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天宫(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9 18:04:53

点击下载

作者:陈璞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非凡的天宫

非凡的天宫试读: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建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腾飞,提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当然,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多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风采。

中华文化就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的摇篮,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始终发展的动力。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在200年前,中华文化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现代思想。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化最具博大性和包容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已经掀起中国文化热。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时,也要正视其在近代衰微的历史。相对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来说,这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是喷薄前的力量积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5000多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的文化纵深感,蕴含丰富的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不但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贡献。

特别是我国经过伟大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崛起与复兴。但文化是立国之根,大国崛起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达上。特别是当今我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必然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随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能够有力提升我们融入世界的步伐,推动我们为人类进步做出最大贡献。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海上龙宫——湄洲妈祖庙

湄洲妈祖庙,位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湄洲祖庙是对湄洲妈祖庙的尊称。湄洲妈祖庙建于987年的宋代,供奉的是妈祖林默。湄洲妈祖庙是传说妈祖林默升天的那年,人们为了纪念她而建,是最早的妈祖庙。因此,它又被称为全世界2000多座妈祖庙的祖庙,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湄洲妈祖庙由正殿和偏殿等五组建筑群构成,有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有“海上龙宫”之誉。

菩萨化身妈祖救海上遇难人

在宋朝时,福建有一家姓林的名门望族,这家男主人叫林愿,在宋初官任都巡检,他的父亲林孚曾经是福建的总管。

传说当时林愿的妻子王氏,在梦里见到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给了她一个仙果,她吞食仙果后就怀孕了。■ 湄洲妈祖庙牌坊■ 湄洲妈祖庙新殿大牌坊观音菩萨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

960年,就是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在王氏即将分娩的时候,福建莆田县城郭西南的壶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万闪电在壶公山的峰顶上闪烁,直向林愿的屋院中射来。

当时,林愿正靠在院中的窗棂边坐着,忽见一道奇异的彩光,照亮了整个客厅,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异香。观音菩萨从彩光中出现了,林愿急忙跪在地上,对着那道彩光的方向连连膜拜。

观音菩萨慈祥地对林愿说:“你即将出生的这个女儿比男孩还尊贵,这是菩萨的好意,你要好好地把她养大,行菩萨之道。”

说完,观音菩萨便隐身而去了,满室的祥光也随之消失了。林愿慢慢站起来,他思索着菩萨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时,稳婆跑来对林愿说:“老爷!恭喜您,夫人生了个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啊!”■ 湄洲妈祖庙建筑道士 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道士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者,道士之称始于汉朝,当时意同方士。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称乾道,女道士则相应地称坤道。黄冠专指男道士时,女道士则相应地称为女冠。

稳婆走近林愿面前继续说:“这女孩一定是个贵命,刚生下来,她就睁开了眼睛,并且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哭闹,我打了几下,她还是不哭,她长大后一定是个有福之人!”

林愿听后,思索了一下,说:“她生下来就不哭吗?那么就给她取名为默娘吧!”

默娘渐渐长大,她非常聪明伶俐。8岁时家人就送她到私塾读书,老师教的文章她很快就能明白,并且能融会贯通。默娘还笃信神佛,她每日都焚香念经,早晚不懈。

在默娘13岁时候,有一位老道士名叫玄通,来她家做客,看到默娘的时候是眼前一亮,便对默娘说:“你有仙根,这本《玄微秘法》你拿去修炼,可以渡入正果!”

默娘拿到经书之后便依法修炼,她均能领悟要旨。随着修炼时间加长,默娘渐渐有了预知能力,她能够提前预知天气的变换。私塾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

有一年秋天,正是捕鱼季节,渔民们都要出海捕鱼了。

默娘听说后,她闭目冥想了一下,又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她对父亲林愿说:“父亲,今天有台风,不能出海捕鱼!”

默娘的父亲林愿,当时担任维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负责防止海盗和保护渔民的安全,所以当渔民们出海捕鱼时,林愿就会率领巡船护卫渔民。

林愿听默娘这样说,便走下台阶向渔民们恳切地说:“今天要刮飓风,南山头上不是起了钩钩云吗!大家还是不要出海了,万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呢?”

