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8 18:06:3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3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教材精讲

谭旭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已发表多篇SSCI、CSSCI核心期刊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讲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授课特点:授课充满激情,形式生动,重点明确,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善于总结。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视频讲解]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范围

一、心理现象

什么是心理活动?哪些现象属于心理活动的概念范围?这是首先应当弄清楚的。要知道,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心理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

心理活动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人脑的功能在于它可接受外界现实的多种信息。

心理学可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进行剖析,向人们展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从事劳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科学基础。

二、心理与脑

心理现象与苹果、桌子、机器等物质的东西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唯心主义哲学断言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从而把宇宙万物归结为精神本源。

在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自古即存在着朴素的自然观,如认为灵魂是一种气体,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以后逐渐形成了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摒弃了对灵魂实体的唯心主义思辨,把心理同身体和脑视为不可分割的东西,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洛克是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凭借外部和内部经验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的一切作用。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认为身心可以互相影响,身心交感之处在脑内的松果体。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日益建立在科学的水平之上。19世纪后半叶,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心理、意识活动均归结为脑的反射活动。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这一论断科学地阐释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人类对心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对心理与脑和神经系统的关系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科学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才得到的,而后又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自然科学的发展阐明了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和脑长期演化的产物。生物进化史表明,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和脑。神经系统和脑在进化的不同阶段,发生了相应的、不同水平的心理现象,这就是动物的心理。

每高一级生物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是在低一级生物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的水平上发展而来的。然而前者既达到了高一级水平的具有新质的心理形式,又保留着后者低一级水平的心理形式。

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作为大脑的机能,派生了人类高度发达的认识能力和智慧,发展了人类语言和抽象思维,蕴育了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复杂多样、各具特征的人格整体。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与心理现象相联系,是逐渐为科学研究所发现的。直到19世纪中叶,脑科学的发展才从解剖上与心理现象联系起来。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左半球皮层额下回受损伤的病人罹患了运动性失语症;本世纪60年代以来,斯佩里等在为治疗癫痫发作而施行割断连接两个大脑半球的胼胝体手术中,发现大脑两半球的心理功能是有差异的,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左半球为言语思维优势,右半球为空间定向优势;在本世纪40年代,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在人的大脑手术中发现,对脑的刺激作用引起患者的某些记忆,促进了以后对记忆的神经传导和物质变化的研究。

所有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研究成果,越来越精确地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脑的神经活动是生理的、生化的过程,而心理活动则是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对现实外界刺激作用的反映活动,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心理的反映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唯有心理的反映形式是非物质的、观念的反映。脑的神经过程本身是物质的过程;但是人脑这一独特的、物质世界最精密发展的产物,具有一种产生观念的特性。

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心理反映的内容和材料来自外界现实。但是,心理的反映不同于摄影,不同于镜子式的反映。人脑不是复印机,而是加工器。由于人在生活经历中除了直观地认识现实事件之外,在头脑里储存了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心理的反映有多种形式。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反映的范围;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即为物体的个别属性;对事物的整体反映称为知觉,如由某种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相结合所构成的某物的外部整体形态,如树木即为知觉;外界物体作用于人脑所产生的映像可以消失也可以在脑中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储存的映像可在观念中再现,这就是记忆;在记忆中储存和再现的映像,称为表象;脑中映像在人经验中的积累和丰富,在另外的条件下映像的重新组合而呈现与原来不同或全新的映像,这就是想象,想象比表象是更高一级的脑的功能;对于某些事物,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属性,可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揭示它们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思维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的活动过程统称认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识活动之外,还有意志活动和情绪活动。它们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意志活动是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情绪活动是伴随认知与意志过程而生的独特体验。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组成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的主要形式。

人的心理活动还以不同的方式联系和组织起来,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在行为之中,形成人的个性心理。在这些因时间、地点而异、因人而异的人一境、人际联系中,心理活动的每一次发生都是具体的。这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它给人的心理反映带来许多个体性特点。

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智慧与才能和气质与性格两方面。智慧与才能主要是由人的认识能力所组成。气质与性格所涉及的心理特性比才能更加广泛,它们不仅包括认识特性,而且包括意志和情绪特性。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从感觉到思维,正如计算机一样,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心理的运算活动。感觉,如对光产生的视觉映像,只在反映的过程中存在;感觉是脑的操作。思维,更明显地是在某一主题上进行的脑的操作。

