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探究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6 18:57:45

点击下载

作者:吴茂江,关凌霄

出版社:阳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走进化学探究室

走进化学探究室试读:

第一卷

自序

化学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实验探究是科技进步的前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探究是从事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将化学知识转变为科学技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因此,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本书在编写中主要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探究者通过探究活动,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创新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本书的编写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培养目标上

一是注重科学知识。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第1~4编重笔放在了实验探究教学及实验探究基本技能的准备工作上,探究者能首先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必备知识和能力。第5编把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贯穿其中。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作为核心内容,第5编所有的实验探究中都重视了这一点,每个探究的案例中都有探究思路指导,让探究者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扩展探究思路。

三是注重科学态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选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素材,有些探究案例的后面附了相关知识链接,其目的一方面是拓宽探究者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就是让探究者感到化学知识真是学有所用,增强学习兴趣,坚定科学态度。

四是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程大力倡导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提倡STS教育,因此,编者在编写中注意了化学与社会生活方面题材的选录,编者在第5编的第十四章专门设计了10个探究案例,目的是让探究者通过探究活动,深入了解化学科学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关系。二、在层次结构上

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力求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过程在层次上循序渐进,宏观上以熟悉→认识→了解→掌握→学会为主线贯穿于全书的始终。首先是熟悉实验探究教学的环境,然后是认识和了解探究实验所需的主要用品,最后达到掌握操作技能,学会探究设计及应用于实践的目的。微观上,即每个探究的案例中则以设计思路、知识背景、用品准备、方法过程、思考与交流、扩展探究、后续思考、相关知识连接等为指导方向,引领探究者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完成探究课题。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探究者在探究中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在探究内容上

本书在内容的编写上主要以知识准备、操作探究、结果评价为主导。前四编主要是实验探究相关知识的准备学习,第5编主要是操作探究过程与结果评价。尤其是在操作探究的案例选编中,注意了探究内容的重点和次重点的比例,全书共设计探究案例38个,其中典型基础实验探究为20个,综合实验设计4个,生活实践活动10个,装置改进设计2个,原创型实验2个,这样编排,知识体系安排科学,探究内容选题合理,即突出了主要探究内容,又兼顾了其他探究内容,还注重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探究者的探究知识、探究思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技巧等在探究过程中能有较为全面的培养。

本书无论是从探究实验教学的知识内容,还是探究题材的选取,无论是编排结构,还是培养目标上都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因此本书具有与时代同步的新颖性,作为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材较为理想。同时也可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及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者教育教学的参考书。

本书第一到八章由关凌霄副教授编写(约20万字),第九到十六章由吴茂江教授编写(约20万字),全书由吴茂江教授统稿清定。编者2011年3月

第二卷

第一章化学实验教学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所以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源泉。学生不仅能从实验中去认知事物,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既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由观生趣→由趣生疑→由疑导思→由思得知,既开发学生智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又培养和增强学生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实验、观察与思考是获取知识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第一节 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做或少做实验,教学效果显然是不会好的。随着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的逐步完善,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1.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忽视了某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是直接或间接知识经验的验证过程,是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是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不重视实验教学,就会严重影响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另一方面讲,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就必然导致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导致学生忽视技能,减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科学的。因此实验是人类研究和认识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教师教、学生学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能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获得科学成果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最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和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验证知识的科学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用自己的见解或新方法和新设想进行知识探索。要做到这一切,离开了实验,不让学生亲自实践是不可能的。

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方法的优点是能将复杂的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借助仪器设备,创造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排除干扰,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事物间的关系能以比较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以便能比较容易和比较精确地发现和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3.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所以化学教学首先应用各种实物供学生进行直接观察;对因受某些条件限制不易直接观察的,要利用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使学生间接观察;对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可用模型、幻灯、电影、多媒体课件等供学生观察。运用实验手段去寻求自然规律和变革自然的手段是比较经济可靠的,它可以使人们在科学实践中以较小的代价,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样,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实验教学的手段,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生动形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所以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二、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时期的兴趣和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爱科学。只有从小热爱科学,才会在今后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上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

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刺激性气味;靠手摸物体的冷热、表面的光滑、粗糙以及其他质感,靠手捏和掂去感觉物质的软硬、轻重;靠舌尝物质的酸、甜、苦、辣、涩等。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验教学能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材中编排的实验尽管简单、古典,甚至很原始,但所有的实验都是重现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跨越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的科学进程。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事物,用实验手段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材料,使学生学到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意义、结论、推理等知识,并获得简接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走科学家探索真理的道路,从青少年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未来有积极的影响,终生受益,而不良的、不得法的学习方法却从相反的方向对未来的学习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

