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国青年的世界历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16:44:21

点击下载

作者:文森特·雷诺夫,福西·赫肖恩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写给中国青年的世界历史

写给中国青年的世界历史试读:

前言

本书特为满足东方学生所新出现且迅速增长的特殊需求而著。在被引入中国校园的西学中,历史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学习通史,尤其是学习西方历史,东方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位置。走向宪政的新运动更是让学习和研究西方制度的必要性加倍。

虽然一向不乏关于通史的优秀教材,然而却没有一本可以完全满足普通东方学生的需求。通常这些读者都是成熟的年轻人,已经通过了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学培训课程,想阅读的绝不仅仅是中学生水准的课本。另一方面,这些读者几乎又都是英语初学者,因此艰涩难懂的语句和夸张的隐喻,希腊神话和《圣经》章节中的典故都是阅读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有时候甚至对于其本国的教师而言都难以逾越。故而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会更受读者欢迎,正如西方学生读到简单的拉丁文段落时会感到松了一口气的心情一样。

除了讨论和陈述的方法之外,本书的视角与英美学生课本中代表西方文化的普遍视角大相径庭。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中纯粹的文化艺术方面对东方读者而言太过陌生,这一部分内容必须适当忽略,对这类主题进行总结性处理效果会更好。正如欧洲读者对日本佛教的宗派不感兴趣一样,亚洲读者对欧洲宗教改革时宗教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教义冲突更是毫无兴趣。因此,本书只用了一个简短的章节来讲述新教改革的整个时代。另一方面,虽然本书的篇幅颇为有限,但是那些所有倾向于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事件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本书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伊斯兰教的历史以及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征服之旅,大大超过了其在历史著作中通常所占的篇幅。

既然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中国学生,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古代历史和制度占据了本书半章的篇幅是否有些多余。但是除了希望本书对非中国的读者也能有所裨益,同时也为了专门满足一部分中国读者的精读需要,故而几经考虑之后还是嵌入了这部分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读者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收获:第一,可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可以从一个全局的、客观的角度来研究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史实,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本国历史的时候很少能保持这种客观。

本书旨在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世界历史的宏伟轮廓。所谓“西方文明”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混合产物,它是当今世界的主导力量,因此不论对亚洲还是欧洲的学生而言,西方文明史都必须在现代通史著作中占据最重要的部分。本书在浓缩西方历史的过程中,不得已会略去一些其他作者认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当读者发现有关东方历史的段落和西方大多数历史时期的描述都按比例进行过充分的处理时,必然会判断出被精简的程度。

像本书这样的基础历史读物,通常都是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取一小部分展现出来。读者自然有权询问作者在选择史料时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我在选材时努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展现连续的历史,换言之就是让读者看到当下是如何从过去衍生而来的;第二,突出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制度,这些知识对于对公共改革感兴趣的东方读者而言至关重要;第三,展现真理的崇高理想价值以及自由体制的益处。我承认我的选材也难免会带有个人色彩,但一定也是遵循这三个原则,而且我相信本书绝没有任何宗教和种族偏见。

为了方便初学者阅读,本书中的部分内容特地选用了较小的字体,这些段落可以略过,不阅读也不会破坏内容的连贯性,不过它们仍然是本书的组成部分,读者应该仔细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全书。

当然,本书的编写基于许多历史学家的权威著作,而不是直接从原始的资料摘取而来的。我所参考的著作颇多,作者的名单太长,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我从美国最新出版的《历史学家的世界史》一书中受益良多,该书为8开本,由纽约的展望公司出版,共25卷。仅靠我自己的藏书和北洋大学规模并不算大的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我编写本书的需求,我经常在这本《历史学家的世界史》书中找到权威的参考资料,甚至一些我所需要的原始史料。在进行本书艰难的史料选择工作时,德国出版的《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中一些非常简明的文章给予了我颇多指导。

我在北洋大学教授了3年的历史课程,正是基于这3年的经历,才使我觉得自己有资格来编写本书。当然,其中难免有诸多疏漏错误之处,不过本书的创作态度一定是极为谨慎的。本书在出版之前,我曾用它作为教材来教授师范生,这些师范生未来都将成为直隶省公立中学的教师。正是因为这些学校的需求才促使本书得以尽早出版,没有尽早做好出版本书的准备工作,我深感愧悔,而且匆忙中想必也增加了不少错误。

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历史的兴趣源泉,产生更多的启迪。

最后我要感谢从他们大量资源中慷慨提供地图和插图的那些出版商,这才使得本书的售价低于同等印刷和装订规格的书籍。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Th.T.李德和W.A.西维,感谢他们二位在阅读本书校样时提供的宝贵帮助。中国,天津,北洋大学,1907年12月1日

第二版序言

本书的全面修订并未做出任何重要的改动。我收到了来自祖国的朋友和在东方工作的西方教育同人的宝贵批评和建议,借此机会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我的两位老师,霍普金斯大学J.M.文森特教授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钱宁教授,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F.L.霍克斯•波特博士。1909年3月雷诺夫

第三版序言(编者序)

自本书的第一版问世,已经过去15年了,第二版发行也已经过去了13年。在此期间,一方面,我们对一般历史的认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世界各地都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事件。

因此,本书再版之前,我们认为应该对本书进行彻底的修订,而且这确实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幸的是,雷诺夫教授已经离世。因此,对本书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任务不得不由其他人来承担,而且这位编辑也为此倾注了巨大的知识和心血。

这位编辑觉得本书的文本几乎不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改动。除了他重新编写的引言之外,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尤其是有些表达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他才认为彻底改动原有的某一段内容是恰当的。无论是鉴于最新的信息需要将某些陈述进行修正,还是因为之后发生的事件需要进行补充,他都更倾向于用注释来表达这些必需的部分,这些注释都能在后面的一个附录中找到。这个方法具有双重优势:首先,这样可以使编辑事宜独立于作者的原作;其次,这样不会打乱页码,因此,本书现在的版本能与之前的版本一起使用,而不会造成任何不便。

这位编辑还增加了一个补充章节(第三十八章)来处理1907年至1922年间所发生的事件。

除此之外,他又增加了一份附录。

总之,他真诚地希望雷诺夫教授所著的这本受欢迎的教科书的新版本可以在今后许多年里继续实现其宝贵的目标,即指引世界上正在从他们祖先所取得的成就中崛起的公民们,并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纽带把东西方团结在一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922年12月27日

