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6 17:06:00

点击下载

作者:赵良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套装共2册)

赵良玉钟茂森母子讲演录(套装共2册)试读:

前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很荣幸受到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参加这次全国首届女子道德修养公益论坛。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新郑是我们中国人的始祖黄帝的故里,在这里研讨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而黄帝的正妃嫘祖是一位相夫教子、母仪天下、福祉万民的杰出女性,她协助黄帝统一中原,协和万邦,首倡婚嫁,开人伦教化之始,与黄帝一起确立了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她为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谋福祉的伟大精神,德被华夏。我们今天在新郑市一起来学习和弘扬女德教育,探讨如何用我们的民族母亲遗留下来的美德,促进国家社会的持久和谐,这是新郑市政府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我们由衷地感恩和赞叹。

这次大会特别要求我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子女的问题。三八妇女节,大家相聚,能谈谈女人最重要的事,我们研讨的题目是“和谐社会,女德为要”。这不仅是全国首届,在全世界都应该是首届,可喜可贺!惭愧的是,我是一个很平凡的母亲,虽然已经是67岁的人了,可是并没有什么丰富的智慧和经验献给大家。最后想到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兴旺,每一个母亲都有责任!我就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向大家汇报我那微小的教子心得体会,虽然只是沧海中的一滴水珠,但希望借此次的论坛,把这一滴水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中,相信对和谐社会和人类永续发展才有抛砖引玉的意义。

大会组委给我定的讲题是《三十年教子心得——中华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情况:我是在广州工作退休的。退休前曾担任《中国食品报》记者、《广东食品报》副主编、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我的先生早年与我分手,另外组织家庭了。我和儿子在一起生活,相依为命,并培养儿子成人。

我的儿子叫锺茂森,1973年出生于中国广州。22岁(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紧接着考取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学研究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每月领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后来

由于刻苦学习,四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6岁时成为一名金融博士(1999年)。我到美国参加他的博士毕业典礼。儿子登上了美国大学讲坛,我很高兴。他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和堪萨斯州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由于他的教学成绩优秀和金融学术论文多次获奖,被列入美国政府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研究人才”一类,而很快获得绿卡。

在美国大学任教获好评

后来,我们迁居澳大利亚(2003年),茂森在澳大利亚第一商学院——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不久就获得昆士兰大学的终身教职。

茂森在澳洲昆士兰大学任教,因获得优秀研究奖,《澳洲邮报》特报导此事(《邮报》是澳洲发行量很大的报纸。)

赵良玉、钟茂森母子

当儿子读中学的时候,我曾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我要当博士妈妈,教授母亲。”儿子已经满了我的心愿。

后来,随着我们母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层次的提高,我不满足当金融教授的母亲了,我愿学习孟母,让儿子成圣成贤。我们母子共同感觉到当今社会不是缺乏金融经济人才,而是急缺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伦理道德的师资人才。2006年底,我支持儿子辞去澳洲大学工作,拜一位智慧长者为老师,从此走上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路。

四年多来,茂森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那时厦门大学成立金融研究所,聘请茂森为主席教授,年薪八十万,还有五十万的研究经费及提供一套房子。这个条件在当时很有诱惑力,另外澳洲的八大名校之一,阿德莱德大学于2007年5月正式发出聘请,请茂森到该校任教授,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母子都没有动摇。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就是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而奋斗终身!

茂森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是该校的研究生校外导师

这几年来,茂森在世界各地演讲中华传统文化,达两千多个小时,好几家出版社主动将茂森的演讲课程整理成书,已出版了十几种书,其中《细读弟子规;》、《孝经;研习报告》、《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找寻中国精神》、《了凡四训研习报告》、《窈窕淑女的标准——女论语》等很受大众欢迎。茂森本着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义务奉献的精神,所有书稿不收一分钱稿费,而且与出版社约定,不限版权,欢迎翻印流通,希望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和共建和谐世界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品德端正,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青年,决不是一个母亲,一个家庭所能完成的,深深感恩祖国的栽培!感恩所有为此付出的人!

