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效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17:34:34

点击下载

作者:刘金来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效果

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效果试读:

前言

曾经,美国前总统布什收到了一位推销员的来信,他推销的是一把斧头——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美国总统真的给他寄去了15美元购买斧头。布鲁金斯学会为此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

事后,这位推销员在被采访时说:“我认为,向布什总统推销斧头完全是可能的事,因为他有个很大的农场,而且里面长满了矢菊树,所以我给他写了封信。并且,我告诉他,‘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

这位推销员就是乔治·赫伯特。有人间,总统需要一把斧头?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这似乎是常识。但思维观念与众不同的乔治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获得了“最伟大推销员”的荣誉,而其间体现的就是他高超的说服艺术。

无独有偶,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创立苹果之初,也说服了一些供应商免费为其提供原材料。

可以说,一个不善于说服他人的人,他的一切就无从谈起。19世纪美国著名黑人领袖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说:“如果我能说服别人,我就能转动整个宇宙。”从道格拉斯的话中可以看出,说服能力在社会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然说服力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说服成功。当然,要想自己成功地说服别人,就需要掌握说服的技巧。

一个人的口才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说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你处于什么角色,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你需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观点,然后与你共同采取一致的行动,那么,这就需要具备说服他人的本领。事实上,能够有逻辑地说服他人是处理日常生活难题的必备能力之一。掌握正确的逻辑沟通能力,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快速完成工作。

当然,在说服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语言问题。即便我们论据充分、观点鲜明、情真意切,但如果说话毫无逻辑、思维混乱,那么在说服中也就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也会影响说服的效果。因此,在语言运用中,我们还要修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语言除了能清晰表达观点之外,还能易于他人接受,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等。

生活中的你,可能想成为有威信、能征服他人的人,可能希望成为职场上的常胜将军、谈判桌上的高手、营销上的金牌销售员等,那么,就好好阅读这本书吧,只要你真正掌握说服的艺术,你就能像道格拉斯所说的那样——说服他人,去转动整个宇宙!编著者2017年1月  第一章 什么是说话的逻辑:开口有逻辑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为了提升沟通的效果,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副好口才,能在三言两语间就让对方心领神会。然而,真正的口才并不是口若悬河,而是要让对方把握要点,为此,我们不但要能说,还要会说,也要注重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言语中多加注意,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说之前想好了再说,时间长了,自然就能练就出一副让人羡慕的嘴皮子。说话有逻辑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我们都知道,人类沟通最直接的媒介就是语言。生活中,我们也无处不用到语言。现代社会,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口才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除了要拥有参与竞争、迎接挑战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之外,得体的说话技巧、优秀的口才无疑会助你占据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你迈向成功和幸福的砝码。

卡耐基曾经说过“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说话的艺术。”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讲话的水平来判断对方的修养、学识、气质。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就要学会说话,用独特的语言魅力来打动对方,获得对方的好感,从而建立起一份珍贵的友谊。可以说,口才是立足于社会的最重要条件和因素。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人常被人们批评“少根筋”,因为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看情况胡指瞎说,有意无意中说出不符合逻辑的话,如在寿宴上顺便推销人寿保险;对新郎、新娘说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极啦,下回别忘了再请我,我一定捧场;朋友要出门,出于好意告诉对方注意安全,却大谈今年发生了多少飞机失事的意外事故。这就是不会说话的表现,他们要么成为笑柄,要么伤害他人的情感,给交谈对象带来不快。

从前,有个人寿辰,大摆筵席。快开席了,还有几个人没到。这个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

这话被一些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们是不该来了?”于是找个借口起身告辞而去。

看到客人离去,此人后悔不已,于是连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

又有些客人听到了他的话,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们是该走的!”也纷纷起身告辞而去。

到最后,宴席上只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好友责怪他说:“你看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

那人辩解说:“我说的不是他们。”

好友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说了句:“不是他们!那只能是我了!”好友愤愤地离开了。

这个人说话简直是颠三倒四,自己请客吃饭,却连一句话都表述不清,最后连最好的朋友都被气走了。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谈话本来是很愉快的事,但是如果在特殊的环境中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就很容易被人误解,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说的好。

其实,生活中,不少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些粗心的人说话常常不经思考,只顾自己把话说完,而忽略了“听者”闻后所想,结果无意中得罪了别人,却还不自知。

可以说,是否会说话一直是决定我们生活质量高低及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会说话者颇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能缓解周围紧张的气氛,为人送上丝丝轻松,能流利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把观念阐述得有条有理,一丝不乱,使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说话富有逻辑,只有这样,说话时才会没有漏洞,才不至于成为别人的笑柄。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小王在生活中是个马大哈,是个没逻辑的人,不过倒也是大家的开心果。

一天晚上,他的妻子对他说:“老公,我听婆婆说你在大学里逻辑学很好,很多数学题你都能轻松解答出来。”

小王听完很高兴,不过倒也谦虚地说:“还好,嘿嘿。”

妻子接着说:“今天儿子问了我一道题,我半天没想出来,要不你帮我看看吧?”

小王自信地说:“好呀,问吧!”

妻子接着说:“如果1等于5、2等于15、3等于235、4等于4115,那么5等于什么呢?”