3.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实验具有典型性,它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排除干扰的环境,让学生们集中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的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觉生动地学习。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还能测量有关数据,计算各量间的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实验教学的这种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亲身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且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突现教学关键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

学习自然科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实验结果等诸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还可发展、培养其他诸多能力,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思考、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间的协同合作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学、用科学的诸多能力。

5.实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构成,它包括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应从小培养,良好的素质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观念、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使人终生受益。从这种意义上讲,良好的素质是无价之宝。良好的素质不仅对学生将来学习科学技术有用,而且对他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任何知识以及处理任何问题都有用。素质培养离不开实践,所以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全民族的科学素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范型,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某一主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理论化的方案。前苏联化学教育界实施的实验作业和实习作业,以及在我国普教中大家熟知的演示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都是实验教学的范型。

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各种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以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依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策略来划分,实验教学模式可分为:演示讲授模式、实验归纳模式、实验演绎模式和实验探究模式等。一、演示讲授模式

这是将演示实验与教师的启发讲授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范型,也是中学化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演示讲授模式主要受演示实验和教师讲授两方面各种策略的制约。由于演示实验是供师生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为全班学生呈现鲜明可信的生动直观的一种方法,因此,在选择供演示的实验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它的鲜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这类实验应简易快速,不需要多少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出结果。同时,随着演示实验的进程,教师应适时穿插启发式讲解、讲述,主要是指明本演示实验的主题、实验装置和试剂、实验条件、应重点观察的部位和现象、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反应、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等。这时的教师讲授是与演示实验本身紧密相随的,即演示讲授模式的程序应当融演示与讲授为一体,要防止演示离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做“哑巴实验”,或教师讲解超前、过多过细,干扰学生专注的观察和结合事实现象的思考。

在演示主题中,包括明确实验的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展示所用的仪器和试剂(使所用仪器与试剂性状、反应条件对应)、提示操作要领(随操作而舒缓地说明)。只有在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想什么问题的提示语才起到导向作用,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合拍。明显现象的呈现,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会在不同的学生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反响。此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学生以点拨(从纷繁的现象中引导学生认识变化的本质,从迷惘中澄清事理),不支持和鼓励学生讨论,不能得出科学结论,那么这一演示过程将功亏一篑,达不到演示讲授模式的应有效果。二、实验归纳模式

这是让学生做实验,基于实验结果由师生概括出结论,形成科学认识和让学生理解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范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所选择的实验应属于简单易操作,且没有什么副反应;实验内容是与待认识的化学事实或概念直接相关的。譬如,要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就要组织他们有系统地、分别实验氧气跟氢气反应、跟金属(选活泼金属为代表物)反应、跟非金属(选代表物)反应、跟某些化合物(选可燃物)反应等,最后归纳得出“氧气化学性质活泼”的结论。又如,为了使学生形成酸类的概念,必定要在学生分别认识(做实验)了盐酸、硫酸等具体的酸以后,再归纳概括出酸的通性,形成酸类的概念。通常采用的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从教学的全过程考察,即属于实验归纳模式。当然,这是就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而言的;随堂实验在复习、运用所学的知识的教学中,也可以为实验演绎模式所用。这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上述程序中的实验主题,是选定为学生进行的、服从于欲得出结论需要的典型实验,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思索,抓住特定事实和现象的特点,随后在教师的引导或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者由师生共同得出科学结论。这类教学模式应忌讳不紧密结合学生实验所得的亲身感知经验,而由教师匆忙地下结论的做法。三、实验演绎模式

这是实验归纳模式的一种共轭范型,是基于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行扩展、推理,或论证、加深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可知,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化学气味,他们将无法真正懂得教师讲的化学;相反,让学生一味去感知生动的现象,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学习过程背离了发展概念和把握规律性知识,对于学生智能的发展,也将是低效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善于将实验归纳模式与实验演绎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交互运用,以达到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思维的逻辑方式的运用之融合统一。一般言之,在低年级及分散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宜多采用实验归纳模式;在高年级和归类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运用原理等内容,宜多采用实验演绎模式。

实验演绎模式是将典型实验纳入论证、检验已得的原理这一教学的范型。演绎不是目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生成、扩大规律性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才是实验演绎模式教学的归宿。为此,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实验实例,由学生去完成,使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理论的真理性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这一至理名言的正确性。自然,学生从有限的实验实践中,经过理论概括、演绎推理,可以悟出上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真谛。需要指出,实验演绎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能起到积极作用。四、实验探究模式