可是渔民们为生活所迫,无论如何不听劝告,一定要下海捕鱼,林愿只好点头答应。默娘再次劝告父亲说:“父亲,今天一定有台风,你们去不得啊!”■ 湄洲妈祖庙石刻

林愿对女儿说:“他们都要下海,我受国家的俸禄,职责所在,怎能不以性命保护他们呢?”

默娘知道父亲脾气,便不再劝解了。当林愿率领渔民们出发时,她便对渔民们说:“倘若今天的天气有了变化,你们迷失了方向,请一定观看火光,哪里有火光,哪里就是岸边。”

渔民们都下海之后,不到半天台风就来了。狂暴的风雨袭击着整个莆田,天灰蒙蒙的。在海上的渔民被狂风吹袭着,怎么也看不到海岸。渔船被浪涛激荡着,被风雨吹打着,忽高忽低,好像跌入深渊似的失去了驾驶力。

渔民们狂喊了起来,他们呼救的声音和着狂风暴雨与浪涛传到了岸上。默娘听到人们的喊声,急忙从房中奔到院中,她对女仆们喊道:“快把后房的柴垛点起来,他们一定迷失了方向!”

女仆说:“姑娘,我们怎能烧自己的房子呢?”■ 湄洲妈祖庙香炉■ 湄洲妈祖庙天后宫

默娘说:“我们不烧自己的房子,谁烧自己的房子呢?我们要拯救数百迷失了方向的渔民啊!只有牺牲自己的房子,点燃房屋后,他们才知道往何处去呀!”

女仆还是不肯照着做,默娘只得自己动手。她跑到后院,用一堆干柴把火点起来了。火光在雨水浇灌下冒着浓烈的黑烟,在狂风中火苗摇摆着冲向了天际,火势狂烈,火声呼呼作响。

在狂风暴雨和黑暗中的渔民,幸而看到了火光,他们获得了一线生机,大家高喊着说:“那边有火光,是默娘给我们点燃的,火光处就是岸边,我们向火光处驶,向火光处划!”

因为这火光,大家在苦难中获得了光明,重新充满了希望,于是就奋力划起船来。最终,大家回到了岸上,数百名渔民终于得救了。

大家都很感激默娘,也很惭愧当时没有听默娘的劝阻就强行出海了,渔民纷纷说以后一定要听默娘的劝阻了。

转眼间,默娘16岁了。有一天,默娘与一群女孩对着井水照影子,忽然,大家看到一位神人捧着一个道符从井中上来,后面还有仙班簇拥着。■ 湄洲妈祖庙妈祖金身像道符 又称神符或天符。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是法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因此,佩带道符的法师具有崇高不可抗拒的法力。

女伴们都吓得跑开了,只有默娘没有离开。神人微笑着把道符授给了默娘。默娘得到道符后,不一会儿便领悟了其中奥秘,感觉有了无形的法力。

从此以后,默娘虽身在家中,却能时常神游万方和预测吉凶祸福了。后来,她能为人治病消灾,逐渐还能驾云飞渡大海和拯救海难,远近的人们都很感激她,称她为“神姑”或“龙女”。

有一年秋天,默娘的父亲和兄长驾舟渡海北上了。他们出发不多久,正在室中精心织布的默娘忽然变了脸色,她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又伸出双手紧紧抓住梭,用力地按住杼,两脚紧紧地踏着机轴,好像在拼尽全力做什么。

默娘的母亲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去推她,想要把她叫醒。这一推,默娘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默娘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了起来,她喊道:“父亲得救了,哥哥坠海死了!”

默娘的母亲听完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不一会儿便有消息回报,说默娘的父亲和兄弟出海没多久就遇上了飓风,她父亲的船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好几次都几乎翻船,但是好像有人稳住了船舵一般,慢慢靠近了她兄长所在的船,但当快要靠近的时候,默娘兄长的船就沉没了。

原来,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她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她兄长的船舵。母亲把默娘叫醒,梭子坠在了地上,默娘兄长的船就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她的兄长就被汹涌的浪涛吞没了。县令 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名,起源于战国。战国时三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后,并诸小乡为县,设置令及职责。县令本来直隶于国君,在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后,县就属于郡了,县令就成为郡守的下属了。

到了默娘21岁那年,莆田地区大旱,河流干涸,田地龟裂,连饮水也有困难,人们困苦万分。当时的默娘,已是无人不晓的能呼风唤雨的神女了,人们都说,只有神女才能化解这场灾害啊!