心理以活动的形式存在,这个论断是以神经系统和脑的活动为基础的。不能设想活着的人的神经过程是静止的。而心理现象,虽然是脑的产物,但却不是物质的产品。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的功能,是以脑的反映活动的形式存在着。第二节 心理学的领域与分类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从它的根本性质和最大范围内概括它的研究对象,以得到它在科学分类上的位置,并依此建立它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

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与性质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说,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客观现实通过人脑而产生的反映活动的规律。由此可见,心理学既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又涉及人所广泛参与的社会生活与实践。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它的研究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进行,又要从脑的机制方面进行,还要从社会方面进行,由此形成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3大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人的社会实践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反映有着不同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对心理活动的不同影响,粗略地可区分为两大范畴,并由此可分出心理学的多种应用学科。

1.人自身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个体从婴儿、幼儿发展到青年、老年。人自身所处的每一不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均有其不同的主要方面和特殊规律。

2.人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例如,人处于接受教育、训练或自身学习中,依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学习与记忆、掌握与理解的不同规律。(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从脑的这一物质本体的机能活动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有关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而广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均涉及社会规律,对它们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

近年来,从社会科学中分出一门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均属于行为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属于人文科学,即属于研究人的科学。

心理学服务于了解人、揭示人的心理能量和发挥人的精神作用,表现在:

1.认识人的心理规律,提高人的心理潜能。

2.从心理上了解他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之间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互相帮助。

3.按照个体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差别,把人放置在最适合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用。

4.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例如,特殊才能的早期发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发展中的人成为心理功能健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

二、心理学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一)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二)生理心理学

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四)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个体的心理发展既包括心理的各个过程及各个特征,又分别有着主要的发展方面和主要的矛盾。(五)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智能的发展与智力测查方法,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学生的影响。(六)劳动心理学

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等问题。劳动心理学可包括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七)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在各种艺术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觉、视知觉的规律,如光觉与色觉的感受性,视知觉的参照、透视规律。(八)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九)航空航天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十)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协调问题。(十一)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心理异常可由遗传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十二)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第三节 心理学的探讨途径与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探讨途径

一百年来,心理学家们探索着研究心理现象的各种途径,试图从各自主张的理论观点和关注的问题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从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的探讨途径如下述几个方面:(一)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被看作一门科学,是以把心理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数量化的分析之上,而力图避免主观臆测为前提的。

至19世纪末,德国哲学、生理学家冯特提出心理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还确立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从此,1879年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即作为独立的、科学心理学起始的标志。

冯特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否认把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一门科学;冯特认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要用内省方法,他改造了传统思辨式的内省,主张为把握心理现象,要靠精确的观察。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影响了其后心理学沿着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发展,直至今日,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被心理学沿用为重要的方法。(二)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一个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意指形态、整体,中文译完形。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魏特墨、考夫卡和柯勒。他们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派只强调分析的观点;魏特墨在观察物体运动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了似动现象,他把两条直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呈现可被知觉为一条线的运动现象作了格式塔的说明;柯勒把格式塔概念扩大到学习问题上,从事物的联系和整体观点研究动物的智慧,他从黑猩猩叠木箱取食物的现象中提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他们所提出的知觉的组织原则,至今仍为心理学教科书中阐述知觉现象的经典资料。(三)机能主义心理学

另一个与构造主义持对立观点的学派称为机能主义。机能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是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先驱,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为适应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认为人是在适应社会生活中成长。

詹姆士于1890年发表《心理学原理》这一部名著,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机能主义概念。詹姆士的后继者,在20世纪初,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等人建立起机能主义心理学,即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有用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这一学派认为研究意识有必要运用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后来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之中。(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有些心理学家不满意于对心理的主观推测,又不能把心理现象完满地诉诸于生理解释,他们试图使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把心理学的研究放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对象上,于是他们集中研究行为。这一学派后来得到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居统治地位达50年之久,称为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断言,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内省,确立心理学的客观研究对象。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是对传统心理学和主观内省法的否定,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单化为S-R模式,否定了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走向了荒谬。

