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4 20:26:23

点击下载

作者:王艳明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试读:

第一章 博弈思维

——逻辑使人决策制胜对博弈的理解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什么是博弈思维理性!理性!还是理性!博弈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博弈思维是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博弈的均衡——纳什均衡博弈思维成就智慧人生

1 对博弈的理解

什么是博弈

通俗地讲,博弈就是指游戏中的一种选择策略的研究。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英语中,“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它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的目的是让自己“赢”。我们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使自己赢呢?这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生活中博弈的案例很多,只要涉及人群的互动,就有博弈。

比如,一天晚上,你参加一个派对,屋里有很多人,你玩得很开心。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想逃生。你的面前有两扇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扇门出逃。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被烧死。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生。这里我们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

一个人做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做选择时也会考虑此人的选择。此人的结果——博弈论称之为支付,不仅取决于他的行动选择——博弈论称之为策略选择,同时取决于其他人的策略选择。这样,此人和其他人就构成一个博弈。

博弈的特色

博弈的特色是互动性,就是博弈的参与者至少有两个,即使只有一个人,比如我们考虑今天出门是否带雨伞,也要把天气作为另一个博弈参与者。只要明白了博弈的这个特点,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博弈。请看下面这个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升了天,在天堂呆了数日,觉得天堂太单调,于是就请求天使让他去地狱看看,天使答应了他。我们身边的博弈

博弈作为一种关于策略的理论,并非高不可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博弈。

他到了地狱,看到繁花似锦的宫殿、一群群妖媚的美女以及各种美食。他对魔鬼说:“今天我决定在这里过夜,听说这里很好玩。”魔鬼同意让他留下来过夜,并派了个美女招待他。

第二天,那人回到天堂。跟地狱比起来,天堂的生活仍然很单调。过了不久,他又开始想念地狱的花天酒地,再次请求天使准许他去地狱。一切都如同上一次,他容光焕发地回到天堂。又过了一阵子,他向天使说他要去地狱永久居住,说完不理天使的劝告,坚决地离开了天堂。

他到了地狱,告诉魔鬼他是来定居的,魔鬼把他迎进去,可这次接待他的是一个蓬头散发、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以前接待我的那些美女哪儿去了?”那人不满又好奇地问。“朋友,老实跟你说,旅游是旅游,移民却不是一回事!”魔鬼告诉他。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与博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里面的局中人,在这个生活场景里有天使、魔鬼、当事人。当事人有两种策略选择:一种是继续待下去,另一种是换个环境比如地狱。这两种选择是他与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博弈。如果我们把与他博弈的局中人换成天使,那么他在选择两种策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天使的反应。他想选择第二种策略,去地狱,天使就面临着答应与不答应两种策略。若天使答应他怎么办,若天使不答应他怎么办。当然,最后的策略均衡是答应了。他去地狱后,魔鬼与他进行博弈。用诱惑来吸引他和用丑恶来接待他这两种策略选择中,魔鬼为了留住他,先用第一种策略来吸引。如果魔鬼先用第二种策略的话,当事人肯定要走了,绝不会留在地狱的。魔鬼先选择第一种策略,而等当事人决定留在地狱后,再拿出了第二种策略。魔鬼的每一个策略都是揣摩当事人的意思而定的,他和当事人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如果当事人的策略选择是不留下,魔鬼肯定要换另外的策略,他总是按照当事人可能的策略选择来定自己的策略。互动是博弈的特色

博弈的构成

博弈由很多要素构成,每个博弈至少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1.局中人

局中人又名决策主体、参与者、博弈者。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都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博弈中的参与者在游戏里扮演不同角色。比如象棋,有这样几种角色:将、相、士、车、马、炮和卒,俨然一支军队。每个角色都是一次棋局博弈的局中人。当然,比起真实的人生,这个模型过于简单了,但一样可以映射出现实的生活。

在整个人生中,博弈无处不在,因为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与他人竞争,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摆在一个局中人的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而人则永远是博弈中的局中人。

2.策略

博弈中有了局中人,就要开始进行策略的选择了。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可供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这个自始至终筹划全局的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只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由于每个人都随时面对各种选择,随时扮演着局中人的角色,所以在人生这场大游戏里,策略的选择异常重要。正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3.效用

所谓效用,就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是参与者的收益或支付,我们一般称之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 off)函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付函数,其实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每一步行动简单地计算过支付函数中效用的得失,也就是干构成博弈的五要素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构成博弈的五要素

4.信息

在博弈中,策略选择是手段,效用是目的,而信息则是根据目的采取某种手段的依据。信息是指局中人在作出决策前,所了解的关于支付函数的所有知识,包括其他局中人的策略选择给自己所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以及自己的策略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策略选择中,信息自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掌握了信息,才能准确地判断他人和自己的行动。