这是最为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范型。由于它强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自行概括得出结论,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所以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学习气氛最活跃;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开放,又没有严格的界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学生失误、延时耗时、学习的知识不系统等,故而也最有争议。

从实验探究的本意来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探究精神,磨炼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无疑是应当发扬的。这些优点,正好弥补了其他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关键在于,要有指导地实施实验探究,使之构成一种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失误,又不占用太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探究主题中,宜包括由教师提供的简明指南(实验的目的、有关的信息、操作要领提示、安全须知等),以防止学生走弯路。当然,实验探究必须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同学间协作完成,同时需要自行设计实施方案,而不是按课本规定的步骤“照方抓药”。只有在实验和探究的基础上,方有可能准确地获得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事实和现象,随之利用这些现象或数据,进行思维加工得出科学结论。为了顺利地实施实验探究模式,教师应从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加以指导。譬如,从科学方法论方面给学生上小课;或者结合具体实验主题,给学生做问题分析示范;任何实验问题均可以分解为知识和概念、态度、技能和技巧等几个方面。学生参考这些思路和方法,就容易避免一般性失误,提高实验探究的学习效率。

第三节 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从实施者——化学教师来讲,这方面的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或特定的技巧。缺少这些技巧的教师将会发现自己竭尽心思的教学努力,不仅自己感到吃力,而且学生也反映学得费劲,达不到教学和谐进步的境界。

任何教学策略总是受一定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的。教师的教学观或科学观越先进,相应地,所教的学生的观念或概念的现代化水平也会越高。从实验教学运行的全过程来考察,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教师示范、有指导的学生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以及总结概括等。一、讲授作用

在实验教学策略中,教师启发讲授是起主导、核心作用的基本策略。

启发讲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种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辅导学生遵照操作规范的要求去把握实验操作要领,提示和诱导学生进行定向观察或有序地操作,适时又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或解答学生实验中的疑难,以及结合实验事实和生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等,都是教师启发讲授(讲解、讲述、指导、点拨、答疑等)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启发讲授又是组织、实施各种实验教学策略的核心环节。因为学生观察离不开思维,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样也在思维(意识等)的支配之下。而教师的启发讲授恰恰是运用有声的言语以及无声的文字,甚至辅以形体动作的示范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离开了启发讲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将会产生各种偏离实验教学目标的多余的动作,干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启发讲授,要求教师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为他们从思路、方法和技巧上排除认识和操作的障碍。

一般情况下,每一类实验在实验原理、设计要求、装置和操作等方面都有规律可循。即简要地概括为:实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为此,教师要重视通过分析典型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一类实验的规律性知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譬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制取氧气的装置时,要在学生准确观察的基础上,应提示反应物是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制取气体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提示学生进行预热及固定加热的操作要领,并再次提示反应器夹持的部位与试管下倾一定角度的道理。经过实践,学生方可能初步学会这类制气装置的操作要领,并能够从反应原理上去认识装置的设计思路(装置原理)和制取气体操作的根据(操作原理)。循此,在其后的教学中,再总结概括出这类装置可以用来制取哪几种气体。

启发讲授要起到以上作用,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点明主题,语义要明晰,不可模棱两可;(2)要引导学生去想问题,不宜采取命令式;(3)提示操作要领,要给出简明的操作指导语,便于学生实行;(4)教师应始终坚持诱导方式。二、示范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教师的演示和特意做的示范操作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很深,对他们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势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示范必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教师示范要把握时机。一般情况下,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示范。

1.引领示范

是在新实验的开头为学生做出的操作示范。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式,便于教师结合示范操作扼要介绍实验操作要领以及禁忌操作事项。

引领示范的特点是从视觉形象和动作态势上为学生“画”出轮廓及总的型式,由于这时学生还缺乏亲身体验,故而不宜做过细的分解操作和限定。这时的提示语必须简明概括,有利于学生记住操作规范的要点,便于他们通过模仿练习去体会操作要领。譬如,在进行试管持拿操作示范时,教师边示范操作,边说明要“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二指(无名指和小指)拳”、“握在试管近上沿”,并变换一个角度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操作手法。这样,由于让学生运用视、听和动觉(可提示学生用钢笔代替试管模仿)器官感知这一示范操作,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将是深刻的。在引导学生练习了正确操作以后,再适时补充,一定要防止“满把抓”等错误操作。同时,再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与手和腕部的生理构造来阐明上述正确操作的根据。

