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课外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00:03:20

点击下载

作者:辛正明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蜀绣课外读本

蜀绣课外读本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蜀绣课外读本作者:辛正明排版:skip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ISBN:9787562488309本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 历史渊源Lishi Yuanyuan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在巴蜀地区产生、发展和传承,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重庆地区的蜀绣技艺,在以渝中区为中心的重庆市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经过上千年发展,重庆地区蜀绣内容极为丰富,形成了较为完整而严密的刺绣针法体系、张弛有度的针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川西蜀绣、苏绣、粤绣、湘绣相比有较大区别,具有重庆地方文化内涵的鲜明特色。

蜀绣历史十分悠久。据古文献记载,远古时期的巴蜀部落自蚕丛氏起,已经懂得种桑养蚕,是人类最早发明蚕丝织物的地区。秦汉时期,巴蜀丝绣制品已经成为与中原和江汉地区及西域各国贸易的物品,成为人们装点服饰、美化生活的主要饰品之一。

关于蜀绣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扬雄《蜀都赋》:“丽靡螭烛,若挥锦布绣,望茫兮无幅……”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其家乡即在今天的郫县友爱镇。扬雄用“挥锦布绣”来描绘芳华辉映、光彩流布的蜀国景象,不仅表明当时的蜀绣工艺已相当成熟,绣品与织锦一起并称“锦绣”,是家喻户晓的纺织产品,也显示出在西汉时锦和绣就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美的象征,都是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当时的织绣工艺应当是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才能被文学家用来与芬芳灿烂的万花相比拟。后扬雄又作《绣补》:“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南宋章樵注释:“绣补,疑是褥之类,加绣其上。”汉时关于蜀绣的记载还见于西汉末刘歆《西京杂记》,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向友人盛览自述作赋的经验时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他把优美的文赋比喻成绚丽的锦绣,称就像锦和绣由一经一纬、一针一线构成一样,文赋也由一字一句华美辞藻组成。文学家以作为“女红”的“锦”“绣”来诠释其时社会顶层之达官贵人览阅的文赋,证实了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的赫赫声名。同时,这些记载传达了汉时蜀地锦绣的色彩都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这跟后世记载蜀绣配色鲜艳,常用红绿颜色的说法一致。

刺绣作为工艺制品,耗工费时,成品华丽,在古代的技术水平下属于珍稀的奢侈品,受到朝廷官府控制。汉代首都长安未央宫内设东西织室,主要织作服装以供郊庙祭祀,还设御府尚方织室专门生产锦、绣、纨、绮等高档织物。锦、绣所显示的非凡之技和华丽外观使其在历代都被视为宝物。

西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则把蜀绣和蜀锦列为“蜀中之宝”,让蜀绣从此天下驰名。其详载:“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牦、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纡之饶,滇、獠、賨、僰、,僮仆六百之富。”文中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可见其价值非同一般。

现藏于西南大学师范学院的一幅北宋时期绣品《双冠图片》,是保存至今最早的蜀绣作品。该绣品所钤“明昌御览”玉玺,表明蜀绣技艺在宋代已十分成熟,其制品已经作为“国礼”担负了外交使命。