导论:历史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序叙述,它既要记录主要的政治事件,也必须讲述影响国家民族发展进程的许多其他因素。宗教、科学、艺术、文学、教育和商业贸易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中都非常重要。

历史的界限——历史并没有追溯到早期人类发展的时代。人类(1)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10万年,而我们最古老的历史信息则只能追溯到6000多年前。换言之,历史所能记叙的只是整个人类历程的最后1/17。然而即便在这最后1/17的历史中,还是有很多永远无法填补的历史断层。关于古代历史和中世纪历史,我们所掌握的部分与真正的史实相比,只是沧海一粟。

历史的来源——历史学家的知识来自各种书面文件、铭文以及先人的建筑和坟墓所留下的信息。就近代史而言,数量庞大的各种官方文件、条约、报告、报纸和书籍令人眼花缭乱,历史学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从这些海量的素材中挑选重要的部分。一些文件可能记录在不同的纸上、石头上、木头上或者金属上。铭文则可能出现在石头上,坟墓的墙壁上,或者钱币上。倘若没有先人所留下的这些活动记录,那么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无从写起。再次强调,如果之后关于某个时期的记录不多或者不可靠,那么那段时期的历史记录也一定是不完整的。

史前时代——这是一个没有明确记载流传后世的时代,它被称为史前时代。它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远远要比距离我们较近的所谓信史时代长得多。对信史时代之前人类的研究称为“史前考古学”。史前人类遗留的器皿、武器、被杀死的动物骨头以及他们居住的洞穴内的其他遗迹,连同史前人类死后埋在土层里的被现代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遗骨,都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古代野蛮人的较大部落都把他们的村落建立在湖泊附近,这些定居点的遗迹被发现并被仔细地搜索。目前所知的史前人类的知识已经比较充足了,相关的书籍可以建成一座小型的图书馆。

人种——对人种最常见的划分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进行划分。因此,人类基本上被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黑种人、黄种人或蒙古人种(经常被称为“图兰人种”)、白种人或欧洲人种。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就像其他的划分方法一样,应用的时候总有点问题,因为很容易找到一种人来推翻这种划分。例如有一部分人,虽然他们被认为是蒙古人种,但皮肤却不是黄色的。对人类种族的研究被称为人种学。人种学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区分人的种族,并定义出他们的区别点。一般而言,上述的三种主要人种类型自信史时代的最早期就已经出现了,每个种族都保持他们的特性不变,直到现在。

黑种人——该人种的大多数成员被称为黑人,非洲是他们最初的家园。作为一个开化较晚的种族,他们曾经大规模地被更文明、更先进的种族当作奴隶。古埃及遗迹中就有展示俘获黑奴的场景。在美国,如今有800万黑人享受着自由公民的生活,然而他们以前都是奴隶或低人一等的黑人,都是当初像牲口一般从非洲运来的黑奴的后裔。

黄种人——黄种人分布在东亚、北亚以及亚洲内陆。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中国人。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对黄种人的普遍尊重和钦佩,在近代扩展到日本人身上。他们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在勤奋地学习西方文明的优点后,迅速崛起为东亚第一强国。直到最近,他们还跟其他的黄种人民族一样,有着强烈的保守主义精神——对革新具有深深的敌意。中国和日本在过去几个世纪里一直进步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地理上与西方的隔绝。这个原因也能解释东西方国家在风俗习惯上的诸多不同。从历史的起点直到现在,东西方两种文明几乎各自独立地发展。

黄种人的第三个分支是分布在亚洲内陆的蒙古人,因其游牧和好战的习性而令人畏惧,他们的残忍征服从中国一直扩展到德国边境。他们只充当了破坏者的角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永久的国家。这一游牧民族的现状和两千年前一样。此外朝鲜人、安南人和缅甸人也属于重要的蒙古人种分支。欧洲的拉普人、芬兰人和巴斯克人代表的则是古图兰人的残余分支,这些人后来为白种人所取代。马扎尔人(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也属于蒙古人种,他们从欧洲原住民手中征服了现在的家园。

白种人——白种人囊括了所有西方文明的国家,他们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在历史上,他们生活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他们从那里出发并征服了美洲和大洋洲,逐渐将他们的统治权扩展到世界各地,那里的人们或原始野蛮,或孱弱驽钝,无法对抗这些征服他们的新主人。

根据语言的不同,白种人又可分为三类:含米特人、闪米特人、雅利安人。含米特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埃及人。

闪米特人主要分布在亚洲西南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统治着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阿拉伯人拥有阿拉伯半岛干旱的牧场和绿洲,他们建造了自己的家园,在那里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荒芜的沙漠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将他们与强大的邻国隔开,直到穆罕默德的教化引导他们征服了半个世界。犹太人又称希伯来人,是一个小民族,他们用自己的宗教影响了整个世界。耶稣是犹太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犹太人的伟大宗教经典——《圣经》。伊斯兰教也在犹太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神信仰。腓尼基人在古代就是精于贸易的民族。除了阿拉伯人,所有其他闪米特人的民族历史都在两千年前就终结了。

雅利安人几乎完全吸收了闪米特人所创造的文明,并使之成为所有学术、文化和权利的一部分,这便是所谓的现代西方文明。首先踏上这一伟大的发展之旅的是希腊人。他们的文化在短短几个世纪里便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甚至在他们衰落之后在某些领域仍然无人能及。罗马人通过伟大的征服,广泛传播着他们有序的政体以及和平的艺术,将之延伸到了整个地中海区域,延伸到西欧,进入不列颠。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动乱和文化衰退,日耳曼人在新的发展进程中成为领袖,现在正在改变着亚洲的古老文明。

日耳曼人的主要成员是德意志人、斯堪的纳维亚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英格兰人。现在所说的语言,起源于罗马语系(拉丁语)的人一般被称为罗曼语或拉丁语民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此外,雅利安人在欧洲还有两个重要分支,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其中凯尔特人到现在只剩下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以及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人。斯拉夫人则主要是俄罗斯人和波兰人。

历史与地理的关系——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深受其居住环境的影响。种田的农民在外表和性格特征上都会与水手或者游牧的牧民迥然相异。同样,整个国家的人民也会受到他们所居住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即便来自同一个母族的分支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后,彼此之间的差异会变得非常明显。因此牢记这一点,对学习研究地理以及试图了解地理条件是如何决定各国历史将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学习历史的学生同样也要首先掌握基础的自然地理知识。

