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念过去,不畏将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09:21:42

点击下载

作者:孙浩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勿念过去,不畏将来

勿念过去,不畏将来试读:

前言|preface

所罗门王做了一个梦,有位圣人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时不飞扬跋扈,失意时能百折不挠。话的内容是:“这也会过去。”

人生一世,说得上“一帆风顺”者极少。从记事起,人就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喜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之汁,苦不堪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失意的时候远多过于得意,如果不能善待,终日长吁短叹、泪流成河,久而久之,必然劳心志、伤体魄,终会误大事。

失意并不可怕,关键是,失意了别失态、别失形。因为“这也会过去”。

也许你的人生真的未必会如你期待般,一直有烟花绚烂飞满天,升得再高的烟火,也要划过天际坠向地面。如果你仅仅希望在快乐、顺心的时候你自己的生命才参与其中,那就是对生活的最大浪费,因为花花世界,有喜有悲才是真实和全部。

那个好命的姑娘以及那个命好的小伙,曾经手里攥着的,是跟你那张一模一样的生活入场券。他们过得那么自在精彩,正是因为经过悲伤、烦恼的舞台时,他们同样奋力演出,积攒成长的筹码。只有这样才能更快进化升级,奔向快乐、兴奋、奇妙美好的新天地。

而你,只愿意流着眼泪在人生的舞台前踟蹰,伤感过去的同时恐惧着未来,却始终不愿意承认停滞不前根本无法载你去目的地。

你给自己的人生绑上了绳子,有了太多的束缚,给自己的思想蒙上了灰尘,不够洁净纯粹。每一种人生都可以演绎得精彩,这种精彩与他人无关,只关乎自己的内心。当你明明感觉到“可以”,直觉告诉你No,未来会如何如何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戚戚地恐惧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为什么有些伤,你总是念念不忘

伤痕,也许只有你自己看得到。只要你对那些伤痕熟视无睹,它们根本就不痛不痒。你没有必要非把伤痛一次次揭给别人看,没有人非要探究你的隐秘,除非你自己不愿忘记,否则一切伤痛都微不足道。

谁还在伤痕里执迷不悟

人生的成或败、喜或悲,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心里想着快乐的事情,他就会变得快乐;心里想着伤心的事情,心情就会变得灰暗。那么,为何不放下烦恼呢?快乐有时候很简单,就是把过去的而且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放下。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写过一个寓言:

有一位少妇忍受不住人生苦难,遂选择投河自尽。恰恰此时,一位老艄公划船经过,二话不说便将她救上了船。

艄公不解地问道:“你年纪轻轻,正是人生当年时,又生得花容月貌,为何偏要如此轻贱自己、要寻短见?”

少妇哭诉道:“我结婚至今才两年时间,丈夫就有了外遇,并最终遗弃了我。前不久,一直与我相依为命的孩子又身患重病,最终不治而亡。老天待我如此不公,让我失去了一切,你说,现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艄公又问道:“那么,两年以前你又是怎么过的?”

少妇回答道:“那时候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根本没有生活的苦恼。”她回忆起两年前的生活,嘴角不禁露出了一抹微笑。“那时候你有丈夫和孩子吗?”艄公继续问道。“当然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少妇听了艄公的话,心中顿时敞亮了许多,于是告别艄公,回到岸上,看着艄公摇船而去,仿佛如做了个梦一般。从此,她再也没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无论是快乐抑或是痛苦,过去的终归要过去,强行将自己困在回忆之中,只会使你备感煎熬!无论明天会怎样,明天终会到来,若想明天活得更好,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即便曾经一败涂地,也不过是被生活送回到了原点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得失中度过的,所有不如意和不顺心,其实都与得失之间的心理调适有关系。人生如白驹过隙,如果我们在伤痕里执迷不悟,是否太亏欠这似水年华呢?学会淡忘,学会洒脱,人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进一步说,这些心理上的包袱虽然只属于你自己,但它却会令很多人担心不已,这其中包括你的父母、你的妻儿、你的朋友……有些时候,纵使放不下也要放,多愁善感不但会伤害你自己,同时还会伤害那些关心你的人。难道,你真的舍得他们每日看着你郁郁寡欢的样子痛心不已吗?

好记性其实也是一种病

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叫作记忆的东西,美好的容易记住,不美好的则更容易记住。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很快乐。那些觉得自己很快乐的人是因为他们把快乐的记住,把不快乐的忘记了。这种忘记的能力就是宽容。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事让我们心里难受。那些不快的记忆如鲠在喉。而且越想越觉得难受,不如把心放得宽一点,忘记那些不快的记忆,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有一位百岁高龄的老奶奶,她思维敏捷,耳聪目明,面色红润。人们惊叹之余,开始请教她长寿的秘诀。老人笑呵呵地说:“多吃素食,性格开朗,心情豁达;凡事能拿得起,更要放得下……。”老奶奶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忘记痛苦,忘记烦恼,忘记仇怨,要乐善好施,要铭记恩情。

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缠绕在心上,时常想起,总会时常痛苦。所以,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看轻。生活的真谛在于宽恕与忘记。宽恕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忘记是心态的调和,更是生命的沉淀。

其实,忘记与铭记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不可偏取其一,否则必遭极端之苦,必受偏废之痛。所以,我们在忘记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些铭记,铭记生活中的美好,铭记值得铭记的事,要把该忘记的统统忘记。

