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内科顽症金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8 00:39:21

点击下载

作者:176829:孙世发$${0}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泌尿生殖内科顽症金方

泌尿生殖内科顽症金方试读:

前言

本书名曰《顽症金方》,即是难治性病证的优良方剂。一个疾病,有多个症状,中医常以症状为病名,如咳嗽、水肿、黄疸等等,是很多疾病可能出现的一个症状,也是中医的一个病名。

西医临床是以病种的诊断为前提,医生面对患者诉说的主要痛苦——病人主诉,也即疾病的主要症状,医生要对这一症状进行关联分析,进行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确定引起这一症状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也有一些疾病,主症不明确,如中医的肺痨、肺痿、妇人脏躁等,西医的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或是一类症候群,或是实验检查的异常指标。

中医和西医具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但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中医院校以教学中医药为主,同时开设了一定比例的西医课程;西医院校以教学西医为主,也开设了中医学课程。因此,今天的医生多数对中西医均有了解。特别在临床上,中医和西医都要围绕病人的主诉、主症进行分析,由于中医多以主症为病名,其结果即形成本书以主症为主,部分主症不清晰或是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现代疾病则采用西医病名为辅的编纂形式。

中医有经方时方之谓。精炼的经方历代相传,疗效确切,是方剂之精华,正所谓千金易得,一方难求。随时代变化的疾病谱又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创造新的方剂,优良的时方是临床医生实践经验的结晶,同样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当然,一首优良的方剂,只有在临床实践的反复应用中才能得到证实,才能体现其如金之贵的价值。而每一位医生,精力所限,难以遍览古今文献,即使经验卓著的医生,也还有在更大范围寻求有效方药的必要。我们以方剂文献信息研究为主,有条件收集、总结和归纳古今方剂之精华,希望几千年来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方剂能在今天发扬光大,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作用。为此,编纂了《顽症金方》,如能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些微有益之助,也当引以为欣。书中缺欠甚至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指出,以企共进。孙世发 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凡例

本书以主症或病名为章,每章分列若干证型,按照方名第一个字的笔画先后为序收录相应的方剂。

1.每一方剂,以方名、方源、别名、组成、用法、功效、主治、宜忌、加减、方解、验案等项归纳其内容。

2.方名、方源、别名,一方之最早名称文献,其他名称为别名,选择有较为流行者录之,并用括号标明其出处。

3.组成:为每一方剂所含药物,一般照录原书。药物用量则一律改写为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阿拉伯数字,量词用汉字。

4.用法:包含方剂的制法和用量、服法。药物用量及全方用量均供医生或用方者参考。

5.功效:是指全方的作用,一般均以原文献为准,稍作文字修饰。

6.主治:综合归纳各文献所载一方剂的适应证范围。

7.宜忌:医生或用方者须注意的事项。

8.加减:对原文献的加减内容择其要者录列。

9.方解:方剂组成、配伍特点的简要阐述。

10.验案:以文摘形式收录古今治验案例,但仅限于本书相关的病证。

11.部分方剂中含有毒性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慎重应用。

12.少数方剂含有禁用药材,主要有犀角、虎骨等,为保持方剂原貌,文中未作改变,但临床应用替代品。1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淋沥不尽,常伴有频数短涩、尿道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病变主要涉及膀胱与肾,传统文献记载较多分类,《中藏经》分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诸病源候论》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外台秘要》称之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为后世沿用。

本篇所述,主要涉及西医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其发生多因感受六淫邪气,邪热或湿热蕴郁,导致三焦枢机不利,下焦水道涩滞,初起多见恶寒发热,腰痛尿涩。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绝大多数是因下焦之热或湿热通过三焦外达肌腠所致,系病在于里而反映于外,即《内经》所谓“三焦膀胱者,腠里毫毛其应”。这种寒热并非外感使然,故不得妄用汗法,误汗则耗津动血而尿血,故仲景肯切告诫后学“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病位既在下焦,又属湿热为患,热在湿中,热因湿郁而成,治疗大法理应以祛湿为要,兼以清热。邪犯卫表

发热恶寒,周身不适或酸痛,小便淋沥不尽,尿道刺痛,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而微腻,脉浮数。治以疏风散邪,利水通淋。车前子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组成 车前子9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伤寒小便不通,腹胀;热淋。白芷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白芷(醋浸,焙干)6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煎木通酒调下,连服三次。

主治 气淋结涩,小便不通。白茅根汤

方源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四。

组成 滑石、芭蕉根各15克,莲子草30克,白茅根45克(锉)。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主治 热淋涩痛,热极不解。地肤汤

方源《外台》卷二十七引《小品方》。

组成 地肤草9克,知母、猪苓(去皮)、瞿麦、黄芩、升麻、通草各6克,海藻3克,葵子330克,枳实630克(炙)。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温病后余热,及步行冒热,冷饮逐热,热结下焦,小便淋沥,少腹坚,胞胀如斗大。

加减 大小便皆闭者,加大黄90克;妇人房劳,肾中有热,小便难不利,腹满痛,脉沉细者,加猪肾1具。

方论《千金方衍义》:地肤子,《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备急千金要方》治热淋以之为君;佐以知母、黄芩、猪苓、瞿麦、通草、葵子、海藻等味,皆清热利窍之品;惟枳实、升麻,一破痰积,一分清浊,清浊分而气无阻滞,痰积破而津液宣通,乌有热结淋闭之患乎。肾中有热加猪肾者,用肾脏为逐热之内应也。防己饮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防己、赤茯苓、桑根白皮、羌活各30克,苍术、郁李仁各45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5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 疏风胜湿,宣肺利水。

主治 风水,面肿骨痛,恶风咳喘。防风通圣散

方源《宣明论方》卷三。

组成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7.5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生姜3片,水煎,温服。

功效 疏风退热,泻火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三焦俱实,身热烦躁,头痛昏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淋闭,舌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滑。

宜忌 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

方论 此即凉膈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加发表和气血药。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赤茯苓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赤茯苓、汉防己、柴胡、桑根白皮、陈橘皮各30克,川大黄45克,槟榔、甜葶苈各22.5克,紫苏茎7.5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功效 疏风散邪,利水消肿。

主治 肺气攻注,遍身虚肿,按之没指,心气滞,大小便涩,状如水气。葱豆酒

方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 赤小豆90克(微炒)。

用法 上为末。捣连根葱白2根,热酒调服。

主治 热淋,血淋。葱白一物汤

方源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名见《活人书》卷十九。

组成 葱白不限多少。

用法 上浓煮汁饮之。

主治 热淋,小便涩痛。解肌汤

方源《云岐子脉诀》。

组成 葛根、黄芩各30克,麻黄15克,赤芍药12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30克,加生姜7片,水煎,去渣,食前热服。

功效 疏风散邪。

主治 邪气在表,上气浮肿。滑石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组成 滑石(碎)、冬葵子、榆白皮(锉)各等份。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2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主治 伤寒小肠有伏热,状如热淋碜痛。湿热下注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小便赤涩,淋沥不畅,尿时刺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舌红苔腻,脉濡数或滑数。治以清热泻火,利湿通淋。十味导赤汤

方源《医宗金鉴》。

组成 生地、山栀子、木通、瞿麦、滑石、淡竹叶、茵陈蒿、黄芩、甘草、猪苓各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淋。

主治 热淋。膀胱蓄热,小便不通,淋漓涩痛。八正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芯少许,煎至100毫升,去渣,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石淋,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或淋沥不畅,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宜忌 孕妇及虚寒病者忌服。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方解 本方所治,是湿热下注之淋证。方中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蓄众利水通淋之品以清利湿热;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灯芯导热下行,甘草缓急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小解毒汤

方源《名家方选》。

组成 土茯苓6克,滑石、泽泻、阿胶、茯苓、木通、银花各22克,大黄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主治 气结于内之淋疾,小便涩,疼痛甚,下脓血。木通汤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木通、石韦、瞿麦穗各6克,冬葵子9克。

用法 水煎,去渣,纳滑石末6克,分3次温服。微利为度。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热淋,小便不利,茎中急痛。木通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木通30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赤茯苓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食前以温葱白汤调下。

主治 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五淋丸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海金沙30克,木通15克,栀子(姜制)12克,黄连3克,石韦(去毛)6克,茯苓皮12克,琥珀6克,地黄24克,白芍15克,川芎24克,当归24克,甘草6克。

用法 制成丸剂。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1日2次。

功效 清热利湿,分清止淋。

主治 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浑浊不清。

宜忌 孕妇慎服。分清止淋丸

方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 木通、黄芩、滑石各1280克,甘草360克,大黄1920克,茯苓、黄柏、萹蓄、泽泻、车前子、知母、瞿麦、生栀仁、猪苓各640克。

用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1日2次。

功效 清膀胱热,疏通尿道。

主治 小便不利,淋漓刺痛。

宜忌 忌辛辣食物,孕妇忌服。火府丹

方源《医垒元戎》。

组成 黄芩30克,黄连30克,生地黄60克,木通90克。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功效 清热泻火,祛湿利尿。

主治 心经热,小便涩,及五淋。导赤丹

方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 薄荷3克,麦冬3克,木通3克,黄连3克,生地3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心经热盛,或心移热于小肠引起之小便赤涩,尿道灼痛;以及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证。导赤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10克。

用法 上为末。每服9克,入竹叶3克,水煎,食后温服。

功效 清热利水。

主治 心经有热或心移热于小肠。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时刺痛。

方解 本方以生地滋养阴血,木通清利湿热,甘草梢达肾茎而止痛,淡竹叶清肺热以下行。所为水出高源,源清则流自洁。牡丹皮汤

方源《医醇剩义》。

组成 丹皮6克,赤芍3克,木通3克,萆薢6克,花粉6克,瞿麦6克,泽泻4.5克,车前6克,甘草1.2克。

用法 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药煎服。

功效 清利湿热。

主治 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复肾宁片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车前子(盐炒)216.7克,白木通32.5克,栀子65克,萹蓄65克,大黄(制)21.7克,知母65克,黄柏97.5克,瞿麦108.4克,牛膝65克,乳香(炒)32.5克,广防己108.4克。

用法 制成片剂。每次糖衣片6~8片,素片4~5片,1日3次。

功效 清热泻下,渗湿利尿。

主治 用于肾盂肾炎和急慢性尿路感染。

宜忌 孕妇慎用。香格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硝石3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克。诸淋各依汤使如后: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浓汤调下;血淋、热淋者,并用冷水调下;气淋者,用木通汤放温调下;石淋者,将药末先入铫子内,用纸隔炒至纸焦为度,再研令极细,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煎汤调下。卒患诸淋,只用冷水调下,并空心先调,使药消散如水后即服之,更以汤使送下。诸药不效者,服此立效。

主治 五种淋疾。劳淋、血淋、气淋、热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清淋冲剂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瞿麦30克、萹蓄30克,白木通30克,车前子(盐炒)30克,滑石30克,栀子30克,大黄3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 制成冲剂。每次10克,开水冲服,1日2次,小儿酌减。

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膀胱湿热,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癃闭不通,小腹胀满,口干咽燥等证。

宜忌 孕妇忌服,体质虚弱者不宜服。瞿麦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瞿麦30克,桑根白皮30克,木通30克,滑石30克,赤芍药30克,子芩30克,甘草30克,榆白皮30克,川芒硝30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热淋涩痛,热极不解。热毒蕴积

眼睑浮肿,甚或全身肿胀,头晕,发热口渴,咽喉干痛,小便短少赤黄,或大便干结难行,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公英石韦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2000,10:599)。

组成 蒲公英30克,石韦30克,败酱草12克,柴胡15克,黄柏9克,苦参9克,萹蓄12克,马齿苋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若兼正虚,须予以扶正清泄兼施,如健脾益气,通淋利湿;或补肾固涩,通淋利尿。在单独运用泄法症状缓解后,要根据患者阴虚、阳虚之各异,分别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服之,以调整阴阳,保持平衡。