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明玉珍的龙袍,也是蜀绣的重要实物资料。明玉珍为元末中国西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在重庆城(今渝中区)建立大夏国政权,其龙袍即为当时重庆地区政治经济史实的重要资料。这件龙袍展现了当时蜀绣的精美针法技艺和绣工水平。龙袍胸前用丝线绣出栩栩如生的腾龙,采用了锁针、齐针、铺针、掺针、接针、滚针、车拧等多种针法,尤其是其晕针针法已经出现了二二针、全三针的雏形,龙鳞绣片平整光亮,掺色均匀;充分展现了蜀绣绣片光亮的风格,表现出元代蜀绣的技艺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见图1-1)图1-1 明玉珍龙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原藏于重庆市石柱县秦良玉家庙,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明代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的锦袍,也是蜀绣中的珍品。该锦袍胸背襟袖均绣有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工艺上已很成熟,说明蜀绣在重庆地区民间服饰文化上历史久远,影响至深。(见图1-2)图1-2 秦良玉锦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在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由于张献忠“血洗四川”“清军入川”以及“三藩之乱”,接连不断的战乱、瘟疫及天灾,四川境内人口锐减,蜀绣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至清朝统治稳固、社会太平后,蜀绣才得以逐渐恢复。晚清时,蜀绣行业已经形成家庭个体、小作坊和官府经营相结合的格局。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破除了旧的服饰制度,供奉朝廷的宫廷用品消失。蜀绣的产品主要转而面向大众化的日用品。在这期间,日用品占的比重较大,如绣衣、被面、枕套、床罩、寿品、寿衣、寿枕等,同时也兼有一些装饰、欣赏品。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经济繁荣,沦陷区工艺师带来的苏绣、粤绣、湘绣技艺融入蜀绣,使蜀绣工艺更臻完美,题材更加丰富。该时期戏剧繁荣,蜀绣即以此为依托,创作了大量戏剧服装绣品,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盛辉成、穆华平、秦万鑫、文学良等,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20世纪50—70年代,重庆市挑花刺绣厂(厂址渝中区观音岩)曾以大量作品为蜀绣创造了辉煌,也打下了蜀绣今天的基础。代表人物有林茂森、邱必亮、王清云等,代表作有《三星图》《八仙图》《关圣君像》《毛主席去安源》等。《毛主席去安源》是由林茂森与邱必亮、李尚余合作创作的大幅蜀绣作品,已入藏国家美术馆。20世纪80年代,原国营重庆市挑花刺绣厂破产改制,一批蜀绣工艺师回到民间,以个体绣坊形成带徒传艺,探索蜀绣传承的新形式。

21世纪伊始,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工艺美术技艺获得新生,蜀绣在重庆民间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蜀绣大师作品不断,工艺新秀崭露头角。2008年,重庆市渝中区申报的蜀绣(重庆)项目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第二章 蜀绣制作Shuxiu Zhizuo第一节 制作工具一、绣架

传统手工绣架由绣绷和绷凳组成。常见的绣绷有手绷和卷绷两种。

手绷是两个套合在一起的圆形圈(图2-1),传统手绷由竹片制成,目前市面上的手绷主要是塑胶制品。手绷适用于绣制小件的绣品,如手绢、荷包等。使用手绷时,一手持绷,另一手刺绣,小巧方便易于携带。图2-1 手绷

卷绷是由两根绷轴、两根绷栓组成的长方形木框(图2-2),适用于制作大幅绣品。相比手绷,卷绷更为方便实用,它以绷凳支撑,可以双手同时绣花,提高效率。(图2-3)图2-2 绷轴、绷栓图2-3 卷绷

绷凳是支撑卷绷的架子,多以实木为材料,表面光滑,一般不上漆。绷凳的高低可以根据人的身高作适当调整。(图2-4)图2-4 绷凳二、针

绣针多为钢制,刺绣时选用最小号的绣花针,为2~3厘米。目前市面上的绣针大多数采购自苏杭地区,以日本进口的绣针为佳品。(图2-5)图2-5 绣针

质量好的绣针应该是:针体短而细,硬度高不易弯曲变形,针孔较长,针尖锋利,针鼻钝,不易伤手。三、剪

要选用小型的翘头剪(图2-6),这种剪刀的尖部向上微微翘起,类似生活中女性使用的修眉剪。这种剪刀,一方面,使用时避免刺伤绣面;另一方面,在修改绣品拆线的时候方便挑线。图2-6 翘头剪第二节 制作材料一、绣底

绣底是刺绣时所用的布料,绣底也称作底料。刺绣时,要根据画稿的题材及内容选择布料。一般按材质分为三大类:动物纤维布、植物纤维布和化纤布。(图2-7)图2-7 绣底1. 动物纤维布