本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们修正了华生的S-R公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这个中介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把中介变量分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包括了需要、动机、知觉、再认、技能等基本心理活动。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学派已经衰落。但它的理论体系仍然在一些学科中被采用,如动物心理研究、教育心理学等。(五)精神分析学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研究方向是在本世纪初期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建立的。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问世,是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建立的标志。

弗洛伊德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导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六)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在行为主义衰落,于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为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司马贺和纽维尔在计算机与心理学的结合上作出了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人发展自身的潜能。它反对贬低人性,反对人性与社会文化对立起来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从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主要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八)脑的机制研究

对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研究构成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途径,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阐述了近代心理学几个主要的学派,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在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一百多年中,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与格式塔学派出现得最早,它们对后来的研究有很大影响,但已不作为独立的学派在现代心理学中起作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多数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但是实验法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进行,称为自然实验法。心理学的许多问题均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尤其对认知过程和生理机制的研究。

此外,实验法也有其缺陷或不足。有些问题可能由于涉及伦理或难于直接控制,无法使用实验法。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总不免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二)观察法

观察法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常常是在所研究的题目不适合于在实验室内,以人为方式控制条件下进行时使用的。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心理表现的自然性而不附加人为的影响,观察过程的进行一般不让被观察者知晓。现代化仪器设备在观察中也很重要。

但观察法的运用不只在于记录事实,而是在于客观地解释这些事实以及它们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对观察过程的解释要避免观察者的主观推测或偏见,而必须依赖科学研究的客观化原则来进行。(三)测验法

测验法也是被广泛使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它与实验法与观察法均不相同。如果说实验法是用来通过控制条件以求得确切的心理事实材料,使用于更多地属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测验可用于一般智力、特殊能力、人格特性、职业人员选拔等方面的测量。

测验的优点在于,一个测验的量表一旦确立,就可在它所规定的问题上和所规定的人群范围内的大量人群中使用,成为了解这一人群在这个量表所规定的范围内的测量工具。(四)模拟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中使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就是模拟法。模拟法是采用技术模拟或数学模拟,以求得对所研究心理现象的某些方面的认识。模拟法并不直接研究心理现象,而是通过与所要认识的心理现象有某些类似的模型来研究。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视频讲解]

无论是简单的或复杂的活动、抑或简单或复杂的心理过程,都要通过神经活动来实现。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对环境的适应或改造,依赖于这些事物作为信息通过不同的感官输送到脑,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并对事件的意义进行判断,做出决策,最后发出命令,引起行为反应。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人的复杂行为和高级心理过程,要通过言语机制进行思维加工,还要通过动机和情绪激励以及意志努力来完成。因此,了解心理产生的物质过程,掌握神经系统和脑的组织与工作,是学习心理学重要的和必要的一步。第一节 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一)神经元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元不仅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可被输入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在心理上就是信息传递。

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3部分所组成:胞体、树突和轴突。胞体是神经细胞的主体,每个神经细胞有一个核及其周围的细胞质。树突是由胞体外层表面向外延伸的无数呈树枝状的细小分支,它们接受来自其他神经细胞的冲动。轴突是由胞体向外延伸的一根长支,其长度可短至1毫米的几分之一,也可长至1米,这取决于它们的位置和功能,它们传导神经冲动。

从整个神经系统来说,神经元依其所在脑和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可分为3种:

1.传入神经元:是从外周向中枢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元,又称为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

2.传出神经元:是从神经系统各中枢向外周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元,也称为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

3.联络神经元:介于上述两种神经元之间,其功能是连接传入和传出神经元,起联系的作用,也称中间神经元。它们分布于脊髓、脑,特别是大脑皮层。(二)神经

由许多平行的神经聚集成一束,便构成一根神经;神经是神经纤维的集合。神经没有传导方向之分。在同一根神经里,既可有传入神经元,又可有传出神经元。神经系统主要以神经而不是以单个神经元的形式分布于全身,构成神经网络。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信息传递