小王听完之后拿出了笔和草稿纸,进行演算,没想到他的妻子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老公,你真是个笨蛋,5当然等于1,前面都说了1等于5了,哈哈哈……”

这里,小王就是因为缺乏逻辑才被妻子笑话,可见逻辑思维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我们任何人在一生中,无论有什么目标,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避免与人沟通,我们始终是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的。口才好不但是智慧和内涵的体现,更能让我们左右逢源,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第一步。想要拥有好口才,第一步就是要训练说话的逻辑性。生活中,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说话没逻辑,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语言所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英国有一句谚语:“一张能说的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感叹:“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古往今来,有“片语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辱国”的说法。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圆满解决,就是在一个好嘴巴的作用下完成的。语言是交际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谐的人际关系,依赖于承载思想的语言交流。

1858年,林肯在竞选美国参议院议员的时候,曾在伊利诺州南部进行演说。当时的伊利诺州还有很多蓄养黑奴的恶霸,他们平时非常仇恨废奴运动。在演讲中,林肯说了这样一番话:“南伊利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和我作对,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人,我生于肯特基州,长于伊利诺州,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利州的人和肯特基州的人,也想认识密苏里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在这里,林肯以卓越的口才有效地“俘虏”了那些敌对、怒视自己的人们,从而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在演讲中,林肯亲切地称呼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为“南伊利诺州的同乡们,肯特基的同乡们”,并且,他在演讲过程中不断地提到“我”“我们”,使听众形成一种“认同感”,这样一种言语暗示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最后让那些敌对怒视也变成了喝彩声。这一历史故事告诉生活中的我们“一言可以兴邦”的道理。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巧妙的言辞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每个人取得成功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会凭借千载难逢的机遇,有的人可能借助于优越的家庭条件,有的人可能会通过深厚的学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丰厚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大量的感情投入,而投入感情的途径并不是物质上的给予那么简单,还需要我们通过口才的力量来征服对方的心理,从而获得别人真诚的支持和帮助。

每个人的知识、修养、性格、爱好、经历、习惯都有着异于他人的地方,但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俗话中讲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们要想成为别人的知己和欣赏者,除了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语言上下些功夫。许多成就大业的人,往往用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换回别人的感动和真情,死心塌地心甘情愿的去效忠他,帮助他。

古时秦穆公爱马,一次,他的一匹千里宝马丢失了,后来才了解到,这匹马是被住在山上的野人杀死,当作美味吃了。

秦穆公带着人马去寻找马时,正好看见野人们正在大吃大嚼。随行的将领感到很气愤,就把他们抓了起来,要杀掉他们。秦穆公却阻止了冲动的将领,走上前去,解下了了野人身上的绳索,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我听说吃马肉如果不来点酒的话,就有些暴殄天物的意思了,这样吧,每个人赐给一坛酒,让他们吃饱喝足吧。至于惩罚就免了,我怎么能为了一匹马而伤害人的性命呢?”此事告一段落。

后来,过了几年,秦、晋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战争。在战斗中秦军处于不利地位,秦穆公被晋军将领一枪刺落马下,正在这紧急关头,斜刺里杀出一支几百人的野人队伍,将没有防备的晋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但救了秦穆公的性命,还将晋惠公俘虏,秦军大获全胜。

秦班师回朝后,要对当时救驾的野人论功行赏,但是这些野人却拒绝了。原来,他们就是当年那些吃马肉的人。当时秦穆公的一句话让他们感动不已,这次出手相救,只是为了报答当初秦穆公的恩德。

当然,我们说出的话,因为好坏的不同,结果可能也不相同,我们能说出让他人愉悦、达到我们目的的话,但也有可能说出伤害他人心灵、损害人际关系的话。但总的来说,好的口才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资产。一个拥有好口才的人,也就拥有了一份独特的魅力,最终也将会形成一种气质和风度。它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人群之中更好地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在无形之中对别人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围聚在他的周围,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共同去创造美好的事业。

总之,如果想要取得别人的信服,就要在说话上下功夫,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需要,做到充分了解之后,再对症下药。这样,哪怕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能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什么是逻辑说话术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说话时表面上滔滔不绝,却缺乏逻辑性,又不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所以导致说话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前言不搭后语,不但使对方听不懂,就连自己也感到吃力,还影响到人际关系。

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逻辑说话术,这是一种简单易懂的说话方式,是学习说话的基础方式,主要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入手,帮助我们提升简单易懂说话方式的基本技巧等。

不得不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不会思考,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想不明白自然也就说不清楚。只有拥有比较条理化的思维,你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条理化。

事实上,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口才好的人,都能在说话时做到步步为营、思维缜密、滴水不漏,更能做到唇枪舌剑、旁征博引,言语间尽显威严和自信。

接下来,我们看看缜密的逻辑思维在口才中的重要性。有这样一则案例:

小张是刚到公司的新员工,但似乎有点小偷小摸的坏毛病。

这天,当大家下班后,小张还想在办公室上一会儿网。正巧,他看见主任办公室的门还开着,好奇心使他悄悄地进去看了一下。巧的是,办公桌的抽屉也没有上锁,里面放着厚厚的一叠钱。面对金钱的诱惑,小张还是没能抵挡得住,于是,他顺手牵羊,拿走了几张百元大钞。并且,他很有自信地认为,没有人会发现。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第二天一大早,主任就在办公室嚷嚷起来了:“你们谁偷了我办公室的钱?办公室怎么还有这样偷偷摸摸的人啊……”但没有一个人承认。其实,主任也听说小张的手脚不大干净,但没有证据,也不能说明什么。这时候,主任秘书小王想出了一个招儿,能看出钱到底是不是小张偷的。