功效 清热解毒,清泄湿热,通淋利尿。

主治 急性肾盂肾炎。

加减 湿热内蕴,加瞿麦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竹叶9克,滑石24克,栀子9克;脾失健运,加黄芪15克,升麻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肾虚不固,加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菟丝子12克,杜仲9克,枸杞子15克;腰痛明显,加怀牛膝18克;伴大便干者,加大黄6~9克(后入);尿检有红细胞者,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小蓟15克;兼扁桃体炎者,加山豆根12克,升麻9克,金银花30克。

方解 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通淋,《本草备要》云蒲公英为治淋之妙药,试之灵验。石韦上清肺热,下利膀胱;萹蓄利尿通淋,柴胡清热疏肝解郁,败酱草、马齿苋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清泄湿热,通淋利尿之功效。临床应用此法,必须把握属实、属热之病机,方为恰当。加味白头翁汤

方源《陕西中医》(2003,4:308)。

组成 白头翁、黄柏各15克,黄连、秦皮、萹蓄、瞿麦各10克,车前草、白花蛇草各30克。

用法 水煎,分2次口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 急性肾盂肾炎。

加减 镜下血尿者加用小蓟30克;发热重者加用羚羊粉0.6克(冲服)。

方解 方中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利湿,车前草、白花蛇草、萹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小蓟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朱氏地榆汤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 生地榆30克,生槐角30克,半支莲30克,蛇舌草30克,大青叶30克,白槿花15克,飞滑石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 急性泌尿系感染。

方解 方中生地榆清热、凉血、化瘀,又能利小便、为治急慢性尿路感染之妙品。生槐角活血化瘀,半支莲、蛇舌草、飞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大青叶清热解毒,白槿花活血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通淋之功。尿感宁冲剂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海金沙藤100克,连钱草100克,凤尾草100克,萹草100克,紫花地丁100克。

用法 以上五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清膏;取清膏1份,加糖粉3份,糊精1份,制成颗粒,干燥,每袋装15克,密封,防潮贮藏。每次15克,开水冲服,1日3次。

功效 清热解毒,通淋利尿,抗菌消炎。

主治 急慢性尿路感染。肾舒冲剂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白花蛇舌草1000克,大青叶500克,瞿麦300克,萹蓄300克,海金沙藤500克,淡竹叶300克,黄柏300克,茯苓500克,地黄300克,甘草100克。

用法 制成冲剂。每次30克,开水冲服,1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 用于尿道炎,膀胱炎,急、慢性肾盂肾炎。通淋方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1988,2:24)。

组成 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萹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次就诊给服中药3副,药后做尿常规检查,15天后不效做无效处理。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泌尿系感染。通淋煎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1991,1:18)。

组成 萹蓄、瞿麦、黄柏各30克,车前子15克,金银花、连翘各20克,黄连、柴胡各15克。

用法 水煎装瓶,每瓶500毫升。每次50毫升,饭后温服,1日3次,7天为1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 泌尿系感染。通淋利水汤

方源《湖北中医杂志》(1986,2:9)。

组成 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滑石、茅根、车前草各30克,栀子、萹蓄、海金沙各15克,木通、甘草梢各10克,灯芯3克。

用法 每日1剂(重症每日2剂),早晚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通淋。

主治 急性尿路感染。

用法 烦渴者,加葛根;便秘者,加大黄;尿浊者,加萆萹;尿血者,加小蓟、琥珀;尿痛者,加石韦、金钱草;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白芍;腰痛者,加寄生、续断。银蒲消毒饮

方源《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4:8)。

组成 蒲公英40克,银花30克,丹参12克,香附6克,石韦12克,萹蓄12克,黄柏10克,金钱草30克,六一散12克(包煎)。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 急性肾盂肾炎。

加减 兼畏寒,发热者加桑叶9克,薄荷9克(后下);小便黄赤者,加小蓟12克,白茅根15克,藕节12克;腰痛者,加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久病体虚者,加当归12克,党参12克。

方解 方中重用蒲公英、银花,清热解毒,丹参活血,香附行气,石韦、萹蓄、黄柏清利湿热,金钱草利水通淋,六一散清热利尿。各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效。清泄通淋汤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组成 生地榆15克,生槐角15克,白槿花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瞿麦15克,白茅根15克,土茯苓15克,甘草梢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泄湿热,通淋利尿,凉血消毒。

主治 肾盂肾炎属湿热证者,表现为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濡数。

加减 血尿甚者,加苎麻根60克;刺痛剧者,加象牙屑2克,琥珀末2克,研极细末,分2次吞;寒战、高热者,加柴胡15克,黄芩15克。

方解 方中生地榆、生槐角、白槿花、白花蛇舌草四味为主药,能清泄血分之热毒,并善于通淋;瞿麦既能清热利水,又可消瘀通滞;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水;土茯苓祛湿热,治五淋,解瘀毒;甘草梢缓急止痛,协调诸药,并可引经。清热利湿汤

方源《甘肃中医》(1996,6:20)。

组成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滑石16克,木通6克,山栀子10克,瞿麦15克,萹蓄30克,黄柏9克,香附12克,丹参12克。

用法 水煎服,病轻者1日1剂,病重者1日2剂。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祛湿。

主治 肾盂肾炎。

加减 寒热往来、口苦者,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30克,小蓟15克;脾虚湿重者,加薏苡仁30克,茯苓20克;体虚气弱者,加太子参30克,茯苓20克;腰痛者,加桑寄生15克。

方解 方中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通淋利尿;山栀子、黄柏清利膀胱之湿热;金银花、蒲公英解毒而散热;香附行气开郁,丹参活血化淤。诸药全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之功。解毒通淋汤

方源《陕西中医》(2001,10:587)。

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各45克,白茅根30克,土茯苓、滑石、丹参各15克,香附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 先用凉水将药浸泡1~2小时,用急火煎沸,改文火煎煮20分钟,取300毫升,再加水复煎,取汁200毫升,将2次药汁混合,分2次服。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 急性肾盂肾炎。

加减 往来寒热者,加柴胡、黄芩;小便艰涩不利者,加车前子、木通;血尿者,重用白茅根,加小蓟;尿混浊者,加萆萹;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加黄柏、女贞子。

方解 方中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清热解毒,白茅根,滑石利尿祛湿,丹参活血化瘀,香附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癃清片

方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组成 金银花、黄柏、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泽泻各等份。

用法 制成片剂。每次8片,1日3次。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 热淋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尿短、腰痛、小腹坠胀等。

宜忌 体虚胃寒者不宜服。肝胆郁热

小便黄赤,淋漓涩痛,口苦目赤,急躁易怒,阴肿阴痒,下肢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而弦。治以清热利湿,疏肝泻胆。木香汤

方源《医略六书》。

组成 木香、木通、陈皮钱半、泽泻、青皮各4.5克,槟榔、生草梢各3克,小茴1.5克(盐水炒)。

用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效 调气通淋。

主治 气淋涩痛,脉沉者。

方解 方中木香调中气以通淋,槟榔破滞气以通闭,青皮平肝气以疏泄膀胱,陈皮和胃气以通调水道,木通通小便,泽泻利膀胱,小茴温经调气化,草梢直达茎中,导热外出且和药诸药。水煎温服,使中气调和,则诸气皆顺,而膀胱之气无不化。车前子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车前子、葵根各30克,木通9克。

用法 上为散。水煎,去渣,下芒硝末15克,分4次温服。微利为度。

主治 热淋,小便赤涩疼痛。车前子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车前子(炒)、牛膝(锉)各30克,桑根白皮(切)90克,蒲黄3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煎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主治 热淋结涩不通。贝齿膏

方源《鸡峰普济方》。

组成 贝齿4个(烧,研作末),葵子30克,石膏(研)150克,滑石(研)90克。

用法 先煮前二味,去渣,纳二石末及猪脂一合,更煎,分3次服。

功效 泻火通淋。

主治 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龙胆泻肝汤

方源《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龙胆草9克,炒黄芩9克,焦山栀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当归9克,柴胡6克,木通3克,生甘草1.5~3克,生地黄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火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方解 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白龙丸

方源《饲鹤亭集方》。

组成 生军60克,生半夏30克,北辛60克。

用法 上为末,鸡子清为丸。每次9克,开水送服下。此丸不宜久服。

功效 泻下通窍。

主治 湿热下注,淋浊初起,小便涩痛。朱氏地榆汤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 生地榆30克,生槐角30克,半支莲30克,蛇舌草30克,大青叶30克,白槿花15克,飞滑石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 急性泌尿系感染。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82%,本方对孕妇及胎儿均无副作用,给孕妇尿路感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药。

方论 方中生地榆清热、凉血、化瘀,又能利小便、为治急慢性尿路感染之妙品。生槐角活血化瘀,半支莲、蛇舌草、飞滑石、甘草清利湿热,大青叶清热解毒,白槿花活血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通淋之功。郁金散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郁金30克,滑石15克,生甘草7.5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3克,开水调服,不拘时候。

功效 化瘀祛湿。

主治 小便淋涩不通。金沙散

方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 当归30克,大黄30克,牛膝30克,木香30克,雄黄30克,海金沙6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1日2次。

功效 通利膀胱,清热止淋。

主治 热结膀胱,尿道刺痒,小便混浊,淋沥不止。复方石韦片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石韦740克,黄芪740克,苦参740克,萹蓄740克。

用法 制成片剂。每次5片,1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连服1个疗程。

功效 清热燥湿,利尿通淋。

主治 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等症;也可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见有上述证状者。热淋清颗粒

方源《中药成方制剂》。

组成 头花蓼提取物。

用法 制成颗粒,每袋(无糖型)4克,或(含糖型)8克,密封。每次1袋~2袋,开水冲服,1日3次。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之证见小便黄赤,淋漓涩痛,属湿热蕴结者。琥珀通淋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组成 飞琥珀3克,飞滑石6克,木通、西当归、广木香、川郁金、萹蓄各3克。

用法 上为细末,后加琥珀和匀,用温沸水泛为小丸。每次6克~9克,食前开水吞服,1日1次或2次。

功效 清热通利。

主治 小便涩痛混浊。阴虚邪恋

小便短少,淋沥不畅,发热心烦,渴欲多饮,或头目眩晕,或夜梦少眠,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滑濡数。治以清热养阴,祛湿通淋。山栀子汤

方源《鸡峰普济方》。

别名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当归、赤芍药、赤茯苓、甘草、山栀子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服。

功效 养阴和血,清心通淋。

主治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畅,脐腹急痛。

方解 方中山栀、茯苓清心火,利小便,以通上焦之气;当归、赤芍药滋肝肾,养阴血,以安下焦之气;甘草调中焦之气。诸药配合。使阴阳分清,太阳气化,则膀胱之府必可尽其洁净之职。五淋散

方源《丹台玉案》卷五。

组成 当归、小蓟、赤芍、山栀仁(炒黑)、赤茯苓各6克,甘草2.4克,灯芯30茎。

用法 水煎,空心服。

主治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断,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下膏糊,或便鲜血。四汁饮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葡萄(自然汁)、蜜、生藕(自然汁)、生地黄(自然汁)各150毫升。

用法 上药和匀。每次30毫升,加水,慢火煎沸,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热淋,小便赤涩疼痛。妇科五淋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别名 妇科分清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组成 当归、生地各120克,川芎、滑石各90克,木通、甘草、生栀子、生白芍各60克,石韦、黄连各30克,海金沙15克。

用法 上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每次9克,白开水送服。

功效 清热利水。

主治 膀胱湿热,淋漓不断,混浊带血,小便不利,尿道刺痛。

宜忌 孕妇忌服。

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本方用法:先将石韦加水煎煮2次,滤过,余药粉碎成细粉,混匀,用石韦煎液泛为丸。每服9克,1日2次。麦门冬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麦门冬30克,滑石60克,木通30克,赤芍药30克,葵子30克,川芒硝45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加葱白2茎,生姜3片,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功效 养阴清热,利湿通淋。