下面我具体谈谈教子三十年的粗浅心得,请在座各位朋友们指正!一、母亲的天职

大家都知道,孔子、孟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小的时候,三岁丧父,由母亲带大。孔母担负起整个家庭重担,同时教育童年的孔子认字读书。孟子四岁丧父,孟母教子在历史上留下“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孔子、孟子的童年都是单亲家庭,因此撑起一个家,并且教子成才的责任全部落在母亲身上。孔母、孟母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亲的代表。她们给我们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母教最重要。

翻开传统文化的篇章,关于家庭教育和母教重要的论述不胜枚举。我们不妨来分享几条:

1、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

2、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

3、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4、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者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5、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薰陶性情者,母边最多。

这里引用的五段话,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至要莫若教子”的道理。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

可见,作为一个母亲,最重要的天职就是教导好自己的儿女。一个母亲把孩子教好,不仅是你一家人的事,那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人民的贡献。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假如家中出现一个色情、暴力、偷盗的孩子,那不仅使家庭不宁,也给社会带来了骚扰。所以古德说:“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

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夫妻分工合作,父亲主外,母亲主内。母亲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我本人也有社会工作,但是我主要的心思还是在教育孩子的身上。我们做母亲的不仅爱子,还要会教子。当茂森15岁,正在读初三,一次考试的作文题要求记述生活中的一个人物,茂森以《我的母亲》一文获得好评。短文如下,与大家分享: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四十左右年纪,总是穿戴得体、文质彬彬的新闻工作者。每次家长会,同学们都夸赞我的母亲很有风度,我引以为豪,而且使我更自豪的是:我的母亲比其他同学的母亲更会教育孩子。

我是独生子,可是母亲却从不娇惯我。母亲每天五点前起床,煮好早餐,六点钟叫我一起出去锻炼。寒假里,当我想多睡一会儿时,母亲就把我拉起来跑步。窗外还黑,一阵刺骨的北风使我打个寒颤,啊,好冷啊!可是当母亲顽强跑步的身影掠过我的眼前时,我就咬紧牙,加快了速度……

母亲一有闲暇就教我一些古文、诗词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行修养等等,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如毛泽东、李大钊等革命领袖,他们“破坏习惯我,实现理想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志向和爱国热情,使我从小便树立起远大的抱负。

母亲还是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星期天,我见母亲从早到晚都在埋头写作,于是问母亲为什么不看一会儿电视,母亲笑着说:“我把别人喝茶的时间都用上还不够呢!”由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平时也不贪恋电视,认真学习。

母亲经常克制自己,不断塑造新我。并且常常教给我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而我的母亲正是会教育孩子的伟大母亲!

华师附中初三(5)班

钟茂森

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已经能够理解母教的意义了。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骆驼祥子》、《茶馆》在中外享有盛名。老舍先生一岁半的时候失去父亲,母亲带着五个孩子生活,起早贪黑,替别人洗衣、缝衣,挣点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老舍体贴母亲的辛苦,所以发愤图强,后来当上了大学教授,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回忆自己所受的教育说: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几百位的老师(老舍读中学时,经常转学,看哪所中学学费便宜就往哪里转,因此转过几十间学校,认识老师很多),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先生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待人诚恳的妇女,也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她把这些优秀的品质传给了老舍。所以老舍先生称自己的母亲是“我的真正教师”,而母亲给予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种教育,使老舍先生事业获得成功。

母亲的言教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做母亲的,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给孩子做个好样子。我们民族的后代,是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母亲手中,我们做母亲的不仅要立志,为家庭培养好后代,为祖国人民培养技术人才,还要学习孟母,为人类培养圣贤的种子,帮助孩子成圣成贤!

对儿子茂森,我不仅希望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金融教

授,而且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君子教授!甚至成为一名圣贤教授!二、先天的培养

教育得从源头说起,茂森的教育首先得力于胎教。胎教,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奠定孩子先天德行学问根基的重要一环。古代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历史记载着“太任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太任当时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言行举止非常端庄,所以得生贵子。

茂森出生在1973年,当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典籍,几乎绝迹。幸运的是,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传承。我的父母都与教育有缘。父亲在大学教书,他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曾特别发给他荣誉证书。

我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中国知识份子,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

母亲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没有外出工作,一直在家中相夫教子。我的母亲是一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型中国妇女,性格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我的母亲是一位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典 型中国妇女:温、良、恭、俭、让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分别是高级工程师,两位是主任医生,一位是记者编辑,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母亲亲自教我怎样孕育儿子,进行胎教。夫妇二人准备要孩子时,第一,先分住百日,各自调整身体,早起早睡,就是古人讲的“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是积德行善,以培福报,例如孝敬父母师长,做些包括赈灾等等的善事。第三,同房坐胎,选择天时,一年有24个节气,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节令的前一天不宜坐胎。因为节令前一天是季节变化交替时刻,很动荡,防坐胎不稳。大雨雷电的日子亦不宜,怕生出的孩子残疾短命或性格暴躁等等。应选择风调雨顺、天气晴朗的日子坐胎。第四,怀孕期间,约束自己的身口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好的事都不要想,心中没有任何是非、怨恼,没有任何贪求,平静而喜悦。第五,生产时要忍耐疼痛不要叫喊,以免丧失元气和增加胎儿的恐惧。