纪年法——判定年代和确定历史日期的学科被称为纪年法。时间是用年、月、日来划分,根据恒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相对运动而决定。以天文纪年为基础,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历史事件的时间,本书后面将介绍一些民族和宗教的纪年法。显而易见,欧洲国家现行的纪年法注定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因为它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而流传各处。它也很实用,学者们可以将世界各国的重要日期换算到同一个通用的体系,它是唯一实现了这一点的体系。

现代西方的历法也称为公历,建立在罗马儒略历的基础上。公元前45年,尤里乌斯·恺撒下令整理制定了罗马儒略历,公元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又对其加以改良,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历。耶稣诞生的时间被定为基督纪元,即公元元年。其他所有日期都根据基督纪元即耶稣诞生的这一年来定。在基督纪元之前的日期缩写为B.C.,意思是“基督纪元之前”,或缩写为A.C.,意思是拉丁语的“基督纪元之前”。在此之后的日期缩写为A.D.,是拉丁语的缩写,意思是“主的生年”。(1) 这是海克尔所估测的时间,和其他说法一样,并不能证明是绝对准确的。——作者注据现代的考古发现,人类产生于约200万年前的非洲。与作者的关于人类诞生的年代颇有差异。——译者注第一部分发端与辉煌的时代第一章 最早的开化之地:埃及

埃及成为最早开化之地的合理性——回顾埃及地理,我们就会明白,埃及比其他任何大小相同的国家都更适合为农耕人口提供家园。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水的泛滥使土壤更加肥沃,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自有史以来,埃及的自然条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过即便在许多方面得天独厚,但倘若没有当地居民辛勤而充满智慧的劳作,尼罗河流域的土地纵使再肥沃也是不会自己结出果实的。降水的贫乏迫使当地居民引用尼罗河水来灌溉农田。大规模的引水灌溉是一项需要稳定、智慧的劳动力的工作,而这项工作只有在一个有序的政府的帮助之下才能得以实现。这项工作必须维护运河和堤坝,确保某一个区域的农民不会因为草率地引水灌溉而破坏别的地势较低地区的农田。这种劳动和协作的需要,加上自然条件的优势,使得埃及文明在极早的年代就崛起了。

第一王朝——关于埃及历史的具体起源无法考证,但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前,或7000年前。美尼斯是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埃及国王的称号),是公元前3000年第一王朝的创立者。他将埃及的许多小国家联合在统一的政权之下,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尖端地区建立了首都孟斐斯。

在这个最早的时期,除了首都孟斐斯附近建造的狮身人面像之外,没有任何确切的历史记载流传下来。这座巨大的雕像是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作品,由坚硬的岩石雕凿而成,是一头长着人面的蹲伏的狮子,象征着太阳神。

金字塔的建造者——没有哪位埃及国王像第四王朝的国王那样留下如此令人惊叹的恢宏遗迹,他们在孟斐斯附近建造了最大的金字塔。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胡夫建造了大金字塔——那简直就是由(1)砖石砌成的一座山丘,它展现着精确的几何线条,高度达450英尺。这些完美的工程杰作说明当时埃及人的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当时整个欧洲尚处于未开化的野蛮统治之下。(1)图 大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第十八和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300年)——又过去了八个王朝,来自叙利亚的游牧民族侵占了尼罗河三角洲,并逐渐将他们的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尼罗河流域。这些外来的统治者被称为希克索斯王朝,亦称牧人王朝。尽管起初是未开化的野蛮人,但是他们很快就学习并吸收了埃及文明。后来埃及本国的阿摩西斯王子领导起义,终于驱逐了侵略者,推翻了近500年的希克索斯王朝的霸权统治,然后建立了第十八王朝。第十八王朝和第十九王朝标志着埃及的鼎盛时期,埃及法老统治着从撒哈拉沙漠到幼发拉底河的辽阔疆域。第十九王朝诸多杰出的国王中最声名显赫的是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塞提一世开始修建连接红海和尼罗河的运河,这项工程对埃及的贸易和海上力量至关重要,正如巴拿马运河之于美国的重要性一样。这条运河由拉美西斯二世完成。在距离苏伊士运河不远的地方,该运河的痕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在拉美西斯二世长达67年的辉煌统治中,他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征伐四方和辉煌的公共工程建设上。许多巨大的人物雕像和一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大庙的遗迹,以及墙壁上的壁画和铭文始终彰显着这位拉美西斯大帝伟大的力量。

第二十六王朝——这是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埃及王朝,由普萨美提克一世(公元前663年)创建。他赶走了亚述人,这些亚述人曾把埃及变成他们治下的一个省。普萨美提克一世是第一个鼓励外国人在埃及定居的法老,于是一群希腊人便来到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定居,希腊的学生们从埃及祭司那里学习了知识,埃及的文明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到了其他的地中海国家。普萨美提克一世的儿子尼科二世延续了父亲的政策,然而他英明的统治只在较短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加强着国力。埃及人已经到达了他们发展的极限,最后几位伟大法老依然开明的政策已经无法继续推动埃及的发展。新的充满活力的民族开始崛起,逐渐替代了古老的埃及。首先是巴比伦人,然后是波斯人,都将埃及作为一个附属省。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将埃及纳入希腊人至高无上的统治之下。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人又将属于法老的领土收并到了他们的帝国版图之中。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位埃及本国的统治者统治过埃及。

宗教、习俗和艺术——埃及人非常虔诚,宗教支配着整个国家的生活,上至法老,下至乞丐,莫不如此。在埃及有1/3的土地都属于神圣的寺庙财产。埃及的普通房屋是用泥土建成的,而寺庙则是由石头建成的。

上埃及的卡纳克神庙位于古都底比斯附近,它一向被认为是古代最大和最好的宗教建筑。时至今日,神庙中那一列列巨大的石柱依旧令到访的游客们震撼不已。

埃及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神祇,不过也有一些神祇受到整个埃及的崇拜。这其中主要的有太阳神“拉”,还有主宰尼罗河的奥西里斯神,他的妻子伊希斯和他们的儿子荷鲁斯也广受崇拜。埃及人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觉得有必要为他们那些代表着自然力量或某些神秘能力(如太阳、月亮、繁殖、健康)的神祇塑造一些可见的形象,所以他们塑造了很多神祇的雕像,大多为人身兽首的形象。他们一向认为神祇就存在于这些真正的动物中,由此产生了各种动物崇拜的奇特习俗,猫、狗和鳄鱼都被认为是神圣的。据说奥西里斯的神灵寄身在一头叫作阿匹斯的公牛身上,公牛阿匹斯在属于它自己的精美庙宇中受到祭拜,当它死的时候,奥西里斯的灵魂便会转化到一头正好在当时出生的小公牛犊之上。