2.矫正示范

这是在学生显现出错误操作后,教师再次向学生进行的示范操作。这种示范针对性强,教师不需全面地介绍操作要领,只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处,并适当说明为什么错、应当怎样防范,随即呈现正确示范操作,就可以起到扶正纠偏的作用。

矫正示范宜有针对性地查寻学生错误操作的原因。是习惯(定势)的影响,还是动作笨拙造成的失误;是对操作要领不理解,还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等等。为此,就应晓以利害,结合实验中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

3.总括示范

这是配合总复习教学进行的一种终结性的示范。从一定意义讲,这种示范在智力技能的总结概括上,远多于操作技能方面的总括。我国的基础化学教学,其化学实验这一知识构成中的概括,从示范的观点看,归类总结的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或以文字表述,或用图式呈现,则多属于总括示范。

总括示范要在挖掘各类实验操作的规律性方面下工夫。这项工作宜在教师的组织下,尽可能由学生总结完成,如能举行实验操作汇练,其效果会更好。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给予指点,或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并配以示范则效果更佳。三、指导作用

学生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最佳途径。一般讲,有组织的实验活动,可以从多方面为学生学习创造最佳情境。实验活动对学生熟悉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技能和了解物质性质所起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这一点是基础,也是其他功能施展的前提。实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情绪亢奋的实验探究的状态,为他们提供用以导出和探讨化学原理的有关数据、回答和解决化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验证已学过的理论和规律,以及概括和得出概念的涵义等。

实验活动的多种教学功能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来实现的。国外实施的、对发现法的修正完善,也正在于加强教师的指导,以便趋利除弊,提高发现法的教学效率。

有指导的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不外乎三种情况:实验前指导、实验中指导和实验后指导。

1.实验前指导

这是超前于学生操作的提示。或讲解实验操作要领与成败关键,或提示安全注意事项,或针对学生普遍易错(基于以往经验)的操作做示范、提要求,或仅就实验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实验前指导应突出重点,不可失之琐细,也不宜占用太多时间。一般只需3~5min即可起到指导作用。

2.实验中指导

这是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或违背操作规程时由教师给予的指导。这种指导,对于学生认识上的疑难问题,宜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不可有问必答,形成灌输;对于操作中的难点,宜让学生重做,在操作中给予及时指导;对于某些危险操作,应令行禁止,随后讲清道理,并给出正确示范,让学生模仿。实验中指导带有偶发性。因此,教师要积累经验并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巡视指导时方可有目标地重点辅导实验操作方面的差生,防患于未然,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

3.实验后指导

这是学生做完实验以后由教师所做的评价性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就实验的目的,全班普遍性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智能及实验技能水平有关的问题进行的讲评。实验后指导用语要注意斟酌,不可随意批评和表扬。较理想的是言简意赅,归并为几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某些难点,如能再一次示范,并说明理由,会使学生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四、学生实验

一般说来,学生独立实验是在教师示范和有指导的学生实验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是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

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全过程来看,依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性程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练习阶段、有指导的独立操作阶段和完全独立操作阶段。学生独立实验是实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养成策略。在这种策略中,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观察实验现象和学习事实、了解理论和实践、发展推理技能、分析和研究化学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设计与安装实验装置、正确进行操作等技能,在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的调控下,达到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的融合统一。

学生独立实验从教师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教师在场与教师不在场两种方式。后者,即国外实行的开放探究。在中学阶段,从确保安全出发,不宜提倡教师不在场的开放实验。教师在场并不妨碍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相反,由于教师在场这一重要因素的介入,可以鼓舞学生更有信心地、有条理地进行实验。教师则可以从旁观察、考查每个学生在操作技能,特别是态度和情绪方面的表现。为了评测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从实验的整体计划、仪器和材料的选择、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实验操作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实验效果、图表的绘制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正确对待安全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考查。五、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是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不论哪一个年级的教材,所设计和容纳的实验次数总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教材的编著者和施教的老师来共同努力,从有限的实验中挖掘、增生多种培育智能的效用。其中,利用已获得的实验事实、结论和诸实验中积累的经验,从能达到的理论的高度去总结概括,就是一种“增生”的好办法。零散的、个别的实验事实和结论,使之纳入一定的理论体系之中,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加工,这样实验中的操作经验以及各种操作引发的思维,经过从感性到理性又回到实验实践这样认识的循环,就有利于使学生掌握从一般到个别、举一反三这种能力。在我国基础化学教学实践中,好多学校总结的分析典型实验,阐明实验规律;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选用仪器;加强实验的深化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经验,均从总结概括这一策略方面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二章实验室基本建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自然学科,其基本概念的建立大都源于实验,其理论的验证和建立也有赖于实验。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化学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是说,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它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改变学生能力结构和培养创造精神的有力手段。