动物纤维布是从动物的毛或昆虫的腺体分泌物中得到的纤维制成,有丝绸、软缎、绸纱、乔其纱(即雪纺)、羊绒、丝纱、法兰绒、纯毛呢料等。2. 植物纤维布

植物纤维布是由棉和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布料,有棉布、麻布和棉麻布等。3. 化纤布

化纤布是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制成的布料。其中,有一种玻璃丝纱特别适合用来做双面绣。

在蜀绣中,常用的布料有丝绸、软缎、乔其纱和丝纱等。二、绣线

绣线在制作刺绣时,好比绘画中的颜料,色阶越多,画面显得越生动。绣线一般有棉线、丝线、化纤线、金银线等。

蜀绣主要采用松散的彩色蚕丝线(巴蜀地区的方言也称之为“泡丝线”)(图2-8)。这种蚕丝线是由很多根细小的蚕丝松散地组合在一起,绣制图案时,根据画面需求再确定每针丝股的多少,进行分线、劈线。图2-8 彩色蚕丝线第三节 制作流程

制作一幅完整的蜀绣作品,大致需要经过设计、上稿、上绷、配线、刺绣、装裱等工序。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井然有序,才能成功完成一件蜀绣作品。一、设计绣稿

绣稿可以说是一幅蜀绣作品的灵魂,目前市面上卖的布料普遍已经在布面上印好了图案,优点是可选择的题材丰富,替代了人工画稿的复杂工序,缺点是作品缺乏创造力,重复率高。要想做出一幅优秀的蜀绣作品,设计绣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在设计图案时,务必精益求精,力求将画中景象的细节完整表现出来。(图2-9)图2-9 设计绣稿

设计图稿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宣纸上,用毛笔作画,常用于山水、风景、花草等题材图案的设计;另一种是在普通白纸上,用铅笔描绘,常用于动物、人像、建筑等题材图案的设计。二、上绷

根据绣稿的主题内容选择底料。一般单面绣常用丝绸和软缎作为底料,双面绣常用绸纱、丝纱等通透率高的布料作为底料。

将底料的两边分别搭在两根绷轴上,用布条将底料的边嵌入绷轴槽内,可以借助木棍、剪刀等工具,务必压紧。待两边都压好后,转动绷轴,将底料的两边缠绕在绷轴上。

把绷栓分别插入支架两头的轴孔,用腰顶住绷栓,用力拉紧绷棍,直至底料完全绷紧,将绷钉插入最近的一个小孔内固定好。

用较大的缝衣针和粗棉线分别在底料的左右两侧来回缝两遍,针脚的长度以2~3厘米为宜,缝至尽头再返回缝一遍。回头缝时,针插在同一个针眼里,最后将线头固定在支架上。缝完后,形成三角形绑线。(图2-10)图2-10 上绷

再取一根棉布条,穿过底料上打好的针脚线,依次缠绕在支架上,拉紧棉线,固定好。两边都上好后,上绷工作完成。

上好绷的底料平整、紧绷,没有褶皱。(图2-11)图2-11 完成了的上绷三、上稿

上稿,就是将设计好的图案转印到底料上。

准备一张透明的玻璃台面,在台面下放置灯光。取一张透明硫酸纸覆盖在绣稿上方,用胶带固定好。再将固定好的绣稿和硫酸纸平铺在玻璃台面上,绣稿在下,硫酸纸在上,用铅笔在透明硫酸纸上精确地勾勒出图案。(图2-12)图2-12 上稿

绷好底料的卷绷翻一面,将底料的反面朝上,把之前印好图案的透明硫酸纸平铺在底料的反面上,确保图案位于底料的正中间。用针线把硫酸纸的四角固定在底料上,再次翻转卷绷。此时,硫酸纸位于底料的正下方。在卷绷下方放置灯光,用手轻轻托住硫酸纸,用浅色彩铅将硫酸纸上的绣稿完整地勾勒在底料上。四、选线配线