灵魂的轮回、复活、尸体防腐和墓葬——所有的埃及人都坚信人的灵魂会在肉体死亡之后,因为在世时行善或者作恶的行为而受到奖赏或者惩罚。好的灵魂可以成为奥西里斯的朋友,而坏的灵魂则不得不在动物的身体中游荡。一个人所犯的罪过越大,灵魂就必须要转化为越低等的动物(比如猪、秃鹫等),等经历过千万年的惩罚之后,灵魂方可再次转化为人。

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所有的灵魂都会再次回到他们的肉身。这在宗教教义中被称为复活,后世许多宗教也都有复活这一概念。为了使灵魂在复活之时能够找到当初的身体,埃及人会用药物对死者的尸身进行处理,这个处理过程叫作防腐,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就是木乃伊。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数千具木乃伊。在开罗的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光阴荏苒,这些昔日的君王已经逝去了3000多年,但是他们的面容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埃及人相信那些逝去的灵魂终有一日要回到他们尸体所栖息的坟墓中,为了取悦这些灵魂,埃及人投入大量的人力来修建陵墓。尼罗河以西那些满是岩石的小山丘下,尤其是古都底比斯附近,有着数不清的深入地下的陵墓。墓壁上一般都有图画和铭文来描述已故者的生平。现代的学者正是通过这些图画才得以了解古埃及人的风俗习惯。那些金字塔也是建造者的坟墓。

玻璃、纸张——4000年前埃及人就掌握了制作玻璃的技术,他们擅长仿造宝石,而欧洲人直到近代才掌握这种技术。埃及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由生长在尼罗河边的一种草加工而成,希腊人曾给它起过两个名字,一个是“papyrus”纸莎草纸(因此英文中的纸一词为(2)“paper”),一个是“byblos”比布鲁斯(因此英文中的圣经一词可为“bible”)。纸莎草纸非常昂贵,因此许多诸如木片、皮革,或陶瓷碎片,这些更便宜的材料也被用来书写埃及文字。

埃及文字——埃及文字和中国的汉字一样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也就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画来表达事物名称。埃及人和中国人一样对他们的文字非常自豪,这一点他们当之无愧,他们的文字确实非常美。在碑文或铭文中他们依旧使用古老的象形文字。后来出现在公文和商业中简略的书写方式因为更易于书写,效率也更高,于是逐渐取代了象形文字。

艺术和科学——埃及人非常喜欢绘画和雕塑。得益于埃及干燥的气候,许多艺术作品至今都能保存完好,尤其是陵墓中的画作,很多作品看起来完美如新,如同艺术家们刚刚创作完成一般。埃及人的保守在他们的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艺术水平在那些金字塔国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千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埃及人的科学造诣被普遍高估了,他们强烈的宗教习惯和迷信阻碍了探索精神的发展,而探索精神正是现代科学之母。他们墨守成规,宁愿保留那些无用的惯例也不愿意探寻更好的方式,因为这些惯例都是他们的祖宗传下来的。因此他们的医学、算术、天文学和其他学科分支都停留在那些被忘却年代的最初水平。在古埃及,解剖人体被认为是可怕的罪行,所以古埃及的医生从来不具备正确的解剖学知识,他们只会依照传统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倘若治疗失败,就会使用巫术仪式继续治疗。在天文学上,他们区分了恒星和行星,划分了星座,也大致确定了一年的长度。但是他们的历法是混乱的,也没有正确的纪年法,正因为此,在埃及历史上无法找到确切的日期。

女性的地位——在法律面前,埃及的女性享有和他们丈夫一样平等的权利。她们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财产,并享有独立处置财产的权利。第五王朝的一位王子在一本道德劝诫录中曾说道:“倘若你是一个明智的人,那么请在有生之年好好照顾你的家庭,爱你的妻子,尊敬她,关心她的身体,满足她所有的愿望,因为她是上天的恩赐,这份恩赐是其主人的荣耀。”在古代没有哪个国家的女性能拥有这样的地位,而且女性对平等权利的要求直到近现代的西方先进国家中才再次完全觉醒。

埃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埃及和巴比伦分享着作为西方文明奠基者的荣耀。很难精确地说出当今世界具体有哪些律法和习俗是从古埃及人那里沿袭而来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腓尼基人和希腊人都通过和他们的交往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希腊人长久以来都把埃及祭司作为学问最深的大师来敬仰。埃及人无法保持与希腊和罗马充满朝气的力量齐头并进并不可耻,但故步自封且日渐沉沦,最终衰落到成为进步国家的附庸却是值得诟病的。一个民族如同个人一样,都具备一定的天资禀赋,也有其不可超越的极限。如果这个民族好好利用他们的天赋,从而为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带来一些帮助,那么他们必然就是全人类的恩人。在那些曾经促进世界进步的伟大民族之中,埃及人称得上首屈一指。第二章 两河流域的明珠:巴比伦和亚述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这片土地一面是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一面是亚美尼亚高原和扎格罗斯山脉,中间是一片广阔的河谷,我们称之为两河流域。它和埃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的气候相似,只是两河流域的东部每年都有雨季。土壤同为冲积层,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也会有规律地洪水泛滥,使土地变得更加肥沃。这里的人工灌溉技术也奠定了发展农业的基础。运河和沟渠都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举世无双的丰产沃土。倘若没有这些条件,这片土地就像现在处于土耳其暴政之下的状况一样,是一片不毛的荒漠和荒芜的沼泽。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下游地区被称为巴比伦王国,因伟大的巴比伦城而得名。这一地区也经常被叫作卡尔迪亚王国,因为巴比伦第一王朝的人们被尊称为迦勒底人。位于巴比伦王国上游,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大半都是干燥的草原,这里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称谓同时也适用于整个两河流域。从底格里斯河延伸过丘陵地带,然后深入高山的两河流域上游的国家便是亚述。

三个伟大的君主国——这片土地曾经孕育出三个伟大的君主国,它们并不相同,可以说差异十分明显,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讲,它们共同组成一段连续的历史。统治者首先在南方建立了漫长的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巴比伦第一王朝或迦勒底王国。然后来自西北方的亚述人成为统治者,直到巴比伦再次夺回霸权。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300年)——巴比伦王国的历史起源难以考证,有一些并不确切的资料认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卡尔迪亚王国分为许多独立的城邦。阿卡德城邦的国王萨尔贡一世最先统一了整个王国,并将他的疆土扩展到了地中海地区。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汉谟拉比成为整个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并因其创立的法典而闻名于世。现代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几乎完整的法典,这便是举世闻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是已知最古老的法律方面的文献,对于研究早期的政府制度具有非凡的价值。