主治 心热气壅,涩滞成淋,小腹胀满。通肾祛邪散

方源《辨证录》卷八。

组成 白术30克,茯苓15克,瞿麦3克,苡仁15克,萹蓄3克,肉桂1克,车前子9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肾虚而感湿热所致淋证。猪苓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30克。

用法 先煮四味,去渣,纳阿胶烊消,分3次温服。

功效 利湿泻热,滋阴利水。

主治 水热互结,阴亏津伤,发热心烦,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现亦用于乳糜尿、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急性膀胱炎。

宜忌 汗出多而渴、虽渴而里无热者不宜。

方解 方中阿胶养阴,生新去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于胃中去热,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自清。太阳利水五苓散,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阳明、少阴之用猪苓汤,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散淋汤

方源《辨证录》卷八。

组成 白术60克,杜仲30克,茯苓30克,萹莶6克,苡仁15克,黄柏3克,肉桂0.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逐膀胱湿热,益肾中之气。

主治 肾虚而感湿热,致成淋证。滋阴清火散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 当归6克,生地黄9克,熟地黄9克,黄柏6克,知母6克,黄芩9克,黄连0.4克、木通9克,桑白皮9克。

用法 上为散,水煎服。

功效 滋阴清火,祛湿通淋。

主治 小便淋沥疼痛。2 石淋

石淋,也称砂淋,为中医淋证之一。临床常见疼痛,由背、腰、肋腹部向下腹、大腿内侧、外阴部沿输尿管方向放射,甚至血尿和尿闭。

本病与西医尿路结石基本相同,是指由钙、草酸、尿酸、胱胺酸等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尿路的异常聚积,多数位于肾盂或肾盏,亦可随小便移行至输尿管和膀胱。肾脏虚惫,不能制水,水结而为石;湿热蕴积下焦,煎熬尿液,尿中杂质凝结成石;热盛伤络,或者碎石损伤络脉,血液溢出脉外,则小便带血。根据结石的病因病机,可将肾结石概括为湿热蕴结、肾虚湿聚、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等四型。其治疗可施以清热利湿、益肾排石、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法。湿热蕴结

小便不利,短赤艰涩,或尿有中断,时发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治以清热化湿,利窍通淋。二子化瘀排不畅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组成 急性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川牛膝15克,枳壳15克,生鸡内金9克,石韦30克,萹蓄30克。

用法 每日1剂,每剂分2次煎服,并嘱患者尽量多饮开水,根据患者所生结石的部位及体质情况,作相宜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跑步、倒立等。

功效 活血化瘀,清热通淋。

主治 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横径在2厘米以下者。

加减 腰酸甚者加川断、狗脊;肾阴虚者加生地、墨旱莲;肾阳虚者加肉桂、制附子,或鹿角霜、仙灵脾;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尿血明显者加琥珀末(分吞)。三金汤

方源《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组成 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 石淋。三金硝石汤

方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2,1:29)。

组成 金钱草25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20克,冬葵子20克,火硝(冲服)4克,滑石40克,生甘草18克,车前子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尿,排石通淋。

主治 泌尿系结石。五淋绕治散

方源《吉人集验方》。

组成 银消。

用法 入锅内,隔纸炒至纸焦为度,研细,每次6克,用温水冲化服。每用加飞滑石6克,水调服更效。

功效 能化七十二种石。

主治 五淋;石淋尤效。石淋散

方源《续名家方选》。

组成 浮石、阿胶各3克,木通、甘草各1.5克。

用法 上为散。水煎服。

主治 砂石淋。石燕子丸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石燕子30克,滑石、石韦、瞿麦穗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食前煎瞿麦、灯芯汤送下,1日2~3次。

主治 沙石淋,每发不可忍者。加味大承气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1:692)。

组成 酒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金钱草10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15克,王不留行10克,穿山甲10克,车前草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加味葵子茯苓散

方源《张氏医通》卷十四。

组成 葵子90克,茯苓滑石各30克,芒硝15克,甘草(生)肉桂各7.5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开水调服,1日3次。

主治 石淋,水道涩痛。如圣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经验良方》。

组成 马蔺花、麦门冬、甜葶苈、白茅根、车前子、檀香、连翘各等份(炒)。

用法 上为末。每次12克,水煎,临睡入烧酒少许服。

主治 沙淋。

加减 如渴,加黄芩。金海排石汤

方源《千家妙方》。

组成 金钱草50克,海金沙15克,苡仁12克,甘草梢10克,冬葵子12克,乳香9克,牛膝15克,鸡内金10克,萆萹9克,木通5克,琥珀末1.5克(另包,吞服)。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排石。

主治 湿热蕴结下焦,输尿管结石。

方解 方中苡仁、木通、萆萹、甘草梢清热利湿;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排石通淋;牛膝、乳香、琥珀化瘀止痛,引石下行。诸药配合,相得以彰。金石琥排石汤

方源《陕西中医》(2004,4:317)。

组成 金钱草40~60克,海金沙、石韦各20克,鸡内金、郁金、滑石、瞿麦、车前子各15克,冬葵子、川牛膝各10克,琥珀粉3~6克,甘草梢6克。

用法 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分2次服。

功效 清热祛湿,通淋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感染严重,伴寒热者,加土茯苓、柴胡、黄芩;疼痛甚者,加延胡、白芍;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蓟。菝葜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菝葜6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3克,米饮调下。服毕用地椒煎汤,浴连腰浸,须臾即通。

主治 沙石淋重者。排石汤

方源《千家妙方》引杨友信方。

组成 金钱草30克,生鸡内金15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滑石30克,车前子15克,木通6克,冬葵子30克,留行子18克,牛膝1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下焦湿热,泌尿系结石。葵子散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

组成 冬葵子、滑石各90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15克,熟水调下。

主治 肾为热所乘,热结则成石淋,水茎中痛,尿不能出,引膀胱里急,痛甚则闷绝,小便中出石。溶石饮

方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9:1890)。

组成 金钱草45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15克,金铃子12克,广郁金12克,台乌药9克,威灵仙12克,滑石15克,硝石6克,玉米须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4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多饮水、多做跳跃动作。

功效 清热利湿,理气止痛,通淋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肾积水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血尿者,加白茅根、小蓟草、旱莲草;腹绞痛者,加玄胡、乳香;伴瘀滞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皂角刺;肾功能不良者,加生黄芪、制黄精。实验研究提示黄牛角粉用米醋送服可溶草酸钙结石,核桃仁可溶磷酸钙结石,乌梅可溶磷酸镁结石,可择1~2味加入。肾虚湿聚

腰膝酸软,时时腰痛,小便时有中断,或有尿痛、尿闭,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濡迟。治以补肾化湿,利尿通淋。化石汤

方源《辨证录》。

组成 熟地60克,茯苓30克,苡仁15克,山茱萸30克,泽泻15克,麦冬15克,玄参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肾补阴,化石通淋。

主治 肾火煎熬而成砂石淋。

方解 方中茯苓、苡仁淡渗利湿;麦冬、玄参散其火气;地黄、山茱萸味甘而酸,既取其质润而能滋其阴水,又取其甘能化石,酸能消石之功;因虑其性滞而不行,留而不走,则益之泽泻善走而能攻坚,并引领群药趋于肾中,又能出于肾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块。若不补肾而惟治膀胱,则气不能出,水不能化也。化沙汤

方源《辨证录》卷八。

组成 熟地60克,山茱萸30克,甘草6克,泽泻、车前子各9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肾火煎熬而成砂石淋。补肾通石汤

方源《江苏中医》(1990,6:15)。

组成 石韦、木通、冬葵子、海金沙、车前子各15克,金钱草、墨旱莲各45克,首乌、枸杞、知母、黄芪各20克,威灵仙各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 泌尿系结石。补肾通淋汤

方源《辽宁中医杂志》(2001,3:159)。

组成 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20克,菟丝子、杜仲各15克,当归、茯苓各30克,木通20克,车前子、萹蓄各15克,大黄10克,滑石、石韦各15克,金钱草、海金沙各30克,甘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多饮水、多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功效 温补肾阳,利水通淋。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大便秘结、腹胀,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腹泻热;尿血明显,可加白茅根、茜草根、小蓟,以清热凉血;排石之力不足,可加鸡内金、冬葵子、以促进排石。

方解 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温阳补肾,提高肾盂内正向压力,促使结石下行;茯苓、木通、车前子、萹蓄、大黄、滑石,利水通淋,以助主药增强排石功效,金钱草、海金沙,增强清热利尿之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肾以助膀胱气化,利尿而促使结石排出。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既不因补而过燥,也不因利而伐正。补肾排石汤

方源《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12)。

组成 黄芪30克,杜仲20克,牛膝20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5克,鸡内金15克,冬葵子20克,滑石15克,石韦20克,车前子25克,益母草30克,木香10克,威灵仙20克,甘草10克。

用法 1日1剂,水煎至300毫升,早晚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可用1~3个疗程。

功效 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兼脾虚,加茯苓、白术;兼血瘀,加桃仁、红花;血尿明显,加大小蓟、茜草;疼痛重,加延胡索、川楝子;大便秘结,加大黄。

方解 方中黄芪、杜仲、牛膝补肾益气;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为主药;石韦、滑石、车前子消炎利尿;木香、冬葵子可增加尿量,增强输尿管蠕动;威灵仙,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有利砂石排出;甘草缓急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扶助肾功,利尿排石之功。草豆饮

方源《医略六书》。

组成 黑豆30克,生草梢9克,秋石15克。

用法 水煎,去渣,入滑石末9克,温服。

功效 益肾通淋。

主治 砂淋涩痛,脉沉涩。

加减 腰痛者,加杜仲、续断、巴戟天;小便短涩者,加生地、滑石、瞿麦、冬葵子;小便出砂石或时有中断者,加海金沙、石韦、鸡内金。

方解 方中黑豆解毒润燥,益肾气以通津液;生甘草泻火缓中,和脾胃以资气化;秋石咸寒,益阴壮水,涤热除烦;更以滑石通窍利水,务使脬中气化,则砂石自消,而小便如常。益肾活血排石汤

方源《北京中医》(1998,3:25)

组成 仙灵脾15克,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乌药10克,肉桂6克,淮牛膝15克,王不留行15克,丹参15克,威灵仙12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5克,泽泻12克,车前子12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功效 活血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气滞血瘀

腰部疼痛,甚者绞痛难忍,小便时有中断,或有砂石排出,或见血尿,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涩。治以活血祛瘀,通窍利尿为主。二拗散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胡椒、朴硝各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温开水调服,1日2次。

功效 行气散寒,化石泻下。

主治 小便淋沥,砂石难出,尿时疼痛。二金排石汤

方源《江苏中医》(2000,11:23)。

组成 金钱草40克,鸡内金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后下),仙鹤草15克。18岁以下患者剂量酌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0天为1疗程,观察2~3个疗程。服药期间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

功效 利尿、排石、止血。

主治 尿路结石。

加减 痛甚者,加延胡索15克;尿路感染者,加蒲公英30克;肾积水严重者,加木通5克;气虚者,减少大黄用量并加黄芪30克。

方解 方中金钱草、鸡内金为清热化石之要药,故重用之,使热清石化,诸症自除。芍药甘草汤具有良好的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故本方加用之,既可以解除输尿管痉挛而缓解疼痛,也可以使痉挛狭窄的输尿管松弛而相对扩张,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泽泻、猪苓利尿排石,枳实、大黄行气通腑,迫使结石下行排出,仙鹤草收敛止血,以防出血过多伤及正气。综观本方,具有化石、扩管、利尿、排石、止血五大功能,故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七宝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

组成 琥珀、没药、乳香、蒲黄、百部末、桃胶、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入面少许,研匀令干,入温水和作饼子,焙,为末)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空腹时先用胡桃1个,烧存性,细研,用酒调服,稍待片时再用酒调服本方。

功效 活血化瘀。

主治 石淋。热伏留肠间,与水液相搏,结而成石,沙石自小便出,出则欲死,脉紧涩而无常度。三金排石汤

方源《时珍国医国药》(2000,1:78)。

组成 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15克,石韦15克,车前子12克(包),大黄10克,熟地15克,牛膝12克,黄芪20克,丹参20克,乌药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功效 清热利湿,补肾活血。

