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书(彩图精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10:30:06

点击下载

作者:桑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一生要读的书(彩图精装)

人一生要读的书(彩图精装)试读:

前言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是书籍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充分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断通过读书求学充实自己,终成万世师表;清代左宗棠曾写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以铭心志,成就伟业;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李密牛角挂书……古今中外,那些才高德隆的人,无一不是以读书来开启人生之路,打开事业之门的。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能从中获取无穷的知识、智慧和能量。现如今,有些人之所以思想贫乏、精神颓废,甚至颠倒黑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读书太少。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一些书不能不读。通过阅读这些书,可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为迈向辉煌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人生匆匆,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遍阅古今中外所有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在一切讲求快节奏的今天,每个人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朋友寻找到一种省时而且有效的方式,去阅读那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许多人都从中得到过特别启迪的作品,我们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编撰了这本《人一生要读的书》。

本书分为“

世界卷

”和“中国卷”两部分,收录了近200部中外价值高、影响大、流传广的经典作品,它们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成功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集大成者,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这些经典之作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在体例编排上,本书从“作者简介”、“背景提示”、“内容提要”、“作品评价”等多个角度解读经典佳作。“作者简介”以简练的文字对作者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影响等做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作者有一个清晰概括的了解;“背景提示”简要介绍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内容提要”简要介绍了每一本书的梗概;“作品评价”则着重介绍每一本书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书中还设有“名家点评”、“相关链接”、“深度阅读”等专题,多角度解读经典佳作,提炼作品精髓和主旨,扩大读者的阅读空间。

尽管本书是一部工具书,我们仍没有忽视它的审美要求,力图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彩色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首先,书中选配了300多幅精美图片,这些图片有经久流传的经典作品的书影,有艺术大师阐释经典作品内容情节的雕塑和绘画,有记录作家容貌的图片和照片等,图文联袂,相得益彰,全方位演绎经典作品。其次,创新的版式设计将每部作品所依托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理念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读者直观地领略每部作品的神韵,而且还能深入感受作品与社会文化、艺术的内在联系,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全新的视角、精练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创新的版式设计和精美的图片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引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进行阅读,让读者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享受读书的快乐,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和文化熏陶——用读书滋养的人生,必然是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生,必定是一个充实、自信、高尚的人生。世界卷

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

⊙作者简介

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纪》)和《奥德赛》的作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它的内容描写,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他可能生活在公元前8~前9世纪之间,但对荷马本人的情况却知之甚少,实际上有关他生平的资料也不确切。上溯到早期的希腊年代,就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认为荷马是个盲人,大约出生在爱奥尼亚、爱琴海东岸的一个地区。作为一个行吟诗人,他的情况可能同《奥德赛》里那位朗诵诗人谛摩多科斯差不多,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特洛伊战争英雄事迹的歌子。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他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荟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瑰丽的诗篇,使这两个在古希腊流传很久的故事终于形成史诗的规模。但现在一般的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荷马可能只是这两部史诗的最初或最好的综合加工者,此后两大史诗还有若干古代学者进行过许多改动,最终形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版本。⊙背景提示

根据地下发掘,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地区在古代确曾有过特洛伊人及伊利昂城。可能是在公元前12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了一次为期10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伊城。这是一次部落之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便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在传诵过程中,英雄传说又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由这些民间诗人在贵族的官邸中吟唱。大约到了公元前八九世纪时,一位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加以搜集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的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就是荷马史诗形成的大致情况。至于用文字把它们写定下来,大约是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内容提要表现特洛伊战争的想象图希腊军队采用了奥德修斯的计策,军士们藏在巨大的木马之中,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希腊人破马而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长达10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结束。《伊利亚特》题名的原意是“伊利昂的故事”,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当时的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说明。根据这则神话所述,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争夺一个名叫海伦的希腊女子而引起的。不和女神阿瑞斯因忌恨自己没有被邀请参加阿喀琉斯(希腊方面的主要英雄)父母的婚礼,便肆意挑起事端。她把一个金苹果扔在宴会桌上,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这就引起了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3位女神的争抢,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3位女神向帕里斯许了愿。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因为她答应让帕里斯娶到世间最美的女人。事后,阿佛洛狄忒把帕里斯引到斯巴达,骗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王后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到了第10年,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喀琉斯争夺一个在战争中掳获的女子,由于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手里抢走了那个女俘,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斗。《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那第10年里51天的事情。由于阿凯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抵挡不住伊利昂城主将赫克托尔的凌厉攻势。阿伽门农请求同阿喀琉斯和解,请他参加战斗,但遭到拒绝。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看到阿凯亚人将要全军覆灭,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喀琉斯感到十分悲痛,决心出战,为亡友复仇。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营帐去赎取赫克托尔的尸首,暂时休战,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伊利亚特》这部围绕伊利昂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奥德赛》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赫克托尔死后,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便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希腊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经历10年的战争。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凯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但他们在回国途中却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奥德赛》前13卷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奥德修斯到菲埃克斯岛以后向国王阿尔基诺斯讲述他的遭遇。奥德修斯一行先到了喀孔涅斯人的住地,攻下了王城。后来他们到了一个食迷莲的国家,吃了迷莲便忘了故乡。之后他们又被独眼巨人关在巨人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人,用烧着的木棒灼伤了巨人的眼睛才得以逃脱。此后,神女喀尔刻要他留在一个岛上,并把他的同伴变成了猪。他还躲过了女妖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同意他返回家乡。与此同时,奥德修斯的妻子珀涅罗珀在故乡苦苦等待丈夫,奥德修斯在家中的儿子忒勒马科斯也已经长大成人,出去打听他的长期失踪的父亲的消息。许多人以为奥德修斯已死,为夺取奥德修斯的财产,纷纷向珀涅罗珀求婚,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珀涅罗珀则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奥德修斯经过10年颠沛流离,回到家乡。他装扮成乞丐进入王宫,同儿子一起杀死了所有的求婚者,处死了帮助求婚者的奴隶,一家人终于团聚。奥德修斯重新做了伊塔克的国王。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名家点评