莆田县令无计可施,为解全县旱灾,遂向默娘求救。县令不惜屈尊,冒着烈火骄阳,亲自登门,诚恳谦恭,请默娘为全县百姓祈雨。

默娘欣然应允了,就设坛祈雨。祈雨结束后,默娘告诉县令说三日后将会普降喜雨。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眼看着到了默娘所说的日子,却依然烈日如火。■ 湄洲妈祖印丝竹管弦 “丝”与“竹”是周代“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奏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丝竹也称管弦,作为一种演出形式,自魏晋以来就有丝竹乐队的组合形式和丝竹乐。

就在大家怀疑默娘法力的时候,突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紧接着,暴雨如倾,天降甘霖,旱情骤解,万民欢呼,都称默娘是“通灵神女”。

后来,默娘在28岁的时候,她在一场海难中牺牲了。但是,在民间传说中,说默娘并不是去世了,而是飞升成仙了。

传说那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默娘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节,我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了啊!”

大家都以为默娘要登高远眺,不知她将飞升成仙。第二天早上,默娘焚香念经后,她对姐姐们说:“今天我要登山远游,实现我的心愿,但道路难走而且遥远,你们不能和我同行。”

默娘告别姐姐们,直上山峰的最高处。传说她到了山顶,忽见山顶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人们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响彻云天,只见默娘乘着长风、驾着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若隐若现。■ 湄洲妈祖庙建筑

忽然,彩云将默娘围了起来,她就不见了。家人们这才知道,默娘飞升成仙了。默娘升天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她,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庙。■ 湄洲妈祖庙铜器纹饰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妈祖庙仅仅是一个用几根椽木搭建的小庙。但是,来妈祖庙烧香祭祀和祈求出海平安的人依然很多。

默娘升天后,关于她的传说从未间断过,相传每次出海的渔民遇到海难,都会看到默娘显现帮助他们,因此,人们十分感激默娘,都前来祭祀她。阅读链接又有传说,妈祖原是观音菩萨身边的一个龙女。她看见东海四处都有海妖兴风作浪,渔民们深受其害,便祈求观世音让她下凡为民除害。观音菩萨见龙女有这样的慈善之心,就点头答应了,只说了一句:“二八为期,去吧!”于是龙女便下凡投胎在湄洲林家了。在古代,二八就是十六的意思。在默娘16岁时,她想起观音菩萨给她的期限已到,她便十分苦恼,因为她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后来一位道士对她说:“二八为期,可做二解,一解为十六,二解即把二八拆开来念,不就是二十八吗?”默娘听了便安心地留了下来,继续为乡亲们除恶驱邪,直到她28岁才告别亲人,并羽化升天了。

妈祖显灵而使祖庙昌盛

湄洲妈祖庙建成后,据说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妈祖站立在山岩水洞之旁,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还传说,每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喊:“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和遇难呈祥。

后来,妈祖庙又经过了多次扩建和修葺,到了1030年左右,祖庙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由正殿、寝殿等组成,到妈祖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湄洲妈祖庙正殿匾额■ 湄洲妈祖庙顺济殿

到了1123年的宋代,妈祖信仰由民间传到了朝廷,这是因为当时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吊唁高丽国王的途中,他们的船队在航行途中得到了妈祖显灵庇佑。

当时路允迪的船队在航行途中遇到飓风,他们8艘船转眼间沉没了7艘,只剩下路允迪所乘的那一艘,并且这艘船也危在旦夕。路允迪船的桅杆上红光四射,刹那间,仿佛有一把大伞挡住了狂涛巨浪。路允迪 字公弼,宋朝官员。官至给事中,1123年,他奉诏出使高丽,搭船至东海,遇到狂风,八舟溺七,只有允迪所乘之船安然以济,船员李振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

红光过后,风浪顿息,船员们转危为安。路允迪向部下打听是何方神灵救助,当时船上的一名船员是莆田人,名李振。他告知路允迪这个是湄洲神女妈祖。路允迪回朝复命时,便将途中的奇遇上奏给了宋徽宗。■ 湄洲妈祖庙顺济殿内供奉的西海龙王漕运 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都会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徽宗皇帝当即下诏赐妈祖庙“顺济”庙额,封妈祖为“顺济夫人”。殿内祀四海龙王,中间置“妈祖巡海图”巨型插屏。这是妈祖显灵事迹第一次由民间传到朝廷,并且得到朝廷的确认和褒封。