主治 泌尿系统结石。

加减 腰腹痛明显,加元胡10克;血尿者,加小蓟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0克;泌尿系感染症状明显者,加黄柏、木通各10克,公英15克;伴肾盂积水者,加熟附子6克,补骨脂9克。治疗期间嘱病人多饮开水,适当配合跳跃运动。牛麝通淋散

方源《医级》卷八。

组成 牛膝15克,麝香0.15克。

用法 先用水煎牛膝,去渣,调麝香服。

主治 沙淋、石淋,尿如屑块而胀痛者。行气排石汤

方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2:60)。

组成 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小茴香15克,金钱草75克,生内金15克(后下),海金沙15克,琥珀粉5克(冲服)。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化湿,行气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灵苗汤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吴氏集验方》。

组成 瓦松(即屋上无根种草是也)。

用法 上捣细、浓煎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辰即通。

主治 沙淋。茅根汤

方源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白茅根90克(锉),露蜂房30克(微炙),葛花30克。

用法 上捣碎,水煎。去渣,食前分3次服。

主治 石淋,脐下妨痛。金葵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

组成 葵子(微炒)。

用法 用五月五日葵子微炒为末,每次3克,食前以温酒调下,当下石出。

主治 石淋。金珀消石散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 海金沙100克,苏琥珀40克,净芒硝100克,南硼砂20克。

用法 以上诸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每次5~10克,以白开水送服,1日3次。

功用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主治 砂石淋。

方论 本方由一派攻伐渗利之品组成,药专力猛。海金沙甘寒、利水通淋,为治淋之要药;琥珀甘平,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即可排石又可止痛;芒硝咸苦寒,能逐实化石;硼砂甘咸凉,因其为碱性,可使黏膜去垢,口服用于尿道杀菌,特别是尿为酸性时,可使之成为碱性,这对于排石和防止继发尿路感染都是有益的。胡桃排石汤

方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2:149)。

组成 胡桃肉50克,生地20克,四川大金钱50克,冬葵子15克,石韦20克,滑石25克,瞿麦15克,炒车前子30克,布包煎,川牛膝20克,生甘草10克,鸡内金2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功效 化瘀清热、通淋排石。

主治 肾结石。

加减 若疼痛甚者,加杭芍15克,元胡12克;腹部胀者,加木香10克,砂仁10克,莱菔子12克;伴有发热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蒲公英15克;呕吐,加半夏10克,赭石20克;大便干,加大黄9克;气虚明显,加黄芪20克。

方解 方中用胡桃肉、川牛膝、金钱草、内金,益肾祛瘀化石;冬葵子、石韦、滑石、瞿麦、车前子、布包煎清热得利湿通淋,生地、茅根;凉血止血,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清热、通淋排石之功。独圣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黄蜀葵花(炒)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3克,食前米饮调下。

主治 沙石淋。活血排石汤

方源《内蒙古中医药》(1989,4:3)。

组成 丹参15克,郁金15克,乳香10克,玄胡15克,赤芍10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30克(冲),王不留行15克,冬葵子10克,石韦10克,鸡内金10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滑石粉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祛瘀,清热利湿。

主治 泌尿系结石。活络排石汤

方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6:359)。

组成 香附15克,木香15克,枳实15克,枳壳15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祛瘀排石汤

方源《湖北中医杂志》(1992,1:22)。

组成 桃仁12克,石韦12克,玄胡索12克,制乳没各10克,海金沙10克,枳壳10克,川楝子10克,鸡内金8克,车前草30克,金钱草15克,滑石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祛瘀,利湿通淋。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便秘,加大黄;体虚者,加党参、当归。神效琥珀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琥珀15克,磁石15克,桂心15克,滑石15克,葵子米15克,川大黄15克,腻粉15克,木通15克,木香15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于空腹时用葱白灯芯汤调下6克。

功效 行气活血,清热化石。

主治 石淋。水道涩痛,频下砂石。荡石汤

方源《中医药学报》(2001,4:11)。

组成 金钱草、海金沙各50克,鸡内金、茺蔚子、王不留行各25克,鳖甲、莪术、三棱、滑石、延胡索、石韦、乌药各15克,三七5克,川牛膝10克,车前子20克。

用法 水煎,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 祛湿化石,活血行瘀。

主治 肾结石。通草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四。

组成 通草60克,白芍30克,王不留行15克,甘遂9克,石韦30克,葵子45克,滑石15克,蒲黄30克,桂心30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9克,沸汤调下。

主治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砂石,痛不可忍,或出鲜血。凿石丸

方源《古今名方》引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验方。

组成 冬葵子、海金沙、滑石各15克,地龙、牛膝、茯苓、泽泻、赤芍各9克,火硝、甘草梢各6克,琥珀、沉香各3克。

用法 上为末,水为丸。每次15克,1日3次。

功用 通淋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硼砂散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硼砂(细研)、琥珀、赤茯苓、蜀葵子、陈橘皮(不去白)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7.5克,用葱头2片(去心),麦门冬21粒,蜜2匙,新水煎取清汁调下,或绿豆水浸和皮研取清汁调下。

功效 化石通淋。

主治 沙石淋急痛者。气阴两虚

小便不利,时有中断,或有碎石排出,腰痛时作,神疲乏力,口渴欲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气养阴,利尿通淋。人参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人参、木通(锉)、青盐(研)、海金沙(别研)各22.5克,莎草根(炒,去毛,15克)。

用法 上药除海金沙、青盐外,捣罗为散,合研匀。每次6克,空心米饮调下。

主治 沙石淋。乌水二金汤

方源《河南中医》(200310:27)。

组成 乌药10克,水蛭6克,金钱草18克,海金沙30克,黄芪3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川牛膝12克,沉香6克,泽泻6克,车前子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 益气活血,利水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若腰痛甚者,加桑寄生12克;小腹痛甚者,加桃仁6克;恶心、呕吐者,加大黄6克。石韦散

方源《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

组成 通草60克,石韦60克,王不留行30克,滑石60克,炙甘草、当归各60克,白术、瞿麦、芍药、葵子各9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以麦粥清送服1~3克,1日3次。

功效 益气血,清湿热。

主治 膀胱有热,致患石淋、劳淋、热淋,小便不利,淋沥频数,胞中满急,脐腹疼痛。圣石汤

方源《甘肃中医》(2000,6:21)。

组成 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葛根15克,牛膝12克,大黄10克,白芍4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

功效 养阴活血,通淋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砂淋丸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鸡内金(去净砂石)30克,生黄芪24克,知母24克,生杭芍18克,硼砂18克,朴硝15克,硝石15克。

用法 共轧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空腹时用开水送服,1日2次。

功效 益气化石。

主治 砂淋、石淋。

方解 方中鸡内金为鸡之脾胃,能消化砂石;硼砂能柔五金,消骨鲠,故亦善消硬物;朴硝,《本经》谓其能化72种石;硝石,《别录》亦谓其能化72种石。诸药皆有消破之功,但恐有伤元气,所以加黄芪以补气分,气分壮旺,更能运化药力。然淋每多郁热,故又加知母、芍药,以解热滋阴。海金沙散

方源《普济方》。

组成 泽泻、滑石(研,水飞)、猪苓、海金沙各15克,石韦、净肉桂各3克(去皮)、白术、甘草、赤茯苓、芍药各9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9克,水150毫升,加灯芯,同煎至11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效 利水通淋。

主治 五淋涩痛。清降排石汤

方源《江西中医药》(1992,4:59)。

组成 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车前子15克,滑石(包)30克,冬葵子15克,牛膝15克,威灵仙15克,磁石(先煎)30克,鸡内金15克,淮山药12克,麦冬12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琥珀10克(研末冲服)。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气阴,利湿热。

主治 泌尿系结石。

〇发烧病人忌喝浓茶

茶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和鞣酸。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会使脉搏增快,血压升高。发烧时,机体处于邪正相争的兴奋状态,脉搏较快,饮茶会再次刺激心肌,增加消耗,使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和降低药效。尤以喝浓茶影响更大,对发烧病人极为不利。3 尿浊

尿浊是指小便混浊不清,有赤白之分,赤浊者尿色混浊不清而兼红,白浊者尿色混浊不清而白如米泔。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脾脏运化无权,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司,水谷精液代谢失调,以及心肾二脏寒热失调有关。多食肥甘厚腻之味,湿热内生,或者病后湿热不清,蕴结下焦,以致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不健,水谷精微自小便而出,所以出现尿浊;当内热灼伤脉道,血液溢出脉外,随小便而出,则小便混浊而兼红色;病程日久,正气渐损,脾肾二虚,脾之摄纳不力,肾之闭藏无功,精微脂液随小便而下,则小便混浊。

本病相当于西医乳糜尿,是淋巴丝虫病晚期病变之一种。多数病人呈间歇性发作,病情严重者可为持续性。临床可见腰酸、骨盆及腹股沟内疼痛、发热、尿液呈乳白色或粉红色,加之有丝虫病史,诊断不困难。可概括为湿热内蕴、脾气下陷、肾气亏损、阴虚火旺等证型。治疗可以清热祛湿、健脾益气、补肾固摄、滋阴降火为基本大法。湿热内蕴

小便不清,白浊或带血丝,口渴不欲多饮,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一蛇汤

方源《中医杂志》(1990,1:19)。

组成 蛇床子60克,六月雪30克,冬葵子15克,刘寄奴15克。

用法 水煎,去渣,分2次服。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白浊乳糜尿。二蛇汤

方源《中医杂志》(1990,1:19)。

组成 蛇床子60克,蛇葡萄50克,六月雪30克,冬葵子15克,刘寄奴15克。

用法 水煎,去渣,分2次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主治 赤浊乳糜尿。三蛇汤

方源《中医杂志》(1990,1:19)。

组成 蛇床子60克,蛇舌草20克,蛇葡萄50克,六月雪30克,冬葵子15克,刘寄奴15克。

用法 水煎,去渣,分2次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主治 赤白浊乳糜尿。五淋散

方源《丹台玉案》。

组成 当归、小蓟、赤芍、山栀仁(炒黑)、赤茯苓各6克,甘草2.4克,灯芯30茎。

用法 水煎,去渣,空腹时服。

功效 活血化瘀,清热通淋。

主治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断,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下膏糊,或便鲜血。车前子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车前子30克,贝齿30克(烧赤),赤茯苓30克,白术30克,木通30克,赤芍药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食前以温酒调服。

功效 健脾益气,清热通淋。

主治 膏淋,小便厚腻如膏脂。

加减 小便带血者,加丹皮、大小蓟、紫草等清热止血药;湿热甚者,加猪苓、瞿麦;心炎亢盛心烦者,加淡竹叶、生地、黄连。

方解 本方所治,是湿热内蕴,下注膀胱,以致膀胱分别清浊功能无力,尿如米泔。方中车前子、赤茯苓、木通清热利湿,以助膀胱分别清浊之功;白术健脾燥湿,以绝生湿之源;赤芍药活血凉血,贝齿固涩秘精。诸药同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秘精之功。郁金黄连丸

方源《袖珍方》卷二引《秘方》。

组成 郁金、黄连各30克,黄芩、琥珀(研)、大黄(酒浸)各60克,滑石、白茯苓各120克,黑牵牛(炒,取末)90克。

用法 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空心沸汤送下。

主治 心火炎上,肾水不升,致使水火不得相济,故火独炎上,水流下淋,膀胱受心火所炽而脬囊中积热,或癃闭不通,或遗泄不禁,或白浊如泔水,或膏淋如脓,或如栀子汁,或如沙石米粒,或如粉糊相似者,俱热证。便浊饮

方源《医碥》。

组成 白茯苓、半夏、甘草梢、泽泻、车前子、土牛膝、萆萹各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胃中湿热下流,伤于气分,而发膏淋。秘制白浊丸

方源《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组成 海金沙、飞滑石、生甘草、生大黄、车前子、黄柏各30克,琥珀3克,牛膝梢15克。