5.均衡

均衡是一场博弈最终的结果。均衡是所有局中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策略组合。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如果某一商品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纳什均衡就是一个稳定的博弈结果。

在上述要素中,局中人、策略、效用和信息规定了一局博弈的游戏规则,均衡是博弈的结果,也是游戏结束的最后结局。博弈的基本分类

2 博弈中的策略选择

任何一个决策都是由决策主体作出的,如果从决策主体的人数来分,决策分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个人决策是指某一个决策者根据他自己的目标从他备选的策略中选择最优策略的一个过程;群体决策则是指一个至少由两个人组成的群体,在一定的规则下,根据群体各成员的决策而形成一个总的决策的过程。

对于某个决策者而言,其决策环境有两种:其他决策者和自然。其他决策者构成他的决策环境是指这样的情况:决策者的利益与其他决策者的行为选择有关联,其他决策者的利益与该决策者的利益存在关联。此时,决策者的策略选择要考虑其他决策者的策略选择,其他决策者的决策也要考虑该决策者的策略选择。此时的行为选择构成一个博弈。博弈是行为的互动过程,当不存在这样的互动的时候,决策便是面对自然的决策。

生活是由无数的博弈即互动所组成的。我们并不是单独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群体或社会之中。我们不仅从社会中获得生活必需品,而且也从社会中获得荣誉感和认同感。同时,我们也为社会或者说为他人作出贡献。我们与人群中的其他人组成一个互动的社会,我们依存于这个社会。

由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的决策环境更多的是他人。所以我们进行决策时要考虑我们的策略对他人的影响(这个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到我们自己),我们也要考虑他人的策略选择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的行动和他人的行动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时刻与他人处于互动即博弈之中。因此,这里所说的策略选择是针对我们与他人处于一个博弈而言,而不讨论人们面对自然的决策。因此,在作决策时要对我们所处于其中的博弈局势进行理性分析,正确地作出策略选择,以达到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3 什么是博弈思维

博弈思维是指,当与他人处于博弈之中时,为了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我们主动地运用策略的思维。具体地说,由于我们的目标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策略选择并且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我们要使用理性分析,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策略以及他人备选的策略,分析这些策略组合下的各种可能后果以及实现这些后果的可能性(概率),从而选择使我们收益最大或者说最能够实现我们目标的策略。作出合理的策略选择是博弈思维的结果。

博弈思维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科学思维。博弈思维认为,我们的任何结果均是决策和行动的产物。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里的“种”指的是行动,“瓜”、“豆”指的是结果。而要得到理想的行动结果,除了依靠我们的理性思维外,别无他法。

我们每个人都是策略的使用者,时刻都面临着不同的行动选择,时刻都在计算着应当采取何种行动。这种选择不仅体现在选择上哪所大学、学哪门专业、从事何种工作等这样的大事上,而且体现在买菜、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上。然而,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策略的使用者,但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一辈子默默无闻其答案就在于,他是蹩脚的策略使用者还是优秀的策略使用者。优秀的策略使用者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博弈思维,把博弈思维贯穿于各种竞争性的活动之中,从而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取得成功;而蹩脚的策略使用者缺乏博弈思维,他们的策略选择往往是不合理的,这导致了他们在人生中常常失意。当然,我们这里不是在宣扬某种价值观。事实上,成功与否与幸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默默无闻的人可能幸福一辈子,功成名就的人却可能不幸福。我们在此想要表明的是,如果一个人希望成功,那么他就得运用博弈思维,成为优秀的策略家。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

博弈思维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一致。

4 理性!理性!还是理性!

如果有人一定要像剥洋葱一样地剥开博弈思维,看看施展各种博弈技巧的核心是什么,那么他将会看到两个字——理性。

我们的任何结果均是决策和行动的产物,要想得到想要的行动结果,就要依靠理性思维。冲动是魔鬼,冲动更是博弈思维的大敌。

博弈论的基本假设:理性人。

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博弈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人。其中的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理性”这个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阐释。

其一,理性的人一定是自利的。

所谓自利,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自利和社会学中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在博弈论中,“自利”是一个中性词。博弈论假设参与者都是纯粹理性的,他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其二,理性和道德不是一回事。

理性的选择只是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一定最合乎道德。理性和道德有时会发生冲突,但理性的人也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其三,理性和自由不一定一致。