这世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最美的风景不在眼里,而在心里;最好的情怀不在眼下,而在心上。心灵的内存有限,只好放下过去。释放新的空间,才能装下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放下时的割舍是疼痛的,疼痛过后却是轻松。

某人情感受挫,遭遇女朋友的背叛,事业上又遭遇桎梏,他为此忧伤满腹,常借酒精来麻醉自己。

家族中一长者得知这种情况,主动前来劝慰,但奈何说尽良言,该人始终不为所动,依旧满脸哀愁。最后该人说道:“您不用再说了,我都明白,但我就是放不下一些人和事。”

长者道:“其实,只要你肯,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可以放下的。”“有些人和事我就是放不下!”该人似乎有点不耐烦。

长者取来一只茶杯,并递到该人手中,然后向杯内缓缓注入热水。水慢慢升高,最后沿着杯口外溢出来。

该人持杯的手马上被热水烫到,他毫不迟疑地松开了手,杯子应声落地。

长者似在自语:“这世间本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真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该人闻言,似有所悟……

是的,这世间本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真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在一些人看来,有些事似乎是永远放不下的,但事实上,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必须紧握不放的,其实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或许有人要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人在放下时不会感到疼痛?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只有在真正感到痛时,你才会下决心放下。

不要刻意去遗忘,更不要长期沉浸于痛苦之中。

人生短暂,根本不够我们去挥霍,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一段消逝的感情,每一份痛苦的经历,都不过是过客而已,都应该坦然以对。我们所要做的是珍惜现在,做自己喜欢做、该做的事情,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别把自己困在从前的日子里

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就会导致过分的怀旧。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大大缩小。此类过分的怀旧行为将阻碍着人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你很难与时代同步。回忆是属于过去的岁月的,一个人应该不断进步。我们要试着走出过去的回忆,不管它是悲还是喜,不能让回忆干扰我们今天的生活。

张雯雯是某校一名普通的学生。她曾经沉浸在考入重点大学的喜悦中,但好景不长,大一开学才两个月,她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连续两次与同学闹别扭,功课也不能令她满意,她对自己失望透了。

她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很少有被吓倒的时候,但她没想到大学开学才两个月,自己就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曾经安慰过自己,也无数次试着让自己抱以希望,但换来的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以前在中学时,几乎所有老师跟她的关系都很好,很喜欢她,她的学习状态也很好,学什么会什么,身边还有一群朋友,那时她感觉自己像个明星似的。但是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的隔阂是那样的明显,自己的学习成绩又如此糟糕。现在的她很无助,她常常这样想:我并没比别人少付出,并不比别人少努力,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却不能呢?她觉得明天已经没有希望了,她想难道12年的拼搏奋斗注定是一场空吗?这对自己来说太不公平了。

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生往往会不自觉地与以前相对比,当困难和挫折发生时,产生“回归心理”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雯雯在新学校中缺少安全感,不管是与人相处方面,还是自尊、自信方面,这使她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如果不去正视目前的困境,就会更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自信。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怪圈。不要总是表现出对现状很不满意的样子,更不要因此过于沉溺在对过去的追忆中。当你不厌其烦地重复述说往事,述说着过去如何如何时,你可能忽略了今天正在经历的体验。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追忆上,这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情地享受现在。过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伤,那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如果你总是因为回忆昨天而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永远是一个迟到的人。不如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如认真地读书,广泛地交友,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再从这个点上做起。

说穿了,回到从前也只能是一次心灵的谎言,是对现在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敷衍。史威福说:“没有人活在现在,大家都活着为其他时间做准备。”所谓“活在现在”,就是指活在今天,今天应该好好地生活。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都可以做到。

悲欢离合是红尘,坎坎坷坷是人生

起落人生,有美好时刻,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瞬间。时光流转,如梦如幻。总是在得与失之间徘徊,失望之情不能平复,因而备感忧伤。

很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充满了无奈,甚至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然而,它又不可避免。或许,你有一二知己,却远隔他乡;或许你有知心爱人,却天涯相望;或许你才华横溢,却命比纸薄;或许你义胆侠肝,却屡逢宵小……总之,人生不会圆满,人人都要尝尽人生之无奈、生活之坎坷。这个时候,拿掉自己脖子上的十字架,就是等于给自己恢复自由身,尤其是在爱情的“故事”里。

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即将读大学的孩子去欧洲旅行,因为那里留有他青春的痕迹。旧地重游,很是亲切,还有一缕说不出的伤感,因为曾失却的爱,就在这里。

和儿子进入大学城内的餐厅用餐,才刚坐下,父亲即面露惊讶的神色。原来,这家餐厅的老板娘,竟是当年他在此求学时追求的对象。

二十多年岁月变更,当年的粉面桃花早已不再。父亲告诉儿子说,她是一家酒吧主人的千金,她的笑容与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他。虽然女孩父亲反对他们往来,但两颗热恋的心早已融化所有的障碍,他们决定私奔。

这位美国朋友托友人转交一封信给女孩,约定私奔的日期和去向。很遗憾,他等了一天,却没看到女孩出现,只看见满天的星辰在嘲弄着他。他只好带着一张毕业证书回到美国。

儿子听得如痴如醉。突然,他问父亲,当年他在信上如何注明日期。因为美国表示日期的方式是先写月份,后写日期。而欧洲是先写日期,再写月份。

父亲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约定的日期10月11日,女孩却是欧洲的读法,判断为11月10日。一个月的时序误会,因而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