几个世纪以后,有一些巴比伦人迁徙到被后人称为亚述的丘陵地带定居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南方政权的统治之下,但是亚述人日益独立,直到后来他们成为两河流域的主人。

亚述帝国(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606年)——亚述人残忍好战,他们的霸权完全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之上。他们的国王都是好(3)战之人,几乎大部分统治时期都是在征服和侵扰其他国家,从米底到埃及,从红海到地中海,无所不至。亚述帝国的国都是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尼尼微,这座辉煌壮丽的都城坚不可摧。像其他许多将战争作为主要追求的国家一样,亚述帝国本国原有的文化并不丰富。在宗教信仰方面,阿舒尔是他们自己信仰的主神和战神,但他们的其他信仰和巴比伦人大致相同。他们的文学、艺术和其他的基础知识均借鉴于迦勒底人的模式。

萨尔贡是亚述帝国第一位向埃及法老宣战的国王。埃及法老战败,被迫向亚述帝国纳贡。另外,阿拉伯人,甚至地中海东部一个大岛屿上的塞浦路斯人,也被迫向亚述帝国臣服。当犹太人反抗萨尔贡的统治时,萨尔贡便将他们的家园摧毁过半,还把大部分犹太人当作战俘掳回亚述为奴。

在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统治下,亚述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后来作为亚述帝国一个省的埃及在普萨美提克一世领导的斗争下终于重新取得了独立,他建立了埃及的第二十六王朝。不过亚述帝国的军队在埃及的这种局部败退,却有利于加强对其他地区的征服和控制。实际上,当时几乎整个西亚,从伊朗高原到红海和地中海的所有人无不承认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

亚述帝国的轰然崩塌——亚述国王残酷的压迫使得帝国统治之下的众多臣民的憎恨与日俱增。亚述帝国各部不断爆发叛乱,帝国的毁灭系于一线之间。没过多久,由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委任去统治巴比伦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和米底王国国王基亚克萨雷斯达成了以推翻亚述帝国的霸权统治为目标的联盟。亚述帝国最后一个国王萨拉库斯无力对抗他的这些同仇敌忾的敌人,公元前606年,经过旷日持久的围城之后,亚述帝国的国都尼尼微终于在敌人暴风骤雨般的进攻下陷落。国王萨拉库斯不愿沦为征服者的俘虏,便在宫殿中放火自焚,烧死了自己和家人。尼尼微沦陷之后,整个亚述帝国便土崩瓦解,关于它的记忆很快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两千多年过去了,尼尼微和其他壮观的城市甚至连遗址所在都被人遗忘了,它们的历史几乎无人知晓。

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06年—公元前538年)——尽管新巴比伦王国只存在了不到一个世纪,然而其强大的国力和令人惊叹的财富仍然给邻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巴比伦王国的声望主要是由他们的国王尼布甲尼撒凭一己之力建立起来的,在他将近60年的辉煌统治期间,巴比伦再次统一了西亚大部分地区。一支由法老尼科亲自率领的埃及军队在幼发拉底河被彻底击败,叙利亚被占领,犹太国王也被迫承认巴比伦的统治权。法老尼科的继任者说服犹太人和腓尼基人加入他的同盟,重新反抗巴比伦的统治。然而作为埃及的盟国,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和腓尼基人的都城提尔都在随后同巴比伦的战争中遭受了残酷的浩劫,犹太国王也被杀死。尼布甲尼撒为了避免犹太国王被杀之后犹太人再生叛乱,便将他的大部分臣民都掳往巴比伦。同样,他也征服了腓尼基的城市。尼布甲尼撒也为轻松羞辱了埃及的尊严而感到志得意满。埃及江河日下,国力衰弱,根本无力再次威胁巴比伦王国的和平。虽然尼布甲尼撒不得不年年征战,发动了多次战争,但是令他最欣慰的还是促进了巴比伦的物质繁荣和宗教发展。从他所留下的铭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真正爱民如子的虔诚君主。图2 尼布甲尼撒(4)

譬如尼布甲尼撒曾经说道:“尊贵的马杜克啊,您是众神之王,是我伟大的主!是您创造了我,是您赋予我治理众多子民的庄严权力,我热爱您如同热爱我宝贵的生命。请救赎您的巴比伦城……我是巴比伦国王,是深得您心的复兴者,是您所有城邦的修建者,虔诚地为您掌管城邦。”许多沦为废墟已经千百年的寺庙都被尼布甲尼撒重新修复,巴比伦各地的新建筑也无不印证着这位国王的伟大力量和虔诚。他尤其关心都城的建设,除了修建精美的寺庙和宫殿,还环绕着都城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防御工程。最外面的城墙里包含着一大片可以耕种的土地,如此一来,纵然都城陷入敌人长时间的围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应对都城人口的粮食问题。后来,巴比伦城变成了古代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其惊人的财富也带来了奢侈和放纵的风气,这也使得巴比伦城得到了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堕落之城”。

尼布甲尼撒的继任者远远无法与他们伟大的祖先相提并论,他们昏聩无能的统治很快便大失民心,以至于当居鲁士大帝以征服者的身份来到巴比伦时,这里的居民竟然欢欣雀跃地拥戴他为他们的新君主(公元前538年)。此后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便并入了更大的波斯帝国的历史之中。

巴比伦遗迹——对巴比伦遗迹的研究又被称为亚述学,是历史学科中最新的分支。除了《旧约全书》中的一些信息和一些希腊历史学家关于巴比伦人并不准确的观点之外,关于他们的历史在19世纪中叶以前几乎无从知晓。直到1842年,英国学者莱亚德开始搜索美索不达米亚的坟墩,这些坟墩一直被游客们误以为是普通的山丘。他的工作立即得到了丰厚回报,他发掘了这些遗迹,里面满是雕像和铭文,沉睡在这里的这些东西已经被人们遗忘了两千多年。从那时起,欧洲和美国的各级政府和大学都派出了大批学者作为考察团前来考察。他们发掘出了大量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重新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这一宝贵篇章。

楔形文字——巴比伦的文字体系源于象形文字,然而和埃及人不同,他们很快放弃了这种复杂难懂的文字系统,转向了更实用的形式。这些字母有些是刻在石块或砖块上,不过更常见的是写在较软的黏土片上,然后再烤制成陶片。这些书写的结尾方式都是以一个尖锐的三角形结束,所有字母都是楔形形状。