恩格斯说,“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这既反映了荷马史诗在描述战争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历史局限性,如杀戮、残暴的野蛮屠城,视女人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等等,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荷马史诗在反映人类早期历史文化形态,特别是在由原始公社到奴隶制过渡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各种情况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而柏拉图也在《理想国》里提到,“荷马教育了希腊人”,这反映了荷马史诗在希腊文化教育及文化传承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意识到了。⊙作品评价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因此我们可以从阅读荷马史诗中直接去领悟古希腊的文化和精神。

就《伊利亚特》来说,它是一部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着重是要歌颂氏族领袖的英雄品质,所以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全诗2/3以上的篇幅都在描写阿喀琉斯休战期间两军的阵势。作者以恢宏的彩笔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古战场的人喊马嘶、群雄争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一幕幕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战争场面,本身就是展现英雄雄姿的诗篇。而书中的这些英雄都是久经战阵、英勇无畏的战士。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体现了氏族集体所要求的英勇品质,又初步显示出了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如阿伽门农的刚愎自用,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赫克托尔的诲人不倦,说话语重心长等等。特别是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身上,这种英雄品质表现得更加明显。作为特洛伊军中最勇猛的将领,赫克托尔身负保卫全城的重任。他明知战争是由弟弟的不义行为引起,同时自己也必然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但他依然视死如归,毅然勇敢地迎战阿喀琉斯。这是一个意识到自己光荣职责的光辉英雄形象。而希腊第一英雄阿喀琉斯,感于神的意志,把在战场上获得荣誉看做第一生命。他在战场上既勇敢善战、奋不顾身,又暴烈鲁莽,刚强任性,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悲剧色彩,而这也正是荷马所要力图表达的时代精神。

而《奥德赛》这部史诗在风格上却与《伊利亚特》有着不同的特点。《伊利亚特》由于主要描写的是战争,因此情调显得过于高亢和急促。《奥德赛》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主人公在海上的离奇遭遇。主人公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和很多经过作者幻想加工所写成的奇妙自然现象,所以显得色彩斑斓,富有非常浓厚的浪漫色彩;故事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主人公同其他贵族青年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里面涉及很多家庭生活的描写,所以又显得比较细致和深刻,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

荷马史诗的伟大成就还在于它对西方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荷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象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迭出,诗中生动、形象的用词和比喻俯拾皆是。仅就文学因素来看,荷马史诗也不愧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学著作之一。英雄与英雄的决斗内心燃烧着复仇的欲望,阿喀琉斯正向特洛伊最高贵的武士赫克托尔猛刺过去。荷马史诗对特洛伊战争的描述,没有好人与坏人的判断。杀死赫克托尔的阿喀琉斯是英雄,同样,被杀的赫克托尔也是英雄。

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西方寓言的始祖

⊙作者简介

伊索可能是公元前6世纪的人,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弗律基亚,曾在一个名叫克珊托斯的主人家为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30年)在其撰写的《历史》第二卷中记述道:“罗多皮斯是萨摩斯人赫菲斯托波利斯之子雅德蒙的女奴,并且与写作寓言的伊索为同一个主人的奴隶。”伊索由于聪颖智慧,被解除奴隶身份并获得自由。他曾游历各地,给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据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王克洛索斯(公元前560~前546年)对他相当信任,派他出使德尔斐,但结果是伊索遇害身亡。⊙内容提要《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大部分产生于伊索生活的时代,并且多为伊索所作。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记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它作为古希腊人生活智慧的结晶,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绝大部分篇章都是讲做人的道德准则方面的问题。《伊索寓言》里著名的篇章很多,其中以《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最为脍炙人口。《狼和小羊》讲的是:狼想吃小羊,道貌岸然地想掩饰自己的恶行,但当纯朴的小羊戳穿它虚伪的面孔时,狼便露出了强横的本性。《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在冬天见到一条蛇冻僵了,于是将它放到怀中暖热。蛇醒后咬了恩人一口,农夫中毒而死去。《龟兔赛跑》讲的是:乌龟和兔子进行比赛,乌龟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了一路懈怠的兔子。《狐狸和葡萄》讲的是:狐狸看见架上的葡萄,但是它又摘不到,临走时,说葡萄是酸的。《伊索寓言》插图描绘了经典故事《鹿和狮子》的情节。⊙作品评价《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通俗易懂,文字简练,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它早已越出地理的界限,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成为作家创作的源泉和蓝本。后世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在寓言创作中明显受它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伊索寓言》也常常被引用,作为论证时的比喻、说理时的名言、讽刺时的武器、抨击时的矛头。《伊索寓言》同时也是流传到中国最早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这可以上溯到16世纪末17世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庞迪我将伊索及其寓言引译至中国。清末,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各种译本的《伊索寓言》相继出现。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由古希腊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伊索寓言》。近年来,这本书的版本更是种类繁多。可以说,《伊索寓言》是在中国影响最广、最受读者欢迎的西方文学作品之一。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古典悲剧的经典