20多年来,他一直想用恨来冲淡想念;20多年来,那女孩呢?她一定也在恨那个“薄情郎”。这位年近50岁的美国朋友,很想走过去,告诉老板娘:我们都错了,只为一个日期的误读,不为爱情。

两个对的人,却在错的时候,彼此爱上了一回。

最终,这位父亲没有站出来揭开谜底,只是默默地买单,然后轻松地回家。因为他在心中彻底地为一个爱情中的无辜女主角昭雪。

把相恋时的狂喜化成披着丧衣的白蝴蝶,让它在记忆里翩然飞去,永不复返,净化心湖。与绝情无关——唯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炼成牵动人心的平和;唯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之后历炼出处变不惊的恬然。

自己的人生应当自己把握,无论如何,都不要被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困住。命运对待每个人都很公平,它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能不能让人生充满阳光,就要看我们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哭泣,还是积极地寻找那扇窗,推开它,去迎接阳光。

赵申玉拥有一个称得上完美的家庭:丈夫杨子诺事业有成,儿子杨峰品学兼优,双方父母都身体健康,她自己则在家里当一名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是上天看不得她享受幸福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碎了她的幸福。

财务部经理卷走了丈夫公司所有的钱,给杨子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没有资金周转,公司已经无法运转;有债务关系的纷纷上门要债,声称不还就诉诸法律。公司陷入了生死两难的境地,杨子诺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遇到的问题虽困难,可是终会有解决的办法,丈夫杨子诺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所以赵申玉并没有很恐慌。可是巨大的压力令杨子诺心脏病突发,他骤然离开了人世,把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了赵申玉的身上。

赵申玉一下子蒙了,长期的安逸生活让她不知如何应对这场变故。丈夫的离世、公司的难题,都让她心力交瘁,她甚至想追随丈夫而去。可是她看看双鬓斑白的老人,想想还未成年的儿子,她无法撒手西去,她必须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她已经想尽办法筹钱,可是这个时候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看着堵住家门的债主,赵申玉苦不堪言。她费尽口舌向众人解释,希望可以多宽限些时日。或许是看在她孤儿寡母的份儿上,众人没有过分地难为她,最后答应给她一些时间让她再想办法。

债务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公司还是一个烂摊子。没有周转的资金,赵申玉只好把自己的房子做了抵押,用微薄的资金支撑起公司的运作。公司勉强运作起来了,可是人员也快流失光了,大部分人都不愿待在风雨飘摇的公司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留了下来。

因为公司停止了一段时间,所以想要恢复以前的运作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赵申玉对公司的业务是完全陌生的,所有的东西她都要从头学起。

接下来的日子,赵申玉一边虚心向公司老员工求教,一边照顾老人孩子,高强度的劳作让她疲惫不堪。可是看到渐渐有起色的公司和安稳的家庭,她把所有的苦都咽进肚子里,然后继续努力。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赵申玉还清了所有债务,公司也重新步入了正轨。

此时的赵申玉,已不再是当年的悠闲主妇,而变成了一位坚强、能干的女强人。苦难没有打倒她,反而为她展示了一番新的天地。

挫折可以使人成熟,坎坷可以使人脱胎换骨。如果说之前你一直在被动地接受命运,那么从现在起就要主动地创造命运。对于坚强者而言,无论多少悲欢离合、无论多少坎坎坷坷,都不可怕,它们只是幸福的前奏曲。

时间滑过的伤疤叫成长

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你能在负重中前行、障碍中奋进,那么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支撑自己。所以失败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激励,孤独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温暖,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因为你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如果我们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只看到生活中不完美的一面。我们身边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或者说我们本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素质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位朋友前去友人家做客,才知道友人3岁的儿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最近动过一次手术,胸前留下一道深长的伤口。

友人告诉他,孩子有一天换衣服,从镜子中看见疤痕,竟骇然而哭。“我身上的伤口这么长!我永远不会好了。”她转述孩子的话。

孩子的敏感、早熟令他惊讶;友人的反应则更让他动容。

友人心酸之余,解开自己的裤子,露出当年剖腹产留下的刀口给孩子看。“你看,妈妈身上也有一道这么长的伤口。”“因为以前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生病了,没有力气出来,幸好医生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你救了出来,不然你就会死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妈妈一辈子都感谢这道伤口呢!”“同样地,你也要谢谢自己的伤口,不然你的小心脏也会死掉,那样就见不到妈妈了。”

感谢伤口!——这4个字如钟鼓声直撞心头,那位朋友不由低下了头,检视自己的伤口。

它不在身上,而在心中。

那时节,这位朋友工作屡遭挫折,加上在外独居,生活寂寞无依,更加重了情绪的沮丧、消沉,但生性自傲的他不愿示弱,便企图用光鲜的外表、悍强的言语加以抵御。隐忍内伤的结果,终至溃烂、化脓,直至发觉自己已经开始依赖酒精来逃避现状,为了不致一败涂地,才决定举刀割除这颓败的生活,辞职搬回父母家。

如今伤势虽未再恶化,但这次失败的经历却像一道丑陋的疤痕,刻画在胸口。认输、撤退的感觉日复一日强烈,自责最后演变为自卑,使他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

好长一段时日,他蛰居家中,对未来充满畏惧,他裹足不前,迟迟不敢起步出发。

朋友让他懂得从另一方面来看待这道伤口:庆幸自己还有勇气承认失败,重新来过,并且把它当成时时警惕自己,匡正以往浮夸、矫饰作风的记号。

他觉得,自己要感谢朋友,更要感谢伤口!