楔形结构的大小和位置决定其代表的含义。为了节省厚重书写材质的空间,这些字母通常都写得非常细,所以只能用放大镜才能阅读。楔形文字随着巴比伦文化一起传播到了整个西亚。在埃及发现了用楔形文字写给法老的文件,这证明巴比伦的语言是当时的主导语言,如同英语是现在的主导语言一样。波斯人则继续使用楔形文字,直到公元前4世纪。图3 楔形文字

图书馆——在巴比伦人中,阅读和书写的知识已经相当普及了。巴比伦的图书数不胜数,尽管只有一小部分巴比伦古城遗址被探索过,然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18万份文献。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正规的图书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莱亚德所发现的尼尼微的皇家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书籍都经过有条不紊的编目,人们可以随意阅读。

宗教——黏土书上所保存的文献大多是关于宗教的。宗教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流域一样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各个地区都有当地的神祇和迷信,但主要城市所崇拜的神祇,尤其巴比伦城崇拜的神祇的影响力遍布整个王国。胜利的国王传播着他们自己最注重的宗教崇拜,譬如阿舒尔是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信仰的主神,连名字都和巴比伦城信仰的主神马杜克不一样。这些主神和较次要的神都被认为是非常人性化的。他们正如普通的人类一样,也会出世、生活、恋爱、战斗,甚至也会死亡。他们的神性主要表现为卓越的力量和智慧。当地的神祇除了他们的名字以外,通常也被叫作“贝尔”。譬如贝尔尼普尔便是尼普尔城的主神。后来贝尔又变成另一个神祇的头衔,对他的崇拜集中在巴比伦城。腓尼基的宗教信仰和巴比伦十分相像,他们将神称为“巴力”。故而所有西亚的闪米特人的宗教都接受崇拜巴力的说法,这一点和犹太人的信仰不同。在《旧约全书》中,巴力崇拜变成了一个堕落邪教的卑劣含义。

巴比伦法律——除了有关宗教的文献之外,在已经发现的楔形文字材料中占比最多的便是各种不同的法律文献。巴比伦的法律制度相当完备和成熟,并得到了非常认真的遵守。譬如倘若没有双方签章的书面合同,婚姻和商业交易都会被视为无效。直到王国崩塌之前,《汉谟拉比法典》都是巴比伦王国的立法根基。国王宣称这些法律都是他所得到的神谕。

以下这几条巴比伦法律的摘录最有助于说明巴比伦当时的社会状况:“第21条:如果有谁在房子里凿洞,此人将在洞前被处死,并埋在洞前。第55条:如果有人开渠引水灌溉,不慎淹没了邻居的田地,需要根据产量补偿给对方等量的粮食。第195条:如果有一个儿子打了他的父亲,他的手将被斩断。第196条:如果有人弄瞎了一个自由人的眼睛,他自己也将被挖去眼睛。第200条:如果有人打落了同等身份人的牙齿,他的牙齿也将被敲落。”

建筑——巴比伦国王、亚述国王和埃及法老一样,都喜欢通过修建宏伟壮观的建筑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智慧。他们的建筑重在大小,而不是美观和持久性。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晒干的砖块,这种材料很难抵御每年雨季长时间的冲刷。最令人好奇的是塔庙,巨大的方形台阶组成金字塔形,在平原上高耸入云。巴比伦城附近的七星神庙便是由七个这样的塔庙组成,每个塔庙的外面都镶着不同颜色的釉面砖,象征着对某一个星辰的崇拜。最上面也是最小的一个塔庙外面镶着金色的釉面砖,象征着对太阳的崇拜。他们的皇宫非常宽阔,但是结构比较简单,墙壁上装饰着富丽堂皇的壁画。有极其巨大的公牛雕像守卫在皇宫门口,这些雕像都是肋生双翼的人首牛身形象。这些建筑都没能持久地保存下来,现在它们看起来就像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土丘。不过保存于地下的那些墙壁、道路、雕像和碑文一直都保持着本来的面目,直到欧洲的学者让它们得以重见天日。

科学——巴比伦人曾尝试对植物学、动物学和地理学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是与现代的自然科学相比,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非常幼稚。然而在天文学方面他们却非常成功。早在萨尔贡一世时期,那些迦勒底的天文学家已经能够预测到日食。天文学不可能是完全因为研究天文本身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巴比伦人笃信占星术这种古老的迷信,认为星星可以决定人的命运,进行天文观测主要是为了通过占星术来算命。第三章 宗教之国与商业之国的人民:犹太人和腓尼基人A 犹太人

犹太历史——犹太历史作为最特别也是独一无二的篇章,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称得上是鹤立鸡群。犹太人原本是微不足道的民族,在人口数量和政治影响力上都无足称述,他们短暂的国家生涯在其北边和南边强大帝国的映衬之下越发显得黯然失色。然而他们却在很大程度上指引了全世界宗教和智慧的发展。埃及和巴比伦对后来西方国家的直接影响相较于犹太人的思想和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来说只是萤烛之光。对于一般的法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而言,他们对犹太英雄和先知甚至比对自己国家的伟人更加熟悉。西方的艺术和文学中来自犹太经典的形象和谚语随处可见。也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犹太人之于欧洲文明形成的意义同希腊人和罗马人旗鼓相当。当然,学生们得知犹太人既没有什么发明创造也没有什么发现之后,对这一点似乎是难以理解的。犹太人既不是希腊人那样的天才艺术家和哲学家,也不是罗马人那样的伟大战士和法律缔造者,甚至也不是他们的邻居腓尼基人那样精通商道的商人。犹太人在历史上崇高的地位完全归功于他们对宗教理想的纯粹虔诚,对上帝的崇拜。他们的内在发展同他们力求实现和保护一神教这一崇高信仰密切相关,一神教高高在上地普照着当时周边民族所信仰的多神教。他们的宗教热情并没有通过向其他人传教的方式来表达,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的信条。这种排他性后来被他们神圣的教士耶稣基督推翻。他告诉他的门徒要向全天下的人们宣扬新的教义,于是基督教从西亚传播到了地中海沿岸,直到所有西方的异教信仰都被耶稣基督的追随者推翻。若没有耶稣基督的教导,犹太教必将仅仅作为一个尽管教义崇高但是很狭隘的宗教,只局限于一个很小而且很不幸的民族之中,或者只有专门研究宗教的学者才会对其产生兴趣。