埃斯库罗斯雕像⊙作者简介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年),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生于雅典附近,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兴起的时期。埃斯库罗斯出身贵族,政治上拥护民主派。他除了是悲剧作家和诗人外,还是一位爱国者,参加过抗击波斯的战争。他曾在马拉松战役中负伤,后来又参加过萨拉米斯战役。他一生写了70多部作品,传世剧本7部,分别为:《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背景提示

埃斯库罗斯生在雅典由贵族统治向民主制过渡的时期,当时雅典贵族和平民展开激烈斗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宙斯与普罗米修斯的传说,剧中普罗米修斯的悲剧就是宙斯滥施暴力的结果,作者对此进行演绎正反映了作者的民主精神。同时,该剧也流露出古希腊人对于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意识。⊙内容提要

故事发生在古老的神话时代。

遥远的高加索山区,寒风凛冽、重峦叠嶂。锁链和镣铐撞击山石发出的沉重丁当声由远而近,4个巨大的身影出现在一座峭壁前。普罗米修斯被锁链和镣铐绑缚着,他的左右两边是奉宙斯之命押解他的威力神和暴力神,宙斯的儿子匠神赫淮斯托斯手拿铁锤跟在后边。威力神催促赫淮斯托斯迅速执行宙斯的命令,用锁链把普罗米修斯缚在峭壁上,以便让他接受教训,服从宙斯的统治,不再庇护人类。赫淮斯托斯不忍心这样对待普罗米修斯,因为他们都是神的后裔,论辈分普罗米修斯还长他一辈。然而他更惧怕宙斯的惩罚,于是便向普罗米修斯表白,自己执行命令是出于不得已。他说,宙斯的心是冷酷无情的,眼前的苦难是普罗米修斯将天火盗给人类的报应。“得了!你为什么推延时间,白费你的同情?这个众神憎恨的神,他曾把你的特权出卖给人类,你为什么不恨他?”威力神一脸铁青地责问赫淮斯托斯,催他赶紧动手。匠神叹着气,暗暗恼恨着自己的这行手艺。但他还是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铐了起来,钉在岩石上,接着把钢楔钉进他的胸膛,最后又把他的腰和腿用链条箍起来钉好。

普罗米修斯经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却不因此而屈服。3个神灵离开后,普罗米修斯呼吁天地万物来看看他所受的迫害,他说:“只因我太爱人类,才成了宙斯的仇敌,成了那些臣服于宙斯的神们所憎恨的神,因为这点过错,我受罚受辱,在这露天之下戴上脚镣手铐。”

长河神忒提斯的女儿们闻声而来,她们个个为普罗米修斯的惨状心痛流泪。普罗米修斯十分感激,向众神女宣布:“别看那宙斯现在侮辱我,给我戴上了结实的镣铐,他终会需要我来告诉他,一个什么新的事件会使他失去王杖和权力。我不会受他的甜言蜜语的欺骗,不会因为害怕他的凶恶的恫吓而泄露那秘密,除非他先解了这残忍的镣铐,愿意赔偿我所受的侮辱。”众女神询问他被宙斯这样侮辱的原因,普罗米修斯回答说,不相信朋友是暴君的通病。当初,在神界权力争夺中,自己作为提坦神之一,本来处于宙斯的对立面,但由于看到提坦神们自恃强大,不改横暴本性,普罗米修斯便转到宙斯一边,帮助他打败了以他父亲克罗诺斯为首的老一辈神,夺得了统治世界的权力。然而宙斯登上权力的宝座后,很快变得残暴起来。他不仅不关心人类,反而想毁掉人类。普罗米修斯怜悯人类,将“火”从天上带给人类,使他们开始了文明的生活,他为此受到了宙斯的惩罚。

这时,长河神忒提斯乘飞马前来,劝普罗米修斯要有自知之明,向宙斯屈服,免得灾难加重。他愿意代普罗米修斯向宙斯求情。普罗米修斯讥讽他说:感激他的好意,但请他不要劳神了,劝他还是保全自己,当心别惹恼了宙斯。长河神讪然离去。

普罗米修斯又告诉长河神的女儿们,是他为人类发明了数学、创造了文字,教给人类驯养家畜、修筑房屋、驾船航行等知识和技艺。这时,河神伊那尔科斯的女儿,被天后赫拉变做母牛的伊娥,疯狂地跑过来。伊娥应长河神的女儿们的请求,讲述了自己苦难的经历。原来宙斯爱上了她,经常在她的梦中显现,引诱她,要她满足他的欲望。她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出于无奈,遵照神示把她赶出家门。天后赫拉出于嫉妒,将她变成了牛,并派了无数牛虻不停地追逐她,叮咬她。河神的女儿们听了她的遭遇,不禁浑身战栗。普罗米修斯感叹她遇上了一个残忍的追求者。他告诉伊娥:她还得继续漂泊,直到尼罗河口的沙洲。她将在那里居住下来,宙斯将会使她恢复理智,用手轻轻地触她,使她生下一个儿子,儿子以后将会重新返回希腊。而她的第十三代后裔(赫拉克勒斯)将来拯救自己。这时牛虻又来追赶伊娥,使她陷入狂乱。伊娥呻吟着离去,继续命定的漂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朱庇特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去了火,把他吊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一只鹰天天啄食他的肝脏。