我们应该佩服那位妈妈的睿智与豁达,其实她给儿子灌输的人生态度,于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指导?人活着,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人,总不能被黑暗所吓倒,人,终究还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是要自己走完。

抱怨遮住了追求幸福的眼睛

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

有一则小幽默说,同样一个甜甜圈,在有些人眼中,因为它是甜甜圈,所以会觉得可口,所以感觉很开心;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因为它中间缺了一个洞,就会觉得遗憾而变得不开心。所以,快乐与不快乐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真正的快乐是从心底流出的。

有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因为特殊原因失去了父母,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著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个30多岁就成了成功的商人,而另一个在国内某所学校任教,待遇不错,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2010年,那位在欧洲经商的孩子回国了,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也包括在国内任教的那个孩子。晚餐在寒暄中开场了,大家谈论着这些年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他怀着一腔报国的热忱回国,又是如何不被重视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了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经商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教师直视着他的发小、那个经商的孩子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经商的孩子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报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旋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啊!

经商的孩子很清楚地说明,他们二人都曾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

有句话说得好,“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堵得无路可走,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指责,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面明朗的人生天空。

别把自己的过错当成罪过

终日想着那些不幸的经历和已经犯下的错误,只会加剧自身的伤痛,让人对未来的看法越来越黑暗,心也越来越焦虑。

如果想让自己的心欢喜一些,就设法忘记那些因一时过错而带来的不幸和伤害。过去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由无数的片段组成,而这些片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说人生是连续的片段,无非是人的一生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过着循环往复的日子;说人生是不相干的片段,因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属于过去,在下一秒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幸、忘掉过去自己的不如意。

在雨果不朽的名著《悲惨世界》里,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他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而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以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该干坏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了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来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我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而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难道真是因为痛苦会令我们记忆深刻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出于我们对过去的执着。其实,昨日已成昨日,昨日的辉煌与痛苦,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我们何必还要死守着不放?将失意放在心上,它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容易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结果往往令人依旧沉沦其中,甚至是走向堕落。如果能倒掉昨日的那杯茶,人生才能飘溢出新的茶香。

与其懊悔内疚,不如尽力补救

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过失的,有了过失之后只要勇于去改正,前途依然光明,但若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则是最要不得的!

偏偏,很多人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当然,其来源也各有不同。但最早真正可以让你感到愧疚的人,一定是你很爱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孩子、亲人、配偶和挚友。因此,愧疚最早与爱有关,这是一个人产生愧疚的早期根源。

愧疚的人总是习惯为痛苦“买单”。一旦生活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省自己,有了“愧疚”的痛苦感受,他们往往很难做出客观判断,因而相对的反应也往往是不客观的、盲目的。

赫莉的母亲很早便守寡,她勤奋工作,以便让赫莉能穿上好衣服,在城里较好的地区住上令人满意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私立大学。她为女儿“牺牲”了一切。当赫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她打算独自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做出过那么大的牺牲,现在她撇下母亲不管是不对的。赫莉认为他们说得对,便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

后来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子,但她母亲不赞成他们交往,她和母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听人们说母亲因她的离家而终日哭泣,内疚感再一次占了上风。她向母亲让步了。几年后,赫莉完全处于她母亲的控制之下。最终,她因负疚感造成的压抑毁了自己。

极端愧疚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人,不能够真切地感受自我,久而久之,他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严重的甚至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比之下,哈蒙的情况就要好很多。

哈蒙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经营生意,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

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哈蒙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家人。但是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

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许多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悲痛平定下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同母亲保持电话联系。

其实,内疚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或许每个人都曾内疚过,我们的生活那么复杂,我们在经历学业、事业以及家庭琐事时,难免会做错事,那么,就一定要内疚下去吗?千万不要这样,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会让你的生活失去绚丽的色彩。退一步说,即便深陷这后悔的自责之中,又有什么用?我们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过错做点什么,如果你能尽力补救,相信你的心就会好过一些。

从另一方面说,内疚或许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它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成熟,也可以让人在今后的日子中减少痛苦并更有能力去摆脱痛苦。但可怕的是,因为内疚而“走火入魔”,乃至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直至厌恶了整个世界的大有人在。其实,这更是一种不负责,是对自己、对亲友,乃至对曾被你伤害过的人的不负责。所以说,人应该学会释放,不要深陷后悔的自责当中,应该振奋精神,积极补救,这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别让阴影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人生的一切变化都由光明和阴影构成。光明与阴影相互交融,光明背面是阴影,而阴影尽头有光明。

一个人,如果一辈子走不出阴影,伴随一生的就是噩梦,谁的心遮住了阳光,阴影便和谁狭路相逢。

可还记得写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绝妙诗句的天才诗人海子?为何一个才华横溢、享有盛名的天才选择卧轨自杀?或许,因为他没有悟透光明与阴影,只看到了社会的阴影,放大了阴暗,所以,他把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郁郁寡欢,最终,上演了人生的悲剧。

生活的快乐与悲伤,一直都在我们的思想里。忽视光明的存在,只看到阴影的人是注定不能快乐的,战胜不了心中的阴影,我们终将无法走到阳光下。

有一种鱼,叫仙胎鱼。仙胎鱼在水中游动异常灵敏,再加上身体透明,在水中极难辨认,外行人想捕到仙胎鱼,简直就像摘星一般难。

然而,反应灵敏的仙胎鱼,却被内行的渔人大量捕捉。

渔人捕捉仙胎鱼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两个人各划一只木筏,在河中央相对拉开距离,再用一根粗麻绳贴着水面系在两只木筏中间。然后,两人同时划着木筏,缓缓往岸上靠。而在岸上等着的渔人一见木筏快靠岸了,便纷纷拿起渔网,到岸边就能轻易地捞起仙胎鱼。

为什么只用一根贴在水面上的绳就能把鱼赶到岸边呢?