我完全做到了母亲提示的这五条。怀孕期间,夫妻分住,我住在母亲家中,生活清凈而庄严。夫妻之间虽互相关心,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缠绵之语。我不看电视,不看闲杂书报,只读一些古文,给胎儿一个很清净的磁场。而且怀孕期间,当时的中国国情正处在文革特殊的历史时期,日常食用的肉类、白糖、油类等凭票证限制供应,因此我怀孕期间以素食为主。后来才知道素食好处多,能养人温和性格和慈悲心。茂森果然有一个很好的性格。由于重视了胎教,儿子在以后读书的过程中,特别是出国留学后,远离父母,还能保持清净俭朴的生活,远离一切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特别是我要求他在整个读书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茂森完全做到了,而且还能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奖学金,每月孝敬双亲,给父母寄回300美元。我深深体会到他能做到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清净的胎教。我在这里大声呼吁: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注重胎教!良好的胎教,将使孩子一生得利。

当然,三岁以内的教育,也十分重要。古人教导:“教儿婴孩”。要跟小儿说正面的话。不要为了逗孩子,说粗俗或无聊的话,不要以为小儿不懂,其实父母以及周边人的言谈举止,小儿都看在眼里,他已经在接受生活的教育了。三、家教的内涵

我国目前的教育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正是家庭教育的内涵。什麽是素质?素质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身心状况、生活经验、办事能力的综合品质。

那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良好的素质呢?——不用到国外去找文献,中国家教集大成者《弟子规》中列出的七方面教育,就是最良好的素质教育。这七方面的素质教育就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原文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对弟子,也是对后代子孙的全面素质教育,也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家教传承。《弟子规》是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从小到老都不可须臾离开的做人标准。

学习《弟子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熟读之后的力行,在深解之后的实践。它不是仅仅拿来背诵的,而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去力行的。下面我谈谈这七种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如何运用,在儿子茂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一)孝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是家庭教育之根。孔老夫子在《孝经》上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头)。

孝道的涵义广大无边。《弟子规·入则孝》中说了24桩事项,孔子在《孝经》中归纳为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道的第一个层次,是孝敬自己父母亲,包括自重自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道的起始和基础。孝道的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移孝作忠,忠诚和服务于祖国人民(古代君主时代,君代表国家和人民;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中,“事君”应解释为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孝道的第三个层次,在第一、第二层的基础上,不断地“立身行道”,而能成圣成贤,“扬名于后世”,为当代和后世子孙做出最优秀的榜样,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垂范后世,为父母祖先争光,“以显父母”,这是孝道的圆满。

下面,请允许我来谈谈如何教导孩子在这三个层次的孝道上力行。1.始于事亲“茂森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得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圣贤经典有关孝道的教育。特别是儒家的《孝经》、《弟子规》。孝,是人之根。儒家,视孝为第一善。“百善孝为先”,《弟子规》说的“圣人训,首孝悌”,《孝经》也说“孝”为“至德要道”。所以圣贤人说“孝为天下第一事”,“视孝为第一福”。

茂森的青少年时代,家庭教育是学习这些经典。

1984年春节,茂森11岁时(小学生),在我们家族传统的春节聚会上,兄弟姐妹各家的孩子给老人拜年后都要献词献节目。小茂森的发言是:

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这是少年茂森学习《孝经》的心得。这是孩子把《孝经》第十章孔老夫子说的“事亲五致”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即“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实际上,这“事亲五致”,正是《弟子规·入则孝》二十四则经文的纲领。请看下面的表格:(1)居则致其敬: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养则致其乐: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3)病则致其忧: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4)丧则致其哀: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5)祭则致其诚:

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下面详细汇报一下事亲五致所涵盖的《弟子规·入则孝》的内容,在生活中如何落实。(1)居则致其敬

茂森从小到大,对父母都没有逆反过。一直到现在,都能做到对父母的要求恭敬接受,对父母的责备虚心听取。每逢节庆或是父母的生日,茂森都会向父母表达感恩和敬意!

1994年,茂森21岁,他正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在我那年生日的时候,我收到儿子给我的一个特大贺卡(有一本杂志那么大),也是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红包供养。他用勤工俭学的收入孝敬我人民币三千元。他在贺卡封面上写:“献给我最爱的妈妈,小牛茂森敬上”(茂森属牛),并且还写了很长的贺词。

善于赞美父母,欣赏父母是我们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做父母身体力行,孩子在旁边也学到了。茂森非常喜欢我每年写给父母的祝寿诗。特别是在姥姥69岁生日时(1979年),我写过一首这样的诗:《献给亲爱的妈妈》

——祝贺69岁生日

哪一朵葵花不向着太阳?