神经细胞主要有两种功能,即冲动和传导。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就产生兴奋。这种兴奋性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神经元的轴突向邻近的下一个或一些神经元传递,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打个通俗的比方:神经元好像是一个盐水袋,在另一种盐水液中浮游着。袋子如同细胞膜一样把两种液体分开。由于细胞膜有一定的通透性,膜内外的离子可以互相渗透。膜内的负离子占优势形成负电位,膜外正离子占优势形成正电位,于是形成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的电位差。这时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但实际上它不是静息的,而是处于瞬息间即放电的准备状态。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的电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这时膜内离子变化,称为去极化过程。神经元便由相对静息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形成了神经冲波,称作动作电位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传递

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称为突触。神经元的这种联系方式叫做突触传递。它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

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部分。

突触传递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突触后电位有两种类型,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这是由轴突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以及这些递质与突触后膜的不同受体相结合来决定的。有些神经细胞只产生兴奋性递质,另一些则只产生抑制性递质,还有一些可产生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突触后电位。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

已发现神经递质存在于脑、脊髓、外周神经,甚至某些腺体中。并已发现脑中存在着30种以上的神经递质。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既是内分泌素,又是神经递质;它们既是兴奋性的,又是抑制性的。乙酰胆碱(Ach)既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又在心脏和某些自主神经系统方面引起抑制。乙酰胆碱作为神经肌肉系统的神经递质,能引起肌肉收缩。

突触传递这一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很直接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对人的记忆和情绪有着明显的影响。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

一、神经系统的进化与功能

从进化的观点看,神经系统经历了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脊椎动物的不同等级中,有发展不同水平的脑。脑的低级部位在进化中被后来发展的高级部位所遮盖而掩藏在脑的内部,包括中脑和间脑。

人类个体的发育过程似乎在重复着种族的演化。人类胚胎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胚胎2到3周最初形成神经板后被拉长、弯曲而成为神经管。第4周后,可区分的前脑、中脑、后脑的3部位结构已清晰可见。6周时前脑已分化为间脑和大脑。新生儿的脑已形成完整的大脑两半球和初步的多皱折的大脑皮质。成长的人类个体的脑和神经系统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和机能。人类大脑与高级思维和意识相关系,但并不能脱离脑低级部位的作用。

二、外周神经系统

应当说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把输入的感觉信息模式转化为输出的运动模式。外周神经系统就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机构,它包括从外周感觉器官内导到中枢的神经组织和从中枢外导到效应器官的神经组织。从结构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一)躯体神经系统

1.脑神经

脑神经共12对,由脑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向外周延伸。它们的大部分分布于面部的肌肉、粘膜、腺体等部位。其中只有一对,即第10对,分布于内脏器官。

脑神经分别: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2.脊神经

脊神经是自脊髓通过脊椎椎管发出的神经,每个脊椎分节都向两侧发出一对神经,共31对。脊神经主管颈部以下的身体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按脊椎的分段可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自脊髓发出后总是向下行。因此,任何一节脊髓受损伤,这节脊髓和这一节以下的神经组织将丧失其功能,但是只有这一节以下的神经所引起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受到损害,而受损的这一节本身所支配的感觉和运动能力仍然保存,因为这些能力是由来自上面的神经承担的。(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起源于下丘脑,其中枢级神经元分别位于中脑、延髓和脊髓。自主神经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调节、支配全部内脏器官的活动。一般说来,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支配,它可在不意识的情况下实现其支配和调节的机能。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这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两部分。

1.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中枢级神经元位于脊椎胸、腰段。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激活这些器官,引起诸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骨骼肌血管和心脏动脉舒张、皮肤和消化器官血管收缩、胃肠活动减慢、汗腺和肾上腺分泌增加等反应。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有机体的唤醒水平,发动体内储存的能量,为有机体应付紧急事件做准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中枢级神经元分别位于中脑和脊椎骶段两部位。中脑部位的副交感神经元纤维随着脑神经,如动眼神经、面神经、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延伸至相应器官,引起诸如唾液分秘、胃肠蠕动、胃液分泌和胃肠血流量等。还有延伸至眼部的神经节,瞳孔的收缩与舒张。脊椎骶部的副交感神经延伸至结肠、膀胱外生殖器,调节这些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有拮抗作用。感系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机体能量,使机体处于激活状;而副交感系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如促消化和代谢过程,吸收养料和有机体的其他合成物质,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拮抗表现为,不同时刻或不同情况下,哪个系统的活动处于支配地位。在正常情况下,它们是相互替换着处于主导地位的。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