原来,仙胎鱼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要一有影子投射在水中,它们便宁死也不敢靠近了。水中一根绳子的阴影,竟把仙胎鱼赶进了死胡同。

每个人的过去,都沉淀着一些不够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为之纠缠,空耗着青春与生命。如果一见到阴影就胆怯、退缩,那么,一抹小小的阴影,也会堵死人生的一切出路。

不要让自己害怕阴影,更不要让自己活在阴影里,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生命是无常的,你要学会接受它

人生的罗盘常常改变方向,时而南辕北辙,时而相隔千里,难免有些许波折,但生命原本就是如此。

这个世界,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坏,有对就有错,有生就有死,有天堂也有地狱,因此不必害怕人生无常,反而要勇敢地接受无常,迎接它令人欢喜的一面,也接受它使人痛苦的另一面。

去年初秋,亚丽的老公扬子接了长途电话之后,转过身来对她说:“你父亲被送去急诊,是严重的心脏病。”亚丽能看得出他虽然内心恐惧,但又竭力表现出很冷静的样子。“爸病得这么厉害吗?”扬子带着亚丽飞速驱车赶往机场时,她心里在祈祷,“老天,请让爸爸活下去吧!”

当她走进病房时,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她们默默地抱在一起。亚丽坐在母亲的身边祈祷着:“让爸爸活下去吧!”

在整整3个星期里,她和妈妈就这样日夜守护着父亲。有一天早晨,爸爸恢复了知觉,他还握住了亚丽的手。他的心脏虽然稳定了,但其他问题又出现了。凡是亚丽不和父亲或母亲在一起时,她就在心里祷告着同一句话:“让爸爸活下去吧!”

祝愿康复的卡片从各地寄来。一天晚上,她接到扬子寄来的一张——这是“我们的”卡片,上面写着:“要相信老天的答案,亲爱的。”

亚丽站在那里,手里攥着一张弄皱了的卡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母亲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亚丽想:“扬子帮我意识到了,我的那些祈祷也许并不是正确的。”

第二天清晨,亚丽在医院的榕树下平静地祈祷:“老天,我知道我的愿望是什么,但对爸爸来说这并不见得是最好的答案。您也爱他。因此我现在要把他放在您的手中。让您的意愿——而不是我的——实现吧!”

在那一瞬间,她觉得如释重负。不管老天的答案是什么,她知道对她父亲都是正确的。

一个月以后,她的父亲与世长辞了。

第二天,扬子带着孩子赶来。孩子哭着说:“我不愿意让外公死,他为什么会死呢?”

亚丽紧紧地抱着孩子让他哭了个够。从窗户远望,她看见群山和碧蓝的天,想着她深深敬爱的父亲,也想到他遭受的无法医治的病痛。扬子的手放在了她的肩上,亚丽轻轻地说:“显然,这就是答案。”

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亲人到了弥留之际,与其苦苦祈祷,让亲人放慢离去的脚步,不如坦然地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让自己保持一分宁静的心情。

人们希望春常在,花常开,而春来了又去了,了无踪迹;花开了又落了,花瓣也被夜里的风雨击得粉碎,混于泥淖,流得不知去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转眼间,而今都已不在。人世间的荣耀与悲哀,到最后统统埋在土里,化作尘埃。

人生的无常,为我们带来了种种经历。一份经历的洗礼,意味着多一份稳重、多一份淡定,这何尝不是好事?人生本无常,世事最难料,从容面对才是真!

心若丰盈,优雅天成

心若不死,烈火烧过青草地,看看又是一年春风。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当春风再来的时候,你扬起的,是怎样的一张面孔。

Abby上个星期与久别的姐姐见了面。这次相聚对她来说,有惊也有喜。Abby与姐姐自幼亲密无间,后来各自嫁人,Abby来到北京,而姐姐随着姐夫去了国外,自此极少见面,平时只是在电话里、在网络上,相互表达关心和思念。两年前,Abby的姐姐遭遇了丈夫外遇、离婚、争孩子、争财产一系列狗血得如同电视剧般的变故,然后患病卧床半年,但她从来不愿和Abby多说,几次通话,她只字不提,Abby也不便多问。

见面之前,Abby心有忐忑,害怕看见姐姐那张美丽的脸被怨恨扭曲,害怕看见曾经那么鲜活明艳的生命被生活侵蚀得满目疮痍。

但当Abby见到姐姐的那一刻,心中忧虑随即烟消云散。四十余岁的姐姐,妆容精致,眼神明亮,体态轻盈,着一身休闲便装,长发随意地披散在脑后,与她现在的男朋友十指紧扣,笑意盈盈,缓缓而来。

Abby衷心的为姐姐感到高兴,这种高兴掺杂了太多难以说清的诧异。

这样甜美的场景,似乎只能发生在情窦初开的少女身上,她们未经世事,所以她们美好如花,澄净如水。

但是现在,她是一个被丈夫无情抛弃,曾在仇恨与痛苦中难以自拔的女人。大家都以为她会凋谢了吧,然而,她从最黑暗的地方穿越而来,依然明艳如花。

试想一下,此时的她,如果面容憔悴,目光呆滞,身材走样,恐怕也没办法与身边的人形成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她的体内是一个饱经摧残后狼狈不堪的灵魂,或者有一个浸淫世俗、变得面目可憎的扭曲人格,即使她保养得再好,身姿再婀娜,她也享受不到这份等到风景都看透,一起看溪水长流的美好。