下班后,小王看见小张要离开公司,赶紧追上去问:“今天下班去干什么呀?不回家陪女朋友?”小王故意试探性地问。“她在老家呢,不需要我陪。”“哦,对了,主任的钱被偷了,你知道吧?也不知道谁干的,每个人好像都有不在场的证据,我昨天和主任一起出的门,周大姐也说跟你一起下班的,真不知道是谁干的。”小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偷偷看了一下小张的反应,果然,小张很慌张地接过话茬:“是啊,周大姐还跟我一起去喝了杯东西呢!”“嗯,周大姐也说你请她喝了一杯柠檬水呢……”小王就和小张这么聊着聊着一起离开了公司。

后来,快分开的时候,小王突然问:“小张,昨天你和周大姐喝的什么呀?”“苹果汁啊,我最爱这个了。”小张随口一答,说完,他才知道自己说错了。

秘书小王让偷钱者小张不打自招的秘诀在于:他编造出了周大姐这个中间人,故意为小张制造出一个不在场的证据;而当小张对自己放松警惕后,他再问这个问题时,小张却回答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张在圆谎时,根本没注意到一个细节问题——这杯饮料到底是什么。而这一点,正是小王设下的一个圈套,当小王再提到这个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回答出了自己最爱喝的饮料,很明显,他是不打自招,可以说这就是逻辑思维上的疏漏造成的。

当然,人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训练的过程。在自己表达能力有限、思维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多看、多听、多写,而不必急于一时地说,这样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让自己仔细琢磨用词和逻辑严密性。

任何一个逻辑表达能力不足的人,都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着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要掌握逻辑说话术,以此提升说话的水平。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常提及一个词——逻辑思维,所谓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指的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逻辑思维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对已经或正在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

其实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只有经过逻辑思维的处理,才能由表象上升到本质上的认识,所以逻辑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

逻辑思维是一种明确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有条理和根据的,而不是无本之源的;是前后连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的思维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等,而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提到逻辑思维,也就要提到逻辑思维的形式,逻辑形式是指:把具体内容的各个部分组成起来的构造方式。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两个例子:

例一: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所有经济规律都是客观的。

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S,P为变项)。

例二:如果下雨,那么地湿。p q

如果发生海啸,那么一定有海潮。p q

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其中,“所有……都是……”是常项,“如果……那么”是常项,S,p与q则是变项。

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逻辑思维的形式。在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有必要掌握几种逻辑思维的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不少人认为,只有在论文、辩论等活动中才会运用到逻辑思维方式,其实不然,逻辑思维被广泛地运用到科学研究、辩论、演说、谈话等活动中。其中,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规律和形式等,对提升人们的语言能力,也就是练就口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多个个别的归纳总结成一般的思维方法,还有,就是用个别的判断来作为依据,进而论证另外一个论点或者论题的方法。

如果给出我们一些事实材料,而要从中找到事物的一般规律或者本质,这就必须要运用到应用归纳法。

与之相反,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论证。如在研究中,运用已知的理论进行调查,或者用名人的经典话语来证明某个观点,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相对的两种方法。分析是把事物解剖开来,然后对其各个部分的属性等进行研究和表述;而综合则相反,它是将已知的某些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

在不少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出发点是某些表象,再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反过来,也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在正式场合的语言活动中,比如公共场合的演说活动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中,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表达你的观点。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可能更多体现在一些文史类书籍中。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我们进行一些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最好综合地加以运用。

总得来说,掌握逻辑思维的形式以及逻辑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训练思维过程,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更能训练我们的逻辑口才,让我们能更高明地说话。说话有逻辑才不会颠三倒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出众的说话能力,能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将自己的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心领神会,不过,训练口才的第一步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开口有逻辑,才能表达清楚、主题明确、娓娓道来,让对方接纳你的想法和观点;反之,如果没逻辑,就会导致语言颠三倒四、杂乱无章、前后不一,从而陷入“听者听不明白,说者气急败坏”的地步。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片段:

在一家餐厅里,店里的服务员和经理谈了起来。

经理:“前几天说今天要定位子的客人,有几位?今天打电话过去确认了吗?”

服务员:“刚想打,就有查询电话打过来。”

经理:“也就是说,是之前预约的客人打来的,是吗?有几位?”

服务员:“不知道。”

经理:“怎么会不知道?客人不是打了电话吗?”

服务员:“不,是别的客人。”

经理:“那你的意思是,还没打是吗?”

服务员:“是的。”

经理:“天呐,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这一对话中,如果我们是店里经理,大概要被服务员的回答急死。很明显,一开始他就不知道经理想要了解的是什么,然后他就按照自己的逻辑顺序开始说了,所以整个回答颠三倒四,显得很没逻辑。

当然,在说话时,谁都希望能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而听者的要求也是如此。如果言者讲得混乱、听者听得迷糊,那听者就很难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对此,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这天,一对情侣从电影院出来,针对刚才看的悬疑片进行讨论。

女人问:“你觉得这部电影怎样?”