如果说,外周神经系统从低等脊椎动物到人类,其传导信息的功能始终没有改变,那么,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得到显著发展的部分,则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的复杂化与精细化,以及功能上的专门化与精确分化。中枢神经系统在进化中的发展与心理的进化发展是同步的;大脑两半球皮质的机能活动是人类高级思维的物质载体。

一、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脊髓,也就是从身体躯干和四肢延伸到脑的神经和由脑发出到达身体各部位的神经,进出于脊椎椎管内并集合在一起,组成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也能向脑的高级中枢传送神经冲动,形成复杂的反射。

二、脑干和网状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在脊髓以上的部位,可看作在进化的不同时期由内向外、由老到新发展起来的3个同心层的结构。它们分别是:

1.以脑干和小脑为主要部位的中央核心原始的为维持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

2.丘脑系统和边缘系统维持基本生物需要和情绪动机的中枢;

3.大脑皮层是高级心理活动中枢。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3结构。贯穿在脑干的大部分区域,从延髓经脑桥和中脑,一直延伸到丘脑下部,沿着脑干腹侧的狭长区域,有许多散在的神经核团和上行、下行神经纤维,交织着构成一个神经网络的结构,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本世纪50年代由林斯里所提出的。从此,人们把脑干的神经通路分为特异性神经通路和非特异性神经通路两个结构。

三、丘脑和下丘脑

在脑干之上、大脑两半球中央底部,于左右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神经细胞核团,这就是丘脑。丘脑在控制睡眠与觉醒中起重要作用。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部,调节有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和过程,保持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平衡,发动和制止动物的取食、饮水和繁衍、争斗行为。下丘脑还是情绪的重要中枢,它不仅由于从网状结构传递的兴奋而激活情绪,而且,通过微电极技术已发现下丘脑有专门的发动快乐和痛苦的不同部位。下丘脑还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直接中枢。

四、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及其周围相连接的结构组成的。边缘叶是大脑皮层在进化中早先发展的古老结构,它位于前脑底部,是由于大脑皮层面积的扩展而逐渐向内卷折而形成的皮层内边界。它覆盖在脑干、间脑之上,从内面延伸到大脑的整个区域。边缘叶与其下面连接的皮层下细胞核团,包括杏仁核、下丘脑、脑垂体等,总称边缘系统。属于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对记忆有特殊的作用。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物种进化的高级产物,在人类身上发展到最高阶段。随着种系的发展,皮层所占大脑组织的总量比例相应增大。人类大脑皮层有140亿神经细胞,主要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而成。(一)大脑皮层的外观形态分布与功能分工

大脑皮层有严密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定位。从外观上看,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半球构成。两个半球的外层就是大脑皮层。皮层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排列,其下部是由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所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皱折形成了许多沟回和裂。按照这些沟和裂,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脑两半球内侧环着的额上回、颞下回、枕颞回、楔回以及颞下沟、顶枕沟等部位,是从两半球的外侧卷折过来的。靠近这些回沟更接近于中心位置的扣带回、海马回等,则属于旧皮层,即皮层内边界的边缘叶部分;围绕着它们以外的部分均为新皮层。大脑两半球是分开的结构,唯有中间的胼胝体是两半球联结的部分。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按照上述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和听觉区。

1.视觉区

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进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

2.听觉区

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

3.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1)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2)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3)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如手和口部感觉精细,内涵丰富,在皮层上占有极大的投射区。

4.皮层运动区

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前面的中央前回。这部位含有大量的锥体细胞,故又称锥体区。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与躯体感觉区相似,即头面部运动由本侧皮层支配,头部以下躯体运动由对侧皮层支配;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运动区上部支配躯体下部运动,运动区下部支配身体上部运动;同时,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在皮层的投射区越大。

5.皮层联合区

大脑皮层中具有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称为皮层联合区。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大半位置。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二)大脑皮层的三级区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由6层神经细胞组成的。在进化中,它由下层到上层依次生成,从而这些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功能上,它们被分为3个级区:初级区、次级区和联络区。