用法 上为末,鸡蛋清5枚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开水送下。

主治 赤、白二浊,久患不愈;或成淋症,为气淋、血淋、劳淋、石淋、热淋五淋;或有湿毒热毒积滞膀胱,以及小便不通。海金沙散

方源《世医得效方》。

组成 海金沙、滑石末各30克,甘草末7.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用麦门冬或灯芯煎汤送服。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下注之膏淋。淋症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组成 海金沙9克,大黄30克,石韦、猪苓、肉桂、木通、黄芩、赤茯苓、泽泻、滑石各9克。

用法 上为极细末,用鸡子黄调匀,装入鸡蛋壳内,用纸封固,以火煨熟。每次6克,用竹叶煎汤送服。

功效 解毒除淋,利尿止痛。

主治 尿道刺痛,小便淋漓,浑如米泔,甚则如膏脂,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宜忌 忌食辛辣酒类。琥珀郁金丸

方源《古今医鉴》卷八。

组成 黑牵牛(头末)60克(炒),大黄(酒浸)60克,黄连30克,黄芩60克,郁金30克,滑石120克,真琥珀60克(研),茯苓120克。

用法 上为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空心熟水送下。

主治 水火不既济,膀胱受心火所炽而浮,囊中积热,或癃闭不通,或遗泄不禁,或白浊如泔水,或膏淋如脓,或如栀子汁,或如砂石米粒,或如粉糊相似,疼痛不已。琥珀茯苓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组成 琥珀90克,土茯苓120克,赤茯苓90克,黄柏90克,海金沙90克,泽泻90克,甘草90克,乌药90克,丹皮90克,半夏90克,车前子150克,大黄150克,滑石150克,木通6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 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主治 小便淋漓,浑浊如膏,尿道刺痛。

宜忌 忌食辛辣动火食物。散精汤

方源《辨证录》。

组成 刘寄奴30克,车前子15克,黄柏1.5克,白术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祛瘀,清热利湿。

主治 小便白浊,如米泔之汁,如屋漏之水,或痛如刀割,或涩似针刺,溺溲短少,大便后急。

方解 此方用白术利腰脐之气,用车前以利水,黄柏泻膀胱之火,刘寄奴分别清浊,且功效迅速,无留滞之虞,取其行水止血,不至少停片刻。滑石汤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滑石、白茯苓、白术、木通、赤芍药、熟干地黄、五味子各3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 清热利湿,补肾秘精。

主治 膏淋,小便肥浊。榆皮汤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榆皮(洗,切,焙)、黄芩(去黑心)、滑石、瞿麦穗、甘草(炙,锉)、泽泻(锉)、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下注,膏淋。脾气下陷

小便白如米泔,或赤白相杂,日久不愈,食欲不振,神疲少力,倦怠懒动,舌淡苔薄,脉濡弱。治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人参散

方源《宣明论方》卷十。

组成 人参9克,白术、泽泻、瓜蒌、桔梗、栀子、连翘各15克,葛根、黄芩、大黄、薄荷、白茯苓各30克,甘草45克,石膏60克,滑石、寒水石90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15克,加缩砂仁9克,水煎,入蜜少许,再煎,去渣,食前服。

主治 小便频数,白浊如膏。山楂化浊汤

方源《湖北中医杂志》(1992,1:23)。

组成 焦山楂15克,淮山药30克,云茯苓10克,车前子10克,川萆萹12克,金樱子12克,石菖蒲6克,炙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服第2疗程。

功效 健脾利湿。

主治 乳糜尿。

加减 肾气虚者,加杜仲、菟丝子;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湿热盛者,加苦参、茵陈蒿;热毒重者,加知母、黄柏;白浊,加白鸡冠花、煅牡蛎;赤浊,加小蓟、白及。化瘀清浊汤

方源《中成药研究》(1993,2:21)。

组成 益母草15克,炮甲片、桃仁、红花各10克,萆萹、茯苓、菟丝子、黄芪、薏苡仁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 糜乳血尿。沉香丸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沉香(锉)、肉苁蓉(酒浸,切,焙)、黄耆(锉)、瞿麦穗、磁石(火煅,醋淬)、滑石各30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 膏淋。沉香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沉香23克,黄芪23克(锉),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滑石30克,黄芩15克,榆白皮30克(锉),瞿麦90克,韭子30克(微炒),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空腹时以清粥饮调服。

功效 补气行气,清热利湿。

主治 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补脾益肾汤

方源《古今名方》。

组成 党参、黄芪、萆萹、墨旱莲、茜草各12克,熟地15克,小蓟草30克,炒白术、威喜丸(白茯苓120克,黄蜡120克。制丸分吞)各9克,炒知母、炒黄柏各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脾益肾,清热化湿。

主治 膏淋(乳糜尿)。脾肾两虚,湿热下注,尿混赤白相杂,甚则如膏,头昏腰酸,倦怠乏力,舌淡红,脉虚弦。

加减 尿混减轻,湿热未清,去茜草,加泽泻、益母草;头晕、腰酸,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药。

方解 本方所治,是脾肾气虚,摄纳无权,阴精自小便而出之膏淋证。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白茯苓益气升阳,健脾化湿;熟地、墨旱莲滋阴补血,与黄柏、知母、黄蜡同用,有清解血热之功;茜草、小蓟清热止血;萆萹分清别浊;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肾,化湿浊之功。固精丸

方源《魏氏家藏方》卷四。

组成 牡蛎(煅令熟)。

用法 以猪脏近腹头处,洗净,翻过,去油,旋旋入牡蛎末,候满扎定两头,慢火水煮,令脏烂以指甲掐得软为度,款款取出,莫教取破,候冷批开脏取出药末,将脏切细,于砂盆内研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40~100丸,米饮送下,1日3~4次。初服七八日或十余日,小便所出状如凝脂,或如败血,或如细脓条,若曲蟮粪不断,每小便时必出三五次或十数次,切莫疑惑,此是败精出也。服至半月,病势已减,至月余,病已瘳矣,更服至百日,永久不复发动。

主治 膏淋,小便精自出,多因惊而得。茯苓丸

方源《魏氏家藏方》。

组成 白茯苓60克,木猪苓120克(锉)。

用法 用水300毫升,同煮干,去猪苓,只用茯苓为末,以黄蜡60克熔化为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空腹时细嚼用盐汤送服。

功效 健脾利湿。

主治 小便白浊。

宜忌 忌米醋。莲子清心饮

方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组成 石莲肉、麦冬、黄芩、地骨皮、人参、车前子、甘草、赤芍、黄芪各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健脾清心,分别清浊。

主治 气虚白浊。

加减 如发热,加柴胡、薄荷;上盛下虚,加酒炒黄柏、知母。秘真丸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五倍子30克,粉甘草24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用竹叶煎汤送服,1日2次。

功效 益气秘精。

主治 气化不固,遗精白浊。榆白皮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

组成 榆白皮、韭子、滑石各30克,沉香、黄芪、黄橘皮、黄芩、甘草各15克,瞿麦6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用米饮调服。

功效 益气温阳,利湿秘精。

主治 久挟风冷入脬中,小便肥浊如膏。搏金散

方源《普济方》。

组成 人参30克,白茯苓60克,络石藤60克,龙骨30(煅)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晨起、临卧用米饮调服。

功效 补气秘精。

主治 心肾水火不济,或因酒色,小便浑浊,遂至以甚,谓之土淫。肾气亏损

小便不清,或溺下白浊如米泔,夜尿多,腰酸膝软,怠惰少言,或有遗精滑泄,舌淡苔薄,脉沉迟。治以温肾补气,利湿秘精。玉粉丹

方源《卫生总微》卷十六。

组成 牡蛎粉120克(研),干姜末60克(炮)。

用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次10~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 寒淋,膏淋,下痢。玉锁固真丹

方源《世医得效方》卷七。

组成 白龙骨250克,磁石(醋淬)、朱砂各30克,牡蛎(煅)30克,紫梢花45克,家韭子、菟丝子各75克,鹿茸(酒浸,炙)、白茯苓、川巴戟、官桂、肉苁蓉(酒浸,炙)、桑螵蛸(酒浸,切,炙)、远志(甘草水煮,取皮,姜汁炒)、当归(去尾)、苍术(切,酒炒)、茴香(炒)、吴茱萸(炒)、川楝子(炒)、桑寄生(真者)、沉香(不见火)、木香(不见火)、黄耆(去芦)、绵附子(熟炮)各30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温酒、盐汤任下。

主治 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旋有遗沥,小便经常白浊,或淡赤,或如膏,梦寐精泄,甚则身体拘倦,骨节酸疼,饮食不进,面色黧黑,容枯肌瘦,唇口干燥,虚烦盗汗,举动力乏。加减八味丸

方源《罗氏会约医镜》。

组成 熟地240克,枣皮、淮山药各120克,茯苓90克,附子120克,肉桂90克,补骨脂(盐炒)90克,杜仲(盐炒)90克,莲心90克,牡蛎(煅,醋淬,如是者3次,净粉)90克,巴戟(去心,酒浸)120克,金樱子(去刺,半生者隹)90克。

用法 上为细末,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用温开水送服,1日2次。

功效 温肾补阳,秘精固涩。

主治 命门火衰,肾关不固,其淋如膏,不痛不涩,日夜频流,却不自知,两尺脉虚而涩。

方解 本方所治,是肾气不足,肾阳亏乏,以致关门不利,精脂自小便而下之膏淋证。方中熟地、枣皮、淮山药、茯苓,是取六味地黄补阴壮水之意,以助肾气生发之本源;附子、肉桂,壮阳散寒,与前四味同用,乃求肾气丸之效;补骨脂、杜仲、巴戟天温补肾阳,金樱子、莲心、牡蛎,填精清心而固摄秘精;诸药相配,共奏温补肾阳,固涩秘精之功。加味猪苓汤

方源《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1988,1:36)。

组成 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烊化),秋石1克,鹿角霜10克,补骨脂10克,益智仁1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阳利湿。

主治 乳糜尿,肾阳不足者。苍术难名丹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苍术(杵,去粗皮)500克(米泔浸1日夜,焙干),舶上茴香(炒)、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干)各90克,川乌(炮,去皮脐)、故纸(炒)、白茯苓、龙骨(别研)各60克。

用法 上为末,酒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50丸,空腹时用缩砂煎汤或粳米汤送服。

功效 温补元阳,收敛脾精。

主治 元阳气衰,脾精不禁,漏浊淋沥,腰痛力疲。秋石丸

方源《普济方》。

组成 肥膏油30克,白茯苓30克(研),桑螵蛸30克(蜜炙),秋石15克,鹿角胶(捣碎,炒黄焦,米粒大)15克。

用法 上为末,和膏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煎人参汤送服。

功效 温阳补虚,固肾秘精。

主治 浊气干上,精散而成膏淋,黄赤白黯如汁。萆萹分清散

方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 益智仁、川萆萹、石菖蒲、乌药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9克,以水230毫升,入盐少许,同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效 温肾利湿,分清去浊。

主治 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方解 方中川萆萹利水去湿,分清化浊,为君;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为臣;乌药温肾化气,石菖蒲化浊利窍为佐;食盐咸以入肾为使。诸药合用,有温暖下元,利湿泄浊之功。鹿角霜丸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服。

功效 温肾固精。

主治 膏淋。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疲剧筋力,或伤寒湿,浊气干清,小便淋闭,或复黄赤白黯如脂膏状。清浊补虚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1989,4:19)。

组成 萆萹、海金沙、黄柏、车前子、白术、茯苓、山药、益智仁、川牛膝、菟丝子、山萸肉、甘草梢各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肾气,清湿热。

主治 乳糜尿。椒附丸

方源《济生方》。

组成 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焙)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服。

功效 温肾固精。

主治 小肠虚冷,小便频多;脾肾虚寒,大便泄泻。磁石丸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磁石(火煅,醋淬)、肉苁蓉(酒浸,切,焙)、泽泻、滑石各30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 膏淋。小便肥如膏。燥湿固元养精汤