男人回答说:“呃,我觉得实在不怎么样,简直是胡诌嘛!观众又不是傻子!这样的故事谁会信?简直太不真实了!那个男人太坏了,不过倒霉的是喜欢他的那个女孩,这么好的女孩子,哎,可惜了。那个警察真不行,实在太笨了,要是我们生活里的警察都那样,那社会还不乱套了!不过情节确实有点迷惑性,刚开始我还以为修锁匠是杀人犯呢。”

这里,也许正如故事中的男人所说的那样,电影是胡编乱造的,可是男人的话也是说得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甚至自相矛盾。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都有一定的目的,而我们说话时,我们的目的也决定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只有在表达时做到目的明确、中心内容确定,开口之后才不会颠三倒四,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才能保证说话的集中性、连续性和条理性。生活中无论是简单的说话,还是复杂的说话,都要有条有理,言多不繁。

因此,我们说话要有条理。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那只能是听话的人一头雾水,说话的人着急上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很多,用一句话是表达不清楚的,你得说一段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的话。

想让说话有逻辑,最起码我们要做到:1.说话的形式要有逻辑

例如,对于有不同分论点的一整段话,采取并列式或者递进式的方式罗列分论点;又如先叙事后评论,或者先评论后叙事再评论,在叙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夹带过多的评论,而使得话听起来很破碎。2.说话的内容要有逻辑

在说话之前先弄明白自己说话的目的,想要表达的结论,才能在整体上有把握,为了说明结论而组织语言,而不是想到哪说到哪。这样才不会在说话过程中混入过多无关的言语,从而使说话显得更清晰、更有逻辑。3.说话的方式要恰当

使用复杂的长句来说话,会显得很有逻辑。但是,对方理解复杂的长句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理解得不够则会影响说话表达的效果。所以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我们开口说话一定要多用干练的短句,这才是说话的好方式。

4.说话时的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等要恰当

使用不同的语调或肢体语言等,可以在说话时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的好与坏本身并不影响说话的逻辑,但是不恰当的语调或者过于喧宾夺主的肢体语言,会淹没语言本身,影响表达,进而显得说话不够有逻辑性。

总之,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在说话时才更有逻辑性,那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辞不达意、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语言表达是每个人的大忌。把握说话的条理和顺序才能表达清楚

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好口才就是说话时滔滔不绝、能说会道——事实上,判断一个人口才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这两条,真正的口才并不是一味地说得多、说得快,而是要有逻辑、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要说对话,这是语言逻辑中的重要要求。那些会说话的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并用恰到的词汇来修饰;会说话的人,能够把道理有条理地讲出来,不会让别人感到混乱;会说话的人,说起话来轻松自然,任何人都能够很快理解他的意思;会说话的人,能够通过说话来表现自己,通过说话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相反,我们也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说话时,作为听者的我们似乎总是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似乎总是在自说自话,搭错线;我们想了解的,他们也不会告知,所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

一天,一个男人来找他的律师,他说他要和他的妻子离婚,不过他承认的是,他的妻子很漂亮,也是个好厨子和模范母亲。接下来,是这个男人和律师的对话。“那你为何还要离婚。”他的律师问。“因为她一直在说,说个不停。”男人答。“那她都说些什么呢?”律师问。“这就是问题。她一直说,但我从来都没搞明白她在说什么。”男人说。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这一方面让听者很讨厌,虽然他们一直在不停地表达观点,但就是说不清楚,也从来未能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

当然,在谈话中,有时为了加强表达效果,也可以变更说话的条理及顺序。不过,这基于我们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明白自己所要陈述的重点,并能合理地利用各事物之间的不同顺序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当你在开口之前,心中必须要有一个总的提纲,也就是要明白,你这次说话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你在表达中就要将这些点一一落实。

如果你想让对方对你所说的话产生思路清晰的感觉,那么,你最好在说话时告诉对方你要表达的几个重要的点,比如,你可以说你有几个重点,现在你讲的是哪一点,接下来你又准备讲哪一点。“我的第一点是……”你完全可以这样坦白地说,然后再说第二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说到结束。

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也曾巧妙地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一场商业会议中。要知道,这一商业会议曾一度停滞不前,会议上,他以委员税务专家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身份讲演。

他这样开始:“我的主题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行动方式,是对那些几乎会用掉全部收入的中、低收入民众采取减税。”

然后用这样的方式继续他的演讲:“具体说……”“进一步说……”“此外……”“有三个主要的理由……第一……第二……第三……”“总而言之,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即对那些中、低收入民众实行减税措施,以此来增加需求与购买力。”

罗夫·J.邦茨博士曾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在任职的时候,他在纽约州罗契斯城市俱乐部主办的演讲会上发表过重要的演讲,从开始演说时,他就运用这一受人欢迎的坦率的讲话方式。“今天晚上我要演说的题目是《人际关系的挑战》,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然后,他接着说,“其一,其二……”从开口到演说结束,他都在努力地让听众听明白他说的每一个部分,然后逐步带领听众得出结论:“我们不能对人类向善的天性失去信心。”