1.初级区

初级区主要指皮层第4层(感觉性内导层)和第5层(运动性外导层)大锥体细胞密集的部位。它直接接受皮层下中枢的传入纤维和向皮层下部发出的纤维,与感受器和效应器之间有着直接的功能定位关系。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2.次级区

次级区主要占据着皮层结构比较复杂的第2、3层组织。这些部位由短纤维神经细胞所组成,它们大部分同外周感官没有直接联系。次级区的主要功能是对外周输入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它们还接受来自脑深部传导的冲动。次级区是在种系演化晚期阶段和人类中发展的,其功能是对所接受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中起作用。次级区属于投射一联络皮层结构。

3.联络区

联络区是指位于皮层各感觉区之间和重叠部位,它所包含的皮层区域完全是由皮层的上层细胞所组成,与外周感官无直接联系。联络区在皮层上构成两大区域,其一分布于脑后部两侧枕叶、顶叶和颞叶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感觉区的皮层重叠部分,下顶区是它的基本组成部位。

4.脑的3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机能系统,它们不由脑的局部部位所决定。正像从上述皮层三级所看到的,每个区域和不同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皮层下结构的功能也是如此。按照脑的功能分工,可划分为3个基本的机能联合系统,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有它们的参与:(1)调节觉醒和紧张状态的联合系统;(2)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系统;(3)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的联合系统。

通过这3个机能系统的工作,可看到人的心理从信息输入、整合到反应的大致图景。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对称的大脑两半球,实际上在大小和重量上、尤其在功能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称为单侧化,主要表现在左、右两半球在实现语言、逻辑、数学和空间认知、雕刻、音乐等方面功能的差异。单侧化的研究为人们认识脑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知识和开辟了新的途径。布罗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单侧化的进一步研究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从割裂脑技术中进行的。(一)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割裂脑的研究为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之差异提供了许多证据,但仍不能认为已经十分清楚。已经明确知道的是,左半球支配着言语表达能力,数学运算以及连续的分析综合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右半球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如摸出一个螺母表明对螺母词做出了反应。但是右半球不能理解抽象的语言形式和进行抽象思维。从语言功能上说,对右利手者,左半球为优势半球,右半球为非优势半球。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是由许多内分泌腺体所组成。它包括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内分泌腺不同于外部腺体(如泪腺和汗腺),它们是无管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并带到全身。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作为体内组织的一部分,和其他内脏器官一样,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同时有些腺体则形成统一的自行维持的系统,它们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一、垂体腺

垂体腺也称脑垂体。这是因为在脑结构中,它的名称是脑垂体;后来发现它本身也是一种内分泌腺体,它分泌的激素参与到其他腺体的活动中去,因此又被称为垂体腺。

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是两个分开而又紧密靠着的腺体,称为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垂体后叶完全为下丘脑所控制,它所产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尿的分泌速度和分泌量;它还间接控制血压,并影响分娩和乳汁分泌。

垂体前叶产生多种激素,也由下丘脑控制。垂体前叶释放的一种激素有直接效应,它直接影响身体生长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则引起巨人症。垂体前叶释放的另一些激素则通过触发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与那些腺体有关的生理活动。例如,触发肾上腺分泌会引起在情绪性变化方面的垂体一肾上腺相互作用。

二、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的两个腺体组成。肾上腺对有机体的应激状态、行为和情绪有重要的影响。(一)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系统的活动紧密联系。去甲肾上腺素具有与肾上腺素类似的作用,特别由于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它直接促进交感系统的活动。(二)肾上腺皮质

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它直接受垂体腺的调节。垂体腺前叶分泌的激素之一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环境刺激因素的作用下,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控制肾上腺皮质活动;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类固醇在血液中的含量又能反馈到神经中枢和垂体,从而调节垂体腺的激素分泌、有机体的行为和情绪行为。然而通过垂体腺一肾上腺,这一循环系统的自动调节,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维持恒定。

第三章 感 觉[视频讲解]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客观的,感觉以客观事物为其对象,没有客观对象,也就没有感觉可言;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感觉反映的这种直接性,意味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感觉为开端的;感觉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作用于人的感官、作用于神经系统而最终在大脑产生的;感觉还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分别反映着客体的声、形、色等属性,但并不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体。