地理位置——犹太人的国家位于叙利亚西部的部分地区,一般被称为巴勒斯坦或“圣地”。不过以前其北部地区被另称为以色列王国,都城是撒玛利亚,其南部地区被另称为犹大王国,都城是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只适合放牧。有两座绵延的大山和海岸线平行,黎巴嫩山和东黎巴嫩山,在古代,山上覆盖着名贵的树木。约旦河穿过群山间富饶的土地汇入死海。死海是一个大盐湖,比海平面低1300英尺。此处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而“圣地”通常会被称呼为它更古老的名字“迦南”。

早期历史——犹太人的早期历史并不能完全确定,这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诸多争议。《圣经》的前两卷《创世纪》和《出埃及记》中的故事被普遍认可为确凿史实。依照其中的说法,犹太民族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他从卡尔迪亚王国来到了叙利亚。亚伯拉罕的一个后代约瑟夫后来成了埃及王朝的一名高官,他帮助犹太人在埃及定居。这些犹太人后来一直受到埃及法老的压迫,直到先知摩西解救了他们,带领他们去往迦南。经历了许多奇迹,在沙漠中漂泊了40年之后,“以色列的子孙”终于真正征服了迦南。这些精彩故事中的所有细节都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西方学童的记忆中。但是现代历史批评拒绝接受其中大部分内容,认为那些只是神话传说。至今为止,在埃及和巴比伦的碑铭中也没有同时代的证据能够区分这些神话传说中哪些才是史实。图4 大卫王

国史——犹太人征服迦南之后经历了一段内部纷争的时期,直到公元前11世纪扫罗将各部落统一为一个王国。不过这种民族团结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扫罗的继任者大卫王一时之间将他的子民的地位抬到了叙利亚最高的位置上,但是到了他的儿子所罗门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到王国走向衰败的征兆。所罗门(大约公元前1000年)因其建造的辉煌宫殿和过人智慧而闻名于世,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说起这句流传久远的谚语:“像所罗门一样聪明。”即便在这个时候,犹太王国也是非常小的国家。东边是虎视眈眈的叙利亚部落,而海岸线则控制在腓尼基人的手中。所罗门辉煌壮丽的皇宫和耶路撒冷著名的圣殿都是由腓尼基的工匠们建造的。到这位智慧过人的国王所罗门死后不久,犹太王国便走向了分裂。互相敌对的政治势力将王国一分为二,从此便分为了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亚述的国王萨尔贡于公元前722年摧毁了以色列王国的首都撒玛利亚,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境,国土也被外国殖民者占领。犹大王国尽管一直处于叙利亚和埃及的威胁之下,但是其国家一直得以维持到公元前586年,直到被尼布甲尼撒征服并将其民众掳往巴比伦。从那时起,巴勒斯坦一直是后续的西亚历任统治政权下的附属国或一个省。

犹太人的分布——创建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允许流亡的犹太人重返家园,重新修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公元1世纪和2世纪,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组织起义顽强反抗罗马统治者。罗马人对他们并不太残忍,不过希望他们和其他的罗马臣民一样遵从国家的宗教信仰。但是这个要求遭到了犹太人的拒绝,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允许他们信仰除了上帝之外的其他神。这种对宗教执着的热情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耶路撒冷两次被摧毁,而犹太人也在整个西方世界四处漂泊。他们再也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只好作为外来者在别的国家寄人篱下。在现代,大多数国家都赋予了犹太人充分的公民权。B 腓尼基人

土地和人民——腓尼基原本是一个叙利亚海岸地带的古老称(5)谓,那里长约200英里,宽为3—17英里。这个小国处在黎巴嫩山和地中海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土地肥沃,不过因为面积十分有限,所以也只能养育少量的人口。这里的海岸线岩石林立,断断续续,为其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提供了数不清的安全港口。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这里地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中间位置,使得腓尼基成为那些古老文明之间天然的商业贸易中心。

自有史以来,腓尼基人就充分地利用着他们的有利条件。腓尼基是著名的古代贸易国家,工商业是腓尼基人唯一的目标和追求。在其他所有的事情上,他们则满足于模仿他们的邻居。作为闪米特人,他们使用与巴比伦人类似的语言。他们也接纳了巴比伦的宗教信仰和大部分文化,而非以埃及文化为基础。当犹太人征服巴勒斯坦时,此前被称为迦南人的腓尼基人已经拥有了那片海岸地带。

腓尼基的历史——腓尼基人从来没有形成过独立的国家。每个城市及其毗邻的农田都作为独立的城邦自成一国,最强大的城市有时候会被承认是其他城市的统治者,然而它并不会干涉其他城市的内政。作为统治者的城市起先是西顿,后来是提尔。腓尼基人对历史不感兴趣,没有留下文学作品或其他历史记录。关于腓尼基人所知不多的信息只是来自其他那些和他们有联系国家的记录中的零星记载。《旧约全书》中曾提到提尔国王海勒姆和所罗门结成了联盟,为所罗门派遣腓尼基工匠,并运送材料去修建耶路撒冷的圣殿。腓尼基人不太看重政治独立,只要他们的贸易没有受到伤害,就会对外来统治者非常顺从。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埃及、亚述以及巴比伦都有将其作为自己统治之下的附属国的记载。后来他们又陆续处于波斯、希腊和罗马的统治之下。他们的海上力量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之前几乎被摧毁殆尽了。

腓尼基的贸易——腓尼基商人通过陆路和海路渗透到西方世界各地有利可图的地方。他们的商队去了亚述、阿拉伯和埃及。他们在东方和印度进行贸易,在西方和西班牙、不列颠甚至波罗的海西岸的北欧国家进行贸易。不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在当地的贸易中心建立贸易站。因为腓尼基商人的船只较小,所以在远航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到许多港口休息和避难。塞浦路斯、黑海海岸、马耳他、西西里岛以及西班牙在公元前1000年前都被腓尼基人占领过。但是腓尼基人从未试图征服这些地方,他们都只是为了贸易而定居。他们卷入战争也是为了保护商业。西班牙的白银,不列颠的锡,产自东方的黄金、象牙和香料,还有来自埃及和巴比伦的各种工业品都是他们的主要商品。最有利可图的是奴隶贸易。在早期,许多奴隶都会被海盗绑架或拐走。后来腓尼基的奴隶贩子跟随着亚述和巴比伦的军队,然后用极低的价格买来战俘,再去奴隶市场上高价转手卖出。