忒提斯的女儿们感慨说,但愿命运女神不要让她们成为宙斯的妻子。普罗米修斯却说,不管宙斯多么专横,他都不会屈服。他预言,宙斯将很快会被自己新的婚姻推下宝座,因为他会生一个比他自己更强大的儿子。忒提斯的女儿告诉普罗米修斯说话要小心,劝他向惩戒之神告饶。普罗米修斯轻蔑地说:“我一点儿也不把宙斯放在眼里!”这时神使赫尔墨斯奉宙斯之命前来,要普罗米修斯说明白是什么婚姻会使宙斯失去权力。普罗米修斯让赫尔墨斯滚回去,并明确告诉他,他仇恨所有受过他的恩惠,又对他进行迫害的神。普罗米修斯奚落赫尔墨斯一番,并声称无论宙斯用什么苦刑或计谋,都不可能迫使他把那秘密道破,除非宙斯首先解除侮辱他的镣铐。赫尔墨斯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屈服,恫吓他说,如果他不听规劝,宙斯将会用雷电劈开峡谷,把他压在悬崖底下,还会派嗜血的苍鹰每天来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毫无畏惧之色,他呼唤注定的灾难快些来临。赫尔墨斯认为普罗米修斯的心灵已陷入疯狂,劝长河神的女儿们赶紧离开,免遭霹雳的无情打击。

赫尔墨斯离去后,大地开始震颤,雷电闪耀,狂风大作。普罗米修斯在苦难面前,大声疾呼:“啊,我那无比神圣的母亲啊,啊,普照世间万物的光亮大气啊,请看我正遭受怎样不公平的虐待!”随后,悬崖崩塌,地面开裂,普罗米修斯和众女神消失在宙斯的雷电中。⊙作品评价

埃斯库罗斯的作品题材大都来自神话,他的悲剧对后来西方戏剧有深远影响。《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反对暴君的统治,普罗米修斯成为民主派的化身,表现出为正义事且而顽强斗争的崇高精神。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古希腊文化的最高代表

柏拉图学园柏拉图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争论辩驳。⊙作者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克德里达家族,原名亚里士多克勒,据说因为他额头很宽,肩也很宽,所以得了个绰号叫“柏拉图”(就是“宽阔”的意思),后来人们就这样称呼他了。柏拉图早年在数学和文学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曾经学习写诗,创作过悲剧。在他20岁时,被父亲送到苏格拉底那里受教,先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8年,直到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才离开雅典,旅居麦加拉和意大利南部等地区,40岁时返回雅典。这时希腊世界日趋没落。柏拉图买了一块园地,在那里建立学园。由于“园地”地处纪念希腊英雄阿加德穆斯的圣殿附近,因此他的学园就取名“阿加得穆”(Academy)。柏拉图一面讲学,一面从事著述,前后长达41年之久,公元前347年逝世于一个婚礼的筵席上。在西方古代哲学家中,柏拉图是第一个留有大量著作的哲学家,其中有对话35篇,书信13封,但有不少是伪作,如书信大多均属此类;至于各篇对话之真伪,考证出入甚大,不过也有一些是没有多少分歧的,如《苏格拉底的辩护》、《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美诺篇》、《法律篇》、《理想国》等。⊙背景提示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盛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战争后的雅典奴隶制每况愈下,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表现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另一方面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斗争,即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争夺政权的斗争。柏拉图坚决地站在贵族派的立场上反对民主政体,反对普通的自由民参政,极力主张由奴隶主贵族上层来把持国家机器。因而柏拉图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设计了理想国。⊙内容提要《理想国》以对话形式写成,共分10卷,基本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卷到第五卷,主要是论述理想国的具体组织;讨论正义、教育、道德、理念等问题。其中在第一卷中提出贯穿全书的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公正;公正是否优于不公正。第二部分:第六卷和第七卷,主要是论述与政治学相对的纯粹哲学问题,即论述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从而给哲学家下定义。第三部分:第八卷到第十卷,主要是对各种实际存在的政治体制及其优缺点的讨论。相关链接

柏拉图不但写了《理想国》,还写了《政治家》、《法律》篇。《政治家》叙述在一个城邦里可能存在着不同政治组织,而可能有的政治组织的性质由统治者的人数和他们的统治方法来决定,其中每种政治是按法律或不按法律发挥作用。如果没有法治,政权在众人手里为害较小,如果有法治,民主政治是最坏的政体。在《法律》篇中,柏拉图认为“哲学王”好像找不到,比较好的方式是在法治下,把君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结合,并对这种制度如何组织,以及官吏如何推选作了详细地说明。

为了实现公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他认为,国家就是个人的放大,而个人就是国家的缩小。在他看来,人的灵魂有三种:理性、意志和性欲;与之相适应的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道德。如果这三个部分协调一致,就体现了人的第四种道德:正义。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统治者、卫士和群众这三个阶层各有自己的职能,各具自己的德性。如果这三个阶层安守己位,各司其职,则国家就达到了和谐和公正,社会处于最佳状态,即是至善。

柏拉图还用宗教神话来论证等级秩序的永恒性。他说神用不同的东西造出不同的等级:统治者是用金子做的,武士是用银子做的,农夫和手工业者是用铜和铁做的。他极力反对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他的理想国是斯巴达式的贵族专政制度。

柏拉图还详细地分析了他所处时代的四种不完善的政体。一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重军事、重勇气、重纪律、重献身,但失去了哲学精神的光辉;二是寡头政体,重财富、轻美德,少数有钱人掌权,统治者唯利是图;三是民主政体,重自由、重公民的发言权、选举权和表决权,否认统治者的知识和品质;四是僭主政体,对内镇压,对外战争,是暴政。