到了元代,湄洲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扩建。在元代诗人洪希文的《题圣墩妃宫》诗中就有对当时湄洲妈祖庙盛况的描写。诗道:我昔缆舟谒江干,曾觏帝子琼华颜。云涛激射雷电汹,殿阁硉兀鱼龙间。此洲仙岛谁所构,面势轩豁窥层澜。壶山峙秀倒影入,乾坤摆脱呈倪端。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耸突过飞峦。湘君小水幻灵骨,虞帝迹远何由攀。银楼玉阁足官府,忠孝许入巫咸班。帝怜遐陬杂鲸鳄,柄受水府司人寰。五云殿邃严侍卫,仙衣法驾朝天关。危樯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险艰。灵旗毵挲广乐振,长风万里翔虬鸾。平洲远屿天所划,古庙不独夸黄湾。至人何心恋桑梓,如水在地行曲盘。升阶再拜荐脯藻,不以菲薄羞儒酸。日谈诗史得少瑕,石桥潜渡凭雕栏。诗成不觉肝胆醒,松桧蓊桧鸣玦环。骑鲸散发出长啸,追逐缥缈乘风还。

其中的“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耸突过飞峦”,讲的就是当时湄洲妈祖庙的盛况。祥云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这股风气到秦汉时已是弭漫全国,达到了极盛。云气神奇美妙,发人遐想,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云天相隔,令人寄思无限。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

到了明代,妈祖显灵的事迹也不曾间断。当时,我国的北方的粮食使用依然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南方,所以漕运仍是朝廷的重要工作。

有一年春天,漕运官船满载粮食出发了。刚出发时水碧天晴,粮官们凭栏酣酒,非常畅快。可天气说变就变。突然间天就阴沉了下来,紧接着狂风暴雨席卷而来,船队在暴风雨中迷由于漕运所动用的船队非常庞大,几乎每次船只都有上百艘,随行人员都过万人,若出了意外,损失便是十分惨重。传说在这危急的关头,全体官兵想起了经常救助海难的妈祖,于是都狂呼:“妈祖救我!”

就在这时候,祥云瑞气充满了天空,一个红衣女子在祥云中显现,紧接着便风平浪息了。漕船得到了平安,众官兵都说是妈祖显灵了,朝天跪拜。■ 湄洲妈祖庙妈祖雕像■ 湄洲妈祖庙山门晨钟暮鼓 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到一定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后来,漕运官员抵达朝廷后,将这件事启奏给了皇帝,明太祖听后下旨封妈祖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在明代的时候,妈祖曾多次显灵,并且湄洲祖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扩建。1374年,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了寝殿,又建山门、钟鼓楼和香亭。“山门”是湄洲祖庙建筑的第一道门。山门呈皇城阙状,这是因为妈祖被民间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神。山门的建筑风格是歇山顶式的城楼,顶上的垛口像长城,最顶部有两条跃跃欲飞的龙。

在我国古代,皇帝是真龙天子。狮子是我国的吉祥物,山门两旁的石狮,这一组“龙腾狮跃”,更是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

钟鼓楼是所有妈祖庙的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平时,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而每逢节庆祭祀活动,以鸣鼓三通开始,以敲钟表示礼终。每当那个时候,钟鼓和鸣,声震海陬,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祠庙。144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传说郑和下西洋时曾亲眼看到妈祖显灵。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前往暹罗等国。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洪涛如山,上下颠簸,船之将覆。

在这紧急关头,船员请求郑和向天妃妈祖祈祷,郑和祷告说:“郑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军士生命,系于一发,望神妃救之。”

据说郑和祷毕,忽闻鼓笛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风平浪静,转危为安。后来郑和的船队在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也得天妃神助,剿灭海寇。

郑和回国后,立即奏明皇帝,于是,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湄洲妈祖庙景观光明灯 是供奉神明的一种灯具,体积小,数量多,给信徒使用,并尽可能地延长其燃烧时间,在庙宇中,经常都有光明灯,也叫平安灯。民间习俗上,如果哪年生肖与自己生肖相同,就是所谓的犯太岁,如要化解则必须到庙中点一盏光明灯,时间为一年。