就这样,一个40多岁的女人,经历了人生那么残酷的变故,却再一次像少女一样恋爱了。她,重新活了过来。然而生活中,别说40多岁,就连很多刚满30岁的女人,都已经面目全非,心如止水了。

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耗光了她们的耐心;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剥夺了她们的笑颜。曾经的如花美眷,终没能敌过似水流年,当年温柔甜美的小女孩,变成“内忧外患”、一脸彪悍的躁妇人;曾经纯美善良的女人变得尖酸刻薄、狭隘自私。

自然也有一些女子,她们把生活的磨砺沉淀成人生智慧,不管经历尘世几许苦难,不管几经岁月雕琢,她们依旧一脸柔和,秋波似水。她们不是没有遭受伤害,但对人性依然信任;她们不是没有饱尝苦难,但对生活依然热情。她们在职场英姿飒爽,也会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她们待人接物高雅大方,就算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会如倒垃圾般口无遮拦;她们与孩子平等交流,也与爱人恬静相守。

她们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存在。这种美好,无关年龄。如何选择,只在于心。

情商就是不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我们常说,“气死我了,他怎么可以这样”。若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是别人犯了错误,但受折磨的是我们自己。这就是情商低的表现。什么叫情商高?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要为对方的错误买单。

别把你的快乐交给别人保管

无论命运多么坎坷,人生多少颠簸,总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就在我们自己手中!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有心结,心结是自己结的,也只有自己能解,而生命,就在一个又一个解开的心结中成熟,然后再生。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不去期待别人给予自己快乐,反而将快乐带给别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只是大多时候,人们将它交给了别人来掌管。

有个姑娘说:“我活得很不快乐,男朋友经常因为工作忽略我。”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男朋友手里;

一位母亲说:“儿子没有好工作,老大不小也娶不上个媳妇,我很难过。”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子女手中;

一位婆婆说:“儿媳不孝顺,可怜我多年守寡,含辛茹苦将儿子带大,我真命苦。”

一位先生说:“老板有眼无珠,埋没了我,真让我失落。”

一个年轻人从饭店走出来说:“这家店的服务态度真差,气死我了!”

……

这些人都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别人掌管,让别人控制了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忍别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在头脑中便把自己定位成了受害者,这种消极设定会使我们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怨天尤人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反应。接下来,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因为消极的想法告诉我们:之所以这样痛苦,都是“他”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别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既要求别人使我们快乐,又要求别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这种人生是受人摆布的,可怜而又可悲。

积极的心态就是我们要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拿回自己快乐的钥匙。

试着忘记让你难受的人和事

人活于世,挫折、烦恼在所难免,若是不想让它影响你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心放大,淡化它、忽视它、遗忘它。这样,你才能活得更加幸福。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过度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忽略了“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生活中,许多事需要你记忆,同样也有许多事需要你遗忘。

比如,你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沉溺在忧郁与消沉的情绪里,必须尽快遗忘;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你也只有尝试着遗忘;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人事令发布后竟然没有你,情绪之低可想而知。解决之道别无他法——只有强迫自己遗忘。

只有遗忘了那些不快,才会更好地前行。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也无能为力。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对于不快的经历却常常记起,这是对遗忘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就如你吃过了糖会很快忘记甜,吃过了黄连却口有余苦。

的确,很多人无论是待人或处世,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每个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

反之,如果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试图将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加以改善,那么,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关系,这也是每个人希望达到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女士给了一个朋友三条缎带,希望他也能送给别人。这位朋友自己留了一条,送给他不苟言笑、事事挑剔的上司两条,因为他觉得由于上司的严厉使他多学到许多东西,同时他还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给另外一个影响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惊讶,因为所有的员工一向对他敬而远之。他知道自己的人缘很差,没想到还有人会感念他严苛的态度,把它当作是正面的影响而向他致谢,这使他的心顿时柔软起来。

这个上司一个下午都若有所思地坐在办公室里,而后他提前下班回家,把那条缎带给了他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他们父子关系一向不好,平时他忙着公务,不太顾家,对儿子也只有责备,很少赞赏。那天他怀着一颗歉疚的心,把缎带给了儿子,同时为自己一向的态度道歉,他告诉儿子,其实他的存在带给他这个父亲无限的喜悦与骄傲,尽管他从未称赞他,也少有时间与他相处,但是他是十分爱他的,并以他为荣。

当他说完了这些话,儿子竟然号啕大哭。他对父亲说,他以为他父亲一点也不在乎他,他觉得人生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不喜欢自己,恨自己不能讨父亲的欢心,正准备以自杀来结束痛苦的一生,没想到他父亲的一番言语,打开了心结,也救了他一条性命。这位父亲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差点失去了亲生的儿子而不自知。从此这位上司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调整了生活的重心,也重建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儿子对自己的信心。就这样,整个家庭因为一条小小的缎带而彻底改观。

送人以缎带,证明你已遗忘了相处中所受的那些委屈和责难,忆起别人给你的快乐和益处。而接受你缎带的人却更能被你感动,看到你的心灵之美,爱你、助你。学会遗忘,拾起那根缎带送给让你受伤的那个人,他将回报你一片灿烂的阳光。