众所周知,要开展实验教学就必须有实验室。实验室不仅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保证教学计划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因此,建设好化学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室的地位作用

化学实验室是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是保证实施化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实验室是完成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基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的比例逐年增大,新课标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了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这就给化学实验赋予了新的含义。化学新课程重视了实验教学,这就要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实验活动的环境,有了这个重要基地,才能实现中学化学培养的目标,因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就不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二、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场所

科学实验是人类三大实践活动之一。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要在基础教育中打下基础,进而在专门技术训练中形成。因此,中学阶段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科学实验能力影响很大。

实验能力是综合性的。它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是有机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学生在做实验时,首先要了解实验的目的、仪器的性能,然后才能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能力的锻炼方面,有仪器安装、药剂制配、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主要仪器的使用、绘图、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在操作过程中,伴随着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看到实验的整体,又要看到关键部分的变化;既要看到反复出现的现象,又要抓住瞬间的变化。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取得数据,加以处理,既要分类归纳、分清主次、去粗取精,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又要与建立新概念密切的联系起来。甚至在必要时学生还可以适当地改变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或重新设计实验过程,以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上述各环节中,决定性的环节是操作。如果学生自己不去动手,那就什么也学不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三、实验室是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富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感兴趣。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学会过程与方法,而且在自己亲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显明而深刻的印象,从而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的种子。因此,实验室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的摇篮和启蒙园地。

第二节 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如果有条件还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化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化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一、化学实验室的装备要求

为化学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实践活动及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的场所即为化学试验室。它包含化学教学实验室、化学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含实验技术人员室)、药品室、危险药品贮藏室等配套设施。

通风橱及排风设备是将实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使师生免受有害气体侵害的实验室重要设备之一。凡做有害气体的实验,都应在通风厨中进行,所以要求通风橱应能有效地收集、排放气体,使气体不回流于室内。根据实际的场室环境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应安装强制的排风式通风橱,而且橱窗的四面应为透明玻璃,便于学生观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摄像头安装在橱内,并连接投影器,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整个演示实验过程。另外,实验室应该宽敞明亮,使学生平均占地面积提高,有利于实验的操作,也有利于课堂的安全。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6m2/间。

②通风: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其中一间实验室安装抽排气系统。

③水源:演示讲台和所有学生实验台均设供排水装置。

④实验废液应收集,并采用三级沉淀池处理,污水排入污水管道。

⑤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

①实验室宜设在一层(有专门的实验楼更好)。

②实验室内的排气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排气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cm。排气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

③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o;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应大于1.2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应小于11m。

④实验室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3.装备要求二、化学探究室装备要求

中学化学探究室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而设立的,它主要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并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在场室和条件的提供方面,应以开放式为主要理念,提供足够的仪器和药品给学生选用。

1.环境要求

与化学实验室环境要求相同。

2.设计要求

与化学实验室环境要求相同。

3.设备要求三、化学仪器室装备要求

仪器室是存放实验仪器、玻璃制品及容器等的地方,应设有基本的设施,例如,手推车、梯子、仪器篮等,由于实验的仪器是多样性的,所以在摆放的柜子方面应合理搭配,适合各类仪器的存放、管理和调用。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45m2/间。

②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及排气扇强制排风;安装抽排气系统。

③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

仪器室宜与相应实验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探究。

3.设备要求四、化学准备室(含实验技术人员室)装备要求

准备室是供教师准备实验、维修仪器、自制教具使用的。在准备台上应提供水、电,方便实验的准备;另外,室内也应配置抽风的设施,因为在准备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时(例如,盐酸的稀释,二氧化硫的制取等),可以起到对人体的安全保护作用。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30m2/间。

②水源:准备台有水源,室内有控制水源总开关。

③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和急救箱。

④通风:安装抽排气系统。

⑤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

准备室宜与相应仪器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探究。

3.设备要求五、化学药品室装备要求

化学药品室一般分为危险品存放室和一般药品存放室,一般的药品通常整齐排放在柜内,而危险药品则需要专门存放危险药品的特殊柜子,一般为铁制或钢制结构。柜内应分层分格,以保证各类危险药品不混放。柜的内外表面必须进行防锈处理,柜门须外加铁锁。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30m2/间。