哪一个孩子不热爱自己的娘?

亲爱的妈妈,

一个幸福的家庭,

您是舵手,

有了您,

爸爸才有成就!

有了您,

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学;

有了您,

我的户口才能从农村转回城。

您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您是我们成功的后盾!

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栋梁!

亲爱的妈妈,

您的性格就是:

永远给予,不求报酬。

您的爱,

像大海那么深广。

而我们回敬的,

却是一滴水啊!

您给予我们生命、学识和财富,

您给予我们温暖、快乐和幸福。

我们说上帝,

就是指您——亲爱的妈妈!

我们说您,

就是指降福于我们的上帝!

小女良玉 敬呈

一九七九年正月

这首诗给儿子的印象很深。在1992年母亲节的时候,茂森当时19岁,他也写了一首长诗给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亲爱的妈妈:

母亲节快乐!

您和爸爸的爱,

长出了我的胚胎,

一团模糊不清的心肉,

损耗了您的生命精华、窈窕青春。

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

创造了未来的大脑和胸怀。

您以痛苦的受难和乳血,

使我从无到有,庄严存在!

您教我呀呀学语,

您教我认识世界,

走第一步路,

念第一个字,

读第一首诗……

您凭着伟大的母爱与超人的远见,

在我很小时就开始了对我的教育。

您把我送到幼稚园全托,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您在家里的门板上教会了我唐诗宋词,ABCD。

您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

您是我人生启蒙的第一个教师啊!

您循序渐进,诲人不倦,

把一个淘气顽童教养大。

您孜孜不倦辅导我升中考试,使我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市一流中学

——华师附中。

我一切的一切,

哪一点没有您的关心,

爱护,劳动,智慧,教育和启迪?

您是母亲中的典范,是我心目中永恒不灭的星斗!

在母亲节之际,我要深情地说声:“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儿:茂森 叩敬

1992年5月10日母亲节

茂森敬爱母亲,也敬爱父亲。他在17岁时,那时还在中学读书,在他父亲生日时,他填了一首词《念奴娇?子承父志》,献给自己的爸爸(茂森的父亲是广州人,曾在上海甘肃工作过,也曾参过军)。下面与大家分享这首词:《念奴娇·子承父志》

辗转北南,冒风雨,为国重任勇担。

半生辛苦,鬓已苍,熬尽人世艰难。

少小凄凉,年长从战,踏遍沪粤甘。

保家建国,安图名利饱暖?

曾忆窗前月下,谆谆育爱子,哪计冬伏?

逝者飞速,转瞬间,健儿已代小犊。

子承父志,岂惧寒窗苦,愿仿鸿鹄。

恩深难报,惟献鲜英一束。

儿:茂森 敬上

1990年12月23日(2)养则致其乐:

养父母的目标是使父母欢心,包括三个内容: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茂森在读大学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广州宝洁(P&G)公司打工。当时,茂森带领的大学生自行车广告队,为宝洁公司在广州市内挨家挨户派送洗发护发的试用装。茂森是骑自行车跑遍广州。在那个年代,国家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直接在国内服务,而是自费出国留学,那么要补偿国家的教育培养费一万元。茂森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就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交付了这笔费用。

一个孩子心中装着父母,装着祖先,装着孝,装着爱,装着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哪有不努力的?成绩哪有上不去的?茂森大学毕业后,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报考本校——中山大学研究生,另一方面报考了几所美国大学研究生。当时(1995年),全国各地报考中山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的考生有180名,考试结果,茂森总成绩是第一名,同时也以优秀的托福成绩和GMAT成绩,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录取,成为MBA工商管理研究生,并且有奖学金。孩子读书期间,能把书读好,这是让父母非常快乐的。

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他每月给我寄200美元(当时相当于人民币1600元),还给他父亲寄100美元。在当时来说,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份很好的收入。而茂森自己的生活情况怎样呢?

这里摘录一段1996年1月7日他在留学期间给我的来信:“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两次的冷水浴。

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熄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着父母的恩德,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

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把孝顺放在第一位”,就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因为孝为德之本也。

看到儿子发奋进取的精神,我很欢喜,写信鼓励他:“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用什么方法才能开启人性的宝藏呢?——用“孝”。这是第一把钥匙。孝养父母,扩而大之,孝养一切众生。茂森,你先做一个榜样,给青年们看看!”