方源《仁术便览》。

组成 苍术3克,赤茯苓3克,萆萹6克,山茱萸4.5克,泽泻2.1克,白术3克,当归2.4克,益智仁3克,煅牡蛎3克,炒黄柏2.4克,乌药3克,竹叶10片、灯芯10茎。

用法 水煎,空腹服。

功效 燥湿固精。

主治 肾元不固,小便白浊。阴血不足

小便白浊,或带血丝,心悸心烦,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尖红而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或细数。治以养血育阴,凉血清热,利湿通淋。飞廉分清汤

方源《云南中医杂志》(1988,2:18)。

组成 飞廉草50克,萹蓄30克,凤尾草、茯苓、菟丝子、熟地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补肾养阴。

主治 乳糜尿。劳淋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生山药30克,生芡实9克,知母9克,真阿胶(不用炒)9克,生杭芍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阴清热,补血秘精。

主治 劳淋。因劳力、劳心或房劳过度,耗散真阴,阴亏热炽,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少忍,便后仍复欲便,尿道作疼。

加减 肾精不足,腰酸膝软者,加菟丝子、金樱子、枸杞子;脾虚食少者,加白术、神曲;心烦少寐者,加炒黄柏、莲子心。

方解 本方所治,是阴血不足之膏淋证。方中山药健脾养阴,以壮阴血生发之源;阿胶、白芍,补血滋阴,以济体用之匮乏;知母养阴清热,芡实固肾秘精;诸药合用,共奏育阴清热,补血秘精之功。秘传玉锁丹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组成 茯苓(去皮)120克,龙骨60克,五倍子180克。

用法 上为末,水为丸。每次4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1日3次。

主治 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漩有遗沥,小便白浊如膏,梦寐频泄,甚则身体拘倦,骨节酸疼,饮食不进,面色黧黑,容枯肌瘦,唇口干燥,虚烦盗汗,举动力乏。消糜膏

方源《中医杂志》(1989,3:145)。

组成 北山楂1000克,蜂蜜1000克。

用法 将山楂研极细。每次用25克,加水300毫升调匀,小火熬成膏状,入蜂蜜25克,搅匀,1次服完,1日2次,20天为1疗程。

功效 养阴化湿。

主治 乳糜尿。桑螵蛸散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桑螵蛸(蒸过,略焙)、远志(水浸,取肉,晒,姜汁和,焙)、石菖蒲、人参、白茯神、当归、龙骨(别研)、鳖甲(醋炙黄)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夜卧时以人参、茯苓煎汤送服。

功效 益肾宁心,固摄涩精。

主治 心肾不和,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为梦泄。萆萹饮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 萆萹9克,文蛤粉(研细)、石韦、车前子、茯苓各4.5克,灯芯20节、莲子肉、石菖蒲、黄柏各2.4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膏淋,并治诸淋。菟丝子丸

方源《鸡峰普济方》。

组成 菟丝子(去尘土,淘净,酒浸,控干,蒸,捣,焙干)、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7.5克。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服。

功效 补肾秘精。

主治 膏淋。滋肾散

方源《万病回春》。

组成 川萆萹、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黄柏(酒炒)、菟丝子(酒炒)、五味子(酒炒)各6克。

用法 加竹叶3片,灯草1团,水煎,空腹服。

功效 养阴清热,滋肾固精。

主治 小便白浊初起或半月者。强志丸

方源《朱氏集验方》。

组成 菟丝子、熟地黄各60克,茯神、山药、黄芪、石莲、柏子仁、附子、远志、枸杞子、杜仲、破故纸、鹿角霜各30克。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或用朱砂为衣。每次40~50丸,空腹时用酒送服;赤浊用麦门冬煎汤送服。

功效 益气养阴,补肾固精。

主治 虚损白浊。膏淋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生山药30克,生芡实18克,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大生地18克(切片),潞党参9克,生杭芍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养阴,收涩秘精。

主治 膏淋。小便混浊稠黏,淋涩作痛。

〇偏方治好了外孙女的尿床病

每天取两个生鸡蛋,用锥子在蛋上各扎一个小孔,每个鸡蛋装7粒白胡椒,然后用面饼封上口,把鸡蛋放在碗里,用锅蒸熟。鸡蛋熟后剥皮食之。每晚吃两个鸡蛋,连吃一周。服用该方,六岁以下儿童只服一个鸡蛋,内装7粒白胡椒。《家庭保健报》4 尿血

尿血,就是尿中有血,也称“溺血”、“溲血”。尿液含大量红细胞,尿液呈红色、血样或有血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仅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者,称为镜下血尿。传统中医所言尿血,均为肉眼血尿。尿中带血,有痛与不痛之分,若小便时不痛者为尿血,小便时点滴涩痛,痛苦难忍者则为血淋。西医认为引起尿血的原因很多,除了泌尿系统病如泌尿道结石、肾结核、泌尿系统肿瘤等外,尚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本篇包含血淋和尿血。多为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致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而致尿血;也有因正气亏乏,摄纳无力,血溢脉外者。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但与心、小肠、肝、脾有密切联系。大致可概括为心火亢盛、湿热下注、肝胆郁热、阴虚火旺、脾肾两亏等证型。治疗以清热祛湿,滋阴降火,行气活血、健脾补肾、固涩止血等为基础。心火亢盛

尿血色鲜红,小便灼热,短涩,面赤身热,口舌糜烂或生疮,心悸,心烦,失眠,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三生益元散

方源《医方考》卷四。

组成 生柏叶、生藕节、生车前汁各50毫升,益元散9克。

用法 调服。

主治 血淋。

方解 方中三物之生,皆能疗热;析而论之,则柏叶凉心,藕节消血,车前导利。益元散者,滑石、甘草也。滑石能清六腑之热,而甘草者,和中泻火,能协木石之性者也。子芩伏龙肝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甘草、川芎、伏龙肝各30克,子芩、赤芍药各1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

主治 血淋。甘豆汤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组成 黑大豆60克,甘草6克。

用法 加生姜7片,井水煎汁服。

主治 诸热烦渴,大小便涩;及内蓄风热入肾,腰痛,大小便不通;血淋,诸淋。石燕散

方源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

组成 石燕15克,赤小豆15克,商陆子15克,红蓝花15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3克,食前煎葱白汤调下。

主治 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龙齿散

方源《永乐大典》引《方便集》。

组成 龙齿15克,赤茯苓90克,远志(去心取皮)15克,茯神(去木)15克,半夏曲15克,甘草15克。

用法 上为细末,和匀。每次5克,加生姜3片,葱1茎,水煎,食后、临卧温凉服。

功用 镇心。

主治 尿血涩痛因惊则甚。玄车丹

方源《辨证录》卷八。

组成 玄参、车前子各3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血淋。地王止血散

方源《惠直堂方》卷二。

组成 海螵蛸、生地、赤茯苓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3克,柏叶、车前子煎汤送下。

主治 尿血,血淋。当归饮

方源《丹台玉案》卷五。

组成 牛膝、蒲黄、当归、黄连、生地各6克,麦冬(去心)、木通、扁柏叶(微炒)、山栀仁各3克。

用法 加灯芯30茎,水煎,食前服。

主治 血淋。血淋散

方源《续名家方选》。

组成 无患子6克,白砂糖3克。

用法 上锉,水煎服。

主治 血淋。导热散

方源《万氏家抄方》卷三。

组成 侧柏叶、山栀、车前子、灯芯、黄芩、滑石、乌梅、竹叶、大黄(炒)、猪苓、泽泻、蒲黄、赤茯苓、甘草各6克。

用法 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 血淋,便血。阿胶汤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12克,车前子6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血淋。血随小便出,每便辄痛,由心气留热,搏于小肠,盖心主血,遇热即流散,渗于脬中,诊其心脉大散而数疾。鸡苏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鸡苏45克,石膏(碎)、淡竹叶(切)、木通(锉)、甘草(生,锉)、滑石(碎)、小蓟根各30克,生地黄250克(锉,焙)。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8克,水煎,去渣,空心温服。

主治 血淋。药鸡蛋

方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 鸡蛋1个,熟大黄末9克。

用法 将鸡蛋顶开一孔,以熟大黄末9克,入蛋内,银簪搅匀,蒸熟,黄酒下。

主治 血淋。独连丸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

组成 黄连末120克(或150克)。

用法 于猪大肠头内煮熟,去肠,将药末用糕并米饮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0丸,空心米汤送下。

主治 血淋下血。桃胶散

方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 石膏、木通、桃胶(炒作末)各1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食前通口服。

主治 血淋。清下汤

方源《医方简义》。

组成 大黄(醋炒)9克,牡丹皮9克,归身9克,白芍3克,苦参3克,焦栀子9克,生甘草2.4克,北细辛0.6克,通草4.5克。

用法 上加鲜荷叶1片,水煎服。

主治 大小便血,血淋,舌上出血。

加减 小便尿血,加琥珀3克,滑石9克;血淋症小腹滞痛,湿热内蕴,加琥珀3克,滑石、瞿麦各9克,去细辛;舌上无故出血,加川连2.4克,炒蒲黄2.1克,乌贼骨3克,去细辛;痰血交互,去苦参、细辛,加姜半夏3克,川贝6克,真化橘红3克。

方解 方中用大黄以入阳明经驱瘀荡热,丹皮清血中之热,白芍泻肝,归身养血,细辛温经,勿使寒凉伤血,苦参清湿火,栀子泄三焦之火,通草渗湿清热,生甘草解毒以和诸药之性。清泉汤

方源《普济方》。

组成 棕榈皮不拘多少(一半生炒为末,一半烧灰为末)。

用法 每次生熟各1.5克,空心温酒调下。

主治 血淋不止。羚羊角饮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 羚羊角屑、栀子仁、冬葵子(炒)各30克,青葙子、红蓝花(炒)、麦门冬(去心,焙)、大青、大黄(锉,炒)各1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以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血淋。小便出血,热结涩痛。增味导赤散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生干地黄(洗、晒)、木通、黄芩、生甘草、车前子、山栀仁、川芎、赤芍药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9克,加竹叶10片,生姜3片,水煎服。

主治 血淋,尿血。湿热下注

尿血,尿频,尿急,尿道灼痛,腰痛,少腹胀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祛湿,通淋止血。小蓟饮子

方源《玉机微义》卷二十八引《济生方》。

组成 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份。

用法 上为散。每次15克,水煎,空心服。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下焦结热血淋,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血尿,舌红,脉数有力。

方解 血淋、尿血是由热聚膀胱,损伤血络所致。邪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治宜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方中小蓟、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共为君药。藕节、蒲黄凉血止血而消瘀;滑石、木通、竹叶清热利尿而通淋,俱为臣药。栀子能清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当归养血和血,其性辛温,用之尚有防诸药寒凉滞血之意,合而为佐。甘草调药和中,用以为使。纵观全方,凉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通淋利尿而兼益血养阴之能,实为治疗下焦热结之血淋、尿血的有效方剂。木通子芩汤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白茅根90克,赤芍药30克,滑石、木通各60克,子芩、乱发灰各45克,葵子1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2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主治 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车前草饮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组成 车前草60克。

用法 捣取汁,和蜜等份,空腹温服。

主治 尿血不止。水火两通丹

方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 车前子9克,茯苓15克,木通3克,栀子9克,黄柏3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萹蓄3克,生地3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色欲受惊,小便溺血,尿道涩痛,马口如刀割刺触而难忍者。石韦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石韦(去毛)22.5克,葛根(锉)、甘草(炙、锉)、桑根白皮(锉)、独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15克,冬葵子(略炒)30克,木通(锉)30克,滑石(碎)22.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血淋,小肠涩痛,烦闷。龙脑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龙脑3克(细研),腻粉3克,寒水石15克,白茅根15克(锉),黄连15克(去须),马牙消15克,滑石15克,木通15克(锉),伏龙肝15克(细研)。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3克,煎竹叶汤调下。