湄洲祖庙经过历朝历代的重修重建,祖庙更加金碧辉煌、巍峨耸立。

在湄洲祖庙正殿的神龛内外各供奉一尊妈祖,这是因为湄洲祖庙是世界上所有妈祖分灵庙的祖庙,很多分灵庙都要从祖庙分灵妈祖神像,而神龛外的这尊妈祖就是要先供奉过一段时间的香火,然后由分灵庙虔诚请回去奉祀的妈祖神像。

神龛两旁是妈祖光明灯,信众们可以把名字与心愿写进灯里,祈求妈祖保佑合家平安,心想事成。妈祖精神的真谛就是慈爱为怀和普济苍生,所以人们相信妈祖一定会保佑他们。

寝殿也就是祖庙天后宫,是世界妈祖信众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进寝殿之前的石柱上面有一副奇特的对联,是明代莆田的一大才子戴大宾所作。联道:■ 湄洲妈祖庙寝殿天后宫■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他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器重。1404年,明成祖朱棣赐姓马三保“郑”,改名为和。从此,他便改名为郑和。任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在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上联的意思是朝拜妈祖的同时,也要学习妈祖慈爱博大、乐于助人的精神,一起“戒”掉不良的行为及私心杂念。下联所蕴含的意思是在学习妈祖精神上,也要像连绵不断的海水一样,每天潮起潮落,持之以恒。

寝殿内左右两边都绘有壁画。右边的壁画记述的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于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每艘船上都供有妈祖香火,并且他每次下西洋之前,都要到妈祖庙上香,祈求妈祖保佑。

左边壁画所记述的是清朝施琅将军收复台湾的故事。在施琅将军率领收复台湾的军队来到莆田的时候遇到了干旱,后来施琅向妈祖祈求,希望得到妈祖的庇佑找到水源,收复台湾。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

后来施琅便从枯井里挖到了水源,解决了大军的用水难题,最终顺利收复了台湾。

寝殿神龛正中奉祀的是“妈祖金身”。在妈祖金身的两边各有一尊执扇的侍女塑像,她们分别是掌管香花和侍候妈祖的玉女,叫司花和司香。雍正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的年号。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的第四子。1722年至1735年在位,庙号清世宗。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殿堂的两边还塑有“五风十雨”塑像,也就是掌管风雨的神灵。还有“左右相”,就是掌管文武大事的官员。

两边廊庑供奉的则是“五湖”“四海”和“九河”共18员部将,就是所谓的“水阙仙班”神像。站立门旁的神像是为妈祖服务的,而神座上跪着的小神像是妈祖生前收服的高里鬼。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百姓们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

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提前变成一只鸟逃跑了。妈祖心道:“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于是去追寻它。到了一棵树下,看到树上有一只小鸟,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看出这便是那妖怪,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又用火烧枯发,小鬼才现出原相,叩头请妈祖手下留情。于是妈祖将它收在了台下服役。■ 湄洲妈祖庙寝殿匾额“神昭海表”■湄洲妈祖庙寝殿内妈祖金身坐像

寝殿里悬挂的匾额“神昭海表”,是清代雍正皇帝在1726年御笔亲书的。阅读链接妈祖金身又称“巡天妈祖”,1997年在巡游台湾100天,巡游了19个县市,驻跸35个宫庙,行程万里,掀起了两岸民间信仰交流的最高潮。妈祖金身在台湾每巡游一处,当地便万人空巷。人们称湄洲妈祖巡台是“千年走一回”,是“世纪之旅”。湄洲妈祖庙作为祖庙,每天来朝拜的香客非常多。为了香客们在妈祖金身出巡时也能朝拜,所以在妈祖金身背后,还供奉着一尊镇殿妈祖。

重建后的祖庙如海上龙宫

1683年,清朝闽浙总督姚启圣奉旨赴台湾颁布第一道朝廷诏书,但是因为风不顺,他估计无法按时到达台湾,这样就是欺君大罪了啊!烦恼的姚启圣亲自来到妈祖庙祈祷,希望妈祖能够帮助他顺利到达台湾。■ 湄洲妈祖庙太子殿■ 姚启圣(1624—1683),字熙之、忧庵。浙江绍兴马山姚家埭人。他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他曾担任福建总督,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而著称,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姚启圣性情爽朗,也颇关心故乡建设,曾修郡学校及三江闸等。