在美国留学期间,茂森从中国带过去的只是毛毯,没有棉被,因为当时的行李很多,包括衣物和书籍等,国际航班不能超重。到美国之后,他没舍得买棉被,实在冷的时候,把衣服都盖上去,甚至连书本都压上。后来我到美国参加儿子的博士毕业典礼,从同学们的口中才知道,儿子在生活中是处处节省,冬天停掉了暖气,坚持素食,主要是包心菜胡萝卜——这是美国当时超市最便宜的菜了,后来知道这两样食物是很有营养价值的。茂森每月从学校的奖学金中省下钱来寄回中国,孝敬父母。

茂森在美国留学,攻读硕士的时候,暑假期间,到美国北方明尼苏达州的一个旅游城打工,九个中国同学租一个单元房子住,没有家具,睡在地板上。他们每天工作是10个小时以上。茂森是在一个大型游乐园里制作棉花糖卖。棉花糖是美国小朋友喜欢吃的零食。茂森是在一个透明而密闭的房子里工作,机器噪音很大,每天要站立十多个小时。制作棉花糖的机器不停的运转,唯有上厕所时才能休息一下。打工将近三个月,净收入三千美元。他给我寄来了一千美元,这是我此生收到的第一笔外汇。

茂森利用假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游乐园卖棉花糖

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每周保持与我通一次电话,每两周写一封信给我。四年的留学生涯,我们母子的通信一整理箱都装不完。茂森每月给父母寄三百美元,儿子的奖学金每月800美元,后增至900美元,茂森节省而智慧地使用这笔钱,并保持每年回中国一次看望父母乡亲。

有的同学开玩笑地对茂森说:“你打那么多的长途电话,每年还回国探亲,花费不少啊!如果不这么开支,你早可以买部汽车了。”可是茂森不这样看。虽然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有新汽车或二手车,但茂森还是坚持整个留学期间都是骑自行车,他不愿意减少与父母的联系,不愿意减少对父母的供养!儿子虽然远在大洋彼岸,却和母亲心连心。

当我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于1996年4月25日给儿子的信中鼓励他说:“保持和老家的联系,这个做法是心存孝道,养母亲之心。古代祭祀,非常隆重,孔子的学生说:应该废掉那些祭品,因为花费钱财。孔子回答:‘你爱惜钱财,我更爱惜这种礼义。’礼义延续下来,使民心淳厚。茂森儿,你的做法,有古人之风范,我很开心。”

教孩子行孝,要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化力量,然而,父母的以身作则,也是最具权威的教育,是无声的命令,使孩子不令而从。

茂森从我母亲(姥姥)那里,知道我第一次得到工资收入时,给家中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人都买了一件衣服。我每次出差,一定给母亲买一件礼物回来,并且热情地帮助哥哥姐姐以及他们的孩子(解决工作调动、找房子,孩子转学入学等问题)。《弟子规》说:“兄弟睦,孝在中。”这些都令我母亲很开心。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的父亲在大学和许多老知识份子一样,受到冲击,被冻结工资,到山区劳动。当时我的母亲年纪大了,不能去看望父亲,而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外省工作,因此就由我常去粤北山区看望父亲,安慰父亲,并积极跑办为父亲落实政策,层层上报告,直到北京教育部面见部长,陈述理由。最后,我父亲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落实了政策,重返大学教书。在那一段政治压力很大、经济生活困难的时期,我始终和父母在一起,始终坚持为父亲落实政策而奔走。茂森常听姥姥说起这件事情,使孩子心中的孝德更加增厚。

同时,我也常带动茂森参加家族敬老悦老的活动。例如,到乡下看望和供养爷爷奶奶,让茂森和爷爷一起下田干活学习老人的勤劳、朴素的品德,让孩子记住老人的生日,让孩子为老人表演节目,等等。

茂森工作以后,除赡养父母之外,主动赡养爷爷奶奶,在广州市内给爷爷奶奶买了一套房子,把两位老人从农村接出来,还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他们,让二老颐养天年。当时,我住的房子,还是广州工作单位分配的住房,我没有买新房,可是我支持儿子先为爷爷奶奶买房子,虽然那时我和茂森父亲早已分手了。我和茂森一块跑办选房买房的事情,并帮助布置新居。当茂森的爷爷奶奶住进新房的第一天,他们非常高兴地对我说:“我们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感谢你们母子!感谢你很善于教育茂森!”现在茂森的爷爷奶奶都九十多岁了,还健在。

茂森给爷爷奶奶在广州买房,并请保姆照顾,让二老颐养天年。(3)病则致其忧《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体现了孝子在父母疾病时能尽心尽力为父母调治身体,帮助尽快恢复健康。