②通排风:采用机械柜顶抽排气方式,安装抽排气系统。

③照明:防爆灯。

④安全:有消防和防盗措施。

2.设计要求

①药品室可单设1间,条件不允许的,可与仪器室合并设置。

②危险药品室宜设计在地下或半地下。若与药品室合并,应间隔成一个独立小间。除应符合防火规范外,还应采取防潮、防腐、通风等措施。

3.设备要求

第三节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因学校类别不同、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而由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或学校自定。一、仪器药品管理制度(一)仪器药品申购制度

1.仪器因未达到配备标准的,或提高配备标准的,或因自然老化,或在使用中损耗的,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仪器的添置主要根据《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和教学需要,根据经费可能,学期末由实验室正确合理地编制仪器申购计划,经学校领导审核后报教学仪器管理部门配备。

2.需学校自行采购的仪器、材料和药品,由实验室填写申购单,经学校领导审批后交总务处负责采购。

3.申购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药品要及时,不能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二)仪器药品验收、入库和建账制度

1.仪器验收由实验技术人员按说明书内容及教育部有关技术标准,认真进行数量、配套、质量的验收。验收不合格或数量有误的仪器应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提出更换或索赔。

2.无论是自购或主管部门调拨的仪器都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入库。验收合格的仪器要及时填写入库单,仪器入库单和主管部门调拨单是记账凭证,要装订存档。

3.实验室要建立三本账:总账、明细账、低值易耗品账。要求做到账册齐全,账目清楚,单据完整,记账正确。

4.总账:要求本学科记录仪器的入账金额和减少金额,反映现存仪器的总金额及每年的变动情况。凭本学科的增加(减少)凭证,把发生金额记入总账。为维持实验开出购买的低值易耗品一般不填写增加(减少)凭证。总账余额:上次余额加本次发生金额。

5.明细账:要求反映每种仪器的结存数量、结存金额及存放位置。应记载仪器编号、名称规格、单位、单价、数量、金额以及仪器入库、出库时间、增减原因(调拨、自购、自制、赠送、报损、报废)、存放位置等项目。实验室要设仪器明细账,做到一物一页(同规格型号的仪器记一页),并按国家统一编制的仪器目录编号顺序装订。把每页明细账的结存金额相加,应该等于本学科总账的余额。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账账相符”。每年应做一次这样的核对工作,如不符,要找出错误,加以改正。

6.实验室要设“低值易耗品账”,所谓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价很低,使用期在一年左右的仪器、材料(如电池、蜡烛、火柴、导线等)、药品(如酒精)及部分易损坏的玻璃器皿(如试管)等。低值易耗品要根据使用情况每学期核销一次。

7.从教学仪器管理部门配备的仪器和材料,实验室凭仪器调拨单入账,如果数量有差错或仪器有破损,在账上也要相应记录,否则账面不平。教学仪器管理部门配发仪器提供的调拨单是不分学科的。实验室应在调拨单上注明每一项仪器的去向,计算并在单据上记录本学科的分配金额,分别记入本学科的账册。

8.学校自购仪器和材料,实验室凭总务处开列的“学校仪器增加凭证”入账。

9.仪器的减少主要是仪器报废、消耗等原因,个别的还有调出。要填写“学校仪器减少凭证”,减少凭证要经有关领导审批。实验室则凭经有关领导审核批准的报损、报废单据(学校仪器减少凭证)销账,仪器报废或调出销账后,账页仍要保留。其中玻璃、药品等消耗品的销账按消耗数量定期销账,至少每学期一次。剧毒及危险药品的销账,用一次销账一次,并处理好残余物。

10.对按件管理的仪器,要按件编号,明细账的件编号的填写:如是一件,就写编号,如是一批,写这批编号的首号和尾号,中间加“-”。

11.实验室“三本账”的记账:仪器品种、数量要和主管部门的调拨单或学校仪器增加(减少)凭证或交接清单一致,做到物物有账,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要避免漏记或误记,账页不得随意涂改,调整账目要有凭据(如仪器报废单等)。实验室“总账”要抄送主管部门存查,各种账目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总务处应定期与实验室对账,检查单据与账册、账册与实物相符情况。实验室要妥善保存各种凭证,按发生日期的顺序每学期或每学年装订一次,并附以目录以便查阅。(三)仪器药品存放制度

1.实验室对一定价值以上的仪器应按件管理,即在同一品种中进行编号,件编号从1开始逐件增加。

2.仪器中除低值仪器、易耗品外,应按仪器配备目录分类编号,设置所属学校、仪器型号、仪器名称及件编号(如属按件管理仪器)的使用标志,用油漆书写或用标签填写。化学药品标签要写清品名、化学式、纯度,一般不写编号,并用蜡封。同一台(套)仪器的主件或附件,都应编同一编号,以免主、附件错乱而影响使用。