腓尼基人作为文明的载体——腓尼基人的伟大历史功绩正在于此。当腓尼基人带着他们的货物以及来自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各种艺术品和发明在希腊和意大利这些国家销售的时候,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向那些买主们传授许多新的知识和观念,其中最具价值的便是传播了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到底是从埃及还是从巴比伦借鉴了这些字母尚无定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将这些字母用于记账,所以也将其教给了希腊人。这些字母只经过了细微的改动便通过希腊人传到了后来的西方国家。第四章 琐罗亚斯德和居鲁士大帝的故乡:波斯

地理位置——波斯人的家园位于伊朗高原。波斯人于史前时代便从亚欧大陆的其他地方迁移而来,他们因为语言相通,便与那里同为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建立了联系。他们征服伊朗的大概时间无法确定。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到了那里,当他们突然崛起成为西亚统治者的时候,仍没有养成长期定居民族的习惯。伊朗高原的中心是一片广阔的寸草不生的盐化沙漠,不适合任何生命生存。这片高原四面都是绵延不绝的山脉,其间点缀着一些干燥的草原和肥沃的山谷。那里生活着在西方建立帝国的第一批雅利安人,正是在他们之中,诞生了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创立者)和居鲁士大帝。

琐罗亚斯德——早期的波斯人品格卓越,从琐罗亚斯德教在他们之中的兴起就能证明这一点。这个宗教和哲学体系的建立要归功于生活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的圣人琐罗亚斯德。他观察到了他眼中所有好和坏的事物之间的鲜明对比,比如鲜花盛开的山谷和寸草不生的沙漠,健康和疾病,美德与罪恶,有序的政府和游牧民族混乱的四处劫掠,等等。通过这些观察,琐罗亚斯德领悟到世界是由善与恶两种力量支配的。代表光明的善良之神便是善神,代表黑暗的邪恶之神便是恶神。恶神创造了所有邪恶的欲望、有毒的动物和天地间的各种破坏力量,并用这些坏的东西和善神所创造的好的东西厮杀。而通过实践美德,通过尽一切可能去促进全人类的福祉来打倒恶神就是每个人的责任。农业是神圣的,因为每一寸从荒野开垦而来的土地都是善神疆域的延伸。琐罗亚斯德教导说,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邪恶终将被推翻,善良将主宰整个世界。

其实这个体系中的很大一部分思想在琐罗亚斯德之前就已经在波斯人中间传播着,但是他对旧的教义进行了改良和延伸,就如同孔子在先贤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一样。波斯人将琐罗亚斯德教奉为自己的宗教,直到7世纪中期被伊斯兰教所驱逐。一些琐罗亚斯德教的信徒在伊斯兰教信徒到来之前逃往了印度,在那里,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到现在,这些教徒被称作祆教徒或帕西人。

居鲁士大帝——在亚述帝国后期(公元前600年之前),米底国王西拉克拉里斯也是伊朗的统治者,波斯人是他们的主要附庸。与巴比伦的结盟以及亚述王国都城尼尼微的覆灭使得米底王国和巴比伦一起掌握了西亚的控制权。此外,只有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吕底亚王国。这时,米底王国在伊朗持续扩张,尼布甲尼撒则夺取了西亚其他地区的统治权,而与此同时,吕底亚王国的权力和财富也迅速增长。吕底亚王国在其国王克罗伊斯的统治下达到顶峰,他是一位拥有盖世财富的国王,甚至直到今天,这位国王的名字仍然是大富豪的同义词。他的都城在萨迪斯,是小亚细亚半岛重要的城市。沿小亚细亚半岛爱琴海岸定居的希腊人也是他众多臣服者之一。吕底亚王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之后,这些希腊人就变成了波斯的臣民,这一事件被证明是对双方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的重要转折点。

仅仅在亚述帝国崩溃50年之后,米底王国的统治就很快被波斯国王居鲁士推翻。轻松打败米底国王之后,这位伟大的将军很快将周边的国家都纳入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吕底亚王国和巴比伦王国的统治者对居鲁士的这些征服感到恐惧。吕底亚王国和新波斯帝国之间的边界在哈吕斯河,该河流经小亚细亚半岛中部汇入黑海。吕底亚国王克洛伊斯在那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中首先带领军队在哈吕斯河附近向敌人发起了进攻。但是居鲁士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使波斯人很快就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吕底亚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此后,其都城萨迪斯便成了波斯总督的治所。在巴比伦历史的结尾已经提到美索不达米亚也属于居鲁士的统治区域。在东方,他征服的区域包括现在的阿富汗。

居鲁士被称为“大帝”,可谓当之无愧。他的胜利并没有被像亚述人那样的残暴所玷污。他是一位仁慈而公正的统治者。他允许犹太人返回祖国,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他们的圣殿并在那里进行宗教活动。所有人都认同他是统治过西亚的专制君主中最好的,也是最像慈父一般的君王。图5 居鲁士大帝

大流士一世——居鲁士大帝之后,波斯帝国又延续了300年,直到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所征服。在此期间,它孕育出了又一个真正伟大的国王——大流士一世,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当了40年国王。大流士一世即位之时,庞大的波斯帝国并不太平,到处都有动乱发生。大流士一世毫不迟疑地彻底平息了这些动乱。随后他率领一支军队进入了印度,将旁遮普并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几年之后,他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多瑙河下游,将势力渗透到现在的俄罗斯南部。那儿居住着游牧民族西徐亚人,他们是凶狠的野蛮人,长久以来,他们残酷的侵略一直都是那些南边国家心头恐怖的阴影。尽管大流士不能迫使这些马背上的野蛮人和自己正面交锋从而击败他们,因为他们总是在大流士一来就逃跑了,但是大流士还是使他们对波斯帝国的强大力量产生了敬畏之心。第二年3月,大流士留下一位将军统治色雷斯,那是一个离希腊北边不远的国家。

波斯政府——大流士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对波斯政府的组织。在他的时代之前,被征服国家都会保留自己的地方政府,征服者只留下驻军戍守。因此,每当哪个行省的总督认为自己羽翼丰满的时候,就会停止向帝国纳贡,还会宣布独立。故而,叛乱和突然的政变在帝国各处时有发生。只有强大而随时待命的军队才是实现永久统治的唯一保证。大流士通过一些睿智的改革结束了这种混乱状态。

他在每个行省委任了三名高级官员:一名将军;一名主官,也被称为总督;一名外派大臣。这三个人都对国王直接负责,将军节制全行省的军队,但是军饷开销要依赖总督。外派大臣是一种暗中监视的角色,一旦发现他的同僚试图谋反便会立即向国王报告。一旦接到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