记得茂森的父亲在2001年年初的时候,患了恶性脑瘤。当时茂森还在美国教书,听到此讯,立即先汇来三万元治病费,然后亲自赶回广州,找到广州市最好的一位脑外科医生,请他来动手术切除脑瘤。这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手术。在手术前,茂森陪伴父亲,百般安慰他、鼓励他,使他升起坚定的信念,并让他在手术前一天,读诵传统圣哲经典。手术过程中,茂森虔诚地在手术室外面等待和祈祷。结果手术顺利成功。他父亲术后恢复得不错。十年过去了,茂森的父亲现在七十岁了,还健在。(4)丧则致其哀《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茂森的姥姥在她84岁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给予她开导、安慰和临终的关怀。因为姥姥信仰佛教,我为她念佛。最后姥姥以美好的笑容,安详辞世,全身柔软干净。茂森当时正在广州读大学,得知姥姥去世就迅速赶回家,为姥姥通宵守夜。为纪念母亲,我在守孝期间编写了一本书,《如何为老人送终》。这本书当时在广州地区被人们辗转流通,翻印三次以上。茂森直接参加这本书的校对工作。

在守孝期间,我们母子开始吃素,《弟子规》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我们母子从1994年吃素一直坚持到现在。当时茂森21岁,到今年,已经坚持素食17年,完全习惯了。现在越来越清楚素食的利益了。素食不仅对健康好,对环保,对节约资源都有重要的意义。(5)祭则致其严《弟子规》上说:“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论语》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的父母去世多年以来,我都带着茂森在每年的清明、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三个传统的祭祖节日里,祭祀已故的父母和锺氏、赵氏家族的祖先。我们祭祖的方式是在父母祖先的牌位前献上果品鲜花素食,然后礼拜,并读诵传统文化圣贤经典,以此来供养祖先,来自我策励,不忘祖恩,不忘修身立德,光耀门楣。

孝,是我们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母亲教孩子,首先是把孝道教给他。现在有许多父母,忙着让孩子参加各种技艺学习班,如钢琴、绘画、书法、舞蹈、武术等等,有时会让孩子疲于奔命,却丢失了根本。不要忘记,孝是人之根。

2.中于事君

前面讲到,始于事亲,从孝养父母开始,继而提升到为国家人民服务。《孝经》云:“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

不失,以事其上。”移孝顺为忠顺,为人民服务。

茂森自26岁博士毕业以后,没有忙着谈恋爱结婚,而是专心做着两份工作,一是正业,在美国和澳洲大学教书,他的金融教学和研究工作都很出色;他还利用假期,应邀到国内各高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讲授金融专业课,把国外最先进的金融知识技术介绍给国内。二是副业,2002年起,茂森利用在国外大学教书的业余时间,并在世界各地和国内用中英文演讲五十多次传统文化的讲座。2006年起茂森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全国各地高校和社区演讲《八荣八耻学习报告》、《振兴中国精神》和《青年应有的美德》等德育专题100多场。2006年,由北京中央党校监制录影《明道德知荣辱》的报告,作为全国各地党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资料;2007年由中国妇联儿童德育中心录制茂森的演讲《幸福成功的根基》,作为全国一千个德育课室的学习资料。茂森还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参与推动世界和平与教育的活动。

这些都是茂森由孝养父母而提升为报效祖国人民的

表现。我热情支持儿子,将对父母的孝心扩展为对社会大众的爱心,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终于立身

古德所讲的立身,是指立身行道,成圣成贤,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而垂范后世。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人物都做过这方面的贡献。例如孔子,立德方面,他的道德风范,堪为万世师表,他的学生称赞孔子品德,是温、良、恭、俭,让。孔子是心存仁义,外示礼仪规范的表率。立功方面,孔子的教育成就是伟大的,有弟子三千,而优秀者有七十二人,这些学生都分布在各国,或为官吏,或讲学授课,推动了教育事业。立言方面,孔子本身整理了古代的文化典籍,六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乐经)都是他删定整理的。而且中华文化的精华《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孔子是立身行道的表率。

当茂森十九岁时,刚迈进大学的第一年,我做为母亲,给孩子的一生做了个规划,让孩子参考。后来发现,茂森真是听话的孩子,的确是在这个规划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下面就与大家分享我当年给茂森的这张生日贺卡:

茂森儿:

祝贺你19岁青春的年华!这是你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生日。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价值,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个智者,身置庐山之中而知庐山之美。

你已经成年。今天和你谈谈我对你人生的总体策划:

假如环境没有意外,你的道路是:

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争取到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学习和工作;