不得不说,说话没有条理的人常让人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也常因为轻率的言语将人引入信口开河、离题万里的泥潭。说话没有组织、与人交流毫无逻辑可言,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混乱,这样的人,也不会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

另外,想要说话有条理、有逻辑,首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并准确无误地道出事物的本质;其次,思维能力一定要严密而有逻辑,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如此才能把话说得有理可循、有条不紊;最后,还要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知识渊博、谈资范围广,才能把话说得生动有趣。

如果沟通一方在交谈中说话毫无逻辑、前后矛盾、语无伦次、辞不达意,这样的沟通是无法继续进行的;与之相对的,就是有条理地说话,这要求我们做到根据交谈的中心内容所涉及的话题程序安排好先后顺序,力求达到“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焚丝之乱”。让讲话更有逻辑性的训练方法

现代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人交流,但是不少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没有起到交流的目的,或者效果不佳。实际上,谁都会说话,但是要想把话说得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却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注重逻辑思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提高说话的逻辑性就显得异常重要。《庄子·秋水》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河中的鱼儿说:“鱼儿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它们真快乐呀!”

惠施反驳说:“你又不是鱼,怎么能够知道鱼儿的快乐呀?”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施哑口无言。

庄子是十分机智的,他的话不多,却抓住了对方言语之中的漏洞,用短短的一句话就让惠施哑口无言了,同时也给自以为很聪明的惠施一个当头棒喝。而这里,庄子的机智来自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生活中,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这样睿智的人,能拥有一副可以信手拈来的逻辑口才。实际上,掌握逻辑口才需要多练习,多给自己创造机会表达,只要你适应了表达时候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学会了在众人面前放松自信地说话,逻辑思维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来。为此,要想获得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做到:1.培养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的强度如何,还要看抽象思维的强度。从宏观角度来讲,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与其受教育程度是有关的,一个人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抽象思维能力越强,对于事件的逻辑处理能力就越强,表达能力也就越强。2.训练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对于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所能给出的解释都绝对不止一种,比如,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也就好比一个单一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当然,要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还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多面性,而且能避免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和单一性。3.勤写作

人的表达能力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表达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可以先从书面表达开始。与口语表达不同的是,书面表达可以给予你足够的时间思考,让你仔细琢磨用词和逻辑的严密性。你所书写的内容可以是有目的性的写作,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生活感悟等。4.多阅读

阅读是一个吸收抽象知识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枯燥的哲学书籍,更是我们提升自己这一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遇到这样的书,一定要认真品读,甚至时不时地回顾已读过的章节,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解和思路,以此得出自己的见解。5.多参加辩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种方式,这是训练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方式、进阶的提升方式,如果有条件,可以试试参加辩论比赛。这是一个锻炼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达的极好方式,一方面赛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一个梳理自己逻辑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另一方面临场的时间压力也可以提升你的反应速度和信心。6.少说多听

说话有逻辑的人,在说话的时候未必很快。说话的反应速度和逻辑之间是没有有必然的联系的,不见得一定要时刻都话很多、反应很快。所以,即便你自己是一个反应速度不太快的人,也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无法有逻辑地表达。

另外,善于聆听也能够让你有很多机会去观察他人讲话的逻辑,并且去尝试模仿。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列出对方表达的主要意思,按顺序排列,甚至可以尝试在表述完之后把听到的东西总结陈述出来。7.拓宽关注的广度

逻辑表达能力差的人,通常注意力也比较狭窄,他们在听别人说话、读书的时候,会只关注到某个细节,并且在回想的时候也会死抠这些细节。

所以,说话有逻辑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扩展自己的注意力,尽力做到在时间和逻辑的维度上都能够广泛专注前后所有的内容,而不只是此时此刻听到的内容。

比如,一个人正在和你讲他单位的某个同事,你听到的主要都是对于这个同事的描述,当下你听到的评论是这个同事比较小心眼,不太豁达。此时你不光需要关注这个描述,也需要看看过去的几分钟时间里,除了小心眼还有哪些描述出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接下来又有可能出现哪些描述,这是时间维度上的拓宽。

同时你也可以去关注小心眼这个描述是否是一个准确的描述,这个人用小心眼这个词是否是说话者的真实意思,是否有其他动机,这个描述可能对两人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这是逻辑维度上的拓宽。

当然,无论哪一种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毕竟,没有人天生就善于有逻辑地表达。善于不善于,看的主要是经验积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即使很有逻辑,也未必能表达得很清楚。一个经常说话的人,就算没什么逻辑,听上去也相对比较顺畅流利。  第二章 说话的逻辑决定言语的效果:了解言语中深层次的逻辑链

人们参与的人际之间的沟通,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达、接收与反馈的过程。然而,这一信息的传达,有直接表达的,也有隐晦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上下工夫,要注重逻辑推理,否则,即使使用再华丽的语言,也只能是舍本求末。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们在言语沟通中,必须要透过言语表面,达到深层次的逻辑层面,深入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到语义信息,获得成功的交谈。言语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口才是建立在语言这一媒介上的,有人认为“语言”就是“言语”,但这二者并不是相同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借助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由词和句子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我们想要表达逻辑思维时,也要借助它。而言语呢?言语是“产生某一语言的一连串有意义的语音的过程或结果”,通俗点来说,言语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说话或者书写的过程,被我们总结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也就产生了言语链。

那么,什么是言语链呢?