主治 血淋,心神烦躁,水道中涩痛,不得眠卧。白茅根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白茅根30克(锉),赤芍药1克,滑石30克,木通22.5克(锉),子芩22.5克,葵子30克,车前子22.5克,乱发灰7.5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加味六一散

方源《不知医必要》卷二。

组成 滑石9克,车前3克,甘草梢1.2克。

用法 加生柏叶、生藕节捣汁半茶杯,冲药服。

主治 血淋。加味金花丸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山栀(炒)各60克,桔梗、半夏(泡)、陈皮、人参(去芦)各3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次50丸,淡姜汤送下。

主治 内外诸热,气壅痰涎,溺血淋闭。防风黄芩丸

方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组成 条芩(炒焦)、防风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食远或食前米饮或温酒送下。

主治 肝经风热,尿血,衄血,便血,血崩。利水散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

组成 山栀子、白药子、滑石、木通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3克,酸浆水煎甘草汤下。

主治 血淋。鸡苏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鸡苏30克,葵子60克,石膏60克,生干地黄90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加竹叶14片,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主治 血淋不绝。茅根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白茅根90克(锉),赤芍药30克,滑石60克,木通60克(锉),子芩45克,葵子60克,乱发灰45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每于食前温服。

主治 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柿蒂汤

方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组成 柿蒂、黄柏、黄连、生地、侧柏叶、丹皮、白芍、木通、茯苓、泽泻各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心与小肠实热而致血淋,血色鲜红,脉数而有力。牵牛散

方源《卫生鸿宝》卷一。

组成 木通、滑石各30克,黑丑15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食前灯芯、葱白汤下。

主治 小便出血,痛不可忍。海金散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六。

组成 黄烂浮石。

用法 于草阴地为末。每次6克,生甘草煎汤调下。

主治 血淋、沙淋,小便涩痛。通神散

方源《幼幼新书》卷三十引《聚宝方》。

组成 石燕子1枚(先为细末,再研),石韦1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煎三叶酸浆草汤调下。

主治 血淋。

宜忌 忌食生冷,油腻。通淋膏

方源《理瀹骈文》。

组成 玄参、麦冬、当归、赤芍、知母黄柏、生地、黄连、黄芩、栀子、瞿麦、萹蓄、赤苓、猪苓、木通、泽泻、车前、甘草、木香、郁金、萆萹、乱发各30克。

用法 麻油熬,黄丹收,滑石240克,搅匀。贴脐下。

主治 膀胱积热,淋秘尿血。黄芩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黄芩30克,鸡苏30克,滑石30克,小蓟根30克,生干地黄30克,木通30克(锉)。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9克,水煎,去渣,每于食前温服。

主治 血淋,小便疼痛不可忍。清热汤

方源《万氏家抄方》卷二。

组成 车前子、灯芯、侧柏叶、栀子、黄芩、滑石、乌梅、竹叶、大黄(酒蒸熟)、蒲黄、猪苓、甘草、赤茯苓各6克。

用法 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 赤浊,便血,血淋。葵根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葵根12克,胡荽12克,淡竹叶12克,滑石末9克。

用法 上将前三味锉细,分作3服。每次滑石末3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血淋。滑石丸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组成 滑石、车前子、海蛤各30克,瞿麦穗、牡蛎(烧)、海金沙、木通(锉)、甘草(炙)各15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小蓟汤送下,不拘时候。

主治 小便出血疼痛。榆皮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榆皮(锉)、滑石各60克,冬葵子45克(炒),石韦(去毛)30克,瞿麦穗45克,笔头灰1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血淋热痛。榆白皮汤

方源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组成 榆白皮90克(锉),葵子30克,滑石90克,石韦30克(去毛),瞿麦30克,生干地黄3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15克,水煎,去渣,入笔头灰2枚,搅匀,每食前温服。

主治 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榆皮通滑泄热煎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组成 榆白皮、葵子各30克,车前子15克,赤蜜15克,滑石、通草各9克。

用法 水煎,去渣下蜜,更煎,分3次服。

主治 肾热脬囊涩,小便色赤如血。解毒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

组成 百药煎、黄连、滑石、木香、车前子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空心灯草汤调下。

主治 血淋。瞿麦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瞿麦穗、生干地黄(焙)各90克,郁金60克,车前叶(切,焙)90克,滑石(碎)150克,芒硝3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1日3次。

主治 血淋热结,不得通利。肝胆郁热

尿血,小便短赤,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疏肝行气,活血止血。二神散

方源《普济方》卷一八八。

组成 香附子30克(烧存性),蒲黄30克(炒)。

用法 上为末。每次9克,取大眼桐皮,刮去青取白,浓煎汤调下。

主治 尿血,便血,及妇人血崩不止。子芩防风散

方源《医级》卷九。

组成 条芩(酒炒)、防风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食前温酒调下。

主治 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及尿血、血淋。五香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组成 青木香、藿香、沉香、丁香、熏陆香各3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12克,水煎服。

功用 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

主治 尿血,热毒肿痛,痈疽疔疮。化瘀止血汤

方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组成 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15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枳壳10克,东北人参(另煎先入)15克,大麦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玄参15克,生地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益气、化瘀、止血。

主治 慢性尿路感染、尿血属气虚失摄者。

方解 方中东北人参大补元气,使气旺统血有权;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赤白芍、玄参、生地凉血止血;枳壳,柴胡条畅气机;天麦冬,五味子、怀牛膝滋补肝肾之阴,使活血不伤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瘀,止血之功。牛膝四物煎

方源《金匮要略》卷五十五。

组成 牛膝、木通、郁金、甘草梢、瞿麦、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药各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尿血。代抵当丸

方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 生地、当归、赤芍各30克,川芎、五灵脂各22.5克,大黄(酒蒸)45克。

用法 砂糖为丸。每次9克,开水送下。

主治 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难忍。冬葵子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组成 冬葵子(锉)、生地黄、蒲黄各15克。

用法 上为散。水煎,去渣,不拘时候服。

主治 血淋不止,水道涩痛。生地四物汤

方源《笔花医镜》卷二。

组成 生地9克,归身、赤芍各4.5克,川芎3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血淋。玄胡索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活人书》。

组成 玄胡索30克,朴硝22.5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12克,水煎,温服。

主治 热入下焦尿血。

方解 阳邪者,热病、伤寒之毒也。下焦者,阴血所居,阳邪入之,故令尿血。玄胡索味苦而辛,苦,故能胜热,辛,故能理血;佐以朴硝,取其咸寒,利于就下而已。地榆饮子

方源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全生指迷方》,名见《鸡峰普济方》卷十。

组成 香附子、新地榆各等份。

用法 各煎汤,先服附子汤,次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主治 小便尿血凝涩。朴硝牛膝汤

方源《赤水玄珠》卷十五。

组成 杜牛膝60克,朴消30克。

用法 以雪水煎杜牛膝,调朴硝,空心服。

主治 小便不通,或血淋。伏龙肝饮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组成 甘草、川芎、伏龙肝、黄芩各30克,赤芍药3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血淋。郁金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郁金30克,瞿麦30克,生干地黄30克,车前叶30克,滑石30克,川芒硝30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血淋及尿血,水道涩痛。抵圣散

方源《普济方》卷二一五。

组成 多年煮酒瓶头箬叶(惟福建过夏酒有之)7个(烧存性),麝香少许。

用法 上为极细末。空心、临卧陈米饮煮浓汤调下。

主治 男子妇人血淋便涩,水道疼痛。乳石散

方源《世医得效方》卷八。

组成 乳香(中夹石者)。

用法 上为细末。以米饮或麦门冬汤调下,每次以饥饱适中时服;空心亦可。

主治 血淋及五淋等。金黄散

方源《寿世保元》卷四。

组成 槐花(净,炒)、郁金(湿纸包,火煨)各3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淡豆豉汤送下。

主治 尿血。柿蒂散

方源《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组成 干柿蒂(烧存性)。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空心米饮调下。

主治 血淋。茯苓琥珀散

方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组成 人参4.5克,琥珀9克,川楝9克(酒炒),泽泻4.5克,延胡4.5克(醋炒黑),丹皮4.5克,归梢9克,茯苓9克,甘草4.5克。

用法 上为散。长流水煎,去渣热服。

主治 血淋。茎中涩痛,牵引胁下,脉弦涩者。

方解 血滞膀胱,气不施化,故茎中痛引胁下,小便淋血不止焉。人参扶元化气以通血脉,茯苓渗湿利水以通水道,琥珀屑散瘀血通淋,延胡索活血滞止血,川楝子泻湿热除涩痛,牡丹皮凉血热退相火,归梢破宿血,泽泻利膀胱,草梢泻火缓中以除茎中之痛也。为散,长流水煎,是急方通剂,速其瘀化水行,俾膀胱之气化,则津液四布而水润木荣,小便淋血无不自止,何茎中痛引胁下之不痊哉。此扶元活血之剂,为血淋茎痛引胁之专方。香儿散

方源 方出《种杏仙方》卷二,名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

组成 真麝1.5克,葱白1根(捣取汁),孩儿茶10.5克,琥珀0.75克。

用法 上药各为细末。用百沸汤调前药,入葱汁,空心服。

主治 小便淋血或砂膏如条,其痛如刀割。通秘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陈皮、香附子、赤茯苓各等份。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6克,水煎,去渣,食前服。

主治 血淋痛不可忍者。通溺饮

方源《辨证录》卷三。

组成 黄柏、车前各9克,茯苓、白术各15克,王不留行6克,肉桂1克,黄连3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小便溺血,其症痛涩,马口如刀割刺触而难忍。琥珀散

方源《活人心统》卷下。

组成 滑石(飞过)30克,甘草梢1.8克,琥珀3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空心以汤调服。

主治 血淋涩痛。瞿麦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瞿麦30克,车前子250克,滑石60克,郁金30克,乱发灰15克,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生干地黄6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食前煎葱白汤调下。阴虚火旺

尿血,血色鲜红,反复不止,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两颧红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虚烦不寐,舌鲜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干生地黄散

方源《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组成 干生地黄6克,柏叶、黄芩各3克,阿胶(炒)2.4克。

用法 上以水盏半,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主治 尿血不止。大补丸

异名 大补阴丸(《医学正传》)。

方源《丹溪心法》卷三。

组成 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120克,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180克。

用法 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心盐白汤送下。

功用 降阴火,补肾水。

主治 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尿血淋浊,腰膝、痛;或咳嗽咯血,烦热易饥,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亦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肾结核、骨结核、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者。

宜忌 此治阴火炽盛以致厥逆者则可,至内伤虚热,断不可用。

方解 方中熟地、龟版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培其本,共为君药;黄柏、知母苦寒降火而保真阴,平其阳亢以清其源,均为佐药;更以猪脊髓、蜂蜜血肉甘润之品为丸,既能滋补精髓,又能制约黄柏过于苦燥。诸药合用,滋阴精而降相火,以达培本清源之效。生地黄散

方源《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组成 生地6克,黄芩(炒)15克,阿胶(炒)、侧柏叶(炒)各3克。

用法 水煎,食前服。

主治 血热尿血。芍药散

方源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小品方》,名见《医心方》卷十二引《令李方》。

组成 白薇、芍药各等份。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酒送下,1日3次。

主治 血淋、热淋。如神散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经验良方》。

组成 阿胶(蛤粉炒)60克,栀子、车前子、黄芩、甘草各10.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1.5~3克,井花水调下,1日3次。

主治 心脏有热,乘于血分,血渗小肠,尿血。旱莲子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旱莲子、芭蕉根(细锉)各6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15克,水煎,去渣温服,1日2次。

主治 血淋心烦,水道涩痛。阿胶散

方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 阿胶(水化开冲服)3克,丹参、生地各6克,黑山栀、丹皮、血余(即乱发,烧灰存性)、麦冬、当归各2.4克。