成家要晚,立业在先,遵循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修养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乱,增加自控能力,宁静致远,行中庸之道;

30岁前,学习,积累,打基础;

30岁至55岁,成家立业,干一番事业;

55岁后收心,摄心,总结人生,修持圣贤之道。

这样,当你回顾往事的时候,可以自慰地说:我活着的时候很充实,离去的时候很恬静。

永远爱你的母亲

于1992年5月

我们母子先在美国居住,后又迁居澳大利亚。

茂森也常常应邀参加世界的金融学术交流会议,及到世界各地大学讲学。而且是在这些出访活动中,常常带我一块去旅游。所以,我到过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香港一位海关工作人员看到我的护照上盖满了各国入境的印章,开玩笑地说:“您老人家很有福气啊,世界发达国家您都去过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母子共同看到:随着科技的发达,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但是道德素质、精神世界却在滑坡。世界动乱,自然灾害频繁,国家、宗教、族群之间冲突,家庭纠纷,离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增长,物欲横流,人心少善,圣贤伦理道德教育衰微,……世界缺少和谐。

2005年,胡锦涛主席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时代紧迫的呼唤!

如何构建和谐世界呢?中国古训《礼记·学记》篇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圣贤的教育能长善救失,使人由衷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如果都遵循圣贤教导的方法去做,社会一定变得和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过一句名言:“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是的,如果把孔孟的仁义忠恕之教,和大乘佛法的真诚慈悲之教,遍及中国,遍及世界,那必定是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谐。

社会确实需要有一批有志青年,来学习和弘扬圣贤之教,他们要修身立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然后将圣贤的教育弘扬四海,发扬光大。

谁愿意作出这样更积极的

汤恩比博士

人生选择呢?

生活的现实问题引起了我们母子的思考。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赞叹仰慕孔子孟子。难道我们永远停留在仰慕和赞叹吗?难道我们就不想自己成为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贤人物吗?难道我仅满足于当一名金融教授的母亲吗?

我想起《朱子治家格言》,这还是茂森很小的时候,我教他的一篇古文,文中说:“读书志在圣贤”,应当让儿子学做圣贤,我要学习做孟母,即使不能全部学到,也可以部分地学到。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第七)孔子说,仁道离我们远吗?只要我发心要行仁道,仁道当下就能做到。

于是我给儿子的生日贺卡中说:“茂森儿,做母亲的,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希望儿子做君子,做圣贤。你能满我的愿吗?”

儿子在2005年1月给我的新年贺卡,回答了我的问题。这张贺卡是我最欢喜的贺卡,摘录一段与大家分享:

亲爱的妈妈:

韶光飞逝,妈妈已到了耳顺之年了。而您教养儿子已三十多个寒暑。我在这三十多个寒暑中,越来越体会到,世上最伟大的是母爱。母爱,能在寒冬中为儿女带来温暖,在酷暑中带来清凉……《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因此大孝者应以德济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前世界,圣教衰危,天灾人祸频繁。我们庆幸得蒙恩师教诲,得遇正法,获益无穷。我愿继承恩师之志,为挽救世运人心,……努力修学。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开始,尽形寿为人演说圣贤之道,弘法利生,以报父母、恩师,天地、祖先、古圣先贤之德……

儿茂森顶礼

2005年元旦

我接到这份新年贺卡,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母子连心,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觉悟,共同的理想。

于是我写了《送子拜师文》,2006年9月27日带着儿子,到香港拜师。

2006年底,茂森毅然辞去了昆士兰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我们母子告别了美丽的昆士兰大学校园,告别了在澳洲新买不久的花园住宅,茂森告别了优越的教授生活,重新当一名学子,跟着老师学习和弘扬圣贤教育。

茂森2006年呈给老师的《报恩立志文》中说:

愿继孔孟圣贤之绝学,愿开天下环宇之太平

儿子在香港跟老师学习,而我本人,回到广州,又回到单位给我的住房,放下世间的尘劳,过一种清净的养老生活,每天静心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提高生命灵性的层次。

儿子在2006年给我的生日贺卡中,写了一首诗,为我祝寿:

育苗辛苦半生忙,

树高方可与人凉。

不愿儿为名利汉,

便如孟母史留香。

茂森自2006年底结束了大学的金融教学工作,从2007年开始走上立身行道之路,四年多来,在世界各地的演讲课程累计超过两千小时,正式出版的关于圣贤教育的书有十几种,作为母亲,我很欣慰,儿子在真理的大海中起步扬帆了!清朝的大官,也是大儒,曾国藩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是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代表,那就是“孝”。这个“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表明老一代与子一代的和谐一体。老一代,追溯上去,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都是一体。一体就是孝。这个“孝”字,体现了宇宙的真理:就是道家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古圣先贤证实了这个一体的境界,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教我们从孝敬父母入手,与父母一体就是孝。扩而大之,与兄弟姐妹一体,就是悌;与国家一体,就是忠;与朋友一体,就是信;与天下所有人一体就是仁(“凡是人皆须爱”)。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就在孝道。(二)悌《弟子规》的素质教育中“出则悌”一章,体现了两层教义:一是对兄弟姐妹、朋友同事要和睦互助,二是对尊长要恭敬。

对老师要恭敬,父母一定要带着孩子力行。我每年带茂森给母校的校长老师拜年,让孩子献上感恩与赞美的诗词。文革后期,我曾写下洋洋万言的《回忆我的母校华师附中》,献给华师大党委和原校长王屏山老师。

当时,王屏山老校长及许多老师因文革的冲击,还没有恢复正常工作,甚至还在做扫地等杂工劳动,看到我写的文章,看到我对华师附中的赞扬和肯定,非常高兴,非常受鼓舞。而孩子看到母亲对过去的校长老师这么感恩和尊敬,甚至对“下台了”、不在领导和教学位置上的老师还那幺恭敬,茂森幼小的心灵刻下了尊师重道的印象。

茂森虽然是独生子,工作以后,常常对堂、表兄弟姐妹给予爱心的支援。茂森的两个叔叔、四个姑姑大多在农村,他们的家境并不富有,茂森对他们的孩子常常给予经济上的关怀和文化教育上的帮助。

茂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没有停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除自己学习外,他曾经八次组织中国留学生们座谈孝道。茂森每次操办这种座谈会,都主动出钱,提供茶水,食品,让中国同学们相聚得很开心。茂森把在家庭中所学的传统文化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与大家分享。《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这些中国学生们在读诵中,在讨论中,常常泪流满面,都感奋起来,决心修身立志,好好完成学业,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2006年,茂森应聘为母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客座教授,对该校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班(IMBA)用英文授课。茂森为了报答母校,将丰厚的授课收入在中大岭南学院设立“孝悌助学金”,帮补贫困地区来的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后来茂森召感的几位香港朋友也发心赞助,将这个助学金扩大。

茂森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回到母校华师附中看望以前老师,并且应邀为中学的小师弟小师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幸福成功的根基》,强调德行对学业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受到母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三)谨《弟子规》的素质教育中,讲到“谨”,要求生活有规律,作风严谨。茂森在家长的带动下,从小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的习惯,如《弟子规》中说的“朝起早,夜眠迟”;“冠必正,纽必结”;“置冠服,有定位”。我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读书有读书相,吃饭有吃饭相。我从来没有问孩子想吃什么,我做什么,孩子就吃什么,做到“对饮食,勿拣择”。

在茂森的小学阶段,我就让他通过学做家务来养成劳动的习惯,严谨有条的作风。茂森虽然是独生子,但我们并不娇惯他,他九岁就学会做饭,帮助家里洗菜、煮饭,洗碗,扫地,到附近杂货店、农贸市场买东西等。从小早起早睡,不看电视。我本身也不看电视,从不打麻将。在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每周三个晚上我都要辅导儿子功课和带领他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文章。我有早起带孩子运动的习惯,有爱读书的习惯,这些孩子都学到了。母亲操持家务,孩子看在眼里,也学到了。

记得茂森在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我下班回来,开门的时候,小茂森鞠了一躬并伸出一只手说:“妈妈,请……”我一看,桌上已备好了饭菜,有炒蛋、炒青菜、咸菜等,饭也煮的很好。我很惊喜,这是茂森第一次主动独立做好饭菜,孝敬父母,所以我的印象很深。孩子学做家务,一来锻炼能力,双手更灵活,头脑更聪明;二来习劳知感恩,培养体贴亲人,乐于为别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父母要训练孩子独立办事能力和勇于承担的精神(“勿畏难,勿轻略”)。茂森高中毕业,等待高考放榜之前,正好这时,我接到一份会议通知,是到杭州参加全国高级公共关系及管理艺术研讨会。因为当时我的工作很忙,无法去参加这次会议,而单位也抽不出别人参加。我就决定利用这个会议通知,让孩子自费去参加这次活动。茂森当时是高中毕业(1991年),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更没有参加过这些高级会议。

我对孩子说:“你平常不是说希望有锻炼的机会吗?现在机会来了,你准备好衣物和笔记本,前往杭州开会。”茂森开始愣住了,但很快就投入了准备工作,自己去火车站购票,整理行装。我叮咛孩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