言语由说话者的大脑开始产生逻辑思维,然后向自己的舌头、嘴唇等发出命令,于是产生了声波,最后表达出来。而作为听者,他先开始由耳朵接受到声波,再通过神经系统传达给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

从形式上看,语句是构成这条链的链环,随着一个语句一个语句的连续出现,言语链则一环一环地不断延伸。

人与人沟通之中,说话者假如需要对之前的语句进行整理、重述,或者给出新的含义,那么就有了下一语句的出现。从这一方面来说,在某一句特定的话中,也就有了特定的言语链,也就有了一条连续不断地提供关于某一事物信息的传输带。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言语链的延伸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言语链中下句的根本任务即是对上句的所述内容作出新的说明。

进入言语链的语句,都处于一定的语言序列中,而其中作为下句的语句,则必须与其上句连贯,也就是要有语义上的关联。

其实,我们可以说,言语链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其实是语言、生理、心理三个层面进行多次转换形成的。按照现代控制论的观点,言语链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反馈和传输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输

这一过程全部是由说话者完成的。说话者通过声波将存储于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发送出去。不过,提及言语,涉及的因素就太多,有语音、语义,还有语境、背景等,因此,相对于单一的电讯传输系统来说,也就复杂得多。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也就是对所传播的信息所含的信息量及其有效性的分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问对方“您贵姓”时,虽然对方只回答了一句“姓王”,其实这就是最大的信息量;反之,有时候,虽然你洋洋洒洒说了很多,但没有一句是对方想听的,那就是信息量小。

所以,言语交际中,我们应该遵循的一条重要的交谈原则是,用最少的话传达出最大的信息量。2.信息反馈

言语交谈中,要看说话者所发送出去的信息效果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听者的接受情况,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反馈。此处,我们说的反馈,包括言语反馈和非言语反馈,听者发出的信息反馈能让发话人了解自己发送出去的消息是否达到了目的,以便调整或者改变自己的信息传输方式。

就信息反馈而已,这个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者的身份又会进行对调,因为当听者反馈后,开始时的发话人又成了信息的接收者,这样就形成了相互间的信息反馈。3.语言反馈

这里的语言反馈可分为外部语言反馈和内部自我反馈两种。前者是指说话者和听者之间进行的信息反馈,而后者则是发生在说话者自身的反馈,是一种自我监听。当说话人说话时认识到自己可能要说出口或者已经说出口的话有所不妥时,就是在做作我内部反馈。如果话还没说出口,则是隐性自我反馈;假如已经说出口而再作出改变,则是显性自我反馈。

在生活中的很多言语交谈活动,比如谈判,往往是各种信息反馈形式交叉进行的,过程相对复杂得多。4.倾听

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信息传达,必须要借助于“倾听”这一活动,所以,“倾听”是反馈的前提条件,这里的“倾听”,不是随便听,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谈话过程中的倾听。“倾听”整个过程包含了信息的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四个步骤,然后由听者发出相应的反馈信息。这一过程主要是听和想,而不是听和说,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就相对较少。

不过,此处我们要提醒的是,要想真正有效地倾听,就不能“傻”听,而应该带着第三只耳朵听,也就是要学会听出他人所说出的弦外之音,还要学会从对方的衣着、微动作,甚至是眼神中读懂你所想要获得的信息,这才是真正的倾听。5.理解

言语传达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言语的方式发出具体的语义信息,由听者倾听并作出反馈的过程。假如这一过程顺利的话,我们称之为“成功沟通”;而假如被干扰,就称之为“阻断”。要想避免或者减少阻断情况的出现,就需要理解,这是沟通的关键。

要做到言语的理解,就要透过言语表情,达到深层次的向逻辑平面的转换。而人们之所以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也是因为词语误解造成的。

所以,要真正理解言语中表达的词义和句义,最重要的还是要搞清楚言语背后是什么概念,这样,即便沉默,也能达到默契的沟通效果。揭示深藏在言语内部的逻辑链

我们都知道,人说话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而人们说出的话,则是靠思维来处理的,这一过程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语言不仅是说话的工具,更是我们借以思维的工具,我们既要用语言来表达,也要用语言来思考。因此,即便是那些藏于语言背后的逻辑,我们同样需要借助语言来剖析。可见,说话是在语言平面上进行的,是有形的;而思维是在逻辑层面进行的,是无形的。因此,关于语言、言语和思维,思维是我们想表达的内容,而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思维在被语言进行处理和表达之后的结果。

实际上,对言语表达起到真正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而平日里,我们对一段话或者一个句子进行语法层面的分析时,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语义问题。比如“我吃面”和“面吃我”,还有“我喜欢他”和“他喜欢我”,从语法上来看,都是一样的,结构上都是“主—谓—宾”,但语义却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必须透过语句来进行逻辑层面的分析,才能真正掌握语义。

语言学家从逻辑学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他们认为,在言语表达和逻辑思维之间,要从总体关系上进行分析,找出具体的一些规律,这将有助于其深层次的逻辑研究。

为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在任何一个言语链的背后其实都深藏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活动上的逻辑链。