柏拉图认为,最适合的政体是既非君主政体、又非民主政体的混合政体。在这种国家中,应实行财产公有,共妻共子,男女平等。因为财产私有引起了国家分裂和党派之争,只有劳动者为了生产才允许有一定的个人财产。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柏拉图认为建立理想国的关键在于让把握了善的哲学家成为国家之王,或国王成了哲学家。所以他在这里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他的“理念论”,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被认为是柏拉图哲学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内容。在他看来,停留于不真实的感官世界只能得到意见,认识了理念才是知识。唯有借助于辩证法领略到理念世界光辉的哲学家,才能仰观俯察,荡垢涤瑕,将社会和人生引向至善至美的境界。《理想国》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书中讨论到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等问题。⊙作品评价《理想国》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也是西方思想史第一部乌托邦著作,近代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的政治学说都曾受到《理想国》的洗礼。西方哲学家们将《理想国》誉为“他那个时代文化的最高代表”,“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佳世俗思想”。雅典公民投票时使用的陶片陶片上刻有将要被放逐(逐出雅典)的公民的名字。公元前5世纪,雅典为限制个人权力而滥用陶片放逐制度,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城公民已有了民主的投票权。

几何原本/古希腊/欧几里得/科学史上的“圣经”

⊙作者简介

欧几里得(活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年)亚历山大学派前期的三大数学家之一。是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关于他的生平现在知道的很少。欧几里得早年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受过教育,学习希腊古典数学和其他科学文化。由于雅典的衰落,数学界和其他科学一样处于低迷状态。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崭露头角,后来应统治埃及的托勒密国王的邀请客居亚力山大城,从事数学工作。他治学严谨、谦虚,是一位温良敦厚的数学教育家,他提倡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弄懂弄通,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据普罗克洛斯在书中记载,托勒密王曾问欧几里得,有没有学习几何学的捷径。欧几里得回答说:“在几何学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斯托贝乌斯在书中记述了另一则有趣的故事,说一个学生才开始学第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得学了几何之后将得到些什么,欧几里得给了他三个钱币,说他就能得到这点利益。由于在希腊后期失去了独立性,导致雅典的学术文化中心向日益昌盛的埃及都城——亚历山大城转移。此时此刻的欧几里得,以流亡者的心境旅居亚历山大,内心燃起一股热情,要将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数学成果,运用前人曾经部分地采用过的严密的逻辑方法重新编纂成书。惊世鸿著《几何原本》就是这样于公元前300年前后诞生了。欧几里得著有许多关于数学、物理、天文方面的著作,其中最伟大的著作就是流芳千古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像⊙背景提示

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城是当时地中海东部的经济、科学与文化的中心,这里建有称誉世界的藏书70万卷的图书馆,以及博物馆、实验室、天文台等文化科学设施。当时有大批数学家在亚历山大工作,他们的一些独创性著作,直到今天仍然闪闪发光。欧几里得将前人生产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长期积累的几何知识,加以整理总结,形成演绎体系,写出了历史上理论严密、系统完整的第一部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内容提要名家点评

英国的数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是这样评价他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毫无疑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之一。

瑞典诗人C.M.贝尔曼写道:“甚至到了现在一想到欧几里得,我都得擦擦满是汗水的前额。”《几何原本》的希腊原始抄本已经流失了,它的所有现代版本都是以希腊评注家泰奥恩(约比欧几里得晚700年)编写的修订本为依据的。《几何原本》的泰奥恩修订本分13卷,总共有465个命题,其内容是阐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算术理论的系统化知识。《几何原本》按照公理化结构,运用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关于几何学的演绎知识体系。所谓公理化结构就是:选取少量的原始概念和不需证明的命题,作为定义、公设和公理,使它们成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依据,然后运用逻辑推理证明其他命题。《几何原本》成为两千多年来运用公理化方法的一个绝好典范。相关链接

几何学起源于测量距离、面积与体积。在这些测量过程中,人们逐渐地积累出许多经验,对此,常常要求给予超出经验的理论上的证明。而将逻辑学的思想方法引入几何学,对几何问题进行逻辑推理证明,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起始于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完成于公元前3世纪的欧几里得。

第一卷首先给出了一些必要的基本定义、解释、公设和公理,还包括一些关于全等形、平行线和直线形的熟知的定理。该卷的最后两个命题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中译版《几何原本》书影

第二卷篇幅不大,主要讨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几何代数学。

第三卷包括圆、弦、割线、切线以及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这些定理大多都能在现在的中学数学课本中找到。

第四卷则讨论了给定圆的某些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

第五卷对欧多克斯的比例理论作了精彩的解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杰作之一。

第七、八、九卷讨论的是初等数论,给出了求两个或多个整数的最大公因子的“欧几里得算法”,讨论了比例、几何级数,还给出了许多关于数论的重要定理。

第十卷讨论无理量,即不可公度的线段,是很难读懂的一卷。

最后三卷,即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卷,论述立体几何。目前中学几何课本中的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几何原本》中找到。《几何原本》原先一直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几个世纪中,许多数学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评论。尽管欧几里得受当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原本》中全部是抽象的定义、公理和定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但由于它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上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12世纪以后,《几何原本》被采用为大学教材,公元1500年左右印刷术出现后,这部著作迅速大量翻印,出现了1000多种版本,其发行量与传播之广,仅次于《圣经》,成为西方世界历史上翻版和研究最多的书。在17和18世纪,欧几里得的著作是西方数学教学的基础。雅典学园(局部)意大利 拉斐尔⊙作品评价《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著作,出现在两千多年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作用仍是任何其他著作所无法比拟的。今天,它的主要内容仍在我们中学几何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并被公认是学习几何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诚然,《几何原本》存在着一些结构上的缺陷,但这丝毫无损于这部著作的崇高价值。它的影响之深远,使得“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几乎成了同义语。它集中体现了希腊数学所奠定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罗摩衍那/印度/蚁垤仙人/印度心灵的镜子