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小孩子厌倦学习,但父母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展开博弈。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行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行动寻找对策。这时,父母和孩子都是理性的,也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父母的自由意愿是让孩子幸福快乐,但理性让他们宁愿让孩子放弃暂时的轻松快乐;孩子的自由意愿是玩耍,但由于知道父母会惩罚他们的玩耍行为,所以理性地选择了并不喜欢的学习。这就是理性和自由的悖论。当然,有时候理性的选择和自由的选择也有可能达成一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的目标不够明确,头脑不够冷静,思路不够清晰,那么他与理性人还有一段距离。理 性 的 定 义

理性:是指参与者努力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5 博弈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专门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群的理性决策行为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就是博弈论。它是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特恩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他们是从研究各种扑克游戏中的各个要素,如虚张声势、使用骗术、猜测对方意图以及一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手法,开始创立博弈论的。他们希望找到某种数学结构揭示林林总总的博弈背后的规律,并意识到这些规律完全可以用于人生竞争的各个方面。

博弈论问世不久就得到了学术界的热情肯定。当时有人预言:“我们的子孙将把这看作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目前,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进化学、军事战略问题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和许多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都是从复杂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对这些元素构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它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

尽管博弈论以数学为基础(而且本身也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但它也有平易近人的一面:即使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也读不懂其中复杂、繁琐的论证过程,仍会有所收获。它的模型案例就如同寓言故事,可以用某种生动、直观的方式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而且这种揭示过程往往是不乏乐趣的。

与其说博弈论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性人”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个目的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制度和他人的制约,因此人们必须作出选择(也就是策略)。而人们策略的相互作用(这正是博弈研究的课题)又可能导致更多的、更高层次(群体、国家乃至人类)的问题的选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不会找到最佳答案,但是思考这些问题,无疑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博弈的发展如同一条小河

6 博弈思维是与人“斗心眼儿”的利器

学习博弈论的好处在于,它教会我们一种策略化思维,教我们如何与人“斗心眼儿”,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人生难题。

公元前203年,楚军和汉军正在广武对峙。当时项羽粮少,欲求速胜,于是隔着广武涧冲着刘邦喊:“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为吾两人矣。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也就是说,天下战乱纷扰了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缘故。现在,我们单挑以决胜负,以免让天下无辜的百姓跟着我们而受苦。面对项羽的挑战,刘邦是如何应答的呢?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跟你比的是策略,而不是跟你比谁的武功更高,力气更大。

由此可知,刘邦比项羽更具有策略性思维,他的想法更符合博弈论的道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对抗局势,其胜负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或者运动技能,要在这些对抗局势中获胜,只需锻炼身体技能就可以。这样的对抗局势虽然也可纳入博弈论的研究范畴,但是这些并非博弈论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更多的对抗局势中,其胜负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依赖于谋略技能。比如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战术,而不是哪一方的统帅体力更好,武功更高。要在这样的对抗局势中获胜,就需要锻炼谋略技能,也就是刘邦所说的“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众所周知,楚汉相争的结局是刘邦赢得了天下,项羽兵败自刎而死。“斗智”才是博弈论研究者深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博弈论、运用博弈思维能够有所收获的。

在人生这个竞技舞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运用博弈思维,懂得策略之道,恰恰满足了我们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要求,并使我们在所参与的博弈中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博弈就是斗智不斗勇

楚汉相争,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还在于他善于运用策略,懂得博弈。

7 博弈的均衡

——纳什均衡

无论进行哪一种博弈都会形成一种均衡,在各种均衡中有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的核心概念,那么什么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者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而讲解纳什均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的困境”。

甲、乙两个囚徒联手作案,杀死了一个富翁。为了尽快破案,警察把两人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审讯,并告诉他们:如果都坦白,各判5年徒刑;如果一方抵赖,另一方坦白,则坦白方判1年,抵赖方判10年。但事实上,如果甲、乙都抵赖,警察找不到确切证据,只能以扰乱社会治安各判2年。甲、乙两人都面临决策。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甲、乙都抵赖,结果是两人都只被判2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西方博弈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1年,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但是纳什均衡说的是罪犯本身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比如甲认为乙会和他合作,从而选择不招供,这样的话,两个罪犯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最佳的。这种最佳的均衡就是策略选择的纳什均衡。这是一种合作性的纳什均衡,这种均衡本身正是破解囚徒困境的途径。

在知道对方策略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的策略,而这个合理的策略,势必要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点之上,才能切实可行。这样就达到了一个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

