三连胜和五连胜的战绩,连挑日本称为“双保险”的日本超一流九段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和大竹英雄。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实现了陈毅副总理“围棋要赶超日本的遗愿”。围棋兴于中国而盛于日本,这是何等的耻辱,如今,沉睡的雄狮猛醒了,千年围棋史也翻开了新的光辉的一页。真不易啊!聂卫平的成功,不是他个人的成就,这饱含着革命前辈和无数棋手前赴后继的心血的一页,却是聂卫平亲手翻开的,我门祖国围棋事业灿烂的光辉的时期已经到来。

长江后浪

“长江后浪赶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在我国围棋事业兴旺发达的今天,以聂卫平为代表的大批围棋青年棋手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是中国围棋的中流砥柱,是中日围棋对抗赛、擂台赛的主力军。“智多星”马晓春

马晓春是浙江嵊县人,1964年7月19日出生,是我国最年轻的九段专业棋手。

马晓春十岁才开始学棋,半年之后就获得地区围棋比赛第三名,可见他从小聪颖过人。他被招入省队集训后,受到老教练张素源和姜国震等人的精心培养。他很快地被招进了国家集训队,在这里他博采了中国各种棋风流派的长处,陈祖德的搏杀,吴淞笙的气魄,聂卫平的机敏,……久而久之,他成功地形成自己轻灵飘逸的棋风,在国内棋坛上竖立起了新颖独特的旗帜。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动脑子是他学棋的特长之处。

马晓春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1980年、1981年他两度夺取了全国亚军,1982年和1984年两度冠军,在“国手赛”和“新体育杯”这两个国内最大的邀请赛中,他也各取得过两届冠军。在对日本棋手交锋中,他也曾多次取得过优异成绩。马晓春下棋时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旧的理论框框,他行棋轻松飘逸。日本棋界对于马晓春出色的才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他将是继聂卫平之后对日本棋界最具威胁的棋手。“战神”刘小光

刘小光是山东郓城县人,生于1960年3月21日,当他来到人间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被错划成了“右派”。刘小光是从小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过早地就尝遍了人生的酸辛苦辣,养成了内向的性格,磨练出了对什么都不服输的脾气。1973年进省儿童围棋集训班学棋,曾得陈祖德、罗建文等老师们的指点,渐渐地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独特力战到底的路。刘小光很喜欢这风格,也很珍惜这风格,他清楚地看到,这种风格正与他那永无止境的好胜心和不畏艰难险阻的脾气相符合。喜欢力战的棋手,富于冲击力量,不管对手有多高,有时也会被冲垮,刘小光正是凭这股冲杀劲头在1980年成功地冲倒了陈祖德和聂卫平,一举夺下全国个人赛冠军宝座。刘小光的成绩比较稳定,1980年之后他在年年举行的各种大小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进入前六名。他的对日成绩也不错,1984年访日期间取得了5胜2败的好成绩。刘小光棋风强硬,作战勇猛,计算精确,敢于冒险,他最擅长的技巧是如何攻杀对方的“大龙”。刘小光现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九段棋手之一。

稳如磐石的曹大元

曹大元是上海市人,1962年1月26日出生,他十一岁开始学棋,从小得到邱百端、谢裕国等名教练的指点,打下了较深厚的技术基础。一九七三年他初次代表上海参加全国儿童比赛,获得了第四名,一九七七年他成为上海队的主力队员,为上海历年保持全国团体冠军建功立业。1981年他开始大显身手一举夺得了南京十三省市邀请赛冠军,同年秋天,他在被让先的情况下战胜了来访的日本棋圣藤泽秀行,并力克群雄一举夺下了“新体育杯赛”的挑战权。1982年,他夺取了第四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随后,在访日战斗中,他战胜了高木祥一九段等高手,取得了5胜2败的好战绩。

曹大元的性格温文而又有远见,他的棋风凝重深沉,表面上平平淡淡,四平八稳,但他对形势判断好,大局观好,官子功夫更是细腻精深。有良好竞赛素质。曹大元现已是九段棋手。

天才少年钱宇平

钱宇平是上海人,生于一九六六年十月六日,他七岁时受父亲启蒙下学棋,为了培养他成材,父亲花了很大的力气,收集了许多各色各样的妙手,如“金鸡独立”、“双倒扑”、“胀死牛”等,编成习题,让他一道接一道地解答,每逢钱宇平和人下棋的时候,做父亲的还站在一旁监督。如果今天下得好,回家就有奖励,久而久之,钱宇平被逼迫练出浑身解数,特别擅长于吃上手的棋。

钱宇平很快就被选到国家集训队来深造,在国家集训队里他利用自己基本功扎实,官子功夫巧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自己那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稳健棋风。一九八二年的“国手赛”中他初次夺取第三名的好成绩。一九八三年底的“新体育杯”赛中他八战八胜,夺得了挑战权。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四年中,钱宇平两次随团访日取得了胜多败少的良好成绩。钱宇平现也是九段专业棋手。“乐天派”邵震中