⊙作者简介《罗摩衍那》是蜚声世界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被称为“最初的诗”。成书时间大约为公元前4~前2世纪。史诗的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音译为“跋垤”)。实际上,在当时,如此庞大的作品,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无疑最初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创作,经过无数歌手和诗人的整理加工,最后由某个人对全书进行编纂而成,这个人或许就是蚁垤。⊙背景提示

作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经典和印度人民的圣书,《罗摩衍那》同《摩诃婆罗多》一样,表明了印度人关于宇宙统一性的观念。天上、人间和大地是相互沟通的,天神、人和其他动物是互相转化的,人间的英雄与天神本质上是同一的,整个宇宙处于一种生死流转的循环状态。而人世间则是天神导演下的一个人生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断上演着一幕幕的人生戏剧。但是显然,《罗摩衍那》没有《摩诃婆罗多》那样古老。有人认为,《摩诃婆罗多》反映的是印度西部比较原始的文化,《罗摩衍那》则展示了印度东部比较进步的文化。站在文明进化的角度看,《罗摩衍那》所反映的一夫一妻制、宗法制家庭关系及其道德理想和《摩诃婆罗多》相比是一种进步;站在文学角度看,《罗摩衍那》也不像《摩诃婆罗多》那样夹杂了那么多的非文学成分。《罗摩衍那》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部史诗仍有深刻的认识价值。通过罗摩流放、悉多遭劫、罗波那败亡、悉多得救和罗摩复国登位等主要情节,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宫廷内部争夺王位的阴谋、罗摩等英雄英勇地抗暴斗争、史诗作者所宣扬的忠、孝、节、悌、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以男性为中心的家长制,以及第一篇《童年篇》的第六章中所反映出的种姓制度的存在及各种姓之间的严格区别。罗什曼使昏倒的罗摩苏醒⊙内容提要

在名为《童年篇》的第一篇里,蚁垤仙人把自己创作的长诗教给两个学生(后来说是罗摩的双生子),让他们唱给罗摩听。而罗摩的故事则从这篇的第五章开始,由罗摩二子朗诵出来。内容以罗摩的出生和结婚为主,说罗摩是十年王经过祭祀天神后所生的长子,他因武艺超群,折断神弓而娶得邻国的公主悉多为妻。悉多是邻国的国王遮那竭耕地时在犁沟里发现的(悉多即犁沟之意),她的母亲是大地,父亲就是遮那竭。

第二篇《阿逾陀篇》主要讲十年王宫中的矛盾与罗摩的被流放。十年王年老后,决定立罗摩为太子,但他的小王妃吉迦伊却在驼背侍女的煽动下,以过去老王曾答应要给她两项恩赐为借口,胁迫老王流放罗摩十四年,立自己的儿子婆罗多为王。十年王痛苦地应允后,不久即死去。罗摩出走后,弟弟婆罗多在位期间,供奉着罗摩交给他的一双作为替身的鞋子执政14年。

第三篇到第六篇的主要内容是:罗摩夫妇和弟弟罗什曼那被流放到森林后,悉多不幸被十首罗刹王罗波那抢去,罗摩兄弟四处寻找未获。后来,罗摩帮助一个猴王夺回王位,并结成联盟。神猴哈奴曼侦察到悉多被囚禁魔宫后,猴子们立即为征讨罗刹国的罗摩大军造桥过海。罗摩大败十首摩王罗波那后,派人从魔宫接回悉多一并启程返国。罗摩回国登基后,他统治的时代出现了太平盛世,全诗到此本已结束。相关链接

两千多年以来,《罗摩衍那》及其各种译本和改写本在印度各地广泛流传,对印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方面,尤其是在长篇叙事诗方面,则成为后代写作者写作的典范和题材的源泉。在印度国外,它经过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之手传到南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甚至还从陆路传到了蒙古和中国的西藏、新疆等地。史诗中的许多故事,在十五六世纪传入西亚地区。18世纪后,又被陆续译为欧洲各种文字,使西方学者眼界大开,并成为许多学者潜心研究的对象。

第七篇估计是后加的,在这一篇里,罗摩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一个被迫害的受难者变成了封建专制暴君。如其中谈到罗摩即位若干年后,听信了所谓人民的意见,怀疑悉多居魔宫不贞而将她遗弃;十几年后,悉多的不白之冤仍得不到昭雪,最终不得已求救于地母,让大地裂开,纵身跳了进去。作品的最后结局是全家在天堂重新相聚。⊙作品评价《罗摩衍那》形象地反映了宫廷内部争夺王位的阴谋和罗摩等英雄人物抗暴的斗争,表达了一系列进步的、符合人民心愿和顺应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主张,同时也宣扬了作者的那种忠、孝、节、悌、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种姓制度的思想。史诗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特别是悉多,作为贤淑、忠贞的妇女形象的代表,一直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和喜爱。神猴哈奴曼也是人们所敬爱的形象,直到今天,在印度的农村还可以看到他的塑像。同时,景物描写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语言修饰美而不怪、恰如其分。作品结构错综复杂,然而布局又井然有序,风格朴实无华、简明流畅。罗摩和悉多团聚以后,一起去造访蚁垤仙人的情景。