感觉既是客观性的,同时也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感觉的主观性主要反映为3个方面:人有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觉发展里程和结果,故而对同一客体的感受会有不同;感觉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结果,是人脑的反映,它不可避免地打上人的主观烙印;感觉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主观能动性。感觉是能够被人自身意识到的,是受人的意识控制的。

二、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辨析(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心理过程。感觉依赖于具体感觉道、感受器对具体能量形式的转换方式,故而只是对客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随后发生的过程,它对由客观三维世界中的客体的种种属性所产生的感觉映像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故而是对客体的各个属性的整体反映。(二)错觉、幻觉

错觉是指当人们被感觉所蒙蔽而以错误的方式产生某种刺激模式的体验的现象,它是人们对客体的不正确的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产生于知觉水平;幻觉是错误的知觉,通常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客观刺激,只是主观的虚幻反应。幻觉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例如,心理疾患、脑疾病、酒精中毒、某些药物的作用。

三、感觉的机制与意义

对感觉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刺激的物理能量如何被转换成神经、心理过程。(一)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制如何将物理事件转换为神经事件,其目的是要揭示从物理能量到感觉经验的一系列过程中在神经水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活动。感觉有其赖以活动的生物物质基础,主要划分为3大部分:

1.感觉器官,直接接受体内、体外的刺激(信息)的作用。

2.传入神经,负责将能量(或信息)传向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是大脑)。

3.大脑皮下和皮层中枢,接受信息并负责解释,产生相应的感觉。(二)对感觉本质的认识

对感觉生理机制的说明有助于认识感觉乃至心理的本质。从上述机制的说明可见,感觉是客观与主观相互作用的第一场所,它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方式和结果,是主、客观相沟通的重要渠道。

关于感觉的本质,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一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虽然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但否认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来源;二是不可知论,它认为感觉只是客观事物的标记或符号,它虽承认有客观存在,但认为感觉并不决定于客观存在。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神经特殊能力学说,认为感觉不取决于外部刺激,而是取决于感觉神经自身的性质。换句话说,人感觉到的只是自身的状态,而不是客观的属性,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缪勒的证据是:同一刺激物作用于不同感官可引起不同感觉;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可引起同样性质的感觉。(三)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认识的源泉,是客观通向主观的通道,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可以说,感觉提供了心理的原料,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始的基础。感觉剥夺是把人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刺激或极少有刺激的环境里,使其没有或极少有可能产生感觉。感觉的意义还反映在为适应生存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警惕和探测危险的信号,提高生存机遇。

四、感觉的种类(一)远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感觉加以区别、分类。古希腊根据眼、耳、鼻、舌、身5种感觉器官,将感觉分成相应的5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二)根据感觉分析器和它反映的适宜刺激物的不同,以及根据不同的目的、需要,可对感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按照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的接触方式,可将感觉分为距离感觉(如视觉、听觉等)和接触感觉(如触觉、味觉等)。(三)心理学中常用的分类之一,是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将感觉分为内感觉、外感觉、本体感觉。

1.外分析器的各种感受器分布于身体表面,接受各种外部刺激,形成外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

2.内分析器的感受器位于身体的内部器官和组织,接受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息,产生内感觉,也叫机体觉,它由机体内进行的各种过程刺激内脏器官及组织内的神经末梢而产生。

3.运动分析器的感受器介乎内、外分析器的感受器之间,分布于肌肉和韧带内,接受有关身体各部位器官的运动和位置的信号,产生本体感觉,它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四)痛觉是较特殊的一种感觉,没有自己独立的特殊的分析器系统。对任何感受器来说,如果接受刺激强度过大以至达到伤害的程度,便会产生痛觉,监视来自任何感觉的异常刺激,引起警觉,使人处于防御状态,设法避开或消除伤害性刺激,对有机体起到保护作用。第二节 感觉的度量

一、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研究心理经验与物理刺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把心理经验同物理刺激的量值相联系以说明感觉的强度,说明心理量如何随着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

心理物理法是用来测量人在正常的警觉状态下,对不同强度的刺激作出反应所体验的感觉的强度。(一)感受性

测量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心理量。我们把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心理物理学就是要对人的感受性作出说明。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我们要感到一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这个刺激的强度或强度的变化需达到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就叫做感觉阈限。(二)绝对阈限