3.仪器和药品分开存放,仪器要分学科、分类、分室、分柜存放,仪器分类的方法可参照《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的分类方法和顺序。每件仪器在柜内要有固定的位置,并随仪器的增减而做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体积特殊的仪器要有专用柜。演示仪器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可分开存放。

4.仪器设备陈列摆放的原则是:科学分类,安全合理,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仪器摆放按自左到右、自内而外的顺序排列,同柜仪器重的放下层,轻的放上层;同层仪器体高的放里边,体矮的放外边;同层放同种仪器的不要堆叠挤压,要呈梯状排放,前后左右成行成列排放整齐,保持一定的间隔;仪器设备一般都要正放,因仪器体高柜内放不下时,应调整层板高度后入柜正放。

5.药品要分类存放,摆放顺序是:先无机后有机,无机药品先按固体和液体分成两类,然后按单质(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等依次摆放,有机药品按官能团系统如烃、醇、醛、酸、醚、酮、糖、酯、含氮化合物、含卤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等排列分类存放。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试剂长期不用要用石蜡封口,易挥发而又难于封牢的试剂如乙醚、溴水、二硫化碳等则要用熟石膏粉封口,再用水封,以阻止挥发。自燃固体白磷要浸在水中存放,遇湿易燃的固体如金属钾、钠、钙等要浸在煤油中存放。

6.危险品按其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特性,分柜隔离存放在危险品室内,要避免因混放(氧化剂和易燃物混放)而诱发爆炸、燃烧事故发生。

7.定型的成套实验装置要存放于固定柜内,以备下次再用。玻璃仪器品种多,大小形状各异,易损坏,要根据器皿的形状制做专用放置架,或横卧,或竖插,10个、20个一组入柜摆放,可避免相互碰撞而损坏,又便于使用。电子天平、pH计、酸度计等要放入原包装箱内存放,以防尘、防潮等。

8.因教材变更用不着的仪器要集中专室或专柜存放,并报主管部门调剂处理。

9.教学挂图、图片资料要制作专用图架或入柜摆放,音像资料(磁带、VCD光盘、投影片等)应专柜存放。仪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要分类收集,装订成册,专柜放置备查。

10.仪器柜要统一编号,柜上要张贴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有二种:一是分类定位标签,用较显著的标记制作标签固定在仪器柜上方;二是柜门定位标签,注明柜内仪器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张贴于柜门上,便于查找。(四)仪器药品交接制度

1.任课教师需要开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必须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技术人员凭《实验通知单》上所列的用品种类、数量及时准备好。

2.任课教师在领取用品时应当场点清数量,检查品种和质量,检查无误后在通知单上签字,方能领出使用。

3.任课教师要妥善保管好领用的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送交实验室,由实验技术人员清点检查无误后在通知单上签字,然后清理入柜存放。

4.学生实验完毕后,实验技术人员应及时清点、整理仪器。如有遗失、损坏,应填写“仪器遗失、损坏赔偿登记表”。

5.实验技术人员因人事变动调离工作岗位的,应办理好交接手续。交接双方在有关领导监督下逐一清点账、物、资料,在确认账物相符、资料齐全以后,出具交接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实验室,一份交财务处),完成交接。如有账物不符,应说明情况并加以登记,由学校按有关规定处理。此后,继任人要对所管仪器负全责。(五)仪器药品借用制度

1.为了保证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学仪器一般不得出借。非教学用途的仪器借用、个人因私借用应严格限制。

2.教师因私借用仪器,须经教务处审批,并出具借条,限期归还。

3.外校因教学需要来借仪器,可在不影响本校教学的情况下给予协助。仪器出借须经学校领导批准或经教学仪器管理部门协调,填写借条,限期归还。

4.仪器出借时应当场验明是否完好,归还时也应当场检查仪器完好情况,并在借用记录上注明归还时间、仪器完好情况。

5.贵重仪器、消耗品、易损品、危险品、药品一律不出借。

6.学期结束,实验室应清理借条,收回借出的仪器。(六)仪器遗失、损坏赔偿制度

1.仪器遗失、损坏赔偿,不仅是为了挽回仪器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按实验要求去使用仪器,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

2.学生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若因教师未向学生讲清而引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仪器损坏或意外事故,教师应负有责任。