配线是蜀绣工序中的一道重要环节。配线时,根据所绣图案的色彩选择线色搭配,通常同色系需要由浅到深或者由深到浅的色阶变化。丰富色阶的过渡才能使画面更为生动,显得富有灵气。(图2-13、图2-14)图2-13 选线配线图2-14 选线配线

现在所用的颜色大致分为七种,分别是红、黄、青、绿、紫、黑、白。每种颜色按深、浅、浓、淡细分,又可以分出二十多种不同的颜色。五、劈线

劈线又称分线,是将整股绣线分开劈成若干细小丝支的一种手工操作方法,也是蜀绣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劈线前,先要剪线,将一绞线摊开呈环状,向两边拉撑,拉撑后分为两大股,使用时需将两头剪开,一分为二。

劈线时,首先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花线一端,左手拇指、食指把线往后理伸,将线退松。然后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线的两端,将线绷直,用一根手指轻轻地把线挑开,按需求分成若干等份。(图2-15、图2-16)图2-15 劈线图2-16 劈线

一根丝线一般是16丝,可以分成8丝、4丝、2丝、1丝和半丝。(图2-17)图2-17六、装裱

装裱是将刺绣给予装潢,以便观赏、保存、流传和收藏。绣品的装裱方式也十分考究,传统刺绣按照种类分为软裱和硬裱两大类,装裱的样式有卷、轴、片、册四种。软裱是将绣品直接裱在特殊纸上,采用这种方式装裱的绣品携带方便,但是不易保存和收藏。现代蜀绣中通常采用硬裱。1. 单面绣的装裱

单面绣的装裱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有钉锤、平口起子、剪刀、尖嘴钳、美工刀、铅笔、百得胶、装裱框架和木板。(图2-18)图2-18

在木板上用铅笔画出绣片图案大小的方框,在方框外缘涂上百得胶,涂好后,再用平口起子将胶水抹匀。(图2-19)图2-19

待胶水半干,即用手指轻按胶面稍有黏性但胶水不被手指带起时,把绣片平铺在木板上,调整位置,确保画面在木板的方框内。

双手轻轻地拉扯绣底四周,确保布料平整地紧贴于木板上。拉扯的过程中用力要均匀,特别是绣有文字的画面,一定要小心地调整,保证字体不会歪斜。(图2-20)图2-20

拉扯时,若发现胶水干透失去黏性,要及时补涂。

贴好后,将内衬卡纸框置于绣片上,固定好位置后,用美工刀和剪刀小心地将多余底料裁去。(图2-21)图2-21

用细软的抹布将玻璃镜框擦拭干净,再将内衬卡纸和绣片依次放入镜框内,最后用钉锤将框架四周的金属片压弯,紧贴木板固定好。(图2-22)图2-22

单面绣的装裱就完成了。(图2-23)图2-232. 双面绣的装裱

双面绣由于绣品正反两面都有图案,要求装裱后的作品两面均可观赏,所以双面绣的装裱不同于单面绣。

双面绣的装裱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有玻璃片、框架、架托。(图2-24)图2-24

将玻璃片擦拭干净,小心放置在绣片上,确保图案在玻璃片之下。剪去图案周围多余的布料,只留在玻璃片外5厘米左右的布料,围绕玻璃片向内剪成若干布条状。(图2-25)图2-25

在玻璃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胶水(图2-26),待胶水干透后再涂抹第二遍。第一次让胶水干透是为了增加黏合力,便于绣片和玻璃的黏合。涂抹时注意不要让胶水滴落到绣片上。若不小心滴落到绣片上,要及时用小刀将胶水挑起。图2-26

待胶水半干时,开始黏合绣片。首先黏合绣片的四个对角,拉扯绷直,固定好绣片的位置,然后再慢慢地拉扯,直到绣片平铺并且紧贴在玻璃片上。(图2-27)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