原本拒不招供的囚徒,为什么同时招供了呢?这是因为,两名囚徒在决策时,面临着同一种情况:如果自己不招供,那么结果会比现在差。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红楼梦》里面形容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皆损”。这是因为这四个家族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有利益的合作,也有亲缘关系,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那么,如果两个同时处在困境中的人,也有这种利益、亲缘的双重关系,他们合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也会更大,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要做到“同心”,仅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亲情的亲缘关系。显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亲缘关系不是能够随便形成的。《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属于合作性的博弈,牵一发动全身,都是相关的。他们彼此都知道其他人的策略,并且知道自己选择和他们合作的策略。四大家族绵延一体,不会产生不知道对方策略的困境,每次选择都是一个纳什均衡。比如薛蟠打死人后贾府的庇护,贾家与薛家的选择就成了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犹如一盏明灯,使人们从种种困惑中找到解释其中原因的线索。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了解一些博弈论知识,学会运用博弈思维,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关系表《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8 博弈思维成就智慧人生

有生活就有博弈。在博弈中,有些时候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吃过晚饭后他跟家人一起玩纸牌,一连六盘,他拿到的都是最坏的牌。于是他变得不高兴起来,嘴里开始不停地埋怨。他的母亲停了下来,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继续玩下去,就不要埋怨手中的牌怎么样。不管怎样的牌发到手中,你都得拿着。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你所能,打好手里的每一张牌,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始终记着母亲的话。他按照母亲的话去对待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每一次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2002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是博弈论中纳什均衡的创立者——约翰·纳什的人生历程。

在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普林斯顿大学里,几个男生正在酒吧里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大家想了很多方法都觉得不是最理想的,而这时还在读书的纳什,开始运用他的“博弈论”思维,给男生们出主意:“如果你们几个都去追求那个漂亮女生的话,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理睬。这个时候,你们再想追求其他的女生,难度也会加大,因为别人会认为你们把她们当成了‘次品’。”

几个男生一听,觉得纳什说得很有道理,忙问他应该怎么办。纳什说道:“你们应该首先去追求其他女生,那么那个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了,这时再去追她就容易得多。”纳什的“博弈理论”说服了几个男生,他们开始去追求漂亮女生周围的女生,漂亮女生很快便形单影只。不过这好像是纳什故意安排的,因为他也看上了那个漂亮女生。结果很显然,纳什在博弈中获胜,他成功追求到了漂亮女生。

运用博弈的思维,为自己赢得幸福,不仅仅是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才能做到,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在困境中,我们尽力作出明智的抉择,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智 慧 的 人 生

第二章 博弈模型

——智慧生存的思维法则斗鸡博弈:针尖对麦芒的困境赌徒博弈:注定要输的游戏智猪博弈:行动之前开动脑筋酒吧博弈:胜利者永远只是少数猎鹿博弈:合作创造奇迹蜈蚣博弈:学会以结果为导向思考问题鹰鸽博弈:强硬与温和的演绎枪手博弈:弱者的生存智慧重复博弈:蛰伏中的理性较量策略博弈:亮出手中的优势牌脏脸博弈:以人推己的最佳策略多人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协和谬误:不要将错误进行到底零和博弈:有赢有输的游戏非零和博弈:两败俱伤与互利双赢的权衡

1 斗鸡博弈:针尖对麦芒的困境

在斗鸡场上,两只英勇好战、旗鼓相当的公鸡狭路相逢。在这种情况下,每只公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个是退下来,另一个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则对方获得胜利;如果一方退下来,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一方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则自己胜利,对方失败;如果双方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结果很难实现,而且情况并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如果两只公鸡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的收益是-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或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均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或1个单位的损失。

由此可见,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进另一方退。但是我们无法据此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因为无从了解谁进谁退,谁输谁赢。

这是博弈论的一个理论模型。它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

在现实中,大到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小到两强相遇互不买账的悲剧婚姻,都可以用斗鸡博弈的模型来解释。狭路相逢的智慧

2 赌徒博弈:注定要输的游戏

约翰·斯卡恩在他的《赌博大全》一书中写道:“当你参加一场赌博时,你要因赌场工人设赌而给他一定比例的钱,所以你赢的机会就如数学家所说的是负的期望。当你使用一种赌博系统时,你总要赌很多次,而每一次都是负的期望,绝无办法把这种负的期望变成正的期望。”

这就从客观上点明了赌博注定会输的原因。举例说:假如你和一个朋友在家里玩“猜硬币”,无论谁输谁赢,这都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人赢多少钱,另一个人就输多少钱,不必要花费成本(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你们都要花费时间成本)。但是在赌场中就不同了,赌场有各种成本投入,如设备、人员、房租等,更何况赌场老板还要赚钱,这些开销都要摊到赌客身上。姑且把这些开销低估为10%,也就是说,赌客们拿100元来赌,只能拿走90元,长期下去,每个人的收入肯定小于支出。