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希罗多德/人类史上第一部世界性的通史著作

⊙作者简介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古希腊第一个著名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他出生于小亚细亚南海滨的哈利卡那苏城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一个巨富的奴隶主,叔父是本地一位著名诗人。希罗多德从小勤奋刻苦,酷爱史诗。约公元前461年,在哈卡利那苏城发生的一次内战中,他叔父被本城僭主吕格达米斯杀害,希罗多德全家受株连,被迫移居萨摹斯岛,并且开始长期漫游,其足迹东至巴比伦,西至意大利南部,北到黑海北岸,南到埃及最南端。在此期间,他访查传闻逸事,凭吊历史遗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了大量资料,为以后写《历史》作了准备。公元前447年,他来到雅典,结识伯里克利和索福克利斯等学者,成为伯里克利小圈子里的人物。希罗多德对波斯希腊战争中希腊诸城邦打败波斯侵略的英雄业绩十分钦佩,收集了许多有关史料,在伯里克利和友人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公元前443年,他迁居意大利南部的图利瓮城邦,开始专心写作《历史》。可惜《历史》没有最终完稿,希罗多德便于公元前425年离开了人间。希罗多德明确地划出了史前历史与古代历史的分界线。他对历史学的贡献,在古代世界是无人可比拟的,他综括一切的能力也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他一生除了写作《历史》外,还写了《亚述人故事》,但已失传。希罗多德像⊙背景提示

希罗多德看到的雅典是:希波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以雅典为首的希腊诸城邦以小敌大,以弱胜强,打败了庞大的东方帝国波斯,重新掌握整个爱琴海世界。战争的洗礼使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高度繁荣。⊙内容提要希腊人在海战中使用的舰船《希腊波斯战争史》常称为《历史》,共九卷,按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导引出东西双方冲突的起源,并记述了希腊波斯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是主要部分,集中叙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从公元前549年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人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写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占领色雷斯的赛司托斯城。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把全书分为九卷,还根据当时的惯例,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学和艺术的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给各卷命名,所以这部书有时又被称为《缪斯书》。第一卷主要叙述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先后征服美地亚、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城邦、新巴比伦王国,直到最后战死于中亚的经过。同时还详细地描述了小亚细亚、巴比伦尼亚、美地亚、波斯和西亚各地的历史、地理、居民和风俗。此外,还提到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国内的情况。第二卷描写的是埃及,主要写埃及的历史兴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金字塔等文物名胜。第三卷叙述刚比西斯征服埃及,伪斯美尔迪斯(高墨达)的短暂统治以及大流士夺得政权后的内外政策。此卷中首次提出了民主政治的优点之一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卷叙述大流士攻克巴比伦之后,亲自率军征伐斯奇提亚人,但是遭到惨败,回师时又派兵征服色雷斯和利比亚(北非)。此卷中还介绍了斯奇提亚人的情况和利比亚的风土人情。第五卷主要叙述大流士的主将美迦巴佐斯于公元前499年至前494年率军政府领导的色雷斯以及米利都等伊奥尼亚城邦的历史。第六卷开头继续叙述波斯调动一支庞大的海、陆军进攻米利都以及伊奥尼亚人。此卷主要描绘了大流士派兵侵犯希腊和雅典人的马拉松之战的情况。第七卷主要叙述第二次希波战争时,波斯王克尔谢斯亲率大军远征希腊,在铁尔摩披莱与希腊人激战的情景。第八卷主要叙述阿尔铁米西昂战役和撒拉米斯海战。第九卷主要叙述希腊人在普拉提那陆地战役和米卡列海角战役中的胜利。希波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希腊与波斯的一次交锋,英勇的希腊人仅300名士兵守关,杀死了波斯20000士兵,最终没有顶住强大的敌人。《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书中不仅着重叙述了希波战争的史实,而且把范围扩展到当时作者所了解的希腊及其周边世界。⊙作品评价《希腊波斯战争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通史著作,是第一部用历史叙述体写成的历史著作。此书构思宽广,主题是希波战争,但实际上包括当时希腊人所知道的整个世界的历史,叙述巧妙,引人入胜。全书以希波战争为骨架,嵌入细致的情节和一些动人的故事,而且史料丰富,不仅有大量的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献和许多传说、神话、宗教材料,还有丰富的遗物古迹、现实材料和各种民族学、人类学以及农学、医学和地质学的资料。希罗多德创立的以史实为中心的记叙体成为后来欧洲历史著作的正规体裁。这幅陶瓶画表现了一个希腊人被击倒后反戈一击——举剑砍向波斯人的情景。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开狭隘政治军事史之先河

⊙作者简介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396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生于雅典的一个显贵家庭,父亲名叫奥罗拉斯,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修昔底德青少年时代是在雅典度过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已值雅典城邦政治和文化全盛时期,他对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说、三大悲剧作家的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智者学派的哲学都有所了解。在古希腊哲学、逻辑学、修辞学、雄辩术和文学思想的影响下,修昔底德具有比较成熟的史学思想和修史方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公元前424年被选为雅典十大将军之一,率舰队游弋于色雷斯沿岸一带抵抗斯巴达。同年冬,斯巴达进攻色雷斯的安菲波利斯,修昔底德率舰队救援不及,城陷敌手,因此,他以援救不力的罪名被控告并遭放逐。此后他在色雷斯流居20年,来往于色雷斯和伯罗奔尼撒之间,搜集有关这次战争的第一手材料。战争结束后,他于前403年回到雅典继续修订他的著作。修昔底德去世的确切年代无法断定,可能是在公元前399年至前396年之间,不会晚于公元前396年,因为公元前395年厄特那火山爆发,公元前393年科浓重修雅典城墙,他都没有记载。他留下的著作,存有来不及修补的痕迹,并且他所写的最后一个句子是不完整的,表明修昔底德是猝然死亡的。修昔底德头像⊙背景提示