别怪别人在你不好的时候逃跑

人,本性里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当你一帆风顺、蒸蒸日上的时候,有很多人愿意接近你;当你遇到困难、举步维艰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离开你。

如果有人背叛了你,离开了你,不要抱怨人情的薄凉。对于曾经接近你的人,我们要感谢,因为他们给我们的“锦上”添了“花”;对于困难时离开的人,我们也要表示感谢,因为正是他们的离开,给我们泼了一盆足以使人清醒的冷水,让我们在孤独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危机,让我们有了冲破樊篱、更进一步的动力。

陈云鹤与林莹莹相恋5年有余,按照原来的约定,他们本该在今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但是,就在婚前不久,林莹莹做了“落跑新娘”,她留下一纸绝情书,与另一个男人去了天涯海角。

了解陈云鹤的人都知道,他与林莹莹之间的爱情九曲十八弯,甚至有些荡气回肠。

陈云鹤英俊帅气、风度翩翩,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学业以后,就回到了父亲创办的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管理着一个重要部门,由一位追随父亲多年的叔伯专门负责培养他、指导他。他行事果敢,富有创新意识,这个部门在他的管理下越发出色起来。

这个时候,追求他的姑娘、前来提亲的人家简直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当地的名门名媛,但他一概礼貌地回绝了,却唯独对来自农村的林莹莹情有独钟。

那个时候的林莹莹不但长相甜美,而且思想单纯,相比都市里浸淫于风花雪月、汲汲于名利的女人们,她恰似一朵雪莲花不胜寒风的娇羞,这份纯朴的美让陈云鹤十分醉心。

然而,受中国传统门当户对思想的影响,陈云鹤的父母对于这种结合并不认同,陈云鹤为此与家人无数次理论过,甚至愿意为林莹莹放弃现在的一切,只求抱得美人归。在他的坚持下,陈父陈母终于妥协了。

由于林莹莹的身体一直不好,医生建议他们3年之内最好不要结婚,陈云鹤只能把婚期向后推迟,3年来,他一直精心照顾着林莹莹,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爱,林莹莹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随后,为了林莹莹的事业,陈云鹤又强忍着心中的寂寞,出资安排她去国外学习企业管理。在这5年多的交往中,可以说一个男人能做的,陈云鹤几乎都做到了。

2007年,受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陈家的公司受到了很大冲击。很快,公司的利润被压迫到一个很小的空间,后来,干脆成了赔本买卖。无奈之下,陈父只能申请破产。陈云鹤也由一个白马王子变成了失业青年。

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陈云鹤最困难的时候,那个他曾给予无数关爱,那个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那个曾与他海誓山盟的女孩,决绝地提出分手,跟着一个英国男人去国外“发展”了。

公司破产,陈云鹤并没有多么难过,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帮助父亲东山再起。他觉得即便自己变成了一个穷小子,至少还有一个非常相爱的女朋友。但是现在,他真的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了,曾有那么一段时间,陈云鹤非常颓废。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陈云鹤反复问自己,“我那么爱她,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开我?!”最后,他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她太功利了,她不会跟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过一辈子!究竟是她变了,还是原本就如此,此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冷静之后,陈云鹤意识到,自己必须努力了,否则才是真的一无所有。女友无情的背离也让他对爱情有了新的认知,他懂得了,爱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冲动,有的人并不值得去爱,也不是最终要爱的人,所以放手,放任她离开,但不要带着怨恨,那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永远不得安歇,为那个不爱自己的人徒留下廉价的伤感而已。

不久之后,陈云鹤找到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并以真诚求得了他的资助。用这笔资金,陈云鹤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他又是学习取经,又是请高人管理,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正轨,现在,陈云鹤又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在那位叔父的撮合下,陈云鹤又结识了一位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漂亮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的父母也都对彼此非常满意。

如果当初那个女人不离开他,或许陈云鹤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动力,或许他会出去做一个高级打工者,一样能过日子。但是,她离去了,一段时间内,陈云鹤一无所有,这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鞭策着他必须去努力,似乎是为了证明些什么,其实更是为了证明他自己。

曾经受过伤害的人,在孤独中复苏以后,会活得比以往更开心,因为那些人、那些事让他认清自己,同时也认清了这个世界。如果有人曾经背弃了你,无论他是你的恋人还是朋友,别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正是因为这背离,才让你更坚强,更懂得如何去爱,也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你又何必在意是谁遗弃了谁

偶尔与友人把盏,你的所说的话大部分人都不爱听,于是你成了游离于人群之外的那类人,你感觉他们很肤浅,他们也对你很不满。你并非有意为之,别人却对你一笑置之。只有无奈地慨叹着:“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人呢?”一种“我遗弃了人群而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流连心间。

其实,阳春白雪,曲高必和寡,不然这世间贤人怎会寥寥无几。古语有云:“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阳春之曲岂是人人都可和之的呢?他人不解未必是你的错。

魏晋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他抚琴赴死,从此后《广陵散》便失之于世。嵇康的诗,很多都是气势极磅礴的。如《兄秀才公穆军赠诗十九首》中的诗句:“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又如《四言诗》中的诗句:“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嵇康是在以一种大姿态俯瞰众生,这样的气魄之下,一个人最容易产生的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曲高和寡”的孤独。“习习谷风,吹我素琴。交交黄鸟,顾俦弄音。感寤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一个孤独的形象,有素琴,却只能与清风抚;有清音,却只能与黄鸟鸣。非无人愿与之相伴,而是无人相知,无人相与和!——“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华发?”“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有能从此者,古人何足多?”——曲高和寡的背后有的是对知音者的向往。嵇康明白自己所想要的,也知道他想要的并不那么容易得到。他自顾自地喝着、唱着,孤独着。