邵震中一九五八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十岁起跟父亲学棋。据说他之所以学棋是因为有一次他走路不小心掉在河里了,那次幸亏河边有棵小树,比他大五岁的表哥一手拉着树干,一手将他提上岸来,算是侥幸脱险。他父亲是个小学教员,平时上班离家很远,耽心孩子再出事,就想个绝好办法:用围棋捆住孩子的手脚,谁知“无心插柳”,却使中华棋坛增添了一位国手。

邵震中的围棋生涯可算一帆风顺,1973年先到省队,然后到国家队。他的棋风独特,看似平平常常,其实稳中有凶,特别是后半盘的撕缠追杀,更属他的拿手好戏。邵震中在棋坛成名较早,早在一九八0年和一九九一年的全国个人比赛中,他连续两次位居第四,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的个人赛中,他两次获得亚军,在八一和八三年的国手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国手”你号。此外,他还曾获得第三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邵震中现已是专业九段棋手。邵震中在比赛中风度十足,抽烟,喝茶,落子都显得是那样从容,他性情随和,处世正观,是棋坛中的乐天派。

东瀛风云

围棋传入日本是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围棋能有今天这个繁荣昌盛的局面与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日中文化交往在历史上颇为频繁,最早也在西汉时,公元五十七年,日本遣使者来中国。随同遣唐使者来中国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两个都是围棋爱好者,他们回国之后,广为传播围棋技艺,那时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围棋传入日本后,取消了对局以前先固定四个势子的旧框框,这一打破势子布局的革新推进了围棋布局的发展,围棋在日本特别兴盛是从德川幕府时代开始的,当时,往来于两国间的棋手认为,中日两国棋手的水平已不相上下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围棋逐渐发展到了全盛时代,本因坊秀策创“一、三、五”布局,被誉为围棋的金字塔,1928年,中国十四岁的棋手吴清源到日本,1933年夏,他和日本棋手木谷实共同研究了“新布局”,从而掀开了围棋的篇章。

围棋在日本被誉为“国技”,日本目前有600多人的职业棋手,60多人为九段棋手,堪称当今围棋大国。

日籍华人吴清源

在中日围棋交流史和日本围棋发展史上最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就是日籍华人吴清源。吴清源福建人,1914年生,他九岁开始跟父亲学棋,颖慧异常,一年时间就能同父分先对局。吴清源幼年时代在北京度过的,当时北京名手汪云峰,顾水如等观他对局十分惊奇,在这些老棋手的辅导下,吴清源棋艺突飞猛进,到十一岁时顾水如只能让二子,被誉为棋坛奇才。1927年吴清源十三岁时,日本名手岩本薰(六级)和小杉丁(四级)两人来北京访问,指导棋局。吴清源同岩本薰对阵,让三子连胜两局,受二子微负一局。而同小杉丁则分先对局,互有胜负。岩本薰对他十分器重,赠予大批日本棋谱。十四岁,在北京同来华访问的日本井上孝平五段对局,受先三局,一胜、一负、一和。井上孝平将吴奕谱寄送日本棋院权威濑越宪作。濑越过目后认为吴是古今罕见的棋坛天才。前途无可限量,他多方交涉,邀吴清源去日本深造。1928年吴清源赴日,年仅14岁,拜濑越宪作为师。第二年,日本棋院正式授予三段证书。同本因坊秀哉议定“二三二”三局战,皆胜。《读卖新闻》围棋专栏便悬优胜奖,约吴清源同日本著名棋手对局,结果吴连挫九人。十七岁时吴清源参加日本棋院春秋两季大比赛,分别以七胜一败和全胜的战绩晋升四段。十九岁升五段,他认为奕艺不能墨守成规应不断革新,便同木谷实一起研究新布局法。使传统的布局法产生了根本变化,吴与木谷实在日本棋院“专业段位赛”中应用新布局法,屡建战功。连续取得了最优和全胜的成绩。震动了日本棋坛。新布局法随之迅速传播开来了。1933年吴在日本《读卖新闻》社主办的围棋选手权争权战中获得冠军,取得了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决战的资格。当时,这一具有国际棋赛意义的世纪性决战,引起了整个日本棋界的注目。吴清源受先,头三步棋,吴毅然采用“三·3”、“天元”和“四·4”星位,被日本棋界誉为奇手。本因坊秀哉苦苦思索,难于应付,结果这局棋共下了一百零九天,精彩纷呈,成为杰作。吴清源气势磅薄,处于主动地位,最后,吴有意谦让,顾全秀哉数十年盛名,以输一子终局。二十岁晋升六段,二十六岁升七段,二十九岁升为八段。从1939至1954年,《读卖新闻》连续主办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