人与人之间经常进行的言语上的交流,其实都是逻辑链之间的沟通,语言只是传达的工具。在逻辑链也就沟通和理解的情况,有些语言甚至可以省略不说,也能起到沟通的作用,但假如不存在这一逻辑链的话,那么,言语交际是无法完成的。

此处,我们要探求关于逻辑链的理论,也就是要从宏观上把言语和逻辑对立起来,然后探讨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转换方式等,希望在二者之间找到可以共通的规律。而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并不限制,形式上的和非形式上的,都能拿来使用。

逻辑链构成的基本元素是概念,其基本单元是概念构成的判断,它是一个以判断为基本环节组成的序列,在判断之间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一条逻辑链,可以是一个判断,也可以是一组判断联合在一起。其基本形式是前者,而后者则是其扩展形式。

接下来,我们就逻辑链的两种形式进行分析:

如果是由一个判断组成的逻辑链,其形式是:

A:p

如果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判断构成的逻辑链,其形式则是:

A:p~n

A:p~q~n

A:p~q~r~n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逻辑链无论是由多少判断组成的,在至少有两个判断的情况下,最后总有一个判断,上面,我们是用“n”表示的。

到这里,我们就能对逻辑链进行定义了:所谓逻辑链,是指在同一思路中,一个判断或者一串具有内在关联的判断的有穷系列,其逻辑形式可以表达为:

A:p~q~r~……n

在这一公式中,“A”代表逻辑链,“p、q、r、n”分别代表的是组成逻辑链的判断,符号“~”表示两个判断之间的连接,而在具体的句式中,我们称之为连接词。有连接词,必然有连接符号,我们总结一下连接符号有:¬(并非)、∧(并且)、∨(或者)、→(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ss┣(因为,所以)等来表示。

我们举个例子,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工作很忙,而且还有份兼职,所以,您的聚会我可能不去。如果我不能去的话,就让我爱人去。”在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对这个逻辑链进行分解:

这段话中所含的各种判断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1)我的工作很忙(p)。(2)我有份兼职(q)。(3)您的聚会我去(r)。(4)让我爱人去(s)。

我们能用符号表示出话中的连接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而且……”(∧)“可能……”(∨)

这样,我们就能对这段话进行分解了,将其分解成两个重复的句式:(1)“因为我的工作很忙,而且有份兼职,所以,您的聚会,我可能去,可能不去。”

用符号表示就是:

[p∧q┣r∨¬r](2)“如果我不能去,就让我的爱人去。”

用符号表示则是:(¬r→s)

于是,接下来,我能对整段话的逻辑连接表示成:

A:[p∧q┣r∨¬r]∧(¬r→s)

到这里,我们就能用语言符号对语言表达进行深层次的逻辑分析和表达了。当然,这也只是简单的分析,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和把握的,具体还要我们在语言沟通中进行仔细分析和把握。

总之,语言表达的层次其实是反应思维层次,所以,了解和分析言语连接中的逻辑链是对语言交流分析和理解的关键点。如何透过言语揭示逻辑链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生活中,在人际之间的实际沟通中,很多时候,出于便捷的需要,我们会省略语句中的某些部分,有些话可以直接说出来,有些话则可以隐藏。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不但能对停留在表面的话进行语义分析,而且能将已经表达出来的逻辑链和隐藏的部分进行有机联系,由此,隐藏部分也就被解释出来了。所以,这就是逻辑分析与表面的语法、语义分析之间最大的区别,逻辑分析的着眼点是对思路进行分析,而语法则是进行语表分析。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透过言语揭示逻辑链呢?

在前面的小节中,我们已经分析并知道,任何一个言语链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逻辑链,言语链是表层结构,而逻辑链则是深层结构,我们必须且只有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才能对表层与深层的含义进行解释。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一则故事:

有一位青年王某,他答应为女友办一件事,但是没办成,为此,他感到十分愧疚。这天,他来到女友家,希望能求得女友的原谅:“是我不好,你不会恨我吧?”

女友很淡定地答道:“怎么会呢?只有爱才会有恨。”

在听到王某女友的回答,或许你会为王某感到高兴,因为你会认为他的女友并没有恨他,但其实不然,他的女友话里有话,她的言下之意是,她从未爱过青年王某。为此,王某深感悲痛。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找到王某女友话中深层次的逻辑链。在这段话背后,暗含了一个必要条件,即假言推理:

只有爱,才会有恨。(第二句话)

没有爱。(隐含语)

所以,也就不会有恨。(也就是女友说的:“怎么会呢?”)

我们能就这一推理列出公式:

只有p,才q

非p

所以,非q。

逻辑链:[(p←q)∧q¬p┣¬q]

在逻辑学上,对一个必要条件进行假言推理,可以通过否定前件(非p)来推出一个否定后件(非q)的结论。这里,王某女友只说了两句话:“怎么会呢?”“只有爱才会有恨。”但恰巧是这两句话才是推理中的结论和大前提,省略的是中间的小前提,而青年听完这句话后立即听出了话外音——“女友对他没有爱。”这也就是隐藏的小前提,也是青年王某悲痛的原因了。

实际上,对暗含的语义的分析,涉及更深一层次的思维机制。我们若想了解人在说话时的思维活动,无论对于说话者还是听者来说,都需要运用思维活动,需要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的过程。

可见,我们若要揭示出一个言语链背后深藏的逻辑链,要把隐含的部分从明言部分挖掘出来,就必须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如果判断层次较多的话,我们还要进行更为繁杂的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接下来,我们举例分析:

A:假如两天前是星期六的前一天,那么,后天是星期二,对吗?