赌博就是赌概率,概率的法则支配所发生的一切。以概率的观点,就不会对赌博里的输赢感兴趣。因为虽然每一次下注是输是赢,都是随机事件,背后靠的是个人的运气,但作为一个赌客整体,概率却站在赌场一边。赌场靠一个大的赌客群,从中抽头赚钱。而赌客如果不停地赌下去,构成了一个大的赌博行为的基数,每一次随机得到的输赢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赌场电脑背后设计好的赔率面前,赌客每次下注,都没有了意义。

赌博游戏其实都是一样的,背后逻辑很简单:长期来看,肯定会输,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也许会有领先的机会。如果策略对头,也许可以在领先时收手。但多数情况是,当一个人领先之后,继续赢的欲望便会诱使他再一次下注,于是一个赌徒便出现了。而赌徒所玩的是一个必输的游戏。因为对于一个豪赌者而言,赢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注定失败的游戏

从短期来看,赌博会有一些赢的概率,从长期来看,这确是一场必输的游戏。

3 智猪博弈:行动之前开动脑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它们在同一个食槽里进食。猪圈的一头有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大小猪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个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智猪博弈模型可以解释为占有更多资源者,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瓦解。寻找自己的优胜战略

智猪博弈:一种谁占有资源多,谁付出就多的博弈模型。

4 酒吧博弈:胜利者永远只是少数

酒吧博弈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提出的,其理论模型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小镇上总共有100人很喜欢泡酒吧,每个周末均要去酒吧活动或是待在家里。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酒吧,能容纳60人。并不是说超过60人就禁止入内,而是因为设计接待人数为60人,只有60人时酒吧的服务最好,气氛最融洽,最能让人感到舒适。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于是第二次,人们根据上一次的经验,决定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决定不去,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去的人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

问题是,小镇上的人应该如何作出去还是不去的选择呢?

小镇上的人的选择有如下前提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他的信息可供参考,他们之间也没有信息交流。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困惑,即如果多数人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60人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反而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多数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人,因而去了酒吧,那么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人,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作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预测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作出预测。

酒吧博弈的核心思想在于,如果我们在博弈中能够知晓他人的选择,然后作出与其他大多数人相反的选择,就能在博弈中取胜。作出相反的选择

酒吧博弈中的顾客,犹如不断翻转着的沙漏里的沙子,一窝蜂地涌向沙漏的另一端。

5 猎鹿博弈:合作创造奇迹

猎鹿博弈源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一个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1只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可以抓住4只兔子。

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1个人吃4天;1只鹿可以供2个人共同吃10天。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这就是这个博弈的两个可能结局。猎鹿博弈一览表

比较猎鹿博弈,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鹿的好处比各自打兔子的好处要大得多。猎鹿博弈启示我们,双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举措达成这一局面。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为了取得共赢,各方首先要做好有所失的准备。在一艘将沉的船上,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将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抛下船去,减轻船的重量,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地将漏洞堵上。因为谁都知道,前一种结果是最终大家都将葬身海底。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共生共赢才是企业的重要生存策略。为了生存,博弈双方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社会竞争变成一场双方都得益的正和博弈。猎鹿博弈中的合作与共赢

6 蜈蚣博弈:学会以结果为导向思考问题

蜈蚣博弈是由罗森塞尔提出的。蜈蚣博弈的原型为:A、B两个人,可以采取合作或者背叛两种策略,若选择背叛就不能继续博弈了。假如要博弈100场的话,那么A、B两人的收益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于这一图形看起来像一条蜈蚣,所以此博弈模型被称为蜈蚣博弈。在上述蜈蚣博弈中,如果A、B两人都一直采用合作的策略,那么结果两个人的收益都是100,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但问题是,对于B来讲,还存在着比一直合作更优的策略,那就是在最后一步选择背叛,这样他就可以得到101的收益了。而对这一点,A、B两人心里都很清楚,A因为知道B会在最后一步博弈,所以在倒数第二步就选择了背叛;B知道A会在倒数第二步背叛,于是在倒数第三步背叛……这样倒推下去,结果必定是A在第一步就选择背叛,A、B两人的收益分别为(1,1)。

这个结果让人感到沮丧和遗憾,本来两人有希望得到(100,100)的收益,可最终的结果却是(1,1),这个结果违反了人的直觉,与原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所以,此博弈也被称为蜈蚣博弈悖论。

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因为现实中的人们可以事先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再进行决策。倒是其中的倒推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成为我们分析问题的有效工具。向前展望与向后推理

蜈蚣博弈的机理是根据最终的结果向前推理,一直推到目前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