果然,姚启圣起航之后非常顺利,按时到达了台湾。

姚启圣还朝复命后,为了答谢妈祖,就重修了妈祖庙,并把重修后的朝天阁改名为正殿。

自从姚启圣重建了湄洲妈祖庙以后,便屡建奇功,后来便晋升为太子太保和兵部尚书,人称“太子公”。所以,后来人们又将姚启圣重修的正殿称为“太子殿”。妈祖庙重修完成后,还剩下许多杉木和石料,于是姚启圣又在山门旁盖了一座庙宇,但一时又不知道这庙宇该叫什么名字。

姚启圣想,妈祖贵为天后,虽然手下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将军,但还少个手下总指挥。这座新盖的庙就叫中军庙吧!可是这位中军的像该怎么塑呢?

姚启圣一时想不出,便先回去了,临走时向妈祖祷告道:“殿已盖好,少个中军,妈祖有灵,请自选。”

没想到姚启圣回家后不久便病死了。这时中军殿的塑像刚好完成,于是庙主便请姚夫人到殿祭祀。姚夫人来到祖庙烧香祭祀以后,就来到中军殿。她对着塑像,想起当时跟丈夫一起来许愿的事,一下子眼泪止不住地流。在场的随从看到这情景,也流下了眼泪。

忽然,有个人抬起头,看到泥雕像也是满脸泪痕。大家都非常吃惊。这时,有个随从昏倒了,口里喃喃地说道:“我就是姚启圣,因为去年在妈祖面前说过中军殿里无中军,所以被妈祖请来镇殿了。今天见夫人哭得伤心,所以不觉得也流泪了。”原来是姚启圣的魂魄在随从身上附体了。

姚夫人听后“啊”的一声大叫,立即扑向塑像,想要自尽,想跟随夫君而去。塑像赶忙往后退了一步,塑像的脸也变成了红色,而且看上去是满脸愁容。

事隔不久,有人重新塑了中军塑像,当时脸上没有加色,但过了一夜后,塑像的脸就变成红色了,而且也是带点忧愁。

这事传开后,人们推想这个中军就是姚启圣的神像。于是,人们便在殿中右边门前塑了一匹姚启圣生前最喜爱的白马,让他来骑,以便他处理事务。后来,在明末清初时候,靖海侯施琅又增建了梳妆楼、朝天阁和观音殿等建筑。

施琅重建的朝天阁位于正殿后面的山坡上,是一座三层八角形、宝塔顶的楼阁式建筑,它的建筑结构奇特、严谨,显得十分华美。阁内神龛上供奉着妈祖神像。妈祖神像均为黑面,人们称她为“黑脸妈祖”。■朝天宫

这些黑脸妈祖像,是1683年台湾鹿港天后宫从湄洲祖庙分灵过去的。由于台湾信众非常虔诚,香火不断,时间久了,妈祖的脸就渐渐熏黑了。

梳妆楼位于寝殿的下侧,此楼是两层的单檐迥廊式建筑,楼内供奉着妈祖像。这个梳妆楼表示了妈祖将一生奉献给大海的坚定意志。■湄洲妈祖庙朝天阁黑脸妈祖

相传妈祖18岁时,父母开始为她的婚事操心,但是她却矢志不嫁。她只想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帮助乡亲和拯救海难上。

于是,妈祖便给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像船一样的发型,表示已把身心都许给了大海。

妈祖升天后,岛上的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凡女孩子出嫁,都会梳这样的发型。

头顶发型呈船帆状,发髻代表船帆,两侧的银卡子代表船桨,中间的红头绳代表缆绳,头顶上的簪子代表锚,这样的发型代表着大家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家人出海时,一路平安、一帆风顺。

新娘的服装也特别有文化内涵。蓝色上衣表示深深的大海,红黑相间的裤子,红色比为吉祥,黑色喻为思念。当丈夫出海时,妻子在家里这样穿着,表示对丈夫的忠贞、思念和祝福。

据说观音殿的建造是因为在老百姓心里,妈祖的出生是观音菩萨赐予的礼物,而且妈祖的慈悲济世精神,与观音一脉相承,所以清代以前的妈祖庙建筑群中总有观音殿作为主要配殿。

观音殿中奉祀观音菩萨,供广大妈祖信众及求子心切的天下父母顶礼膜拜。

到了1735年,乾隆登基的时候,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了,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