B想了想之后,回答:是的。

此处,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对话,却需要说话者和听者双方经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过程。其中,B在回答时要思考,要进行层层的逻辑推断,否则,他就无法判断出A说的话是对是错,他的思路是,根据A的发话,进行一番连锁式的推理,具体来说,这一过程是:

假如两天前是星期六的前一天,那么,今天往前两天的第一天是星期五;

如果今天往前两天的第二天是星期六,那么,今天是星期日;

如果今天是星期日,那么,后天就是星期二;

所以,“两天前是星期六的前一天,那么,后天是星期二”这句话是对的。

很明显,这也是一个假言连锁式推理。前三句都是A隐含的前提,也是B必须要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后面一句是A直接说出来的话,也是B在揭示出隐含前提后得出的结论。此处,如果我们用p、q、r、s来表示上面这四句话,则公式是:

p——q

q——r

r——s

p——s

用逻辑链表示,则是:

A:[(p→q)∧(q→r)∧(r→s)]┣(p→s)

B的推理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只要他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失误,就会导致整个推算结果的失败。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必须要学会以对方说出的明言为条件,然后准确地揭示出明言背后隐藏的思维层次。换个角度说,也就是我们要在已知的信息条件的基础上,调动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逻辑思维推理,以此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现实生活的交谈中,并不会将所以的含义都直接表达出来,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进行逻辑推理,这一过程,也就是从言语链中揭示逻辑链的过程。运用连接词让话说得更有条理

相信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谈笑风生。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更易获得他人欢迎,也更易开展自己的事业,进而成就自己的人生。然而,好口才的获得并非难事,说话有条理,逻辑思维是其中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话有条理、有逻辑,说出的话自有妙趣横生的魅力,这能帮助你打开工作圈和社交圈。如果在社交场合中能将你的想法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那将提升你富有吸引力的人品。说话要有头有尾,对听者要懂得尊重,不要一开口就冒出一句使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在言语的深层次中蕴含着逻辑关系,把握这层逻辑关系,能让我们在开口表达时清晰明朗,这其中,我们需要借用连接词。通过连接词,我们也能考虑到说话内容的先后顺序,能明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能在开口前谨慎思考,只有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才更有条理。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在一个同学聚会上,一位已小有成就的同学被大家推举起来讲两句话,该同学清了清嗓子说:“我还记得10年前大家都还稚气未脱,如今转眼已是人到中年了。那时候真开心啊,我成绩不大好,现在混得还不错;有些同学虽然学习刻苦,毕业工作了就一般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我们也快老了,我现在过得还不错,今天怎么还有很多同学没到呢,太不给面子了……”

听完这段讲话,大概我们都会感到云里雾里,不知道这位同学想要表达什么,很明显,他的话缺乏逻辑。

的确,一般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而其中的各个不同阶段又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时,也要找到顺序,逐个说明,如此说话才能滴水不漏、杂而不乱。

把话说得到位、有条理是大智慧。而话语是否有连贯性,最重要的还是连接词的使用。为此,我们有必要把学习连接词列为逻辑说话术学习的重要内容。

另外,我们在说话时,想要做到有逻辑性,就需要注意前后语之间的衔接,一句话合不合适,是否能取得最好效果,不仅取决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场合、心境,也取决于“上下文”的关联。如果与别人说话时没有注意语言的“上下文”是否配合照应,那么,听话人就无法辨别表达者究竟表达了哪一种思想,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因此,谈话时要周密安排对话,要做到有条有理、上下协调。

周密安排说话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上下文中添加连接词,这样能带动听者的思维,更能将话说得有条有理。如果乱说一气,再简单的事情也会被扯乱。

所谓连接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我们可以将连接词进行分类:

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成语中也有使用连词的情况,如:宁缺勿滥、三思而行、好整以暇等。

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来说,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

总之,我们要想把话说得有条有理,使用连接词有着很大的妙处想要掌握连接词的使用,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个性化差异导致推理方法以及推理结果的不同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人类思维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飞越的进展。20世纪50年代,现代认知心理学应用而生,心理学家们对言语活动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近40年来,神经生理学领域研究并认为,思维是整个大脑的功能,尤其是来自于人的大脑皮层。很简单,人的大脑中,不同的部位受到损伤,就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这一影响都是负面的。而其中,额叶对脑皮层的影响最大,因为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原本在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的信息,最终都要被输送到大脑额叶进行更为深层次和复杂的加工、整理和综合,最终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控。

美国当代脑科权威麦克林就人脑的层次进行了专门研究,他发现,人的大脑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

第一层是最外面的,被称为新皮层,属于人的显意识部分。

第二层是缘脑层,也就是紧挨着新皮层的下面部分,它掌控的是人的情绪、感情部分。

最里面的一层是爬行动物脑层,属于人的潜意识部分。

人脑中三个不同的部分,分别管辖着不同的领域,也负责不同的信息加工工作,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配合的它们共同工作,共同构成了整个大脑皮层这一整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