用法 水煎服。功用 清心。

主治 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尿血。阿艾五苓散

方源《嵩崖尊生》卷八。

组成 五苓散加阿胶、川芎各3克,炙草3克,当归、艾叶各9克,白芍、熟地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尿血,其人素好色,属虚者。茯苓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五味子、阿胶、茯苓各15克,黄耆3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主治 血淋不可进凉药者。理血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 生山药30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海螵蛸(捣细)12克,茜草6克,生杭芍9克,白头翁9克,真阿胶(不用炒)9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血淋及溺血、大便下血证之由于热者。

加减 溺血者,加龙胆草9克;大便下血者,去阿胶,加龙眼肉15克。

方解 血淋之症,大抵出之精道也。其人或纵欲太过而失于调摄,则肾脏因虚生热。或欲盛强制而妄言采补,则相火动无所泄,亦能生热,以致血室中血热妄动,与败精溷合化为腐浊之物,或红或白,成丝成块,溺时杜塞牵引作疼。故用山药、阿胶以补肾脏之虚,白头翁以清肾脏之热,茜草、螵蛸以化其凝滞而兼能固其滑脱,龙骨、牡蛎以固其滑脱而兼能化其凝滞,芍药以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蒲茸散

方源《医级》卷八。

组成 鹿茸(酥炙)、生地、当归各30克,蒲黄(炒)30克,冬葵子60克(炒)。

用法 上为末。每次3克,温酒调下;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淡盐汤送下。

主治 尿血日夜不止而不痛者。脾肾两亏

小便频数带血,血色淡红,反复不愈,神疲倦怠,纳减腹胀,便溏,腰膝酸软,耳鸣,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五倍汤

方源《赤水玄珠》卷九。

组成 五倍子12克。

用法 煎汤,露一宿,次早取上面清者温服。

主治 尿血不止。太极丸

方源《扶寿精方》。

组成 黄柏(去皮,盐、酒浸3日,微炒褐色,净末)108克,知母(去毛,酒浸1宿,微炒,净末)72克,破故纸(新瓦炒香,净末)84克,胡桃仁(去皮,研烂)96克,砂仁30克(15克生用,15克同花椒30克,炒香,去椒不用)。

用法 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70丸,早晚沸汤、茶、酒任下。服至三年,百病消除。

功用 调和五脏,长生益寿。

主治 肾虚,尿血。玉屑散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九。

组成 黄耆、人参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用萝卜大者,切片,蜜淹少时,蘸蜜炙干,复蘸,尽蜜60克为度,勿令焦,炙熟。点黄耆、人参末吃,不拘时候,仍以盐汤送下。

主治 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发灰散

方源《丹溪心法》卷三。

组成 乱发不拘多少(烧灰)。

用法 入麝香少许,每次用米醋泡汤调下。

主治 血淋;小便出血。血余散

方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组成 发灰6克,生蒲黄、生地黄、赤茯苓、甘草各3克。

用法 水煎,调发灰,空心服。

主治 血淋。牡蛎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组成 牡蛎(烧为粉)、车前子、桂心、黄芩、熟干地黄、白龙骨(烧令赤)各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食前以粥饮调下。

主治 劳损伤中尿血。金黄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大黄(煨,锉)、黄蜀葵花(切,焙)、人参、蛤粉各等份。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煎灯芯汤调下,1日3次。

主治 小便血淋疼痛。柿灰散

方源《本草纲目》卷三十引《叶氏方》。

组成 干柿3枚(烧存性)。

用法 上为末。陈米饮调服。

主治 小便血淋。药核桃

方源《仙拈集》卷二。

组成 核桃1个,芝麻1把、马齿苋1撮。

用法 共捣烂,滚酒服。

主治 血淋,沙淋。神效方

方源《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组成 海螵蛸、生干地黄、赤茯苓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用柏叶、车前草煎汤调下。

主治 血淋。神效汤

方源《家庭治病新书》引《经验良方》。

组成 海螵蛸、生地、茯苓、侧柏炭各9克,车前子30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血淋或尿血。黄金散

方源《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一。

组成 大黄(煨)、人参、蛤粉、黄蜀葵花(焙)各等份。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3克,灯芯煎汤调服,1日3次。

主治 小便血淋疼痛。鸾凤散

方源《鲁府禁方》卷二。

组成 公鸡1只(用2腿骨共6节,烧灰存性)。

用法 上为末。每次3克,黄酒调下。主治 淋血。鹿茸散

方源《外台》卷二十七引《古今录验》。

组成 鹿茸(炙)、当归、干地黄各60克,葵子150克,蒲黄150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3克,酒调下,1日3次。

主治 尿血。

宜忌 忌芜荑。鹿角胶丸

方源《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方》。

组成 鹿角胶15克,没药(另研)、油头发灰各9克。

用法 上为末,用茅根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盐汤送下。

主治 房室劳伤,小便尿血。鹿茸地黄煎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鹿茸、熟地黄、当归、蒲黄各15克,龙骨、发灰各7.5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食后盐水送服。

主治 血淋。槐子散

方源《中藏经》卷下。

组成 槐子100克,槐花200克。

用法 上同炒焦,为末。每次6克,用水调下。

主治 尿血。槐子散

方源《良朋汇集》卷四。

组成 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份。

用法 上共为末。每次15克,用严醋煎滚,去渣温服。

主治 血淋。蒲黄丸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蒲黄30克,生干地黄60克,葵子30克,黄耆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焙),荆实22.5克,当归22.5克(锉,微炒),赤茯苓30克,车前子22.5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主治 虚损,膀胱有热,尿血不止。蒲黄鹿茸散

方源《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组成 蒲黄(炒)、鹿茸(炙)、当归、生地、葵子(炒)、续断(酒炒)各等份。

用法 上为末。每次6克,酒调下,1日3次。

主治 劳损尿血,发热内热,或寒热往来,口干作渴。

〇治疗尿道炎药粥二款

玉米粥:组成:玉米100克。制法:将玉米洗净,加水煮粥,加糖或盐调味。用途:适用于尿道炎、小便不利等症。用法:每日早晨服用。

火麻仁绿豆粥:组成:火麻仁10克,绿豆50克,陈皮3片,粳米100克。制法:以上前3味洗净,与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克,先用旺火烧开,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途:适用于老年性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尿痛等症。用法: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福建老年报》)5 癃闭

癃闭,具有二层含义。癃,有淋的意思,指小便不畅,滴沥不尽;闭,即为小便闭塞不通。多食辛辣肥腻,助湿生热,湿热阻滞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排出不畅;肺之不能肃降,肝之疏泄失司,肾之温煦功能不健,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癃闭。

本病相当于西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膀胱颈梗阻的主要病变之一,发病以50岁以上者为多见。概括而言,可分为膀胱湿热、脾肾亏虚、气滞水停、尿道瘀阻、气阴不足等证型。其治疗可施以清热祛湿、益脾升阳、温肾化气、疏肝行气、活血通络、补气养阴诸法。膀胱湿热

小便黄赤坚涩,或癃闭不通,小腹胀痛,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或滑数。治以清利湿热,启闭通淋。大黄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 川大黄、川芒硝、大麻仁各60克,赤芍药15克,桑根白皮、瞿麦、防葵、榆白皮各30克。

用法 上为粗散。每次12克,以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渣,空腹温服,1日2次。以大小便利为度。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大小便难,心腹满闷,不可能遏。大黄牡丹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18克,牡丹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用法 以水12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功效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本方原治肠痈初起。现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妇女盆腔、附件的急性炎症,以及胆囊炎。

加减 小便不通,加车前子、冬葵子、瞿麦;疼痛难忍,加王不留行、川楝子、玄胡;前列腺肿硬,加三棱、莪术。

方解 方中大黄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瘀;冬瓜子清利湿热,排脓消肿。诸药合用,使湿热瘀结之毒迅速荡涤,自可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五淋白浊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组成 赤茯苓15克,猪苓、泽泻、瞿麦各12克,草梢、白术各6克,萆萹、萹蓄各9克,车前子15克,栀子6克,椿皮3克,荜澄茄3克。

用法 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次9克,白水送下。

主治 淋病白浊。

宜忌 孕妇忌服。长将散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肘后方》。

组成 石韦30克(去毛),滑石30克,瞿麦30克,王不留行30克,葵子30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5克,开水调服,1日3次。

主治 劳淋,小便恒不利,阴中痛,日夜数起,劳损虚热。四龙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1993,2:20)。

组成 龙胆草、王不留行各15克,地龙、蛇蜕各10克,虎杖、鱼腥草各30克,败酱草40克,泽兰、穿山甲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主治 慢性前列腺炎。立应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组成 井泉石、车前子、滑石各15克,葶苈(纸上炒)7.5克,海金沙3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3克,食前新汲水调下。未通再服。

主治 膀胱热结,小便不通。地虎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1992,5:13)。

组成 地龙15克,虎杖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黄芪10克,穿山甲10克,丹参20克,女贞子10克,乌药10克,王不留行10克,金樱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2次,去渣,合并药液,浓缩至100毫升,用10号导尿管前端插入肛门,将药液控制在30~40℃缓慢注入,嘱病人做慢提肛运动30次,卧床休息1~2小时,每日灌注1次,15次为1个疗程。

功效 通关开窍,清热利尿。

主治 慢性前列腺炎。陈皮滑石散

方源《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 陈皮、滑石、川芒硝、葵子各30克,赤茯苓、赤芍药、子芩、瞿麦、石韦、蒲黄各1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次6克,食前米饮调下。

主治 气淋,腹胁胀满,脐下气结,小肠疼痛。青真汤

方源《普济方》。

组成 桑叶汁、车前子汁各等份。

用法 上二汁相合,每次30毫升,食前服,1日2次。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小便不通,腹胀,气急烦闷。泽泻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泽泻30克,鸡苏30克,赤茯苓30克,石韦30克(去毛),当归30克(锉,微炒),桂心22.5克,槟榔30克,桑螵蛸15克(微炒),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琥珀30克。

用法 上为细散。每次6克,煎葵子汤调下,不拘时候;木通汤调服亦得。

主治 冷淋,气淋,小便涩痛胀满。草蜜汤

方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15毫升,蜜10毫升。

用法 二味调和服。

功效 清心导热。

主治 心肾有热,小便不通。宣气散

方源《普济方》引《济生方》。

组成 甘草、木通各9克,山栀6克,冬葵子、滑石3克。

用法 上为末。每次1.5克,用灯芯煎汤调服。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海金沙散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海金沙(别捣)60克,滑石(研细)、甘草(炙,锉)、山栀子仁各30克。

用法 上将甘草、栀子仁为细散,入余药再研匀。每次3克,茶清调下,不拘时候。

主治 气淋,结涩不快。柴胡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柴胡30克(去苗),葵根22.5克,甘草7.5克(炙微赤,锉),当归22.5克(锉,微炒),白茅根22.5克(锉),石韦22.5克(去毛),木香22.5克,榆白皮22.5克(锉),木通22.5克(锉)。

用法 上为散。每次12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主治 劳淋。每小便茎中痛,卒不能出,引小腹急胀,淋沥,痛不止。桑白皮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桑根白皮(锉)45克,茅根(锉)75克,木通(锉)、干百合(锉)各60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气淋结涩,溲便不利。散癃汤

方源《辨证录》卷九。

组成 茯苓30克,车前子9克,肉桂2.4克,萆萹6克,甘草3克,黄柏、知母各3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膀胱热结癃闭,小水不利,睾丸牵痛,连于小肠相掣而疼。滑石散

方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组成 滑石30克,葵子30克,瞿麦15克,石韦15克(去毛),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蒲黄15克,川芒消30克,紫芩15克,赤茯苓15克,赤芍药15克。

用法 上为散。每次6克,食前以粥饮调下。

主治 气淋,腹胁胀满,脐下气结,小肠疼痛。寒通汤

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 滑石30克,生杭芍30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下焦蕴蓄实热,膀胱肿胀,溺管闭塞,小便滴沥不通。瞿麦汤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 瞿麦(用穗)45克,黄芩(去黑心)、鸡苏各30克,当归(切,焙)22.5克,木通(锉)45克,白茯苓(去黑皮)、芍药、滑石(研)各22.5克。

用法 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气淋。膀胱热结,小便不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