太傅钟繇之子颍川钟会慕嵇康之名,邀集当时的贤俊之士,拜访嵇康。嵇康“扬锤不缀”“傍若无人”“不交以言”,客观地说,他非常傲慢无礼。

钟会面子上挂不住,终于选择离去。

嵇康说出了中国史上最傲的一句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与其说是询问,倒不如说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在质问。

嵇康孤,因为知己者寥寥;嵇康傲,因为在精神上有绝对的自由。或许在嵇康看来,钟会与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像钟会这般汲汲于名利的人,又怎么会明白精神自由与超越的乐趣呢?

留下“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回答后,钟会悻悻然离去。

嵇康曲高和寡,能称之为知己者不过“竹林七贤”等寥寥数人而已。而在此之中,也只有陈留阮籍能与嵇康比肩而论。

一曲广陵赴乾坤,曲高和寡仍高歌。嵇康之凌厉不羁,旷逸傲岸,一生励志勤学,崇自然、尚养生,惊才通博,临终鼓琴神思仙念《广陵散》,一曲绝弦,葬了半生漂泊,闻者其谁,契者其谁?凄咽处,语凝噎,慨听弦断音亦绝。

众人皆入梦,唯我独向隅!究竟是我被人忘记了,还是我忘记了别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在向往着什么。鸟中有大鹏,鱼中有大鲲。大鹏振翅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那些篱笆间跳跃的家雀,又岂知大鹏眼中的天高地阔呢?鲲鱼晨由昆仑发,午达渤海湾,夜停孟渚湖,那些只会在水塘中穿梭的小鱼,又怎知大鲲心里的江阔海深呢?如嵇康者,他们美好的思想和行为都超出于一般人之上,那些寻常人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呢?

唯其可遇何需求?蹴而与之岂不羞?果有才华能出众,当仁不让莫低头!当所有的喧嚣都离你远去,只有你,独自沉浸在孤独中,冥想着、净化着,你又何须去在意究竟是谁忘记了谁?

无人知己,又何必求人知己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慰之词罢了,茫茫天下,识君者能有几人?俞伯牙“高山流水”,知音者唯钟子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知音自古难寻觅。古往今来,多少高山隐士、文人墨客、王侯将相,或独钓寒江,或登高长啸,或对月慢饮,或邀影成诗,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个足矣,更是道出了无尽的遗憾与无奈。也正因如此,“高山流水”的佳话才会在世间经久流传。孤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同行者。然而,叹便叹了,憾也憾了,却不必刻意去寻找一个知己。因为,生命的常态是孤独。

我们孤独而来,一无所有,有几人能与人结伴同来?我们孤独而去,独走黄泉,又有几人能与人相约结伴而去。我们常说,自己害怕孤独,其实,我们害怕的是寂寞。

寂寞与孤独是很容易被人们混淆的概念,其实这是对生命的两种不同感受。孤独是沉醉在自己世界的一种独处,所以,孤独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排解寂寞很容易,如今的社交网络如此发达,有太多的方法排解寂寞,一旦热闹起来,寂寞这种表象的、浅层次的心灵缺失也就解了,而孤独则不同,孤独是那种纵然你被众星捧月,依然会心中寥寥,甚至更为孤独的感受。欲语还休,难以言表。

于是,便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有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那是一种感叹于知己难寻的落寞。然而,心灵上能互懂的毕竟没有几人。即便终了一生,或可相遇,或者就是无缘。

所以,不必刻意去寻找,有些东西奢求不来。纵然是同枕共眠的夫妻、血浓于水的父子兄弟,在精神层次上也未必能够完美契合。至于朋友间的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也只是情义上的深度,若说知己,恐怕未必。知己之难得,令人发指。人于茫茫尘世中,若能寻得一二在某一点上有共同之识,彼此赏识,相得益彰的朋友,这已是人生一大幸事。

譬如你喜欢读书,得一有相同爱好的书友,彼此借阅,互论心得,诗清词雅,相互切磋,此人生一喜也。又如你爱那杯中之物,得一好此道者,酒量不相上下,酒品犹佳,有空闲时便在一起浅酌慢饮,高谈阔论,纵横天下,指点江山,岂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又何必非求他知己知心?

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感,喧嚣中的人,内心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内心都渴望被安抚、被理解。如果得不到,不必去强求。你身边的人,他们的言行你不认同很正常,他们不理解你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有各自的想法与思考,你能做的就是求同存异。精神层次上的东西,不能相容也就罢了。你还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它会让你的心静下来,去做关于生命的思考。

如果在这个世界里,你不能找到那么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孤独的出口,等待着与你相遇,那么,就应学会享受你的孤独时光。求知己、觅知音,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追求,可人生总是遗憾重重。生命中能得一二知己当然是一大幸事,但能在缺憾的人生中,学会孤独地享受人生之乐,这才是智慧的人生观。

不是所有事都要分出是非黑白

寺庙中的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方丈评理,方丈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扬扬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方丈评理,方丈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的对!”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方丈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方丈问道:“方丈,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方丈听完之后,不但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说的对!”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方丈的教诲。

以每一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够以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说的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