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此感觉的绝对阈限。确定绝对阈限的方法是实施探测作业:以从小至大或从大至小改变刺激量,或随机呈现各种不同强度的刺激等方法,探测人对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由此建立心理测量函数,绘出每一强度的刺激的觉察百分率。

心理量曲线几乎总是一条平滑的S形曲线,表明随着刺激量的增加,对刺激的觉察由不发生到逐渐提高觉察率,直至最终总能正确觉察出刺激。这一曲线意味着:感觉从无到有是一个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过程。

而且,存在这样的情形:人们的行为表明他们似乎觉察到了刺激,即使这个刺激的强度处于阈限之下,这种现象叫作阈下觉知。此外,存在一种有规律的倾向,即反应偏差,是指由于种种非感觉因素,人们偏好以特殊的方式作出反应,常见的形式有:希望、预期、习惯。这些形式使人的感觉被改变或歪曲。

为了对阈限作出相对适宜的说明,我们对绝对阈限采用这样的定义:有一半(50%)的机率能被感觉到的最小的刺激量,叫作绝对阈限。这里,50%的机率使阈限的说明相对明确化,以便能实际地实施测量阈限的操作,故而这种定义又叫作操作定义。

绝对阈限标定了绝对感受性。绝对阈限越低,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高,且对刺激越敏感。也就是说,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三)信号侦察论

信号侦察论是针对反应偏差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实际上它是心理物理学的阈限研究的一种替代方法。它取代了单一的绝对阈限的传统的理论概念,代之认为:在感觉刺激时,存在着两个过程,一个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它反映了刺激的强度;一个是随后而来的独立的判断过程,它反映了观察者的反应偏差。这一理论放弃了测量阈限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全然不同的复杂的方法,可以同时测量感觉过程和判断过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检测实验方法的扩展。

根据信号侦察论,任一刺激事件都在感觉系统中产生某些神经活动。在判定是否存在一个刺激时,观察者要把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量同某种自我设定的内部反应标准相比。如果感觉过程达到了标准量值,就作出是的反应,否则就作出否的反应。信号侦察论已成为心理物理学中的主导方法。实际上,它也是一种一般性的模型,可以应用于心理物理学以外的各种不同领域。(四)差别阈限

在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感受一个刺激是否存在,还要感受刺激的强度是否有所变化或不同。同样,只有当刺激强度的差别达到一定的量值时,我们才能觉察这种差别。这个刚刚(有50%的机率)被觉察到的最小的刺激物理量的差别或变化,叫作差别阈限,它的量值又叫最小可觉差。

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成反比,差别阈限和绝对阈限一样,都因人而异,因不同类别的刺激而异。但差别阈限还因刺激量本身大小的不同而不同。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布格尔发现:原有光的强度不同,能感觉出其差别或变化的值即差别阈限也不同,两者之比为一固定的常数。19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韦伯也在重量感觉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二、心理物理函数(一)费希纳定律

从韦伯定律来看,心理量与物理量成线性关系,即物理量增长或减小多少倍,心理量也增长或减小多少倍。我们不禁要问:能直接用物理量来说明心理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而且它只描述固定刺激量下的差别阈限,并不能在连续的意义上比较不同的心理量,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主观感觉的作用和变化规律。

为了描述连续意义上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于1860年提出了一个假定:把最小可觉差(即连续的差别阚限)作为感觉的单位,即每增加一个差别阈限,心理量增加一个单位。这样,费希纳运用积分进行推导,得出了下列公式:

公式中,S为感觉量,K为常数,J为物理量(刺激强度)。这就是对数定律,其含义是:感觉量与物理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然而,这一对数定律仍然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感觉往往不是机械地变化的,它因不同的刺激量值以及不同的刺激类型而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很难给出一个具有连续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描述。实际上,人的感觉的这种复杂的、多样化的特性,是符合生存需要的,是适宜于变化多样的外界环境的。因此,试图用单一化的数学形式描述心理物理量的关系的做法,有欠妥之处。(二)幂定律

在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提出约一百年后,斯蒂文思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构造心理物理函数的方法,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斯蒂文思提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的。其公式为:

公式中,S为心理量,I为物理量,K为常数,b这个指数因不同的感觉而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