3.仪器发生遗失、损坏或其他事故,应及时追查原因,填写“仪器遗失、损坏赔偿登记表”。

4.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由于仪器本身质量或故障而损坏的,不追查使用者的责任。

5.由于使用不慎无意中损坏仪器的,酌情按原价10%~50%赔偿。

6.由于仪器遗失或因违反实验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的,或未经教师许可在实验室内随意搬弄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的,按原价50%~100%赔偿。

7.由于打闹造成仪器损坏或有意损坏仪器的,私自拿走仪器或仪器配件或药品的,应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由当事人做书面检查,酌情按原价100%~200%赔偿,情节恶劣的,学校还应给予纪律处分。

8.弄脏药品或使药品失效,及打碎药品瓶使药品受到损失的,按原价50%~100%赔偿。

9.对于学生实验:实验前,学生应先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并在“仪器使用登记表”上注明。若有问题,应及时向实验技术人员汇报。否则,按原价100%赔偿。

10.教师因教学而遗失、损坏仪器,一律做报损处理,不必赔偿。但必须说明原因,填写“仪器报损单”。如有贵重仪器损坏,除填写“仪器报损单”外,还应由当事人送校长审批,才能报损。

11.借用仪器如有遗失、损坏,必须填写“仪器遗失、损坏赔偿登记表”,并按原价赔偿。

12.仪器遗失、损坏赔偿由实验技术人员开出赔偿单据后,由当事人到财务处交款,在一周内办完赔偿手续,然后将财务处的收据交回实验室。(七)仪器药品报失、报损、报废制度

1.对超期服役(教学仪器一般的使用寿命是十年)已失去使用和修理价值的仪器,或损坏且又无法修复的仪器设备要申请报损处理。

2.仪器、药品的报损必须填写“仪器报损申报单”,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在盘点清查器材时,由实验室填制有关表册,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3.低值易耗仪器的报损由实验技术人员自行备案处理;单价在200元以下的报损由学校领导审批处理;单价在200元以上的报损须经由教学仪器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后方能报损,并根据审批意见调整账目。

4.报损审批手续完备后,其物资残值由学校总务处统一处理,实验室应及时做好销账工作。

5.报损情况应报教学仪器主管部门备案。贵重仪器的报废、批量总额较大的报损单,教学仪器管理部门应当复审。(八)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对教学仪器进行常规保养,按不同性能与要求做好保养工作,以保持教学仪器经常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每次保养都要做好记录。

2.每次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及时检查仪器和零附件是否完整,并做好保养、清洁工作,及时更换易损零部件,然后放回原柜原位。

3.凡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仪器,要及时维修或送有关部门修理,仪器设备修复后,要及时填写维修记录,将故障现象及原因,维修方法,检验结果记录存档。

4.一般每学期结束前普遍做一次防尘、防潮、防锈上油等工作,根据仪器特点,进行定期通电、驱潮、检查浸液、擦洗保养工作。二、实验环境管理制度(一)安全防护制度

1.为了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严格遵守学校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2.实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要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实验的师生,人人都能提高警惕。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置要牢固,放稳妥;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实验技术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

3.确保用电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要设总配电盘。装设漏电保安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源断开。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路要定期检修和更换。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一般情况下用电器都应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电线或电器盒盖破损要及时修复。

4.管好用好化学危险品。实验室中接触到的化学危险品有七大类(氧化剂、自燃品、遇水燃烧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品)要严格管理,谨慎使用。化学危险品在入库前要验收登记,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账、双人把锁。做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准备好防护用品。危险品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任课教师领用危险药品时,必须填写“危险及剧毒药品领用单”,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限量发放,取用量要逐一登记,用有剩余则要回收,回收数量要入账。如发现危险品特别是剧毒品被盗,要立即报告校领导,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查处。实验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做发生有强刺激或有毒气烟雾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水银做实验,要防止水银蒸气中毒。不准用汽油代替酒精或煤油做燃料。酒精、汽油等易燃液体大量撒落地面时,要立即打开窗户或排气扇通风,禁止在实验室内存放食品或吸烟。

5.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如沙箱、沙袋、灭火器、消防水管、水桶等都要定点布设,做到使用方便。开学时要全面检查所有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泡沫灭火器的药液要定期(一般一年1次)更换,以免失效。

6.实验室要加固门窗,管好钥匙,安装防盗设施,做好防盗工作。

7.实验室一旦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安全事故,要迅速果断处理。并立即报告校领导。事后要查明原因,总结经验,制订防治措施,并把事故发生原因及损失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