当时雅典正处于城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盛时期。雅典自组成海上同盟后逐步加强对同盟国的控制,把同盟国降于附庸地位。公元前454年同盟的金库犹提洛岛移往雅典,同盟贡金的用途由雅典公民大会决定。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雅典不但不解散海上同盟,反而利用它发展海上霸权,这便和另一个企图称霸全希腊的城邦斯巴达发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以斯巴达为首结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形成两大敌对阵营,两者之间矛盾激化,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绘画 公元前5世纪充满神话意味的战斗场面,常是艺匠着力表现的题材。城邦间不休的战争,为希腊文明打上了一道深深的烙印。⊙内容提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主题,按年代顺序记叙了战争。现在流行的版本,共分八卷,其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卷,是绪论,共11章。其中第一章是序言,说明早期希腊的历史及作者著作历史的方法和目的。在第一章中作者考察远古直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为止的希腊历史时,曾明确指出:“过去的时代,无论在战争方面,或在其他方面,都不是伟大的时代。”这反映出修昔底德具有历史进化论思想的萌芽。第二章至第十一章说明这场战争的远因和近因。他在论述了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指出战争的原因是由于希波战争后雅典势力的增长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和科林斯等城邦的不满。相关链接《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代表作,此书共6卷,71章。在这一史著中,“罗马帝国衰亡”的概念贯穿了自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罗马以至欧洲的重大史事。前三章是全书的开篇,将公元98年到180年罗马帝国历史上的事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从第四章开始,以180年为开端,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罗马帝国的衰亡史。此书可以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的名著相媲美。

第二部分是第二卷至第五卷第二章,叙述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21年的10年战争的情况。第二卷由10章组成。第一章叙述第比斯人进攻普拉提亚,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第二章至第四章记述战争第一年的情况,主要描写伯罗奔尼撒人第一次侵入亚狄迦受挫情况——第五章至第七章记述第二年战争情况,伯罗奔尼撒人第二次侵入亚狄迦。第八章至第十章记述战争第三年情况——伯罗奔尼撒人又围攻普拉提亚。第三卷由8章组成。第一章记述战争第四年的情况,第二章至第六章开头部分记述第五年的情况。第六章至第八章记述第六年的情况。第四卷由10章组成。第一章至第三章前半部分记述第七年的情况,第三章后半部分至第八章记述的是战争第八年的情况。第九章记述战争具体情况。第十章简述了战争第九年的情况。第五卷由7章组成。第一、第二章记述第十年战况及订立尼西阿斯和约的情况。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卷第三章至第七章。记述订立尼阿斯和约至西西里远征之间五年半的历史。

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第七两卷。记载公元前415年至前413年间雅典人的西西里远征及其全军覆没的情况。第六卷由9章组成,即在战争的第十七年雅典人的第一次远征西西里的情况。第七卷由7章组成,记载战争的第十八年雅典人的第二次西西里远征全军覆没的情况。

第五部分即第八卷,由8章组成,记载战争的最后阶段最初两年间的历史,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季突然中断。⊙作品评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为西方古典史学名著,开创了狭隘政治军事史的体例。修昔底德对史料采取科学的处理原则,不是任何一则材料尽信之,而是考证真伪,对史实叙述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同时还采用人本主义史观,没有把超自然的力量看成是决定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在书中还体现了历史进化论思想的萌芽,这在西方史学著作中尚属首次。由于时代局限,无法说明历史的终极原因,同时推崇英雄史观,夸大个人的作用,对历史因果性理解狭隘,《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狭隘政治军事史的体例。伯罗奔尼撒战争形势图。战争使几乎所有的希腊城邦卷入其中,希腊城邦制由此衰落下去。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3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最渊博的学者。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思想巨人”。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亚里士多德早年丧父,在他的监护人普罗克塞那抚养下长大。他早年学习医学和自然科学,17岁时赴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学习,后来兼任教师工作。公元前348年,应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召,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他重回雅典,在城东郊一个名叫吕克昂的体育场开办学园,经常在阿波罗太阳神庙的林荫小道上一边散步,一边向弟子们讲学论道,因而有人称亚里士多德学园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雅典发生了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也受株连,被控“亵神罪”,成为政治打击的对象,因此他不得不把学园交给弟子主持,逃离雅典,前往伏比亚岛上的阿尔西斯避难,并于次年病逝,终年63岁。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繁多,但历经战火,流传下来的大约占四分之一。多数研究者一般把亚里士多德的现存著作分为五大部分:一、自然科学,主要有《天文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论灵魂》等;二、哲学,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等;三、政治伦理学,主要有《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四、美学,主要有《诗学》、《修辞学》等;五、逻辑学,主要有《工具论》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言简意赅,是西方公认的各门学科的必读书,长期具有法典的权威。⊙背景提示

希腊城邦在马其顿的统治下,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不断深化。在政治上,亚里士多德作为奴隶主集团的代言人,提出建立由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以调和社会矛盾,挽救处于瓦解中的奴隶主城邦国家。⊙内容提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